范文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网络培训心得
初中《道德与法治》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安素静
2017年3月22日,我校组织了为期一天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网络培训,这次培训针对教材改编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说明,培训完之后,我感触颇深,具体归纳为以下内容。
2016年秋季起,初中的教材有了新的变化,在教材框架设计、教材栏目设计、教材素材选择、教材容量和难度、教材的呈现方式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在内容设计上它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逻辑暗线遵循初中生的道德成长规律,善于捕捉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正视矛盾,揭示矛盾,解决问题。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1.提高个人教学素养,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教法
第一、要积极钻研新教材、新教参,改进教学方法,以增强政治教学效果。作为新时代的政治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全面准确理解,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在“理”字上下功夫,注重科学性,坚持以理服人,增强知识的可信度;在“新”字上想办法,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在“乐”字上动脑筋,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用”字上做文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强政治教学效果。
第二、要注重研究学生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众传播媒介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为中学生接受信息提供了广泛的渠道。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得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有些是和我们政治课的教育是一致的,这就进一步增强了政治课的实效性,但也会有不少信息与政治课的教育是相抵触的,处理不好就会削弱了政治课的实效性。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政治教师,要深入社会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注重研究学生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在教学中把握“六一致”:是否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一致?是否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相一致?是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一致?是否与我国的政策相一致?是否与当今世界的大环境、大趋势相一致?是否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一致?只有保持六个“一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及时纠正学生的负面认识,也才能游刃有余地给学生正确、恰当地释疑解惑。
在这次培训中,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我与他们的差距还非常非常大,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作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
范文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体会
初中道德与法治网络培训心得
3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初中道德与法治网络直播培训,关于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聆听了刘秀洪、金利两位专家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编写思路、教学内容展开注意的问题及教学中的疑难点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我有幸接触了新教材七下《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给我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诸多感受,使我对新教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下面对把我的心得做以下总结,具体如下: 第一、根据教材中每一课的六个板块,即“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阅读感悟”、“相关连接”、“拓展空间”、“方法与技能”,灵活机动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体验、领会、探究学习内容,探索学习方法。并让课堂的评价方式呈现多元化,如学生自评、他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刘专家讲的入心入脑的效果,收获很大,全然一新的内容板块设计让我觉得非常好。 第二、在教学中根据学情适当选用其中的板块内容,从调动学生的真问题入手,把学生需求和教学内容要求结合起来,用教学情境把内容、观点、学生问题统筹起来,符合学生的发展。不必只注重教材文本,可采用富有时政性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探讨,可把教师对前面教材的经验融入,启发学生思维,得到结论的教学方式;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社会调查,演示讲解,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也可尝试用音乐和视频让学生自导自演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品等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学生的思考,活跃气氛,积极主动学习。
第三、《道德与法治》这本新教材,教学内容特点确实有“近、实、难”的特点。内容主题与孩子的成长需求接近,活动设计贴近孩子成长需要,遵循孩子成长规律,教学资源时间节点,教学场景设计贴近学生。所以备课中教师要有意识,教学中要有落实。例如,每一单元都有优秀传统文化的落实,这要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教材观点引导和方法技能满足孩子真实需求,教师利用已有资源拓展生活领域加强教育,同时注意观点的生成。
第四、新教材是以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生活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基于此,在教学中,可结合课堂的小故事、小品、情景研讨、社会调查、写感想、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但教师教学中讲解要注意把握度,恰当的运用资源,根据学生情况给学生预防性教育或矫正性的教育,落实学科特点。
总之,通过此次培训,我觉得新修订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材理解、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观点的生成、教学资源的运用,两位专家给出了建议。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有的老师说犹如“放风筝”,要求教师既要放飞学生,让学生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又要在学生将要失控时把学生“拢”回来,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
范文三:初中道德与法治《师生交往》教案
《师生交往》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师生交往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素质教育需要, 是培养学生核心 素养的重要手段。 师生交往一方面可以指导初中学生如何与教师进行 正确交往, 养成尊敬老师的良好习惯; 另一方面还能够帮助教师通过 师生交往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在交往中通过沟通、 讨论等方 法引导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解决初中学生与教师交往中存 在的问题,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师生交往》教学设计是依据人教版 初中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教材内容进行设计的, 能够综合运用特 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 (跨) 学科观念、 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培养 学生的师生交往能力。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懂得师生交往的内容、方法及交往 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能够培养学生与教师正确交往的能力, 能够通过沟通、 交流、讨论等方法正确处理与教师交往之间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关心老师的 良好道德品质。
三、活动重难点
1、重点:了解和掌握正确的师生交往内容、方法等,能够引导学生 与教师进行正确交往。
2、难点:学生能够正确处理与教师之间存在的分歧,能够发自内心
的去尊敬老师、 换位思考的理解老师, 更能够关心老师。 使师生交往 成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四、活动准备
1、视频(自己搜集)
2、图片(场景)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 我们每天都要与老师进行交往, 那么同学们是否发现, 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教师都扮演了什么角色?
学生:组织者、陪伴者、引导者、倾听者等等
教师出示图片,进行总结,导入活动主题。
教师:同学们,教师在师生交往中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只有通 过师生交往,才能够实现“教与学” ,那么师生要如何交往哪?今天 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师生交往》 。
2、步步递进活动
(1)视频
教师为学生播放有关师生交往的视频故事, 引导学生对探究师生 如何交往、 如何解决师生交往中的分歧、 冲突等进行自我思考, 使学 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
(2)讨论
从 “教学相长” 的客观辩证关系的讨论中, 理解教师与学生之间 交往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理解到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 教师的教离不
开学生的学,只有进行良好的师生交往才能够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吾爱吾师, 吾更爱真理” 的话语中 得到的启示。
如何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 学生在面对教师批评上是接受, 还 是不接受, 而教师是耐心进行引导还是强硬的批评等等, 通过讨论分 析,让学生懂得教师为什么表扬,又为什么要批评。
应该如何做到正确的师生交往。 学生讨论如何与教师交往, 如何 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及为什么要尊敬老师,要通过讨论理解教师。 (3)归纳
师生交往要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进行, 教师要关心、 爱护 学生, 要主动参与师生互动, 做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 而学生要尊敬 师长, 要理解教师工作, 要虚心接受教师的批评, 与老师发生分歧时, 要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 向老师说明自己的观点、 看法及意见, 从而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
3、拓展延伸练习
(1)学生讲一讲自己知道的师生交往的中外名人故事。
(2)教师和学生对过来的师生交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学生向 老师表白、道歉,教师也向学生承认教学上的不足和缺点。
(3) “老师打动我的瞬间”小作文。
六、活动反思
《师生交往》 教学活动既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 还是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 正确的师生交往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的养成, 更有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特别是学生能够通过教 学活动理解教师工作, 形成自觉的尊敬师长的行为习惯; 同时, 教师 也可以通过教学, 更全面的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情 感交流, 有助于初中各学科教学的顺利开展。 希望教师能够在今后的 《师生交往》教学中,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在分析情境、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交流结果过程中去培养和塑造学生的综合性品 质。 ”
范文四: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第一单元 做自尊自信的人
第一课 珍惜无价的自尊
自尊自信人人都需要的
1. 自尊的表现: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
2.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3. 一般来说,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4. 别人欣赏我们的长处,不耻笑我们的弱点与缺点,这种被尊重更能使我们体验到快乐与感动。自尊与 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5. 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耻的人。
6. 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7. 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认识生活中的虚心的具体表现)
8. 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不是羽衣霓裳,惭愧知耻是最美丽的服装。
9. 尊重他人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无价。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1. 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2. 我们有责任去关心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
3.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4. 尊重他人的表现:⑴欣赏、鼓励、期待等角度来善待对方;⑵不做损害他人的事情。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1. 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2. 生活中有损人格的不良习惯:说谎、逃避责任、假公济私、阳奉阴违等。
3. 自尊者达观:不必太在意他人的议论和态度,要适度自尊。
4. 尊重他人的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5. 怎样尊重他人? ⑴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⑵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6. 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下面效应。
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
“我能行!”
1. 每个成功者都相信“我能行”。
2. “我能行”的经历归结起来,就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3. 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4. 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⑴自卑的人,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 试;⑵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生活中注意区分这两种人)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1. 自负与自卑都是以我为中心,以我为中心的心态会使他远离成功。
2. 自信有助成功 自信者良好的心理品质:⑴乐观,⑵好奇,⑶专注。
唱响自信之歌
1. 有了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
2. 看到我们学习、生活中的进步(想一想)
3. 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
4. 实力,才是支撑信心最重要的杠杆。
5. 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
第三课 走向自立
自己的事自己干
1.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 自立在生活中的表现 (举例)
3. 人生需要自立:走进社会,经历风雨、见世面;法律要求我们自立。
4. 走向自立我们需要培养哪些能力? 如展示:⑴推销自己的能力,⑵与人沟通、善解人意的能力 ,⑶ 远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⑷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能力等等。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1. 依赖思想的危害:⑴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 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 造成人格的缺陷。 ⑵只想不劳而获,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是。
2. 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
3. 自己的事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自主。 (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 自立与自主的关系:自立的前提是自主,自主的表现是自立。
5. 有了独立自主的愿望, 即自立的意识后,又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呢? 最基本的就是立足于自己 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正如“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 要学会游泳,就在水中反复练习。” (请你列举你生活学习中需要自己做的小事或遇到的问题)
6. 请你谈:你如何“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⑴从思想上认识到依赖的危害,主动告别依赖;⑵学会自 主,它是自立的前提条件;⑶立足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
第四课 人生当自强
人生自强少年始
1. 自强,就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
2. 自强精神表现在困难面前:⑴不低头,不丧气;⑵自尊自爱,不卑不亢;⑶勇于开拓,积极进取;⑷ 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等。
3. 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4. 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
5. 自弃,是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
6. 自弃的人最终将一事无成。
少年能自强
1. 所有自强者共同的特点:对人生理想执著追求。
2. 自强的关键:战胜自我。 自强的捷径:扬长避短。
3. 人最大的敌人:自己。
4. 少年怎样才能自强? ⑴树立正确的理想;⑵战胜自身的弱点;⑶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就能在 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第三单元 做意志坚强的人
第五课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人生难免有挫折
1. 挫折,就是所谓 “钉子”,即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
2. 挫折与人生相伴;挫折普遍存在,难以避免。
3. 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多方面的:⑴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人祸,⑵各种人为因素,⑶个人的道德品 质、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等因素的限制。
4. 面对挫折和困难,大致有三种人:⑴胆怯、懦弱的人,⑵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⑶意志坚强、 有坚定信念的人。 第三种人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锋利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 受真正的人生。
挫折面前也从容
1. 挫折的作用:⑴消极作用 使人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⑵积极作用 磨炼意志,增 长才干和智慧。(品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蚌病成珠”)
2. 人们在战胜一次又一次挫折后赢得的最宝贵的礼物:智慧。
3. 挫折的有效方法? 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⑵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⑶激发探索创新 的热情。⑷会自我疏导。
4. 战胜挫折、克服消极心理的有效方法:全身心地去探索、去创新,
5. 自我疏导的方法:⑴合理宣泄法,⑵移情法,⑶目标升华法。
第六课 为坚强喝彩
让我们选择坚强
1. 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 意志坚强的人, ⑴对自己的行动的动机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⑵能 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而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毫不迟疑地采取坚决的措施和行动。⑶在碰到挫折和失败 的时候,可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不灰心、不气馁、不焦躁。⑷能够以顽强的精神、 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即: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 2. 坚强意志的意义(作用)?⑴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⑵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意 志。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强意志。⑷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意志。
3. 能否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1. 坚强的意志是怎样炼成的? ⑴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⑵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来做起。 ⑶善于管 理自己。 ⑷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你需要从哪些小事做起:想一想
2. 品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走近法律
1. 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的行为规则。
2. 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3. 我们身边的规矩有很多。可分为三类:道德、纪律、法律。
4. 法律的显著特征: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⑵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 有普遍约束力。
5.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6. 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和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7. 法律的作用:⑴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 做什么。)⑵保护作用。
法不可违
1. 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规矩,尤其是不能违反法 律。
2. 违法行为,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3. 违法行为,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 行为)
4.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又叫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是犯罪行为。
5. 刑法,以国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6.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7.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 二,一种触犯刑法的。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的当罚性, 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的必然后果。
8.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9. 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附加刑,包括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10犯罪历来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犯罪分子终究要受到来历的刑事处罚。
防患于未然
1. 遵守法律,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2. 犯罪行为人的心理都是想获得某种满足。
3. 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4. 规范未成年人行为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 想一想,我们身边的不良行为有哪些 ? 并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矫正措施。
6. 品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忽以恶小而为之,忽以善小而不为”。 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
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
1. 凡未满 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2. 专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 成年人犯罪法》。
3. 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为我们设置了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4. 家庭保护的含义: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 受教育的权利。
5. 学校保护的含义: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 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6. 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
7. 社会保护的含义: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8. 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的保护等方面。
9. 司法保护的含义: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 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1. 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
2. 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3. 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途径:1)非诉讼手段; 2)诉讼手段。
4. 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包括:⑴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 有关社会团体等等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⑵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 保障公民权益
5. 诉讼的含义:它是指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
6. 诉讼是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7. 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8. 刑事诉讼:是指由国家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罪犯的 活动。
9. 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案件的解决纠纷的活动。 10. 行政诉讼:俗称“打官司”,是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 件的活动。
10敢打官司。
11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12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我们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设法 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第一单元 相亲相爱一家人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家庭的含义:P5
2、家庭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3、家庭关系的确立:结婚、生育、收养、再婚。
4、你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 P6
5、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孝敬父母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是我们的天职
(3)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3)我们应如何孝敬父母? P16
6、几个重要认识 :
(1)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或违法的事情我们应如何做 ?P17
(2)对父母的长辈我们应如何对待?为什么? P17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
1、青春期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1)进入青春期 ,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渴望独立,渴望重视,甚至挑战父母权威;
(2)父母还把我们当小孩,不放心、唠叨、责怪,于是矛盾产生了。
2、如何正确认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P21
3、代沟、逆反心理
(1) 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 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 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
(1)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P21
(2)怎样正确认识我们的逆反心理? P21
4、我们怎样正确对待与父母的代沟和矛盾?
(1)要走进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2)学会与父母沟通商量。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通过沟通,我们就能得到父 母的理解,甚至改变家长的意见。
(3)把握与父母沟通的要领: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 的结果是求同存异。
5、与父母交往的艺术:
(1)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
(2)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
(3)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
(4)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即使父母错了,也要原谅,不必争个高下输赢不可。
第二单元 师友结伴同行
第三课 同侪携手共进
1、人际交往的意义:
与学生积极交往,友谊之树才能常青,自我开放,我们的性格会更加开朗,人生更加精彩。
2、一个受欢迎的人应有的品德:真诚、善良、负责任、热情、友好、幽默等
3、如何认识友情?
朋友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我们要珍惜友谊 ; 对于友情,我们要慎重理智的把握,才能获得更多的朋 友,得到真正的友谊。
4、交友的原则:
(1)平等互惠,(2)宽容理解;(2)交友时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3)乐交诤友, 善交益友。
5、青春期男女生交往
(1)为什么要与异性交往?
(2)男女生如何正常、健康地交往?
①既要相互尊重,又要自重自爱;
②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
③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6、青春期的情感
(1)认识: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女同学之间产生好感和爱慕之情,这是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
(2)如何对待?
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我们要谨慎对待,理智处理,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学会保护自己。
第四课 老师伴我成长
1、认识老师
(1)师生交往的重要性:
师生交往不仅影响我们 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尊敬老师是我们应有的品德。
(2)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即使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老师的作用仍不 可代替。
(3)老师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解除我们的烦恼和忧愁,老师在教我们知识的同时,也教我们学习的方法, 激发我们学习的热情,老师在我们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与老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快乐地学习,更快地进步。
2、师生交往新观念: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老师 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
3、主动沟通是师生交往的前提,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
4、与老师沟通的具体方法:
(1)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学会换位思考;
(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原谅老师的错误,以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不伤害老师;
(4)礼貌待师;
(5)注意场合 ;
(6)把握好分寸。
第三单元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第五课 多元文化“地球村”
1、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
肯德基——美国 郁金香——荷兰 埃菲尔铁塔——法国
长城——中国 和服——日本 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
燕窝——泰国 金字塔——埃及 泰姬陵 -——印度
通心粉——意大利 探戈——阿根廷 足球——巴西
2、如何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没有优劣之别,我们要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民交流,既尊重本民族 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
3、如何对待不同文化的差异? P60
第六课 网络交往新时空
1、网络交往的特点:无限性、两面性、先进性、危险性。
2、网络交往的两面性:
(1)优势:快捷、方便,扩大了交往面,开阔了眼界,实现自身价值等;
(2)负面影响:长时间上网影响身心健康,沉迷网络荒废学业,诱惑欺诈、违法违纪等
3、网络成瘾者的心里成因:(P71)
4、网络交往中应怎样保护自己?(P72)
5、网络交往要遵守哪些规则?
(1)网上不能为所欲为,(2)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3)上网要 遵守法律 . 。
6、如何文明上网?(P74~75)
7、对待网络交往,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办?
作为青少年,我们必须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勤于思考,把网络作为先进的工具,作为生活的补充。 我们必须自觉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依法上网,文明上网,努力净化网络环境,让其成为人们生活学习的 另一个空间。
第四单元 交往艺术新思维
第七课 友好交往礼为先
1、礼貌和礼仪是个人素养最直接的外现形式,也是交往的最前沿。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 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
2、文明礼貌的重要性:(P79)
3、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也是礼貌待人的体现。
4、礼貌用语的要求:
(1)说话和气,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
(2)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
(3)与人交谈时,要谦逊、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要盛气凌人,也不要说大话。
5、社交活动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容貌清洁,二是服装整洁、美观、大方,三是举止规范。
6、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自觉做到讲礼仪,不仅 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 象。
7、按礼仪要求做的好处:(P84)
8、如何对待传统礼仪?如何对待少数民族的礼仪?(P87、 P88)
第八课 竞争合作求双赢
1、竞争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P90)
2、对忌妒心理的认识:忌妒心理是一种微妙、强烈而又隐蔽的消极情感,是拿别人的成绩惩罚自己的消极 心理,对我们发展有很大的危害。
3、竞争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是道德和法律。
4、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5、合作与共享的关系: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
6、合作的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7、“863精神”的核心是“团结协作的奉献精神”
8、合作的重要性:
合作能聚集力量、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造性,并能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一个具有合作 精神、合作能力的人,也容易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获得成功。
9、合作中竞争的内涵:
一方面,团体的通力合作鼓励各个成员间相互竞争;另一方面,成员间相互竞争促进团体竞争力的提高。 10、怎样在合作中竞争?(P96)
11、全新的竞争理念:(P97)
12、如何面对成功与失败?(P97)
13、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关系:(P98)
14、竞争中合作的真谛是什么?(P98)
15、在竞争和合作中如何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P98)
16、什么是团队精神?
17、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是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
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人必备的道德品质。
1、“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2、为什么说善于宽容利人利己?(P104)
3、宽容是有原则的,不能盲目。对家人、同学、朋友,不能斤斤计较,而要宽厚待人、与人为善。当然, 我们决不迁就“坏人”“恶人”。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P105
4、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
5、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6、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谅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平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尊重是现代文明的基石。
7、对平等的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在人格上,每个人都是具有 独立意识的 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在法律地位上,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 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8、什么是弱势群体?帮助他们,我们能做些什么?
弱势群体是对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的总称。如:残疾人、女性、老年人、未成年人。
对待他们,我们首先应平等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其次,应尽力帮助他们,自觉维护他们的合 法权益。
9、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10、尊重社会的表现:(P112)
11、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人类来自自然,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恩赐,人类有义务尊重自然, 否则,就会受到它的惩罚。保护环境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第十课 诚信做人到永远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1、什么是诚信? P115
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含义。(P115、 P116)
3、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恪守信用落实到行动上,即表现为一种积极负责的态度。“做 老实人,办老实事”是人们崇尚的行为准则。实实在在做事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
4、践约守信是我们诚实做人的核心。
5、诚实和信任的关系。(P119)
6、诚信守则
(1)坚持实事求是;
(2)在涉及到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
(3)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
(4)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
7、如何处理对人诚实与尊重隐私的关系?(P122)
8、诚信与说谎是水火不相容的。“善意的谎言”是不诚信吗?为什么?(P123)
9、诚信的核心是善。
第一单元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包括(p4)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 国统一的爱国者。
注意,不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公民有: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②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③分裂国家的人
④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3、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p4)
(主人翁地位的表现:平等地享有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4、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 (p5)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5、人民和公民有何异同,我国的公民包括哪些人?(p6)
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必须要有中国的国籍才能算是中国公民。(有些超生的中国人口没有中国国籍,所以不能算是 中国公民)
6、我国公民 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 (p7)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p9)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 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 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⑧妇女的 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8、公民应该这样正确行使权利?(p10--11)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9、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页)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 会秩序的行为。
10、公民的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两大类,什么叫法定义务?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 些?(p16)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法定义务,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 须履行的义务。(具体内容在课本上划记,共 6条)
11、什么叫道德义务,道德义务有什么作用,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 (p17)
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 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2、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P14— 15页)
①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因为这是 宪法和法律规定的③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 义务的主体。
13、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是怎样的? (p19.d1)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 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14、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第二单元
1、什么是人格权?(p25)
人格权就是做人的权利。
2、人格权包含哪些内容?它们有什么特点?(p25)
(1)物质性人格权 (生命健康权 )
(2)精神性人格权 (自由权 . 姓名权 . 肖像权 . 名誉权 . 隐私权 )
3、什么是首要的人格权?(p25d.2)
在公民的人格权中,生命健康权居于首要地位
4、人格权的特点(p24、 25)
①人格权是人把自己与社会联结在一起并与他人发生各种联系与交往的前提。
②人格权与生命相伴,从出生起就伴随着我们
③它由每个人单独享有,不得转让、抛弃、继承,也不受他人的非法限制,更不可与我们的人身分离。 5、人身自由权包括哪些内容?(P26)
答:①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
②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
③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禁闭
④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拘禁
6、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有何特殊保护?(p26.d2)
答:①我国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②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 16周岁的未成年人。
③禁止安排未成年工(已满 16周岁未满 18周岁的劳动者)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劳动强度大的劳动。 7、我国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有哪些?(p27)
答:《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
8、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
《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9、公民行使健康权有哪些方式?(p28)
答:①我们有权珍爱生命 , 维护健康 , 积极锻炼身体 , 提高健康水平 , 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焕发向上的精 神
②有权在患病时及时医治 , 恢复健康 , 增强体质
③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10、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内容?(p35)
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生命健康权、自由权等。
11、名誉权的含义及表现(P38)
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12、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p38、 39)
①侮辱:指语言、文字或暴力手段贬损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分为口头侮辱、文字侮辱和暴力 侮辱。
②诽谤:指无中生有、捏造并散布虚假的事实,恶意中伤他人的行为,分为口头诽谤和文字诽谤。
③新闻报道失实。
④诬告。
13、什么是肖像权?(p40)
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
14、肖像的表现方式有哪些?(p40)
绘画(自画像)、雕塑、剪纸、照相、摄像等。
15、肖像的地位是什么?(p40)
肖像也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16、肖像权包括哪些内容?(p41)
肖像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17、侵害肖像权行为有哪些?(p41.d2)
(1)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广告、杂志封面、挂历),就必须取得肖像权本人的同意,否则就构 成侵权。
(2),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肖像。
(3)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18、什么是姓名权?(p43)
姓名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年满 18周岁的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笔名、艺名;有权依照 规定变更姓名。但是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19、人的姓名包括那些内容,姓名的地位是什么?(p43)
(内容)姓名包括正式姓名、曾用名、笔名和艺名。
(地位)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20、侵害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p44)
21、隐私的含义 (P46)
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 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 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空间(P46页)
22. 保护隐私的意义 (必要性 ) (46、 47页)
(1).是人独立自由的需要 (2).是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 (3).是建设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 代社会的需要。
23、隐私权的含义 (P48)
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24、隐私权的内容(p48-50)
(1)私人生活安宁权(2)个人信息保密权(3)私人通信保密权
25、应该怎么尊重他人的隐私? (p51-52)
(1)树立隐私意识
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我们不能干涉他人的私事,不打听、不传播别人秘 密,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陋习。
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2)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要替亲人、朋友保守秘密。
侵害隐私权表现
26、侵害隐私权的行为有哪些?(p53)
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 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都属于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27、保护自己隐私权的方法(p55)
(1)运用法律保护隐私权。
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取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 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法律保护的方式 P55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 要求精神赔偿等。
第三单元
(下载地址:wyz2007.ys168.com)
1、教育的含义和作用(p58--60)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作用: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①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②它又唤起人 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③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 幸福生活奠基;④教育对于个人一生的成败至为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 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
2、什么是受教育权?(p60)
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3、什么叫义务教育?实行义务教育的目的和法律依据是什么?(p61)
所谓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 国民教育。
实行义务教育的目的: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为了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
实行义务教育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义务教育中的“义务”和“教育”是什么意思?(p61)
义务:是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知、适龄儿童少年都要遵循并应尽的义务。 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5、义务教育有什么特征?(p61)
义务教育具有自己的显著特征:①具有强制性②具有普遍性③具有免费性
6、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应该怎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p64)
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最主要的有三项:①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②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③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7、什么叫财产,财产分为哪几类,公民的合法财产包括哪些?(p68--69)
财产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财产分为:个人所有、集体所有、国家所有。
公民的合法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 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的合法财产。
8、什么叫财产所有权?(p70)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9、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公民财产的所有权?(p71)
切实保护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对于维护公民的正常生活,保障其专心致志地从事生产、 工作和学习,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0、我国的国家审判机关通过哪些手段来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p72--73)
国家审判机关依据民事法律,追究人的民事责任,往往采用责令侵权人将毁坏的财物恢复原状、赔偿受害 人经济损失等方式,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国家审判机关依据刑法,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通常采用判处侵犯财产的罪犯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死刑等刑罚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11、公民可以请求法院通过哪些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P74)
12、什么叫遗产?作为遗传必须具备哪些条件?(P76)
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称为遗产。
作为遗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①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②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③必须 是合法的财产。
13、什么叫被继承人和继承人?(p76--77)
被继承人: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
继承人:法律上将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
14、什么叫继承权?(p77)
所谓继承权,指的是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15、法定继承人包括哪些人,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是根据什么确定的?(p77)
法定继承人包括: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弟、祖父母、外祖父母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是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抚养关系确立的。
16、 什么叫法定继承?法定继承遗产的顺序是怎样的?继承开始后,法定继承按什么规则继承? (p77-78) 所谓法定继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 继承方式。
遗产要按照继承顺序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三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 祖父母、外祖父母。
法定继承的规则:①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②没有第一顺序继承 人继承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法定继承中,遗产份额分配原则是什么?
①一般情况下,应当均等分配;特殊情况下,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②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 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③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抚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 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④有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抚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 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17、什么叫遗嘱继承?遗嘱继承有什么优点?(p78)
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
遗嘱继承的优点: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
18、什么叫遗赠?(p79)
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根据遗赠人的意愿获得遗嘱中指定的遗产,这种方式称为遗赠。
19、有效遗嘱必须具备哪些条件?(p79)
有效遗嘱必须具备的条件:①立遗嘱人必须具有遗嘱能力;②立遗嘱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③遗嘱内容 必须合法;④遗嘱的形式必须合法;⑤遗嘱继承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范围中的一人或数人。
20、什么叫智力成果?(p81)
所谓智力成果,主要指依靠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 术作品等。
21、什么叫智力成果权?(p82)
智力成果权,也称知识产权,通常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 22、消费者权益的为什么需要保护(p86--87)保护消费者权益有什么重要意义?(p89)
消费者权益的需要保护的原因:买的不如卖的精。在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中,经营者处于有利地位,消 费者处于被动地位、不利地位。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欺诈、坑害,使消费者越来越遭受到巨大的损失。 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义:①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②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③维护社会的正常秩 序;④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23、我国专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是什么?其中明确规定了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9项)(p91) 专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消费者享有的权利:①安全权;②知情权;③自主选择权;④公平交易权;⑤依法求偿权;⑥结社权;⑦ 获得教育权;⑧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⑨监督权。
24、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履行哪些义务?(p92)
履行的义务:维护市场秩序,做有修养、守秩序、道德高尚的消费者
25、作为消费者应该怎样去维护自己的权利才能避免上当受骗?(p93--94)
①保护消费者的权利需要炼就一双“慧眼”,即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会在林林总总的商品信 息中进行比较、鉴别,不盲目追随其他消费者,从而充分行使消费者的权利,选择适当合理的消费行为。 ②炼就“慧眼”需要我们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具备了这些 知识,我们就能自觉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26、当消费者的权利受到侵犯以后,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维权? (p96)
途径有: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 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单元
1、你认为什么是公平?(p100--101)
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 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2、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哪些作用?(p102)
①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存。一个良好的社会,应该能够使人们稳定持久地进行合作,而只有公平才能实 现这一点。②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 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南北,满足 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3、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办?(p104--105)
①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为创造一个更加 公平的社会作出不懈努力。②面对不公平的现象,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 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③我们不妨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 的价值观念,或许我们会更加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4、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p109)
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
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
5、正义制度有什么作用?(p109--110)
作用:公正的对待,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 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每个人都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也都受正义制度规则的约 束。如果没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
6、正义与公平的关系是怎样的?(p111)
7、我们应该怎样自觉维护正义?(p112--113)
8、正义感的具体内容有哪些?(p113)
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会对正义行为表现出赞赏和崇敬之情,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会乐于把正义的崇尚 之情付诸行。而面对非正义的行为,则会产生不安、不满、愤怒等情绪,乃至采取行动来维护正义。 9、为什么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p114)
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充满正义的社会中,而非正义行为的盛行则会彻底毁掉我们的社会。只有有正感的 人、正直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稳定、更和谐。
10、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p115)
做有正义感受的人,①要求我们在思想上明辨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更重要的是去感悟, 以提升道德境界;去践行,以伸张正义。②应该做到: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自己能够采 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 者给予声援和救助;作为未成年人的我们,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 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1、责任的含义
包含两层含义: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责任是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2、责任的来源: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 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3、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子女,学生,朋友,陌生人,普通公民,社会成员。。。。。 每个人都有多重角色,而每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尽到自己的责任。
4、自己对自己负责
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守时,守信,诚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 过失,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义:“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享有真正的自尊,也才有资格、有自信、有能力承 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5、自己不对自己负责任的后果
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整体,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我对自己负责,同时也就是对他人负责, 对社会负责。
6、正确对待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价回报
承担责任,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同时也是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
回报: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能积累宝贵的人 生经验等。
代价:当我们承担责任时,会感受到责任沉甸甸的分量,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意味着可能因做 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有时因坚持原则而遭到埋怨,甚至成绩下降。
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
7、如何理解“我承担,我无悔”?
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要为它们承担责任,如果采取抱怨、懈怠等消极态 度,同样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只要我们把他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同样 能够把事情做得出色。
第二课复习
1、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① 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
②个体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 只有维护集体利益, 个人利益才有保障。 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 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因此,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 和维护集体利益。
3、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4、如何关爱集体?
关爱集体的表现:
①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力量。
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⑶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1、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作为公民,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
(1)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2)国家处在困难时期,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
(3)我国青少年肩负着铸造民族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1)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
(2)承认错误并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
2、自觉承担责任
自觉承担责任,就是我要承担责任、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要我承担责任、被迫被动 地承担责任。自觉承担责任就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
第二单元复习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1、当前,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如何?
1)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2)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 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为什么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 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
2)、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①原因或表现: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3、初级阶段的含义及起始时间
① 含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不发达。
②初级阶段起始时间: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起,到本世纪中期(需一百年左右的时间)
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只有一个,它贯穿我国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5、国家的根本任务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 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思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三个代表的含义:
A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三峡工程,西部大开发?)
B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文化艺术的发展,文化的世界交流?)
C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送温暖活动,为农民工立法讨要工资,?)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 、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具体表现。
B 、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C 、是我们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
7、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课本 37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党制定基本路线的依据及出发点 :
依据 :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历史任务
出发点 :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思想。 意义:它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经过我国革命实践证明的真理。坚持四项基 本原则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战的共同政治基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 得成功的政治保证。
(3)、坚持改革 :
. 原因:我国现阶段存在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内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的改革。
(4)、坚持对外开放 :
1)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 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3) 中国已加入了 WTO ,我们必须抓住机遇;
4) 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要求。
5) 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动力。
(5)、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的总结;
2.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实现社会主义事业最可靠的保证
(6)、“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1. 它们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
2. 经济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2.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互相促进的;
3. 两个基本点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7)、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1)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相互促进,紧密联系的。
2)其中,发展是目的,是硬道理;改革是动力,稳定是保证、是前提。
3)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只有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下,才能集中精力进行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 .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三项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另两 项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5、我国宪法赋予了各族人民平等的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权利
6、为什么说维护民族团结 , 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由少数民族自己 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我国宪法赋予了各族人民平等的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权利。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 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 维护民族团结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要自觉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 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生活中和少数民族同学和睦相处。主动帮助少数民族同学。
7、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1)一个国家: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2)两种制度: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 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后的稳定繁荣和发展证明:一国两制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8、两岸关系
(1)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2)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3)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第四课 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一、为什么要对外开放?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世界一天一天变的更加开放,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 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坚持引进去和走出来相结合。总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 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2、正确认识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
1)对外开放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在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现代 化建设的立足点;
2)要正确理解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含义,对外开放并不等于一切依靠外援,甚至依赖外国实现现代化; 独立自主也决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3)对外开放可以增强我国独立自主的能力。
3、对外开放中如何正确对待外来东西
1)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敞开国门的同时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一、我国的人口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人口特点:
1、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2、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等
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
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意义: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生产力各要素 , 对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 .2、生产力三要:生产工具、劳动者、劳动对象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 技在人类历史进步中的作用:科技发展推动经济变革和社会进步
(2)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
4、“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根本区别在哪里?(自主创新)
应如何提高“中国创造”的能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鼓励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培养创新人才。)
5、我国为什么要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
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难以摆脱技术落后局面。 6、我们该如何做?
1)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知识;
2)积极宣传科学技术,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提高创新意识。
3)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1)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A 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B 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C 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2)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我国的资源现状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我国资源国情)②我国资源开发利用 不尽合理、科学,浪费 、损失严重。
2、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含义: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就是要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经济发展与资 源环境相协调。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促使经济持续发展 3、树立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4、循环经济 模式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灿烂的中华文化
1、如何认识中华文化?(1)、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2)、中华文明 为什么能源远流长?
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中华文化的构成: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道德伦理
(4)、中华文化的深刻影响
①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影响。
②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作用。
2、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什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
新时期: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4. 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富有生命力的 内容。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人民怎样行使权力? 人民 — 选举代表 —— (组成)人民代表大会 —— (产生)其他国家机关 (行政、 审判、检察等机关 —— 管理国家、 维护社会秩序 ( 从左至右 )
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②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接受它监督。
③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要向它报告工作。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对国务院及其各部门提出质询案等。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
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的选举或任命; 重大事项的决定权、监督权。
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的性质: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 ?
范文五:初中《道德与法治》练习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练习题
第一部分 前言
一、填空题
1.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 ,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 。
2.初中学生处于 迅速发展和 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 和 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追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3.为了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 、 、法律、国情
等相关内容。
4.思想品德课程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 、 、 。
5.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对人的 、 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6.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 、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
展为 的综合性课程。
7.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以 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 。
8.思想品德课程根据学生 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
行 、 、 、 、 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9.思想品德课程人文性特征,尊重学生 规律,体现青少年 特点,关怀学生 成长需要,提升学生的 素养和 感。
10.思想品德课程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 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
基础。
11.思想品德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 、 中促进正确
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12.思想品德课程的综合性特征有机整合 、 、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
的学习内容。
13.思想品德课程将 价值观的培养、 的学习、 的提高与思想方
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14.思想品德课程以帮助学生过 的生活,做 的公民为课程的核心。
15.初中学生正处于 发展的重要时期, 和 逐步增强。
16.思想品德课程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 ,树立 意识和积极的 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17.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 社会、 公共生话、 生命、 人
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 的生活,做 的公民。
18.思想品德是人在对 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19.初中学生 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 日益增多。
20.思想品德课程正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 ,处理好与 、 、 和 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21.思想品德课程以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 与学生 、 相统一为
课程的基本原则。
22.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 、 。
23.思想品德课程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 和 ,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
品德的健康发展。
24.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 主题之中。
25.思想品德课程注重 相结合,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26.思想品德课程以___________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______
为线索,有机整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
二、单项选择题
1. 思想品德课程融合了相关的不同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这些内容不
包括( )
A. 道德品质 B.法律意识 C.公民意识 D.自我意识
2. 思想品德课程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 )
A. 世界观、人生观、生活观 B.人生观、生活观、享乐观
C.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人生观、生活观、学习观
3. 当今世界的哪些变化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
A. 生活不断变化,合作与竞争共同发展
B.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C.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个性的不断突出
D. 战争的不断发生,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
4. 思想品德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①思想性、实践性 ②人文性、综合性③实践性、体验性④活动性、思想性
A. 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5. 思想品德课程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
会主义教育的特征是( )
A. 实践性 B.思想性 C.综合性 D.人文性
6. 思想品德课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
社会责任感的特征是( )
A. 实践性 B.思想性 C.综合性 D.人文性
7. 思想品德课程让学生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和发展的特点是( )
A. 实践性 B.思想性 C.综合性 D.人文性
8. 思想品德课程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将情感态
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的特征是( )
A. 实践性 B.思想性 C.综合性 D.人文性
9. 思想品德课程有机整合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并与初中学生的______生活紧密联系。
( )
①家庭生活 ②学校生活 ③社会生活 ④个人生活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 思想品德课程的根本目的是( )
A. 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B. 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其他课程的联系
C. 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的综合性课程
D.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
11. 思想品德课程的实践性注重( )
A. 与教材的联系 B.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C. 与学习的联系 D.与教学过程的联系
12. 思想品德课程基本理念的核心是( )
A. 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B.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D. 应坚持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
13.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原则是( )
A. 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性
B. 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
C. 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D. 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14. 思想品德课程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是( )
A. 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B. 知道中华人民井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C. 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15. 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 )
①知道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②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
③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④学会学习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 思想品德课程为初中生提供必要的帮助有( )
①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
②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
③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
④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A. 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7. 国家和社会要求思想品德为学生真正接受只有通过( )
A. 创新 B.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践行
C. 创造使用教材 D.教师素质提高
18. 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 )
A. 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 B.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中
C.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中 D.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中
19. 思想品德课程的线索是( )
A. 体会生命的价值 B.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
C.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 D.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20. 思想品德课程的三组重要关系是( )
①与自我关系 ②与他人和集体关系
③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④与家庭关系
A. 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三、简答题
1.思想品德课程的特性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2.思想品德课程有哪些基本理念?
3.思想品德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填空题
1.思想品德课程以 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 和良好 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 、有 、有 、有 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思想品德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 、 。
3.在思想品德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一: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 、 的人生态度。
4.思想品德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二:体会 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
形成勤俭节约、 的品质。
5.思想品德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三: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 、乐
于助人、有责任心、追求 的品质。
6.思想品德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四:形成热爱 、注重 、祟
尚 、自主 、敢于 、善于 、勇于 的个性品质。
7.思想品德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五:树立 意识、 观念,有 精
神,增强 意识。
8.思想品德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六:热爱 、热爱 、热爱 、
热爱 ,认同 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 ,有 意识和国际视
野,热爱和平。
9.思想品德课程的能力目标之一:学会调控自己的 ,能够自我 、自
我 。
10.思想品德课程的能力目标之二:掌握爱护环境的 ,形成 的能力。
11.思想品德课程的能力目标之三:逐步掌握交往与 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 的方法。
12.思想品德课程的能力目标之四:学习搜集、处理、运用 的方法,提高媒介素
养,能够积极适应 社会。
13.思想品德课程的能力目标之五: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 ,以
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作出正确的 判断和选择。
14.思想品德课程的能力目标之六:学习运用 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
的 。
15.思想品德课程的知识目标之一:了解青少年 的基本常识,掌握促进身心
健康发展的 与 ,理解个体成长与 的关系。
16.思想品德课程的知识目标之二:了解我与 和 关系的基本知识,认识处
理我与 和 关系的基本 与 。
17.思想品德课程的知识目标之三: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 关系,认
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 问题及其根源,掌握 的基础知识。
18.思想品德课程的知识目标之四:知道基本的 知识,了解法律在个人、国家
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 和 。
19.思想品德课程的知识目标之五:知道我国的 ,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 与趋势。
二、单项选择题
1.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 的人生态度。( )
A. 奋发图强 B.积极进取 C.意志坚强 D.乐于助人
2. 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 的品质。( )
A. 珍爱生命 B.珍惜资源 C.环境保护 D.讲究卫生
3、养成孝敬父母 、 、 、 、追求公正的品质。( )
A. 尊重他人 诚实守信 乐于助人 有责任心
B. 勤俭节约 奋发图强 战胜挫折 勇于创新
C. 热爱祖国 团结助人 甘于奉献 爱岗敬业
D. 爱护环境 讲究卫生 团结友爱 尊敬师长
4. 树立规则意识、 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 意识。( )
A. 法制 公民 B.公民 法制 C.法律 法制 D.法律 公民
5. 热爱集体、热爱 、热爱 、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
弘扬 精神。
A. 大自然 人民 民族 B.祖国 人民 爱国
C. 祖国 人民 民族 D.国家 民族 爱国
6. 掌握__________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 )
A. 交流与沟通 B.理解与尊重 C.交往与沟通 D.诚实与信任
7.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 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
A. 信息 B.媒体 C.媒介 D.新闻
8. 学会运用 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
A. 法律 B.武力 C.新闻媒体 D.有关部门
9. 了解青少年 的基本常识,掌握促进其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
A. 心理发展 B.性格发展 C.身体发育 D.身心发展
10. 课程知识目标中提到要了解或理解三种关系,即( )
①个体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③个人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 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三、问答题
1. 思想品德课程分哪三个方面目标?
2. 列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提到要形成或树立的意识。(至少两种)
3. 列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提到要培养的品质。(至少6个)
4. 课程能力目标中提到要掌握哪些方法和技能?(至少两种)
5. 课程知识目标中提到要了解或理解哪几种关系?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一、填空题
1. 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分为 、 、 三个层次。
)
2. 课程内容一1.1悦纳自己的 变化,促进生理与 的协调发展。
3.课程内容一1.2了解青春期 常识,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
的 ,调控好自己的 。
4.课程内容一1.3正确对待 压力,克服 情绪和过度的 , 培
养正确的 和成就动机。
5.课程内容一1.4理解情绪的多样性、 ,学会 和 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6.课程内容一1.5客观分析挫折和 ,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 和 的优良品质。
7.课程内容一1.6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 ,陶冶 ,形成良好的学
习、劳动习惯和 态度。
8.课程内容一1.7了解 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
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
9.课程内容一2.1认识生命形态的 ,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 的哺育。
10.课程内容一2.2认识自己生命的 , 生命,能够进行基本
的 。
11.课程内容一2.3 、自爱,不做有损 的事。
12.课程内容一2.4体验行为和 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
会对自己的行为 。
13.课程内容一2.5能够分辨 ,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
选择。
14.课程内容一2.6体会 的价值,认识到实现 应该从日常生活的
点摘做起。
15.课程内容一2.7养成 的生活态度,体会 的意义。
16.课程内容一3.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 ,由国家 保证实施的一种
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 。
17.课程内容一3.2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
是 ,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 ,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18.课程内容一3.3知道法律对来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 、 、 、和 的基本内容。掌握获得 帮助和维护
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 的能力。
19.课程内容一3.4了解违法与 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 ,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 意识。
20. 知道_______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课程内容2—1.1)
21. 了解________________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____________对生命成长的意义。(课程内容2—1.2)
22. 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__________,调适“______”心理。(课程内容2—1.3)
23. 了解教师的工作,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______________,增进与教师的感情。(课程内容2—1.4)
24. 学会_______________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______________。(课程内容2—1.5)
25. 正确认识____________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______的力量。(课程内容2—2.1)
26. 学会__________,学会____________,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课程内容2—
2.2)
27. 领会______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______的复杂性,知道才能______得到信任,努力做______的人。(课程内容2—2.3)
28. 理解____________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______,敢于______,善于______。(课程内容2—2.4)
29. 知道每个人在________________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__________。(课程内容2—2.5)
30. 了解宪法对公民的_______________规定,懂得正确行使______、自觉履行______。(课程内容2—3.1)
31.知道公民的__________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__________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课程内容2—3.2)
32. 知道公民有________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________的权利,自觉履行________的义务。(课程内容2—3.3)
33.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______,未成年人的__________________不受侵犯,学会运用
法律保护自己的__________。(课程内容2—3.4)
34. 知道法律保护________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________的权益。(课程内容2—3.5)
35.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___________。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__________和__________能力。(课程内容3—1.1)
36.合理利用__________等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__________。(课程内容3—1.2)
37. 了解不同______和_______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做好______和_______选择的心理准备。(课程内容3—1.3)
38. 知道的______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______,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______,知道______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课程内容3—1.4)
39. 理解遵守______和维护______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理______解,理解___与___的辩证关系。(课程内容3—1.5)
40. 积极参与______、______,自觉爱护______,遵守______,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课程内容3—1.6)
41. 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以及构建的责任意识。(课程内容3—1.7)
42. 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______、______、______的政策,形成______意识。(课程内容3—2.1)
43. 知道我国是一个_____的_____国家,各民族人民______、______、______、共同发展。(课程内容3—2.2)
44. 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理解实施______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______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课程内容3—2.3)
45. 了解_________的奋斗目标,了解社会发展_______的现状。知道促进_________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课程内容3—2.4)
46. 了解建设_________的指导思想。了解我国现阶段_________和_________,知道我国各民族人民的_________。(课程内容3—2.5)
47. 学习和了解_________,增强与_________交流、对话的意识。(课程内容3—2.6)
48. 了解文化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尊重_______的文化和习俗,以_______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课程内容3—2.7)
49. 了解_________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_____、____和面临的____与
_____,增强,坚定_________信念。(课程内容3—2.8)
50. 认识树立_________的重要性,增强为世界____与____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课程
内容3—2.9)
51.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_________,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
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的_________,增强_________意识。(课程内容3—3.1)
52. 知道________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________基本方略的实施
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________。(课程内容3—3.2)
53. 知道我国________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的________义务。(课
程内容3—3.3)
54. 了解建立健全_____和____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
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程内容3—3.4)
55. 懂得维护国家____,维护各民族的____,维护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__每个
公民的义务。(课程内容3—3.5)
二、单项选择题
1.课程内容“一、成长中的我”包含的内容有( )
①认识自我 ②健康成长 ③自尊自强 ④心中有法
A. 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 课程内容“认识自我”中不包含( )
A. 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 B.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
C. 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 D.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
3. 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 与 的协调发展。( )
A. 身体 心理 B.生理 心理
C. 身体 生理 D.心理 道德
4. 理解情绪的 性、 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 )
A. 多变性 复杂性 B.多样性 复杂性
C. 不变性 单一性 D.曲折性 复杂性
5. 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 的自我概
念。( )
A. 片面、单一的 B.主观、全面的
C. 客观、片面的 D.客观、完整的
6. 认识自己生命的 ,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 )
A. 珍贵性 B.曲折性 C.独特性 D.唯一性
7.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 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
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 。( )
A. 强制力 人人平等 B.武力 地位平等
C. 强制力 一律平等 D.武力 义务平等
8. 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 ,理解任何违法
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 ,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
A. 犯罪行为 法律责任 B.违法行为 民事责任
C. 违宪行为 法律责任 D.违法行为 法律责任
9. 知道法律对来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 、 、 、
和 的基本内容。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
①家庭保护 ②学校保护 ③社会保护 ④国家保护 ⑤司法保护
A. 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10. 了解违法与 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 ,分析未成年人
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
A. 犯罪 犯罪 B.一般违法 违法犯罪
C. 犯罪 违法犯罪 D.不良行为 犯罪
11. 第二部分《我与他人和集体》分为( )
①交往与沟通 ②法律与秩序 ③权利与义务 ④在集体中成长 ⑤心中有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④⑤
12. 下列选项中属于“交往与沟通”部分内容的是( )
①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②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 ③学会用恰当的方
式与同龄人交往 ④了解教师的工作 ⑤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 ⑥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13. 下列选项中属于“在集体中成长”部分内容的是:
①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②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③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 ④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⑤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 ⑥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⑤⑥ C. ①②⑤⑥ D. ①②④⑤
14.以下属于 “我与国家和社会”板块的内容有( )
①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②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③权利与义务 ④法律与秩序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 活动建议“以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为主题,设计一个以班级为单位的讨论活动,并
进行相应的实践”针对以下哪一部分课程内容的学习( )
A. 在集体中成长 B.法律与秩序
C. 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D.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三、问答题
1.课程内容“一、成长中的我”分为哪几部分内容?
2. 课程标准内容(一)成长中的我之“认识自我”包括哪几部分具体内容?
3. “认识自我”这一课程内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供了哪些活动建议?
4. 课程标准内容(一)成长中的我之“自尊自强”包括哪几部分具体内容?
5. “自尊自强”这一课程内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供了哪些活动建议?
6. 课程标准内容(一)成长中的我之“心中有法”包括哪几部分具体内容?
7. “心中有法”这一课程内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供了哪些活动建议?
8.课程内容“二、我与他人和集体”分为哪几部分内容?
9. 课程标准内容(二)我与他人和集体之“交往与沟通”包括哪几部分具体内容?
10. “交往与沟通”这一课程内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供了哪些活动建议?
11. 课程标准内容(二)我与他人和集体之“在集体中成长”包括哪几部分具体内容?
12. “在集体中成长”这一课程内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供了哪些活动建议?
13. 课程标准内容(二)我与他人和集体之“权利与义务”包括哪几部分具体内容?
14. “权利与义务”这一课程内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供了哪些活动建议?
15.课程内容“三、我与国家和社会”分为哪几部分内容?
16. 课程标准内容(三)我与国家和社会之“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包括哪几部分具体
内容?
17. “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一课程内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供了哪些活动建议?
18. 课程标准内容(三)我与国家和社会之“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包括哪几部分具体
内容?
19. “认识国情,爱我中华”这一课程内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供了哪些活动建议?
20. 课程标准内容(三)我与国家和社会之“法律与秩序”包括哪几部分具体内容?
21. “法律与秩序”这一课程内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供了哪些活动建议?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填空题
1.___________是落实本标准、达成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基本环节。
2.思想品德课教学应以__________________为导向,以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以
____________为依据,遵循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源。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
5. 设计思想品德课程方案时,应以 和 为依据,体现学科评价的特点。
6. 教师要总结与反思评价 ,改进教学,进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7. 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目标是,考查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 ,提高教学 ,保证
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 、学生思想品德 的有效手段。
8. 思想品德课程倡导的评价方式主要有 、 、 、 、 、 。
9. 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
表现,如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的评价方式
是 。
10. 描述性评价是指,教师在与学生进行 的基础上,用 的语言将学生
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 的评价方法。
11. 教师应建立学生的 ,记录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主要
是进步和成就。
12. 思想品德学科的考试方式应灵活多样,如 、 、 等。
13. 教材编写者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
暂行办法》的基本精神和要求,以 为依据,以现实的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面临的各种 为基础,创造性地编写教材。
14. 教材编写要以 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创造性地体现和强化 和 的培养。
15. 教材编写应以学生 、道德情感及道德 为基础,选取学生关心的具
有教育意义的现实问题、实际事例作为主要素材进行提炼,使教材成为联系 的桥梁,为思想品德教学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提供良好的平台。
16. 为保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编写在内容和呈现形式上要 ,以
适应不同地区及城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17. 教材编写应从具有普遍意义的 或问题中选取主题,以 为中心,
统筹设计教材结构,将心理健康、道德、 、国情等学习内容有机整合,避免对课程内容进行分块式的机械处理。
18. 课程资源既包括 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学校外的各类社会机构和各种
所蕴涵的多种教育资源。
19. 教师应树立 、 、发展的课程资源观,整合并优化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使之为课程实施和教学服务。
二、单项选择题
1.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做到( )
①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坚持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贯彻思想品德教学原则
③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④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应以课本为依据,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 在整个思品课的教学中,需要把哪些知识有机整合起来,进行科学设计。( ) ①道德 ②心理健康 ③法律 ④国情
A. 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 为了让学生扩展自己的经验,增强道德学习能力,可以通过以下( )学习方式来实现
①调查参观、访谈 ②合作、分享、讨论
③项目研究与情境分析 ④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
A. 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4. 设计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案时( )
①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 ②体现学科评价特点
③以笔试成绩为终结性评价依据 ④客观评价学生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 思想品德课程倡导的评价方式有( )
①观察 ②反馈 ③谈话 ④考试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三、问答题
1.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教学建议? 2. 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目标是什么?
3. 思想品德课程倡导的评价方式主要有哪些? 4. 评价实施有什么要求?
5. 教材编写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6.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有哪些建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初中道德与法治网络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