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人力资源经理素质测评指标体系
人力资源经理素质测评体系
一级指标 权数 二级指标 权数 三级指标 测评标准 得分
有不断向上的动力和想进取心 法
创造性 能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有清楚的价值观,能分判断力 辨好与坏
个性 6% 对自己和未来充满信心自信心 积极向上
面对挫折和挑战能够保乐观 持心态稳定且积极 心理素质 10% 自控能力 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学历 最低研究生
管理类专业,人力资源专业 管理最佳
工作经验 根据实际情况判断 智力 4% 计算机知能熟练使用office软 识 件
较强的写作能力,能够劳动经济 撰写各种计划报告
心理学 根据实际专业知识情况专业知识 5% 社会学 判断 管理学
客观 能主动担当工作
决断的勇能不带主观色彩进行工 气 作
善于自我能够及时果断做出选择 批评
敢于且经常进行自我批自知知人 评 业务素质 20% 能够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戒骄戒躁 工作态度 10% 优点不足
诚恳坦率 胜不骄败不馁
真诚和无保留的和别人实事求是 交往
胸怀开朗 讲究客观事实就事论事
敢于求新 对工作和生活充满热情
能够且善于用新颖独特善于应变 的方法解决问题 应急能力 5% 灵活性分 面对变化能及时调整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析问题 问题 使用个人考虑问题能够全面的统 的权力 筹兼顾
善于人财善于使用个人的权力解物的综合 决问题 协调
协调当前人财物三者得到有效利与未来发 用调度有序 展
目光超前能够预测未来敢于冒险 发展及时做出决策
直觉判断敢于冒险做出决策 能力
能够凭借直觉判断一些规划能力 不容易判断的问题
善于人事能够很好的规划公司大 协调 小事务 组织管理40% 决策能力 15% 素质 制定宣讲人力资源的政能培养人策和制度,帮助各级主 才 管承担激发下属潜能
面向员工的时候,成为
咨询师角咨询师,为他们答疑解 色 惑
能够成为别的员工的学培训能力 习榜样
制定有效地培训计划并考核 实施
进行准确科学客观的考员工招聘 核
制度建设 进行高效的员工招聘
激励能力 制定科学的制度
能够激励下属和同时乐薪酬核算 观的工作
25% 鼓励性 以队伍绩效激励他人
支持员工的自主性和创支持力 造性 激励处于困境中的项目创新能力 激励员工 成员 关注新闻,富于创新性, 敢于首创 喜欢决定新的建议,采 纳首创精神
与员工建善于和公司员工建立亲 立信任 密的关系
理解别人能够和公司员工形成良 的能力 好的关系 人际关系人际交往30% 20% 能力 能力 利用交谈 理解员工和领导
与员工建立信任并达成 影响力 共识,成为他们的代言
人
多用交谈的方式完成工劝说能力 作内容
有劝说员工做其本来不激励能力 人际沟通 10% 愿意做的事情的能力
不断激励员工提高工作倾听 积极性,倾听员工及领
导的意见和建议
范文二:高校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研究
第31卷 第5期 宁 波 大 学 学 报 (教 育 科 学 版) Vol. 31 No.5 2009年10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EDUCATION EDITION) Oct. 2009
高校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研究
张云华1,毛东升2
(1.宁波大学 研究生学院[筹],浙江 宁波 315211;2.宁波市公安局 信息通讯处,浙江 宁波 315200) 摘 要:利用层次分析法,从科研与专业理论、思想道德素质、实践能力及扣分项目4个方面对在校研究生进行全面考核,通过量化9个相应指标构建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得到的9个评价指标的权重排序也基本符合高校研究生评价体系的趋势。 关键词:研究生;综合素质;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27(2009)05﹣0064﹣04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研究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必要的管理环节,也是调动研究生学习科研积极性、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方法。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研究生的行为起到方向标的作用,使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当前,高校对研究生考核的具体指标不完善,测评工作的组织实施也缺少规范性,而测评的结果除了每学年的奖学金评比外也很少用于其他方面,因此一定程度地影响了考核的效果。建立一套系统、科学完整的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很有必要。
一、我国研究生考核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对研究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第一年的课程考试、第二年的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和第三年的论文答辩这几方面进行。这些评价方式能起到一定监督作用,但评价体系缺乏整体性、连贯性。同时,各高校对研究生的课程考试管理相对比较宽松,课程成绩差异较小,参考价值不是太高,所以,几乎所有高校对研究生评优评奖的主要指标都以发表文章、获奖数为主,而对于思想道德素质、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几乎为空白。许多院校对研究生测评的具体指标不合理,测评方式和内容也有待调整,部分院校对研究生的综合评估也只是为了应付既定的制度和检查等。 从总体上来说,对研究生的培养,应注重与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1]但现行的测评方法,除了部分学生干部的组织活动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肯定以外,大部分学生的个性表现在评价过程中基本被忽视。因此考核、评价的激励作用效果不明显,也不能调动研究生进行自身评价的积极性,更不用说促进发展了,评价的激励效果大打折扣。究其原因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政治素质的考核难以量化及没有明确的可操作指标,因而现行政治素质考核明显缺乏导向性;另一方面对在校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几乎是空白,这就导致了现在许多学生对现有考核体系有不同程度的不满,也影响高校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所以在考核的理念上必须转变为:建立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创新精神、思想道德素质及实践能力全面考核。
二、高校研究生考核评价新体系构建 首先,通过调研分析高校研究生考核评价状况,调研内容主要包括:高校研究生个体状况调查分析;在校研究生培养过程考核体系调查分析;各高校原有研究生考核、评优指标及激励机制调查分析。其次,指标体系的探索与建立,确定总体目标,建立目标层次,把总体目标分解成一级指标体系和二级指标体系等;一级指标体系分为四个模块:科研与专业素质模块、思想道德素质模块、
收稿日期:2009–02–10
基金项目:宁波大学研究生教研项目(YJ07Y01)。
第5期
张云华等:高校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研究 65
实践能力模块及扣分项目;二级指标体系参考国内知名高校,省内兄弟院校的基础上,根据高校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现状、特点等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第三,各指标权重划定,权重分值经过专家打分的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第四,建立评价模型,依据指标体系,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按照该思路,结合高校研究生的特点、培养现状及作者在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实践,借鉴国内兄弟院校的经验以及考虑到可操作性,构建以下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扣分项目
研究生综合素质A
科研与专业素质B1 研能力
标度 1 3 5 7 9 2,4,6,8 倒数 1C
思想道德素质B2 实践能力B3
图1 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
三、评价体系指标权重分析
应用AHP分析决策问题时,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在这个模型下,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元素的组成部分。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及关系形成若干层次。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有关元素起支配作用。这些层次可以分为三类:(1)最高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也称为目标层。(2)中间层:这一层次中包含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也称为准则层。(3)最底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也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
指标的权重也就是各个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相对重要性的数量表示。本文采用美国运筹学家Saaty教授提出的层次分析法(AHP),该方法适用于难以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2]具体步骤为:
1. 建立测评指标的多级递阶结构
图1所表示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即多级递阶结构。 2. 建立成对比较阵
设现在要比较n个因子X={x1,L,xn}对某因素Z的影响大小,怎样比较才能提供可信的数据呢?Saaty等人建议可以采取对因子进行两两比较建立成对比较矩阵的办法。即每次取两个因子xi和
xj,以bij表示xi和xj对Z的影响大小之比,全部比较结果用判断矩阵A=(bij)n×n表示。关于如何确定bij的值,Saaty等建议引用数字1-9及其倒数作为标度。[3]表1列出了1-9标度的含义:
表1 1-9标度的含义
含 义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相同重要性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重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
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 若因素i与因素 那么因素
j的重要性之比为bij,
j与因素i重要性之比为b=1/b
4B
社会公德
社会实践
社团活动
9C8C7C6C5C4C3C2C
学业成绩
学生工作
创新能力
遵纪守法
政治素质
66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
3. 组合权向量的计算
经归一化后即为同一层次相应因素对于上一判断矩阵A对应于最大特征值λmax的特征向量W,
层次某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层次总排序的权向量的计算:首先,计算出下一层每个元素对上一层每个元素的权向量Wi;其次把下层每个元素对上层每个元素的权向量按列排成以下表格形式,假定:上层A有m个元素,A1, A2, L, Am,且其层次总排序权向量为a1, a2, L, am,下层B有n个元素B, B, L, B,则按Bj对Ai个元素的单排序权向量的列向量为bij,即有[4]:
1
2
n
表2 权向量及相关检验值计算方法
层次/检验值
A1
A2
…
Am am
b1m
a1 a2 …
B层总是排序权重(权向量、列向量)
W1=∑ajb1jW2=∑ajb2j
j=1j=1mm
B1B2MBn
b11b12Mbn1
b12b22
L
b2mL
MMM
bn2 L bnm
λmax?n
m
M
Wn=∑ajbnj
j=1
m
λmax
计算出最大特根
C?I
C?I=
n?1
C?R
C?I∑=jC?R=R?I
ajCI3
∑aRI
jj=
m
j
检验CR
注:若下层元素Bk与上层元素
Aj无关系时,取bkj=0。
根据图1的指标体系,利用上述层次分析法,在广泛调研兄弟院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研究生
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并且请相关专家、教师及管理者一起进行赋值,最终分别给出B层相对于A层及C层相对于B层的判断矩阵,分别见表3、表4、表5、表6,其中扣分项目B4不计算权重,而直接从最终得分中扣除。
表3 A层的判断矩阵 表4 B1层的判断矩阵 A B1 B2 B3
B1
B2
B3
B1 C1 C2 C3
C1
C2
C3
1 3 3 1/3 1 1 1/3 1 1
1 3 3 1/3 1 1 1/3 1 1
表5 B2层的判断矩阵 表6 B3层的判断矩阵
B2 C4 C5 C6
C4
C5
C6
B3 C7 C8 C9
1 3 3 1/3 1 1 1/3 1 1
C7 1 1 3 C8 1 1 3 C9 1/3 1/3 1
由以上矩阵得到相关权重及检验值,见表7。利用一致性指标C?I,随机一致性指标C?R和
一致性比率作一致性检验,若通过检验(即C?R
较矩阵。
第5期
张云华等:高校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研究
表7 权向量及相关检验值计算结果
67
层次/检验值
C1 C2 C3 C4 C5 C6 C7 C8 C9
权值B1 权值B2 权值B3 0.600 0.200 0.200 0.600 0.200 0.200
0.600 0.200 0.200
0.429 0.429 0.143
3.000 3.000 3.000 0.000 0.000 0.000 0.580 0.580 0.580 0.000 0.000 0.000
组合权向量Wi W1=0.360 W2=0.120 W3=0.120 W4=0.120 W5=0.040 W6=0.040 W7=0.086 W8=0.086 W9=0.029
λmax
CI
RI CR
CR
根据上述权重可计算出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值A=∑(Ci×Wi)-B4(扣分项目)。 五、结论
通过量化的方式对研究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从表7得到的结论来看,在9个评价指标的排序中,C1即“科研能力”这项得到的权重W1排在第一位,这也符合现在高校研究生评价体系的趋势,与实际的情况也是相符的。因此,可以对研究生的素质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对在校研究生素质教育及评优评先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同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本研究对文、理科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是否需要分开探讨及如何分开进行,如何通过评价促进研究生智慧的提升等问题,[5]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 任继江. 研究生素质评价的实践探索[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8): 111-112.
[2] 王慧娟,吴月红. 高校研究生业务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及其数学模型[J].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 2006(3): 40-43. [3] 代玉美. 理工科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研究[D].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2005: 27-28. [4] 陈林选. 综合素质测评系统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J]. 西北医学教育, 2006(8): 387-389. [5] 郭 震. 建构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J]. 理工高教研究, 2004(4): 24-27.
Study of Measuring System to Graduates’ Colligrate Diathesis in High Schools
ZHANG Yun-hua1, MAO Dong-sheng2
(1. Graduate School of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China; 2. Divis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Ningbo
Police Office, Ningbo 315211,China)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we try to establish a measuring system to Graduate’s Colligrate Diathesis in University on the basis of analysing the problems existenting now. The system involve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moral diathesis,practice ability,and detain item four aspects. Through quantifying nine indexes, we establish a target system to judge the integrating diathesis of Graduate students. We hope to through using this measuring system to give some useful reference to improve our quality of graduates’ education.
Key Words: Graduate student;colligrate diathesis;measuring system
(责任编辑 赵 蔚)
范文三:人力资源助理的素质测评指标体系
行政助理的素质测评体系
该体系构建采用的是工作分析法与文献查阅法相结合,通过查询各类资料了解到人力资源助理的主要工作职责有以下几点:
1,参与起草人员招聘、培训、考评等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与规范流程。 2,协助执行招聘工作流程,办理员工招聘、入职、离职、调任、升职等手续。
3,接受员工有关人力资源管理有关问题的咨询,如需要,组织、安排有关专家咨询。
4, 协助办理员工劳动合同协议的签订及社会保险的办理收集相关的劳动用工等人事政策及法规。
5,参与策划、组织全员工活动。
6,加强与各部门员工的沟通和交流,做好相关的调查问卷工作,了解员工需求,安排试用员工参加岗前培训,以及安排各种形式的在岗培训
7,协助组织安排对员工的培训和绩效考核建立完善的员工考评体系,参与员工考评的组织,统计与分析工作员工考勤管理工作,按月提交员工考勤统计报告。
8,管理劳动合同、员工信息资料及各类人事档案资料,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库。
按照以上的工作职责大致确定了作为一名人力资源助理所应具备的各类指标,并按主管经验法拟定了以下的指标体系:
现在按层次分析法求一级指标权重:(1、2、3…..重要性递减)
心理素质A,文化素质B,工作能力C——2,3,1同等重要记1;稍微重要记2;略为重要记3
A B C 权重W
A B C 总分
1 1/2 2 3.5
2 1 3 6
1/2 1/3 1 11/6
0.297 0.164 0.539
求二级指标权重:价值观A,智力B,人格C——1,3,2
A B C
A B C 总分
1 1/3 1/2 11/6
3 1 2 6
2 1/2 1 3.5
权重W 0.539 0.164 0.297
专业能力A,社会能力B——3,1
求三级指标权重:
分析判断能力A,理解反应能力B,组织协调能力C,实施执行能力D,
人际交往能力A,团队合作能力B——1,2同上!
所以总结可得层次分析法后的更为精确地指标体系如下:
范文四:人力资源经理的素质测评指标体系
以招聘为目的的人力资源经理素质测评指标体系 一级 二级 三级 评价等级及赋分 指标 指标 指标 标准 优良一较很(%) (%) (%) 秀 好 般 差 差
人本观2 看重工作单位的人际关系,能够赢得广大下属、5 4 3 2 1
同事以及上级的大力支持
价值 性格2 性格外向、开朗、随和、平易近人,善于交际 5 4 3 2 1
观念 全局观2 能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 5 4 3 2 1
(10) 职业观2 能够将工作作为自己的生活的一部分 5 4 3 2 1
品德2 为人厚道、忠厚老实、诚实守信、重义轻利 5 4 3 2 1 思想道 求职动机2 能够与公司一起成长,实现个人人生价值 5 4 3 2 1 德素质 企业认同感3 了解并认同中国风企业文化 5 4 3 2 1 (30) 爱岗 合同签约期1 能够在五年以上 5 4 3 2 1
敬业 职业偏好1 热爱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5 4 3 2 1
(10) 责任心2 能够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5 4 3 2 1
耐劳性1 有一定的吃苦耐劳精神,能承受较大工作压力
守法 纪律性2 能够遵守中国风集团管理规章制度 5 4 3 2 1
遵纪 法制观念4 通晓国家及地区的劳动人事政策及法律法 5 4 3 2 1
(10) 守法依法4 能够遵守国家或地方劳动相关法律法规办事 5 4 3 2 1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科班出身,熟悉人力资源管理六大5 4 3 2 1
专业知识4 模块的知识点,并且能够熟练运用~
专业 专业资格证书3 拥有国家承认的人力资源管理师等级证书 5 4 3 2 1
知识 一 二 三 四 无 知识文(10) 计算机知识3 能够熟练运用OFFICE办公软件,实现人力资源5 4 3 2 1 化素质 管理数字化、量化~
(30) 文凭2 受教育程度 5 4 3 2 1
学历 海外学习经历3 到人力资源管理先进的西方国家学习深造 5 4 3 2 1
(10) 培训经历5 接受过系统的现代化的实用性专业培训 5 4 3 2 1
实践 工作经验4 两年以上大中型人力资源管理经验 5 4 3 2 1
(10) 学习能力6 有不断学习应用最新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能力 5 4 3 2 1
专业 工作的专业化5 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到现代化标准化的要求 5 4 3 2 1
技能 指导能力4 能在技术上指导各项工作的进行,以求完善 5 4 3 2 1
(15) 创造能力6 能创造性地因地因人因时制宜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5 4 3 2 1 工作技 战略规划能力4 能够结合公司战略制定出有效的人力资源战略 5 4 3 2 1 能素质 组织能力 能够组织员工完成组织目标 5 4 3 2 1 (40) 管理 执行力4 能够及时有效执行各项政策、战略、制度 5 4 3 2 1
能力 沟通协调5 能够成功的充当组织中摩擦的润滑剂 5 4 3 2 1
(25) 感召力4 能充当群体或组织内精神领袖的作用 5 4 3 2 1
分析决策能力4 能够独立观察、分析判断、研究问题 5 4 3 2 1
1
范文五: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研究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研究
第26卷第1期
2008年2月
科学学研究
StudiesinScienceofScience
Vo1.26No.1
Feb.2008
文章编号:1003—2053(2008)01—0078—07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研究
汤书昆,王孝炯,徐晓飞.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知识管理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52;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26;
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心理教育中心,安徽合肥230052)
摘要:在回顾国内外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了更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公民科学
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和相应的问卷.并利用安徽省的大样本实证调查数据,使用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方法验证了
指标体系的内在结构,同时对问卷分析的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项研究对于政府准确掌握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现状,进而制定和实施更为有效的公民科学素
质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科学素质;指标体系;验证性因子分析;信度;效度
中图分类号:G315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
战略的制定,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相对较低的状况与
对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巨大需求之间形成了强烈反
差.同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社会中不同人
群之间的科学素质鸿沟,这些矛盾非常不利于科学
发展观的落实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
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首
次明确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
创新的社会环境作为中长期国家科技规划的重要内
容.随后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则
具体提出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行动计划.
《纲要》实施的一项重要支撑条件就是以坚实
的公民科学素质理论研究为基础,构建符合中国国
情的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因此,本文在回
顾国内外科学素质测评的基础上,旨在研讨构建符
合中国国情的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并利用
安徽省的大样本实证调查数据,对问卷进行了信度
和效度的研究,使用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方法探索了
指标体系的内在结构,进而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
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
1国内外研究与实践回顾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技在社会发展中
重要性的日益凸现,世界各国对公民科学素质逐渐
重视,并围绕着科学素质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
活动.回顾多年来的研究,这些评估体系按其特点
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主
流科学素质评估体系,一类是以印度为代表的具有
发展中国家特色的评估体系.
美国是发达国家中较早开展科学素质调查的国
家,早在1957年,国家科学撰稿人协会(NASW)就
发起了一次有关美国公民理解科学的全国性成人调
查.到20世纪70年代,出于发布《科学指标》
(1987年更名为《科学与工程指标》)的需要,美国
国家科学理事会(NSB)委托JonD.Miller开发了一
套用于评估公民科学素质的指标体系和相应的问
卷,这套评估体系的核心就是着名的”Miller模型”.
该模型将科学素质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掌握足够
的基本科学概念,达到可以阅读报纸,杂志上科学文
章的水平;二是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本质;三是理
解科技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此后,英国的J.
Durant和JonD.Miller合作,在”Miller模型”的基
收稿日期:2007—07—10;修回日期:2007—09—28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项目(2006DCYJ11一A)
作者简介:汤书昆(1961一),男,江苏扬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科技传播.
王孝炯(1982一),男,安徽合肥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科技传播.
徐晓飞(1980一),女,山东莱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心理.
第1期汤书昆王孝炯徐晓飞: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研究
础上对指标体系和问卷进行了修订,用于对美国和
欧共体(欧盟前身)科学素质的比较研究.经过20
多年的调整和推广,在”Miller模型”的基础上已经
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科学素质测评体系,并被美
国,欧盟,中国,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修订和采
用,成为国际上科学素质评估的主流.
印度关于科学素质的研究可追溯到1989年印
度基层志愿科普组织(VikasBharati)撰写的报告
《全民基础科学》(minimumscienceforeverybody).
该报告主要是为满足普通公众的基本需求所设计的
科学知识课程,按照该报告的解释,”一个具备科学
素养的人应该具备保持自身健康,为群体的健康作
出自己的贡献,理解与保护自然资源,理解日常生活
中基本的测量和计算方法以及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农
业和工业产品的能力”.2004年,印度国家科学
院(INSA)委托国家应用经济研究委员会(NCAER)
进行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印度科学调查(ISR,in.
diasciencereport).该调查主要包括”科学与工程
教育,科技类人力资源,公众理解科学与技术”三
个方面.印度的公民科学素质测评体系没有完全使
用美国的公民科学素质评估体系,而是基于印度经
济发展水平和公民受教育程度现状,强调了科技对
公众日常生活的影响力.考虑到印度和我国同属发
展中大国,国情具有相似性,因此其评估体系对于我
国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
活跃在世界上的各国际组织如经济合作与发展
组织(OECD),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等很早
就表现出对科学素质研究的浓厚兴趣,并组织实施
了一系列的科学素质评估活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
科学素质测评体系.其中,成立于1959年的IEA早
在60年代初就组织了十多个国家的青少年参加了
第一次国际科学测评,可以说是最早科学素质评估
活动之一.该组织在随后几十年中,又相继组织了
两次国际数学和科学测评(thetrendsin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andsciencestudy),其评测结果是当代
青少年科学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
作为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组织——OECD在科
学素质评估方面也形成了如”国际成人素养调查”
等一系列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在这些成果中,
最具有参考价值的就是”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
gramme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t,以下简称
PISA).第一次PISA始于2000年,经过短短几年的
发展,其参与国的数量从2000年的43个国家增加
到2006年的56个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总量占世
界经济的近90%,这使得PISA成为国际上规模最
大的素质测评活动.PISA的测试内容包括科学素
质,阅读素质,数学素质三大板块,其评估方式采取
的是每次以一个模块为主,另外两个模块为辅的评
估方式.例如2006年的测试就是以科学素质为主,
阅读素质,数学素质为辅.PISA的科学素质评估体
系最大的创新在于引入了对于科学能力的评估,而
传统的科学素质评估往往重在考察受测者对于科学
知识的掌握程度或对于和科学相关的问题的态度,
对科学技术在工作,生活情景中的应用关注不
足.从某种程度上看,PISA中关于科学能力的评
估和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推行的素质教育
的理念较为一致,对于正确展示中国近年来的科学
教育,科学普及的成果以及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有
着重要的价值.
中国的学者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关注公
民科学素质的测评研究,从1992年到1996年以李
大光教授为代表的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团队进行了
三次探索性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伴随着公民科学
素质在政府决策参考与经济发展中重要性的提高,
从2001年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了三次全国范
围的”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这一时期的调查
研究活动基本上是基于”Miller模型”以及源于模型
的国际通用问卷开展的.这些研究活动中存在的最
大问题是,源于发达国家的”Miller模型”不太适合
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其测量结果与中国公民科学素
质的真实变化和发展趋势有明显的不吻合.从政策
研究的层面来判断,原有的”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评
估体系不能完全涵盖《纲要》中对公民科学素质的
定义,其操作流程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优化,这是本文
研究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实践意义之
所在.
2新指标体系的设计框架
2.1框架定义
《纲要》中将公民科学素质定义为”了解必要的
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
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
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其中”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
科学方法”基本对应了”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
科学学研究第26卷
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这两个维度,没有太大的变
化.而”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则是对第三
维度——科技对个人和社会影响的全新诠释.最需
要注意的是”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
务的能力”,这是第一次将科学能力的测评作为科
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科学素质概念.因此在
《纲要》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科学素质的研究成
果,课题组将科学素质定义为”公民掌握科学知识
和方法,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处理事务的能力,以及
所达到的科学意识的水平”,公民科学素质的测量
也将主要从科学知识,科学意识,科学能力三个维度
展开.
2.2构建原则
本次研究除了考虑指标体系设计过程的通用原
则外,重点突出了以下四项原则:
(1)政策导向性原则.在科学素质测评领域,
中国虽然已经拥有了十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但
是这些理论和实践过程或是学者的自发行为或是源
于有关部门对于科学素质重要性的初步认识,总体
来说缺少较为充分的法律或政策支持.2006年《纲
要》的颁布标志着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成为现阶
段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作为《纲要》实
施的重要支撑内容,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
系将基于《纲要》中的公民科学素质的内涵,服务于
有关公民科学素质的政策内容,体现政策导向性原
则.
(2)国际比较性原则.鉴于中国公民科学素质
研究起步较晚,国际上较成熟的科学素质测评体系
无疑将成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的
重要参照系.同时,考虑到在全球竞争时代中,科学
素质测评结果的重要用途之一是预测及确定中国在
该领域的国际位置,从而更好地为科技,教育等政策
的制定提供依据,所以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和国际
体系接轨,体现国际比较性.
(3)适用性原则.具有国际比较性,并不意味
着对主流体系的全盘接受.对于这点,主流指标体
系设计者Miller教授也承认”Miller模型”中的第三
维度——理解科技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由于各国
经济,社会,文化的差异,显然会有不同的内涵.所
以,理想的指标体系应该适用于中国公民,指标的选
择和试题的内容需要考虑更多的中国情境,增强应
用上的整体适用性.
(4)连续性原则.公民科学素质评测的研究是
一
项长期的过程,纵向时轴上的研究对于监测公民
科学素质的变化,挖掘潜在的影响因素有着重要意
义.高质量的纵向研究需要指标本身具有连续性,
这就要求问卷试题的内容处于知识体系的基本层
面.例如DNA是基础科学术语之一,在相当长的一
段时问内,DNA的内涵都不会产生变化,同时也是
理解媒体上关于生命健康领域信息的基础知识之
..一
O
2.3指标选取
考虑到国际比较性的原则,科学知识将是与国
际主流评估体系的重要衔接点.参考Miller的设
计,课题组将科学知识维度的二级指标分为科学概
念,科学判断,对科学研究过程以及科学研究方法的
理解三个部分.
科学意识主要对应了《纲要》中科学思想和科
学精神的内容.考虑到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概念
比较抽象,课题组使用了科学与非科学,科技发展与
经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三个二级
指标.其中科学与非科学主要是从科学的求实精
神,科学的怀疑精神以及与之对立的迷信思想,伪科
学思想上对公民进行评测,检验人们是否理解科学
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本质.科技发展与经济社会进
步,科技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则是考虑到科技对人
类社会同时存在正面和负面两方面作用,通过这两
个指标来检验公民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完备性.
科学能力主要指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处理事务
的能力.考虑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导向,课题
组在心理学有关创造力研究的基础上,将科学创新
能力纳入科学能力维度中,作为科学能力中的高阶
能力.结合《纲要》对能力的要求,科学能力维度主
要包括处理实际事务能力,参与公共事务能力,科学
创新能力三个二级指标,指标体系见表1.
3基于新指标体系的问卷设计及调查操作
3.1问卷设计
本研究在美国Miller”公众理解科学技术调查”
问卷的基础上,对应新的指标体系,设计形成了《中
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问卷》,操作过程如下:
(1)试测问卷的形成.在《纲要》的基础上,结
合国际科学素质测评经验,构建了中国公民科学素
质测评指标体系.本问卷主要由科学知识分问卷,
科学意识分问卷,科学能力分问卷三部分组成.根
第1期汤书昆王孝炯徐晓飞: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研
究’81’
据国际比较性的原则,大部分科学知识分问卷的试
题都选用了美国问卷的成熟题目.科学意识分问卷
则以自定试题为主,包括了少部分美国问卷中的试
题.针对美国问卷中没有测试过的科学能力部分,
本次研究自编了所有科学能力的试题.
(2)合肥地区的小样本试测.以合肥地区15—
69岁的公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判断抽样的方法抽取
了一个区和一个县,在抽取的区和县中再各抽取一
个居委会,一个村委会,在每个抽中的居委会和村委
会中各选择50个样本进行调查.本次测试由合肥
市科学技术协会组织,一共收集了247份有效问卷
进行试测.
(3)进行试题分析,组成正式问卷.对问卷测
试结果使用项目反应理论(IRT)进行分析,删除了
不合格的试题,最终形成了包括47个正式测量试
题,16个背景信息题在内,共计63题的正式问卷.
3.2实证调查的操作过程
(1)大样本选择.本次调查以安徽省15到69
岁的公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四阶段分层定比抽样方
法,分别以各市的县,区,县区下辖的街道,乡镇,街
道,乡镇下辖的居委会,村委会,居委会,村委会下辖
的家庭户(人)为四个阶段的抽样单位,确定最终的
调查对象.
(2)调查方式.考虑到安徽省大量农业人口外
出打工的现状,调查选择了2007年的春节前后,即
在大部分公民更可能在家的时候进行.本次调查由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实施,严格按照抽样方案
确定的调查对象,逐一入户访问,并当场回收问卷.
(3)样本回收.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3000份,
回收问卷12909份,回收率为99.3%.在回收的问
卷中,有77份问卷的样本年龄小于15岁或大于69
岁,不符合本次调查的要求,剔除这些问卷后,有效
问卷为12832份,有效回收效率为98.7%.
4实证调查数据的分析过程
4.1信度检验
本文使用Cronbach’SOt系数来检验问卷的内部
一
致性信度.从表2上可以看出,三个分问卷的
Cronbach’SOt系数均高于0.7,其中总问卷的Cron.
bach’SOt系数达到0.917,说明问卷内部一致性非
常好.
表2Cronbach’StW系数
总问卷知识分问卷意识分问卷能力分问卷
Cronbach’s0.91700.87950.76880.7329
d系数(P<0.001)(P<0.001)(P<0.001)(P<0.001)
4.2验证性因子分析与效度检验
本文应用了验证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factor
analysis,简称CFA)对问卷的效度进行考察,由于公
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是一个多层的体系,所以
本文使用了高阶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中国
公民科学素质的二阶模型来判断指标体系是否能较
好拟合观测数据,并绘制了路径图(见图1).
?
82?科学学研究第26卷
O.83
O
O
0.54
0.64
O.55
O.78
0.77
0.6l
O.82
O.8l
0.84
O.85
O.85
O.82
O.67
0.79
0.78
0.73
O.65
O.85
0.78
O.7O
0.74
O_85
O.77
O.66
0.62
0.90
0.84
n87
O.62
O.77
O.53
0.42
0.7l
O.55
0.6l
0.73
0.72
0.70
O.72
O.65
0.64
0.73
0.76
图1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的二阶因子模型
说明:”对科学研究过程以及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缩写为”科学过程”,”科学与非科学”缩写为”非科学”,”科技发展与经济
社会进步”缩写为”经济社会”,”科技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缩写为”资源环境”,”处理实际事务能力”缩写为”实际事务”,”参与公
共事务能力”缩写为”公共事务”,”科学创新能力”缩写为”创新能力”.
效度指标方面主要考察了会聚效度和区分效度
两个结构化效度指标.对于会聚效度,首先考察了
每个试题在二级指标上的标准化因子负荷值,结果
显示负荷值在0.31到0.76之间(见图1).其次,
考察了每个二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上的标准化因子负
荷值,结果表明负荷值在0.77到0.99之间(见图
第1期汤书昆王孝炯徐晓飞: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研究
1).以上结果说明指标体系有着较好的会聚效度.
对于区分效度,主要考察了因子之间的相关系
数矩阵.首先考察了二级指标的区分效度(见表
3),除了科学与非科学和科技发展与资源环境问
题,处理实际事务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之间的相关
系数偏高,分别为0.87和0.94,其他二级指标的相
关系数的绝对值基本分布在0.50到0.82之间.对
于一级指标之间的区分效度(见表4),相关系数的
绝对值分别为0.84,0.83,0.82.以上的结果表明,
指标体系拥有基本足够的区分效度.
表3二级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
科学概念科学判断科学过程科学与非科学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实际
事务公共事务创新能力
科学概念1.oo
科学判断o.79
科学过程o.82
科学与非科学o.71
经济社会o.57
资源环境o.68
实际事务o.71
公共事务o.59
创新能力o.73
1.00
0.8l
o.70
0.57
o.68
o.70
0.58
O.73
1.00
o.73
0.59
0.7l
o.73
o.6l
O.76
1.00
o.73
o.87
0.75
0.62
0.77
1.00
0.7l
o.6l
0.50
O.63
1.00
0.72
0.60
O.75
1.00
o.76
o.94
1.00
o.781.OO
表4一级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
从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拟合效果来看(见表5),
结果比较理想.其中CFI,NFI和NNFI值均在0.9
以上,且非常接近于1,表明整体模型拟合优度较
好.RMSEA为近似误差指数,它表明样本数据与假
设协方差矩阵中元素的平均误差,由表5可以看到
RMSEA等于0.039,一般来说RMSEA小于0.05表
示非常好的拟合.
表5二阶因子模型的拟合优度指标
5结论与展望
本文回顾了具有代表性的国内外科学素质测评
的理论和实践,在《纲要》对公民科学素质定义的基
础上,以优化和完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
系为目的,提出了四个重要的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形
成了以科学知识,科学意识,科学能力为一级指标,9
个二级指标为支撑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
系.
为了验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发展用于公民科
学素质测评的测量工具,本次研究编制了《中国公
民科学素质调查问卷》,并以安徽省15—69岁公民
为调查对象,收集了12832份有效问卷.在这一调
查数据的基础上,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研究,证
明问卷是可信和有效的,适用于中国公民的科学素
质测量.更重要的是,从验证性因子分析建立的中
国公民科学素质的二阶模型来判断,本次研究设计
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能较好地拟合观
测数据,换言之,新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
系能有效地反映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内在结构,本
次研究初步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公民科学素
质测评指标体系.
对于未来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展望.一是由
于本次测试主要是基于安徽省的样本数据,由于全
国各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文对研究结论的普
适性持谨慎态度,需要后续研究的验证和调整.二
是在本文的研究中,只是初步探明了中国公民科学
素质的内在结构,对于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影响因
素,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需要后续研究的跟进和补
充.
总之,本文结合《纲要》第一次提出了具有中国
?
84?科学学研究第26卷
特色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设计了符
合要求的测试问卷,相信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中
国公民科学素质评估体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
考.
[4]
[5]
参考文献:『61
[I]MillerJD.Scientificliteracy:aconceptualandempirica1
review[J].Daedalus,1983,(2):29—48.
[2]
[3]
MillerJD.Themeasurementofcivicscientificliteracy
[J].PublicUnderstandingofScience,1998,(3):203—
223.
李大光.科学素养:不同的概念和内容[J].科学对社
会的影响,2000,(1):47—51.
[7]
RajeshShukla.IndiaScienceReport[R].NewDelhi:Na.
tionalCouncilofAppliedEconomicResearch,2005.
CentreforEducationalResearchandInnovation.PISAAs.
sessingScientific,ReadingandMathematicalLiteracy:A
FrameworkforPISA2006『J1.SourceOECDEducation&
190. Skills,2006,(11):1—
新华网.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6—2010—2020年)的通知[EB/OL].http://
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6/content一
244978.
htm,2006—02—06.
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应用[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AstudyonthesystemofindicatorsforcivicscientificliteracyofChina
TANGShu—kun,WANGXiao—jiong,XUXiao—fei
(1.KnowledgeManagementAcademy,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Hefei230052,China;
2.SchoolofManagement,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Hefei230026,China;
3.School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Hefei230052,China)
Abstract:Afterareviewofsomeintriguingliteratureregardingevaluationofscientificliteracy,theauthorsofthisarticlesetthesystem
ofindicatorsandrelevantquestionnairefortheevaluationofcivicscientificliteracyofChinaasanattempttogettheevaluationmore
suitableforChina.ThequestionnairesurveyofcivicscientificliteracyinAnhuiProvinceofChinaisservedasacaseinthisresearch,
inwhichthestructureofsystemofindicatorsisconfirmedwithconfirmatoryfactoranalysis(CFA)andthereliabilityandvalidityof
questionnairearewelldemonstratedbytheanalysisonquestionnaire.Thisresearchisdesignedtoenablegovernmenttofurtheritsan—
derstandingonthedevelopmentofcivicscientificliteracy,therefore,thepolicyimplicationsoncivicscientificliteracyarerev[标签:快照]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人力资源经理素质测评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