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任何人类的活动都离不开理念的指导或影响,我们的教育也不例外。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我们时时在学,而2012年7月,我参加的北京师范大学高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培训活动则是一次课改下新理念的洗礼,各位专家的讲座,使我受益颇多,感受颇多,启迪也颇多,它使我明白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并且为我怎样成为一名好老师指明的方向。下面我把自己的一些反思说出来,以共勉。
一、我们是在办学还是在办教育?
以往我们听到的讲座,大多是怎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提高升学率当作教育的重要目的,而此次各位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学校教育所肩负的时代重任——育人。
回顾我们的教学历程,我们教育方向的贯彻到位如何?我们的教育目的落实正确与否?我们培养了怎样的人才?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会让一些学生逃离学校,远离亲人,被社会抛弃?各位专家多次强调的“钱学森之问”更是振聋发聩!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教育方向偏差,我们大多重视智育的教育,却忽视德育的培养。教育工作者习惯于传统的教育方式——搬运式,捆绑式方法而忽视了学生的智慧与需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共性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教学管理者重视别人经验,重模式化,大众化,而忽视了教师个体体验,缺乏对独立思考,与众不同者的赏识。教育改革者的功利主义取向。等等问题,成为当前我们教育之痛,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深反思!
从注重培养人的才识到注重培养人的品德;从注重培养优秀人才到注重培养合格公民;从注重培养全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到注重培养全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等等,这一切真正揭开了教育的庐山真面目,我们为此欣喜,激动。是的,我们常常感慨学生的高分数低素质,公民道德的沦丧等等不良的社会现象,也许,正是我们对教育的理解认识的偏差所致。注重学识,忽视品德,远离了教育的本质所在。正如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工作处原处长孙学策教授所言“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是途经,育人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肖川对学校教育的诠释是:学校是一种社会机构,学校的文化精神决定着他的品质,学校就应该笑声朗朗,书声琅琅,歌声朗朗。校园生活应成为每一个人终身美好记忆的巨大源泉。学校教育不是通向人上人的阶梯,而是通向完美人生的路径!学校教育不仅要为学生升学服务,也要对其终生幸福负责,要对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完整的人的成全。因此,我们特别需要生命教育!
二、教育是教师的孤军奋战?
家庭,学校,社会是学生生活的三大空间,三者的环境,尤其是文化环境深深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因此,良好的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合作的杰作。北京大学教育文化战略研究所所长,学校文化发展战略研修首席教授王继华老师说:“人是环境物化出来的”,由此,足见环境对孩子成长影响之大。我们的教育只关注校园环境的干净,清雅,礼仪,而忽视了家庭和社会环境,我们的孩子恰恰失足
在家庭和社会坏境中。试想一想,我们的学生一系列道德问题的出现乃至青少年犯罪,那个不是因为家庭、社会环境造成的。不同的家庭,家长的素养在很大程度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家长的爱好兴趣,待人接物方式,思考问题的方式,及语言表达方式耳濡目染,无时不在影响着孩子的习惯形成。而一个好的社会坏境,应是个人自由,社会公正,政治民主的大环境。为此,肖川教授强调:“教育不仅要开发学生谋生与自主的能力,教育也需要为一个民主,自由,公正文明的社会服务。”当然,学生家庭环境的改善,社会大环境的提升并非我们一人所能。但是,我们可以从我做起,立足本职,尽我所能,做一个合格的家长,称职的老师,良好的公民 。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尽力给自己的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温暖,智慧的家庭文化,有可能的话,影响到所教学生家长以达到共勉。作为老师的我们,除创造可见的校园文化外,更应从自己的品德,言行,学识,才能,等隐性的东西出发,创造出一个融教育熏陶合一的校园文化。教师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亮点,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还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深的思考。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除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外,更应该把政治民主当做既是一个政治原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法。这样,我们才能尽可能的落实“家校社会合一,尽文化育人”的时代重任。
三、如何做新形势下的好教师?
新的社会发展,新的教育改革,新的形势呼唤着新的好老师,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是新形势下的好老师呢?下面我们听听,北京教
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副院长杨秀治教授的见解。
杨老师指出,现在社会是一个整体化,全球化不断加强的社会,为此,我们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学会共事,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因此,新形势需要好老师。
杨老师强调,好老师必须要有高的素质。高素质包涵以下三个关键点;首先,极高的专业情怀。高境界,好心态,深情意是专业情怀所指,它指出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价值取向,健康的心理及正确的教育方式。高的教育,就是宣扬公平,倡导理解,体会宽容。其次,精湛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精深的学科知识,深厚的教育知识是精湛的专业知识的内涵。这些知识要求新形势下,教师必须广读自然,社会,人文,生活,精通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最后,独特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必需要有科学化的教书能力,艺术性的育人能力,智慧式的研究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改革热衷于教育理论模式的引进,而忽视了一线教育工作者——教师自身的体验,感悟,和反思。所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教育学博士田慧生一针见血的指出:“当下我们的课堂最缺的是教育智慧。教育智慧表现为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智慧型的老师应具有以下特征:自主思考,独立见解:心怀敬畏,探索规律:常规性把握,创造性驾驭:敏锐反应,机智应对。智慧型的老师,是时代的呼唤。
十多天的讲座,各位专家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教育所担
负的育人重任,也强调了爱的教育的重要性。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杨世文老师从国学的儒,道,佛学的角度阐释了国学的精髓,道德的崇高境界就是爱。爱国,爱人,爱自然界。而爱的本质就是服务,服务说到底就是一种“利他”行为,“利他”既是一种无私的服务,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面对当今社会,信念,信仰,诚信三大危机,我们如何以爱来呼唤学生的心灵苏醒;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培养孩子的“利他”品质;造就时代人才?听听各位专家所言:“你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孩子心中的阳光就有多”,“爱就是放飞”“爱和关心孩子是教育的前提条件”。是的,我们与其以恐吓,打骂或冷暴力方式让学生屈从而远离我们教育,何不以爱抚慰学生来创造良好的师生情谊,在爱中享受教育的魅力所在呢。
十多天的学习,我们亲见了各位专家们的大师风范及人格魅力︰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学者风度; 乐贫安道,宁静致远的处事态度; 严谨不怠,孜孜不倦的治学风格 ;从我做起,以身作则的主人翁精神; 修身,平家,治天下的社会使命感!这一切,让我们耳目一新,倍感亲切,为之感动,肃然起敬。我们尤如遇到了可亲可敬的德、才、识兼备的长者,学者。尤其是,7月22日,北京遭遇了61年未遇的暴雨洗礼。暴雨过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工作处原处长孙学策老师,第二天,一大早从灾区出发,历经交通堵塞的艰难,下午两点准时到达讲座地。他73岁的高龄,讲座期间,没有文稿,没有讲义,腰杆笔直地稳坐于椅子上,一字不误,有条不紊的为我们做了三个多小时的讲座,我们为之喝彩的同时,也一次次为之而感动落泪。不仅
是因为他精辟的讲义,还有他守时,虔诚的人格魅力。我们常言:身教重于言教,人格魅力的感染是最好的教育。是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德、才、学识缺一不可,而德堪称基石,只有光辉灿烂的人格,才会让才、学、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最后。我用肖川教授的几段话共勉:
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创造一种安全,愉快与和谐的学习坏境,保持一个充满赞扬和肯定的环境,使学生感到安全,受到鼓励,得到尊重和富于挑战。
良好的教育是:成长过程中感受到人性的光辉,走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有百读不厌常读常新的读物,有自己稳定的兴趣和爱好,系统的探究过某个问题,有至少一次刻骨铭心的体验。
教育的力量是: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力量,给羸弱的身躯带来强健。
参考文献资料:
①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杨修治《教师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 ②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世文《国学精髓:道德的崇高境界》
?教育部基础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教育智慧与智慧型教师修炼》
④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肖川《教育的方向与方法》
⑤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工作处原处长孙学策《中小学德育工作理念 》
范文二:养颜的根本任务是滋阴
养颜的根本任务是滋阴
关于养颜,每个女人多多少少都有些心得,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哪个女人不想拥有如花美貌、似柳体态?哪个女人不想永葆青春容颜?可是完全依赖护肤品和保健品真的有用吗?怎样保养才是最有效最持久的呢?明星名模们的养颜秘笈用在自己身上会有效吗?
其实养颜并没有什么秘诀可言,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滋阴。养颜的根本任务是滋阴,这要贯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心境态度,全部关乎养阴。吃一碗鲜洁如霜雪的汤品来滋阴润肺,炖一盅当归煲羊肉汤来养血柔肝,泡一壶绚丽如蝶舞的花草茶来清心凉血,做一款甘醇如饴糖的红枣糕来补血宁心。做好这些,则阴虚不再,由阴虚导致的面色晦暗、头发脱落、月经不调、脾气暴躁也都会得到彻底的改善。
作????者:吴茱萸?? 著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I
《养颜的根本任务是滋阴》精选试读
中医讲“人受天地之气而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因此,女人养颜的根本是滋阴。女人身体内的水分不能够损耗过度,相对我们的身体,很多外在东西都算作是火气,即阳气过旺,例如,现代许多人口味重,爱吃太咸太苦太辣的食物,其实这些都是火气。阳气盛而阴不足,表现出来就是上火,上火的女人不但皮肤粗糙、长痘痘、老得快,影响容貌,而且还容易发脾气,就连生活上的“小幸福”也恐怕不保。所以做幸福小美女的第一要素就是维持你的阴柔之美。
目录(1)
目录(2)
序言 缔造不老美颜,从滋阴开始
了解自己的女人最美(1)
了解自己的女人最美(2)
了解自己的女人最美(3)
女人阴虚会出现哪些症状
滋阴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女人的心天生就是柔软的(1)
女人的心天生就是柔软的(2)
滋阴养肝血,女人笑靥如花(1)
滋阴养肝血,女人笑靥如花(2)
脾胃:掌管女人气色的“大人物”(1)
脾胃:掌管女人气色的“大人物”(2)
女性的肺更需要水分浇灌(1)
女性的肺更需要水分浇灌(2)
养足肾阴,助你青春不老(1)
养足肾阴,助你青春不老(2)
范文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
教科版政治整理内容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02页)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补p114)
1、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02页)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2、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105页)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要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完善与发展社主义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正确途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5、90年来,我们完成和推进了哪三件大事?(2)
1、新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们解放。
2、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3、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119)
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从长远来看,对经济的发展不利。为此,我们要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人口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做法如下: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发展之路。2、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优生优育。3、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4、强化治污力度,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5、增强全民环保意识,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7、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体做到:(119)
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发展之路。
2、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优生优育。
3、 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自然环境。
4、 强化治污力度,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5、 增强全民环保意识,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8、如何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143)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批判的继承,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反对囫囵吞枣的全盘接受,也对因噎废食的全盘拒绝。以开放的心态尊重民族传统文化,还要宣传、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9、我国成功举办大运会有什么重要意义?(143)
1、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的合作交流,促进发展。2、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3、有利于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促进世界文化交流。4、有
利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人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信心。
10、创新的语句:(110)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现代人应具备
的素质。
2、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3、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
4、竞争的实质。
11、人才的重要性?(110)
1、竞争的实质
2、人才是国家兴亡发达的第一资源
3、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关键在人才。
4、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12创新(科教兴国)青少年的做法:(110)
1;树立崇高要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2;在学习中要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向权威挑战,向书本挑战培养自己
的开放性思维。
3;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
4;参加小制造,小发明等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3河北省为“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加大对民生投入意义?(1)
1;加大财政对民生的投入。
2;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实现
共同富裕。
3;有利于社会稳定,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利于保障城乡居民的身心健康,提高生
活质量。
4;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均衡发展;关注民生,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5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14对河北省加快转型升级献计献策;(1)
1;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
3;实施可持续发战略,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现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
4;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5;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6;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7;依法治省,惩治腐败;
8;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9;建设宜居城乡,改善社会治安,保障人民权益,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满足人民群众
文化需求;
10;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5、要实现幸福和尊严重要指标,国家的措施?(1)
政治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保证公民平等享有宪法和发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经济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文化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
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生态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社会方面:关注民生,采取有效措施,
着力解决医疗、教育、住房等事关百姓生活质量的民生问题。
16为什么当前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请你分析
一下形势。(143)
1;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2;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的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3;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关系实现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7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作为中学生能做些什么?(143) 1;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传承
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坚决拒绝不良信息,抵制不良诱惑,保持精神肌体的健康;学会文明上网、健康上网,
享受健康的网络文化生活等。
18请你为提高国民幸福指数,提两条建议?(1)
我们必须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
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增加物质财富;
2、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
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会保障
和收入分配等民生问题,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9、 教育的重要性?(110)
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巨大力量、是国家发展的先决条件。现代化建设,科
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党和国家提出并
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也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
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20、向道德模范学习,青少年的做法?(111)
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增强社会责任感,
勇担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乐于助人,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对别人施以帮助;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等。
21、开展“中国网事,感动2011”网络人物评选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111)
1、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2、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
障;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
素质,在全社会营造知荣辱、促和谐的良好道德风尚等。
22、开放的中国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106)
1、我们要关心世界的发展,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2、面
对不同文化,我们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同时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3、在走向世界的同时,我们千万不要迷失
自己,不能失去自身的独特性,而要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宣传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
23、未来的中国将是个什么样的国家?(98)
生态文明、生活富裕、开放包容、文明和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国家。
24、为实现我们的理想,我们青少年应如何肩负再铸民族辉煌的使命?(158)
作为中学生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发扬艰苦奋
斗精神,培养合作精神,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
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等。
25、深圳大运会开幕式给我们哪些启示?(143)
1、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3、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26、大运会的成功举办,对我们青少年有哪些启示?(143)
树立开放、平等和参与的全球意识;培养合作意识,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提高
合作和竞争能力;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在与外国朋友交往时,不卑不亢,,以礼相待;保护、宣传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等等。
27、我国成功举办深圳大运会,其主要原因有哪些?(143)
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改革开
放以来,深圳市经济实力的大幅增强;成千上万名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和全国人民的关注
和支持;等等。
加油!同学们我期待你们出色的表现。
范文四:[复习]国家的根本任务是
教科版政治整理内容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02页)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补p114)
1、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02页)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2、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105页)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要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完善与发展社主义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正确途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5、90年来,我们完成和推进了哪三件大事,(2)
1、新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们解放。
2、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
6、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119)
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从长远来看,对经济的发展不利。为此,我们要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人口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做法如下: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发展之路。2、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优生优育。3、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4、强化治污力度,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5、增强全民环保意识,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7、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体做到:(119)
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发展之路。
2、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优生优育。
3、 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自然环境。
4、 强化治污力度,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5、 增强全民环保意识,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8、如何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143)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批判的继承,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反对囫囵吞枣的全盘接受,也对因噎废食的全盘拒绝。以开放的心态尊重民族传统文化,还要宣传、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9、我国成功举办大运会有什么重要意义,(143)
1、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的合作交流,促进发展。2、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3、有利于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促进世界文化交流。4、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人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信心。
10、创新的语句:(110)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
2、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3、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
4、竞争的实质。
11、人才的重要性,(110)
1、竞争的实质
2、人才是国家兴亡发达的第一资源
3、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关键在人才。 4、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12创新(科教兴国)青少年的做法:(110)
1;树立崇高要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2;在学习中要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向权威挑战,向书本挑战培养自己的开放性思维。
3;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 4;参加小制造,小发明等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3河北省为“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加大对民生投入意义,(1) 1;加大财政对民生的投入。
2;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有利于社会稳定,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利于保障城乡居民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4;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均衡发展;关注民生,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5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4对河北省加快转型升级献计献策;(1)
1;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 3;实施可持续发战略,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5;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6;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7;依法治省,惩治腐败;
8;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9;建设宜居城乡,改善社会治安,保障人民权益,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10;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5、要实现幸福和尊严重要指标,国家的措施,(1)
政治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保证公民平等享有宪法和发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经济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文化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生态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社会方面:关注民生,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医疗、教育、住房等事关百姓生活质量的民生问题。 16为什么当前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请你分析一下形势。(143)
1;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2;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关系实现全面建设3
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7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作为中学生能做些什么,(143)
1;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传承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坚决拒绝不良信息,抵制不良诱惑,保持精神肌体的健康;学会文明上网、健康上网,享受健康的网络文化生活等。
18请你为提高国民幸福指数,提两条建议,(1)
我们必须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增加物质财富;2、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等民生问题,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9、 教育的重要性,(110)
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巨大力量、是国家发展的先决条件。现代化建设,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党和国家提出并
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也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20、向道德模范学习,青少年的做法,(111)
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增强社会责任感,勇担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乐于助人,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对别人施以帮助;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等。
21、开展“中国网事,感动2011”网络人物评选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111)
1、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2、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全社会营造知荣辱、促和谐的良好道德风尚等。
22、开放的中国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106)
1、我们要关心世界的发展,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2、面对不同文化,我们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同时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3、在走向世界的同时,我们千万不要迷失自己,不能失去自身的独特性,而要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宣传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
23、未来的中国将是个什么样的国家,(98)
生态文明、生活富裕、开放包容、文明和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国家。 24、为实现我们的理想,我们青少年应如何肩负再铸民族辉煌的使命,(158)
作为中学生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培养合作精神,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等。
25、深圳大运会开幕式给我们哪些启示,(143)
1、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3、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26、大运会的成功举办,对我们青少年有哪些启示,(143) 树立开放、平等和参与的全球意识;培养合作意识,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提高合作和竞争能力;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在与外国朋友交往时,不卑不亢,,以礼相待;保护、宣传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等等。 、我国成功举办深圳大运会,其主要原因有哪些,(143)27 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市经济实力的大幅增强;成千上万名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和全国人民的关注
和支持;等等。
加油~同学们我期待你们出色的表现。
范文五:立德树人是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
文 章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 立德树人是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怎么通过立德去树人,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理解好、把握好、实践好。
首先,要在学校文化建设、课程教学改革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用非常生动的比喻来深刻阐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他说,核心价值观是最大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可以形成共识,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团结大家去实现共同的理想。他又说,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关乎学生发展的起步,更关
1
乎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习**又说,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论述十分精辟、十分精彩。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就是要努力地去寻找最大公约数,建构个人之德和社会公德,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寻找最大公约数,找准第一粒扣子,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价值。对价值有许多定义和解释,无论何种解释,有一个问题是和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理想。南师大鲁洁教授说:“价值是理想中的事实。”确立起崇高的理想,听从理想的召唤,执着地去追求理想,在理想的光照下去探索、去创造,这就是价值。课程改革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从现在开始,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去践行。无论是国家层面的、社会层面的,还是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应成为学生共同的理想,成为永远的追求、永远的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融入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习**说,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它决定着文化的方向,体现着文化建设的最深层次的追求。学校文化建设决不仅仅是几座雕塑、几面墙壁、一座小桥、一座亭子,也决不仅仅是几句口号、几个要求,而应成为学校的文化软实力,具体体现在学校的精神、教育的
2
核心理念、发展的愿景以及师生的风貌和形象中。当核心价值观植入学生心灵的时候,校园里才会闪耀理想的光芒。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逐步建构起自己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体系,这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建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融入学校课程建设中。课程是价值观的载体,课程要充分体现并真正落实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国家课程实施时,一要认真开发课程内容中蕴藏着的核心价值观的因素,不要被知识、技能教学所遮盖,而应让其凸显出来;二要有机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在内容中渗透、在结构中渗透、在评价中渗透、在管理中渗透。此外,校本课程开发,要在充分关注学生兴趣、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在开发学校和本土文化的过程中,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意识,改进融入和渗透的方式,用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呈现和实施。
价值是需要澄清的,不澄清定会造成学生的价值困惑,甚至产生价值错乱和迷失。问题是谁来澄清,既要让学生学会澄清,又要充分发挥教师在价值澄清中的引领作用。教师的引领作用,不仅在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中,更应在价值观的判断和选择中。教师引领下的价值澄清,才会使核心价值观的融入真正有效、科学。
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去年夏天,中央电视台的一档普通节目引起海内外华人的
3
共同关注,几百家媒体予以报道,那就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汉字听写”“汉字书写”成了当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这是一种现象,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思考。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中国故事,汉字里满蕴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彰显着中华文化的价值和力量。当多元文化、多元价值涌来的时候,当外语教学不断加强的时候,当新媒体、新手段日益成为大家普遍的沟通、交流工具的时候,作为中华文化载体的汉字该怎么办,汉字听写,其实是对中华文化的倾听;汉字书写,其实是对中华文化的书写。听写、书写,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弘扬的手段,它是一种召唤,也是一种期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了鼓舞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这么说:“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的确,中华文化是磁石,是一种向心力,凝聚着中华民族,鼓舞着中华民族。课程改革是离不开汉字的,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改革应当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作了十分深刻的论述。他说:“牢固的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离开这个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斩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
4
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住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根基,命脉,精神追求,丰厚滋养,突出优势,文化软实力,一个个词闪烁着中华文化的思想光芒,生动、精辟、深刻,这本身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准确地阐明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习**用这么一句话作了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对此,教育应有义不容辞的神圣担当。课程既是文化的载体,其本身又是一种文化,同时承担着文化发展的重任。以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重任,课程改革才会寻找到根基,回归那丰厚的土壤,获得最深刻的精神命脉和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形成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出优势,成为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总之,中国特色的课程改革应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
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明确教育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热爱中华文化,是热爱祖国的重要表现,热爱祖国就要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认同说到底是文化认同。太仓市明德初级中学有一座吴健雄墓园,球形的墓前,有一水池,池中两根短柱顶端各有一个石球缓缓转动着,它们象征着吴健雄通过实验来验
5
证杨振宁、李政道“宇称不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模型,圆柱体的斜面上镌刻着墓志铭,最后两句是:“她是卓越的世界公民,和一个永远的中国人。”墓园里充溢着中华文化,弥漫着浓浓的热爱祖国的情怀。课程改革就是要让中小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沐浴下,种下一颗颗爱祖国、爱中华的种子。其次,要明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个人修养;小学低年级要以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小学中高年级要以感受力为重点,初中、高中分别要以理解力和理性认识为重点。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引领课程、教材和教学,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彰显中国品格和风格。这需要大家共同来研究和探索,校长、教师,还有专家学者是有创造精神的。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等不少学校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果,因此,我们充满信心,也充满期待。再次,要进一步加强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教育,加强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的培养。
立德树人:新时期我国的育人模式
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核心所在、本质要求,揭示、点明并阐释了我
6
国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的,倘若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那么就体现不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目的,也就体现不了党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培养目标的本质特点, 当然也就不能凸显我国教育事业的特色,势必就无所谓教育的中国道路、中国力量、中国声音。
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一直在推行素质教育,而且取得了重大进展。党的十八大有关文件中并未出现素质教育概念,这绝不意味着对素质教育的否定。素质教育已成为普遍使用的概念,从口号本身而言,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了。但是,需要深思和追问的是,素质教育更为深层次的价值追求和根本目的究竟是什么。尽管我们都知道、都明白素质教育是为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但学生素质发展中的核心素养究竟是什么,也并不是十分准确和清晰的。立德树人,把培养人、发展人作为根本目的,作为核心理念;把通过立德树人,让学生成人成才,作为根本和途径,立德树人的根本价值取向是非常鲜明的。因此,立德树人是新时期对素质教育的新要求,素质教育应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并在立德树人引领下,更深入地推进。
立德树人,首先需要立德。****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不立德,就不能树人,要通过立德去树人,这是由道德的重要性所决定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道
7
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首先是道德事业,亦如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所说,一个在伦理上有考虑的教师,首先是道德教师。道德事业,超越了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的认知,科学、艺术,倘若没有道德的充盈和支撑,就不可能是真正的教育;同样的,道德教师超越了学科,所有学科教师都应该首先是道德教师。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说得好:“教师不是教学科的,是教人的。”
道德这一最高目的,引领着我们去认识以下一些关系。一是道德与幸福的关系。亚里士多德说:“幸福乃是在完满生活中德性的实现。”道德应是幸福的灵魂。二是道德与智慧的关系。智慧必须对人类有益或有害的事情采取行动,不对人类有益,再聪明都不能视作智慧或智者。道德是智慧的本质特征。三是道德与法律。孟德斯鸠说,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而道德则是最高的法律。正因此,康德才说:“仰望太空,星光灿烂;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就道德与教育的关系看,首先,道德与人的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蔡元培认为:“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其次,道德与教学。第斯多惠指出:“任何真正的教学莫不具有道德的力量。”其实,这就是教育与教学的关系。赫尔巴特坚定地认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
8
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无疑,这些关系的阐释,让我们坚定一个信念:教育的幸福、智慧、依法治校、教学改革都离不开道德,立德在树人中起着关键性的支撑作用。
但是,立德树人,又不只是立德的问题,也不只是讨论道德与树人关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探索、建构育人模式的问题。这一模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道德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无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还是仁爱共济、立己达人,还是正心笃志、崇德弘毅,道德始终引领、支撑着人的发展。立德树人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里生长起来的育人模式。同时,这一模式又应和着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回应着时代的召唤。教育就是为了育人,立德树人,把教育的宗旨定在人的发展上,这就超越了知识,更超越了分数,甚至超越了能力。让人成为目的,让学生站在教育的中央,让教师与学生都成为学习者,这些都是全球教育共同面临并正在探索的问题。因此,立德树人是面向全球的一个开放的概念。尽管道德的困境成了世界各国的难题,都在探索如何摆脱困境,而我们国家更重视、更突显道德的力量。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育人模式,将展现巨大的生成、发展力量,也将展现特有的中国魅力和风格。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保障
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课程管理提
9
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这些新的要求,也迫使课程管理来一次变革,在变革中适应,在主动适应中提升,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以下主要保障。
第一,进行整体设计,加强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立德树人决不是某一个方面的任务,只有各个方面形成合力,协同作战,才能真正落实好。为此,《意见》提出,要加强五个方面的统筹:加强学段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教育的统筹,上下贯通,把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实在各个学段中,使之真正成为“根本”任务;加强学科统筹——所有学科都要以立德树人来引领,把立德树人落实在所有学科教学中,尤其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和艺术学科;加强环节统筹——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都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要求进行改革;加强力量统筹——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都要将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任务,齐心协力,为建构立德树人这一育人模式而探索;加强资源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都应成为立德树人的阵地,开发课程资源,在共同建构的平台上育人。
统筹是一种系统思维,着眼全局,整体设计,形成体系;统筹是一种力量,各种力量、资源统整,形成合力;统筹是一种方法和手段,用统筹的方法和手段,把各种因素整合在一起。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与落实,要求课程的管理部
10
门,建立统筹思想,加强统筹力度,寻求统筹的有效途径,探索以统筹为特征的立德树人的管理模式。其实,加强这五个方面的统筹,不只是管理部门的事,所有教师既是被统筹的对象,也是统筹的资源,还是统筹的力量,所有教师都应增强意识,积极参与到统筹中去,成为自觉的统筹者。
第二,进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学生发展上。进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教育改革面临着新的形势,全球化下人才观的变化、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民主与终身学习理念的进一步确立,提高公民素养,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主题。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在着力开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面对新时代、新趋势,尤其是面临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国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促使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真正走向人的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明晰,让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素养的提升,而不是着眼于知识、分数、升学。这样以学生发展为本,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本。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发展走向整体素养的提升。各学科素养的培养固然有利于学生素养的发展,但研究、明晰超越学科、跨学科的必备的共同素养,更有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各学科首先要以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为总要
11
求、总任务,这也势必推进课程改革的统筹和课程的综合性。研究、明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促使学生根基性的素养持续发展。核心素养之核心,在于素养的根基性。根基性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因而核心素养具有再生性和发展性。因此,就中小学生而言,核心素养的研究与明晰,促使基础教育的性质、任务和特点更为凸显。研究、明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促使学生核心素养更具时代特点,回应全球化及大数据时代对学生素养的召唤,让学生怀着既有中华文化烙印又有时代气息的核心素养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与明晰,主要是专家学者们的任务,但这决不意味着教师与此无关。苏州市吴江实验小学近三年来一直在研究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关键性素养”;南京市力学小学近几年致力于学科特质的研究,研究基于学科特质的“关键能力”;常州市武进湖塘桥实验小学以“身体健、智慧脑、中国心、世界眼”为核心领域,研究小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以素质工程来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提出学科宣言,其实质是对学科核心素养的高度概括;尤其可喜的是,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关于小主人发展的核心素养研究已有重要成果……这些研究与实践告诉我们,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校长、教师是有所作为的。一是要增强意识,课程改革旨在促进学生发展,旨在提升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教师心中一定要有素养
12
发展概念,决不能只是知识和分数。二是要关注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以此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从中得到启发。三是要从学校课程改革的实际出发,针对问题,进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小课题研究。事实证明,这种校本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更有效。
第三,努力做道德教师,自觉探索道德课堂的建构。如上所述,教育事业首先是道德事业,教师首先是道德教师。道德教师,决不是上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而是要求教师有较高的道德追求和道德水准,用道德的方式进行教育,同时又能根据学科的性质、任务、特点,自觉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道德教师既立足于学科,又超越了学科。同样,道德课堂,决不是思想品德这一门学科的课堂,而是要求所有学科、所有课堂都要进行道德教育,让道德之光照亮课堂、道德意义之水在课堂里流淌、学生心田里生长出道德绿芽、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江苏省邗江中学近十年来一直致力于道德课堂的建构,取得了可贵的进展和成果,是值得大家学习借鉴的。
道德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保障,道德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另一个角度看,立德树人要求教师首先成为优秀的道德教师,要求所有课堂首先建构成道德课堂。当教师成为道德教师、课堂成为道德课堂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能得以落实了。
13
文 章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
14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