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诗歌的联想与想象
诗歌的联想与想象
诗歌,而要把带入到丰富多采的生活中去,带入到非常熟悉的客观世界中。在生动的语言,饱满的热情去调动学生的潜能,去激发学生的热情,积极地参与到再创造形象,发现诗歌中的美,从而发现生活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诗歌的美就像音乐美一样,读诗歌就要像欣赏音乐一样。那音乐来说,音乐美,首先能够引起听觉上的一种享受,从而导致心灵上的愉悦。人类爱贝多芬,爱莫扎物,爱中国古典乐曲不是没有理由的,即使什么也不懂,可是在命运的氛围里,你会感受到与大风大浪的搏击,在田园交响曲中,你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在蓝色多瑙河,感受到河流静静流淌的悠闲,在二泉映月中甚至能感受到月照二泉的那份悲凉的心绪。因此,我认为读诗读诗,就要读出诗的内在音乐感 诗歌通过语词之砖瓦建构起一个充满诗意的空间:或亭台楼阁,小巧别致,曲径通幽;或高楼大厦,富丽堂皇,威风凛凛;或草庐茅屋,朴实简陋,自由无束。在这些屋舍里,容纳着大量的语意内涵,它是语言留下的跳跃性的空白,富含着丰富的意蕴。我们或许不能够自己来创作这样一个空间,但是我们却能够用自己心灵去感受已经创造好的空间。
是的,当你进入了这个酌字量句的空间时,诗歌给你留下了无数语义上的空白,而这份空白,恰恰是要每一个品诗人用心去体会的。在星星变奏曲中,我可以感受到悲凉,你可以看到希望,他可以看到不平,某人又可以看到一种愤慨,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读一首诗时,其感受都是不同的。之所以诗歌比其他文体所能产生的效应更大,就是因为诗歌中的大量的空间,而这些空间的填补过程,就欣赏诗的主观内化过程
当你任由自己的思想感情在纸上泼洒完毕之后,就该回过头来斟词酌句了。上乘的诗歌语言都是富有张力的。所谓张力能够用有限的词汇句子,勾起读者无限的遐想,留给读者进行再创造的空白空间。比如戴望舒的《断章》:“但愿她温温的眼波,荡醒我心头的春草。”“荡醒”二字首先让我们人的眼波联想到春水碧波,眼神的荡人心魄就如春水撩人情思,令人喜悦舒畅,这喜悦舒畅又像春风中刚醒来的自由伸着懒腰的春草。这二字运用得多么生动传神,耐人咂摸寻味,叫人浮想联翩。另外当代诗歌中人们更推崇机敏干净的语言。运词的机敏干净体现在语言像人一样能体现一种智慧,并且有一种透明的质感。如:江河的《星星变奏曲》:“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柔软”一词就体现了一种质感,“湖”比喻就表现出了一种机敏。而由湖水、萤火虫、星星、睡莲组成的意境又那么的清新可人。
联想和想像落实在语言上,大多是采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
手法。排比可以增加诗歌的厚度和气势,有助于作者情感的充分表达。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就大量使用了排比,把对乳母大堰河的感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拟人能够使诗歌的意象更加丰富,加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如邵燕祥的《致空气》中通篇使用了拟人,“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许我以湿咸的海风/森林草野的青气/直到走上自由的街头/路灯照着垂拂的柳丝/我还疑是布景和道具/你把丁香的芳芬吹送给我。”写出了空气给人的温柔的感觉和诗人对周围世界的美好感受。比喻能使诗歌变得更加生动而富有灵气。纪弦的“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不但用比喻写出了槐叶飘落的轻盈,更引发人们对美的想像
要把你的感悟思考化成美丽的诗行,还要借助联想和想像。诗歌以含蓄为美,为写物而写物,为赞美而赞美,诗歌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诗歌的内容必须是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形入神的。所以学习写诗应该从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能力入手。看到一种事物可以寻找和它有关联的事物,可以是外形上有关联的,也可以是内在精神实质上有关联的。比如看到圆可以联想到月亮、太阳、月饼、苹果、橘子、古井、零、球、镜子、光环等具体事物,也可以联想到亲人的团圆、生活的周而复始、圆满的结局和梦想等等有内在联系的内容。再如看到荷叶可以联想到雨伞、裙子,在进而想到家的温暖、母亲的呵护、绿罗裙的少女、绿色的小船等等。比如在《地之子》中,李广田由土地联想到了襁褓和母亲的怀抱,这联想把大地给予孩子的温暖和柔情具体化形象化了。又如:余光中在《风铃》一诗中,由七层塔檐上悬挂的风铃联想到了自己的心,进而由风铃的“叮咛叮咛咛”的声音展开想像,想到心灵在“敲叩着一个人的名字”。抒发了自己对远方人儿的思念。再如江河的《星星变奏曲》中写道:“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天上的星星触动了诗人的情怀,诗人心中一颤,他想到了诗,想到了蜜蜂翅膀的颤动。写出了内心情感的波动 。
大千世界呈现给我们的是同样的事物,有着同样的色彩,同样的形状。诗人之所以能从中淬炼出诗歌来,是因为他们有一颗敏感的心,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花儿是没有思想意识的,但是废名能被花儿的绽放所感动,看到花儿的微笑,看到花儿对石块的回报,也能看到石头粗糙的微笑和他善良的牙齿。能看到自然的和谐和美好,想到用微笑面对一切,不管是冷遇还是冰冷。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这都归功于他的善于思考。
在阅读中积极地去联想与想象。从而在脑海中展示画面,在联想中让学生品尝美。
好画即是一首好诗,让人美不胜收,而佳画的诗意往往让人从联想中品尝,让人陶醉,唐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描绘一幅画。自己的画,结合画面特点理解诗的含义通过投影仪投影到银幕上,这时眼前就会出现春光明媚的三月,黄鹤楼边的长江岸边,李白满怀眷恋之情送别好友去繁华的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楼头话别,好友登舟启程,
只见孤舟扬帆破浪前进。行人渐远,而送行的依然伫立江边。孤帆渐渐地消失在云水之间,只有一江汹涌的波浪奔向碧云尽处,仿佛是追赶行人……整个画面的苍茫空阔的感觉袭上心头。这是一种悲凉美。写景见情,寓情于景,在联想中抒发眷恋之情,使人观后产生无穷的余韵。这里,作画品画的过程便是想象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之一,但是难度极大,实际操作可能有诸多不易。四、开展想像,在习作中让学生再现美。联想与想像是审美实现的关键,没有联想与想像,便没有真正的阅读,更谈不上从作品中得到美的享受。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像。”所以,用散文的笔法再现诗歌内容则是联想与想像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是否得以运用的根本表现。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根据对诗歌的理解、感悟将诗歌中的相关意象链接为一篇精美的散文。这一步应该说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还是先举个例子吧!
那么,在进行书面想像之前,使用适当的方法。首先,要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实施起来基本没有什么难度,但它对于接下来的想像与联想则又显得十分的重要:这是前提条件。其次,要引导学生把握并摘取诗歌中的意境。要想有效地完成想像任务,必须抓住诗中的意境,即“泉眼”、“细流”、“树阴照水”以及“无声”、“晴 柔”等关键词。然后结合诗歌的主题、自己的理解进行重新整合,形成最后的散文片段。第三就是要明确写作方法:运用描写和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核心是描写,这也是联想与想像的主体部分,应作为重点进行必要的详写;而议论或抒情作为全篇的点睛之笔,篇幅上不必啰嗦,有时甚至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了。第四,不能把联想与想像看成是简单的翻译,甚至就是进行完全的翻译。这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诗歌的内容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又是一年的梅雨季节,密如牛毛、细如花针的雨绵绵不断。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都是一片湿润。池塘更是微波荡漾,池塘边的草地一片新绿,在雨水的冲刷下,一切都显得生机盎然。到了夜晚,当黑幕悄悄的降临,一切也就都归于平静了。只剩那似乎永远不知疲倦的青蛙还在此起彼伏地叫着。塘边的一间小屋,门还开着,屋内的灯仍旧亮着,发出微弱的萤火。旁边一位须发银白的老者端坐在一张小小的棋桌边,凝神于棋子,偶尔抬起头向外张望着什么。他是在等待相约的老友吧。时间已经过了半夜,他依旧坐在棋桌旁,或许是为了打发一种无聊,他不时地欠着身子拨弄着灯火,而刚落下的星火一会儿就熄灭了。一切都悄无声息,只有那雨声、蛙声、敲棋声……正确把握情与景的交融,抓住诗歌中的细节描写,充分领悟诗中主人翁心情的失落,在此基础上进行最后的写作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应该说,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才真正做到了把联想与想像贯彻到诗歌教学中去。
既然诗人常常借助联想和想象来创作诗歌,用文字将自己所见的景物有机地组合在诗中来共同表现一个统一的主题,那么,作为读者,在读诗的时候,我们要善于放飞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这样,我们才能
领略到诗歌的美丽。如我们读到《夜》中的“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一节的时候,我们可以联系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景象进行联想和想象,在心中勾勒出这样一幅美景:银星万点的大河、银波微漾的小溪、浸水的原野,闪着银色光芒的青草,动静结合,明暗交错,视听结合,意境如此静谧,美好。当然,我们还可以此句为原点,进一步联想到我们学过的一些描写月光的美文佳句“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庭下如积水空明??”“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样以诗解诗,以文解诗,也会产生一种审美愉悦。在联想和想象的再创造中,我们就可以和诗歌产生近距离的亲密接触! 联想和想象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培养
诗歌是文学的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的主要特点是高度简洁凝练,它往往只撷取生活中最强最深邃的印象,其情感和内容往往是跳跃的,犹如高温高压后形成的钻石,才发出璀璨的光芒。正因为如此,诗歌本身的字数并不多,而内容却很深广。引导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去丰富补充作品,使钻石的各个侧面都在学生心中熠熠闪光,从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的词《沁园春.长沙》,全词音韵和谐,手法高超,形象壮美,气魄宏大,实在是一首杰作。如果学生只是读读看看,只了解字面上的意思和一些写作特点,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可选择下面三句为突破口,启发展开联想。“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首先让学生体会“寒秋”,让学生仔细品味它所蕴涵的感情色彩。似乎使人联想到茫茫天地间,寒风凛冽,万物萧飒,“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北国风景。这就是由“寒秋”两字所引发的联想和想象。而在这样的背景中,有一个人“独立”,可想而知此人一定是傲然挺立在寒意中,巍巍秀拔,卓尔不群。那么这四个字,一个胸襟博大,意志坚定,不畏艰难困苦,顽强奋斗的青年革命家形象便跃然纸上。更何况眼前又有湘江浩浩荡荡北去,将人的目光引远,心胸引大,脚下又有橘子洲,果橙叶黄,秋意浓浓,为独立之人作陪衬,这副壮美的图景也就浮现在学生的头脑中了。联想过去学到的名作名篇想象当时的情景,感受诗人的激情,那么再读下文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等等写景记事的佳句,对**当时的壮志豪情就会异常深刻,而使自己真正置身其中领悟到更多东西。
诗歌用想象力进行再创造,能打破头脑中的种种束缚,使自己思想如“万斛泉源”,这样就能读出诗歌的奇妙之处。江苏省中学高级教师周红蕾在教学李白的《梦游天母吟留别》中,应用层层深入的启发式教育,要求学生以诗人“一夜飞渡镜湖月”为题展开联想和想象,因为这是诗人由现实进入梦幻的过渡,原作很简单,一笔带过,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余地。在她的引导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们积极展开想象,有的说,诗人在皎洁的月色指引下,衣袂飘飘,驾风而来,轻轻的掠过满湖平静如镜的湖水,又飘然走远。有人说,
诗人脚踏白云而来,不时还抬手遮着月光急切地遥望天姥山,这一想象得力于孙悟空的腾云驾雾。还有些同学又想到“乘龙”而来,驾着“太阳神的金马车而来”等等。这时周红蕾老师又引导学生说:“诗人是否一定以人的方式出现呢?我们的想象能否更奇幻些呢?于是课堂气氛又一次热烈起来。这次大家的想象无边无际,精彩纷呈。比如有一个学生想向诗人化身为一颗星星,溶溶夜月之下,清清湖水荡漾生波,蓝黑的天幕上忽然有一颗巨星划过,“翩若惊鸿,宛若游龙”向天姥山飞去,留下的一条光带还弦人之目。这个想象符合“飞渡”的意境,与李白才气横溢,人称“诗仙”的形象也很吻合,是非常有创造性地想象。最后周红蕾老师让学生们各自把自己想象到的景物写成一篇小文章。她这一节课上得很成功,很有新意,不仅全面调动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范文二:联想与想象的区别
联想”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
“想象”指想出不在眼前的具体形象或情景。
文章中的联想和想象都是由事物引发的,都是作者思考活动的结果,所不同的是: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内容比较单薄,一般不出现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有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想法。例如《菩萨蛮?大柏地》中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这是眼前看到的实景(雨后的彩虹):“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是作者(**)由此而产生的联想。
另外,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也都是作者的联想。如:“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喻体“长龙”是由本体“长城”引发的联想;“骄傲的孔雀”,把孔雀当作人来写,这是把联想跟实在的事物写在了一起。还有借喻,也是把联想和实在的事物写在一起的,如《沙漠里的“船”》(课文标题)。
1
想象虽然也是由具体事物引起的,但设想(假想)出来的内容比较丰富,一般都有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而这些形象化的情景是眼前看不到却又合情合理的。例如《卖火
柴的小女孩》中写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到街上卖火柴,实在受不住饥饿和寒冷了,就坐在墙角下,点燃了一根又一根火柴,终于冻死在街头。这是具体事实。可是小女孩临死前擦火柴时想些什么呢,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点燃第一根火柴,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第二根,仿佛看见了正冒着香气的烤鹅??;第三根,觉得自己坐在一棵圣诞树下??;第四根,仿佛看见了奶奶??;最后点燃了一大把火柴,仿佛奶奶把她抱在怀里带走了??。这些想象都是小女孩当时的心理活动,合情合理,读者读后一定格外同情这个小女孩。不仅这样,作者(安徒生)还借助想象,提出了穷苦孩子的希望。在大年夜,这些穷苦孩子应当不受冻挨饿,应当跟人们一样欢度圣诞节,应当得到应有的光明和温暖。“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那样的理想是会实现的,但在当时的丹麦,这样的理想还只是穷孩子们的奢望。作者写出这一理想社会的想象,是要鼓舞人们去创造它,去实现它。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
2
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3
范文三:想象与联想的区别
想象与联想的区别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它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会产生联想。一提到"秋风",往往立刻会想到"落叶",为什么会想到"落叶"呢?因为"秋风"和"落叶"不但在时空上往往相伴出现,而且它们之间还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这就是"相关联想"和"因果联想"。我们好把小朋友比作"花朵",因为花朵的鲜艳、惹人喜爱,和小朋友有相似之处,这就是"相似联想"。当我们提到被父母遗弃的孤儿时,会自然想到我们在父母身边的幸福,这就是"对比联想"。我们看到一位慈祥的女教师时,往往会想到妈妈,因为她们在某些方面相近,对我们都是一样的关怀、体贴,这就又是"相近联想"了。由此可见,"相关""因果""相似""对比""相近",就是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联想的桥梁"。
有的作文,比如状物抒情的作文,有的作文中的一些细节,比如升国旗时想到一些事情,就必须使用联想的方法。
想象,是一种有目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想象是利用我们头脑仓库中所存储的已有的信息(平常观察的事物和知识经验等,金钊作文中就利用了"穿错鞋"这一已有的信息),构筑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金钊作文中就构筑了张叔叔的一个笑话)。比如,当你看完一本科幻小说,被其中惊险迷离的情节所吸引,仿佛自己也乘坐宇宙飞船来到茫茫宇宙中和外星人交谈。再比如,当你听到一首优美的乐曲,你会想到美丽的草原、蓝蓝的天空。这时你头脑中的形象,就是你想象的结果。
有的作文,比如像金钊所写的这样的扩写作文、童话故事、看图作文,就必须使用想象的方法。
联想,比较实在;想象,比较虚幻。联想,想到就可以;想象,就比较具体。
联想和想象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但在实际写作中往往是交织在一起,共同使用的。在《天上的街市》这首诗里,作者是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上的明灯,又由街上的明灯想象到天上必定有美丽繁华的街市和街市上闲游的平民、农民,于是又联想到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想象到他们提着灯笼、骑着牛涉过天河,在街上自由地行走,从而创造出一幅真切清新的画面和一个美丽动人、寓意深邃的形象来。再比如,写《绿叶》这样的作文,你首先要由绿叶联想到另一个事物,比如甘当配角、扶助"红花"的优秀品质,接下去要详细地写,就要展开想象了。
范文四:联想与想象的运用
1、了解什么是联想。
知道联想与想象区别
2、理解联想的主要特点。
3、学习和运用联想的方法,写作借物抒情的散文。
解读文本:
1、什么是联想?区别联想与想象
2、联想的主要意义有哪些?
3、怎样培养联想的能力?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想象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它的特点是改造并创新。
改造是手段,是思维过程,
创新是结果。
联想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相似的人或事物。
它的特点是 相关、相似。
想象是新的东西,联想的却是别的东西。新的,是特殊的,是现实生活中前所未有的;别的,是一般的,是现实生活中本来就有的。
深化理解:
联想的主要方法:
1、相似联想
找出两个不同事物的相似点进行联想。
2、相关联想
以一个事物为中心,进行发散思维。
杨朔的?荔枝密?中,“透过树林,看到一群勤劳的人们??”
由蜜蜂到人,这个过程属于(?)
《西游记》
《格立佛游记》
《皇帝的新装》
?
你还能举出一些联想和想象的例子来吗?
联想在作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丰富文章内容,开拓作者思路,推动文章情节发展。它可以不受时空局限,让思维纵横驰骋,可以连接作者的思想和感受,可以让作者极大地发挥个体创造性,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塑造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编织一个美丽的故事,塑造一个美好的形象。
联想如同我们思维的翅膀,只要我们善于张开这美丽的翅膀,只要我们把握好虚实转换,作文时就能妙笔生花。
例题分析:
灯
提示:“灯”在中华文化的长河里有着很深的渊源。在道家眼里,灯存在于心中,是返归自然的自由状态的澄明。在诗人眼里,“灯火夜船”是令人神往的审美意象;“林月山灯”是主体与广阔空间的和谐;“落叶秋灯”则表现的是孤独凄清的艺术氛围。有灯是喜庆吉祥;无灯是痛苦与失望。灯象征着原始的礼赞、拯救的希望,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又是一种人生的奉献精神。
可以写与灯相关的故事,也可以写实在的灯给你的人生启示??运用材料时一定要有主观倾向,体现主观感受。思维要发散,不能咬住一步止步不前。
作文训练:
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事物,如“树根”、“小草”、“壁灯”、“桥”、“蜗牛”、“墙角的花”等,展开联想, 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咏物抒怀的散文。既要具体描绘事物的形象,又要寄寓自己的感情,题目自拟。
范文五:想象与联想的关系
联想和想象的关系
摘要:联想与想象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二者在一定方面上却有所不同,在文学等艺术作品当中无不运用到联想与想象,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此我们对于二者的关系进行探讨,才能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能通过联想和想象中得到启发。
关键词:心理现象 创作与再造 共同作用
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提炼取舍,在心目中创造新的表象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出新的形象。
想象有两个类型的划分,广义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在已有的形象基础上再创造出新的形象)和创造想象(没有现成的描述与模式创造出新形象)两种类型。我们平时所说的想象是狭义想象,即创造想象。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当你看一部小说的时候,对于小说中主角的描述。你可能想象成风度翩翩的君子,也可能想象成邋遢不羁的人,随着小说的深入,你的想象才更加趋于完善。正如“一千个读者,就又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联想的概念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联想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古希腊心理学创始人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思维受到某种刺激,或是在某种特定环境下,通过回忆,就会产生一种与外界相联的心理现象,这种现象就是联想。它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我们在生活中,联想无处不在,就像当你看见火柴就会想到火焰一样,而且它们之间还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联想的类别有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通感联想等。
1.接近联想也叫相关联想:由于甲乙两事物 在时间、空间上相当接近,人们有关经验中便把它们经常联系 在一起,以致形成 稳固 的条件 反射,一感受 到甲就自然联想到乙,并引起相应的情绪反映,这就是接近联想 。艺术创作中艺术家虽然只直接描写甲物,却可以借助接近联想的功能将欣赏者大想象活动用间接的乙物,由实生虚,表现出来。
2.类似联想也叫相似联想:由于甲乙两事物在性质或状貌上某种类似引起的。以动物植物比拟为人,如雄鹰比喻勇士,以暴风雨象征革命,就是抓住两者之间 某个相似点指此说彼,以唤起类似联想。艺术创造中广为运用的比喻,象征的手法,都是类似联想。
3.对比联想:建立在甲乙两事物性质或状貌对比 关系上的联想。其功能 是强化对两事物所具有的对立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4.通感联想:即感官交相为用,互换该功能的感受领域。
二者进一步的关系
“联想 ”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想象”指想出不在眼前的具体形象或情景。 文章中的联想和想象都是由事物引发的,都是作者思考活动的结果,所不同的是: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内容比较单薄,一般不出现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有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想法。例如《菩萨蛮》中“赤橙黄绿青蓝紫”,这是眼前看到的实景;“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是作者由此而产生的联想。
想象虽然也是由具体事物引起的,但设想出来的内容比较丰富,一般都有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而这些形象化的情景是眼前看不到却又合情合理的。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写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到街上卖火柴,实在受不住饥饿和寒冷了,就坐在墙角下,点燃了一根又一根火柴,终于冻死在街头。这是具体事实。可是小女孩临死前檫火柴时想些什么呢,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点燃第一根火柴,觉得自己好象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 …… ;第二,仿佛看见了正冒着香气的烤鹅 …… ;第三根,觉得自己坐在一棵圣诞树下 …… ;第四根,仿佛看见了奶奶 …… ;最后点燃了一大把火柴,仿佛奶奶把她抱在怀里带走了 …… 。这些想象都是小女孩当时心理活动,合情合理,读者读后一定格外同情这个小女孩。不仅这样,作者还借助想象,提出了穷苦孩子的希望。在大年夜,这些穷苦孩子应当不受冻挨饿,应当跟人们一样欢度圣诞节,应当得到应有的光明和温暖。“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那样的理想是会实现
的,但在当时的丹麦,这样的理想还只是穷孩子的奢望。作者写出这一理想社会的现象,是要鼓舞人们去创造它,实现它。
联想与想象共同作用
在大致了解了二者间的概念和类型后,对了解联想和想象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联想是想象的基础,想象是联想的发展。但是想象又不同于联想。想象是人脑主观创造出来的;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联想想到的是客观实际,是从此及彼的过程。二者都对无论绘画或者写作等艺术方面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例如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主要是借助形象思维形式进行活动的,而形象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想象和联想.因此写作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文章的标题好像一个人的脑袋,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如何拟出一条新颖的标题呢,发挥联想和想象是关键。
综上所述、联想是想象的基础,想象是联想的发展。但是想象又不同于联想。艺术作品往往离不开二者的相互作用。通过联想和想象使得艺术作品在读者、欣赏者内心得到一种相似的亲切感和共鸣,激发内心的感情,才能使作品为读者得到思想上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