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
陈炎
如果认为文化是一种资源,那么就有其潜在的“矿藏”。我们要在宏观的视野下考察不同民族文 化的优点与缺点、 长处与短处, 并加以比较。 那么, 与西方相比, 中国文化的“富矿”究竟在哪里呢 ? 在比较文化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西方文化在感性与理性的两极最为发达:在感性一极,表现 为体育活动;在理性一极,表现为科学活动。与之相反,中国文化在感性和理性的两极都不发达,而 发达的是感性和理性之间相互交融、彼此渗透的艺术和工艺。
作为感性生命的极度表现,西方人的体育事业不仅为了锻炼身体,也不仅为了弘扬国威,而且是 对人类感性生命力的探究,是一种肉体的沉醉。因此,凡是能够考验人类感性生命极限的地方,西方 人都会设立比赛项目。他们不仅可以攀登绝壁、潜入海底,可以进行别出心裁的悬崖跳水和危险异常 的汽车大赛,而且可以进行并不美妙的“健美比赛”和有害无益的“赛吃运动”。这些在我们看来似 乎有些不可理解,然而,惟其如此,人类的感性生命才可能在奥林匹克传统中显得富有生机。作为理 性生命的极度表现,西方人的科学事业不仅是为了发展生产,不仅是为了改善生活,而且是对人类理 性生命力的探究,是一种精神的沉醉。因此,凡是能够考验人类理性生命极限的地方,西方人都可以 进行科学实践。他们不仅可以陷入玄思,可以进行体系的构建,可以探讨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和肉 体接触不到的外层空间,而且可以在“波”与“粒”之间发现某种超乎经验的现象、在“时”与 “空”之间构造一些有悖于常理的学说。这些在我们看来有些不可思议,然而,惟其如此,人类的理 性生命才可能在改造物质世界过程中显得这样强大。
如果说西方文化的“富矿”存在于感性与理性两极,因而体育与科学特别发达,那么其弱点恰恰 在感性与理性的中间地带,因而艺术与工艺不够发达。西方人也有琳琅满目的艺术精品,但在很大程 度上,西方式的艺术常常被科学化或体育化了。以“模仿说”为理论根据,古代的西方人常常以对现 实生活的反映与认识作为艺术活动的终极目的,将艺术作为理性行为的载体,因而,从解剖学的角度 来研究雕塑, 从透视学的角度来研究绘画, 从几何学的角度来研究园林, 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研究小说, 结果是研究来研究去,唯独忘却了艺术本身的审美目的。以“宣泄说”为理论根据,现代的西方人又 往往借助艺术行为来发泄被压抑的情感和潜意识,将艺术作为感性情欲的躯壳,因而创造了歇斯底里 的霹雳舞、声嘶力竭的摇滚乐,还有那些以情爱、警匪为内容,以追车、枪战为模式,不惜调动高科 技手段,并通过大量的惊险动作和破坏性镜头来刺激人们的感官、满足人们的欲望的好莱坞大片。这 些作品虽然能够像体育运动一样,起到刺激人们的生理感官、满足人们的肉体欲望的目的,但多少失 去了审美情感的独特魅力。
与西方文化的“矿脉”分布刚好相反,中国文化中的感性与理性两极均不发达,因而传统的体育 与科学发育不良。在感性生命方面,中国文化中有一种知足常乐、能忍自安、不为人先、不耻人后的 观念。这种蔑视竞争意识、压抑冒险热情的思想,不仅不利于竞技性体育事业的开展,而且,使我们 缺乏西方民族那种能动地变革现实生活的感性冲动,缺乏那种将自我放在自然的对立面上、以人的血 肉之躯与之抗衡的勇气,缺乏求新的渴望与冒险的热情,时时陶醉在所谓“宁静以致远”、“以不变 应万变”的格言之中。这种文化资源不可能酿造出奥林匹克式的体育传统,而只能派生出延年益寿的 气功与吐纳导引的太极。在理性生命方面,中国文化中有一种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精神。这种只注 重实践而忽视思辨的传统,虽然有助于防止我们的民族陷入宗教神秘主义的精神误区,但却同时限制 了我们知识构造的自由空间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热情。中国人可以通过反复测算而为圆周率的 π值 找到一个相当准确的数据。但却不可能建立一种欧几里德式的几何学体系;中国人可以通过反复实践 而建造起天坛祈年殿式的精美建筑,但却不可能能建立一种牛顿式的力学体系。中国人丝毫也不比他 人愚钝,然而理性的翅膀一旦绑上实用的铅砣,就难以高飞远举了。
如果说中国文化的弱点存在于感性与理性两极, 因而其体育与科学均不够发达, 那么, 其“富矿” 恰恰处在感性与理性之间的交融地带, 因而其艺术与工艺特别发达。 说中国是一个艺术和工艺的国度,
不仅是由于我们的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先秦的诗经、战国的楚辞、汉代的辞赋、六朝的骈文、唐之诗、 宋之词、元之曲、明清时代的小说这些纯艺术的上乘佳作,也不仅是由于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仰 韶的彩陶、良渚的玉器、殷商的青铜、汉代的石像、唐代的三彩、宋代的泥塑、元代的青花、明代的 园林、清代的宫殿这些泛艺术的工艺精品,而且是由于我们古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本身就浸泡在 艺术之中。就在西方的经院哲学家们通过逻辑或数学的手段来揭示宇宙乃至上帝的奥秘时,自隋唐开 始的科举制度却要将写诗和作文看成是每一个国家官吏所应具备的必要的素养。因此,与西方不同,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不必躲在幽暗阴森的教堂里去研究天文历算,但却必须以琴、棋、书、画来修养 身心。 儒家以忠孝安邦、 以礼乐治国的传统, 自然会把文章提到“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的高度; 道家“乘物以游心”的处世哲学更容易让人们以艺术的态度来对待全部生活。
因此,正像西方的艺术与工艺会受到体育与科学的影响一样,中国的体育与科学反而会受到艺术与工 艺的制约。在感性方面,中国人的体育活动不像西方那样,以渲泄肉体的感性生命力为能事,而是感 性中有理性,肉体中有精神。这一切,都使得中国的体育活动在很天程度上被艺术化了。例如,西方 式的拳击是一种感性能力的直接较量,而中国式的武术则不仅要打得准、打得狠,而且要打得漂亮, 即要在花拳绣腿之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时至今日,中国在国际体育比赛中的强项也大都具有艺术的 成分,像体操、跳水、花样滑冰之类,而在像足球那样强调肉体对抗性质的体育比赛中,却常常表现 出文化上的缺陷。在理性方面,中国人的科学活动也不像西方那样,以穷尽理性思辨为能事,而是强 调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经验与思辨的结合,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被工艺化了。仔细分析,中国人引以为 自豪的“四大发明”也无一不具有工艺的成分,而非纯粹的理论科学。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中国与西 方文化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长处。
以上对于中国与西方文化资源结构性分布情况的勘察,是宏观、粗略与简单化的,但它或多或少 可以增加我们对这一方面的认识。自鸦片战争以来,我们在文化问题上常常处于一种不自觉的状态, 不少人认为,船坚炮利的西方科学比我们先进,因而在其他方面也一定比我们发达。因此,我们不仅 在科学上要向西方学习,在艺术上也要向西方靠拢。结果就像邯郸学步一样,别人的东西没有学好, 自己的传统反而被遗忘了。而上述的文化勘察则使我们认识到,任何一种民族的文化都是一个复杂的 系统结构,其内在的诸元素之间有着一种自组织、自协调的关系,并通过这种组织和协调来满足其基 本需求。因此,我们不应以偏概全地将某种文化中的单一元素视为衡量文化的唯一尺度,更不能不加 分析地用一种文化来统摄和取代另一种文化。也许有人会说,历史证明,唯有科学才是一个民族兴旺 发达的关键要素,而工艺和艺术则属于有之不多、无之不少的雕虫小技。事实上,如果我们的前人不 是将自己的心智集中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的研习上面,而将主要的精力运用于数、理、 化的探讨之中,也不至于在“鸦片战争”中败在船坚炮利的西方人手里。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 今天, 如果我们不把主要精力用于开发具有实际用途的科学知识, 而仍然沉溺于审美文化的民族传统, 其结果是有害无益的。其实,稍加分析便可以看出,上述貌似正确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我们当然承 认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也毫不否认向西方文化学习的必要性。但是,从原则上讲,西方文化固然有 其强项, 亦有其弱项; 中国文化固然有其短处, 亦有其长处。 一种健康的文化心态, 应该是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从而使之更加丰富、更加健全。这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剧的历史背景下,尤为重要。 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下,重视并弘扬中华民族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文化传统,至少仍具有两种重要 的社会功能:在形而下的层面上,它将有助于我们的商品生产;在形而上的层面上,它将有助于我们 的精神寄托。在前一种意义上,我们可以引申出“艺术也是一种生产力”的观点,从而探讨商品生产 中的“审美附加值”的问题;在后一种意义上,我们可以引申出“审美也是一种终极关怀”,从而探 讨人类的“情感慰藉”问题。不要以为这两个问题无足轻重,在创意产业日益崛起、人类的精神寄托 日渐匮乏的情况下,中国与西方文化资源的优势互补,或许可以为 21世纪的人类文明提供许多新的 发展思路。
范文二: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探讨,认识文明对话的内涵及其意义。
2、能为较长的学术文章提炼关键词语,写出内容提要。
3、认识各种常见议论文在表达方式、语言使用和整体风格上的不同特点。
4、了解、运用常用的论证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
陈炎,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87年,2000年分别获山东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周来祥和曾繁仁教授,现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文艺学专业美学方向博士生指导教师;并兼任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史哲》杂志主编;主要从事文艺学专业、美学方向的教学、科研和编辑工作,兼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探讨。为中国美学学会理事、山东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出版《积淀与突破》、《陈炎自选集》、《反理性思潮的反思——现代西方哲学美学述评》、《多维视野中的儒家文化》等学术专著多部。由于上述研究,陈炎教授曾获“教育部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3年)、“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年)、“山东省教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年)、“跨世纪文学评论一等奖”、“刘勰文学评论奖”等多项奖励和“教育部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2002年)、“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社会科学突出贡献者津贴”。现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文史哲》杂志主编。
二、解题: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是一篇文化批评论文。文章的题目是论题,就是揭示论述的范围。如果将它补全了,就是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资源的角度看两种文化的短长,以及由此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三、学生自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四、师生讨论归纳:
1、从文化结构上,也就是从根本观念上,对中西两种文化进行考察。
2、谈感性生命的极度表现。
3、西方文化这种对于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两极的极端追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4、中国文化由于其根本观念形成了传统体育与科学均不发达的局面。
5、中国文化,导致其艺术与工艺特别发达。
6、中国文化的体育与科学受到艺术与工艺的制约,带有艺术化和工艺化的影子,显现出中国与西方文化各有短长。
7、对待西方文化应有的态度。
8、中华传统文化现在的社会功能和意义。
五、编写结构提纲:
第一段:(1节)中国与西方文化资源的根本差异(总说,正面)
感性-体育
西方(两极最发达)
理性-科学
中国(感性与理性相互交融)感性与理性两极均不发达
第二段:(2-6节)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优劣短长(分论)
西方:感性文化的极度表现(体育)-感性生命的生机
理性文化的极度表现(科学)-理性生命的强大力量
艺术-科学化(模仿说)体育化(宣泄说)-失去审美情感的魅力
中国:感性生命(体育)-知足、容忍(蔑视竞争、压抑冒险)-气功、太极(艺术化) 理性生命(科学)-知行合一-(只注重实践、忽视思辨)-没有理论体系(工艺化) 艺术和工艺特别发达 文学
工艺
第三段:(7节)对待西方文化应有的态度。(反面论证)(进一层)
第四段:(8节)中华传统文化现在的社会功能和意义。(再进一层)
六、讨论结构特征和论证方法以及语言特点。
1、递进式结构
2、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法
对比把握住相应的范畴进行比较,显得条理分明。
举例有代表性,表述点到为止,比较概括。
3、语言:㈠干净利落,用词造句注意把握分寸。
㈡ 笔锋带感情。如:用“邯郸学步”讽刺全盘西化。
七、问题探讨: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与《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分别从不同领域论述了文明对话的意义,两篇文章有那些异同?
明:同:结论大致相同,两种文化应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都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异:《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是以历史考察探究两种文化的关系正反对比揭露错误认识和偏见的失误所在。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着眼于现状的分析,两两比较,从文化结构到具体领域比出两者的差异短长。
八、布置作业:
范文三:高二语文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教案
教学设想:
本文选自苏教版“文明的对话·认识与沟通”板块,和前一篇《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在同一板块,本文在板块内属于选教或者自我阅读的内容。教学要求和上一篇接近。一是进一步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特点,提高自己对中西文化认识的见识;二是人文教育上,了解并亲近祖国文化,辨别并善待外来文化;三提高思考和辨证地认识问题的能力,体会议论文的结构和写法。教学仍然以多读,把握信息,思考归纳为主;进一步学会探讨问题。本文安排自学,由于课文比较长,不能蜻蜓点水式地走马灯一过了事,既安排自学,就要学习到位,课上给足学生时间。
教学目标:
⒈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探讨,认识文明对话的内涵及其意义。
⒉能为较长的学术文章提炼关键词语,写出内容提要。
⒊认识各种常见议论文在表达方式、语言使用和整体风格上的不同特点。 ⒋了解、运用常用的论证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
陈炎,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87年,2000年分别获山东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周来祥和曾繁仁教授,现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文艺学专业美学方向博士生指导教师;并兼任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史哲》杂志主编;主要从事文艺学专业、美学方向的教学、科研和编辑工作,兼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探讨。为中国美学学会理事、山东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出版《积淀与突破》、《陈炎自选集》、《反理性思潮的反思——现代西方哲学美学述评》、《多维视野中的儒家文化》等学术专著多部。由于上述研究,陈炎教授曾获“教育部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3年)、“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年)、“山东省教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年)、“跨世纪文学评论一等奖”、“刘勰文学评论奖”等多项奖励和“教育部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2002年)、“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社会科学突出贡献者津贴”。现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文史哲》杂志主编。
二、解题: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是一篇文化批评论文。文章的题目是论题,就是揭示论述的范围。如果将它补全了,就是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资源的角度看两种文化的短长,以及由此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三、教师提供如下资料:
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从文化是一种资源的角度出发,运用文化比较的方法,探讨中国与西方文化的短长。
文章一开头就提出了全文的理论支撑点,即打算从文化结构上,也就是从根本观念上,对中西两种文化进行考察,因为一切文化现象都受一定文化观念的支配,接着又把自己的方法,律定为在宏观的视野下,用文化比较的方法进行探究。进而提出了自己潜心研究的结果。
论点的提出,是有一个程序的。先从“资源一矿藏”人手,揭示出大思路,再提出自己所取的角度和方法:从宏观视野下来考察,运用文化比较的方法。最后引出考察后所得出的论断。对于作出论断的依据和来源先交代清楚,提出论断,为后面的分论作出了总体安排。
第二部分(第2—6段) ,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长短优劣的具体比较。
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第2、3段) ,西方文化的呈现方式、根本观念及其长短优劣。”
第2段,先紧承上段,谈感性生命的极度表现。接着举例分析。接着笔锋一转,阐述了西方人这种对于人类感性生命力的探究和追求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举例分析,在举例中,前后的例子有层面的关系。段末笔锋一转,阐述了西方人这种对于人类理性生命力的探究和追求所发挥的作用。
论述西方人在感性生命和理性生命进行探究,是分开来讲的,两者内部的层次、表达方式(句式、逻辑论证的方法) 都是大体一样的。
第3段,谈西方文化这种对于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两极的极端追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二层(第4—6段) ,中国文化的呈现方式、根本观念及其长短优劣。
第4段,中国文化呈现的样式及优劣。
作者从剖析中国人文化观念人手,指出了中国人的文化观念的实质:蔑视竞争、压抑冒险热情。进而点出了它的后果,用了“不仅??而且”的递进句式,突出了问题的严重性。接着举例说明。接下去,谈中国理性生命方面的状况。文章认为中国文化在理性生命方面的传统精神的实质是注重实践,忽视思辨,这种倾向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顺下去,通过实
例(圆周率、祈年殿) 和西方科学建树相比,指出我们没有也不可能建立如同欧几里得、牛顿那样的数学与物理的理论体系。段末,形象地吐露了自己的感慨:“理性的翅膀一旦绑上实用的铅砣,就难以高飞远举了。”
这一段也是从源头说起,先分析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观念的实质,从感性生命方面谈到了理性生命方面。感性生命方面使得中国人安于现状,缺乏进取和竞争,只能产生出以延年益寿为指归的健身运动。再从理性生命方面展开,指出由于只注重实践,忽视思辨,影响了科学体系的建立,应用的仍是演绎论证,从因推导到果。
第5段,中国文化的特征。
在综述以后先谈成就,用了一个“不仅?小也不仅??而且??”的递进句,列举了文学、艺术和工艺在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样式或品种,最后归结到古人艺术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再从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深入下去,比较了古代中国知识分子(士大夫) 与西方知识分子(经院哲学家) 不同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追求,突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修身养性、文章著述和处世待人方面的特点。
第6段,在比较中谈中国传统的体育与科学受到艺术与工艺的制约,带有艺术化和工艺化的影子,显现出中国与西方文化各有短长。
这一部分采用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各自分述,在分述之中进行了初步的比较,最后在解释中国文化的特点时再做进一层的比较。作者从自己琢磨出来的理念出发,通过演绎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验证了作者的观点。
第三部分(第7段) ,对待西方文化应有的态度。
第7段,采用反面论证的方法,批评在接受西方文化方面的种种似是而非的论调。 第四部分(第8段) ,正确认识和估价中华文化传统现在的社会功能和意义。
本段从现实情境出发分析中华文化传统的社会功能。先从形而下与形而上两个层面展开。
全文是从中国与西方文化观念的根本差异说起的,这种差异是从显性的文化现象浸入到隐性的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中间部分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比较出中国与西方文化差异的所在,他们的所长与所短。接下去,是反驳两种对于接受外来文化和对待自身文化的似是而非的论调。最后探讨继承中华文化传统的价值和意义。
问题思考:
1. 对于中西文化的特征,作者潜心研究的结果是什么?
2. “资源”和“矿藏”各比喻什么?
3. 具体说说西方文化的呈现方式、根本观念及其长短优劣。
4. 作者谈西方文化时,举了哪些例子?论证什么观点?前后例子有怎样的层面的关系?
5. 中国文化呈现的是怎样的样式?有怎样的优劣?
6. “理性的翅膀一旦绑上实用的铅砣,就难以高飞远举了。”理解这个比喻的含义。
7. 中国文化的成就有哪些表现?
8. 第6段,在比较中谈中国传统的体育与科学受到艺术与工艺的制约,带有艺术化和工艺化的影子。文中是怎样比较的?
9. 对待西方文化应有的态度是什么?
10. 作者批评在接受西方文化方面的种种似是而非的论调,有哪些论调?
11. 如何理解形而下与形而上两个层面?
四、学生自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五、师生讨论归纳:
1.从文化结构上,也就是从根本观念上,对中西两种文化进行考察。
2.谈感性生命的极度表现。
3.西方文化这种对于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两极的极端追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4.中国文化由于其根本观念形成了传统体育与科学均不发达的局面。
5.中国文化,导致其艺术与工艺特别发达。
6.中国文化的体育与科学受到艺术与工艺的制约,带有艺术化和工艺化的影子,显现出中国与西方文化各有短长。
7.对待西方文化应有的态度。
8.中华传统文化现在的社会功能和意义。
六、编写结构提纲:
第一段:(1节)中国与西方文化资源的根本差异(总说,正面)
感性-体育
西方(两极最发达)
理性-科学
中国(感性与理性相互交融)感性与理性两极均不发达
第二段:(2-6节)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优劣短长(分论)
西方:感性文化的极度表现(体育)-感性生命的生机
理性文化的极度表现(科学)-理性生命的强大力量
艺术-科学化(模仿说)体育化(宣泄说)-失去审美情感的魅力
中国:感性生命(体育)-知足、容忍(蔑视竞争、压抑冒险)-气功、太极(艺术化) 理性生命(科学)-知行合一-(只注重实践、忽视思辨)-没有理论体系(工艺化)
艺术和工艺特别发达 文学
工艺
第三段:(7节)对待西方文化应有的态度。(反面论证)(进一层)
第四段:(8节)中华传统文化现在的社会功能和意义。(再进一层)
七、讨论结构特征和论证方法以及语言特点。
1.递进式结构
2.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法
对比把握住相应的范畴进行比较,显得条理分明。
举例有代表性,表述点到为止,比较概括。
3.语言:㈠干净利落,用词造句注意把握分寸。
㈡ 笔锋带感情。如:用“邯郸学步”讽刺全盘西化。
八、问题探讨: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与《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分别从不同领域论述了文明对话的意义,两篇文章有那些异同?
明:同:结论大致相同,两种文化应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都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异:《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是以历史考察探究两种文化的关系正反对比揭露错误认识和偏见的失误所在。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着眼于现状的分析,两两比较,从文化结构到具体领域比出两者的差异短长。
九、布置作业:
完成《评估》上的作业。
第2教时
要点:班级交流思考笔记。
过程:
一、自由组合交流,推选发言代表
二、代表发言
三、教师出示参考答案:
1. 对于中西文化的特征,作者潜心研究的结果是什么?
(西方文化在感性与理性的两极最为发达,在感性一极,表现为体育活动;在理性一极,表现为科学活动。中国文化在感性和理性的两极都不发达,而发达的是感性和理性之间相互交融、彼此渗透的艺术和工艺。)
2. “资源”和“矿藏”各比喻什么?
(作者把文化比作资源,这里的文化指一切的文化积累、文化现象,是表层的、无序的,但又是可以亲切感受到的。‘而把潜在的、里层的理念性的东西,也就是文化观念,比作矿藏。)
3. 具体说说西方文化的呈现方式、根本观念及其长短优劣。
(对人类感性生命力的探究,属于一种肉体上的沉醉。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因而凡是能够实现考验人类感性生命极限的地方,他们都会设置比赛项目;对人类理性生命力的探究,属于一种精神上的沉醉。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凡是能够实现考验人类理性生命极限的地方,他们都可以进行科学实践。其弱点在感性和理性的中间地带,后果为艺术和工艺不够发达。对于艺术创作和艺术研究有着制约作用。西方艺术常常为了刺激人们生理感官、满足人们的生理欲望,陷入某种误区,同西方古典艺术一样,“多少失去了审美情感的独特魅力”。)
4. 作者谈西方文化时,举了哪些例子?论证什么观点?前后例子有怎样的层面的关系? (以体育活动为例,包含有:攀登绝壁、潜人海底、悬崖跳水、赛吃比赛。论证西方人的体育活动的根本落脚点,是对人类感性生命力的探究,属于一种肉体上的沉醉;又以科学研究为例,包含有:微观世界、外层空间,波与粒,时与空。论证西方凡是能够实现考验人类理性生命极限的地方,他们都可以进行科学实践。这几个例子也不是在一个层面上的,而是一个比一个趋于极端,直至似乎不能理解的地步。)
5. 中国文化呈现的是怎样的样式?有怎样的优劣?
(中国文化由于其根本观念形成了传统的体育与科学均不发达的局面。这种倾向带来的后果是“传统的体育与科学发育不良”。中国人的文化观念的实质:蔑视竞争、压抑冒险热情。中国文化在理性生命方面的传统精神的实质是注重实践,忽视思辨,这种倾向的长处是使我们的民族免于陷入宗教神秘主义的精神误区,但也“限制了我们知识构造的自由空间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热情”。我们没有也不可能建立如同欧几里得、牛顿那样的数学与物理的
理论体系。影响了科学体系的建立。)
6. “理性的翅膀一旦绑上实用的铅砣,就难以高飞远举了。”理解这个比喻的含义。 (由于实用主义的影响,我们难于建立科学体系。)
7. 中国文化的成就有哪些表现?
(文学、艺术和工艺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代表性的样式或品种,古代中国知识分子(士大夫) 与西方知识分子(经院哲学家) 不同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追求,突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修身养性、文章著述和处世待人方面的长处。先秦的诗经和楚辞、汉代的辞赋、六朝的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明清时代的小说这些纯艺术的上乘佳作,工艺精品:仰韶的彩陶、良渚的玉器、殷商的青铜、汉代的石像、唐代的三彩、宋代的泥塑、元代的青花、明代的园林、清代的宫殿。)
8. 第6段,在比较中谈中国传统的体育与科学受到艺术与工艺的制约,带有艺术化和工艺化的影子。文中是怎样比较的?
(先将中国的体育活动与西方的体育活动相比,分析它是如何艺术化了的。采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涉及了中国和西方一些体育领域,揭示了中国体育的长项与短项。再将中国的科学活动与西方的科学活动相对比,指出中国传统科学的本质属性: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经验与思辨的结合。进而以“四大发明”为例,验证上述观点。)
9. 对待西方文化应有的态度是什么?
(对待西方文化应有的态度,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10. 作者批评在接受西方文化方面的种种似是而非的论调,有哪些论调?
(其一,西方科学比我们先进,因而其他方面也一定比我们发达,因而不仅在科学上要向西方学习,在艺术上也要向西方靠拢。作者运用了系统论的观点,主张以系统结构的功能作用来考察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系统结构内在诸元素之间有一种自组织、自协调的功能,并且能够通过这种功能的作用来满足系统的基本需要。认为不应该用某种文化中的单一元素作为衡量文化的惟一尺度。其二,认为科学才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关键要素,艺术和工艺是有之不多、无之不少的,作者认为我们并不否定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的必要性,但是对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应该有全面的认识,形成健康的文化心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的文化更加丰富,更加健全。而不是邯郸学步。)
11. 如何理解形而下与形而上两个层面?
(“形而下”的层面指有形的可见方面,“形而上”的层面指无形的理念方面。)
四、看读本,完成作业。
范文四:17《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教案(最新)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探讨,认识文明对话的内涵及其意义。
2、能为较长的学术文章提炼关键词语,写出内容提要。
3、认识各种常见议论文在表达方式、语言使用和整体风格上的不同特点。
4、了解、运用常用的论证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
陈炎,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87年,2000年分别获山东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周来祥和曾繁仁教授,现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文艺学专业美学方向博士生指导教师;并兼任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史哲》杂志主编;主要从事文艺学专业、美学方向的教学、科研和编辑工作,兼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探讨。为中国美学学会理事、山东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出版《积淀与突破》、《陈炎自选集》、《反理性思潮的反思——现代西方哲学美学述评》、《多维视野中的儒家文化》等学术专著多部。由于上述研究,陈炎教授曾获“教育部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3年)、“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年)、“山东省教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年)、“跨世纪文学评论一等奖”、“刘勰文学评论奖”等多项奖励和“教育部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2002年)、“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社会科学突出贡献者津贴”。现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文史哲》杂志主编。
二、解题: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是一篇文化批评论文。文章的题目是论题,就是揭示论述的范围。如果将它补全了,就是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资源的角度看两种文化的短长,以及由此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三、学生自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四、师生讨论归纳:
1、从文化结构上,也就是从根本观念上,对中西两种文化进行考察。
2、谈感性生命的极度表现。
3、西方文化这种对于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两极的极端追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4、中国文化由于其根本观念形成了传统体育与科学均不发达的局面。
5、中国文化,导致其艺术与工艺特别发达。
6、中国文化的体育与科学受到艺术与工艺的制约,带有艺术化和工艺化的影子,显现出中国与西方文化各有短长。
7、对待西方文化应有的态度。
8、中华传统文化现在的社会功能和意义。
五、编写结构提纲:
第一段:(1节)中国与西方文化资源的根本差异(总说,正面)
感性-体育
西方(两极最发达)
理性-科学
中国(感性与理性相互交融)感性与理性两极均不发达
第二段:(2-6节)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优劣短长(分论)
西方:感性文化的极度表现(体育)-感性生命的生机
理性文化的极度表现(科学)-理性生命的强大力量
艺术-科学化(模仿说)体育化(宣泄说)-失去审美情感的魅力
中国:感性生命(体育)-知足、容忍(蔑视竞争、压抑冒险)-气功、太极(艺术化) 理性生命(科学)-知行合一-(只注重实践、忽视思辨)-没有理论体系(工艺化) 艺术和工艺特别发达 文学
工艺
第三段:(7节)对待西方文化应有的态度。(反面论证)(进一层)
第四段:(8节)中华传统文化现在的社会功能和意义。(再进一层)
六、讨论结构特征和论证方法以及语言特点。
1、递进式结构
2、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法
对比把握住相应的范畴进行比较,显得条理分明。
举例有代表性,表述点到为止,比较概括。
3、语言:㈠干净利落,用词造句注意把握分寸。
㈡ 笔锋带感情。如:用“邯郸学步”讽刺全盘西化。
七、问题探讨: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与《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分别从不同领域论述了文明对话的意义,两篇文章有那些异同?
同:结论大致相同,两种文化应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都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异:《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是以历史考察探究两种文化的关系正反对比揭露错误认识和偏见的失误所在。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着眼于现状的分析,两两比较,从文化结构到具体领域比出两者的差异短长。
八、布置作业:
完成《评估》上的作业。
范文五:《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教学设想: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选自苏教版“文明的对话·认识与沟通”板块,和前一篇《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在同一板块,本文在板块内属于选教或者自我阅读的内容。教学要求和上一篇接近。一是进一步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特点,提高自己对中西文化认识的见识;二是人文教育上,了解并亲近祖国文化,辨别并善待外来文化;三提高思考和辨证地认识问题的能力,体会议论文的结构和写法。教学仍然以多读,把握信息,思考归纳为主;进一步学会探讨问题。本文安排自学,由于课文比较长,不能蜻蜓点水式地走马灯一过了事,既安排自学,就要学习到位,课上给足学生时间。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选自苏教版“文明的对话·拿来与接纳”板块,安排为自读或选教。学习的意义在于,一是了解中外文化的融合,进一步理解拿来与接纳的意义;二是从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中感悟市场与文化的关系;三是探讨商品经济外销如何融入外国文化。课文好理解,教学中,以多读,把握信息;思考探讨为主。
两篇文章阅读没有什么难度,可以放在一起,指导自读。
目标要求:
1、弄清中国和西方文化资源各自的特点和彼此间的关系。
2、学会把握信息,探讨问题,提高思考和归纳的能力。
3、了解并亲近祖国文化,正确认识外来文化,了解中外文化融合现象。
4、体会议论文的结构和写法。
5、初步形成一点市场与文化意识。
第1教时
要点:学生看课文,看老师提供的资料,写出自己的思考笔记,准备交流讨论。 过程:
一、教师提供如下资料:
1、《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从文化是一种资源的角度出发,运用文化比较的方法,探讨中国与西方
文化的短长。
第二部分(第2—6段) ,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长短优劣的具体比较。
第一层(第2、3段) ,西方文化的呈现方式、根本观念及其长短优劣。”
第二层(第4—6段) ,中国文化的呈现方式、根本观念及其长短优劣。
第三部分(第7段) ,对待西方文化应有的态度。
第四部分(第8段) ,正确认识和估价中华文化传统现在的社会功能和意义。
2、《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简介麦当劳。
麦当劳最初是加州的一家小餐馆,由迪克?迈克唐纳和马克?迈克唐纳经营。20世纪50年代,雷?克罗克与迈克唐纳兄弟合伙,开始新的麦当劳式连锁经营。第一家麦当劳快餐店
于1955年4月15日在芝加哥诺洲Des Plaines诞生。到了60年代,克罗克又买下迈克唐纳兄弟的股份,独自掌控这个迅速膨胀的快餐帝国。在第一家麦当劳快餐店开业那天,汉堡包的标价是15美分,全天营业额为366美元。而今,麦当劳在世界各地已有3万多家分店,每天为5000多万名顾客服务,全球营业额约104.9亿美元。麦当劳已经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麦当劳90年在深圳开设了中国第一家麦当劳餐厅,随后92年4月在北京王府井开设了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麦当劳餐厅,当日的用餐人次超过万人。至今,麦当劳已经在中国17个省市的74个大中城市开设了近600家餐厅,在中国的快餐业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麦当劳文化这一原本“地道”的美国饮食文化,但是他们融入了所在国的地方文化,占领了市场。北京的麦当劳就是被地方化了的、中国版的美国文化。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是一篇文化随笔。作者从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麦当劳连锁快餐店在中国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它自身所起的变化,论证了文化冲撞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问题思考:
1、对于中西文化的特征,作者潜心研究的结果是什么?
2、 “资源”和“矿藏”各比喻什么?
3、具体说说西方文化的呈现方式、根本观念及其长短优劣。
4、作者谈西方文化时,举了哪些例子?论证什么观点?前后例子有怎样的层面的关系?
5、中国文化呈现的是怎样的样式?有怎样的优劣?
6、“理性的翅膀一旦绑上实用的铅砣,就难以高飞远举了。”理解这个比喻的含义。
7、中国文化的成就有哪些表现?
8、第6段,在比较中谈中国传统的体育与科学受到艺术与工艺的制约,带有艺术化和工艺化的影子。文中是怎样比较的?
9、对待西方文化应有的态度是什么?
10、作者批评在接受西方文化方面的种种似是而非的论调,有哪些论调?
11、如何理解形而下与形而上两个层面?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问题思考:
1、各人浏览课文,写出文章基本提纲。
2、请概括说明:麦当劳在美国具有什么特点?来到中国以后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再具体说说麦当劳在中国出现了哪些本土化的变化?
3、麦当劳在美国属于廉价快餐,九十年代在中国却属于奢侈消费,为什么中国消费者能够接受它?
4、试举例说明文化碰撞中的麦当劳与中国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影响。
5、作者用麦当劳在中国的文化表达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6、如果你将来在外国建立跨国公司,或者你想将中国的产品打入外国市场,你从麦当劳在中国的成功登陆中接受怎样的经验?
二、学生朗读课文,同学合作完成思考笔记。
第2教时
要点:班级交流思考笔记。
过程:
一、自由组合交流,推选发言代表
二、代表发言
三、教师出示参考答案: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
1、对于中西文化的特征,作者潜心研究的结果是什么?
(西方文化在感性与理性的两极最为发达,在感性一极,表现为体育活动;在理性一极,表现为科学活动。中国文化在感性和理性的两极都不发达,而发达的是感性和理性之间相互交融、彼此渗透的艺术和工艺。)
2、“资源”和“矿藏”各比喻什么?
(作者把文化比作资源,这里的文化指一切的文化积累、文化现象,是表层的、无序的,但又是可以亲切感受到的。‘而把潜在的、里层的理念性的东西,也就是文化观念,比作矿藏。)
3、具体说说西方文化的呈现方式、根本观念及其长短优劣。
(对人类感性生命力的探究,属于一种肉体上的沉醉。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因而凡是能够实现考验人类感性生命极限的地方,他们都会设置比赛项目;对人类理性生命力的探究,属于一种精神上的沉醉。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凡是能够实现考验人类理性生命极限的地方,他们都可以进行科学实践。其弱点在感性和理性的中间地带,后果为艺术和工艺不够发达。对于艺术创作和艺术研究有着制约作用。西方艺术常常为了刺激人们生理感官、满足人们的生理欲望,陷入某种误区,同西方古典艺术一样,“多少失去了审美情感的独特魅力”。)
4、作者谈西方文化时,举了哪些例子?论证什么观点?前后例子有怎样的层面的关系? (以体育活动为例,包含有:攀登绝壁、潜人海底、悬崖跳水、赛吃比赛。论证西方人的体育活动的根本落脚点,是对人类感性生命力的探究,属于一种肉体上的沉醉;又以科学研究为例,包含有:微观世界、外层空间,波与粒,时与空。论证西方凡是能够实现考验人类理性生命极限的地方,他们都可以进行科学实践。这几个例子也不是在一个层面上的,而是一个比一个趋于极端,直至似乎不能理解的地步。)
5、中国文化呈现的是怎样的样式?有怎样的优劣?
(中国文化由于其根本观念形成了传统的体育与科学均不发达的局面。这种倾向带来的后果是“传统的体育与科学发育不良”。中国人的文化观念的实质:蔑视竞争、压抑冒险热情。中国文化在理性生命方面的传统精神的实质是注重实践,忽视思辨,这种倾向的长处是使我们的民族免于陷入宗教神秘主义的精神误区,但也“限制了我们知识构造的自由空间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热情”。我们没有也不可能建立如同欧几里得、牛顿那样的数学与物理的理论体系。影响了科学体系的建立。)
6、“理性的翅膀一旦绑上实用的铅砣,就难以高飞远举了。”理解这个比喻的含义。 (由于实用主义的影响,我们难于建立科学体系。)
7、中国文化的成就有哪些表现?
(文学、艺术和工艺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代表性的样式或品种,古代中国知识分子(士大夫) 与西方知识分子(经院哲学家) 不同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追求,突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修身养性、文章著述和处世待人方面的长处。先秦的诗经和楚辞、汉代的辞赋、六朝的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明清时代的小说这些纯艺术的上乘佳作,工艺精品:仰韶的彩陶、良渚的玉器、殷商的青铜、汉代的石像、唐代的三彩、宋代的泥塑、元代的青花、明代的园林、清代的宫殿。)
8、第6段,在比较中谈中国传统的体育与科学受到艺术与工艺的制约,带有艺术化和工艺化的影子。文中是怎样比较的?
(先将中国的体育活动与西方的体育活动相比,分析它是如何艺术化了的。采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涉及了中国和西方一些体育领域,揭示了中国体育的长项与短项。再将中国的科学活动与西方的科学活动相对比,指出中国传统科学的本质属性: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经验与思辨的结合。进而以“四大发明”为例,验证上述观点。)
9、对待西方文化应有的态度是什么?
(对待西方文化应有的态度,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10、作者批评在接受西方文化方面的种种似是而非的论调,有哪些论调?
(其一,西方科学比我们先进,因而其他方面也一定比我们发达,因而不仅在科学上要向西方学习,在艺术上也要向西方靠拢。作者运用了系统论的观点,主张以系统结构的功能作用来考察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系统结构内在诸元素之间有一种自组织、自协调的功能,并且能够通过这种功能的作用来满足系统的基本需要。认为不应该用某种文化中的单一元素作为衡量文化的惟一尺度。其二,认为科学才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关键要素,艺术和工艺是有之不多、无之不少的,作者认为我们并不否定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的必要性,但是对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应该有全面的认识,形成健康的文化心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的文化更加丰富,更加健全。而不是邯郸学步。)
11、如何理解形而下与形而上两个层面?
(“形而下”的层面指有形的可见方面,“形而上”的层面指无形的理念方面。)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1、文章基本提纲
(第一部分(第1段) ,总的述说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的变化。
第二部分(第2-5段) ,麦当劳体现的美国文化影响了中国顾客。
第三部分(第6-8段) ,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的变与不变。
第四部分(第9~11段) ,文化冲撞的作用、规模及特征。)
2、请概括说明:麦当劳在美国具有什么特点?来到中国以后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再具体说说麦当劳在中国出现了哪些本土化的变化?
(在美国,麦当劳有三个特点:快捷、价廉、大众食品。到中国后,商品质量没有变化,经
营理念和服务方式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1、把麦当劳塑造成地方企业形象:员工多是本地的,原料也多是本地的;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活动,与地方学校以及街道组织建立特殊关系,在交通高峰时,派员工帮助警察维持交通秩序;举行升中国国旗仪式。2、融进中国的文化,营造中国式家庭气氛:设“情人角”;设“儿童乐园”,店员充当“麦当劳阿姨”“麦当劳叔叔”专门接待儿童并建立密切关系;“欢聚麦当劳,共享家庭乐”广告宣传。)
3、麦当劳在美国属于廉价快餐,九十年代在中国却属于奢侈消费,为什么中国消费者能够接受它?
(麦当劳餐厅的平等、民主氛围;温馨的就餐环境、优良的服务;花不多的钱,可以感受外域饮食和文化;对麦当劳的社会形象和迎合顾客心理的做法有好感。)
4、试举例说明文化碰撞中的麦当劳与中国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影响。
(麦当劳适应了中国消费者悠闲的慢节奏,适应了中国儿皇帝的爱心,适应了中国的家庭伦理观;中国消费者也适应了它就餐不高声说话的文雅和自律。)
5、作者用麦当劳在中国的文化表达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带来不同域的文化冲撞和文化融合;“全盘西化”是虚幻的,作为人创造的文化永远是不可能被克隆的。)
6、如果你将来在外国建立跨国公司,或者你想将中国的产品打入外国市场,你从麦当劳在中国的成功登陆中接受怎样的经验?
(了解所在国的文化观念,融入并形成地方特色;迎合外国人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让中国文化在外国获取市场。)
六、作业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