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时辰药理学
时辰药理学——适宜的服药时间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时常会遇到一些患者咨询药物的用法用量,常见的如药物一天服几次,何时服用等。作为药剂师,我们应当为病人选择最适宜的服药时间。而时辰药理学正好解决患者的这些问题。以下几点就是时辰药理的应用和作用时间:
一.降压药
血压大多数呈“两峰一谷”的状态波动,即上午9~11时、下午16~18时最高,从晚上18时起呈下降趋势,至次日凌晨2~3时最低。高血压病人应将服药时间定为上午7~10时和下午14~16时两次为宜。尼群地平、卡托普利,以清晨1次顿服2片为好。下午若仍有血压高峰,可在15点左右加服l片;引达帕胺、氨氯地平等以9~10点或14~16点服药为宜;以美托洛尔为代表的长半衰期降压药物,一般应7~8点给药。
二.抗心绞痛药
心绞痛发作的昼夜节律在6~12点。三硝酸盐药物在午前使用可明显扩张冠状动脉,单硝酸盐和二硝酸盐类药物清晨用药最理想。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8点或12点服用,可大大减少患者的心搏数,抑制心脏病发作。
三.强心苷类药
心力衰竭患者对洋地黄、地高辛、西地兰等强心苷类药物的敏感性在4点最高。上午服用地高辛不但能增加疗效,而且能减低其毒性作用。暴风雪和气压低时,用药剂量应减少,否则容易发生中毒。
四.他汀类调脂药
由于胆固醇主要在夜间合成,故他汀类在傍晚或睡前服用。
五.消化性溃疡用药
人体胃酸分泌,从中午开始缓慢上升,至20点急剧升高,22点达到高峰。故H2受体拮抗剂如西米替丁、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早晚各1次或睡前1次服用效果更加;中和胃酸药如氢氧化铝、碳酸氢钠等宜餐后1~2时和临睡前服用最佳。质子泵抑制剂:奥镁拉唑、兰索拉唑等早上8时1次顿服,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六.解热镇痛抗风湿类药物
引哚美辛抗炎机理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活性在晚间最高,应早晨剂量宜小,晚上剂量宜大。
阿司匹林在早晨服用,生物利用度较晚上服用要大。
七.抗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早晨服用的生物利用度较晚服大,专家认为阿司匹林早晨服
用较晚间服用更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水杨酸钠的尿排泄有明显的昼夜差异,7时服药所需排泄时间长,19时服药所需排泄时间短,药物在体内存留时间短。
八.利尿药
氢氯噻嗪宜在7点服用,不良反应最少;呋噻米于10点服用,作用最强。其它利尿药也于晨起空腹服用疗效好。
九.降糖药
致糖因子在清晨有一峰值,引起血糖及尿糖也有一峰值(即黎明现象)。在餐前30 min服用的降糖药有格列齐特、格列吡嗪等。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需与第一口主食一起咀嚼服用。二甲双胍餐时或餐后服用,可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十.钙剂
人体的血钙水平在后半夜和清晨最低,以清晨饭后30min和临睡前各服1次最佳,若采用每日1次疗法,则晚上临睡前服用最好。
十一.铁剂
铁剂于19点服用比7点服用吸收率可增加1.2倍,而铁盐对胃肠道有刺激,且必须在胃酸作用下才易吸收,因此晚饭后30min给药最佳。 十二.抗抑郁药
抑郁症表现为暮轻晨重,故帕罗西汀、氟罗西汀、黛力新等应在早晨服药疗效最好。
十三.平喘药
哮喘发作一般常发生于午夜12时至凌晨5时为发作高峰,故平喘药采用曰低夜高的给药方案。沙丁胶醇等β2受体激动剂、特布他林以临睡前服用效果为佳。氨茶碱7时应用疗效最佳,毒性最低。
十四.抗组胺药
赛庚啶合理的用药方法应该是早晨服药,并可在间隔较长时间后,到临睡前再服用第2次药。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苯海拉明,特非那定、氯雷他定等其他抗组胺药也以早上服用疗效最佳。但需要注意抗组胺药的嗜睡副作用,驾驶员、高空作业人员还是在睡前服用为宜。
十五.糖皮质激素
皮质激素分泌呈昼夜节律性,即每日上午6~8点为分泌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午夜12点分泌最低。每日上午7~8点一次给药。
一般未特别强调需餐前或餐后服用的药物,均可餐后半小时服用。应按照药物的时辰药理学特性,选择最佳的服药时间,尽量间隔8小时,如早上、下午、晚上三次给药,以达到平稳的血药浓度,可靠的药物疗效。
范文二:时辰药理学
时间药理学(chronopharmacology)又称时辰药理学, 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的一门边缘学科,它属于药理学的范畴,也是时间生物学(chronobiology)的一个分支。主要包括两方面:(1)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
(2)探讨常用药物和新药影响生物节律的药动学作用。经研究证实,很多药物的作用与人们的生物节律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同一种药物同等剂量因给药时间不同,作用也不一样。运用时间药理学知识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对提高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和药物用量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3.1 需早上或上午使用的药物
3.1.1 糖皮质激素 人体激素分泌呈昼夜节律性变化,分泌的峰值在早晨7~8时,将1天的剂量于上午7~8时给药或隔日早晨1次给药,可减轻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反馈抑制,减轻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甚至皮质萎缩的严重后果,从而使连续服用激素而产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点。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关节肿胀,僵直和握力下降等症状,以早晨最为严重;此时人体的免疫反应最强,最好在凌晨4~5点钟服用激素。
3.1.2 抗高血压药 人的血压在1天24小时中大多数呈“两峰一谷”的状态波动,即9~11时、16~18时最高,从18时起开始缓慢下降,至次日凌晨2~3时最低。故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白天,而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夜间。高血压患者以7时和14时2次服药为宜,使药物作用达峰时间正好与血压自然波动的两个高峰期吻合,1天服用1次的控释制剂多在7时给药。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因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故常在睡前给药。
3.1.3抗心绞痛药 心绞痛发作的昼夜节律高峰为上午6~12小时,而治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也存在昼夜节律性。钙拮抗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在上午使用,可明显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下午服用的作用强度不如前者。所以心绞痛患者最好早晨醒来时马上服用抗心绞痛药。阿司匹林于早晨服用时,在上午时间段内血浆药物浓度更高,对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有效(阿司匹林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宜晚上顿服)。
3.1.4 抗抑郁药 因抑郁症有暮轻晨重的特点,故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需在清晨服用。抗焦虑药黛力欣,治疗小儿多动症的哌甲酯均有轻度兴奋作用,亦应在早晨服用。
3.1.5 抗组胺药 7时给赛庚啶疗效可维持15~17时,而17时给药疗效仅有6~8小时,氯苯那敏、氯雷他定等也是在早晨用药最好。但需注意抗组胺药有嗜睡的副作用,驾驶员、高空作业人员等还是在睡前服用安全。
3.1.6 利尿剂 氢氯噻嗪7时服用效果好,呋塞米10时服用作用强。
3.1.7 抗肿瘤药 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物钟,肿瘤细胞在10时生长最旺盛,第2个生长高峰在22~23时,而正常细胞在16时生长最快。因此,在上午10时或午夜22~23时进行化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最高,对正常细胞受损率最低。
3.1.8 降血糖药 糖尿病患者在空腹时的血糖和尿糖都有昼夜节律性,在早晨有峰值(即黎明现象)。凌晨四点,人体对胰岛素最为敏感,此时给予低剂量的胰岛素,也可达到满意的降糖效果。上午8时可口服强而持久的降糖药物,使药效与体内血糖浓度变化相适应。
3.1.9 治疗心衰 心衰病人对强心苷的敏感性以凌晨4点最强,此时的药物作用比其他时间约高10~20倍,若此时仍按常规剂量服用,极易中毒。(最近发现:暴风雨天气或气压较低时,也会使这类药物的毒性增强)
3.2 下午或晚间使用的药物
3.2.1 抗癌治疗 目前癌症病人普遍使用免疫增强剂干扰素,若上午用药则易出现发热,寒颤和头痛等严重的副作用;如改在晚间用药,则副作用几乎不发生;疗效不减;晚期疼痛严重的癌症病人,使用止痛药的时间也又规律;人的痛觉以上午最为迟钝,而午夜至凌晨最为敏感,故止痛药以夜晚临睡前服用效果更佳。
3.2.2 平喘药 哮喘患者的通气功能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白天气道阻力最小,凌晨0~2时最大,故哮喘患者常在夜间或凌晨发病或病情恶化。而凌晨0~2时哮喘患者对乙酰胆碱和组胺最为敏感。故平喘药应q8h使用,保证在睡前服用1次。如茶碱缓释片(舒弗美)、博利康尼、孟鲁司特。
3.2.3 他汀类调血酯药 该类药物通过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而阻碍肝内胆固醇的合成,同时还可增强肝细胞膜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使血清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降低。由于胆固醇主要在夜间合成,所以晚上给药比白天给药更有效。如:辛伐他汀、氟伐他汀等。
3.2.4 铁剂补血药 铁剂在19时服用与7时服用相比较,其吸收率可增加1倍,疗效增加3~4倍,患者晚饭后服0.3~0.6g,常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3.2.5 轻泻剂 治疗便秘的温和泻药如比沙可啶、酚酞、液体石蜡等,服药后8~10小时才见效,均需在睡前给药,次日早晨排便,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
3.2.6 催眠药 起效快的,如水合氯醛,需临睡时服用;起效慢的,如苯二氮卓类,需睡前半小时服用。
3.2.7 治疗胃溃疡 西米替丁(H2受体阻断剂):空腹服用吸收快,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出现早,与食物中和胃酸相重合;改用全天量睡前顿服(胃酸分泌昼少夜多);奥美拉唑(质子泵抑制剂)睡前顿服可克服“夜间酸突破”现象。
3.3空腹或饭前使用的药物
3.3.1 降血糖药 糖尿病患者进餐后血糖值更高,达到峰值,为了控制餐后高血糖,降糖药需在餐前半小时服用。磺脲类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并抑制胰岛β-细胞分泌高血糖素,经口服吸收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发挥降血糖作用,所以宜在饭前30分钟服用。如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一日服用1次的降糖药,如格列美脲、罗格列酮等,则宜在早餐前半小时服用。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在口服后30~60分钟达到血药峰值,使进餐开始15分钟内胰岛素分泌明显增加,应在主餐进餐时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竞争碳水化合物水解酶,抑制双糖转化为单糖,从而减慢葡萄糖的生成速度并延缓葡萄糖的吸收,需在餐前即刻服用或与第一口主食咀嚼服用。
3.3.2消化系统药物 人体胃酸分泌从中午开始缓慢上升,至20时左右急剧升高,22时达到高峰。质子泵抑制剂可抑制胃酸分泌,服药后2~5小时达到峰值,常在早晨空腹服药,如
需2次的则在20时加服1次。为了更好的发挥药效,消化系统药物大多在餐前服用,如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莫沙比利;胃肠解痉药阿托品、溴丙胺太林;助消化药多酶片、乳酸菌素;胃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胶体果胶铋、洁维乐,空腹服用可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胃粘膜,但需注意的是这类药需在酸性条件下才能与胃粘膜表面的粘蛋白络合形成一层保护膜,与制酸药合用时,应间隔1小时服用。
3.3.3 抗菌药物 在14时给予庆大霉素,与其他时间相比,其肾内血药浓度最高,肾毒性最强,故应避免在此时用药。青霉素皮试阴性率在7~11时最低,23时最高,所以在夜间做皮试,要警惕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可能。多数抗菌药物的吸收均受食物的影响,空腹服用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药物通过胃时不被食物稀释,达峰快,疗效好。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病毒药伐昔洛韦。肠溶片均需空腹用药,以使药物快速进入肠道崩解吸收。当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而食物又可影响其吸收时,如依替磷酸二钠,可在两餐饭之间或睡前服用。抗结核药利福平、乙胺丁醇、异烟肼等抗结核药物以早晨餐前1次顿服疗效最好。
3.4 需餐后服用的药物
3.4.1 刺激性药物 主要是对胃肠道粘膜有刺激损伤,易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易诱发溃疡的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奈普生 ;由于进食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多,故制酸药亦需餐后2小时嚼服,如铝碳酸镁、胃舒平。
3.4.2 餐后服用可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加 如VitB2,苯妥英纳、氢氯噻嗪、螺内酯等。
3.4.3 双胍类降血糖药 双胍类降血糖药通过促使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起到降低血糖的效果,对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尤为适合,宜饭后服用。如苯乙双胍(降糖灵)、二甲双胍(苯甲福明)。
4、其他 一般未特别强调需餐前或餐后服用的药物,均可餐后半小时服用。应按照药物的时辰药理学特性,选择最佳的服药时间,尽量间隔8小时,如早上、下午、晚上三次给药,以达到平稳的血药浓度,可靠的药物疗效。
时间药理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产生时间治疗学(chronotherapy)。在激素治疗、免疫和化疗等领域已有许多研究报道,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与常规给药方法不同,时间性治疗是根据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功能表现的节律性变化,以及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特黑色征、靶器官的敏感性节律等,制定出合理的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以获得最佳疗效和最小毒副作用。时间药理学的客观性虽已得到到证明,研究的进展也相当迅速,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但对其一般规律特别是机制的阐明,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范文三:时辰药理学
时辰药理学
时辰药理学又称时间药理学,它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的边沿科学。近年来世界各国开展了广泛的药理效应、药物动力学和不良反应与时间周期性变化规律(生物节律)关系的研究,并获得迅速地发展。经研究证实很多药物的作用与人的“生物节律”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同等剂量药物因给药时间不同,作用迥异。如吗啡15:00时给药镇痛作用最弱,21:00时给药镇痛作用最强。氨茶碱对大鼠的利尿作用14:00时~8:00时最强(尿量增加123%),8:00时~14:00时最弱(尿量仅增加0.4%),2:00时~8:00时其利尿作用介于中间(尿量增加65.8%)。赛赓定的抗组织胺作用在7:00时给药,疗效可持续15~17h,而19:00时给药则只能维持6~8h,说明了给药时间与疗效有密切关系,度冷丁早晨6:00时肌注,比晚上18:00时~23:00时肌注的药物吸收率高出
3.5倍,6:00时肌注药物的半衰期为6.46h±1.97h、总清除率为605±236ml/min,18:00时~23:00时肌注药物的半衰期为3.46h±0.8h、总清除率为1029±226ml/min,表明6:00时用药的效果明显优于18:00时~23:00时。充分显示药物动力学也随“生物节律”发生周期性变化;消炎痛19:00时服药的达峰时间比7:00时服药的达峰时间延长40%。青霉素皮试每日节律为,阳性反应率在7:00时~11:00时最低,23:00时最高。糖尿病病人对胰岛素的敏感时间在4:00时左右,若此时给于最低用量,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心脏病人对强心甙的敏感性以4:00时为最高,比其他时用药高出40倍。研究还发现“强新甙”的毒性在暴风雨时及气压低时会增加。显示药物的感受性亦随“生物节律”发生周期性变化。同等剂量的药物在24h中的某一时刻的感受性极弱,甚至完全没有感受性,但在某一时刻却有明显的反应;药物的毒性也是如此,研究结果表明,每种药物毒性的强弱也不是恒定的,而是随着昼夜时辰呈现出周期性波动。如半夜时给病人注射“心得安”的毒性最大,而中午则相对毒性较小等等。 作为护理工作者应充分认识、理解和掌握时间药理学的有关知识及经研究证实的时辰药理、药动和毒性反应的规律。改变过去的时钟用药方式,依据时辰用药。以便使同等剂量的药物,发挥最大治疗作用,而使其毒副作用降低到最低限度。 人体的生理变化可在某些频率范围内以固定的波形反复出现,种人体的心理和生理活动按照一定的方式作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称为人体的生理节律。现对人体的生物节律和时辰药理学的关系,以及时辰药理学对择时用药的指导意义进行阐述。
1 生物节律与时辰药理学的关系
人体的生物节律对人的一生都起着调节影响作用,表现了独特、严谨和有规律的运转变化。对人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与转归,药物的治疗效应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现代生理学和药理学研究表明,人体的激素分泌、酶的活性都呈节律性变化。例如:皮肤对组胺或灰尘等过敏原的反应,在19~23时之间为高峰,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也有昼夜节律,动态心电图检测发现,心肌缺血有两高峰,主峰在上午6~12时,次峰为下午18~24时,以第1主峰为明显,与此相一致,上午7~11时最易发生心源性猝死与心肌梗死。因此,依照生物节律的规律,科学、合理地选择用药时间,对提高药物的治疗效应,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促进机体的健康恢复至关重要。
2 时辰药理学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意义
2.1 糖皮质激素类药的择时应用 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因此,必须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的病人,应采用早晨1次给药或隔日早晨1次的给药方法,这样可以减轻对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反馈抑制而减少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甚至皮质萎缩的不良后果。
2.2 降压药的择时应用 人的血压在1天中不是恒定不变的,呈“两峰一谷”的状态波动,即上午9~11时、下午16~18时最高,次日凌晨2~3时最低。因此,高血压病人应将服药时间由传统的一天三次改为上午7时和下午14时两次为宜,使药物作用达峰时间正好与血压自然波动的两个高峰期吻合,产生最好的降压效应。
2.3 利尿药的择时应用 氢氯噻嗪宜早上7时服用,不良反应最小,速尿于上午10时服用,作用最强。
2.4 抗癌药的择时应用 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物钟,癌细胞在上午10时生长最快,第二个生长高峰在22~23时,而正常细胞则是下午16时生长最快。所以肿瘤病人最佳治疗时间是上午10时,这时进行化疗,用药最省,效果最好,不良反应最小。
2.5 平喘药的择时应用 凌晨0~2时是哮喘病人对乙酰胆碱和组胺反应最为敏感的时间也就是哮喘的好发时间,故多数平喘药以临睡前服用为佳。而氨茶碱则以早上7时应用毒性最低,效果最好。
2.6 治疗溃疡病的择时应用 胃舒平等抗酸药应于饭后1~2h服用,利于中和胃酸;因夜间胃酸分泌有1个高峰,故在晚上18~22时临睡前加服1次,效果好,西咪替丁、奥美拉唑等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药,均以睡前服用疗效最佳。
3 小结
时辰药理学研究证明,某些药物在1天中在最佳用药时间,择时用药可发挥最佳疗效,因为择时用药顺应了人体生物节律的变化,可充分调动人体积极的抗病因素,增强药物疗效,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还可诱导紊乱的人体节律恢复正常,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择时用药, 对准人体生物钟
不少基层医生在给病人开药时,多习惯于千篇一律地每日3次,并将每日的剂量平均分配,对于择时用药则较为陌生。时辰药理学研究证明,某些药物在一天中有最佳用药时间,择时用药可发挥最佳疗效。
择时用药顺应了人体生物节律的变化,可充分调动人体积极的抗病因素,增强药物疗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还可诱导紊乱的人体节律恢复正常,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另一方面,某些药物在特定时间给药,则可能增大副作用,故应避开此时使用。
激素早上7∶00-8∶00
李大叔因为病情,需要长期服用强的松。张大叔和他情况一样。他们俩的家虽然离得比较远,但“同病相怜”,俩人经常会聚在一起,聊聊病情、谈谈用药。半年后,人们发现,原来比较瘦的张大叔明显比李大叔胖了许多。而且,张大叔还时常抱怨,原来很好的胃,现在总是胀胀的,不舒服。张大叔去问他的主治医生,医生说:“这是激素的副作用,没办法,长期服用激素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听完医生的解释,张大叔明白了自己发胖的原因,可令他不解的是,李大叔也和他一样长期服用激素,为何没有出现副作用呢?他决定
去问问李大叔有什么诀窍。
经过咨询,张大叔发现,原来李大叔虽然也是长期服用强的松,但服用方法与自己有所不同,李大叔的医生嘱他的服用方法是一次性将一天的剂量在早上饭后8∶00左右服用,而张大叔却是分成一日3次服用。
李大叔的医生说,早上7∶00~8∶00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对下丘脑垂体促皮质激素释放的抑制程度比通常的每日3~4次给药的方法轻得多。如果患者需要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维持治疗,应将日服用总量一次性在每日或隔日早晨服用,这样疗效仍然与分次服药相同,但不良反应却轻得多。
赛庚啶 早上7∶00
3年前,张大嫂的身上无缘无故地起了很多疙瘩,奇痒无比,她去就医后,医生诊断为荨麻疹,经过打针吃药等一系列治疗,很快就好了。可没有想到的是,自此她就落下了一个毛病:每隔一段时间,疙瘩就会莫名其妙地再次出现在她的身上。医生说,她这是慢性荨麻疹,可以用阿司咪唑、赛庚啶等药物治疗。张大嫂比较了一下价格,最后选择了赛庚啶,按照医生的要求,每天服用3次。然而这赛庚啶虽然便宜,但每次吃药后她就困得不行,必须睡觉,什么活也干不了。她咨询过经治医生,医生说这是赛庚啶的副作用,可以改选阿司咪唑等药。但考虑到价格,张大嫂还是拒绝了。对于赛庚啶,她真是又爱又恨。 一个有经验的医生知道张大嫂的困扰之后,对她说:“你可以继续用赛庚啶,但需要将服药时间调整一下。”“怎么调整?”张大嫂高兴地问。“早上7∶00给予赛庚啶,疗效可维持15~17小时;若在下午7∶00给药,疗效只维持6~8小时。所以,如果早上7∶00服用赛庚啶,不少患者一天服用一次就行了。”
庆大霉素 避开下午2∶00
邱大姐这两天老是觉得小便时非常难受,尿频、尿急、尿不尽,排尿时还觉得疼痛,医生说她这是尿道感染。由于症状比较严重,医生要求她打针。医生给她打的是庆大霉素,每次8万单位,每日两次,连续用药5天。
由于要工作,邱大姐每天都是早上7∶00和下午2∶00去诊所打针。邱大姐有个同事的朋友是县医院的专家,当他得知邱大姐每天下午2∶00去诊所打庆大霉素时,告诫她说,大鼠实验显示,下午2点给予庆大霉素,肾内药物浓度非常高,对肾脏的毒性亦最强,故应避开此时用药。
硫酸亚铁 下午7∶00
这段时间以来,李老师总是觉得头晕晕的,精神很不好,记忆力也明显减退,有时还觉得心慌意乱。一开始,她以为是太劳累的缘故,可是经过休息后,症状不但未能减轻,反而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无奈之下,她走进了医院的大门。医生检查后说她患上了贫血,让她开始服用硫酸亚铁。
按照医嘱,李老师每次服用2片,每日服用3次。然而才服了一天,她就不愿再服了——服药后,她肚子异常难受,有时还疼痛,而且老是想吐。医生说这是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可以将硫酸亚铁减量服用,每次只服1片。药量减半后,她的胃肠道反应有所减轻,但还是很不舒服。这样,她服用药物就有一天、没一天,很不规律,疗效自然大打折扣。 李老师的经治医生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上级医生后,上级医生指示说,可以嘱她每日服用1次,每次服用1片,但服药时间要固定在每日下午7∶00。上级医生解释说:“铁剂的吸收呈现明显的昼夜规律,下午7∶00服用较上午7∶00服用,吸收率可增加一倍。为了减轻副作用,也为了增加或保证吸收,服用铁剂最好是固定在每天下午7∶00。” 吲哚美辛 早减晚增
黄大爷素有风湿病。提起这病,黄大爷就摇头,为这病他不知去了多少趟医院,看了多少次医生,可是效果都是用药时好,过一段时间又成老样子了。俗话说“久病成医”,黄
大爷现在基本上是自己治疗。他试过很多药,觉得吲哚美辛对他最“灵光”。确实,疼痛发作时,他每次服用1片,服用2~3次后疼痛就会缓解。可慢慢的,他发觉这药也没有那么“灵光”了,他去问医生,医生说可能是产生了耐药性,建议他增加剂量。于是他改为每次加服半片,果然疗效明显增加。然而,正如医生所说的,问题也出来了:吲哚美辛的止痛效果虽然好,但不良反应也多,特别是剂量较大时,不良反应更明显,如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以前,黄大爷每次在饭后服用1片吲哚美辛,不良反应倒还少,但现在加服半片后,他就觉得很不舒服。不服药吧,双膝关节疼痛得厉害,严重时甚至影响走路;服药吧,不良反应又让他无法忍受!怎么办?
正在黄大爷不知所措时,市人民医院组织风湿内科专家到他们小区义诊。听完黄大爷的疑问,专家告诉他:“吲哚美辛用于镇痛时,口服的血药浓度随给药的时间不同而有所不同,早上7∶00服药,血药浓度的峰值较24小时中其他时间给药的峰值高20%,晚上7∶00服药则要低20%。你可以选择在早上7∶00于饭后服用1片,这样不良反应会减轻很多,药效也会好得多。晚饭后,睡觉之前,你再服用1.5片,由于睡着了,不良反应也很少能够感觉得到。”
范文四:时辰药理学
时辰药理学与临床用药时间
同一种药物,同一剂量,同一规格,同一批号,同一厂家,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服用,其疗效和毒性可能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这在医学上称为“时辰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生物周期性相互关系的科学,主要研究机体的昼夜节律对药物作用和体内过程的影响。根据时辰药理规律用药,选择合适的用药时机,以达到最小剂量、最佳疗效、最小毒性,提高病人用药效果。
人体的生理变化具有生物周期性,在生物钟的控制调节下,人体的基础代谢、体温变化、血糖含量、激素分泌等功能都具有节律性和峰谷值。机体的昼夜节律改变了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致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血药浓度、代谢和排泄等也有昼夜节律性变化。利用时辰药理学确定最佳给药时间,引导临床合理用药。
1、心血管系统药物的用药时间
1.1 抗高血压药
人的血压在1天24小时中呈“两峰一谷”的状态波动,即9:00~11:00时、16:00~18:00时最高,从18:00时起开始缓慢下降,至次日凌晨2:00~3:00时最低。故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白天,而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夜间。降压药服用后0.5小时起效,2~3小时达峰值。因此,高血压患者以上午7:00时和下午14:00时两次服药为宜,使药物作用达峰时间正好与血压自然波动的两个高峰期吻合。而轻度高血压患者切忌在晚上入睡前服药,中重度高血压患者也只能服白天量的三分之一,这是因为夜间为生理性低血压服药使血压降低,从而导致脑动脉供血不足,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脑血栓。1天服用1次的控缓释制剂多在7:00时给药。
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因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故常在睡前给药。
1.2 抗心绞痛药
心绞痛发作的昼夜节律高峰为上午6:00~12:00时,而治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也存在昼夜节律性。钙拮抗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在上午使用,可明显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下午服用的作用强度不如前者。所以心绞痛患者最好早晨醒来时马上服用抗心绞痛药。 由于络活喜、赖诺普利起效平缓,其血药达峰时间分别需6-12h和7h,若在临睡前给药,可使血药峰值出现在清晨。
1.3 强心苷类药
心力衰竭患者对洋地黄、地高辛和毛花甙C等强心苷类药物的敏感性以凌晨4∶00时左右最高。此时用药效果比其他时间给药增强40倍。若按常规剂量使用极易中毒,所以这个时间给予强心苷类药物一定要考虑药物的剂量和毒副反应。地高辛于8:00~10:00时服用,血峰浓度稍低,但生物利用度和效应最大;14:00~16:00时服用,血峰浓度高而生物用度低,所以上午服用地高辛不但能增加疗效,而且能减低其毒性作用。
1.4 他汀类调血酯药
该类药物通过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而阻碍肝内胆固醇的合成,同时还可增强肝细胞膜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使血清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降低。由于胆固醇主要在夜间合成,所以晚上给药比白天给药更有效。如: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钙等,采用晚间顿服比每日3次服药效果更好。
2、消化系统药物的用药时间
2.1 抗酸药
抗酸药包括小苏打、碳酸钙、氢氧化铝等,宜餐后1:00~3:00小时服药最佳,因该类药物餐后服用,其排空延缓具有更多的缓冲作用。
2.2 胃酸分泌抑制剂
包括Hz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利替丁等)、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全
天量睡前顿服的疗法,这种服法与分次服效果相同或更好,既方便了患者,又减少了不良反应。因为人体胃酸分泌从中午开始缓慢上升,至20:00时左右急剧升高,22:00时达到高峰。
2.3 为了更好的发挥药效,消化系统药物大多在餐前服用,如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莫沙比利;胃肠解痉药阿托品、溴丙胺太林;助消化药多酶片、乳酸菌素;胃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胶体果胶铋,空腹服用可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胃粘膜,但需注意的是这类药需在酸性条件下才能与胃粘膜表面的粘蛋白络合形成一层保护膜,与制酸药合用时,应间隔1小时服用。
3、 降血糖药的用药时间 治疗一型糖尿病唯一有效的药物是胰岛素,必须在餐前20~30分钟皮下注射才能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相匹配。治疗二型糖尿病的药有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和非磺脲类:瑞格列奈、 那格列奈)、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唑烷二酮类或称格列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磺脲类药物用药时间应在餐前30分钟;非磺脲类药物瑞格列奈用药时间应在餐前15分钟内服用或进餐时服用;双胍类药物有恶心、呕吐和腹泻等不良反应,其用药时间应在餐中或餐后服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比格列酮)和格列美脲等长效制剂的用药时间宜每日早餐前0.5小时服用一次;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等)可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竞争碳水化合物水解酶,抑制双糖转化为单糖,从而减慢葡萄糖的生成速度并延缓葡萄糖的吸收,需在餐前即刻服用或与第一口主食咀嚼服用。 4、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时间 人体激素分泌呈昼夜节律性变化,分泌的峰值在早晨7:00~8:00时,2~3小时后就迅速下降约1/2,然后逐渐减少直至午夜的分泌量最少。将1天的剂量于上午7:00~8:00时给药或隔日早晨7:00~8:00时1次给药,可减轻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反馈抑制,减轻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甚至皮质萎缩的严重后果,且消化系统溃疡出血的发生率降低,并发感染的机会也减少。例如,用地塞米松、泼尼松等控制某些慢性病时,采用隔日给药法,即把48h的用量在上午8:00时早饭后一次服用,其疗效较每日用药效果好,不良反应小。 5、抗肿瘤药的用药时间 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物钟,肿瘤细胞在10:00时生长最旺盛,第2个生长高峰在22:00~23:00时,而正常细胞在16:00时生长最快。因此,在上午10:00时或午夜22:00~23:00时进行化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最高,对正常细胞受损率最低。所以有人提出了“零点化疗”的给药方案,即在午夜给予化疗药。 目前“零点化疗”的给药方案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最新研究显示,对于非霍奇金淋巴肿瘤的治疗,夜间使用甲氨蝶呤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这是因为,正常的骨髓细胞在白天活动,夜间休息,而淋巴肿瘤细胞夜间增殖、白天“休息”,在肿瘤的治疗中,应用铂制剂和5-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时,下午16点给予铂制剂,凌晨4点使用5-FU,可以提高50%的疗效、减少50%的不良反应。这主要是因为肾脏对铂的排泄在傍晚达到峰值,下午4点给予铂制剂,可以减少肾毒性。另一方面,5-FU的代谢酶的活性在夜间较高,直肠黏膜上皮细胞和骨髓细胞在夜间不活跃,这样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根据这些发现,目前在欧美一些国家,已开始使用与时辰治疗相适应的“时辰输液泵”,这种泵可以通过设定时间来给药。 氟尿嘧啶的血药峰值定在4:00,则可很大程度地增高有效剂量,又降低毒性。根据顺铂和阿霉素的毒性时辰节律差异,两药合用时应在6:00-6:30给阿霉素,18:00-18:30给顺铂。用阿糖胞苷治疗白血病时,一般在敏感时间即20:00、23:00时给最低剂量,在不敏感时间即8:00、11:00给最大剂量。 6、抗菌药物的用药时间 在下午14时给予庆大霉素,与其他时间相比,其肾内血药浓度最高,肾毒性最强,故应避免在此时用药。青霉素皮试阴性率在7:00~11:00时最低,23:00时最高,所以在夜间做皮试,要警惕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可能。多数抗菌药物的吸收均受食物的影响,空腹服用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药物通过胃时不被食物稀释,达峰快,疗效好,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抗病毒药伐昔洛韦。肠溶片均需空腹用药,以使药物快速进入肠道崩解吸收。当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
作用而食物又可影响其吸收时,如依替磷酸二钠,可在两餐饭之间或睡前服用。抗结核药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异烟肼等抗结核药物以早晨餐前1次顿服疗效最好。有严重胃肠道不良反应的药物(如某些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甲硝唑等)宜饭后0.5小时后服用。 7、宜晚上服用的药物 7.1 平喘药 哮喘患者的通气功能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白天气道阻力最小, 凌晨0:00~2:00时最大,故哮喘患者常在夜间或凌晨发病或病情恶化。而凌晨哮喘患者对乙酰胆碱和组胺最为敏感。抗哮喘药氨茶碱缓释片、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班布特罗、丙卡特罗)、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等每晚睡前0.5小时服药一次的平喘效果显著优于每天2次给药方案。 7.2 麻醉性镇痛药 吗啡的镇痛作用在15:00时给药最弱,21:00时给药最强。 7.3 免疫增强剂 上午用药,易出现发热、寒战和头痛等不良反应,晚上用药,副作用少,且疗效不减。 7.4 铁剂补血药 铁剂在19:00时服用与7:00时服用相比较,其吸收率可增加1倍,疗效增加3~4倍,患者晚饭后服0.3~0.6g,常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7.5 轻泻剂 治疗便秘的温和泻药如比沙可啶、酚酞、液体石蜡等,服药后8~10小时才见效,均需在睡前0.5小时给药,次日早晨排便,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 7.6 催眠药 起效快的,如水合氯醛,需临睡时服用;起效慢的,如苯二氮卓类,需睡前0.5小时服用。 7.7 其它类药 安神药(枣仁安神胶囊、舒眠胶囊、百乐眠胶囊、神衰康颗粒);作用于脑血管的药物(氟桂利嗪);有嗜睡作用的药物(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异丙嗪、赛庚啶、酮替芬等);均需在睡前0.5小时服用。抗风湿药(奈丁美酮等)有助于防止晨僵;α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亦需在睡前服用,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8、需餐后服用的药物 8.1 刺激性药物 主要是对胃肠道粘膜有刺激损伤,易引起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溃疡、出血等)的药物,如易诱发溃疡的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奈普生、引朵美辛等)、铁剂、糖皮质激素类、某些抗菌药物、某些中药(如雷公藤、斑蝥、云南白药等);由于进食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多,故制酸药亦需餐后2小时嚼服,如铝碳酸镁、胃舒平等。
8.2 治疗骨质疏松的双磷酸盐骨溶解抑制药 如依替磷酸二钠、羟乙磷酸钠、阿仑磷酸钠等需要在两餐间或餐后2小时服用,因为这类药物食物影响其吸收,药物对胃肠道又有刺激作用,所以半空腹服用,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8.3 餐后服用可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加 如维生素B2,苯妥英纳、氢氯噻嗪、螺内酯等。
总之,时辰药理学是对临床给药起指导作用的一门学科,是临床正确用药的理论依据。随着时辰药理学的发展,在临床制定给药方案和临床用药决策时一定要针对病情,根据人体的生物节律,结合药物的动力学特点,科学、合理的选择最佳给药时间,使得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范文五:时辰药理学
时间药理学和时间治疗学
时间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和生物周期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过去设计给药方案常常是根据这样一个观点,即假定体内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和机体的反应性是一年四季恒定不变的,或者即使有微小的变化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实际上体内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和机体的反应性往往受到机体节律性的影响,只有在认识昼夜节律性的前提下来设计给药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并使不良反应减少到最小。
自然界中,从最简单的真核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植物以至人类的各种功能活动、生长繁殖,乃至某些细微的形态结构,都不是均匀连续的,也不是随机变化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某种有规律的反复变化,这就是生物周期性。近代时间生物学证实,生物界进行有规律的活动是一种普遍现象,生物节律不仅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而且在生物的所有层次都有所反应,节律是生命的基本规律之一。
从昆虫到人类,几乎地球上所有的动物,其一昼夜的行为活动都可以分为明显不同的时相,即活动相和静止相。这两个时相都按照种属特异性的活动模式,与环境昼夜变化相适应地作周期性的相互转换。
对于人类来说,常见的昼夜节律有
1.睡眠—觉醒的昼夜节律(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
2.体温、血压和心率的昼夜节律,
人体体温4:00前后最低,8:00后迅速上升,16:00左右达最大值;健康成年人白天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明显高于夜间,平均动脉压也有相同的节律;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昼高夜低;心率的昼夜节律和睡眠—觉醒节律以及体温节律同步,白天觉醒期,体温较高、心率较快;夜间睡眠时,体温较低,心率较慢;
3.单胺类递质和血液,尿液、唾液成分的昼夜节律:
脑内5-HT含量昼期高于夜期;血浆和脑内色苷酸含量的昼夜节律和5-HT正好相反;鼠脑内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峰值都出现在夜间;血糖的特点是昼低夜高、胰岛素浓度在明期较低而胰高血糖素浓度在明期较高;游离脂肪酸含量在明期较高;另外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具有晨高夜低的特点;总蛋白质、尿酸、血清钾具有昼高夜低的特点,尿素氮、甘油三脂、无机鳞、血清淀粉酶和碱性磷酸酶则具有夜高昼低的特点;尿中电解质中的钠、钾、磷酸盐和肌酐等谷值在4:00—8:00,而峰值在正午到傍晚。
4.内分泌具有昼夜节律:
各种激素的合成和分泌都有一定的节律,大多有昼夜节律,个别的有七日节律、月节律
和年节律。比如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午夜入睡前最少,清晨觉醒后达到峰值;人体催乳素分泌量夜间睡眠时明显多于白天觉醒时。
5.免疫和酶活性具有昼夜节律;
摄食和饮水具有昼夜节律;月经具有月节律,机体机能活动则具有年节律等。
第一节 机体节律性对药动学的影响
一. 机体节律性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药物吸收过程的时间节律主要表现在吸收速率和吸收程度上。
国外学者对8名呼吸道疾病患者进行剂量个体化给予茶碱,使得他们的血药浓度在8:00为8—15 μg ,然后分别在8:00和20:00注射6mg / kg的茶碱,连续4天。结果证明8:00和20:00的峰时间分别为5.2—6小时和8—8.2小时,峰浓度分别为15和12.7 mg / L,AUC和稳态浓度Css都是早上高于晚间;
28名大学生9:00和21:00分别口服安定5 mg,然后给予正常膳食,并测定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早晚的血药峰浓度分别是250和65 ng / ml,峰时间分别是1. 1和2. 1小时,AUC分别是24和16. 4μg / ml. h,半衰期分别是68. 8和58. 8小时,可见在正常膳食条件下安定的吸收动力学有着明显的昼夜变化。这和胃酸pH 8:00最高,晚上22:00最低,而且胃肠活动23:00正值最慢时期;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吸收速率有昼夜节律有关。
二. 机体昼夜节律性对药物分布和蛋白结合的影响:
分别于8:00、14:00、20:00和2:00给大鼠静注消炎痛,结果消炎痛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有昼夜变化,活动期20:00—2:00最高,休息期8:00—14:00血药浓度最低,这和人体的情况一致。
影响药物分布昼夜变化的因素有:活动期血流量和局部血流量比活动期增多;组织细胞的脂溶性有昼夜节律;脂溶性药物在血浆、肺和脑中的浓度具有暗期高,明期低的特点有关。 血浆蛋白含量具有昼夜节律,大鼠卡马西平游离血浆浓度4:00时仅为10:00的一半,游离药物浓度最高时正是血浆蛋白含量最低时。在临床治疗中,血浆蛋白结合率高(80%以上)的药物,如果其蛋白结合率稍有改变,游离血浆浓度将会出现成倍的变化,这对药物效应和药物不良反应特别重要。
三. 机体节律性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大多数的药物和外源性化学异物通过肝药酶进行代谢,而某些肝药酶的活性随昼夜而变化,如大鼠肝脏环己巴比妥氧化酶活性在14:00最低,这时给予环己巴比妥可以诱导大鼠睡
眠时间最长;22:00该酶活性最高,给予环己巴比妥诱导大鼠睡眠时间最短。
四. 机体节律性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许多药物和其代谢产物在经过肾排泄的过程中,往往要经历肾小球滤过,肾小球分泌和肾小管重吸收三个环节中的1-2个,而动物和人身上肾脏的排泄过程有昼夜节律性,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肾排泄速率和肾排泄量上。健康志愿者分别于7:00、11:00、19:00和23:00口服水杨酸,药物由肾排泄的持续时间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清晨7:00—11:00排泄最慢,药物在体内存留时间长;19:00—23:00排泄速率最快,药物在体内的存留时间最短;阿司匹林也有相似情况,从而形成6:00时AUC最大,而22:00时最小的特点。现已查明,引起肾排泄率昼夜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肾血流量和尿液pH的昼夜变化所致。
五.机体节律性对反复给药时药物浓度的影响:
现在得到的单次和多次给药后大多数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是从早晨到中午期间的试验中得到的,在设计血药浓度有昼夜变化节律的药物的给药方案时,应该考虑到给药的时间差异这一特点。
第二节 机体节律性对药效学的影响
机体节律性对药动学、药效学、毒性均有影响,比如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大多数人在黎明前发作加重,而黎明前4:00左右血中肾上腺素和cAMP浓度低下、组织胺浓度增高,所以此时呼吸功能下降。如果使用一天给药一次的茶碱缓释剂,则应该选择晚饭以后给药的方法,这样可以使血药浓度从夜间到黎明始终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另外,由于人体活动和血压的机体节律性,使用降压药和利尿药的患者应该避免晚间睡觉前服药,而改为白天给药,这样更为合理。
第三节 药物毒性的昼夜节律
1950年国外专家研究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的急性毒性,该药皮下注射对小鼠LD50因用药时间的不同而不同,相同剂量时,14:00给药的死亡率为67 %,而2:00给药死亡率仅33%,相差2倍之多;给小鼠注射氨茶碱的LD50剂量125 mg / kg,12:00时用药死亡率63%,16:00给药死亡率75%,而24:00到4:00给药死亡率仅10%; 药物的亚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也有昼夜节律,庆大霉素200 mg / kg 大剂量给药后,测定30天内动物体重下降率,结果白昼给药动物体重下降率比夜间给药快。
第四节 时间药理学的实际应用
时间生物学和时间药理学的迅速发展,使得时间治疗学应运而生。运用时间药理学的知识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称作时间治疗,这个领域称为时间治疗学。
大家知道,许多疾病的发作、症状的加重和缓解等都具有其自身规律性。以昼夜节律性来说,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僵硬以清早最重,称为“晨僵”;哮喘患者的哮喘夜间加重;心绞痛患者的心前区疼痛、心电图的异常都是夜间显著高于白昼;心肌梗塞、脑栓塞也多发于午夜。(图)人们如果能够了解和掌握机体的时间—昼夜节律,并运用这种知识来影响这种昼夜节律,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病率,因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时间治疗学的方法很多,主要有:
1.使用药物对非节律障碍性疾病进行时间治疗:
即根据人的机体、组织、细胞对药物敏感性具有周期节律差异的特点而设计的,也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治疗方案。制定这种用药方案时应该对药物的疗效、毒副反应的节律性变化有充分的了解,并全面考虑患者的起居、饮食、环境等因素的干扰。
2.不使用药物对非节律障碍性疾病进行时间治疗:
该办法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肿瘤放疗最佳时间的选择,使得治疗方案能适应肿瘤组织的敏感性和宿主反应的节律性;并根据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昼夜节律性,设计一个最佳的器官移植时间来使得宿主排斥反应降低到最低限度。
3.使用药物对节律障碍性疾病进行时间治疗:
正常的生物节律是维持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各种原因引起的节律紊乱都可能诱发疾病。许多药物可以影响生物节律,正确地使用这些药物来纠正紊乱的节律,使得它们恢复正常而使疾病得以治愈,已经得到实践的证实,如锂剂在治疗抑郁症中的时间疗法的成功。
4.不使用药物对节律障碍性疾病进行时间治疗:
根据时间生物学的原理,通过采取一些措施使得紊乱的节律得以纠正而治疗疾病。比如对于失眠的患者可以采用改变患者的睡眠、觉醒时间,甚至用失眠疗法使得病人已经脱同步的节律得以纠正。
时间治疗法已经在肿瘤、抑郁症、心血管病、炎症反应、疼痛和哮喘的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有广阔的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