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汽车质心侧偏角
汽车质心侧偏角β随车速V 的变化关系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周莺莺 052071
一、运动方程
考察等速圆周运动是研究汽车转向性能的基本方法。建立相关运动方程,可得
1?
β=
其中,β为汽车质心侧偏角;
m l f
V 2
l r 2l l r k r
α l 1+KV 2
V 为车速;
α为转向盘转角;
l f l r ?m ???,称为稳定性因数,是表征汽车稳态响应的一个重要参数。 ?K =2
?l ?k r k f ??
二、稳态响应的三种类型
根据K 的数值,汽车的稳态响应可分为三类:
1)中性转向
K=0时,转向半径R 与车速V 无关,称为中性转向(NS)。 2)不足转向
当K>0时, 转向半径R 随车速V 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在一定的转向盘转角α下,需需要增大;K 值越大,要增加车速并维持转向半径R 不变,原定的转向盘转角α就显得不足,不足转向量越大,故称K>0时的转向特性为不足转向(US)。
3)过多转向
当K<0时,转向半径r 随车速v="" 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在一定的转向盘转角α下,需需要减小;k="" 值越小,要增加车速并维持转向半径r="">0时,转向半径r><>
显然,对于具有OS 特征的汽车,在车速为V =V C 时,其质心侧偏角β的理论值达到无穷大,V C 被称为稳定极限速度,由下式确定
1+KV 2=01
V C =?
K
过多转向汽车达到临界车速时将失去稳定性,这意味着汽车的转向半径极小,汽车发生激转而侧滑或翻车。由于过多转向汽车有失去稳定性的危险,故汽车都应具有适度的不足转向特性。
三、汽车质心侧偏角β随车速V 的变化关系
这里选取某小型车进行等速圆周运动的分析,该车的有关参数如下表所示:
参数名称
符号
量纲
参数值
整车质量车轮半径质心至前轴距 质心至后轴距 前轮侧偏刚度 后轮侧偏刚度 绕z 轴转动惯量 代入上述表达式,有
l f
l r
k f
k r I z
N /rad N /rad
18500 22500 1850
kg ?m 2
l f l r ?1. 41. 26?m ??422??=1150?K =2??=?9. 5664×10s /m ??2??l ?k r k f ?2. 66?2250018500?
()
m l f 11501. 4V 21?V 21?
l r 2l l r k r 1. 260. 4737(1?1. 0675×10?2V 2) β=α=α=α2?42?42
2. 66l 1+KV 1?9. 5664×10V 1?9. 5664×10V
V C =?
11
=?=32. 331m /s K ?9. 5664×10?4
下面即可考察等速圆周运动中汽车质心侧偏角β随车速V 变化的情况。设转向盘转角
保持某一定值α=α0=1rad ,可绘出β和V 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补上US 、NS 对应的曲线,横纵轴加变量及量纲)
汽车质心侧偏角是汽车纵向与质心运动方向,即汽车旋转圆切线方向之夹角,表示汽车在等速圆周运动中相对于旋转圆的姿态。由图可见,汽车速度越高,则作圆周运动时车头偏向旋转圆内侧的倾向越强。并且,OS 特性越强的汽车,这种倾向越明显。
范文二:汽车质心侧偏角融合估计方法
汽车工程
2013年(第35卷)第8期
:
::
::
===================================================
AutomotiveEngineenng
2013(V01.35)No.8
2013135
汽车质心侧偏角融合估计方法术
高博麟1,一,陈慧l,2,陈威1’2,徐帆1’2
(1.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上海201804;2.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上海201804)
[摘要】
基于质心侧偏角的运动学与动力学估计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质心侧偏角融合估计器。它有3个基
于不同估计模型的卡尔曼子滤波器,分别独立估计横向车速,并作为初步估计结果送入主滤波器,主滤波器根据信息融合规则,对这些初步估计结果进行融合,得到全局融合估计结果,最后用它算出质心侧偏角。实车试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单一估计方法,融合估计器有更高的估计精度和对传感器信号偏差的鲁棒性。
关键词:质心侧偏角;运动学估计法;动力学估计法;融合估计;卡尔曼滤波器
FusionEstimationofVehicleSideslipAngle
GaoBolinl一,ChenHuil一,Chen
Weil'2&Xu
Fanl?2
f.School
ofAutomoti∞Studies,Toni
University,Shanghai
201804-;
2.Ck口nEnergyAutomotiveEngineeringCenter,TongfiUniversity。Shanghai
201804
[Abstract]Based
on
bothkinematicanddynamicestimationmethods,anovelsideslip
angle
fusionestimator
(SAFE)is
proposed.InSAFE,eachofthreelocalKalmanfdtersbased
on
threedifferentmodelsrespectivelyesti—
matesthelateralvelocitybytheirown
as
preliminaryestimates。which
are
thensentto
themasterfilterand
ale
fused
theretoget
a
globalestimateoflateralvelocityaccording
to
therulesofinformationfusion,andbywhichthesideslip
angle
at
mass
center
isfinally
calculated.neresults
ofrealvehicle
test
showthatparedwithsingleestimation
scheme,SAFEhashi【gherestimationaccuracyandrobustness
to
sensor
signal
erl-Ol-.
Keywords:vehiclesideslipangle;kinematicestimation;dynamicestimation;fusionestimation;Kal-
man6lter
DIM)估计质心侧偏角[3】,另一类则利用车辆轴距和刚百
前轮转角等运动几何关系估计质心侧偏角,称之运
动几何法(motion
geometry
method,MGM)。运动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路车辆上开始装备主动
方法的共同优势在于估计模型简单,算法运算量小。安全控制系统,其工作原理依赖于准确实时获取车
对大部分的车辆和路面参数变化具有很好的鲁棒
辆状态。如横向加速度、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性,其中,DIM对质心侧偏角的变化趋势具有较高的
等…。车辆的横向加速度和横摆角速度可以通过车估计精度,但对传感器信号偏差和噪声要求极高,积
载传感器准确测量获得,然而测量质心侧偏角的代分漂移的现象难以克服[4一:而MGM由于无法描述
价仍然较高。因此需要通过估计方法来获取。
车辆轮胎的侧偏特性,仅在车辆正常行驶工况下对大多数质心侧偏角估计方法都是基于车辆动力质心侧偏角的估计才有效,但在长时间尺度下的估
学估计方法和运动学估计方法[2]。运动学估计方法
计结果具有稳定性强的优点。
中,一类是采用基于横向加速度和横摆角速度传感近年也有学者基于低成本的GPS信号,利用运
器信号的直接积分法(direct
integration
method.
动学方法估计质心侧偏角一F,但GPS信号受地形和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计划)(2011CB711200)资助。原稿收到日期为2013年1月7日,修改稿收到Et期为2013年3月23日。
2013(V01.35)No.8高博麟,等:汽车质心侧偏角融合估计方法
?717?
天气的影响较大,仍然会影响到估计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动力学方法是目前质心侧偏角估计的主要方法[6],它在车辆横向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现代控制理论中的观测器技术估计质心侧偏角[7-8:。文献[9]中对比了多种不同的线性和非线性观测器,并且分析不同的状态空间模型对估计方法的影响。非线性动力学方法(nonlinear
表1各方法性能对比
运动学
动力学
DIM0OXX000
NDMOOO0XXX
比较内容
MGM
正常行驶工况激烈转弯工况对传感器偏差的鲁棒性长时间计算稳定性
OXO0O0X
dynamics
method,
对路面附着变化的鲁棒性对车辆参数不确定性的鲁棒性反映高频瞬态响立的能力注:0表示优点.x表示缺点:
NDM)由于采用了更精确的模型,其估计精度在极限转弯工况下比线性估计方法具有更高的估计精度¨0i。但是,动力学方法严重依赖于估计模型和参数的精确性.当有些模型参数难以准确获得,或随着时间变化时,其估计结果就会与实际值产生偏差:
此外,由于车载处理器性能和成本因素,要求估计模
型应尽量简单,因此模型精度受到限制,一些建模时未考虑的因素,会造成NDM估计结果与实际值产生偏差-2’“。,例如侧风引起的横向力和横摆力矩、悬架、轮胎和转向系统的迟滞、超调和振荡等高频瞬态响应对质心侧偏角的影响。
针对DIM和NDM的缺陷,文献[2]、文献[11]和文献112j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伪积分方法(pseudo—
integration
L一.I
肼LJ
匝}
医]:
输入
怔亟孵-匝巫拇
融台估计嚣
i:滤波器
fj息融合
卜,卜1f滤波器3卜L卜
输出
图1SAFE结构原理框图
technique,PIT)的融合估计方法,对运动
首先采用PIT将DIM和NDM的横向车速估计结果进行融合,然后,根据信息融合规则,主滤波器将PIT的融合结果和MGM的横向车速估计结果进行全局范围的融合,从而得到最终的质心侧偏角全局融合估计结果。1.2卡尔曼子滤波器
(1)卡尔曼子滤波器1
车辆几何运动学模型如图2所示,基于几何运动学方法,建立子滤波器1(10cal
filterl,LFl)。
学方法和动力学方法的质心侧偏角估计结果进行融合。PIT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DIM对传感器偏差和噪声的敏感性,同时又加强了NDM对车辆的高频动态响应能力。但PIT并未能完全消除传感器偏差的影响:2。。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中建立了质心侧偏角融合
估计器(sideslipanglefusionestimator,SAFE),融合
不同方法的估计结果,弥补了各估计方法的缺点,提高了质心侧偏角的估计精度,并通过实车试验数据验证了SAFE的准确性及其对横向加速度传感器信
号偏置的鲁棒性。
1融合估计器(SAFE)
1.1整体结构
建立的SAFE包含3个卡尔曼子滤波器,各子滤波器分别基于MGM、DIM和NDM估计横向车速.每种方法在不同的工况下,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其优缺点如表1所示。
由表可见:单一子滤波器均无法满足所有的工况要求。因此,为了充分让子滤波器的优势互补,建立了包含有信息融合规则的主滤波器的SAFE,如图1所示。
当车辆轮胎的侧偏角较小时,可以近似得到车辆的几何运动学方程为
等=ta邮=去tan@川
㈩
?718?
汽车工程2013年(第35卷)第8期
式中:口。为车辆纵向车速;口,为横向车速;JB为车辆
质心侧偏角;2,,f。分别为质心距前轴和后轴的距离;6。为转向盘转角;i,为转向系统传动比。当6。I/i。不
大时,tan(8。。/i,)一6。/i,。
子滤波器l的状态空间方程为
f;,,(蠡)=刍,?(七一1)+玉yl(矗一1)r
,,)、
【0,。(k)=吾,。(k-1)
式中:刍,。,鑫,。为状态变量;T为计算时间步长,r=
0.01S。
滤波器的量测方程为
Z,“
yl(五)2叱(七)=—l,ta二n(—6s,—/ir‘),,(”
(3)
式中虬(克)为量测变量,m/s。这里假设纵向车速可
以实时准确获得。
根据式(2)和式(3),卡尔曼子滤波器1的系统转移矩阵和量测矩阵分别为
A1@卜lo州栌巴p=降妾01j
1
P2【.彳‘毒(2)卡尔曼子滤波器2
子滤波器2(LF2)基于横向加速度和横摆角速度传感器信号的直接积分法建立,具体估计方法可参见文献[6]。
基于经典卡尔曼滤波技术。子滤波器1和子滤
波器2的具体构建过程参见文献[13]。
(3)卡尔曼子滤波器3
子滤波器3(LF3)估计模型是基于车辆2自由
度动力学模型‘141和反正切函数轮胎侧偏模型[15]建
立的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子滤波器3的构建过程详见文献f16]。
1.3主滤波器
与集中式滤波方法相比,分散滤波方法具有系统容错能力强。系统整体运算量小等优点∽]。本文中SAFE采用了分散滤波方法中的无重置模式滤波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模式可以提供最高的系统容
错能力[坞]。
SAFE中具有两级数据运算结构,首先3个子滤波器根据不同的估计模型和不同的传感器组合信息独立估计横向车速刍“(下角标i表示子滤波器的序号),再将初步估计结果输入主滤波器中,主滤波器根据信息融合规则,将各子滤波器的初步估计结果
融合得到全局融合估计结果刍,。,并用于计算质心侧偏角卢。。
(1)基于伪积分技术的融合估计
为了让子滤波器的优势互补,建立合理的信息
融合规则。
采用伪积分技术提高车辆在非线性转弯工况下质心侧偏角的估计精度,对LF2和LF3的初步估计
结果在频域范围内进行融合估计[1¨:
刍PIT=翥;口+寺妒
(4)
令:加:=丙7"5,肾磊1,则有
秽^yPIT=加2番y2+W3V“y3
(5)
式中:W,,113,分别为LF2和LF3在频域范围内的信
息分配系数;下是高通滤波器或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常数。事实上,彬:是如的高通滤波器,埘。是站的低
通滤波器,在横向车速的低频动态响应阶段,LF3的估计结果对融合结果的影响权重更大,在高频动态响应阶段.LF2的估计结果对融合结果的影响权重更大。丁是区分LF2和LF3工作范围的重要指标,r值越小,易!Ⅲ对传感器信号偏差的鲁棒性越强,但融合结果受LF3的影响就越大,这里初步选择f=
0。5s.彳导到如图3所示的PIT信息分配规则。
∞罩
丑
爨型
孽
横向车速变化频率/Hz
图3
PⅡ信息分配规则
(2)全局工况下的融合估计
从表1中可知.基于MGM的LFl具有更好的长时间计算稳定性和对车辆道路环境参数的鲁棒性,因此,在正常行驶工况下,LFl的估计结果起主要作
用。选用MGM相对于线性动力学模型的质心侧偏角
计算误差邸作为判定车辆正常行驶工况的指标。典
型的线性2自由度动力学模型04]可以表达为
(¨:)卢+塑一啦mn,
秒,
(2f¨蛐卢g五竺k郴一多‘6’
式中k,、k:分别为前后轴的初始侧偏刚度。
从式(6)中消去横摆角速度7,有
p:箐+觜一熹器
2013fV。1.35)N。.8
———,————————————————。———————————————_————————————————-—————_———————————_—_———————-———————————————一一一
高博麟,等:汽车质心侧偏角融合估计方法
一
?719-
㈩的信星券盛暑嚣息分配系数’‰表示秽7
式(7)右边多项式的第一项与MGM的质心侧
偏角计算结果完全相同,后两项即为MGM相对于线性动力学模型的质心侧偏角计算误差△p,可得
邮=
(1f2k.+/r2k2)ma,(1fkl-l,k2)t分
(8)
根据现代车辆的设计原则,车辆的稳态响应特性基本趋向于中性略带不足转向,即Ilk,一lrk:sO,因此,式(8)右边的多项式中,第二项的大小远远小于第一项,故式(8)可以进一步简化为
邸。笺尝
(9)
(‘+Z.)2七l尼2
设定当l△pI大于阈值△卢。。时,即认为车辆处于激烈转弯工况,主滤波器减小玉“的信息分配系数,增大虽?Ⅱ的信息分配系数。由于在高附着路面上,当横向加速度口。。
图4主滤波器信息分配规则
W1"1-113piT=1
(10)
根据信息分配规则的分配结果,主滤波器对估
计结果刍≯1和刍,。进行融合,得到全局融合估计结果吾,。,并计算质心侧偏角声。:
f刍,s=彬t。;,,+础Prr’莓玎
(11)
慨=t。/v;
2实车试验验证
如前所述,相比于单一估计方法,建立的SAFE
在反映质心侧偏角动态变化方面和对传感器信号偏
差的鲁棒性方面更具优势。为了验证SAFE的这两点优势,进行了蛇形绕桩工况的试验验证。试验过程中用到的传感器和测量信号如表3所示。
表3传感器及测量信号对照表
用途
传感器
测量信号信号精度
横向加速度
0.Olm/s2GPS/INS
横摆角速度
O.Ol。/s用于SAFE估计
(R13050)
纵向车速
0.08km/h光电编码器
转向盘转角O.0220估计结果验证
GPS/INS
质心侧偏角
0.150
SAFE内各子滤波器的参数设置如表4所示。
表4子滤波器参数设置
变量名称
数值设置主。(0)=Eo
O]7初始估计值
;2(o)=[0
0]1毛(o)=[0
0]7
变量初值
P1(0)=12。2初始估计,2(o)=屯,2误差协方差
玛(O)=12。2Ql=J2。2
过程噪声协方差
Q2=屯。2Q3=J2。:
噪声协方差
Rl=100R.=1
量测噪声协方差
耻瞄品]
?720?
汽车工程
2013年(第35卷)第8期
2.1蛇形绕桩试验
在蛇形绕桩试验中,试验车先加速到30km/h,
然后按照图5中的目标线路进行绕桩试验。由于场地限制.桩桶间距较短,约为9m,为了完成绕桩动作,转向盘的左右转角幅度均超过了180。,因此即使车速较低,车辆的横向加速度峰值仍达到7m/s2,横摆角速度超过了30。/s,满足较为激烈的试验工况要求。此外,试验场地的路面峰值附着系数约为0.8,并假设LF3实时已知。
~.秒。‘?、图‘。。一。。’
图5车辆蛇形绕桩试验
试验过程中.各传感器信号的时间历程如图6~图9所示?
200
oIOO
荟0
、.~J【J
九f薯.100
V
r
L/
—200
0
5
10
15
口t脚如
图6转向盘转角信号
三』姜瑚专星暴
弱如巧如¨旧,0
时IN/s
图7纵向车速信号
一
^
如如m
枷珈瑚
讪
一
,1■?--_一
f
图9横摆角速度信号
w,和似m的信息分配结果如图10所示,质心侧偏角的估计结果与GPS/INS的测量结果如图1l所示,估计结果及误差的对比分析如表5所示。
时叫‘5
图10信息分配系数分配结果
6
4
2
一乙\暑善暮0一。一\制悠
O之
一GPS/1NS测节结果一一SAFE估汁结果
廿LFI估计结果士LF2估计结果—e-LF3估汁结果
图ll
质心侧偏角估计结果对比
表5质心侧偏角估计误差数据分析
项目估计器SAFELFlU恐LF3误差标准差/(。)0.32l1.0480.6220.673最大绝对误差/(。)
0.788
2.619
2.673
2.139
根据图10和图11可知,7s以前,车辆加速过程中,转向盘只有很小的转角,属于普通行驶工况,LFl的信息分配系数双保持在接近100%的水平。
高博麟,等:汽车质心侧偏角融合估计方法
?721
从7~15s,车辆进入蛇形绕桩工况,由于车辆向左右交替激烈转向.因此基于PIT的信息分配系数Wm与W.的大小交替变化,Wm基本在0.5以上。
15s以后.车辆完成蛇形绕桩动作,恢复到普通行驶工况,W,重新维持在接近100%的水平。
从图11中可以看出,在各质心侧偏角的峰值附近.SAFE的估计结果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质心侧偏角的细节变化.但LFl和LF3却无法反映,LF2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质心侧偏角的变化趋势,但由于横向加速度和横摆角速度传感器信号的偏差和噪声.LF2估计结果发生漂移(如9.2、11.5、16s附近),因
表6质心侧偏角估计误差数据分析
项目估计器误差标准差/(。)最大绝对误差/(。)
SAFE03361.114
LFl1.048
LF2
U弓0.6732.125
2.17514.77
2.619
由图12可见,由于传感器偏差,LF2出现了严
重漂移,LFl和LF3则基本不受横向加速度偏差的影响:南图13可见,7~15s,PIT和SAFE的估计结果基本一致。但在正常行驶工况下(如在7s前和15s后),PIT的估计结果无法完全消除横向加速度偏差带来的影响,始终存在稳态估计误差,但由于SAFE此时设定LFl起主要作用,因此估计结果基本不受横向加速度偏差的影响,说明SAFE的估计结果对横向加速度传感器偏差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此其估计结果的绝对误差较大:从表5中可以看
出,SAFE的质心侧偏角估计结果的误差标准差约为0.321。,其最大绝对误差约为0.788。,LF3的最大绝对误差大约在2.1。左右,LFI和LF2的最大误差都超过了2.6。。
2.2传感器偏差鲁棒性试验
进一步假设在进行蛇形绕桩的过程中,由于路面横向坡度角,车身侧倾或传感器标定等原因,导致横向加速度信号存在偏差,偏差△吼约为0.1差分析如图12、图13和表6所示。
rn/s2,
3
结论
(1)建立了一种基于运动学方法和动力学方法
融合的质心侧偏角融合估计器。估计器包含3个卡
尔曼子滤波器,子滤波器将横向车速初步估计结果
送入主滤波器后,主滤波器根据建立的信息分配规则,对各初步估计结果进行融合得到横向车速的全局融合估计结果,并用于计算质心侧偏角。
(2)通过实车蛇形绕桩试验对质心侧偏角融合估计器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单一估计方法,融合估计结果具有更高的估计精度,以及更好的抗传感器信号偏置的鲁棒性。
(3)由于建立的SAFE仍然依赖路面峰值附着
其他传感器信号不变,质心侧偏角的估计结果及误
6810l!1416
系数信息,且假设车辆在水平道路上,为了提高融合估计器对路面附着和坡度条件的鲁棒性,以进~步扩大SAFE的适用工况范围,未来将对路面峰值附着系数和路面横纵向坡度角进行在线辨识。
参考文献
时问/s
—GPS/INS测量结果一一SAFE{^"汁结果廿LFl估计结果古LF2{占计结果—e—LF3{d/计结果
图12质心侧偏角估计结果对比
f≮蹬鋈g白喀一
~一
6
8
10
12
14
16
~~
~~一~一
小m
d
|lj1E三至三二二卫怒.【.....................^..............J..............J..............J.......一
时间/s
——GPS,INS测量结果一SAFE估计结果PIT估计结果
~一觚~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舭芸竺蒜苗一~
一一一
~删吣|l}
一~岍㈣~一
娜
.722.
汽车工程
June14-16,2006.
2013年(第35卷)第8期
An—e.AnApproachw/oVehicleandTireModels[C].SAEPaper
2008~01—0582.
[12]Nishio
Wenbo,eta1.VehicleStateEstima-
A。ToK,YamaguehiH,eta1.DevelopmentofVehicle
on
[5]DaiYifan,LuoYugong,Chu
on
StabilityControlSystemBasedVehicleSideslipAngle
Estima。
t.ionBasedceedings
theIntegrationofLow.CostGPSandth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il
INS[C],Pro-tion[C].SAE
Vehicle
Paper2001-01-0137.
Bishop.AnIntroduction
to
ofAdvanced
[13]Gregwelch,Gary
[R].University
theKalmanFilter
Technologiesand
Integration,Changchun,China,July,2012,
ofNorthCarolina,DepartmentofComputerSci一
[6]VanZantenAT.BoschESPSystems:5YearsofExperience[c].
ce,TR95—041.
SAEPaper2000一01—1633.[14]MitsehkeM.DynamikderKrafffahrzeuge[M].Band
En舀ne,hahen.SpringerVerlag,1990.
C,Fahrver-
[7]KienekeU,NielsenLAutomotiveControlSystems:For
Driveline,and
Vehicle[M].Springer,2000.
[15]LarsK/inig,Jem№hck,J砒mWiedmmn.Nichflineare
denquerdynamischen
k蛔壮
of
[8]Venhovens
Kalman
P
JTH,NaabK.VehicleDynamicsEstimationUsingGrenzbereieh[J].Automatisienmgstech—
Filters[J].VehicleSyst.Dyn.,1999,32(2):17I一184
A,MeizelD.Vehicle
of
the
nik,2007,55(06)
[9]Ste7phantJ,ChararaSideslipX,cleObserv一
Control
Conference
[16]GaoBohn,ChenHui.StateEstimationforAehveSafetyControl
of
eIs[C]Proceedings
European
4WD
st
In一聊ml
MotorElectric
on
Vehicle[c],Proceedings
(ECC2003),Cambndge。UK,2003.thel
InternationalSymposiumFutureActiveSafetyTechnolo-
[10]Ste’phantJ,ChararaA.ObservabilityMatrix
tificafion:Applicatian
to
andParameterIden—
gYTowardZero—tragic-accident.Tokyo,September,2011.
VehicleTire
Comeriag
Stiffness[C].[17]Carlson
gation
NA.FederatedFilterforFault—tolerantIntegratedNavi—
IEEE
ProceedingsoftheECC?CDC2005,Sevilla,Spain.Systems[C].Proc.ofPLANS’88,Orlando,FL
[11]DamrongritPiyabongkanl,RajeshRajanaani,John
DevelopmentandExperimentalEvaluationof
tot
a
AGrogg,etat.
1988.PP.110—119.
SlipAngleEsfima一
ofthe2006
A—
[18]
CarlsonNA.FederatedjournaloftheInstituteof
KalmanFilterSimulationResults[J].Navigation,1994,41(3):1t0-119.
forVehicleStability
Control
Contml[C].Proceedings
mefican
Conference.Minneapolis,Minnesota,USA,
(上接第758页)
㈨
SancaktarE,GrattonM.Design,Analysis,andOptimizationofCompositeIJeafSpringsforLightVehiclepesite
ite
Materials[c].CentreofLightweishtStructures,TUD.TNO,
Applications[J].Com—
[9]
2000.Chang
Structures,1999,44(2):195-204.
JP,JeronimidisG.TestingofFibetCompes—
HsuanChiu,ChungLiHwan,HunShuinTsai,eta1.An
㈨
CherruaultJY,Hou
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intotheMechanicalBehaviorsofHelicalComposite
iteLeafSpringforHeavyAxleComposite
Loads[J].JournalofThennopl∞fieSprings[J].Composite
Structures,2007,77:331—340.
Materials,2011,24(1):111-132.[10]VebilYildirim,ErolSancaktar.LinearFreeVibrationAnalysisof
嘲Ⅲ
隋刚,范勇峥,仲伟虹。等.复合材料圆柱螺旋弹簧的制造与实验研究[J].复合材料学报,2001(1):46—49.
ByungSun
Cross?plyLaminatedCylindricalHelical
Springs[J].Intcmafional
JoumalofMechanicalSciences,2000,42:1153一1169.
Kim,JoonHyungByun,ByungHaKim.Structure-[11][12]
周祝林.纤维复合材料[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沈观林,胡更开.复合材料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PropertyRelationshipsofCompositeCoilSpringsPtt℃essedbyRim
[C].ICCM.12,1999.
吲
DeFtHS.The
DesignandManufactureof
a
SpringUsingCompes-
范文三:基于局部线性化的汽车质心侧偏角估计
201
2年1月
农业机械学报
第43卷第1期
DOI:10.6041/j.issn.1000-1298.2012.01.002
基于局部线性化的汽车质心侧偏角估计枣
丁能根
李丹华
许
景
王
健余贵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191)
【摘要】
对于汽车侧偏角估计,现有非线性状态观测器反馈增益的设计大多采用解析法,但其仅适用于表达
式较简单的轮胎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局部线性化设计状态观测器反馈增益的数值方法,使得采用精度更高、表达式更复杂的轮胎模型成为可能。将非线性系统在状态变量空间中离散化,采用数值计算获得若干个工作点处的反馈增益。为便于实时观测应用。这些离散的反馈增益值被拟合为关于状态变量的函数。在一个高精度的车辆动力学实时仿真环境中验证了所提出侧偏角估计方法的有效性及其对参数变化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估计方法估计精度较高,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关键词:车辆稳定性质心侧偏角非线性观测器局部线性化
中图分类号:U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298(2012)oi-0006-06
EstimationofVehicleSideslipAngleBased
on
LocalLinearization
DingNenggen
LiDanhua
XuJingWangJian
YuGuizhen
(Schoolof
Transportation
SdenceandEngineering,BeihangUniversity,Beijing100191,China)
Anumericalmethodologyfordesigningobserverfeedbackgains
based
on
locallinearizationwas
proposed
to
makeemployingtiremodelswith
a
higheraccuracyandmoreplicatedexpressionsbee
possible.Theproposedmethodology
was
implementedbydiseretizationofthenonlinearsysteminthe
state
spaceandcalculationofthefeedback
gains
at
a
certaingiven
numberofoperatingpointsusing
numericalapproaches.Thegains
at
discretizedoperatingpoints
were
fitted
to
theexpressionswithrespect
to
statevariables
to
facilitatereal—timeobservationandimplementations.Theeffectivenessandparameter
variation
robustnessoftheproposed
methodology
were
evaluatedin
a
high-fidelityvehicledynamics
simulationenvironment,andthesimulation
results
showthattheproposed
methodology
has
a
hJigh
estimationaccuracyandgoodrobustness.
Keywords
Vehiclestability,Sideslipangle,Nonlinearobserver,Locallinearization
引言
汽车质心侧偏角最常用的估计方法有卡尔曼滤波、龙贝格观测器、滑模观测器等。文献[3]基于线近年来,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VSC)等主动底性车辆模型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估计侧偏角,其缺盘控制装置极大地提高了汽车行驶安全。在VSC点在于当汽车工作在非线性区域时因轮胎侧向力误控制算法中,通常采用横摆角速度和车辆质心侧偏差较大导致估计结果不准确。文献[4]基于非线性角作为控制变量…。大多数VSC系统中,横摆角速车辆模型设计了一种广义龙贝格观测器,应用雅可度一般通过传感器直接测量得到。而质心侧偏角难比线性化方法对观测器进行极点配置。由于该观测以测量,通常需要通过估计得到。因此,汽车质心侧器反馈增益的计算采用了解析方法,因此只适用于偏角的估计成为汽车VSC开发中的重要研究内表达形式比较简单的非线性轮胎模型。
容‘21。
为提高侧偏角估计精度,提出一种理论上适用
收稿日期:2011-01一04侈回日期:2011—06—09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09AAIIZ216)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908008)作者简介:丁能根,副教授,主要从事汽车主动安全及控制研究,E—mail:dingng@butm.edu.
万方数据
第1期丁能根等:基于局部线性化的汽车质心侧偏角估计
7
于任何复杂形式的轮胎模型、基于局部线性化设计非线性状态观测器的数值方法。该方法以侧向加速度和横摆角速度为量测量,首先将非线性系统在若干个状态工作点处进行局部线性化,然后通过极点配置计算出等效线性系统的观测器反馈增益。在车辆未失稳的工作范围内拟合观测器反馈增益,将它们表示为前、后轴侧偏角的函数。在汽车动力学软件veDYNA的仿真环境中,验证所提出质心侧偏角估计方法的有效性。
1
车辆模型
采用2自由度非线性车辆模型。为兼顾轮胎模
型精度和观测器的实时要求,采用Dugoff轮胎模型计算轮胎侧向力。1.1整车模型
图1所示为2自由度整车模型,具有侧向运动和横摆运动两个自由度。车辆坐标系为右手系,其:轴由图示的菇轴和Y轴确定,即垂直向上为正。卢和r作为状态变量,状态方程为
西=鬻%+去p
r
(1)÷=-们--广删/一,yf-yf手,,
r
2了一,F(2)Lz,
式中口、6——前轴和后轴到质心的距离,m
卜前轮转向角。rad
F订、,。——前轴和后轴侧向力,N
m——整车质量,kg
tI。——车辆质心的纵向速度,m/st——车辆绕:轴的转动惯量,kg?m2
了‘
1/口,
聊
l/
,
产扎、%
卜
∥锲}v、。?f
o弧\K
i
6
.
。
一:\
图1
2自由厦整军模型
Fig.1
2一DOFvehiclemodel
1.2轮胎模型
当侧向加速度不超过0.49时采用线性轮胎模型能够得到较准确的轮胎侧向力计算结果b】,但是在大侧向加速度条件下误差较大。Dugoff轮胎模型中侧向力与侧偏角的非线性关系为…
小而黯
,,=c。鬻,(A)
(3)
A=———===============
24Catana
㈩‘)
√(后.s)2+(
)2万方数据
以A,={:2一A’A{:三:;
c5,
式中F:——轮胎法向载荷
c。——轮胎侧偏刚度后,——轮胎纵滑刚度s——纵向滑动率
p——路面摩擦因数(取为峰值附着系数)
由于本文只考虑车速不变的转弯工况,认为车轮处于纯滚动状态,所以令上述各式中s=0。
前、后轴侧偏角a,和a,表达式为
口,=卢+竺一6(6)a,=口一一br
(7)
2非线性状态观测器设计
该非线性观测器以前轮转角8和质心处纵向速度tJl为输入,以车载传感器测得的侧向加速度口,和横摆角速度r为量测量,对汽车质心侧偏角JB进行观测。本文假设甜,和路面摩擦因数肛可以通过
估计获得071,而8由转向盘转角传感器测得的信号除以转向系角传动比£。得到。大多数VSC系统都装有以上提及的各种传感器。
2.1
一般非线性观测器形式
对于一般形式的非线性系统,其状态方程和量
测方程可表示为
童=以j(t),口(t))(8)y=h(x(t),口(£))
(9)
为了使状态变量估计值f尽快逼近真实值x,
将量测量Y的误差信息y一歹‘反馈给状态方程,得到
该系统的观测器
;=以f,Ⅳ)+L(f,口)(y一,)
(10)
,=.Il(f,H)
(11)
式中L——适当维数的反馈增益矩阵
F:必I一£(f,H)型玉堕l(12)
定义误差矩阵
耐
I,。f
积
I-。f
如果能通过极点配置使上述误差矩阵的所有特征根的实部恒为负,那么在任意初始条件下,经过足够长时间后估计值终将收敛到真实值¨】。
由于Dugoff轮胎模型是用分段函数表示的,按照上述求误差矩阵的方法很难得到反馈增益的解析解。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求解反馈增益的数值方法。该方法将非线性系统离散为在若干个状态工作点处
的等效线性系统,通过极点配置计算出它们的观测器反馈增益,并在车辆未失稳的工作范围内拟合这
8
农业机械学报
2012年
些离散的反馈增益值,将它们表示为前、后轴侧偏角的函数。因此,该方法的提出为采用精度更高、表达式更复杂的轮胎模型设计观测器提供了可能。2.2局部线性化
假设汽车当前状态的名义工作点为(风,ro),a冉、口,。、,棚、F硼分别为名义工作点处的前、后轴侧偏角和前、后轴侧向力。则式(1)、(2)在工作点可以表示为
声。=等‰+嘉‰一ro
(13)吒=半‰一百b‰
(14)
当状态变量在工作点附近有一个微小增量△口、Ar时‘91,即令卢=卢o+△卢,r=ro+Ar,FTi=,,m+
AF们a。=am+Aa;(i=,,r),则状态方程变为
,
魂+举=等(‰+AF∥)+
嘉(‰+△,,,)一(ro+Ar)
(15)
毛+△÷=—acFo—s8L,,扣+AF圹)一
手(F加+△,,,)
(16)
JJ
式(15)与(16)分别减去式(13)和(14)得到以△JB和△r为状态变量的状态方程为
和=等峨+。1--!。-;AF,,-△r
“
(17),n口。,,‘I,。
心一aclols8一.F。bI攀,
(18)
而侧向力增量可以近似为
嵋=掣L。衄哪a,(20)
峨=掣L"弛(19)
式中芬、t——嘞、a,。处的瞬时侧偏刚度…,N/rad
考虑到
△吩2邮+a口,A卜6
(21)A(xr=举一手△r
(22)
将式(19)一(22)代人(17)、(18)中得到
和=警肇+(号≯一-)△r
量测方程为
啦半郑+学州24,
(23)
万方数据
其中△口,:—AF,/cos8—+AF,/:
幻=嘲
(25)
【华型mvz瞄Ar(26,衄2
衄可半掣悃(27,
I
m
舢,
恬J
’
=1
.
I-Tc,一百q了Fc,+瓦qI
~
8s6~oa2cos8ca~。
8.
b。~2I(,)
J
Ic
c:Iric,+iqcos8、.I.
ic,一面qacos8.
6、1
I
(29)
1[/11/)12
y=㈤=
/)21/)22
(30)
口,I
移32
t/41
%2
%=吉(咖。硒+t)
%=去(呼。哂一㈣
F2l=0
p牡=1
%t
2去m(咖。醇+t)2+赢1(口咖。醇“t)2
移.
,7阳,‘
%=去(驷硒吲(等芬一参一-)+去(口芬cos8-be',)(口2芬cos8+b‘c,)‰2
Tc,一百q
a2cos8.62。
t['142
2百_c,+瓦q
计算得到y的1阶子式和2阶子式都为(0正。醇+
其中
t)/m。因为前轮转角绝对值I艿Io。对于Dugoff轮胎模型,瞬时侧偏刚度芬。),
得到
F:『■。1]=I
l一丁。r—pj
口+6.,
I
。32,()
式中p——设计参数
F的特征方程为
A:+KA一学t;0
(33)
两个特征根之和A。+A2=一p/20。综合以上两个条件,说明该系统两个特征根都在负半平面上,满足稳定性要求。2.5反馈增益的公式表达和拟合
将2.4节得到的反馈增希莺写为
...1.—0
L=眨
t,#
詈百b2+abc.,,+P
(34)
II
l一。、’
其中Ii}:是瞬时侧偏刚度t的函数。局部线性化过程中,只得到了若干个离散工作点处瞬时侧偏刚度t的值,所以也只得到了蠡:的若干离散值,故需要将矗:拟合为关于状态变量的表达式。实际应用中,汽车前、后轴侧偏角绝对值一般不会超过0.26rad
(约14.90),故拟合时设定后轴侧偏角口,取值范围
为[一0.26
rad,0.26
rad]。当设计参数P取某一正
值时,%:的离散数据和拟合后曲线如图2所示。
拟合后的I|}:关于I口,I的表达式为
万方数据
928884_
一
807672
lad/rad
图2%:关于la,I的关系曲线
Fig.2
Plotof%2
versus
Ia,I
fao
(Ia,f≤占)
后2={6。+c。e如k,’
‘35’
(1a,I>s)
其中,ao、bo、Co、d。、8(8>0)都是常数。由2.4节知,误差矩阵F的两个特征根之和为A。+A:=
一等,P取值的不同直接影响估计效果。为了能够
在减小振荡同时使估计值具有较快的动态响应,P的值按一定工况下质心侧偏角口的估计误差方差取最小确定。根据该原则,本文在p=0.8、车速
130
km/h的双移线工况下确定了p和I|}:的值,并对
采用这些取值的观测器估计效果在3.2节中用其它
工况进行了检验。
质心侧偏角的估计误差方差定义为
盯;=专f(万卅2dt
(36)
式中r为双移线工况时间。当P=90时估计误差方
差IT;取最小值1.313×10。5rad2。此时蠡2的表达
式为
f75.9
(I
a,l≤0.0164)
知2=190一37.5e一∞I虬。
(37)
(Ia,I>o.0164)
将式(7)代入式(37),即得矗:关于状态变量的
表达式。
3仿真结果及分析
3.1仿真建模
采用整车动力学仿真软件veDYNA和控制软件Matlab/Simulink对上述参数估计方法进行仿真验证。veDYNA中集成了高精度的多体车辆模型、三维路面模型以及虚拟驾驶员模型等,利用Matlab/Simulink实现开放式和模块化的模型结构,可以方便地插入用户自己定义的模块。使用veDYNA进行的车辆动力学仿真可以用于高效率的功能开发和控制系统测试,例如车辆稳定控制系统或集成底盘控制系统等。
采用veDYNA中提供的轻型SUV作为仿真试验车型,并在几种不同路面摩擦因数和典型行驶工况下评价观测器的估计效果。试验车型的主要参数
10
农业机械学报
562
201
2矩
选取如下:质量m为2
5561.11
kg,转动惯量L为
声信号来模拟,而各自噪声信号的方差大小根据实车测试数据确定。含噪声的量测信号进入观测器之前,需要进行滤波。图4所示为采用卡尔曼滤波的量测信号滤波前、后对比。
kg/m2,质心至前后轴距离D、b分别为
m,传动比为14.7,前后轴侧偏刚度
000、一290000N/rad。
1.4787、1.5104
c一、c。,分别为一250
为使仿真环境尽可能接近真实环境,建模时还考虑了轮胎侧向力的动态响应特性和传感器测量噪声。图3所示为用于观测器评价的协同仿真模型框图。由于veDYNA软件未提供反映实际汽车侧向动力学动态响应滞后的建模途径,本文对veDYNA驾驶员模型输出的转向盘转角艿二串联一个惯性环节以便模拟实际的轮胎侧向力弛豫效应。传感器信号的噪声则通过对veDYNA输出的转向盘转角、侧向加速度和横摆角速度信号分别叠加方差不同的白噪
6
—
l一
”DYNA仿真模型
Fig.3
7}
K卜匝西卧
囱
Simulink仿真模型
艾■王亟砷圃
《0压夏野
圃
质心侧偏角
状
态观测器
图3协同仿真模型框图
Wi地?frameofco?simulationmodel
64
墨4
7
罢2
薹2
萼0
聂一2
时同,s
篷三
墨一4
暮一6
时闻,s
罩、
创幽暖蜓颦
时问/s
图4含噪声的量测信号的卡尔曼滤波结果
Fig.4
Kalmanfilteringofmeasuredsignalswithnoise
0.20
3.2仿真验证
分别将4种试验工况下该非线性观测器的估计结果和veDYNA中整车模型的质心侧偏角进行对比。
(1)双移线工况
工况条件分别为:肛=0.8的高附着路面、车速为
130
暑o.15童o.10
堡0.05
‰:
0.080.06
km/h;肛=0.35的低附着路面、车速为80
0.10
km/h。
估计结果如图5所示。
堇0.05
墨0
基0.05
臻
10—5rad2。
时间/s
(b)
一0.10
时I创/s(b)
墓-0.10
—0.15
Fig.6
图6蛇行工况仿真结果
Slalommaneuver
(a)高附着路面(b)低附着路面
估计误差方差分别为2.324×10。rad2、2.621×10~md2;蛇形工况为3.261×10~rad2、1.883×
由以上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高附着路面下的双移线试验质心侧偏角绝对值的最大值接近0.1
rad,
图5双移线工况仿真结果
Fig.5
Doublelanechangemaneuver
蛇行试验接近0.18rad,两种低附着路面试验工况下质心侧偏角绝对值的最大值为0.06-0.08tad。尽管在协同仿真模型中存在转向滞后(实际为考虑轮胎侧向力弛豫特性)和量测信号噪声干扰,整个时间历程中非线性观测器的估计值仍然能较好地跟随真实值。以上结果说明,无论汽车工作在线性或质心侧偏角较大的非线性区域内,非线性观测器都具有
(a)高附着路面(b)低附着路面
(2)蛇行试验工况
工况条件分别为:肛=0.8的高附着路面、车速为
100
km/h;p=0.35的低附着路面、车速为80
km/h。
估计结果如图6所示。
上述双移线工况高、低附着路面下质心侧偏角
万方数据
第1期丁能根等:基于局部线性化的汽车质心侧偏角估计
O.25O.15
较高的估计精度。3.3鲁棒性检验
实际应用中,车辆参数通常无法准确获得。如随着轮胎的磨损其侧偏刚度会改变,乘员数量和装载条件的不同会导致整车质量和质心位置的变化等。为了检验本文提出的观测器对参数变化的鲁棒性,在3.2节所述的第一种工况高附着路面下,分别将汽车质量增加500kg、质心位置后移0.25m、所有轮胎的侧偏刚度减小25%,所得到的质心侧偏角观测结果如图7—9所示。
O
堇o.05
蓬-0.05
著吨15
谴一0.25
一O.35
时fsl/s
图9侧偏刚度变化时高附着路面双移线工况结果
Fig.9
Doublelanechangemaneuverwith
stiffnessvariation
on
a
cornering
high-斗road
以上3种情况下的质心侧偏角估计误差方差分别为5.012
x
10~、7.841
x
10一、4.122×10。5rad2。
蛋3
叠0
可以看出,与参数准确时的估计结果相比,质心侧偏角估计值误差增加不多,其方差最大为7.814×10。rad2(相当于标准差约0.51。)。观测器仍能较好地跟随真实值,说明本文方法对车辆参数变化具
时间/s
萋:3
喀一00
—0
有较好的鲁棒性。
4
图7质量变化时高附着路面双移线工况结果
Fig.7
结论
‘一
Doublelanechangemaneuverwith
variation
a
load
ofhigh?斗road
基于局部线性化数值方法,设计了一种用于汽车质心侧偏角估计的非线性状态观测器。观测器的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
(1)该非线性观测器在给出的几种工况下都能给出较好的质心侧偏角估计值。
(2)该数值方法通用性强,理论上适用于任何复杂形式的轮胎模型。
(3)观测器反馈增益形式简单,有利于提高算法的实时性。
(4)对车辆参数变化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00
墨。
董一。
差一0
宣一0
—0
时间/s
图8质心位置变化时高附着路面双移线工况结果
Fig.8
Doublelanechangemaneuverwithvariationof
center
ofmasslocation
on
high-ixroad
参考文献
1
2
ZantenA
van
T.BoschESPsystems:5yearsof
B,et
experience[J].SAE
Paper
2000—16—33,2000.
TsengHE,MadanD,Ashrafia1.Technicalchallengesinthedevelopmentofvehiclestabilitycontrol
on
system[c]∥
Proceedingsofthe1999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3
ControlApplications,1999,2:1660—1666.
PaulJ,VenhovensTH,NaabK.VehicledynamicsestimationusingKalmanfilters[J].Vehicle
SystemDynamics,1999。
32(2—3):171—184.
4
GaoX,YuZ,NeubeckJ,eta1.Sideslipangleestimationbased
on
input-output
linearizationwithtire?roadfrictionadaptation
[J].Vehicle
5
System
Dynamics,2010,48(2):217—234.
to
AbeM.Vehicledynamicsandcontrolforimprovinghandlingandactivesafety:fromfour?wheelsteeringdirectyawmoment
control[J].Proceedings
6
Dugoff
oftheInstituteofMechanicalEngineers,1999,213(2):87—101.
on
H,FancherPS,SegelL.Ananalysisoftiretractionpropertiesandtheirinfluence
Paper
vehicle
dynamicperformance
[C].SAE
789
700377,1970.
ShimT,MargolisD.Model.basedroadfrictionestimation[J].VehicleSystemDynamics。2004,41(4):249—276.
MichaelZeitz.NichtlinearebeobachterfuerehemischereaktorenVDIfortsehrittenJohannesEdelmann,ManfredPlochl。WernerReinalter,eta1.Apassenger
car
bedchte[M].Berlin:VDI
Verlag,1977.
drivermodelforhiigherlateralaccelerations
[J].Vehicle
10
Moore
SystemDynamics,2007,45(12):I117—1129.
B.Principalponentanalysisinlinearsystems:controllability,observability,andmodel
on
reduction[J].IEEE
TransactionsAutomatic
Control,1981。26(1):17—32.
万方数据
范文四:汽车质心侧偏角随车速的变化
?
汽车质心侧偏角随车速的变化?
?转向不足分析
?中性转向分析?
?过多转向分析??变化曲线的绘制?
??汽车学院?指导老师:吴光强??姓名:徐炜卿?学号:052137?
一、转向不足?
某汽车两自由度模型中的参数?
参数名称?符号?
m ?整车质量?
m ?轴距?
lf ?质心至前轴距?
lr ?质心至后轴距?
kf ?前轮侧偏刚度?
kr ?后轮侧偏刚度?取扭转刚度k
s
量纲?
Kg ?m ?m ?m ?N/rad?N/rad?参数值?1818.2?3.048?1.463?1.585?62618?110185?
=∞
,可以得到e =
1+
1
≈1?2k f k s
m l f ek f ?l r k r
=0.00178>0?稳定性因数K =?2
2l ek f k r
故该汽车为转向不足?设转向盘转角保持某一定值α
=α0=0.8?
m l f 21?V 2l l r k r l r
=βα0?则质心侧偏角2
l 1+KV
将已知各参数依次代入,得到转向不足情况下汽车质心侧偏角β随车速V 变化的曲线US ?
?
二、中性转向?
将上述汽车参数稍加改变,使之转向特性为中性转向?
参数名称?符号?量纲?
m ?Kg ?整车质量?
m ?m ?轴距?
lf ?m ?质心至前轴距?
lr ?m ?质心至后轴距?
kf ?N/rad?前轮侧偏刚度?
kr ?N/rad?后轮侧偏刚度?
??
取扭转刚度k
s
参数值?1818.2?3.1?1.5?1.6?62000?58125?
=∞
,可以得到e =
1+
1
≈1?2k f k s
m l f ek f ?l r k r
=0?稳定性因数K =?2
2l ek f k r
故该汽车为中性转向?设转向盘转角保持某一定值α
=α0=0.8?
m l f 21?V 2l l r k r l r
=βα0?则质心侧偏角2
1+KV l
将已知各参数依次代入,得到中性转向情况下汽车质心侧偏角β随车速V 变化的曲线NS ?
?
三、过多转向?
将上述汽车参数稍加改变,使之转向特性为过多转向?
参数名称?符号?量纲?
m ?Kg ?整车质量?
m ?m ?轴距?
lf ?m ?质心至前轴距?
lr ?m ?质心至后轴距?
kf ?N/rad?前轮侧偏刚度?
kr ?N/rad?后轮侧偏刚度?取扭转刚度k
s
参数值?
1818.2?3.2?1.6?1.6?65000?55000?
=∞
,可以得到e =
1+
1
≈1?f k s
m l f ek f ?l r k r
=?0.000397<0?稳定性因数k>0?稳定性因数k>
2l ek f k r
故该汽车为过多转向?设转向盘转角保持某一定值α
=α0=0.8?
m l f 21?V 2l l r k r l r
=βα0?则质心侧偏角2
l 1+KV
将已知各参数依次代入,得到过多转向情况下汽车质心侧偏角β随车速V 变化的曲线OS ?
??
四、汽车质心侧偏角β随车速V 的变化曲线?
将转向不足、中性转向和过多转向3种情况下的变化曲线绘制在同一张图中得?
?
?
?
范文五:基于veDYNA的汽车质心侧偏角估计研究
编号 2008012520080125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毕业设计 基于 veDYNA
的汽车质心侧题 目 偏角估计研究 学生姓名 柳若轩 学 号 2008012515 系 部 机
电工程系 专 业 车辆工程 班 级 20080125 指导教师 林棻 副教授 二〇一二年六
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 本 人 郑 重 声
明 : 所 呈 交 的 毕 业 设 计 ( 论 文 )( 题目: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尽本人所知,除了毕业设计(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
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设计(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
成果作品。 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学号): 基于 veDYNA 的汽车质心侧偏角
估计研究 摘 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卡尔曼滤波来估计汽车质心侧偏角的方法。汽
车的质心侧偏角是描述车辆运动状态的关键参数,它较全面地表征了汽车运行时的
稳定性,因此,大多数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如 BOSCH 的 ESP都把抑制车身质心
侧偏角作为控制目标。就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质心侧偏角可以通过昂贵的光纤陀
螺仪以直接测得,但考虑经济型原因,通常需要通过估计得到。而本文提出的卡尔
曼滤波法结合汽车操纵动力学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 软件中建立二自由
度的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针对不同的使用参数,包括车速、前轮转角和路面摩擦
系数,搭建卡尔曼滤波估计器,估计结果说明轮胎的侧偏角和侧偏力之间存在的非
线性关系。最后在汽车动力学仿真软件 veDYNA 下预估横摆角速度、质心侧偏角
和车身侧倾角。从最后的评价结果来看,这种方法的性能较为可靠。关键词:卡尔
曼滤波,质心侧偏角估计,veDYNA 动力学仿真,SIMULlNK 仿真 Estimation of the
car sideslip angle based on the ve- DY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n estimation algorithm of car sideslip angle. Sideslip angle is the keyparameters to describe the vehicle dynamic state it is a comprehensive character of the stability ofthe vehicle motion. The majority of 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 system such as BOSCH ESP regardedthe inhibition of sideslip angle as the main control objective. Currently the sideslip angle can beacquired with expensive fiber optic gyroscope directly but considering the economic reasons thisparameter is usually acquired with estimation. We introduce an estimation algorithm using KalmanFilter combined with a two-degrees-of-freedom vehicle dynamics model in MATLAB/SIMULlNKin this article.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s including speed front wheel angle and road conditionsthe estimation results show the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ier slip angle and road surfacefriction coefficient. Then we carried out a simulation experiment in veDYNA the vehicle dynamicssimulation software. From the final evaluation results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method is reliable.Key Words:
Kalman filter estimation of sideslip angle Dynamics simulation of veDYNA Si- mulation of SIMULINK 目 录摘
要...........................................................................................................................................
iAbstract ................................................................................................................................
........ ii第一章 引
言 ........................................................................................................................... - 1 - 1.1
研究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状态估计的意义 .......................................................... - 1 - 1.1.1 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的研究意义 .............................................................. - 1 - 1.1.2 汽车质心侧偏角估算的必要性 .................................................................. - 2 - 1.2 汽车质心侧偏角估算研究现状及趋势 ................................................................. - 3 - 1.2.1 汽车质心侧偏角估算研究现状 .................................................................. - 4 -
1.2.2 汽车质心侧偏角估算发展趋势 .................................................................. - 6 -第
二章 卡尔曼滤波器 ...........................................................................................................
- 8 - 2.1 卡尔曼滤波器的基本理
论 ..................................................................................... - 8 - 2.2 卡尔曼滤波器的应用
背景 ..................................................................................... - 8 - 2.3 卡尔曼滤波器的原
理 ............................................................................................. - 9 - 2.4 卡尔曼滤波的五
个方程 .......................................................................................... - 9 - 2.5 卡尔曼滤波的
方框图 ............................................................................................ - 10 -第三章 汽车二
自由度模型 ................................................................................................. - 12 - 3.1 汽
车二自由度模型方程 .................................................................................... - 12 - 3.2 汽
车质心侧偏角状态估计模型的计算 ............................................................ - 13 -第四章
Simulink 仿真简介及模型搭建 ............................................................................. - 17 - 4.1 Simulink 仿真简介 ............................................................................................... - 17
4.2 运用 Simulink 建立的模型 .................................................................................. - -
17 -第五章 veDYNA 仿真软件简介及仿真结
果 .................................................................... - 20 - 5.1 veDYNA 软件简
介 .............................................................................................. - 20 - 5.2 veDYNA 的仿
真过程 .......................................................................................... - 21 - 5.3 veDYNA 软
22 - 5.4 仿真运行件操作界面 ...................................................................................... -
及结果分析 ........................................................................................... - 24 -第六章
veDYNA 与 Simulink 联合仿真............................................................................ - 29 -
6.1 veDYNA 与 Simulink 联合仿真模型搭建 ......................................................... -
29 - 6.2 veDYNA 与 Simulink 联合仿真结果及分析 .....................................................
- 30 -第七章 总结与展
望 ......................................................................................................... - 31 - 7.1 全文总
结 ............................................................................................................ - 31 - 7.2 研究展
望 ............................................................................................................ - 31 -参考文
献 ............................................................................................................................... - 33 -致 谢 ............................................................................................................................... - 35 - 第一章 引言 汽车在极限转向工况下高速行驶时,轮胎显示出非线性特性1;
若轮胎侧向力超出轮胎与地面的侧向附着极限,则造成汽车过度转向或过多不足转
向,导致汽车操纵稳定性变差甚至丧失操纵稳定性2。车辆稳定性控制通过给车轮分
配非对称的制动力来改善极限转弯工况下的车辆侧向反应。有一些系统已经商品化
而且安装在实车上,当车 辆 电 子 稳 定 性 控制 ESC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在 ABSAntilock Brake System/TCSTraction Control System系统基础上开发时,仅花
费很低的成本就能得到很大的用处,因此 ESC 在成为底盘控制必需品之一的方面
具有很大的潜力3。对于汽车 ESC 而言,横摆角速度和汽车质心侧偏角是不可缺少
的控制变量,在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来,传感器测量方式的成本过高,无法普遍运用
于实车上,实际上大多采用估算的方式来获取横摆角速度和之心侧偏角。本章将介
绍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的意义、质心侧偏角估算的必要性以及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1 研究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状态估计的意义 ESC 可以在极限驾驶工况下改善车
辆横摆控制,精确的质心侧偏角检测对于保证系统的性能是一个关键因素。质心侧偏角的估算必须对路面条件变化、路面坡度、传感器错误、制动力效果、驾驶员的操作等等具有鲁棒性。车辆 ESC 控制器设计需要状态量的精确信息,针对汽车行驶过程中一些关键的状态变量来进行控制,比如纵向速度、横摆角速度、以及质心侧偏角,而实现准确控制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能够有效而且精确地测量出反映控制过变化的汽车自身状态,这就对汽车动力学和运动学参数的检测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4。而在车辆的各种驾驶状况下,如何准确检测汽车的状态参数是 ESC 的关键性技术之一,也是稳定性控制系统控制车辆状态的前提和基础。1.1.1 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的研究意义 汽车技术水平的进步和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汽车行驶的速度越来越高,在各种各样的交通事故中,由于汽车在高速下失去稳定性引起的事故逐渐增多。根据不完全统计,通事故是造成人口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全世界每年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 120万,受伤人数多达 5000 万,直接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2,超过 5180 亿美元,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5。据奥迪公司数据统计,车辆侧滑可能会导致很严重的交通事故,由车辆侧滑导致的交通事故数量, 在 随着车速的增大而增加, 80km/h 到 100km/h 之间,超过 40的人身伤亡事件的原因都与车辆侧滑有关;当车速大于 160km/h 时,几乎每个交通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车辆侧滑;一旦车辆开始侧滑,驾驶员则不能够控制车辆,最终会发生很严重的事故6。根据日本丰田公司的研究,由于汽车失去控制而导
。据相关的数致的事故,大部分是由于不能够及时地控制汽车的侧滑运动而造成的7据表明,在失去控制而发生的很严重的交通事故的车辆中,82的这些车辆在失去控制以后还行驶了超过 40 米8。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人员提出了稳定性控制的概念。车辆的极限侧向运动也就是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接触不再能够保持,在这种状态下,汽车质心侧偏角增加,对应于转向角的横摆力矩灵敏度突然下降;转向角的增加不能够增加横摆力矩,而恢复车辆稳定性又急需横摆力矩;ESC系统的目的是使车辆的侧向运动特性在驾驶员的掌控之下9。为了达到这一点,控制器产生了横摆力矩,通过分配制动力到各个车轮,对各个车轮实施独立制动来控制稳定性;在没有ESC 的车上,横摆力矩仅仅通过驾驶员的转向操作来产生;然而在有 ESC 的车上,当检测到极限情况时制动力受车辆稳定性控制的控制,会产生相应的补偿横摆力矩10。滑移率控制可以用于横摆力矩补偿,而目标滑移率的大小则由目标横摆角速度和实际横摆角速度之间的差值来决定11。1.1.2 汽车质心侧偏角估算的必要性 质心侧偏角是表征车辆稳定性的重要状态参数;目前,人们在设计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时,采用的控制目标就是抑制汽车质心侧偏角;人们希望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其质心侧偏角尽量小,并且在质心侧偏角和质心侧偏角速度构成的相平面上处于一个稳定区域,普通没有经验的驾驶员通常在汽车质心侧偏角小于 2?时是可以正常驾驶的。为了描述车辆的所有运动,需要很多测量和精确的数学模型,ESC 在汽车侧滑过程中必须能够稳定汽车,当遭受很大侧向力时,比如当轮胎侧偏时,轮胎必须产生回正力矩更改车轮行驶方向;汽车纵向轴与汽车车速方向之间的夹角为“汽车质心侧偏角”,这是决定汽车稳定性的重要参数,而且也是主要的侧向力变量;对于目前的 ESC 来说,质心侧偏角是非常重要的控制参数12。由于车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对于精确地估算质心侧偏角,将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首先,车辆行驶环境经常变化,路面不平度、坡度、侧向风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随时影响汽车的状态;其次,车
辆负载转移、由于路面不平引起的车轮跳动影响汽车的质心位置,从而影响质心处安装的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再次,对于目前已经开发的估算算法,只能在特定工况下估算精度比较高,对于其他工况则没有鲁棒性。因此,开发汽车质心侧偏角估算算法需要考虑很多方面,本文针对以上三个方面做了改进。在实际车辆中直接测量质心侧偏角会受到经济和物理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图 1-1 所示。 图 1-1 直接测量质心侧偏角存在的问题 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现有的量产车车载传感器不可能提供完整的车辆状态,估算算法可以为控制逻辑提供足够的信息,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ESC 致力于在汽车业为驾驶员提供车辆稳定性和操纵预见性,基于转向角、车轮侧偏角、轮速、横摆角速度以及侧向加速度的信息,电子稳定性控制能使用差速制动产生稳定横摆力矩,当维持汽车质心侧偏角的合理极限时可以达到横摆力矩跟随13。在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研究中,汽车质心侧偏角与轮胎侧偏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它直接影响了车辆横摆力矩的大小,从而影响汽车的操纵性,但遗憾的是,关键性的汽车状态参数无法直接、准确且低成本的测量,目前没有传感器能直接测量汽车质心侧偏角与轮胎侧偏角的大小,这种信息不完全性为实现与推广汽车主动安全性控制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对汽车质心侧偏角进行估算。1.2 汽车质心侧偏角估算研究现状及趋势 在国外,自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Ray R.L 用九自由度的车辆模型估算了地面轮胎力和汽车质心侧偏角。自那以后,出现了积分法、卡尔曼滤波、神经网络、非线性观测器等各种各样估算质心侧偏角的方法。在国内,近年来,研究人员对线性观测器、模糊逻辑、卡尔曼滤波器等估算方法也进行了广泛研究。目前研究的方法在质心侧偏角估算精度、算法运算速度、估算算法鲁棒性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但在实用性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研究。1.2.1 汽车质心侧偏角估算研究现状 就目前而言,稳定性控制系统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历史,而且令人振奋的是,为了克服在参数获取中遇到的困难,已经出现了一些较为成功的车辆状态参数的估算方法。国外在状态和参数估算问题上做的比较成熟,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不仅进行了离线仿真,还有通过实车数据进行验证算法的可靠性,也有将算法应用到控制器,进行实车验证。对于质心侧偏角的估算方案,总体来说开发了基于车辆动力学模型的方案和基于运动学模型的估算方案。 国内对于汽车质心侧偏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模和仿真研究方面,对汽车质心侧偏角的估计方法主要基于卡尔曼滤波器。 郭洪艳等人14针对车辆质心侧偏角估计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能问题,提出了车辆质心侧偏角估计的非线性全维观测器设计方法。基于车辆动力学模型及纵滑-侧偏联合工况下的Uni-Tire 轮胎模型,通过传感器测得车辆工作状态,并估计出车辆的质心侧偏角。通过 veDYNA对车辆参数进行离线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估计精度较高,实时性较好。 王健等人15在线性二自由度单轨车辆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滑模观测器估算车辆的质心侧偏角。在 veDYNA/Simulink 平台上,设计了虚拟道路试验,验证了滑模观测器的估算结果。结果表明此估计方法性能优异。 左思奇16 提出了利用非线性状态空间观测器测量车辆质心侧偏角VBSSA的方法。首先建立一个非线性双轨模型,并用实验来验证模型的精度。然后对实时估计的状态矢量进行线性化,推导出一种线性化观测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比较精确的对质心侧偏角进行估计。 谢敏松等人17 对汽车 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系统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模糊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综合反馈控制方法,建立了二自由度四轮汽车模型
及汽车参考模型,基于 Simulink 进行了控制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很好的控制汽车质心侧偏角。 皮大伟等人18 探讨了车辆在高速转向的极限运动工况下,利用施加于各车轮不同纵向力产生的辅助横摆力矩来提高车辆动力学稳定性的基本原理。推导了七自由?日 刀 ρ ,汀,??Matlab/Simulink 建立车辆仿真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估计方法比较精确。 郭孔辉等人19 基于二自由度汽车动力学模型和轮胎模型,运用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建立了汽车质心侧偏角估计器。利用汽车动力学仿真平台,通过仿真对比了线性轮胎模型和非线性轮胎模型的质心侧偏角估计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轮胎模型对于质心侧偏角估计精度是至关重要的。 郭洪艳等人20 利用车载传感器直接测量得到车辆状态参数并结合车辆动力学模型,为车辆设计纵向车速观测器,得到纵向非线性车速观测器,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下辆质心侧偏角的估计。并利用八自由度整车模型,对质心侧偏角的估计效果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估计精度较高,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 胡爱军等人21 介绍 Sage-Husa 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和滤波估计流程,建立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利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对汽车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进行估计,并进行转向盘转角正弦输入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两者的真实值和估计值吻合良好。 耿师导等人22 建立了车辆二自由度单车道数学模型,设计了质心侧偏角状态观测器的流程,并对此流程中的估算条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数值计算类软件 Matlab 和动力学仿真类软件 Adams 的联合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状态观测器的精度能够
23 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满足车辆安全稳定系统的算法设计中的要求。 陈乐珠等人
算法并基于二自由度汽车模型上对质心侧偏角进行估计及仿真分析,仿真的结果与估计的结果吻合,估计结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张泽民等人24 采用非线性轮胎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两轴汽车操纵稳定性数学模型。并对用 Simulink 构建的计算机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了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可为实际设计车辆动力学稳定性控制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林棻等人25 针对汽车质心侧偏角难以直接获取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与驾驶员汽车闭环系统相结合的侧偏角估计方法。把汽车侧偏角看作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时间序列的映射,采用均匀设计方案对训练样本进行优选,通过神经网络建立三者之间的映射关系。同时设计了一种改进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将其运用到相同道路输入下汽车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