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受限空间原则
方案原则
凡是涉及到某处受限空间作业的,不论大小均需做出方案,方案做出前必须组织人员对此处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案的简易程度视具体作业内容而定,且包含作业方案和安全预防及控制方案,方案要发到作业人员和监督人员手中且必须让其明确。
2
培训原则
对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监督监护人员进行日常的或作业前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必须包括危险源的识别、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防护、应急处置及相关的作业原则等,受限空间作业的风险常见有中毒、窒息、着火、爆炸、机械伤害、触电、砸伤或拆件损伤设备和盲目施救等,所以在对人员的培训上必须讲全讲细,且要求人员必须具备相应作业风险的应急处置能力。
3
应急处置原则
受限空间作业的有关人员具备了相应的应急处置能力后,还应参加应急处置的模拟演练,以锻炼他们实际操作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4
作业票原则
在方案具备、人员到位、技术交底清楚、所有作业条件均满足时,由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到现场确认后开具作业票,一旦作业,所有相应人员必须在作业票上签字认可,作业票的制定必须规范,内容及风险防范措施必须清楚且到位。 5
中止交接原则
因作业人员交换、或与其它工种操作对象衔接或配合而暂停后作业时,必须进行人员间的技术交底、重新过程检查、重新监测分析和再次签订作业票据。 6
监督监护原则
本原则应贯穿始终,无论是作业时,还是前后检查处理时,均需要监督检查,监督监护必须到位且不得离开现场,监督监护时与作业人员保持一定距离。商定好联络信号或手势,并定时联络。
7
标志原则
在受限空间作业处、与该受限空间相连接的管道控制点、通道处、风道处或交叉作业处等,均应悬挂上明确的警示标志,同时控制阀门,警示标志旁应说明作业地点,尤其是作业点与控制点不在同一处更应特别注意,以免其它人员未见施工而乱动操作,从而引发事故。
8
防护原则
作业人员、监护人员必须正确选择、检查和佩戴好劳保防护用品或报警仪器,不得错过和使用失效防护用品,在选择、检查和佩戴过程中要相互检查合格后方可实施作业。
9
检查处理原则
作业前的检查处理,检查与受限空间作业相连的工艺管道是否处于有效盲断、隔离和拆除。检查与受限空间作业的通道是否畅通。检查警示标志是否正确到位。检查应急设施、物品是否到位。作业后的检查处理,检查作业点是否达到作业技术要求。检查作业现场是否存在遗漏的工具、杂物或拆卸物。
10
监测分析原则
对受限空间作业的有毒有害物质及氧含量必须进行监测分析,如在作业过程中,里面条件随时发生变化和终止作业后,必须定时或重新监测分析,将数据结果及时传达到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根据技术规范判断分析并处理现场的有限空间程序。
作者:余工
范文二:【收藏】受限空间作业安全十大原则
受限空间作业,指的是一切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和缺氧的设备、设施和场所。受限空间作业具有危险性高、易发事故及其后果严重等特点。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落实各项保障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方面,应遵循以下十大原则:
1
方案原则
凡是涉及到某处受限空间作业的,不论大小均需做出方案,方案做出前必须组织人员对此处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案的简易程度视具体作业内容而定,且包含作业方案和安全预防及控制方案,方案要发到作业人员和监督人员手中且必须让其明确。
2
培训原则
对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监督监护人员进行日常的或作业前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必须包括危险源的识别、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防护、应急处置及相关的作业原则等,受限空间作业的风险常见有中毒、窒息、着火、爆炸、机械伤害、触电、砸伤或拆件损伤设备和盲目施救等,所以在对人员的培训上必须讲全讲细,且要求人员必须具备相应作业风险的应急处置能力。
3
应急处置原则
受限空间作业的有关人员具备了相应的应急处置能力后,还应参加应急处置的模拟演练,以锻炼他们实际操作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4
作业票原则
在方案具备、人员到位、技术交底清楚、所有作业条件均满足时,由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到现场确认后开具作业票,一旦作业,所有相应人员必须在作业票上签字认可,作业票的制定必须规范,内容及风险防范措施必须清楚且到位。
5
中止交接原则
因作业人员交换、或与其它工种操作对象衔接或配合而暂停后作业时,必须进行人员间的技术交底、重新过程检查、重新监测分析和再次签订作业票据。
6
监督监护原则
本原则应贯穿始终,无论是作业时,还是前后检查处理时,均需要监督检查,监督监护必须到位且不得离开现场,监督监护时与作业人员保持一定距离。商定好联络信号或手势,并定时联络。
7
标志原则
在受限空间作业处、与该受限空间相连接的管道控制点、通道处、风道处或交叉作业处等,均应悬挂上明确的警示标志,同时控制阀门,警示标志旁应说明作业地点,尤其是作业点与控制点不在同一处更应特别注意,以免其它人员未见施工而乱动操作,从而引发事故。
8
防护原则
作业人员、监护人员必须正确选择、检查和佩戴好劳保防护用品或报警仪器,不得错过和使用失效防护用品,在选择、检查和佩戴过程中要相互检查合格后方可实施作业。
9
检查处理原则
作业前的检查处理,检查与受限空间作业相连的工艺管道是否处于有效盲断、隔离和拆除。检查与受限空间作业的通道是否畅通。检查警示标志是否正确到位。检查应急设施、物品是否到位。作业后的检查处理,检查作业点是否达到作业技术要求。检查作业现场是否存在遗漏的工具、杂物或拆卸物。
10
监测分析原则
对受限空间作业的有毒有害物质及氧含量必须进行监测分析,如在作业过程中,里面条件随时发生变化和终止作业后,必须定时或重新监测分析,将数据结果及时传达到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根据技术规范判断分析并处理现场的有限空间程序。
作者:余工
范文三:受限空间爆炸综论及预防原则
受限空间爆炸综论及预防原则
关于爆炸,有两个重要话题:一是爆炸与燃烧的关系,一是爆炸与空间的关系。同爆炸燃烧之间的关系一样,爆炸与空间的关系也涉及到化工、石化、矿山等许多行业,涉及到质监、建设、公安消防等部门的职能交叉与分级管理。在一些专著或教材里,关于受限空间的概念不是很清晰,界线不是很明确,造成不该管的管过界,草木皆兵;该管的没有主次,没有抓住要害。所以很有探讨的必要。
《爆炸分类及其与燃烧的关系》一文曾经论及爆炸的定义特点与分类;其中按爆炸位置的划分针对于受限空间,以下延续做进一步论述。论述从爆炸与空间的关系入手,以简洁的语言,层层递进逐步深入,一直扩延到预防和应急原则。
一、无限空间的爆炸。
无限空间的爆炸这一类型比较少见,它包括易燃助燃混合蒸气云团的遇火燃爆,核能物质蘑菇云状的爆炸,其他不稳定固体液体炸药类爆炸,以及自然界气流变化导致的雷鸣电闪。尽管少见,人们有
时候还是将它与受限空间的爆炸混同起来。
二、受限空间的分类。
受限空间可分为器内空间与室内空间两大类。器内空间即容器、罐体内腔,多以金属构件作为包装物,多以压力显示和泄压装置作为标志。室内空间指的是器外房屋内腔,以建筑构件相应作为包装物,设计过程中的泄压面积反映了室内空间爆炸的可能性。
三、器内空间的分类。
器内空间即容器、罐体,可分为承压与非承压两大类。承压罐体以压力显示和泄压装置为标志,其压力源自外部的压力水、饱和蒸汽、压缩空气,以及器内化学反应。非承压罐体盛装的是没有压力源的液体油、常温水。非承压罐体破裂没有爆炸危险。
四、承压罐体的分类。
承压罐体按压力有高、中、低之分,但压力不是爆炸危险性的唯一因素,还有容积(直径),还有介质特性。压力、容积(直径)、介质特性三方面共同构成爆炸危险性。如果介质只是液体油、常温水,即使罐体压力很高,容积(直径)很大,罐体一旦破裂也只称做爆裂,而不应称做爆炸;也就是说没有显著的爆炸危险性。
五、监督范围的划分及分类。
实验与计算表明,同时符合下列三条件(缺一不可)的容器、罐体,才具有显著的爆炸危险性,才纳入国家安全监督范围。这“三条件”是:1压力大等于1兆帕;2容积大等于25升(或直径大等于150);3介质为气体、液化气或饱和液(即最高工作温度大于标准沸点的液体)。
实验与计算还表明,爆炸的危害程度与压力高低、容积(直径)大小、介质的温度、闪点等特性指数有关。综合考虑这三个基本因素,以及罐体工艺作用、介质毒性级别,针对爆炸能量大小和危害程度,对纳入监督范围的承压罐体,作了一二三类三个类别的划分。
六、罐体(容器)超压爆炸特性。
超压的含义有两种:一是罐内压力超过罐体额定允许承压能力(简称高额超压),一是罐体实际承压能力降到额定允许压力以下(简称低额超压)。罐内介质超压后的爆炸性质,除了极少数因介质的燃烧、分解、聚合反应形成的化学性爆炸外,主要是介质因罐体超压破裂而形成的物理性爆炸。
罐体破裂的瞬间,介质的爆炸能量不仅与压力和容积有关,而且与介质在罐内的物性相态有关。有气态压缩空气、氧气、饱和汽;有液态烃(石油气)、氨、氯、饱和水。前者属一次性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称其为一次性爆炸;后者除气相急剧膨胀做功外,还有液相的激烈蒸发气(汽)化过程。
实验与计算表明,占质量比重绝大部分的液相爆炸能量,比气
相大得多;如2兆帕饱和水,其爆炸能量为同压力同体积饱和汽的20倍左右。
七、超压爆炸预防与应急原则。
对高额超压的预防原则是,重点针对泄压装置,即保证安全阀的灵敏可靠,其次是压力表、报警连锁的可靠。
对低额超压的预防原则是,重点针对罐壁金属腐蚀,即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其次是防罐壁金属过热劣化。
爆炸预警生效后的应急措施,1迅速切断压力源、热源;2迅速放空泄压;3紧急堵漏、卸料等。针对不同介质不同类型的罐体采取相应措施。
八、室内空间爆炸条件与燃爆特性。
室内空间爆炸是易燃助燃混合物的爆炸。其爆炸因素有三:爆炸介质、混合浓度、引燃能量。易燃气体与助燃气体(氧)混和达到一定浓度极限,为着火物引燃的同时被引爆。
常见的易燃气体有烃类(石油气)、水煤气(一氧化碳),还有呈气态的易燃粉尘、易燃油雾。这些易燃的气体或气态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极限构成爆炸主体。这个浓度极限,对于易燃气体有表列数据可查,如石油气(混)的浓度极限为1.5~9.5%;引燃能量不可测,可以小到干电池的感应电流。
浓度极限范围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易燃气体泄漏量,房屋的密
闭程度、空气流动(通风)程度。
九、室内空间爆炸预防与应急原则。
从上分析可知,室内空间爆炸的预防原则是,1最大限度地避免易燃介质泄漏;2保证室内自然与机械通风条件;3避免着火源(明火、电气火、静电火)。
易燃介质泄漏应急措施,1有效堵漏迅速切断气源;2加强通风换气排气;3消除,杜绝一切火源。
十、器内外受限空间爆炸案例二。
韶关市安委办公室(笔者主编的)1999年安全生产简报载有下列消息:
1、1998年3月,翁源坝仔镇某农户一只民用燃气瓶爆炸,伴随一声巨响,400米外目击蘑菇状烟火云升空,人事先逃离未伤及。爆炸原因:灶头连接胶管泄漏的燃气返烧至瓶阀着火,扑灭无效;据分析,瓶体剧烈升温、瓶内燃气燃烧双重作用导致爆炸。此案结于劳动局卷宗。
2、相距170天的同年9月,乐昌坪石镇街心某发廊,民用燃气瓶外室内空间爆炸,伴随一声巨响,窗玻璃碎片等物将附近21名群众击至不同程度轻伤。爆炸原因:燃气不慎泄漏后,发廊妹惊慌失措误操作瓶阀至泄漏加剧,启用电话报警的瞬间发生爆炸(另一说是启动热水器所致)。此案结于公安消防局卷宗。
范文四:紧急救护
现代救护是立足于现场的抢救。突发事故、危重疾病发生后的几分钟、十几分钟是救命的“黄金时刻”。(指南3)
现场救护时要注意现场评估:
紧急情况下,要通过实地感受、眼睛观察、耳朵听声、鼻子闻味等对异常情况作出判断。 1. 评估情况 2. 保障安全
在进行现场救护时,造成意外的原因可能会对参与救护的人产生危险,所以应首先确保自身安全。
3. 个人防护设备
“第一目击者”在现场救护当中,应采用个人防护用品,阻止病原体进入身体。 第一环节——早期通路
主要工作是呼救,大声呼叫寻求帮助,并拨打急救电话120,必要时还要拨打110. 电话呼救的内容:
(1)报告人姓名、电话号码以及伤病员的个人情况; (2)伤病员所在的确切地点; (3)伤病员目前最危急的情况;
(4)伤害性质、严重程度、伤病员的人数; (5)现场所采取的救护措施。 现场救护的基本任务是:
(1)检伤分类,对伤病员分出轻重缓急并进行分级处理(表1)。
(2)先救命、后治伤、保持气道通畅、保证循环。 (3)迅速安全地转运伤病员。 现场救护的主要原则:
(1)保持整定,沉着大胆,细心负责,理智科学地判断。 (2)评估现场,确保自身与伤病员的安全。
(3)分清轻重缓急,先救命,后治伤,果断实施救护措施。 (4)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采取减轻伤病员痛苦的措施。 (5)充分利用可支配的人力、物力协助救护。
第二章 心肺复苏
大脑缺血、缺氧3秒钟人即感到头晕,10~20秒钟可发生昏迷,30~40秒钟瞳孔放大,1分钟呼吸停止,4~6分钟脑组织发生不可逆的损伤,10分钟脑细胞死亡。因此必须在呼吸、心跳骤停后的4~6分钟内(最好在4分钟内)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适用于抢救由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电击伤、溺水、中毒、等多种原因引起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
第三章 创伤救护
创伤是各种致伤因素造成的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创伤救护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技术。
一、检查伤病员伤情
(1)头部:检查头部是否有出血、肿胀、骨折现象,看鼻孔、耳道内是否有血液或脑髓液流出。
(2)颈部:让伤病员平卧,救护者用手指从上到下按压伤病员颈部后正中,询问是否疼痛,如有,则可断定为颈椎骨折。
(3)胸部:询问伤病员疼痛的部位,观察呼吸情况,判断是否有肋骨骨折。 (4)腹部:询问伤病员疼痛的部位,检查是否有压痛及反跳痛。
(5)盆骨:询问伤病员疼痛的部位,双手挤压其骨盆两侧,如伤病员由疼痛感,则可断定为盆骨骨折。
(6)四肢:检查四肢是否有骨折。 二、止血
1指压止血法
适用于头、颈部和四肢的动脉出血。用手指压迫伤者近心端的动脉,以阻断动脉血液运输,力度以伤口不再出血为宜,时间在10~15分钟内。四肢止血时应将伤肢抬高超过心脏高度。
(1)面动脉压迫点:下颌角前约2厘米处,用拇指压迫面动脉,用于面部出血。 (2)颈动脉压迫点:甲状软骨和胸锁乳突肌之间的凹陷处,用拇指向后按压出血处动脉的下端,用于颈动脉损伤。
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覆盖面积超过伤口周围至少3厘米的敷料覆盖伤口,再加以一定厚度的敷料,达到更好地加压效果,用绷带、三角巾加压包扎固定。适用于全身各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出血。
止血带止血法:
四肢如果有大血管损伤或伤口大、出血量多,采用以上止血方法仍不能止血时,方可选用此种方法。
注意事项:
(1)不要轻易使用止血带。使用止血带是应急措施,而且是危险的措施,过紧会压迫损害神经或软组织,过松不能止血,过久(超过5小时)会引起肌肉坏死,厌氧菌感染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止血带只在必要时使用,在加压包扎不能止血的情况下方可暂时使用。
(2)不要用细麻绳、尼龙绳、铁丝等作止血带。捆扎止血带的部位必须放置衬垫保护,松紧要适宜,在保留残肢希望不大时可靠近伤口的最近端。
(3)不能在上臂中1/3处捆扎止血带,以免损伤桡神经,引起腕下垂。
(4)准确记录捆扎止血带的时间。每隔50分钟解开放松3~5分钟,并用指压止血法止血。松解时要缓慢,以防松解而引起再次出血。
三、包扎
用自粘贴、尼龙网套、纱布、绷带、三角巾或其他现场可以利用的布料快速、准确地将伤口包扎,室外伤救护的重要环节,可以起到快速止血、保护伤口、防止进一步污染、减轻疼痛的作用,有利于转运和进一步治疗。
头部帽式包扎:
将三角巾的底边叠成约两横指宽,边缘置于伤病员前额并齐眉,顶角向后放于脑后,三角巾的两底角经两耳上方拉向头后部交叉并压住顶角,再绕回前额相遇打结,一只手压紧前
额的三角巾底边,另一只手将顶角向下拉紧后折叠掖入交叉处内。
特殊伤口的处理:
大而复杂的伤口,现场不冲洗、不复位、不乱用药。 骨折:
由于外力的作用,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称为骨折。 骨折的判断:
(1)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2)畸形。
(3)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4)骨摩擦音(感)。 骨折固定的原则:
(1)首先检查意识、呼吸、脉搏,处理严重出血。
(2)用绷带、三角巾、夹板固定受伤部位,夹板的长度应超过上下两关节。 (3)暴露骨断端,不要拉动,不要送回伤口内。 (4)暴露肢体末端以便观察血液运输情况。 (5)固定伤肢后,如可能,应将伤肢抬高。
(6)如现场对生命安全有威胁,要将伤员移至安全区再固定伤肢。 搬运:
搬运和护送过程中注意防止损伤加重,尤其是要防止记住再受损伤。要尽量使用硬式担架,少用或不用软式担架。
搬运和护送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快速做好现场安全评估和伤情检查;
(2)现场安全有保证时,应止血、包扎、固定后再搬运; (3)尽量保持脊柱及躯体在一条轴线上,防止损伤加重; (4)动作要轻巧、迅速;
(5)将伤病员妥善固定在担架上,注意上颈托和固定头部,防止在护送过程中扭动和颠簸;
(6)多人同时搬运时,步调要协调统一;
(7)途中注意观察病情(意识、心跳、呼吸、瞳孔、面色、伤肢血液流动情况等),并及时处理。
徒手搬运:
徒手搬运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拖行法、爬行法、或扶持法。
第四章 常见急症的现场救护
休克是指多种病因作用导致的循环衰竭的状态,以血液对组织灌注不足为特征。 现场救护原则:
(1)尽可能少搬动病人。松开病人衣扣,让病人平卧,头侧向一边(如心源性休克伴心力衰竭呼吸困难,则应取半卧位)。
(2)对于严重休克的病人,应将其头部放低,脚抬高。但头部受伤、呼吸困难者可稍微抬高头部。
(3)注意保暖,但勿过热。在病人清醒时,可给浓茶或姜汤等热饮一杯。 (4)有条件的可给予吸氧。必须保持空气流通。 (5)如果病人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 (6)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第五章 交通意外的现场救护
交通意外现场救护的原则和程序:
(1)保持镇静,拨打110、120、122等紧急呼救电话,报告事故地点、伤亡人数等情况。 (2)采取预防措施(如在事故车辆的前后方放置明显的标志),关闭车辆引擎(但不能拔出钥匙),拉紧手动刹车,用石头固定车轮以防止汽车滑动。 (3)遵循“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 (4)小心移动伤病员,注意保护脊柱。
(5)环境允许时,快速全面检查伤病员,依次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等现场急救。 (6)伤病员人数多时,必须进行伤情分类、分清轻重缓急。 (7)共同开展救护时要服从分配,互相配合、敢于负责。 (8)注意保护现场,为事故责任划分提供依据。
第六章 烧伤的现场救护
烧烫伤的主要症状:
Ⅰ度烧伤:皮肤发红,轻度疼痛,一般在2~3天内恢复。
Ⅱ度烧伤:皮肤上出线水泡,水泡破后可见创面呈浅红色,或白中透红,或有红色小点,
创面疼痛剧烈,一般需要2~4周的恢复时间。
Ⅲ度烧伤:皮肤全层,甚至肌肉、血管、神经和骨组织被烧坏,疼痛消失,皮肤、肌肉无弹性,干燥无水泡,皮肤呈白色、焦黄色、或黑色。 现场救护:
(1)人体着火时,要迅速脱离致伤现场。应立即在地上翻滚或翻入附近的水沟中,以迅速灭火。
(2)小面积的Ⅰ、Ⅱ度烧伤,可先用清洁的冷水浸泡或用自来水冲洗伤口30分钟以上,以降低表面温度,减轻深部伤害,但要注意保暖。Ⅰ度烧伤后创面涂上外用烧烫伤膏药。 (3)如果皮肤已破,不要随便冲洗,应去医院包扎。如有水泡也不要挑破,以免感染。
第七章 其他意外伤害的现场救护
如果人在雷击点方圆10m 以内,有时会受到跨步电压的伤害。 伤员脱离电源的处理:
(1)触电者触及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如拉断电源开关、拔出电源插头等,或使用干燥的木棒、木板等绝缘物品使触电者脱离电源。还可以佩戴绝缘手套作保护,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拉开。
(2)触电者触及高电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立即切断电源或用适合该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带绝缘手套,穿绝缘鞋并用绝缘棒)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与周围带电部分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
(3)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高电压导线,要先明确线路是否有电,救护者在未做好安全措施(如穿绝缘鞋或临时双脚并紧跳跃一接近触电者)前,不得进入以断点为中心的8~10m的范围内,以防跨步电压。 伤员脱离电源后的处理:
(1)对神志清楚的触电伤员,应使其就地平卧,密切观察呼吸、脉搏等生命指标,暂时不要让其站立或走动。
(2)对神志不清的触电伤员,应使其就地平卧,且保持气道通畅,并用5s 时间呼叫伤员并轻拍其肩部,以判定伤员是否有意识。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
(3)对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伤员,在使其脱离电源后,应立即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抢救。 溺水时互救:
(1)救护者应镇静,脱去衣裤,尤其要脱掉鞋靴。尽快游到溺水者的身边。
(2)对筋疲力尽的溺水者,救护者可以从头部接近。
(3)对神志清楚的溺水者,救护者应从背后接近。用一只手从背后抱住溺水者的头颈,另一只手抓住溺水者的手臂游回岸边。
(4)救援时要防止被溺水者紧抱缠身而双双下沉。 岸上救护:
(1)上岸后,将溺水者的头偏向以便,清除口、鼻腔的污物,使溺水者的舌头伸出口外,保持气道通畅。检查呼吸、脉搏。
(2)救护者取半蹲姿势,让溺水者俯卧,腹部放在救护者的大腿上,头部下垂。轻压溺水者的背部,或采用海式腹部冲击法,给予控水。 (3)如呼吸、心跳骤停,立即采取心肺复苏急救。 中暑救护:
高温是发生中暑的根本原因,通风不良的屋内、烈日下和高温环境中,人体内散热困难,热量越积越多,身体无法调节,最后引起中暑。 救护措施:
(1)将病人搀扶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为病人扇扇子。
(2)解开病人的衣领、腰带、脱去外衣,用温水擦拭头颈部及四肢。 (3)清醒者可饮一些淡盐水或淡茶水,可服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仁丹等。 (4)严重中暑者,经降温处理后,速送医院。 预防措施:
(1)在烈日下工作、行军应戴草帽或遮阳帽。
(2)高龄者、体弱者、产妇不宜在高温、高湿的室内逗留。 (3)高温作业人员应及时补充淡盐水及营养。
范文五:紧急救护
紧急救护
抢救原则
先抢后救, 先重后轻, 先急后缓; 先止血后包扎, 再固定后搬运; 先救命, 后治伤。 一、 外伤出血的处理
1、 外伤分类:按血管的种类可:分为动脉出血, 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
2、 外伤出血的急救方法:
1) 指压止血法, 指压法止血:用手指压迫出血伤口近心 端动脉 , 达到临时止血目的 . 适用于 头、颈、 四肢部的动脉出血。采用此法,救护人必须熟悉各部位血管出血的压迫点 .
●面部出血:用拇指压迫下颌角与颏结节之间的面动脉 .
前头部出血:压迫耳前下颌关节上方的颞动脉 .
●后头部出血:压住耳后突起下面稍外侧的耳后动脉 .
●腋窝和肩部出血:在锁骨上凹,胸锁乳突肌外缘向下内后方, 对准第一肋骨,压住 锁骨下动脉 .
●前臂出血: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处, 施以压力,将肱动脉压于肱骨上 .
●手掌和手背出血:在腕关节内,即我们通常按脉搏的地方,按到跳动的桡动脉血压 住。
●手指出血:用健侧的手指,使劲捏住伤手的手指根部,即可止血 .
大腿出血:屈起其大腿,使肌肉放松,用大拇指压住股动脉之压点, (在大腿根部的腹 股沟中点 ) ,用力向后压,为增强压力, 另一手的拇指可重叠压力 .
●足部出血:在踝关节下侧,足背跳动的地方,用手指紧紧压住
2) 加压包扎止血法:用消毒的纱布, 棉花作成软垫放在伤口上, 再用力加以包扎, 以 增大压力达到止血的目的 . 此法应用普遍,效果也佳 . 多用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
3)屈肢加墊止血:可用于四肢等处动脉出血,有骨折及关节损伤不能用。
4)止血带止血:适用于四肢部动脉大出血。
5)止血带代用品止血:常用三角巾、布带、毛巾、领带、围巾、衣袖等。
二、肌肉拉伤后怎样正确处理
●早期治疗原则是制动、止血、防肿、镇痛。首先做冷敷,用冰块敷患处,或将伤肢 放入冷水中, 或在自来水下冲洗。 冷敷后加压包扎, 抬高肢体, 这种方法有止血、 镇痛、 防肿的作用。包扎时先用海绵垫敷伤部,再行弹力绷带包扎,松紧度适中。包扎 24小 时后拆除, 视其伤情再作处理。 早期不宜作按摩和理疗, 否则会加重出血和组织的渗出, 使肿胀加重。伤后三天内避免重复致伤动作,三天后可进行功能性练习。
●一周后, 可逐渐恢复锻练, 但伸展时以不引起伤处疼痛为度。 很多人喜欢用伤湿止 痛膏,它的药力能直透皮下组织,通过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消肿、散淤的目的,也 已成为家庭中的常备药。 然而, 在使用该药治疗跌打扭伤时却存在误区, 许多人伤后立 即贴上膏药, 以为这样伤痛好得一定快些。 其实这样做, 不但无法减轻疼痛反而使局部 肿胀疼痛更厉害。
●由于人体组织在受到外界损伤后即呈现炎症反应, 液体大量自血管内渗出到扭伤处, 局部慢慢出现肿胀,继而压迫神经引起疼痛。这种反应在 24小时内可以达到顶峰,如 果在此期间贴上伤湿止痛膏, 其活血作用会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 自血管内渗出的液体 也会增多,这样反而加重了局部肿胀疼痛。所以,跌打损伤后 24小时内贴伤湿止痛膏 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三、 骨折的处理
1、 跌伤、 摔伤造成骨折是常见的, 但骨折后乱揉捏可能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发生截瘫
如果是颈椎骨折, 误用揉捏可使脊髓受压发生高位截瘫。 胸腰部脊柱骨折时, 揉压按捏 过重可以损伤腰脊髓神经发生下肢瘫痪。
2、 急救方法
1)骨折发生后,应当迅速使用夹板固定患处。如果不固定,让骨折部位乱动,有可能 操作神经血管,造成麻痹。但是,骨折时,由于局部有内出血而不断肿胀,所以不应固 定过紧,不然会压迫血管引起淤血。
2) 固定方法可以用木板附在患肢一侧, 在木板和肢体之间垫上棉花或毛巾等松软物品, 再用带子绑好。松紧要适度。 木板要长出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做超过关节固定, 这 样才能彻底固定患肢。 如果家中没有木板可用树枝、 擀面杖、 雨伞、 报纸卷等物品代替。 皮肤有破口的开放性骨折, 由于出血严重, 可用干净消毒纱布压迫, 在纱布外面再用夹 板。压迫止不住血时,可用止血带,并在止血带上标明止血的时间。
3) 大腿骨折时,内出血可达 1000毫升 (人体总血量大约 4000毫升 ) 。包扎固定过紧也 能引起神经麻痹,铸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当用夹板、绷带固定后,每隔 30分钟用手指 插进去查看一下,以确认是否松紧适当。
4)急救过程注意事项
●若有伤口,应紧急包扎,并不宜轻易翻动伤员,有脑脊液漏要加厚包扎。
●对呼吸困难和昏迷者,要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急救搬运过程中, 必须注意保持伤员头颈部和躯干的伸直位, 决不可使脊柱屈曲和 扭转。尤其是颈椎伤,更应小心搬运,并加以固定。不可抬起头部、躯干或坐起。搬运 工具最好用平板担架或门板。
●有伤口或可能发生感染时,应合理应用抗生素。同时,预防和治疗其他部位伤,防 止尿路感染及呼吸道并发症。
●高位截瘫者, 必要时应早期进行气管切开; 途中较长时间搬运, 应取出伤员衣袋中 硬物等,以防压迫发生褥疮。
●立即送医院救治
四、断肢指、趾伤的急救
●据断肢损伤的性质,主要可分为切割性、辗压性和撕裂性三大类。切割性断肢是由 锐利的刀具切割断的, 其断面较整齐。 辗压性断肢是由冲床冲压或火车等撕压断的, 损伤部位的组织损伤较广泛而严重。撕裂性断肢是被滚动的轮带或离心机等将肢体 撕断。断肢 (指、趾 ) 伤,肢体断离后,症状明显,容易诊断。
●包括止血、包扎、保藏断肢及迅速运送等四方面。
●现场急救时若断肢仍在机器中, 切勿强行将肢体拉出或将机器倒转, 以免增加损伤。 应立即停止机器转动,设法折开机器,取出断肢
●创面可用无菌或清洁的敷料压迫包扎,若有大血管出血,可考虑用止血带止血,但 要标明上止血带时间。
●如是不完全性断肢要将断处放在夹板上固定,迅速转送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紧 急处理。
五、烧烫伤的处理
●生活中,以火焰烧伤和热水、热油等热液烫伤最为多见。许多患者在受伤之后直接 在创面上涂抹香油、酱油、黄酱 、牙膏等物品后便急急忙忙到医院就医,但这些日 用品并无任何治疗烧烫伤的作用,且只能增加医生治疗的困难。若涂抹紫药水,因 其着色重、不易洗净而影响医生判断伤情。
●发生烧烫伤后的最佳治疗方案是局部降温,凉水冲洗是最切实、最可行的方法。冲 洗的时间越早越好,即使烧烫伤当时即已造成表皮脱落,也同样应以凉水冲洗,不 要惧怕感染而不敢冲洗。冲洗时间可持续半小时左右,以脱离冷源后疼痛已显著减 轻为准。
●如不能迅速接近水源,也可以用冰块、冰棍儿甚至冰箱里保存的冻猪肉冷敷。如采 取的冷疗措施得当,可显著减轻局部渗出、挽救未完全毁损的组织细胞,若在到达 医院之后才采取这一措施,在多数情况下已丧失了冷疗的最佳时机。
●对于酸、碱造成的化学性烧伤,早期处理也是以清水冲洗,且应以大量的流动清水 冲洗,而不必一定要找到这种化学物质的中和剂。过早应用中和剂,会因为酸碱中 和产热而加重局部组织损伤。
●电烧伤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电弧引起的烧伤,处理方法与处理一般烧烫伤的方法相 同;另一类是人体与电流接触引起的烧伤,也是真正的电烧伤,这类损伤通常较严 重,在脱离电源后则应立即就医。
紧急救护方法
胸外按压法
? 位置:乳头连线和胸骨交叉部
? 幅度 4-5cm
? 频率 100次∕分
? 手不离胸部,按松时间相同
? 有效按压可产生 60-80mmhg 的动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