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上市公司如何做账
中国上市公司的假账丑闻可谓前仆后继,连绵不绝。从操纵利润到伪造销售单据,从关联交易到大股东占用资金,从虚报固定资产投资到少提折旧,西方资本市场常见的假账手段几乎全部被“移植”,还产生了不少“有中国特色”的假账技巧。遗憾的是,中国媒体对上市公司假账的报道大部分还停留在表面层次,很少从技术层面揭穿上市公司造假的具体手段。作为普通投资者,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识破某些不法企业的假账阴谋?其实,只要具备简单的会计知识和投资经验,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许多假账手段都可以被识破,至少可以引起投资者的警惕。我们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既要有各年度的纵向对比,又要有同类公司的横向对比,只有在对比中我们才能发现疑问和漏洞。现在网络很发达,上市公司历年的年度报表、季度报表很容易就能找到,麻烦的是如何确定“同类公司”。“同类公司”除了必须与我们分析的公司有相同的主营业务之外,资产规模、股本结构、历史背景也是越相似越好;对比越多,识破假账的概率就越大。
一、最大的假账来源:“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
每一家现代工业企业都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这是做假账最方便快捷的途径。为了抬高当年利润,上市公司可以与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进行赊账交易(所谓关联企业是指与上市公司有股权关系的企业,如母公司、子公司等;关系企业是指虽然没有股权关系,但关系非常亲密的企业)。顾名思义,既然是赊账交易,就绝不会产生现金流,它只会影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决不会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上。因此,当我们看到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出现大量“应收账款”,损益表上出现巨额利润增加,但现金流量表却没有出现大量现金净流入时,就应该开始警觉:这家公司是不是在利用赊账交易操纵利润?
赊账交易的生命周期不会很长,一般工业企业回收货款的周期都在一年以下,时间太长的账款会被列入坏账行列,影响公司利润,因此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在下一个年度把赊账交易解决掉。解决的方法很简单——让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把货物退回来,填写一个退货单据,这笔交易就相当于没有发生,上一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都要重新修正,但是这对于投资者来说已经太晚了。打个比方说,某家汽车公司声称自己在2004年卖出了1万台汽车,赚取了1000万美圆利润(当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会注明是赊账销售),这使得它的股价一路攀升;到了2005年年底,这家汽车公司突然又声称2004年销售的1万辆汽车都被退货了,此前宣布的1000万美圆利润都要取消,股价肯定会一落千丈,缺乏警惕的投资者必然损失惨重。在西方,投资者的经验都比较丰富,这种小把戏骗不过市场;但是在中国,不但普通投资者缺乏经验,机构投资者、分析机构和证券媒体都缺乏相应的水平,类似的假账陷阱还真的骗过了不少人。 更严重的违规操作则是虚构应收账款,伪造根本不存在的销售记录,这已经超出了普通的“操纵利润”范畴,是彻头彻尾的造假。当年的“银广夏”和“郑百文”就曾经因为虚构应收账款被处以重罚。在“达尔曼”重大假账事件中,“虚构应收账款”同样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可以是委托理财,可以是某种短期借款,也可以是使用某种无形资产的款项等等。让我们站在做假账的企业的角度来看问题,“其他应收款”的操纵难度显然比“应收账款”要低,因为“应收账款”毕竟是货款,需
要实物,实物销售单据被发现造假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其他应收款,在造假方面比较容易,而且估价的随意性比较大,不容易露出马脚。有了银广夏和郑百文虚构销售记录被发现的前车之鉴,后来的造假者倾向于更安全的造假手段;“其他应收款”则来无影去无踪,除非派出专业人士进行详细调查,很难抓到确实证据。对于服务业企业来讲,由于销售的不是产品,当然不可能有“应收账款”,如果要做假账,只能在“其他应收款”上做手脚。在中国股市,“其他应收款”居高不下的公司很多,真的被查明做假账的却少之又少。 换一个角度思考,许多公司的高额“其他应收款”不完全是虚构利润的结果,而是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的结果。早在2001年,中国上市公司就进行了大规模清理欠款的努力,大部分欠款都是大股东挪用资金的结果,而且大部分以“其他应收款”的名义进入会计账目。虽然大股东挪用上市公司资金早已被视为中国股市的顽症,并被监管部门三令五申进行清查,但至今仍没有根治的迹象。在目前中国的公司治理模式下,大股东想企业资金简直是易如反掌;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做假账,但肯定是一种违规行为。
二、与“应收账款”相连的“坏账准备金”
与应收账款相对应的关键词是“坏账准备金”,通俗的说,坏账准备金就是假设应收账款中有一定比例无法收回,对方有可能赖帐,必须提前把这部分赖帐金额扣掉。对于应收账款数额巨大的企业,坏账准备金一个百分点的变化都可能造成净利润的急剧变化。举个例子,波音公司每年销售的客运飞机价值是以十亿美圆计算的,这些飞机都是分期付款,只要坏账准备金变化一个百分点,波音公司的净利润就会出现上千万美圆的变化,对股价产生戏剧性影响。
理论上讲,上市公司的坏账准备金比例应该根据账龄而变化,账龄越长的账款,遭遇赖账的可能性越大,坏账准备金比例也应该越高;某些时间太长的账款已经失去了偿还的可能,应该予以勾销,承认损失。对于已经肯定无法偿还的账款,比如对方破产,应该尽快予以勾销。遗憾的是,目前仍然有部分上市公司对所有“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按照同一比例计提,完全不考虑账龄的因素,甚至根本不公布账龄结构。在阅读公司财务报表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它是否公布了应收账款的账龄,是否按照账龄确定坏账准备金,是否及时勾销了因长期拖欠或对方破产而无法偿还的应收账款;如果答案是“否”,我们就应该高度警惕。
从2002年开始,中国证监会对各个上市公司进行了财务账目的巡回审查,坏账准备金和折旧费都是审查的重点,结果有大批公司因为违反会计准则、进行暗箱操作,被予以警告
或处分,它们的财务报表也被迫修正。但是,正如我在前面提到的,无论证监会处罚多少家违规企业,处罚的力度有多大,如果普通投资者没有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类似的假账事件必然会一再重演,投资者的损失也会难以避免。
三、最大的黑洞——固定资产投资
许多中国上市公司的历史就是不断募集资金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历史,他们发行股票是为了固定资产投资,增发配股是为了固定资产投资,不分配利润也是为了省钱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的阴影里,是否隐藏着违规操作的痕迹? 固定资产投资是公司做假账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但是这种假账不可能做的太过分。公司可以故意夸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成本,借机转移资金,使股东蒙受损失;也可以故意低估固定资产投资的成本,或者在财务报表中故意延长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减少每一年的成本或费用,借此抬高公司净利润——这些夸大或者低估都是有限的。如果一家公司在固定资产投资上做的手脚太过火,很容易被人看出马脚,因为固定资产是无法移动的,很容易审查;虽然其市场价格往往很难估算,但其投资成本还是可以估算的。监管部门如果想搞清楚某家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有没有很大水分,只需要带上一些固定资产评估专家到工地上去看一看,做一个简单的调查,真相就可以大白于天下。事实就是如此简单,但是在中国,仍然有许多虚假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没有被揭露,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投资者,对此都缺乏足够的警惕性。
如果一个投资者对固定资产投资中的造假现象抱有警惕性,他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调查:上市公司承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有没有在预定时间内完工?比如某家公司在2000年开始建设一家新工厂,承诺在2003年完工,但是在2003年年度报告中又宣布推迟,就很值得怀疑了。而且,项目完工并不意味着发挥效益,许多项目在完工几个月甚至几年后仍然无法发挥效益,或者刚刚发挥效益又因故重新整顿,这就更值得怀疑了。如果董事会在年度报告和季度报告中没有明确的解释,我们完全有理由质疑该公司在搞“钓鱼工程”,或者干脆就是在搞“纸上工程”。
目前,不少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呈现高额化、长期化趋势,承诺投入的资金动辄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项目建设周期动辄三五年甚至七八年,仅仅完成土建封顶的时间就很漫长,更不要说发挥效益了。这样漫长的建设周期,这样缓慢的投资进度,给上市公司提供了做假账的充裕空间,比那些“短平快”的小规模工程拥有更大的回旋余地,监管部门清查的难度也更大。即使真的调查清楚,往往也要等到工程接近完工的时候,那时投资者的损失已经很难挽回了。
四、难以捉摸的“其他业务利润”
从财务会计的角度来看,操纵“其他业务利润”比操纵“主营业务利润”更方便,更不容易被察觉。因为在损益表上,主营业务涉及的记录比其他业务要多的多,主营业务的收入和成本都必须妥善登记,其他业务往往只需要简单的登记利润就可以了。对于工业公司来说,伪造主营业务收入必须伪造大量货物单据(也就是伪造“应收账款”),这种赤裸裸的造假很容易被识破;伪造其他业务利润则比较温和,投资者往往不会注意。
为了消除投资者可能产生的疑问,许多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往往玩弄文字游戏,把某些模糊的业务在“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之间颠来倒去,稍微粗心的投资者就会受骗。比如某家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把“主营业务”定义为“房地产、酒店和旅游度假业”,但是在主营业务利润中却只计算房地产的利润,把酒店和旅游度假业都归入其他业务利润,这显然与年度报告的说法是矛盾的。在中国资本市场目前的混乱局面下,也不能排除某些公司把某项业务利润同时计入“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的可能。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不可能深入调查某家公司的“其他业务利润”是不是伪造的,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分析出一定的可能性——如果一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与“其他业务利润”严重不成比例,甚至是“其他业务利润”高于“主营业务利润”,我们就有理由怀疑它做了假账。
中国投资者和证券媒体没有意识到上市公司的“其他业务利润”可能存在造假行为,也并非完全出于疏忽,因为上市公司不好好做自己的主营业务,反而热衷于在“其他业务”上大捞一笔,在中国股市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许多公司名义上是“运用闲置资金”进行短期经营或投资(实为投机)活动,其实是什么赚钱做什么,完全不把主营业务当一回事。最近几年房地产行业热度很高,许多上市公司纷纷改头换面做房地产,开始是把房地产当成短期的“其他业务”,后来有的公司干脆进行产业重组,改为正式的房地产公司;钢铁、医药、进出口乃至旅游度假等比较热门的行业都有类似情况发生。追逐利润固然是资本的天性,但是作为资本数额很大、负有社会责任的上市公司,如此目光短浅的追求短期利润,对公司前景根本没有长远战略,无疑会损害股东乃至整个社会的长期利益。这种目光短浅的不良倾向必须得到遏制,但仅仅依靠证监会和投资者的力量恐怕难以有效遏制,必须同时依靠国家计划部门的宏观调控,才有希望刹住这股蔓延已久的歪风。曾经在中国股市名噪一时的“戴梦得”就是一个例子,它原本是中国股市罕见的珠宝题材股票,但是从2002年就开始“逐渐转卖毛利率较低的珠宝生产线”,义无返顾的投入了炒作房地产的大潮。戴梦得(已经改名“中宝股份”)在2003年初完成了向房地产公司的转化,主要经营港口地皮;但是转化为房地产公司并不能增加它的业绩,直到今天,中宝股份仍然是一家净资产收益率不尽人意的冷门股票。由此可见,从一个较冷门的行业转到较热门的行业,并不一定会带来业绩的相应提升;如果所有上市公司都往少数热门行业挤,造成的后果肯定是灾难性的。
五、债务偿还能力
衡量一家公司的债务偿还能力,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流动比例,即用该公司的流动资产比上流动负债;二是速动比例,即用该公司的速动资产(主要是现金和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很容易变现的资产)比上流动负债。一般认为工业企业的流动比例应该大于2,速动比例应该大于1,否则资金周转就可能出现问题。但是不同行业的标准也不一样,不可以一概而论。目前各种股票分析软件和各大证券网站都有专门的财务比例栏目,除了流动比例和速动比例之外,一般还包括资金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等,这些数据对于分析企业前景都有重要作用。
流动比例和速动比例与现金流量表有很密切的关系,尤其是速动比例的上升往往伴随着现金净流入,速动比例的下降则伴随着现金净流出,因为现金是最重要的速动资产。但是,某些企业在现金缺乏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比较高的速动比例,因为它们的速动资产大部分是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这种速动资产质量是很低的。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考察该企业的现金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如果现金比例太少是很危险的。许多上市公司正是通过操纵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一方面抬高利润,一方面维持债务偿还能力的假象,从银行手中源源不断的骗得新的贷款。作为普通投资者,应该时刻记住:只有冰冷的现金才是最真实的,如果现金的情况不好,其他的情况再好也难以信任。
如果一家企业的流动比例和速动比例良好,现金又很充裕,我们是否就能完全信任它?答案是否定的。现金固然是真实的,但也要看看现金的来临——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还是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预示着企业的长期经营能力,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反应着企业管理层的投资眼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只能说明企业从外部筹集资金的能力,如贷款、增发股票等。刚刚上市或配股的公司一般都有充裕的现金,这并不能说明它是一家好公司。恰恰相反,以造假和配股为中心的“中国股市圈钱模式”可以用以下公式概括:操纵利润—抬高股价—增发配股—圈得现金—提高信用等级—申请更多银行贷款—继续操纵利润,这个模式可以一直循环下去,直到没有足够的钱可圈为止。操纵利润既是为了从股民手中圈钱,又是为了从银行手中圈钱;从股民手中圈来的钱一部分可以转移出去,一部分用来维持债务偿还能力,以便下一步圈到更多的钱。这种圈钱模式只能发生在中国这样一个非常不规范的资本市场,但这个不规范的资本市场正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圈到的资金越来越少,即使没有任何人发现马脚,这种模式仍然不免自行崩溃的结局。在中国股市,做着类似勾当的公司大有人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许多公司至今仍然逍遥法外,等待着某一天市场回暖,继续造假圈钱的大业。
六、对上市公司假账手段的总结
每当中国股市发生重大丑闻,每当天真的股民被上市公司欺骗,股民们总是会网上写下“血泪追问”——“为什么某些上市公司明火执仗做大盗无人阻挡?为什么它们居然能够长期逍遥法外,骗走无数金钱?”我的回答是:“所有的人都应该负责。政府和监管部门固然应该为我们创造良好的投资条件,但是最重要的是投资者应该为自己的投资负责,事实已经证明中国普通投资者是最大的瞎子。”事实上,大部分中国上市公司做假账的手段都并不高明,不仅专业分析人士能够识破,普通投资者也理应察觉。遗憾的是,中国股市的大多数投资者至今不知道阅读财务报表,连专业分析机构也经常闹出常识性的笑话,这样一个资本市场只有幼稚可以形容。
有人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出现的一切问题都是制度问题,只要把制度定好了,与西方“接轨”了,天下就太平了,股市丑闻就再也不会出现了。但是最近几年来,中国在金融、证券和公司治理上学习西方制度的努力不可谓不大,造假违规现象却还是层出不穷,资本市场一直停留在崩溃边缘。我们究竟是缺乏优秀的制度,还是缺乏执行制度的优秀的人?
是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存在许多非常严重的问题,但是制度问题不是一切,相比之下,还是人的问题更严重。我们不仅要提高资本市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更要提高投资者整体素质,努力使这个幼稚的市场变的更加成熟。这样,重大违规操作才能够被扼杀在萌芽中,投资者的财产才能够有保证。
范文二:上市公司怎么操作
企业上市怎么操作?
企业改制、发行上市牵涉的问题较为广泛复杂,一般在企业聘请的专业机构的协助下完成。企业首先要确定券商,在券商的协助下尽早选定其他中介机构。股票改制所涉及的主要中介机构有: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土地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 方法/步骤
一、股份公司的设立
根据《公司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可以采取发起设立或者募集设立两种方式。发起设立是指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发行的全部股份而设立公司。在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方式中,发起人必须认足公司发行的全部股份,社会公众不参加股份认购。募集设立是指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股份的一部分,其余股份向社会公开募集或者向特定对象募集而设立公司。2005年10月27日修订实施的《公司法》将募集设立分为向特定对象募集设立和公开募集设立。
一)设立条件
1、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根据《公司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其中必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2、 发起人认购和募集的股本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500万元。法律、行政法规对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有较高规定的,从其规定。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公司全体发起人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其余部分由发起人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在缴足前,不得向他人募集股份。发起人、认股人缴纳股款或者交付抵作股款的出资后,除未按期募足股份、发起人未按期召开创立大会或者创立大会决议不设立公司的情形外,不得抽回资本。
3、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发起人必须依照规定申报文件,承担公司筹办事务。
4、发起人制定公司章程。公司章程是公司最重要的法律文件,发起人应当根据《公司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或《到境外上市公司章程必备条款》及相关规定的要求,起草、制订章程草案。采用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公司,章程草案须提交创立大会表决通过。发起人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的,须向中国证监会报送公司章程草案。
5、 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拟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应当依照工商登记管理规定的要求确定公司名称。公司名称应当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组织形式依次组成,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公司只能使用一个名称。经公司登记机关核准登记的公司名称受法律保护。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等公司的组织机构。
6、有公司住所。公司以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公司住所是确定公司登记注册级别管辖、诉讼文书送达、债务履行地点、法院管辖及法律适用等法律事项的依据。经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公司住所只能有一个,公司的住所应当在其公司登记机关辖区内。公司住所变更的,须到公司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二)设立方式和程序
1、新设设立。即5个以上发起人出资新设立一家股份公司。
(1)发起人制定股份公司设立方案;
(2)签署发起人协议并拟定公司章程草案;
(3)取得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对设立公司的批准;
(4)发起人认购股份和缴纳股款;
(5)聘请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验资;
(6)召开创立大会并建立公司组织机构;
(7)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
1. 2、改制设立。即企业将原有的全部或部分资产经评估或确认后作为原投资者出资而设立股份公司。
(1)拟定改制设立方案;
(2)聘请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有关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和国有资产评估;
(3)签署发起人协议并拟定公司章程草案;
(4)拟定国有土地处置方案并取得土地管理部门的批复;
(5)拟定国有股权管理方案并取得财政部门的批复;
(6)取得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对设立公司的批准;
(7)发起人认购股份和缴纳股款、办理财产转移手续;
(8)聘请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验资;
(9)召开公司创立大会并建立公司组织机构;
(10)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
3、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即先改制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或新设一家有限责任公司,然后再将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
(1)向国务院授权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提出变更申请并获得批准;
(2)聘请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3)原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作为拟设立的股份公司的发起人,将经审计的净资产按1:1的比例投入到拟设立的股份公司;
(4)聘请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验资;
(5)拟定公司章程草案;
(6)召开创立大会并建立公司组织机构;
(7)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二、上市前辅导
在取得营业执照之后,股份公司依法成立,按照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拟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在向中国证监会提出股票发行申请前,均须由具有主承销资格的证券公司进行辅导,辅导期限一年。
三、筹备和发行申报
(一)准备工作
1、聘请律师和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分别着手开展核查验证和审计工作。
2、和保荐机构共同制定初步发行方案,明确股票发行规模、发行价格、发行方式、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及滚存利润的分配方式,并形成相关文件以供股东大会审议。
3、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并出具募集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相关部门批准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取得有关部门的批文。
4、对于需要环保部门出具环保证明的设备、生产线等,应组织专门人员向环保部门申请环保测试,并获得环保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文件。
四、促销和发行
(一)询价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应当通过向特定机构投资者(以下简称"询价对象")询价的方式确定股票发行价格。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应当在刊登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意向书和发行公告后向询价对象进行推介和询价,并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投资者进行推介。询价分为初步询价和累计技标询价。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应当通过初步询价确定发行价格区间,在发行价格区间内通过累计投标询价确定发行价格。首次发行的股票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发行人
及其主承销商可以根据初步询价结果确定发行价格,不再进行累计投标询价。
询价结束后,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4亿股以下、提供有效报价的询价对象不足20家的,或者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4亿股以上、提供有效报价的询价对象不足50家的,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不得确定发行价格,并应当中止发行。
五、上市
1、拟定股票代码与股票简称。股票发行申请文件通过发审会后,发行人即可提出股票代码与股票简称的申请,报深交所核定。
范文三:怎么看上市公司年报
怎么看上市公司年报,通过什么指标确定盈利还是亏损,看什么确定未来成长性? magic189 10级 ?分类: 股票 ?被浏览283次 ?2013.10.12 ? yandong48 采纳率:59% 10级 2013.10.12 (1)怎么看上市公司年报,通过什么指标确定盈利还是亏损? 答覆板主:公司盈亏,可以查询公司『利润表』。一般内容包括有:营业总收入、 营业总成本、营业外收支、所得税支出...等。一项一项都记载清楚。甚至每一股的 税后盈馀都有计算出来。 ?(2)看什么确定未来成长性? 答覆板主:对于公司未来的成长性,我们无法确定,只能『预估』。个人也有预估 如下,仅供参考。 【a】内需产业将有可能成长:原因就是薪资提高,导致国内现金流量增加,必然对内 需产业有正面影响。 【b】金融版块将有可能成长:由于薪资的提高,导致银行内部存款增加,放款也必定 增加。而银行类股的扛杆特别的大,获利可能会更好。再则;人民币在相对世界货币的 升值下,外资热钱必然源源不绝的流入。而流入管道也必定是银行。因此;银行类股在 双重利好预估下,个人预估会有不错的获利。去年已经看到成效。今年更上一层楼。 【c】景气循环谷底可能成长:有如钢铁业,近年来正处于景气循环谷底。在可见的半 年后,预估有谷底翻升的可能性。
范文四:怎么看上市公司年报
我就单独开一贴,系统的将一下吧。主题也复制粘贴。
一 年报,季报,半年报 的本质和作用是什么???
年报是每年出版一次的定期刊物。又称年刊。 根据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定,必须提交股东的公司年度财务报表。报表包括描述公司经营状况,以及资产负债和收入的报告、年报长表称为10-K,其中的财务信息更为详尽,可以向公司秘书处索取。目前上市公司年报有两种版本,一种是在公开媒体上披露的年报摘要,其内容较简单,另一版本是交易所网站披露的详细版本。
季报,半年报,就是时间周期的不同而已。
我发现普通股民对年报有两个非常极端的误区。
一个是认为年报没用,这个占主流,基本大部分股民都不看年报,就晃眼看一下盈利,市盈率等数据就完了。
另一种就恰好相反,认为年报非常有用,能预测公司未来。
个人学过财务,计算机,也炒了10年股,虽然没发大财,但也小赚一些,我就说说个人对年报的看法。
1,首先,年报,季报,半年报肯定是非常重要的,这点毋庸置疑;
2,年报无法预测未来,他只能反应年报所在时间段发生的事,告诉你过去发生了什么,过去1年,3个月,主力和散户,还有筹码的动向,和公司的动向。
其实股市既然是一个零和游戏,同样,也是符合斗争逻辑的,而年报恰恰是我们可以用来推理逻辑的工具。
三国有句话,诸葛亮能预测未来发生的事,而司马懿却是事后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但结局了,诸葛亮还是输了。
说白了,就是我们股民要想赚钱,不是能预测未来的股市,这点,除了虚构的诸葛
亮,没谁能办到,
当然论坛了,有无数人预言股市,说自己有多么多么准,这个如果真真么准,你用10万当本金,如果每次震荡都准确,不用几年,资金也起码是百亿,千亿吧。
其实大部分股民在股市中,都是迷茫的炒股,天天猜测主力意图,听消息,可时候百主力宰杀,确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这时候年报的作用就来了,就是明明白白告诉你,去年,或上个季度,主力干了什么,你是被宰了,还是主力吸筹,还是主力在出货,上市公司又在里面玩什么猫腻。 年报,季报能帮助我们散户看到什么了?
1.主力在过去干了什么
股市,是主力和散户,还有国企,政府博弈的多方零和,这个我就不说了,已经发了好多帖子说明了。而主力在过去干了什么?是正在压低股价吸筹,还是已经拉高出货,这些我们不能预测,从技术面看,也很难知道,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发生后,才从年报上,看到主力操作的痕迹。
说穿了,就是让我们股民死也死个明白。
2 上市公司正真的内部情况。
很多公司财务数据看起来美好。其实很多都是财务手段做账的结果,比如一家公司股价才5元,盈利也是0.5元,看起来市盈率才10,看起来很美好,可下次公布数据你就会发现业绩大变脸了,而这一切可以通过年报看出痕迹。
3 这家公司的未来的可能
这个就非常难把握了,基本一家公司是要重组,还是要资产注入,还是怎么样,年报也是可以看出来的。
说了这么多空的,下面就说说实际怎么看年报。
二 财务
说到年报的财务,这个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财务知识,但不需要太深奥的,基本的就行了,现在是网络的社会,有百度,看到不明白的财务专用名词,用百度搜一下就知道了。
但要切记一点,不要凭自己的思维去猜这个词的意思。这个是非常害人的。由于英语和中文的差异,很多专业名词,翻译成中文,其实和字面上的意思就差得非常远了。
举个例子。
资金流向 资金流入 资金流出。
这个我见过无数股民都认为是指今天是有多少钱买了股票叫资金流入,有人钱出了股票叫资金流出,依次来判断股市,和主力的动作。
这个是完全错误的。
股票是一个买卖同时达到一个价格才能成交的,也就是说你买入多少股票,同样就有人卖出多少股票,是对等,不可能是今天有人买入的股票,比卖出的股票多,反之,也不可能。
资金流向(money flow)在国际上是一个成熟的技术指标。其计算方法很简单,举例说明:在9:50这一分钟里,某一板块指数较前一分钟是上涨的,则将9:50这一分钟的成交额计作资金流入,反之则计作资金流出,若指数与前一分钟相比没有发生变化,则不计入。每分钟计算一次,每天加总统计一次,流入资金与流出资金的差额就是该板块当天的资金净流入。
看了这个解释,大家就明白了,这个只是一个过去的趋势指标,根本就和字面上的意思差距非常大。
这样的例子在股市财务数据中非常之多。
(1)利润
企业利润
企业的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和费用(包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及财务费用),再减去营业收入应负担的税金后的数额。企业税后利润一般按以下顺序进行分配:一是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二是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三是提取公益金;四是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说穿了,就是每股收益,这个是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每股赚了多少钱。
每股收益不是大家想的就是每股赚的钱=(公司营业收入-公司成本)/股票数量
每股收益,并不是字面上的表示,这家公司今年赚了多少钱。里面包括两个主要的部分
每股收益=经常性损益的每股收益+非经常性损益的每股收益
什么是经常性损益
经常性损益是指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有直接关系,以及与正常经营业务相关,影响报表使用人对公司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做出正常判断的各项交易和事项产生的损益。
非经常性损益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项收入、支出。证监会在《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营性损益》中特别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单独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予以充分关注,对公司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所披露的非经营性损益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完整性进行核实。
说了这么多专业名词,就举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一家卖空调的上市公,股价10元,每股收益1元,市盈率10倍,净资产5元。
光看这个,大家会觉得这是一家非常好的公司,财务数据非常漂亮。
但,你仔细看年报,该公司的其实是在房地产市场比较火的时候,把厂里的一块地给卖了,赚了10亿,最后这笔钱,就计入 非经常性损益,结果非经常性损益的每股收益居然是1.1元。
每股收益=经常性损益的每股收益+非经常性损益的每股收益
1元=-0.1元+1。1元。
晕,结果该公司卖空调,一年每股亏0.1元,结果是家垃圾公司。
我了解散户大厅里的股民基本90%都只看大的数据,不看年报,股票软件上的数据,从来都是每股收益,所以,很多人一看,不错啊,结果,第2年该公司没地卖了,业绩亏损,ST,狂跌。
这种事情,10年来,我不说见过上百起,起码10多次都是有的。经常有朋友跑来给我说一个好股票,说收益多么好,结果第2年就业绩变脸。
所以,股票的收益,一定要看明白,这家上市公司一年赚的钱是怎么来的。
TCL最新的年报已经出来了,这家公司看其来赚了不少钱,吹得也很厉害,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就是典型的例子,如果你细看到收益的每项,居然家电销售是根本没赚钱的,全是非经常性损益还有其他方面赚钱,居然号称家电销售的未来龙头。TMD吹牛皮,也不是这样吹的啊。
二 净资产
这个我个人觉得是比较反应股票正真内在价值的指标了。
同样,由于个人习惯,我从不买高科技股票,虚拟经济类的,一般都买实体经济的国企,所以,我非常看重这个指标。
我个人认为,一般各个行业的国企,取龙头股,加权,一般PB,是市净率在1.5左右的时候,才是比较安全的,记得,是各个行业的平均PB,一般钢铁等行业会率先破净。
当然这个加权平均PB是不包括中小板和创业板的。
PB
Price/Book value
:平均市净率
股价 / 账面价值
其中,账面价值的含义是:总资产 – 无形资产 – 负债 – 优先股权益;可以看出,所谓的账面价值,是公司解散清算的价值。因为如果公司清算,那么债要先还,无形资产则将不复存在,而优先股的优先权之一就是清算的时候先分钱。但是本股市没有优先股,如果公司盈利,则基本上没人去清算。这样,用每股净资产来代替账面价值,则PB就和大家理解的市净率了。
举报 | 回复
楼主:八零后股民1 时间:2012-03-15 11:30:43
原来主贴上很多朋友就问我为什么2011年买股票,选择建仓的点位,是2500点。
的确,2500不是正真的大底部,而且,我10年来也从来没有买到过正真大底部。
基本我2500点开始建仓的主要依据就是PB,而我买的股票也基本是PB接近1-1.3之间的。
的确10年来,我个人看股票在平均PB加权在1-1.5之间的时候,不是股市的绝对大底部,但基本也是11-16这个区间,从来没有错过,
由于我是炒长线,所以,坚持到最后还是有一定收益。
继续,净资产的话题。
在年报中净资产是要变化的,而且净资产的变化也代表这个公司内部有重大的变故。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公司的净资产突然大幅度减少,而飞经常损益增加,你就要去仔细查看,是出售了公司的那部分资产。
而在很多公司,比如壳资源的ST公司,要其他公司资产注入,就必然要卖掉自己的资产,偿还债务,留下一个净资产非常小的空壳,这样才有重组的可能,不然,就本就是忽悠。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集团资产的注入,这就是另一种情况。这个就设计到后面讲的股东。
举个简单的例子,
*ST春兰,我记得是大盘从6000跌倒2800左右的时候,破净了,它的净资产非常高,为什么?因为它是实体经济,同时拥有非常大的厂房,他又是集团下面的上市子公司。
当时它就有2中重组的可能。
1.是集团把春兰发动机制造这类的优质资产注入置换,进行重组。
2.就是利用它手上的大量土地,变成房地产公司。
结果最后重组房地产公司,股价上涨100%
由此可见净资产的总要性。
我个人认为,什么公司盈利,市盈率都是比较虚的,唯有净资产,才是实在的东西,才是未来可发展的总要基石。
举报 | 回复
楼主:八零后股民1 时间:2012-03-15 12:43:49
一件事物都是有其基础,而股市的基础中的基础,就是年报。
的确,年报是枯燥乏味的,它也不可能直接带来收益,故,绝大部分散户,都非常轻视年报。
这是国人的天性,国人喜欢走捷径,不喜欢基础的东西,梦想的一夜暴富,却不愿去学习,基础知识。
中国的股民喜欢什么K线的各种理论,江恩理论,W理论,波浪理论,黄金交叉等技术分析,认为这个才是赚钱的捷径。实际上这些理论的发明者都是炒股的失败者,他们的理论自己都不能赚钱,学的人会怎样?
年报是基础中的基础,是知识的积累,不是炒股的捷径。
股市中遵守1赚,2平,7亏的零和博弈的法则,这也说明如果大部分70%的人所用
的炒股方法是错的,只有10%的人的炒股方法是对的。
也就是说真理实际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
一件越冷门的东西,确很可能是真理。
三 每股经营现金流
每股经营现金流指用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收到的钱)-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花出去的钱)的数值除以总股本。即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每股经营现金流)=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年度末普通股总股本。
这个数据是大部分散户所不看重的,我觉得很奇怪的是现在的散户非常喜欢看市盈率,其实大部分连动态市盈率和静态市盈率都分不清楚,其实市盈率的作用,远在收益,净资产,现金流后面。
现金流这个东西非常复杂,要分行业。
比如,一个行业,基本就是收现金的,他的现金流就必须高,而且绝对不能为负,一旦出现负数,或现金流大幅度减少,就反应,他的公司绝对除了非常大的问题。
哪怕,它利润做的再漂亮,这家公司基本也要GAME OVER了。
举个例子,一家航空公司, 净资产高,股价一般,市盈率低,看起来是非常漂亮的数据,结果一看,现金流居然比去年少了80%,很可笑,销售提高了50%利润提高了30%,可现金流居然比去年少了80%。
为什么???一查年报。
晕,他居然参加石油对赌协议。结果还未知。
这个公司我就不说了,不是一家,是好几家,
国内的公司说穿了,经营,管理水平非常低,还学别人玩金融。
第2年,具体数据,我记不得了,反正是巨亏,亏了上亿。
公司股价飞流直下三千尺。
这种例子在中国公司,很多,本来是现金流非常好的公司,有买金融产品的,有参加对赌协议的,有买地的。在我印象中90%都是失败,只有买地的,最后结局非常美好,还带动公司股价上涨。
刚刚说了销售类的高现金流的公司,但比如房地产这类企业,建筑工程这类企业,现金流经常为负了,这是很正常的,应为这类企业的销售周期非常长,回收资金非常慢,这类企业,就不是看这个指标,而是看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后面会讲到。
所以,对于现金回收很快的企业,现金流一定要正常,如果异常,必然有重大事件发生,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顺便补充一下,我说的年报心得,只适合,实体经济,不适合金融业。
如果是实体经济,财务部分我基本能看懂
但,什么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的财务部分,我看其来迷糊。
这个看金融行业的年报的财务数据,非常难,我的水平是不够的。
所以,我也基本不买这类公司的股票。指标(万元) │ 2010-09-30 │ 2010-06-30 │ 2010-03-31 │2009-12-31│
├────────┼──────┼──────┼──────┼─────┤
│经营现金流入小计│ 427518.27│ 249258.40│ 112621.06│ 568909.08│ │经营现金流出小计│ 375907.65│ 212198.17│ 117411.61│ 490578.67│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 51610.63│ 37060.23│ -4790.56│ 78330.41│
├────────┼──────┼──────┼──────┼─────┤
│投资现金流入小计│ 122.07│ 118.17│ 12.05│ 1134.02│
│投资现金流出小计│ 26672.90│ 14928.43│ 13370.18│ 29662.49│ │投资现金流量净额│ -26550.83│ -14810.26│ -13358.13│ -28528.47│ ├────────┼──────┼──────┼──────┼─────┤
│筹资现金流入小计│ --│ --│ --│ --│
│筹资现金流出小计│ 47137.00│ 47137.00│ --│ 30601.44│
│筹资现金流量净额│ -47137.00│ -47137.00│ --│ -30601.44│
├────────┼──────┼──────┼──────┼─────┤
│汇率变动对现金影│ -2.44│ -1.57│ 0.86│ -3.26│
│响 │ │ │ │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22079.65│ -24888.59│ -18147.83│ 19197.24│ │净增加额 │ │ │ │ │
指标(万元) │ 2010-09-30 │ 2010-06-30 │ 2010-03-31 │2009-12-31│
├────────┼──────┼──────┼──────┼─────┤
│经营现金流入小计│ 427518.27│ 249258.40│ 112621.06│ 568909.08│ │经营现金流出小计│ 375907.65│ 212198.17│ 117411............
-----------------------------
1.首先,你要确认你这个财务报表公司是处于什么行业?每个行业,对应的解释是不一样。
比如零售,机械制造,银行???????这个不确定一切都是空谈
2.由于行业的不确定,你的大部分数据都不可判断。
你给数据,比较有异常的是
投资现金流量净额│ -26550.83│ -14810.26│ -13358.13│ -28528.47│
说明是企业投资活动增加了,本期新增投资的现金流出大于收回投资或取得投资收益取得的现金流入。所以为负,而且是持续的为负,就是说明该企业是在不断的进行投资活动,而且是投入大于收入。
你需要去查看该公司的详细年报,确认,该公司在投资干什么???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首先要知道,到底在做什么?
3.筹资现金流量净额│ -47137.00│ -47137.00│ --│ -30601.44│
这个数据也是异常。
本会计期间内,新增加的贷款或发行股票等筹集到的资金叫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归还的贷款及回款股份等叫做筹资活动现金流出,两者的差额叫筹资活动净现金流量。
你也需要去看年报中对应该异常的解释。
4.我不知道这家公司最后的每股现金流是否为负?
该公司的每股收益是否为负。
总的来说,这家公司的现金是异常的,必须去了解什么,在年报中有义务披露这对于的相关事件。
财务,不是单一看的,是需要综合行业,股东,等各方面统一来看的。指标(万元) │ 2010-09-30 │ 2010-06-30 │ 2010-03-31 │2009-12-31│
├────────┼──────┼──────┼──────┼─────┤
│经营现金流入小计│ 427518.27│ 249258.40│ 112621.06│ 568909.08│ │经营现金流出小...........
-----------------------------
嘿嘿!不好意思,
又打错了
4.我不知道这家公司最后的每股现金流是否为负?
该公司的每股收益是否为负。
应该是 4.确认该公司每股收益是否为负。
该公司现在的情况就现金为正,但投资现金流,筹资现金流量为双负
同时投资现金流,筹资现金流量指出大于经营现金流量净额
该公司是属于有激进的大事件发生,表面看,该公司现金流不错,胆子很大。
不知道是什么事,结局就不好说了。
这种时候一定要去查看该公司,为什么会出现双负的情况,年报上可查。也可致电该公司询问。
举报 | 回复 楼主
:八零后股民1 时间:2012-03-17 14:17:53
继续 讲心得。
在现金流量表中,将现金流量分为三大类: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是指直接进行产品生产、商品销售或劳务提供的活动,它们是企业取得净收益的主要交易和事项。 投资活动,是指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 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
现金流 这东西,不能分开来看,一定要结合每股收益,净资产变换等情况同一来看。
举个例子
可以见到ST公司最后博命的时候,就会使用很多手段筹集资金,进行最后一搏,比如重组,卖自己公司资产,等情况,
所以,会出现,现金为正,每股收益为负的情况。
如果大概的分析,现金,可以得到一下情况:
1)结构1,三项现金流都为正。说明企业经营效果较好,经营和投资活动的产出均有成效,而且筹备资金充裕,有望形成良性循环,但新筹资金的投资能否持续发挥作用,值得关注。
(2)结构2,经营和投资现金流为正、筹资为负。
表明经营和投资初见成效,企业所筹资金已经开始发挥作用,短期无需增量资金也能维持较好的现金流。
(3)结构3,经营和筹资为正、投资为负。说明企业经营运行良好,当前吸收资本或举债力度加大,投资扩张步伐加快,将来的增长动力主要靠投资项目。
(4)结构4,经营为正、投资和筹资均为负。反映出企业经营正常,但投资入不敷出,同时后续资金缺乏,或对资金的需求比较谨慎,目前对经营活动的依赖较大。
(5)结构5,经营为负、投资和筹资为正。企业经营活动存在问题,但投资项目有一定进展,融资活动也在加大,表明企业现有产业低迷,可能正考虑产业结构调整,将来重点关注投资项目进展。
6)结构6,经营与筹资为负、投资为正。企业经营欠佳、后续资金乏力,只有依靠投资项目产生的现金流维持,如无新的经营与投资规划,前景不乐观。
(7)结构7,经营与投资为负、筹资为正。企业经营和投资的产出效果均不理想,同时融资力度在加大,表明企业处于初创期,或酝酿产业转型。
(8)结构8,经营、投资和筹资都为负。企业造血功能差,前景堪忧。
记住这只是大概的分析,具体发生异常,需要对应时间,来判断是否是好事还是坏事。
例如,一家公司投资也个金融理财产品,赚了,就是对该公司利好,亏了,就是对该公司利空。
而年报中的现金数据只能反应,该公司去做了这件事,但结果还是未知的。
同时,在特别强调,说明
年报中的数据,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这个不能片面的去看。
比如现金流发生变化,对应要参考的是该公司资产变化,利润变换,股东的反应等等。
所以,每个数据都不是单独存在的。
同样,年报中基本只能发现数据的异动,太确定该公司的重大事项,但结果也是未知的,有可能大好,也可能大亏,也可能平。
举报 | 回复
楼主:八零后股民1 时间:2012-03-17 14:34:33 @八零后股民1 2012-03-17 14:20:50
同时,在特别强调,说明
年报中的数据,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这个不能片面的去看。
比如现金流发生变化,对应要参考的是该公司资产变化,利润变换,股东的反应等等。
所以,每个数据都不是单独存在的。
同样,年报中基本只能发现数据的异动,太确定该公司的重大事项,但结果也是未知的,有可能大好,也可能大亏,也可能平。
-----------------------------
是不确定公司的重大事项
指标(万元) │ 2010-09-30 │ 2010-06-30 │ 2010-03-31 │2009-12-31│
├────────┼──────┼──────┼──────┼─────┤
│经营现金流入小计│ 427518.27│ 249258.40│ 112621.06│ 568909.08│ │经营现金流出小...........
-----------------------------
这只股票是002242,九阳股份
举报 | 回复
楼主:八零后股民1 时间:2012-03-18 12:16:31
@疯狂的期货交易者 2012-03-18 11:10:53
@八零后股民1 2012-03-17 13:32:21
@疯狂的期货交易者 2012-03-16 16:25:41
指标(万元) │ 2010-09-30 │ 2010-06-30 │ 2010-03-31 │2009-12-31│
├────────┼──────┼──────┼──────┼─────┤
│经营现金流入小计│ 427518.27│ 249258.40│ 11...........
-----------------------------
这只股票是002242,九阳股份
-------------------------
家电,中小板,请自己关注,2011年报未出,但2011年现金流反应,肯定公司有大的事件
四 市盈率
这估计是股民,媒体,股民,说得最多的,也是看得最多的一个词了。
市盈率指在一个考察期(通常为12个月的时间)内,股票的价格和每股收益的比例
。“P/E Ratio”表示市盈率;“Price per Share”表示每股的股价;“Earnings per Share”表示每股收益
其实这个没什么说的,就有2个地方值得注意
1是 市盈率不是单一的一种。是分静态市盈率和动态市盈率两种。
现在的媒体和股评非常的不负责,一般情况,不特别说明动态,之说市盈率,一般都指静态。
但我发现很多股评,专家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经常说的市盈率是动态的,但不特别说明,就会给人非常大的误解。导致判断失误。
静态市盈率 =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年每股盈利
动态市盈率=股票现价÷未来每股收益的预测值 比如明年的动态市盈率就是
股票现价除以下一年度每股收益预测值,后年的动态市盈率就是现价除以后年每股收益。 动态市盈率是指还没有真正实现的下一年度的预测利润的市盈率。
这时候,动态市盈率就具有非常大的欺骗性,比如有的行业的旺季是前3个极度,可第4季度不但业务下降,还出现突发事件导致利润下降。
前3个极度的每股收益是0.9元,股价9元,去年的每股收益是0.3元,也是因为第4极度导致利润大幅度下降。该股的静态PE应该是算去年的,就是PE=9/0.3=30倍。静态PE=9/(0.9/3 * 4)=7.5
有的机构已经提前得知这一情况,就先鼓吹这只股票,说这.只股票PE只有7.5,其实是动态的,静态只有30,说多么好。
结果第四季度每股收益,大幅度下降,最后只有0.4,PE=9/0.4=22.5
结果是动态和静态差距居然有3倍
这就是PE陷阱,2007年大牛市的时候,市场还吹嘘一种把公司成长率算进去的PE算法,叫做成长市盈率,明明静态100多的公司,最后算成了,只有10倍。
国人的无耻程度可见一般。
第2要注意的是PE只是表示过去,绝对不代表未来,前3个极度动态PE好的公司,突然第4季度变脸,最后亏损的公司,非常多,也很正常。
比如当年房地产有金九银十的说法,就是房地产的销售旺季在9月,10月,所以,前三极度的业绩很差,PE为负都可能,结果最后静态PE为正。
所以,PE只能代表过去,不能预测未来,现在好不代表将来好,现在差也不代表将来差。
刚才翻了一下10年的年报,里面10年的基本每股收益是0.35元,不知今年怎么调整成0.22元了?
怎么调整的?什么道理?
-----------------------------
股本增加了,又是增发,又是送股,股本增加了,每股收益变少,非常正常。 -----------------------------
顺便说一句,你看的是2011年的年报,有于增发,送股,等情况,股本增加,而对比表中,要比较2010,2009年的每股收益,由于股本的增加,不可能对比的结果是每股收益2011.0。22元,2010年0.35元,所以需要向前加权,就是用最新的股本去算,这样的结果就是2011年,0.22,2010年0.21,该公司的每股收益是再不断增加的。
就象举例的这个股,10年初是1.9亿股,中间发新股0.27亿,年末就是2.17亿股, 到了2011年,10送6,总股本就变成了2.17*1.6=3.47亿股,
11年的年报里算10年的每股收益是:10年净利润0.71亿元/(1.9亿股+1.22亿股+0.27亿股*6/12)=0.22
中间这个1.22亿股怎么来的?
-----------------------------
晕,哎,我们不是学财务的,大概知道每股收益原来的0.35变成现在的0.22的原因就行了。
当年算这个是个比较麻烦的题,我当时考的时候,都还算错过。
你有兴趣可以去会计网或百度文库里看,我就不算了。
给你歌例题,我个人觉得炒股,学这个,的确没必要,只要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行了。
3)企业配股。配股在计算每股收益时比较特殊,因为配股是向全部现有股东以低于当前股票市价的价格发行普通股,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按市价发行股票和无对价送股的混合体。也就是说,配股中包含的送股因素导致了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的增加,但却没有相应的经济资源的流入。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应当考虑这部分送股因素,据以调整各列报期间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公式如下:
每股理论除权价格
=(行权前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公允价值+配股收到的款项)÷行权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调整系数
=行权前每股公允价值÷每股理论除权价格
本年度基本每股收益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行权前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调整系数×行权前普通股发行在外的时间权数+行权后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因配股重新计算的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
=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调节系数
本年度基本每股收益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配股前 (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调整系数×配股前普通股发行在外的时间权重+配股后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存在非流通股的企业可以采用简化的计算方法,不考虑配股中含有的送股因素,而将配股视为发行新股处理。
【例34】假设东方公司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实现净利润分别是1 000万元、1 600万元和1 900万元。2008年初,发行配股权,每5股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可购买1股新股,预购新股价格为8元/股,配股权发行前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500万股,共新增100万股,最后行使配股权日为2008年4月1日。假设2008年4月1日该公司普通股股票公允价值为18元/股。
要求:计算该企业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的基本每股收益。
(1)2007年每股收益。
本年度基本每股收益=1 000 ÷ 500=2(元/股)
(2)2008年每股收益。
每股理论除权价格=(500×18+100×8)÷(500+100)=16
调整系数=18÷16
本年度基本每股收益=1 600÷(500×1
股)
(3)2009年每股收益。
本年度基本每股收益=1 900÷600=317(元/股) 1×3/12+600×9/12)=272(元/33=11 33(元/股)
举报 | 回复
楼主:八零后股民1 时间:2012-03-31 18:56:01 继续,我们炒股的,毕竟不是专业的财务,不可能去细究没个数据的算法,只要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行了。
比如2010的每股收益是0。35,结果到了2011年的年报每股收益变成0.22
结果是由于发新股和配送。
我们知道原因,就不会大惊奇怪了。
这是股市中常用的加权
我就讲讲股市中其实很多数据都要加权和复权,包括股价。
举报 | 回复
楼主:八零后股民1 时间:2012-03-31 19:09:36 在股市中,由于上市公司的经常配送股和发新股,导致该公司的股本变动,比如2001年A公司,股本是100股,股价是5元,2011年,10年间,该公司不断增发,配送,导致股本变成1000股,股价还是5元。
其实这时候的股价就不再是可以依靠的标准了。
复权股价
所谓复权就是对股价和成交量进行权息修复,按照股票的实际涨跌绘制股价走势图,并把成交量调整为相同的股本口径。股票除权、除息之后,股价随之产生了变化,但实际成本并没有变化。如:原来20元的股票,十送十之后为10元,但实际还是相当于20元。从K线图上看这个价位看似很低,但很可能就是一个历史高位。
两种复权及价格
向前复权,
就是保持现有价位不变,将以前的价格缩减,将除权前的K线向下平移,使图形吻合,保持股 价走势的连续性。
向后复权,
就是保持先前的价格不变,而将以后的价格增加。 两者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向前复权的当前周期报价和K线显示价格完全一致,而向后复权的报价大多高于K线显示
价格。
其实在股市中有非常的多加权,除权,复权的情况,不只是股价
比如股本加权等。。。。。。。
还有除权
比如A公司的股价是10元,结果公布分红方案分红1元,基本有90%的新股民开始的时候以为这个钱就像是银行的利息一样,直接给你,结果除权后当天该公司股价直接变成9元。
除权即新的股票持有人在停止过户期内不能享有该种股票的增资配股权利。就是把流通股东(在全流通市场中,其实只有股东这个概念)获得的权益从股票市值中扣除。所以不仅送、转、配股要除权,而且红利也要除权。
在除权除息后的一段时间里,如果多数人对该股看好,该只股票交易市价高于除权(除息)基准价,这种行情称为填权。
注意,是看好该股的情况下,才填权,实际上在熊市中,很多高送转的股票除权后,很难填权,大家都知道是熊市,所以,除权后,接下来的就是漫长的下跌。
每年年报后,的高送转,都是庄家主力炒作的题材,但要注意,在熊市中,基本在除权前的上涨很多都是一个炒作的概念,大部分股票除权后,就是漫长的下跌甚至是大跌,根本不会填权,结果其实就是主力出货的一个借口。
所以,特别记住,实际上在全世界的股市中,高送转,高配送根本就不是利好,是一吧双刃剑,可能利好,也可能利空。
而在中国的媒体,具有非常大的欺骗性,大势宣传高送转是利好。这在全世界,就中国是这样。
继续股东篇。
上次说了股东人数,现在说一下10大股东,10大流通股东
十大股东,“十大流通股东”持股情况按规定是公司发布财务报告的时候公布的,一个季度公布一次
十大股东是包括限售股东的。
十大股东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限售股
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指开始发行前原有股东限制流通的股份;首发战略配售股份,指第一次发行股票上市时,向某些特别选定的对象发行的占发行数量相当(大)比例的股份,这些对象承诺只能在股票上市后几个月、一年后,才能上市交易。
股权分置限售股份就是指股权分置改革之前的非流通股,也就是原来非流通股股东持有的没有流通权的股份。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这部分股份也具有了流通权,不过,为了防范大量股份入市的风险,对这部分股份采取了限售条款,所以又叫限售流通A股。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大小非解禁。一般来说限受上市流通盘会大,多数时候股价会跌跌,不过有时也会涨
除了控股股东,很多限售股东由于成本太低,也没有继续持股的意愿,一般解禁后就会疯狂抛售。
去年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中粮集团持有的农业银行等很多公司的上市股份,一解禁,由于中粮集团收购蒙牛,故内部肯定现金不足,但它参与了非常多的上市公司的IPO,判断的结果,就是何其行业无关的上市公司,中粮集团会疯狂抛售其现售股。
这样的结果,大半就是股价先被拉高,然后出货,道理很简单,比如中粮这种集团,抛售现售股,一般是有专业的公司,或者是内部的投资公司,不是直接卖了就不管了,肯定是有详细的抛售计划,甚至和基金公司联合。
故这时候该股票非常容易出现股价一动,或者有非常大的股价波动。
普通散户一不小心,进去就死了。
而且我们也只有下次季报才知道,等该公司在10大股东和10大流通股都消失后,就知道,已经跑了。
很多股民有个误区,认为10大股东是基金持股,就非常好,说明主力持股。
这是非常错误的,原因很简单,股民还有个难兄难弟,就是基民,真正的主力,是不会让你发现他持股的痕迹的,而上了10大的基金,大部分也都是炮灰。
真正能影响主力的不是基金,而是牛散,
牛散,一个中国特有的名词,他们要么是一群人,要么是高管高官的马甲,由于保密性,很少会按照庄家的方式炒股,但恰恰是这些人,是唯一能看得见的在股市里面大赚特赚的存在。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去年的中国化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研究。
股东人数,10大股东,10大流通股东,这3者是相互流通关联的,并不能独立存在。
比如,股东人数少了,你可以自己测算大略少了多少股票,然后10大股东里面增加了多少股票,经常会发现,如果差不多,就是10股东里的基金或者牛散吃了货,就可以解释之前的放量下跌,原来是吸筹,
如果10大股东,10大流通股东少了非常多的股票,而股东人数增加,两者的股量基本差不多,而股价前期放量上涨,就非常危险了,有可能是出货,几率非常大。但也不排除这部分货被其他不在10大内的主力吃掉了。
我们散户只能看到10大。
但实际大户,机构,庄家,是可以通过卷商的专业购买席位,统计,股票到底到那里去了,是被散户吃了,还是对头吃了。
当然,我说的这一切都只是参考,是用逻辑来推理其合理性。
我一直认为,合理才是必然,不合理的事必然有问题。
简单的例子900点的时候,大家都在卖股票,股票必须是有人买,你才能卖掉。 那900点的时候,股票被什么人买走了???
到了6000点,就更简单了,散户都在买股票,那么是什么人把股票卖给散户的了?
股市也是一个符合逻辑的合理的系统,一切都交易都必须符合其规则
而股东,就是看清这一规则的重要指标。
范文五:上市公司利润表怎么看
爱投资-专业全球投资百科网站:http://www.aitouzi123.com
上市公司利润表怎么看
利润表(Income Statement)反映一定时期内公司的营业收入(Revenue)减去营业支出
(Expenses)之后的净收益(Net Income)。利润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来编制,通过利润表,我们一般可以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管理的成功程度作出评估,从而评价投资者的投资价值和报酬。
用途:
反映公司的收入(Revenue)及费用(Expenses),来分析公司的经济效益及盈利能力,评价公司的管理业绩。
反映公司财务成果的来源,来分析公司的各种利润来源在利润总额中占的比例,以及这些来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收入和费用:
1. 收入项目(Revenue)
公司可通过销售产品、提供劳务取得各项营业收入,也可以将资源提供给他人使用,获取租金与利息等营业外收入。收入的增加,则意味着公司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记入收入账以实际收到的金额或账面价值入账。
2. 费用项目(Expenses)
费用是收入的扣除,费用的确认、扣除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净利润。分析费用项目时,应注意费用包含的内容是否适当,确认费用应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其次,要对成本费用的结构与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分析费用结构是否合理,分析各项费用占营业收入百分比。另外看看费用各个项目的增减变动趋势,以此判定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财务状况,预测公司的发展前景。
利润表主要说明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情况;各项财产物资变动情况;税金的缴纳情况;预计下一会计期间对公司财务状况变动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爱投资-专业全球投资百科网站:http://www.aitouz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