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范石湖修志与石湖志的编修
(2009-09-10 14:40:00)
转载
标签:杂谈
在苏州城西南上方山下,有个石湖,此处风光秀丽。范成大(1126-1193)晚年在石湖筑有别墅,自号“石湖居士”,人称范石湖。他与北宋的范仲淹被人并称为“吴门二相”。
确立范石湖大家地位的,应该是《四时田园杂兴》诗。《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就是在这明山秀水的“东南绝境”——石湖一带写出来的。因为有了这60首《四时田园杂兴》,石湖的田园风光显得更为诗情画意了,也因为这60首传诵千古的《四时田园杂兴》,大家又把范成大叫做范石湖。真是人以地名,地以名显。
范成大的文学成就不少是在他归隐故乡苏州之后取得的。而范村,正是他最重要的创作基地之一。晚年的范成大,结庐于石湖之畔,范村是范宅之南一圃,原是他人七十间房舍,范购置后将房屋尽拆除,以其地三分之一植以梅树,构以亭台堂榭,并将此圃命名为范村。
同传统的不少士大夫一样,范成大文人与官员,一身而二任。或许是由于其作为文人的光芒太耀眼,以至他“入为从官,出为牧守”的作为不免显得暗淡。范成大入仕时,正值金兵南下时期,范曾奉命出使过金国,并递交国书,义正辞严地维护大宋国的威严,在政治上贡献也很大。此后成为朝廷重臣、封疆大吏,曾赴广西帅任,后任四川制置使,历任所至,兴利除弊,得到各地民众的肯定:“范石湖历典名藩,所至礼贤下士,仁民爱物,去思遗爱,所在歌舞之。 ”
在最后十年里,厌倦了官场的范成大托病请辞,隐居在故乡苏州的石湖,过起了参禅理佛田园隐逸的生活。他的诗词文章,被誉为宋朝四大家之一,堪称为文质彬彬。与以往诗人多以山水田园寄寓隐逸思想不同的是,它们主要描绘农家生活。最著名就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范成大的另一重大贡献,就是为我们苏州留下了一部传之永久的《吴郡志》。在纂成志后的第二年,作者便谢世了。这部志书一向为大多数方志学者和目录学家所认可的。王鏊称“范志竣而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它“征引浩博,而叙述简核,为地志之善本。 ”章学诚说:“(范志)搜罗极博,证事亦佳……其所以为后世所称……得名亦不偶然也。 ”这部志书对中国地方志事业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它不仅是承上启下,而且具有里程碑意义,明清以来凡论及前人方志,都会众口一词地提到《吴郡志》。因为它已经是方志的楷模,佳志的代言,其地位无可撼动。范成大编修的另一部志书《桂海虞衡志》,是在广西任上所编,主要记载那里的物产,可以说是部物产志。
范成大之后,石湖便成了吴中胜景、苏州的文人渊薮。到了明代,更是达到了顶峰,形成了世居石湖的卢氏和莫氏两大家族。这两家的子孙为了“不使先贤故实隐而不彰”,都有效法范成大编修志书者,其中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卢襄《石湖志略》和莫震《石湖志》。前者被收入《四库全书》,后者被收入《续修四库全书》。
时间推移到20世纪80年代,为了纪念苏州建城2500年,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动议组织文史工作者整理出版一批地方文献,范成大的《吴郡志》被列入首选的九种之一,1986年10月,由江苏古籍出版社纳入《江苏地方文献丛书》出版,广为流传。2003年,《石湖志略》被收入《苏州史志资料选辑》总第28辑;2004年,《石湖志》被收入广陵书社出版的《吴中小志丛刊》。上述两志均经标注,简体横排,便于利用。
苏州市方志馆藏有《吴郡志》的《宋元方志丛刊》本,《石湖志》的《续修四库全书》本复印本,《石湖志略》的李根源抄本复印件,也藏有上述三志的整理本。
2005年,全市的二轮修志全面展开,苏州市园林和绿化局决定:除了完成提供《苏州市志》用资料外,编修一部《苏州市园林和绿化志》以及若干部个体园林志,新编《石湖志》也列入计划之内,目前已经完成初稿。据参与其间的编纂人员说,在搜辑资料过程中,发现了明刻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的碑刻件,诗文与流传于世的通行版本有多处出入,就以前文提到的那首诗而言,最后一句碑刻上是“也傍桑阴学卖瓜”,不是“种瓜”。范诗是田园生活的实录,作为“四时”之“夏时诗”,“耘田”和“绩麻”是符合农时的,炎炎夏日恐非“种瓜”之时,不要说是在古代自然状态下,哪怕是到了今天,夏日种下的瓜苗也难以开花结果的,倒是“卖瓜”更合乎时宜!待到新编《石湖志》出版的时候,会将明版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碑文全部呈现在读者面前,也许会对中国文学史研究、范成大研究提供更多可资利用的资料呢。
范文二:翻译原文及翻译
英译汉竞赛原文:The Posteverything Generation
I never expected to gain any new insight into the nature of my generation, or 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American colleges, in Lit Theory. Lit Theory is supposed to be the class where you sit at the back of the room with every other jaded sophomore wearing skinny jeans, thick-framed glasses, an ironic tee-shirt and over-sized retro headphones, just waiting for lecture to be over so you can light up a Turkish Gold and walk to lunch while listening to Wilco. That’s pretty much the way I spent the course, too: through structuralism, formalism, gender theory, and post-colonialism, I was far too busy shuffling through my Ipod to see what the patriarchal world order of capitalist oppression had to do with Ethan Frome. But when we began to study postmodernism, something struck a chord with me and made me sit up and look anew at the seemingly blasé college-aged literati of which I was so self-consciously one.
According to my textbook, the problem with defining postmodernism is that it’s impossible. The difficulty is that it is so...post. It defines itself so negatively against what came before it – naturalism, romanticism and the wild revolution of modernism – that it’s sometimes hard to see what it actually is. It denies that anything can be explained neatly or even at all. It is parodic, detached, strange, and sometimes menacing to traditionalists who do not understand it. Although it arose in the post-war west (the term was coined in 1949), the generation that has witnessed its ascendance has yet to come up with an explanation of what postmodern attitudes mean for the future of culture or society. The subject intrigued me because, in a class otherwise consumed by dead-letter theories, postmodernism remained an open book, tempting to the young and curious. But it also intrigued me because the question of what postmodernism – what a movement so post-everything, so reticent to define itself – is spoke to a larger question about the political and popular culture of today, of the other jaded sophomores sitting around me who had grown up in a postmodern world.
In many ways, as a college-aged generation, we are also extremely post: post-Cold War, post-industrial, post-baby boom, post-9/11...at one point in his famous essay, “Postmodernis m, or the Cultural Logic of Late Capitalism,” literary critic Frederic Jameson even calls us “pos t-literate.” We are a generation that is riding on the tail-end of a century of war and revolution that toppled civilizations, overturned repressive social orders, and left us with more privilege and opportunity than any other society in history. Ours could be an era to accomplish anything.
And yet do we take to the streets and the airwaves and say “here we are, and this is what we demand”? Do we plant our flagof youthful rebellion on the mall in Washington and say “we are not leaving until we see change! Our eyes have been opened by our education and our conception of what is possible has been expanded by our privilege and we demand a better world because it is our right”? It would seem we do the opposite. We go to war without so much as questioning the rationale, we sign away our civil liberties, we say nothing when the Supreme Court uses 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to outlaw desegregation, and we sit back to watch the carnage on the evening news.
On campus, we sign petitions, join organizations, put our names on mailing lists, make
small-money contributions, volunteer a spare hour to tutor, and sport an entire wardrobe’s worth of Live Strong bracelets advertising our moderately priced opposition to everything from breast cancer to global warming. But what do we really stand for? Like a true postmodern generation we refuse to weave together an overarching narrative to our own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to present a cast of inspirational or revolutionary characters on our public stage, or to define a specific philosophy. We are a story seemingly without direction or theme, structure or meaning – a generation defined negatively against what came before us. When Al Gore once said “It’s the combination of narcissism and nihilism that really defines postmodernism,” he might as well have been echoing his entire generation’s critique of our own. We are a generation for whom even revolution seems trite, and therefore as fair a target for bland imitation as anything else. We are the generation of the Che Geuvera tee-shirt.
Jameson calls it “Pastiche” – “the wearing of a linguistic mask, speech in a dead language.” In literature, this means an author speaking in a style that is not his own – borrowing a voice and continuing to use it until the words lose all meaning and the chaos that is real life sets in. It is an imitation of an imitation, something that has been re-envisioned so many times the original model is no longer relevant or recognizable. It is mass-produced individualism, anticipated revolution. It is why postmodernism lacks cohesion, why it seems to lack purpose or direction. For us, the post-everything generation, pastiche is the use and reuse of the old clichés of social change and moral outrage – a perfunctory rebelliousness that has culminated in the age of rapidly multiplying non-profits and relief funds. We live our lives in masks and speak our minds in a dead language – the language of a society that expects us to agitate because that’s what young people do. But how do we rebel against a generation that is expecting, anticipating, nostalgic for revolution?
How do we rebel against parents that sometimes seem to want revolution more than we do? We don’t. We rebel by not rebelling. We wear the defunct masks of protest and moral outrage, but the real energy in campus activism is on the internet, with websites like moveon.org. It is in the rapidly developing ability to communicate ideas and frustration in chatrooms instead of on the streets, and channel them into nationwide projects striving earnestly for moderate and peaceful change: we are the generation of Students Taking Action Now Darfur; we are the Rock the Vote generation; the generation of letter-writing campaigns and public interest lobbies; the alternative energy generation.
College as America once knew it – as an incubator of radical social change – is coming to an end. To our generation the word “radicalism” evokes images of al Qaeda, not the Weathermen. “Campus takeover” sounds more like Virginia Tech in 2007 than Columbia University in 1968. Such phrases are a dead language to us. They are vocabulary from another era that does not reflect the realities of today. However, the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the moveon.org revolution, the revolution of the organization kid, is just as real and just as profound as the revolution of the 1960’s – it is just not as visible. It is a work in progress, but it is there. Perhaps when our parents finally stop pointing out the things that we are not, the stories that we do not write, they will see the threads of our narrative begin to come together; they will see that behind our pastiche, the post generation speaks in a language that does make sense. We are writing a revolution. We are just putting it in our own words.
1.Posteverything 一代
我从来没有获得任何新的见解我这一代的本质 , 或者美国大学不断变化的景观 , 在点燃的 理论。 点燃理论应该是类 , 你坐在房间的后面与其他厌倦大二穿着紧身牛仔裤 , 宽框眼镜 , 一个 具有讽刺意味的 t 恤和超大复古的耳机 , 只是等待讲座结束 , 这样你就可以点亮一个土耳其黄 金和步行去午餐一边听照办。我花了差不多就是这样 ,:通过结构主义、形式主义 , 性别理论、 后殖民主义 , 我太忙了翻看我的 Ipod, 看看资本主义压迫的父权世界秩序与《伊坦·弗洛美。 但当我们开始研究后现代主义 , 引起了我的共鸣 , 让我坐起来 , 重新审视看似冷漠的大学生文 人的我很自觉。
根据我的教科书 , 界定后现代主义的问题在于 , 它是不可能的。困难是那么?职位。它定 义了自己以前那么消极反对自然主义 , 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野生革命——有时很难看到这 东西到底是什么。 它否认任何东西 , 甚至可以很好地解释。 体 , 分离 , 奇怪 , 有时威胁传统主义者 不理解它。虽然它出现在战后西方 (1949年”这个术语 ), 见证了其崛起的一代尚未想出一个 解释的后现代文化或社会的态度意味着未来。这个话题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 因为在一个类被 死信理论、后现代主义仍然是一个开放的书 , 诱人的年轻人和好奇。但也感兴趣我 , 因为什么 后现代主义——一个运动的问题都贴 , 所以沉默的定义本身——是一个大问题对今天的政治 和流行文化 , 其他的厌倦大二学生坐在我长大在一个后现代的世界。
在许多方面 , 作为一个大学生的一代 , 我们也极其邮报 :冷战后 , 后工业化 ,9 - 11之后的婴 儿潮 , ??在他著名的文章 , “ 后现代主义 , 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 “ 文学评论家甚至弗 雷德里克·詹姆逊称我们为“ post-literate 。 “我们这一代 , 是骑在一个世纪的战争和革命的尾 部推翻文明 , 推翻了专制社会秩序 , 并使我们有更多的特权和机会比其他任何社会历史。我们 可以完成任何一个时代。
然而我们走上街头和电视广播 , 说 “我们在这里 , 这是我们需求” ? 我们工厂我们年轻的反 叛的旗帜在华盛顿广场 , 说 “我们不会离开 , 直到我们看到改变 ! 我们的眼睛打开了我们的教育 和我们的观念可能的扩大了我们的特权 , 我们要求一个更好的世界 , 因为它是我们的权利” ? 似乎我们做相反的事情。我们去战争不质疑基本原理 , 我们签字放弃我们的公民自由 , 我们什 么也没说 , 最高法院使用“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 , 取缔种族隔离 , 我们坐下来观看晚间新闻上 的大屠杀。
在校园里 , 我们签署请愿书 , 加入组织 , 把我们的名字在邮件列表 , 使小面额的钱捐款 , 一个 备用小时家教 , 志愿者和体育整个衣柜的生活手镯广告我们的定价适度强烈反对从乳腺癌的 全球变暖。但我们真的代表什么呢 ? 像一个真正的后现代代我们拒绝一起编织一个包罗万象 的叙述自己的政治意识、展示的鼓舞人心的我们的公共舞台上或革命性的字符 , 或定义一个 特定的哲学。我们是一个故事似乎没有方向或主题 , 结构或意义——一代定义消极反对我们 之前发生了什么。当戈尔曾说过 :“自恋和虚无主义 , 真正定义了后现代主义 , ”他不妨呼应他 整整一代人的批判自己。我们这一代来说 , 甚至革命似乎是老生常谈 , 因此尽可能公平的模仿 的目标。我们是代切 Geuvera t恤。
詹姆逊称之为“模仿”——“语言的戴着面具 , 在死的语言。”在文学 , 这意味着一个作 者在一个风格 , 不是他自己的 , 借贷的声音 , 继续使用它直到失去所有意义和现实生活的混乱。 这是一个模仿的模仿 , 一直 re-envisioned 很多次原始模型不再是相关的或可辨认的。这是批 量生产的个人主义 , 预期的革命。这就是为什么后现代主义缺乏凝聚力 , 为什么它似乎缺乏目
的或方向。 对我们来说 , 把一代 , 模仿是使用和重用旧的社会变化和道德义愤的陈词滥调 , 敷衍 了事造反 , 达到时代的迅速繁殖非营利组织和救济基金。我们生活在面具和我们的思想在一 个死语言 , 语言的社会期望我们激动因为这是年轻人做的事。但是我们如何反抗一代期待 , 期 待 , 怀念革命 ?
我们如何反抗父母 , 有时似乎想要革命比我们做什么 ? 我们不喜欢。我们不反抗的反抗。 我们穿的废弃口罩抗议和道德义愤 , 但真正的能源在校园活动是在互联网上 , 这样的网站 moveon.org 。的快速发展在聊天室交流思想和挫折的能力 , 而不是在大街上 , 和通道成全国性 的项目努力认真温和和和平变革 :我们现在采取行动的学生代达尔富尔 , 我们投票的一代 , 一 代写信运动和公共利益的游说团体 , 替代能源的一代。
大学作为美国一旦知道它作为激进的社会变革的孵化器——即将结束。 我们这一代 “激 进主义”这个词让人联想到的基地组织 , 而不是预报员。“校园接管”听起来更像弗吉尼亚 理工大学在 2007年比 2007年哥伦比亚大学。 对我们这些短语死语言。 它们是词汇来自另一 个时代 , 并不能反映今天的现实。然而 , 科技革命 ,moveon.org 革命 , 革命组织的孩子 , 一样一样 真实和深刻的革命 ,1960年 , 它是不可见的。 这是一项正在进行中的工作 , 但它就在那里。 也许 当我们的父母终于停止指出我们没有的东西 , 我们不写的故事 , 他们会看到我们叙述的线程开 始聚集在一起 , 他们会看到我们模仿后面 , 后一代讲的语言意义。我们正在编写一个革命。我 们只是把它在自己的文字里。
2. 的 posteverything 代
我不期望得到任何新的见解, 我这一代人的本质, 或不断变化的美国学院, 在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应该是上课你坐在哪里都厌倦大二穿紧身牛仔裤后面的房间, 厚框眼镜, 一个讽刺 的 T 恤和超大的复古耳机,只是等待讲座结束所以你可以点亮一个土耳其黄金走到午餐一 边听照办。这是我花了相当多的方式,太:通过结构主义,形式主义,性别理论,后殖民主 义,我是太繁忙的通过我的 iPod 看资本主义压迫的男权世界秩序跟伊坦。但我们开始研究 后现代主义的时候, 什么东西打动了我, 让我坐起来, 重新在看似布拉斯 é大学生年龄的文 人,我很自觉的人。
根据我的课本, 界定后现代主义的问题是它是不可能的。 困难的是, 它是如此的 …… 后。 它定义了自己如此消极反对后才 – 自然主义, 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 – 野生革命, 看看它究竟是 什么有时很难。它否认任何可以解释整齐甚至根本。这是诙谐的,超然的,奇怪的,有时甚 至威胁到传统谁不明白。尽管它出现在战后的西方(这个词是在 1949),一代,见证着尚 未拿出后现代的态度对文化或社会的未来意味着什么的一个解释。 因为主题吸引我, 否则死 的信理论消耗类, 后现代主义仍然是一本打开的书, 很有诱惑力的年轻和好奇。 但这也激起 了我的兴趣是因为后现代主义 – 什么运动这么后一切问题, 所以沉默的定义本身 – 是一个更大 的问题对今天的政治和大众文化的其他学生说,厌倦了坐在我周围的人在后现代世界中长 大。
在许多方面, 作为一个大学生年龄的一代, 我们也非常后:后冷战, 后工业, 后婴儿潮, 11事件发生后 …… 在其著名的论文,一点 “ 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 , “ 文 学评论家弗里德里克詹姆森甚至称我们为 “ 后识字的。 ” 是这一代人正骑在一个世纪的战争和 革命推翻文明的末端, 推翻专制的社会秩序, 给我们留下了更多的特权和机会比历史上任何 其他社会。我们的时代去完成任何事情。
然而,我们走上街头,广播说:“ 我们在这里,这就是我们的需求 ” ?我们厂我们的青春 叛逆在华盛顿广场国旗说:“ 我们不离开直到我们看到变化!我们的眼睛已经被我们的教育 和我们的可能是什么概念, 打开已经被我们的特权, 我们扩大需求一个更好的世界, 因为它 是我们的权利 ” ?看来我们做相反的。我们去打仗,没有那么多的质疑的理由,我们放弃了 我们的公民自由, 我们什么也没有说, 当最高法院以布朗诉教育委员会禁止种族隔离, 和我 们坐在晚报看好戏。
在校园里, 我们的请愿书上签名,加入组织, 把我们的名字写在邮件列表,小资金做贡 献, 备用小时志愿导师, 和运动的整个衣柜的生活强手镯广告我们中等价位的反对从乳腺癌 到全球变暖的一切。 但我们真的能代表什么呢?像一个真正的后现代代我们拒绝一起编织一 个我们自己的政治意识总体的叙事, 呈现一个铸造励志或革命对我国公共舞台人物形象, 或 定义一个特定的哲学。我们是一个故事,看似没有方向或主题,结构或意义 – 一代定义为负 面的反对什么,来到了我们的面前。当戈尔曾说 “ 这是自恋和虚无主义的真正定义了后现代 主义的结合, “ 他可能一直回响着我们自己的整个一代人的批判。我们是一代人甚至革命似 乎老套,因此公平目标,盲目的模仿其他。我们的车 geuvera T恤的代。
詹姆森称其为 “ 拼凑 ”–“ 穿着语言的面具,一个死的语言。 ” 文学,这意味着一个作者的 风格来说,是不是自己的 – 借声音和继续使用直到失去所有意义,混乱是现实生活集。这是
一个模仿的模仿, 一些已经重新设想很多次原始模型不再相关或辨认。 这是大规模生产的个 人主义,期待革命 . 这就是为什么后现代主义缺乏凝聚力,为什么它似乎缺乏目的和方向。 对我们来说,后一切的一代,仿作是使用和é老生常谈的社会变革和道德义愤的重用–敷衍 的叛逆, 终于在快速繁殖的非利润和救济金的年龄。 我们生活在面具和说我们死的语言–语 言社会期望我们鼓动因为这是年轻人做的。 但我们如何反抗的那一代人的期待, 期待, 怀念 革命?
我们怎么反抗父母, 有时似乎要革命的比我们还多?我们不知道我们的反叛不反叛。 我 们穿的抗议和道德义愤的废弃的面具,但在校园活动真正能在互联网上,与类似的网站 MoveOn.org 。它是在快速发展的能力,交流思想和挫折在聊天室里而不是在街上,和渠道 为全国项目努力认真中和平的改变:我们现在采取行动达尔富尔生代; 我们是摇滚投票产生; 书信活动和公共利益游说团体的产生;替代能源发电。
学院作为美国曾经知道这–作为一个激进的社会变革–孵化器即将结束。 我们这一代人 的“激进主义”引起了基地组织的图像,而不是天气预报员。校园“接管”听起来更像是弗 吉尼亚理工大学 2007比 1968哥伦比亚大学。 这样的句子是死的语言给我们。 他们是来自另 一个时代的词汇,并不能反映现实的今天。然而,技术革命,革命的组织,该组织的孩子的 革命,是真正的和为 1960的–革命是不可见的一样深刻。这是一个进展中的工作,但它是 存在的。也许当我们的父母终于停止指出的东西, 我们没有, 我们不写的故事,他们会看到 我们的叙事线开始走到一起;他们会看到,在我们的后一代的模仿,讲的一种语言,是有道 理的。我们写的是一个革命。我们只是把它放在自己的话。
汉译英竞赛原文:保护古村落就是保护“根性文化”
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 文化、 科学、 艺 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但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以传统村落为代表的传统文 化正在淡化, 乃至消失。 对传统村落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抢救, 并对传统街巷和周边环境进 行整治,可防止传统村落无人化、空心化。
古村落是历史文化遗存的特有形式之一, 是地方历史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和民俗文化的 集中代表。 古村落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直接体现出中华姓氏的血缘文化、 聚 族文化、伦理观念、祖宗崇拜、典章制度、堪舆风水、建筑艺术、地域特色等。
古村落是传统耕读文化和农业经济的标志, 在当前城市化巨大浪潮的冲击之下, 古村落 不可避免地被急功近利所觊觎和包围。 之所以强调保护古村落, 不是为了复古, 更不是为了 倡导过去的宗族居住生活模式, 而是为了了解和保留一种久远的文明传统, 最终是为了体现 现代人的一份历史文化责任感。
古村落与其说是老建筑, 倒不如说是一座座承载了历史变迁的活建筑文化遗产, 任凭世 事变迁, 斗转星移, 古村落依然岿然不动, 用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向人们诉说着村落的沧桑变 迁,尽管曾经酷暑寒冬, 风雪雨霜, 但是古老的身躯依然支撑着生命的张力,和生生不息的 人并肩生存, 从这点上说, 沧桑的古村落也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安慰。 在城市进入现代化的今 天, 对待古村落的态度也就是我们对待文化的态度。 一座古村落的被改造或者消失, 也许很 多人没有感觉出丢了什么, 但是, 历史遗产少了一座古老的古村落, 就少了些历史文化痕迹, 就少了对历史文化的触摸感,也就很容易遗忘历史,遗忘了历史, 很难谈文化延承,同时失 去的还有附加在古村落上的文化魂灵。 看一个地方有没有文化底蕴, 有没有文化割裂感, 不 仅要看辉煌灿烂的文物遗留, 还可以从一座座古村落上感受出来, 从古村落高大的厅堂、 精 致的雕饰、 上等的用材, 古朴浑厚、 巧夺天工的建筑造型上感受出来。 台湾作家龙应台曾写 过一篇和大树保护有关的文章:一条计划中的道路要穿过一位老人家门口, 要砍倒一株老樟 树。树小的时候,老人家还是孩子;现在,她人老了,树也大了。如果树能留下,老太太愿 意把自己的一部分房子捐出来,经过协调,工程部门同意留树。龙应台感慨道 :“人们承认 了:树,才是一个地方里真正的原住民,驱赶原住民,你是要三思而行的;不得不挪动时, 你是要深刻道歉的。”对于古村落,不得不改造和推倒时,同样需要三思而行。
范文三:《孝经》原文及翻译
【孝经原文】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诸侯章第三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
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士章第五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
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纪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广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广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广扬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谏诤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
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感应章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事君章第十七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丧亲章第十八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孝经译文】
开宗明义章第一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麽吗,”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於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麽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天子章第二
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於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
诸侯章第三
身为诸侯,在众人之上而不骄傲,其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节俭、慎行法度,财富再充裕丰盈也不会损溢。居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所以能够长久保持自己的尊贵地位;财富充裕而不
奢靡挥霍,所以能够长久地守住自己的财富。能够保持富有和尊贵,然后才能保住家国的安全,与其黎民百姓和睦相处。这大概就是诸侯的孝道吧。《诗经?小雅?小曼》篇中说?‘战战兢兢,就像身临深水潭边恐怕坠落,脚踩薄冰之上担心陷下去那样,小心谨慎地处事。’”
卿大夫章第四
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制定的合乎礼法的衣服不敢穿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说的合乎礼法的言语,不敢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实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不敢去做。所以不合乎礼法的话不说,不合乎礼法道德的行为不做;开口说话不需选择就能合乎礼法,自己的行为不必著意考虑也不会越轨。於是所说的话即便天下皆知也不会有过失之处,所做的事传遍天下也不会遇到怨恨厌恶。衣饰、语言、行为这三点都能做到遵从先代圣明君王的礼法准则,然后才能守住自己祖宗的香火延续兴盛。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啊~《诗经?大雅? 民》里说?“要从早到晚勤勉不懈,专心奉事天子。”
士章第五
用奉事父亲的心情去奉事母亲,爱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亲的心情去奉事国君,崇敬之心也是相同的。所以奉事母亲是用爱心,奉事国君是用尊敬之心,两者兼而有之的是对待父亲。因此用孝道来奉事国君就忠诚,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级则顺从。能做到忠诚顺从地奉事国君和上级,然后即能保住自己的俸禄和职位,并能守住自己对祖先的祭祀。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诗经?小雅?小宛》里说?“要早起晚睡地去做,不要辱及生养你的父母。”
庶人章第六
利用自然的季节,认清土地的高下优劣,行为谨慎,节省俭约,以此来孝养父母,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所以上自天子,下至普通老百姓,不论尊卑高下,孝道是无始无终,永恒存在的,有人担心自己不能做到孝,那是没有的事情。
三才章第七
曾子说?“太伟大了~孝道是多麽博大高深呀~”
孔子说?“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天经地义,乃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天地有其自然法则,人类从其法则中领悟到实行孝道是为自身的法则而遵循它。效法上天那永恒不变的规律,利用大地自然四季中的优势,顺乎自然规律对天下民众施以政教。因此其教化不须严肃施为就可成功,其政治不须严厉推行就能得以治理。从前的贤明君主看到通过教育可以感化民众,所以他首先表现为博爱,人民因此没敢遗弃父母双亲的;向人民陈述道德、礼义,人民就起来去遵行,他又率先以恭敬和谦让垂范於人民,於是人民就不争斗?用礼仪和音乐引导他们,人民就和睦相处;告诉人民对值得喜好的美的东西和今人厌恶的丑的东西的区别,人民就知道禁令而不犯法了。《诗经?小雅?节南山》篇中说?‘威严而显赫的太师尹氏,人民都仰望著你。’”
孝治章第八
孔子说?“从前圣明的君王是以孝道治理天下的,即便是对极卑微的小国的臣属也不遗弃,更何况是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
了。所以会得到各诸侯国臣民的欢心,使他们奉祀先王。治理一个封国的诸侯,即便是对失去妻子的男人和丧夫守寡的女人也不敢欺侮,更何况对他属下的臣民百姓了,所以会得到老百姓的欢心,使他们帮助诸侯祭祀祖先。治理自己卿邑的卿大夫,即便对於臣仆婢妾也不失礼,更何况对其妻子、儿女了,所以会得到众人的欢心,便他们乐意奉事其父母亲。只有这样,才会让父母双亲在世时安乐、祥和地生活,死后成为鬼神享受到后代的祭祖。因此也就能够使天下祥和太平,自然灾害不发生,人为的祸乱不会出现。所以圣明的君王以孝道治理天下,就会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诗经?大雅?仰之》篇中说?‘天子有伟大的德行,四方的国家都会归顺他。’”
圣治章第九
曾子说?“我很冒昧地请问,圣人的德行,没有比孝道更大的了吗,”
孔子说?“天地万物之中,以人类最为尊贵。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在孝道之中,没有比敬重父亲更重要的了。敬重父亲,没有比在祭天的时候,将祖先配祀天帝更为重大的了,而只有周公能够做到这一点。当初,周公在郊外祭天的时候,把其始祖后稷配把天帝;在明堂祭祀,又把父亲文王配祀天帝。因为他这样做,所以全国各地诸侯能够克尽职守,前来协助他的祭祀活动。可见圣人的德行,又有甚麽能超出孝道之上呢,因为子女对父母亲的敬爱,在年幼相依父母亲膝下时就产生了,待到逐渐长大成人,则一天比一天懂得了对父母亲尊严的爱敬。圣人就是依据这种子女对父母尊敬的天
性,教导人们对父母孝敬;又因为子女对父母天生的亲情,教导他们爱的道理。圣人的教化之所以不必严厉的推行就可以成功,圣人对国家的管理不必施以严厉粗暴的方式就可以治理好,是因为他们因循的是孝道这一天生自然的根本天性。父亲与儿子的亲恩之情,乃是出於人类天生的本性,也体现了君主与臣属之间的义理关系。父母生下儿女以传宗接代,没有比此更为重要的了;父亲对於子女又犹如尊严的君王,其施恩於子女,没有比这样的恩爱更厚重的了。所以那种不敬爱自己的父母却去爱敬别人的行为,叫做违背道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尊敬别人的行为,叫做违背礼法。不是顺应人心天理地爱敬父母,偏偏要逆天理而行,人民就无从效法了。不是在身行爱敬的善道上下功夫,相反凭藉违背道德礼法的恶道施为,虽然能一时得志,也是为君子所卑视的。君子的作为则不是这样,其言谈,必须考虑到要让人们所称道奉行;其作为,必须想到可以给人们带来欢乐,其立德行义,能使人民为之尊敬;其行为举止,可使人民予以效法;其容貌行止,皆合规矩,使人们无可挑剔;其一进一退,不越礼违法,成为人民的楷模。君子以这样的作为来治理国家,统治黎民百姓,所以民众敬畏而爱戴他,并学习仿艾其作为。所以君子能够成就其德治教化,顺利地推行其法规、命令。《诗经?曹风? 鸠》篇中说?‘善人君子,其容貌举止丝毫不差。’”
纪孝行章第十
孔子说?“孝子对父母亲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时候,要竭尽对父母的恭敬,在饮食生活的奉养时,要保持和悦愉快的心情去服事;
父母生了病,要带著忧虑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了,要竭尽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对先人的祭杞,要严肃对待?礼法不乱。这五方面做得完备周到了,方可称为对父母尽到了子女的责任。侍奉父母双亲,要身居高位而不骄傲蛮横,身居下层而不为非作乱,在民众中间和顺相处、不与人争斗。身居高位而骄傲自大者势必要遭致灭亡,在下层而为非作乱者免不了遭受刑法,在民众中争斗则会引起相互残杀。这骄、乱、争三项恶事不戒除,即便对父母天天用牛羊猪三牲的肉食尽心奉养,也还是不孝之人啊。”
五刑章第十一
孔子说?“五刑所属的犯罪条例有三千之多,其中没有比不孝的罪过更大的了。用武力胁迫君主的人,是眼中没有君主的存在;诽谤圣人的人,是眼中没有法纪;对行孝的人有非议、不恭敬,是眼中没有父母双亲的存在。这三种人的行径,乃是天下大乱的根源所在。”
广要道章第十二
孔子说?“教育人民互相亲近友爱,没有比倡导孝道更好的了。教育人民礼貌和顺,没有比服从自己兄长更好的了。转移风气、改变旧的习惯制度,没有比用音乐教化更好的了。更使君主安心,人民驯服,没有比用礼教办事更好的了。所谓的礼,也就是敬爱而已。所以尊敬他人的父亲,其儿子就会喜悦;尊敬他人的兄长,其弟弟就愉快;尊敬他人的君主,其臣下就高兴。敬爱一个人,却能使千万人高兴愉快。所尊敬的对象虽然只是少数,为之喜悦的人却有千千万万,这就是礼敬作为要道的意义之所在啊。”
广至德章第十三
孔子说?“君子教人以行孝道,并不是挨家挨户去推行,也不是天天当面去教导。君子教人行孝道,是让天下为父亲的人都能得到尊敬。教人以为弟之道,是让天下为兄长的人都能受到尊敬。教人以为臣之道,是让天下为君主的能受到尊敬。《诗经?大雅? 酌》篇里说?‘和乐平易的君子,是民众的父母。’不是具有至高无上的德行,其怎麽能使天下民众顺从而如此伟大呢~”
广扬名章第十四
孔子说?“君子侍奉父母亲能尽孝,所以能把对父母的孝心移作对国君的忠心;奉事兄长能尽敬,所以能把这种尽敬之心移作对前辈或上司的敬顺;在家里能处理好家务,所以会把理家的道理移於做官治理国家。因此说能够在家里尽孝悌之道、治理好家政的人,其名声也就会显扬於后世了。”
谏诤章第十五
曾子说?“像慈爱、恭敬、安亲、扬名这些孝道,已经听过了天子的教诲,我想再冒昧地问一下,做儿子的一味遵从父亲的命令,就可称得上是孝顺了吗,”孔子说?“这是甚麽话呢,这是甚麽话呢,从前,天子身边有7个直言相谏的诤臣,因此,纵使天子是个无道昏君,他也不会失去其天下;诸侯有直言谏争的诤臣5人,即便自己是个无道君主,也不会失去他的诸侯国地盘;卿大夫也有3位直言劝谏的臣属,所以即使他是个无道之臣,也不会失去自己的家园。普通的读书人有直言劝争的朋友,自己的美好名声就不会丧失;为父亲
的有敢於直言力争的儿子,就能使父亲不会陷身於不义之中。因此在遇到不义之事时,如系父亲所为,做儿子的不可以不劝争力阻;如系君王所为,做臣子的不可以不直言谏争。所以对於不义之事,一定要谏争劝阻。如果只是遵从父亲的命令,又怎麽称得上是孝顺呢?”
感应章第十六
孔子说?“从前,贤明的帝王奉事父亲很孝顺,所以在祭祀天帝时能够明白上天覆庇万物的道理;奉事母亲很孝顺,所以在社祭后土时能够明察大地孕育万物的道理;理顺处理好长幼秩序,所以对上下各层也就能够治理好。能够明察天地覆育万物的道理,神明感应其诚,就会彰明神灵、降临福瑞来保佑。所以虽然尊贵为天子,也必然有他所尊敬的人,这就是指他有父亲;必然有先他出生的人,这就是指他有兄长。到宗庙里祭祀致以恭敬之意,是没有忘记自己的亲人;修身养心,谨慎行事,是因为恐怕因自己的过失而使先人蒙受羞侮辱。到宗庙祀表达敬意,神明就会出来享受。对父母兄长孝敬顺从达到了极至,即可以通达於坤明,光照天下,任何地方都可以感应相通。《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篇中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没有人不想悦服的。’”
事君章第十七
孔子说?“君子奉事君王,在朝廷为官的时候,要想看如何竭尽其忠心;退官居家的时候,要想看如何补救君王的过失。对於君王的优点,要顺应发扬;对於君王的过失缺点,要匡正补救,所以君臣关系才能够相互亲敬。《诗经?小雅?隰桑》篇中说?‘心中充溢著
爱敬的情怀,无论多麽遥远,这片真诚的爱心永久藏在心中,从不会有忘记的那一天。’”
丧亲章第十八
孔子说?“孝子丧失了父母亲,要哭得声嘶力竭,发不出悠长的哭腔;举止行为失去了平时的端正礼仪,言语没有了条理文采,穿上华美的衣服就心中不安,听到美妙的音乐也不快乐,吃美味的食物不觉得好吃,这是做子女的因失去亲人而悲伤忧愁的表现。父母之丧,3天之后就要吃东西,这是教导人民不要因失去亲人的悲哀而损伤生者的身体,不要因过度的哀毁而灭绝人生的天性,这是圣贤君子的为政之道。为亲人守丧不超过3年,是告诉人们居丧是有其终止期限的。办丧事的时候,要为去世的父母准备好棺材、外棺、穿戴的衣饰和铺盖的被子等,妥善地安置进棺内,陈列摆设上 、簋类祭奠器具,以寄托生者的哀痛和悲伤。出殡的时候,捶胸顿足,嚎啕大哭地哀痛出送。占卜墓穴吉地以安葬。兴建起祭祀用的庙宇,使亡灵有所归依并享受生者的祭祀。在春秋两季举行祭祀,以表示生者无时不思念亡故的亲人。在父母亲在世时以爱和敬来奉事他们,在他们去世后,则怀看悲哀之情料理丧事,如此尽到了人生在世应尽的本分和义务。养生送死的大义都做到了,才算是完成了作为孝子侍奉亲人的义务。”
范文四:观潮原文及翻译
观潮原文及翻译
观潮原文及翻译
观潮原文及翻译观潮》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译文 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就像这样一般。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才能。 而有钱的巨富、尊贵的官吏,争先赏赐银色的彩绸。在江岸南北上下
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手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而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即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间也没有,非常拥挤。 注释 第一段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注释: ?节选自《武林旧事》(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卷三,略有删改。周密(1232—1298),字公谨,宋代湖州(现在浙江湖州)人。 ?〔浙江〕就是钱塘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方其远出海门〕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fr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 end#的时候。方,当??时。其,指潮。出,发、起。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仅,几乎,将近。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大雪覆盖的山岭。际天,连接着天。 ?〔沃日〕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是也”的意思是:“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第二段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注释: ??〔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京尹,京都临安府(现在浙江杭州)的长官。浙江亭,馆驿名,在城南钱塘江岸。 ?〔艨艟(énghōng)〕战船。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意思是,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尽,穷尽。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 ?〔乘骑(jì)弄旗
标枪舞刀〕乘马、舞旗、举枪、挥刀。骑,马。弄,舞动。标,树立、举。 ?〔略不相睹〕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 ?〔水爆〕水军用的一种爆炸武器。 ?〔一舸(gě)无迹〕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舸,船。 ?〔敌船〕指假设的敌方战船。 ?〔逝〕去,往。 第三段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注释: ?〔吴儿善泅(qiú)者数百〕几百个善于游泳的吴地健儿。 ?〔披发文身〕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文,动词,画着纹身。 ?〔溯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而上。 ?〔鲸波万仞〕万仞高的巨浪。鲸波,巨浪。鲸所到之处,波涛汹涌,所以称巨浪为鲸波。万仞,形容浪头极高,不是实指。 ?〔腾身百变〕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 第四段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注释: ?〔江干(或gān)〕江岸。 ?〔珠翠罗绮溢目〕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珠翠罗绮,泛指妇女的首饰和游人的华丽衣服。溢目,满眼。 ?〔倍穹〕(价钱)加倍的高。穹,高。倍,动词,加倍。 ?〔僦(jiù)赁(lìn)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僦、赁,都是租用的意思。看幕,为观潮而特意搭的帐棚。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容,许,使。虽,即使。
范文五:《七发》原文及翻译
七发
枚 乘
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曰:“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间乎[1]?”太子曰:“惫!谨谢客。”客因称曰:“今时天下安宁,四宇和平。太子方富于年。意者久耽安乐,日夜无极。邪气袭逆,中若结轖[2]。纷屯澹淡,嘘唏烦酲。惕惕怵怵,卧不得瞑。虚中重听,恶闻人声。精神越渫,百病咸生。聪明眩曜,悦怒不平。久执不废,大命乃倾。太子岂有是乎?”太子曰:“谨谢客!赖君之力,时时有之,然未至于是也。”客曰:“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饮食则温淳甘脆,脭m 肥厚。衣裳则杂遝曼暖,燂烁热暑[3]。虽有金石之坚,犹将销铄而挺解也,况其在筋骨之间乎哉?故曰:纵耳目之欲,恣支体之安者,伤血脉之和。且夫出舆入辇,命曰蹶痿之机[4];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娥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今太子肤色靡曼,四支委随,筋骨挺解,血脉淫濯,手足堕窳[5]。越女侍前,齐姬奉后,往来游宴,纵恣于曲房隐间之中。此甘餐毒药,戏猛兽之爪牙也。所从来者至深远,淹滞永久而不废,虽令扁鹊治内[6],巫咸治外[7],尚何及哉!今如太子之病者,独宜世之君子,博见强识,承间语事,变度易意,常无离侧,以为羽翼。淹沉之乐,浩唐之心,遁迭之志,其奚由至哉。”太子曰:“诺。病已,请事此言。”
客曰:“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不欲闻之乎?”太子曰:“仆愿闻之。”
客曰:“龙门之桐[8],高百尺而无枝。中郁结之轮菌,根扶疏以分离。上有千仞之峰,下临百丈之溪。湍流遡波,又澹淡之。其根半死半生。冬则烈风、漂霰、飞雪之所激也,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朝则鹏黄、鳱鴠鸣焉,暮则羁雌、迷鸟宿焉。独鹄晨号乎其上,鹍鸡哀鸣翔乎其下。于是背秋涉冬,使琴挚斫斩以为琴[9],野茧之丝以为絃,孤子之钩以为隐,九寡之珥以为弤[10]。使师堂操《畅》,伯子牙为之歌。歌曰:‘麦秀■兮雉朝飞,向虚壑兮背槁槐,依绝区兮临迴溪。’飞鸟闻之,翕翼而不能去。野兽闻之,垂耳而不能行。蚑、、蝼、蚁闻之,柱喙而不能前。此亦天下之至悲也,太子能强起听之乎?”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客曰:“■牛之腴,菜以笋蒲。肥狗之和,冒以山肤。楚苗之食,安胡之饭,持之不解,一啜而散。于是使伊尹煎熬[11],易牙调和[12]。熊蹯之臑,勺药之酱。薄耆之炙,鲜鲤之脍。秋黄之苏,白露之茹。兰英之酒,酌以涤口。山梁之餐,豢豹之胎。小饭大歠,如汤沃雪。此亦天下之至美也,太子能强起尝之乎?”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客曰:“锺岱之牡[13],齿至之车。前似飞鸟,后类距虚。穱麦服处,__躁中烦外。羁坚辔,附易路。于是伯乐相其前后,王良、造父为之御,秦缺、楼季为之右[14]。此两人者,马佚能止之,车覆能起之。于是使射千镒之重,争千里之逐。此亦天下之至骏也,太子能强起乘之乎?”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客曰:“既登景夷之台[15],南望荆山,北望汝海,左江右湖,其乐无有。于是使博辩之士,原本山川,极命草木;比物属事,离辞连类。浮游览观,乃下置酒于虞怀之宫。连廊四注,台城层构,纷坛玄绿。辇道邪交,黄池纡曲[16]。溷章、白鹭,孔鸟、鶤鹄,鹓M 、鵁鶄,翠鬣紫缨。螭龙、德牧,邕邕群鸣。阳鱼腾跃,奋翼振鳞。漃漻■蓼,蔓草芳苓。女桑、河柳,素叶紫茎。苗松、豫章,条上造天。梧桐、并闾,极望成林。众芳芬郁,乱于五风。从容猗靡,消息阳阴。列坐纵酒,荡乐娱心。景春佐酒[17],杜连理音[18]。滋味杂陈,肴糅错该。练色娱目,流声悦耳。于是乃发《激楚》之结风,扬郑卫之皓乐。使先施、征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娵、尊予之徒,杂裾垂髾,目窕心与;揄流波,杂杜若;蒙清尘,被兰泽,嬿服而御。此亦天下之靡丽皓侈广博之乐也,太子能强起游乎?”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客曰:“将为太子驯骐骥之马,驾飞转之舆,乘牡骏之乘。右夏服之劲箭,左乌号之雕弓[19]。游涉乎云林,周驰乎兰泽,弭节乎江浔。掩青,游清风。陶阳气,荡春心。逐狡兽,集轻禽。于是极犬马之才,困野兽之足,穷相御之智巧[20]。恐虎豹,慴鸷鸟。逐马鸣镳,鱼跨麋角。履游麇兔,蹈践麖鹿。汗流沫坠,冤伏陵窘。无创而死者,固足充后乘矣。此校猎之至壮也,太子能强起游乎?”太子曰:“仆病未能也。”然阳气见于眉宇之间,侵淫而上,几满大宅[21]。
客见太子有悦色,遂推而进之曰:“冥火薄天,兵车雷运。旍旗偃蹇,羽毛肃纷。驰骋角逐,慕味争先。徼墨广博,观望之有圻[22]。纯粹全牺,献之公门。”太子曰:“善!愿复闻之。”
客曰:“未既。于是榛林深泽,烟云莫,兕虎并作。毅武孔猛,袒褐身薄。白刃磑磑,矛戟交错。收获掌功,赏赐金帛。掩肆若,为牧人席。旨酒嘉肴,羞炰脍炙,以御宾客。涌觞并起,动心惊耳。诚必不悔,决绝以诺;贞信之色,形于金石。高歌陈唱,万岁无[23]。此真太子之所喜也,能强起而游乎?”太子曰:“仆甚愿从,直恐为诸大夫累耳。”然而有起色矣。
客曰:“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24]。至则未见涛之形也,徒观水力之所到,则仰然足以骇矣。观其所驾轶者,所擢拔者,所扬汩者,所温汾者,所涤讫者,虽有心略辞给,固未能缕形其所由然也。怳兮忽兮,聊兮慄兮,混汩汩兮。忽兮慌兮,俶兮傥兮,浩瀇兮,慌旷旷兮。秉意乎南山,通望乎东海,虹洞兮苍天,极虑乎崖涘。流揽无穷,归神日母[25]。汩乘流而下降兮,或不知其所止。或纷坛其流折兮,忽缨往而不来。临朱记而远逝兮,中虚烦而益怠。莫离散而发曙兮,内存心而自持。于是澡概胸中,洒练五藏,澹澉手足,颒濯发齿,榆弃恬怠,输写淟浊,分决狐疑,发皇耳目。当是之时,虽有淹病滞疾,犹将伸伛起躄,发瞽披聋而观望之也,况直眇小烦懑,酲■病酒之徒哉!故曰:发蒙解惑,不足以言也。”
太子曰:“善!然则涛何气哉?”客曰:“不记也,然闻于师曰,似神而非者三:疾雷闻百里;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内云,日夜不止。衍溢漂疾,波涌而涛起。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溰溰,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其旁作而奔起也,飘飘焉如轻车之勒兵。六驾蛟龙,附从太白,纯驰浩蜺,前后骆驿。颙颙卬卬,椐椐强强,莘莘将将,壁垒重坚,沓杂似军行。訇隐匈■,轧盘涌裔,原不可当。观其两旁,则滂渤佛郁,闇漠感突,上击下律,有似勇壮之卒突怒而无畏。蹈壁冲津,穷曲随隈,踰岸出追,遇者死,当者坏。初发乎或围之津涯,荄轸谷分。回翔青蔑,衔枚檀桓。弭节伍子之山,通厉骨母之场[26]。凌赤岸,篲扶桑,横奔似雷行。诚奋厥武,如振如怒。沌沌浑浑,状如奔马。混混庉庉,声如雷鼓。发怒厔沓,清升踰跇,侯波奋振[27],合战于藉藉之口。鸟不及飞,鱼不及迴,兽不及走。纷纷翼翼,波涌云乱。荡取南山,背击北岸。覆亏丘陵,平夷西畔。险险戏戏,崩坏陂池,决胜乃罢;■汩潺湲,披扬流洒。横暴之极,鱼鳖失势,颠倒偃侧;沋沋湲湲,蒲伏连延。神物怪疑,不可胜言。直使人踣焉,洄闇悽怆焉。此天下怪异诡观也,太子能强起观之乎?”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客曰:“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若庄周、魏牟、杨朱、墨翟、便蜎、詹何之伦。使之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此亦天下要言妙道也,太子岂欲闻之乎?”于是太子据几而起曰:“涣乎若一听圣人辩士之言。”涊然汗出,霍然病已。
——《文选》卷三十四
[1]少间:稍愈。
[2]结轖(音色):结塞,郁结堵塞。
[3]燂烁(音旬朔):火热。
[4]蹶痿(音决委):下肢麻痹瘫痪。
[5]堕窳(音雨):懒散无力的样子。
[6]扁鹊:姓秦,名越人,春秋时名医。
[7]巫咸:古代神巫。
[8]龙门:龙门山。在今陕西韩城和山西河津之间。
[9]琴挚:春秋时鲁国乐官太师挚,善鼓琴。
[10]九寡:生有九子的寡母。见《列女传·母仪》。
[11]伊尹:商汤的大臣,善烹调。
[12]易牙:春秋时人,以善调味受到齐桓公的宠爱。
[13]锺岱:在今陕西榆林长城外至内蒙河套一带,古代这一地区产马。
[14]秦缺、楼季:古代两名敏捷的勇士。秦缺善走,楼季善跃。
[15]景夷之台:即京台,又名强台,故址在今湖北监利。
[16]黄池:即潢池,护城河。
[17]景春:战国时纵横家。
[18]社连:又名田连,古代琴师。
[19]乌号:传说中黄帝使用的宝弓。
[20]相御:看马和驾车的人。
[21]大宅:面部。
[22]圻:同“垠”,界。
[23]无君主专制(音译):无厌。
[24]广陵:今江苏扬州。古时海潮可至广陵。
[25]日母:日出的地方。
[26]骨母之场:即晋母山。骨,乃“胥”之误。伍子胥为吴王所杀,吴人立祠于江上,因名胥母山。
[27]侯波:阳侯波。相传古诸侯阳侯,因罪投江自溺,为水神,能作波浪。后因称大波为侯波。
【译文】
楚国太子有病,吴国客人去探望他,说:“听说太子玉体欠安,现在稍微好点了吗?”太子说:“还是疲乏得很!谢谢你的关心。”
吴客借机说道:“现今天下安宁,四方太平。太子正在少壮之年,料想是您长期贪恋安乐,日日夜夜没有节制。邪气侵袭,使胸中郁结堵塞,以至于昏沉烦闷,就象喝醉了酒似的心神不定,卧不能眠。体质虚弱,听觉失灵,不愿听人说话。精神涣散,百病丛生。听觉和视觉昏乱不灵,喜怒哀乐不符常规。这样长久持续下去而不改变,生命就会终结。太子是不是这样呢?”太子说:“谢谢你。靠君王的力量,使我能享受富贵安乐,你说的症状,虽然时常出现,但没有你所说的那么严重。”
吴客说:“当今贵人之子,一定是住在深宫内院,内有照料日常生活的宫女,外有负责教育辅导的老师,想与其他人交游也不可能。吃的是肥肉美酒,甘香可口,穿的是绫罗毛皮,冷热適中。即使有金石之坚,也会使它销铄而分解,何况是皮肉筋骨呢?所以说,纵耳目之欲,恣肢体之安,必然伤血脉之和。至于说出了车就上轿,正是瘫痪的先兆;深邃温暖的宫殿,是风湿感冒的媒介;明眸皓齿的美女,是砍伐生命的利斧;甘香肥美的食品,就是腐蚀肠胃的毒药。现在太子皮肤细嫩,四肢不灵,筋骨松散,血脉阻塞,手足无力。越国,齐国的美女佳丽,侍奉在你前后,往来游宴,放纵取乐于深宫密室之中,这正象吃毒药,戏猛兽一样啊。这种生活对身体造成的影响由来已久,再长期拖延而不思制止,那么即使让扁鹊来
为您治病,巫咸来为您祈祷,哪里还来得及呢?现在象太子这样的病,最好请当今博闻强识的君子,利用机会给您谈论外界的事物,以改变您心中的念头和意愿。让他们经常伴随您的左右,成为您的辅佐。那么沉溺之乐、放纵之心、浪荡之志,从何而来呢?”太子说:“好。等我病愈后,就照你说的去做。”
吴客说:“现在太子的病,可以不用药物、针灸治疗,可以用讲述要言妙道来治好它,您不想听听吗?”太子说:“我愿意听。”
吴客说:“龙门之桐,高达百尺而无枝,树干纹理屈曲,树根分布离散。上有千仞之峰,下临百丈之溪;溪水湍急逆流,冲荡激越。树根半死半生。冬天寒风、冰雹、飞雪侵袭它,夏天闪电,雷霆,霹雳轰击它。早晨有黄鹂,鳱鴠鸣叫,夜间有孤鸟、迷雀栖息。晨曦中,孤鸿在枝头上啼叫,鵾鸡在树脚下哀鸣。在秋末冬初的时候,叫太师挚砍伐来制成琴。用野茧的丝制成弦,用孤儿的带钩做装饰,用死了九子的寡妇的耳环制成琴徽。让师堂子京弹一曲《畅》,俞伯牙为他伴唱。歌词道:
“麦子抽穗呀麦芒尖尖,
晨光熹微呀野鸡乱飞。
面对着深渊呀背靠枯槐,
道路断绝呀溪水迂回。”
飞鸟听到,收拢敛翅不忍飞去;野兽听见,垂下耳朵不能行走;蚑蟜、蝼蚁听见,支着嘴不能向前。这是天下最深沉的悲声,太子能勉强起来听听吗?”太子说:“我病了,还不能啊。”
吴客说:“取小牛腹部的肥肉,用竹笋和香蒲来掺和。用肥狗肉调作羹汤,上面盖一层石耳菜。用楚苗山的稻米或菰米做饭,这种米饭团成一块不会散开,但入口即化。于是叫伊尹烹饪,让易牙调味。把熊掌煮得烂熟,再芍药酱来调味。把兽脊上的肉切成薄片烤熟,将鲜活的鲤鱼切成鱼片,佐以秋天变黄的紫苏,秋露浸润过的蔬菜。用兰花泡的酒来漱口。还有用野鸡、家养的豹胎做的食物。少吃饭多喝粥,就像热汤浇在雪上。这是天下最好的美味了,太子能勉强起来尝尝吗?” 太子说:“我病了,还不能啊。”
吴客曰:“钟代一带出产的骏马,挑选年齿适中的来驾车;跑在前头的像飞鸟,跑在后面的像距虚。用早熟的麦子喂养它,使它性情急躁。给它套上坚实的辔头,沿着平坦的大道前进。这时让伯乐照顾前后,让王良、造父来驾车,秦缺、楼季做车右。这两个人,马奔逃能制止,车翻了能扶起。用这样的马车去赛跑,可以用千金之资作赌注,以千里之遥作赛程。这是天下最好的车马呀,太子能勉强起身去乘坐吗?” 太子说:“我病了,不能乘坐啊。”
吴客说:“登上景夷台,南望荆山,北望汝水,左面是长江,右边是洞庭,这种快乐天下少有。这时让博学善辩的士人,陈述山川的本原,穷尽草木的名称,将山川草木的名称归纳起来,使之连缀成文。在到处游玩观览之后,在虞怀宫里摆开酒宴。宫殿前的回廊四面相连,城上有台,构造重迭,彩色纷纭。来往车辇之道纵横交错。城墙四周护城河迂回曲折。溷章、白鹭、孔鸟、鶤鹄、鵷雏、鵁鶄之类的鸟,或冠毛翠绿,或颈毛姹紫。雄鸟与雌鸟颜色艳丽,唱鸣相和。鱼儿腾跃,奋翼振翅。清净的水中,芳草丛生,莲花吐艳。河边的柔桑、柳树,绿叶紫茎。苗松、豫樟,树干挺拔,上接青天。放眼望去,梧桐、棕榈,连成一片。花木的芳香,随风吹去,四方荡漾。树枝摇曳,树叶翻覆。大家列坐饮酒,纵情娱乐。让景春来把酒,让杜连来奏乐。各种滋味的食品五花八门,各种肉肴错杂陈列。精心挑选的美色赏心悦目,美妙的歌声婉转动听。于是唱起《激楚》的急促的音调,弹奏郑、卫的动听的乐曲。叫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娵、傅予这些俊男美女,裙裾混杂,长发披肩,秋波传送,以心相许;这些人以流水沐浴,以杜若香体,身上好像笼罩着一层薄雾,脸抹兰膏,穿着便服,即席侍宴。这是天下最糜费奢侈,豪华盛大的宴乐了。太子能勉强起来,参加这样的游乐和盛宴吗?”太子说:“我有病,还不能去啊。”
吴客说:“我要为您驯服骐骥那样的骏马,驾起轻便快捷的猎车,您坐在这骏马拉的车子上,右边挂着夏后氏的劲箭,左边带着柘木制成的雕弓,游猎于云梦之林,驰骋于兰草之泽,奔到江边后缓缓行进。车轮在青苹上徐徐辗过,迎着扑面而来的清风。陶醉在阳春气息之中,也不禁心旌摇荡。然后策马追逐狡滑的走兽,发出连珠箭射中轻捷的飞鸟。把犬马的本领发挥到极致,把野兽追赶得筋疲力尽,马夫和车夫使尽了他们的智慧和技巧;虎豹恐惧了,雄鹰慑服了。奔马响着项铃,象鱼一样腾跃,象麋鹿一样角逐,脚踩狐兔,蹄压麇鹿。追得动物们汗流于身,口沫下滴,四处躲藏,走投无路,没有受伤而活活吓死的野物足以装满随从的车子。这是郊猎最壮观的场面,太子能勉强起来参加这游猎吗?”太子说:“我病了,还不能去。”然而这时候太子眉宇之间出现了红潤之色,并逐渐扩展,几乎布满整个面部。
吴客见太子有高兴的神色,就靠前一步说:“黑夜出猎,在原野上燃起的火光照亮天空,兵车运行,其声如雷。旌旗高举,旗上装饰的鸟羽、牛尾整齐而纷繁。大家驰骋角逐,为得到野味而奋勇争先。烧田捕兽的范围极其广博,只能隐约望见它的边界。最后把毛色纯而不杂、躯体完整的猎获物,进献到诸侯面前。”太子说:“说得好!我愿意再听你说。”
吴客说:“这还没有说完。在那丛林深泽之间,烟云弥漫,昏暗不明,野牛,老虎一起出现。打猎的人毅武勇猛、袒露身体,亲身去捕捉野兽。只见刀光闪闪,矛戟交错。打猎结束,按照猎物多寡记功,赏赐金帛。在青苹之上,铺开杜若,为打猎的官员们摆开了宴席。美酒佳肴,各种熟食脍炙,拿来款待佳宾贵客。大家一齐举杯祝酒,发出的豪言壮语入耳动听。表示真诚不悔的决心,至死不变。坚贞不渝的表情,就象镂刻在金石上一样。人们欢乐高歌,丝毫也不感到厌倦。这正是太子所喜爱的,您能勉强起来玩玩吗?”太子说:“我很愿意去,又担心牵累诸位大夫。”然而,太子有想起来的样子了。
吴客说:“我们将要在八月十五日,和诸侯及远方来的朋友兄弟们一同去广陵的曲江观涛。初到时还未曾看到江涛的形状,不过看到水力所到之处,就足以使人惊恐不已了。看到江上后浪推前浪,浪峰高耸,波涛激荡,水流回转,冲刷激越的样子,即使心有急智,言辞敏捷的人,也不能细致形容它的来龙去脉呀。迷离恍惚,惊心动魄,无数浪潮混杂在一起。渺渺茫茫,潮头突起,水波浩漫,广袤无垠。极目南山,远望东海,波涛汹涌,水天相接。思绪飞扬,想象哪里是涛水的尽头?看那无穷无尽的江水,心神飞向东方日出之处。看那潮头波涛顺流而下,不知道它在哪里休止。有时那浪潮忽然流转,缠结在一起,转瞬间奔流而去,不再回头。浪涛冲到朱汜又向远处流逝,使人心虚烦闷精神倦怠。观涛之后,整个晚上都心意散乱,直到天亮才又心情平伏,情绪安稳。觉得胸中经过荡涤,五脏经过洗濯。手足冲洗干净,颜面发齿也洗得洁白光亮。扬弃了安逸慵懒,排除了污垢肮脏,心智不再迷惑而能分辨决断,耳朵眼睛也变得聪明透亮。在这个时候,即使是久病不愈之人,也会抬起驼背,直起跛足,睁开瞎眼,竖起聋耳来观望倾听的呀,何况仅仅是烦躁不安,饮酒过量而不舒服的人呢?所以说,对于发蒙解惑,这江涛实在不值得一提啊。”太子说:“太好了。既然如此,江涛的气象究竟是怎样的呢?”
吴客说:“我不记得了。但我从老师那里听说,江涛似神而非神的特点有三条:一是涛声如雷,百里之外都能听到;二是江水倒流,海水涨潮;三是云气从山口出入,日夜不停。江水满溢,水流湍急,波涌而涛起。那江涛开始出现的时候,象山洪飞泻而下,似白鹭徐徐降落。过一会儿,水势浩浩荡荡,白茫茫一片,象白马驾着素车,车上张设着帷盖。那波涌而云乱的样子,就象三军在整装疾行。潮头从旁掀起,浪涛翻滚,就象将军坐在轻车上率领军队作战。驾车的是六条蛟龙,跟随在河神的后面。又象是白色长虹在奔驰,络绎不断。波涛高耸,象无数小山。陡然落下,纵横四溢,相互撞击,象错杂重叠的城墙一样。其杂乱纷纭,又象千军万马在前进。江涛轰鸣,声势磅礴,不可阻挡。看那靠岸的两旁,更是奔腾澎湃,激怒翻滚,上下撞击。好似彪悍勇壮的士兵,狂怒奔突,无所畏惧。潮水猛烈地冲击着
江岸和渡口。流到曲折处,就冲决了江岸堤坝,遇者死,挡者伤。这滚滚的波涛发源于或围地方的山泉小溪,撞到山陇或川谷而折回分流。到青篾时盘桓回旋。经过檀桓时无声疾进。再缓缓流过伍子山,一直远奔到叫做胥母的战场。它越过赤岸,扫向扶桑。横奔象雷滚,显然威武,如发狂怒。巨流滔滔,形如奔马。水声轰鸣,好似擂鼓。水势在岸合处受阻而发怒,上升远跳,大波扬起,在名叫藉藉的隘口大战起来。鸟来不及飞起,鱼来不及转身,兽来不及逃走。水势浩渺纷乱,犹如波涌云飞。江涛扫荡南山,转身又冲击北岸。摧毁了丘陵,荡平了西岸。它冲垮堤岸,破坏池塘,直到全胜方才罢休。然后流水激荡澎湃,浪花飞溅不息。任意泛滥,十分横暴。鱼鳖都不能自主,腹背颠倒,上下翻覆,匍匐而行,连接不断。水中各种可怪可疑之物,难以尽述,简直叫人吓倒在地,神志不清,丧魂失魄。这是天下怪异罕见的奇观,太子能勉强起来去看看吗?”太子说:“我有病,还不能去。”
吴客说:“那么我将给太子推荐最为博学而有才智的人,如庄周、魏牟、杨朱、墨翟、便蜎、詹何一类的人物。让他们议论天下精深微妙的道理,明辨万事万物的是非曲直,再请孔子、老子这类人物来总结,请孟子这类人物来稽核,这样一万个问题也错不了一个。这是天下最切要最精妙的理论了,太子您可要听听吗?”于是太子扶着几案站了起来,说:“你的话使我豁然清醒,好象已经听到了圣人辩士的言论了。”太子出了一身透汗,忽然之间老病全消。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范石湖修志与石湖志的编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