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中国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网
构建远程师生交互策略的六个维度
来源:中国远程教育杂志 ???????发布时间:2007-04-18
【摘 要】远程师生交互在策略上涉及到很多方面,可以从理念、抓手、动力、评价、环境、实践等六个维度来构建远程教育条件下的师生交互策略,以求从更广泛的视角来切实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即以先进理念为引领,以观念转变为先导;以强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为抓手;以教学需求为驱动、以技术应用为推动;以建立和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来规范;以优化网上教学环境为基础;以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和鼓励师生广泛参与为关键。
【关键词】 师生交互;交互策略;远程教育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在远程教育中,由于师生“准分离”的特殊属性,这对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远程师生交互方面。因为交互是人与生俱来的需要,互动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都认为,学习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与他人交互的环境。在1989年,国际知名学者Moore 提出交互分类理论,将交互划分为三种类型,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是其中重要的类型之一。师生交互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与学习资源交互及生生交互的效果,是远程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要领域。
当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远程条件下的交互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见解,他们主要集中在交互的基本原理、交互系统、交互功能、如何促进远程教育中的交互等方面;研究的深度从关注交互的外部特征到研究交互对有意义学习的影响,这些研究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从当前的实践层面来看,远程教育还没有完全发挥师生交互的巨大功能,还需要克服只重技术的不足。在远程教育环境下,师生处于准分离状态,借用技术的优势来延伸师生交互的时空是近年来在开放远程教育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随着电大开放教育试点的深入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推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处于准分离状态的师生交互,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万万不行,然而,光靠技术来主导也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笔者认为,远程师生交互在策略上涉及到办学层面和教学层面等广泛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理念和观念、政策和机制、教学环境、师资培训、实践教学等诸多因素和环节;也涉及到教学模式、应用平台、教学资源、支持服务等方面。我们可以从理念、抓手、动力、评价、环境、实践等六个维度来构建远程教育条件下的师生交互策略,以求从更广泛的视角来切实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一、以先进理念为引领,以观念转变为先导
学校的办学首先要明确其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然后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拿什么培养人?不同的办学理念反映学校的不同定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这样一种历史使命——为终身教育体系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办人民满意的开放教育。站在历史的高度来正确认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意义,就能确立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定位,把握在开放远程教育环境下,人才培养需要什么?大规模的电大学习者和庞大的系统运作不可能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教与学,传统的面授已经无法适应大规模求学者的需求,尽管面授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教学工作者需要在观念上进一步明确:在开放远程教育环境下,需要根据远程教学的特点和学习者的不同情况,不断探索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师生间的互动,引导学习者养成有效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提升他们的学习力。
二、以强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为抓手
随着技术的发展,网上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但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教学资源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得学习者从中更有效、更便捷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就需要围绕教学目标,对网上教学资源进行一体化的设计。
在网上,教师可能不在前台或从前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教学资源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直接面对着这些教学资源,如何与这些资源及相关媒体互动起来,而不仅仅是教学内容以文字方式进行堆积?在这种情况下,师生间的交互可以通过教师设计的各种在线的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流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记分作业、自测练习题、在线实验室、案例库、素材库、问题库、各类子网站等)来延伸,这样,学生与媒体资源就互动起来了。因此,强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是促进教学互动的有力抓手,可使导学和助学具有丰富的内涵,间接地强化师生间的交互,有力地支撑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资源的互动性、多样性、便捷性是网上教学互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以教学需求为驱动、以技术应用为推动
远程师生交互是学习支持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网络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是师生交互的一个重要方面。E-mail、BBS、MSN、QQ、语音信箱、一点对多点的双向视频系统等已经广为应用,在远程师生交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电大“试点”项目的深入及网上教学平台的不断更新、升级和完善,网上教学活动已经作为一项在课程教学中的“规定动作”,无论是实时还是非实时,文字还是视频,虚拟的课堂教学还是虚拟的小组讨论,其手段都愈发多样化。人们不仅仅把课堂搬到了网上,把各类教学活动也搬到了网上,这是教学模式改革的成果。远程师生的交互是以教学需求为驱动的,然后才是运用先进技术来实现和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合教学业务流的过程中,人们还开发并应用了许多用于师生交互的应用系统作为对教学的支持服务,进一步优化了网上教学环境。如上海电视大学开发、设计并应用的“基于WEB的毕业论文指导交流系统”就能在师生准分离状态下,很好地解决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远程指导,其中还包括总校教师对各分校聘请的指导教师进行在线资格审核。
又如,上海电视大学“基于WEB的手机短信平台——移动校园”在教学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针对在职成人业余学习英语的困难,以及对全国网络教育公共基础课统一考试的畏难情绪,学校从05年下半年起,组织相关教师设计了一批英语测试题目,每天为学生发送一条免费的手机短信,充分利用学生的零碎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当学生将答案发送至移动校园系统,系统将自动进行判别,再次发送短信或告知正确,或解释为什么是错误的,错在哪里。这项应用源于教学需求,通过技术应用,使学生与应用系统之间形成了互动。
四、以建立和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来规范
为形成远程师生交互长效机制,需要建立和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远程师生交互的实际效果,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真正起到导学、助学和促学的作用,不仅仅从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还应当从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思考问题角度的切入和转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等方面来全面测评远程师生交互的效果,以形成高效、规范、相对稳定的远程师生交互策略。
五、以优化网上教学环境为基础
网络技术在远程教育中愈来愈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人们依赖于网络来传递教学资源、延伸支持服务,然而,网络教学环境的优化将直接决定网络教学以及远程师生交互的质量,因此,网上教学环境的优化是远程师生交互的基础。
1. 远程教育的网络种类
目前应用于远程教育领域的网络主要有:天网(卫星网);有线电视网;Internet 网;移动通信网,等等。
卫星网因接受端要安装一个“锅盖”,限于成本,一般较难普及到家庭。主要是针对边远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建立专门的接收站,通过卫星电视来转播教学内容。
有线电视网已经普及到家庭,但并非每个家庭都会安装一个机顶盒,虽然一些运营商提供免费的机顶盒,但条件是要捆绑2~3年,且每月支付固定的费用,这就让许多用户望而却步。尽管新型的电视机已经把机顶盒功能整合在机内了,但在内容为王的今天,基于有线电视网的教学资源还远不够丰富。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符合需要的教学内容供其点播的余地也不大。因此,有线电视网要在远程教育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形成运营模式尚需时日。
Internet网在远程教育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这里所指的网上教学环境主要是针对Internet网的。
移动通信网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新技术,通过与Internet 网的整合,在远程教育的教学、管理和服务中越来越多地发挥着作用。但现阶段,3G、4G技术还没有全面普及,手机显示屏的有限空间对移动学习开展尚有较大的限制,一些教育节目和课程的视频点播在资费上还难以令人承受。一方面,移动技术和Internet技术的结合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移动技术和电视的结合使得移动电视的应用正在悄然兴起和普及。
2. 网上教学环境的优化
应用平台是最直接、最基础的网上教学环境,它的便捷可靠将直接影响师生在网上的教学和交互。应用平台涉及到教学、管理和服务等各个方面,它的建设和完善需要标准化,特别是各个应用平台之间接口的标准化,业务流、信息流与技术的集成化,以及教学、管理和服务的个性化。
以电大网上教学环境为例,近年来为满足远程教育的需求,建设和应用了多个应用平台,其中包括:电大在线网上教学平台,教学教务管理系统,OPEN_OA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各省级电大及其各分校也根据需求,开发了许多应用系统。由于开发人员、开发技术、开发水平以及系统维护等存在着许多差异,各个应用平台之间接口并非按照标准化的要求来开发的。尽管这些系统在当时确实为推动远程教育的教学、管理和服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应用的不断增长,实现这些应用系统之间“无缝衔接”的要求愈发紧迫,真实反映了“信息孤岛”将是远程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要深入开展远程教育,网上教学环境的优化,特别是应用平台的优化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在现有平台上进行改造和优化比从头开始要更为复杂和艰巨,需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接口数据标准化为主要抓手,逐步规范数据格式,逐步统一到先进的、主流的技术上来。
六、以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和鼓励师生广泛参与为关键
电大“试点”项目重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核心是教学模式的改革。在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远程师生交互是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方面。前面提到网上教学活动的开展就是远程师生交互的重要体现。
在众多的网上教学实践中,中心城市电大普遍发现,由于在职成人的社会化和职业化特征,组织和开展实时网上教学活动非常困难,参与者寥寥无几。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网上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有组织、有设计、有主题、有互动”,只有精彩,才会拥有更多的参与者。同时要兼顾非实时网上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到实时与非实时相结合。因此,学校需要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将网上教学活动纳入到常规工作中来;对教师要进行培训;教师对网上教学活动要进行合理的设计;管理人员对网上教学活动要进行组织和引导。只有广大师生广泛参与,远程师生交互才能真正反映教学模式改革的成果,从而赋予“导学-自学-助学”更为丰富的内涵。
作者简介:陈信,教授,副校长,上海电视大学(200086)。
范文二:关于登陆中国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网
关于登陆中国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网
核对基本信息和照片的通知 西安交通大学远程教育学员:
西安交通大学远程教育06秋级和07春级高起本、专升本学员(不包括高起专层次的学员)的基本信息和照片已由西交大报送至中国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网~请各位学员(不包括高起专层次的学员)务必于2月22日前登陆中国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网核对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和照片~如发现有误请务必于2月25日,上午9:00至11:00~下午2:00至4:00,告诉南京学习中心~联系人:徐老师~电话025-86585208。
西安交通大学网络学院
南京学习中心
2008-1-24
附:
登陆中国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网核对基本信息和照片的流程
第1步:登陆中国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网http://www.cdce.cn,点击“网院考生入口”。
第2步:点击“网院考生入口”后会出现如下“考生个人信息管理系统”页面,点击“注册”。
第3步:认真填写各项信息(带红,的都是必填项),请牢记自已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填写好选中“同意协议”,最后点击“注册”。如你填的注册信息没有问题的话就会跳出一个“注册成功”的对话框,点击这个对话框中的“点击进入基本信息连接”
第4步:进行基本信息连接:所属网院请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学号和身份证号(学号请在登陆 www.nauce.com 点击,成人函授,西交大远程教育2007秋学期课表,对应年级的学员表 查看,身份证号请填写报名时用的身份证号。填写好“学号“、”身份证号、“校验码“后点击“确定”
第5步:点击“确定”后会跳出如下的对话框,如对话框中有你的姓名即
表示已正确加连接。继续点“确定”就可出现“基本信息浏览页面”,再点击此
页面左边的“基本信息查看”即可查看自己的相关信息和照片。
范文三:【doc】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现状与远程试点高校发展的思考
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现状与远程试点高校发
展的思考
《教育信息技术》电子信箱:gdd,jzz@21cn.com 中国现代逗翟承胄觋
网圈圈
?张妙华
【Ia.I中国第三代远程教育一网络教育在中国方兴未艾.教育部已经在全国批准67所高
校开展网络教育试点,并对远程教育作了初步的尝试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主要介绍中
国现代远程教育的现状,并对远程试点高校的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tml远程教育远程试点高校现状思考
一
,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现状
我国远程教育从60年代初期开始兴办,到90年代
下半期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为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发 展以网络教育为主的现代远程教育,1999年初,教育部
首先批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和湖南大
学四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
2000年4月,教育部在湖南大学召开现代远程教育
经验交流会,决定利用我国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和信 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的大好形势,在原来指定试点院校 的基础上,扩大规模,依托重点普通高等院校(名校)的
人才,技术,专业和资源优势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的高起
点,跨越式发展,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于是相继在又批
准了63所高校加入试点学校行列,从2002年秋季起,67 所院校开始招生,招生人数达46.3516万人.今后几年,
远程教育的生源还将继续大幅度地增加.
目前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现状是:
1.办学模式多样化.从67所高校的办学实践来看, 主要有四种:一是独立办学.这是大多数,体现了中国 远程教育的主流.二是与企业合作办学.主办远程教育 的网络需要与大中型企业合作.三是远程教育院校之间 合作,各远程教育院校之间利用各自的优势进行强强联 合.四是利用国外远程教育的资源优势与外国远程教育 机构或院校分工合作.以上四种办学模式各有特色,形 成一种互相依托,拾遗补缺的关系,构成了我国远程教 育较为完整的办学体系.
2.媒体形态多样化.目前我国远程教育采用的媒体 技术大致有五种形式:一是利用现有的电视频道开展远 .
程教育,其中包括中央与地方台的教育频道,也包括一 些高校与大型企业开设的电视专用频道.二是利用电视 卫星或视频会议系统实现教学信息单向或双向传送.三 是利用我国现有的计算机通讯网络,少数通过国际互联 网进行远程教育.四是将课件刻录在光盘上,然后把光 盘邮寄到校外学习中心,学习中心再通过局域网进行远 程教育.根据调查,目前多数远程试点高校至少采用两 种以上的媒体技术手段,如:"网络+卫星","网络+视 频会议系统"或"网络+电视频道"等.
3.教育层次多重化.在远程教育的层次上,目前试 点的远程教育院校主要面向社会提供高等学历学位教育. 据调查,学历学位教育主要分为五个层次:研究生课程 进修,高中起点专科,高中起点本科,专升本和本科第 二学位.目前开展研究生学历学位教育的网络学院不多, 只有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
4.资源建设优质化.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教育资源 开发和课程建设有了一定的积累和基础.产生了一批质 量较高,教学效果较好的网络教学和管理平台,软件和 工具,课程和课件,资源库和数据库等.
5.教学模式多媒体化.目前,各试点高校均采用多 种媒体的课程资源(文字教材,文字辅导材料,网上导 学材料,音像教材,VCD光盘,IP课件,ChI课件,直播 课堂等)进行教学:实行"视频授课(实时与非实时)+ 自主学习(网上点播课件或光盘学习)+网上作业+网 上辅导答疑+集中考试"的学习模式.
实时授课与导学:主讲教师可以通过卫星网络直播 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或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实时授课系统
《教育信息技术》电子信箱:gddjzz@163.com 进行面授辅导,学员可到试点高校的校外学习中心(教 学点)收看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实时授课 结束后,其授课过程将以视频课件的形式发布在网上, 学员可上网点击学习.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各门课 程的导学材料及课程大纲,在实时授课与导学的基础上, 利用试点高校提供的文字教材和光盘,课件和网上资源, 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计划.
网上作业:学员做作业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环 节,通过作业可以反映学员对本章节知识重点的掌握情 况.为了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在每门课程的学习 过程中必须完成规定的平时作业.作业可以一次或分多 次在网上完成.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及时了解学 生的学习情况作为辅导答疑与导学的依据. 网上辅导答疑:辅导答疑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教师值机(在线辅导答疑),电子邮件,通过网络平台 师生交互系统(BBS区,远程学习论坛)进行学习咨询, 交流讨论.
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不论是 教育领域,还是在社会舆论方面,都对试点院校在远程 教育方面的实践探索给予了高度关注,这其中有肯定, 也有批评.但就总体而言,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必有更美 好的发展前景.
二,对远程试点高校发展问题的思考
远程教育工作在我国从整体上讲还处于探索阶段, 缺乏一个成熟的发展模式去参照,因此,今后远程试点 院校如何抓住机遇,创造竞争优势,如下问题值得思 考:
1.从教育方式来说,远程教育应该形成多层次,多 规格,多形式,多功能的开放办学格局,满足社会成员 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式的教育需要.试点院校在继续进行 适度规模高起专,高起本,专升本的学历,学位教育试 验的同时,应规划进行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和研究生课程 进修班教育,同时,着重开展非学历,非学位的专业培 训和技能教育.如:微软认证,计算机等级证书和骨干 教师培训等.甚至可以开展一些特殊教育,如聋,哑等 残疾人的教育.
2.网络教育需要有一套适应网络教育教学特点的管 理与服务的途径,方式,方法.因此,试点高校在进行 常规的教学管理与服务的同时,应逐步建立并完善网上 教学,教务管理系统.
3.在教育部的领导和指导下,探索试点高校开展网 络教育资源协作开发,教学课程学分的互换互认的合作 机制.培育开放的,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要鼓励在标
准和规范指导下课程设置和资源建设的多元化和多样化 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实施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 享及其向西部和农村地区的发送传播.
4.校外学习中心是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为实施网 络远程教育而设立的服务分支机构,负责当地的招生, 宣传,咨询工作;提供学生学习环境和组织日常的教学 管理工作.因此,试点高校必须对省内外的学习中心进 行科学,规范的管理,使其自觉根据试点高校要求和学 生的需求提供各项优质的服务,以确保网络教育教学质 量.
5.试点高校既要注重现实生活中校园文化的建设, 更要注重虚拟环境的数字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网络时 代网络环境下对学生时时处处的人文关怀. 6.适应网络教育环境,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远程 教学和管理模式以及质量保证体系有待建立.这就要求 试点高校要实现教育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 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新以及教学方法和技术创新. 7.在知识经济社会里,知识,技能需求的急速更新, 使广大从业人员仅凭一张文凭或原有的经验技能就想一 劳永逸已成为过去,终生教育思想已成为国际性教育思 潮.成为各国的基本教育政策.我国积极倡导和推广"终 身教育"观念,并将之写入了教育法)),并在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作为一项行动目标提出来. 试点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因此要在 我国远程教育的大格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学习和借鉴 国外普通高校网络教育的经验,认真研究和探索网络开 放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实现真 正的远程开放教育,从而构建学习化社会,完善终身学 习体系.
参考文献:
1.包瑞全,李凤,入世:《中国远程教育路在何方)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2.1) 2.顾侠强:《关于我国远程教育的战略思考》((中 国远程教育》2002.2)
(作者地址: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o
范文四: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中国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论文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中国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论文
论文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28中国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 论文题目: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
学生姓名 专 业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2013年 1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民
新农村建设 发展研究
目 录
前言 ………………………………………………………………..1 1把握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切入点 ………………………………1
1.1农业政策问题 …………………………………………1
1.2农民负担问题 ………………………………………2
1.3农民自主权问题 ……………………………………………………2
1.4农民民主权利问题 ……………………………………………………2 2解决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着力点 ……………………………………2
2.1要把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有机整体置于区
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予以通盘考虑、协同推进 ………………2
2.2要把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作为推进"三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 …2
2.3明确土地集体所有权的产权实现形式,赋予农民作为产权主体的应有权利…3
2.4进一步放宽农民承包土地的经营流转权,促进土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 …3
2.5要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建立农民生活保障机制结合起来 ………3 3要把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作为推进"三化"、解决 "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4
3.1进一步完善政府支农政策体系 …………………………………4
3.2创新投入机制,让更多的资金投向"三化" …………………………4
3.3统筹城乡就业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战略转移 …………………………5
参考文献 ..……………………………………………………………..6
前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是,目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也还没有根本改变,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快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从更长远的时间看,即使将来基本实现现代化了,“三农”问题依然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不断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
1.把握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切入点
农民问题错综复杂,解决的切入点就是搞好权利和经济利益:在政治上,充分尊重民主权利;在经济上,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为此,在工作中应着重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农业政策问题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土地问题是"三农"的核心,事关农民的根本利益。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将直接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农民的就业和生产生活保障,直接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之规定,依法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决策权,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
农村财务问题既是农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引起农民集体上访的主要导火索。搞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对于密切干群关系,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将产生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中央出台了I号文件,农民对此欢欣鼓舞,一致认为"1号文件"贴近"三农",政策性强,增收的措施比往年更积极、实在。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好文件精神,执行好相关政策,保证各种扶农政策和措施真正、直接落实到农民手中。
1.2农民负担问题。
要提高农民的物质利益,就要促进农民增收、减轻农民负担,要加大扶持力度,调整投入结构,建立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即是在政策上保护,物质上投入,生产上服务。清理和规范涉农事业性收费,取消不应由农民负担的税费项目;要继续加大配套改革力度,切实精简机构,进一步减少财政供养人员,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
1.3农民自主权问题。
对农民来说,自主权是最大、最切实的民主权利。从我国农村改革的成功实践来看,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充分尊重了农民的自主权,放活了农民的生产经营权。我们要始终坚信,农民有能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应让农民自主决策。政府的责任是为农民提供政策指导、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政府的引导和服务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
1.4农民民主权利问题。
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必须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在管理社会事务、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依靠农民的力量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同时,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尊重农民的创造精神(中国的许多成功经验都是尊重农民创造精神的结果,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等(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农民,大胆试验和探索新形势下的农业经营机制和农村管理办法,各级干部帮助加工、总结,逐步提高和规范。
2.解决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着力点
2.1要把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有机整体置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予以通盘考虑、协同推进。 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跳出"三农"抓"三农",同时要立足"三农"抓"三农",其根本路径就是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
2.2.要把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作为推进"三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举措。
深入研究"三农"问题,便不能不触及农村土地制度这一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总的来说,现有土地制度无论从产权界定还是从流转经营上都存在不容回避的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却不能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大的空间,解决不好农民进一步致富问题,从而制约了整个"三农"问题的解决,如何对现有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3明确土地集体所有权的产权实现形式,赋予农民作为产权主体的应有权利。
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制度是与我国人多地少,农村人口比重大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一种现实可行的制度安排,实行土地私有化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探讨集体所有权的产权实现形式,农民作为集体成员如何实现其相应的权益。近年来有些地方探讨实行的"土地股份制"不失为一种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形式下实现农民土地权益分享的有益尝试。
2.4.进一步放宽农民承包土地的经营流转权,促进土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
承认土地承包权带来的土地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是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的基础。因此,应完善有关法规和政策,确定承包期限内允许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通过转包、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入股等方式,促进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动。特别鼓励农民把土地租给企业主,由企业主租赁土地实行规模化经营、产业化运作,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农民也由此变为"地主",既可以继续留在土地上给企业主打工,成为企业员工,也可以进入城镇从事新的工作,变农民为城镇居民,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对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理的土地使用价格,将改变乡镇企业低成本甚至无成本使用农村土地的状况,促进乡镇企业向城镇合理聚集。出让土地经营权获得综合收益如果大于农民的耕作收益,也将对农民出让承包地产生压力和动力,从而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集中和土地规模经营的形成。
2.5要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建立农民生活保障机制结合起来。
对我国广大农村而言,土地仍然是最大的生存保障。如果相应的生活保障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农村土地流转便很难得以顺利推进。因此,在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征地制度改革方面,应把农民的生活保障考虑进来,探索一种土地使用权流转与农民社会保障有机结合的机制,以消除农民后顾之忧,促进土地流转。
3.要把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作为推进"三化"、解决 "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三农"问题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长期束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深层次问题在新阶段的集中反映。解决"三农"问题要靠"三化",而推进"三化"进程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需要在发展实践中逐步探索一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运作机制。当前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3.1.进一步完善政府支农政策体系。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旨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措施,如粮食直补、减免农业税等,收到了明显效果。应该说政府建立粮食直补制度是非常积极的举措,也符合加入WTO以后的国际惯例。但中国毕竟是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单纯的粮食直补不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对国家财政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国家对农业的政策补贴除了直接面对种粮农民个体外,更应探索建立一种能够促进形成农业和农村内在发展机制的政策体系,使之不但具有补贴功能,更具有引导生产要素向涉农领域集中的资源配置功能,发挥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我认为:首先,政策的基本取向应立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目标,支持方向从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进一步延伸到"三化"领域,其次,要在优化区域布局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水利、道路、信息化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农村落后的经济基础条件,为"三化"的顺利推进创造外部条件。再次,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相对脆弱的生态现状,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3.2.创新投入机制,让更多的资金投向"三化"。
首先要创新农村金融支持体系。金融系统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功能弱化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试行产业化龙头企业专项贷款制度,放宽和规范龙头企业贷款条件,扩大借贷规模,采取专项放贷,封闭运行的办法,在保证龙
头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同时,也可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户
之间的契约关系支持农民调整结构。同时,继续发挥农户小额信贷或多户联保等优势,多方面解决农业发展的融资问题。其次,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向"三化"。民间资本具有存量大、市场活跃、投资欲强烈等诸多特点。事实上,近年来民间投资已呈现出向农产品加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类服务业等多领域、多层次进军的趋势。
3.3.统筹城乡就业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战略转移。
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化聚集,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是推进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的必要条件,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
3.3.1是发展壮大城镇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要以发展园区工业和服务业为重点,增强城镇的经济集聚功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要以县城和中心镇为载体,推进农村人口城镇化,让农民真正成为城镇建设的投资者,城镇发展的创业者和城镇化的受益者。
3.3.2是要进一步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不合理限制。
要用住地登记制度和身份管理制度逐步取代户籍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政策和乱收费,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多方面服务。
3.3.3是要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解除农民离开土地的后顾之忧。如广东佛山地区通过建立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成相衔接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帐户为主,通过个人缴费,村组集体给予补贴,政府扶助等途径筹集资金,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经验。我们要以**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五统筹"的科学发展,扎扎实实推进"三化",切切实实抓好"三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陈锡文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民出版社 2005
徐勇《国家整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民出版社 2006
贺聪志,李玉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综述》人民出版社 2006
范文五:中国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与宏观对策研究
作者:刘培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年12期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并不断深入;教育的信息化趋势日益明显,正在推动着远程教育实现由传统远程教育向现代远程教育的跨越。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基于计算机、通讯网络、数据库和多媒体等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战略,提出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目标,并取得长足进展,有效促进了教育观念、结构、模式的变革,促进了教育规模、速率和质量提升。本文拟在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分析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研究提出宏观对策,以与同行交流。
一、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分析
20世纪末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十分重视现代远程职业教育的发展,确立了现代远程职业教育的价值定位,形成了国家发展战略和宏观政策框架,在实践中引导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关于现代远程职业教育的价值定位
基本价值的判断与定位是引导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在战略决策、政策选择、模式构建、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价等重要环节上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长期的观念论衡、实践探索和效果检验,促成了政策制定者以及专家群体关于现代远程职业教育价值定位的趋同认知:现代远程职业教育超出了技术本身变革的意义,必然能够突破其技术层面的辅助属性,推动职业教育的深层变革和全面发展。
1.以现代远程教育跨时空快速共享教育信息资源的巨大技术优势,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是一个12.66亿人口,人均GDP仅有800美元的发展中国家,以不足世界总量2%的公共教育支出,承担着在占世界人口总量21%的人群中实施职业教育的艰巨任务,这无疑是“穷国办大职教”。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利用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巨大优势,能够促进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的跨时空共享,有效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快速解决广大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和农村地区教育观念滞后、课程资源缺乏、师资数量短缺等问题,推动职业教育的快速普及,实现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2.发挥现代远程职业教育整合、共享和创新优秀教育资源的潜力,提高教育质量 在传播、使用和共享中增值并创新,是知识区别于有形物质实体的主要特点。人们就远程教育作用于教育质量的机理已成共识:一是提炼并共享。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从海量的现有资源中整合、筛选出知识的精华,并通过通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和卫星网络,将这些优质的资源传输到学习者终端,供更多的学习者共享。二是整合与创新。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对现有资源进行技术整合,使得知识展示方式更加多样化,提高学习的趣味性、灵活性和主动性,促进学习效率;教师和学者可以通过网络对信息资源实施网上协同研究和开发,连同学习者的远程反馈,促进学习内容和策略的更新。
3.以现代远程教育动态、开放的突出特性,推动职业教育组织形式深层变革,促进开放教育网络的形成 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实践表明,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促进学习者职业生涯进步,要突破学校教育、学历文凭和集中教育的单一传统模式,向多种形式转变,以面向更广泛的人群,适应学习者更加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现代远程教育能够以网络技术优势模糊学校围墙、打破学历边界,跨越时空限制,融合各种教育形式的优势,将优秀的职业教育资源传输到四面八方,提高学习的开放程度,形成动态、开放的教育网络,促成现代远程教育4A功能、内涵和理想目标(注:现代远程教育的4A最终目标:即任何人(Anyone)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place)都可以进行任何内容(Anything)的学习。)的最终实现。
4.利用现代远程职业教育促进个性化和自主性学习,推动全民教育、终身学习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信息资源需求是高度分化的,不同的年龄层次、学习目的、学习地点、学习方式、知识技能要求对学习的组织形式的要求千差万别。现代远程职业教育的核心特性是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为学生自主获取、巩固和掌握知识提供了动态、开放和互动的学习平台,学习的自主性、灵活性和随意性,促进了个体终身学习的实现;网络将知识快速地传输到每一个学校、企业、组织、社区和家庭,以促进全民教育的发展,为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打下很好的基础。
(二)现代远程职业教育的宏观发展战略
当前,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已经选择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也相应地要求教育的发展必然取道于“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科学并艺术地融合了计算机、通讯网络、数据库和多媒体等技术的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它在更高层次上综合性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职业教育宏观改革、发展与微观教学过程各个主要环节,能够更典型、更充分地体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水平,在实践中加速推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对国情的理性权衡,在无数次的“反复—比较—交换”中选择了现代远程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即,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面向应用,分类推进。
政府主导: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具有突出的战略性、政策性和技术性。需要教育部对全国远程教育工作实行归口管理,负责组织制定全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规划,制定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认真组织实施。
学校主体:学校管理知识,并通过各种渠道传输给学习者分享的基本功能,恰恰由于通讯技术的应用而得到强化却不是相反。在当前的社会大系统中,每个学校都是收集、创新、传播知识的枢纽,通过通讯网络将学校内部的优质资源快速传送给分布在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社区乃至家庭的学习者,是现代远程职业教育的主渠道。
社会参与:现代远程职业教育特别是其中的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建设耗资巨大,以当前我国的财力投入,不足以满足远程教育发展和学习者的学习需要,要鼓励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国家相关政策、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共建共享,共同发展。
面向应用:现代远程职业教育是一个宏大的社会工程,建设周期长,投入成本高,要在论证、规划、实施等各个环节上注重应用,切实发挥投入效益,杜绝远程教育资源的闲置和人为的浪费。
分类推进:我国地域广,各地经济、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在论证实施远程职业教育方案时,国家要注重分区规划,分类推进;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充分考虑本身的实际,围绕需求突破重点,分阶段实施。
(三)现代远程职业教育政策框架的形成
长期以来,国家加强政策研究,积极指导实践,在有关文件、会议和报告中明确了发展现代远程职业教育的政策要点,基本的政策框架和发展规划初步形成。
1.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1998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作为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出了“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总体目标;明确了“短期国家支持,长期自力运行”的发展策略,并就管理责任、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促进终身学习等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
2.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促进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优势,明确现代远程教育的战咯重点 2002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首次以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名义提出:现代远程教育和培训要积极向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延伸的战略发展方向。2003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了现代远程教育为农村教育发展服务的政策、机制和措施。要求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快开发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适应不同地区、不同要求的农村教育教学。国家重点支持开发制作针对中西部农村地区需要的同步课堂、教学资源光盘和卫星数据广播资源,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
3.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的战略构想 2003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提出:以教育信息化为龙头,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信息化进程中的支撑作用,在今后五年内全部高等学校、高中阶段学校和部分初中、小学与计算机网络连接。继续建设CEREET宽带网,建立国家公共网络教育平台和国家现代远程教育中心,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水平,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形成多层次、多功能、交互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
4.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切实提高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和服务水平 2004年印发并开始实施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注重提高远程教育应用效益、服务水平和保障机制。通过部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提出了“总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远程教育工作原则,明确了以地方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经费,中央对中西部地区重点支持的投入保障机制。要求加快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信息资源开发,形成多层次、多功能、交互式的国家教育资源服务体系。
5.实施有力工作机制,鼓励和推动职业学校现代远程教育持续、快速发展 教育部将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开展情况列入“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体系”,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有关指标主要包括了是否建成校园网络、条件装备水平、因特网接入情况、覆盖校内教学场所和管理部门的比率、教学用计算机数量、多媒体教室建设、课堂教学信息化水平、数字化图书资料数量、教师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或网络资源并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熟练程度等。
6.加大管理力度,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现代远程教育与培训,提高远程教育信息服务质量 2000年教育部制定下发的《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明确提出:“未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开办教育网站和网校。”同时,明确了教育网站和网校的性质、申请开办的主体资格、允许提供的服务内容、审批和管理办法。该(办法》为促进互联网上教育信息服务和现代远程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规范从事现代远程教育和通过互联网进行教育信息服务的行为提供了行政法规和政策依据。
(四)当前取得的主要成就
1.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已建成20000公里的DWDM/SDH高速传输网,覆盖我国近30个主要城市,主干网总容量可达40Gbps,传输速率达到2.5Gpbs。中高速155M地区网已连接到35个重点城市,目前联网单位达到900多个,网络用户近800万人。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互联网络。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的建成大大提高了中国教育电视台卫星覆盖率和播出、传输节目的数量,并且实现与CERNET的高速连接,初步形成天地合一的具有交互功能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为职业教育机构开展远程教育,共享教育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现代远程职业教育硬件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2002年,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配备了64.7万台计算机,学生每18人拥有一台计算机。60%以上的学校建成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电化教室、电子阅览室或教学资源开发实验室等专业教学和实习场所。5625所中等职业学校建成了不同技术方案的校园网,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总数的31.6%。2002年,建成并开通了“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站”;50%的省份建成省级职业教育网站;一大批企业开通面向内部职工或社会公众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网站。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我国职成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环境。
3.现代远程职业教育软件资源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1年以来,国家投入专项经费,实施“现代远程职业教育资源建设项目”,集中优势专业人员、技术和资源,努力发挥“名师、名课”效应,开发了130多个职业教育一流媒体、网络课程和素材库,覆盖职业教育的18个专业门类;教育部通过软件评选、社会捐助等方式多渠道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各地教育部门、企业和学校按照教育部《现代远程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资源建设项目开发指南》,建设了一大批现代远程职业教育资源。覆盖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各主干内容的“全国现代远程职业教育资源库”框架正在形成。
4.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得到快速普及 2000年,教育部印发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将计算机应用基础列为所有中等职业学校的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大力普及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到2002年,98.5%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必修课。同时注重信息技术与基础学科和专业课程的整合力度,努力推进教育教学与管理过程的信息化,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能力,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使用信息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5.加大了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 2002年,全国有计算机信息技术类中等职业学校1400所,占中等职业学校总数的8%;近5000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类专业,占学校总数的30%;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学生达到150万人。不少地方适应相关行业生产经营、服务技术的最新发展,加快利用信息技术对电工、电子、电气等13个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改造。在教育内容上基本实现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整合,在专业领域增加信息技术含量,提高相应生产经营和服务领域新增劳动力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
6.加快了应用步伐,积极探索现代远程职业教育模式 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实践进程加快,多渠道、多形式实施现代远程职成教育的局面正在形成。通过试点,依托行业机构体系和课程资源建成了开展现代远程职业学历教育的网络学校。截至2002年,已建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交通远程职业技术学校等国家级远程职业教育机构4所,它们所属省级远程教学中心130多个,地、县(市)级教学点5949个。教育部按照国务院《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审核批准了10多家企业面向社会会计、美容、IT、企业管理等领域的广大从业人群开展基于计算机互联网的非学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以及相关信息服务。
7.加快了现代远程职业教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建设步伐 教育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发展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规范。主要包括:《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教学资源相关部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学校部分)》、(现代远程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资源建设项目开发指南》等。
二、现代远程职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对策
当前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缺乏统一专门的现代远程教育规划,重复建设现象突出,资源配置不合理;软件信息资源建设投入少,内容形不成体系;教师的远程教育技术和教学策略应用水平不高;远程职业教育的实践模式单一,发展缓慢;学校的信息化程度低,没有发挥应有的主体作用等。关于今后的发展对策分析如下。
(一)发展规划
根据中国实际,继续坚持“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面向应用,分类推进”的战略发展方向,制定统一的全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规划,将远程职业教育纳入其中,统一计划、统一实施、统一管理,促进远程教育软硬件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益最大化。制定现代远程职业教育规划时,要兼顾学历教育和各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培训;注重发挥政府、教育部门、学校、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在发展远程职业教育的作用;在实践中突出重点,优先发展面向农村、西部地区和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的远程教育;积极推进远程教育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广泛应用;逐步形成开放教育网络,适应社会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不断完善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加快新世纪高度信息化的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二)基础设施
继续加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和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建设,尽快构建统一的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国家远程教育平台。职业学校配备实用够用的计算机,建立计算机专业教室、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或教学软件资源开发室等。加快建设校园网,并逐步接入互联网;建立卫星教学收视点,配备能够远程接收教育信息资源的卫星接收系统;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学校建立多媒体资源播放点。加强省级职业教育网站建设,为本地区职业教育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国家制定远程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和管理规范,建立校园网络建设质量保证体系,实行校园网络建设承建商资质认证制度。
(三)信息资源
加快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步伐,逐步建成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互补、动态开放和高度共享的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库。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逐步建成包括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素材库、卫星数据资料、光盘课件、音像制品等形式的教育信息资源库。有条件的学校建成电子阅览室或数字化图书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有关机构建成当地职业教育软件资源中心,积极促进跨区域和跨校际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形成。国家继续组织开发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加强国家级职业教育软件资源开发基地建设,完善职业教育软件质量认证体系,形成国家引导、社会参与多渠道建设远程职业教育资源的运作机制。
(四)人才支持
加强远程教育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管理人员、开发人员远程教育管理、教学水平。各类师范院校要加快教育技术相关专业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教学质量,并根据需要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国家制定和实施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大纲和课程标准,大力开展对职业学校在职人员的国家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重点扶持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远程教育技术培训纳入本地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规划。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将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内容。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增加教育技术硕士点和博士点数量,加强远程教育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远程教育专家团队。
(五)实践模式
加快建立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形成多层次互补、多模式共存和多样化发展的现代远程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发挥其在构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国家重点支持有条件的职业学校建成一批“网络学校”,开展远程职业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二是依托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成农村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中心,为当地科技推广、实用技术培训、农产品信息交流、农村政府管理提供综合性信息服务;三是在社区教育实验区选择一批职业技术学校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开展现代远程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四是继续鼓励有条件学校通过函授、广播电视等传统远程手段实施职业教育和培训;五是经教育部审批,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有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社会各年龄层次的学习者提供现代远程职业教育、成人培训信息服务;六是加强“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建设,建立与各地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站的合作关系,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职业教育信息资源服务体系。
(六)发展机制
成立“国家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发展指导委员会”,研究落实国家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相应的技术标准、管理办法,组织实施教育信息化重大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项目,对远程职业教育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将把远程教育作为衡量一个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并逐步纳入重点和合格职业学校评估指标体系。鼓励发达地区和重点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行一步,有计划地建好一批“实验区”和“示范校”,发挥其骨干示范作用;其他地区和学校可先选择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重点突破。加大经费投入,安排中央财政专项经费用于国家现代远程职业教育示范工程,扶持西部和农村地区的现代远程教育。各地安排相应的经费,同时推动职业教育软件资源和教育培训服务的产业化发展,支持企业以适当的方式为远程职业教育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服务。
作者介绍:刘培俊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北京 100816)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中国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