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立足国情积极推进法治化进程
1240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深入认识,是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 过程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有目共睹、举世公认的。以 经济 建设为例,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7%的快速增长,最近又连续四年增长10%以上,2006 年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四位,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 历史 性跨越。必须承认新时期历史性的发展进步。同时,在发展速度快、发展势头好的形势下,更要清醒地正确地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不因这些成绩和进步而改变20 多年前我们党制定的方针政策。因此,在今后的法治建设中我们要立足国情把握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坚持党的领导,处理好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关系。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削弱甚至否定党的领导的倾向,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落实到依法治国的每个环节。要保证党在立法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善于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办事的关系,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模范遵守宪法与 法律 ,坚决防止和克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等现象。要根据加快依法治国步伐的新形势,与时俱进,进一步改进党的领导,创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充分发挥党委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指导监督的职能作用,确保立法质量,确保法律实施。 (二)坚持从国情出发,处理好吸收我国法治经验与借鉴外国法治文明的关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坚持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使法制建设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政治 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建立健全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法制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我国法制建设的宝贵经验,使我国法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法制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人类共同创造的法治文明成果,但决不照搬别国的法律制度和政治体制,确保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正确方向。
(三)坚持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处理好法治和德治的关系。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要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教育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广泛深入地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规范,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局面。
范文二:如何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主
李
法
制时 空
图
如
推 何 基进 治 层理 法治 化
口 李平
的十党 届 八 中四 会全 出指 “ 全 :推 进依面法 治 国 基,础基在层 , 工作重 在 基点 。”在新层 的历史 时 期 ,何如确正 解 理把握基和层 治理法 化治的 求 ,是要 摆在所 有层组基织 和部 干面前的重 课要题。
深 认化 识 是推 进 层基 治 法理 治 化先 的决 条 件
法司不 对公 会公正具社 致有命破 坏作用, 必须牢牢守 公 正 司法 住条这底线 ,进 步完善基一 层法管理 体司制
和法司权 运行机制 力,规范 法司行为 ,加强对 法活 司动 监督 努,力让 民人群众在每 个 司法一案 件感受中到 公 平 义 。 四正 推是进 务政 公开 公。开 透 明 推 进 基 是
推进 基治层理 法治 化 是 , 依法 治在国基 的层具 体 实践,是 依法治国的 要重 成部分组。 何把如这 一 事 根关 本 事、 关全局 、关事长 远的略 战署贯彻部 、好落 好实, 关 键是要 深对 推 进化 基 治层理 法 治 的重 化
性 要紧、迫性的认 识 一是。 设 法 治国建家的 必要然求 。 基层 依法治 是 国根的 ,基治 法 中国设建的薄弱 环在
节层治
理治化法的 重点,很多基 层矛盾 是不公就开、不 透 明 导 致。的此 ,因须把必公开透 作明为 层基 工 的作 基 本 原 ,以公则开 常为 、态不公开 例为 外,深入 推
“
一
进事
议 ”一 和 “光阳务村” 切,把 实群众 映强烈反
突出问题 ,的 明白明白、 清 楚清楚公 地公开示,让 老百姓得看 、懂得过信 。 机创新是推制基层进治法治理的化动力 源泉 目 ,基层前诉求 达表、矛 盾 解 调和益权保障等 方
层 基,力源活泉 在 基层也 。实现 依法治国 的 标目, 必
须以层为 基基本载 ,推进基体 治层 理法治 。二是化 保持 和谐稳定的 坚 实基础 。 层 基则稳 家国稳,基 牢础
则面 的体
还不 制完够善 ,分部 制执行度落 不到位实, 尚 未形成有 效 监督的制约 机 制。实际工 中作, 要重点 突出四个
方的机制创新 :面一 是进 为推服务民 平台 化 。
家国 安。 入 推进基层 深治法 治理 ,化 把层基 治理纳入 法治 化轨 道 推动形成 行,有止法 、办事依 法 、 遇事找 法 、 解决 问靠 法 的题良 社好会氛围 对于维,护 基层 和稳谐定具有 基 性础、 长性作久 用 。三是维护 群权 益
众重要的手 段随。经着济 会社的快速 发 展,人民群众 的 法 律意识也在不断增 强 对,于 日常 生 中 活法的 和治 公 平 义正越来越也关 注 对。基于 政层府说来
,回应百 姓呼 声、维护 众 利益是 群工 的作出发点和 落点 脚必,
须进推基层 理 法治治 的过程化,本质 就 上为基是层 群众
提供 公 服 务 的过共 程。基 层 政 或 办事 机府构应 照 按“
一口
受 理、集中 办 理 的原 则 ,切实 ”加便 强民 务
平服 台建 设努 力为人, 群民提众供优质 高效 捷服务便 。 二 是进社推会 理 网格管 。网格化化务服 管是理当 基 前层
会社理治 式的方创举新措 ,是 转 变府 职能 政、 切密
大力 进基层推治理 治法 ,不 化提断高基 治理 层的力 能
和水 。平 依行法是政推基层治理进治法 化核心 的容
服内 群务众的有 途效 径,是基 层更理 的重治抓手要 和 有效 载 。按 体 照“定 、定格 、人责定” 要求 ,将 “一 格一
员、 合综履 职模” 式 “向一 格员 、共多同 履 职方 ”
目前 ,基层部 分党 员 部 干法治 水 平不 ,高 仍习 于惯 行政用 令命事 ,一办些地方 损群众 害法合 权 的益
象 现有发 时。生对 基于政府 层来 说真,做正 依法行到
向改
,革建构 “专兼 一合 的”服管务理 伍。三是队推 进信 访
工 作法化治。 好做 新期 时信访 的作工 ,必将须 信访 工作纳 入 法治轨化 ,大道力 推行法依治 访 阳光、 信访 、级走逐 、访访 诉离分 主,动用运 治方法处式理
政
, 做 好要四件 事 :一 坚持是科 学 决 策。科 学决 策是 法行依 政的要重节 环也是,促 依法进行政 的重 要 前 提 。要注 依法 科重学民 主策决 广泛, 取听基层 群 众 的意见议 建决不 能,“ 拍脑 袋”决 策 ,要真正让群 众参 与 、 督监, 实 切增强 策科学性决、可行 性、有性 效 。
二是规 范行政 行为 。基层 常 面常对 推 征 动拆 地迁. T =
访矛盾纠信, 正确纷 导引群利众诉 用 讼 、裁 、仲调 、 行解
政 议等合法渠复道 决解题 问,努力增 信强访_丁 作的规 范
和性公信力。 是推进 矛四纠纷处盾理常化 态化。解 层 基
社会盾矛, 运 用法 治 思维 法 和方治式 关是键 。 要 针 矛对
盾纠纷诉求 元 、多 参与部 门多 元、 工作段多元手的 新形 势, 进 一 理清步思路 ,整 合 资 。 要建源立 畅通序有的 基
作
化、解历遗 留和史 理应急处突 事发件 等杂复 问题 , 要规 行范执法 行政为,细化 完善行 执政法裁 权 基量 准 制 度,立建全 执法健过 程全记 制录度 探 ,开展索 行 政复 体 议改制试 革 点, 正真运用 法方式治推 复动杂 基的
层群
众 诉 表求达、 矛 盾调处、 权益保 障制机 , 以调处 及化 解
民间矛 纠盾 的综纷 合协机调制, 基层使众有 问群 题能反 映、矛盾 能化解 、权 益保有障。
( 据 《 学时习 》 报 )
层
工 。作三是做 司到法公正 公。 正是法治 生命的 线 。
2
J 0 . 1 』5. ( - l 1
】
产竞.j 5 2 5
范文三:如何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_李平
学习时报/2015年/9月/14日/第008版
领导论苑
如何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安徽省阜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李平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要求,是摆在所有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
深化认识是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先决条件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是依法治国在基层的具体实践,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化认识是深入推进的先决条件。如何把这一事关根本、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战略部署贯彻好、落实好,关键是要深化对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一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基层是依法治国的根基,法治中国建设的薄弱环节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法治国家最终要体现在基层,法治政府最终要服务到基层,法治社会最终要落脚在基层。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必须以基层为基本载体,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二是保持和谐稳定的坚实基础。基层稳则国家稳,基础牢则国家安。**同志深刻指出,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法治社会。当前,基层大局总体是稳定的,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任务仍然艰巨繁重。深入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把基层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推动形成行止有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对于维护基层和谐稳定具有基础性、长久性作用。三是维护群众权益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法治和公平正义也越来越关注。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能否受到公平对待、合法利益能否得到有效保护,直接取决于基层治理法治化程度。对于基层政府来说,回应百姓呼声、维护群众利益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大力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依法行政是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核心内容
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重点是约束和规范公权力,防止权力太“任性”。目前,基层部分党员干部法治水平不高,仍习惯于用行政命令办事,一些地方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基层政府来说,真正做到依法行政,要做好四件事:一是坚持科学决策。科学决策是依法行政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前提。要注重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在制定出台政策措施、组织实施项目、安排部署工作时,要对是否合法合规进行论证,确保重要决策和改革措施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法定权限想问题、办事情,重要事项集体决策,广泛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决不能“拍脑袋”决策,真正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让群众检验,切实增强决策科学性、可行性、有效性。二是规范行政行为。确保权力的合法规范运行,就是为行政权力画出一个清晰的边界,为正确履行行政职能提供精准依据。基层政府必须严格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深入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大力实施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规范基层行政执法行为是解决“行政行为不规范”问题的重点。基层要常常面对推动征地拆迁工作、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和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等复杂问题,更要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细化完善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制度,建立健全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探索开展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试点,真正运用法治方式推动复杂的基层工作。三是做到司法公正。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牢牢守住公正司法这条底线,进一步完善基层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
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四是推进政务公开。公开透明是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重点,也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很多基层矛盾就是不公开、不透明导致的。因此,必须把公开透明作为基层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深入推进“一事一议”和“阳光村务”,切实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公开公示,让老百姓看得懂、信得过。
机制创新是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动力源泉
在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进程中,如何适应基层治理的新变化新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成为摆在基层政府面前的一项现实任务。目前,基层诉求表达、矛盾调解和权益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部分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尚未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实际工作中,要重点突出四个方面的机制创新:一是推进为民服务平台化。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为基层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基层政府或办事机构应按照“一口受理、集中办理”的原则,切实加强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二是推进社会管理网格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是当前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举措,是转变政府职能、密切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更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按照“定格、定人、定责”要求,将“一格一员、综合履职”模式向“一格多员、共同履职”方向改革,构建“专兼合一”的服务管理队伍。要进一步优化网格设置,构建服务管理功能完善、参与主体多元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的综合效能。三是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信访工作法治化能有效畅通群众申诉渠道,有助于群众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必须将信访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构建通畅、有序、高效的基层信访工作体制,大力推行依法治访、阳光信访、逐级走访、访诉分离,主动运用法治方式处理信访矛盾纠纷,正确引导群众利用诉讼、仲裁、调解、行政复议等合法渠道解决问题,努力增强信访工作的规范性和公信力。四是推进矛盾纠纷处理常态化。化解基层社会矛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关键。要针对矛盾纠纷诉求多元、参与部门多元、工作手段多元的新形势,进一步理清思路,整合资源,推动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长效化、规范化。要建立畅通有序的基层群众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以及调处化解民间矛盾纠纷的综合协调机制,使基层群众有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
范文四:【word】 全面推进农机法治化管理进程
全面推进农机法治化管理进程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体现
了国家对依法管理农机化和推进农机事
业加快发展的重视.这标志着农机化开
始进入依法推进的新阶段.为我们依法
行政.依法管理农机,发展农机化事业提
供了法律保障.
一
,充分认识制定《农业机械化促进
法》的必要性.
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
直接影响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
业科技的运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和农民增收.除了长期稳定家庭承包以
外,农业机械化是重要的手段之一.目前
我国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不高.资金不
足.发展农业机械化需要国家给予适当
的扶持.多年来.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
展.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一些扶持优
惠的政策.但常常是一事一议.缺乏稳定
性.迫切需要通过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明确立法的宗旨和目的,有利于
我们更好的促进农机化的快速发展.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立法宗旨是
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调动各个方
面的积极性.扶持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
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适用的农
业机械.加速农业机械化发展.我们要积
极采取市场机制和扶持引导的办法.更
好地调动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增
加对农业机械投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农机化水平.加快农机化的步伐.增加农
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结合已出台的有关农机法律法
规.全面推进农机法治化管理进程.
我们要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
实施这一契机,结合《行政许可法》和已
出台的地方性农机法规.深入贯彻落实.
一
是加大宣传力度.要认真研究宣传内
容宣传渠道,宣传方法.注重宣传的针对
性,连续性和效果.要深入到农村最基层
进行宣传,提升社会影响力.二是加大贯
彻落实的力度.敢于依法治理农机.依法
治理农机是依法治国.依法治省,依法治
州的具体化.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的
行政权利正逐步让位于法律法规的规定.
我们农机部门的角色要随之转变.要把法
律赋予的职能履行好.把法律法规落实
好.三是我们各级农机部门要带头学习
贯彻法律法规,要深刻领会其实质,准确
掌握各项法律法规规定.正确应用法律
法规.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不断提高
认识,增强法制观念.为促进我州农机化
事业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壅垫至垒生筮曼塑匝
范文五:大力推进协商民主的法治化进程
No(1 第1(期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1月 OF SHAANXI INSTITUTE OF JOURNAL SOCIALISM Jan(2015
大力推进协商民主的法治化进程
汪家斌
(中共毕节市委党校,贵州毕节557100) 摘要: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和形式。推进协商民主法治化进程,对于进一步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保 护公民合法权益,发挥好协商民主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协商民主法治化就是要使协商民主制度
得到法律认同,协商主体权益受到法律保护,协商程序得到法律规制,协商结果得到法律认可,协商争议最终由法律裁决。 关键词:推进协商民主法治化 中图分类"号-:D66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218(2015)01—0027—02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实现当家做主 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
权益的重要形式,社会主义法治是人民意志的体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
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 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化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制度 公正文明执法。”【3哒是我们党对于构建法治社会的 一切为人民的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 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强调“坚持党的 宣言书。协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 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 式,对其从制度、程序上及主体权利等方面给予法
治规定,有利于协商民主稳定化和可持续化发展。 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 协商民主法治化就是要以立法的形式,通过法律的 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l】党的 途径保障协商民主正常开展,在协商民主制度保
十八届四中全会则进一步作出明确要求,“坚定不移 障、程序认可、功能发挥等方面给予法律规制。推进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 协商民主法治化进程,是顺应十八大提出的推进依
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 法治国重大战略部署的具体要求,是我国依法治国
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 方略在政治社会领域上的具体运用,是坚持党的领 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如果没有协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
障”。【2】宪法和法律是全体人民意志的体现,用法治 商民主的法治化,就不可能推行全面的依法治国措 施,就不可能形成法治社会。因此,协商民主法治化 化的办法,来保障人民通过协商民主方式来实现当
家做主权益,是一种必然选择。协商民主法治化是 是我们党实行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实行依
(二)协商民主法治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 法治国的内在要求,发展我国社会主 内在需要 路径选择,维护人民实现当家做主权义民主政治的内在需要,实现社会长期和谐稳定的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 利的重要保 障。 式。它所提供的是一元领导和多元参与有机统一的 民主形式,它主张通过利益主体间的平等协商而达 一、协商民主法治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成最大限度的共识,既强调协商过程中意见的充分 (一)协商民主法治化是我们党实行依法治国 表达和权利的充分尊重,又强调意见的合理集中和
利益的适当让步。因此,这种政治共识应在充分反 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 映全体公民最普遍愿望的同时又吸纳少数人群体 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的合理主张,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所追求的最普
收稿日期:2014—12—作者简介:汪家斌,男,中共毕节市委党05
校基础理论教研部讲师。
万方数据
2015年01月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遍的民主权利,是全体人民实现当家做主权利的重 式,而协商民主天然具备这种功能。 要形式。我们是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治理形式,它能够有效地维 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是为全体人民 护公民权利、凝聚共识、化解冲突、调解矛盾、促进 服务的,是人民实现维护其权利的一种有效方式。
社会主义法律是全体人民意志的体现。从人民利益 和谐;作为一种决策形式,它是公共决策获得广泛
认可的重要途径,而只有被认可的决策才能够赢得 角度看,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在此完美结合。因此, 民众的支持,一个和谐的社会才能形成;它可以培 社会主义民主也是一种法治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 育健康的公民精神,引导公民有序参与、理性表达、 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协商民主法治化当然是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应有之义和内在需要。协商民主 平等议事、协调各方、民主监督、理性包容、和谐相
只有走法治化道路,才能使其更加完善和持续稳 处。把协商民主法治化,就是要通过法律的途径,使
定,才能使其在法治化的轨道上广泛、多层、制度化 广大公民在法律的框架下,运用法治思维,引导广 发展,才能适应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新要求。 大人民群众有序地参与政治社会生活、平等地对待
(三)协商民主法治化是维护公民各项民主权 不同观点、理性地应对不同利益纠纷,减少纠纷、化
益的重要保障 解矛盾,达成最大限度共识,实现最终的社会长期
和谐稳定。因此,协商民主法治化社会长期和谐稳 我国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定的一种路径选择。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 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二、大力推进协商民主法治化的主要内容 管理社会事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 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 大力推进协商民主法治化,必须结合协商民主 的内容特点等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相关法律,发挥 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 法律规章在协商民主在制度、权益、矛盾纠纷解决 民当家作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
上的功能作用,使协商民主真正走上广泛、多层、制 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4要想使广大人民 度化发展之路,使协商主体在权利上更加平等,在 协商议题的选择上更加透明、协商程序的规定上更 群众在民主协商的过程中,各项民主利益得到有效 加规范、协商结果的遵行方面更加权威。 上得到硬性保障,必须通过相关法律规章来使其在内容上形式
(一)大力推进协商民主制度法治化进程 规定,克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形式民 主实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法治化是协商民主制度化、 质不民主现象,切实使广大人民群众就国家大 规范化、程序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政治协商制度化、 事涉及公共利益的事,自由平等地发表自己的意 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最终结果,是协商民主走向更加 见,保障各协商主体间的自由、平等与互动。如果没 规范化稳定化和可持续化必由之路。协商民主制度 有法制做规定和保障,在民主协商过程中,弱势群
法治化是使这种民主方式得到法律的认同,以便更 体的权利很可能肆意剥夺和践踏,广泛共识就很难
加稳定持久的发挥好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的 形成。因此,协商民主法治化是实现公民各项民主 权利的根本保障。 功能。我国宪法对此有明确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 (四)协商民主法治化是实现社会长期和谐稳 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 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 定的路径选择
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和谐稳定的社会应该是用法治精神指导的社
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 会,是政治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社会,是 挥它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公民合法权利得到法律和制度保障的社会,是政府 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阎这是法律对于协 决策透明、及其行为受到有效制约的社会;是不同 商民主制度的最高规定,是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 利益主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彼此包容、良性互动
度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的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
发展,关于政治协商制度的法律规章不断完善。如: 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社会 长期和谐稳定目标,就必须要有有效的社会治理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中国人民政治协
万方数据
第1期 汪家斌:大力推进协商民主的法治化进程 29
商会议组织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 集思广益、凝聚共识作用。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宪法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 及相关法律对公民基本权利,如公民有言论、出版、 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等 结社自由,有监督权、建议权、批评权等基本权利做
等,这些章程、意见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对如何 明确规定。这些基本权利的法律规定对公民自由、
平等地参与民主协商、达成理性共识有着积极作 开展政协工作作了系统而全面的规范,是人民政协 用,可以部分地弥补由于机会、能力、资源、信息等 工作及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法律依据。但随着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迫切要求要有与之相适 因素不同而造成的主体不对称与沟通不足。我国对
应的法律规章出台,来适应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 于公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
度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当今的协商不仅局限于党际 民主权利的制度性规定,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公民
协商、党政协商、政府与权力机关协商等,在基层社 权利形式不足,但在现实中,对于漠视、甚至损害这 会已有基层民主协商、网络民主协商,正如党的十 些权利的行为缺乏法律规制,而这些权利的行使的
八大报告提出的“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 缺失,可能导致民主协商流于形式,有可能成为少
数人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谋取不当利益的合法外 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
衣。另一方面,信息的不公开或公开不足,也严重影 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 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深入进行专题协商、 响了民主协商的效率。公民就关心的公共利益问 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 题,如果得不到全面而充分的了解,很难做出自己
民主协商。”[61这说明了协商民主在协商的范围、层 正确的判断,发表有价值的合理意见。因此,要对于
级、形式、内容、主体、程序上都较以前有很大变化。 舆论媒体就涉及公共利益和群众所关心话题的信
息公开,要通过法律途径给予有效规制,使协商主 这些变化迫切要求大力推进相关立法,如立法听 证、民主恳谈、公共论坛、网络论坛、民主恳谈会、民 体的言论自由、知情权、监督权、建议权得到有效保
主听证会制度、民主议事会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制 护和充分发挥,使那些涉及公共利益和公民切身利
度等法治化,使不同层级、类别的协商工作,做到有 益的话题得到充分的讨论。此外,协商法律法规的
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制定必须让利益相关者充分参与。如果法律的制 定、政策的出台与利益相关者无关,必然引起他们 化是(二)大力推进协商民主程序法治化进程。程序
对此的漠视和不满,因此,要进一步引导公民积极 协商民主的内在要求
主动地参与到与切身利益相关的立法中来,就相关 的所谓协商程序是指民主协商过程中所必须经历
步骤、方式、顺序、时限等。程序是否正义系关民 的立法内容展开辩论与对话,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 进行立法,充分发挥各协商主体的主动性,增强协 主协商的效果。只有合法的程序中展开协商,才能 实现利益表达、利益整合、凝聚共识等功能;如果程 商效果。 序不合乎规定,定会损伤协商结果效度
(四)大力推进协商民主争议法律解决机制 和法定效
力。因此,程序正义是协商结果合法化的重要保障。 协商民主在其运行过程中,难免会产生通过协 商难以解决的矛盾和冲突。争议与冲突如果不能通 如何做到协商程序正义,就是要把协商程序法治 化,就是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与协商程序 过进一步的协商得到解决,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
那么就可以通过法律来来裁决。 化法律规制建设, 立法全过程,就是要与时俱进地推进协商民主程序
就是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 民主协商过程是一个利益博弈的动态过程。各
协商主体就公共利益问题或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 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决 自由而平等的对话、争辩和讨论,说服对方,改变自 策法定程序,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协商程序,克服协
商程序的不确定性,使各项程序规则得到法律保护, 己的偏好,消除分歧,达成最大限度共识,形成理性
确保程序公开公正,从而为开展自由、平等对话和 决策。在利益博弈过程中,分歧和争议就在所难免,
有效沟通保驾护航。 特别是对于协商程序的认可,主体权利的界定,协
(三)大力推进协商民主主体权利法治化进程 商方式的采取,协商结果的认同等方面,可能会存 在这样那样的看法和意见,这些不(下转第6l只有协商主体的权利平等,才能发挥协商民主
页)
万方数据
第1期 马海波:中国农民传统政治情感及其现代转化 61
享有更多更加切实有效的民主权力,“促进群众在 中助推农民政治情感的转化和升华。
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用事业中依法自 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 督。”f13】 【参考文献】
【l】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1(北京:中华书局,1991(643, (三)大力加强农村科学文化知识普及和民主
[2115117】马庆钰(告别西西弗斯一中国政治文化分析与展望 法治观念教育,为农民政治情感的现代转化提供精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53,209,64( 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48(农民政治情感的保守、落后源于其科学文化知 [4】**(**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识的匮乏,对现代文明认识的不足,对民主法治精 1994(328—329( 神的淡漠。因此,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6】徐勇(中国农民传统政治文化的双重性分析田(天津社会 发展道路为指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 科学,1994((3)(92( 对农民进行思想意识方面的教育,用科学文化知识 【8】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61( 拓宽农民视野,增长农民见识,使其树立正确的权 【9】9林语堂(吾国与吾民【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158( 力
【10】费正清(美国与中国[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观、政治观,让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治精神真
1999(53( 【1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正深入人心,使农民自觉地识辨和抵制政治参与中 进,为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 的非理性情感和盲目行为,从而培育出健康理性的 表大会上的讲话f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 政治人格和政治情感。 【12]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 (四)加强和创新基层管理服务,推进城乡基本 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9( 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为农民政治情感的现代转化【1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I(北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京:人民出版社,2013(31(
要努力实现农村公共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最大 责任编辑:王目星
限度的服务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健全和完善农 村基层管理服务体系,在一些条件较为成
熟的地方 探索推进农村社区化管理和服务。同时要进一步深 化对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基本
医疗保险、基本养老 服务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切实保障 农民最低生活,使
各项制度更加趋于合理完善,更 加有效地为广大农民服务,从而在保障和改善民生
(上接第29页)同看法和争议,如果通过正常的协 主政治的发展和人民幸福而凝聚力量。
商渠道得不到解决,必然会对协商的结果产生消极 影响,甚至使协商搁置流产,无法发挥协
【参考文献】 商主体的 【1】【3】[4?6】**: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 积极作用,无法达到协商民主应有的功能价值。在 推进政治改革( 【EB,OL](【2012 1-—1这种情况,就必须要发挥法律调解刚性作用和理性 cn,politics08](news(china(com( 价值。对于违背先定程序,危害主体权益,违反民主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 精神的协商,都可以启动法律程序,申请撤销其协 的决定([EB,OL]http:,,news(qq(corn,a,20141023 ,061522(htm 商结果,重新展开协商,以达成有效的共识的目的。 f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EB,OL]http:,,baike。sogou(
因此,要大力推进协商争议法律解决机制,力 com,v54003(htm
使不可调和的协商矛盾和争议通过法律解决。使协 责任编辑:王晓琏商民主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在法治的环境下开
展,充分发挥好它积极的价值功能,为社会主义民
万方数据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立足国情积极推进法治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