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自卑的心理学分析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自卑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情感。自卑感的产生,往往并非认识上的不同,而是感觉上的差异。其根源就是人们不喜欢用现实的标准或尺度来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定自己应该达到某种标准或尺度。如“我应该如此这般”、“我应该象某人一样”等。这种追求大多脱离实际,只会滋生更多的烦恼和自卑,使自己更加抑郁和自责。自卑是人生成功之大敌。自古以来,多少人为自卑而深深苦恼,多少人为寻找克服自卑的方法而苦苦寻觅。下面这些途径和方法颇具操作性,有助于人们摆脱自卑,走向自信。
用补偿心理超越自卑
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偏差,为求得到补偿。从心理学上看,这种补偿,其实就是一种“移位”,即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优势,赶上或走过他人的一种心理适应机制,正是这一心理机制的作用,自卑感就成了许多成功人士成功的动力,成了他们超越自我的“涡轮增压”,而“生理缺陷”愈大的人,他们的自卑感也愈强,寻求补偿的愿望就愈大,成就大业的本钱就愈多。
解放黑奴的美国总统林肯,不仅是私生子,出生微贱,且面貌丑陋,言谈举止缺乏风度,他对自己的这些缺陷十分敏感。为了补偿这些缺陷,他力求从教育方面来汲取力量,拼命自修以克服早期的知识贫乏和孤陋寡闻。他在烛光、灯光、水光前读书,尽管眼眶越陷越深,但知识的营养却对自身的缺陷作了全面补偿。他最终摆脱了自卑,并成为有杰出贡献的美国总统。贝多芬从小听觉有缺陷,耳朵全聋后还克服困难写出了优美的《第九交响曲》,他的名言--“人啊,你当自助~”成为许多自强不息者的座右铭。
在补偿心理的作用下,自卑感具有使人前进的反弹力。由于自卑,人们会清楚甚至过分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就促使其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使其性格受到磨砺,而坚强的性格正是获取成功的心理基础。
自卑能促使人走向成功。人道主义者威特·波库指出,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灵性,凭借这一灵性,人们得以完成许多丰功伟业。这种灵性是潜在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一股力量,即维持个性,对抗外来侵犯的力量。它就是人的“尊严”和“人格”。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人格,就要求自己克服自卑,战胜自我。因此,令人难堪的种种因素往往可以成为发展自己的跳板。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道德取决于能否从自我设置的陷阱里超越出来,而真正能够解救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即所谓“上帝只帮助那些能够自救的人”。
强者不是天生的,强者也并非没有软弱的时候,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在于他善于战胜自己的软弱。一代球王贝利初到巴西最有名气的桑托斯足球队时,他害怕那些大球星瞧不起自己,竟紧张得一夜未眠,他本是球场上的佼佼者,但却无端地怀疑自己,恐惧他人。后来他设法在球场上忘掉自我,专注踢球,保持一种泰然自若的心态,从此便以锐不可挡之势进了一千多个球。球王贝利战胜自卑的过程告诉我们:不要怀疑自己、贬低自己,只要勇往直前,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付诸行动,就一定能走向成功。久而久之,就会从紧张、恐惧、自卑的中解脱出来。因此,不甘自卑,发愤图强,积极补偿,是医治自卑的良药。
心理补偿是一种使人转败为胜的机制,如果运用得当,将有助于人生境界的拓展。但应注意两点:一是不可好高鹜远,追求不可能实现的补偿目标;二是不要受赌气情绪的驱使。只有积极的心理补偿,才能激励自己达到更高的人生目标。
用乐观态度面对失败
在自我补偿的过程中,还须正确面对失败。人生之路,一帆风顺者少,曲折坎坷者多,成功是由无数次失败构成的,正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创始人沃特所说:“通向成功的路即:把你失败的次数增加一倍。”但失败对人毕竟是一种“负性刺激”,总会使人产生不愉快、沮丧、自卑。那么,如何面对,如何自我解脱,就成为能否战胜自卑、走向自信的关键。
面对挫折和失败,惟有乐观积极的心态,才是正确的选择。其一,做到坚韧不拔,不因挫折而放弃追求;其二,注意调整、降低原先脱离实际的“目标”,及时改变策略;其三,用“局部成功”来激励自己;其四,采用自我心理调适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要使自己不成为“经常的失败者”,就要善于挖掘、利用自身的“资源”。虽然有时个体不能改变“环境”的“安排”,但谁也无法剥夺其作为“自我主人”的权利。应该说当今社会已大大增加了这方面的发展机遇,只要敢于尝试,勇于拼搏,是一定会有所作为的。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受宫刑乃成《史记》,就是因为他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气馁、不自卑,都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有了这一点,就会挣脱困境的束缚,走向人生的辉煌。
此外,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具有迎接失败的心理准备。世界充满了成功的机遇,也充满了失败的可能。所以要不断提高自我应付挫折与干扰的能力,调整自己,增强社会适应力,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若每次失败之后都能有所“领悟”,把每一次失败当作成功的前奏,那么就能化消极为积极,变自卑为自信。
用实际行动建立自信
征服畏惧,战胜自卑,不能夸夸其谈,止于幻想,而必须付诸实践,见于行动。建立自信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做自己害怕的事,直到获得成功。具体方法如下:
1(突出自己,挑前面的位子坐
在各种形式的聚会中,在各种类型的课堂上,后面的座位总是先被人坐满,大部分占据后排座位的人,都希望自己不会“太显眼”。而他们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因为敢为人先,敢上人前,敢于将自己置于众目睽睽之下,就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久之,这种行为就成了习惯,自卑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变为自信。另外,坐在显眼的位置,就会放大自己在领导及老师视野中的比例,增强反复出现的频率,起到强化自己的作用。把这当作一个规则试试看,从现在开始就尽量往前坐。虽然坐前面会比较显眼,但要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2(睁大眼睛,正视别人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个人的眼神可以折射出性格,透露出情感,传递出微妙的信息。不敢正视别人,意味着自卑、胆怯、恐惧;躲避别人的眼神,则折射出阴暗、不坦荡心态。正视别人等于告诉对方:“我是诚实的,光明正大的;我非常尊重非常尊重你,喜欢你。”因此,正视别人,是积极心态的反映,是自信的象征,更是个人魅力的展示。
3.昂首挺胸,快步行走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行走的姿势、步伐与其心理状态有一定关系。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是情绪低落的表现,是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不愉快感受的反映。倘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那些遭受打击、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缺乏自信。反过来,通过改变行走的姿势与速度,有助于心境的调整。要表现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来应比一般人快。将走路速度加快,就仿佛告诉整个世界:“我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步伐轻快敏捷,身姿昂首挺胸,会给人带来明朗的心境,会使自卑逃遁,自信滋生。
4(练习当众发言
面对大庭广众讲话,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胆量,这是培养和锻炼自信的重要途径。在我们周围,有很多思路敏锐、天资颇高的人,却无法发挥他们的长处参与讨论。并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是缺乏信心。
在公众场合,沉默寡言的人都认为:“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可能会觉得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别说,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并不想让他们知道我是这么无知。”这些人常常会对自己许下渺茫的诺言:“等下一次再发言。”可是他们很清楚自己是无法实现这个诺言的。每次的沉默寡言,都是又中了一次缺乏信心的毒素,他会愈来愈丧失自信。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不论是参加什么性质的会议,每次都要主动发言。有许多原本木讷或有口吃的人,都是通过练习当众讲话而变得自信起来的,如肖伯纳、田中角荣、德谟斯梯尼等。因此,当众发言是信心的“维他命”。
5.学会微笑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大部分人都知道笑能给人自信,它是医治信心不足的良药。但是仍有许多人不相信这一套,因为在他们恐惧时,从不试着笑一下。
真正的笑不但能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绪,还能马上化解别人的敌对情绪。如果你真诚地向一个人展颜微笑,他就会对你产生好感,这种好感足以使你充满自信。正如一首诗所说:“微笑是疲倦者的休息,沮丧者的白天,悲伤者的阳光,大自然的最佳营养。”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路上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范文二:自卑的心理学分析(心理学教案)
自卑的心理学分析(心理学教案)
自卑的心理学分析(心理学教案)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自卑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情感。自卑感的产生,往往并非认识上的不同,而是感觉上的差异。其根源就是人们不喜欢用现实的标准或尺度来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定自己应该达到某种标准或尺度。如“我应该如此这般”、“我应该象某人一样”等。这种追求大多脱离实际,只会滋生更多的烦恼和自卑,使自己更加抑郁和自责。自卑是人生成功之大敌。自古以来,多少人为自卑而深深苦恼,多少人为寻找克服自卑的方法而苦苦寻觅。下面这些途径和方法颇具操作性,有助于人们摆脱自卑,走向自信。
用补偿心理超越自卑
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偏差,为求得到补偿。从心理学上看,这种补偿,其实就是一种“移位”,即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优势,赶上或走过他人的一种心理适应机制,正是这一心理机制的作用,自卑感就成了许多成功人士成功的动力,成了他们超越自我的“涡轮增压”,而“生理缺陷”愈大的人,他们的自卑感也愈强,寻求补偿的愿望就愈大,成就大业的本钱就愈多。
解放黑奴的美国总统林肯,不仅是私生子,出生微贱,且面貌丑陋,言谈举止缺乏风度,他对自己的这些缺陷十分敏感。为了补偿这些缺陷,
他力求从教育方面来汲取力量,拼命自修以克服早期的知识贫乏和孤陋寡闻。他在烛光、灯光、水光前读书,尽管眼眶越陷越深,但知识的营养却对自身的缺陷作了全面补偿。他最终摆脱了自卑,并成为有杰出贡献的美国总统。贝多芬从小听觉有缺陷,耳朵全聋后还克服困难写出了优美的《第九交响曲》,他的名言--“人啊,你当自助~”成为许多自强不息者的座右铭。
心理的作用下,自卑感具有使人前进的反弹力。由于自卑,人们会清楚甚至过分地 在补偿
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就促使其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使其性格受到磨砺,而坚强的性格正是获取成功的心理基础。
自卑能促使人走向成功。人道主义者威特?波库指出,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灵性,凭借这一灵性,人们得以完成许多丰功伟业。这种灵性是潜在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一股力量,即维持个性,对抗外来侵犯的力量。它就是人的“尊严”和“人格”。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人格,就要求自己克服自卑,战胜自我。因此,令人难堪的种种因素往往可以成为发展自己的跳板。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道德取决于能否从自我设置的陷阱里超越出来,而真正能够解救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即所谓“上帝只帮助那些能够自救的人”。
强者不是天生的,强者也并非没有软弱的时候,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在于他善于战胜自己的软弱。一代球王贝利初到巴西最有名气的桑托斯足球队时,他害怕那些大球星瞧不起自己,竟紧张得一夜未眠,他本是
球场上的佼佼者,但却无端地怀疑自己,恐惧他人。后来他设法在球场上忘掉自我,专注踢球,保持一种泰然自若的心态,从此便以锐不可挡之势进了一千多个球。球王贝利战胜自卑的过程告诉我们:不要怀疑自己、贬低自己,只要勇往直前,付诸行动,就一定能走向成功。久而久之,就会从紧张、恐惧、自卑的中解脱出来。因此,不甘自卑,发愤图强,积极补偿,是医治自卑的良药。
心理补偿是一种使人转败为胜的机制,如果运用得当,将有助于人生境界的拓展。但应注意两点:一是不可好高鹜远,追求不可能实现的补偿目标;二是不要受赌气情绪的驱使。只有积极的心理补偿,才能激励自己达到更高的人生目标。
用乐观态度面对失败
在自我补偿的过程中,还须正确面对失败。人生之路,一帆风顺者少,曲折坎坷者多,成功是由无数次失败构成的,正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创始人沃特所说:“通向成功的路即:把你失败的次数增加一倍。”但失败对人毕竟是一种“负性刺激”,总会使人产生不愉快、沮丧、自卑。那么,如何面对,如何自我解脱,就成为能否战胜自卑、走向自信的关键。
面对挫折和失败,惟有乐观积极的心态,才是正确的选择。其一,做到坚韧不拔,不因挫折而放弃追求;其二,注意调整、降低原先脱离实际的“目标”,及时改变策略;其三,用“局部成功”来激励自己;其四,采用自我心理调适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要使自己不成为“经常的失败者”,就要善于挖掘、利用自身的“资源”。虽然有时个体不能改变“环境”的“安排”,但谁也无法剥夺其作为“自我主人”的权利。应该说当今社会已大大增加了这方面的发展机遇,只要敢于尝试,勇于拼搏,是一定会有所作为的。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受宫刑乃成《史记》,就是因为他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气馁、不自卑,都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有了这一点,就会挣脱困境的束缚,走向人生的辉煌。
此外,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具有迎接失败的心理准备。世界充满了成功的机遇,也充满了失败的可能。所以要不断提高自我应付挫折与干扰的能力,调整自己,增强社会适应力,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若每次失败之后都能有所“领悟”,把每一次失败当作成功的前奏,那么就能化消极为积极,变自卑为自信。
用实际行动建立自信
征服畏惧,战胜自卑,不能夸夸其谈,止于幻想,而必须付诸实践,见于行动。建立自信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做自己害怕的事,直到获得成功。具体方法如下:
1(突出自己,挑前面的位子坐
在各种形式的聚会中,在各种类型的课堂上,后面的座位总是先被人坐满,大部分占据后排座位的人,都希望自己不会“太显眼”。而他们怕受
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
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因为敢为人先,敢上人前,敢于将自己置于众目睽睽之下,就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久之,这种行为就成了习惯,自卑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变为自信。另外,坐在显眼的位置,就会放大自己在领导及老师视野中的比例,增强反复出现的频率,起到强化自己的作用。把这当作一个规则试试看,从现在开始就尽量往前坐。虽然坐前面会比较显眼,但要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2(睁大眼睛,正视别人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个人的眼神可以折射出性格,透露出情感,传递出微妙的信息。不敢正视别人,意味着自卑、胆怯、恐惧;躲避别人的眼神,则折射出阴暗、不坦荡心态。正视别人等于告诉对方:“我是诚实的,光明正大的;我非常尊重非常尊重你,喜欢你。”因此,正视别人,是积极心态的反映,是自信的象征,更是个人魅力的展示。
3.昂首挺胸,快步行走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行走的姿势、步伐与其心理状态有一定关系。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是情绪低落的表现,是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不愉快感受的反映。倘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那些遭受打击、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缺乏自信。反过来,通过改变行走的姿势与速度,有助于心境的调整。要表现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来应比一般人快。将走路速度加快,就仿佛告诉整个
世界:“我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步伐轻快敏捷,身姿昂首挺胸,会给人带来明朗的心境,会使自卑逃遁,自信滋生。
4(练习当众发言
面对大庭广众讲话,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胆量,这是培养和锻炼自信的重要途径。在我们周围,有很多思路敏锐、天资颇高的人,却无法发挥他们的长处参与讨论。并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是缺乏信心。
在公众场合,沉默寡言的人都认为:“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可能会觉得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别说,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并不想让他们知道我是这么无知。”这些人常常会对自己许下渺茫的诺言:“等下一次再发言。”可是他们很清楚自己是无法实现这个诺言的。每次的沉默寡言,都是又中了一次缺乏信心的毒素,他会愈来愈丧失自信。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不论是参加什么性质的会议,每次都要主动发言。有许多原本木讷或有口吃的人,都是通过练习当众讲话而变得自信起来的,如
肖伯纳、田中角荣、德谟斯梯尼等。因此,当众发言是信心的“维他命”。
5.学会微笑
大部分人都知道笑能给人自信,它是医治信心不足的良药。但是仍有许多人不相信这一套,因为在他们恐惧时,从不试着笑一下。
真正的笑不但能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绪,还能马上化解别人的敌对情绪。如果你真诚地向一个人展颜微笑,他就会对你产生好感,这种好感足以使你充满自信。正如一首诗所说:“微笑是疲倦者的休息,沮丧者的白天,悲伤者的阳光,大自然的最佳营养。”
范文三:心理学关于自卑的研究
自卑情结
因此, 自卑者总是想方设法要去掉这个心 自卑是苦恼和痛苦的,因此, 自卑是苦恼和痛苦的, 病。 阿德勒(A. 阿德勒(A Adler)关于自卑的学说是现代心理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A. Adler)关于自卑的学说是现代心理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关于自卑的学说是现代心理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心理治疗的实践也反复证实,心理冲突者几乎都是自卑的。 心理冲突者掩盖自卑的办法, 心理冲突者掩盖自卑的办法, 一般是极力追求优越感, 一般是极力追求优越感, 即争强好 胜,力图超过别人。其实,争强好胜本身并非坏事,优秀运动员没有 力图超过别人。其实,争强好胜本身并非坏事, 一个不是勤学苦练,非夺冠军不可的。然而,我们还必须看到优秀运 一个不是勤学苦练,非夺冠军不可的。然而, 动员另一可贵的品质, 动员另一可贵的品质, 就是不怕挫折, 就是不怕挫折, 不怕失败, 不怕失败, 失败绝不沮丧气馁。 失败绝不沮丧气馁。 而自卑者却是争强好胜而又输不起的人,这他们致命的弱点。 而自卑者却是争强好胜而又输不起的人, 这他们致命的弱点。 为什么 输不起呢?因为一旦失败,清楚地看到自己不如人,自卑便再也掩盖 输不起呢? 不住而在意识里显现出来,使他难以忍受。 自卑者一般是勤奋的。为了有把握超过别人, 为了有把握超过别人, 自卑者对自己要求 自卑者一般是勤奋的。 很高,往往达到自我苛求的地步。这样便带来两种不利的效应: (1) 很高,往往达到自我苛求的地步。这样便带来两种不利的效应:(1) 在努力的过程中很难体验到轻松愉快,甚至感到紧张,当然,也就兴 在努力的过程中很难体验到轻松愉快,甚至感到紧张,当然, 味索然。这种人并非对所学所做的事本身感兴趣, 味索然。 这种人并非对所学所做的事本身感兴趣, 唯一目的在于超过 别人,体验优越的快感,或得到别人的夸奖才感到愉快。 (2)由于所 别人,体验优越的快感,或得到别人的夸奖才感到愉快。(2) (2)由于所 定的标准太高,往往导致挫折感和失败感,使痛苦更甚。 很多神经症病人诉述患病的原因是学习或工作过度紧张 。 很多神经症病人诉述患病的原因是学习或工作过度紧张。 这种说 法是不对的。 健康人具有张弛自调节能力,这就是说,在必要时 (如遇意外紧 健康人具有张弛自调节能力,这就是说,在必要时( 急情况,或任务困难)可以使自己紧张起来,而一旦紧急情况过去了 急情况,或任务困难) 或者事情暂告一段落,又能使自己松弛下来。所谓过度紧张,实指持 或者事情暂告一段落,又能使自己松弛下来。所谓过度紧张,
续紧张而不能松弛。学校有课间休息,工厂也有工间休息,并且总有 续紧张而不能松弛。学校有课间休息,工厂也有工间休息, 吃饭睡觉的时间是完全可以松弛的。如果客观况允许和要求放松休 息,仍然感到紧张,这种过度紧张绝不是得病的原因,而是别有原因 仍然感到紧张,这种过度紧张绝不是得病的原因, 造成的结果, 造成的结果, 是已经得了病的症状表现, 是已经得了病的症状表现, 是张弛自调节之正常功能已 经出了故障。 为什么会过度紧张呢?最常见的是担心失败, 为什么会过度紧张呢? 最常见的是担心失败, 害怕落在别人后面, 害怕落在别人后面, 归根到底是自卑感在作怪。 有些病人似乎对自己有所了解,他们说, 有些病人似乎对自己有所了解, 他们说, 得病的原因说来说去只 能怪自己,吃亏受罪就在于自尊心太强了。 这些病人的说法虽不无道理, 这些病人的说法虽不无道理, 但他们错误地把自尊心和优越感混 为一谈了。必须明确,自尊心和优越感是根本不同的。 优越感是自卑感的代偿,并且是不健康的代偿。 优越感是自卑感的代偿, 并且是不健康的代偿。 为了完全掩盖自 卑,这种代偿往往是过分的。举例说,一位学生考 95 分仍然哭鼻子, 这种代偿往往是过分的。举例说, 分仍然哭鼻子, 因为班上有好几位同学考 100 分,他没有得前三名。 他没有得前三名。 自卑之过分代偿
要求人务必拔尖,事事出人头地,每次都得第一,这实际上是几乎不 要求人务必拔尖,事事出人头地,每次都得第一, 可能的。 说高考竞争激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怎么能不过度紧张 ?实际 说高考竞争激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怎么能不过度紧张? 上也不尽然。 上也不尽然。 每年高考者甚多, 每年高考者甚多, 但只有少数人过度紧张或患神经衰弱 之类。完全或主要用客观情况来说明过度紧张的原因,是讲不通的 。 之类。完全或主要用客观情况来说明过度紧张的原因,是讲不通的。 优越感本身蕴含着看不起人, 优越感本身蕴含着看不起人, 尤其看不起那些自认为是不如自己 的人。因此,优越感照例妨碍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优越感表现明显 的人。因此,优越感照例妨碍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 的人往往一个好朋友也没有。 自尊与尊重别人是同一心态的两个不同侧面。 自尊与尊重别人是同一心态的两个不同侧面。 我为什么尊重你呢? 我为什么尊重你呢? 唯一的理由是,你和我一样都是人,都具有人的尊严。世界上只有人 唯一的理由是,你和我一样都是人,都具有人的尊严。 才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才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我们可以喜欢或怜悯一只动物, 我们可以喜欢或怜悯一只动物, 却谈不上尊重 动物。 动物。 如果今天你当官, 如果今天你当官, 我尊重你, 我尊重你, 明天你下了台, 明天你下了台, 我就看不起你了, 我就看不起你了, 那叫做对“人”的尊重么? 那叫做对“ 的尊重么? 追求优越感的人缺乏的正是自尊。 追求优越感的人缺乏的正是自尊。 所谓自卑只不过是自尊之缺乏 罢了。 以优越感傲视于人者,其自以为优越于人之处是什么呢 ?高干家 以优越感傲视于人者,其自以为优越于人之处是什么呢? 庭出身,有名,有钱,有权,有学问,有技术,美貌英俊,等等 。 庭出身,有名,有钱,有权,有学问,有技术,美貌英俊,等等。 然 而,上述这一切都没有的人难道就不是人,也就不值得我们尊重? 而,上述这一切都没有的人难道就不是人,也就不值得我们尊重? 中国人自卑的很多。这是由于我们的父母亲往往不尊重子女 。 中国人自卑的很多。这是由于我们的父母亲往往不尊重子女。 在 缺乏尊重的文化氛围中长大的人怎么能不自卑呢? 缺乏尊重的文化氛围中长大的人怎么能不自卑呢? 马斯诺认为,首先是被人尊重,然后是自尊,这是人的基本需要。 马斯诺认为,首先是被人尊重,然后是自尊,这是人的基本需要。 这种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就会发生精神障碍。 现在的实际问题是,已经不是儿童了,甚至已经年满 18 岁了, 由于从小很少被人尊重,以致埋下了自卑的种子,怎么办呢? 由于从小很少被人尊重,以致埋下了自卑的种子,怎么办呢? 首先, 首先, 我们必须从追求优越感以掩盖自卑感这种痛苦的心理冲突 中醒悟过来,真正认识到这绝不是一条走向心理健康的正道 。 实迷 “ 中醒悟过来,真正认识到这绝不是一条走向心理健康的正道。 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为时尚未为晚。 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阿德勒的自卑学说,知道的人很多。但是,他的另一更为积极的 阿德勒的自卑学说,知道的人很多。但是, 提法,知道的人却很少。他主张,消除自卑唯一健康的途径,是培养 提法,知道的人却很少。他主张,消除自卑唯一健康的途径,是培养 meinschaftsgefuhl。这是一个德语词,似乎还没有很恰当的汉译。 meinschaftsgefuhl。这是一个德语词,似乎还没有很恰当的汉译。 英文译作 social feeling,并不确切,因为所谓社会情感,含义过 feeling,并不确切,因为所谓社会情感,含义过 于广泛笼统。 于广泛笼统。 阿德勒的意思指的主要是和周围人忧乐与共 、 阿德勒的意思指的主要是和周围人忧乐与共、 休戚相关 的情感。确实
,一个人有了这种情感,自卑便失去了藏身之处。 自卑的对立面是自尊。对于一个青年或成年人来说, 自卑的对立面是自尊。 对于一个青年或成年人来说, 他必须在与 人交往中逐渐学会尊重别人。开始时,也许只是出于礼貌,即使有所 人交往中逐渐学会尊重别人。开始时,也许只是出于礼貌, 感也比较肤浅,这不要紧。自卑的造成,对别人缺乏尊重,这不是青 感也比较肤浅,这不要紧。自卑的造成,对别人缺乏尊重, 少年的错,是长辈和不良的文化氛围造成的。当然, 一味归咎于别 人,丝毫无补于实际,要紧的是社交的实践。只要我们真正认识到尊 丝毫无补于实际,要紧的是社交的实践。
重别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做下去,在学会尊重别人的过程中 , 重别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做下去,在学会尊重别人的过程中, 我们也就会逐渐树立起真正的自尊。 愈是尊重别人, 自尊也愈是得到 我们也就会逐渐树立起真正的自尊。 愈是尊重别人, 巩固。愈是自尊,也就自然会真心实意地尊重别人。 本节的讨论可以概括为下列公式: P(n)=(自卑感与优越感互相加强)/(尊重别人与自尊互相加强) P(n)=(自卑感与优越感互相加强) /(尊重别人与自尊互相加强 =(自卑感与优越感互相加强)/( 尊重别人与自尊互相加强)
阿德勒《超越自卑》节选
一、如何识别自卑情结 个体心理学的重大发现之—-—自卑情结"-—似乎已经驰名于世了。 众多学派的心理学家都采用了这个 名词,并且按他们自己的方式付诸于实用。然而,我却不敢断定:他们是否确实了解或正确无误地应用这 个名词。例如:告诉病人他正蒙受着自卑情结之害,是没有什么用的,这样做只会加深他的自卑感,而不 是让他知道怎样克服它们。我们必须找出他在生活风格中表现的特殊气质,我们必须在他缺少勇气之时鼓 励他。 每一个神经病患者都有自卑情结。想要以自卑情结的有无来将某一个神经病患者和其他病患者分开, 是绝对做不到的。 我们只能从使他觉得无法继续生活面临的情境种类,以及他的努力和活动的限制,来将他和其他病患 者分开。如果我们只告诉他:"你正遭受着自卑情结之害",这样根本无法帮助他增加勇气,因为这就等于 告诉一个患头痛的人:"我能说出你有什么毛病。你患着头痛病!" 有许多神经病患者如果被问到他们是否觉得自卑时,他们会摇头说:"否",有些甚至会说:"正好完全 相反。我很清楚:我比我四周的人都高出一筹!"所以,我们不必问,我们只需注意个人的行为。在他的行 为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是采用什么诡计,来向他自己保
证他的重要性。 例如,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傲慢自大的人,我们能猜测他的感觉是:"别人老是瞧不起我,我必须表现一 下:我是何等人物!" 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在说话时手势表情过多的人,我们也能猜出他的感觉:"如果我不加以强调的话, 我 说的东西就显得太没有分量了!" 在举止间处处故意要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人,我们也会怀疑:在他背后是否有需要他做出特殊努力才能 抵消的自卑感。 这就象是怕自己个子太矮的人,总要踮起脚尖走路,以使自己显得高一点一样。两个小孩子在比身高 的时候,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行为。怕自己个子太矮的人,会挺直身子并紧张地保持这种姿势,以使自 己看起来比实际高度要高一点。如果我们问他:"你是否觉得自己太矮小了?"我们就很难期望他会承认这 件事实。 但是,这并不是说:有强烈自卑感的人一定是个显得柔顺、安静、拘束而与世无争的人。自卑感表现 的方式有千万种,或许我能够用三个孩子第一次被带到动物园的故事来说明这一点。 当他们站在狮子笼前面时,一个孩子躲在他母亲的背后,全身发抖地说: "我要回家。"第二个孩子站 在原地, 脸色苍白地用颤抖的声音说: "我一点都不怕。 "第三个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狮子, 并问他的妈妈: "我能不能向它吐口水?"事实上,这三个孩子都已经感到自己所处的劣势,但是每个人却都按他的生活风 格,用自己的方法表现出他的感觉。 二、自卑与自欺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如 果我们一直保持着我们的勇气,我们就能以直接、实际而完美的唯一方法改进环境,来使我们脱离掉这种 感觉。 没有人能长期地忍受自卑之感,它一定会使他采取某种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 如果一个人已经气馁了,如果他不再认为脚踏实地的努力能够改进他的情境,他仍然无法忍受他的自 卑感,他仍然会努力设法要摆脱它们,只是他所采用的方法却不能使他有所进步。 他的目标仍然是"凌驾于困难之上",可是他却不再设法克服障碍,反倒用一种优越感来自我陶醉,或
麻木自己。同时,他的自卑感会愈积愈多,因为造成自卑感的情境仍然一成不变,问题也依旧存在。他所 采取的每一步骤都会逐渐将他导入自欺之中,而他的各种问题也会以日渐增大的压力逼迫着他。 如果我们只看他的动作,而不设法予以了解,我们会以为他是漫无目标的。他们给我们的印象里,并 没有要改进其环境的计划。 我们所看到的是:他虽然象其他人一样地全心全力要使自己觉得顺当,可是却放弃了改变
客观环境的 希望,他所有的举动都沾染有这种色彩。如果他觉得软弱,他会跑到能使他觉得强壮的环境里去。 他不把自己锻炼得更强壮,更有适应能力,而是训练自己,使自己在自己的眼中显得更强壮。他欺骗 自己的努力只能获得部分的成功。 如果他对这类盘旋不去的问题觉得应对无力,他可能会变成专制的暴君,以重新肯定自己的重要性。 他可能用这种方式来麻醉自己,但是真正的自卑感仍然原封不动。它们依旧是旧有情境所引起的旧有 自卑感。它们会变成精神生活中长久潜伏的暗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便能称之为"自卑情结"。 现在,我们应该给自卑情结下一个定义—— 当一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适当对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出现的就是自卑 情绪。由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愤怒和眼泪以及道歉一样,都可能是自卑情结的表现。由于自卑感总 是造成紧张,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但是其目的却不在于解决问题。 争取优越感的动作总是朝向生活中没有用的一面,真正的问题却被遮掩起来或放弃不谈。个人限制了 他的活动范围,苦心孤诣地要避免失败,而不是追求成功。他在困难面前会表现出犹疑、彷徨,甚至是退 却的举动。 三、公共场所恐惧症和自杀心态 这种态度可以在对公共场所怀有恐惧症的个案中,很清楚地看出来。这种病症表现出一种信念:"我不 能走得太远。我必须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活中充满了危险,我必须避免面对它们"。 当这种态度被坚决地执行时,个人就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或待在床上不肯下来。在面临困难时,最 彻底的退缩表现就是自杀。 这时,个人在所有的生活问题面前,都已经放弃寻求解决之道,而表现出他的信念。他认为:他对改 善自己的情境,已经完全无能为力了。 当我们知道:自杀必定是一种责备或报复时,我们便能了解在自杀中对优越感的争取。在每个自杀案 件中,我们总会发现——死者一定会把他死亡的责任归之于某一个人。仿佛自杀者在说:"我是所有人类中 最温柔、最仁慈的人,而你却这么残忍地对待我!" 每一个神经病患者多多少少都会限制住自己的活动范围,和他跟整个情境的接触。他想要和生活中必 须面临的三个现实问题保持距离,并将自己局限在他觉得能够主宰的环境之中。 用这种方式,他为自己筑起了一座小小的城堡,关上门窗并远隔清风、阳光和新鲜空气,而度过一生。 至于他是用怒吼喝斥或是用低声下气来统治他的领域,则是视他的经验而定 ——在他试过的各种方法里, 选出最好而且能够最有成效地实
现其目标的一种。 有时候,他如果对某一种方法觉得不满意,他也会试用另一种。然而,不管他用的是么方法,他的目 标却是一样的——获取优越感,而不努力改进其情境。 四、眼泪和抱怨——水性的力量 发现眼泪是驾驭别人最佳武器的孩子,会变成爱哭的娃娃,而爱哭的娃娃又很容易变成患有忧郁症的 成人。 眼泪和抱怨——这些方法我称之为“水性的力量(waterpower)——是破坏合作并将他人贬为奴仆地 位的有效武器。这种人和过度害羞、忸怩作态及有犯罪的人一样,我们可以在他的举止上看出自卑情结,
他们已经默认了他们的软弱,和他们在照顾自己时的无能。他们隐藏起来而不为人所见的,则是超越一切、 好高骛远的目标,和不惜任何代价以凌驾别人的决心。 相反的,一个喜好夸口的孩子,在初见之下,就会表现出其优越情结,可是如果我们观察他的行为而 不管他的话语,那么我们很快便能发现他所不承认的自卑情结。 所谓“俄迪浦斯情结”( Oedipus complex) 事实上只是神经病患者“小小城堡”的一个特殊例子而已。 一个人如果不敢在外界随心所欲地应付其爱情问题,他便无法成功地解决这一问题。如果他把他的活 动范围限制在家庭圈子中,那么他的性欲问题也必须在这范围内设法解决,这是无足奇怪的事。 由于他的不安全感,他从未把他的兴趣扩展到他最熟悉的少数几个人之外。他怕跟别人相处时,他就 不能再按照他习惯的方式来控制局势。 俄迪浦斯情结的牺牲品多是被母亲宠坏的孩子,他们所受过的教养使他们相信:他们的愿望是天生就 有被实现的权利的,而他们也从不知道:他们能凭自己的努力,在家庭的范围之外,赢取温暖和爱情。 在成年人的生活里,他们仍然牵系在母亲的围裙带上。他们在爱情里寻找的,不是平等的伴侣,而是 仆人;而能使他们最安心依赖的仆人则是他们的母亲。在任何孩子身上,我们都可能造成俄迪浦斯情结。 我们所需要的,是让他的母亲宠惯他,不准他把兴趣扩展到别人身上,并要他的父亲对他漠不关心。 五、自卑对自我的限制 各种神经病症都能表现出受限制行为的现象。在口吃者的语言中,我们便能看到他犹疑的态度。他残 余的社会感觉迫使他和同伴发生交往,但是他对自己的鄙视,他对这种尝试 的害怕,却和他的社会感觉相 互冲突,结果他在言词中便显得犹疑不决。 在学校中总是屈居人后的儿童、在30多岁仍然找不到职业或一直把婚姻问题往后搁延的男人或女人、 必须反复做出同样行为的强迫性神经病患者、对白天的工作感到十分厌烦的失眠症患者 ——这些人都显
现 出他们有自卑情结,它使他们在解决生活问题时,无法获得进展。 手淫、早泄、阳萎和性欲倒错,都表现出:在接近异性时由于害怕自己行为不当,而造成的犹疑不决 的生活风格。 如果我们问:“为什么这么怕行为不当呢?”我们就能看出他们的好高骛远的目标。对这问题的唯一 答案是:“因为这些人把他们自己的成功目标订得太高了!” 六、自卑是文化的基础 我们已经说过: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们是人类之所以进步的原因。例如,科学的兴起就是因 为人类感到他们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它是人类在改进他们的整个情境,在对宇宙作更进 一步的探索,在试图更妥善地控制自然时,努力奋斗的成果。 事实上,在我看来,我们人类的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 如果我们想象一位兴味索然的观光客来访问我们人类的星球,他必定会有如下的观感:“这些人类呀, 看他们各种的社会和机构,看他们为求取安全所做的各种努力,看他们用屋顶以防雨,穿衣服以保暖,修 街道以使交通便利——很明显地,他们都觉得自己是地球上所有居民中最弱小的一群!” 在某些方面,人类确实是所有动物中最弱小的。我们没有狮子和猩猩的强壮,有许多种动物也比我们 更适合于单独地应付生活中的困难。虽然有些动物也会用团结来补偿他们的软弱,而成群结队地群居生活, 但是人类却比我们在世界上所能发现的任何其他动物,需要更多及更深刻的合作。 人类的婴孩是非常软弱的,他们需要许多年的照顾和保护。由于每一个人都曾经是人类中最弱小和最 幼稚的婴儿,由于人类缺少了合作,便只有听凭其环境的宰割。 所以,我们不难了解:如果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然会走向悲观之途,并发展出牢固的自 卑情结。
我们也能了解:即使是对最合作的个人,生活也会不断向他提出待解决的问题。没有哪一个人会发现 自己所处的地位已经接近能够完全控制其环境的最终目标。 生命太短,我们的躯体也太软弱,可是生活中的三个问题却不断地要求更圆满及更完美的答案。我们 不停地提出我们的答案,然而,我们却绝不会满足于自己的成就而止步不前。 无论如何,奋斗总是要继续下去的,但是只有合作的人才会作出充满希望及贡献更多的奋斗,才能真 正地改善我们的共同处境。 我们永远无法达到我们生命的最高目标,这件事实我想是没有人会怀疑的。如果我们想象一个人或人 类整体,已经抵达了一个完全没有任何困难的境界,我们也可以想象到:在这种环境中的生活一定是非常 沉闷的。每件事都能够被预
料到,每桩事物都能够预先被算计出。明天不会带来意料之外的机会,对未来, 我们也没有什么可以希望。 我们生活中的乐趣,主要是由我们的缺乏肯定性而来的。如果我们对所有的事都能肯定,如果我们知 道了每件事情,那么讨论和发现就已经不复存在,科学也已经走到尽头。环绕着我们的宇宙只是值得述说 一次的故事,曾经让我们想象我们不能达到的目标而给予我们许多愉悦的艺术和宗教,也不再有任何的意 义。 幸好,生活并不是这么容易就消耗尽净的。人类的奋斗一直持续未断,我们也能够不停地发现新问题, 并制造出合作和奉献的新机会。 神经病患者在开始奋斗时,即已受到阻碍,他对问题的解决方式始终留在很低的水准,他的困难则是 相对地增大。 正常的人对自己的问题会怀有逐渐改进的解决之道,他能接受新问题,也能提出新答案。因此,他有 对别人贡献的能力。他不甘落于人后而增加同伴的负担,也不需要、不要求特别的照顾。他能够按照他的 社会感觉独立而勇敢地解决他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的优越感目标,是属于个人独有的。它决定于他赋予生活的意义,而这种意义不单只是口 头说说而已。这建立在他的生活风格之中,并象他自己独创的奇异曲调一样地布满于其间。 但是,在他的生活风格里,他并没有把他的目标表现得使我们能够简捷而清楚地看出来。他表现的方 式非常含糊,所以我们也只能凭他的举止动作来猜测。 七、了解个人的生活风格 了解一种生活风格就象了解一位诗人的作品一样。诗虽然是由字组成的,但是它的意义却远较它所用 的字为多。我们必须在诗的字里行间推敲它大部分的意义。个人的生活风格也是一种最丰富和最复杂的作 品,因此心理学家必须学习如何在其表现中推敲,换句话说,他必须学会欣赏生活意义的艺术。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生活的意义是在生命开始时的四五年间获得的,获得的方法不是经由精确的数 学计算,而是在黑暗中摸索,象瞎子摸象般地对整体感到茫然,只凭感觉捕捉到一点暗示后,即做出自己 的解释。 优越感的目标也同样是在摸索和绘测中固定下来的,它是生活的奋斗,是动态的趋向,而不是绘于航 海图上的一个静止点。没有哪一个人对他的优越感目标清楚得能够将之完整无缺地描述出来。他也许知道 他的职业目标,但这只不过是他努力追求的一小部分而已。即使目标已经被具体化,抵达目标的途径也是 千变万化的。 例如,有一个人立志要做医生,然而,立志要成为医生也意味着许多不同的事情。他不仅希望成为科 学或病理学的专家,他还要在他
的活动中,表现出他对自己和对别人的特殊程度的兴趣。 我们能够看到,他训练自己去帮助他的同类到何种程度,以及他限制住他的帮忙到何种程度。他把他 的这种目标作为补偿其特殊自卑感的方法,而我们也必须能够从他在职业中或在其他处的表现,猜测出他
所想补偿的自卑感。 例如,我们经常发现:医生在儿童时期大多很早便认识了死亡的真面目,而死亡又是给予他们最深刻 印象的人类不安全的一面。也许是兄弟或父母死掉了。他们以后学习的发展方向,便在于为他们自己或为 别人找出更安全、更能抵抗死亡的方法。 另一个人也许把立志做教师当作他的具体目标,但是我们也很清楚,教师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如 果一个老教师的社会地位感觉很低,他以当教师作为优越感目标的目的,可能就是想统治较低下的人,他 可能只有和比他弱小或比他缺乏经验的人相处时,才会觉得安全。 有高度社会地位感觉的教师会以平等心态对待他的学生,他真正是想对人类的福利有一番贡献。在这 里,我们还要特别提起的是:教师之间不仅能力和兴趣的差异非常大,他们的目标对他们的外在表现也有 很重要的影响。当目标被具体化之后,个人即会节减并限制其潜能,以适应他的目标。 他整个目标的原型会在这些限制之下扶摇前进,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它都会找出方法来表现他赋予生 活的意义和他争取优越感的最终理想。 因此,对每一个人,我们都必须看他表面下的东西。一个人可能改变使其目标具体化的方法,正如他 可能改变他具体目标的表现之一 ——他的职业—— 一样。所以,我们必须找出其潜在的一致性,其人格 的整体。 这个整体无论是用什么方式表现,它总是固定不变的。如果我们拿一个不规则三角形,按各种不同位 置来安放它,那么每个位置都会给予我们不同三角形的印象。但是,如果我们再努力观察,我们会发现这 个三角形始终是一样的。个人的整个目标也是如此:它的内涵不会在一种表现中表露尽净,但是我们都能 从它的各种表现中认出它的庐山真面目。 我们绝不可能对一个人说:“如果你做了这些或那些事事情,你对优越感的追求便会满足了。” 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极具弹性的。事实上,一个人愈健康、愈接近正常,当他的努力在某一特殊方向受 到阻挠时,他愈能另外找寻新的门路。只有神经病患者才会认为他的目标的具体表现是: “我必须如此, 否则我就无路可走了。” 八、狂妄的优越感 我们不打算轻率地刻划出任何对优越感的特殊追求,但是我们在所有的目标中,却发现了一种共同因 素——想要成为
神的努力。 有时,我们会看到小孩子毫无顾忌地按这种方式表现出他们自己,他们说: “我希望变成上帝。”许 多哲学家也有同样的理想,而教育家们也有些人希望把孩子们教育得如神一般。在古代宗教训练中,也可 以看到同样的目标:教徒必须把自己修练得近乎神圣。 变成神圣的理想曾以较为温和的方式表现在“超人”的观念之中。据说:尼采(Nietzsche)在发疯之 后,在写给施存堡 Strindberg)的一封信中,曾经署名为“被钉于十字架上的人”the Crucified) 。 发狂的人经常不加掩饰地表现出他们的优越感目标,他们会断言:“我是拿破仑”,“我是中国的皇 帝”。他们希望能成为整个世界注意的中心,成为四面八方景仰膜拜的对象,成为掌握有超自然力量的主 宰,并且能预言未来,能以无线电和整个世界联络并聆听他人所有的对话。 变成神圣的目标也许会以较合乎理性的方式,表现在变成无所不知而拥有宇宙间所有智慧的欲望中, 或在使其生命成为不朽的希望里。 无论我们希望保存的是我们世俗的生命,或是我们想象我们能够经过许多次轮回,而一次又一次地回 到人间来,或是我们预见我们能够在另一个世界中永生不朽,这些想法都是以变成神圣的欲望为基础的。 在宗教的训导里,只有神才是不朽的东西,才能历经世世代代而永生。我不打算在这里讨论这些观念 的是或非,它们是对生活的解释,它们是“意义”。而我们也各以不同的程度采用了这种意义——成为神,
或成为圣。甚至是无神论者,也希望能征服神,能比神更高一筹。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种特别强烈的优 越感目标。 九、改变生活目标的个案 优越感的目标一旦被具体化后,对个人来说,在他的生活的风格中,就不存在什么错误。个人的习惯 和病症,对达到其具体目标而言,都是完全正确的,它们都无可非议。每一个问题儿童,每一个神经病患 者,每一个酗酒者、罪犯或性变态者,都采取了适当的行动,以达到他们认为是优越的地位。他们不可能 抨击自己的病症,因为他们有这样的目标,就应该有这样的病症。 在某个学校里有个男孩子,他是班上最懒惰的学生,有一次,老师问他: “你的功课为什么老是这么 糟?”他回答道:“如果我是班上最懒的学生,你就会一直关心我。你从不会注意好学生的,他们在班上 又不捣乱,功课又做得好,你怎么会注意他们?” 只要他的目标是在引起注意和使老师烦心,他便不会改变作风。要他放弃他的懒惰也是丝毫不生效用, 因为他要达到他的目的,就必须如此做。这样做是完全正确的,如果他改变他的行为,他便
是个笨蛋。 另外有个在家里很听话,可是却显得相当愚蠢的男孩子,他在学校中总是落于人后,在家中也显得平 庸无奇。他有一个大他两岁的哥哥,但是他哥哥的生活风格却和他迥不相同。他又聪明又活跃,可是生来 鲁莽成性,不断惹出麻烦。 有一天,人家听到这个弟弟对他的哥哥说道:“我宁可笨一点,也不愿意象你那么粗鲁!” 如果我们认为他的目标是在避免麻烦,那么他的愚蠢实在是非常明智之举。因为由于他的愚蠢,别人 对他的要求也比较少,如果他犯了过错,他也不会因此受到责备,从他的目标看来,他不是愚蠢,他是装 傻。 十、神经病——对付现实的工具 直到现在,一般的治疗都是针对病症而进行的。不管是在医药上或是在教育上,个体心理学对这种态 度都是完全反对的。 当一个孩子的数学赶不上别人,或学校作业总是做不好时,如果我们只注意这些,想要在这些特殊表 现上改进他,那是完全没有用的。 也许他是想使老师困扰,或甚至是使自己被开除以逃避校。如果我们在这一点上纠正他,他会另找新 办法来达到他的目标。这和成人的神经病是恰恰相同的。 例如,如果他患有偏头痛(migraine)的病。这种头痛对他非常有用,当他需要它们时,它们便会适 逢其时地发作。由于他的头痛,他可以免于解决许多社交问题,每当他必须会见陌生人或作出新决定时, 他的头痛就会发作。同时,头痛还能帮助他对他的部属或妻子和家属滥发脾气。 我们怎么能够期望他会放弃这么有效用的工具呢?从他现在的观点看来,他给予自己的痛苦只不过是 一种机智的发明,它能带来各种他所希望的好处。 无疑地,我们可以用能够震惊他的解释来“吓走”他的这种病症,正如用电击或假装的手术偶尔也能 够“吓走”战场神经病的病症一样。也许医药治疗也能使他获得解脱,并使他不再延用他所选择的特殊病 症。 但是,只要他的目标保留不变,即使是放弃了一种病症,他也会再选用另一种。“治疗”了他的头痛, 他会再害上失眠症或其他新病症。只要他的目标不变,他就必须继续找出新的毛病。 有一种神经病患者能够以惊人的速度甩掉他的病症,并毫不迟疑地再选用新的一种。他们变成了神经 病症的收藏家,不断地扩展他们的收藏目录。阅读心理治疗的书籍,只是向他们提供许多他们还没有机会 一试的神经病困扰而已。因此,我们必须探求的是他们选用某种病症的目的,和这种目的与一般优越感目 标之间的关系。
如果我在教室里要来一座梯子,爬上它,并坐在黑板顶端。看到我这样做的每个人很可能都会想道: “阿德勒博
士发疯了。”他们不知道梯子有什么用,我为什么要爬上它,或我为什么要坐在那么不雅观的 位置上。 但是,如果他们知道:“他想要坐在黑板顶端,因为除非他身体的位置高过其他人,他便会感到自卑。 他只有在能够俯视他的学生时,才感到安全。”他们便不会以为我是疯得那么厉害了。 我是用了一种非常明智的方法来实现我的具体目标。梯子看来是一种很合理的工具,我爬梯子的动作 也是按计划而进行的。 我疯狂的所在,只有一点,那就是我对优越地位的解释。如果有人说服我,让我相信:我的具体目标 实在选得太糟,那么我才会改变我的行为。 但是,如果我的目标保留不变,而我的梯子又被拿走了,那麽我会用椅子再接再厉地爬上去。如果椅 子也被拿走,我会用跳或运用我的肌肉来攀爬。 每个神经病患者都是这个样子:他们选用的方法都正确无误——它们都无可厚非。他们需要改进的, 是他们的具体目标。目标一改变,心灵的习惯和态度也会随之而改变。他不必再用他旧有的习惯和态度, 适合于他的新目标的态度,会取代它们的地位。 十一、30岁女人的焦虑 让我举一位 30岁妇女为例,她因为受到焦虑的困扰而无法与人交友,特来向我求助。 她因为在职业问题上总是无法获得进展,结果仍然要依赖家庭供给生活所需。偶而她也会从事一些诸 如打字员或秘书之类的小工作,但是由于命运不佳,她遇到的雇主总是想向她求爱,让她感到烦恼使她不 得不离职。 但是,有一次她找到一个职位,这次她的老板似乎对她毫无兴趣,结果她觉得受到轻视,又愤而辞职 了。 她已经接受心理治疗达数年之久——我想, 大约是8年左右——但是她的治疗却一直未能使她更容易与 人相处,或让她找到能够赖以谋生的职业。 当我在治疗她时,我追踪她的生活风格到童年时期的第一年。没有学会如何了解儿童的人,是不可能 了解成人的。 她是家里的小女儿,非常美丽,而且被宠得令人难以置信。当时,她双亲的境况非常好,因此她只要 说出她的希望,就一定能如愿以偿。当我听到这里时,我赞叹地说:“你象公主一样地被服侍得无微不至 呢!”“是呀,”她回答道:“那时候每个人都称我为公主呢!” 我要求她说出最早的回忆。 她说:“当我4岁时,我记得我有一次走出屋子,看到很多孩子在玩游戏。他们动不动就跳起来,大声 喊道:‘巫婆来了!’我非常害怕,回家后,我问家里的老塘镇,是不是真的有巫婆存在。她说:‘真的, 有许多巫婆、小偷和强盗,他们都会跟着你到处跑。’” 从那以后,她就很怕一个人留在房子里,并且
把这种害怕表现在她的整个生活风格中。她总觉得自己 的力量还不足以离开家,家里的人必须支持她,并在各方面照顾她。 她的另一个早期回忆是: “我有一个男钢琴教师。有一天,他想要吻我,我钢琴也不弹了,并跑去告诉我的母亲。以后,我再 也不想弹钢琴了。” 在这里,我们看到她已经学会要和男人保持距离,而她在性方面的发展,也都遵循着避免发生爱情纠 葛的目的而进行。 她认为:恋爱是一种软弱的象征。在这里,我必须提到:有许多人在卷入爱的旋涡时,都觉得自己很
软弱。在某些方面看来,他们是不错的。 当我们恋爱时,我们必须变得温柔,我们对另一个人的兴趣也会为我们带来许多烦恼。只有优越感目 标为:“我决不能软弱,我决不能让大家知道我的底细”的人,才会躲开爱情的相互依赖关系。 这种人总是要远离爱情,并且也无法接受爱情。你常常能注意到:当他们觉得有陷入爱情的危险时, 他们便会把这种情况弄糟。他们会讥笑、嘲讽并揶揄他们觉得可能使他们陷入危险的人。用这种方式,他 们便避开了软弱的感觉。 这个女孩子在考虑到爱情和婚姻时,也会感到软弱。结果在她从事某种职业时,如果有男人向她求爱, 她便会感到惊慌失措,除了逃避以外,再也无计可施。当她仍然没学会如何对付这些问题时,她的父母相 继去逝,她的王朝也垮了。 她打算找些亲戚来照顾她,但是事情并不如意。过不了多久,她的亲戚就对她非常厌倦,再也不给予 她所需要的关怀。 她很生气地责备他们, 并且告诉他们: “让我一个人孤零零的生活, 是件多么危险的事。 ” 这样,她才勉强地免除掉孤苦伶仃的悲剧。 我相信:如果她的家族都完全不再为她担心,她一定会发疯。达到她优越感目标的唯一方法,是强迫 她的家族帮助她,让她免于应付所有的生活问题。 在她的心灵中,存有这种幻想:“我不属于这个星球。我属于另一个星球,在那里,我是公主。这个 可怜的地球不了解我,也不知道我的重要性。” 再往前进一步的话,她就要发疯了,可是由于她自己还有点机智,她的亲戚朋友也还肯照顾她,所以 她还没有踏上这最后一步。 十二、两名失足少女—从自卑到自虐 另外还有一个例子,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自卑情绪和优越情结。 有一个16岁的女孩子被送到我这儿来,她从7岁起,就开始偷窃,12岁起,便和男孩子在外面过夜。 当 她两岁时,她的双亲经过长期激烈的争吵后,终于离婚了。她被她的母亲带到祖母家里抚养,她的祖母对 这个孩子却是非常宠爱。当她出生时,她父母间的争执正达到最高潮,因此她
的母亲对她的降临便不表示 欢迎。她从未喜欢过她的女儿,在她们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紧张关系。 当这个女孩子来看我时,我用友善的态度和她谈话,她告诉我:“我不喜欢拿人家的东西,也不喜欢 和男孩子到处游荡,我这样做,只是要让我妈妈知道:她管不了我!” “你这样做,是为了要报复吗?”我问她。 “我想是的。”她答道。 她想要证明她比她的母亲更强,但是她之所以有这个目标,则是因为她觉得比母亲软弱。她感到她母 亲不喜欢她,而受到自卑情结之苦。她认为能够肯定她优越地位的唯一办法就是到处惹事生非。儿童犯偷 窃或其他不良行为,经常都是出于想报复之心。 一个15岁的女孩子失踪了8天。当她被找到后,被带到少年法庭。她在那里编了一个故事,说她被一个 男人绑架,他把她捆起来后,关在一间房子里达8天之久。没有人相信她的话。医生亲切地和她谈话,要求 她说出真情。她对医生不相信她的故事,觉得非常恼怒,而打了他一记耳光。 当我看到她时,我问她将来想做什么事,并给她一种印象,让她觉得我只是对她自己的命运有兴趣, 而且也能够帮助她。 当我要求她说出她做过的一个梦,她笑了,并且说了这样的梦:“我在一家地下酒吧里。当我出来时, 我遇见了我的母亲。 不久,我父亲也来了。我要求母亲把我藏起来,免得让他看到我。” 她很害怕她的父亲,而一直在反抗着他。他经常惩罚她,她因为怕受惩罚,只好被迫说谎。
当我们听到撒谎的案件时,我们就必须看当事人是否有严厉的父母。除非真情被认为富有危险性,否 则谎言便毫无意义。在另一方面,我们还能看出:这个女孩子还能和她的母亲合作。 后来,她告诉我:有人把她引诱到地下酒吧,她在里面过了8天。因为她伯父亲知道,所以不敢说出实 情,但是同时她又希望他能知道这段经过,以使他屈居下风。她觉得一直被他压制着,只有在伤害他时, 她才能尝到征服者的滋味。 十三、优越情结与合作精神 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帮助这些用错误方法来追求优越感的人呢?如果我们认识到: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 有人类的通性,那么这件事情便不难。知道了这一点,我们便能设身处地,同情他们的挣扎。他们所犯的 唯一错误是他们的努力都指向了生活中毫无用处的一面。 在每件人类的创作之后,都隐藏着对优越感的追求,它是所有对我们文化贡献的源泉。人类的整个活 动都沿着这条伟大的行动线——由下到上,由负到正,由失败到成功——向前推进。但是,真正能够应付 并主宰其生活问题的人,只有那些在奋斗过程中,也能表现出.
利他倾向的人,他们超越前进的方式,使 别人也能受益。 如果我们按这种正确的方式来对待人,我们就会发现:要他们悔悟并不困难。 人类所有对价值和成功的判断,最后总是以合作为基础的,这是人类种族最伟大的共同之点。我们对 行为、理想、目标、行动和性格特征的各种要求,都是它们应该有助于人类的合作。 我们绝不可能发现一个完全缺乏社会感觉的人,神经病患者、罪犯也都知道这个公开的秘密。这一点, 可以从他们拼命想替他们的生活风格找出合适的理由,和把责任往别处推等行动中看出来。 可是,他们已经丧失了向生活中有用的一面前进的勇气。自卑情结告诉他们: “在合作中取得成功是 没你份的。”他们已经避开了真正的生活问题,而和虚无的阴影作战,以向自己重新肯定自己的力量。 在人类的分工中,有许多可安置不同具体目标的空间存在。我们说过,每种目标都可能含有错误在里 面,而我们也总能找出另一些东西来吹毛求疵。 对一个儿童来说,优越的地位可能在于数学知识,对另一个,可能在于艺术,对第三个,则可能是健 壮的体格。消化不良的孩子可能以为他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营养问题。他的兴趣可能转向食物,因为他 觉得这样做便能改变他的情况。结果他可能变成专门的厨师,或营养学家。 在各种特殊的目标里,我们都可以看到:和真正的补偿作用在一起的,还有对某些可能性的抗拒,和 对某种自我限制的训练。例如,一个哲学家事实上必须经常离开社会,才能思考,才能写作。但是如果其 优越感目标中包含有高度的社会感觉,那么它所犯的错误便不会太大。
范文四:教师心理学指导:《心理学》超常儿童的心理学分析
考研屋 www.kaoyanwu.com
提供各大机构考研、公务员、四六级辅导视频课程
超常儿童的心理学分析
超常儿童就是一些在心理发展,特别是智能发展方面显著地超过同年龄儿童水平的儿童。
,3岁的婴儿,对方位的辨别能力很差,3岁儿 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智能发展正常的1
童一般能辨别上下,却难于辨别前后、左右。他们的思维处于直觉行动阶段,掌握概念的深度和广度很差,3岁以前的儿童掌握“3”这个数就相当困难。
据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超常儿童在婴儿期就表现感知特别敏锐,如对汉字字形的形象知觉,一般视觉和听觉的辨别力,以及方位知觉等的发展,均超过同年龄儿童的水平。他们的记忆力也比较强,分析和概括能力也有了初步发展,他们都能辨别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能辨别汉字的一些形近字、音近字,这些儿童一般都能识几百个到一千多个汉字。能认100以内的数目字,有的还初步会算5以内的加减,超常儿童在幼儿阶级的智能发展也大大超过同年龄儿童的水平。他们的特点除了具有精细的视、听辨别能力,及较强的记忆力、稳定的注意力之外,还进一步发展了一定的抽象概括和初步的推理能力。对抽象概念的词如“交通工具”“阶级斗争”等能有一定的理解,基本上能进行一级或二级分类(例如,在实物图片分类实验中,他们把汽车、火车、电车、自行车放在一起,归为“车子”一类,这是一级分类;他们又把飞机、轮船和车子放在一起,归为“交通工具”一类,这就是二级分类)。而国外一些研究资料表明,6岁儿童一级分类正确率只达69.8,,8岁儿童二级分类正确率才达56.3,,9岁儿童也只达58.3,。而我国这些超常儿童在幼儿期就远远超过了这些标准,说明他们的类概念有了相当的发展,因而他们在掌握数概念和进行运算方面,也很突出。这些超常儿童几乎都会进行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
超常儿童在学龄初期的一般特点是:求知欲旺盛,刻苦学习,不仅记忆力强,特别是思维敏捷,有的形象思维能力发展突出,有的逻辑推理能力有相当高度的发展。由于他们心理发展的水平较高,他们的学业成绩也往往大大超过同年龄儿童。他们往往在幼儿期就入学读书,有的连连跳级,也有的七岁半就升人中学。
除了智能方面超常的儿童外,还有一种特殊能力或特殊才能发展十分优异的儿童。这些儿童在智能发展较好的基础上,在某一种或某一方面的能力(例如音乐、绘画、诗歌、戏剧等方面)有突出的表现。例如,我国荣获第四届国际儿童绘画比赛一等奖的六岁儿童,在幼儿期就表现了突出的绘画才能。
由于能力和知识、技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就造成了一种非常复杂的情况:有些在校学习门门功课分数很高的儿童,并不一定就是超常儿童;有些学习成绩在某个时期或在某些方面并不突出的儿童,也不一定就不是超常儿童。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深入细致地多方面考察专业提供提供各大机构考研、公务员、四六级辅导视频课
考研屋 www.kaoyanwu.com
提供各大机构考研、公务员、四六级辅导视频课程
才能加以鉴别。还有一些早熟儿童,由于他们的内分泌系统失调,在生理和心理的某些方面表现早熟,在行为的某一方面也会表现出异常迅猛的发展,但是过了儿童时期以后,会逐渐地无异于甚至不及同年龄的儿童。因此也必须把这种早熟儿童跟超常儿童正确地区分开来。
超常儿童的智能和特殊能力优异发展,除了他们可能具有的较好的素质条件外,主要的、有决定意义的还是他们后天的条件和个人的主观努力。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二十几个超常儿童进行过调查,发现他们几乎都有这么一些个性特点:好学爱问,富于自信,意志坚强,干一件事总能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完成。这是超常儿童的极为重要的主观因素。同时也发现,他们几乎都享有优越的早期教育的条件。他们都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和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精心培养,使他们的智能或特殊能力能够在早期就表现出超常的水平。适当的早(期教育,是使这些儿童实际上成为超常儿童的关键条件。
近年来,早期教育在国际上(受到普遍重视。不少学者认为,儿童早期教育决定他今后的智能发展水平。如果儿童在生活早期缺少智能方面的者养,那么,这些儿童永远达不到他们原来应该达到的水平。那种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流行的,认为让儿童自发成长,避免给儿童过分的刺激的观点,现在已为大多数学者所抛弃。
对于超常儿童的早期教育一要适当,二要全面。所谓适当是指进行教育的时期并不是绝对地越早越好。同时要注意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避免儿童智能过早地只偏于某一方面的发展。正确的早期教育,会使更多的儿童的能力早期得到较好的发展;错误的早期教育反而会糟蹋未来的才华,或者破坏种种能力之间的平衡,或使儿童负担过重,反而有害于他们的正常发展。
社会舆沦、家长和教师对超常儿童和早期教育也应该有正确的态度。有些家长对儿童往往操之过急,急于求成,对他们采取种种“严酷”的措施,“揠苗助长”。也有些家长和教师把早期教育看成为单纯的知识传授,片面追求知识量,忽视了智能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还有些家长和教师不重视儿
www.kaoyanwu.com :提供各大机构考研、公务员、四六级辅导视频课程 考研屋
专业提供提供各大机构考研、公务员、四六级辅导视频课
范文五:自卑的心理学分析 女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分析报告
摘要:来访者是大一女生,因与同学交往困难,主动前来学校心理辅导室进行咨询。来访者认为自己从小就没有哥哥姐姐讨父母欢心,觉得自己不讨人喜欢,感觉很自卑。自从考进二B大学,学费高出公办高校近三倍,周围同学经济条件要好于自己,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特长,自卑心理加重,人际关系敏感,学习效率降低。咨询在良好的咨访关系基础上进行,通过评估诊断,明确来访者的问题属于一般自卑心理。咨询主要采用认知行为治疗,通过认知行为矫正、放松训练、布置家庭作业等方法,改善了来访者的人际交往状况,使其建立了理性思维,从而变得更加自信和健康,基本达到了预定的咨询目标,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自卑 认知行为治疗 放松训练
一、来访者的一般情况
来访者:曾某,女,19岁,大一,发育正常,无重大
1
疾病史。父母从事个体经营,感情稳定,有一哥哥和姐姐,分别大其二岁和一岁,哥姐均就读于重点大学,家族无精神病史。
二、来访者要求咨询的问题
1.主诉
与同学交往困难,内心焦虑,学习效率低,近二个月的时间里,不太适应大学生活。
2.来访者个人陈述
感觉自己从小就被父母忽视,认为哥哥和姐姐学习成绩好,性格开朗活泼,很受父母疼爱。父母从小逢人便夸哥哥姐姐但很少表扬来访者,她觉得从小到大,自己都是不讨人喜欢的。与姐姐的关系有些紧张,经常被其讥讽,姐姐说她长得不漂亮,像丑小鸭。与哥哥关系较为疏远,平时很少交流。
升入大学后,觉得自己很差劲,学习成绩不如哥哥姐姐,人长得不漂亮、性格又内向。难以和舍友相处,认为她们就知道打扮和谈论明星,很幼稚。觉得朋友之间应该“心有灵犀一点通”,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会来安慰你。学习上虽然自己花了很多时间,但是注意力不够集中,觉得自己不够聪明,学习效率很低。现在自己在学校里没有朋友,很压抑。
3.心理测试结果
2
SCL-90症状自评量表:总分186分,阳性项目总数38项,其中焦虑因子2.8分,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3.2分,强迫因子2.1分,其他各因子均在正常范围。SAS焦虑自评量表:粗分52分,标准分65分,说明王某有中度焦虑。
三、心理咨询师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
曾某因人际关系较差,主动前来咨询。来访者身材偏瘦小,皮肤略黄,表情严肃,说话条理性强,但是经常有错误的观念,比如:“我简直是一无是处”、“我长得不漂亮,别人肯定看不起我”、“姐姐比我漂亮、活泼、成绩又比我好,我比她差多了”、 “我真看不惯他们这样做”、“同学一点都不了解我”、 “我不能像别人那样学习好,我完了”。人际关系敏感,有较强的人际焦虑,和舍友关系较差,很反感舍友在寝室谈论时尚,自卑心较重,学校生活适应不良。
四、评估和诊断:自卑心理问题
1.诊断依据
从临床收集的资料来看,来访者智力正常,性格内向,从小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一无是处,在意他人评价,人际关系敏感,自我评价很低,害怕失败,社会适应能力差,但是尚未达到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可以诊断为自卑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生理状态:在公众场合,容易紧张、头晕、手心出汗;(2)心理状态:自我评价低、自我价值感低、自卑、焦虑、敌对、人际关系敏感;(3)社会功
3
能状态:回避社会交往、学习效率降低。
2.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的鉴别:根据根据郭念峰区分心理正常和异常的三原则: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内在心理活动协调一致原则,人格相对稳定的原则。来访者的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无幻觉、妄想、幻想等精神病的症状,排除精神病。
(2)、与抑郁症相鉴别:抑郁症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该来访者有轻微的抑郁情绪,但程度不严重,无明显的兴趣减退和睡眠问题,也没有自杀倾向,可以排除抑郁症的可能。
(3)、与焦虑性神经症的鉴别:焦虑性神经症是一种以焦虑的情绪体验和身体表现为特征的神经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根据许又新关于神经症诊断的标准,该来访者虽然有一定的焦虑情绪,但没有达到严重影响其社会功能的程度,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一个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五、原因分析
1.生物原因:女性,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大。
2.社会原因:刚进入大学,环境陌生;父母忙于工作,对其管教和关注较少;缺乏社会支持系统,尤其是缺乏父母关注和同学的理解。
4
3.心理原因:?存在不合理的信念,如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同学或很幼稚或很冷漠,我不好所以别人不会和自己交往的;?情绪方面的原因:焦虑、痛苦、抑郁;?缺乏有效的行为模式对人际关系采取否定和回避的策略,不会利用社会支持;?个性原因:性格内向自卑,不善于倾诉和沟通。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与来访者一起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短期目标:给来访者以共情和积极关注,使其感受到支持,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帮助其认识到情绪行为问题的认知原因,学会一些识别和改善认知的方法,学会一些有效的行为方式,减轻自卑和焦虑,改善人际交往体验。
2.中、长期目标:来访者能较好的接纳自己,建立自信,形成有效的人际交往模式和行为应对方式,同时达到自我成长及健全人格的目的。
七、咨询方法和知情同意
1.主要咨询理论和技巧
主要采用认知行为治疗,运用共情、面质并挑战负性思维、放松训练、角色扮演等技术。
2.咨询次数和时间安排
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约进行9次。
3.收费
5
在校学生咨询,免费。
4.知情同意 明确咨访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八、咨询过程
(一)评估诊断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进行初步的评估诊断。主要体现在第一、第二次咨询中。
第一次咨询
主动预约后,曾某准时来到心理辅导室,她身材瘦小,表情凝重,愁眉不展。我首先简单介绍了心理咨询的概念和知情同意的原则。曾某谈到自己不受同学欢迎,来到大学后,原来的朋友不在一起了,现在没有朋友,很孤独。我更多的是给予共情,鼓励她讲下去。随后她又说起自己不讨父母喜欢,父母更加喜欢成绩优秀、性格活泼开朗的姐姐,而忽视自己,曾某还说自己一直不被大家认可。
我鼓励曾某充分表达自己,既可以更全面地收集资料,也是来访者宣泄、梳理自我的过程。我利用曾某描述的一个例子,传授她认知模式的概念,曾某谈到“父亲经常表扬姐姐,但很少表扬她,感觉自己不是亲生的”时很气愤,认为是父亲偏心,我引导其思考父亲很少表扬她的原因,她说姐姐聪明活泼,会讨父亲欢心等原因。我告诉她对同样的事情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或看法,看法不同,你的情绪也不一样。
6
当想到是因为姐姐体弱多病,而自己身体健康,性格独立,曾某表示可以理解,感受到情绪稳定,心态平和。我继续引导她初步了解认知模式,对同一事件的解释不同,结果也不同。并鼓励她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想法来改变情绪和行为。咨询快结束的时候我给她布置了家庭作业,记录自己三个情绪事件背后的一些想法,下次带来讨论。
第二次咨询
曾某带来了她的家庭作业,“我不如人家漂亮,人家不会喜欢我的”、“我没有朋友,很孤单”、“害怕被同学看到自己来心理辅导”,涉及的基本上是人际交往的主题。我表扬了她很好的完成了任务,继续教她学会区分想法和情绪,并引导她在人际交往上谈谈自己的看法。曾某谈到自己高中的时候有一个很知心的朋友,但现在不在同一个学校。曾某认为朋友就应当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那种,她看不惯一些女生,认为她们就知道打扮和谈论明星,很幼稚。另外一些女生就知道学习,拿奖学金,太冷漠了,所以她不愿跟别人交往。我倾听着,同时引导她用认知模式来反观自己的一些看法。在比较充分地了解曾某的问题之后,我和她一起商讨了咨询所要达到的目标:认识到情绪行为问题后的认知原因,学会一些识别和改善认知的方法,学会一些有效的行为方式,改善人际交往,减轻自卑和焦虑。
最后我着重和她分析了人际交往的互动性质,使她提
7
高在人际交往中主动的动机,并且布置了接下来的一周中,每天至少和一个同学进行交谈,帮助寝室打扫卫生两次的家庭作业,并且记录心理感受。
(二)心理帮助阶段
这一阶段是实施心理帮助的具体过程,针对实际中曾某表现出来的问题,我主要对其人际交往、学会放松、接纳自我、提高自信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心理咨询。主要体现在第三到第七次咨询中。
第三、第四次咨询主要进行人际交往辅导。
1.对不合理的认知进行辩驳
第三、四次咨询,曾某有点沮丧,开始主动和人交谈的时候,
她准备了好久,觉得怪别扭的,最后和隔壁宿舍同学打了下招呼,虽然那同学没什么大的反应,但是曾某觉得自己很做作。后面的几天,她都完成了这个任务。不过主要是和隔壁宿舍同学,感觉没什么效果。我针对她具有的“同学没什么大的反应,没什么效果”的想法,让她进行再评价,引导她觉察当你主动和人交谈时,同学是不是也对你有回应,和同学互相有回应时,是不是感觉你和她之间有些许联结,感受到了你与同学建立起了关系。
在这两次咨询中所做的质询不合理想法举例:
例1:“走在路上,别人一说话,就感觉是在说自己”
8
进行驳斥:
“是不是别人都不做自己的事情,都在说你呢,”“是不是别人和他人说话的主题,都是在讨论你呢,”“你平时会对一些比较陌生的人经常评头论足、念念不忘吗,是否可能,自己走路在说别人,吃饭也在说别人,与同学讲话也在说别人,甚至睡觉也在说别人,”“别人是不是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呢,”
例2:“心情不好的时候,朋友就应该来安慰我。”
进行驳斥:
“是不是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朋友肯定马上知道呢,”“是不是别人不做自己的事情,随时准备来安慰你呢,”“朋友心情好坏,你是不是应该马上就知道呢,”
“所以要经常与朋友交流,通过互相交流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你如果把心里话告诉别人,别人也就能更好地了解你,他人也愿意坦露自己的心扉。”
2.教会曾某进行放松训练
曾某在完成的家庭作业的时候有紧张的情绪,她也存在较多的焦虑情绪,教会她进行放松训练可以在一定时间里有效的减轻她的焦虑体验,增强她完成家庭作业的信心。我教曾某深呼吸放松和想象放松训练,并让其回去每天练习一次。
第五至八次咨询主要针对曾某的自卑心理进行辅导。
9
第五次咨询,曾某给我带来了她写的“心理感受”:
在人群中,我故作清高,以我外表的冷淡来掩盖我内心的恐慌、焦虑与不安。凭此,来保护我敏感、易碎的玻璃心。我将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以免一不小心的伤害,像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似乎每一个人都有一张或几张用于伪装的面具,我不知道该如何与她们相处,与她们交谈。我害怕和她们说话,担心会找不到话头,碰得一鼻子的灰。因此,我便胆怯没有迈出第一步,以致恶性循环。
有一天,班上同学说:“哇,那天我打电话给你,你接电话那语气那声音一点也不象你,那声音好快乐,好轻松……让我觉得说话的人一定是个开朗的女生。”我听得热泪盈眶,当然,那只是在心里,我不会表露出来的。
我又疑惑了,是什么原因呢,我想起来了:在家里,有外公、外婆、爷爷、爸爸、妈妈还有妹妹,在那儿,还有很多很多的邻居……,我喜欢叫他们,而且加上一个甜甜的笑,因为总能换来一声响响的应答和更快乐更亲切的笑靥,我感到很满足,很快乐。 曾某在和我交流“心理感受”说,她觉得同学之间有时也不会那么冷漠,就像自己和隔壁宿舍的同学成为朋友一样,这让曾某感觉其实自己在别人心目中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差。曾某在现在的学校和同学隔绝,其实是她自己保护自己脆弱自尊心的一种方式,人际关系问题背后有一个自卑弱小的自我。
10
曾某的自卑很大程度来源于对父母的认知以及与姐姐的竞争,我指导她回忆妈爸姐的十件事情。有缘的是,第七次咨询她带来了她的心理日记,向我讲了她姐姐的一件事情:
前天姐姐和她通了电话,姐姐鼓励她在大学里多交朋友,多参加社团活动,大胆锻炼自己。姐姐还说她从小有主见,有自己的看法,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劲,让人很钦佩。还说妹妹的脸上有两个小酒窝,很惹人喜欢。一时间,曾某觉得以前跟姐姐的吵架只是斗斗小嘴,并无很深的仇恨,姐姐还是很疼爱自己的。
对曾某来说,姐姐的夸奖加快了她的成长步伐,反过来,也正是她对自己的问题有了新的领悟,才能更好解读姐姐的夸奖。
这几次的咨询中,我还给曾某布置了罗列自己的十个优点、驳斥自我贬低的思维。
曾某自己写的十个优点包括:心地善良、学习努力、热爱劳动等等。曾某说写优点的过程并不顺利,但是看着自己的一个个优点,自我感觉会很好。
在这一阶段,我重点指导她驳斥绝对化要求自己和他人,对失败的灾难化的不合理信念,指导她面对自己的缺点,能够接纳更加真实的自我。曾某改变的动机很高,很用心地完成家庭作业,在心理咨询的时候也更自然、轻松了。
11
(三)结束与巩固阶段
曾某的人际关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也更能接受自我。第九次心理咨询曾某在总结自己时说,我现在和同学相处得还不错,虽然我还是很敏感,但是我能够更坦然地接纳自己,对待同学,感觉自己更加轻松,更有力量和自信了。我为曾某能有这样的感悟高兴,并告诉其把咨询过程中学到的有关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更大地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九、咨询效果评估[4]
1.求助者自我评价:紧张基本上没有了,焦虑得到了很大的减缓,愿意与人交往,同学关系较好,对自己更有信心。
2.同学评价:曾某变化很大,现在比以前热心了,同学关系正常,对老师也更热情有礼貌。
3.咨询师评估:通过随访,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减轻了曾某的焦虑,提高了其自信心,同学关系也有很大的改善,对自己的认识有了更深的领悟,形成了一些较合理积极的思维。
参考文献:
[1]郭念锋.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P299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
12
社,2005.P74-75
[3]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M],2002.5. P388
[4]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P118-120
作者简介:鲁成(1984.1—),男,汉族,湖南岳阳人,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辅导员 ,深圳大学2008级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李湘(1984-),女,湖南湘潭人,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青年社会学研究。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