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组织学技术
组织学技术 (供动物学、发育生物学硕士研究生用)
参考书目
1.杜卓民 1982 实用组织学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2.芮菊生等 1980 组织切片技术 人民教育出版社
3.郑国昌 1979 生物显微技术 人民教育出版社
组织学技术
组织学技术是高等院校生物学、医学、农林院校以及科研单位的一项最基本的实验室技术和工作手段。无论在教学还是在科研工作中,凡是对人体或生物体进行微细结构观察时,大多数需要依靠组织学技术来完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组织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使得组织学的研究方法很多。目前,组织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一般光镜技术、组织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放射自显影技术、电镜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等六大类。本课程计划以同学们的实际操作为主,主要掌握一般光镜技术中的石蜡切片技术。
第一章
一、基本设备 实验室基本设备及常用试剂
组织学实验室的常用设备主要有观察组织标本用的显微镜及制作标本用的必要设备和工具。
(一) 显微镜
种类很多,功能也各不相同。用于组织切片观察的主要是透射光学显微镜。该镜所观察的放大倍数为物镜放大率和目镜放大率之积。为显示观察到的材料的大小,常需要在目镜内安装目镜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为一块圆形玻璃片,普通用测量长度的标尺为直线式,一般长5mm ,分成1个大格,每1大格又分成10个小格,共50小格。目镜测微尺安装在目镜的光阑上,有刻度的一面朝下。目镜测微尺每1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10×或40×)要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标定。参考郑国昌《生物显微技术》P185-189 。
(二) 切片机
切片机一般有三种类型,即旋转式、滑动式、冰冻式。这三种切片机均具有三种主要部件:①固定切片刀的刀架。②夹持组织片的夹具。③推动组织夹具的微动调节器。
滑动切片机多用于火棉胶切片,故又称火棉胶切片机。它常用于制作大块标本、囊状器官和易于塌陷的组织切片。冰冻切片机是将组织切片承托台改换成急速冷冻装置(约-20~-30℃),这种急速冷冻装置可以是液态二氧化碳,也可以用半导体制冷装置。我院很少使用这两种切片机,而代之以恒冷箱切片机,其实是将切片机安装在低温冰箱
内。
旋转式切片机是许多实验室常用的切片机。该机是依靠一个重轮带动螺纹轴将组织块夹具向前推进并在上下平面摆动。夹具每上下摆动一次,可推动组织块按照需要向前移动一至数个微米。在使用旋转式切片机切片时,一般使用顺序是:①将组织块在组织块夹具上夹紧。②锁上旋转重轮,使其不能转动。③切片刀牢固地安装在刀架之上。④将组织块夹具慢慢推向(前、后)刀架上的切片刀刀刃。⑤放开旋转重轮锁卡。⑥将厚度调节器调至较厚的读数(如20微米)。⑦待组织块切至较完整的平面时,再调至所需要的厚度(如7微米)。
(三)恒温箱与干燥箱
恒温箱是实验室的必备设备,主要用于浸蜡、烤片、培养及孵育等之用。实验室常用的是“隔水式电热恒温箱”。其主要优点是保温时间长、温度变化幅度小、比较安全。主要缺点是温度上升下降缓慢。因此,在使用前应提前打开让其升温至60℃左右。
干燥箱主要用于烘烤洗净后的玻璃器皿和某些需要加热至60℃以上的操作。此箱特点是升温范围大,可从室温升至200℃以上,并且具有鼓风装置。主要缺点是安全性能较差,因此,在使用时要随时观察箱内温度。
(四)冰箱
一般家用冰箱即可,主要用于保存染液、试剂(主要是组织化学试剂),并提供切片时的用冰。
(五)磨刀机
实验室目前多用圆盘式磨刀机。切片刀固定在可调的刀架上,刀架能反转切片刀。在切片刀下有一块打毛了的圆盘状厚玻璃,依靠机械运动使圆盘毛玻璃在前后移动的同时缓慢旋转,以达目的。在磨刀时,常需要向毛玻璃上加少量液体石蜡。
(六)天平
应有两种天平,即一般用的药用天平(台秤),容量500克,1/10g感量的即可。再备一台感量为1/1000g的分析或扭力天平供精密称量使用。
(七)一般手术器械及维修工具
解剖刀、手术刀、刀片(单、双面),手术剪、眼科剪等。
(八)染色缸和染色架
染色缸有两种,一种是10片染色缸,又称卧式染色缸;另一种是5片染色缸,又称立式染色缸。
染色架有两种,一种是盖玻片染色架,主要用于制作大量教学制片,另一种是载玻片染色架,由铜、铝或不锈钢制成,不仅可用于染色,还用于烤片。
(九)载玻片与盖玻片
常用载玻片的规格为75(长)×25(宽)×0.8~1.2(厚)mm 常用盖玻片的规格为18~24mm正方形或22×44mm 长方形。 ① 新的载、盖玻片必须经清洁液处理后才能使用,方法是先用洗衣粉水冲洗后,再入清洁液浸泡一天以上,取出经清水冲洗,转入95%酒精中浸泡脱脂后,移入干燥箱内烤干备用。
② 新载、盖玻片也可在2%盐酸酒精(95%酒精100份+盐酸2份)中浸泡几小时,用流水冲洗干净,再移入95%酒精中备用。
(十)其他用具
酸度计、切片盒、玻璃器皿(广口瓶、小口瓶、量筒、量杯、漏斗、吸管)、吸水纸(可重复使用)、浸蜡杯(多用搪瓷口杯)、毛笔、钻石笔等。
二、常用试剂
组织学技术中所用试剂较多,现将常用试剂简介如下。
1. 蛋白甘油
用于贴片,防止染色时材料从载玻片上脱落。
配法:取新鲜鸡蛋一个,先将其尖端用眼科剪挑破一小孔,再在另一端挑破一大孔。大孔端朝下使蛋白流入100~200ml的烧杯中(不要蛋黄)。再用玻璃棒搅拌蛋白完全变为雪花状泡沫,然后倒入垫有几层纱布的漏斗中过滤,得到透明清凉的蛋白液,再加入等量的甘油并摇匀,最后加入1%麝香草酚或樟脑防腐。最后将制好的蛋白甘油移入滴瓶中备用(可存放数月至一年),不用时加盖防尘。
2. 盐酸-酒精
用于苏木精染色后的分色。多采用0.5%的浓度,即在100ml 的70%酒精中加入0.5ml 浓盐酸。初学者最好用更稀的盐酸酒精液(如0.1%)边分色边镜检,至核呈红紫色、肌原纤维、肌组织及细胞质为无色最合适。取得经验后再将浓度加大(如1%),以缩短分色时间。
3. 酒精稀释液
实验室购买的商品酒精有两种,一种是无水酒精,一种是95%的酒精,实验室所用的不同浓度的酒精均有95%的酒精配制而成。其原理为(以配制70%的酒精为例)。
欲配70%的酒精,应取95%的酒精70ml ,再加25ml 水,即可得到70%的酒精95ml 。依次类推。
4. 清洁液(洗液)
重铬酸钾(工业品纯) 300g
浓硫酸(工业品纯) 300ml
自来水 3000ml
即三者的比例为1:1:10,先将重铬酸钾溶于水,如需加热应待冷却后,再缓慢加入硫酸,边加边搅拌。不准将水倒入浓硫酸内!洗液仅限于清洗玻璃仪器。
5. 药品使用注意事项
(1)在实验时应节约药品。处理组织块用的酒精、二甲苯等试剂应倒入染色缸相应药品内,不应倒掉。此外,常规石蜡切片时所用的酒精、二甲苯属易挥发药品,为了健康和节约,应及时加盖。
(2)在实验室不要超级应用药品。所谓超级应用药品是指应该用化学纯的试剂,却用了分析纯试剂。实验室药品规格列表如下:
药品规格表
第二章 取材和固定
一、动物致死法
动物致死的方法很多,常根据动物的大小、种类和观察的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致死方法。
1. 麻醉法
适用于小型的动物,将浸有乙醚或氯仿的棉球连同小动物一起放进密闭的器皿内,使小动物麻醉而死。
用乙醚麻醉致死的动物主要有肺部充血,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的病变,这些人为病变在观察切片时应注意分辩。
2. 空气栓塞法
适用于个体较大的动物,如猫,兔子等。用50ml 注射器从耳静脉注入空气,使动脉心脏发生急性空气栓塞、循环障碍而死亡。注入空气量视动物大小而定。例如,猫约注入20~40ml。狗需80~150ml(改用大注射器)。此法迅速方便,但各脏器淤血明显,脑部变质。
3. 断头法
适用于小型动物,例如,蛙、鼠等。用剪刀直接剪去头部而致死,并迅速将动物倒提放血。如反射尚未消失,可用探针破坏脊髓。
3. 击头法
用木槌从头后部给予猛击,使其延髓急性损伤而死亡
4. 股动脉放血法
适合于较大型的哺乳动物。先将动物吸入乙醚或氯仿稍麻醉后,立即切开股动脉放血致死。
其实,无尾两栖类常用探针破坏脑和脊髓的方法处死,既迅速又方便。鼠类可用两手(戴手套)用力拉,使颅骨和颈椎分离而导致延髓损伤致死。
总之,无论何种致死法,都必须从动物保护和组织材料新鲜的需要出发,要求动作迅速,尽量避免使动物长期陷于痛苦和濒于死亡的状态,以免使动物组织细胞开始自溶、结构发生变化或引起病理性人工假象。对于用作细胞学观察的材料,更要求动作迅速,材料新鲜。
二、取材注意事项
1. 要熟悉取材部位。
2. 所取材料尽可能新鲜。最好在动物心脏还搏动时取材,争取在30分钟内处理完毕。
3. 组织块力求小而薄。厚度一般不超过5mm 为宜,较理想的厚度为2mm 左右。目的是使固定液迅速而均匀的渗入组织块内部。
4. 勿使组织块受挤压。切取材料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要来回挫动。夹取材料时,切勿猛压,以免损伤组织细胞。取材时可稍取大一些,待固定后,可将组织块的挤压或损伤部位修去。
5. 保持材料清洁。组织块上的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固定(哺乳类0.9%NaCl,鸟类0.75%NaCl,冷血动物用0.64~0.65% NaCl即可)
三、固定
固定是指处死的动物体或新取的组织块投入固定液使其结构得以凝固为不溶性物质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保持组织内细胞的形态、结
构及其组成,防止细胞组织死后的自溶和腐败,使之尽量保持生前的状态和结构。
(一) 固定方法
1.注射、灌注固定法
适用于动物整个器官或整个动物体的固定。即将固定液注入血管,经血管分支到达整个器官或全身各处。从而得到充分固定。注射时常需要切断静脉使血液排出。
2.小块组织固定法
适用于组织学制片技术材料的固定,将取下的组织块立即投入固定液中即可,组织液的量一般以组织块大小的20倍为宜。固定时间以12~24小时为宜。
附表 常用固定剂浸入组织深度参考表(兔肝,室温)
(二)固定液性能简介
依据固定液的组成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单纯固定液,只用一种试剂;另一类是混合固定液,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试剂组成。
作为较好的固定剂,应该具备以下特征:①有强的渗透力能迅速渗入组织内部;②不使组织过度收缩或膨胀,并能使组织内欲观察的成分得以凝固为不溶性物质;③能使组织达到一定的硬度,并获得较好的折光率和对某种染料具有较好的亲和力。
1. 单纯固定液
常用的有上表中列举到的八种,依据它们对蛋白质的作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可使蛋白质凝固者,例如,乙醇、苦味酸、升汞、铬酸;另一类不能使蛋白质凝固者,例如,甲醛、锇酸、重铬酸钾、醋酸等。
(1)乙醇 还原剂
适合固定的浓度:70~100%,一般多用70%,是很重要的组织保存液,但很少使用,因为会使组织收缩变硬,且不能沉淀核蛋白。故经酒精固定的材料对核的着色不良。作为单纯固定剂,常用于组织中糖原的固定。
(2)甲醛 还原剂
适合固定的浓度:10%福尔马林(3.7~4%甲醛)。福尔马林是甲醛的饱和水溶液。甲醛为无色气体,易溶于水,其在水中的饱和量为37~40%,因此,市场上出售的甲醛溶液含37~40%的甲醛。
固定和保存标本时所用的溶液是指福尔马林(全部看作溶质)的百分比,而并非甲醛。10%福尔马林固定液是取一份市售福尔马林加上九份水配制而成的。故10%的福尔马林实际上仅含3.7~4%的甲醛。
福尔马林渗透力强,固定均匀,短期固定的组织不用水洗即可直接用酒精脱水。但经长期固定的材料须经流水冲洗24小时以上,否则会影响染色效果。
福尔马林易被氧化成甲酸,故常带酸性,(pH3.1~4.1)。冲淡的福尔马林更易氧化。为了中和福尔马林的酸性,配制固定液时,用自来水比用蒸馏水好,也可在固定液中加入几小块大理石。
福尔马林为无色透明液体,久存会逐渐变浑浊甚至会出现片状白色结晶沉淀。这种沉淀物为甲醛的聚合物——三聚甲醛,不能再用。
(3)醋酸(乙酸)
适合固定浓度:0.3~5%,常备液10%。
纯醋酸在16. 7℃以下结晶如冰, 故称为冰醋酸。在冬天应加温溶解。是许多混合固定剂的重要成分。
特点:对组织的穿透速度很快,并对组织细胞有膨胀作用。又因不能使细胞之内的蛋白质沉淀,所以组织不会变硬。因醋酸具有此两
个特点, 故常与酒精、福尔马林、铬酸等已引起变硬和收缩的液体混合使用,以达到相互平衡的目的。
(4)苦味酸(三硝基苯酚)
适合固定的浓度:0.9~1.2%的饱和水溶液。
是一种有毒的黄色结晶,极易燃烧爆炸。为安全实验室常以饱和水溶液储存。
苦味酸可沉淀一切蛋白质,但对脂肪、类脂、碳水化合物无作用。再因穿透力弱、组织块收缩明显,故一般很少作为单独固定液使用。经苦味酸固定的组织并不硬化,虽然在组织块中留有黄色,也不必用水冲洗,直接入酒精中可以将大部分的黄色除去,残余少量黄色无妨碍。
(5)铬酸 强氧化剂
适合固定的浓度:0.5~1%。
因是强氧化剂,故不能与酒精和甲醛等强还原剂混合使用。常用于细胞学研究材料的固定。易凝固所有蛋白质,尤适于核蛋白的固定,增强核染色能力,并对高尔基体、线粒体固定良好。对脂肪无作用, 对其他类脂物作用未定。
因穿透力弱,故需固定12~24小时,并需放在暗处(防止蛋白质溶解)。很少单独用作固定材料。固定后的组织必须用水冲洗24小时以上,以防后续工作中与酒精接触产生绿色氧化铬沉淀,使染色困难。
(6)锇酸 剧毒
适合固定的浓度 0.5~2%
为淡黄色结晶体,一种价格昂贵的药品,市场出售常封在一个小玻璃管中,有0.5克和1克两种包装。一般只用于某种特殊染色或电镜切片染色和固定。一般制片不用。
锇酸能使蛋白质成均匀的胶状固定而不发生沉淀。并且目前已知是类脂物的唯一固定剂。故常用于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的固定。
因锇酸穿透速度慢并易挥发,因此,被固定材料切得愈小愈好,当材料呈棕黑色时,即表示固定已经完成,脱水前必须用流水冲洗12~24个小时。锇酸挥发的气体对眼球及粘膜损伤极大,故操作时要在通风櫥内进行,以免接触面部。
(7)升汞 剧毒
适合固定浓度:饱和或接近饱和的水溶液。
为白色剧毒的粉末或结晶,从不单独作为固定剂。升汞能使一定蛋白质发生强烈的沉淀作用。用升汞水溶液固定的材料在制片前必须用流水冲洗干净。后续染色时对细胞核与细胞质均染色效果很好。
(8)重铬酸钾 强氧化剂
适合固定的浓度: 1~3%。
为橙色结晶,有毒,溶于水不溶于酒精,不能与酒精、甲醛等还原剂混合使用。
重铬酸钾能使蛋白质均匀的固定而不沉淀,对脂肪无作用。重铬酸钾的固定情况因混合液的pH 值不同而异:pH 在4.2以下(加入醋酸后),使细胞质和染色质成网状沉淀;pH 在5.2以上(不加醋酸),
对细胞质固定良好,且能固定类脂,使其不溶于脂溶剂,故能保存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因此,酸化和未酸化的重铬酸钾固定作用完全不同,在选择固定 液时必须视需要而定。
此外,经重铬酸钾、铬酸、铬酸盐固定的材料,必须用流水冲洗后才能转入脱水剂。
2. 混合固定液
上述各单纯固定液各有优缺点,若将他们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 使各自优缺点相互补或抵消,即可达到比较好的固定效果。组织学技术中绝大多数材料是用混合固定液固定的。混合固定液的种类极多,视研究目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固定液。下面介绍几种在石蜡切片中常用的混合固定液。
(1) Carno y’s液(卡诺氏液)
使用范围:动物一般组织,糖原(肝糖原)、尼氏体等。
配 方:冰醋酸/氯仿/无水酒精=1/3/6
特 点:ⅰ 浸透速度快,小块组织块固定2~3小时即可。
ⅱ 固定后直接入无水酒精脱水。
(2) Bouin ’s 液
使用范围:动物所有组织,常用。
配 方:冰醋酸/甲醛水溶液(40%)/饱和苦味酸水溶液=1(5ml )
/5(25ml )/15(75ml)
特 点:ⅰ浸透力强,对组织固定均匀且收缩小,染色效果好。
ⅱ固定时间以12~24小时为宜,也可以长期保存组织块。
ⅲ固定后常以70~80%的酒精洗涤。为加速清洗组织中的黄色,可在洗涤的酒精中加入少量饱和碳酸锂水溶液。
(3) Zenker ’s 液
适用范围:一般动物组织优良固定液,经它固定的材料细胞核及胞质
染色颇为清晰。
配 方:甲液: 升汞 5克
重铬酸钾 2.5克
硫酸钠 1克
蒸馏水 100ml
乙液: 冰醋酸 5ml
先将升汞及重铬酸钾溶于水,加热溶解。存入棕色瓶中作为储备液,临用时加入乙液。
特 点:ⅰ对细胞核、细胞质固定好,染色清楚。对肌组织和结缔
组织染色效果也好。
ⅱ一般固定时间为12~24小时。
ⅲ因含重铬酸钾,必须用流水冲洗后才能转入脱水剂。
(4)Helly ’s 液(海伦氏液)
适用范围:动物一般组织,尤其对线粒体、胰岛和垂体前叶各种细胞
内的颗粒的显示效果良好。
配 方:同Zenker ’s 液,只需将乙液换成中性福尔马林5ml 即可。
因此,Helly 液又称为Zenker-Formalin 液。
(5)Heidenhain 氏Suea 液(海登汉氏苏沙液)
适用范围:动物的正常和病理组织。
配 方: 升汞 4.5克
氯化钠 0.5克
三氯醋酸 2.0克
蒸馏水 80ml
福尔马林 20ml
冰醋酸 4ml
此固定液最好现配现用,不宜久存。固定3~24小时,固定后直接入95%酒精中冲洗。去汞处理可在染色前进行(参杜卓民P22)。
(6)Smith ’s 液
适用范围:适用于固定多卵黄(如蛙卵)的材料。
配 方: 重铬酸钾 5.0克
福尔马林 10ml
蒸馏水 87.5ml
冰醋酸 2.5ml
现配现用。将重铬酸钾改为0.5克即为S mith ’s 改良液,对蛙卵的效果极好。
四、一般光镜技术方法概述
在对要观察的材料固定以后,由于材料大而厚、不透明,不能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所取材料的内部结构,也就是说要经过特殊的手
续,是要观察的材料先减小它的厚度和体积,并让材料变得透明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为适应此需要,才有了一般光镜技术的产生。普通应用的一般光镜技术有两大类方法,即非切片法和切片法
(一)切片法
用切片机将标本切成薄片。优点是标本内部各种构造仍能保持原来的位置关系。
切片法主要适用于较厚并具一定形态的软组织,由于组织软,无法直接使材料变得很薄,因此,常用石蜡或其他方法使材料暂时变硬(给组织细胞支撑)才能切出较薄的片子。正因为此,组织学技术(一般光镜技术)中常用石蜡、火棉胶、冰冻等方法使组织块变硬。因此,切片又有石蜡切片法、火棉胶切片法和冰冻切片法之分。现以常用的石蜡切片法简述其制片过程:
取材→固定→冲洗→脱水→透明→浸蜡→包埋→修蜡块→切片→贴片→脱蜡→复水→染色→脱水→透明→封藏。
火棉胶切片法所用的包埋剂是火棉胶,火棉胶有两种形态,一种为透明的块状物,另一种为絮状物。无论何种形态或者是火棉胶溶液,均属于易燃品,应绝对避开火使用。用火棉胶包埋的组织块常是较大块或用石蜡切片有困难的,如眼球、内耳、脑、胎儿等。
冰冻切片法在组织学技术中应用范围较广,组织固定后或未固定的新鲜组织无须经脱水和包埋等一系列处理,因而组织内的脂类和一些酶能很好的保留下来。缺点是切片较厚,制作连续切片比较困难。
(二)非切片法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生物体组织分离成薄片或单个细胞,或者将整个生物体进行整体封藏。非切片法的特点是能使所观察的结构保持完整,但内部构造之间的位置关系就不一定保留下来。
1. 涂片法
适用于液态组织(血液、精液、骨髓)、培养细胞等。
例如:血涂片,详细方法后述(第四章)。
2. 铺片法
适用于皮下疏松组织、腹膜、胸膜、心包膜等成薄膜状纤维态的组织。如,肠系膜铺片。
3. 磨片法
适用于固态并坚硬的组织器官等,如,骨磨片。
第三章 石蜡切片法
一、固定后处理
包括组织块的修切、洗涤、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等步骤。
(一)修切和洗涤
组织块固定以后,应先将受挤压或不需要的部位修切或整形,同时将包埋面选择好。在包埋时,应将包埋面朝向下方,并将包埋面修平整。总之,组织块的修整可以加速冲洗、脱水、透明、浸蜡过程。同时也为包埋面的定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组织块固定、修切后,一般应进行洗涤,将组织块内外多余的固定液洗去。常用的洗涤方法有两种:
1. 水洗法
凡是用含铬、锇的固定液固定的组织块用水洗法洗涤。一般用流水冲洗。若直接入酒精脱水,往往会产生氧化物沉淀而影响染色。方法是将组织块放入广口瓶或烧杯中,如有多块组织,可将组织块及注明的标签分别包于纱布内,再投入广口瓶或烧杯,并用纱布罩住瓶口,用橡皮筋扎紧,然后将瓶放置于水槽中,让缓慢的流水经水龙头上套的橡皮管注入瓶(杯)底部。一般冲洗12~24个小时。
2. 酒精洗涤法
凡是含有苦味酸、酒精固定液固定的组织块大多使用这种方法。如使用含酒精的固定液,可以在相应浓度的酒精中直接脱水即可。Bouin 液固定的组织块在70%的酒精中充分洗涤,以尽多地除去其黄色。
(二)脱水和透明
1. 脱水 将组织块内的水份被置换出的过程叫脱水。
(1)脱水的目的
ⅰ使组织块中的水分完全除去,以利于用石蜡包埋。因为水和石
蜡不能互溶,否则,石蜡无法进入细胞及其间隙。
ⅱ使组织块变硬。经固定及冲洗的材料因含水而太软。
脱水是整个制片过中非常重要的步骤,若脱水不干净不仅会影响
包埋和染色效果,而且很可能导致完全失败。
脱水是否完全待入二甲苯等透明剂之后即可观察到。未完全脱水
的组织块经透明之后组织块中央常有一个呈乳白色的斑块或浑浊,虽然可倒回去重新脱水,但效果一般不好。
(2)脱水剂及其脱水法
最常用的脱水剂是酒精,此外还有丙酮、正丁醇、叔丁醇等。脱
水时从低到高用梯度浓度的酒精脱水,即70%→80%→95%(1)→95%(2)→无水酒精(1)→无水酒精(2)。
(3)脱水时注意事项
ⅰ 70%~95%的各级酒精内停留1~2小时,无水酒精内停留
30min~1h。原则是在脱水彻底的前提下,尽量缩短脱水的时间。否则会使材料变软(低浓度)或变脆(高浓度)。
ⅱ 如需要可在70%的酒精中过夜或长期保存。
ⅲ 如系胚胎或柔软组织脱水,应从更低浓度的酒精开始,如
15%,35%,50%,70%......。
ⅳ 每级脱水移入高浓度以前,应用吸水纸吸净表面的残液。
ⅴ 无水酒精因长时间储存会吸收空气中水分,可将灼烧过的硫
酸铜(灰白色)放入其中,使其脱水或检查是否有水分。若硫酸铜呈蓝色,说明无水酒精含有水分。
2. 透明(媒浸)
? 目的
组织块脱水之后其内含酒精(脱水剂),但由于酒精不能与石蜡
相溶,因此,溶化的石蜡无法置换酒精而进入组织,为此,还需要一种既能与酒精(脱水剂)又能与石蜡(包埋剂)相溶的过渡溶剂。以便逐渐将组织内的酒精置换成石蜡,这种能起过渡作用的试剂主要有二甲苯、苯、香柏油等。由于这些过渡试剂处理后的材料呈半透明状,故把这一过程叫做透明。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浸蜡和包埋。用于石蜡切片的常用透明剂是二甲苯。
(2)方法
将脱水的组织块移入以下几个梯度的溶液中:纯酒精/二甲苯
=2/1→1/1→1/2→0/1(Ⅰ)→0/1(Ⅱ)依次透明,各级浓度内停留0.5~1h。
(3)注意事项
ⅰ 二甲苯易使组织变硬变脆,为防止此发生:不宜在各种梯度
内停留太长;要用酒精二甲苯混合液过渡。
ⅱ 一般组织学制片只需经1/1→0/1(Ⅰ)→0/1(Ⅱ)这三
步即可,较精细的制片常需要以上介绍的步骤。
ⅲ 二甲苯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故在温度高的条件下,应在染
色缺盖周缘涂少许凡士林,以防水分渗入。
3. 药品的回收和再利用
脱水和透明使用过的酒精和二甲苯应倒入相应浓度的的染色缸
内,用于后续切片的染色,以资节约。
(三)浸蜡和包埋
1. 浸蜡:是将已透明的组织块移入熔化的石蜡内浸没的过程。
(1)目的
去除组织块内的透明剂,而使液态的石蜡渗入整个组织块内,待
包埋凝固后形成均匀一致并且组织块与石蜡紧密相连的固态结构,以支撑组织块内各种结构,最终能切出较薄的切片。
(2)石蜡种类
以熔点分为软蜡(42~50℃)和硬蜡(50~60℃)两种。
一般动物组织常用的石蜡熔点为52~56℃(西安地区),并且应
该注意夏季用较高熔点的石蜡,冬季用较低熔点的石蜡。
新石蜡在使用前一定要熔化一次,使其内的挥发性物质蒸发掉,
并经过过滤除尘后方可使用,其目的是避免包埋冷凝后出现“蜡花”并有染质。方法:新蜡块放入搪瓷缸内,在电炉上加热至开始冒白烟,然后移至小火上再加热半小时左右。最后用双层纱布过滤至洁净的缸或杯内。
(3)浸蜡方法
二甲苯/石蜡=1/1(30分钟)→蜡杯(Ⅰ)(1h )→蜡杯(Ⅱ)
(1h )→蜡杯(Ⅲ)(0.5h ,用此蜡包埋)。
浸蜡总时间在2~3小时,视组织块大小和致密程度而定,浸蜡
过程均在恒温箱或干燥箱内进行。
(4)注意事项
ⅰ 最好的浸蜡温度应该是石蜡刚熔化或蜡杯底部尚残留一部分
未熔化的石蜡的温度。
Ii 在恒温箱内熔蜡过程缓慢,应在组织块脱水、透明过程中就
开始熔蜡,以防透明完成后石蜡还未熔。
iii 用过的旧蜡比新蜡的浸蜡包埋效果好,故应注意回收旧蜡,
一为节约,更重要的是性能好,若回收的旧蜡内有二甲苯或杂质(如:组织碎屑),用前述方法加热挥发和过滤。
ⅳ 石蜡经多次熔化后,其熔点不断升高,可超过65℃,故在包
埋后,应将蜡杯从恒温箱中去出,以防不使用时无益加温熔化。
ⅴ 浸蜡时向恒温箱内放一把镊子,以利于组织块的移动。
ⅵ 待浸蜡快结束前,应将恒温箱温度调高(如60℃),为包埋
作准备。此外,浸蜡过程中不要经常开启恒温箱门,保证浸蜡所需要的温度。
2. 包埋:将浸蜡后的组织块包在石蜡之中,并使组织块与石蜡
一起凝固成均匀一致的蜡块的过程叫包埋。
(1)准备工作
ⅰ 包埋用的容器。例如,摺纸盒,大小视组织块而定,并注意在
纸盒外用铅笔标记。
Ii 酒精灯
Iii 镊子、探针。
Iv 一大烧杯自来水(可加冰),培养皿内盛少许水。
(2)包埋方法
I 将摺好的纸盒放入盛水的培养皿内。
Ii 倒入熔蜡(用蜡杯Ⅲ内的蜡)。
iii 烧镊子尖,从蜡杯Ⅲ中夹取组织块,并将修切时确定的包埋
面朝下、放平,(纸盒底部有少量石蜡已凝结,利于固定组织块。)
iv 烧探针,并把探针伸入组织块周围排出蜡内的气泡。
V 两手夹住纸盒的两耳,并轻吹纸盒内的蜡面,待表面已“结
壳”后,将纸盒轻移至大烧杯冷水中,并用手按入水中一分钟左右,使石蜡迅速冷凝。
vi 、将包埋好的组织蜡块在水中过夜,使完全凝固。
(3)注意事项
I 包埋过程行动尽可能快,防止蜡凝固,恒温箱降温(随手关门)。
Ii 包好的蜡块尽管凝固,但未完全凝固成坚固的蜡块,故放在
大烧杯内的蜡块切记不要用手去捏。若一次包埋材料多,为防止挤压可多准备几个大烧杯及其内的冷凝水。
Iii 务必用探针将组织块周围的气泡排尽。
Iv 组织块可在蜡块内长期保存。
二、切片与贴片
(一)切片
1. 石蜡块的修切和固着
(1)石蜡块的修切
目的:i )使切成的蜡带成一直线,不发生弯曲。ii) 每个切片中
的材料距离相近,以便镜检或作连续切片。
方法:用单面刀片将蜡块修切成正方体形或四棱台形。
注意事项:
I 组织块周围留出约2mm 的石蜡边即可。
Ii 蜡块上下两边务必平行。
(2)石蜡块的固着
一般旋转式切片机上都附带有固着蜡块用的金属小盘,但数量有
限。因此实验室还应准备若干个大小不同(1×1,1×2,2×2,2×3cm )的台木(小木块),台木最好在使用前用熔蜡浸泡1-2天。方法:用钢锯条或解剖刀或蜡铲烙熔蜡块底面,使蜡块迅速粘于金属小盘或台木之上。然后再熔一些蜡屑将蜡块底部四周加固。待完全冷凝后就可以切片了。
2. 切片
(1)准备工作
i. 磨切片刀。其实多在脱水和包埋材料时磨切片刀,并在显微镜
下或解剖镜下检查刀口。用玻璃铅笔予以标记用或不用的部位。
ii. 毛笔、盛蜡带的盒子,清洁切片刀用的布和二甲苯等。
(2)切片方法
i. 将已固着好的石蜡块安装在切片机的夹具内。
ii. 将切片刀安装在刀夹上,片刀分为双平面、平凹面、双凹面三种)则平的一面朝切片机、凹面朝外。
Iii 调整切片刀与蜡块切面之间的夹角(倾角),以5-10°为宜;
并调整石蜡块,使其切面和下缘与刀口平行。
iv. 调整厚度计到所需要的切片厚度。一般石蜡切片厚度在6-12
um ,以5-8um 为多。
v. 切片。放开旋转重轮锁卡→右手旋转重轮(以40-50转/min
为宜,切勿忽快忽慢)→左手用毛笔托起蜡带,蜡带至20-30cm 长时停止切片。将已切蜡带移入盛蜡带的盒子内。注意:① 放蜡带时较光洁面靠切刀片一面,朝下放,较皱的一面朝上放。② 蜡带应按顺序摆放,尤其是作连续切片者。③切片及摆放蜡带时,防止呼吸、说话时将蜡带吸乱。④一次切片不要过多(例如切20片),以防止由于后续工作出现失误后,还有材料可以继续切片,即要为自己尽量多留后路。vi. 整理,收拾切片用具,并养成良好习惯(先取刀,再取蜡块)。
(3)切片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及补救措施
①蜡带弯曲不直。原因及补救:i. 蜡块上、下两缘不平行。修蜡
块。ii. 蜡块上下两缘与刀刃不平行。调整夹具使之平行。
②切片分离,不能形成蜡带。原因及补救:i. 室温过低。 设法提高室温,例如在切片机前点酒精灯。ii. 石蜡过硬。快速切片或
用手摩擦蜡块。
③切片上卷成圆筒状。原因及补救:i. 切片刀倾角过大。 调整角度。Ii 刀口太钝。用毛笔将蜡片摊开压住,切2-3片后即可,或左右移动切刀片。iii. 室温过低或蜡过硬。同②。
④ 切片粘附于切刀片上或皱褶在一起。原因及补救:i. 室温过
高或蜡太软。早晚凉爽时切,或用冰或凉水冷却后即可。ii. 刀口上留有一层石蜡。用二甲苯擦去。iii. 刀口钝。磨刀或移动刀口。
⑤ 切片纵裂。原因及补救:i. 刀有缺口。移动刀口。ii. 刀口处有
碎屑或纤维。清洁刀口。iii. 蜡块切面有颗粒或杂质。将其挑去。
⑥切片薄厚不匀。原因及补救:i. 切片机故障。修理。ii. 蜡块或
切片刀固定不紧。再固定。
⑦切片时材料发生裂隙破碎。原因及补救:i. 透明过久,材料发
脆。无法补救。ii. 浸蜡温度过高。无法补救。
⑧切片时材料自动脱落或材料与石蜡分离。原因及补救:i 脱水
不干净。无法补救。ii. 浸蜡不足。重新浸蜡包埋。
⑨切片时有沙沙声。原因及补救:原因:i. 材料过硬。蜡块用
水浸泡数小时再切。ii. 包埋温度过高。无法补救。iii. 冲洗不彻底,材料内有结晶体(如升汞固定剂)。无法补救。
⑩蜡块将切片(蜡带)抬(带)起。原因及补救:i. 因切片时摩
擦有静电产生。增加室内温度。ii. 蜡块或刀口有蜡碎屑。清扫。
⑾石蜡块切面成白色。原因及补救:切片刀夹角太小。调整。
(二)贴片(粘片、表片、展片)
是将已切成的蜡带分割成小段后粘贴于载玻片的过程。
1. 目的和要求
i. 贴附牢固,防止染色过程中脱落。
ii. 使皱褶的蜡片伸展平整。
2. 用具
i. 展层台、或水浴锅、或1000ml 烧杯。
ii. 载玻片(洁净)。
iii. 毛笔、解剖针。
iv. 蛋白甘油、蒸馏水等。(也可使用铬钒明胶作为粘片剂)
3. 贴片方法 实验室贴片常有两种方法。
(1)温水捞取法
i. 在1000ml (或其它容器)烧杯内盛约35℃的温水。
ii. 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蛋白甘油,然后以洁净的手指尖(或大鱼际)将其涂匀。
iii. 将已切断的蜡片(或蜡带)用毛笔尖移至盛温水的烧杯内。注意蜡片光洁面仍然向下,蜡片因受热会自然伸展平整并漂浮于水面上。蜡片——用于一般光镜观察,一般2-3片为一段,间隔15片左右再取2-3片蜡片。蜡带——适合于连续切片,并按照从左向右的原则贴片。
iv. 左手把涂有蛋白甘油的载玻片伸入烧杯内的水中,右手用解剖针拨动蜡片使其与载玻片接触。最后将载玻片向左后上方缓慢提起,蜡片即粘至载玻片上。最后用解剖针拨动蜡片,使蜡片排列整齐。
v. 将多余水分倒去,并移入35-40℃左右的干燥箱或恒温箱内烤片,到烤干为止。
(2)展片台法
i. 将展片台或水浴锅温度调至35℃左右。若无这种设备也可点燃酒精灯代之。
ii. 同(1)ii. 。
iii. 向已涂蛋白甘油的载玻片上滴加蒸馏水数滴。此时如发现水不均匀分散而聚成滴状表明载玻片不洁净,或留有油脂等。再用毛笔尖将已切断的蜡片(带)转移至载玻片上(注意正反面,光滑面朝下),并摆放整齐。
iv. 将载玻片缓慢并水平拿起移至展片台(或水浴锅)上,或少许在酒精灯上加热。此时蜡片因受热而伸展摊平。与此同时,将散开的蜡片重新用解剖针排列整齐。
v. 倒去多余水分,移至35-40℃干燥箱或恒温箱内烤片至干燥,也可在展片台上烤片。
4. 在染色过程中贴片脱落的原因
i. 所用载玻片不清洁。ii. 蛋白甘油变质。iii. 粘片时光滑面可能向上。iv. 切片厚而小。v. 组织块过硬。vi. 蜡片皱褶未充分伸展。vii. 贴片后尚未完全干燥。
三、常用染料、染液与H.E 染色法
(一) 常用染料的分类
组织学技术中常用的染料都属于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分类
方法较多,现介绍三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1. 依据染料的来源不同分两类
? 天然染料
此类染料是从动植物体内提取的。种类少,但被普遍使用。如苏木精 、卡红(洋红 、胭脂红)。
? 人工合成染料
此类染料均从煤焦油中人工提取而来。故又称煤焦油染料。种类多,如伊(署)红、苏丹Ⅲ、中性红、碱性品红、酸性品红等。
2. 依据染色的对象不同分三类
①胞核燃料:包括天然染料的苏木精和卡红,人工合成燃料的番红、结晶紫、硫堇、甲苯胺蓝等。
②胞浆染料:包括人工合成的伊红Y ,橘黄G ,酸性复(品)红等 。
③脂肪染料: 如,人工合成的苏丹Ⅲ、苏丹Ⅳ等。
3. 根据染料的化学性质分三类
① 酸性染料:是一种色酸的盐。能溶解于水和酒精。一般作为胞浆染色剂。如,伊红、亮绿。
② 碱性染料:是一种色碱的盐,能溶于酒精及水。一般作为胞核染色剂。如,苏木精、番红、美蓝等。
③ 中性染料:由酸性和碱性染料混合后中和而成。能溶于水和酒精。如,染血涂片的Wright 染色剂和Giemsa 染色剂等。
总之,酸性或碱性染料不是指染色的反应,也不属于酸类或碱类。
染料一般均是盐类。二者的主要区别是酸性染料中,该染料的助色团是阴离子,碱性染料的助色团是阳离子。若它们的阴、阳离子均有颜色,则称为中性染料。
4.染料使用时注意事项
由于染料和资料来源不同,名称亦不相同,有时命名方法也不一致,翻译过来的名称国内尚未统一。国外也常是名称各异。既有同名异物的,也有同物异名的。因此,使用某种染料时,应该对常用名称、化学结构及染色效果,不能只看商品名称而忽略名称后所附的代号。例如,伊红,中文资料仅有此二字。英文资料也只有Eosin ,实际上实验室常用的伊红是伊红Y (Eosin Y),是一种黄色调的伊红,但伊红还有蓝色调的Eosin B。此外,伊红Y 还有醇溶(95%酒精)和水溶之分。
(二) 常用染液及性能
1. 苏木精
是从苏木中提取的,溶于酒精、甘油和热水之中。苏木精因对组织亲和力小而不能单独使用。欲使其成为一种染液,必须在溶液中加入复盐和氧化剂。能使苏木精氧化的方法有两种,①在配置时加入氧化剂(例如氧化汞)。②在空气中自然氧化。氧化后苏木精脱去两个氢原子成为苏木红。
苏木精在组织学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染细胞核的一种优良染料。此外对线粒体、髓鞘、肌原纤维等均有良好的染色效果。另外,配置方法较多,也各有特点,现介绍四种H.E 染色中最常用的几种
苏木精染液及性质。
? Harris 苏木精
①配置时使用的钾矾(铵矾)是硫酸铝钾(硫酸铝铵)。
②因加入了氧化汞,配后即可立即使用,并可保存1~2月。 ③适合多种固定液固定的材料。尤以Zenker 和Bouin 固定液固定的材料染色效果好。
? Delafield 苏木精
①配方内无氧化剂,故配好后需在有光处放置数天使其成熟。 ②可长久保存。
③此液着色力强。用时一般用蒸馏水稀释50~100倍,染4~24h,后用流水洗。
④对细胞核及嗜碱性颗粒染色效果好。
? Ehrlich 酸性苏木精
①也无氧化剂,配好后瓶口用纱布包好,放置暗处成熟(氧化)2~4周直至呈深红色为止。若加入0.2g 碘酸钠,可立刻成熟。
②此液稳定且染色均匀,并可长期储备。
? Hansen 钾矾苏木精
ⅰ 此液内有过锰酸钾作氧化剂,无需放置成熟,即可使用。 ⅱ 保存性能好。
ⅲ 染色后无需碱化,细胞核即为蓝色,效果颇佳。
2. 伊红(署红)
伊红种类很多,但常用的是伊红Y 和伊红B 。前者偏黄色调,
在15℃蒸馏水中溶44%,95%酒精中溶2.2%;后者偏蓝色调,水中溶 11%,95%酒精中溶1.9%;二者均不溶于二甲苯。
伊红是一种极好的胞浆染料,组织学及痛理学上常用其与苏木精进行对比染色(或经苏木精染蓝核后,再经伊红复染),应用极为广泛。如遇染色困难可在100ml 伊红水溶液中加 1~2滴冰醋酸。伊红染液常用配方:
①水溶液:0.5~1%(蒸馏水)。注意:在染色时,该染液应该放置在氨水缸(蓝化)与70%酒精缸(开始脱水)之间。
②酒精溶液:0.5~1%(95%酒精溶化)。注意:在染色时,该染液应该放置在染色后的切片脱水步骤内,即放在90%酒精缸与95%酒精缸(Ⅰ)之间。
(三)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 染色法)
为最常用的染色法,应用于各种组织的染色,是组织学技术中最基本的方法,对任何液体固定的组织和各种包埋的切片均可使用,只是对各种不同的切片处理略有不同而已。在此以“石蜡切片法”为例说明如下。
1.染色方法
因染液多为水溶液,因此,切片在染色前必须先经过脱蜡、复水等步骤。
? 脱蜡:用两杯二甲苯将切片上石蜡脱净为止,一般每杯二甲苯历时5~10min。
? 复水:从第二杯二甲苯取出的切片经100%→95%→80%→
70%→蒸馏水。在各液中停留1~5min。
? 染色
ⅰ 将蒸馏水洗涤过的切片移入苏木精染液内染色 10~30min,使细胞核充分着色。
ⅱ 用自来水冲洗去切片上多余的染液。
ⅲ 用盐酸酒精分色数秒钟。分色就是褪去细胞质等不应着色部分的颜色,使细胞核的着色清晰适当。此步骤非常关键,方法后述。
ⅳ 入1%氨水或自来水中浸洗,使细胞核由红紫色变成蓝色,这一步常称为蓝化。以自来水洗效果好,并且注意要用一滴一滴水来洗,以防止材料脱落。
ⅴ 入蒸馏水洗去切片上的碱性成分,若切片中残余有碱性物质,对以后伊红着色不利。
ⅵ 切片依次入70%→80%→90%酒精中上行脱水,各历时1~2min。
ⅶ 入伊红染液(95%酒精溶液)染2~5min,使细胞质着色。 ? 脱水
切片依次入95%(Ⅰ)→95%(Ⅱ)(或省略)→100%(Ⅰ)→100%(Ⅱ)酒精,在各液中停留1~5min。
注意:①95%酒精可洗去多余红色——分色,在其内停留时间多少应与胞核染色深浅相一致,即停留时间长,胞质脱掉的红色多,胞核也应该染色较淡;停留时间短,胞质脱去的红色少,胞核也应该染色较深,其目的是使胞质和胞核颜色对比鲜明而且适当。②如细胞质
着色困难时,可加1~2滴冰醋酸来助染。③上行时注意每一步用吸水纸吸去切片上多余的酒精。
? 透明
切片依次经1/1的无水酒精/二甲苯→二甲苯(Ⅰ)→二甲苯(Ⅱ),各液中停留1~5min。
? 封固
从二甲苯(Ⅱ) 取出的切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二甲苯。在材料中央滴一小滴中性树脂,用镊子加盖盖玻片,注意防止气泡出现。此外,因二甲苯易挥发,此步尽量要快。
封固后,将片子平放在干燥、无灰尘、通风处使树胶干燥。
2.HE 染色法注意事项及说明
ⅰ HE 染色法虽然是最基本的方法,但要制成理想的标本绝非易事。因受多种条件(固定液、分色、 脱蜡、封固)的影响,需逐渐摸索。
ⅱ 以上介绍的染色方法属于退回染色法——将被染的材料用较长的时间被过度染色,然后再用一些试剂(如,盐酸酒精、95%酒精)再对过染部分脱(分)色,直至材料清晰为止。与此染色法相对应的还有累进染色法——将被染材料放入稀释的染液中染较长时间,直至材料着色适当为止,不再分色。由于退回法较累进法使材料着色明显,并节约时间,故一般采用此法。
ⅲ 苏木精染色后分色一步,极为关键。分色时间一般为数秒乃至数分钟。分色时,要时刻镜检分色程度,原则是胞核呈淡红紫色,
胞质几乎无色,再经蓝化处理后,使细胞核转化成蓝紫色。初学者最好用更稀的盐酸酒精(如,0.1%盐酸酒精:100ml70%酒精中加0.1ml 浓盐酸)分色,待掌握后再将浓度加大至0.5%直至1%的盐酸酒精。
ⅳ 苏木精分色后“蓝化”处理最好用自来水,原因是①用稀氨水“蓝化”易使材料脱落,②切片碱性会影响后面伊红复染。用自来水“蓝化 ”时,不要用流水,以防材料脱落。自来水蓝化时间约为10~15min,直至胞核转化成蓝紫色为止。稀氨水“蓝化”的优点是速度快,但“蓝化”后还需要用自来水或蒸馏水冲洗掉切片上残余的碱性物质。
ⅴ 伊红的质量优劣对染色效果也十分重要,为防止劣质伊红染色后褪色(长期保存)或经过系列酒精脱水时褪色,建议伊红染液用95%的酒精溶液,然后入同浓度的酒精进行分色,以防止洗掉色泽。
ⅵ 在室温较低时(冬季),脱蜡或苏木精染色等步骤可移入恒温箱内进行,以加速脱蜡或染色过程。
ⅶ 中性树胶封固时,树胶不易太多,以盖玻片周围没有溢出的树胶为宜。加玻盖片时,先让盖玻片一边与树胶接触,然后让其缓缓下降,以免产生气泡(树胶过稀,盖玻片下降快,易产生气泡。)
ⅷ 脱蜡以后材料在载玻片的哪一面不易辨认。建议在脱蜡时,将有材料的一面朝向人(或朝向外),防止后续程序中不小心将材料擦掉,镜检、封固时出现差错。
ⅸ 最后,还需认真地忠告初学者,染色的方法虽然很多,但对初学者来说,千万不要贪多。只要能选择1~3种最主要的方法,反
复练习,直至能熟练地掌握这些染色技术为止。例如,在动物制片方面,主要掌握苏木精——伊红对染法,再可以掌握Mallory ’s 三色法、硼砂洋红法等。
第四章 血液涂片技术
一、用具及药品
1.采血针、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脱脂棉、特种铅笔(或蜡块)。
2.Wright 染液或Giemsa 染液、蒸馏水或缓冲液。 ? Wright (瑞特) 染液配法
①取Wright 粉剂0.1g 放入乳钵内充分研磨,愈细愈好。然后取甲醇50ml 加入乳钵内,边加边磨。直至染料全部溶解,置试剂瓶中封存,一周后使用。放置一个月后效果更佳。
②若无Wright 粉剂,可以自制。方法是(郑国昌p255):取1g 亚甲蓝加入100ml 0.5%?碳酸钠水溶液内,溶解后放入高压灭菌器或100℃高压锅内蒸1h ,取出后速以冷水冷却,过滤除去沉淀。以此液100ml 加500ml 的0.1%伊红水溶液,混匀后过滤。保存滤纸上沉淀物并放置于干燥箱内干燥,再研磨成细粉,就制成了Wright 粉剂。 ? 磷酸缓冲液
0.1 mol/L Na 2HPO 4 20ml
0.1mol/L NaH 2PO 4 30ml
混合上液,pH 约为6.6
二、操作步骤
(一)采血
可在耳垂或无名指指尖的掌面采用,以耳垂采用较好,因耳垂采血后不易感染。
轻柔耳垂片刻,用70%酒精消毒,待酒精晾干后,用左手轻夹耳垂上方,右手用消毒过的采血针刺破耳垂下缘,然后轻挤放掉第一滴血,再用载玻片右端沾一滴血即可,所沾血滴以3mm 大较为合适。
(二)涂血膜
将已经沾有血滴的载玻片两端平托在左手拇、食指之间,右手取另一洁净载玻片将一端斜立于左手载玻片血滴前(或左)方,两玻片夹角30-45°,然后右手将所持的玻片稍向后(或右)拉,接触血滴使血滴充满两载玻片接触处的全长(血滴散开),逐将右手玻片在左手玻片上向前(或左)方推动,即涂成了血膜。因此,血膜并非是载玻片将血滴推成的而是带成的。
注意事项:i. 血滴大小要适当。ii. 两玻片夹角始终一致,若过大血膜过厚而不均,过小血膜过薄且破碎不全。iii .推动速度不易太快或太慢,且一次推成,不可中断,也不应抖动。iv. 骨髓由于比血液浓稠,故应加5-10倍的血清充分混匀后再涂片。
(三)染色
1. Wright 染色法
①待血涂片完全干燥后,用特种铅笔划出染色区,以防染液溢出。 ②滴加Wright 染液至血膜上,以全部覆盖染色区血膜为宜。用培养皿盖住染色的载玻片,以防蒸发和灰尘落上。染色1-2min 。
③加入等量磷酸缓冲液或蒸馏水,用嘴轻吸使染液与缓冲液(蒸馏水)混匀,再静置2-4min 。用吸管吸去多余缓冲液和染液。
④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冲洗多余的染液,使血膜呈淡红色为止。
⑤甩干或晾干,用中性树胶或合成树脂封闭或不封片直接镜检。 ⑥结果:红细胞桔红色;中性粒细胞的颗粒呈紫红色,酸性粒细胞的颗粒呈鲜红色至桔红色,碱性粒细胞的颗粒深蓝紫色;淋巴细胞核深蓝紫色,胞质天蓝色;单核细胞核蓝紫色,胞质灰蓝色。
注:粒细胞中颗粒的色泽应以中性颗粒为基准去判断其他两种细胞质中的颗粒,因染色时染液的pH 并非完全中性。
2. Giemsa 染色法
①取晾干的血涂片用甲醇固定2-3min 。
②涂片置入Giemsa 染液中染色15-30min 或更长。冬季在37℃恒温箱内染色。Giemsa 染液配方自找(杜卓民p136)
③用磷酸缓冲液分色并镜检,以着色清晰为度。
④涂片晾干后直接观察或用香柏油封固。
41
范文二:实用组织学技术
基本资料
实用组织学技术
作者: 杜卓民主编
出版社:
出版年: 1982年03月第1版
页数:
定价: 1.80
装帧:
ISAN:
书??目:
举报失效目录
超星
目录
第一章 实验室基本设备及常用试剂
一、基本设备
(一)显微镜
(二)切片机
(三)冷冻切片箱(Cryostat)
(四)磨刀机
(五)自动脱水机
(六)恒温箱与干燥箱
(七)冰箱
(八)离心机
(九)天平
(十)酸度计
(十一)定时钟
(十二)一般手术器械及维修工具
(十三)木器设备
(十四)染色缸与染色架
(十五)载玻片与盖玻片
(十六)常用玻璃器皿
(十七)浸蜡及包埋用具
(十八)其它切片用具
二、常用试剂
1.蛋白甘油
2.盐酸-酒精
3.石炭酸-二甲苯
4.碳酸锂饱和水溶液
5.碘酒
6.Lugol碘液
7.苯胺水
8.生理盐水
9.Ringer液
10.Locke液
11.升汞饱和水溶液
12.清洁液(洗液)
13.酒精稀释液
第二章 取材及固定
一、动物致死法
二、取材注意事项
三、组织固定法
(一)固定的方法
(二)固定的目的
(三)注意事项及影响固定的因素
(四)固定剂浸入组织深度参考表
(五)固定液
1.单纯固定液
(1)酒精
(2)甲醛
(3)升汞
(4)醋酸
(5)苦味酸
(6)重铬酸钾
(7)锇酸
(8)铬酸
(9)丙酮
(10)三氯醋酸
2.混合固定液
(1)酒精-甲醛液(AF液)
(2)Carnoy液
(3)Bouin液
(4)苦味酸-硫酸液
(5)Rossman液
(6)"Susa"Heidenhain液
(7)Romcis液
(8)甲醛-醋酸钠(钙)-升汞液
(9)Stievc液
(10)Orth液
(11)Zenker液
(12)Helly液
(13)Champy液
(14)Flemming液
(15)Kolmer液
(16)Marchi液
(17)Verhoeff液
第三章 固定后处理及切片
一、洗涤与修切
二、脱水与透明
三、各种包埋法
(一)石蜡包埋法
(二)火棉胶包埋法
(三)碳蜡包埋法
(四)明胶包埋法
四、切片、粘片及封固
(一)切片刀与磨刀
(二)石蜡切片法
(三)火棉胶切片法
(四)冰冻切片法
(五)封固与封固剂
组织切片制作过程简表
第四章 染料、常用染液及常规苏木精-伊红染...
一、染料
(一)染料的性质简介
(二)染料的分类
(三)使用染料时应注意事项
(四)染色原理简介
二、常用染液及染色法
(一)细胞核常用染色法
1.苏木精
(1)Hansen铬矾苏木精
(2)Mayer酸性苏木精-明矾染色法
(3)Mayer钾矾-苏木红染色法
(4)Delafield苏木精染色法
(5)Ehrlich酸性苏木精染色法
(6)Harris苏木精染色法
(7)Weigert铁苏木精染色法
(8)Mallory磷钨酸苏木精染色法
2.卡红(胭脂红、洋红)
(1)Grenacher钾矾-卡红染色法
(2)Grenacher硼砂-卡红染色法
(3)Orth锂卡红染色法
(4)Mayer副卡红染色法
3.碱性煤焦油染料染色法
(1)L?ffer碱性美蓝染色法
(2)Mayer硫堇或甲苯胺蓝染色法
(3)Metzner铁矾硫堇染色法
(4)Winiwarter沙黄染色法
(5)Flemming沙黄染色法
(6)Babes苯胺沙黄染色法
(7)Weigert裨斯麦棕染色法
(8)Pappenhein甲基绿染色法
(9)碱性品红
4.媒染染料细胞核染色法
(1)核坚牢红
(2)Einarson没食子酸青-铬矾染色法
(3)Berube没食子酸青-铬矾染色法
(4)Proescher-Arkush天青石蓝B染色法
(5)Einarson蒽蓝染色法
(6)酸性茜素蓝染色法
(二)细胞质常用染料
1.伊红
2.藻红
3.焰红
4.酸性品红
5.光绿及坚牢绿
6.其它
(三)脂肪染料
三、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及多色染色法
(一)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
(二)Damank苏木精-苦味酸-噻嗪红染色法
(三)Gray天青石蓝-丽春红2R染色法
(四)Cajal品红-苦味酸靛卡红染色法
(五)Gabe-MsMartoje三色染色法
(六)苏木精-伊红整块染色法
第五章 细胞器
一、线粒体
(一)材料与固定
(二)切片与染色
1.Heidenhain铁苏木精染色法
2.Regaud铁苏木精染色法
3.Altmann-Meves酸性品红染色法
4.Altmann-Kull酸性品红-甲苯胺蓝染色法
5.Seki硫酸钠茜素-品红染色法
6.Cowdry漂白法
二、高尔基复合体
1.Cajal硝酸铀法
2.Da-Fano改良Cajal法
3.Baker苏丹黑B染色法
三、中心体与染色体(细胞分裂)
(一)材料的选择
(二)固定与切片
(三)染色法
1.Hickson巴西木素染色法
2.Ehrlich-Biondi染色法
3.Paulette-Vanerll白细胞及淋巴细胞中心体...
4.Hall品红-苦味酸-靛卡红染色法
第六章 纤维性结缔组织
一、胶原纤维
1.Van Gieson染色法
2.Mallory三色染色法
3.武兆发改良Mallory三色法
4.Masson三色染色法(改良法)
5.Heidenhain“AZAN”染色法
二、弹性纤维
1.醛品红染色法
2.地衣红染色法
3.Verhoeff碘-铁苏木精染色法
4.碱性蓝B染色法
5.Weigert弹性纤维染色法
三、网状纤维
1.Foot染色法
2.Gordon-Sweet染色法
3.Humason-Lushbaugh染色法
4.Gomori染色法
5.Wilder染色法
6.综合简便法
7.网状纤维镀银块染法
四、组织细胞及成纤维细胞
1.台盼蓝注射HE染色法
2.铁矾苏木精染色法
五、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与制备
六、肥大细胞(肥大细胞染色简表)
七、浆细胞
1.天青Ⅱ-伊红染色法
2.Unna多色性甲基蓝染色法
第七章 软骨及骨
一、软骨
二、骨
1.骨磨片
2.镀银法显示骨陷窝及骨小管
3.染料染色法显示骨小管
(1)酸性品红染色法
(2)结晶紫或大力紫染色法
4.骨的脱钙及切片
三、骨发生
1.茜素红-多色性美蓝染色法
2.Von Kossa改良法
第八章 血液及骨髓
一、血液和骨髓涂片技术
二、涂片的染色
(一)Wright染色法
(二)Giemsa染色法
(三)Wright-Giemsa混合染色法
(四)May-Grünwald染色法
三、网织红细胞煌焦油蓝染色法
四、血细胞超活体染色法
(一)中性红-耶那绿干染色法
(二)中性红-耶那绿湿染色法
五、骨髓切片
苏木精-美蓝-天青Ⅱ-伊红染色法
六、血细胞常用组织化学染色法
(一)核酸
(二)多糖
(三)蛋白质
(四)酶
1.单胺氧化酶显示法
2.过氧化酶显示法
第九章 肌肉组织
(一)Mallory磷钨酸苏木红或苏木精染色法
(二)Heidenhain铁矾苏木精染色法
(三)碘酸钠-苏木精块染心肌闰盘法
(四)平滑肌分离标本制作法
第十章 神经组织
一、神经组织的处理过程及应注意事项
二、神经组织的一般染色
三、神经细胞胞体的染色
(一)Golgi镀银法
(二)灌注的快速Golgi法
(三)Cox法
(四)Cox-钨酸盐改变法
(五)Nissl法染“虎斑”(“尼氏体”)
(六)长期固定于甲醛液的陈旧材料染色法
四、脊髓前角细胞分离标本制作法
五、神经原纤维及神经末梢
(一)Ramon y.Cajal各法
1.Cajal氨酒精法(Ⅲ)
2.Cajal吡啶法(Ⅴ)
3.Cajal水合氯醛法(Ⅵ)
(二)Holmes法染神经原纤维
(三)Cajal-Favorsky法染周围神经
(四)Bielschowsky-Gros-Lawrentjew法
(五)Ranson吡啶-银法显示无髓纤维
(六)吡啶-银法显示毛囊神经末梢
六、De Castro内耳双极神经细胞显示法
七、肠肌丛镀银显示法
八、胚胎性神经组织的改良银染法(Rager等)...
九、运动终板、肌梭、腱梭及环层小体的氯化...
十、显示突触法
(一)Golgi-Дейнека法
(二)Rassmussen法
十一、髓鞘染色法
(一)髓鞘漏斗膜(Schmidt-Lantermann裂隙)的...
(二)Weigert染髓鞘法
(三)Pal-Weigert染髓鞘法
(四)Kultschizky改良法
(五)Weil髓鞘染色石蜡切片法
(六)劳克坚牢蓝-焦油紫同时染髓鞘及尼氏体...
十二、溃变纤维显示法
(一)Swank-Davenport法
(二)Nauta法(1957)
(三)Fink-Heimer法(1967)
(四)Ebbesson-Robinson双重银法(1970)
十三、神经胶质
(一)Del Rio-Hortega碳酸银法显示小胶质细...
(二)Grono法显示少突胶质细胞
(三)Ramon y Cajal氯化金升汞法显示星状胶...
(四)Marchalls法显示小胶质和少突胶质细胞...
十四、整个人脑切片制作法
(一)Mülligan大脑厚切片染色法
(二)大脑厚切片油红O染色法
(三)Einarson没食子酸青染灰质神经细胞法
(四)Weil苏木精染髓鞘法
十五、辣根过氧化酶HRP微量注射与离子透入...
(一)辣根过氧化酶微量注射法
(二)辣根过氧化酶离子透入法
第十一章 血管,血管注射技术,心脏及淋巴器...
一、毛细血管及大网膜铺片
(一)Wright染色显示毛细血管
(二)镀银法显示内皮
二、各型动、静脉的染色
苏木精-复制伊红染色法显示大动脉弹性膜
三、血管注射技术
(一)注射胶液的配制
(二)注射过程
四、心脏
五、淋巴器官
第十二章 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
一、消化系统
(一)取材与固定
(二)消化管的上皮细胞
1.表面上皮的PAS染色
2.胃腺主细胞(酶原细胞)染色
3.胃底腺壁细胞(盐酸细胞)染色
4.小肠潘氏细胞(Paneth细胞)染色
5.嗜银或亲银细胞
(三)胰腺
1.Mallory-Heidenhain-Azan染色法
2.Gomori醛复红染色法
3.Gomori铬明矾-苏木精-焰红法
(四)肝脏
1.贮脂细胞
2.胆小管
3.肝Kupffer细胞(星状细胞)显示法
二、呼吸系统
(一)取材、固定包埋及染色
(二)纤毛运动新鲜标本观察法
(三)肺泡上皮镀银法(Jcker)
(四)肺泡Ⅱ型细胞染色法(McNary)
(五)气管上皮分离标本制作法
第十三章 泌尿及生殖系统
一、泌尿系统
(一)肾的常规染色
1.球旁细胞结晶紫染色法(Harada)
2.Bowie球旁细胞颗粒的猩红-乙基紫染色法
(二)膀胱的一般染色
二、生殖系统
(一)两性生殖器官一般染色
(二)睾丸间质细胞染色法(Threadgold)
第十四章 内分泌腺
(一)甲状腺滤泡旁细胞染色法
(二)肾上腺嗜铬细胞染色法(Wiesel)
(三)肾上腺嗜铬细胞染色法(Orth)
(四)肾上腺脂滴
(五)松果体细胞改良染色法(Achucarro-Hort...
(六)脑下垂体
1.垂体神经部
2.垂体腺部
(1)Adams-Swettenham法
(2)Paget-Eccleston法
第十五章 皮肤、眼球及内耳
一、皮肤
(一)皮肤一般染色
(二)黑色素细胞
1.多巴黑色素反应石蜡切片法
2.多巴黑色素反应冰冻切片法
3.-SH基的铁氰化物显示法
4.-SS基的过甲酸-Schiff显示法
(三)细胞间桥
二、眼球
(一)Szent-Gyorgyri固定眼球切片法
(二)复方甲醛固定眼球法
三、内耳
内耳一般染色
第十六 章胚胎标本制作法
一、两栖类胚胎标本的制作
(一)卵的受精
(二)卵裂、囊胚、原肠胚及神经胚
(三)固定与固定液
1.Gilson升汞-硝酸混合液
2.Romeis升汞-三氯醋酸混合液
3.Gilson-Petrunkewistch混合液
4.Smith改良Tellyesniczky液
5.Whitman脱胶膜法
6.Schultze脱胶膜法
(四)脱水及包埋
(五)染色
二、鸡胚标本的制作
(一)孵育法
(二)取胚法
(三)固定
1.McClung甲醛-硝酸混合液
2.Kleinenherg苦味酸-硫酸混合液
(四)染色
(五)切片及完整标本制作
三、猪胚标本的制作
HE整体染色法及连续切片
四、小白鼠胚胎标本的制作
(一)小白鼠的选择
(二)胎龄的确定
(三)取材
(四)标本制作
鼠胚透明标本骨骼染色法(Dawson改变法)
第十七章 脱落细胞涂片染色法
一、癌细胞涂片染色法
(一)取材注意事项
1.女性生殖道脱落细胞的取材
2.食管脱落细胞的取材
3.痰液脱落细胞的取材
4.胸、腹水中脱落细胞的取材
5.胃液、尿液中脱落细胞的取材
6.乳腺及前列腺分泌物的取材
(二)固定
(三)染色
1.常规HE染色法
2.巴氏(Papanicolaou)涂片染色法
3.邵氏(Shorr)染色法
4.改良的May-Grünwald-Giemsa染色法
5.吖啶橙荧光染色法
二、性染色质染色法
(一)取材
(二)固定
(三)染色
1.Moore焦油紫染色法
2.Guard猩红-坚牢绿染色法
三、羊水细胞染色
第十八章 染色体技术
一、染色体简介
二、实验室设备
(一)仪器
(二)器材
(三)培养基及其它试剂
1.199培养液
2.1640培养液
3.0.5%水解乳白蛋白培养液
4.0.85%生理盐水
5.植物血凝素
6.200单位/毫升肝素溶液
7.0.5微克/毫升秋水仙素溶液
8.3.5%NaHCO3溶液
9.0.075 M氯化钾溶液
10.磷酸缓冲液(pH6.8)
三、普通染色体标本显示法
(一)微量全血培养法
(二)骨髓直接培养法
(三)骨髓短期培养法
(四)羊水细胞培养法
四、染色体分带技术
(一)G-带显示法
(二)C-带显示法
五、姊妹染色体单体差别染色法
第十九章 常用的组织化学方法
一、核酸
(一)Feulgen反应显示DNA
(二)甲基绿派洛宁反应显示DNA和RNA
(三)甲基绿-派洛宁改良法
(四)Brachet甲基绿-派洛宁改良法
(五)Schiff块染显示DNA法
二、碳水化合物
(一)简介
(二)多糖
1.糖原组织化学技术简介
2.高碘酸Schiff反应(PAS)显示糖原
3.Best卡红显示糖原
(三)粘蛋白与粘多糖
1.染色特点简介
2.标准阿利新蓝染色法
3.不同电解质浓度的阿利新蓝染色法
4.不同pH阿利新蓝染色法
5.醛品红-阿利新蓝染色法
6.PAS-阿利新蓝染色法
7.天青A异染性染色法
三、蛋白质与氨基酸
(一)蛋白质的性能及鉴定
(二)汞-溴酚蓝法显示蛋白质
(三)显示碱性蛋白质的坚牢绿法
(四)显示蛋白质结合性氨基的茚三酮-Schiff...
(五)二硝基氟苯(DNFB)法
(六)显示酪氨酸的Millon反应
(七)显示酪氨酸、色氨酸、组氨酸的四氮盐偶...
(八)显示色氨酸的对二甲胺基苯甲醛-亚硝酸...
(九)显示精氨酸的坂口8-羟基喹啉反应法
(十)用酶的消化作用鉴定蛋白质
1.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及糜蛋白酶
2.胶原酶
3.弹性蛋白酶
4.附录:蛋白质活性基团的封闭法
四、脂肪
(一)脂肪染色简介
(二)油红O染色法
(三)苏丹Ⅲ+Ⅳ混合染色法
(四)苏丹黑B染色法Ⅰ
(五)苏丹黑B染色法Ⅱ
(六)硫酸耐尔蓝法
(七)锇酸染色法
五、酶类
(一)酶类的性能
(二)磷酸酶-硷性磷酸酶与酸性磷酸酶
(三)Gomori-Takamatsu钙钴法显示硷性磷酸酶...
(四)重氮盐偶联法显示硷性磷酸酶
(五)Gomori铅法显示酸性磷酸酶
(六)重氮盐偶联法显示酸性磷酸酶
(七)钠-钾三磷酸腺苷酶(简写ATPase)显示法...
(八)镁激活三磷酸腺苷酶的铅法
(九)非特异性酯酶显示法
(十)吐温显示脂酶法(Gomori)
(十一)吐温显示脂酶法(Martin)
(十二)硫代胆硷法显示胆硷酯酶(Koelle)
(十三)Koelle法整块染色显示胆硷酯酶
(十四)Karnovsky-Roots直接法显示胆硷酯酶...
(十五)琥珀酸脱氢酶Nitro BT显示法
第二十章 放射自显影术
一、放射自显影术简介
二、实验室常用设备和试剂
(一)暗室
(二)标记物
(三)感光材料
(四)底层液
(五)显影液(D-19b)
(六)定影液(F-5)
三、整体动物放射自显影法
四、显微放射自显影法
(一)切片法
(二)涂片法
五、体外培养细胞的放射自显影法
六、应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注意事项
第二十一章 荧光显微镜技术
一、荧光显微镜技术简介
二、荧光染料(荧光色素)
1.硷性荧光染料
2.酸性荧光染料
3.中性荧光染料
三、荧光显微镜
(一)光源
(二)滤片系统
1.激发滤片
2.吸热滤片及吸热并吸收紫外线滤片
3.阻断滤片
4.中性滤片
(三)显微镜
四、荧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五、荧光染色方法
(一)末梢血液吖啶橙荧光染色法
(二)肥大细胞吖啶橙荧光染色法
(三)细胞内DNA和RNA吖啶橙荧光染色法
(四)显示细胞内DNA和RNA吖啶橙荧光快速染色...
(五)同时显示两种核酸和类脂质的荧光染色法...
(六)显示细胞核DNA的荧光Feulgen反应法
(七)显示组织细胞内粘蛋白的荧光PAS反应法...
(八)显示淀粉样物质的荧光染色法
(九)显示去甲肾上腺素的荧光法
(十)Y小体的荧光染色法
(十一)显示钙及铝的荧光染色法
六、免疫荧光技术
(一)免疫荧光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1.直接法
2.间接法
3.补体法
(二)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1.免疫动物
2.制备抗血清
3.提取免疫球蛋白
4.制备荧光抗体
5.荧光抗体的染色法
七、荧光抗体方法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第二十二章 超薄切片法
一、取材
(一)实验动物的取材
(二)骨髓标本的取材
(三)血液标本的取材
(四)细胞悬浮液的取材
二、固定
(一)固定剂
1.戊二醛
2.多聚甲醛
3.锇酸
(二)固定液的配制
1.戊二醛固定液
2.多聚甲醛-戊二醛混合固定液
3.锇酸固定液
(三)灌注固定法
(四)固定后的冲洗
三、脱水
四、包埋
(一)环氧树脂812包埋法
(二)环氧树脂618包埋法
(三)包埋方法
1.胶囊包埋法
2.对有方向性标本的包埋法
五、切片
(一)修块
(二)光学切片与染色
(三)铜网及支持膜的制作
(四)玻璃刀与刀槽的制作
(五)切片的厚度
(六)切片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及消除方法
六、电子染色法
(一)整块染色法
1.醋酸铀染色法
2.磷钨酸染色法
(二)切片染色法
1.醋酸铀染色法
2.铅染色液
3.染色工具
(三)防止标本污染应注意的事项
第二十三章 显微镜摄影
一、基本设备
1.显微镜
2.相机
3.翻拍台架
4.光源
二、感光材料
(一)胶片
(二)相纸
三、显微镜摄影的装置、操作与曝光
1.设备的装置
2.操作
3.曝光
4.摄影记录
5.未染色标本的摄影与黑白负片的选择
6.需要彩色摄影的切片标本
7.取景
四、显微摄影与翻拍技术
1.显微摄影
2.翻拍技术
五、滤色镜的应用
六、印相与放大
(一)黑白照片的印制
(二)黑白照片的放大
(三)彩色幻灯片、照片印制与放大时的校色
七、感光材料曝光后的显影加工
1.黑白负片的显影过程
2.黑白负片显影配方简介
3.显影液各成分的特性
4.显影的操作过程
5.影响显影的因素
八、几种试剂性能简介
九、暗室的设备和布置
附录
1
范文三:组织学常用技术进展
组织学常用技术进展
医学组织学是研究有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的一门形态科学。历史上组织学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是建立在研究方法的进步上。
早在公元二世纪时,人们仅凭肉眼观察研究人体结构,到17世纪光学显微镜的应用,组织学领域第一次观察到了人体的细微结构,而到1931年,恩斯特·鲁斯卡研制出电子显微镜,这是生物学的一场革命性进展,组织学的研究精度达到了像百万分之一毫米那样小的物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组织学的研究方法同样取得了迅速发展。尤其近些年来,随着生命科学整体研究水平的提高,许多新技术、新方法被广泛应用到组织学的研究领域,为拓展和提高组织学研究内容及水平提供了精湛的技术支持。这其中常用的技术包括:(一)光学显微镜技术;(二)电子显微镜技术;(三)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技术;(四)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五)原位杂交技术;
(六)细胞化学计量技术;(七)放射自显影技术;(八)体外培养技术;(九)细胞融合技等。
然而由于组织学属于医学基础学科的形态学范畴,更注重于对现象的观察和总结,所以观察方法与技术的提高尤为重要,所以以下主要从显微镜技术的进展来谈。
首先就光学显微镜技术而言,是组织学最常用的技术,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史。显微镜是在1590年左右由荷兰的眼镜制作师发明的。17世纪中叶,英国的胡克和荷兰的列文胡克都对显微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655年,英国科学家借助显微发现了细胞,“细胞”的发现,使显微镜的研究得到了飞跃的发展。19世纪,高质量消色差浸液物镜的出现使显微观察微细结构的能力大为提高。之后显微观察技术也在不断创新:1850年出现了偏光显微术,1893年出现了干涉显微术,1935年荷兰物理学家泽尔尼克创造了相衬显微术。
自从光学显微镜出现以后,人类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看到了很多用肉眼所看不到的微小物体,可最大限度地将观察物体放大1000~1500倍,使人眼睛的分辨力由 0.2mm 提高到 0.2 μ m 。观察前需要通过一系列处理将研究的组织器官制作成标本。当普通光学显微镜技术不能满足研究工作需要时,可使用特殊光学显微镜技术。如荧光显微镜技术,是目前在光镜水平对特异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定性定位研究的最有力工具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和简便高效;倒置显微镜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普通光学显微镜一大突破,倒置显微镜组成虽然和普通显微镜一样,只不过物镜与照明系统颠倒,前者在载物台之下,后者在载物台之上,然而它可用于观察培养的活细胞,还可以进行显微注射等精度极高的研究工作; 相差显微镜技术常与倒置显微镜技术相结合运用,如倒置相差显微镜,即既具有倒置显微镜的倒置观察方式,同时,成像原理则与相差显微镜成像原理相一致,可应用于更为精细的科研工作,核移植、基
因导入、染色体显微切割等;暗视野显微镜技术,能见到小至 4~200nm的微粒子,分辨率可比普通显微镜高50倍。暗视野显微镜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种,也叫超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技术,常用于鉴别骨骼、牙齿、胆固醇、神经纤维、肿瘤细胞、横纹肌和毛发等;还有同样形成于20世纪80 初的激光共聚扫描显微镜技术,以其高光敏度、高分辨率运用于细胞pH 值,膜电位等的分析测定。
但是,光学显微镜由于光线波长的限制,它的分辨极限是 0.2 μ m ,有效放大倍数最高不超过 2000 倍,如果想要看到更小的物体,它就无能为力了。从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人们利用工业技术的发展,成功地研制了电子显微镜,它的出现,使人们能在超微结构或原子的尺度上观察研究物体的结构,人们的观察从宏观世界进入了超微结构或原子级的微观世界。1938 年第一台以电子束代替光源的显微镜问世以来,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取得了飞跃的发展。20 世纪 50 年代初到 60 年代末期,电镜发展很快,从性能到构造都得到很大的改进,特别是分辨本领得到大幅度提高,达到 1nm 左右,到 80 年代的分辨率已接近 0.1nm ,最新研制的超高压透射电镜的分辨率可达 0.005nm 。
在组织学方面,包括以超薄样品制备为核心的投射电镜技术、富有强烈立体感且不必制备超薄切片的扫描电镜技术,以及在透射电镜技术的基础上,又相继出现负染色技术、电镜放射自显影技术、免疫和细胞化学技术、电镜核酸原位杂交技术等;在扫描电镜常规技术基础上,也出现了冷冻割断技术、蚀刻复型技术、管道铸型技术、电子
探针技术等,使得电镜在阐明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起了巨大的作用,极大的推动组织学的发展和生命科学整体研究水平的提高。
可以说,多种新技术相互渗透推进了组织学与其他学科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全方位研究的趋势。未来组织学将在探索人体奥秘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范文四:组织学染色技术Microsoft Word 文档
甲基红
变色点pH 或变色范围:4.4~6.2 颜色: 酸色:红 碱色:黄 终点颜色:红 临近终点时煮沸除CO2,溶液由红色返回至黄色,冷却后继续滴定至红色,一般需重复加热2~3次,直到加热后溶液不再返黄。
甲基红-溴甲酚绿
变色点pH 或变色范围:5.1 颜色: 酸色:酒红 碱色:绿 终点颜色:暗红 滴定至由绿色变暗红色,煮沸2min ,溶液变为绿色,用自来水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暗红色为终点,变色敏锐。这是工业碳酸钠现行国家标准中指定的指示剂,变色域很窄,
pH 5.0 以下为暗红色,pH 5.1 为灰绿色,
pH 5.2 以上为绿色。
甲基橙
变色点pH 或变色范围:3.1~4.4 pH=4.0 颜色: 酸色:红 碱色:黄 终点颜色:橙
由于在室温下容易形成CO2的过饱和溶液,滴定过程中生成的H2CO3使溶液的酸度稍稍增大,终点稍稍出现过早,因此滴定时应注意在终点附近剧烈地搅动溶液。
改良甲基橙(甲基橙 + 靛蓝)
变色点pH 或变色范围:4.1 颜色: 酸色:紫 碱色:黄绿 终点颜色:无色或灰带紫 靛蓝是蓝色颜料,在酸碱滴定中颜色不变。它的颜色与甲基橙的过度色橙色互成补色,相互抵偿成无色。滴定中溶液由终点前的绿色(黄与蓝的结合)到终点的无色(或灰带紫),终点过后溶液为紫色(红与蓝的结合),变色明显。近终点时加速搅动溶液,促使CO2逸出。
? 用定量甲基红加定量溴甲酚绿加定量百里酚蓝的混合指示
剂浸渍中性白色试纸
? pH 计
电位分析法所用的电极被称为原电池。原电池是一个系统,它的作用是使化学反应能量转成为电能。此电池的电压被称为电动势(EMF)。此电动势(EMF)由二个半电池构成,其中一个半电池称作测量电极,它的电位与特定的离子活度有关,如H+;另一气动二片式球阀个半电池为参比半电池,通常称作参比电极,它一般是测量溶液相通,并且与测量仪表相连。 此电位的测量是相对一个电位与盐溶液的成分无关的参比电极进行的。这种具有独立电位的参比电极也被称为第二电极。对于此类电极,金属导线都是覆盖一层此种金属的微溶性盐(如:Ag/AgCL),并且插入含有此种金属盐限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中。此时天康集团半电池电位或电极电位的大小取决于此种阴离子的活度。
例如,一支电极由一根插在含有银离子的盐溶液中的一根银导线制成,在导线和溶液的界面处,由于金属和盐溶液二种物相中银离子的不同活度,形成离子的充电过程,并形成一定的电位差。失去电子的银离子进溶液。当没有施加外电流进行反充电,也就电动硬密封蝶阀是说没有电流的话,这一过程最终会达到一个平衡。在这
种平衡状态下存在的电压被称为半电池电位或电极电位。这种(如上所述) 由金属和
含有此金属离子的溶液杭州SEO 组成的电极被称为第一类电极。
以酚酞在不同酸碱条件下变色规律为例说明PH 试纸的变色原理:
把酚酞滴入浓H2SO4,呈现橙色,不论振荡多长时间,其颜色都不变。若把该橙色液配入大量水中,得无色液。酚酞滴入稀NaOH 溶液呈PH 计紫红色,将酚酞滴入浓NaOH 溶液(浓度大于2mol/l),开始时浓NaOH 溶液表面酚酞滴入处会出现一些紫红色、略加振荡紫红色立即消失。其实,这是酚酞在不同的酸碱条件下,因其结构的改变而呈现4种相应的变色情况。
PH 试纸上有甲基红、溴甲酚绿、百里酚蓝这三种指示剂。甲基红、溴甲酚绿、百里酚蓝和酚酞一样,在不同PH 值的溶液中均会按一定规律变色。甲基红的变色范围
是PH4.2(红)--6.2(黄) ,溴甲酚绿的变色范围是PH3.6(黄)--5.4(绿) ,百里酚蓝的液压机变色范围是PH6.7(黄)--7.5(蓝) 。用定量甲基红加定量溴甲酚绿加定量百里酚蓝的混合指示剂浸渍中性白色试纸,晾干后制得的PH 试纸可用于测定溶液的PH 值
便不难理解了。
溴甲酚绿
【中文名称】溴甲酚绿;3,3′,5,5′-四溴间甲酚磺酰酞
【英文名称】Bromocresol green;γ-Sultone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698.05
【熔点(℃)】218~219
【性状】
从乙酸中析出者为微细的黄色结晶。
【溶解情况】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乙酸乙酯和苯。
【用途】
指示剂,但pH=3.8时呈黄色,pH=5.4时呈蓝绿色,pH=4.5时开始有颜色的明显变化。
【制备或来源】
将间甲苯酚磺酰酞悬浮在冰醋酸中,在加热情况下与溴反应而得。
【其他】
对碱很敏感,遇碱性水溶液呈特殊的蓝绿色。
甲基红
分子式:C15H15N3O2
分子量:269.31
CAS 号:493-52-7
甲基红; 甲红; 甲烷红; 对二甲氨基偶氮苯邻羟酸;2-[[4-(二甲基氨基) 苯基]偶氮基]苯甲酸;Methyl red;2-[[4-(Dimethylamino)phenyl]azo]benzoic acid;C.I.Acid red 2;
C.I.13020;Benzoic acid, 2-[[4-(dimethylamino)phenyl]azo]
性质:有光泽的紫色结晶或红棕色粉末。熔点180-182℃。易溶于乙醇、冰醋酸,几乎不溶于水。
制备方法:由邻氨基苯甲酸重氮化后,与N ,N-二甲基苯胺反应而得。
用途:甲基红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之一,常浓度为0.1%乙醇溶液,pH4.4(红)-6.2(黄)。也用于原生动物活体染色。
一、目的要求
学习并掌握芽孢染色法。
二、基本原理
芽孢染色法是利用细菌的芽孢和菌体对染料的亲合力不同的原理,用不同染料进行着色,使芽孢和菌体呈不同的颜色而便于区别。芽孢壁厚、透性低,着色、脱色均较困难,因此,当先用一弱碱性染料,如孔雀绿(malachite green)或碱性品红(basicfuchsin )在加热条件下进行染色时,此染料不仅可以进入菌体,而且也可以进入芽孢,进入菌体的染料可经水洗脱色,而进入芽孢的染料则难以透出,若再用复染液(如番红液)或衬托溶液(如黑色素溶液)处理,则菌体和芽孢易于区分。
三、器材
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
孔雀绿染液,番红水溶液,苯酚品红溶液,黑色素溶液等。
四、操作步骤
方法1、
(1)将培养24小时左右的枯草芽孢杆菌或其他芽孢杆菌,作涂片、干燥、固定。
(2)滴加3—5滴孔雀绿染液于已固定的涂片上。
(3)用木夹夹住载玻片在火焰上加热,使染液冒蒸汽但勿沸腾,切忌使染液蒸干,必要时可添加少许染液。加热时间从染液冒蒸汽时开始计算约4—5分钟。这一步也可不加热,改用饱和的孔雀绿水溶液(约7.6%)染10分钟。
(4)倾去染液,待玻片冷却后水洗至孔雀绿不再褪色为止。
(5)用番红水溶液复染1分钟,水洗。
(6)待干燥后,置油镜观察,芽孢呈绿色,菌体呈红色。
方法2、
(1)取二支洁净的小试管,分别加入0.2ml 无菌水,再往一管中加入1—2接种环的蜡状芽孢杆菌的菌苔,另一管中加入1—2接种环的生孢梭菌的菌苔,两管各自充分混合成浓厚的菌悬液。
(2)在菌悬液中分别加入0.2ml 苯酚品红溶液,充分混合后,于沸水浴中加热3—5分钟。
(3)用接种环分别取上述混合液2—3环于两片载玻片上,涂薄,风干后,将载玻片稍倾斜于烧杯上,用95%乙醇冲洗至无红色液流出。
(4)再用自来水冲洗,滤纸吸干。
(5)取1—2接种环黑色素溶液于涂片处,立即展开涂薄,自然干燥后,油镜观察,在淡紫灰色背景的衬托下,菌体为白色,菌体内的芽孢为红色。
五、实验报告
1.结果
绘图表示你观察到的两种芽孢杆菌的芽孢在形状、大小、着生位置上有什么不同?
2.思考题
为什么在孔雀绿染色液加热染色中,要待玻片冷却后才能用水冲洗
枯草和大肠杆菌的涂片
1、涂片: 将培养14-16小时的枯草芽孢杆菌和培养24小时的大肠杆菌分别作涂片(注意涂片切不可过于浓厚),干燥、固定。固定时通过火焰1—2次即
可,不可过热,以载玻片不烫手为宜。
2、 染色:
(1)初染: 加草酸铵结晶紫一滴,约一分钟,水洗。
(2)媒染: 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覆盖约一分钟,水洗。
(3)脱色: 将载玻片上的水甩净,并衬以白背景,用95酒精滴洗至流出酒精
刚刚不出现紫色时为止,约20—30秒,立即用水冲净酒精。
(4)复染: 用番红液染1—2分钟,水洗。
(5)镜检: 干燥后,置油镜观察。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
以分散开的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为准,过于密集的细菌,常常呈假阳性。
(6)同法在一载玻片上以大肠杆菌于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制片,作革兰氏染色对
比。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酒精脱色程度,如脱色过度,则阳性菌可被误染为阴性菌;而脱色不够时,阴性菌可被误染为阳性菌。此外,菌龄也影响染色结果,如阳性菌培养时间过长,或已死亡及部分菌自行溶解了,都常呈阴性反应。
药品卫生检验方法
卫生部
8. 2%伊红(曙红 Y):
称伊红2克,加蒸馏水至100毫升,溶解,即得。
三、常用染色液及染色法
(一)革兰氏染色法:
1.染液制备:
①结晶紫液
甲液:
结晶紫 2克
95%乙醇 20毫升
乙液:
草酸铵〔(NH4)2C2O4〕 0.8克
蒸馏水 80毫升
甲乙液相混、静置48小时后使用。此染液较稳
定,在密闭的棕色瓶中可储存数月。
②碘液
碘(I2)片 1克
碘化钾(KI) 2克
蒸馏水 300毫升
先用3-5毫升蒸馏水溶解碘化钾,再投入碘片,待碘全溶后,加水稀释至300毫升。此染液稳定,在密闭的棕色瓶中可存数月。
③脱色液:95%乙醇
④复染液:
(a)沙黄(番红)复染液:取沙黄0.25克,先使溶于95%乙醇10毫升,完全溶解后再加蒸馏水至100毫升即得。
(b)稀石炭酸复红液:称取碱性复红10克,研细,加95%乙醇100毫升,放置过夜,滤纸过滤。取该液10毫升,加5%石炭酸水溶液90毫升混合,即为石
炭酸复红液。再取此液10毫升加水90毫升,即成稀石炭酸复红液。
2.染色方法:
(1)涂片干燥:
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用蜡笔划好格,作好有关的注明。
②在载玻片上,每个格内滴无菌水或蒸馏水。用接种环挑取少许菌苔,于水滴边缘轻轻涂几下。
③自然风干或微热促其快干,干后在火焰上通过2-3次以固定涂片。
(2)染色步骤:
①滴加结晶紫染液,覆盖约1分钟。水洗。
②滴加碘液,覆盖约1分钟。水洗。吸干。
③滴加95%乙醇液约20-30秒钟。水洗。吸干。
④滴加沙黄染液或稀石炭酸复红液复染1分钟。水洗。滤纸吸干。
(3)染色结果:
革兰氏阳性菌染成蓝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染成红色。
3.注意事项:
①玻片必须洁净无油,以免影响涂片质量。
②涂片的菌量,切不可浓厚,否则,看不清单个菌体形态,且易出现假阳性。 ③用火焰固定时,不可过热,以载玻片不烫手为宜。过热会影响形态的观察。 ④一般以检查培养18-24小时的菌为宜。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染色反应稳定,不易受菌龄的影响。革兰氏阳性菌的染色反应有的受菌龄的影响;即较幼的细胞,如培养18-24小时或更短的时间呈阳性反应;而较老的细胞,如培养24-48小时以上的细胞则部分或全部细胞转变
为阴性反应。在区分革兰氏染色反应时应注意。
(二)鞭毛染色法(1)
1.染液制备:
20%鞣酸溶液(加温溶解) 2毫升
钾明矾饱和溶液 2毫升
石炭酸饱和溶液 5毫升
10%碱性复(品)红液 1.5毫升
按比例将上述溶液混合后,在室温放置2-3日,用滤纸滤清,装在棕色滴瓶内备用。此液配成后五周内使用,不可久存。
2.染色方法:
(1)按无菌操作手续,取微量待检菌接种在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置37°培养箱内培养6-8小时备用。
(2)将上述待检菌胨水培养物,轻轻旋转摇匀。用灭菌毛细吸管吸取一滴,加在清洁干燥的载玻片上,将玻片左右摇动,使菌液自然散开,放在室温或37°晾干,使呈一块薄层菌膜。然后在干燥菌膜上滴满染色液,保持1-2分钟,轻轻水洗,干后镜检。如鞭毛着色较浅时,可适
当延长染色时间。
(3)染色结果,菌体和鞭毛皆呈红色,菌体颜色较深,鞭毛稍淡。染色时间短者鞭毛较细,时间稍长鞭毛较粗,可根据不同情况增减染色时间,以使鞭毛清晰可见。
鞭毛染色法(2)
1.染液制备:
甲液:丹宁酸 5克
氯化铁(FeCl3) 1.5克
福尔马林(15%) 2.0毫升
氢氧化钠(NaOH)1% 1.0毫升
乙液:硝酸银(AgNO3) 2克
蒸馏水 100毫升
制备乙液时,待硝酸银溶解后,取出10毫升备用,向余下的90毫升硝酸银液中滴加浓氢氧化铵,先呈很浓厚的沉淀,再继续滴加至刚刚溶解沉淀成澄清液为止。再将备用的硝酸银溶液慢慢逐滴加入澄清液中,先呈现薄雾,但轻摇则消失,继续边滴加边摇动,待澄清液呈现略有轻微
不消散的薄雾状为止。如雾重,则银盐沉淀,不宜使用。
2.染色方法:
(1)将待检菌接种在新制备的肉汤琼脂斜面上,置37°培养16-20小时,备用。
(2)在载玻片的中部相隔一厘米处,用接种环各沾一滴蒸馏水,然后用接种环挑取湿润处的菌苔少许于一端的水滴中,倾斜玻片使培养物流至另一水滴中,两水滴自然相通,菌体从上位自然扩散到下位水滴中,待干燥后染色。
(3)在干燥涂片上加甲液3-5分钟,用蒸馏水冲洗。将残水沥干或用乙液冲去残水后,加适量乙液保持30-60秒钟。染色时在酒精灯上稍加热,使染液出现蒸汽即可,用蒸馏水冲洗。
(4)镜检:菌体及鞭毛皆染成茶色。
3.注意事项:
(1)染液最好随用随配,存放至次日效果则差。
(2)一定要充分洗净甲液后再加乙液,否则背景较脏。
(3)防止水及培养物沾有氯化物。
(4)切忌用接种环涂抹培养物。
(5)载玻片一定要洗净。先用洗衣粉煮沸,再水洗,干后放在洗液中,浸泡24小时,取出水洗除去残酸,沥干,存放于95%乙醇中备用。
(6)加热时最好置金属板上,使载玻片受热均匀。
(三)芽孢染色法:
1.染液制备:
(1)石炭酸复红液:碱性复红4克,溶于95%乙醇100毫升中,再取此液10毫升与5%石炭酸溶液90毫升混匀即成。
(2)碱性美兰液:美兰2克,溶于95%乙醇100毫升中,再取此液30毫升与0.01%KOH溶液100毫升混匀即成。
2.染色方法:
(1)取待检菌芽孢体较多的培养物,涂片、干燥及加热固定后,滴满石炭酸复红液于涂片上,并以弱火加热,使染液冒蒸汽约5分钟。冷后水洗,并用95%乙醇脱色2分钟。水洗,加碱性美兰液复染半分钟。水洗,干后镜检。
(2)染色结果,芽孢呈红色,菌体为蓝色。
四、培养基的制法及用途
1.肉汤培养基:
(1)成份:牛肉浸液(1∶3)
1000毫升
蛋白胨 10克
氯化钠 5克
(2)制法:
将上述成份微温使溶,用NaOH液调PH为7.4-7.6,煮沸,过滤,分装,15磅20分钟灭菌。
(3)用途:增菌
注:牛肉膏3克加蒸馏水1000毫升使溶可代替牛肉浸液(1∶3)1000毫升。
2.肉汤琼脂培养基:
(1)成份:牛肉浸液(1∶3)
1000毫升
蛋白胨 10克
氯化钠 5克
琼脂 15-20克
(2)制法:取胨、氯化钠、琼脂加入肉浸液内,加热,煮沸,待琼脂完全溶化后,混匀,用1NNaOH液调PH为7.4-7.6,过滤,分装,15磅20分钟灭菌。
(3)用途:细菌总数测定和纯培养用。
3.0.001%TTC肉汤琼脂培养基(即0.001%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琼脂培养基):
(1)成份:牛肉膏 3克
蛋白胨 10克
氯化钠 5克
琼脂 18-20克
蒸馏水 1000毫升
(2)制法:
取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加入蒸馏水,微温使溶,用氢氧化钠溶液调PH为7.4-7.6,加琼脂,煮沸熔化,过滤分装。15磅20分钟灭菌。用前将其熔化冷至60°左右加入灭菌的1%2、3、5一氯化三苯基四氮唑(简称TTC或称红四氮唑)水溶液1毫升,摇匀,倾注
平皿。
(2)用途:细菌总数测定用。
4.虎红琼脂培养基:
(1)成份:
蛋白胨 5克
葡萄糖 10克
磷酸二氢钾(KH2PO4) 1克
硫酸镁(MgSO4·7H2O) 0.5克
琼 脂 15-20克
4
-----虎红(四氯四碘萤光素) 水溶液
30000
100毫升
蒸馏水 900毫升
(2)制法:将蛋白胨、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琼脂混合,加热使琼脂熔化后加入葡萄糖溶解,过滤,加入虎红(四氯四碘萤光素)水溶液,分装,10磅30分钟灭菌。
(3)用途:霉菌总数测定用。
5.胆盐乳糖(B.L)增菌液:
(1)成份:
蛋白胨 20克
氯化钠 5克
磷酸氢二钾(K2HPO4) 4克
(或K2HPO4·3H2O 5.2克)
磷酸二氢钾(KH2PO4) 1.3克
牛胆盐 1.3克
(或去氧胆酸钠 0.25克)
乳糖 5克
蒸馏水 1000毫升
(2)制法:除乳糖、胆盐(或去氧胆酸钠)外,将上述其它成份混合,微温使溶,用NaOH调PH为7.3-7.4,过滤。加入乳糖、胆盐(或去氧胆酸钠)待溶后,摇匀,分装10磅30分钟灭菌。
(3)用途:用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绿脓杆菌的增菌培养。
注:胆盐是抑菌剂,它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良好的抑菌作用,但用量过大,对大肠杆菌亦有轻度抑制作用。每1000毫升培养基中胆盐用量如下:
牛胆盐,去氧胆酸钠如上述处方量。猪胆盐5克,羊胆盐5克,三号胆盐(Bile Salt No.3),五号胆盐1.5克。
6.伊红美兰(EMB)琼脂:
(1)成份:
肉汤琼脂(PH7.4) 100毫升
20%乳糖溶液 5毫升
2%伊红水溶液 2毫升
0.5%美兰水溶液 1.3-1.6毫升
(2)制法:将普通肉汤琼脂加热熔化。冷至60°左右,将灭菌的上述三种溶液按量以无菌手续加入,摇匀,制成平板备用。
(3)用途:供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检验用。
注:
①大肠杆菌在伊红美兰琼脂平板上的菌落有时不典型,使用的平板表面应干燥,接菌培养24小时内观察为宜。
②市售干燥伊红美兰琼脂培养基,可按说明书使用。
7.麦康凯(MacC)琼脂:
(1)成份:
蛋白胨 20克
乳糖 10克
氯化钠 5克
牛胆盐 5克
琼脂 15-20克
1%或0.5%中性红水溶液
2.5或5毫升
蒸馏水 1000毫升
(2)制法:
除乳糖、胆盐、中性红水溶液外、将其它成份混合,微温溶解。用NaOH调PH为7.4-7.6。煮沸至琼脂熔化后过滤。加入胆盐、乳糖、中性红水溶液,摇匀分装。10磅30分钟灭菌。制成平板备用。注意避光保存。
(3)用途:供分离大肠杆菌用。
8.磷酸盐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成份:
蛋白胨 5克
磷酸氢二钾(K2HPO4) 5克
葡萄糖 5克
蒸馏水 1000毫升
制法:将上述成份加入蒸馏水中,微温使溶。调PH为7.2-7.4,煮沸过滤,分装试管,10磅30分钟灭菌。
用途。供M-R和V-P试验用。
9.蛋白胨水培养基:
(1)成份:
蛋白胨 10克
氯化钠 5克
蒸馏水 1000毫升卫生部
(2)制法:加热溶化上述成份。调PH为7.0-7.2煮沸过滤,分装,10磅30分钟灭菌。
(3)用途:供靛基质试验用。
10.枸橼酸铵(西蒙氏枸橼酸盐)琼脂:
(1)成份:
枸橼酸钠(无水) 2克
氯化钠 5克
硫酸镁(MgSO4·7H2O) 0.2克
磷酸二氢铵(NH4H2PO4) 1克
磷酸氢二钾(K2HPO4) 1克
琼脂 18-20克
0.4%溴麝香草酚兰(B.T.B)液
20毫升
蒸馏水 1000毫升
(2)制法:除B.T.B和琼脂外,混合上述成份,微温使溶,调PH为7.0-7.2。加琼脂,煮沸使熔化,过滤,加入B.T.B液混匀。分装试管,10磅30分钟灭菌。置成斜面,备用。
(3)用途:供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用。
注:
①所用琼脂应为不含游离糖,用前可用水浸泡或冲洗除糖。
②枸橼酸钠含2H2O,需加2.28克。
11.糖类发酵培养基:
(1)成份:
蛋白胨 1克
氯化钠 0.5克
糖类 1克
0.5%酸性复红指示剂 1毫升
(或0.4%BTB 0.6毫升)
蒸馏水 100毫升
最终pH7.2-7.4
(2)制法:
称取蛋白胨和氯化钠加在蒸馏水中,微温使溶,调节pH至7.4,煮沸滤清后,按量加入不同糖类和酸性复红或BTB指示剂溶解混匀,分装至加倒管的灭菌小试管中,每管约3-4毫升,经8磅15分钟灭菌备用。用未经灭菌的小试管分装,则需10磅30分钟灭菌。
(3)用途:
供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道杆菌属的生化鉴别试验用。凡能分解糖类发酵产酸者,培养基加酸性复红指示剂,可由粉红色变为红色;如加BTB指示剂,则由蓝绿色变为黄绿色。产酸并产气者,管内小玻璃倒管中有气泡。
12. 5%乳糖发酵培养基:
(1)成份:
蛋白胨 0.2克
氯化钠 0.3克
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
0.2克
0.4%BTB指示剂 0.6毫升
乳糖 5克
蒸馏水 100毫升
(2)制法:除乳糖和BTB指示剂外,其他成份加在蒸馏水中,微温使溶,调节pH至7.4,煮沸滤清,补足液量。加入乳糖及BTB溶液混匀后,分装在灭菌的并有倒管的小试管内,每管约2毫升,8磅15分钟灭菌,备用。
(3)用途:凡迟发酵乳糖的细菌,接种后置37°培养24小时内,绝大部分可发酵产酸。
13.SS琼脂培养基:
(1)成份:
蛋白胨 5克
牛肉膏 5克
琼脂 20克
乳糖 10克
胆盐 8.5克
枸橼酸钠(Na3C6H5O7·2H2O)
8.5克
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
8.5克
枸橼酸铁铵 1克
1%中性红水溶液 2.5毫升
0.1%煌绿溶液(新配) 0.33毫升
蒸馏水 1000毫升
(2)制法:
先将蛋白胨、牛肉膏、琼脂、蒸馏水制成pH7.4的普通肉汤琼脂,10磅30分钟灭菌。趁热加入乳糖,摇匀。再依次加入其他成份,充分摇匀,使溶解,倒成平板备用。
(3)用途:供分离鉴别肠道细菌用。
注:
①制好的平板宜当日使用,一般不超过三天,否则效力可能减低。并应贮于冷暗处。 ②胆盐用胆牛盐、三号胆盐(Bile Salt No.3)皆可。
③可用市售沙门氏志贺氏菌属琼脂干燥培养基,用法参见瓶签说明。
14.三糖铁(TSI)琼脂培养基:
(1)成份:
蛋白胨 15克}或蛋白
蛋白胨 5克}胨20克
氯化钠 5克
乳糖 10克
蔗糖 10克
葡萄糖 1克
硫酸亚铁 0.2克
琼脂 12-15克
0.2%酚红溶液 12.5毫升
硫代硫酸钠 0.2克
蒸馏水 1000毫升
(2)制法:除糖、指示剂、硫酸亚铁和硫代硫酸钠外(硫酸亚铁、硫代硫酸钠先用少量水溶解),其它成份加在蒸馏水中,微温使溶,调pH为7.4。过滤,加入其余成份,分装试管。10磅30分钟灭菌,趁热置成短斜面高层,凝后备用。应避光置冷暗处保存。
(3)用途:供肠道细菌初步鉴别用。
注:亦可用双糖铁琼脂培养基。
15.氨基酸脱羧酶测定培养基:
(1)成份:
蛋白胨 5克
牛肉膏 5克
D-葡萄糖 0.5克
维生素B6醛(吡哆醛Pyridoxal)
5毫升
溴甲酚紫(1.6%) 0.625毫升
甲酚红(0.2%) 2.5毫升
蒸馏水 1000毫升
(2)制法:
将以上成份加热溶解,调pH为6.0,再加指示剂。将上述基础培养基分出100毫升作空白对照。再加L-赖氨酸,使浓度达到1%。如用DL型氨基酸,浓度达到2%。再调pH为6.0。摇匀,分装小试管,每管3-4毫升,10磅30分钟灭菌。
(3)用途:
供肠杆菌科的细菌鉴定用。指示剂呈紫色或紫红色为阳性反应,呈黄色为阴性反应。对照管应呈黄色。
16.氰化钾培养基:
(1)成份:
蛋白胨 3克
氯化钠 5克
磷酸二氢钾 0.225克
磷酸氢二钠(Na2HPO4·2H2O)
5.46克
蒸馏水 1000毫升
(2)制法:
将以上成份溶解后调pH至7.6,10磅30分钟灭菌。冷却后,加15毫升0.5%的氰化钾液,无菌分装至灭菌的小试管中,每管1毫升。在4°可保存二周。同时做一份不加氰化钾的空白对照培养基。
(3)用途:
供肠杆菌科各属鉴别用。能在氰化钾培养基中生长者,为阳性反应。不生长者为阴性反应,但空白对照培养基上应生长。
注:
①氰化钾为剧毒药,操作时应特别小心。
②培养基用后,每管加入几粒硫酸亚铁和0.5毫升20%氢氧化钾以去毒,然后灭菌洗刷。
17.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琼脂培养基:
(1)成份:
牛肉膏 3克
蛋白胨 10克
氯化钠 5克
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Cetrimide)
0.3克
琼脂 15-20克
蒸馏水 1000毫升
(2)制法:除琼脂外,将上述成分混合加热溶解,调节pH至7.4-7.6加入琼脂。10磅20分钟灭菌后,冷至50°左**注平皿,制成平板备用。
(3)用途:供分离绿脓杆菌用。
18.明胶十六浣三甲基溴化铵琼脂培养基:
(1)成份:
蛋白胨 20克
氯化镁(无水) 1.4克
硫酸钾(无水) 10克
明胶 75克
琼脂 18-20克
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 0.3克
甘油(化学纯) 10毫升
蒸馏水 100毫升
(2)制法:
取蛋白胨、氯化镁和硫酸钾,加在蒸馏水中微温使溶。调节pH至7.6,加热煮沸过滤,补足液量。趁热加入甘油和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振摇溶解混匀。加入明胶后浸泡15分钟,加热熔解混匀。最后加琼脂,在水浴中加热煮沸熔化,振摇混匀,分装。经10磅30分钟灭菌后,
冷至50°左**注平皿,凝固备用。
(3)用途:
供检验绿脓杆菌分离培养用,可直接观察能否产生绿脓菌素及液化明胶。划线后,须正置放在培养箱内培养,以免明胶被菌液化后流溢皿内。
19.绿脓菌素测定用培养基(PDP琼脂):
(1)成份:
蛋白胨 20克
氯化镁(无水) 1.4克
硫酸钾(无水) 10克
琼脂 18-20克
甘油(化学纯) 10毫升
蒸馏水 1000毫升
(2)制法:
称取蛋白胨、氯化镁和硫酸钾,加在蒸馏水中微温使溶。调节pH至7.6,煮沸过滤补足液量。趁热加入甘油振摇混匀,加入琼脂煮沸熔化后,分装至试管内,每管约6毫升。15磅20分钟灭菌后,置成斜面,凝固备用。
(3)用途:
供测定绿脓菌素用。
20.硝酸盐胨水培养基:
(1)成份:
蛋白胨 10克
酵母膏 3克
硝酸钾 2克
亚硝酸钠 0.5克
蒸馏水 1000毫升
(2)制法:
称取蛋白胨和酵母膏,加在蒸馏水中微温使溶。用NaOH液调节pH7.2-4.7,煮沸滤清后补足液量,趁热加入硝酸钾和亚硝酸钠溶解混匀。分装在加有倒管的试管内,每管6-8毫升,10磅30分钟灭菌后备用。
(3)用途:
供检验绿脓杆菌时测定硝酸盐还原分解产气试验用。
21.明胶培养基:
(1)成份:
牛肉膏 3克
蛋白胨 5克
明 胶 120克
蒸馏水 1000毫升
(2)制法:
称取各成份加在蒸馏水中,浸泡约20分钟,随时搅拌,加热使熔。调节pH至7.4,分装在试管内约3-5毫升,10磅30分钟灭菌后,直立放置,凝后备用。
(3)用途:供测定细菌能否使明胶液化试验用。卫生部
22.亚碲酸钠肉汤培养基:
(1)成份:
蛋白胨 10克
氯化钠 5克
牛肉膏 3克
蒸馏水 1000毫升
1%亚碲酸钠液 3毫升
(2)制法:
称取蛋白胨、氯化钠和牛肉膏加在蒸馏水中,微温使溶,调节pH7.6-7.8,加热煮沸滤清后补足液量,定量分装在三角瓶内,每瓶100毫升,10磅30分钟灭菌后备用。
另外精确称取0.1克亚碲酸钠,加在10毫升灭菌蒸馏水内,溶后即为1%的亚碲酸钠液。临用前将其加在上述肉汤培养基中,每100毫升加0.3毫升,混匀即得。
注:此液须临时配制,不可久存。
(3)用途:
供金黄色葡萄球菌增菌培养用。
23.亚碲酸钠北沙参胨水培养基:
(1)成份:
蛋白胨 15克
酵母浸膏 5克
氯化钠 5克
磷酸氢二钾 5克
10%北沙参浸液 150毫升
蒸馏水 850毫升
最终pH7.4-7.6
(2)制法:
北沙参浸液的制备:取北沙参100克,用水洗净浸泡在1000毫升蒸馏水中,置冰箱过夜泡软。次日取出将沙参切割成片,仍置原蒸馏水中继续浸泡2小时。然后加热煮沸30分钟,用四层纺布滤浸液,并将药渣用蒸馏水浸洗1-2次合并在浸液中,补足原液使成1000毫升即
为10%的北沙参浸液,分装,10磅30分钟灭菌备用。第一次开瓶用过之后,可在浸液内加入1%的氯仿作防腐剂,盖好瓶塞充分振摇,第二天再振摇数次即可长期保存在冰箱内备用,不必再高压灭菌。
称取各成份加在蒸馏水中,微温使溶,调节pH为7.6-7.8,加热煮沸用滤纸过滤,补足液量,混匀分装在三角瓶内,每瓶100毫升,10磅30分钟灭菌备用。
亚碲酸钠北沙参胨水培养基的制备:
在上述每100毫升北沙参胨水中,加新配制的1%亚碲酸钠液0.3毫升,混匀即得。
(3)用途:供金黄色葡萄球菌增菌用。
24.卵黄高盐琼脂培养基:
(1)成份:
蛋白胨 6克
氯化钠 30克
牛肉膏 1.8克
琼脂(用量3%) 23克
蒸馏水 650毫升
10%氯化钠卵黄液 100毫升
(2)制法:
取新鲜鸡蛋一个,将壳用碘酒及酒精棉球充分擦拭消毒后,用无菌镊子在鸡蛋两端各打开一个小孔,将蛋清弃掉,以无菌手续取出卵黄,放在装有玻璃珠的100毫升10%氯化钠灭菌水溶液的三角瓶中,充分摇匀,制成卵黄高盐水悬液备用。
称取蛋白胨、牛肉膏和氯化钠加在蒸馏水中,微温使溶后,用NaOH调节pH为7.6-7.8,煮沸过滤。再按量加入3%的琼脂煮沸,使熔,过滤,分装。15磅20分钟灭菌,待冷至60°时,将上述卵黄高盐水悬液加在其中,充分摇匀后倾注平皿,凝后备用。
(3)用途:
供分离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用。
25.血琼脂培养基:
(1)成份:
肉汤琼脂 100毫升
无菌脱纤维兔血(或羊血)
5-10毫升
(2)制法:将肉汤琼脂培养基加热熔化,待冷至50°左右,以无菌手续吸取无菌脱纤维兔血加入摇匀,制成平板。置冰箱内,备用。
(3)用途:供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破伤风杆菌用。
无菌脱纤维血制备法:脱纤维血可从家兔心脏抽取,取血时应严格消毒皮毛防止污染。取出的血液应立即注入装有玻璃珠的灭菌烧瓶内,充分摇动脱除血纤维后,置冰箱内保存备用。
26.TMP北沙参高盐琼脂培养基:
(1)成份:
蛋白胨 20克
酵母浸膏 5克
氯化钠 40克
磷酸氢二钾 5克
10%北沙参浸液 150毫升
蒸馏水 850毫升
琼脂 18-20克
甘露醇 5克
1%酚红水溶液 2.5毫升
1%亚碲酸钾(钠)液 15毫升
最终pH7.4-7.6
(2)制法:
10%的北沙参浸液,可按亚碲酸钠北沙参胨水培养基项下的方法制备。除甘露醇、酚红、琼脂和亚碲酸钾(钠)之外,称取其它成份加在蒸馏水中,微温使溶并混匀后,调节pH7.6-7.8。加入琼脂煮沸熔化。过滤除去沉淀,按量加入甘露醇和酚红溶解混匀。定量分装,10
磅30分钟灭菌后备用。
临用前精确称取0.1克亚碲酸钾,加在10毫升灭菌蒸馏水中,溶后即为1%亚碲酸钾液,取上项灭菌熔化后的北沙参琼脂,每100毫升加入亚碲酸钾液各1.5毫升,混匀后倾注平皿。亚碲酸钾须临用配制,加量要准确。制成平板须在冰箱内保存,三日内用完,否则效果下降。
(3)用途:
供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培养用。
27.TMP琼脂培养基:
TMP北沙参高盐琼脂培养基如不加10%北沙参浸液即为TMP琼脂培养基。
28.尿素培养基:
(1)成份:
蛋白胨 1克
氯化钠 5克
磷酸二氢钾 2克
葡萄糖 1克
尿素 2克
(或20%的无菌尿素溶液 10毫升)
琼脂 15克
0.2%酚红溶液 6毫升
蒸馏水 1000毫升
(2)制法:
一法:除酚红、尿素、葡萄糖和琼脂外,用水微温溶解以上成份,调节pH至7.2,加入琼脂,煮沸熔化,再加入尿素、葡萄糖和酚红,摇匀。
分装于灭菌试管内,8磅10分钟灭菌,置成斜面备用。
二法:除尿素、葡萄糖、琼脂和酚红外,其他成份混于水中,微温使溶,调pH至7.0-7.2,加入琼脂,煮沸熔化过滤,加入葡萄糖和酚红摇匀,分装于三角瓶,10磅20分钟灭菌。待冷至50-55°,以无菌手续按比例加入无菌的20%尿素溶液,摇匀,再分装灭菌小试 管中,置成斜面即可。
(3)用途:供鉴别沙门氏菌属与变形杆菌属用。
注:
①尿素不稳定,制定培养基时,应严格控制灭菌温度和时间。
②接种细菌时,要挑取大量细菌,浓厚涂布于整个斜面。
③20%无菌尿素液的配制,详见试剂的配制。
29.半固体培养基:
(1)成份:
蛋白胨 10克
氯化钠 5克
牛肉膏 3克
琼脂 4-6克
蒸馏水 1000毫升
(2)制法:除琼脂外,混合上述成份,微温使溶,调pH至7.6,加入琼脂,煮沸熔化,过滤,分装小试管,15磅20分钟灭菌后,直立放置,凝后备用。
(3)用途:供动力检查和保存菌种用。
30.庖肉培养基:
(1)牛肉碎块的制备:取新鲜牛肉,除去脂肪及筋腱,加水煮沸约10分钟,切成约5见方毫米的小块,称重,按1∶3(肉∶水)加蒸馏水,置4-10°浸泡18-20小时后,煮沸1小时,用白布过滤(滤液即为1∶3牛肉浸液),肉渣以自来水漂洗2次,然后加入适量氢氧 化钠,搅匀,使pH在8.4左右,浸泡过夜,次日倾去上层水,用蒸馏水冲洗2-3次,放在纱布上,自动沥干无滴水(不要挤压)。将肉渣铺在搪瓷盘上,15磅20分钟灭菌,于80-100°烘干,筛去碎屑,装瓶保持干燥,备用。
(3)用途:供破伤风杆菌增菌用。
31.0.1%葡萄糖庖肉培养基:
制备方法与庖肉培养基相同。另在肉汤培养基内加入0.1%葡萄糖即可。再加庖肉,用10磅30分钟灭菌,pH应为7.2-7.6。
用途:供破伤风杆菌增毒用。
32.1%葡萄糖血琼脂:
取肉汤琼脂加入1%葡萄糖,10磅30分钟灭菌后(pH应为7.2-7.6),冷至约50°时,以无菌手续加入5-10%的脱纤维兔血或羊血混匀,倾注平皿,凝后,烘干凝固水备用。 用途:供分离破伤风杆菌用。
33.庖肉琼脂培养基:
取庖肉培养基,加0.1-0.3%琼脂,熔化灭菌后即得。
用途:供破伤风杆菌保存菌种用。
34.新霉素葡萄糖血琼脂
(1)成份:
蛋白胨 10克
氯化钠 5克
葡萄糖 10克
新霉素 0.1克
牛肉浸液(1∶3) 1000毫升
(2)制法:除葡萄糖、新霉素外、混合上述其它成份,加热使溶解后,加入葡萄糖、新霉素,10磅30分钟灭菌(pH应为7.2-7.4)。冷至45-50°时,以无菌手续加入6-8%的脱纤维兔血(或羊血),摇匀,倾注平皿,制成血平板,用前烘干表面冷凝水,便于分 离。
(3)用途:供分离破伤风杆菌用。
五、血浆的制备
1.称取0.5克枸橼酸钠加在10毫升生理盐水内,分装试管,15磅20分钟灭菌后即为5%枸橼酸钠生理盐水,供采血时做抗凝剂用。
2.将采血用的注射器、针头和镊子,以及带棉塞的空试管,离心沉淀管等15磅20分钟灭菌后,烘干备用。
3.用家兔血或羊血、人血制备皆可。从家兔心脏采血时,先将其固定在解剖架上,剪去左胸部心脏跳动处的兔毛,并以碘酒棉球充分擦拭消毒后,再用酒精棉球擦去碘酒。然后将灭菌注射器装好针头,以无菌手续吸取枸橼酸钠抗凝剂约1毫升,穿刺家兔左胸部的肋间抽取心脏血液约
9毫升轻轻混合均匀。待血液不再凝固时,徐徐放入灭菌离心沉淀管中,置离心机上每分钟1500转离心沉淀10分钟。用灭菌吸管将离心管中的无色血浆,轻轻吸至带棉塞的灭菌试管里,置冰箱内保存备用。
4.制备好的家兔血浆,用已知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按凝固酶试验法进行测定。经试验为阳性反应,证明血浆合格,方可用于常规检验。
六、细菌实验室注意事项
1.实验室应经常保持清洁,严禁吸烟和饮食,以免感染。
2.工作人员入室时必须穿戴工作衣、帽。离室时脱去工作衣帽。挂于指定地方,并经常洗涤保持清洁。
3.实验室桌面应经常保持整洁,用3%来苏儿溶液擦拭消毒桌面。
4.工作人员操作前后或离开实验室,必须用2%来苏儿溶液洗手消毒。
5.无菌室应有专用的物品(无菌衣、帽、口罩、胶鞋、脸盆、盆架、毛巾、接种棒、火柴、酒精灯、橡皮乳头、盛有5%来苏儿的吸管等)。无菌衣、帽等,应经常高压消毒。
6.无菌室定期用5%石炭酸蒸气消毒。定期检查无菌室杂菌数(在室内打开15分钟的肉汤琼脂平板经37°培养48小时左右),3个平板平均杂菌数要求在5个以下,如超过应彻底消毒。
7.无菌室操作前先开紫外灯照射15-20分钟,操作完应及时清洁无菌室,再用紫外灯照射20分钟。
8.废弃培养物应放入消毒桶内,用15磅30分钟灭菌后洗刷。无菌的实验用品应浸泡在5%来苏儿溶液内,24小时后取出冲洗。
9.接种环或接种针每次使用前后,必须通过火焰烧红灭菌,待冷却后,方可接种培养物。
10.必须用带橡皮乳头的吸管吸取菌液,切勿直接用口接触吸管。
11.如有菌液撒在桌上或地上,应立即用5%石炭酸或来苏儿倒在被污染处至少30分钟以上,再作处理。
12.凡带有活菌的物品,必须经消毒后才能在水笼头下冲洗,严禁污染下水道。
范文五:组织学技术复习题11
名词解释:
1. 组织化学
2. 高碘酸-Schiff (PAS)反应
3. 原位杂交
4. 石蜡切片
5细胞培养技术
6. 激光共聚焦技术
7抗原
8抗体
9抗原修复
10免疫组织化学
简答题:简述体外培养的种类
论述题:
1.原位杂交的基本步骤
2.石蜡切片取材和固定应注意的事项
3. 组织化学技术的基本要求。
4. 石蜡切片法的制备过程。
5.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6. 什么是抗原的特异性和异物性?
7. 论述抗体的结构。
8. 举例说明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技术、亲和素-生物素技术和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原理。
9. 论述免疫组化标本的制备。
10. 举例说明抗原物理化学修复法的过程即原理。
11. 何谓组织培养?同体内研究相比体外培养有何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