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学科建设自评报告
凯里七小数学学科建设自评报告
----------马兴银
凯里七小数学学科建设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主管领导的指导下,积极推进新课改,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确立了“有实招、练实功、推新人、出好课、以实绩争创市先进科组” 的具体奋斗目标。近年来,在科组建设与发展上稳打稳扎、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现了喜人的局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显著的成绩。
一、学科建设具体情况。
本校数学教研组现有数学教师30人,教学班30个,近年来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数学学科建设的队伍也逐渐庞大起来,新增了很多年轻力量,使我校的数学学科建设更有活力了,在这30名老师中有副校长1名,学科建设长1名,领导力大管理得当。所有数学老师学历达标,30名中老师中本科文凭占20%,大专文凭约占77%,30名数学教师中只有一名还没达到小教高级高级的职称。一级教师1名,省级骨干教师1名。
二、提升数学科组的整体实力
随着学校条件和环境的改善,如何促进科组建设的平衡发展,大面积、全方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摆在了学校领导班子的面前。数学 学科建设组根据学校工作要求和数学教师队伍现状,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把数学教师工作的注意力和教学行为引导到新的目标上来,从培养教师团结合作精神和凝聚力入手,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促进数学科组的整体实力提升,促进数学教学质量迈上新的台阶。具体做法是:第一、注重一个‘实’字,就是要求全体数学教师按照教育教学规律,以学生为本,扎实落实数学教学目标。在教学操作上不能空,做实做细,力求把新的理念、方法和措施落实到课堂,落实到其他每个环节,平时要想实招、充内涵、练实功,取得实际效果。第二、着眼一个“新”字,就是大力培养中青年教师,推出具有培养前途的新人,把她们推到教学竞赛前台,提供锻炼成长的机会;第三、强调一个“好”字,就是要求教学体现课改精神,大胆地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前沿的设计理念,盘活课堂教学,使教学富有生气,形成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具体做法,确保了科组建设工作的有序和扎实开展。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阵地和途径,是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
数学教师努力创新角色,开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真正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念,从而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认真组织好校内的示范课、研究课。让数学教师听课并集中进行点评交流,谈感受与收获,提出更好的教学设想,达到一课一得的目的。其次,抓好每周的随堂听课工作,检查常规教学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就日常教学如何体现课改精神及时进行发现式探讨。学校每年每学期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数学教师教学竞赛活动,先后安排一人一节课、一组一节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推动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每次课后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评课。
四、抓好常规教学流程管理
教学质量的高低靠课堂。学校把常规管理的重心下移到课堂、下移到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上,从加强备、教、批、辅、考、评等环节入手,不断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扎实提高教学效率。
1(坚持落实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考核五个环节的教学流程管理工作。学校领导定期和不定期的下到科组和班级检查各个环节工作执行情况,随堂听课、及时指导与总结。每位数学教师结合学生实际,认真学习新课标,精心研究教材,做到理解意图,要求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批改好每次作业,提高了教学效果。在学校举行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中,数学教师的课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各类活动比赛中均取得了好成绩。
2(组织科组教师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新教材,实践新教材。能配合市教研部门积极开展工作,严格按教学规律办事,努力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中去,提高了开展素质教育的教学能力。结合本职工作,不断向有经验的专家学习,二年来我校多次请来专家为教师送宝,及时解决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不断学习新知识,吸收新东西,把教改的步子迈得更大。在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的同时,为提高教学效果,几年来数学教师充分利用时间学习新教材,不断进行继续教育再学习。
3(认真落实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每学期制定出详细教研活动计划,备课组活动计划。按单周科组、双周备课组开展活动交替进行。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计划,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建立教师互听、互评课制度。开展参与互动式讨论,使教师增长教育智慧,提高了分析教材,设计教学,驾驭课堂的能力,工作按计划超常规努力创新完成。
五、抓好课改专题研究
学校坚持抓好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专题研究,要求每位教师根据本班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改方案。科组每学期都组织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等活动,每次活动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有较
强的探索示范作用,做到把数学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有机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教师通过操作、游戏、故事等活动情境进行愉快教学,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在一个宽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习,大大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心理负担,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不断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两年来我校在进行苏教版教材实验的同时,坚持抓好“现代小学数学教材实验”和“生本”教材实验,实验教师认真备课、上课、评课,不断丰富了教学经验,实验班教学效果良好,社会影响扩大。
六、立足校本教研培训数学教师
提高学校数学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是要提高全体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近几年来,学校每个学期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都突出相应的校本教研内容,有计划、有组织地加以落实。在校本教研内容上我们确定了通识性教研和专项教研,通识性教研让教师学习了解现代小学数学教学基础理论,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一般性研究;专项教研让教师通过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和不同的课型开展专题性研究。 发挥校内名优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通过建立师徒关系,有计划地发挥传、帮、带作用,促成年青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科领头人与骨干教师具体指导青年教师,从备课、说课、上课到评课,开展一条龙的针对性指导,教学中如何具体运用新课程理念,如何开展数学教学的问题研究等。在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中,学校还为青年教师创造展示才能的机会。立足课堂,自我实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校要求每位教师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如教学怎样有效地体现教学的具体目标,如何创设好的教学情景,如何发挥好信息技术的最佳作用和优势,如何在传统教学基本功基础上进行数字化环境下的延伸等等。此外,学校还建立健全了有关激励评价制度,在工作上以教师为本,凭事业激励教师,用精神鼓励教师,以成绩奖励教师。全校数学教师为了做好工作,取得成绩,经常加班加点,互帮互学,形成了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良好局面,大大加快了学校数学科组建设的步伐,促进了学校数学质量的普遍提高。
范文二:医院学科建设报告
学科兴院,科教强院,打造“仁术”经典品牌
――省人民医院发展战略浅析
医院的发展,时刻都处在一个激烈竞争的环境当中,一家医院要长盛不衰,就必须具备一些其它医院所不具备的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由于短期内不能被模仿,因而成为医院保持长期领先优势的有力武器。但是核心竞争力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多都是医院长期发展的历史沉淀。只有通过有效的战略管理,通过预先的谋划,通过树立牢固的目标,通过长时间的悉心积累,才能最终形成和发展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医院战略管理正是基于对医院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的对全局范围的筹划和指导,那么湖南省人民医院应该实行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呢?我认为首先要通过战略管理的思维过程仔细考虑这样几个问题:我院现在处在一个怎样的发展阶段?我院有何优势与劣势?长沙市、湖南省乃至中南地区医疗行业竞争环境?我院与湘雅系统比较有何可取之处与不足?我院要在未来5-10年能与湘雅医院媲美,最有可能的途径是什么,哪些方面工作最有待加强?我们希望未来我院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医院?经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我们认为实施“学科兴院,科教强院”战略是我院打造核心竞争力,全面赶超,成为省内医疗行业领头羊的现实选择。 一、为什么要实施“学科兴院,科教强院”发展战略?
(一)医院的功能与定位决定;
医院要发展,必然首先解决好医院整体定位问题。医院首先是治病救人的场所,医疗工作是医院的基本职能之一,医疗质量是医院的根本生存之道。但是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从我们国家卫生事业的组织来看,医院特别是大型综合性医院同时也担负着医学教育与医学科研的任务。做为拥有6000多万人口的湖南省属唯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省人民医院应该定位为湖南省的综合医疗中心、湖南省疑难复杂疾病诊疗中心、新诊断治疗方法创新基地、湖南省的医学科研中心、湖南省医学人才的培训基地。坚持医教研全面发展成为政府和社会赋予省人民医院的职能与职责所在,“学科兴院,科教强院”战略也由此应运而生。
(二)医院科教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我院在省内医疗市场竞争中的主要对手是湘雅系统三家医院,与湘雅系统比较,我院在近100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一些优势,同时也在某些方面存在差距,将我院与湘雅系统医院进行简单的比较,不难发现我院在整体规模和科教实力方面的不足。
1、整体规模小,学科不能细分,发展空间受限;
图1 省人医与湘雅系统床位数比较
图2 省人医与湘雅系统2005年门急诊人次比较
图3 省人医与湘雅系统2005年出院人次比较
2、科教实力弱,学科不能做强,发展后劲不足;
图4 省人医与湘雅三医院厅以上科研课题比较
医院规模方面的差距,主要是床位等硬件的建设与投入要加强,近来在全院职工的努力下已经取得了进展,急救外科大楼正在紧张施工,床位规模等问题在数年之内就将得到解决。但是体现医院发展内涵的科教工作却是我院与湘雅系统医院差距的核心所在,体现在新技术开展、学位点、重点学科、研究生教育、科
研立项、论文发表等诸多方面,这一些反映医院软实力的指标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迅速提高,必须从战略的高度予以足够重视,通过长期坚持“学科兴院,科教强院”战略才能够获得。
(三)学科兴院,科教强院的积极意义
实施“学科兴院,科教强院”战略是我院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医院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创新成为提高医院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源泉。通过实施学科兴院,科教强院战略,医院可根据自身的技术力量、经济实力和设备条件,积极研发、引进、推广新技术、新业务,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的技术优势,抢占并控制医疗技术制高点。
在全院职工积极配合下,我院近两年强化科研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图5 省人医2000~2007年核心期刊论文情况
图6 省人医2000~2007年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情况
图7 省人医2000~2007年国家级、省级继教项目情况
图8 省人医2000~2007年硕博士导师及招收硕士生人数
2007年科研立项呈现数量大、层次高、来源渠道广、科研经费多四大特点。全年共计立项53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22项,省科技厅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1项,省卫生厅科研计划重点项目1项,省卫生厅科研计划项目13项,省卫生厅指导项目6项,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4项,省发改委2项,省外国专家局引智项目1项。
二、加快学科建设,促进医院业务繁荣兴旺
学科建设是医疗、教学和科研的共同载体,对医院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影响。只有各个学科均得到充分发展,才能体现综合性医院的整体优势。学科建设是由人、财、物、信息、科研、教学等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在学科建设中,要坚持以学术梯队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业务和学术水平为关键,将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人才培养、重大课题研究、基础硬件完备等紧密结合。我院在学科兴院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造就学科带头人
1、具有德才兼备、有组织管理能力的学科带头人是一个学科兴旺发展的基础。学科带头人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科室成员的表率与领导、对科室医教研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对科室发展状况与方向的把握与调整,对科室精神面貌的塑造上,要使整个科室组织协调、方向明确,形成整体实力。
2、新老交替和年青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也很重要。要有意识的加强年青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从个人素养、管理水平、业务能力方面创造更多的机遇和条件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对学科带头人的遴选、培养与考核要有比较客观的标准。
(二)形成人才梯队 医院的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优秀人才。拥有高精尖人才和合理的人才梯队应是我院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的目标。在学科的发展上要时刻注意建立一支层次较高、各种结构(包括年龄、学历、职称、性别等)优化的人才梯队。只有拥有良好的人才梯队,学科的发展才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出现人才断层,学科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必须始终将人才培养特别是人才梯队建设摆在学科建设的突出位置,以学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以人才培养带动学科建设。
(三)构建和谐团队
和谐是力量之源,发展之源。从构建和谐社会到构建和谐医院到医院学科的和谐发展,都是我们需要认真加以思考和重视的问题。医院做为一个整体要发展,需要医院内部各个科室团结协作,互相“补台”而不是拆台。学科要发展,拥有一个和谐团队同样至关重要。和谐团队来源于学科带头人有效领导,来源于学科成员的“为人、处事”,更加来源于合理的约束制度与激励机制,来源于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目标与价值观。之所以强调和谐团队,正是因为在医院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极个别的不和谐地方,希望大家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减少内耗,携手进步。
(四)营造学科氛围
学科发展需要良好的学科氛围。学科氛围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包括学习氛围、科研氛围、教学氛围、文化氛围、创新氛围等诸多方面,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科的发展潜力和软实力。好的学科氛围将能够对科室成员产生一种软性的强制力,促使科室成员积极工作、努力学习,形成科室爱学习、重科研、强教学、搞创新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形成学科氛围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特色活动并形成制度,比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查房、科教培训、病例分析、学术报告会。学科要发展,要占领技术的制高点,必须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意识强促使学术气氛浓厚,是学科坚持科研工作并最后科研产出的致胜法宝。
(五)解析周边环境(市场、对手、博弈胜算)
由于历史的原因,医院的学科不均衡发展,重点科室处于省内学科发展的领先地位比如肝胆外科,有些科室发展不充分,整体实力较兄弟医院弱小。因此,每个科室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周边环境是不同的,科室要发展,只有“知己知彼”,因地制宜才能事半功倍。具体到科室的某些方面,也体现出发展的不平衡,可能在普通的科室中,对某种疾病的医治又具有特色,保持优势。要充分分析对手的情况,要充分分析医疗市场的情况,找准对手不强,我方占优,市场空白的新的学科发展增长点,早做准备,先发制人,从而在医疗博弈中抢占先机,确立先发优势。特别是在现在医学发展阶段,新技术、新手段层出不穷,学科交叉,新兴学科方兴未艾之时尤其要把握好这一点,我院肛肠外科、临床介入、消化内科的ERCP、耳鼻喉科的鼾症治疗、儿科的心脏介入和纤支镜
技术、呼吸科呼吸师培训、妇科的海扶刀治疗、口腔科的牙种植、骨科的关节镜技术等的发展印证了这一点。
(六)挖掘学科内在潜力
学科内在潜力提示学科发展方向,学科的内在潜力中孕育着市场机会。判断学科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培植学科中新的增长点,将学科细分、做强,做到专病专医,能够更好的确立技术优势,满足医疗需求。将学科进行裂变,做细和将学科整体提高,做强是互相促进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将学科越做越细才能突出医疗特色,医院、学科也才能越做越强。
(七)脚踏实地,“营市造场”
资源始终是稀缺的。科室的硬件建设与投资在长时间内始终受到医院预算的制约,不可能搞大而全,一步到位式的投资建设。实际上,任何事物都是由小到大,逐步发展的,肝胆科的发展是一个例子,从一开始的几张床位,到现在的几百张床位,走的正是边发展边投入,发展层次上水平,硬件基础上档次的渐进式发展道路。因此,科室发展在现阶段要充分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充分考虑医院场地、设备资源的有限性,要善于整合现有医疗资源,弘扬“营市造场”的开拓精神。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条件不完备创造条件积极努力的工作作风,走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科教强院,打造“仁术”经典品牌
(一)明确学科主攻方向
医院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是医院的优势和特色,在医院科教发展中要起到龙头作用。即便某些学科具有突出的优势,但是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也存在不足之处。因此要确立重点学科的主攻方向,通过持续努力,使强者愈强,形成绝对优势和品牌效应,从而达到以点带面,全面提高的目的,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弊端。在重点学科主攻方向的确立上,有两点值得注意:
1、建设高水平学科群;
以重点学科为龙头,以学科协作为基础,以疾病诊治链为纽带,以重大研究项目为切入点,进行优势学科群建设,能全面快速提高医院整体水平。学科群建设是从临床科研实际需要出发、从各科室研究方向的统筹出发,以申报国家重大课题为目标,进行科研力量的统筹协调与整合,实现学科互助与提高。
如学科之间围绕某些重大疾病的诊治体系,有机、动态地组合而形成“疾病诊治链”式的学科群,进行联合攻关,使学科之间由内耗不协调转变为协同效应。
2、突破重大科研项目;学科发展依赖系列重大科研项目突破,科研项目是培育学科的有效载体,借助科研项目特别是大型科研项目的纽带,发挥其带动作用,形成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抢占科教“制高点”。
(二)构建科教体系
科教体系的构建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从科研过程的角度而言,要覆盖从科教培训、课题申报、课题管理、课题结题、成果申报的全过程;第二从涵盖的广度而言,要建立有层次的科研教学体系,从医院到科室到小组,按照大学附属医院的要求层层落实;第三从各种科教要素来看,要确保人员、经费、基础设施、科研信息的充分支持。总而言之,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全方位的覆盖科教的整体体系。重要的工作有很多,这里讲两点:
1、制度化管理;实行科研与教学的制度化管理是构建科教体系的基础。制度有很多,包括国家的、湖南省的、卫生厅的、师范大学以及我院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特别是要根据大学附属医院的相关要求,高标准严要求。
2、搭建实验技术平台;搭建实验技术平台是提高医院科教能力的重大举措之一。建立医院中心实验室,将对临床科研人员形成有力支持,实验室是医院科教发展的基地,是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载体,是高水平研究人才的培养基地,必从医院长远利益出发,予以建设与重视。
(三)培养科教意识
带着科研的头脑做临床是临床科研工作者基本素质之一。因为,医院科研不同于基础科研,主要的解决医疗实际问题的临床科研,要善于从各种临床复杂病例中总结经验,捕捉科研灵感,总结科研成果。临床医疗是医院生存之本,也是临床科研之源;临床工作为科研工作提供方向 ,科研工作以临床需要为出发点,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没有科教意识,不善于从临床工作中总结科研思路,最终只能成为重复实践的医匠,没有创新是不能称之为“医学家”的。
(四)探索科教激励机制新模式
人是理性的动物,做任何事情都有明确的动机。没有有效的激励就不能触发医务人员的科教动机,因此要重视各种激励机制的探索使用。激励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包括金钱的奖励、精神上的褒奖、职位上的提升、工作中的重用,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激励机制反应不一,要采取综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目前医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教的措施,各个科室内部也要建立相应的科教激励机制。
谋后而定,行且坚毅,希望全院职工统一思想,踏实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学科兴院,科教强院”的医院发展方略,积极拓展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医院自身形象,努力打造“仁术”经典品牌。
范文三: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总结报告-学科建设与规划发展处
附件3
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总结报告
名称: 学位授予单位
代码:
授权学科 名称:
,类别, 代码:
? 博 士 授权级别
? 硕 士
201 年 月 日
- 1 -
编 写 说 明
一、本报告是在学位授权点完成自我评估后~根据自我评估结果和专家评议意见~对学位授权点的全面总结~分为三个部分: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自我评估工作开展情况和持续改进计划。
二、本报告按学术学位授权点和专业学位授权点分别编写~同时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只编写一份总结报告。
三、封面中单位代码按照《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学位与研究生管理信息标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2004年3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教育部《高等学校代码》,包括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填写,学术学位授权点的学科名称及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2011年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填写~只有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的~授权学科名称及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填写,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类别名称及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11年印发的《专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填写,同时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级别选“博士”,只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级别选“硕士”。
、本报告采取写实性描述~能用数据定量描述的~不得定性描述。定量数四
据除总量外~尽可能用师均、生均或比例描述。报告中所描述的内容和数据应确属本学位点~必须真实、准确~有据可查。
五、本报告的各项内容须是本学位点近5年来的情况~统计时间以本报告撰写时间为截止时间~往前推算5年为起始时间。
六、除特别注明的兼职导师外~本报告所涉及的师资均指目前人事关系隶属本单位的专职人员,同一人员原则上不得在不同学术学位点或不同专业学位点重复填写,。
七、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成果,论文、专著、专利、科研奖励、教学成果奖励等,应是署名本单位~且同一人员的同一成果不得在不同学术学位点或不同专业学位点重复填写。引进人员在调入本学位点之前署名其他单位所获得的成果不填写、不统计。
八、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一律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处理后编写。
九、本报告文字使用四号宋体~字数不超过8000字~纸张限用A4。
- 2 -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本部分由学位授权点根据《学位授权点抽评要素》的主要内容进行编写~但不局限于抽评要素中所列的主要内容。编写时应体现本学位授权点的特色和人才培养水平~相关数据统计、清单列表可以使用图表表示。博士学位授权点涉及博士、硕士内容不同的部分可分别描述。】
1 目标与标准
1.1培养目标
1.2学位标准
2 基本条件
2.1培养方向
2.1.1研究方向的名称及特色简介
2.1.2每个研究方向的学术梯队介绍
2.2师资队伍
2.2.1学术带头人的情况:
2.2.2教师队伍的规模、结构、人才梯队等情况
2.2.3生师比例情况
2.2.4职称晋升体制与标准
2.2.5其他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措施
2.3科学研究
2.3.1科研项目及经费:包括全部纵横向科研项目及经费,人均科研经费等。
2.3.2科研成果:包括学术专著及学术论文的发表,以及人均论文发表数,篇均论文引用率等,科研获奖情况,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科研成果转化情况等等。
2.4教学科研支撑
2.4.1研究平台及基地情况介绍
2.4.2支撑研究生学习、科研的政策及措施
- 3 -
2.5奖助体系:制度建设、奖助水平、覆盖面
3 人才培养
3.1招生选拔:学位授权点研究生报考数量、录取比例、录取人数、生源结构情况,以及为保证生源质量采取的措施。
3.2课程教学:本学位点开设的核心课程及主讲教师。课程教学质量和持续改进机制。
3.3导师指导:导师队伍的选聘、培训、考核情况。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制度要求和执行情况。
3.4学术训练(或实践教学):研究生参与学术训练的情况,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情况,包括制度保证、经费支持等。
3.5学术交流:研究生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的基本情况。
3.6分流淘汰: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分流情况,提供研究生分流淘汰相关数据。
3.7论文质量:本学位点学位论文在各类论文抽检、评审中的情况和论文质量分析。
3.8学风教育:本学位点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情况,学术不端行为处罚情况。
3.9管理服务:研究生权益保障制度建立情况,在学研究生学习满意度调查情况。
3.10就业发展:本学位点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就业去向分析,用人单位意见反馈和毕业生发展质量调查情况。
4 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包括教师在国内学术机构及学术刊物任职情况;参与国家相关领域重大研究战略或发展规划的情况;参与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科研成果在影响国家重大的科技、经济、社会、文化政策中所起的作用,比如理工科的研究成果转化情况对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影响,比如社科类的研究报告对国家经济社会政策
- 4 -
的影响,成为“智囊”或“智库”,人文类的研究成果对传承中国文化和世界文明有重大影响等。
二、自我评估工作开展情况
【描述自我评估的组织机构、工作流程、日程安排等情况,提供自我评估所选聘的外单位同行评估专家名单,概括描述同行专家对本学位授权点的意见~包括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改进建议。】
三、持续改进计划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本学位授权点的持续改进计划~包括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
附:本学位授权点培养方案
- 5 -
范文四:从学科评估看学科建设
从学科评估看学科建设:比名次更重要的是内涵
学科是大学的最基本元素,是教学、科研、师资等方面实力的集中反映,学科水平直接影响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刚刚完成的第三次学科评估工作,在总结前两次学科评估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首次采用了类似“中西医结合”的体检方式,不仅依靠体现内涵、成效、质量、特色的数据资料,还增加类似中医“望闻问切”的专家判断,使得评估结果更能反映学科内涵的实质。
从学科评估看学科建设,这种“质量体检”给我们怎样的启发?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宋永忠。
一流大学因为一流学科知名
记者:对于学科评估而言,名次当然是重要的,但是比名次更重要的是评估所揭示出来的学科内涵和学科质量。怎样通过学科评估,不断地推动学科发展再上新台阶?
学科建设不能围着学科排名转,但要深度分析学校学科情况
李元元:首先,要客观、科学看待学科评估。学科评估结果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高校的学科实力乃至办学水平,这是我们关注学科评估结果的重要原因。我们既要肯定学科评估的价值和意义,但又不能过于看重评估名次。评估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是想通过评估这种形式,推进高校的学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需要强调的是,由于评估结果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我们更要注重评估本身的科学性。评估目的、评估指标、评估方式以及评估数据来源都影响着评估的结果和导向。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进行的这次学科评估,强化了质量意识,也体现了我国高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次,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学科评估,这是更为重要的。高校的学科建设不能围着学科排名转,要通过学科评估,深度分析学校学科情况,清楚每个学科在国内同类院校的位置,以及背后所反映出的优势和不足。对于排名靠前的学科,要巩固优势,在已有的基础上,实现科学持续发展。对于排名靠后的学科,要发现差距,分析原因,找到下一步建设发展的对策和思路。当然,各高校学科建设
还要认真考虑自身学科总体布局和发展特色,既仰望天空又脚踏实地,这样才能统一谋划、科学发展,推进学科整体水平的提升。
评估不仅使我们了解了学科质量现状,还为学科建设开出良方
李家俊:对于一所大学的学科评估而言,名次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比名次更重要的是评估所揭示出来的学科内涵和学科质量。
学科是大学最基本的单元,是一所大学竞争力和特色的集中体现,所谓一流大学也是因为其有一批一流的高水平学科而知名。
学科的评估就像人的体检一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科建设,就要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评价。要推动学科发展上新台阶,需要了解学科现状的真正内涵、本质及质量现状,需要更有说服力的学科“体检”。
学科评估不仅使我们了解了学科的本质内涵和质量现状,还为我们学科建设“开出良方”。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在发布学科评估结果的基础上,还提供学科分析报告,就像人体检化验之后,医生要出具诊断报告,学科评估后的成果是一般国内外排名性评估所没有的,根据学科分析报告的内容,我们不仅能了解各学科自己和兄弟院校的现状,还提供各个指标间的内在关系及存在的发展不协调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科真正的内涵建设和质量提高指明方向,从而有的放矢地推动学科发展再上新台阶。
为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强化学科内涵建设提供参考
陈群: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一级学科评估,旨在推动各高校紧紧抓住学科建设这条主线提升综合办学实力,从而持续增强我国高校科研质量与研究生教育水平。对于高校而言,参与一级学科评估主要的目标在于了解自身学科发展的总体状况、水平与建设成效,认清本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强化学科内涵建设等提供参考信息。 因此,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之后,各高校固然会关心本校学科在相应一级学科内的排名状况,但总体而言,大家更加关注的是排名结果所反映的本校学科发展的整体状况、水平以及各一级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所处的位置,寻找自己在学科发展上的问题和差距,从而为确定下一阶段的学科发展目标、思路提供依据,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切实措施,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学科评估让高校摸清家底,让社会了解各个高校学科建设情况
宋永忠:学科评估是对高校学科建设的一个全面体检,让高校有机会摸清家底,让社会有机会了解各个高校学科建设的情况。之所以说名次是重要的,首先,从本次评估的四个一级指标来看,评估是比较科学、合理和可比较的,它充分反映了一个学科的综合实力和在全国的比较优势,正所谓:“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其次,社会关注评估的重点就是排名,名次将直接影响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学生、各级政府对一个学科乃至对一个学校的评价以及定位,由此引发的结果将涉及到政府的投入、社会的支持、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学生的报考等,这直接关系着学科和学校未来的命运。比如,江苏省前两年启动的优势学科建设,申报条件中设置的一个门槛就是该学科在全国第二轮学科排名的名次。再其次,学科排名对学校和学科而言,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指挥棒,将指导学校更有针对性地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加明确发展和建设的方向。
学科建设应当有着怎样的发展观
记者: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动内涵式发展,学科建设应当有着怎样的发展观?
以学科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整合发展资源、引领发展方向
李元元:我理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就是要遵循三个规律,发挥四大职能,处理好五种关系。三个规律就是人的发展规律、知识的发展规律和教育的发展规律;四大职能就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五种关系就是规模、结构、质量、特色、效益间的关系。
推动内涵式发展,必须把学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因为它是高等教育遵循上述三个规律的基点、发挥四大职能的依托、处理好五种关系的集中体现。学科建设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就必须要践行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类,着力于人才;就要从国情、校情出发,面向科学和技术革命性变革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走一条富有自身特色、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就要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地位和作用,以学科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整合发展资源、引领发展方向。
提高办学层次和学科优质率,改革学科建设体制
李家俊:学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规划与设计。学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高水平人才,如果一个学科的实力不够强就很难培养出优秀的人
才。因此,天津大学一直努力在保证必要“学科生态”的前提下,推动“学科优质率”的提升,使大部分学科的水平达到一定高度,能够为构建我校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根据天津大学学科建设的方向,在学校现有基础与条件下,不可能把所有学科全部建设成为优势学科,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不能搞“大而全”,应努力抓“精品”、办“特色”。因此,现阶段我校学科发展的基本思路为:发展突出优势、增强群体水平、加强基础学科、培育新兴交叉学科,提高办学层次和学科优质率、改革学科建设体制。
优质率,从数学上讲,就是优质部分数量(分子)与总量(分母)的比率。大学学科优质率就是一所大学的优质学科(高水平学科)数量与学校学科总量的比率,一所大学的学科优质率越高,证明学校学科整体水平越强。提高学科优质率,就需要在增加优质学科数量的同时减少总学科数,或者是优质学科数量增加速度高于学科总量增长速度。对于我校来说,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学科发展将会遇到一个非常大的瓶颈,即新增“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会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如果一个学科不能培养博士,就难以进行高水平的研究,很难吸引优秀的人才。没有优秀的人才,学科就很难发展。因此,在各方面资源,尤其是“博士点”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提高我校学科的优质率,使天津大学向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就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本次全面的学科评估,有助摸清学科“家底”,在学科诊断报告的基础上,哪些学科重点建设,哪些学科该有所不为,在尽力增加优质学科数量的同时,适当减少现有总学科数,将有限的资源适度集中,形成局部优势,使我校的学科发展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避免对学科建设表观的、定量性的指标过于关注
陈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其核心目标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高校学科的发展应该是注重质量与效益、特色与优势的发展。内涵式发展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高校的核心要素是学生、教师以及由他们所构成的学科和专业,因此高校内涵发展首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和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以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产生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在学科建设中应该避
免的一种倾向是对学科建设表观的、定量性的指标过于关注,以至于忘掉或者忽视了学科建设的根本目的。
从学科建设维度分析,在发展思路上应当有四个转变
宋永忠:为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从学科建设维度分析,我认为在发展思路上应当有几个转变:
一是从“布点”到“项目加平台”转变。“211工程”的学科建设思路是以项目为纽带组合学科,“985工程”是以平台和基地建设推动学科建设,这种项目加平台的方式极大地推动了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建设进程。在一段时期内,这种建设思路对推进学科的内涵式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是从“二级”到“一级”转变。实现从二级学科建设向一级学科建设的转变,可以打破二级学科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倡导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可以集中多个二级学科的力量,有利于联合研究一些大型的科研课题;可以按一级学科设置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具有广阔知识背景的人才。 三是从“封闭”到“开放”转变。长期以来,学科建设都是在学科内部进行的,是一种封闭的建设模式。封闭式的学科建设其弊端是建设视野受限、学术研究与经济社会脱离,不利于新兴学科生长。学科建设应当走向开放,冲出学科樊篱,向其他学科开放、向社会开放、向国外开放,开展合作、协同、共建,形成学科建设的合力。“2011计划”的提出和实施,正是学科建设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一种指向,为学科建设设计了一条新的途径。
四是从“平行”到“相交”转变。正是由于学科的封闭建设方式,各学科走自己的路从而形成一种互不相交的平行轨迹。这种平行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不利于交叉、新兴学科的产生,不利于解决复杂的科学问题,不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不利于解决现实经济社会出现的新问题。因此,应当提倡学科相交甚至形成多学科的交叉点,实现平行学科向相交学科的转变。
学科建设重在“有所为,有所不为”
记者:许多有见地的校长认为,学科建设重在“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容易做到。有所不为,则相对难一些。大学在考虑自己的学科布局时,怎样避免追求齐全、追求热门,真正把追求特色、优势和高起点作为卓越的标志? 用三年时间“扶优、扶强、扶新”,调整和优化现有学科专业
李元元:吉林大学目前是我国合并院校最多、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全的一所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但规模大、学科全,并不代表学科实力最强。我们在学科布局上存在着学科重复设置,资源力量分散的问题;在学科实力上面临着“高原多、高峰少”的问题。未来十年,吉林大学将面向科学前沿、瞄准未来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以新型战略产业为牵引,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学科发展领域进行战略布局,按照“突出建设重点学科,提振基础优势学科,积极发展应用学科,扶植新兴交叉学科,加快发展一批二十一世纪活跃学科”建设思路进行重点建设,使部分学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若干重点建设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优势学科领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学科布局的优化调整和实施学科重点建设,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合并院校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任务,有所为容易,有所不为困难,考验着领导层的决心、信心和智慧,需要有壮士断臂的决心和勇气。从今年开始,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从把握趋势、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满足需求、创新管理和提升水平的原则出发,坚持“扶优、扶强、扶新”,对现有学科专业进行调整和优化。按照不同的学科层级,明确不同的建设目标、任务和预期成效,实施重点建设,确保部分优势学科率先实现突破,以局部突破带动学科整体的协调发展。
将有限资源适度集中,形成局部优势,彰显个性,办出特色
李家俊: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过程,很难找到一个固定的学科发展模式。每个世界一流大学都是根据所在国的国情,根据学校自身的历史传统和优势,扬长避短,彰显个性,办出自己的特色。
对于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来说,能得到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天津大学也是如此。根据天津大学学科建设的方向,在学校现有基础与条件下,不可能把所有学科全部建设成为优势学科,这就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不能搞“大而全”,应努力抓“精品”、办“特色”。学科评估向社会公布即宣传学科建设成效,同时信息公开也给予了办学单位进行学科布局自我调整的动力,有利于建立学科点自我退出机制。这里可引入一个学科生态的概念,即高校对学科发展进行战略规划,构筑各类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高层次、高水平、有后劲、有特色。
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尽力增加优质学科数量的同时,适当减少现有总学科数,将有限的资源适度集中,形成局部优势,使我校的学科发展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坦率地说,要有所不为确实难度较大,涉及到学科的撤、并,涉及到教师、学生和各种资源的再分配,哪一方面都需要学校付出很大决心和精力,但没必要保留的学科点就一定要下决心砍掉,因为取消它比保留它的成本要低许多。我校近几年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主动撤销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农学学科门类不再招生,撤销影视学院等一系列举措已付诸实践,学科的优质率明显上升,为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通过优势特色学科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实现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
陈群: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言,在“985工程”、“211工程”建设中,固然要综合统筹学科布局结构,逐步优化学科布局并注意学科之间的协调和平衡,也要避免追求贪大求全,盲目设置缺乏足够师资队伍、科研基础的热门学科的倾向。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高校必须坚持“扶强”、“扶优”、“扶特”,并逐步通过优势特色学科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实现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时代变革中,高校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知识体系发展的逻辑不断建立新学科本身是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发展到一定程度,创设新学科的冲动是会自然产生的。从工作角度来看,学校应该建立学科设置的基本程序,坚持学科设置的基本原则,把握较高的入门标准,并且在学科设置中充分听取学术组织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作用,以此来提高学校决策的科学性,避免空壳学科的产生。
对于“有所不为”的学科,学校应当下决心整合、改造甚至淘汰
宋永忠:所谓学科建设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指紧密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科学合理地配置学科建设资源,避免追求学科的大而全和办学的盲目发展和竞争。
高校在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实施学科布局调整时,既要顺应高等教育新的发展趋势,又要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充分把握学校的发展定位,认清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是认清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赋予学校的责任和使命。这既是学校办学目标定位的核心依据,也是学校的社会功能所在。它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是要认清学校自身的学科优势。着力发展优势学科,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拥有一定数量的优势学科和领先学科,是实现办学目标的必备条件。
三是认清学校学科现状与办学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在发展优势学科的同时,还要科学布局,构建合理的学科体系,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整体提升学科建设的水平,形成高原上有高峰的学科建设面貌。只有这样,才能把追求特色、优势和高起点落到实处。
总之,学校对“有所为”的学科,要在政策、资金、条件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在队伍建设、学科生长点方面给予特殊政策和大力扶持。对于“有所不为”的学科,学校应当下决心,采用整合、改造甚至淘汰的方式处理,对涉及到的人员要给予妥善分流和安置。
范文五:学科建设经验总结报告
体育科学学院学科建设经验总结
体育科学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近五年),主要得益于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校学科办、科技处等部门的直接指导,以及各兄弟院系的大力支持。与学校兄弟院校相比,我们深知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在这里我还是很乐意就我们院的学科建设经验与大家交流和分享。
一、学科建设主要经验
1、好的领导班子是关键
我院的学科建设是在吉首大学副校长白晋湘教授和院长的直接领导以及院领导班子直接参与下进行建设的。全院教师在校、院领导的带领下,上下一心,讲团结、讲实干、讲奉献,学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绩。1999年获得体育教育本科专业;2003年获得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点(校首届六个硕士点之一);2005年获得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点;2008年“体育教育专业”被湖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学教学团队”获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民族传统体育学”成为吉首大学首批5个博士点建设学科之一;2009年获得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点(实现了我校专业硕士点零的突破)。
2、好的政策是保障
为了充分调动我院教职工学科建设和科研的积极性,院领导班子和院学术委员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有关政策。依据学校学科建设的有关文件和科技处科研奖励有关政策,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体育科学学院科研课题管理制度》、《体育科学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制度(试行稿)》、《体育科学学院学科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选拔办法(试行)》;逐步建立了学科建设档案制度,将学科建设成果固化,使之成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对学科带头人进行动态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学科建设考核机制。
3、好的管理制度是根本
我院的学科建设实行院长、学科带头人两级管理制度。院长对学科建设负总责,抓全面工作,学科带头人负责我院四个学科点的具体建设。学科建设实行在院长领导下各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在学科带头人之下又设学科方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学科成员,学科梯队的构建主要根据我院师资情况和老师科研方向,从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方面进行学科归位,并在学科内部实
行学术研究“导师制”。
4、好的研究环境是基础
我院的学科建设主要依托三个基地(国家体育总局民族体育重点研究基地、湖南省少数民族训练基地、州跆拳道训练基地),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和科学研究所处的地域优势、地区优势和民族优势,紧紧抓住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为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建设优势特色学科(民族传统体育学),加强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建设(体育人文社会学)。注重统筹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统筹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关系,统筹各门类学科建设的关系,统筹重点建设学科与一般学科的关系,统筹办学规模与质量、效益的关系,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我院学科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好的学科团队是核心
体育科学学院拥有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学科团队。每次碰到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时(诸如博士点建设申报、硕士点申报、重点专业申报、特色专业申报、新专业申报),每次都是在院长领导,学科带头人带领,各学科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准备相关材料,充分进行论证(经常征询校内外专家的意见),反复修改的基础上完成的。学科组的骨干成员经常加班加点,有时加班到深夜,没有人有怨言。在这个学科团队里有国家社科基金评委、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教育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师德先进工作者、第六届湖南省徐特立教育奖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湖南省教学名师(2人)、教学能手(2人)、青年骨干教师8人;1999年以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一般课题11项,国家体育总局课题17项,省级课题32项;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体育总局等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湖南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湖南省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各1项,湖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1部;CSSCI期刊论文154篇,《新华文摘》全文转摘论文4篇等。通过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2009年我院考取3名博士),教师队伍整体实力增强,高层次人才群体初步形成。学科队伍中有正高职称8人,副高职称13人,其中博士1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20人,其中三分之一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这些高
层次人才在各自的学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院学科梯队的骨干成员和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
二、学科建设的主要措施
1、重点建设优势、特色学科、积极培育新兴学科、发展交叉学科,完善学科体系,提升学科建设整体水平
学科建设要重点突出“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建设好民族传统体育学优势特色学科。首先,加强了民族传统体育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点的建设。全面建设,精心筹备,保证硕士生的培养质量。通过增强实力、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学科。其次,加强了体育教育训练学和运动人体科学科的建设,扩大第一批硕士点的辐射力度。第三,打造民族传统体育学国内领先地位,保持省级重点专业的优势,争取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
2、实行多层次学科建设管理,建立学科建设成长机制,落实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
我院学科建设由五个学科层级结构组成。第一层为博士点建设学科;第二层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第三层为拟新增硕士点学科;第四层为普通硕士点学科;第五层为校级重点学科。每一级学科都在同一级学科中实行竞争机制。学院根据学科层次不同,设定不同的学科建设经费标准。学院对每一层级的学科建设实行项目管理办法,由学科带头人负责项目的执行,学院分年度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和验收。
3、加强学科梯队建设,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
(1)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队伍
目前制约我院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仍然是学科带头人的问题。各学科在解放思想,积极引进、重点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的基础上,学院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建立学科带头人的成长机制和淘汰机制。加强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组织学科带头人到国内外考察,开拓视野。支持和鼓励学科带头人到国内外一流水平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在学科带头人从事或申请国家级高层次科研项目方面给予支持,支持学科带头人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支持学科带头人走访本学科知名专家、学者。
(2)积极培养学科骨干
鼓励和支持学科骨干有计划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对于年轻的有前途的人员采取"导师制"的培养方式,优先学科骨干外出进修,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学科
骨干厅内、校内基金项目,支持学科骨干从事科研工作,同时要积极引进学科骨干,使学科梯队职称、学历等结构趋于合理。
(3)充分发挥合作单位教授和兼职教授的作用
鼓励各学科聘请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对于不能长期来院工作的学者,通过人才共享,为我所用,使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在队伍培养和提高科研水平方面发挥作用,用外部资源补充内部资源的不足。
4、加强条件建设,强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
结合专业建设,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通过适当增加一些投入,使专业实验室能够满足研究方向开展科研工作的需要。建设开放式实验室,建立科学、规范实验室管理体系,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数字化平台和图书资料建设。
5、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1)加强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精选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体现基础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相统一;二、以学科前沿性内容为补充,反映学科发展动态,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三、对于实践性强的学科,增加基本实践技能课程;四、加强研究生基础课的课程建设。
(2)建设高水平导师队伍
首先,重视导师队伍的学历学位结构的改善,坚持标准,严格按照“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把最优秀的教师选入导师队伍。建立导师档案,完善竞争机制,对所聘导师不搞终身制,实施动态管理。其次,建立有效机制,多方吸引人才。建立校外兼职导师制度,吸引优秀的人才来院任兼职导师,促进导师队伍的多元化,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最后,指导教师必须跟踪学术前沿的发展,不断拓展学术视野,保持学术创造的旺盛热情,提高学术水平,并在科研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果。指导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科学道德意识和修养,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坚持良好学术风尚,坚持教书育人。
三、学科建设的发展思路及目标
1(发展思路
重点建设民族传统体育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点学科,积极培育拟新增硕士点和省级以上重点学科,民族传统体育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硕士点建设在目前学科布局的基础上,积极创设条件,确保体育教育训练学和运动人体科学在
“十二五” 时期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民族传统体育学成为省级重点学科,为博士点的成功申报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学科建设的重点由申报工作转移到申报和学科内涵建设相结合上来,以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学科建设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将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成国内独具特色,具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并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体育人文社会学建成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和运动人体科学建成校内重点学科。具体任务是以人才为根本,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优势和民族类学科研究特点,以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和成果质量为目的,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瞄准体育社会科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研究前沿,每年承担国家级课题1-2项,省部级课题4,6项,在全省形成较强的学术影响和学科优势。
根据我院“十二五”期间的学科类型定位和学科专业定位,我院“十二五”期间学科建设目标主要确定为以下方面:
(1)学科专业申报目标
2012年争取使我院的博士点达到1个;硕士学位点数达到4个;争取获得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点和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点。争取获得运动训练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两个本科专业;省级重点建设学科达到2个。重点支持博士点建设和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使我院的学科体系更加完善。
(2)学科梯队建设目标
培养、引进2-3名具有省内一流水平或国内先进水平的学科领军人才,培养、引进3-5名学科后备带头人,使我院多数学科梯队的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争取博士人数有较大的突破。使我院的硕士生导师达到20人以上。学院将通过制定完善学科带头人的遴选办法、考核办法、激励机制等来协调学科带头人的责任、权利和利益,规范对学科梯队的管理。
(3)科研水平目标
各学科的科学研究要严格坚持既定的、稳定的科研方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引领“十二五”时期的科研工作。分别按博士点建设学科、硕士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专业)、校级重点学科(专业)和拟新增硕士点学科(专业)的科研要求,完成科研工作量。
(4)培养规模目标
“十二五”末期,我校硕士研究生规模达到120人;全日制本科生规模达到1000人。适度扩大民族传统体育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研究生的规模。稳定
高职称、高学历师资。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办好同等学力研究生班。 (5)培养质量目标
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争取“十二五”期间,获得省级优秀硕士论文2-3篇,在CSSCI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保证国务院学位办抽查论文全部合格。
附件:体育科学学院国家社科基金、国家体育总局立项课题情况
体育科学学院
2009年9月
附件:体育科学学院国家社科基金、国家体育总局立项课题情况 序号 主持人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整理与编目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1 白晋湘 究(07ATY003) (重点项目)
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体系及其创新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 刘少英 (05BTY024) (一般项目)
西部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的困境与法制保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3 吴文平 障研究 (一般项目)
西部地区环境与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4 张天成 康状况研究(06CTY010) (青年项目)
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5 田祖国 制度保障研究(08CTY014) (青年项目)
湘鄂渝黔边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6 徐建波 与利用研究(08XTY005) (西部项目)
西部民族地区全民健身体系与先进文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7 龙佩林 同构研究(04BTY012) (一般项目)
西部民族地区体育休闲产业开发的社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8 周道平 经济价值与实施对策研究(03BTY017) (一般项目)
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与西部民族地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9 钟海平 文明(01CTY005) (青年项目)
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与现代化中的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10 白晋湘 族传统体育(02BTY019) (一般项目)
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民族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11 白晋湘 统体育(99CTY001) (一般项目)
城市化进程中西部中小城市社区体育国家体育总局 1 彭长锦 发展研究(1375SS09064) (一般项目)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求均衡与制度创国家体育总局 2 张小林 新(1443SS09132) (青年项目) 全球化时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主国家体育总局 3 白晋湘 同与文化适应研究(1263SS08081) (一般项目)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信息网络化建国家体育总局 4 刘少英 设研究(1266SS08084) (一般项目) 促进民族自治地方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体育总局 5 吴文平 法制保障研究(1119SS07076) (一般项目)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分类与编目国家体育总局 6 宋彩珍 研究(1181SS07138) (青年项目) 我国西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营销策国家体育总局 7 张小林 划研究 (青年项目) (1034SS06166)
湘鄂渝黔边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研国家体育总局 8 吴湘军 究(906SS06038) (一般项目) 我国少数民族节日体育发展研究国家体育总局 9 田祖国 (828SS05091) (青年项目) 民族传统体育与广场文化研究国家体育总局 10 陈素娥 (838SS05101) (一般项目) 中国社会转型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国家体育总局 11 白晋湘 重构研究 (661SS04061) (一般项目) 人文奥运理念与我国赛场文化现状与国家体育总局 12 李培雄 发展对策研究(665SS04065) (一般项目)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环境与学生体质健国家体育总局 13 张天成 康状况研究 (718SS04118) (青年项目) 现代体育与传统体育在西部民族地区国家体育总局 14 龙佩林 的冲突与融合发展研究(581SS03090) (一般项目) 西部民族地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国家体育总局 15 刘少英 (545SS03054) (一般项目)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西部旅游产业化国家体育总局 16 李德祥 战略研究(430SS02076) (一般项目) 西部民族地区体育休闲产业开发的社国家体育总局 17 周平 会经济价值与实施对策研究 (一般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