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源性膀胱
由于先天性异常, 损伤或大脑, 脊髓或膀胱病变及流出道的局部神经支配发生病变, 所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
神经源性膀胱的活动度可以是低张性(弛缓性) 或痉挛性(收缩性) 的.
病因学
低张性(弛缓性) 神经源性膀胱多由局部神经损伤(骶髓) 引起. 常见的先天性病因有脊髓脊膜突出, 丝端综合征或脊髓(包括马尾) 的其他损伤.
痉挛性(收缩性) 神经源性膀胱通常由脑或骶以上脊髓的损伤引起. 最常见的后天性原因有横位脊髓炎或外伤性脊髓横断造成的脊髓损伤, 可导致截瘫或四肢瘫痪.
低张性和痉挛性神经源性膀胱源于以下疾病:梅毒, 糖尿病, 脑或脊髓肿瘤, 脑卒中, 椎间盘破裂以及脱髓鞘性疾病或变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低张性和痉挛性膀胱常见膀胱和膀胱流出道部(膀胱颈或外侧尿路括约肌) 的收缩不协调, 特别在痉挛性膀胱. 任一类型的神经源性膀胱均可发生伴有肾脏损害的膀胱输尿管反流. 症状和体征
低张性膀胱通常无痛, 膀胱弛缓, 膨胀及持续有少量尿液漏出(充溢性滴尿). 急性脊髓损伤造成的低张性功能障碍可持续数日, 数周或数月(休克期), 然后发生持久性张力减低, 痉挛或膀胱功能改善. 与此相反, 其他疾病(如肿瘤) 引起的低张或痉挛症状则发展缓慢.
慢性低张性神经源性膀胱常发生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可继发于尿路结石. 在脊髓损伤的病人, 由于活动减少, 伴尿钙排出增多和尿瘀积而形成尿路结石. 尿路结石和尿瘀积易发生尿路感染.
高位脊髓(胸和颈部) 损害引起的痉挛性膀胱可自发排空造成尿失禁(冲动性尿失禁) 膀胱自主排空的效果取决于膀胱的力量, 尿道阻力及膀胱收缩与流出道松弛的协调性. 诊断
一系列的影像学检查, 如静脉尿路造影(排泄性尿路造影), 超声, 膀胱造影和尿道造影检查有助于评价神经源性膀胱继发的损害和疾病进展, 并可显示尿路结石. 膀胱尿道镜检查可确定膀胱流出道梗阻的程度. 在低张性膀胱恢复期进行系列的膀胱内压描记检查, 可提供逼尿肌功能能力指数, 进而表明康复前景. 排尿流率的尿流动力学测定, 括约肌的肌电图以对尿道压力图检查, 均有助于诊断.
治疗
虽然完全恢复不多见, 但给予积极而适当的治疗可得到很好的结果. 区分低张性和痉挛性神经源性膀胱很重要, 因其治疗方法不同.
低张性膀胱, 特别是由急性脊髓损伤引起时, 应立即建立持续插管引流或间歇性插管, 以防止膀胱过度膨胀和随之发生的感染和逼尿肌损害.
痉挛性膀胱的处理包括阴茎套管引流. 持久性的尿残留和膀胱颈或尿道挛缩可能需要至少一次经尿道切除术, 男性病人或可行外括约肌切开术以减少膀胱流出道阻力和尽量使之排空. 电刺激膀胱, 骶神经或脊髓的方法尚在试验中.
低张性和痉挛性膀胱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改善膀胱的贮存, 排空和控制. 解痉药或抗胆碱能药(如氯化羟丁宁5mg, 盐酸丙咪嗪50mg, 或溴化丙胺太林15mg, 每日2~4次, 成人剂量) 常可减轻或消除逼尿肌的痉挛状态和不自主收缩. 副作用包括口干和便秘. 括约肌协同失调(逼尿肌和膀胱出口肌群的协同活动失调) 可对α交感神经阻滞剂(如磺甲酸多沙唑嗪, 盐酸酚苄明, 盐酸哌唑嗪, 盐酸特拉唑嗪) 有效, 可能会产生体位性低血压. 口服药氯化乌拉胆碱50mg, 每日2~4次很少用于成人低张性膀胱, 它可刺激副交感神经和相应的副作用. 苯丙醇胺和丙咪嗪可改善括约肌功能.
持久性尿改道很少适用, 但在肾功能恶化或因社会因素, 痉挛及四肢瘫痪无法进行满意的连续性或间歇性膀胱引流时, 应考虑使用. 持久性上尿路改道最好用回肠或结肠通道. 持久性耻骨上膀胱造口有时可提供足够的引流, 但不理想, 因它改变了膀胱的组织学, 病人易发生感染, 结石形成, 偶尔会引起移行细胞或鳞状细胞癌. 皮肤的膀胱造口术(膀胱开口在前腹壁) 使用体外器具而无需体内插管, 对无上尿路损害的儿童是一种方便的控制排尿的方法. 其他必要的措施包括持续监测肾功能, 控制尿路感染, 大量摄入液体, 早期活动, 经常变换体位, 限制饮食中的钙含量以防形成结石. 有些病人可通过手术植入人工括约肌以控制尿失禁.
范文二:SCI神经源性膀胱
SCI 神经源性膀胱
一、概述
膀胱的正常功能是储存尿液和一种协调并自主控制的方式排空尿液。这种协调的活动受 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的调控。当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神经功能异常从而引起膀胱的 储存和排空机制放生障碍时,即发生所谓的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 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产生的一系列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的总称。
二、康复护理评定
1. 病史询问:患者的一般情况,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2.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肾功等。
3. 器械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查;简易膀胱容量与压力测定方法;测定残余尿量。
三、 SCI 神经源性膀胱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一)急性期的尿路管理
1. 临床表现:膀胱能够贮尿,但不能自主排尿,出现充溢性尿失禁,易出现尿路感染 .
2. 急性期尿路管理原则:
(1)避免麻痹膀胱壁的过度伸展:膀胱壁失去紧张后(无张力膀胱) ,如积存大量尿液时, 膀胱壁逼尿肌受到损坏,则很难得到排尿功能的恢复。此状态的膀胱内尿量应控制在 500-600ml 以下,因此需要导尿。
(2)保持膀胱、尿路无菌:尿路本系无菌,但膀胱麻痹使其粘膜的感染防卫能力低下,而易 感染,所以导尿等操作要在无菌技术下进行。
(3)避免膀胱尿路损伤:麻痹的尿路粘膜易受损伤,一旦受到损伤很难治愈,且易感染。
(4)早期开始膀胱训练:使其能周期性收缩。
(5)尽早开始间歇导尿。
3. 急性期尿路管理的目的
(1)保持尿液的排出与膀胱容量;
(2)养成膀胱充盈与排空的习惯(严禁过度扩张) ;
(3)调节代谢;
(4)严防感染。
4. 无菌留置导尿法 为一简单通用的方法,但膀胱反射恢复慢,不利于进行膀胱训练。但应 注意以下事项:
(1)选择合适的尿管,原则上是能保持引流通畅的最细的尿管。
(2)乳胶尿管 7-10天更换一次,硅胶尿管 1-3月更换一次。
(3)气囊注射无菌水 8-10ml 。
(4)固定导尿管时避免牵拉和受压。
(5)尽可能保持封闭式引流系统,引流袋与尿管一起更换,保持引流袋低于脐部。
(6)保持会阴部清洁,接触引流袋前后要洗手。
(7)原则上不行膀胱冲洗。
5. 间歇导尿 是目前认为最有效的尿液引流方法,有无菌间歇导尿法(按常规无菌导尿术进 行) 和清洁间歇导尿法 (不按严格的无菌要求进行导尿, 对自理能力强者可行自家清洁导尿) 。 间歇性导尿术可使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周期性扩张与排空,维持近似正常的生理状态, 促使膀胱功能恢复。间歇导尿一般采用清洁导尿法,由护士或医生教会患者自行导尿。一般 自行导尿的次数约为四到六小时一次, 两次导尿相隔时间要恰当, 不可让膀胱储存太多尿液, 而引起尿道感染或并发症。
(1)间歇导尿的优点:
1)有效的防止泌尿系的感染;
2)加快膀胱功能的恢复;
3)便于进行作业疗法(OT ) 、运动疗法(PT )等康复训练;
4)保持床单清洁,有效防止压疮;
5)患者可活动自如,不需要外周接尿器或尿袋;
6)可自行控制何时排尿;
7)无年龄限制,可维持正常性生活,预防膀胱内储尿过多返流回肾。
(2)间歇导尿的缺点:
1)增加了护理时间;
2)夜间导尿影响睡眠,按计划饮水后可避免;
3)需要适当限制饮水量及饮水时间。
(3) 间歇导尿的次数根据膀胱的功能调整, 膀胱功能的恢复情况主要看膀胱内残余尿量的多 少,通常情况下为:
1)残余尿量 300ml 以下时,每 6小时导尿 1次;
2)残余尿量 200ml 以下时,每 8小时导尿 1次;
3)残余尿量 100ml 以下时,每日导尿 1次;
4)当残余尿量少于 80ml 时或为膀胱容量的 20%以下时,即膀胱功能已达到平衡,可停止 导尿;
5)停止间歇导尿后,应每周测残余尿量 1次。
(4)饮水指导
1) 保留导尿的饮水指导 急性期,多饮水,达到膀胱自动冲洗的目的,此期保留尿管完 全开放,脊髓损伤休克期过后,可按间歇导尿要求饮水。
2)进行导尿前后的饮水指导 饮水计划是患者进行间断式导尿法前的准备工作及当实行 间断式导尿期间要遵从的,以避免膀胱因不能排尿而过的膨胀,损害其功能。饮水计划中每 日饮水量约 1500-1650ml ,已达到每日最少饮水量 8杯。饮水包括所有流质,如粥、汤、果汁 等,如饮了以上流质,要减去饮开水的分量,以保持饮水分量为每日 1500ml 。晚上 10点以 后尽量不要饮水,避免膀胱夜间过度膨胀。不要饮利尿饮品,如茶、汽水、含酒精饮品、糖 水、玉米水、西瓜等。
饮水计划表
时间 饮水量 每隔 4到 6小时放小便 上午 6时正 200ml 放小便 上午 8时正 300ml
上午 10时正 200ml 放小便 上午 11时正 200ml
下午 1时正 300ml
下午 3时正 200ml 放小便 下午 6时正 100ml
下午 8时正 100ml 放小便 凌晨 12时正 放小便 6. 尿路感染的预防与处理
(1)麻痹膀胱易出现尿路感染,完全防止感染是很困难,可每周进行尿细菌学检查作细菌 培养、药敏试验等,根据结果用药。
(2)适量多饮水,达到自动冲洗膀胱的目的。
(3)了解神经源性膀胱尿路感染的特点:发病细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常与革兰氏阳性 菌混合感染,细菌变异现象明显。
7. 膀胱功能训练
(1) Grede 压迫法排尿 常用于逼尿肌无反射、脊髓休克期及其他尿液引流期间的辅助排 尿。
(2) Valsalva 屏气法 常用于逼尿肌无力, 低压性膀胱的辅助排尿, 有心脏病史的患者不 适用。
(3)扳机点排尿 骶髓上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困难。
(4)盆底肌训练 主要用以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最新研究显示盆底肌训练还可以对某些 尿频、尿急、和尿失禁有治疗作用。这是因为盆底肌功能障碍与某些下尿路功能障碍的发生、 发展和转归有关,主要用于不全性脊髓损伤患者。
8. 残余尿量的测定 患者排尿后膀胱内剩余的尿液为残余尿量。一般测量残余尿量是患者排 尿后立即导尿,有条件者可床旁 B 超测定。残余尿量大于 150ML ,说明膀胱功能差,残余尿 量小于 80ML ,膀胱功能,满意,残余尿量在 80-150ML 之间,膀胱功能中等。
(二)恢复期的尿路管理
急性期膀胱呈迟缓性瘫,尿液只能储存不能排除,进入恢复期,膀胱从迟缓性无力膀 胱变为自律膀胱,麻痹膀胱的最大恢复力即在此期,如此时忽略膀胱训练,错过此期,患者 的膀胱就会停止在不能完全恢复的阶段,到慢性期则必然导致尿路并发症。
1. 恢复期尿路管理原则
(1)膀胱内压测定、尿道、膀胱造影、肾功能检查,以观察恢复情况;
(2)早期开始膀胱训练。
(3)尽早拔出导尿管,避免长期留置尿管引起的膀胱萎缩、尿路感染。
(4)间歇导尿和排尿训练;
(5)测定自主排尿后的残余尿量,根据残余尿量制定间歇导尿计划。
2. 恢复期尿路管理目的
(1)不引起感染;
(2)尽量在早期拔掉尿管的状态下排尿;
(3)保持肾功能正常。
3. 膀胱管理 神经源性膀胱最严重的后遗症就是肾脏功能障碍。如早期建立易于接受的膀胱 管理模式,则可以将患者健康上的危险性控制在最低限度。并且系统计划的日程表可以提高 自理能力。因为如有有规律的排尿,则可参加就业、人际交流、休闲、娱乐等日常生活。 4. 排尿管理 减少残余尿量,预防尿路感染(同急性期) 。为了防止肾功能障碍要经常注意 采取正确的排尿方法,因而无论有无自觉症状,都要定期检查尿路,确认一下现行的排尿方 式是否可以继续,因为个、 、膀胱功能在伤后数年内,可能会有变化。
5. 膀胱训练 坚持膀胱功能训练,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同急性期) 。
6. 自家清洁导尿 指导患者行自家清洁导尿。
7. 膀胱造瘘 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前列腺增生、患者手脚灵活性差或学习能力差等)不能行 间歇导尿的患者,可采取暂时性或永久性的膀胱造瘘。此法既能保持清洁又较经尿道保留尿 管好。
8. 集尿器的使用 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常常是尿潴留与尿失禁同时存在,为了 更方便地管理尿液,常常会使用集尿器。指导患者使用集尿器时应注意:
(1)保护皮肤,注意观察并保护皮肤,皮肤要保持清洁,每日更换 1次。
(2)观察尿液的气味、性状,记录尿量及时间。
(3)夜间或床上时要将集尿器固定。
(4)注意阴茎的血液循环。
(5)根据自身情况,选用合适的集尿器。
(6)保持集尿器的清洁。
四。药物治疗
迄今已经使用过多种药物治疗下尿道功能障碍,均是基于动物或离体试验研究。总体而 言,用于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药物疗效并不令人满意,其中,最有效的是抑制逼尿肌活性的 一类药物。如胆碱能药物、抗胆碱能药物、抗肾上腺素能药物、肾上腺能促效剂、雌激素等。 五。外科治疗
根据病情,可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如增加膀胱容量的膀胱扩大成 形术和逼尿肌切除术、增加膀胱收缩性的刺激电极植入手术、增加尿道出口阻力的膀胱颈填 充物注射治疗、尿道悬吊手术以及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手术等。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一。概述
神经源性肠道障碍是由于支配肠道的神经组织失去支配或由于神经因子诱发神经调控障 碍所导致的排便功能障碍,多表现为便秘、大便失禁或大便排空困难。
二、分类
1. 反射性大肠 S2-S4以上的脊髓损伤, 即排便反射弧及中枢未受损伤的患者, 因其排便 0。 反射存在,可通过反射自动排便。但缺乏主动控制能力,这种大肠功能状态称为反射性大肠。 2. 迟缓性大肠 S2-S4以下的脊髓损伤(含 S2-S4)以及马尾损伤,破坏了排便反射弧,无 排便反射,这种大肠功能状态叫做迟缓性大肠。
三、排便的机理
正常近侧结肠有蠕动、逆蠕动、摆动等运动,以促进肠内容物的混合和流动。远侧结肠 通过吸收水分,使肠内容物变为固体。 排便时排便指令由皮层经过脊髓下达到位于 S2-4的排 便中枢,使整个大肠产生集团运动,将肠内容物推送至乙状结肠,再至直肠,乙状结肠和直 肠收缩及增加腹压,同时肛提肌收缩和肛门内外括约肌松弛而产生排便。
与排便有关的神经损伤后,由于排便中枢与高级中枢的联系中断,缺乏胃结肠反射,肠 蠕动减慢,肠内容物水分吸收过多,最后导致排便障碍,为神经源性大肠功能障碍,后者在 单侧性神经损伤较少见,但多见于双侧性损伤,故在脊髓损伤时较多见。
四、康复护理评定
1. 询问病史 发病前的肠道功能、排便模式等及神经受损的病史
2. 体格检查 观察肛门外括约肌的形态,注意患者大笑、打喷嚏、咳嗽时能否节制大便排 出、是否有便意、有无大便紧急感等。针刺肛周皮肤,观察有无肛门发射性收缩。直肠指诊 评估外括约肌的张力,了解有无痔疮。
五、治疗与护理
(一)大肠功能训练
1、 训练的最终目标 每日一次的自然排便及排便所必要的动作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虽然 排便动作完全不能,但尽可能配合护理人员进行饮食与排便的调节。
2、训练前收集资料
(1)伤前排便习惯及规律;
(2)饮食结构是否合适,营养能否满足;
(3)液体摄入情况,应摄入适量的水以防止便秘;
(4)每日活动情况及能否坐直到 90°;
(5)损伤平面;
(6)损伤时间。
(二)训练原则
急性期过后,一旦肠鸣音恢复,预示着麻痹性肠梗阻的消失,不论损伤平面如何,都 应鼓励患者进行排便训练。排便训练的原则:
1. 如果可能,尽量沿用伤前的排便习惯;
2. 应考虑患者出院后的情况,如患者出院后是去工作或学校,把排便安排在早上可能比较合 适;
3. 如果患者有陪护,排便应尽量安排在陪护在场陪同的时间;
4. 避免长期使用缓泻药,如果建立起良好的排便规律,缓泻药是不需要常规用的;
5. 当出现问题时,应找出是何种因素引起,如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等;
6. 患者不是每天都需要排便,也不应强迫患者进行;
7. 应尽量少用药物,可使用大便软化剂,但用量应个别掌握;
8. 应向患者讲解脊髓损伤后排便障碍的有关问题,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9. 鼓励患者参与解决问题。
(三)训练方法
1. 反射性大肠 发射性大肠排便的基础是应用排便反射。 在确认直肠内有大便后, 应进行刺 激,坚硬的大便应该用手抠出;若为软便,即戴上手套,抹上润滑油剂,手指轻柔地插入直 肠做环形运动,顺时针刺激肠壁 30-60秒,以刺激直肠排空。
2. 一般类型 患者隔日一次大便,先施用栓剂(如开塞露) ,施用栓剂时应越过括约肌,贴 近肠壁上,注意勿损伤肠壁。然后作 10-15分钟的手指刺激以辅助排便。如果患者能坐直到 90°,应让患者坐在便池或坐便椅上,让重力协助排便。
开始训练排便时应作记录:①大便一次需要多少时间;②大便的量和组成;③大便失禁 的情况;做这些工作有助于决定排便方式,如一次耗时长达数小时,即应考虑灌肠。
3. 迟缓性大肠 迟缓性大肠因为排便反射的丧失,处理更加困难, 又因为期内、外括约肌功 能均丧失,经常可发生大便失禁,患者很担心这个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
开始时,患者每天使用栓剂,坚硬的大便应用手抠出,手指刺激在这种患者中无任何作 用,因而也不必要。施用完后 20分钟检查直肠,如果直肠里有大便,患者即应转移到座便池 上,让大便排出;
有的患者在大便完后第 2天应检查直肠,以确保下端直肠无大便,这种检查在患者能很 好地管理大便时才可取消。
(四)训练时间
一般食物由口腔至肛门在正常情况下约需 40-48小时,食物如在大肠内时间越久,水 分的再吸收越多,而粪便的质将变得更硬,虽然不必每天解大便 1次,但不要超过 3天。而 排便训练的时间以早餐后最佳, 原因是胃 -结肠反射在早餐后最强。 如因日常生活关系亦可安 排在中餐或晚餐后,但必须固定。选择、安排并固定一个 30分钟的排便时间段,每天进行重 复这种尝试和训练。
六、饮食调节
神经源性大肠功能障碍时,肠管本身虽无损伤但功能低下,因而饮食问题亦十分重要。进 食时应注意:
1.当肠管运动恢复之后(受伤后约 1周)再开始经口进食。
2.注意观察肠蠕动运动及有无肠梗阻症状等;有饮水→流质→软食,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3.进食要按时并有规律,应摄取易消化食物,营养要均衡。
4.水分摄入要适量。
5.饮食应为高纤维素、高容积和高营养。每日至少有 3次蔬菜或水果,或每日两次每次 1茶 匙的麦麸。便秘时,多吃桃、樱桃、杨梅等食物,腹泻时加茶、白米、苹果酱等。
七、容积扩张剂
1.麦麸制剂含纤维素、木质和胶质,在大便中能吸收和保留水分,以利排便。用法:压缩成 小丸或饼干,每日 10-20g.
2.车前子嗜水胶浆剂属纤维素和纤维素性,作用同麦麸,用法:4-7g ,每日 1-3次。 八,药物
1.二丁酸辛基磺酸钠
2.乳果糖
3.酚酞
4.麻仁润肠丸
九、外科手术
在必要时可选用手术治疗方法,如肌肉移位、括约肌切除术、骶神经根刺激器植入术、 结肠造口术等。
清洁间歇导尿技术
【目的】
1.间歇导尿可使膀胱规律性充盈与排空接近生理状态,防止膀胱过度充盈。
2.规律排出残余尿量,减少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感染。
3.使膀胱间歇性扩张,有利于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复膀胱的收缩功能。
【适应症】
1.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脊柱肿瘤等导致的排尿问题。
2.非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如前列腺轻度增生、产后尿潴留等导致的排尿问题。
3.膀胱内梗阻致排尿不完全。
4.常用于下列检查:获取尿液检测的样本;精确测量尿液;用于经阴道或腹部的盆腔超生 检查前充盈膀胱;用于尿流动力学检测。
【禁忌症】
1.不能自行导尿且照顾者不能协助导尿的患者;
2.缺乏认知导致不能配合插管者或不能按计划导尿者;
3.尿道解剖异常,如尿道狭窄、尿路梗阻和膀胱颈梗阻;
4.可疑的完全或部分尿道损伤和尿道肿瘤;
5.膀胱容量小于 200ml ;
6.尿路感染;
7.严重的尿失禁;
8.每天摄入大量液体无法控制者;
9.有出血倾向者;
10.经过治疗,仍有膀胱自主神经异常反射者。下列情况需慎用间歇导尿术:前列腺、膀胱 颈或尿道手术后,装有尿道支架或人工假体等。
【用物准备】
1.各类一次性导尿管、大小规格选择 F8-12号较好;
2.消毒洗手液、消毒液、棉签、治疗巾、润滑剂;
3.有刻度的尿杯。
【操作程序】
1.准备好屏风遮挡,患者取坐位或卧位;
2.自行排尿,并记录尿量;
3.操作者(患者或陪护)按六部洗手法清洗双手,用消毒液消毒尿道口;
4.操作者(患者或陪护)取尿管外涂润滑油,对准尿道口(女病人可用镜子观看)轻轻插 入。直到尿液从导尿管流出再插入 2cm ,男性患者插入遇阻力时,调整阴茎与腹壁角度,轻 轻插入。
5.尿液流尽后,按压腹壁,使尿液完全排空后捏紧导尿管(以防污染被服)轻轻拔出尿管 弃去,收拾用物,记录尿量。
【注意事项】
1.尽管清洁间歇导尿术无需行会阴消毒,但在导尿时应尽量保持双手及尿道外口的清洁;
2.应尽量使用润滑剂,插入动作应轻柔,不宜粗暴,以免尿道受损;
3.不应该为减少导尿次数而限制饮水,每日应保证有 1500-2000ml 的饮水量,包括三餐中 的摄水量,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以防膀胱过度膨胀,具体方案为:早、中、晚各 400ml , 10时、 16时、 20时各 200ML ,晚 8时到次晨 6时不再饮水(或睡前 3小时至起床前 1小时不 饮水) 。
4.严格掌握导尿间歇时间:每 4-6小时导尿一次,每日导尿不超过 6次。如果两次导尿之间
能自解小便 100ml以下,残余尿量 300ml 以上是,每 6小时导尿一次;如果患者两次导尿 之间能解小便 100-200ml ,残余尿量 200-300ml 时,每 8小时导尿一次;如果患者两次导尿 之间能解小便 200-300ml ,残余尿量 100-200ml 以上时,每日导尿 1-2次;当残余尿量小于 100ml 以下时,停止导尿。
5.每次导尿量不宜超过 500ml ,如果过量要夹住尿管片刻放尿,分次导尽膀胱内的尿液。
6.如膀胱压力﹤ 40cmH2O 导尿时行膀胱排尿训练:如挤压阴茎区、牵拉阴毛,在耻骨联合 上进行有节奏 的拍打等。
7.除外医生处方,常规口服抗生素没有必要。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训练技术
【目的】
促进膀胱排空,避免感染,保护肾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适应症】
神经源性膀胱引起的尿潴留、尿失禁;
【禁忌症】
神智不清或是无法配合治疗;
膀胱或尿路严重感染;
严重前列腺肥大或肿瘤;
【用物准备】
快消液、记录本等。
【操作方法】
1.排尿意识训练(意念排尿)
每次放尿或导尿前 5分钟,患者卧位或坐于床上,指导其全身放松,想象自己在一个安静、宽敞的卫生间,听着潺潺的流水声,准备排 尿,并试图自己排尿,然后由陪同人员缓缓放尿或导尿。想象过程中,强调患者利用全部感觉。每次放尿或导尿前均需进行。适用于不能自 排小便的患者。
2.反射性排尿训练
在导尿前半小时,患者坐位或卧于床上。通过寻找刺激点,如轻轻叩击耻骨上区或大腿上 1/3内侧,牵拉阴毛、挤压阴蒂(茎)或用手 刺激肛门诱发膀胱反射性收缩,产生排尿。反射性排尿仅适用于一些特殊病例,其前提是:逼尿肌、括约肌功能协调,膀胱收缩容易触发, 且收缩时压力在安全范围,收缩时间足够,无尿失禁。如在排尿时膀胱内压力明显增加,超过 40cmH2O 时间过长,须配合药物降低逼尿肌张 力或弃用该方法。
3.代偿性排尿训练
Grede按压法:患者坐位或卧于床上,用拳头于脐下 3CM 深按压,并向耻骨方向滚动,动作缓慢柔和,同时嘱患者增加腹压帮助排尿。每 次导尿或自排小便末时进行。
Valsalva屏气法 :患者取坐位,身体前倾,屏气呼吸,增加腹压,向下用力做排便动作帮助排出尿液。此训练适用于逼尿肌和括约肌均活 动不足的患者。对括约肌反射亢进;逼尿肌括约肌失协调;膀胱出口梗阻;膀胱 -输尿管反流;颅内高压;尿道异常;患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 不适合行代偿性排尿训练。
4.盆底肌训练
指患者有意识地反复收缩盆底肌群,增强支持尿道、膀胱、子宫和直肠的盆底肌肉力量,以增强控尿能力。适用于盆底肌尚有收缩功能 的尿失禁患者。慎用于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膀胱出血、尿路感染急性期和肌张力过高者。
(1) 患者在不收缩下肢、 腹部及臀部肌肉的情况下自主收缩盆底肌肉 (会阴及肛门括约肌) , 每次收缩维持 5-10秒, 重复 10-20次/组, 每日 3次。
(2)在指导患者呼吸训练时,嘱患者吸气时收缩肛门周围肌肉,维持 5-10秒,呼气时放松,重复 10-20次/组,每日 3次。
(3)患者可在桥式运动下做收缩肛门的动作,这时可用一些引导式的话语帮助患者维持收缩肛门的动作(约 5-10秒) ,如让患者想象自己尿急,但 还找不到卫生间,要先憋住尿(想象疗法) 。重复 10-20次/组,每日 3次。
(4) 患者坐在椅子上, 由后向前缓慢地把肛门、 阴道、 尿道周围等盆底肌收缩上提, 感觉想阻止肛门排气, 从 1数到 10, 然后缓慢放松。 重复 10-20次/组,每日 3次。
(5)患者可以坐在马桶上,两腿分开,开始排尿,中途有意识地收缩盆底肌肉,使尿流中断,如此反复排尿、止尿,重复 5-10次,使盆底肌得到 锻炼。每次自排小便时均进行。
【注意事项】
1.训练前必须做好评估,以判断是否可以进行训练;
2.训练前告知患者或其陪护训练的目的,提高患者配合的积极性。
3.训练要以患者不疲劳为宜。
4.训练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变化,患者出现不适应停止训练。
5.训练过程中要定时做好动态评估和相关记录。
神经源性直肠功能训练技术
【目的】
促进神经源性直肠功能恢复,早日建立习惯性排便。
【适应症】
神经源性直肠引起的便秘、大便失禁。
【禁忌症】
神智不清或无法配合治疗者。
肛门和直肠局部皮肤破损或存在严重感染以及肛门和直肠肿瘤者。
【用物准备】
手套、润滑剂、快消液、记录本等。
【操作方法】
1.肛门牵张技术
协助病员左侧卧位,双下肢稍屈髋屈膝,操作者食指或中指戴指套,涂润滑剂,缓 慢插入肛门, 用指腹一侧沿着直肠壁顺时针转动。 每次指力刺激应持续 5-10秒, 每日 1-2次, 10-15个/次,可有效刺激肛门括约肌,引起肠蠕动,建立反射性排便。
2.肛门括约肌训练术
患者侧卧、双下肢稍屈髋屈膝,操作者手握拳于肛门向内压 5-10次。使肛门外括约 肌收缩—扩张—收缩,左右方向各 10-20次,刺激直肠、肛门括约肌、诱发便意。 3.盆底肌力训练术
操作者协助患者平卧, 双下肢并拢, 双膝屈曲稍分开, 叮嘱患者尽可能轻抬臀部缩肛、 提肛 10-20次,以促进盆底肌肉功能恢复,每天练习 4-6次。
4.腹部按摩术
患者平卧,协助患者双下肢屈髋、屈膝。操作者站立于患者右侧,以手掌按结肠走行 方向按摩,从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右下腹—上腹部—左下腹)的顺序按摩腹部,可 使结肠的内容物向下移动,并可增加腹压,促进排便。 5-10分/次可增加肠蠕动,利于 排便。
5.模拟排便法
患者取坐位为佳。 指导患者每日饭后 (早餐或晚餐) 1小时内定时排便, 以餐后 30-45分钟最佳,持续 15分钟左右,保持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便于建立反射性排便。 6.低桥式运动
患者仰卧,双腿屈曲,双臂平放于身体两侧(体弱无力患者可将双手抓住床沿) ,以脚 掌及肩部支撑,靠腹肌及盆腔肌的力量,将臀部及腰腹抬离床,持续 5秒左右还原,重复 10-20次,每日上下午各运动 1次,也可酌情增加。
【注意事项】
1.训练前必须做好评估,以判断是否可以进行训练。
2.如病员不能自行完成训练时可给予帮助。
3.行康复训练时,动作应轻柔,防止受伤部位的二次损伤。
4.训练的强度不宜过大,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5.在行训练时应让患者主动参与,患者情绪稳定,主动配合参与各种指导训练是预防减少 便秘发生的关键。
范文三: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中医治疗进展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中医治疗进展
[摘要] 本文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中医治疗
进行归纳总结,将治疗分为中药、针灸,常规针刺、电针、
灸法,、其他疗法三部分进行分述,同时对该病的中医理论
基础进行论述,并对中医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提出
展望
[关键词] 中医,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综述
[中图分类号] R6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1,b,-0054-04
Review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n
neurogenic bladder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YUAN Xiaohong LI Chungen
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Dongzhimen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7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reatment on neurogenic bladder ,NB,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SCI,. The
treatment are divided into the three parts of decoction,
acupuncture ,conventional needle, electric acupuncture
1
and moxibustion, and other treatments.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CM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oposes outlook of TCM treatment on NB after SCI.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inal cord
injury, Neurogenic bladder, Review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是指控制排尿的中枢神经,脑或脊髓,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后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临床常见严重合并症之一。绝大多数SCI患者将终生伴随有神经源性膀胱[1]。据报道SCI患者患病后25年的病死率为49%,其中尿路感染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是SCI患者死亡的首位原因[2-3]。因此,如何防治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改善膀胱功能是降低SCI患者病死率、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关键问题。故本文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中医治疗进行综述,旨在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寻求SCI患者的有效中医治疗方案
1 SCI后NB的中医理论基础
中医认为外伤致使督脉受损,瘀血阻滞,督脉主一身之阳气,膀胱和下焦之气受到阻滞,无力推动血液,肾气受损,膀胱气化功能失调,排尿功能障碍,出现尿潴留和尿失禁,这在中医学被称为癃闭与遗溺,统称为小便不利。癃闭与遗溺之名,初见于《素问?宣明五气》,“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关于其症状的描述如《证治准绳?癃闭》曰,“癃
2
者病久,溺癃淋沥,点滴而出,一日数十次或百次。”而《素问?标本病传论》曰“膀胱病,小便闭”,则阐明本病的病位在膀胱。《灵枢?口问》“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是肝所生病者……遗溺,闭癃”,《素问?五常政大论》“其病癃闭,邪伤肾也”,《素问?水热穴论》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侯》言“小便不通,由膀胱与肾具有热故也”,《景岳全书?癃闭》云“或以败精,或以槁血,阻塞水道而不通也”等诸多记载表明本病发病责于膀胱气化失司,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贮尿和排尿的作用,全赖于肾的气化功能。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脾主运化水湿,为制水之脏,故癃闭的发生与肺、睥、肾三脏也密切相关。三焦通行元气,为水道,也影,着尿液的产生与排泄。此外,湿热、瘀浊等既是病理产物同时也是致病因素,如此恶性循环加重小便不利。故SCI致经脉瘀滞影响膀胱气化,小便不利者为,肾气不足为本虚,瘀血湿热为标实
2 中药治疗
癃闭的治疗应遵循“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早在汉代,张仲景便创立了五苓散、猪苓汤、蒲灰散等方以治疗不同原因所致的癃闭,清代《谢映庐医案?癃闭门》指出,“小便之通与不通,全在气之化与不化。然而气化二字难言之矣,有因湿热郁闭而气不化者,用五苓、八正、禹功、舟车之剂,清
3
热导湿而化之,有阴无阳而阴不生者,用八味丸、肾气汤,引入肾俞,熏蒸而化之,有因无阴而阳无以化者,用六味丸、滋肾丸,壮水以制阳光而化之,有因中气下陷而气虚不化,补中益气,升举而化之,有因冷结关元而气凝不化,真武汤、苓姜术桂之类,开冰解冻,通阳泄浊而化之,有因脾虚而九窍不和者,理中汤、七味白术散之类,扶土制水而化之。”更是将小便不利的辨证治疗论述地十分详尽
谢映所论,至今仍为中医临床所借鉴。熊赛君[4]认为SCI后NB的病机为损伤督脉,经络瘀阻,累及膀胱。故治宜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以膈下逐瘀汤治疗外伤性截瘫尿潴留。张韬[5]观察比较金匮肾气九联合腹针疗法与西医间歇性导尿治疗肾气虚型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发现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膀胱残余尿量、升高最大尿流率、总有效率等方面,前者优于后者。李素娟[6]采用自拟温阳利水方,炙附子9 g、山茱萸20 g、肉桂12 g、山药15 g、炒白术20 g、牛膝15 g、杜仲20 g、牡丹皮15 g、三七,冲,6 g、泽泻12 g、茯苓15 g、车前子30 g、泽兰15 g,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对照组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甲钴胺注射液及坦索罗辛胶囊治疗,结果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有学者[7]将SCI后NB的病机总结为督脉受损、正气亏虚、气机不利。研究使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证实其缩短了尿潴留者摆脱留置导尿状态所需的时间,减少了治疗
4
期间慢性泌尿系感染的急性发作,有利于脊髓损伤者整体病情的康复。 3 针灸治疗
3.1 常规针刺
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同时它具有双向调节的良性作用。通过通调下焦气机、调畅膀胱气化功能而达启闭之效。我国古代医集中有关针灸治疗该病的记载诸多,如《针灸大成》指出针灸取穴次,s“主小便赤淋”,中,s、下,s“主大小便不利”,对小便不利治疗选穴的方法至今仍指导着针灸临床,沿用至今。而现代国内外许多研究也证实针灸治疗本病效果显著[8]。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循经取穴”,临床上常选择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上穴位,如八,s、会阴、长强、肾俞、膀胱俞等穴[9-10]。而根据“远近取穴”及“表里配穴”“俞、募穴配合应用”等原则,常配以任脉及足少阴肾经穴位,如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11]。另有一些研究则提倡临床应将少部位少穴位的针刺方法作为各种功能障碍的针灸康复手段[12],而且及早介入实施针灸治疗,有利平衡膀胱的建立[13]
基础研究证实,针灸具有改善脊髓损伤局部微循环,降低血管加压素及水通道蛋白含量,促进轴突再生,抑制细胞凋亡等功能[14]。针灸督脉、膀胱经及下腹部穴位治疗SCI后NB,其原理可能是这些穴位周围的神经均进入了L1,S4
5
神经节段,而这与支配膀胱的盆神经、腹下神经和阴部神经进入相同的或相近的脊髓节段,故而能影响膀胱的骶髓排尿中枢,最终影响膀胱排尿功能[15-16]
临床研究表明,互动式针刺法用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膀胱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17]。常规康复联合矩阵取穴结合“三阴穴”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效果显著[18]。常规针刺,气海、关元、水分、足三里、太溪等穴,对于脊髓损伤后不同类型的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具有改善其症状及尿流动力学结果的作用[19]
3.2 电针疗法
在已报道的中医治疗脊髓损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电针是报道最多并且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的[20-21]。电针具有针刺和电刺激的双重作用,并有简便易行、痛苦小、经济实惠等优点
基础研究证实,电针可抑制凋亡蛋白Caspase-3的激活,激活PI3-K、Akt,并提高bcl-2/bax的水平,促进抗凋亡通路,活化抗凋亡因子,从而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细胞的凋亡[22-25],可显著提高脊髓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NGF及受体TrkA、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水平[26-27],促进受损脊髓神经元及其神经通路的营养与修复,抑制膀胱逼尿肌亢进,从而恢复膀胱功能
6
有临床研究报道电针刺激肾俞穴能够引起尿道括约肌收缩、膀胱容量增大和尿频减少[28]。罗翱翔等[29]通过使用电针俞募穴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并对比对照组,予饮水计划及间歇性清洁导尿,、俞穴组、募穴组,电针俞募穴可改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且效果优于其他组。张军等[30]通过电针刺激双肾俞、双会阳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证实电针组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疗效及尿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明显,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3.3 灸法
灸法是中医学中独具特色的疗法之一。《医学入门?针灸》言,“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灸法有与针药不同的、独特的疗效,能够补充针药之不及。《备急千金要方》记录了大量关于灸法治疗小便不利及遗溺的记载,如“大小便不利,灸八,s百壮”,“大小便不利,欲作腹痛,灸荣卫四穴百壮”“大小便不通,灸脐下一寸三壮,又灸横文百壮”“遗尿失禁,出不自知,灸阴陵泉随年壮。溃溺,灸遗道……”现代临床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常选择中极、关元、气海等下腹部任脉穴位,符合膀胱局部取穴,且关元、气海为强壮要穴,中极穴为足三阴与任脉交会穴、膀胱募穴,诸穴灸之可疏通中、下焦气机,温经养肾,能疏通经络,助膀胱气化功能得以恢复,佐以足太阳膀胱经中的肾
7
俞、气海俞、关元俞和膀胱俞,为经典俞募配穴,能调节脏腑,阳,温阳补肾、益气固摄,补虚治本,从而改善膀胱功能
有临床研究以强肾灸,神阙、中极、关元、命门,交替穴位敷贴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获满意疗效,且疗效优于对照组低频电刺激治疗[31]。冷军[32]则采用“随年壮,指随年龄的大小而决定艾灸的壮数,灸法”灸关元、中极的方法治疗逼尿肌反射亢进的脊髓损伤患者,认为“关元、中极随年壮灸法”对SCI患者的膀胱功能有良性的调节作用及保护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关元穴灸法结合间歇导尿可以很好地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尿流动力学,使患者膀胱恢复有规律地储存和排出尿液的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33-34]。李春梅等[35]采用艾灸结合吴茱萸热熨,下腹部膀胱区,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效果明显。有研究以脐灸,将茯苓、苍术、炮附片、干姜、炒白芍等中药制成脐灸粉施灸于神阙穴,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认为其可有效改善SCI后NB患者膀胱功能,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6]
研究表明脐灸,桂枝15 g、苍术20 g、肉桂10 g、乌药15 g、干姜20 g、炒白芍20 g共碾为细粉,神阙穴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SCI后NB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膀
8
胱排尿功能,建立治疗的信心,缩短建立反射性排尿的时间[37]。江月霞等[38]研究热敏灸,气海、关元、次,s穴,在改善膀胱功能、减少尿路感染并发症及缩短疗程上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临床研究证明雷火灸结合腹针对于SCI后NB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39]
4 其他治疗方法
《圣济总录》“可按可摩,时兼而用……气运而神和,内外调畅,升降无碍……开达则塞蔽者以发散,抑遏则剽悍者有所归宿”,阐明按摩的辨证应用与机制,对现在的临床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祖国医学的治疗手段丰富多彩,其中热熨法、点穴、手法按摩等在治疗SCI后NB也显示出了很好的疗效。 热熨法是采用药物和适当的辅料经过加热处理后,于患部或腧穴,可借助温热之力,将药性由表达里,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袁杰等[40]认为吴茱萸热熨包既有温热之药力,又有刺激穴位之功用,使药物及热力透过穴位直达膀胱,恢复膀胱气化功能。点穴疗法运用手法按压患者体表穴位上,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一种方法。林礼清[41]点关元、肾俞、膀胱俞、三焦俞使20例尿失禁患者膀胱功能得以改善,疗效满意。手法按摩,挤压充盈膀胱可使膀胱周期性的扩张,刺激膀胱功能恢复。张雪非等[42]用手法按摩、挤压充盈膀胱治疗SCI后NB效果显著
5 小结及展望
9
中医治疗SCI后NB的效果无论在临床还是实验方面都
得以确证,尤其是在改善患者膀胱症状和并发症以及患者的
生存质量方面,但仍旧未充分发挥出中医的作用,中医学是
个璀璨的巨大宝库,在至今仍无法很好解决的SCI患者的康
复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我们应该在研究古代文献的同时,对
现有基础继续深入研究,统一规范化治疗标准,完善评价体
系。同时,重视对临床经验的总结继承并积极科学研究,为
解决SCI这一世界性难题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Burns AS,Rivas DA,Ditunno JF. The management of neurogenic bladder and sexual dysfunc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J]. Spine,2001,26,24 Suppl,,129-136.
[2] Frankel HL,Coll JR,Charlifue SW,et al. Long-term survival in spinal cord injury,a fifty year investigation [J]. Spinal Cord,1998,36,4,,266-274.
[3] Ginsberg D. Optimizing therapy and management of
neurogenic bladder [J]. Am J Manag Care,2013,19,10
Suppl,,197-204.
[4] 熊赛君.膈下逐瘀汤治外伤性截瘫尿潴留15例[J].江
西中医药,1990,21,6,,33.
[5] 张韬.金匮肾气丸联合腹针治疗肾气虚型神经源性膀
胱的临床治疗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10
[6] 李素娟.温阳利水方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研
究[J].中医学报,2015,30,11,,1588-1589.
[7] 蔡昭莲,洪江从,张兵.针药并用治疗脊髓损伤后尿
潴留26例[J].福建中医药,2015,31,6,,48-49.
[8] Chang PL. A therapeutic trial of acupuncture in neurogenic bladder of spinal cord injured patients--a preliminary report [J]. Spinal Cord,1998,36,7,,476-480.
[9] 亢连茹,杨忠锋.中医特色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尿潴
留患者的操作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7,,
137-139.
[10] 何竟,李齐寅,丁明甫,等.针灸治疗脊髓损伤文献
计量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11,,1093-1094.
[11] 李盛华,柴喜平,王想福,等.中医药治疗脊髓损伤
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29,11,,70-72.
[12] 罗庆禄,王诗忠,陈岚榕.针刺八,s穴对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残余尿量和排尿功能的影响[J].福建中医
药大学学报,2012,22,1,,12-14.
[13] Qin J,Zhao Y,Shi X,et al. Effects of acupuncture intervention at different stages on urinary function reconstruction of neurogenic bladder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J]. Zhongguo Zhen Jiu,2015,35,2,,132-136.
[14] 赵伟.电针对脊髓损伤后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表达
11
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9,3,,73-75.
[15] 楚佳梅,包烨华,邹超,等.针刺联合电针治疗无抑制性神经原性膀胱患者56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1, 52,14,,1210-1212.
[16] 陈跃来,钟蕾,刘光雯,等.针刺调节膀胱功能的神经机制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6,1,,63-64.
[17] 牛宝宝,,w斌,张文艳.互动式针刺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0,,111-112.
[18] 徐秀梅,徐彦龙.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5,35,7,,670-673.
[19] 王晓红,周宁,王琴,等.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不同类型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4,29,5,,362-364.
[20] Radziszewski K,Zielinski H,Radziszewski P,et al.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urinary bladder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ies [J]. Int Urol Nephrol,2009,41,3,,497-503. [21] Van Rey FS,Heesakkers JP. Applications of neurostimulation for
urinary storage and voiding dysfunction in neurological
12
patients [J]. Urol Int,2008,81,81,,373-378.
[22] 时素华.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相关因子及神经再生的影响[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23] 艾坤,张泓,张雨辰,等.电针对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尿流动力学及膀胱组织中Caspase-3表达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12,,1104-1107.
[24] 鲍秋影,张泓,艾坤,等.电针对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11,,82-85.
[25] 李景兴.电针对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大鼠NGF-TrkA及PI3-K/AKt通路的影响[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
[26] 艾坤,张泓,匡静之,等.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脊髓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和酪氨酸激酶受体A表达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0,,948-950.
[27] 王俊华,陈邦国,尹晶,等.电针不同穴位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大鼠脊髓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酪氨酸受体激酶B表达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9,34,6,,387-392.
[28] 张素花.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45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08,43,11,,654.
[29] 罗翱翔,由天辉,童钟.电针俞募穴治疗脊髓损伤神
13
经源性膀胱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3,34,24,,3805-3808.
[30] 张军,向剑锋,马笃军,等.电针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5,,813-814.
[31] 李雪,董调红,刘晓瑞,等.强肾灸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1,,41-43.
[32] 冷军.“关元、中极随年壮灸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11,4,4,,301-303.
[33] 林瑞珠,许建峰,朱宁,等.关元穴灸法结合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流动力学的影响[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4,31,2,,58-60.
[34] 伊仙琼,朱文宗,黄建平,等.艾灸结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3, 12,12,,1159-1161.
[35] 李春梅,郭珊珊,李敏.艾灸结合吴茱萸热熨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6,14,12,,1244-1246.
[36] 王晓丹,冯晓东,刘承梅,等.脐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3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4,55,1,,45-47.
[37] 陈爱连,胡振江,符文君,等.脐灸联合膀胱功能训
14
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6,,1154-1157.
[38] 江月霞,陈日新,焦琳,等.热敏灸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324-326.
[39] 梁美光,王彬.雷火灸,Y合腹针对脊髓损伤后潴留型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3,,60-61.
[40] 袁杰,贺利红.针刺配合吴茱萸热熨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68例[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3,5,5,,255-256.
[41] 林礼清.点穴治疗脊髓损伤引起的尿失禁20例[J].河南中医,1994,14,3,,158-159.
[42] 张雪非,陈步俊.脊髓损伤病人早期手法排尿训练的临床观察[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5,5,6,,263-264.
,收稿日期,2016-11-04 本文编辑,张瑜杰,
15
范文四:神经源性膀胱临床路径
一、神经源性膀胱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神经源性膀胱(ICD-10:N31.901)。行回肠浆肌层膀胱扩容术。
(二)诊断依据。
《实用小儿泌尿外科学》(黄澄如,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临床表现:小儿尿潴留及尿失禁症状、便秘及大便失禁症状以及伴随下肢功能畸形。
2.体格检查:主要有泌尿系统及下肢运动系统的阳性体征。
3.辅助检查:常规术前检查,尿动力学检查,腰骶椎磁共振,泌尿系彩超及CT。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实用小儿泌尿外科学》(黄澄如,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行回肠浆肌层膀胱扩容术。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神经源性膀胱疾病编码(ICD-10:N31.901)。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因合并疾病需住院处理,不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7-10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型、尿常规、便常规+隐血、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尿培养及药敏试验、感染性疾病筛查等;
(2)胸部X线正位片、心电图。
2. 尿动力学检查,腰骶椎磁共振,泌尿系彩超及CT。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并结合患儿病情决定选择。
2.药物治疗方案(推荐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药物)。
3.患儿多重耐药或长期泌尿系感染不在此列。
(八)手术。
手术日为入院后10天。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2.预防性抗菌素的给药方法:可选择二代头孢类(如头孢呋辛)等静脉输入,切开皮肤前30min开始给药,如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可再用一次或数次,一般不超过2天。
3.手术方式:行回肠浆肌层膀胱扩容术。
4.手术内置物:无。
5.输血: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
术后住院恢复20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泌尿系彩超。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的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1.伤口愈合好:局部无红肿、无皮下积液。
2.膀胱造瘘管及尿管拔除,患儿自主排尿可。
3.没有需要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2.存在其他系统的先天畸形,不能耐受手术的患儿,转入相应的路径治疗。
二、神经源性膀胱临床治疗路径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神经源性膀胱(N31.901);行回肠代膀胱扩容术
患者姓名:????????????性别:?? ??年龄:????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出院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标准住院日:30天
日期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o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o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和大病史采集
o 开出常规检查、化验单
o 上级医师查房
o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o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o 查体及查阅检查单,确定患儿有无泌尿系感染
o 向患儿家长交待病情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o 二级护理
o 普食
临时医嘱:
o 血常规+CRP、血型、尿常规、便常规+隐血、肝功能、肾功能
o 凝血常规、输血前常规
o 血电解质、血气分析
□ 感染性疾病筛查
o 心电图、胸部X线片(正位),超声心动(必要时)
o 泌尿系彩超,腰骶椎MRI,泌尿系CT,尿动力检查
长期医嘱:
o 二级护理
o 普食
主要护理工作
o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o 入院护理评估
o 护理计划
o 静脉采血
o 指导患儿家长带患儿到相关科室进行心电图、胸部X线片等检查
o 随时观察患儿情况
o 手术后生活护理
o 夜间巡视
病情变异记录
o无? o有,原因:
1.
2.
o无? o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日期
住院第3天
住院第4天
住院第5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o 完善泌尿系彩超检查
o 完成日常病程记录
o 向家长交待病情
o 完善尿动力检查
o 完成日常病程记录
o 向家长交待病情
o 完善CT检查,必要时增强
o 完成日常病程记录
o 向家长交待病情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o 二级护理
o 普食
临时医嘱:
o无特殊
长期医嘱:
o 二级护理
o 普食
临时医嘱:
o 无特殊
长期医嘱:
o 二级护理
o 普食
临时医嘱:
o 无特殊
主要护理工作
o 随时观察患儿情况
o 手术后生活护理
o 夜间巡视
o 随时观察患儿情况
o 手术后生活护理
o 夜间巡视
o 随时观察患儿情况
o 手术后生活护理
o 夜间巡视
病情变异记录
o无? o有,原因:
1.
2.
o 无? o 有,原因:
1.
2.
o 无? o 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日期
住院第6天
住院第7天
住院第8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o 完善逆行膀胱造影检查
o 完成日常病程记录
o 向家长交待病情
o 完善腰骶椎磁共振检查
o 完成日常病程记录
o 向家长交待病情
o 综合评估检查结果
o 完成日常病程记录
o 向家长交待病情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o 二级护理
o 普食
临时医嘱:
o无特殊
长期医嘱:
o 二级护理
o 普食
临时医嘱:
o 无特殊
长期医嘱:
o 二级护理
o 普食
临时医嘱:
o 无特殊
主要护理工作
o 随时观察患儿情况
o 手术后生活护理
o 夜间巡视
o 随时观察患儿情况
o 手术后生活护理
o 夜间巡视
o 随时观察患儿情况
o 手术后生活护理
o 夜间巡视
病情变异记录
o无? o有,原因:
1.
2.
o 无? o 有,原因:
1.
2.
o 无? o 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日期
住院第9天
住院第10天
(手术日)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o 上级医师查房,对手术及切口进行评估
o 完成日常病程记录
o 确认术前准备工作
o 确定诊断和手术时间
o 向患儿家长交待手术前注意事项
o 手术
o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o 完成手术日病程记录
o 上级医师查房
o 向患儿家长交待病情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o 二级护理
o 少量饮水
o 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必要时肠外营养全合一制剂
临时医嘱:
o 乳酸林格液补充胃肠减压丧失液量(必要时)
o 一级护理
o 禁食
o 胃肠减压
o 心电、经皮氧监护
o 头罩吸氧(4h)
o 急查血常规、血气分析、血电解质(必要时)
o 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o 抗菌药物:头孢二代(术前30min用)
o? 尿管,膀胱造瘘管及周围引流管护理
主要护理
工作
o 随时观察患儿情况
o 手术后生活护理
o 夜间巡视
o 随时观察患儿情况
o 手术后生活护理
o 夜间巡视
病情变异记录
o 无? o 有,原因:
1.
2.
o 无? o 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日期
住院第11天
(术后第1天)
住院第12天
(术后第2天)
住院第13天
(术后第3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o 上级医师查房,对手术及切口进行评估
o 完成日常病程记录
o 确认胃肠减压引流液性质及肠蠕动恢复情况
o 评估营养状况,应用肠外营养
o 向家长交待病情
o 上级医师查房,对手术及切口进行评估
o 完成日常病程记录
o 确认胃肠减压引流液性质及肠蠕动恢复情况
o 向家长交待病情
o 上级医师查房,确认是否可转入普通病房
o 完成日常病程记录
o 确认胃肠减压引流液性质及肠蠕动恢复情况
o 向家长交待病情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o 一级护理
o 禁食、胃肠减压
o 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护
o 抗菌药物:头孢二代等
临时医嘱:
o 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o 肠外营养全合一制剂(必要时)
长期医嘱:
o 一级护理
o 禁食、胃肠减压
o 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护
o 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必要时肠外营养全合一制剂
临时医嘱:
o 乳酸林格液补充胃肠减压丧失液量(必要时)
长期医嘱:
o 二级护理
o 禁食、胃肠减压
o 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必要时肠外营养全合一制剂
临时医嘱:
o 乳酸林格液补充胃肠减压丧失液量(必要时)
o 伤口换敷料
主要护理工作
o 随时观察患儿情况
o 手术后生活护理
o 夜间巡视
o 随时观察患儿情况
o 手术后生活护理
o 夜间巡视
o 随时观察患儿情况
o 手术后生活护理
o 夜间巡视
病情变异记录
o无? o有,原因:
1.
2.
o 无? o 有,原因:
1.
2.
o 无? o 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日期
住院第14天
(术后第4天)
住院第15天
(术后第5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o 上级医师查房,对手术及切口进行评估
o 完成日常病程记录
o 确认胃肠减压引流液性质及肠蠕动恢复情况,允许时可停用胃肠减压
o 向家长交待病情
o 上级医师查房
o 完成日常病程记录
o 确认肠蠕动恢复情况,允许时可予半量饮食
o 向家长交待病情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o 二级护理
o禁食、禁水
o 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必要时肠外营养全合一制剂
临时医嘱:
o 乳酸林格液补充胃肠减压丧失液量(必要时)
长期医嘱:
o 二级护理
o 流质饮食
o 酌情补液
主要护理
工作
o 随时观察患儿情况
o 手术后生活护理
o 夜间巡视
o 随时观察患儿情况
o 手术后生活护理
o 夜间巡视
病情变异记录
o 无? o 有,原因:
1.
2.
o 无? o 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日期
住院第16天
(术后第6天)
住院第17天
(术后第7天)
第18天
(术后第8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o 上级医师查房
o 完成日常病程记录
o 确认肠蠕动恢复情况,允许时可予全量饮食
o 复查血、尿、便常规,了解术后感染情况
o 向家长交待病情
o 上级医师查房
o 完成日常病程记录
o 了解所有化验报告
o 确认肠蠕动恢复情况,确认饮食完成情况
o 确认伤口恢复情况
o 上级医师查房
o 完成日常病程记录
o 了解所有化验报告
o 确认肠蠕动恢复情况,确认饮食完成情况
o 确认伤口恢复情况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o 二级护理
o 普食
长期医嘱:
o 二级护理
o 普食
长期医嘱:
o 二级护理
o 普食
主要护理
工作
o 随时观察患儿情况
o 手术后生活护理
o 夜间巡视
o 随时观察患儿情况
o 手术后生活护理
o 夜间巡视
o 随时观察患儿情况
o 手术后生活护理
o 夜间巡视
病情变异记录
o 无? o 有,原因:
1.
2.
o 无? o 有,原因:
1.
2.
o 无? o 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日期
住院第19天
(术后第9天)
住院第20天
(术后第10天)
第21天
(术后第11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o 上级医师查房
o 完成日常病程记录
o 确认肠蠕动恢复情况,允许时可予全量饮食
o 复查血、尿、便常规,了解术后感染情况
o 向家长交待病情
o 上级医师查房
o 完成日常病程记录
o 了解所有化验报告
o 确认肠蠕动恢复情况,确认饮食完成情况
o 确认伤口恢复情况
o 间断拆线
o 上级医师查房
o 完成日常病程记录
o 了解所有化验报告
o 确认肠蠕动恢复情况,确认饮食完成情况
o 确认伤口恢复情况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o 二级护理
o 普食
长期医嘱:
o 二级护理
o 普食
长期医嘱:
o 二级护理
o 普食
主要护理
工作
o 随时观察患儿情况
o 手术后生活护理
o 夜间巡视
o 随时观察患儿情况
o 手术后生活护理
o 夜间巡视
o 随时观察患儿情况
o 手术后生活护理
o 夜间巡视
病情变异记录
o 无? o 有,原因:
1.
2.
o 无? o 有,原因:
1.
2.
o 无? o 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日期
住院第22天
(术后第12天)
住院第23天
(术后第13天)
第24天
(术后第14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o 上级医师查房
o 完成日常病程记录
o 确认肠蠕动恢复情况
o 复查血、尿、便常规,了解术后感染情况
o 向家长交待病情
o间断拆线(剩余)
o拔除尿管
o 上级医师查房
o 完成日常病程记录
o 了解所有化验报告
o 确认伤口恢复情况
o 上级医师查房
o 完成日常病程记录
o 了解所有化验报告
o 确认伤口恢复情况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o 二级护理
o 普食
长期医嘱:
o 二级护理
o 普食
长期医嘱:
o 二级护理
o 普食
主要护理
工作
o 随时观察患儿情况
o 手术后生活护理
o 夜间巡视
o 随时观察患儿情况
o 手术后生活护理
o 夜间巡视
o 随时观察患儿情况
o 手术后生活护理
o 夜间巡视
病情变异记录
o 无? o 有,原因:
1.
2.
o 无? o 有,原因:
1.
2.
o 无? o 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日期
住院第25天
(术后第15天)
住院第26天
(术后第16天)
第27天
(术后第17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o 上级医师查房
o 完成日常病程记录
o 确认肠蠕动恢复情况
o 复查血、尿、便常规,了解术后感染情况
o 向家长交待病情
o 上级医师查房
o 完成日常病程记录
o 了解所有化验报告
o 夹闭膀胱造瘘管
o 上级医师查房
o 完成日常病程记录
o 了解所有化验报告
o 确认伤口恢复情况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o 二级护理
o 普食
长期医嘱:
o 二级护理
o 普食
长期医嘱:
o 二级护理
o 普食
主要护理
工作
o 随时观察患儿情况
o 手术后生活护理
o 夜间巡视
o 随时观察患儿情况
o 手术后生活护理
o 夜间巡视
o 随时观察患儿情况
o 手术后生活护理
o 夜间巡视
病情变异记录
o 无? o 有,原因:
1.
2.
o 无? o 有,原因:
1.
2.
o 无? o 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日期
住院第28天
(术后第18天)
住院第29天
(术后第19天)
第30天
(术后第20天,出院日)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o 上级医师查房
o 完成日常病程记录
o 了解所有化验报告
o 确认肠蠕动恢复情况
o排尿无异常可拔除膀胱造瘘管
o 上级医师查房
o 完成日常病程记录
o 了解所有化验报告
o 确认伤口恢复情况,排尿情况
o 决定患儿是否可以出院
如果可以出院:
o 完成“出院小结”、病史首页
o 通知家长明天出院
o 向家长交待出院的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
如果该患儿可以出院:
o 向家长交待出院的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
o 办理出院手续
如果该患儿需继续住院:
o 上级医师查房,确定进食及排便情况,作相应处理
o 完成日常病程记录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o 二级护理
o 普食
长期医嘱:
o 二级护理
o 普食
临时医嘱:
o 明日出院
出院医嘱:
o 定期复查
在院医嘱:
o 二级护理
o 普食
主要护理
工作
o 随时观察患儿情况
o 手术后生活护理
o 夜间巡视
o 随时观察患儿情况
o 手术后生活护理
o 夜间巡视
如果该患儿可以出院:
o 帮助办理出院手续
o 交待注意事项
如果该患儿需继续住院:
o 随时观察患儿情况
o 手术后生活护理
o 夜间巡视
病情变异记录
o 无? o 有,原因:
1.
2.
o 无? o 有,原因:
1.
2.
o 无? o 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范文五:【内科学论文】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治疗的综述分析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治疗的综述分析
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SCI)的临床常见合并症之一。截瘫患者伤后25年病死率为49%,其中膀胱功能障碍引起的肾功能衰竭是脊髓损伤患者死亡的第一位原因[1] 。因此,重建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是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康复治疗目标主要包括保护上尿路功能、保证排尿期或/和储尿期膀胱压力处于安全范围内、保证低压和完全的膀胱排空。尿流动力学检查已成为脊髓损伤后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常规检查技术,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可对膀胱尿道功能进行分类外,还可为临床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更多的客观指标[2]。目前有关脊髓损伤后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分类方案较多,且各具优缺点[3]。Krane[4]等基于尿流动力学检查提出的分类为I逼尿肌反射亢进型和?逼尿肌无反射型,其简单、实用的特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指导临床的治疗、评价及随访等。本文结合尿流动力学理论,就近些年来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治疗研究的成果进行概述。
1 膀胱功能训练
1.1 间歇性导尿术(IC)
2013年最新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管理与临床康复指南[5]推荐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尽早开始间歇导尿。早期进行间歇导尿是膀胱训练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协助膀胱排空的金标准。膀胱间歇性充盈与排空,有助于膀胱反射的恢复[6,7]。多项研究[8,9]表明,长期留置尿管会引发泌尿系统感染、慢性膀胱挛缩,影响肾功能,及早拔除尿管、实施间歇导尿已成为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统管理的主要手段。
1.2 留置导尿法
经尿道留置尿管被广泛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急性期泌尿外科处理中,但长期经尿道留置尿管容易导致下尿路感染、尿道狭窄、附睾炎等并发症。目前相关研究建议在以下情形下方需要留置导尿管持续膀胱引流,主要有伤后急救阶段及脊髓休克早期、患者在需大量静脉输液、尿潴留、手术等[10],但长期经尿道留置尿管容易导致下尿路感染、尿道狭窄、附睾炎等并发症。膀胱冲洗一直以来作为留置尿管后常用治疗手段,但目前研究表明,仍存在较大争议。部分研究认为,正确操作可以预防泌尿系感染[11,12],也有文献报道[13,14],不但不能减少泌尿系感染反而增加了感染的发生,因此不推荐脊髓损伤急性期常规应用,但在出现脓尿、血尿、尿液浑浊或尿管引流不畅时则可以进行膀胱冲洗。现在康复临床认为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做到尽量早的拔出留置导尿管。
1.3 手法辅助排尿
1.3.1 反射性触发排尿 按国际尿控协会(ICS)委员会制定的标准术语,膀胱反射触
发排尿又叫扳机点排尿,本质是刺激诱发骶反射排尿,但其前提是具备完整的骶神经反射弧。反射性排尿是骶髓的非生理性反射,有报道称可出现膀胱功能减退、形态改变、肾盂积水和肾脏损伤时。因此,在触发性排尿的起始和实施过程中都应做尿流动力学的检查[15]。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1.3.2 膀胱按压法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出现逼尿肌活动功能下降伴有括约肌活动功能降低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尿道关闭不全的患者,可建议使用膀胱挤压法。包括Crede手法和Valsalva手法。随着时间的延长,Valsalva或Crede手法引起膀胱压力增高,会导致尿液向前列腺、精囊及肾脏的逆流,极易引起上泌尿系并发症。因此建议膀胱按压只可用于逼尿肌活动功能下降伴有括约肌活动功能降低或括约肌机制功能不全者。实施膀胱按压排尿前必须通过影像尿流动力学检查,明确下尿路功能状态,证明膀胱出口的低阻力状态,保证上尿路处于安全状态。
总体而言[5],手法辅助排尿的适宜患者群有限,应严格指征、慎重选择,其禁忌证主要包括:膀胱输尿管返流、膀胱出口梗阻、盆腔器官脱垂、症状性泌尿系感染等。
2 物理因子疗法
2.1 电刺激疗法
电刺激疗法是应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肌肉使其收缩,以恢复其运动功能的方法。在治疗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方面,已进行了多年的试验和临床研究,取得不错的疗效。近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改进,电刺激疗法也迅速发展,成为重建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2.1.1 电针治疗 是针刺疗法与电刺激疗法相结合的产物,现代医学将电针治疗与尿动力学检测相结合,将使电针治疗更有针对性和准确性。孙岚等[16]对15例逼尿肌反射亢进的脊髓损伤患者行电针刺激关元、中极,并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显示针刺后患者平均膀胱容量和膀胱顺应性明显提高,膀胱压和逼尿肌压力显著下降。考虑到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病理生理的复杂性,不同类型神经源性膀胱如何选择电针刺激的穴位、强度、时间目前仍旧没有形成系统的治疗理论,因此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文 /zuowen/
2.1.2 功能性电刺激(FES) 膀胱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是通过肛门或阴道电极来刺激盆底肌肉,从而引起相应潴尿和排尿肌的活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相关仪器的改进,有学者认为新的FES在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方面,无需行骶神经背根切断就可以消除逼尿肌反射性亢进[17]。同时FES在刺激神经肌肉的同时,也刺激传入神经,加上不断重复的运动模式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在皮层形成兴奋痕迹,可逐渐恢复原有的运动功能。
2.1.3 骶神经电刺激(SARS) SARS是通过刺激电流作用于特定的骶神经,调节膀胱、尿道外括约肌和盆底肌的功能,从而达到重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储排尿功能。SARS可简单分为植入性SARS和体表性骶神经电刺激。体表性骶神经电刺激(SS-TENS)在治疗某些难治性尿失禁方面有很好的疗效。一般认为行植入性SARS治疗前后应该进行相关尿流动力学详细检查[18]。Martin等[19]对30例排尿障碍的病人实施了双侧骶神经刺激,发现经治疗后患者的残尿量、膀胱最大收缩压、尿失禁的次数和膀胱的容量均有明显的改善。
2.2 骶神经功能性磁刺激(FMS)
FMS是一种新型非创伤性的神经系统刺激方法,具有安全、无创等优点,不产生疼痛又不需要在肛门或阴道放置电极,被认为是优于传统电刺激的一种方法。周宁等[20]对2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经骶神经根和膀胱区的FMS治疗,结果显示FMS可改善部分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2.3 微波治疗
是一种高频电磁波,作用于人体局部,能使局部肌肉松弛,缓解肌肉痉挛。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增强
膀胱平滑肌张力,减少括约肌张力,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尤其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疗效[21]。
3 手术治疗
目前普遍认为只有当保守治疗无效时,方考虑外科手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目前骶神经根电刺激是唯一应用于临床的方法,Brindey等[22]1976年即将骶神经电刺激器应用于人体,全世界至2000年底已有2000多例,是脊髓损伤患者最成功的人工假体[23],但其缺点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如:效果不恒定、刺激装置更换困难、异物反应、价格昂贵等。近年来也出现一些其他的膀胱功能重建方法,如:网膜膀胱固定术、回肠膀胱成形术、肠黏膜下层膀胱移植术等,多属实验研究阶段,离临床应用尚有差距。
4 药物治疗
选择药物前要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明确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类型,选用不同的药物治疗。目前治疗药物主要分两类:?失禁型采用增加膀胱顺应性、调节膀胱颈和减小尿道出口阻力的药物。?潴留型则采用增加膀胱收缩力、降低膀胱颈和尿道阻力的药物[24]。常见用于临床药物主要有:?抗胆碱能药物,其中以奥昔布宁作为代表,其广泛应用于治疗痉挛性膀胱。它的副作用,如口干、眼干、便秘等,但随着奥昔布宁的控释剂型的发明,相关副反应明显减少[25]。托特罗定是于1998年被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通过的一种抗毒蕈碱药,并被证实具有膀胱特异性,因此大大减少了口干等副作用的发生[26]。?中枢性肌松剂,如盐酸乙哌立松,抑制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剂,如巴氯芬。李志等[27]的研究结果认为,巴氯芬有利于脊髓损伤所致的排尿功能障碍的恢复。?α受体阻断剂,通过阻断
α1、α2受体来缓解排尿困难,如阿夫唑嗪。?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主要针对尿道外括约肌痉挛引起排尿困难的患者。常用的注射方法为膀胱镜下逼尿肌多点注射,能有效缓解尿道括约肌的痉挛。Karsenty[28]等对神经源性患者进行A型肉毒毒素重复膀胱逼尿肌注射治疗后再无尿失禁发生。 毕业论文
5 小结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是复杂的综合工作,治疗的前提是必须明确其尿流动力学特点、明确康复治疗的目标。治疗的第一目标是保护上尿路功能,其次是重建或部分重建下尿路功能,提高控尿能力,减少残余尿量,预防泌尿系感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众多重建膀胱功能方法中间歇性导尿、膀胱功能训练以及药物治疗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治疗手段[29,30],电针治疗在近些年已经被临床证实有效,但在循证医学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功能性电刺激和磁刺激治疗作为新兴的治疗手段,临床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考证。总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康复和重建是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重建平衡的膀胱功能和提高控尿能力是延长脊髓损伤患者预期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Frankel HL,Coll JR,Charlifue SW,et al. Long-term survival in spinal cord injury:a fifty year investigation[J]. Spinal Cord,1998,36(4):266-274.
[2] 左海震,刘本春. 尿动力学检查在膀胱尿道功能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 实用全科医学,2003,1(4):333-344.
[3] 吴阶平. 泌尿外科[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832-836.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4] 鹿尔训,沈稚舟,方天祥,等. 临床神经泌尿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220-229.
[5] 廖利民,吴娟,鞠彦合,等. 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管理与临床康复指南[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4):301-317.
[6] 刘铁军,赵盟杰,沙可夫. 相对安全膀胱容量间歇导尿法保护上尿路的临床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8):792-793.
[7] 熊宗胜,高丽娟,赵超. 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4):223-225.
[8] Peter T. Dorsher,Ronald Reimer,Eric Nottmeier. Treatment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due to 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 with acupuncture and per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wo cases and titerature review[J]. Medical Acupuncture,2009,3(21):21-26. 毕
业论文
其他参考文献
th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
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
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 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
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 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
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
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
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社, 2009.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
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
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
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
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 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
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