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新加坡人口
新加坡人口
新加坡常住人口超過400萬,其中25%以上是外國公民。在本國公民中,四分之三的人口是華人,也是世界上除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臺灣)以外,華人人口佔大多數的唯一國家。馬來人佔14%左右,印度族為8%,還有少部分歐亞混血人口。新加坡通用華語、英語、馬來語和泰米爾語四種官方語言,其中馬來語是國語,但政府機構等多通用英語。早期的新加坡華人大多習慣使用不同的方言,但是經過幾次大規模政府主導的「說華語運動」後,絕大多數新一,的華人多習慣使用普通話;此外新加坡的電視、電台對於方言節目也有非常嚴格的限制,例如許多從台灣進口的閩南語電視連續劇就必須用華語重新配音後才可播出。
40%的人口信奉佛教,其中多為華人,這也使得佛教成為新加坡第一大宗教。其他一些華人還信奉道教、基督教以及天主教等。馬來人絕大多數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印度族則以印度教和錫克教為主。
在住房方面,84%的新加坡人口居住在由政府建造的組屋中,價格非常低廉,並且還可以高價再轉售給無權購買新組屋的新加坡永久居民或外國人士。組屋之外最多人居住的是共管式公寓:Condominium:,屬於私人的公寓住宅,價格一般是政府組屋的四、五倍之多。此外還有少部分的排屋:即聯體別墅:或獨棟別墅。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6%B0%E5%8A%A0%E5%9D%A1%E4%BA%BA%E5%8F%A3&variant=zh-tw
評:差
歐
范文二:新加坡留学新加坡人口
新加坡留学 新加坡人口
新加坡留学常识之人口。
人口结构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民族的国家,政府实行种族平等政策治国,这里没有种族歧视和纷争,而极为可贵的是,新加坡4大族群自独立以后,齐心协力共同营造新加坡。截至2011年12月,新加坡总人口超过518万,其中325万人属于新加坡公民和53万个永久居民简称“PR”,居住在新加坡的外籍人士数目相当多,共有约155万人。新加坡华人即汉族占新加坡公民人口中的74.1%,而马来人、印度裔和欧亚裔占人口的25.9%。新加坡绝大部分的华人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浙江和海南等地,其中4成是闽南人,其次为潮汕人、广府人、客家人、海南人和福州人等。
基本人口数据 (2011年)
新加坡公民 华人74.1%,马来人13.4%,印度裔9.2%,欧亚裔和其他族群3.3%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257人
人口结构 14岁或以下儿童达63万人,280万人介于15-64岁,65岁或以上老年人达35万人
平均年龄 38岁
人口增长 0.8%
出生率 9.5%(每名妇女1.20个婴儿)
死亡率 4.4%
男女人口比率 0.972 :1.00
两性平均预计寿命 81.8岁,其中男性为79.3岁,女性为84.1岁,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增加到56万人
识字率 (15岁以上)96.1%
人类发展指数 0.866
以上就是新加坡教育网咨询顾问白老师为您带来的新加坡留学常识的相关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原文摘自新加坡教育网:
http://www.iedu.sg/show-56-2711-1.html
www.iedu.sg
范文三:2013新加坡人口政策
人口白皮书
以新加坡人为社会核心
为确保有足够的人可筛选为新公民,以纾缓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人口白皮书》建议将永久居民人口维持在五六十万。这意味着每年需引进约三万个永久居民。
我国生育率长期低下的情况在短期内应该无法取得显著改善,因此,要确保国家能继续繁荣,我国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新移民组成新加坡核心团队。因此,在鼓励本地人结婚生子之外,政府接下来预计每年需要引进1万5000至2万5000个新公民。
新公民是从现有的永久居民中筛选的,他们已在我国居住好几年,对适应和融入本地生活和文化应没有问题,也愿意在本地扎根。
主管人口事务的副总理张志贤昨天在《人口白皮书》记者会上强调:“鼓励新加坡人结婚生子是人口政策的核心。然而,为了避免人口老龄化,我们需要引进移民,但是会谨慎控制速度。”
《人口白皮书》建议将永久居民人口维持在五六十万,以确保有足够的人成为新公民。这意味着每年需引进大约3万个永久居民。目前的永久居民为53万3000多人。 事实上,自政府于2009底收紧移民政策后,每年成为公民和永久居民的人数已开始下跌。2008年,近8万人成为永久居民,2009年近6万人,到了2011年进一步跌至2万多人。新公民人数也从2009年的1万9928跌至2010年的1万8758,2011年再下跌到1万5777。
至于接下来每年应该批准多少人入籍成为公民,国家人口及人才署根据目前1.2的生育率和其他因素如申请者素质、人口寿命和经济情况等因素考虑在内,预测几种未来人口走势。
从走势可以看出,如果从现在起不再引进任何移民,我国公民人口将从2025年开始萎缩,而如果每年引进1万5000至2万5000个新公民,则能在生育率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减缓下跌趋势。
这意味着,到了2020年总居民人口将达400万至410万人,到了2030年将达420万至440万人。这并不是硬指标,而只是预估数字,具体情况要视生育率、移民人口及寿命等而定。
去年是龙年,初步估计的生育率为1.28至1.30,这比2011年的1.2稍微高,但生育率自1970年代中就已经低于2.1的自然替代率。
人口萎缩老龄化问题严峻
低生育率和高寿命带来深远影响,随着人口从2025年开始萎缩,老龄化问题将日益严峻,这可从几组数字中体现出来:
第一,去年有12万3000人退出劳动人口中,但有24万5000人达到20至24岁的工作年龄,也就是说,劳动大军中,每有一人退休,就有两个年轻人补充。但要是什么都不做,到了2030年这个比例将萎缩到0.7,变成“入不敷出”。
第二,今天我国社会中年满65岁者还是少数,每一个年长者有5.9个处于工作年龄的人照顾,但是到了2030年,这个数字将减少到2.1,这意味着更少人将得承受更多人的税负和经济负担,企业会聘请不到员工,年轻人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整体经济将遭受打击。
第三,新加坡人越来越迟婚迟育,虽然大部分已婚女性公民(40-49岁)有两个孩子,但只有一个或没有孩子的比率却从2000年的21%增加到2011年的26%。
白皮书指出:“这些人口问题已经来到家门口,我们要尽快采取行动才能仔细规划,克服挑战,为新加坡和新加坡人创造美好未来和一个以公民为核心的家园。”
为配合白皮书的发表,政府也在上个星期推出第四轮结婚生育配套,从各方面鼓励和协助夫妇育养下一代。
在提高金钱奖励之外,这次的生育配套通过育儿优先配屋计划,将新组屋优先留给有16岁以下孩子的已婚夫妇,并为那些正在等候新组屋竣工的有孩子夫妇提供租金合理的短期租赁单位。此外,孩子在7岁至12岁的家长,也可享有两天育儿事假,父亲也可正式获政府资助的父亲陪产假。
国人与外国人通婚
就是自行引进新移民
有越来越多本地人跟外国人结婚,这个比率目前高达40%,而这其实也是国人通过本身的选择引进新移民。
至于政府是否放宽跟本地人结婚的外国人入籍申请,协助副总理张志贤处理人口事务的总理公署部长傅海燕说,这须要考虑申请者的整体条件。
她在记者会上说:“我们鼓励新加坡人结婚,找合适的伴侣。但我们在评估这些配偶的申请时,会考虑到整体条件,比如是否能为我国作出贡献,是否能融入。当然如果这些人有亲人在这里,融合会比较容易,我们会以谨慎和仔细调节的方式引进新移民,使这个以新加坡人为核心的社会够强韧、能够长长久久。”
张志贤指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新加坡人跟外国人结婚已经是在吸纳移民。这部分的新移民可说是新加坡人亲自选出来的,亲情、孩子和稳固家庭是政府考虑给他们永久居民权和公民权的关键因素。
与外籍配偶结婚的国人有增加的趋势,白皮书披露,公民与非公民结为夫妻的婚姻占全国婚姻总数的四成,2011年有约9000对。
为帮助这些家庭,政府去年推出长期探访附加准证(Long-Term Visit Pass-Plus,简称LTVP+),有至少一个孩子是新加坡公民的外籍配偶可申请这种准证。首次申请者可逗留长达三年,更新时可延长至五年,这要比之前每年都须更新有更大的确定性。 另外,旅居海外的新加坡人也越来越多,从2003年的15万7000人增加到去年的20万人。白皮书里特别提到这群人,希望他们在学业或工作告一段落后能回国发展。 安稳生活
吸引一家三口入籍
杨义燕博士(48岁)1998年离开北京清华大学,到狮城展开新生活。她学的是化学工程,来新加坡后重点研究药物传递系统和开发新药。她的研究成果丰硕,是25项专利的联合发明人,也指导过65个学生,目前在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属下的生物工程与纳米科技研究院工作。
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大力推动生物医药科技,吸引了不少像杨义燕这样的高端人才来新。
她说,这里生活安全稳定,教育制度也好,于是在几年前跟丈夫胡庆堂(48岁,本地公司工程师)和儿子胡杨(20岁)一起入籍新加坡。胡杨目前在服兵役,他打算出国念医科,之后回新加坡服务。(陈斌勤摄)
雅国:种族比例不会改变
种族和谐是国家生存的基石,因此,尽管我国需要新移民,政府也将继续维持种族比例。
主管回教事务的通讯及新闻部长雅国博士昨天在记者会上说,即使人口朝多元化方向发展,确保社会和谐的种族比例也不会改变,这是李显龙总理亲口承诺的。
李总理去年12月出席一场社区对话会时说:“我相信我们能维持种族比例,而这其实也是政府的政策。”
这些年来,各族群的百分比变化很小。目前,华族占人口的74%,马来族13%,印度族9.2%。在2000年,华族、马来族和印度族占总人口比率分别为76.8%、13.9%和
7.9%。
雅国指出,国民融合理事会将继续帮助新移民融入,学校、国民服役和社区活动仍旧是他们自然融入的平台。
他说:“迹象显示,很多新移民和外国人都愿意跟本地人交流。这个工作必须继续,接下来我们打算通过艺术和体育等平台鼓励新移民参加活动。”
《人口白皮书》也指出,“新加坡公民之旅”(Singapore Citizenship Journey)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理事会也将用录像和小册子,协助新移民增进对本地的了解。
我们的人口挑战既复杂又多面,没有简单的对策。所以我们须要提前规划,找到最佳方案,取得最佳平衡,为新加坡人打造美好家园。我们需要的是坚实、和谐和可持续的人口,不只是数字,也是精神。我们要为新加坡人打造强韧和有活力的经济,为国人创造好工作,并为年轻及年长国人创造优质生活环境。
——副总理张志贤
大家可能被现在所面对的问题(地铁和巴士拥挤)困扰,我可以感受到这种不满,这种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人口白皮书》是要看比较长远的问题,我们在解决短期问题时,要记得新加坡长远的政策将会对各部门的政策起着带头作用。人口在整个国家和经济结构里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人口萎缩,对企业不是好事,对整个经济体的吸引力也不是好事。
——总理公署部长傅海燕
马来族群关注的跟其他族群一样,都是要建立新加坡人核心。这个人口配套是为了取得平衡,事实上,总理亲口承诺会确保种族比例平衡,因为社会和谐及种族融洽是我们生存的核心。随着人口多元化,确保种族和谐是很重要的工作。新加坡人从小就尊重彼此的文化,我们也要求新移民做到这点。国民融合理事会将继续通过职场、学校和社区帮助新移民融入,让他们有机会跟本地人交流,理解和尊重我们的文化。
——通讯及新闻部长
白皮书预测的新移民人口数字是实际和可持续的。在1996年至2004年间,我国每年引进超过3万名永久居民,这是我国基础设施能应付的数字,也是国人能感到自在的水平。不过,非居民人口比例增幅将较大,我们应考虑其影响和妥善管理的方法。总的来说,白皮书的方向正确,对我国未来的走向提供清晰度和确定性。
新加坡须引进更多外来移民来替代人口与保持竞争优势,这点我能理解和支持。但在鼓励国人生育这一环,我希望政府能做更多。若政府肯进一步帮助年轻父母,相信大多数人会乐意生育更多孩子,也许我们也无须依靠新移民。引进外国人容易,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公民则相当困难,协助新移民融入须做得更细致。
——陈智文
联合早报网讯)政府今天公布人口白皮书,全面提出未来的人口政策规划。白皮书预计,新加坡人口到了2020年将从目前的531万人增加至580万到600万人之间。到了2030年,人口规模可能进一步达到650万至690万人之间。
届时,公民人口在新公民的“补充”下将由360万到380万人组成,永久居民将保持在目前的50万至60万人的水平,其余则是非居民。
我国生育率只有1.2,这个低迷的生育率水平意味若不引进新移民,我国公民人口将迅速老龄化,甚至从2025年起开始萎缩。这将导致劳动人口减少,进而影响新加坡的经济发展。
因此,为拥有可持续的人口增长以及打造蓬勃的新加坡,政府的人口政策将三管齐下,围绕坚守以新加坡人为社会核心、为国人制造良好就业机会和提供优质生活环境的原则推进。
为了让新加坡人组成社会核心,政府在鼓励国人生育同时,也需要每年引进1万5000至2万5000个新移民,以及批准3万名外籍人士成为永久居民。这是作为我国低人口增长率的缓冲措施,以确保我国拥有合适的潜在公民人选。
其次,到了2030年,政府准备将从事专业人员、经理、执行人员及技师(PMET)的国人的比率,从目前的一半提高到三分之二。
最后,政府也将在未来17年增建70万个住宅单位、将现有地铁网络延长一倍,以及增添更多绿色空间,让未来人口都能安居乐业。
为了让新加坡人组成社会核心,政府在鼓励国人生育同时,也需要每年引进1万5000至2万5000个新移民,以及批准3万名外籍人士成为永久居民。这是作为我国低人口增长率的缓冲措施,以确保我国拥有合适的潜在公民人选。
其次,到了2030年,政府准备将从事专业人员、经理、执行人员及技师(PMET)的国人的比率,从目前的一半提高到三分之二。
拥有组屋的本地永久居民今后出租整间组屋将受到更大限制。在新条例下,只有不曾出租过组屋的永久居民屋主,才能在组屋过了最低居住年限后获批准出租整个单位,不过期限从原本的最长三年改为一年。
一年期满后,建屋发展局会根据个别屋主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允许屋主出租整个单位。只有屋主有特殊理由,建屋局才会酌情批准。至于哪些属于特殊理由,建屋局受询问时不愿置评。
此外,永久居民屋主出租整间组屋的总年数,也限定为五年,这意味着他们今后不能无限期出租组屋。
建屋局昨天宣布调整永久居民屋主出租组屋的条例,新条例即日起生效,新加坡公民屋主不受影响。
该局指出,这么做是为了确保永久居民买组屋自住,防止一些人买组屋赚租金或当成投资。
建屋局说:“建屋局允许符合五年最低居住年限的永久居民屋主出租组屋,不过出租的安排应该是暂时性的。如果永久居民家庭不再需要组屋自住,应该将组屋卖掉,而不是租出去。”
在之前的条例下,无论屋主是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只要过了最低居住年限,就能向建屋局申请出租整个单位。建屋局会批准屋主出租三年,到期之后,屋主可重新申请,建屋局也不限制申请次数和组屋出租的年数。
根据建屋局数据,截至今年4月,共有2142个永久居民屋主获准出租整间组屋,这占全部获批准出租组屋单位的5%。
受访分析师认为,新条例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区分公民和永久居民。
欣乐国际(SLP)执行董事麦俊荣说:“有永久居民不在本地工作,却出租组屋赚租金,以后他们就不能享受?便宜午餐?,新条例相信也是在鼓励永久居民入籍。”
ERA产业主要执行员林东荣说:“政府的信息很明确,如果你不打算住,就把组屋卖掉,不要霸占组屋用作投资。”
他相信,新条例推出后租赁市场供应会稍微减少,不过政府同时收紧外劳政策,导致需求降低,总体租金水平不会有太大改变。
新条例让一些永久居民觉得很突然。许薇薇(28岁,工程师)一年前跟同是永久居民的丈夫买下一间四房式组屋,原本计划过几年买私宅,再把现在的组屋出租给人。 她说:“现在这个计划不可行了,只能卖掉,总不能让房子空着。我们还没决定入籍,如果到时候成为公民,就没问题了。”
永久居民陈韵欣(31岁,自雇者)一年前把西海岸的组屋出租给人,并在市区租下一间家居办公室,用来办公和居住。
她说:“我和丈夫出租组屋,不是因为离开新加坡或是买了公寓来住,完全是为了工作需要,希望政府能酌情考虑,让我们继续出租。”
去年18间组屋违例出租被强制收回
范文四:新加坡人口政策
新加坡人口政策
新加坡建国初期,由于经济力量薄弱,有一段很长的时期政府规定每个家庭只能够生育两个儿女,超额生产者会受到一定的处罚。直到大约十年前,才发觉限制生育的政策是错误的。近十年来政府先后推行各项鼓励生育的措施,但都没有效果,生育率仍一路偏低,尤其是华族。2009年的增长率只有1.09%,为历年来最低,使政府非常担心。
随着新加坡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生育率又停滞不前,只好在移民方面动脑筋,使新加坡的总人口截至2009年6月份达到484万人,但其中有四分之一是永久居民和外籍员工,真正对国家有义务和权利的新加坡公民只有316万人。
新加坡每年有一万多个婴儿出生,但他们的父母有些是外籍人,因此也不能完全算是新加坡公民的出生婴儿。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新加坡公民的人数能早日达到650万人的定位,政府考虑实行下列几点新的人口政策:
1、准许在新加坡出生的婴儿,不管父母是任何国籍,都可以自动归化为新加坡公民。 2、准许外籍胎妇可以前来新加坡待产。
3、凡是新加坡公民,不管男女,已婚或未婚,双亲或单亲,在国内外所获得的私生儿女,只要DNA检证是他们亲生的骨肉,都可以被视为新加坡公民。
4、立法成立“海外新加坡公民”的部门,设立另一类的经济移民办法。为了平衡华族的低生育率。这个部门可以只吸收海外有才华、有财富的华人和中国人加入为“海外新加坡公民”,凡符合条件者,都马上可以成为“海外新加坡公民”并发给国际护照,以方便他们在国际经商和旅游的需要。和以前英国政府发给部分香港人的“British subject”的护照同样性质。
获得批准入籍为“海外新加坡公民”者,每人或每个家庭必需缴纳10-20万美元的入籍献金,每人每年还要缴纳1000美元的人头税,作为国内外互贫基金。
所起的作用:增加了新加坡的人口,为经济社会发展繁荣带来劳动力基础;
获得大量资金及人才;
缓解了人口老龄化及出生率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对中国借鉴意义:重视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注重吸引外来优质人才及资金;
适当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增加部分人口以缓解老龄化问题
范文五:新加坡人口生育问题
新加坡人口生育问题
生”
这个字,在新加坡让人联想到的首先就是婴儿出生率。前几年连续的人口负增长,使得新加坡政府把婴儿花红(baby bonus
,发给新生儿父母的现金奖励和其他津贴)越提越高,带薪产假越延越长(如果新生儿是新加坡公民,母亲有 4个月的带薪产假,其中 2个月由政府津贴;如果不是,母亲也有
2个月的带薪产假),父母扣税也扣得更多了(从以前的只有头
2个小孩在成年以前可以帮父母扣税,到头4个,再到现在所有的小孩)。但种种努力也只是使新加坡的出生率维持在人口自然替代率上下的水平(大约是 1.47,就是说每个母亲平均生育
1.47个小孩才能使人口增长为 0,低于这个数字就会出现人口负增长)。
为了害怕人口老龄化,以及出现日本那种“少子化”的现象,新加坡政府可谓不遗余力。刚刚独立的 60年代,新加坡政府的宣传口号是“一个不算少,两个刚刚好”,现在则是只差没有宣传“英雄母亲”了。但新加坡的人口问题有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就是不同种族的出生率有着显著的差别:华人(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华人)普遍晚婚、晚育甚至不育,因为要全力拚事业;马来人从习惯上普遍早婚、多育;印度人的普遍婚姻模式是男性先立业,然后娶个年轻的太太,但婚后也倾向于“自然生育”。
这种情况是最让政府感到忧虑的,因为会破坏原本的种族人口比例。但是基于新加坡特殊的种族环境,政府当然不能公开鼓励华人多生、限制其他种族生育,于是只好“曲线救国”,大力鼓动所谓的“精英人才”多生育,因为众所周知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华人与其他种族的比例远远高于普遍人群的比例。但最近这种宣传有点过火,比如把焦点放在高学历而大龄未婚的女大学生、硕士、博士身上,好像她们就是造成人口出生率不高的罪魁祸首。
另外,李光耀提出的“精英人种论”(通俗点说就是“龙生龙,风生凤”
,老鼠的儿子就只能打洞了)虽然在科学上是正确的,但难免会被人批评为纳粹思想,而呼吁男士们要争取娶与自己学历相当甚至更高学历的妻子来“改良”
下一代的基因,显然又与亚洲男性千百年来的沙文主义思想相悖。
新加坡增加人口的另一个方法是引进外国移民。巩俐更换国籍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成功范例:吸引教育、收入、能力等各方面高于新加坡平均水平的人来定居,最终使得他们变更国籍。最近几年永久居民的审批收紧、公民和永久居民之间的待遇差别拉大,都反映了新加坡对于青壮年高素质人才的渴求,以及从十几年前的“照单全收”到现在的“看菜下单”的转变。尽管每年还是有很多被各种留学、劳务机构“骗”
来,以为新加坡遍地是黄金或是身份证的人,但他们在一两年内就会感受到新加坡的现实—
只有对新加坡有用的人才会被留下来,其他人在完成学业、或是该行业的人力缺口不大的情况下,立刻就会被“请”出去。
而新加坡公民与永久居民相比,因为有着扣税、买房、装修(政府组屋集体翻新的时候,公民和永久居民所需支付的费用往往是一两千和上万新元的差别)甚至就业(有些涉及到国防等领域的工作只有新加坡人能申请)方面的种种优惠,常令永久居民感到不平。新加坡政府正是利用这种不平,“威逼利诱”永久居民加入国籍。
原文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