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最新]小学生必背古诗五年级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 辞 白 帝 彩 云 间 ,
千 里 江 陵 一 日 还 。
两 岸 猿 声 啼 不 住 ,
轻 舟 已 过 万 重 山 。
,,,
注词释义
,,,白帝城:故址在今四川奉节东白帝山上,为东汉公孙述所筑。 ,,,朝:早晨。
,,,辞:告别。
,,,江陵:今湖北江陵。
,,,还:返回。
,,,啼:叫。
,,,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
古诗今译
,,,早晨告别彩云间的白帝城,到江陵的千里路一日即可回返。两岸的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响,一叶小舟已驶过万重山峦。
名句赏析——“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公元759年,李白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经过十五个月的长途跋涉到达白帝城时。突然传来大赦的消息,李白满怀对生活的憧憬乘船顺流而还,写下这首诗,抒发了重获自由的欢愉和喜悦之情。起句写得热情奔放,“彩云间”三字不仅写白帝城地势高峻,也赋予全诗一种爽朗明丽的色彩,而一个“辞”字更写得传神,表达了诗人一旦获得自由后的惊喜情态。第二句实写顺流东下的情景,后两句为补叙之笔,描写行程的经过,特别通过经常使人感到哀婉悲凉的猿鸣反衬出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轻舟”的“轻”字,用得巧妙,是写实,又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真正做到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题西林壁
苏轼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
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
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
注词释义
,,,西林:即庐山乾明寺。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在今江西省,我国名山之一。 ,,,横看:从正面看。
,,,识:知道。
,,,缘:由于,因为。
古诗今译
,,,横看是蜿蜒山岭侧看是险峻高峰,远近高低看过去千姿百态不相同。之所以不能认识庐山的真实面目,只因为身处在这层峦叠嶂深山中。
名句赏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元丰七年(1084)春末夏初,苏轼畅游庐山十余日,被庐山雄奇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因此,他挥毫写下十余首赞美庐山的诗,这是其中的一首。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中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这两句充满了意味深长的哲理,并成为人们广为传诵的警句。
枫桥夜泊
张继
月 落 乌 啼 霜 满 天 ,
江 枫 渔 火 对 愁 眠 。
城 外 寒 山 寺 , 姑 苏
夜 半 钟 声 到 客 船 。
,,,
作者背景
,,,张继(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他的诗多登临记行,不假雕琢。《枫桥夜泊》是广为流传的名作。
注词释义
,,,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部的一座桥。
,,,愁眠:怀着旅愁,似睡非睡。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今苏州西枫桥附近的一座古寺,因唐初著名诗僧寒山曾住这里而得名。
,,,夜半钟声:唐代寺院的半夜打钟声音。
古诗今译
,,,月已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江边枫树渔火点点对愁而眠。姑苏城外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钟声悠扬传到了客船。
名句赏析——“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际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词注释:
,,, ?董大:董庭兰,当时著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黄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莫愁:不要愁,不要担心。
,,,?知己:知心的朋友。
,,,?谁人:哪个人。
?君:您。这里指董大。
诗词译文:
,,, 一望无际的黄云搞得日光昏昏,北风呼啸,雁声凄凉,大雪纷飞。不必担心前边的路上没
有知己,天下的人有谁不了解身怀绝技的董大您呢~
高适(公元702年-公元765年),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tiáo)(今河北津县)人。曾做过散骑常侍。有《高常侍集》。性格落拓,不拘小节。他半生漂泊,熟悉边疆生活,边塞诗写得慷慨苍凉,真实而有气魄。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为伟大的边塞派诗人。
忆江南
白居易
江 南 好 , 风 景 旧 曾 谙 。
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 ,
春 来 江 水 绿 如 蓝 ,
能 不 忆 江 南 ,
,,,
作者背景
,,,见《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忆江南:词牌名。
,,,谙: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蓝:蓝草,叶子青绿色的可以用来制作染料。
,,,忆:怀念。
古诗今译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名句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是一幅五彩的画,画出了江南好。白居易虽出生在北方,但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后,苏、杭的秀丽风景给他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回到北方以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作品,《忆江南》便是其中的代表作。这首诗开篇就感叹“江南好”,江南好,好在何处,当然是一言难尽,而一首词的篇幅很小,容不得详细叙述,白居易在这里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日出”二句对仗工整,色彩明丽,是一句广为后人传诵的名联。在作者笔下,江花与火对照,花的红艳令人赞叹;描绘江水,绿、蓝并举,水色的碧绿深浓似在眼前。短短两句十四个字,写尽了江南春日胜景。如此美丽的景色,怎能不使作者魂牵梦绕,因此,末句“能不忆江南”便自然流出,而作者对江南的忆念之情,对江南赞美之情也在不言中洋溢出来。
渔歌子
张志和
西 塞 山 前 白 鹭 飞 ,
桃 花 流 水 鳜 鱼 肥 。
青 箬 笠 , 绿 蓑 衣 ,
斜 风 细 雨 不 须 归 。
,,,
作者背景
,,,张志和(约730-约810),唐代诗人。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少年有才学,擅长音乐和书画,很受唐肃宗重视,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作品多写闲散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
注词释义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鳜鱼: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 ,,,箬:斗笠。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
,,,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
古诗今译
,,,西塞山前群群白鹭高飞,桃花盛开水中鳜鱼肥美。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在斜细雨中流连不归。
名句赏析——“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是一首传唱悠远的词,所描写的是西塞山边的景色:空中有白鹭高飞,而山下的小溪边,盛开着丛丛鲜艳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还有那温和的斜风细雨,这是一
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机勃勃,而且充满了喜气。而春色中的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洒浴在斜风细雨之中,享受着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为这景色的一部分。这风、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难怪他要流连忘返了。“不须归”除了指不回家外,还指弃官隐居,一去不返。那个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洁、不愿做官的隐居者,也是诗人自己。他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认定这美丽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让自己悄然溶入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对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触和依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 竟 西 湖 六 月 中 ,
风 光 不 与 四 时 同 。
接 天 莲 叶 无 穷 碧 ,
映 日 荷 花 别 样 红 。
,,,
作者背景
,,,见《小池》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曾做过直阁秘书等官。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
古诗今译
,,,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名句赏析——“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我们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城阙?帝王居住的城,这里指长安。
,,,?宦游?出外做官。
,,,?海内?全国各地。
,,,?比邻?近邻。
,,,?歧路?告别的地方。
,,,?沾巾?挥泪告别。
注释
,,, 1 本文选自《王子安集》
,,,2 少府:官名。
,,,3.之:到,往。
,,,4.蜀州:现在四川崇州。也作蜀川。
,,,5.城阙:帝王居住的城,这里指长安。阙,原意是宫门前的望楼。 ,,,6.辅:护卫。
,,,7.三秦: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项羽灭秦后,把战国时期的秦国故地分为三部分,分封给秦朝的三个降将,因此称为“三秦”。 ,,,8.风烟望五津:遥望蜀州,只见风烟迷茫。
,,,9.五津:四川岷江古有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五个著名渡口,合称五津。此则泛指四川。
,,,10.宦游:出外做官。
,,,11.海内: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12.比邻:并邻,近邻。
,,,13.无为:无须,不必。
,,,14.歧路:告别的地方。
,,,15.沾巾:挥泪告别。
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望月怀远
张九龄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1],,,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
,,,?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情人:有情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怜:爱。滋:生。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关上电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末两句:月光虽可爱,却不能用手抓:送给远方的亲人,只好回屋睡觉,希望得个好梦。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译文】
一轮明月在海上升起,你我天各一方,共赏出海的月亮。自己怨恨夜长,彻夜不眠将你思念。灭了烛灯,月光满屋令人怜;披起衣服,露水沾湿衣衫。不能手捧银光赠给你,不如回床入梦乡,或许梦境中还能与你欢聚一堂。
《望月怀远》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及妻子而写的。
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但像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的。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
,,,秋天的重阳节。诗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渚(zhǔ):水中的小沙洲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风吹落的响声
,,,万里:指远离故乡。
,,,长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一生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其遗憾。苦,极。
,,,繁霜鬓:形容白发多,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哀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译文
,,,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栩栩如生地得到表现。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补充。颈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又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悲秋多病、潦倒不堪的根本原因。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解】
,,,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锦官城:现四川省成都市。
,,,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自:空。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开,开创。济,扶助。
【译文】
,,,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 ,,,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 ,,,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忠心耿耿。 ,,,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
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昔人:过去,从前的人 (昔 假借为“昨。”从前;过去) ,,,3反:通返,返回
,,,4.悠悠:久远的意思。
,,,5历历:清楚可数。
,,,6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7.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
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8乡:故乡
,,,9.愁:乡愁。译文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我发愁。
题临安邸
林升
山 外 青 山 楼 外 楼 ,
西 湖 歌 舞 几 时 休 。
暖 风 熏 得 游 人 醉 ,
直 把 杭 州 作 汴 州 。
,,,
作者背景
,,,林升,南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的一位读书人,其他情况都无从查考。
注词释义
,,,临安:即诗中的杭州(在今浙江),南宋的国都。
,,,邸:旅店。
,,,直:简直。
,,,汴州:北宋的国都,在今河南开封。
古诗今译
,,,山外有青山楼外有楼,西湖的歌舞何时方休,暖风把游人熏得陶醉,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
名句赏析——“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只想偏安一隅,在杭州大造宫殿园林,仅花园就修了40多所,其他贵族富豪的楼台亭榭更是不计其数。这首诗的前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的无限,写尽杭州的山水楼台之美和歌舞升平的景复象。“几时休”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业几时能着手,然而,暖洋洋的风把游人吹得好像喝醉了酒,飘飘然,陶陶然,个个醉生梦死,毫无忧患意识,竟然把江南的杭州当作了中原的汴州。“暖风”语意双关,既是温暖的自然风,也是纸醉金迷的靡靡之风。末句既是讽刺,又是警告:长此以往,必将重蹈覆辙,杭州也会像汴州一样,沦于金人的铁蹄之下。全诗不用典故,篇幅极短而内蕴丰富,语言平易而忧愤深沉。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 徒有羡鱼情。
【诗歌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钓鱼成功。 ,,,张九龄:即张丞相,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十二一年)担任丞相职务。
,,,涵虚:包括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太清:天空。
,,,云梦:古代的两个大沼泽,在湖北省长江南北两侧,江北为云,江南为梦,后来大部分变成陆地。合称“云梦泽”。今属江汉平原及周边一带。
,,,岳阳城: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济:渡河。
,,,端居:平常居处,闲居。
,,,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徒:白白的。
,,,羡鱼:羡慕钓鱼。《淮南子?说林训》中说:古人有言曰:“临河而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与其空口赞赏别人的成绩,不如自己扎扎实实地做点事情。
,,,坐观:坐视、旁观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春望
杜甫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国:国都,即京城长安。
,,,破:(被)冲开;攻下。
,,,恨别:悲恨离别。
,,,烽火:这里指战争。
,,,连三月:是说战争从去年直到现在,已经两个春天过去了。 ,,,抵万金:家书可值几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 ,,,抵:值。
,,,白头搔更短:白头发越抓越少了
,,,白头:白头发
,,,搔:用手指轻抓。
,,,短:稀疏
,,,欲:将要;就要。
,,,浑欲不胜簪: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浑:简直。
,,,不:禁不住
,,,胜:能承受。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译文】
,,,,,,国家已经破碎不堪,只有山河还在。长安城里又是春天了,但是经过叛军的烧杀抢掠,早已满目荒凉,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木。虽然春花盛开,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让人流泪,觉得花好像也在流泪;虽然到处是春鸟和鸣,但由于心里和家人离别而忧伤,听了鸟鸣,不仅不高兴,还让人惊心。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来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住了。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地感叹忧愤。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多,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坐落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立,景色秀丽,为湖山登临胜地。
,,,2、贾亭:即贾公亭。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指向阳的树木。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5、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渐:副词,渐渐的。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6、行不足:百游不厌。阴:同“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7、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这里指下垂
,,,8、没(mò):隐没。
,,,9、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此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前四句写湖上春光,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前写景,然后点明环境。衔接非常自然。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解】:
1、渭城:就是咸阳,现今陕西省西安市。
2、浥:湿润。
3、客舍:旅馆。
4、柳色:柳象征离别。
5、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
之地。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
煌。诗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前两句为送别创造
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题菊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1],,,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作品译文
,,,菊花在飒飒西风中栽满园中,花蕊寒香味冷蝴蝶也不敢来,将来我要是当了分管春天的天神
[2]青帝,就要改变自然规律,叫菊花也在春天开放,好与桃花争奇斗艳。
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壮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学士表达自己胸襟抱负的各种豪言壮语都相形失色。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蕴。这是因为诗中成功地运用了
[1]比兴手法,而比兴本身又融合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的缘故。
舟过安仁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释
,,,安仁: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怪生”除了有“怪不得”的意思,还包含着诗人了解原因后的恍然,也包含着理解了两个童子撑伞行为而由此产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
,,,使:使用,利用
,,,使风:诗中指两个小孩拿雨伞当帆,让船开动.体现出儿童的聪明、天真。
这首诗浅白如画,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聪明。体现了两小童的可爱与思维的敏捷。 赏析
,,,词句解析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
受降城:唐灵州治所回乐县别称,故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因646年唐太宗亲临该地接受突阙部投降得名。回乐烽:回乐县城附近的烽火台。芦管:乐器名。征人:戍边的将士。尽:全。
赏析: 这一首七绝是中唐诗人李益所作,曾一度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相传本诗写成后即被谱以管弦而广为传唱。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怀亲的诗篇。前三句所写,是诗人登城后的所见所闻,写足诗题。并为最后一句的出现作烘托和铺垫。你看,“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的荒凉、凄冷。这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第三句描摹笛声,故意不言曲调之内容、声情,直至第四句才一语破的,让读者在“一夜征人尽望乡”的图景中去揣测和回味那笛声所流露出的浓烈乡思和满心的哀愁。读来,余音袅袅,言尽而意无穷。
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
卷 地 风 来 忽 吹 散 ,
望 湖 楼 下 水 如 天 。
,,,
作者背景
,,,苏轼(1037-1101),北宋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三苏”。他的诗自然豪放而又富有理趣,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注词释义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又名“看经楼”。五代时越王所建。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
,,,醉书:喝醉酒时所写。
,,,翻墨: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
,,,遮:遮蔽,遮盖。
,,,白雨: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
,,,跳珠:雨水打在船上,溅起的雨滴像乱蹦乱跳的珠子。 ,,,卷地:大风翻卷着从地上吹来。
,,,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古诗今译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卷地而来一阵大,,,
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名句赏析——“白雨跳珠乱入船。”
,,,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
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出自《全元散曲》
【译文】
,,,枯藤缠绕的老树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走来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 ,,,夕阳早已落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天涯外。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按】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难怪王国维评价“容若词自然真切”。
这首词更可贵的是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榆关】即今山海关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故园】故乡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夜深千丈灯”既是上阙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阙之间的自然转换。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风一更,雪一更”。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的鼓舞。因为她是搏击人生风浪的力量源泉,有了她,
为了她,就不怕千难万险,就一定会迎来团聚的那一天。从“夜深千丈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此创造美、抒发美的敏锐高超艺术智慧的自然流露。
本词既有韵律优美、民歌风味浓郁的一面,如出水芙蓉纯真清丽;又有含蓄深沉、感情丰富的一面,如夜来风潮回荡激烈。词人以其独特的思维视角和超凡的艺术表现力,将草原游牧文化的审美观与中原传统文化的审美观相融合,集豪放婉约与一体,凝炼出中华词坛上一颗风骨神韵俱佳的灿烂明珠,深受后人喜爱。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将作者推为宋后第一真词人,是非常有道理的。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月?村居注释译文
,,,【注释】
,,,?清平乐?村居: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这首词的题目。“乐”在此处读yuè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热。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ǎo):对古代老妇的敬称。老翁老妇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
,,,?亡赖:同“无赖”,“亡”读(wú)这里是指淘气、顽皮的意思。 ,,,?卧:趴。
,,,【译诗】
,,,茅草屋又低又小,
,,,溪边长满绿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南方口音,
,,,听起来温柔而又美好,
,,,那满头白发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大儿子,豆地锄草身在河东,
,,,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欢的是小儿子调皮极了,
,,,横卧在溪头草丛里,
,,,正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这首小令,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这首词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它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
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chú)?。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释
,,, ? 山坡羊——曲牌名,决定这首散曲的形式;“潼关怀古”才是标题。 ,,,?潼关——古关口名,现属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非常险要。
,,,?山河表里——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西都——陕西长安,是汉代的西京。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 ,,,?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京城咸阳,西汉(前206,25)的京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宫阙——皇宫建筑。阙,皇门前面两边的楼。
译文
,,,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集起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很多。(心情很不愉快)令人伤心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泥土。封建王朝建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中心
,,,本散曲由潼关而怀古,表达了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道出了全文的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
范文二:最新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醉(zu ì zhuì)书 卷 (juàn juǎn) 地 净慈寺 (sì shì)
翻墨 (mò mù) 映 (yìn yìng) 日 无穷碧 (bì biè)
二、解释词语。
翻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跳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别样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古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空。
1
1.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是 “唐宋八大家” 之一的 _________所写, 他笔下的云、 雨、 风各具特点。 诗人把乌云比作 “ _________” , 把大雨比作“ _________”,用“ _________”写出了风的大,显得 形象生动, 极富立体感。 诗中的望湖楼在今天的 _________ (哪里) 。 2.六月的西湖天气变化极快,先 _________ 后 _________。诗 句描写的色彩极其丰富, 云与 雨形成鲜明的对比,山是 _________ 色 _________ 色的,而雨后的湖水与天空都是 _________色的。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 _________代诗人杨万里送好友 _________时所作的一首诗,送别的时间是 _________ ,送别的地点 是 _________,诗中主要抓住了西湖的 _________ 和 _________两 样景物, 给我们展示了一幅 _________的画面。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 美称,那儿一年四季风光如画,景色宜人,诗中的“ _________、 _________ ”
表达了诗人的感受; 诗句“ _________ 、 _________ ”再现了西 湖六月的景色特点,成为千古佳句。
五、阅读、积累。
1.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
范文三:[最新]小学五年级古诗词大全
小学五年级古诗词大全
,,,上册:《泊船瓜洲》 《秋思》 《长相思》 ,,,《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唐代诗人)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思》 作者: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 作者:纳兰性德(清代诗人)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册:《牧童》 《舟过安仁》 《清平乐?村居》 ,,,《牧童》 作者: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作者:杨万里(宋代诗人)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 作者:辛弃疾(宋代诗人)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学六年级古诗词大全
,,,上册:《诗经?采薇》 《春夜喜雨》 《西江月?夜
行黄沙道中》 《天净沙?秋》 ,,,《诗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唐代诗人)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辛弃疾(宋代
诗人)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秋思》 作者:白朴(元代诗人)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下册:《卜算子-咏梅》 《示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长歌行》 《出塞》 《七步诗》 ,,,《卜算子-咏梅》 作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示儿》 作者:陆游(宋代诗人)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唐代诗人)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出塞》 作者:王昌龄(唐代诗人)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七步诗》 作者: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范文四:[最新]五年级上学期古诗
五年级上学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作者简介】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
书香之家。
【注释】
1 本文选自《王子安集》
2 少府:官名。
3.之:到,往。
4.蜀州:现在四川崇州。也作蜀川。
5.城阙:城墙和宫阙,这里指唐朝的京城长安。
6.辅:这里是拱卫的意思。
7.三秦: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秦亡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以封秦朝三个降将,因此关中又称“三秦”。
8.风烟望五津:遥望蜀州,只见风烟迷茫。
9.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10.宦游:出外做官。(宦;huan第 四声)
11.海内:四海之内。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12.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13.比邻:并邻,近邻。
14.无为:不要。
15.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16.沾巾:泪水沾湿手巾。
【领会】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请别在分手的歧路上,伤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诗词散文都写得好,著有《范文正公集》。
【注释】
往来:来来往往。
但:只。
美:鲜美。
出没:有时出现,有时淹没。
【领会】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危险啊~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与苏轼并称“苏辛”。
【注释】
村居:选自《稼轩长短句》。清平乐,词牌名。
茅檐:指茅屋。
相媚好:互相说喜爱要好的话。
织:编织。
无赖:这里是顽皮的意思。
【领会】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 溪边长满绿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 听起来温柔面又美好。 那满头白发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大儿,豆地锄草身在河东, 二儿,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欢喜是小儿的调皮神态,横卧在溪头草丛, 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注释】
周郎:三国时东吴的大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二乔: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
【领会】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生于嘉兴(今属浙江)。
【注释】
石头城:古城名,今为南京市。
故国:本来是指过去的都城,这首诗里指的就是石头城,具体指六朝古都金陵。
周遭:四周,周围。
淮水:指的就是秦淮河。秦淮河就在这里沿着山边流入长江。
女墙:俗称城墙垛。
【领会】
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别号少陵,河南巩县人。他曾官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唐代伟大诗人。杜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注释】
花卿:即花敬定,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叛立功。卿是对男子的美称。
锦城:指成都。成都旁有锦江,所以称成都为锦城。
丝管:弦乐和管乐,此处泛指音乐。
纷纷:多而乱的样子。这里指看不见、摸不着的乐曲。
闻:听到。
【领会】
锦成里日日飘荡着美妙乐声,一半江风吹散一半袅袅入云。这悠扬曲调莫非是神仙演奏,在凡俗的人间能够几回听闻。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封荆国公,谥“文”,世称“王荆公”、“王文公”。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因又称“临川先生”。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店。古代习俗,驱邪避瘟以求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风俗用桃木板写上两个门神的名字,分挂大门左右驱鬼镇邪,每年一换。
【领会】
爆竹声中已把旧年驱除,春风送暖饮屠苏避祸求福。千家万户迎来了正月旭日,总要用新门神换掉旧桃符。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别 字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注释】
鉴:镜子。
天光:天空的光景。
渠:代词,它,此处指方塘。
那得:怎么会。
如许:如此,这样。
为:因为。
【领会】
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光明澄清澈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闲自在地来回走动。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发源处不断有活水流下来。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人。有《临川先生文集》。 【注释】
泊:停船靠岸。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领会】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离南京也只隔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照我回到家乡呢,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 中国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
【注释】
元二:作者的友人。古人常以兄弟排行称呼,类似现在的“元老二”。
使:出使。
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渭城:秦置咸阳县,汉代改称渭城县(《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渭水北岸。
浥:润湿。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
故人:老朋友。
【领会】
早晨的细雨润湿了渭城浮尘,旅馆中看到嫩柳的青翠清新。我劝您再多饮一杯离别的酒,出阳关西行就再遇不到老朋友了。
增广贤文
1、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文,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2、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3、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两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 4、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5、红粉佳人休使老,风流浪子莫教贫。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外方知少主人。 黄金无假,阿魏无真。
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6、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闹里有钱,静处安身。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范文五: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诗意
出塞》是乐府诗歌的?旧题,唐代诗人常用?这个题目描写?边塞生活。这首诗即借此?题写了唐代戍?边将士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长期?戍边战士的同?情,希望能有像汉?朝李广那样的大将戍?守,使边境得以安?宁。诗的大意说:从秦汉时,明月就照临着边境?上的古老关塞?,至今,这里仍然还有?无数离家万里?的战士,在这关塞上戍?守,不能返还家乡?。只要能有像李广那样的将领在?这边界上把守?,外来的敌人就?不敢来侵犯了?。
别董大
注释】 (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3)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4)莫愁:请不要忧愁 。 (5)知己:知心的朋友。 (6)谁人:哪个人。 (7)识:认识. (8)君:你,这里指董大。
【译文】
天空万里无云?,遮天蔽日,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雪?纷飞,不要担心往后?不会遇到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枫桥夜泊诗文?解释
月已落下,乌鸦仍然在啼?叫着,幕色朦胧漫天?霜色。 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一?人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墨梅
文:
我家画中洗砚池边的梅树,花开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
受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方塘:方形的水塘〕一鉴开〔一鉴开:像一面镜子被?打开。鉴,镜子。古时候,镜子用镜袱盖?上,用时打开。〕,
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将书比作半亩?方塘。书是长方形的?,所以说“半亩方塘”。“一鉴开”,以镜子作比,形容方塘极其?清澈。
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写清澈方塘中?倒映的美好景?致。“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内?容。
问渠〔渠:它,指水塘。〕那〔那:同“哪”,怎么。〕得清如许〔如许:如此,这样。〕,
为〔为:因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最新]小学生必背古诗五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