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孤寡者不孤
善者不孤
湖北省谷城县盛康三中李贵菊
邮编441716 qq 2563328766 电话13871738637
每天早晨出去买菜,我的目光总要搜寻一个老婆婆,只要她在,我一定要买她的菜。是因为他的菜嫩吗?不是;是他的菜数量足吗?不是;是他的菜新鲜些吗?不是;是因为??不是,不是,都不是。我之所以一定要买她的菜,是因为我在遭遇困厄时,她曾经怜爱过我。在我品尝着苦涩的生活时,她给我的人间温情,是那样的弥足珍贵。
那是我高中刚毕业的时候,因为没考上大学,我不得不回乡务农。要说干农活,我真干不动。虽然我生在农村,娇生惯养谈不上,但家里姊妹五个,我是老幺,加上一直在学校读书,农活基本没有沾过边,你说一下子怎么能干得了呢?可是没有考上大学,父母的血汗钱几乎就算打了水漂,不干活,怎么说得过去呢?
那时正赶上生产队挑石头,没办法,挑吧!可那石头担子一上肩,就像千斤重担压在肩膀上一样,加之又是上坡,我把脖子伸得长长的,一步一移,往上奔呀,奔呀,累得汗流浃背,可还是上不了那个大坡。这时候,我听到一个温和的声音:“歇一歇吧,姑娘,看你一个读书人,怎么能挑得动石头呢?唉!可惜了!”我的心头顿时一震,感激的看了她一眼,原来是个老奶奶,她正关切地注视着我,眼睛里充满怜爱的光。我似乎顿时就有了力量,一咬牙,就上了坡。
回家一打听,才知道,她是我们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平时靠生产队里接济一点儿粮食度日。这让我更加感佩,一个孤寡老人,内心是多么孤寂,生活是多么冷清,可她却怀揣一份爱怜他人之心,仁爱像我这样一个在别人看起来没有用的读书人,多么慈善的奶奶呀!
一个承受了高考落榜的重创,又遭受了许多人的嘲笑与冷眼之后,在突然之间享受这样一种关怀,那是一种什么滋味呀?我当时的感觉就像六月里一股清泉流过心底。这种情境下,奶奶的怜爱,无疑是比钻石玛瑙还珍贵的无价之宝啊!当时,我就想,有一天,我的日子好过了,我一定要回报奶奶,让善者不孤。
后来,我有幸参加了工作,再也没有挑过石头,可我心里一直记着奶奶那句暖人心窝的话和那爱怜的目光。由于我工作的地方离奶奶挺近的,知道奶奶早晨要到我家附近卖菜,我就去买。
记得第一次去时,她已经不认得我了。我告诉她,我是某某的女儿,还把挑石头的事儿跟她说了,她很高兴,说:“你就不是干农活的人儿。”我笑了,心想:如果我没有考上老师,我可能一辈子就会挑石头呢,人的命运,谁说得准呢!后来,我就一直买她的菜,每次买完,我就故意多留一会儿,和她聊一聊,她一见我,就特别高兴,总有说不完的话。后来,她还请我到她家里去做过一两次客。我也把她接到家里玩,但她吃完午饭是一定要走的,说是呆在我这楼上不习惯。我们就这样来往,直到奶奶去世。
奶奶生命的最后一幕,是在一片素色的夜里静静离开的。但有善的陪伴,有我的陪伴,她走得不孤独,很安详。
范文二:孤芳不自赏 孤
孤芳不自赏 孤
孤 我总是讨厌光芒,我喜欢呆在黑暗的地方,因为那里能带给我安全感。
我从未想过那是为什么,只是默默地,坐在角落里,看着外面的一世芳华,静静地思考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极少向别人展现活泼的一面,在学校,我是高冷的,尤其是看书的时候,没有人能打扰到我,我只会及其烦躁地推开对方。
在老师眼里,我是最孤僻的,无论什么事情都从来不和别人合作,无论是多么难以完成的人物,我从来都是自己完成的,无论我完成的是好是坏,我都不与别人分享。
一年级,我是最沉默的,成绩也不好;二年级,我是认真的,成绩中上等;三年级,我是活泼的,成绩名列前茅;四年级,我是阴暗的,成绩仍然很好;五年级,我是最有主张的,成绩一丁点都未曾落后于其他人;六年级,我是冰冷的,成绩却滑落许多。那面后面,会如何呢,
没错,我或许是孤独的,但是我喜欢这样,我习惯了孤独,比起外面的阳光温和,我更喜欢阴暗的地方,只有我自己的世界,我的内心封锁着,即便是我自己,也不会轻易地打开他。四年级时,因为我的没主见,我甚至想要从高楼一跃而下,来惩罚自己的无用。
阳光对于我来说,是刺眼的。
我深切地希望能有人来解开我心中的锁,可是我清楚地明
白,没有人,没有人能够知道我为何会呆在一个封锁的世界,唯一知道的那群人,却都与我渐行渐远。
六年级:徐清华
点评:全文层次清晰,语句流畅。过渡自然,每一段交待得很清楚。边叙事边抒情。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一气呵成。
美中不足的是:语言过于直白,无需将一直六年级一一列举,概括就好。
作者可对自己为何孤僻做出详细的介绍,如果不是享受孤独,便尝试走出来吧,不论自卑还是性格使然,向阳才是最好的生长状态。
点评老师:苏璐璐
孤相关内容:血染黑兔 当红色的血液染红洁白的残月破碎的玻璃反映出残缺的记忆紫色的幽火将陈旧的记忆一点一点地焚烧当暗夜的使者与孤独的木偶被血一般的水吞噬时一切都将破碎梦的境界表示终结血红的蔷薇与幽蓝的玫瑰绽放在冥月之上镜中的少女在残月与鲜血的召...
为什么变成了这样 为什么变成这样原来,在小区,在路上,看到可爱的,笑嘻嘻小孩,我微笑地向他们打招呼,他们会笑的更加灿烂。现在,我依然如此,可是谁又会想到,他们原来的笑容渐渐消失,变的警惕,我很不解,也很难过,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是他们变得...
青春永驻 每个人的青春都会有那么一阵子,但她却会让人怀念一辈子,这是为什么呢,是年少轻狂吗,还是年少无知,还是因为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呢,六年级:于亚旗点评: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冉颜 流缦清阁倦倚轩,含颦复叩玉花钿,挑裙转立木篱前。轻弄梅头凝露蕊。浅尝春雪淡脂胭。曦阳起暖初笑颜。六年级:时光如瑾季微凉点评:对于景色的描写,语言简练而准确,联想则为触景生情,情景自然融合。
思忆 深宵何事令摧眉,揉断愁肠不许悲。浮世冰轮犁紫陌,驭空斜斗拱清微。当时美景同观照,斯夜长风自唤回。常念故人心已远,天涯无处忆歌吹。六年级:时光如瑾季微凉点评:内容新颖,结构合理,流畅连贯,自然通达。细节描写颇具匠心。
一场轮回 生命是一场轮回,或许永恒,抑或片刻,转眼五针松的成长,带给我们春的温暖,播种着生命的永存与希望。死亡是一场轮回,或许急躁,抑或长眠,即使曼陀罗不计其数地开放,也无法掩盖,那沧海一粟彼岸花之震撼。
青衣 桃花夭夭照人面,衣袂翩翩映红晕。明月依旧皓如雪,青衣不似少年时。六年级:时光如瑾季微凉...
涟漪 衣冠楚楚拨心弦,白衣沉凡独显秀。旧景不变伊人失,红衣不再舞翩翩六年级:时光如瑾季微凉...
范文三:秋月春风不等闲
一叶落知天下秋。
有时候,觉得节令就像个十月怀胎的少妇,月份一到,任谁也阻止不了新生儿,蓬蓬勃勃呱呱坠地。节令也是,春夏秋冬的脚步,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淡定从容有板有眼中,四季的景致,不慌不忙彰显着各自特色的风貌,重复单调而又绚丽缤纷,游走在我们的流年里。
金秋十月,在酷热难当的盛夏悄然隐退后,盛装隆重地降临到我们面前。
一年四季,我最爱的是秋天,爱秋高气爽的意境,爱丰硕丰盈饱满的秋实,爱秋成熟的风韵和气度,爱秋阳爱晨露。一直很怀念扎两个羊角辫,沐浴着秋阳柔和的晨光,背着小书包,任凭晨露打湿裤管,一蹦一跳地在乡间小路上,走将近一个小时路程的求学时光,那稚嫩的笑脸,跨越时空,永恒地镶嵌在记忆的年轮上。
我也爱秋风秋雨的萧索,萧索何曾不是一种对生命彻悟后的大美!
国庆长假,受浙师大教授朋友一家的盛情之邀,陪他们从上海来的老同学一家游玩。教授的老同学两口子,任职于华东理工大学。
这两对教授之家,是中国典型知识改变命运的杰出代表。他们其中三人来自吉林省偏远的小村庄,另一美女教授来自内蒙古。四个乡下孩子能够读到博士,博士后,能够留在名牌高校里,且科研成果不断,其中的艰辛和苦累是不言而喻的!他们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刻苦着努力着……秋月春风,在他们的年轮里格外地美丽着,灿烂着!
鄂教授海外留学归来,六年前,被浙师大人才引进过来,他带着一个获得国家科研奖的项目,也带着一个教授科研组来到浙师大。他没有躺在成功的功劳簿上,近三年又有科研项目获奖。回想起他的求学生涯,他常常感慨万千。
当年,在那遥远的小山村里,他高考意外落榜,面对贫困的家,忠厚老实,束手无策的老父亲。他只能默默走到田间去劳作,只是在歇工的时候,他会时常跑到他母亲的坟头,诉说心中的梦想和现实的无奈……
那年的秋风里,有他苦痛走投无路的呻吟,那年的秋雨里,飘洒着他几多失意的泪水。后来,是他高中班主任说服校长,让他免费重读一年,且面对营养严重不良,学习又认真刻苦他,班主任时不时从家里煮个鸡蛋,给他心爱的弟子补充营养。
我时常调侃鄂教授,班主任是他的大救星!如果不是班主任,当年慧眼识英才培养他,就没有他今天意气风发登上讲台的一幕幕。如果,班主任当年不帮他,那么中国绝对少了个优秀的大学教授,少了几项获奖的科研项目。
人生也如同秋一样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没有前期的辛勤耕种劳作,不播种插秧,不顶着炎炎烈日拔草除虫,怎么迎来硕果累累的金黄?
回想我的生活,“生活在异乡异地经年,常常觉得上帝还是很善待我的,尽管现实中的小日子,一直不是富足,不是如愿以偿的,可是,一直觉得自己是个非常幸运的人!当年之所以能够从偏远的乡村走出来,完全是被蚂蟥和水蛇给吓坏了,才拼命读书。每每想起少年时,在水田里被蚂蟥叮咬,叮咬在腿上的蚂蝗,一下,两下拽不下来,拍打不下来,蚂蝗的身子,还貌似使劲往肉里钻,鲜血顺着小腿肚子流下来的那一幕,对我来说,无异于世界末日来临般惶恐不安。打猪草时草丛中,突然窜出一条水蛇,有时咬了手一口,有时候咬了脚一下,那时多半赤脚在田野上跑的,当时魂飞魄散,常常吓得把打猪草的篮子和小刀一起扔得远远的。时过境迁后的今天,每每回想起,依旧心有余悸!爱读书,读好书是梦想,现在,家的咫尺有个大学图书馆,我可以尽情地遨游在书海里。想来,我是何等的幸运,何等的心想事成!”
秋意的人生,说不完的人生故事,看不尽的山水风景,走不完的天涯路。回首间,我们所有的苦乐年华,也是一道道多姿多彩的风景线。
山 谷 幽 兰
2013,10,08
范文四:德不孤,必有邻
德不孤,必有邻
发现一
流动儿童选择同伴时,优先考虑对方与自己在空间距离上的远近、对方的品德以及对方家长的修养,更愿意与距离较近的、有良好德行的、对方家长有较好修养的同学结成同伴关系。
发现二
流动儿童同伴关系的建立受个人交往能力、社会攀比风气、家庭交友引导、学校交往指导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受个人交往能力特别是个人交往技巧的影响最大。
一、问题与方法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流动人口增多,流动儿童数量上升。开展“流动儿童同伴关系影响因素调查”,对于完善儿童同伴关系理论,帮助流动儿童克服不良同伴交往意识和行为,培养正确的同伴关系和交友观,具有重要意义。
本调研所涉及的流动儿童,是指户口不在当前学习和生活所在地的小学和初中学生。考虑到北京为流动儿童相对集中的区域,本调研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小学生和初中生进行正式调查,发放问卷1 050份,回收1 000份,回收率为95.2%。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主观上,流动儿童选择同伴优先考虑对方的距离远近、个人品德和家长修养
调查结果显示,从主观上看,流动儿童选择同伴时,优先考虑对方与自己在空间距离上的远近、对方的品德以及对方家长的修养。他们更愿意与距离较近的同学结成同伴关系,期待对方有良好的德行,同时希望对方的家长有较好的修养。
1.流动儿童最期待与距离较近的同学建立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建立在彼此接触联络的基础之上,较近的空间距离为同伴之间相互接触和沟通联络提供了便利和机会。所以,流动儿童优先考虑与同班同学交往,其次是同校同学和家庭住址较近的人。调查表明,53.9%、20.3%和18.8%的流动儿童选择同伴时会分别优先考虑同班、同校和较近的家庭住址。可见,流动儿童最愿意与距离较近的人发展同伴关系。
2.流动儿童更青睐与具有良好品德的同学建立同伴关系
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所有流动儿童中,51.8%的流动儿童选择同伴会优先考虑对方的品德,27.4%和12.0%的流动儿童选择同伴会优先考虑对方的兴趣爱好和外貌性格。但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流动女童(54.5%)比流动男童(49.5%)更关注品德,流动男童(29.8%)比流动女童(24.6%)更关注兴趣爱好;流动小学生(54.5%)比流动初中生(49.1%)更关注品德,流动初中生(31.3%)比流动小学生(24.2%)更关注兴趣爱好。另外,真诚(42.4%)是流动儿童最希望其同伴所拥有的品行;与流动男童(38.0%)相比,流动女童(47.4%)更关注真诚。同时,流动儿童最想与平等宽容而非认真学习的人成为亲密伙伴。有41.6%和25.6%的流动儿童分别最想与“平等和公平待人”以及“宽容”的同学成为亲密伙伴,仅有9.7%的流动儿童最想与“认真学习”的同学成为亲密伙伴。
3.流动儿童更愿与家长修养较好的同学建立同伴关系
流动儿童选择同伴时非常关注对方家长的修养而非其经济地位或社会地位。希望同伴的家长“和气待人”“热情”“文化水平高”的流动儿童比例分别为51.8%、39.4%、7.1%,而希望同伴“家里有人做官”“家庭富有”的流动儿童比例仅有1.1%和0.6%。
以上结果显示,流动儿童选择同伴时优先选择距离更近的同班同学。这是因为,相邻或
较近的空间距离可为流动儿童相互接触提供便利。
流动儿童选择同伴时,首先关注的是对方的品德。可见,流动儿童已经意识到品德对同伴关系的重要影响。无疑,相似的德行和兴趣容易促成流动儿童较强的同伴交往意愿,而良好的个人品德对同伴交往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容易使彼此受到良性约束而便于双方交往的顺利开展,从而促进双方形成稳定的同伴关系。流动女童比流动男童更关注品德,可能是因为她们比流动男童体力相对弱小,更希望通过良好的德行规则建立同伴关系;流动小学生比流动初中生更关注品德而非兴趣,可能因为他们不像流动初中生那样兴趣广泛,而更希望与德行良好的同学形成同伴关系。流动儿童最希望所选同伴真诚,这可能是因为,真诚比起热情幽默等品行对于维护同伴关系更为重要。流动儿童更愿意与平等待人而宽容大方的同学而非认真学习的同学成为亲密伙伴,这可能是因为,流动儿童在同伴交往过程中更希望同伴与自己平等相处,彼此宽容理解,而是否认真学习、学业成绩好坏从很大程度上并不影响他们之间建立稳定的同伴关系。
流动儿童选择同伴时对对方家长修养的关注超过对其经济地位或社会地位的关注。这可能是因为,对方家长修养好,利于缩小流动儿童与同伴交往的距离,而其经济地位或社会地位过高,流动儿童在交往时会感觉拘束或存在隔阂。
(二)客观上,流动儿童建立同伴关系受个人能力、社会风气、家庭引导、学校指导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从客观上看,流动儿童同伴关系的建立受个人能力、社会风气、家庭引导、学校指导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受个人交往能力尤其是个人交往技巧的影响最大。根据调查,34.7%的流动儿童认为,对其同伴交往影响最大的方面是个人的交往能力,尤其是个人交往技巧。而仅有17.7%、12.5%、10.4%的流动儿童分别认为,对其同伴交往影响最大的方面是社会上攀比家庭钱财权势的风气、家庭的交友引导、学校的交往指导。可见,个人、社会、家庭和学校因素对流动儿童建立同伴关系均有影响,只是具体影响及其程度有所不同。
1.个人交往技巧影响流动儿童建立同伴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有47.8%的流动儿童认为,自己选择同伴时,通常遇到的困难是“缺少交往技巧”,而仅有21.1%、18.6%、7.1%的流动儿童分别认为是“自己学习不好”“性格不够活泼”“自己是外地人”。
2.社会攀比风气影响流动儿童建立同伴关系
调查显示,对流动儿童建立同伴关系有最坏影响的社会风气分别是“攀比学生的名牌服装和贵重手机和Ipad等电子产品”“攀比父母的钱财”“攀比父母的权势”,分别占到了39.4%、26.5%、20.2%。 3.家庭交友引导影响流动儿童建立同伴关系
调查显示,56.5%的流动儿童认为其家庭“支持”其与同伴交往,但同时56.8%的流动儿童认为其家庭“不太关心其交友情况”;仅有13.8%、13.2%、8.9%的流动儿童分别认为“父母经常搬家”“父母自身的交友情况”“父母没钱或没权”影响他们与同学交友。同时,流动小学生(59.3%)、流动女童(60.0%)认为“父母不太关心其交友情况”的比例高于流动初中生(53.7%)、流动男童(54.0%)。
4.学校交往指导影响流动儿童建立同伴关系
调查显示,38.5%和18.6%的流动儿童分别认为,“学校不太关心学生的交友情况”和“学校忽视对学生同伴交往的指导”,14.5%的流动儿童认为“学校对学生同伴交往的评价不恰当”。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对流动儿童交往的态度存在年级差异,认为学校“不太关心”其交友情况的流动小学生占44.3%,而流动初中生仅占31.3%;认为学校对其同伴交往“忽视指导”的流动小学生占21.5%,而流动初中生仅占15.0%。
以上结果显示,流动儿童同伴关系受个人交往能力尤其是个人交往技巧的影响最大。这可能是因为,流动儿童认为个人交往能力,尤其是个人交往技巧对其建立同伴关系至关重要,
其影响大于学校和家庭等其他因素对同伴关系的影响,而学业等其他问题并没有影响自身同伴交往。
流动儿童家庭支持其同伴交往但对其交友情况关心不够,可能是因为,流动儿童家庭希望孩子在外能与同学友好相处,但由于自己的工作和生计,无暇过问孩子的具体交友情况。流动小学生和流动女童认为父母不太关心其交友情况的比例分别高于流动初中生和流动男童,这可能是因为,流动小学生和流动女童在心理上比流动初中生和流动男童更依赖父母,希望父母更多关心自己结交同伴的情况。
流动儿童所在学校对其同伴交往不够关心且疏于指导,这可能是因为,流动儿童所在学校更关注学生的学业等问题,相对忽略了关心学生同伴交往问题的重要性;认为学校对其同伴交往不太关心或疏于指导的流动小学生比例超过流动初中生,这可能是因为,流动小学生年龄尚小,同伴交往经验相对缺乏,更希望学校关心其同伴交往情况并予以指导帮助。
三、讨论与建议
调查显示,流动儿童在建立同伴关系时,主要受到来自主客观两方面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引导流动儿童建立同伴关系,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引导流动男童和流动初中生交友要全面
调查显示,流动儿童选择同伴时更关注品德而非兴趣,且流动男童和流动初中生比流动女童和流动小学生更关注兴趣爱好。诚然,流动男童大多有好玩的天性,尤其流动初中生比流动男童了解更多兴趣爱好,更容易与兴趣相投的孩子形成同伴关系。但流动男童和流动初中生有可能在交往同伴时过于关注对方兴趣是否与自己一致而忽视对方的品行,这就需要学校和家长时刻提醒流动男童和流动初中生,教育和引导他们不要只顾与兴趣相投的孩子一起玩耍交友,更要在关注对方兴趣爱好的同时,注意对方的个人品德,引导孩子交友时注意全面。
(二)指导流动儿童提高交往能力
调查表明,接近半数的流动儿童认为自己选择同伴遇到的困难是“缺少交往技巧”,远高于认为选择同伴的困难是“学习不好”“性格不够活泼”等的流动儿童的比例;大多流动儿童认为其家庭“不太关心其交友情况”,其中流动小学生、流动女童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学校还存在对流动儿童尤其流动小学生同伴交往不够关心和疏于指导的问题。为此,家庭和学校应当通过家校合作等途径,加强沟通联络,关注流动儿童交往,了解流动儿童交往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就交往艺术、交往方法、交往技巧等内容对流动儿童予以指导。
(三)引导流动儿童抵制攀比社会风气
调查显示,攀比社会风气对流动儿童同伴关系有一定影响,近四成流动儿童认为,对其同伴关系有最坏影响的社会风气是攀比名牌服装和贵重电子产品,还有两成以上流动儿童认为存在攀比父母钱财和权势之风。为此,家长应以身作则,注重节约,避免追求名牌贵重产品;学校应引导流动儿童树立正确、健康的交友观,消除爱慕虚荣心理,教育他们在同伴交往过程中要“攀比”遵纪守德、文明交往而非通过“炫富”攀比钱财和权势;学校还要教育和引导流动儿童在生活中培养勤俭节约习惯,通过努力来习得本领,日后创造幸福生活。
(四)提醒家长提升自身修养
调查显示,家长修养而非其经济或社会地位对流动儿童选择同伴有显著影响,希望同伴的家长“和气待人”“热情”“文化水平高”的流动儿童比例,明显高于希望同伴“家里有人做官”“家庭富有”的流动儿童比例。这就提醒家长,为了给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作出表率,帮助孩子结交具备良好德行的伙伴,家长应注意提升自身德行和文化素养,多读一些有关文化修养、学校文化、文明礼仪、儿童心理等的图书;参与孩子的同伴关系,把孩子的朋友当成自己的朋友,对其热情接待,抽时间与之倾心交流,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帮助,与此同时,无论其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如何,一律平等相待。
【陈春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 丽
范文五:德不孤,必有邻
德不孤,必有邻
高一,6,班王凯
潮涨潮落,花谢花开,昔日的繁盛,喧闹的人声都已离我们远去,只有遗存的美德如坚实的繁花开满华夏神州,成为支撑我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力量之基,生命之源。
:“德者孤”,因为他们认为,“人不为已,天诛地灭”。是啊,圣有人说
人也有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德者犹如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可是,德者真的孤独吗,
李零也曾说孔子很孤独。满腹仁德,颠颠簸簸,倒出的只是一部短短的《论语》。
德者,孤否,
我不赞成,孔子站的高,却并不孤独。当他离开那个让他沦为丧家犬的时代,却永远走进了中国文化的漫长旅途。正如他所说“德不孤,必有邻”,美好的德行总会为人所传扬,并流传千古。
雷锋一名普通的人民解放军战士,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何为“德”,如何做一位有德之人,对于他的这种行为,有些人想不通,甚至也有人不齿。
其实像雷锋一样的文明传递者,也并不孤独,今天他依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因为他的行为体现了具有五千年文化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到如今,数十年过去了,大街小巷都在学习雷锋精神,传承中华美德。
有德者其实并不孤独。周敦颐爱莲。莲香远溢,荷叶亭亭净植,有一种君子的道德风范。但周敦颐在世人眼里却是个另类,直到几百年之后,才出现一位志同道合的人。虽然他们无法相遇相知,但却一不小心成就了文学史上的佳话。成了人们追求的有力典范。
有时,我宁愿把道德看成一种信仰。
车停滞,不是路难行,而是百姓拉着车子不愿意太守离去。太守是谁,他是孟会-----一位权贵,“达则兼济天下”的一种人,在将要离职的时候得到百姓百般挽留的人。
他是一位士人,向往陶潜的种豆南山下,却又不忘一方百姓。在对道德的执着追求中,得道多助,离职后隐居在偏远的湖泽,而人们因他的高义又以他为邻。“里仁之美,则不处仁焉得知,”
德是一种力量,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追求道德高度或许是一种苦行,但这种行为不会孤独。
我想,中国的德者从未孤独,也从不孤独。他们的行操也许不会马上让别人认同,但却始终流苦,甚至延续了好几千年,最终成为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钉榫。正所谓:德不孤,必有邻。或许我们会想,德者在高处,只能仰望,但他们总会垂下几丝思绪,与我们共享。以德为邻,非难事。只要我们追求,只要我们行动。
当我们浴着新世纪的曙光时,也请把一份道德背上行囊,让德永驻心间。
让我们跟着德者的足迹,德者则永不孤独。
点评:
文章选择角度有新意,主题思想较为深刻。(指导教师: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