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黑白无常的历史原型是夫妻?为什么黑白无常必须同时行动?
在旧时迷信中,将无常说成是人死时勾摄生魂的使者,是来接阳间死去之人的阴差,相传人们在死了以后,就是由黑白无常将人的鬼魂带到阴朝地府,经过了阎王爷的审理,如果生前修的阴德够了,就上天堂,如果生前作恶多端,就要下地狱受严惩,而功德一般功过相抵的人就可以转世投胎重新做人。黑白无常在民间是两个索命鬼的形象,在民间的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黑白无常,但有些将之描述成两兄弟,有些将他俩说成夫妻。黑白无常到底是两兄弟还是两夫妻呢?为什么每次行动都是一起呢?
?动漫片《画江湖之不良人》中的黑白无常
相传黑白无常黑无常叫范无救,白无常叫谢必安,两人从小结义为兄弟一起长大,后来有一天约好出去游玩,来到河边,眼看就要下雨,谢必安说此处离家不远就跑回去拿伞,范无救在河边等谢必安,没想到暴雨倾盆河水暴涨,范无救怕谢必安取伞回来找不到自己,也不想失信于人,就在雨中等他。结果谢必安拿伞来的时候范无救已经洪水冲走了,痛不欲生的谢必安最后也上吊死了(白无常的形象是伸着舌头的吊死鬼)。阎王爷念他们信义深重,就把他们留在身边做了鬼差,这就是黑白无常的来历。
黑白无常的名字其实也有特殊含义,谢必安,就是酬谢神明则必安;范无救,其实也就是“犯无救”的意思,就是犯法的人连神仙也救不了。
?黑白无常的原型是抱柱之信的典故
?
然而黑白无常传说的由来,其原型是一个哀怨凄婉的爱情故事,出自《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说一个叫尾生的痴情男子,和心仪的女子约好了在蓝桥下见面,心上人没来赴约,不幸的是大水却涨上来了,为了不失信约,就抱住桥梁的柱子,最后被淹死。所以后人用魂断蓝桥这个成语来形容夫妻为对方殉情的行为,因此有些民间作品间黑白无常说成是夫妻其实是有根据的。
在民间传说中,黑白无常除了负责在人阳寿尽的时候将其魂魄带到阴间,还负责捉拿不法之徒和恶鬼,因此民间俗语“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其实说的就是黑白无常前来索命,因此平时经常干一些有损阴德的坏事或者作恶多端的人,往往担心遭到惩罚而做噩梦。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杀了他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后,又逼他爹李渊退位,因此常常做噩梦,后来由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恭夜夜守在门前才心安,因此民间门神上一般都是秦叔宝和尉迟恭。
?明见供奉的黑白无常
?
黑白无常虽然是索命鬼,但在民间传说中他们并不是凶神恶煞的厉鬼形象,我们从《西游记》和《新白娘子传奇》中看到的黑白无常都是非常可爱的喜剧角色。传说中的黑无常脸上写的“正在抓你”,白无常脸上写“你可来了”;黑无常帽子上写“天下太平”,白无常帽子上写“一见生财”,白无常多为惩治那些“不够称”的,而黑无常是专拿链子、镣铐捉拿恶鬼的。据说见了黑无常要跑,见了白无常是你可以打他,因为他打你的时候是用钱币砸你,因此说“一见生财”。
再来说说为什么黑白无常要一起行动,这要从人的魂魄说起,我们平时说的魂魄其实是两个概念,要先弄明白什么是魂什么是魄。魂是离开了生命能独立存在的精神,而魄是不能独立生命形体单独存在的精神。中医理论中认为心藏神、肺藏魄,有中医认为人快要死去的时候堵住肛门可以防止魂魄散去。比如僵尸就是魂不在了,魄还在。
?《新白娘子传奇》中的黑白无常
?
传统观念认为,人有三魂七魄,《封神演义》中说人有七魂六魄,因此哪吒杀了龙王三太子以后,为了不连累他爹李靖和陈塘关的百姓,就割肉还母削骨还父死了,后来太乙真人收集了哪吒的六魄,以莲藕为身,又去阴曹地府找回了他的七魂,让哪吒复活。
由于魂魄分阴阳属性,男性: 阳体=阳魄+阴魂;女性:
阴体=阴魄+阳魂,所以我们常常说人阴魂不散一般指的是男人,黑无常是阴性的代表,白无常是阳性的代表,人的灵魂在脱离肉体之时,由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因,男性的阴魂,由白无常带有的阳性将其吸引、捕捉;女性的阳魂,由黑无常带有的阴性将其吸引、捕捉。可以说黑白无常如果是单独行动,就只能完成摄其魂或者夺其魄其中的一种,因此只有只有同时行动才能将人完整的魂魄带到阴曹地府给阎王爷审查。
?卡通版黑白无常
?
黑白无常的设定其实源于道教的太极图,黑白同太极图中阴阳鱼的黑白,从古至今,太极图的颜色都是黑白两色,因此就只有黑无常和白无常,而没有黄无常、率无常等等。
狐狸精为何变成了浪荡女人的代名词?狐狸原本是贡在神坛上的瑞兽
揭秘:契丹王朝为何灭亡?契丹后裔又去向何方
范文二:什么是无常无我?
“无常”与“无我”观点的提出是以缘起论和五蕴论为基础的。“无常”与“无我”指出一切事物都不会永恒存在,都会经历一个从产生到灭亡的过程。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无常”一词出自《杂阿含经》。意思是说,一切事物都不会一成不变,都会经历从生到灭的过程。具体点说,就是每一个事物都会经历成、住、坏、空四个阶段。
“成”,是指事物的生成;“住”,是指事物会在一定时间里处于一种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无大变化的状态;“坏”,是指在住期之后,会发生很大的变异,并且时时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之中;“空”,是指事物已经毁灭,形体不存。
联系到人生现象上就是生、老、病、死。“无我”是指一切事物不仅形体不会永存,而且精神也会随之消灭,即不存在一个常恒的精神主体。
佛教“无常”与“无我”观点的提出是以缘起论和五蕴论为思想基础的。世界只不过是五种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在一定的条件下聚合而成,那么各种事物当然也就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了。既然如此,一切事物自然不会永恒长存,不仅形体是这样,精神也是这样。
无常、无我的意义
“无常”与“无我”作为一种对世界的认知理论是与四圣谛的人生观点紧密相连的。既然世间的一切是无永恒主体的,那么它就不值得人们去追求。
然而,世俗之人由于无知,错把“无常”与“无我”的东西当成有常有我的东西来追求,这就必然陷入痛苦。所以要消除痛苦,就要消除人们的无知,认识到“无常”与“无我”的道理。
范文三:人生无常是什么意思
人生无常是什么意思
导读: 人生无常是什么意思(共4篇)人生无常人生无常,要学会珍惜现在俗话说,人生无常,“朝青丝,暮白发”。生命在时钟的“滴答”声中流逝。此刻,你所拥有的一切都弥足珍贵,也许下一刻,它们就消失了,或者转变成了其他的东西。因此,当一个念头在脑海中升起时,这或许就是机缘所致,是你遇见了某个人、看到了某件事、有了某些感想、才有这个念头升起。如...
本文是中国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教学设计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人生无常是什么意思》,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人生无常》
人生无常,要学会珍惜现在
俗话说,人生无常,“朝青丝,暮白发”。生命在时钟的“滴答”声中流逝。此刻,你所拥有的一切都弥足珍贵,也许下一刻,它们就消失了,或者转变成了其他的东西。因此,当一个念头在脑海中升起时,这或许就是机缘所致,是你遇见了某个人、看到了某件事、有了某些感想、才有这个念头升起。如果此时你不付诸行动,就会白白错过机缘。下一刻,你再想重新遇到这一刻的人、事、物,都是没有可能的。
不要在拖延中错失机缘,抱憾终生。想到就做,念起即行,这才是睿智的人生。
其实,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他们没有时间去思考,因为充斥于生活中的各种琐事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在不断的哀叹和抱怨中,他们的梦想早已渐渐失去了色彩,他们的斗志也被消磨殆尽。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皆是因为他们的内心负重太多,他们如同背着一个塞满了苦、累、忧、烦的“垃圾袋”,疲惫不堪。
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生活本来就是充满缺憾的,我们也没有能力去改变。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唯一可以改变的,仅仅是我们的内心。
如果一个人的内心装着天堂,即使处在泥淖之中也会像天堂般幸福,若是内心装着地狱,即使身在云端也如同附地狱般痛苦。这样说一点都不夸大其词,其实我们静下心来就会发现,有时一念之间,就是天堂和地狱。
生命短暂,我们都只是其中的匆匆过客而已。在绵绵不绝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重量也许还不及一粒沙石。既然懂得了生命的卑微和渺小,何不就像空气中的一粒尘埃那样,在阳光下自由地闪耀着吸收到的微弱光芒。
假如懂得了否极泰来的道理,即使身处逆境也不会消沉;假如能意识到拥有的不会永恒,便会更加珍惜;假如明白了聚散无常,就会倍加珍惜相聚的缘分,期待重逢的机会;假如懂得了幸运和欢乐总会过去,就应该未雨绸缪;假如懂
得了生命无常、健康无常,就会认真把握当下的每时每刻??懂得了生命无常的人,就不会放纵和贪逸,因而明白了这一点,便是开启了智慧之门。
过去的永远不可能再重来,所以不要一直生活在过去的阴影中无法自拔;未来还有很多无法确定,所以不要总是期待未来的一切都过分完美。唯有现在的一切才是真实的,所以把握好今天的一切,畅享此刻的呼吸,才算是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
活在当下,就是既不悔恨不可能改变的过去,也不幻想虚无缥缈的未来。即使自己过去曾经风光无限,但那一切其实就像夜空中划过的流星一样,已经了无痕迹。虽然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它一定是从今天开始的。因而除了把好现在我们别无选择,而做好现在的一切就相当于为未来做准备,就会与成功逐渐接近。
篇二:《人生无常,一切皆苦》人生无常是什么意思。
人生无常,一切皆苦
——浅析《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之苦
摘 要:人生无常,一切皆苦。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随着佛教的广泛、
深入传播,士大夫的诗歌中更是充满了感叹无常的忧郁与无奈。在佛教的基本
人生观影响下,中国诗学充满着浓郁的佛家风味,如《古诗十九首》中浓厚的
人生悲戚色彩。
关键词:佛教;人生无常;一切皆苦;古诗十九首
人生充满苦难,而苦难又是从何而来,人生无常,一切皆苦。人们常常不明白苦难的根源,总是想方设法希望可以消灭苦难本身,结果百般的努力却是换来徒劳无功,于是陷于苦海而无法自拔。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这是佛教对人生的总的价值评判,是佛教的基本人生观。一切皆苦则是佛教的出发点。佛教自传入中国开始,就对中国士大夫形成了颠覆性的影响,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候,随着佛教的广泛、深入传播,士大
夫的诗歌中更是充满了感叹无常的忧郁与无奈。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古诗十九首》,解读佛教人生观的烙印下的诗学感伤、诗学感叹,以及该如何做到苦海人生的自我解脱,以此说明佛教给中国诗学带来的影响。
一、“人生无常”的诗学感伤
“佛家认为没有觉悟的人生是充满苦难的。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忧悲恼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欲不得苦。浩浩长河,流的是苦泪;巍巍宫殿,筑的是苦骨;嗨哟号子,发的是苦声;灿灿华服,织的是苦丝,,,总之一切皆苦。”[1]人们因为没法理解真理,所以时常作茧自缚,因而流转生死,死死生生,永远受苦。人生是痛苦的,生命是虚无的,所以人生是无常的。佛教讲人生之苦,重要的一点指生命无常的痛苦。它给中国诗学注入了生命易逝、人生如梦的感伤情怀。
生命无常,转眼即逝。一切存在都是暂时的,没有永恒的存在。有生命的人生也是一样,只是一种暂时的存在,也难以超脱有生必有死的变易无常规律。古诗十九首之三《青青陵上柏》的第二句“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2]意为天地如此广阔,何其永恒,而生于天地之间的人,却像出远门的旅客,那样匆忙,也就是每个人不久都即“归”(死)的意思。《今日良宴会》之四中的一句“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说人生一世,有如旅客住店,又像尘土,一忽儿便被疾风吹散。也是生命短促之意。当汉末社会的风风雨雨,将下层的士子们恣意拨弄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对生命的真谛进行思索。
人生苦短,世事无常。过去有老修行说:“今晚临睡脱了鞋,不知明早能否穿。”或说“这口气咽下去,也不知能否再有下口气吐出”[3],生命就是如此脆弱,死亡会随时来临。“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古诗十九首之十一《回车架盐迈》是诗人的反复思考,他说在短
促的人生途中,应不失良机地产身显荣,因为人不能如金石之永固,所以他认为只有“荣名”才能在人的身躯归化于自然的时候还能安然留存。其中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思考。“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驱车上东门》之十三)同样表达出作者摆脱不了为生命之谜而苦恼的世纪性的烦愁。
后世至今世的幸福靠的是今生今世的善德善行因缘,今生今世能不能积极有
效地发挥利己利众的有益作用,靠的是对自身生命无常规律的认识和自觉。因此佛教把认识万物无常、人生无常看做是向积极的方面发展的精神动力。
二、“一切皆苦”的诗学感叹
人由自我的利益观点去考量一切事物,凡是对我有利的就乐;凡是对我们不利的就苦。但现前有利的乐,也是形成将来苦的原因,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一切都会有生、住、异、灭的运行法则[4],先前美好的事物一定会有变异、变坏、变灭,因而产生与心所喜欢的事物别离之苦,今天的美丽、年轻、强壮,就会是将来不再美丽和年轻时的苦的原因了。所以,佛陀说:一切皆苦。
在佛教来说,一切皆苦的苦,是指苦恼、痛苦、苦逼的意思,而苦的性质可分为三种:苦苦、行苦,和坏苦。苦苦即是痛苦、苦恼的感受,这里则衍生了人生的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八个苦是大原则,归纳了人生最痛苦的事,讲深刻的有十二苦,八苦再加上愁、悲、、忧、恼四苦,十二个大原则[5]。人生是痛苦地活着。
“老苦”对中国古诗的影响,便是“嗟老伤逝”情绪。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古诗十九人生无常是什么意思。
首之一《行行重行行》)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古诗十
九首之《冉冉孤生竹》)
佛教的“求不得苦”,反映到中国诗学中,则是求官无门、仕途失意的萧骚不平。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
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古诗十九首之七《明月
皎夜光》)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
望,双阙百余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古诗十九首之三《青青
陵上柏》)人生无常是什么意思。
佛教的“爱别离苦”,反映在中国诗学中,就形成了咏叹亲友分别的主题。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
长,会面安可知。(古诗十九首之一《行行重行行》)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
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
语。(古诗十九首之十《迢迢牵牛星》)
八苦的最后一苦“五阴炽盛苦”在诗学中
的反映,一般体现为深闺寂寞的无奈情感。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古诗十
九首之《青青河畔草》)人生无常是什么意思。
《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贴切地反应出佛教所说的“一切皆苦”,通过表现各种苦,来表达诗人自身的感叹。
三、苦海人生的自我解脱
佛教揭示了生命的本质,是为了解脱它,
即所谓离苦得乐。佛告诉了我们人
生的苦,并不是说本来苦,我们知道一切都是无常的,快乐是无常的,痛苦是无常的,生是无常的,死是无常的,所以一切都不必过分执着。佛是要用自己的方法教我们修持,跳出人生之苦,得到极乐,这是佛的目的。一切众生的要求,都想要跳出痛苦,而人生的目标就是离苦得乐。
《古诗十九首》中“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等诗句皆是诗人们声言要把握短暂人生而及时行乐而发出的感慨。为什么不快马加鞭,先踞要津呢,为什么不秉烛夜游,斗酒娱乐、驾车出游,,是啊,既然人生短促,一切皆苦,人就活这么一辈子,为什么不苦中作乐呢,
佛教认为人生无常,一切皆苦,于是想“寂灭”中寻求解脱之道。与之同途异归,诗人则从人生之苦走向“及时行乐”。佛教启发他们认识到“人生无常”、“一切皆苦”,就是发现人生皆苦的现象、事实,以及找到解决苦得方法,这就是佛陀立教传教的出发点和目标——“人生痛苦——解脱”
从上分析,虽在表面看来,佛教与诗各不相干。前者属于哲学,后者属于艺术,但两者的共通之处在于它们都注重对人生的领悟。佛教关于人生是苦海的悲剧精神给中国诗学带来的是凄切之美,如《古诗十九首》中浓厚的人生悲戚色彩。因着佛教对中国古代诗人的影响之深,他们才能创作出充满着浓郁的佛家风味的诗句。
参考文献:
[1]张伟胜. 传统人生哲学智慧散论 [M]. 杭州市: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13
[2]杨效知. 古诗十九首鉴赏 [M].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
[3]多识?洛桑图丹琼排. 活佛说佛:佛教理论框架及其导读 [M]. 兰州市:甘肃教育出版社,2007,178
[4]蔡志忠. 漫画佛学思想 [M]. 北京市:商务印书馆,2009,78
[5]太生. 商外听禅:一位商业领袖的禅课笔记 [M]. 北京市:五洲传播出版社,2010,143
篇三:《人生无常世事难料》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
人生唯一能预知的就是世事难料,你在慢慢长大,却并不觉察身边的亲人正在慢慢变老乃至死去,总有一天你会要用欲望去置换感情。生活的美好与残酷便在于,真情永远有效,只是每人都有各自命运的期限。人生是一连串的未知和不确定,有多少人能妥善地分析出人生存在的风险? 又有多少人做出了相应的风险规划呢?人生无常,世事难料~我们要开心快乐地过好每一天。能帮助别人时,不要吝啬自己的爱心,能放松自己时,不要在意别人的非议。祝您好运~
篇四:《感慨人生无常的句子》
1、生命那么短暂,即使只能留下一瞬间的光彩,最后,自己也可以知足。
2、一个人只要守着内心的安静,任世间风云变幻,终究掀不起滔天大浪。那些沉静在骨子里的美好情怀,千万年后,也不会有多少更改。
3、想来谁都愿意做一个闲散的人,日子纯净简单,生活并无别事。感慨人生无常的句子。有大把时光,用来虚度,而不去担心流年似水,转瞬白头。只是这世上,有多少人可以清醒自持,敢于承担光阴所带来的消耗,4、在苍翠的年华里,我们不能不热烈地爱。纵算会让自己伤痕累累,纵算转瞬一切都烟消云散,也
当无悔曾经的付出。没有谁能够做到在年少时就淡然心性,倘若人与人之间都寡淡相处,又何来风华绝代的过程?人在江湖,当鲜衣怒马,明媚灿烂地过每一天。做自己想做的事,爱自己想爱的人,不问对错,不管结果。
5、提起这一生,不知道走过多少?春夏秋冬,年少时候心太盛,也曾一呼百应。感慨人生无常的句子。至而今说与谁听?一人无力再高歌,更何况人情冷如冰:听不见我歌声。
6、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有限,不只是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我们应该力求把我们所有的时间用去做最有益的事情。
7、有些地方,此生是定要去的,只有亲历了远方山水,让梦成为现实,才不枉来人间走过一遭。可当我们见到梦中的情致,那样至美的风景,可以做到寂静无言吗?岂不知,每一粒尘埃的下落,都会将其惊扰。
8、仿佛所有的故事,都少不了离别这样一个片段。如果说开始是为了结局,那么相遇则是为了别离。许多人的眼里,离别应是带着一种感伤的凄美,但我以为,有许多离别,给人带来的却是如释重负的感觉。
9、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
10、林下相逢,不问因果。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奔走,会突然发觉,那些说好了携手天涯的人,竟早早分道扬镳了。这世上岂
有真正不被更改的诺言,纵是山和水,天与地之间,也会有相看两厌,心生疲倦的一天。所以,淡然心性,各安天命,如此,就真的简单了。
11、青春岁月里的相逢不需要任何约定,偶然的擦肩,一个不经意的回眸都可以结下一段缘分。我们都有过花枝招展的年岁,为某个喜欢的人倾尽所有的激情,对着高山,对着河流,许下滔滔誓言。自以为是情种,走过一段缠绵的历程,而后开始有了厌倦,那时候,发觉过往的山盟水誓,只是一场青春的玩笑。
12、人生有情,所以总愿意为一些渺小的感动,无私地交付自己。人生又无情,想要在简约的时光里,拥有一段纯净的爱,却总是事与愿违。千帆过尽,只想觅一叶小舟,任流东西。阅人无数,唯愿在戏梦中,找寻知己。
13、这世上总有许多执迷不悟的人,为了一溪云、一帘梦、一出戏,交换心性,倾注深情。而痴情本身就是一个寂寞的旅程,倘若无法承担其间的清冷与凉薄,莫如不要开始。有时候,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会比一个寡淡漠然的人更疲累。
14、花不会因为你的疏离,来年不再盛开;人却会因为你的错过,转身为陌路。
15、也许会忘记也许有一天我们会老到孤独无依当所有的故事都成为背影就在心底种下一树菩提只要一点禅意,一点点慈悲那时候,任凭光阴静静流去我还是我你还是你
16、在时光里,许多人事,就那样不经意丢掉。已是黄昏,很
快,就是万家灯火。那一扇扇幽窗下,又会有多少新的故事在重复上演,温柔的伤感。
17、世界上总有很多人埋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得不到重用,可是,如果你真的是珍珠,究竟会有毡房出光彩的一天,埋天怨地,只是无能者的表现,这样的人也注定永远得不到重用
18、世事早已擦肩而过,我们又何必反复追忆,反复提起。是时候和昨天告别了,忘记一切,也原谅一切。是真的忘记,做到心平气和,在安稳的现世里,循规蹈矩的过日子。不再追求虚浮的奢华,不再喜好俏丽的颜色,不再渴望热烈的爱情。只愿在简约的四季里,穿粗布素衣,和某个平淡的人,一同老去,相约白头。
19、人生无常,最重要的不是你所处的位置,而是你所朝的方向。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20、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21、听说入秋了,曾经那么喜欢霜林染醉的天气。如今却不想,听到一点儿关于秋的消息。那是因为,我怕老去。我们都不是岁月的勇者,付不起失去光阴的代价。多想风雨无惧地走下去,在白发苍颜之时,还有一颗明净若秋水长天的心。那么现在就珍惜,
尘世种种的爱,让每一天,都安宁如水,慈悲简静。
22、一梦醒来万事空,对明镜愁恨不减,白发徒增。只好躲到峨眉山,做个世外高僧,任世间冷冷清清。好汉都有当年勇,不要再谈什么曾经:消失在寒风中。
23、怎样的一场落叶匆匆,让死亡也这般地灿烂从容。都说韶光如梦,看惯了秋月春风,人生故事本相同,可终究,无法割舍一段美丽的相逢。往事就像一场无言的秋红,流水光阴也不过是梅花三弄。纵算水尽山穷,叶落成空,那老去的年华依旧可以风姿万种。纵算岁月朦胧,天涯西东,依然可以觅寻当年遗落的影踪。
24、也曾有过去也曾相逢在最深的红尘里在花开之前我已明白人生不过是一场萍聚没有谁,要去为一段如莲的往事做着毫无意义的沉迷也曾有回忆也曾有过漫不经心的别离在花落之前我早已把一盏茶喝到无味尽管经卷里写着三世的轮回可我们,还是无法参透宿命的玄机。
25、开间茶馆吧。在某个临水的地方,不招摇,不繁闹。有一些古旧,一些单薄,生意冷清,甚至被人遗忘,这些都不重要。只要还有那么,那么一个客人。()在午后慵懒的阳光下,将一盏茶,喝到无味;将一首歌,听到无韵;将一本书,读到无字;将一个人,爱到无心。
26、原来人的心是这般的软弱,渴望柔情与幸福。我们从来不愿意看到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杀伐,不愿意接受战争所带来的浩荡
洗劫。倘若每个人都心存善念,安于平淡,在属于自己的小城里像花开一样微笑,如莺燕一般歌唱,那该多美。()或许非要等到千帆过尽,百味皆尝,才甘愿守着山青水静的乡野,过最清淡的日子。
27、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得不到的,只有抓不住而从掌心中悄然流走的。
28、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是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
29、给我一段老时光,独坐在绿苔滋长的木窗下,泡一壶闲茶。不去管,那南飞燕子,何日才可以返家。不去问,那一叶小舟,又会放逐到哪里的天涯。不去想,那些走过的岁月,到底多少是真,多少是假。()如果可以,我只想做一株遗世的梅花,守着寂寞的年华,在老去的渡口,和某个归人,一起静看日落烟霞。
30、无论在世界什么地方,钱,永远都是最有效最直接的通行证。
31、狼就是不畏惧生死的战士。为了生存,它们会主动攻击比自己强大数倍的敌人,哪怕自己战死,它也要为其他的同类创造出机会。在物竞天择的法则中,狼是可敬的,但也是被人们所不理解、厌恶的。
32、花事已过,而我在匆匆时光里,无端地错过了花期。总以为,那些散落的芬芳,是爱的流转,是对华年最美的深铭。直到眉宇间,再也寻不见一丝青春的痕迹。才知晓,过往许多纯净的恩宠,都还给了流光。是不是每个人,走到最后,扫尽尘埃,都
会把日子过到一无所有?也许那时,才能够在纷扰的人群里,得到安然。
33、人生无常,世事难料,不为艰难困苦而却步,不为鲜花掌声而迷失,方显英雄本色。高山无语,深水无波。心灵淡然若水,人生便如行云流水,轻盈飘逸。淡泊是一种醒悟和超脱,有所不为然后有所为,特立独行而非趋炎附势,稳重坚韧而不浮华躁动,义无反顾而举重若轻。不管人生有多少苦痛,我只一笑置之。
34、时光如水,物转星移,许多人事都分道扬镳,不明下落。而缘分是一条神奇的河流,我们划着桨橹漂浮在其中,朝着各自的方向驶去。在没有约定的未来,却终有一天会不期而遇。就像一段前朝往事,一出经年的戏曲,一本古老的书。被五味杂陈的烟火浸染,被悲欢冷暖的世情冲洗,繁芜中,依然有种地老天荒的安宁。
35、天道酬勤!这个世界上的东西,如果你喜欢,随便你去拿,只要你付出相应的代价。
36、有时候,等一个人,等得太久了,会忘记他的模样,甚至名姓。有时候,等一朵莲开,等得太久,会让分明的四季,变得模糊不清。可是莲荷,在每年夏季终究要应约而来,但有些人,任你耗费一生的时光,也等不到。
37、今天就是生命,是惟一你能确知的生命。昼利用今天,使自己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把自己摇醒,培养一种嗜好,让热忱的风儿扫掠过你,以高昂的兴致来过今天。
38、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越倍觉失时的痛苦呀!
39、从何时开始,我做了那个只为植物低眉的女子。忽略了千万人中,所有的相遇,忽略了云水过往里,那些不见不散的诺言。只在一株怀旧的草木里,找到了曾经熟悉的一切,并认定那是喧哗尘世最宁静的归属。
40、习惯了一杯浅茶,在细雨的日子里,一意孤行地听竹风为我说书,弹曲。只有这样,才能抵抗人世无味的繁喧,独享片刻的寂寞与清凉。一到梅雨之季,阁楼的古书都会泛潮,而掩映在书卷里的词句与故事,也被浸润得湿淋淋的。连同那场牡丹亭梦,以及登上昆曲舞台的戏剧,也被几场雨给打湿,清决到令人神伤。
41、在时间的河上总想看清世间万象可江山易主岁月更换我已老去当时的模样为什么岩石草木可以一如既往一如既往地毫发无伤。
42、一直以来,我都是个有始有终的人。要么不愿意开始,倘若有了开始,就一定会走到结局。若问缘由,则是我信因果,我相信,这世间有因果轮回。有花开,就会有花落;有缘起,就会有缘灭;有别离,就会有重逢;有沧海,就会有桑田。尽管万物起落有定,可我们还是不知道用什么来抵御变幻无常的人生。
43、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于延长了人的寿命。
相关热词搜
索:人生无常 无常的意思
范文四:什么是无常、缘起性空、万法唯心造?
作者:索达吉堪布
佛教义理乃内心科学之精髓
苏国辉教授是香港大学脑神经科学专家,多年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反而让他对佛教有了新的认识,他相信,虽然科学先进,“但很多事情科学是无法解释的,很多重要的问题,佛法可解释其他宗教所不能解释的,甚至帮助解决这些问题,这是佛法最吸引我的地方!”
他已经皈依了。起先他也认为佛教是迷信,皈依、出家或佛教行为只是形式而已,但通过姐姐的因缘,开始听闻佛法,甚至研究起佛法,“佛教最令我惊讶的两个概念就是‘无常’和‘因缘’,这是科学证实不到的,偏偏这正是宇宙万物的真理,是我们不能去否定的。”
他喜欢引用爱因斯坦的话:“任何宗教如果可以和现代科学共依共存的,那就是佛教。”这不是简单崇拜,而“科学之父”对佛教的评价也不是说说而已。从爱因斯坦的传记看,他对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许多宗教都有研究,所以,他的结论不是凭空而来。
我不排斥任何宗教,它们对人类的贡献不容置疑。但在长期观察后我也认为,佛教义理的确是内心科学之精髓,世间任何一门学问,不管是心理学、逻辑学、宇宙学、生命学,这些知识虽然各有其深邃与智慧一面,但却无法超越佛法的理论和认知,过去没有超越过,将来也不会超越。
下面我对佛教的几个观点作个简单分析:
无常
佛教里所说的无常,不需要你凭借信心来认识,如果需要信心,信仰就成了判断基础,你当然可以选择不信。但这是一条真理,如果你的智慧够细腻,就不得不承认它。
无常分粗无常和细无常两种。
粗无常是容易发现的:大自然中春夏秋冬的交替;生命从婴儿、少年、老年直至死亡的进程;你的家庭或周围所呈现的你可以感觉到的变化……这些都是粗无常。
细无常较难了解:一个法,当它生起的那一刹那就会灭,这就是细无常。换句话说,生即是灭,生等于灭。
也许你会觉得矛盾,生怎么会是灭呢?让我们先假定一微秒就是这“一刹那”,一个不能再小的单位。
第一微秒是“生而即灭”的,也就是说,在这一微秒上,法必须有生灭的变化。如果它生而不灭,不变化,那就要留存到第二微秒,与之成为一体;而第二微秒也应该不变;第三、第四微秒不变,乃至一分钟不变,一小时不变……这样一来,这个法就恒常存在了。但现实中却没有这种法。
现实中凡是产生的法,外面的物质也好,我们人的内心也好,我们都可以见到或者预见它的坏灭,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由此你可以推知:前一刹那与后一刹那的法必定不是一个体性;在这一刹那上也必定存在无常。
因此,在虚幻的世俗显现层面观察时,生即是灭、灭即是生,生灭是一体的,这就是细无常的真理。
缘起性空
所谓缘起性空,就是我们见闻觉知的万事万物,看似真实存在,但实际却是因缘聚合的虚幻显现,本体是空的。
对此,量子力学已有所认识,物理学家们也不再把物质当作实体存在。而在霍金倡导的弦理论中,更认为一切显现的法——也包括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乃至波或磁场,全都没有真实体性,不过是由“弦”的振动或力用所呈现而已。
有了这种认识,再来看《金刚经》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能理解:科学所证实到的夸克、亚夸克等微粒也无非缘起显现,有相,但不成立本体。
有学者把弦理论与缘起性空对照,认为二者是相通的。
万法唯心造
我大概了解过“测不准原理”,它认为,当你观测一个亚原子时,因为观测器发射的光子的影响,让被观测的物质微粒的现状发生改变,从而无法精准测量。
这比较符合唯识的认知。依唯识观点看,粒子改变的原因,与观察者的意识介入有关。当意识介入时,原有的客观存在会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我来测试,粒子会随着我的意识改变;专家来测试,粒子也会随着专家的意识改变,所以就测不准了。由此你会发现,在现实世界中,纯粹的客观实体并不存在,心反而起着主导作用。
随着一个人的意识运作,它不仅可以让外在事物不断发生变化,甚至可以发出特别广大的波,有如银河系般无边无垠。这种波是眼睛看不到、手摸不着的一种能量,要确定测量当然很困难,就像粒子的不确定一样。
当我们借鉴佛教知识思维这个道理时,业感现象很能说明问题,因为它也是测不准的。
比如眼前这朵花,三个人看会有三个结果:一个觉得好看,一个觉得一般,一个觉得难看。谁的审美才是标准?“好看”还是“难看”?显然,花上面没有确定的“好看”或“难看”,这是随着各自意识介入,得出的不同测量结果。即使有更多人参与,得出很多“好看”,也肯定是不同的。
这种“测不准”,佛教里称“万法唯心造”。
什么是万法?就是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研究的一切法。自然科学研究外在事物,社会科学研究人类社会现象,而佛教认为,这些事物或现象的差别全都是心造的,诚如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所说:“有情世间器世间,种种差别由心立。”
讲到这里,我得说,我这个人有些特别。我研究佛法,会对佛教生信心,而我看世间理论,会更加深我对佛教的信心。这种信心,也许是我的分别念,但也许是在认识和比较中得到的一种经得起考验甚至相当科学的理智信念。
——索达吉堪布《唤醒深藏的善》(大学演讲系列15)之探索内心科学的精髓——中国社会科学院演讲
范文五:无常派玄空风水的特点
无常派玄空风水的特点
(1)玄空,一般来说,玄指天,表示时间,空指地,表示空间。沈氏认为,玄者,一也,空之凭借,即窍也。窍有九,故曰九窍。是玄空二字,至一至九之谓。一至九,即九星,玄空术,即九星飞布原理在风水罗盘上的具体运用。理论基础即是秦、汉以来流行的九宫八卦之说与九星术。
(2)无常,指江苏无锡和常州两地名,此派因宗江苏无锡玄空地理大师章仲山而得名。正玄空理气风水自东晋郭璞,传世著作有>和>,至唐代丘延翰、杨筠松,宋初陈抟传授吴克诚,再至吴景鸾,元末明初冷谦、目讲师。明末清初蒋大鸿得无极真人、吴天柱和武夷道人传授,之后有范宜宾、朱小鹤、尹一勺、张心言、蔡岷山,再传至清代无锡章仲山,民国沈绍勋、孔昭苏、谈养吾、吴师青、沈祖绵、尤雪行(演本大师),近现代王亭之、钟义明等。玄空学自晋至清一千多年后,至沈绍勋才著书公开于世。在传世的玄空地理中,以无常派最为灵验。
(3)玄空地理特点,以>中的河洛、太极、八卦理论为根本,应用上有很多独特创举,与其他门派差别很大。
(一)首重时空的周期性。元运是玄空地理的灵魂,其推地运以20年为一运,三运60年为一元,180年为三元。故又称三元玄空地理。玄空地理认为地运是有周期性的,自然界的山水、方位是不变的,而往来于天地间的气却是变动的。此派能够揭示气运周期性吉凶变化原因、奥秘的本领,是其他风水派所做不到的。
(二)用九宫挨星分辨吉凶。玄空地理运用九宫挨星法,以分辨山向及周围山水的旺衰,配合形局,并看向星与山星会合的吉凶,来判断丁、财、贵、秀、贤、愚、疾厄、房分等均十分灵验。
(三)罗经用法不同。一般罗经有三盘,正针(内圈)为地盘,中针(中圈)为人盘,缝针(外圈)为天盘。三合派以正针格龙、立向,中针消砂,缝针纳水。也有些人竟用中针和缝针来立向,是错误的。玄空地理一律都用正针。(正针以地磁方位为坐标)
(四)收山、收水方法特殊。玄空地理注重将山星的生、旺气排到山,退、死、煞气排到水;将向星的生、旺气排到水,退、死、煞气排到山,这样才为收得山来,出得煞去,正神正位装,拨水入零堂。
(五)反、伏吟解释。玄空地理把当山向挨星与元旦盘相同时,称为伏吟,相反时称为反吟。反、伏吟当令时尚可,失令时则发祸猛烈,这现象只有用玄空地理理论才能作出解释。
(六)分金方法特别。流行的120分金,是指每山作5格分金,二十四山共有120分金。玄空地理将每山中间三格范围内的称为下卦,最左和最右一格称为替卦或起星。在用法上,下卦和替卦的差别很大,这是玄空地理的创举。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黑白无常的历史原型是夫妻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