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门户开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门户开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门户开放政策是由美国在1899年首先提出来的。美国提出“机会均等”,“利益均沾”的门户开放政策其实质是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通过保留中国形式上的主权完整来要求各国开放势力范围,以实现“利益均沾”和投资贸易机会均等。美国想保护中国的市场对其开放的完整性,最大限度地实现美国在中国商业利益。从而将中国纳入一个国际共管体系。而这一共管体系的构建意味着一方面让中国成为列强共同的半殖民地,另一方面也否定了中国沦为各国或一国的殖民地。是美国侵华行动的“里程碑”。它的主要内容是:在整个中国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同时,它受到列强的普遍欢迎,由此而使得列强在侵华步骤上取得暂时的一致。避免了列强因在华利益的相互抵触而使得列强间本以十分尖锐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也由此而使得列强由争夺在华利益而转化为在这个问题上相互合作。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侵略中国的新阶段。对中国而言,这是对中国的一次赤裸裸的瓜分 更加快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 门户开放是侵略者采取的侵华政策 , 是国家在无法掌控主权的情况下 , 中国单方面实行的 “ 片面最惠国待遇 ” 、 合法租界等政策 ; 使中国彻底失去了外交 、 法制 、 治安维护等政治层面的主权 , 同时也丧失了经济自主权 ;。可以说门户开放政策虽然是为了美国垄断资本能够进入中国,实现列强在华“利益均沾”,但是客观上改变了列强瓜分中国为势力范围或殖民地的无组织局面,减少了列强在华的武力角逐和战略误判。 门户开放政策在客观上起到了制约欧洲列强 , 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中国给予各国一律平等的待遇 , 对保持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被公认为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而一切的不平等条约也同时被废除。然而随着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崛起,对外开放直到1978年**领导的中国要调整其政策鼓励外来贸易以及投资才被接受。门户开放政策已经成为一个在加强国家之间贸易与经济合作的重要政策。
范文二:门户开放的想像
在今年的国际航协年度总会上,东航董事长刘绍勇公开表态说,东航渴望在上海以外的枢纽,例如北京也开通更多国内外航班,以解决外国旅行者进入中国后所面临的枢纽限制问题——若这位外国旅客是天合联盟的会员,其可能会发现在北京的航班选择极为有限。 无独有偶,国航董事长王昌顺也在专访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上海是国航的一个重要的国际门户,我们希望能在未来执飞更多上海始发的国际航班。”王昌顺说。航空公司的呼吁能否逐步打破当前中国民航业划地而治的反竞争格局? Tjoeng:你如何看待中国政府在机场建设上的宏大计划? 王昌顺:北京和上海将继续是我们最重要的门户,而我们将和首都机场一道规划国航下一阶段的扩张。在2011年我们在北京投放了173架飞机,这超过了我们一半的机队数,同时在北京我们也有规模可观的地面处理团队。但北京的吞吐量已经接近饱和,政府也正为此考虑兴建新机场。首都机场最大的问题是时刻紧张,在过去两年,曾经有两次时刻资源增加,而国航成功获得了超过一半的新增时刻,只是这仍然不够。以RPK(收入客公里)计量的市场份额看,国航占首都机场超过50%的份额,但我们拥有的总时刻资源却少于50%。在上海,目前我们自浦东有大量前往东北亚与欧洲的航班,我们希望能运营更多前往上海的国内航班,来为国际航线提供喂给客源。但当然了,上海的主要问题是两个机场间的中转。 Tjoeng:未来数年国航的战略重心涉及哪些方面? 王昌顺:我们会重点关注自身的枢纽战略,以及客货运业务,客户服务属于成本控制领域,也是未来的工作重点。此外,我们也很清楚自己要在星空联盟内部扮演的角色以及增加国际航线合作的必要性。未来数年我们会继续在上述领域努力。我们的目标是,不单在收入上成为全球顶尖航空公司,在管理能力和客服上同样要达到这一标准。我个人执掌国航以来特别花力气的一个领域,是信息技术,我认为这能让我们有更好的运营管控,并改善运营指标。 Tjoeng:你能谈谈星空联盟带来的好处吗? 王昌顺:通过星空联盟我们扩展了我们的航线网络,同时我们的常旅客计划会员数也在加入星空联盟后录得增长。总体而言,星空联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产品以及新的标准,能让我们的旅客受惠。Tjoeng:你又如何解读廉价航空对传统承运人带来的威胁?这在其它市场已经出现。 王昌顺:不少航空公司都在中国试水过廉价模式,但都不大成功。首先,外部环境就很严苛。举例说,包括燃油在内的固定成本,大约占航空公司总支出的70%,廉价航空的事实并不意味着飞机制造商就会把飞机以更便宜的价卖给你,政府对购置飞机所收取的税费也是一视同仁的,起降费同样是不加区别地收取的。其次,尽管中国有庞大的机场建设计划,但中国也是一个面积广阔的国家,只有150个机场,在美欧的机场数是中国的十倍之多。因此,中国机场的时刻资源紧缺,更没有专门服务廉价航空的机场。 Tjoeng:你如何理解欧盟的碳排放交易计划(EU-ETS)? 王昌顺:中国政府正对欧盟的碳排放交易计划进行研究,我们必需遵守中国政府制订的应对指引。中国、印度以及俄罗斯对欧盟碳排放交易计划的态度,也早见诸报端了。我们同意民航业作为一个整体,应该减少碳排放。在过去10年,国航把燃油效率提升了18.6%,我们也引入了基于计算机的航路规划,对不同机场所使用的机种进行优化,同时对飞机的有效载荷进行平衡。国航也是中国第一家建立了环境部门的航空公司,该部门下辖于我们的战略规划部。在提升效率的同时,我们也会不断进行机队更新。 (本文原刊载于国际航协“Airlines International”杂志,已获授权,经编辑与删节处理。)
范文三: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出台的国内背景及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出台的国内背景及对中国的影响
“门户开放”政策在美国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使美国在华利益不断扩大,并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一直维护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是美国近代远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美国在华实力的扩张及其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不应该否认门户开放政策在客观上起到了制约欧洲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中国给予各国一律平等的待遇,对保持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
在美国鼓励战争结束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从1860,1890 年,美国的工业产值增长了6倍,达到了94亿9千8百万美元,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1%。而同年英国的工业产值为42 亿6千3百万美元, 德国为33 亿5千7百万美元,法国为29亿美元。但是,美国当时的对外贸易只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0% ,落后于英德,仅居第3位。在对外投资方面更是远远落后于英、法、德诸国。显然,美国的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与其经济实力是很不相称的。在美国国内, 高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但也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危机。许多工厂因产品的过剩而倒闭,从而导致了失业、罢工和骚乱。因此,拓展海外市场为美国的产品寻求出路, 已经成为19 世纪末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虽然美国虽然在经济上具有雄厚的实力,但在军事上却还只是一
个二流、甚至是三流的国家。尽管美国尽管在美西战争中打败了西班牙,但西班牙是一个极端腐朽和虚弱的国家,与英、德、法、俄不可同日而语,打败西班牙并不是美国军事力量的强大,而是西班牙的软弱。就美国的军事力量而言,根本就不具备与其他帝国主义列强抗衡的实力。钢铁大王卡尼基讽刺说: 我们的海军和陆军只能做一件事—— 沾点小便宜或是被任何一个列强轻而易举地击垮。所以他想凭借其经济力量来打败对手,占领中国市场。
于是在1899年9月6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分别训令美驻英、俄、德、法、日、意等国大使,向各驻在国政府提出关于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照会,也称“海约翰政策”。
“门户开放”的基本内容有三点:
(一)各国对他国在中国所取得的任何"势力范围"、租借地、通商口岸和既得利益,不得干涉。
(二)各国对运往自己“势力范围”各口岸的他国货物,均由中国政府按照中国现行关税率征税。
(三)各国对进入自己“势力范围”各口岸的他国船舶,不得征收高于本国船舶的港口税;当他国使用自己所修或所经营控制的铁路运输货物时,不得征收高于本国商品的铁路运费。
1900年7月3日,八国联军已攻占大沽、严重威胁津京,海约翰在第二个关于“门户开放政策”照会中,又提出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一切地方有普遍“平等的贸易权”和“保持中国的领土与行
政完整”。
1902年,美国又将该政策扩大到矿山等投资部门。
"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内的既得权益;同时要求各国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在那里也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达到"利益均沾",以免因"排他性待遇"而蒙受"损失"。美国是要求中国对全世界开放,以分享其他列强在华已取得的一切侵略特权。美国的目的,是企图通过"机会均等"的手段,缓和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防止列强瓜分中国,以保持整个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的自由开放。因为当时美国的工业总产值以及钢铁、电力等许多主要方面的生产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自信能凭借雄厚的资金和物美价廉、不断更新换代的精美产品称霸中国市场。此种政策既可以对于列强产生一种牵制作用,扩大美国在中国的影响,为美国资本在华寻求更多的投资场所,也可以实现其在对外政策中刻意标榜的道德理想主义,从而赢得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好感。这就是美国发出"门户开放"照会的真正目的和动机。这与我们今天的对外开放政策是完全不同的,对外开放是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国家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对外开放的前提是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完整,是独立自主下的开放,是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的。而"门户开放"政策是侵略中国的政策,根本目的是为了侵略,不可能是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完整,也不是平等互利的原则。第一次世
界大战后,为了协调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到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了会议。1922年2月6日,九国代表签订了《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这就是通称的《九国公约》。它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掠夺中国的协定。美国以它一贯推行的"门户开放"和各国在华工商业"机会均等"的侵略原则,打破了日本在一战中取得的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对中国来说,把"门户开放"的原则列入《九国公约》,就是主权受到粗暴侵犯,就是肯定了中国处于不平等的半殖民地的地位。
“门户开放”政策在十九世纪末提出,中国正陷于被瓜分的境地,且又因“义和团”与各国战败。按理说此时各国可趁中国新败之际把各自的势力范围变为殖民地。但奇怪的是《辛丑条约》中只有赔款,并没有割地,甚至没有开埠。这其中的原因除了中国中下层广大人民群众反抗斗争以外,“门户开放”政策使列强在争夺中国的斗争形成多角对峙的态势,在客观上起到了牵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避免中国在行政上彻底分裂的微妙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它对保持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 ,这是美国的主观意图所不曾具有的。事美国中国问题学者费正清先生早在他的《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指出的:“,,,,年,月的通告对于中国的领土与行政管理的完整性表现出更为积极的态度和更多的支持。” 他认为,美国的“门户开放说法发展了两个原则”:除了“所有在华国家的平等待遇”,另一个原则就
是“中国的完整性”。在中国孤立无援,国难当头的时候,美国是国际上唯一一个为中国说话的国家,门户开放政策是避免中国重蹈类似非洲那样的被列强瓜分干净之厄运的唯一武器。
总之,“门户开放 ”政策是美国在考虑到自身经济实力强大但军事实力不济的情况下,为了能和其他列强共同瓜分中国。使参与侵华的列强在“保全”中国这一点上协调了立场 ,它本质上是一项帝国主义列强“共管”中国的“契约”,对美国而言则是服务于其殖民利益的一项对华政策。他的提出以来就没有具体的准则,也未曾达成过共识,其具体内容也随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再后来的历次中国危机中,美国反复提及“门户开放”政策,屡次要求维护中国领土完整,本意虽是维护美国利益,但在客观上确实对维护中国完整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如果有些人认为“门户开放”政策拯救了中国,则是明显的本末倒置。
范文四:评美国的_门户开放_政策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25(4):126~132 JournalofLanzhouUniv.(SocialSciences).25No.4 1997P126-132Vol
评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吴双全
(兰州大学法律系讲师,Ξ兰州 730000)内容摘要 本文以中美日三国关系为主线,分4个时
期,,揭
示了这一政策对华侵略扩张的实质。笔者认为,、
扩大自己在华权益、关键词 D(712“门户开放”政策在美国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近代美国远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独立战争之后直到19世纪80年代,由于力量所限,美国对华政策主要是追随英国等列强,作为其侵华帮凶,以便在侵略分赃中“分取杯羹。”19世纪90年代,美国成为实力雄厚的地区性大国之后,以单方面声明的方式提出了其“极有远见”的“门户开放”政策,这标志着美国对华政策开始走上自主独立的道路。从1899年到**惨败大陆,美国对“门户开放”政策尽管时冷时热,但始终没有放弃。因为它一直对美国利益有利,符合美国的战略需要。对于这一政策,长期以来学术界有各种看法和评论。笔者以为,要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这一政策,必须结合相关的国家、人物、事件等多方面的因素和情况,同时要把它放进历史的长河中去审视,而不是就一时一事论是非,这样才比较容易得出相对科学一些的结论。本文拟将“门户开放”政策置于历史进程中,从纵横两方面作以探讨和评析。
一
在美国外交史上,对外扩张是一条主线。19世纪末,美国的“西进运动”已经结束,大陆扩张接近尾声,而此时美国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工业生产超过英国而居世界首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美国的对外扩张和侵略活动进一步加强。于是,美国侵略的锋芒首先指向太平洋地区,而中国尤其是它的主要目标。美国1897年吞并夏威夷、1898年夺占菲律宾,Ξ收稿日期:1997205211.
126
都是为了取得通向中国市场的跳板。所以在1895—1899年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美国绝不会甘当局外者。正如美国驻华公使田贝所说:如果美国容忍列强瓜分中国的势头蔓延,
①“我们就会失去……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但是,由于美国的军事力量和其他列强不能相提并
论,加上它忙于美西战争及镇压菲律宾的起义,无力也未能在中国取得势力范围和租借地。在这种情况下,对列强瓜分中国极为慌恐和不安的美国决定凭借其明显的经济优势,雄厚的竞争实力,以均等竞争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获得“有无穷潜力”的中国市场。于是,美国就抛出最适合其利益需要的“门户开放”政策,作为其对华扩张侵略的基本口号。
1899年9月和11月,美国国务卿约翰?海命令美国大使分别向英、德、俄、法、日、意6国政府提出内容相同的照会。照会强调,“每个国家,在各自利益或影响所及的范围内,首先,,无论如何不得干涉。第二,中国现行的约定关税率,)的所有货物,,。第岸(除非是‘自由港’
三,在这种‘范围’内的任何口岸,,,而且用在这种‘范围’内所修筑、,②种‘范围’时,。”简言之,美
,反对列强损害其在华既得侵略权益,要求列强在其势力、港口税、铁路运费,不因国籍不同而实行差别待遇,应由中国政府按条约规定征收。这就是第一次“门户开放”照会的基本内容。这一照会只要求在华贸易机会均等,不涉及其他特权,目的是保存美国势力,为后来的争夺以至独占准备条件。所以它不仅肯定了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租借地的既成事实,而且对于以后美国及其他列强继续在华分割势力范围和夺占租借地不造成任何障碍,对美国国内及其他列强都有很大的欺骗性。有关列强虽然有不同意见,但虑及自身利益及列强在华争夺形成的均势,最终以彼此都接受为条件纷纷接受了“门户开放”政策。这一政策为列强所接受,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掩盖了美国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行径。但是,美国未同中国商量就发此照会,和其他6国商谈涉及中国主权的重大问题,这是对中国主权的极端无视和严重侵犯。
1900年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爆发以后,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前来镇压,以维护其既得侵略权益。与此同时,它们乘机加紧实行瓜分中国的政策,彼此间的猜疑和倾轧极为
③强烈。美国担心列强瓜分中国、划界自守后,实行门户封锁,拒绝“万国通商”,这势必使自己早先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有名无实,损害其在华政治经济利益。因此,美国一方面调兵参与镇压,一方面主张“保全”中国领土。1900年7月3日,约翰?海又向列强发出了关于“门户开放”的第二次照会。照会指出,在中国目前形势危机之际,美国应适时表明其态度。美国政府的目的是限制自己对于恢复秩序和保护美国权利的介入,以便与其他列强采取一致行动,“使中国获得永久的和平与安全,保持中国领土与行政完整,保护各友邦受条约与
④国际法所保障的一切权利,并维护全世界在中华帝国全境进行平等公正贸易的原则。”把这
一照会和上一照会作一比较,不难看出,这一照会除重申贸易机会均等外,强调“保持中国领土与行政完整”,要求保障列强基于不平等条约的各项权利,并把“门户开放”的范围由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租借地扩展到中国全境。美国的真实用意并不在于“保全”中国,而是用“保持中国领土与行政完整”的幌子,使清政府严格遵守不平等条约的各项规定,无法逃避履
127
约责任,同时使列强在华均势得以维持,以便于美国挤入列强的势力范围,保持和扩大其在华权益。所以第二次“门户开放”照会仍不是为了使中国免遭瓜分,而是美国为了和其他列强争夺中国而抛出的又一个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与行政主权的欺骗性文件。
从1899到1914年,西方列强在远东处于相对均势。尽管谁也不愿意真正“保持中国领土与行政完整”,但是表面上都遵守“门户开放”政策,因为它们都力图使这一政策有利于自己扩大在华侵略权益。在此期间,1900年7月俄国出兵攻占中国东北,企图独占东北、蒙古、新疆的路、矿等特权,遭到美英日等列强的坚决反对。1902年2月1日,美国向俄国发出抗议照会,指责俄国的行动破坏了中国主权,影响了美国利益,与它过去声明接受“门户开
⑤放”政策的承诺相抵触,要求它放弃上述独占性特权。这一照会在贸易机会均等之外,为
“门户开放”政策增加了工业机会均等的内容,两者合称为工商业机会均等。当然,美国反对俄国独占东北,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正如此间西奥多?罗斯福所说:,它在满洲的进程与它的合法的野心。:。,。
二
。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排挤英美在远东市场上的优势,夺取太平洋上的霸权,日本于1914年8月23日迫不急待地向德国宣战,随即派兵强占胶州湾、胶济路,夺取了德国在我国山东的一切权益。当时,由于美国的注意力集中在欧洲,日本的行为也未严重危及其在华利益,所以美国未予阻止。1915年1月18日,日本又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强迫中国接受。为了使美国进行干预,中国把“二十一条”的内容泄露给美国,美国仍然是隔岸观火,无动于衷。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5月11日美国向中日两国发出内容相同的照会,指出“美国政府不能承认中日两国政府间已订或将订的任何有损美国及其公民在中国的条约权利、中华民国的政治或领
⑦土完整、或一般称之为门户开放政策的关于中国的国际政策的任何协定或成约”。这一照会
为美国日后在中国同日本进行争夺留下了借口,它也表明美国眼下无意以实力维护“门户开放”政策。1917、1918年日本与中国达成了大量的借款合同,日本此举为的是利用借款控制中国经济,以便于其进一步在华扩张。北洋政府牺牲民族利益换取借款,是为了筹措军费,以武力制服孙中山护法政府。为了在中国划出行军区域,以便控制北满、外蒙,出兵西伯利亚,实现其“大陆政策”目标,1918年5月,日本又与中国签定了两个军事协定。至此,日本通
⑧过“二十一条”谋求独霸中国的目的基本上达到,而且有些地方有过之而无不及。
日本利用战争之机在中国大肆扩张,对美国在远东及中国的利益构成严重威胁,引起了美国的不安。为了重新调整列强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关系,阻止日本独霸中国,为美国夺取这一地区的霸权创造条件,1921年美国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实际上,华盛顿会议重新确认“门户开放”政策,就是对日本“二十一条”的否定。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规定:“11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与行政的完整;21给与中国最完全无碍的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个有效力并且稳定的政府;31利用各国影响,以期切实确立并维持所有国家在中国全境商128
务、实业机会均等的原则;41不得利用中国状况,乘机谋求特权或特殊利益,而削减友邦人
⑨民的权利,并不得支持对友邦安全有害的举动。”这一条约又给“门户开放”政策增加了新内
容,使之经过20多年不断扩充发展为: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及领土与行政完整,保障列强在中国全境的工商业机会均等。《九国公约》的内容后来得到许多国家承认,从而把美国历来提倡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变成西方列强暂时共同承认的一项国际法原则。美国
κβ国务卿休斯说:“我们认为,由于有了这个公约,‘门户开放’才在中国终于成为现实。”这一
公约打破了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使中国重新遭受几个列强共同支配,有利于美国排挤他国势力,加强扩张争夺。但是,列强都不愿意放弃其既得利益,所以上述规定并不影响中国与列强所订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对这一会议寄以很大希望的中国代表要求取消列强在华侵略权益、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一切努力最终都归于失败。可见,《九国公约》不可能改变中国的命运,它规定的“尊重中国的主权、它虽然限制
β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列强共同的利益,这中间,。当一次大战进行到1917年3,。美国需用日本遏制俄国革命力量,,同时美国也想在不激怒日本的前提下对其。,确保既得利益的需要。于是美日在中,双方于11月2日签署了《兰辛—石井协定》。美国以承认日本在中国的特殊利益,换取了日本遵守“门户开放”政策的承诺。美国作了较大的让步,接受了“二十一条”确定的日中关系现状。这一协定纵容了日本的侵略,必使美日关系又趋紧张。这次谈判又是背着中国进行的,事后才通知中国政府。这是美国在“门户开放”政策掩护下为了自己的利益拿中国主权和独立作交易的又一事例。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美国对“二十一条”的态度有了前述的变化。
20—30年代,决定美国对华政策的因素除了美国在远东的利益外,很大程度上应该就是中国的战略地位。但是从根本上说是前者决定了在日本大举侵华之际,美国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奉行一种避免战争、实行非军事干涉的“不承认主义”的外交方针。尽管美国在中国有一定利益,但当时的中国作为美国的产品市场、投资场所还只是设想。而美日贸易关系对美国极为重要,再加上当时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以及对于日本“稳健派”上台执行和平政策的幻想,这几方面决定了美国暂时不会为了其在华利益而制裁日本,甚至冒险与日本冲突。但这并不等于说美国放弃了其“门户开放”政策。
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面对日本不断扩大的侵华行动,美国尽管越来越不安,但仍极力避免与日本直接对抗。1932年1月7日,美国宣布“不承认主义”,“凡是以损害美国的条约权利及其在华公民,损害中国的主权和独立或领土和行政的完整,或者损害通
μβ称为‘门户开放’政策的‘对华国际政策’的任何新情况,美国不能也不拟予以承认”。美国
既不承认又不阻止日本的侵略,表明日本的行为还未严重危及美国在华利益。美国表示“不承认”意在重申“门户开放”政策,并不是为了中国的利益。1932年1月28日日本攻打上海,
νβ直接威胁到美国的利益。美国提出抗议并重申了“不承认主义”,还向日本施加军事压力。但
是由于害怕危害其对日投资及贸易,美国并未制裁日本,并继续向其大量输出战争物资。美
129
国的态度与做法使日本认为,侵略中国不会遭到美国的坚决反对。所以尽管美国一再指责日本违背了《九国公约》、《非战公约》,日本一直置若罔闻,到1937年又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把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粉碎无遗。
三
“七?七”事变以后,美国对华政策逐步从放纵日本侵华转向援华与制裁日本。因为随着日本侵略的加深,美国日益明显地意识到维护一个“独立”、“亲美”的中国对于美国的安全与利益极为重要。1937年10月5日,罗斯福发表“隔离”演说。次日,美国国务院公开谴责日本。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对华政策开始转变,但到1938。从1938年6月到1941年底,美国通过贷款、租借助,同时也逐步加强对日输出限制,由于国内孤立主义倾向的影响及当时太平洋均势尚能维持,按说1941方针,希望借助援华抗日,这就有了1941年的美日谈判4项原则:尊重一切国家的领土和主权;
οβ不干涉别国内政;遵守商业机会均等原则;放弃以武力改变太平洋现状的图谋。而日本本来
希望达成美国默许其在实质上对华占领的协定。由于美国正是出于保护其在华利益、在亚太利益而提出上述4原则的,所以双方立场难以调和,直接冲突不可避免,太平洋战争日益临近。由此可见,从“七?七”事变到珍珠港事件前,美国对华政策乃至整个远东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尽一切努力使日本侵华行动限于“门户开放”政策所允许的范围之内,上述4原则就是突出表现。这表明这一阶段的美国对华政策仍是“门户开放”政策的继续。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日直接交锋,中国向法西斯正式宣战。这样,美国才开始坚定地援华抗日,从经济、军事、技术上给中国以前所未有的支持,而且反对**进攻共产党军队,希望中国各派力量团结抗战,这仍是从美国自身利益需要出发的。随着欧洲战场德国崩溃在即,亚洲战场日本败局已定,出于对战后格局的考虑,美国对苏强硬路线逐渐占了上风,美国也极为担心国民党政府的垮台及战后的中国会受制于苏联。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中国,美国不再强调对日作战,而侧重于巩固**的统治。1944年10月及11月,史迪威被召回和赫尔利出任驻华大使,是美国采取公开扶蒋**政策的标志。1945年4月2日赫尔利公然宣布:美国只同国民党合作,不同中共合作。这是抗战以来美国第一次带有官方性质的**声明,表明美国已完全陷入扶蒋**的泥坑。杜鲁门上台后,美国扶蒋**的步子就迈得更快了。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抗战期间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过程是:纵日侵华——援蒋抗日——
π扶蒋**,β短短几年间政策如此多变,这是由美国自身利益决定的。纵日侵华是为保护其经济利益,也为拖住日本,使其不致“南进”,以免影响“先欧后亚”方针的实施。援蒋抗日是为防止蒋军败降,日本独占中国及亚太,危及美国切身利益。扶蒋**是企图把国民党政府作为其战后抗衡苏联、排挤英国的力量,以确立美国在中国的优势地位。美国“门户开放”政130
策的最终目标就是要结束“利益均沾”的“消极”方面,使中国成为其独占的殖民地和市场。所以,美国要使中国既不受制于日本,也不受制于苏联,而只听命于美国,为其控制亚洲、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服务。
四
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是其抗战后期扶蒋**政策的继续。美国不断地从经济、军事等方面极力支持**打内战,要帮助**恢复抗战前的状况,其目的就是在内战之后建立一个“统一”、“亲美”的中国。这里只想说一下与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有关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1946年11月4日,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南京签订了这一条约。其主要内容是:11,美国人在华从业、旅行、居住不受限制、歧视;21、制止,31θβ的内河自由航行、停泊,、水域。条约
声明,《望厦条约》,有,。名为通商航海,,可以为所欲为,**让步如此广泛,在外交史上实属罕见,,立刻引起全国反抗浪潮。这是战后美国奴役中国、**出卖中国主权的中美间第一个新的不平等条约,它把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为美国独霸中国奠定了基础。后来,为实施这一条约,美蒋又签订了一系列协定,如《中美航空协定》、《中美青岛海军基地秘密协定》、《中美海军协定》等,具体扩展“中美商约”,加紧对蒋控制,侵害中国主权。至此,通过上述条约、协定,美国当初抛出“门户开放”政策的长远目标即独自支配中国终于实现了,足见其侵华野心之久远。
前已提及,美国扶蒋**,目的是建立一个“统一”、“亲美”的中国,而上述条约及协定便是具体步骤。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废除列强在华特权,把中国建设成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光明、富强的崭新国家。所以,中共坚决反对、谴责和不承认**与美国签订的一切卖国条约、协定。历史的发展打破了美国的美梦,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彻底粉碎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粉碎了美国独占中国并使之成为其附庸国的阴谋,也打击了美国控制亚洲、称霸世界的罪恶企图。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发展的历史轨迹。起初,迫于实力不足及当时远东的均势,美国只求在列强的在华利益中“分取杯羹”。接着,为了便于其在华侵略扩张,美国抛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当然美国的目的是在华获得利益越多越好,最好是独占中国。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及美国实力的增强,美国就以“门户开放”为名,行扩展其在华利益、图谋独霸中国之实。由于这一政策的欺骗性,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美国国内及其他列强都予以承认、接受,使其很有生命力,直到中国解放战争结束它才退出历史舞台。所以,从1899年到1949年,尽管国际形势纵横捭阖,复杂多变,美国经历了重大发展,中国的情形也有很大变迁;尽管在形势危机时美国也未曾以武力推行其“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因为全局或其他利益考虑对这一政策表现出时冷时热的态度,但是美国历届政府从未放弃在华推
131
行这一政策,而且在“门户开放”政策的旗号下,得“利益均沾”之利,又不负侵犯中国主
ρ权领土完整之责,β进而以“门户开放”排挤其他列强,扩展美国利益,企图独霸中国。这正
是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所在。
因此,我们认为,“门户开放”政策首先是一种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它的内容虽有发展演变,但都是从美国的切身利益及战略需要出发的。几十年间,它使美国大获其利,使中国备受其害,是美国在远东扩张、同列强争夺控制中国的政策。当然,这一政策在历史上客观地起到过阻止俄国独占中国东北、抑制日本独占中国的作用。但这仅仅是美国维护其在中国及远东利益时所带来的“副产品”。如果联系到美国反对别国扩大其在华利益、反对别国独占中国恰恰是为了自己达到这样的目的,则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对其他列强在华扩张的制衡作用也就不足称道了。
注释:
①βο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页,第391页。②④⑨[美国]《外交》季刊(FoA,页,第160页,第159页。③βκβμβν王绳祖:)》,北京: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220—226页,,413⑤),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第121页。
、陆镜生:《美国史新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84页。⑦⑧βθ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中华民国时期1911—1949》,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8页,第55—60页,第685—688页。
λ日本后来发动侵华战争,就是以公约规定的“条约权益”β、“侨民商业”受到中国“侵犯”为借口的。参见吴东之主编前书,第74页。
π吴敏先: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载《东北师大学报》1990年第1期。β
ρ朱听昌:日本全面侵华与美国的态度,载《苏州大学学报》1989年第2—3期(合刊)。β
OntheOpenDoorPolicyoftheUnitedStates
WuShuangquan
(DepartmentofLaw,LanzhouUniversity,Lanzhou730000)
Abstract Thisarticleisdividedintofourpartsinaccordancewiththeperiodiccharacteris2ticsofthemodernhistoryofChina.ItcentersontherelationsbetweenChina,theUnitedStatesandJapan.InviewoftheinternationalrelationsittracesthepropositionoftheOpenDoorPolicybytheU.S.A.,itsdevelopmentanditsfinalfailureandpointsoutitsexpan2sionistnatureofgraduallypushingoutotherforeigninfluencesinChinaandexpandingitsownrightsandinterestswiththeattempttofinallymonopolizeforeigninfluenceinChina.Keywords opendoorpolicy expansionism monopolizationofChina
(责任编辑:晓 石)
132
范文五:浅谈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浅谈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一项重要的侵华政策,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这项政策,下面就谈谈有关"门户开放"政策的几个问题。
从背景看,第一,美国南北战争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到19世纪9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但军事力量还相对薄弱。第二,门户开放政策是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之际提出的,当帝国主义在中国争划"势力范围"时,美国正忙于同西班牙争夺古巴和菲律宾,一时无力参与对中国的争夺。但是美国丝毫没有放弃侵略中国的野心,美国的一个参议员直言不讳地宣称:"菲律宾群岛永远是我们的......中国无限广阔的市场就在菲律宾的近旁,这两者我们都不能放弃"。美国海军部企图租界三沙湾或舟山群岛,但当时美国的军事力量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国内人民又掀起了反战运动,最终因和英国利益冲突而没有如愿。1898年,美国打败了西班牙,夺取了关岛和菲律宾,在西太平洋建立了侵略中国的基地。但是美国来迟了,列强已在中国划定了带有独占性质的"势力范围"。美国怎样才能在分割中国的争夺中也享有与其他列强相等的权益呢?1899年9月至11月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政府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美国照会意大利,是因意大利向中国提出了租借地要求,并且想找一个同盟者支持。英、俄、德、日、法已在中国划分了"势力范围",意大利也于1899年3月向清政府要求租借浙江沿海的三门湾,虽然由于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清政府的拒绝没有得逞,但美国还是向意大利提了"门户开放"的
照会。)
从内容看,"门户开放"的基本内容有三点:(一)各国对他国在中国所取得的任何"势力范围"、租借地、通商口岸和既得利益,不得干涉。
(二)各国对运往自己"势力范围"各口岸的他国货物,均由中国政府按照中国现行关税率征税。(三)各国对进入自己"势力范围"各口岸的他国船舶,不得征收高于本国船舶的港口税;当他国使用自己所修或所经营控制的铁路运输货物时,不得征收高于本国商品的铁路运费。1900年7月3日,八国联军已攻占大沽、严重威胁津京,海约翰在第二个关于"门户开放"政策照会中,又提出"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一切地方有普遍平等的贸易权""保持中国的领土与行政完整"。1902年,美国又将该政策扩大到矿山等投资部门。
从实质看,"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内的既得权益;同时要求各国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在那里也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达到"利益均沾",以免因"排他性待遇"而蒙受"损失"。美国是要求中国对全世界开放,以分享其他列强在华已取得的一切侵略特权。美国的目的,是企图通过"机会均等"的手段,缓和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防止列强瓜分中国,以保持整个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的自由开放。因为当时美国的工业总产值以及钢铁、电力等许多主要方面的生产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自信能凭借雄厚的资金和物美价廉、不断更新换代的精美产品称霸中国市场。此种政策既可以对于列强产生一种牵制作用,扩大美国在中国的影响,为美国资本在华寻求更多的投资场所,也可以实现其在对外政策中刻意标榜的道德理想主义,从而赢得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好
感。这就是美国两次发出"门户开放"照会的真正目的和动机。这与我们今天的对外开放政策是完全不同的,对外开放是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国家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对外开放的前提是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完整,是独立自主下的开放,是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的。而"门户开放"政策是侵略中国的政策,根本目的是为了侵略,不可能是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完整,也不是平等互利的原则。
从结果看,各帝国主义国家先后表示同意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其原因一是列强没有力量独吞中国,二是该政策并没有妨害他们在华的利益。但各国对"门户开放"政策的态度并不完全一致。未能取得"势力范围"的意大利首先赞成;经济正在迅速发展的德国、日本和法国也表示接受;拥有对华贸易绝对优势的英国,虽然衷心赞同,却将"新界"保留在这个政策的实施范围以外;经济落后的俄国,对于关税问题应有中国本身决定一节闪烁其词的作了保留,对于航行税和铁路优惠运费也没有正面答复,但没有公然反对,是勉强予以承认。美国利用其中的外交辞令,于1900年3月宣布他所提出的主张已为各国所接受。
从作用看,这一政策使得列强在中国空前激烈的争夺,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门户开放"政策,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中国的产物,也是各国争夺在华利益的妥协方案,是一个在政治上共管中国的恶毒计划。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经过几年空前尖锐复杂的大争夺之后,终于在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基础上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侵华的联合阵
线。对美国来说,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一天天膨胀起来。"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侵略中国进入新阶段。从此,美国在侵华政策上,不再追随西方列强,而是有了独立的政策:第一步是先挤进来,打着机会均等的幌子,喊着全部开放的口号,插足于各个"势力范围"以分享侵略权益;第二步是排出去,凭借它的经济优势,排挤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最后独占中国。这一政策提出以后,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一天天膨胀起来。
从延续上看,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重申了"门户开放"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了协调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到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了会议。1922年2月6日,九国代表签订了《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这就是通称的《九国公约》。它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掠夺中国的协定。美国以它一贯推行的"门户开放"和各国在华工商业"机会均等"的侵略原则,打破了日本在一战中取得的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对中国来说,把"门户开放"的原则列入《九国公约》,就是主权受到粗暴侵犯,就是肯定了中国处于不平等的半殖民地的地位。
总之,"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侵华的一项重要政策,是美国推行远东经济扩张政策的依据,不可能为维护中国利益服务。连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都曾作过评价,称"美国大谈要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但它只
要求中国人做到,而不要求美国人做些什么"。所以,如果"门户开放"政策在客观上真的起过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某些作用,那它只能是在实现美国利己主义动机之前,在美国同列强争夺在华利权相互妥协后产生连带反应。"门户开放"政策表面上宣称保持中国的领土与行政完整,实际是侵华的政策,是想达到独霸中国的目的,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门户开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