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青小五(1)班:唐静 指导老师:李明美
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华美德是一个文化之都。但是中华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们忘记,人们对它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也不例外。而中华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我们都是中国人,自然要理所当然继承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礼物,就像我们是中国人,就要说中国话一样,和谐的社会需要中华美德来构建,来填充这个空虚的世界,否则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这正是中华美德给予我们的一颗中国心。
想想这名名言吧: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如果你真的对中华美德弃而不管,你就等于背叛了中华民族的祖先,虽然这是一个愈发进步的社会,但是不是因为进步了,就可以把中华美德像扔垃圾一样遗弃呢?然后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国文化,而自己家乡的文化却遭
到冷漠呢?那么,你到底还是不是龙的传人,你又怎能甘心,做一个外国驴呢?
啊!让我们保持一颗纯正的中国心吧,并且是一颗有着中华美德的中国心!要永远记住,你是个中国人。要学习中国文化,中国美德!
雷锋叔叔永远值 得我们崇敬,因为他身上有许多我们所没有的中华美德。中华美德人人都可以拥有,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拥有,团结同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谦虚好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你也拥有了中华美德......中华美德就在细微之处,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发现它。
“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势在必行。这是万事保护中国文化的一次活动,让我们保护好那一颗中国心,不要让它日积月累没有了往日的风采!请不要只展望未来而忘记过去,过去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回味的地方!
范文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状
中国上下五千年,形成了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组仅仅针对其中的思想、艺术、道德以及风俗进行讨论。
当前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思想大量涌入我国,对传统思想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如消费观念的大相径庭,由过去的“攒钱”到被80后、90后所倡导的“超前消费”,这加速了中国传统思想的衰退。但西方思想的传入使得中国的公民意识增强,民主观念深入人心。正是由于这种冲击,中国开始重视传统思想的教育以及运用,近几年尤为突出。比如,中国自古以来就坚信“以和为贵”,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政治理念具有浓厚的传统色彩。在面对国际社会大肆宣扬的“中国威胁论”,中国更是以“和”的理念予以回击。当前孔子学院的建立、儒家思想的回归更体现了传统思想得到重视。目前针对改革开放对传统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两派,一是继续开放,引入西方先进的思想;一是西方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思想冲击很大,应重视传统思想的回归。当前,中国的传统思想良莠不齐,我们应当重视优秀传统思想的回归,如“中庸”“以和为贵”等,但是也不可以抵制西方思想的传入,只有继续接受西方思想才能是中国与世界接轨。
现在,西方的一些娱乐产品充斥在我国大部分青少年的周围,幼儿时期看的动漫多为“舶来品”,日本的“奥特曼”,美国的“猫和老鼠”,国产的动画基本上消失,青年时期看的电影多为好莱坞大片,西方的东西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日用品。汉语教育重视不足,青少年多因一些网络名词而丧失正确的语法语词,许多孩子宁愿学钢琴也不
愿学二胡,英文歌曲口口相传但京剧相声却后继无人,这些传统的艺术将面临着消逝的威胁,因为没有了传人。大家可还记得老舍《茶馆》中描绘的随处可见的茶馆,不同阶层的人皆能够进入茶馆听小曲儿,聊家事国事,但现在茶馆却已经成为上流人士才能取得高雅之地,没有了平民性。这不得不说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丧失。众人皆知的胡同文化也即将随着高楼大厦的平地而起的消失,书法也即将随着电脑的发展而消失,曾看过一则笑话,父母特别高兴收到儿子寄来的信,兴奋地打开后傻眼了,打印版的。悲哀啊,中国文化的丧失,中国的不幸。虽然当前“国学热”兴起,在世界也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传人的缺少仍是传统艺术的问题,应当予以重视。
**曾经说过,“中国的企业家需要注入道德的血液”。为什么?三鹿奶粉事件让无辜的婴幼儿遭受到本不应承受的痛苦,“有色馒头”“红心鸭蛋”“黑心棉”充斥在市场,让我们提心吊胆的生存。最近“温跑跑”事件更是揭露的企业家的诚信的缺失。“彭宇”案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让“扶贫”有了新解,即夫妻跌倒的老人就贫穷,这种现象的出现让人寒了心,“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在众人的心目中已经开始下滑。北大副校长:“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这种鼓励是一种对道德的呼唤对人性的呼唤。真心的希望“小悦悦”事件不会再发生,老人跌倒就会被扶起,让温暖回归。“孝”乃传统之美德,可当前孝却在渐渐地缺失,有些人打骂老人,有些人吧老人送进养老院,养老院,在国外是一种好的福利,而在国
内,却完全丧失了功用,成为抛弃老人的方式之一。孝的缺失,是中国人的可悲之处。
当前年轻人常过的节日多为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对传统的节日却很少关注,韩国将端午节作为其传统文化向世界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给予中国一大警醒,中国开始重视民俗,法定节假日的调整体现了中国对民俗的重视,传媒对传统非节日的传播也比较多,如七夕晚会,中秋晚会等等的开展。中国逐渐的由过去的“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城市化的建设使得邻里关系丧失,人心冷漠。
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面临着丧失的危险,国家应充分对其予以重视,使其得到传承。
范文三: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的年俗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内容十分丰富, 与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相比, 有着不同的特点。特别是中国的年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
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庆
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
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
俗习惯,这些习惯慢慢形成了一
种独特的民俗文化——年俗文化。年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要重视它,还要小心守护它,把它当成珍宝看待。
年俗文化有着丰富的形式和内涵,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大年初一,人们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大吉大利。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
“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
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
岁。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
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
由家长偷偷放在孩子的枕头底
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我们以开放题“提到春节习俗,您会想到什么?”要求被访者回答三个所想到的词汇。提及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吃年夜饭/团圆饭(24.05%)、办年货(17.72%)、放烟花鞭炮(13.92%)。紧随其后的是:贴对联(11.39%)、压岁钱(8.86%)、扫尘(6.33%)、走亲戚(5.06%)、拜年(3.80%)、守岁(1.27%)。 您的春节怎么过? A.八成被访者选择在家休息。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好不容
易能放个年假,大多数人选择在家休息。既能调节疲劳的神经,又有了难得和家人在一起团聚的时间。调查数据表明,在本次调查中有80%的被采访者选择在家休息,而计划春节期间走亲戚的只有18.57%,选择旅游的更是少之又少,仅占被采访者的1.43%。B.九成被访者选择在家自己做饭。虽然大大小小的饭店早就开始推出各种年夜饭的订餐活动,甚至增添了各种优惠、特色服务和娱乐活动来吸引顾客。不过从调查结果看,被访者中有90%的人还是选择在家做年夜饭,而只有10.00%的被访者选择到饭店吃年夜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
到,人们选择在家做饭主
要是想和家人在一起共同
完成这意义不同的“团圆
饭”。一位受访者这样说: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一
年当中有大半的日子都在
外面吃。过年了,就有几天时间呆在家里,还是自己一家人在一起做饭吃有意思,热闹、有气氛。到饭店吃是省事,但过年不就图个热闹吗?”
C.三成多被访者选择短信拜年.现代通讯的发展使人们的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化,拜年方式也从传统的“走亲串友”多元化成打电话、发短信等多种方式。本次调查发现,人们在拜年方式选择中,短信拜年
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5.76%。30.93%的被访者选择打电话拜年,23.14%的被访者选择登门拜年,还有6.19%的被访者选择发电子邮件拜年,另外,3.98%的被访者选择了其他方式。现代通讯对人们生活的渗透力在过春节中也可见一斑,越来越简洁的拜年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D.近一半被访者过春节不会祭祀。按照习俗,过年都要祭灶。调查表明,31.78%的被访者表示过春节会祭祀,22.20%的被访者说无所谓,而46.02%的被访者却表示过春节不会祭祀。一些古老的春节习俗还是随着时代变迁在淡去。春节习俗过时了吗?产业报告调研
报告行业报
的被访者认
不可否认,
活水平的提
多环节都在
无。于是,报告2013年告A.近九成为年味犹存。随着群众生高,过年的很淡化并且趋很多人认为年味淡了,过年越来越没意思。然而,这次调查多少给我们一些信心,调查表明,88.57%的受访者认为年味没有变淡。B.八成多被访者愿意完全按照传统习俗过年。按照老规矩,过了小年,直到初五,每天都有相关的安排,一些程序已经日渐简化。调查表明,只有17.14%不愿意完全按照传统习俗过年,这说明,大部分人还在延续着老的传统。春节的生命力还在。C.七成多的被访者支持申遗。春节将至,“拯救春节”的声音再次传来,只不过这次声音更大。春节是一种民俗传统,是中
国传统节日中最普及、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调查表明,74.29%的被访者支持春节申遗。据调查,过年消费依然火爆。虽然消费依然火爆,但年味似乎并不是用金钱能买得到的。说到年味,人们的眼前常常会浮现这样经典的传统图景:风雪夜归,阖家团圆,围炉夜,守岁至明,开门三声爆仗。新年游,看花市,百戏竞阵,货郎蚁集。然而年复一年,这样的简单图景反而离我们越来越远。其一,过去过年是人们一年消费的集中体现,虽然现在仍是这样,但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过年消费远没有过去那么高度集中。其二,过去的文化较为传统单一,春节地位高企,现在东方西方文化交流,古代现代文化荟集,一年大小节日隔三差五就有一个,冲击了春节的传统地位,使得春节在人们的心目中已不再那么神圣化。特别是年轻消费者,传统观念更是淡薄。旧日过年,尚有许多风俗故事,如今,大多人都会觉得过年和平时没什么两样。”这是家里老人常说的话。市民年话。记得小时侯过春节,妈妈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将室外打扫一遍,开始整点新衣帽,包饺子,准备迎神的香、灯等物品。”艳子慢慢回忆自己的年事。有时候她会回老家过年,印象中,每个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鸡鸣之时,开始烧香、点灯、摆供品、放花炮、祭祖,然后每家互相拜年。儿童向长辈叩头,长辈给压岁钱,图个吉利。吃罢早餐后,家人便亲自登堂,出门拜年,互道些吉祥话语。她说,去年大年初二她还上街了,街上人不多,感觉春节好像逐渐萧条了。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生命力勃发,冬去春来。我想,作为一个中国人,春节还是应该得到重视吧,
毕竟那是我们的传统。如今,有些人的节日习俗观念已变的越来越淡薄,而仍有一些人依然记着祖宗遗留下来的财富。我们不能学习那些观念淡薄之人,相反,传统节日应该发扬光大,让大家的心里多一份温暖,让世界见证中华民族发展的同时,见到龙的腾飞。但愿风俗使节日代代传承,节日使生活五彩斑斓。5千年的文化底蕴,她的历史魅力和传统庆祝活动,会让我们骄傲于“我们是中国人”!
这些过年习俗历经千百年的演变,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既愉悦又温暖的感觉。古往今来,远离家乡的海内外华人无论路途多么遥远,也必须回家过年,向长辈尽孝道,向平辈示亲情,向晚辈表爱心。阖家团聚、吃年夜饭、守岁、拜年、祭祖等年俗,不仅承载着浓浓的年俗文化,还是维系民族感情的重要根脉。
范文四: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中高考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 高考·高校新华网2014-05-06 13:36
我要分享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今后中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指导纲要明确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方向,即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并分别针对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在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
根据指导纲要要求,相关部门的联合工作机制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评价和督导机制也要相应建立。
据悉,这份指导纲要自去年6月开始起草,经过了调研、讨论、向有关部门征求意见等多个环节。返回腾讯网首页>>
相关搜索:
?
?
?
?
?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最新中华传统文化视频 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 中华传统文化大全集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诗歌 中华传统文化资料
范文五:[优秀作文]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南朝《荆梦岁时记》记载,每逢岁时,人们便挂桃符来驱鬼避邪、迎喜接福。这是对联的萌芽。五代时,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茅亭客话》记载:蜀后主孟昶曾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子,是我国最早的对联。宋代受诗词的影响,对联在对仗方面前进了一大步。大诗人陆游就曾为自己的书房题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话流年”。明代对联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簪去楼杂记》记载:朱元璋建都京城之后,曾下令“凡公卿士庶门第,须加春联一副”,他本人也带头写了一副对联送与徐达----“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清代是对联的繁荣期,不论在内容的开拓还是在艺术的成熟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如吴敬梓作的提示人生哲理的:“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冯玉祥将军送给理发铺的:“倭寇不除,有何颜面对镜?国仇未报,负此头颅为人!”中国青年反对帝国主义“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刁难的“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等等,不再赘述。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