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常见的记叙文有哪些类型和写法
常见的记叙文有哪些类型和写法?
常见的记叙文可分:写人、叙事、状物、绘景、记游五种。
一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的写法:
①写背景,形态。这两部份可依需要而顺序对调.以映衬法写其背景,如写家人,就写家境;如写伟人,就写时代;如写学者,就写当时学术思潮等.以细叙法写其外在相貌。
②写个性,情感,思想等。描写人的情感,可用其语言,更可用其行事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藉其父亲在月台上困难地爬上爬下帮他买橘子,以描写父爱。
③记其特殊事件。如果是写自己的亲人或好朋友等,需记其与众不同之处,或对自己有特殊意义之事。如果是记载伟人,需记载其伟大之事。如果是记载某一平凡人的特殊事件,则应特别重视该特殊事件的描写,甚至可忽略其余与该特殊事件无关的部份。
④记叙多人,宜分主客。多用映衬法,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是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的写法:
①记叙事情必须注重该事的完整性,亦即要注重该事的因果关系,事情的发生,经过, 结果等三部份,必须交代清楚,不可前后矛盾。其顺序安排可采用顺叙法(按事件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和倒叙法(按事件结果→发生→经过的顺序)两种。
②与事的因果有关的才写,无关的不写。
③要选取事情精彩部份详细描写,切忌流水帐的叙述。
④叙事离不开写人,但需以事为主,以人为辅,不可宾主失次。
⑤叙述的人称要统一,或用第一人称,或用第三人称,前后必需统一。
⑥叙述事情的结果,要加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评价。
三是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的写法:
①写动物、植物及无生物等,要兼俱动态静态的描写。
②要兼俱外在特征及内在象征。如骆驼的耐劳,莲花的不染,窗的展望。并可讨论其哲理,抒发其教训。
③多运用修辞手法。
④并记二物时,可记其相似点:先记甲物,次记乙物,最后并论。也可记二物相异处,结论可记其价值取舍 。
四是以绘景为主的记叙文的写法:
①要掌握景物的特点,做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描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做空泛的描述。 ②要注意层次的变化,中心点的景物详细描绘;离中心点稍远,较无关者略写;如此层次愈远,描述愈少。
③不要只描写静态的景物,这样易流于单调,要插入动态的事物,形成生动的对照。 ④多用拟人化的写法。
⑤要渗入作者的感情,借景抒发思想,使文章更有深度。
五是游记的写法:
①走到哪里,就叙述那里的事物,就是游记式的文章。所以游记式的文章,要把作者的行踪交代清楚。例如参观一所学校后若记载:“校舍宏伟,操场是一片青绿的草,学生们都爱好各种运动。”这就不是游记, 因为这里没有包含作者的行动在内。应这样描述:“远远地就看到那宏伟的校舍,走过教学楼,绿茸茸的操场便映入眼幕。学生们都活活泼泼地做着各种运动。”
②观察事物,应运用多种感官器官。
总之,写记叙文应“人以事显,事由人生”,人和事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在一篇记叙文中,写人、写景、写事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不可硬性分开,但各有侧重。
范文二:为了减少结构变形,选择焊接顺序时应考虑哪些原则?常见的焊接顺序有几种?
弧光闪耀人生,火花飞出精彩!焊接路上家园伴你同行!
为了减少结构变形,选择焊接顺序时应考虑哪些原则?常见的焊接顺序有几种?
焊接顺序是影响焊接结构变形的主要因素之一,安排焊接顺序时应注意下列原则:
1、尽量采用对称焊接。对于具有对称焊缝的工件,最好由两个焊工对称进行焊接。这样可以使山各焊缝所引起的变形相互抵消一部分。
(2)对某些焊缝布置不对称的结构,应先焊焊缝少的一侧。
(3)依据不同焊接顺序的特点,以焊接顺序控制焊接变形量。常见的焊接顺序有五种,即分段退焊法、分中分段退焊法、跳焊法、交替焊法和分中对称焊法。在制造焊接结构产品时应怎样正确掌握焊接顺序? 答:要保证焊件变形小、内应力低,必须采取合理的焊接顺序和方向。
所谓合理的焊接顺序,主要是应该尽量使焊缝能比较自由的收缩,特别是那些收缩量比较大、残余应力比较大的焊缝 选用焊接顺序的原则有:
(1)先焊收缩量较大的焊缝,使焊缝能较自由地收缩。应先焊对缝后焊角缝。
(2)先焊错开的短焊缝,后焊直线长焊缝。
(3)先焊立焊焊缝,后焊平焊焊缝。
(4)平行焊缝尽量同时同方向焊。
(5)先焊在工作时受力较大的焊缝,使内应力合理分布。
焊接顺序选择不当对焊接质.有何影响?
焊接顺序选择不当对焊接质量的影响有:
(1)装配焊接顺序选择不当,往往造成某些位置的焊缝焊接困难,甚至完全无法焊接。严重降低焊接结构的强度或气密性。
(2)焊接顺序直接影响焊件的应力和变形,选择不当会造成焊件产生过大的变形或内应力,不仅降低了焊件质量,严重时会导致焊件报废。
(3)不锈钢焊接结构如果焊接顺序选择不当,会使接触腐蚀介质的工作焊缝在焊后由于受到后焊焊缝的热作用而产生晶间腐蚀,使焊件的耐腐蚀性降低。
为减少焊接应力应如何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
应按下列原则选择焊接顺序:
(1)平面上的焊缝焊接时,要保证焊缝的纵向及横向(特是横向)收缩能够比较自由,而不是受到较大的约束。
(2)收缩量最大的焊缝应当先焊。因为先焊的焊缝收缩时受阻较小,故应力较小。
(3)在对接平面上带有交叉焊缝的接头时,必须采用保证交叉点部位不易产生缺陷的焊接顺序
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有什么关系?
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之间的关系如下:
(1)焊接应力分布和焊接变形大小取决于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弹性模量、屈服点、温度场和焊件的形状尺寸,温度场又与材料的导热率、比热、密度以及焊接参数等因素有关。
(2)在焊接结构中,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同时存在,又相互制约。如在焊接过程中常用夹具刚性固定法施焊,这样变形小而应力却增加了;反之,使焊接应力减小,要允许焊件有一定程度的变形。仗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是以减少应力为主,还是减小变形为主。
(3)在生产中,往往要求焊接结构既不能有较大的焊接变形,又不允许有较大的焊接应力。因为焊接应力与变形在一定条件下将影响焊接结构的强度、刚度、受压时的稳定性以及尺寸的准确性和加工精度等。
从焊接工艺上分析。哪些因素影晌焊缝收缩?
焊接工艺中下列因素影响着焊缝收缩量:
(l)线膨胀系数大的金属材料,其变形比线膨胀系数小的金属材料大。
(2)焊缝的纵向收缩量随着焊缝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3)角焊缝的横向收缩比对接焊缝的横向收缩小。
(4)间断焊缝比连续焊缝的收缩量小。
(5)多层焊时,第一层引起的收缩量最大,以后各层逐渐减小。
(6)在夹具固定条件下的焊接收缩量比没有夹具固定的焊接收缩量小,约减少40%一70 %,焊角越大角变形量较大。
祝大家国庆节快乐!
范文三:记叙的顺序
第一讲 记叙的顺序
一、 基本知识
1.常见的记叙顺序分为 四种。
2 .记叙顺序的特点及作用: (一)顺叙就是按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叙述。
(二)倒叙。倒叙顾名思义就是倒过来叙述。
形式:①即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②先写眼前的事物。再由眼前的事物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结尾又回到眼前的事物。 作用:能突出结果,造成悬念,使文章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三)插叙。
形式:①插入对有关事件、人物的回忆。②插入对人物、事物的介绍或某种情况的
解释。
插叙的方法有多种:可以由作者直接插进来叙述、介绍;可以由文中人物的回忆、
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完成;也可以通过文中人物的对话、独自来进行。
作用: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恰当地运用插叙的方法,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结构曲折有致。
(四)倒叙与插叙有什么区别?
①倒叙的内容是中心事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插叙的内容只与中心事件相关。 ②倒叙文章中的回忆部分就是文章的中心事件,占据文章的主要篇幅,而插叙的内容只是在顺叙中途插入的为中心事件服务的一个片段。
3.方法与心得
二、 题型回顾
1、P4《三十年的重量》20题:第四至第六段在记叙的顺序上属于哪种记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插叙,补充交代了我的穆尼、曹齐交往的经历,为下文的人生感悟作铺垫。
2、P7《一百元钱》14题:本文第五、六自然段是什么记叙顺序,它有什么作用? 插叙,补充交代了贫困的家境和一百元钱的由来,为下文写父母把钱寄回的情节作铺垫。
三、 训练巩固
(一)温暖一生的假糖
余华
①下岗后,我开了一家糖果店。
②一天,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太太来到我的店门前。我一眼认出,她是我上小学的班主任刘老师,于是赶紧低下头,不想让她发现……
③那是三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已接近尾声。一天早上,我很早就来到学校。在教室外面的拐角处。被划为“黑五类”的刘老师正蹲在地上,用手把窗下一堆被毛孩子们
砸碎的玻璃片一块一块地往簸箕里捡。
④看到这里,我内心不由一阵辛酸。突然间,我想到了一颗糖,那是前一天下午,小伙伴军军送给我的一颗糖——“奶油太妃”。
⑤我掏出太妃糖,走到刘老师身后,说:“刘老师,您吃糖。”刘老师缓缓地转过身子接过糖,她的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只等到我转身离去,才听见她的哽咽声:“谢谢你,孩子。”
⑥整整一天,我发现,刘老师总有意无意地向我投来凝视的目光,整整一天,我的心都感到快乐。
⑦到了傍晚,军军问我:“我那块包在‘奶油太妃’里的肥皂泥你是吃了还是扔了?”天哪!夜里,我一个人躲在屋子里哭了很久,心里满是说不出的委屈。
⑧从那以后,我开始害怕刘老师那凝视的目光了??几十年过去了,我再也没颜面见刘老师,那颗假糖,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
⑨“我买两斤水果糖。”花白头发的刘老师还是走了过来。我迅速打量了她一眼——她真的老了,脸上已出现了老年斑,但她慈祥的笑容,使她显得那么和善。万幸的是她没有认出我。
⑩突然间,我想到必须把事情的原委告诉她,这是一个乞求她宽恕的难得机会!“刘老师!”我禁不住叫了起来。她惊异地看着我。看着看着,她兴奋起来:“你是小余吗?你真是当年的小余吗?”我含泪重重地点头。她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不松开,突然,她像想起什么似的,抓了一把糖果塞给我。说:“来,你吃糖,你吃糖!”
⑾捧着那把糖,我却不知所措。老师呵呵地笑了起来:“怎么,不好意思吃老师的糖?你忘了?老师还吃过你的糖呢!我还记得那是一颗包装考究的‘太妃糖’! ”
⑿我语塞了。刘老师接着说:“我一直惦记着你。那是我最困难的时候啊!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不仅是一颗糖,它是一颗心,一颗最善良、最纯洁的童心啊!只是,老师没有福气享受啊,就在你走后不久,那颗糖被专案组的人搜走了。至今我还在后悔,当初,为什么不舍得早一点将它吃掉呢?”
⒀说着说着,刘老师感伤地叹息起来。而我却没有勇气揭开那颗假糖的秘密。几十年的良心债,终于可以放下了,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解脱与轻松。 (摘自《杂文选刊》2007,11)
1,选文的记叙顺序是: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心事件的大意。 我“巧”遇刘老师后,因为刘老师的一席话放下了几十年的良心债。
3,选文第③至⑧段写了一件什么事?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几段写的是:“我”送给刘老师一颗糖,后来才得知那是一颗假糖。作用是:补充了“我”认出刘老师后却不想让她发现自己的原因,也为下文的情节作了铺垫。
(二)
萝卜花是一个女人雕的,用料是萝卜。她把它雕成一朵朵月季花的模样。花盛开,很喜人。
女人在小城的一条小巷子里摆摊儿,卖小炒。一小罐煤气,一张简单的操作平台,木板做的,用来摆放锅碗盘碟。她卖的小炒只三样:土豆丝炒牛肉,土豆丝炒鸡肉,土豆丝炒猪肉。
女人三十岁左右,瘦,皮肤白皙,长头发用发卡别在脑后。惹眼的是她的衣着,整天沾着油锅的,应该很油腻才是,却不。她的衣服干净,外面罩着白围裙。衣领那儿,露出里面的一点红,是红毛衣,或红围巾。她过一会儿,就换一下围裙,换一下袖套,以保持整体衣
着的干净。很让人惊奇且喜欢的是,她每卖一份小炒,必在装给你的方便盒里,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这样装在盘子里,才好看。她说。
不知是因为女人的干净,还是她的萝卜花,一到饭时,女人的摊子前,总围满人。五块钱一份小炒,大家都很耐心地等待着。女人不停地翻炒,而后装在方便盒里,而后放上一朵萝卜花。整个过程,充满美感。于是,一朵一朵素雅的萝卜花,就开到了人家的饭桌上。 我也去买女人的小炒。去的次数多了,渐渐知道了她的故事。
女人原先有个很殷实的家,男人是搞建筑的,很有钱。但不幸的是,在一次建筑中,男人从尚未完工的高楼上摔下来,被送进医院,医院当场就下了病危通知书。女人几乎倾尽所有,抢救男人,才捡回半条命——男人瘫痪了。
生活的优裕不再。年幼的孩子,瘫痪的男人,女人得一肩扛一个。她考虑了许久,决定摆摊儿卖小炒。有人劝她,街上那么多家饭店,你卖小炒能卖得出去吗?女人想,也是。总得弄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吧?于是她想到了雕刻萝卜花。当她静静地坐在桌旁雕花时,她突然被自己手上的美好镇住了,一根再普通不过的小萝卜,在眨眼之间,竟能开出一小朵一小朵的花来。女人的心,一下子充满期待和向往。
就这样,女人的小炒摊子摆开了,并且很快成为小城的一道风景。下班了赶不上做菜的人,都会互相招呼一声,去买一份萝卜花吧,就都晃到女人的摊儿前来了。
一次,我开玩笑地问女人,攒多少钱?女人笑而不答。一小朵一小朵的萝卜花,很认真地开在她的手边。
不多久,女人竟出人意料地盘下了一家酒店,用她积攒的钱。她负责配菜,她把瘫痪的男人,接到店里算账。女人依然衣着干净,在所有的菜肴里,依然喜欢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菜不但是吃的,也是用来看的呢。她说,眼睛亮着。一旁的男人,气色也好,没有颓废的样子。
女人的酒店,慢慢地出了名。大家提起萝卜花,都知道。
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来不会拒绝一朵萝卜花的盛开。
1.下列最适合做本文题目的一项是( C )(3分)
A.夫妻情 B、卖小炒的女人 C、萝卜花 D、小城风景
2、从全文看,文中(6)(7)自然段的记叙顺序是 插叙 ,其作用是交代上街卖小炒的原因,突出人物形象(学生也可答交代原因,突出形象)(符合要求即可)(6分)
3、概括使女人命运发生变化的两个情节。(6分)
答:①抢救男人(丈夫瘫痪;女儿几乎倾尽所有抢救男人)
② 摆摊卖小炒(卖小炒赚钱)
4、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句话的作用。(4分)
5、本文用了等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 怕困难;不怕挫折 的女性形象。(4分)
(三)大年初一没下雪
去年三十傍晚,广州火车站突然静下来。时间还早,我买了份报纸,走向车厢。车厢里没人,我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不知到了哪个小站,上来一个农民模样的人,牵着个小女孩,对着车票仔细核对座号,辨认清楚了,他们才坐下。整个车厢其实没几个人,你想坐哪儿都行。一看就知,他们是不常坐车的。
男人四五十岁的样子,灰黄的脸,很深的皱纹。女孩的脸也是灰黄的,土头土脸的样子,他们坐在我对面。男人坐下去时,半哈着腰,发出一声短促的笑声,好像说:打搅了!
这一路肯定无聊透了,你别想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在火车上玩牌了,我继续看我的书。晚上,餐车送了一次面条,黏糊糊的,看着都没胃口。我拿出上车前买的江南酱鸭,要了一瓶啤酒,准备凑合着吃一顿年夜饭。
我请对面的一起吃。男人连摆着手,说不吃,不吃。小女孩看着面包,咽了一下口水。我递过去一块面包,又撕了一只大鸭翅,笑着说:“吃吧,都过年了,客气啥!”我又拿出花生米、凤爪几样下酒菜,索性喝个痛快。
我边吃边问:“你们回家过年?”“嗯……不,小孩子没看过雪,带她去看雪。”
“喔。”我嘴里应着,心想中国还有这么浪漫的农民。
没怎么说话,饭很快吃完了,酒也喝光了。男人主动收拾桌上的碎骨。小女孩突然问我:“叔叔,你看见过雪吗?”我很舒适地斜倚在椅背上,笑着说:“见过,白的,有的人说像糖,有的人说像盐……”
“你给我说说吧,说说吧。”说着话,我想去洗手间,路过洗手池旁的过道,我看见那个男人抱着头,蹲在地上哭泣。
在男人断断续续的哭泣中,我听到那女孩的故事。在她四岁时母亲去世了,九岁时她得了白血病,医生说今年可能是她最后一个春节了。爸爸问她想要啥,她说只想看看雪,生长在广东偏僻的山区,她从来没有见过雪。《济南的冬天》那篇文章激起了她看雪的愿望,在她的脑海中不断想象着真正冬天的模样。这个一贫如洗的父亲在大年三十晚上和她一起坐火车准备看雪。坐着这趟车去,坐着当晚的车回,再也没有多余的钱去住旅店和车上吃饭了。临走前,他们听了天气预报,说杭州今夜有一场大雪。
我无法想象在这样一张灰黄皮肤的脸庞下有这样一颗细腻的心。
我走到座位旁,给小女孩耐心地讲起下雪时的种种趣事。她那双黑眼睛就像在灰烬里的火星,一闪一闪的……到站了,杭州很冷,风很大,却没有雪。我拿了三百块钱给他,他死活不要。我留了一堆食品给他们。他们送我上了回家的中巴,在车旁拼命地摇着手。
在回乡的时候,最怕碰风雪天,而我希望今天赶快下雪,下得越大越好。
一天无雪,一夜无雪。初三的晚上,一家人坐在火炉旁吃火锅,窗玻璃上响起了淅淅的声音。我突然说了声:“下雪了。”(选自《读者》有改动)
22、文章标题“大年初一没下雪”有什么含义?
标题暗含“我”为父女俩未能达到愿望而遗憾,也包含着“我”对父女俩的命运的关心和牵挂。
23、文中插入了一段“男人哭诉”的情节,这段插叙有什么作用?
补充交代了小姑娘的遭遇和病情。(2)补充交代小姑娘看雪愿望的由来。(或补充交代父女二人到杭州的目的。)(3)为“我”后来感情态度发生变化的做铺垫。
24、“我”对父女俩的情感有什么变化?(3分)
不屑(有些轻视)——注意——关注(或感动)——担忧(或牵挂)(答对三个层次,符合题意即可)
25、对小说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下雪时的种种趣事,激起了小女孩与病魔抗争的勇气和信心,也给了她父亲为女儿治好病的希望。
B、小说虽然没有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华丽的词藻,却能感染读者。
C、父女俩送“我”上中巴,并拼命摇着手,表明他们对“我”的留恋和感激。
D、文中所描写的男人是一个非常自尊、质朴、慈爱的父亲形象。
26、如果将结尾改为:“下车时,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和本文的结尾比较,哪一个好些?请作简要分析。(3分) 原文好,更加激起了读者对小女孩的同情,使文章更加深刻,更有感染力,也符合标题。 改文好。下雪了是对小女孩美好的祝愿,但是标题也要改。(这种说法,最多给2分。改动后感染力没原文强)
范文四:记叙的顺序
写记叙文,要有个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只有安排得恰当,才能叙述得条理清楚。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用三个事例,从三个方面歌颂了志愿军的高贵品质。第一个事例重在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第二个事例表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热爱,第三个事例则展示了志愿军崇高的精神境界。这三个事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在叙述一个事例时,由于时间变化与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几种顺叙的方法兼而有之。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我们读过不少倒叙的文章,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一件小事》、《回忆我的母亲》、《记一辆纺车》等。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另一处是对杨二嫂形象的回忆。这两处插叙使闰土、杨二嫂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开掘了主题思想。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现中心思想的范围,否则会喧宾夺主、繁琐累赘。使用插叙时,要安排好与中心内容的衔接,使过渡自然,内容贯通一气。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由此可见,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断,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断“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通过这一“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
那么,什么时候用顺叙,什么时候用倒叙,又什么时候用插叙?这是没有固定的模式的。总的前提是服务于文章的立意,服务于文章结构的完整和条理性,服务于文章的生动,能使文章引人入胜。以下的看法可供同学们参考:
如果让读者重视事情的过程,往往用倒叙,例如《一件珍贵的衬衫》,重点是歌颂**,不是作者的衬衫现在怎么样,所以用了倒叙写法。
如果让读者重视事情的结果,往往用顺叙,例如下面的例文1,开头写“我”离家出走,按顺序写下去,读者关心事情的结果,自然会继续读下去。
例文1
我的第一次离家出走
吉林九中 贾晓瑞
……妈妈终于火了,抬手给了我一巴掌,我捂着火辣辣的脸,一转身跑了出去。
天又黑又冷,我裹紧大衣,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走着。我一边走一边和自己赌气:“我决不回去!决不!”就这样,路越走越长,天越走越黑。哎,去哪儿呢?,反正连家都不要了,去哪儿都无所谓。我的脚步渐渐慢下来,最后,索性找个地方坐下。以后怎么办?我摸遍全身,只找到一角钱,哼哼,乞丐都比我富有,我自潮。抬头一看,月亮已经升得很高了,怕是半夜了吧,我有些胆突突地,万一碰上坏人怎么办?想到这里,我随手捡起一块石头抱着。“咕噜噜——”是肚子在抗议了,可我实在无力填饱它,无奈,只得站起身,继续走下去。
起风了,我不住地哆嗦,真该死,晚上怎么这么冷呀,我赶紧跑起来,希望能增加热量,结果没跑几步,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风越刮越大,我忙找了个旮旯躲进去,把头缩进大衣里,不知是饿的还是累的,我竟蹲着睡着了。不一会儿,被恶梦惊醒,便再也不想睡了。衣服外面寒风刺骨,肚皮里面饥肠辘辘,此刻我多么希望能有人来关心我呀!可是,街上连个人影也看不到。我总算是体会到了当个流浪着的滋味,不过,我跟他们不一样,他们是无家可归,我是有家不回。哎,何必和妈妈顶嘴呢,她说她的,我听着就是了,其实,我也知道她说的对,就是烦她太唠叨了,我真是太任性了。也不知道现在爸妈在干什么?是满市找我,还是等我回去?说不定,妈妈把喷香的饭菜都做好了。还有,我出来这么长时间,小鸟有人喂吗?今晚还有好节目呢,况且我的作业还没写呢,明天可怎么上学呀!我受不了了,回家,回家!我站起身,拼命地往家跑。
跑着跑着,我看到站在十字路口的一个人影,没错,是妈妈!她站在寒风里,两手搭在嘴边,一声一声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嗓子都喊哑了。我鼻子一酸,心里热辣辣的,“妈妈——”我大声答应着,直向妈妈奔去……
这是我第一次离家出走,可也是最后一次了。妈妈,您能原谅我吗?
[评析] 这篇作文,选材新颖,详略安排得当,主要情节记叙细致入微,在记叙中,恰当地插入了心理描写、行为描写,从“我决不回去”到“拼命地往家跑”,再到“直向妈妈奔去”,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离家出走的情景和心理变化过程,从离家出走这一反面事例,体现了作者对母爱的感受,本文的立意也是深刻的。文章采用顺叙写法,比较适合读者更关心后果的这一类事件,假如把后果(回家)先写出来,就减少了读者往下读的兴趣。
例文2
分 房
武汉的夏天热得出奇,晚上纳凉成了武汉人的习惯。自从我家搬进了二室一厅的房子,有了阳台,我更喜欢纳凉了。你想,一家四口人围坐在阳台上,沉浸在夜色中品茶尝瓜,谈天说地,那是多惬意的事!有一天晚上,天边出现第一颗星星,我就把纳凉的小天地安排妥了。我让妈妈躺在竹床上,我和姐姐坐在竹椅上,一把躺椅空着,那是特意为爸爸准备的——只要他一回来,往上一靠,把扇子一摇,就会说起新闻趣事来的。
“文联又要分房子,三室一厅的!”爸爸一回来就喜冲冲地喊开了。“真的?”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是真的,我们又要搬房了。”望着乐呵呵的爸爸,我想得很多很远......
我出生在动乱的年代。小时候,我们全家挤在一间七平方米的小屋里。光床就占了一大半,家里甚至摆不下一张大书桌,连椅子也只能用床来代替。那时,我们最怕过夏天,因为一到夏天,小小的“鸽子笼”就成了“蒸茏”。我和姐姐全身长痱子,别提有多难受了。每天我们都盼望夜晚快快降临,好让我们走出“笼子”,到外面纳凉。一天,夜已经很深了,因为露水重,蚊虫多,妈妈催着我和姐姐进屋。“不,我们就睡在外面。”“听话,快进去。”“不,不进去......”我和姐姐竟哭起来了。这哭声划破了夏夜的宁静,也撕裂着父母的心。妈妈终于顺从了我们。这一夜,我听到爸爸长吁短叹,看到妈妈无力地为我们打着蒲扇偷偷地流泪。那时,我对着繁星点点的夜空在想:如果我们能有一间像样的房子,那该有多好哇.....
“莹莹,吃西瓜!”妈妈递来一瓣西瓜打断了我的思绪。“你在想什么?想新房子?还没有呢,要等下个月才能搬。”是的,妈妈,我确实又想到了房子。“爸爸,妈妈,姐姐,你们还记得吗?五年前,也是一个夏天的晚上,我们正在纳凉,是谁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我的话竟有点严肃了。他们怎么能忘记呢?那天,爸爸单位的书记李伯伯骑着自行车赶来,车还没有停稳,就喊开了:“老涂!老涂!房子分下来了!照顾你们两个知识分子,街道口新宿舍有你的一套,四楼的二间房,这下可好了......”说着,拿出两把银光灿灿的钥匙。朝思暮想,一旦实现,我们全家都喜呆了。爸爸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那二把沉甸甸的钥匙。那夜,我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中,爸爸使劲地吸烟,妈妈眼里闪着泪花,姐姐乐得手舞足蹈。一家人激动得久久不能平静,彻夜谈论着房子。从此,我们家有了像样的房子,坐北朝南,一间十三平方米,一间十二平方米,有厅、有阳台。那年夏天,我们感到特别凉爽,坐在阳台上纳凉,全家谈笑风生。我们感到从来没有这样喜悦过啊!
房子,又是房子,今天你勾起了我们新的憧憬。“新房子就在东湖边,我上班更方便了。环境好,孩子们在那里学习真是没话说。”——这是爸爸兴奋的话语;“房子大了,家里缺少一个写字台,一人一个写字台,晚上才能好好地工作和学习。”——妈妈的眼里充满了美好的希望。“客厅用来接待客人,三间房,我和妹妹一个人一间......”——姐姐指手划脚地计划开了。这欢声笑语在夏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我心里也很激动,不禁仰望天空,啊,千里婵娟,万家灯火,凉风沁人,心旷神怡。我出神地遐想,明天的纳凉之夜,爸爸又将带回什么好消息呢?
[评析] 住房问题,是社会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这篇作文通过小作者的笔,写出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住房的变迁。从一家四口人挤在一间七平方米的小屋到刚刚分到的三居室。作者对这变化未加任何评论,但读者从中自然会感受到国家的发展,时代的脚步。
本文没有按照时间的先后展开情节,而是把好几年的事情浓缩在夜晚纳凉的回忆中。运用两次插叙记述了记忆中的往事。文中插入的两段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描述了无房之苦和有房之乐,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运用插叙时与文章的主体部分衔接自然、过渡流畅、浑然一体。
答 记叙文的常用叙述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1)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通常叫做顺序。顺序的段落层次跟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顺叙的使用最为广泛。例如《散步》、《金黄的大斗笠》、《我儿子一家》。
(2)倒叙。倒叙就是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依“自然时序”进行叙述。倒叙并不是由“尾”至“头”的整个的逆叙,而是局部的“倒插”。一般说来,情节曲折、复杂的事情才须倒叙,如果中心明确,材料简单,事情发生的时间较短,就不必用倒叙。例如《背影》、《父子情》就运用了倒叙。
(3)插叙。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插入的内容为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如《羚羊木雕》。
(4)补叙。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待,这种写法通常叫补叙。补叙和插叙虽然都是对主要情节的补充和交待,但它们也有不同。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不是死板的方法,可以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灵活运用。
范文五:记叙的顺序
知识点补充:
1.记叙顺序: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是在叙述重要事件的过程中插进另一件有关事件的叙述,暂时中断原来叙述的线索,插叙完毕,仍要按原线索继续叙述主要事件。对全文来说,插叙的内容只是与中心事件有关的一个片断,并非中心事件的组成
部分,是文章的枝叶,而非主干。有助于展开主要事件,丰富文章内容,刻画人物形象,使叙述曲折有致,结构富于变化。
插叙方式
联想、想象式:就是通过人物的联想、想象引起插叙部分。
黄昏中,我在雪地里见到一座孤伶伶的石碑。碑上,讲述了一个走失了的英雄的故事。这个年轻的女人,我很陌生,那段故事也谈不上传奇。石碑坐西向东,东方有她家乡的望日
莲与青纱帐吧……。我不知道,她在悄然离别这个世界时是否无忧无恨,倘若有忧,是来不及圆成一生中最温馨的梦吧;倘若有恨,是来不及向爱恋的人一吐情肠吧,如同这隐去形迹、蓄丰涵美的汤汤流水。天地空旷,小小石碑愈显得清冷,它的身后,是远处地质勘探队的一片温暖的灯火,独处荒原,舍闹取静,这是它的不凡之处啊。我想到了质朴的疏勒河,想到了它不喜卖弄的品性,开化即流,封冻则止,也是这般情形。虽然我无缘一睹它的芳容,但它的魂灵分明已在我的心头永驻。不知怎的,我心里
忽然有所感动,为这个走失了的女人,为这条走失了的河流。 ----《感谢疏勒河》
转述式:即借助作品中人物的叙说进行插叙。这种方式往往用“听人说”、“据说”、“有人说”等引入插叙。
吃年夜饭,觉得很快乐,奶奶说“我们以前可苦了”。
回忆式:就是不借助作品中的任何人的口述或联想,直接在文中插叙一件
事,多用“原来”、“过去”、“那一天”这些表时间概念的词来引入插叙部分。
④我感谢六盘山。因为在我顺着它腰肢的崎岖小道向上攀登时,它为我唤醒了已经沉睡了的一个印象。那是一个十八岁的我,背负着六十斤重的行囊,在岷山山地的一座高山上行走的印象。那一天,我和一个背着一篓煤炭的农民并肩走在大雪覆盖的岷山道上。那农民被压弯的背和煤灰染黑的流淌着道道汗水的脸,还有那双在黑污中朝我闪着善良憨实的目光的眼睛,曾经给年轻的我带来过撞
击般的感触。从那以后近二十年过去了,荒凉的岷山道,雪封的远山近村,脚上的冻伤和背上的重负,连同那个脸膛黑污、眼睛和善的驮炭人,都被忙碌的生涯淘去了,淡忘了。我只是朦胧中觉得自己心里似乎还存留着什么,它常常使我在奔波中稍稍定神的一瞬感到惶惑。
-----《雪中六盘》
④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
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运用补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②前几天,学校举行了征调大会,盟军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大批新式武器和作战人员,由于语言不通,急需译员。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
入伍,其他年级的也可以志愿参加。 ③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无论时局怎么紧张,教学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一起走的
几个学生问:“做志愿者有条件吗?”弗之微笑答道: “首先是爱国热情。英语也要有一定水平,我想一个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足够对付了。”他看着周围的年轻人。谁将是志愿者?他不知道。可是他知道那些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
------《这是你的战争》
⑤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常见的记叙文有哪些类型和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