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梅花魂第二课时评课稿
《梅花魂》第二课时评课稿
东津镇官田联小:樊海涛
岳慧老师执教的《梅花魂》是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课文。我听完她的第二课时教学后有以下感想:
1、创设情境处理比较好。本节课属第二课时,学生已经接触、梳理过课文,教师巧妙利用学生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来创设情境,吸引全体学生回到课堂中来。我觉得很实用,符合实情。
2、岳慧老师的教学过程设计合乎新课程标准,迎合新课程理念。她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主线贯穿整个课堂,通过师生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外祖父“爱故乡、爱祖国”的思乡爱国之情,同时教育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初读——细读——频度”的过程中领略到文本的精髓,从而努力学习,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及自豪感,提高思想品质。岳慧老师的这种设计理念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达到了读书育人的效果。
3、“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语文除了“母语”之外,更是用生活来教育学生的基础学科。岳慧老师用“梅花”生活的环境处理\把握好了课文中的人和事,再联系中华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璀璨文化来拓宽学生的知识。例如:师生共同找“朱自清、李云龙、**” 等人的事迹,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素材,在大量地语文实践中运用
语文规律。这样不仅拓宽了师生的知识,更能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拉近了学生与社会、历史的距离,影响了学生的人生,让学生确立了目标,树立了理想。
4、学法指导上,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朗读,采用了多种方法。例如:自由读、分角色朗读;为什么这样读,课后收集资料再读??
5、课堂结束时用《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来作小结。我认为:这又一次震撼了在座所有师生的心灵,使整个课堂再次掀起一次高潮。
6、不足之处:板书设计过多,可以利用课件演示。我认为:
6 梅花魂
爱梅
哭—————爱国
思乡
范文二:《空气》第二课时评课111
《空气》第二课时评课稿
本节课注重从学生熟悉的日常事物着手创设学习情景,注重挖掘教学内容展开各种教学活动,体现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整节课学生参与面广,气氛浓烈,做到了让学生“在快乐中求知,在探究中成长”,很出色的完成了预期的教学设想,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展示。 本节课的亮点有以下几处:
一、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欢乐和光明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可见,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
1、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高老师在学习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和有关空气污染方面的知识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通过动画、图像、文字展现,为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提供多个兴奋点,使同学们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污染的存在和危害性,直观体验空气的用途。使教学从无声到有声,从无形到有形,从平面到立体,拓展了教学空间,改变了讲、听、问、答直线式的信息传递反馈方式,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不但使环境保护问题深深地留在学生的脑海中,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2、利用比赛、倡议书等形式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在他的发现学习理论中强调,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在教学中,高老师利用了中学生的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比赛、倡议书活动,为课堂教学创设竞争气氛,有效防止学生疲劳和产生厌烦情绪,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竞争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挖掘教材中潜在资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一节好课的标志是什么?教师把自主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合理开发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探究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行为之中,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为此高老师设计了“小小科学家”环节,充分结合所学知识,开发出新的探究活动:应怎样从环保的角度改进红磷燃烧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讨论、主动探究,最后,设计出既操作简便,又符合环保的实验方案。在探究实验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
三、让化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化学
新课程明确指出让学生“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课堂上,教师一方面提出“在你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 ”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活知识化学化,让学生在生活的实际情境中体验化学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这个问题,让学生能把所学到的化学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中,实现化学知识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知识源于生活。在课堂的最后,通过“调查与研究”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里,用自己的亲历体验感悟化学,主动地参与化学学习,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建议:本节课多媒体的使用大多恰到好处,制作也独具匠心,但播放的幻灯片数量过多,可能造成学生视觉疲劳,而且会影响学生探究活动的连续性,干扰学生的思维活动。
范文三:夹竹桃第二课时评课
《夹竹桃》第二课时评课
陆荷芳:
本课中,学生出现错误的主要情况是:回答问题不完整(这与老师的提问指向性不够明确有关)、理解词语较为机械(照搬字典)、回答错误(学生知识水平较低)等。
针对这些情况,老师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给予提示引导,让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如第一种情况。有的予以当场指正,如第三四种情况。有的课前进行了充分预设,如第二种情况。老师将事先准备的资料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辨别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了问题,还学到了解词要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由此看出,老师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提问要准确恰当,这样的课堂是扎实而细致的。
牟文娟:
花了较多时间,和孩子们一起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值得欣赏的是,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不是为感受韧性而感受,更多的是学习作者运用怎样的言语表达方法与形式来表现夹竹桃的韧性的。比如双重否定,比如“无??一”“无不”句式的使用等。教师的解读能到这个份上,应该是很不错的。有两点要注意的,一,整段都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有了拟人了,花就有生命有情了;其二,对于韧性的解读还太空泛。文中这三句话,细细品,我们会发现有共同之处,都是写其一年三季都在开花,但三句话是有层次的:先是写其花期很长,默默无闻之韧性,其二是百折不挠无所畏惧之韧性,其三是淡泊宁静,荣辱不惊之韧性。如果,老师能够引领学生在反复地阅读对比思考中有所感悟,那么,作者表达之精妙自然体会也更深刻了。 关于课始的复习与新课切入,有几句话想。关于开始的填空设计:第一节课,不仅是学习了这一句。这一练习的设计目的在哪里,如果是为了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情况,那么应该在填空基础上追问学生:为什么在作者来看,是最值得留恋的花,这样,接下来的第二个问题:究竟是什么让季老爱上夹竹桃的呢,这个问题就不应该是这一课时提出的问题了。我们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必须要注意,问题不是用来给我们顺畅教学环节过渡用的。而应该是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阅读的兴趣与期待。要想调动学生探究欲望与兴趣,显然应该了解学生已知的基础上,提出学生未知的问题。我以为,这节课的切入问题应该是:夹竹桃真的那么有韧性,真的能引起我许多幻想
吗,我们一起来读读作者笔下的夹竹桃。或者像教者自己说的:“这节课到季老家欣赏这种普通的话,品味夹竹桃的韧性,感受夹竹桃带给我们的无限幻想。”课堂始就该直接切入这个问题。前面时间全部浪费了。
刘建娣:
顾老师的语文基本功比较扎实,上课能使用标准的普通话,音量适中,语言流畅,能准确表达教学内容,课堂上教态自然大方,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眼神交流,气氛比较轻松。如果语速能够稍微调整一下,再多带些激情的话,课堂效果会更佳。
莫燕月:
教师具有很好的语文素养,比较有亲和力,普通话标准,教学语言组织严谨,表达流畅,注重对学生发言的评价,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教学体态语恰到好处。但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的语速还可以稍快些,眼神还可以多正视学生一些,以示鼓励。 刘丹:
顾老师在本节课共提出问题19个。其中探究性问题提出的最多,可见顾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探究意识,特别在教学第三小节时,顾老师为了让学生感受衬托、对比的作用,巧妙地设计了这一问题:这一小节共两百多字,写了十四种花,偏没有夹竹桃的只言片语,你认为多余吗,这一问题的提出,就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再次品读文本,学生感受到了对比的妙处。整堂课,顾老师能注意设计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问题比较集中,不繁琐,只是在面上,顾老师还兼顾整体,应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这样既能激活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又能给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一定的机会。
承志英:
顾老师上课时如和风细雨,默默滋润学生心田。教态自然,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适时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对课文的印象,拓展知识,开阔眼界,能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学习、研讨氛围较浓,教学效果明显。
翟晓丽: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关注了他的朗读情况,整节课中,学生个性化地朗读,读出了夹竹桃的韧性,读出了夹竹桃带给学生许多幻想,
从朗读感悟中深深地理解了本文,形式多样,效果较好。 顾晓岚:
顾老师对学生的回答非常关注,都能给予明晰的判断,并能作出适当的引导,富有激励性。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是给学生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要更多地给孩子一个深情的学习催化剂,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在潜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所以我觉得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丰富且实在,切忌浮泛空洞。
焦溪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学校 焦溪小学 姓名 顾春明 班级 六(1) 学科 语文 时间 总分 2009.4.21 92 课题 19《夹竹桃》 等 级 得 分分 评 价 指 标 优 良 中 差 值
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目标 8 8 8 6 4 2 多元化。 8分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易适度,联系学生生活教学内容 8 8 8 6 4 2 和社会实际。 8分
围绕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学习情境、营造民主、平7 8 8 6 5 4 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
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与 7 8 8 6 5 4 性、实效性。 方法
学生认真参与学习、评价活动,积极思维,敢于表达和质疑。 10 12 12 10 8 5
38分 根据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法,为学生的学习设计并提供合9 10 10 8 6 4 理的学习资源。
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扎实,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方面形成教学 9 10 10 8 6 4 一些基本策略和能力。 效果
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11 22分 12 12 10 8 6
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对教材资源有深度的挖7 8 8 6 4 2 掘、整体的把握、恰当的处理。
教师 有较为丰富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富有教学机智,能恰当的利6 6 6 5 4 3 素养 用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
24分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设计应用适时适度,操作规范熟练。 6 6 6 5 4 3
语言准确、有感染力,板书工整、合理 4 4 4 3 2 1
教师能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以作者的情感“我爱上了夹竹桃”为主线,设计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环节。夹竹桃的任性教师让学生理解任性一词意思的基础上去感悟夹竹桃的默默无闻,生命力顽强以及花期长的特点。其中对双重否定句的强调非常到位,让学生对夹竹桃的任性的理解就更进一简评 步了。夹竹桃能产生幻想一段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产生幻想的原因,再展开合理的想象。既使学生对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又使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发挥到淋漓尽致,一段配乐也渲染了气氛,恰到好处。 注意教师的声音可以稍高些,语速也可以稍快些。
教研组莫燕月 长签名 刘建娣、承志英、莫燕月、顾晓岚、顾春明、刘丹、陆荷芳、 组员签名 翟晓丽、牟文娟 教导主庄彩华 任签名
范文四:爱如茉莉第二课时评课
《爱如茉莉》第二课时评课
陆荷芳:
翟老师的提问较为精练,问题不多,主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中的细节,感受父母之间的爱如茉莉,深化对“真爱”的理解,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可引发学生结合文本及自己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来深入体会。
主次问题较为分明,主要体现在结合重点语句深入体会时,老师进行适时的提示与点拨,启发学生紧扣文中关键词来感悟。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能主动思考,踊跃发言,思维活跃,见解独到,因此没有出现学生回答错误或回答不上来的情形,因而无需“激励性提问”。 在引导学生读书时,翟老师通常用“你能读好吗?谁愿来读一读?谁再来读一读”来提示,我觉得在语言表达可结合相关内容进行调整,避免简单重复。比如,“爱是天长日久无微不至的关怀,谁能用朗读来表达这番真情?”再如,“多么温馨的画面呀,请用你的朗读再现这幅美好的一幕。”?? 牟文娟:
教师的语言、学生的语言很有诗意。大家都表达了自己对爱的理解。问题是,阅读这篇课文,除了让学生理解如茉莉般的爱之外,学会捕捉生活细节,感受生活的爱该是重点。这里设计的一个训练,老师的切入主题是:“爱在我们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存在着,你认为爱是什么?”我认为这个主题很好,如果能够像老师一样抓住细节来描绘我们心里眼里的爱,那就更好了。比如,爱是芒果,甜蜜;爱是玫瑰,鲜艳芬芳??这些比喻都没错,就像爱如茉莉,也耐人寻味。可是,没有细节的依托,显得柔美却无力。有位学生说:“爱是伤心时的一个拥抱;爱是哭泣时的一条手帕;爱是口渴时端上的一杯水??则将生活中爱的细节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了出来。这一点,需要老师发现并肯定。
刘建娣:本学期,我关注的是“课堂教学教师表达技巧有效性研究观察”,今天我听了翟老师的这堂《爱如茉莉》,也就这方面作一个综合评价:
翟老师是一位个人素养较高的老师,普通话标准,语气亲切自然,声音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态度自然大方,板书整齐端正。课堂上有序准确地组织教学,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建议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眼神交流再专注一些,笑容再多一些,让课堂气氛更佳,效果更好。 顾春明
翟老师执教的《爱如茉莉》如文章一样温情脉脉,让人走进了平凡而又伟大的亲情之中,这堂课成功之处主要体会在以下几方面 一. 营造认知冲突,快速进入文本。
对于爱,学生如文中的映儿一样是茫然的,或者说是极度片面的,年少不更事,父母的唠叨常使他们生厌,流利的媒体,社会鲜活的事例常让他们感受到情爱的壮美与缠绵,于是爱的死去活来,成为他们对男女情爱的最直接的认识。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的认知特点,翟老师精心营造了这个导入,在学生充分表达的情况下,揭示出文中所要表达的中心“爱如茉莉”,学生的已有的认识与文中形成强烈地冲突,学生的注意力被充分吸引,思维随之展开,而这一切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快速地,全身心地潜入文本。
二. 主线引领,潜入文本,开放式的探讨
这篇文章为表达父母间的真爱如茉莉般,列举了生活中的两件小事,一件饺子事件,一件病房一幕,两件事件有一定的承接关系,我们在执教时可能会考虑到事件发展的延续性,受用流线型的方式,按照事件发生的过程进行设计,组织教学。
翟老师没有受用这种常规的方法,而是找到了串起这两件事的关键词——爱。用一个“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父母之间的爱如茉莉?看似普通的问题将两个事件所要表达的内涵提携出来,通过让学生揣摩文中的第一个细节,(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潜力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设计将原本的牵引性的问题无形地化解,变成以学生为主体式的开放式设计,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呵护,积极性得到提高。
三.多种形式的评价,让课堂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度过。 翟老师的课堂评价涉及的面比较广,评价的形式比较丰富,她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及时的评价,对学生有很强的激励性。尤其注重激励性评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都是在一朝一夕的激励中培养出来的,统观翟老师以往的课堂,氛围热烈,无论是学生的发言面与发言质量都是可圈可点的,这与高年级学生课堂发言面少,发言质量平平形成了鲜明的对方,究其原因,应该与她采用积极地课堂评价手段有很大的关联。
这堂课中,翟老师充分展示了她在课堂评价上的风采,学生的每一次回答,每一次精彩,每一撼,她都化作精彩而又激励的话语,学生在宽松、温馨的氛围中学生,积极性与效果怎么会不提高。 莫燕月:
教师能认真钻研教材,与文本进行对话,教学设计合理有效。我关注的是问题设计,教学中共关注了六方面的问题,有事实性问题,经验性问题等,教学开始,教师设计了探究性问题: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这个问题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从文中的细节处感受父母的真爱。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能很好地引导,提升学生对真爱的理解。如:在妈妈心中,饺子重要还是生病重要?在爸爸心中,妈妈重要还是饺子重要?这些问题,既评价了学生的回答,又引导学生对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刘丹:翟老师对学生在读课文时出现的两次误读能及时给予指正。但还有两处误读之处,翟老师未能指出。在词语的理解方面,翟老师能巧妙引导。如一学生对“叮嘱”的理解不到位,翟老师便创设了说话的情境,让学生明白了“叮嘱”的真正意思。一学生在回答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突出两人之间的爱如茉莉时,只是关注了一个词,翟老师又给予巧妙的提示,让学生去关注细节。可见,对于课堂上学生错误的理解,我们必须得有敏锐的判断力。 承志英:
上课教态亲切自然,非常善于调动、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研讨氛围很浓,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教者善于抓课文关键段、关键词、句进行重点研讨,这样就做到重点、难点突破。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充分利用教学手段,适时补充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眼界,教学效果很明显。 顾晓岚:
翟老师的课堂书声朗朗,充满了快乐的气氛,浓浓的亲情如茉莉般淡雅清香。翟老师注重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情感,循境入情,使朗读感情到位。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有效训练。
焦溪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范文五: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梅花魂》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梅花魂》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今天我所上的是第二课时。本课是学习新大纲感悟新大纲的基础上设计的。具体体现以下几点:
一、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
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比如在这堂课中,在最后学完课文,我问道:“对于这样一个思念祖国的华侨老人,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梅花魂》的教学后,我让学生欣赏《乡愁》,引领学生阅读现代和古代诗人所作的几首诗歌,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分页标题#e#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这一课讲述的是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回忆写梅花的诗,展示梅花图片,而后,我便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文章的倒数第四段,字里行间都渗透出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与喜爱,同时也是要求背诵的段落。在品味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练习,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把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了。
3、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
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梅花魂第二课时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