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召开(会议在召开过程中曾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主要内容: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主要内容有: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陈独秀是中央局书记。中央局的另两位领导人是李达和张国焘。
党的二大
时间地点: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
主要内容: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
时间地点: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
主要内容: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
1
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
时间地点: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
主要内容: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
时间地点: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
主要内容:陈独秀代表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政治与组织的报告》,报告既没有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又没有提出挽救时局的方针政策,反而为过去的错误进行辩护,继续提出一些错误主张。
大会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对陈独秀**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
时间地点: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召开
主要内容:这是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代会。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
2
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党的七大
时间地点: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
主要内容:确立**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的八大
时间地点: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与七大隔了11年。 主要内容: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党的九大
时间地点: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与八大时隔13年。
3
主要内容:通过的新党章,错误地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是**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进了总纲。使1966年开始的**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对**思想作了歪曲的阐述;砍掉了原党章中党员权利一节,取消了党员的预备期,取消了中央书记处,取消了中央监察委员会等机构。
党的十大
时间地点: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
主要内容:**主持了会议,**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报告。一批在“**”运动中备受打击迫害 的老干部如**、王稼祥等重新被选为中央委员。党的十大是在粉碎**反革命集团后开的,大会继续了九大“左”的错误。
党的十一大
时间地点: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主要内容:这是**中后的首次大会,虽然宣告“**”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二大
时间地点: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主要内容:**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大
4
会确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根据新党章规定,党中央不再设主席,只设**。
党的十三大
时间地点: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
主要内容: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党的十四大
时间地点: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主要内容:1992年初**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5
党的十五大
时间地点: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主要内容: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理论同马列主义、**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
时间地点: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
主要内容: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
时间地点:2007年10月15日-21日在北京举行
主要内容:1、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
2、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理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相应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
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的提出,说明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越来越清晰,具体路径越来越明确。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5、翻两番:由“总量”到“人均” :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提出,21世纪第一个十年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十六大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使“翻一番”的目标已提前在2006年实现。
十七大报告:“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一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6、“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人们注意到,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7、十七大报告在“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论述中,除了阐述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之外,还特别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是我们党在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的依存度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新的统筹理念,这表明,树
7
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
8、把“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扩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9、“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党的十八大
时间地点:2012年11月8日-11月14日在北京举行
主要内容: 1、五位一体:
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先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这可以称之为“两手抓”。此后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延续了经济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七大后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2、改革不走“两条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报告强调,中国要始终坚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
8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两条路”在党的报告中的这一种提法还是第一次,“老路”是指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封闭路子,而“邪路”是指西方式的民主制度。就基本内涵来看,“两条路”与国去提出过的“五个不搞”是基本一致的。“五个不搞”是指: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
3、“双翻番”与实现小康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在经济上的具体目标是“双翻番”,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此外,经济增长的质量方面,还体现在如下方面,即“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双翻番”是对过去经济发展目标的又一次调整。中国在十六大上曾提出,全面建设康社会的主要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1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2000年的中国GDP规模接近10万亿元人民币,这一目标在2006年就已实现,当年中国 GDP达到21万亿。2007年,**在十七大报告中又提出新的目标,“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是人均GDP到2020年翻两番目标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出现。2000年中国人均GDP为7078元人民币,按当年汇率折算约856美元。以此为基础实现翻两番,意味着2020年人均GDP应达到3500美元左右。
9
不论是以美元还是以人民币计,这一目标也已经实现。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3万亿元,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 2 位。2011年,中国人均GDP达到35083元人民币,按照平均汇率这算,中国人均GDP由2002年的1135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5432美元。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中国的GDP规模为40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919元。这意味着,中国2020年的GDP规模要达到80亿元人民币,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要达到近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要达到1.2万元。从过去的经验和目标要求来看,达到这两个目标应该不难,GDP增速大概平均每年保持在7.2%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十八大报告中所提的小康目标不只是经济目标,除了“双翻番”之外,十八大报告还提出了其他多元的目标,包括: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法治政府基本建成,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等。
4、“新四化”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新四化”概念,“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5、创新驱动
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得核心位置。为了实现这种转变,可以相信,中国未来将在对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出台一系列的刺激、鼓励和保护政策,将会涉及到技术、投资、财政、税收、法律等多个
10
方面。如果不能实现创新驱动,中国将无法实现真正的经济转型。 6、强化国有经济
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当然,报告也提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客观评价,十八大报告的相关表述,其重点和和实质是强化国有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虽然也提到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但这只是点缀性质的补充而已。毫无疑问,强化公有制经济的方向,将会成为国有企业今后发展和保护自身利益的“尚方宝剑”~对于中国未来的市场化改革而言,这一点无疑是很让人失望的。
7、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的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8、反腐败与政治清明
十八大报告在多处强调,党内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报告警告,党内存在四大危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报告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
11
洁政治,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从此次十八大会议期间多名高级官员公开谈到财产公开制度来看,类似财产公开的制度改革,可能成为下一届中央政府寻求反腐败突破的重要武器。在社会层面,更大范围的社会监督机制,包括新闻媒体对党内腐败问题的监督,也可能会有所放开。
9、海洋强国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建设海洋强国”概念进入十八大报告,在国内外形势复杂的当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战略意义,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当前,中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也需要不断加以维护和拓展。这些都需要通过建设海洋强国加以保障。未来国家海洋局将从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推动海洋强国的建成。海洋经济已成为拉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刘赐贵表示,力争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
刘赐贵表示,2012年,中国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一系列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有力举措,赢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向国际社会充分展示了中国政府维护主权的坚定意志和决心。
12
范文二:历届党的代表大会主要内容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历届党的代表大会主要内容”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
历届党的代表大会主题内容:
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分别在上海和淅江嘉兴南潮船上召开主题: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党的工作决议。党纲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具有深远伟大的历史意义。
二大: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主题: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动力,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三大: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主题:正确估计了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的革命立场及国民党改组的可能
1
性,批评了张国焘等人怀疑国共合作的“左” 倾错误。党的“三大”确定的国共合作方针与政策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四大: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主题:是研究和确定党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五大: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昌举行 主题:大会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批评了陈独秀**错误,强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建立革命民主政权及实行土地革命的重要性,但没有提出如何争夺革命领导权及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也没有对如何建立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提出具体措施。大会仍然选举陈独秀为**。 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召开主题:是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制定新的历史时期的路线与政策。指出,中国社会的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现阶段仍属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当时的政治形势是处在两个革命高潮之间的低潮中,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既批判了陈独秀的**错误,也批了“左”倾盲动主义错误。“六大”的这些决议与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认识不足,特别是忽视了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而且错误地把民族资产阶级当成“最危险的敌人之?,埋下了后来“左”倾错误的根源。
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主题:是
2
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和在中国实现光明的前途。**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通过了新党章,规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新党章还规定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大会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是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并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自我批评这三大作风。七大选举产生了以**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全党在组织上、思想上都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最后取得抗战胜利和民主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八大: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积极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总结经验,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变为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要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今后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已成为国家政权的主要任务。大会在认真结“一五”计划时期经济建
3
设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并要求合理规定经济发展速度,保证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大会提出要进一步健全和改进国家政治生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同官僚主义作不懈的斗争。大会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方针。党的“八大”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了个好头。
九大: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主题是总结“**”的所谓经验成果。**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全面肯定了“**”
的所谓“丰功伟绩”,并规定了“斗、批、改”的任务,把“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作为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九大”使“**”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并加强了**、江青集团在党中央的权力和地位。
十大: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主题是批判**集团的反革命罪行,但是大会通过的由**等主持起草的政治报告和党章没有正确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必要的教训,反而全面继承了“九大”的错误理论与路线。
十一大: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主题是宣告“**”的结束,并重申在20世纪内把我国建成为社
4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但是大会仍肯定“**”的错误理论和政策,因此未能完成党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新时期拔乱反正、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的任务。
十二大: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主题是确定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正确道路、纲领和方针政策。**代表党中央作了政治报告。**在会上讲话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他还把经济建设作为一项核心任务加以强调。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提出到20世纪末基本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
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召开主题是加快和深化改革。大会明确解释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并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大会进一步提出了经济建设与改革、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实现这一
5
战略部署的目标必须依靠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大会高度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继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作《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大会的主题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全国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更大胜利。第一次明确地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提出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核心问题。大会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修正案。
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作了题为《高举**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大会的主题是从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科学地总结过去,筹划未来,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作全面部署。大会将
6
**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
十六大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个重要论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揭示了发展与执政、兴国与执政的内在关系,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
坚持以发展为己任,以兴国为目标,以富民为取向。同时也表明,在党面临的一系列任务中,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根本任务、中心任务。党和国家其他任务都要围绕这个“第一要务”来进行。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7
范文三:历届党的代表大会主要内容
历届党的代表大会主题内容:
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分别在上海和淅江嘉兴南潮船上召开主题: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党的工作决议。党纲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具有深远伟大的历史意义。
二大: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主题: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动力,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三大: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主题:正确估计了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的革命立场及国民党改组的可能性,批评了张国焘等人怀疑国共合作的“左” 倾错误。党的“三大”确定的国共合作方针与政策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四大: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主题:是研究和确定党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五大: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昌举行 主题:大会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批评了陈独秀**错误,强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建立革命民主政权及实行土地革命的重要性,但没有提出如何争夺革命领导权及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也没有对如何建立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提出具体措施。大会仍然选举陈独秀为**。 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召开主题:是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制定新的历史时期的路线与政策。指出,中国社会的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现阶段仍属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当时的政治形势是处在两个革命高潮之间的低潮中,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既批判了陈独秀的**错误,也批了“左”倾盲动主义错误。“六大”的这些决议与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认识不足,特别是忽视了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而且错误地把民族资产阶级当成“最危险的敌人之?,埋下了后来“左”倾错误的根源。
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主题:是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和在中国实现光明的前途。**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通过了新党章,规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新党章还规定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大会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是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并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自我批评这三大作风。七大选举产生了以**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全党在组织上、思想上都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最后取得抗战胜利和民主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八大: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积极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总结经验,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变为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要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今后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已成为国家政权的主要任务。大会在认真结“一五”计划时期经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并要求合理规定经济发展速度,保证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大会提出要进一步健全和改进国家政治生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同官僚主义作不懈的斗争。大会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方针。党的“八大”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了个好头。
九大: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主题是总结“**”的所谓经验成果。**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全面肯定了“**”
的所谓“丰功伟绩”,并规定了“斗、批、改”的任务,把“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作为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九大”使“**”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并加强了**、江青集团在党中央的权力和地位。
十大: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主题是批判**集团的反革命罪行,但是大会通过的由**等主持起草的政治报告和党章没有正确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必要的教训,反而全面继承了“九大”的错误理论与路线。
十一大: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主题是宣告“**”的结束,并重申在20世纪内把我国建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但是大会仍肯定“**”的错误理论和政策,因此未能完成党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新时期拔乱反正、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的任务。
十二大: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主题是确定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正确道路、纲领和方针政策。**代表党中央作了政治报告。**在会上讲话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他还把经济建设作为一项核心任务加以强调。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提出到20世纪末基本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
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召开主题是加快和深化改革。大会明确解释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并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大会进一步提出了经济建设与改革、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实现这一战略部署的目标必须依靠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大会高度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继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作《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大会的主题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全国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更大胜利。第一次明确地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提出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核心问题。大会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修正案。
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作了题为《高举**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大会的主题是从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科学地总结过去,筹划未来,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作全面部署。大会将**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
十六大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个重要论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揭示了发展与执政、兴国与执政的内在关系,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
坚持以发展为己任,以兴国为目标,以富民为取向。同时也表明,在党面临的一系列任务中,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根本任务、中心任务。党和国家其他任务都要围绕这个“第一要务”来进行。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十六大以来历届全会主要内容
十六届六中全会 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2006年10月8日-11日)
《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全文发布,指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公民权利和自由,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健全公务员工资制度,通达社情民意,建设服务型政府 十六届五中全会 通过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2005年10月8日-11日)
十六届五中全会举世瞩目,“十一五规划”首次将“计划”改为“规划”,并与以往单一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不同,此次规划同时强调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规划将涉及突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切实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六大重点“十一五规划”.从2006年至2010年
十六届四中全会 作出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决定(2004年9月16日-19日)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同意**同志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决定。全会高度评价**同志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的杰出贡献。**同志参加革命60年来,矢志不移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为党和人民建立了卓越功勋,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十六届三中全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3年10月11日-14日)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改革目标,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央讨论拟提请十六届三中全会研究振兴东北问题。要充分认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统筹规划,从长计议,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确保这一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十六届二中全会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2003年2月24日-26日)
全会强调,要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通过拟向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建议国务院根据这个意见形成《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交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十六届一中全会 **任中央委员会**(2002年11月15日)
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提名,通过了中央书记处成员;决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人选。
十七大1.1.1时间及意义: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
重大意义:第一,十七大科学回答了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更高地举了起来,这对于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去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十七大科学总结了十六大以来五年的工作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及其宝贵经验,向党内外、国内外进一步展示了我们党我们国家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与时俱进的良好形象,必将进一步增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坚定人民走改革开放这条强国之路的决心和信心。
第三,十七大全面深刻、富有新意地论述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和科学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意义深远的科学概念,以新的思想内容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
第四,十七大从新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其他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为继续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五,十七大对党章进行了适当修改,明确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布局和重大战略任务,为新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提供了更加科学有力的指导。
第六,十七大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统一,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政策举措,必将极大地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的创新。
第七,十七大和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领导机构,党的最高领导层顺利实现了新老合作与交替,这为我们党始终不渝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往开来、与时俱进,顺利实现十七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1.1.2十七大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1.1.3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七大从八个方面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新的阶段性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概括。
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机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第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1.1.4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是硬道
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正是这一思想的反映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把以人为本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需要和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科学发展,正确的方法就是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各种重大关系和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
1.2.1时间及意义: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重大意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系统回顾总结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科学判断了当前我国农村所处的历史方位,明确提出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总体思路,认识上有了新高度,政策上有了新突破,制度上有了新安排,举措上有了新实招,必将开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崭新时代,吹响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号角。
1.2.2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2.3目标任务: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到二〇二〇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二〇〇八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1.2.4遵循的原则: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方针,加大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深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全面稳定发展,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安全奠定坚实基础。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完善党管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保持党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形成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强大合力。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
1.3.1时间及意义: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重大意义:在建党88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改革开放30年之际,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研究执政党建设为主要内容,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
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认真总结了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深入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我们党执政以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1.3.2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六条基本经验即“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这次全会的一个突出亮点,是系统总结了党执政60年的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专家认为,这些基本经验,将作为我们党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自身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1.3.3党所面临的四种考验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决定》指出: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面临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为此,党建任务非常严峻。《决定》向全党提出了当前党建工作要“四个着眼于”的要求,即: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泯的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
联系。这是当前党建工作的重点。《决定》重申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推进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即:坚定不移抓好党的思想建设;坚定不移抓好党的组织建设;坚定不移抓好党的作风建设;坚定不移抓好党的制度建设;坚定不移抓好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此外,《决定》还规定还提出了准确把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新要求。提出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动党的建设的新思路,提出了党的建设总的目标。这就是:要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1.3.4全会对党的建设提出的重要任务:(一)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二)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四)作好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五)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六)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互相联系,任务艰巨。它反映了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情况下,对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新认识。也表明,我们党经过60年执政的磨炼,已经从过去领导推翻旧世界的革命党顺利转变成为成熟的领导人民建设新世界的党。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顺利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不稳定因素增加、各种矛盾依然存在。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求,“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
1.4.1时间及意义: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重大意义:一是**对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刻阐述,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做好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二是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这是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
性文件。
三是这次会议对于继续抓好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衡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4.2“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1.4.3“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十二五”规划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1)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3)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4)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5)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要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第五节 中央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
1.5.1时间及主要议程:2010年1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主要议程:11日上午,全会开幕,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代表中央纪委常委会作了题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工作报告;12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出席全会第二次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会议;13日上午,通过工作报告和全会公报,全会闭幕。
1.5.2党风廉政建设和发腐败工作的总体要求:一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 二是抓紧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是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好维护好炭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是以重点带全面、积小胜为大胜、扎扎实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际步骤,也是顺应人民期待、回应社会关切、积极营造反腐倡廉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的重要举措。 三是着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这是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途径。四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
1.5.3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重点和突出抓好的工作:**同志指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既是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又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保障。这些年查处的大量违纪违法案件和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情况表明,我们的反腐倡廉制度还不健全,还存在不少漏洞和缺陷。 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制度建设。第一,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设。 第二,进一步加强监督制度建设。 第三,进一步加强预防制度建设。 。第四,进一步加强惩治制度建设。
**同志强调,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注意方式方法创新,高度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把科技手段融入制度设计之中,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科技含量。比如,加强案件查处,可以通过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
息收集和处置机制,提高依法采取各种手段查处案件特别是大案要案能力。
第六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6.1时间及意义: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重大意义:深刻总结了“十一五”时期特别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经验,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新趋势新特点,全面部署了2011年及未来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对确保我国“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6.2 2011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6.3 2011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二、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 三、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 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要加强教育重点领域建设,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完善高中和职业教育,扩大涉农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五、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六、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
第七节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1.7.1时间及意义:12月21日至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重大意义: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重点研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全面部署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
1.7.2“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重中之重”战略思想,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在收入分配格局调整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着力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1.7.3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一、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 二、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三、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四、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十七届六中全会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的,主要讨论研究文化复兴的问题,党的十
七届六中全会通过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指出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以及到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重要任务,强调了加强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
具体来说:
1.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十七届六中全会向全党明确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
2.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的重要论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3.提出了党在发展先进文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4.提出了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5.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全会指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7.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8.提出了我国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9.提出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基本方针。10.提出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
范文四:历届党的代表大会内容
历届党的代表大会主题内容:
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分别在上海和淅江嘉兴南潮船上召开主题: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党的工作决议。党纲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具有深远伟大的历史意义。
二大: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主题: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动力,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三大: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主题:正确估计了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的革命立场及国民党改组的可能性,批评了张国焘等人怀疑国共合作的“左” 倾错误。党的“三大”确定的国共合作方针与政策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四大: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主题:是研究和确定党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五大: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昌举行 主题:大会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批评了陈独秀**错误,强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建立革命民主政权及实行土地革命的重要性,但没有提出如何争夺革命领导权及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也没有对如何建立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提出具体措施。大会仍然选举陈独秀为**。 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召开主题:是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制定新的历史时期的路线与政策。指出,中国社会的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现阶段仍属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当时的政治形势是处在两个革命高潮之间的低潮中,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既批判了陈独秀的**错误,也批了“左”倾盲动主义错误。“六大”的这些决议与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认识不足,特别是忽视了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而且错误地把民族资产阶级当成“最危险的敌人之?,埋下了后来“左”倾错误的根源。
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主题:是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和在中国实现光明的前途。**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通过了新党章,规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新党章还规定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大会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是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并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自我批评这三大作风。七大选举产生了以**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全党在组织上、思想上都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最后取得抗战胜利和民主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八大: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积极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总结经验,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变为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要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今后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已成为国家政权的主要任务。大会在认真结“一五”计划时期经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并要求合理规定经济发展速度,保证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大会提出要进一步健全和改进国家政治生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同官僚主义作不懈的斗争。大会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方针。党的“八大”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了个好头。
九大: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主题是总结“**”的所谓经验成果。**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全面肯定了“**”的所谓“丰功伟绩”,并规定了“斗、批、改”的任务,把“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作为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九大”使“**”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并加强了**、江青集团在党中央的权力和地位。
十大: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主题是批判**集团的反革命罪行,但是大会通过
的由**等主持起草的政治报告和党章没有正确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必要的教训,反而全面继承了“九大”的错误理论与路线。
十一大: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主题是宣告“**”的结束,并重申在20世纪内把我国建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但是大会仍肯定“**”的错误理论和政策,因此未能完成党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新时期拔乱反正、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的任务。
十二大: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主题是确定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正确道路、纲领和方针政策。**代表党中央作了政治报告。**在会上讲话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他还把经济建设作为一项核心任务加以强调。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提出到20世纪末基本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
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召开主题是加快和深化改革。大会明确解释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并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大会进一步提出了经济建设与改革、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实现这一战略部署的目标必须依靠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大会高度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继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作《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大会的主题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全国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更大胜利。第一次明确地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提出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核心问题。大会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修正案。
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作了题为《高举**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大会的主题是从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科学地总结过去,筹划未来,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作全面部署。大会将**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
十六大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个重要论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揭示了发展与执政、兴国与执政的内在关系,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发展为己任,以兴国为目标,以富民为取向。同时也表明,在党面临的一系列任务中,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根本任务、中心任务。党和国家其他任务都要围绕这个“第一要务”来进行。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十六大以来历届全会主要内容
十六届六中全会 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2006年10月8日-11日)
《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全文发布,指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公民权利和自由,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健全公务员工资制度,通达社情民意,建设服务型政府 十六届五中全会 通过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2005年10月8日-11日)
十六届五中全会举世瞩目,“十一五规划”首次将“计划”改为“规划”,并与以往单一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不同,此次规划同时强调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规划将涉及突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切实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六大重点.“十一五规划”从2006年至2010年 十六届四中全会 作出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决定(2004年9月16日-19日)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同意**同志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决定。全会高度评价**同志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的杰出贡献。**同志参加革命60年来,矢志不移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为党和人民建立了卓越功勋,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十六届三中全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3年10月11日-14日)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改革目标,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央讨论拟提请十六届三中全会研究振兴东北问题。要充分认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统筹规划,从长计议,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确保这一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十六届二中全会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2003年2月24日-26日)
全会强调,要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通过拟向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建议国务院根据这个意见形成《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交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十六届一中全会 **任中央委员会**(2002年11月15日)
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提名,通过了中央书记处成员;决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人选。
十七大1.1.1时间及意义: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
重大意义:第一,十七大科学回答了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更高地举了起来,这对于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去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十七大科学总结了十六大以来五年的工作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及其宝贵经验,向党内外、国内外进一步展示了我们党我们国家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与时俱进的良好形象,必将进一步增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坚定人民走改革开放这条强国之路的决心和信心。
第三,十七大全面深刻、富有新意地论述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和科学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意义深远的科学概念,以新的思想内容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
第四,十七大从新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其他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为继续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五,十七大对党章进行了适当修改,明确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布局和重大战略任务,为新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提供了更加科学有力的指导。
第六,十七大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统一,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政策举措,必将极大地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的创新。
第七,十七大和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领导机构,党的最高领导层顺利实现了新老合作与交替,这为我们党始终不渝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往开来、与时俱进,顺利实现十七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1.1.2十七大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1.1.3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七大从八个方面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新的阶段性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概括。
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机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第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1.1.4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正是这一思想的反映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把以人为本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需要和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科学发展,正确的方法就是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各种重大关系和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
1.2.1时间及意义: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重大意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系统回顾总结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科学判断了当前我国农村所处的历史方位,明确提出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总体思路,认识上有了新高度,政策上有了新突破,制度上有了新安排,举措上有了新实招,必将开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崭新时代,吹响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号角。
1.2.2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2.3目标任务: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到二〇二〇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二〇〇八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1.2.4遵循的原则: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方针,加大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深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全面稳定发展,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安全奠定坚实基础。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完善党管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保持党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形成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强大合力。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
1.3.1时间及意义: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重大意义:在建党88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改革开放30年之际,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研究执政党建设为主要内容,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认真总结了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深入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我们党执政以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1.3.2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六条基本经验即“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这次全会的一个突出亮点,是系统总结了党执政60年的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专家认为,这些基本经验,将作为我们党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自身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1.3.3党所面临的四种考验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决定》指出: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面临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为此,党建
任务非常严峻。《决定》向全党提出了当前党建工作要“四个着眼于”的要求,即: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泯的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
联系。这是当前党建工作的重点。《决定》重申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推进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即:坚定不移抓好党的思想建设;坚定不移抓好党的组织建设;坚定不移抓好党的作风建设;坚定不移抓好党的制度建设;坚定不移抓好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此外,《决定》还规定还提出了准确把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新要求。提出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动党的建设的新思路,提出了党的建设总的目标。这就是:要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1.3.4全会对党的建设提出的重要任务:(一)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二)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四)作好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五)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六)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互相联系,任务艰巨。它反映了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情况下,对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新认识。也表明,我们党经过60年执政的磨炼,已经从过去领导推翻旧世界的革命党顺利转变成为成熟的领导人民建设新世界的党。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顺利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不稳定因素增加、各种矛盾依然存在。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求,“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
1.4.1时间及意义: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重大意义:一是**对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刻阐述,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做好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二是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这是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
三是这次会议对于继续抓好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衡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4.2“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1.4.3“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十二五”规划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1)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3)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4)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5)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要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第五节 中央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
1.5.1时间及主要议程:2010年1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主要议程:11日上午,全会开幕,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代表中央纪委常
委会作了题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工作报告;12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出席全会第二次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会议;13日上午,通过工作报告和全会公报,全会闭幕。
1.5.2党风廉政建设和发腐败工作的总体要求:一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 二是抓紧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是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好维护好炭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是以重点带全面、积小胜为大胜、扎扎实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际步骤,也是顺应人民期待、回应社会关切、积极营造反腐倡廉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的重要举措。 三是着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这是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途径。四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
1.5.3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重点和突出抓好的工作:**同志指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既是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又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保障。这些年查处的大量违纪违法案件和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情况表明,我们的反腐倡廉制度还不健全,还存在不少漏洞和缺陷。 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制度建设。第一,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设。 第二,进一步加强监督制度建设。 第三,进一步加强预防制度建设。 。第四,进一步加强惩治制度建设。
**同志强调,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注意方式方法创新,高度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把科技手段融入制度设计之中,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科技含量。比如,加强案件查处,可以通过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提高依法采取各种手段查处案件特别是大案要案能力。
第六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6.1时间及意义: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重大意义:深刻总结了“十一五”时期特别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经验,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新趋势新特点,全面部署了2011年及未来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对确保我国“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6.2 2011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6.3 2011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二、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 三、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 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要加强教育重点领域建设,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完善高中和职业教育,扩大涉农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五、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六、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
第七节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1.7.1时间及意义:12月21日至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重大意义: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重点研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全面部署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
1.7.2“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重中之重”战略思想,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在收入分配格局调整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着力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1.7.3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一、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 二、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三、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四、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十七届六中全会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的,主要讨论研究文化复兴的问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指出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以及到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重要任务,强调了加强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
具体来说:
1.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十七届六中全会向全党明确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
2.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的重要论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3.提出了党在发展先进文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4.提出了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5.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全会指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7.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8.提出了我国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9.提出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基本方针。10.提出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
范文五:国民党历届代表大会地点及主要内容
了解国民党史和中共党史,有利于明晰历史情况。
国民党会议地址和内容的变化,基本反映出其历史过程。
国民党历届代表大会地点及主要内容
一大? 1924.1.20-30? ?? 广州
二大? 1926.1.1-19? ???? 广州
三大? 1929.3.15-28??? ?南京
四大? 1931.11.12-23? ?南京
五大? 1935.11.12-23? ?南京
临时? 1938.3.29-4.1?? ?武昌
六大? 1945.5.5-21??? ?? 重庆
七大? 1952-10-10-20? 台北
以后都在台湾。
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民国13年(西元1924年)1月20日至30日
地点:广州
主轴:
(一)民国八年本党由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并公布中国国民党规约。民国十一年孙中山先生决定再度展开党务改进,于十二年一月宣布中国国民党党纲及中国国民党总章。民国十二年十月决定筹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本次大会选出中央执行委员廿四人、以总理为主席、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十七人;中央监察委员五人、候补中央监察委员五人。中央执行委员会为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之最高权力机关。
重要决议:
(一)通过组织国民政府之必要案。
(二)制定中国国民党总章、中国国民党政纲。
(三)通过纪律问题及海关问题案。
(四)通过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民国15年(西元19926年)1月1日至19日
地点:广州
主轴:
(一)本次大会选出中央执行委员卅六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廿四人;中央监察委员十二人、候补中央监察委员八人。依据大会修正通过之总章,中央执行委员会增设中央常务委员会,由中央执委互选常务委员九人组成;中央监察委员会亦增设常务委员会,由中央监察委员互选常务委员五人。
重要决议:
(一)敬谨接受总理遗嘱。
(二)修正总章,保留总理专章,以为永久纪念。
(三)通过注重党化教育以培植基础案。
(四)通过改良士兵经济生活案。
(五)通过发展海外党务暨各项民众运动决议案。
三、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民国18年(西元1929年)3月15日至28日
地点:南京
重要决议:
(一)追认训政纲领。
(二)修正本党总章,设预备党员制度。
(三)确定训政时期,党、政府、人民行使政权治权之分际及方略。
(四)追认国军编遣进行程序大纲,定为国民政府整军之纲领案。
(五)确定总理主要遗教为训政时期最高根本法。
四、中国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民国20年(西元1931年)11月12日至23日
地点:南京
重要决议:
(一)发表对外宣言,声明:本大会坚决主张国民政府应速准备实力收回东三省。
(二)依据训政时期约法关于国民生计之规定,确定其实施方针案。
(三)确定以国防为中心之国家建设初期方案。
(四)通过组织国难会议案。
(五)通过蒋中正同志代表主席团提议团结御侮办法案。
五、中国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民国24年(西元1935年)11月12日至23日
地点:南京
重要决议:
(一)通过召集国民大会及宣布宪法草案,授权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宪法草案,及决定召集国民大会日期。
(二)接受蒋中正同志关于外交之建议案。
(三)制定中国国民党党员守则。
(四)通过切实推行地方自治以完成训政工作案。
(五)通过国难时期应集中一切力量充实国防建设案暨改良兵役制度实行征兵案。
六、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民国27年(西元1938年)3月29日至4月1日
地点:武昌
重要决议:
(一)设置总裁、副总裁,推举蒋中正同志为本党总裁,以确立中央指导之权责。
(二)制定抗战建国纲领,以抗战与建国同时并进,于外交、军事、政治、经济、民众运动、教育各方面,确立进行方针,集中全民意志,达成抗战必胜建国必成之目标。
(三)设置国民参政会,以统一国民意志,增加抗战力量。
(四)设立三民主义青年团,结合全国青年于三民主义旗帜之下,为抗战建国而奋斗。
(五)今后国家一切建设必须以军事为中心,昭告全国一致努力,以利抗战而期复兴案。
七、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民国34年(西元1945年)5月5日至21日
地点:重庆
重要决议:
(一)选举蒋中正先生连任总裁。
(二)修正本党总章,取消预备党员制。
(三)通过促进宪政实施之各种必要措施案。
(四)确定于34年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通过中华民国宪法。
(五)确定民生主义的社会经济政策,通过工业建设纲领、土地政策纲领、战后社会安全初步设施纲领、实施社会保险以策社会安全案等方案。
(六)根据三民主义政纲,明确承认各民族之民族地位,予以应得之权利案。
八、中国国民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民国41年(西元1952年)10月10日至20日
地点:台北
重要决议:
(一)修正中国国民党总章,改为中国国民党党章,确定本党属性为革命民主党,改中央执行委员会为中央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为中央委员,不设中央监察委员会,改设中央评议委员若干人,由总裁聘请并提经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二)接受总裁交议之抗俄基本论,以为今后抗俄思想言论及行动依据之准则。
(三)通过中国国民党政纲暨抗俄时期工作纲领。
(四)为团结中国青年参加革命战斗,特拟具本党抗俄时期青年运动纲领案。
九、中国国民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民国46年(西元1957年)10月10日至23日
地点:台北
重要决议:
(一)通过总裁交议本党设副总裁案,及以陈诚为副总裁案。
(二)修正党章,制定政纲,作成对大陆发展中本党任务之决议。
(三)通过中国国民党现阶段党务工作纲领。
十、中国国民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民国52年(西元1963年)11月12日至22日
地点:台北
重要决议:
(一)修正党章,加强纪律,党员不得有损害党誉之行为。
(二)通过总裁交议筹组中华民国建国联盟,并拟定建国共同行动纲领案。
(三)通过中国国民党现阶段党务工作纲领。
十一、中国国民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民国58年(西元1969年)3月29日至4月9日
地点:台北
重要决议:
(一)修正党章,不再设置副总裁;另于中央评议委员会议设主席团主席若干人。
(二)通过中国国民党政纲案、现阶段党的建设案、策进全面实施平均地权及贯彻实施耕者有其田案、积极策进光复大陆案、现阶段社会建设纲领案及政治革新要项等案。
(三)增设党务顾问。
十二、中国国民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民国65年(西元1976年)11月12日至18日
地点:台北
重要决议:
(一)通过全党奉行总裁遗嘱决议案。
(二)修正党章,保留总裁一章,以作永久纪念;党设主席一人,综揽全党党务。
(三)一致推选蒋经国先生为本党主席。
(四)通过中国国民党政纲、强化党的建设案、加强三民主义思想教育功能案、复国行动纲领草案。
十三、中国国民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民国70年(西元1981年)3月29日至4月5日
地点:台北
重要决议:
(一)一致推举蒋经国先生连任本党主席。
(二)通过中国国民党党章修正案、中国国民党政纲案、贯彻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案。
(三)通过贯彻复兴基地民生主义社会经济建设案。
(四)通过强化党的组织,加强党的行动,激励全党同志牺牲服务精神,结合全民心力案。
十四、中国国民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民国77年(西元1988年)7月7日至13日
地点:台北
重要决议:
(一)一致推举李登辉先生为本党主席。
(二)通过中国国民党党章修订案、中国国民党政纲案、中国国民党现阶段党务革新纲领案。
(三)通过中国国民党现阶段大陆政策案。
(四)通过弘扬三民主义思想案-迈向民主、均富、统一的新中国。
十五、中国国民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民国82年(西元1993年)8月16日至22日
地点:台北
重要内容:
(一)通过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办法等相关选举办法,首次由党代表票选党主席,应出席代表2,089人,李登辉以1,686票当选本党主席。
(二)通过李主席提名李元簇、郝柏村、林洋港、连战等四位同志为本党副主席。
(三)听取党务报告、政务报告、立法工作报告、国际情势报告、两岸关系报告等项。
(四)通过中国国民党党章修正案暨相关选举办法、中国国民党政纲案、现阶段政治任务提示案、厚植国力积极推动国家建设案、中国国民党现阶段党务发展纲领案及致敬电文、大会宣言等案。
(五)选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吴伯雄等二百一十位同志、候补中央委员张朝权等105位同志。
十六、中国国民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时间:民国84年(西元1995年)8月22日至23日
地点:台北
重要内容:
(一)听取党务报告、政务报告、立法工作报告、国际情势报告、两岸关系报告等项。
(二)通过现阶段政治任务提示案、中国国民党总统副总统候选人提名办法等案。
十七、中国国民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民国86年(西元1997年)8月25日至28日
地点:台北
重要内容:
(一)听取党务报告、政务报告、国民大会工作报告、立法工作报告等项。
(二)通过中国国民党党章、党主席选举办法、副主席同意任命办法、中央委员会委员选举办法、中央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选举办法修正案、中国国民党政纲案、现阶段政治任务提示案等案。
(三)由党代表选举党主席,应出席代表2,267人,李登辉以2,064票当选本党主席。
(四)通过李主席提名连战、李元簇、俞国华、邱创焕等四位同志为本党副主席。
(五)选举第十五届中央委员宋楚瑜等二百三十位同志、候补中央委员赖平雄等一百一十五位同志。
十八、中国国民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时间:民国88年(西元1999年)8月28日至29日
地点:台北
重要内容:
(一)通过提名连战暨萧万长二位同志为本党第十任总统、副总统选举候选人,随后进行造势活动。
(二)听取党务报告、政务报告、国民大会工作报告(书面)、立法工作报告(书面)等项。
(三)通过现阶段政治任务提示案、创新、正义、安定、繁荣-跨世纪国家建设案。
十九、中国国民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临时会议
时间:民国89年(西元2000年)6月17日至18日
地点:台北
说明:
中华民国第十任总统大选,本党遭遇严重挫折。李前主席登辉为示负责,于89年3月24日第十五届中央常务委员会临时第五次会议,辞去本党主席职务。本党旋即依据党章第廿二条之规定,由连副主席战同志代理主席,并于三个月内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临时会议。
重要内容:
(一)选举本党主席,应出席代表1,992人,实际出席投票者计有1,648人,连战同志获得1,597票,当选本党主席。
(二)听取党务报告、本党改造工作报告、立法工作报告(书面)等项。
(三)通过中国国民党改造案、中国国民党党章修正案、大会宣言等项。
(四)通过连主席提名萧万长、王金平、蒋仲苓、吴伯雄、林澄枝等五位同志为本党副主席。
廿、中国国民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民国90年(西元2001年)7月29日至30日
地点:台北
重要内容:
(开会典礼在林口国立体育学院体育馆)
(一)本次大会由90年3月24日首次党员直选产生之连战主席主持,并发表力挽狂澜、舍我其谁讲话。
(二)通过连主席提名萧万长、王金平、蒋仲苓、吴伯雄、林澄枝等五位同志为本党副主席。
(三)通过中国国民党党章修正案、中国国民党政纲案、中国国民党的再造与挑战案。
(四)选举第十六届中央委员马英九等二百一十位同志、候补中央委员郑安国等105位同志。
廿一、中国国民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时间:民国92年(西元2003年)3月30日
地点:台北
重要内容:
(一)通过提名连战同志为本党第十一任总统选举候选人,随后进行造势大会。
(二)通过本党提名第十一任总统候选人推荐副总统候选人相关议案。
廿二、中国国民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民国94年(西元2005年)8月19日至20日
地点:台北
重要内容:
(一)举行党主席民主传承仪式,由连主席将党玺移交给马主席。
(二)通过敦聘连前主席战同志为本党荣誉主席。
(三)通过马主席提名吴伯雄、江丙坤、林澄枝、关中等四位同志为本党副主席。
(四)通过中国国民党党章修正案、中国国民党政纲案。
(五)针对中国国民党党务工作新愿景讨论题纲,广泛进行讨论。
(六)选举第十七届中央委员卢秀燕等二百一十位同志、候补中央委员汪诞平等105位同志。
(七)依据新修正党章,由全体党代表直接选举黄昭顺等卅一位同志为第十七届第一任中央常务委员。
廿三、中国国民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时间:民国96年(西元2007年)6月24日
地点:桃园市
重要内容:
(一)通过提名马英九暨萧万长二位同志为本党第十二任总统、副总统选举候选人,随后进行台湾向前行、台湾一定赢誓师大会。
(二)通过本党副主席同意任命:追认吴主席提名江丙坤、关 中、林丰正、詹春柏、章仁香、林益世等六位同志为本党副主席。
(三)通过中国国民党党章暨相关选举办法修正案、现阶段政治任务提示-赢回执政,台湾向前行、中国国民党政纲案等案。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