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金融学毕业论文定稿(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基于VAR的余额宝金融风险实证分析
专 业: 金融学
院 系:年 级: 2011级 学 号: 11030215 姓 名:XXXX
指导教师:XXXXX
职 称:XXXXXX
湖北经济学院教务处 制
目录
摘要................................................................2
Abstract............................................................3
一、余额宝金融风险的文献综述........................................4
(一)国外学者的观点综述............................................4
(二)国内学者的观点综述............................................4
二、余额宝的发展历程和风险分析......................................6
(一)余额宝的发展历程..............................................6
(二)余额宝的风险分析................................ .............9
三、余额宝类产品收益和风险的实证分析...............................12
(一)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12
(二)数据选取.....................................................13
(三)相关检验.....................................................13
四、结论及对策.....................................................16
五、结语...........................................................19
参考文献...........................................................20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金融理财业的发展,理财观念的深入人心,新一代的理财产品已经不仅仅再局限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实体办理理财产品,以阿里巴巴商业平台旗下的支付宝第三方支付平台为基础,天弘基金为依托的网络理财产品余额宝应运而生,余额宝的实质是一种货币基金,利用其基金总额进行大笔的银行存单和托管类业务获得收益再依据各用户资金量的多少进行摊分收益。有收益就有风险,虽说货币基金相对风险较小。但货币基金和网络的结合难免会产生新的问题和风险,其互联网的技术性和不透明性,金融产品的信用风险等杂糅在一起。并且余额宝作为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先驱,它出现后,涌现出了一大批网络理财产品,所以在此将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及收益风险,对当前的监管政策进行探讨,提出相关的建议,对广大投资者也具有教育意义。
关键词:余额宝;互联网金融;金融风险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financial management concept of thorough popular feeling, a new generation of financial product has not only confined to the bank again entity of financial product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uch as in alibaba business platform, pay treasure to third-party payment platform as the foundation, celestica fund as the backing, a balance of network financial products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balance of the essence of the treasure is a kind of monetary fund, use the total amount of funds for large bank certificates of deposit and custody business profits based on again there is much to spread the benefits of each user. The revenue is the risk, though monetary fund relatively less risk. But the combination of monetary fund and the network will inevitably produce new problems and risks, its technological and opacity of the Internet, financial products, such as the credit risk of mix together. And balance as treasure as the pioneer of Internet financial, after it appears, has emerged a large number of network financial products, so in this will analyze its background and income risk, discusses the current regulatory policy,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the vast number of investors have education significance.
Keywords: balance treasure, Internet finance, financial risks
一、余额宝金融风险及其监管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学者的观点的综述
由于国外目前没有针对余额宝的相关文献,这里余额宝的第三方平台机构理论来综述观点。Gregory Odell(1995)通过对信息经济学与交易成本经济学双向研究,站在更为细致微观的角度分析了第三方中介平台;Bricklayer和Clifford W. Smith(2002)所持有的观点是认为第三方平台是出于维护自身的信誉而履行服务;Petersen(2002)的思想核心是第三方机构实质为一个信息集合体,通过向投资者分享信息分享服务来实现盈利;Weston James(1996)观点是作为第三方中介平台,克服了小机构小型金融的公司的分散性,集中了服务;Mitchell Berlin(2004)则认为第三方中介机构具有金融信息上的优势,所以吸引了投资者的注意,而迅速兴起。
(二)国内学者的观点综述
钱敏伟(2013)对美国市场上余额宝的同类产品Paypal货币基金的发展历程分析,并通过对Paypal的分析,由此及彼的探究了余额宝成功的原因以及潜在风险,并提出监管建议。王崇志(2013)的从现代财务理论假说分析了余额宝,主要运用了“理性人”假设,从投资期限、投资态度、心理因素等谈到了余额宝的金融风险和对策建议。
范敏(2013)从余额宝的资金流转为锚点,深入分析了余额宝业务发展的趋势和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监管建议。王春丽,王森坚(2013)阐述了余额宝的特点及可能会所处困境,并从法律和监管的视角,提出了对互联网理财进行监管和规制的原则和措施。李庆治(2013)是从余额宝类金融产品的业务流程和内部风险控制来看余额
宝的兴起,并且分析了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网络金融会对传统商业银行模式产生的冲击及影响。
邱勋(2013)也是从余额宝所在基金的业务流程来评判风险。归纳了互联网与基金、交易、投资上的契合点。最后阐释了余额宝类互联网基金将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并从战略角度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对这些挑战的策略。钱菡仪(2013)认为新兴网络金融产品正是具有信息上的优势,所以认为作为商业银行更应加快金融信息化、大数据化的发展进步。
潘静(2013)认为第三方金融中介机构要强化服务,才能更长久的的发展下去。王天宇(2013)简介了余额宝的经营模式,并就余额宝可能对商业银行和证券造成的影响进行阐述。王莹(2013)从风险、资金流动、和余额宝自身特性对其风险进行把握。认为投资者应理性对待余额宝的风险,并认为余额宝最低收益率应保持在4%才能生存。
我国互联网金融雏形的诞生是在2010年,发展路径很大程度上参照美国。但在互联网和金融两个领域,中美的国情不尽相同。中国的互联网规模在全球范围数一数二,但是在金融领域却囊中羞涩。美国的互联网金融有着完善的法律历史基础和成熟理论体系做基石,中国想要发展互联网金融最好择期适合自己的。在中国,个人征信体系目前尚未成形,借贷平台只能自行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和判断,时间和资金成本都很大。如果没有良好的信用数据来源,投资者将不能很好的进行分析决策。美国严格的监管措施使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债券、权益类无法证券化。并且由于金融市场的起步基础不同,美国的投资者更倾向于从数据中挖掘投资信息,并且善于利用类似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投资工具。因而,中国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根据自身的
特点和限制条件来发展网络金融。到目前为止中国金融市场也有较大的进步,截至2012年,通过第三方网络支付的支付量是6.4万亿元人民币,约占整个支付量0.5%。支付总量的确不大,但其交易笔数已经占到支付总笔数的30%。
有学者建议,目前互联网炙手可热,投资者蜂拥而至,但只要是金融产品都是有风险的,只是大小成都不同,所以投资者还是应保持审慎的态度,密切关注投资产品的资金动态和流向。判断所投资的互联网产品是否安全可持续要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是否存在实体经济为支撑;第二,公司运营中是否注意了产品的质量;第三,关联产业及上下游关系是否紧密。互联网金融产品应把更多目光集中在其运作上,不单单是套利投机,一切以利益看齐。
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业务的扩展,余额宝的发展速度不得不令人吃惊,我国一贯对此保持高度谨慎的态度,余额宝的扩张,其流动性和不确定性也不断引起监管高层的关注。目前为止,已经有高于90%的余额宝同类货币市场基金进入协议存款大额存单。商业银行一直把协议存款等作为其表外业务,不再利用杠杆派生新的存款,这样的协议存款和存单多了势必影响商业银行整体资本结构。余额宝资金流向主要就是协议存款,且目前网络金融基金公司绝大多数就是这样的运作。同时,这些基金在银行的存单资金量很大,已经受到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的影响,银行间拆借利率低时,这些网络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也会相应降低,反之同向变动。所以就目前状况,监管不能只是从余额宝商业化的经营模式来看,还得注意其金融模式的影响,量身制定监管对策。这样能避免监管过度,同时,也应委托专门第三方的监管基金存管机构,对其网络金融资金的动态进行监控,减少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前置条件。
二、余额宝的发展历程和风险性分析
(一)余额宝的发展历程 余额宝,是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为个人用户打造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品牌。直到2015年余额宝的规模已突破7000亿元。
在余额宝客户端里,余额宝余额与使用支付宝余额一样简单,只不过余额宝更多了一种类似银行储蓄收益,不过其投入余额宝的资金进入协议存款和存单。并且投资者在余额宝网站可以直接购买基金等理财产品 ,同时余额宝内的资金还能随时用于网上购物、支付宝转账等支付功能。与支付宝不同,转入余额宝的资金在第二个工作日由基金公司进行份额确认,对已确认的份额会开始计算收益。其实质是货币基金,仍有风险。
2013年6月,支付宝与天弘基金联合推出“余额宝”网络理财服务,受到市场热捧。此后其他机构也纷纷推出与“余额宝”功能类似的理财产品。“余额宝”不但凭借其门槛低、服务便捷成为新兴的理财工具,同时它具有能给客户以远高于同期存款利息的收益、大幅节约交易费用等优势,对打破我国固有的金融市场管理格局起了很大作用。但这些理财产品无一例外地受到了传统银行的排斥,说他们是银行的“吸血鬼”,央行也频频下文对其整顿。
图1 天弘基金推出余额宝前的2011-2013年资产规模变动
数据来源:根据天弘基金公司官网数据整理
由图1可知,在余额宝未推出之前,天弘基金的规模是比较小的,按规模只能排到上市基金的50名开外,并且当时的天弘基金可谓名不见经传,直至余额宝推出前4月份管理的规模也只有两千亿,下面看看余额宝推出后天弘基金的管理规模(图2)的变动:
图2 天弘基金推出余额宝之后2014-2015的管理规模
从图2可以明显看出,在推出余额宝之后,天弘基金的管理规模的总量从2013年年中的2000亿出头到14年第一季度就飙升到了5100亿元,到了15年达到了7100亿,是
13年的3倍还多,所以余额宝的出现使天弘基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了中国规模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现在更是成了世界最大基金。
表1 余额宝的发展历史
(二)余额宝的风险分析
余额宝被推出的初期,在监管不到位、存款利率市场化初启、移动互联兴起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下,迅速突破了发展缓滞的市场,打着高于银行活期存款收益率的旗号,吸收了大量的资金。因为较高收益率和迅速的流转性,所以如此受到大众欢迎。迅捷性可以使用户在T+0个交易日就可以转账提取现金,且较高的报酬率高于当时银行大部分短期理财产品,加上借助支付宝累计的信誉和客户资源,一经推出即受到热
捧。即便后期推出的类似的财付通、现金宝等等赶不上余额宝很大程度上市因为没有支付宝平台集中的信誉和客户资源多。然而因果溯源,余额宝拥有的高收益和流转迅速的优点,是支付宝公司聪明的将支付宝的优点与商业银行存单、协议存款完美的结合。余额宝对于用户的最低购买金额并无限制、一元起购。余额宝类理财模式都是将众多散户的小金额资金进行集中,然后以银行存单、债券等为大客户进行贷款业务、获得高于普通定期存款利息,再将利息收益分散给集中资金的散户。
1.支付风险和所有权风险
支付风险是指在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和手机客户端在普及,目前大部分的余额宝转账、投资、和各种场景的消费都是通过手机客户端实现,而现今各种电脑病毒手机木马程序层出不穷,很容易发生个人信息泄露引发不法分子将余额宝用户里的钱转走,且目前余额宝的密码个人验证信息相对薄弱,易被利用。前段时间有人就因为丢了手机,手机里有个人身份证信息,直接被人破解开余额宝密码转走近8000块钱,幸好余额宝有转账限制,否则账户里的50万可能被直接转走,因而目前很大程度上的风险是潜藏在手机电脑里的病毒插件,以及在支付过程中的密码个人信息泄露。再一个就是余额宝的所有权风险,余额宝属于阿里巴巴公司,但是公司的内部架构和一般的公司不一样,在这种模式下,允许其他合作伙伴进入公司并控制董事会,而其他的普通股东的影响力比较有限。香港曾经拒绝这种治理模式的公司上市,因而阿里转向纽约上市,这种治理模式可以帮助马云及他的伙伴把握公司的方向,然而有些评级机构认为这种模式会让余额宝走向歧途。同时,余额宝也没有提醒关于投资基金方面的风险,一旦发生余额宝收益和阿里公司的纠纷,用户的权益将难以得到保障。
2.流动性风险与操作性风险
随着收益率的下降,余额宝的拉长了资产配置的久期,余额宝的流动性风险不断增长。久期的拉长是为了博取更高的收益。但是久期拉长后一旦出现流动性风险,超过7000亿的规模,没人能够救他。余额宝相比传统银行理财产品,流动性增强很多,最初由于采用T+0的赎回模式,流动性无疑跟银行活期存款差不多,然而后来其规模的迅速扩大,一批商业银行联合抵制余额宝,像农行就暂停了余额宝2小时内到账的服务,改为两天到三天到账,而且限制了每日最大的转账额度,只能5000元,所以存钱在余额宝的客户提现到农行,短期内提现大笔金额显然受到影响。久期的拉长一般属于正常现象,但对于余额宝近7000亿的规模而言,流动性无疑是其考虑的第一因素,一旦发生大额赎回,流动性断裂,不仅整个余额宝受损,甚至会波及整个金融市场。余额宝的本质还是基金,即使与互联网金融结合,仍改变不了其本质,而基金多投资于资本市场,虽然目前投资的资本结构中,回购协议、协议存款仍占大部分,但在资本市场投资就难免会出现系统失效和操作失误,类似于光大乌龙指事件,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就是系统的突然失效,以致短时间买单交易大量金额拉动股市大幅上涨,然后出现大面积下跌,使市场波动较大,结果使光大证券暂时停牌,投资者对其公司信誉和能力丧失了很多。
3.政策监管风险
对于互联网金融,目前尚没有专门的法律条例来监管。虽然此前相关监管机构指出,余额宝的运营违反了相关规定,其业务实质属于基金销售,但其支付结算账户并未进行备案,而且也没有向监管银行提交监督协议。但是由于国家十分重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对于“余额宝”等金融产品肯定不会取缔,过去没有严密的监管政策,未来有些政策会更完善一些。
就基金法而言,余额宝算不上违法,只是一种基金代销行为。但就目前来看的余额宝持有的基金支付许可证并不代表余额宝具有基金直销资格,其业务方面可能已经越界。一方面,原有的金融管理条例不再新的互联网金融,余额宝的出现无疑对其法律监管提出新挑战。另一方面,网络交易信息的可更改性弹性很大,监管当局难以核查交易记录,致使洗钱、套现等不法行为时有发生。在其出现到发展到现在规模依赖,余额宝的监管界限模糊不清,监管环境宽松。其所签订的协议存款是否需要定期处理;如果提前赎回,是否应当承担相应的罚款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为了保持资金的正常运作,监管部门必须在短期内制定出相关管理措施。因此,对于处于模糊范围中的余额宝对“余额宝”的监管应由“一行三会”扩展至“一行四会”,即央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和工信部应该成立联合监管委员会,并进行跨界监管。
三、余额宝类产品收益和风险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
VAR模型简介:VAR(Value at Risk)一般被称为“风险价值”或“在险价值”,指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某一金融资产(或证券合)在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内的最大可能损失。其核心就是尽可能准确的描述金融时间序列的波动性。用公式表示为:
(1)
其中,Prob表示资产价值损失小于可能损失上线的概率;△P为资产组合在持有期△t内的损失;VAR为置信水平c下处于风险中的价值,即可能的损失上线;c为给定的置信水平。举例来说表达的意思是,某一投资基金在未来的24小时内,置信度为95%,在市场金融资产投资回报率波动正常的条件下,VaR值为100万元,在下一个24小时,损失超过100万元的可能性为5%,或者说95%的可能性在一个交易日损失在100
万元以
内。
(二)数据的选取
对于余额宝类的理财产品一般选取选取每日收益率及在利率波动情下损失的可能性为基础,附录表1将要列举的为余额宝的收益率:
首先要进行的是收益率正态性检验,假设余额宝的期末收益率服从正态性检验,因为随机变量呈正态分布是进行第二步VAR检验的基础,因为数据不足够大,且变量单一,因此只考虑基金收益率。
(三)相关检验
1.收益率正态性检验
由于本文主要考虑利率变化对各支基金收益的影响,因此,假设基金公司每日投放货币市场基金的金额不变,为10^8元人民币。此时,根据定价公式,可得,资产的每日收益为:
Ri=10^8×(ri/365) (2)
从该式可以看出,ri与Ri的正态性是一致的,即要么都服从正态分布,要么都不服从正态分布。为保证准确性用偏度、峰度检验法对货币基金收益做正态性检验。
表2 余额宝收益率特征值
偏度g1 =0.1730,峰度g2 =-1.320,偏度的标准误σ1=0.4410,峰度的标准误σ2 =0.8580。在显著性水平ɑ=0.05的条件下,Za/4=Z0.0125=2.24,拒绝域为:
或者。现算得︱U1︱=0.3923,︱U2︱
=1.5385,均小于2.24。故接受原假设H0,认为数据来自正态分布的总体,即余额宝的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
2.自相关检验
以余额宝的日均收益率为例,对其进行自相关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通过以上自相关检验,可以观测出以上时间序列的自相关系数都显著接近零,根据上文得到各统计量r i 与R i 均服从正态分布,故得到收益特征值,所以在有关时间序列中无任何可建模的信息。即余额宝的日均收益率的自相关性近乎零。
3.异方差性检验 检验的异方差性结果如下: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余额宝的日收益率具有很强的异方差性且阶数较高。Q、LM都是检验样本异方差性的,对于余额宝日收益率序列,直到第12阶的Q、LM统计量都是显著的。所以经检验余额宝的自相关性较弱,异方差性较强。充分说明余额宝的每日的收益率之间基本不存在自相关,较高的异方差性说明尽管对于参数估计量无偏,但对其收益率的预测将是无效的。
表3 余额宝收益特征值
根据公式=1.65 ×1640.55×1=2706.91 其中,ɑ为标准正态分布下置信度对应的分位数,我选取的置信度为95%,其对应的分位数ɑ=1.65;σ为收益的标准差;Δt为持有期,因为余额宝按天计算收益所以这里计算的是一天的收益率,这里取Δt=1。
在网上查阅相关产品的资料,得知现金宝的均值约为15619.1,VaR值为3127.72,财富宝的均值为16385.55,VaR值为3941.01.
四、结论及对策
结果分析:根据最后算出的VaR值可知,当余额宝的天弘基金公司每天投入货币市场基金的资金量为1亿元,最小波动损失的最大额为2706元,相比现金宝财富宝出现损失绝对量较小,但同时其日收益率基本不存在自相关性,也表明其收益率的不确定性,以及存在的异方差性,其收益率的预测区间将不定,收益的预测会不再有效,且余额宝的资金流向是大额存单和协议存款,还会受存款利率和银行间同业拆解利率
的变动影响。因而余额宝的风险不是想象中的万无一失。
图3 2014年1月到5月十日收益率波动线性图
图4 2014年1月到5月的十日收益率波动面积图
从图3可以看出总体余额宝的收益率趋势是向下的,从14年1月最高的6.8%降到了14年5月的4.95%,虽然单从两两相比的月份来说变动并不大,但对于这4个月整体来说幅度就较大了,因为银行的一年定期利率也不过3%左右,1.8个百分点已经算很高了,图4可以看到波动率和收益率的面积,就波动率本身而言,展收益率面积的比重并不大,可实际收益率的变动还是比较大的,可见对收益率波动而言,余额宝受其影响并不太大。
对于余额宝上面对其收益率VaR的分析可以看出,余额宝的收益率是难以确定的,异方差性的存在很可能跟银行存款利率等相关因素变动有关。且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存在是固定不变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市场的动荡也势必会导致余额宝这类理财产品的风险。因而要提出以下对策对余额宝金融风险甲乙防范:
1.完善健全相关监管法律法规。对于余额宝等依托基金公司的交易第三方平台,目前的法律尚未全面涉及到,其中的概念如年化收益率和七日年化收益率易被投资者混淆,引起投资者与第三方平台纠纷,有专家提出了余额宝给出一年的年化收益率相
当于变相吸纳存款,因而健全法律法规不仅可以对基金本身管理运作加以规范,同时也以法律手段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
2.划清界限,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余额宝属于网络金融的一种,应该归网络监管机构管还是归金融类的银监会、证监会管,目前存在争议,而九龙治水的结果会导致监管的责任的缺失,余额宝只是网络金融的一个代表,各种“宝”类以及网贷公司的监管都尚未真正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所以应划清余额宝等金融产品与其他金融产品的界限,建立专门的第三方监管机构势在必行。
3.引入公开透明的公示制度,余额宝的异方差性可能使多种因素导致,比如内部运营的不规范,基金管理人的个人能力,利率的变动等,余额宝的实质还是货币基金,因而公开透明的运作公示制度不仅让投资者鉴别,更能提前防范因这种不确定的因素带来收益风险,维护了市场稳定。
结语
目前为止,VaR已经成为绝大多数金融公司风险管理的基石。余额宝这样一个新
兴的金融与网络结合物,在给投资者和购物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挑战,其收益的游走性和易受其他因素影响,都为这个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防范风险不容忽视。从推出时的6.5%的收益现在已降到4.2%,以及使大量存款“搬家”进余额宝账户,动摇了商业银行的利息垄断地位,这是它更为积极的一面,现在贷款利率已经放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发出进行存款利率市场化的信号,也许余额宝的利率会进一步降低,但正如马云所说,余额宝死了也光荣,推动金融业升级洗牌重塑格局,毫无疑问,余额宝具有风险,却也是市场的先驱者。
最后,在此感谢论文指导李老师,是在他反复敦促下完成修改的,让我学到很多新东西和新思维,让我整合了大学四年成果,谢谢!
参考文献
[1]钱菡仪:余额宝对金融信息化的影响[J]. 信息技术,2013.
[2]范敏:“余额宝”业务发展趋势、影响及政策建议[J]. 时代金融,2013. [3]邱勋:互联网基金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以余额宝为例[J].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
[4]潘静: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企业服务创新探究——以余额宝为例. 新西部,2013.
[5]王春丽:王森坚互联网金融理财的法律规制——以阿里余额宝为视角[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13.
[6]王天宇:浅析“余额宝”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影响[J]. 金融视线,2014. [7]王崇志:“余额宝”的经济学思考[J]. 经济研究导刊,2013,.
[8] 白静: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法律规制——以余额宝的发展与监管为例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法学硕士论文 2014.3
[9] 马恋:互联网理财基金案例研究--以余额宝为例 暨南大学金融硕士论文 2014 .5
[10] 赖文斌:余额宝的收益风险分析 暨南大学金融硕士论文 2014.4
[11]潘静: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企业服务创新探究——以余额宝为例[J]. 新西部,2013.
[12]StrathamPhilip E., Weston James, Small business lending and bank consolidation: Is there cause for concern”,Economics & Finance, Feb3, 1996. [13]Gregory Odell,The Neighbor Keeper: The Design of a Credit Cooperative with Theory and a Test”,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May 1995. [14]Bricklayer, James A and Clifford W. Smith, “Boundaries of the Firm:
Evidence from the Banking Industry”,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Feb 23, 2002.
[15]Wilson Rutledge,“Money Market ---Th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London and New York, July 2, 1993.
[16]Mitchell Berlin, “Reducing the Risk at Small Community Banks: Is itSize or Geographic Diversification that Matters”,Journal of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 Feb 2004. 附录:表6
表7
范文二:金融学毕业论文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探讨
---以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为例
2010级 金融本科 学号1051001203530学员 陈 艳
【内容摘要】论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广大前景, 我在对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体制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 以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为例, 分析其改革措施在哪些方面克服了农村金融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并指出其改革措施存在的局限性, 最后在综合了农村金融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经验的基础上, 对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村金融改革;重庆农村商业银行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继续聚焦“三农”,这是中央连续第七年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关注“三农”,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此次文件的最大亮点。文件强调要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现状
(一)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前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到2011年末,我国农村人口约有65656万人,约占总人口的48.73%,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特别是自2004年的农业税费改革以后,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村人均居民收入逐年增长,近几年来中央政府对“三农”问题高度关注,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提出以来,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农民手中的可支配收入逐渐增多,加上2007年以来,中央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中,先后实行家电下乡补贴、汽车下乡补贴等惠农政策,旨在促进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大,而未来,随着农民收入的逐渐提高,农村将具有更为广阔的消费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对农村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
用,而很多中小企业也广泛的分布在农村,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各种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推动,因此在农村也具有比较广阔的投资环境。
未来农村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和广阔的投资环境,那么必然不能缺少与之相匹配的金融服务,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必然存在闲置资金,一部分人需要将闲置资金进行投资,而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融资,这中间必然不可缺少金融机构的参与,因此,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会是巨大的。
(二)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
农业的自然依赖属性以及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市场组织化程度弱的特点,决定了农村金融需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从贷款规模方面看,由于农户和农村企业生产规模差异很大,因此需要实事求是地确定各个农户和企业的贷款规模。而有些金融机构统一规定农户的贷款不准超过多少,农村企业的贷款不准超过多少,这就带来两个问题:一是有些农户需要较多贷款得不到,得到的少量贷款又办不成事;二是有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收购季节集中收购农产品原料时流动资金得不到满足。
从贷款期限方面看,由于农业生产有自然周期性,这就要求贷款期限要与之相适应。现在有些金融机构规定不向农户提供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的期限不超过三个月,或者按照日历年度不准超过年底,以至出现了在生产过程尚未结束、产品尚未成熟、出售之前就要偿还贷款的情况。
由此可见,农民和农村企业资金需求的随意性大、频率高、时间紧,增加了农村金融需求的复杂性。同时,农民和农村企业可供抵押担保的物品不多,大大限制了农民和农村企业的融资能力。因此,从上述角度分析,提供农村金融服务可以说是高风险、低收益。
二、农村金融体制存在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农村经济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比较薄弱的一块,如果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这将会影响我国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有效的资金投入和安排必不可少。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一直在进行,多年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我国目前农村金融体
制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金融机构建设及机理还不完善
从农村金融机构的格局来看,目前存在于农村的金融机构有国有的大型金融机构和由民营资本建立起来的金融机构。其中,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银行以及近年来成立的一些农村商业银行,民营资本是在2006年国家有条件的开放了农村金融市场,允许民间资本到农村设立银行之后才建立起来,这些民营金融机构主要有近年来成立的村镇合作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
这些机构职责边界不清,商业化运作趋势日益明显,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与农村的金融需求有很大差距。其中农业发展银行因为是政策性银行,其成立之初目的就是为农产品收购和流动服务,尽管后来允许开展农业综合服务,但是,它主要业务还是为农产品流通服务,其服务的范围有限。农业银行出于成本和竞争的考虑,将网点从县以下的村镇撤出,从而收缩到城市,目前已经脱离于农村。邮政储蓄银行以前只吸收存款,不发放贷款,目前虽能发放小额贷款,但规模都不大,还处于试点阶段。农村信用社本来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但农村信用社存在着产权不清、经营机制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资本金严重不足、贷款质量差、国家对农村信用社的支持不够等多方面的问题。近年来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和一些由民营资本成立的金融机构由于成立时间比较短,都还处于试验阶段,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还没有明显体现出来。
(二)农村资金外流的现象比较严重
农村资金外流的渠道主要是各金融机构在农村吸收储蓄存款再转投向非农领域,这些金融机构实际上起了抽水机的作用,而邮政储蓄是农村资金外流最重要的一个渠道。邮政储蓄的网点在全国分布是最广的,其中70%的网点在农村,邮政储蓄的存款超过2/3来自于农村,据统计,邮政储蓄的个人储蓄存款余额在2004年突破了1万亿元,而到2010年就突破到了4万亿元,由此可见,邮政储蓄在农村充当“抽水机”的效率是很高的,仅仅四年时间,其个人储蓄存款余额就翻了一番。而邮政储蓄在2008年才开始在全国推广小额贷款,之前邮政储蓄基本上没有贷款。因此,邮政储蓄所吸收的存款,基本上是流向了城市和非农业领域。
(三)农村金融机构商业化严重,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加入WTO 以来,为迎接外资银行的挑战,农村金融机构加快了商业化进程,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原则,收缩在农村的网点,贷款向优质客户,大客户倾斜,减少了在农村的贷款,这个过程中又以农业银行为代表,农业银行也因此基本退出了农村金融市场,对农村经济的支持作用减弱,虽然2006年,农行又恢复到支持“三农”的行列,但目前来看,其主要网点都分布在县级以上的城市,没有深入到农村,因此其作用有限。
(四)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不齐全,缺乏创新,金融服务单一
由于缺乏竞争和创新,农村的金融产品少,金融服务功能不全,基本上只有传统的存贷汇等简单业务,中间业务发展严重不足,很难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五)农业保险发展滞后
各地高效、高附加值农业发展势头迅猛,农业生产已逐渐成为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行业。农民迫切需要建立规范的农业风险分散和转移机制。但由于农业保险的赔付率过高,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往往处于亏损状态,使得相当数量的保险公司退出了农险市场,农民投保无门,农业保险发展严重滞后。农业保险化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和信贷风险的贡献微乎其微,这在一定程度上既抑制了农村金融有效需求的产生,又阻滞了农村金融供给。
三、结合农村金融体制所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一) 加快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关键是在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农村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市场的主体,目前农村金融还主要是传统的存贷模式,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必然还需要理财、保险等业务,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建设必须要随着农村金融需求的发展和变化作出相应的改革,才能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而同样也才能在农村地区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政府要给予“制度激励”
通过市场的方式配置金融资源毫无疑问是最有效率的,但是在农村金融领域:一方面,金融机构面对的是高度分散、数量庞大、规模狭小的农户经济,要
全面了解农户信息,准确判断农户信用水平,成本很高。这就决定了金融机构服务的“有限性”,不可能满足农户群体大规模的借贷需求;另一方面,以保证资金安全和获取利息收入为主要目标的金融机构,面对风险大、收益低的农业和需求多样、复杂多变的农户群体,如果盲目放贷,就会面临极大的信贷风险,这就决定了金融服务的“有选择性”,不可能满足农户群体多样化的借贷需求。因此,如果只靠市场来进行资源配置,农村金融供给是非常有限的。
要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就必须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对金融机构的进行“制度激励”,为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创造条件:
1.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涉农业务给予优惠性政策支持,通过税收、再贷款等手段,对其在一定时期内的利润损失予以补贴。
2.建立统一的农村信用制度和评价体系,规范农户信用评级体系,建立动态的农户征信系统,从而降低金融机构的信用评估成本。
3.是要加强金融宣传,推动农村诚信建设,提高农民的金融意识,从而在长远目标上降低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上的信用风险。
4.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逐步放开对民间金融的管制,由于民间信贷在农村一直很活跃,之前由于缺乏监管,民间资本具有很大的潜在风险,而如果将民间信贷合法化,同时加强对民间信贷的监管,那么既能活跃农村金融市场,又能降低民间资本存在的潜在风险。
5.加强法制建设,让广大农民群众提高金融法制意识,让成立“老赖”的成本提高。
(三)加快农村金融创新
农村金融市场与其说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还不如说它是一个尚未被有效开发的市场,金融机构没有寻求到合适的金融工具来适应该市场的需求应该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问题在于把握农村金融需求的新趋势,提供与农村金融需求相适应的金融服务,重点是要寻求金融创新的支持,通过金融创新来突破农村金融服务规模上的“有限性”和服务范围上的“选择性”。
1. 农村金融机构要进行经营模式创新。采用“现代金融的组织架构和经营理念+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运作模式”,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实现联动经营、联动发展,重庆农商行就是这一模式成功运用的先例。
2. 农村金融机构要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农村金融的有效需求不足,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金融机构未能根据农户金融需求的特点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需要通过产品创新来满足农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例如重庆农商行根据农户资金需求时间急、频率高、数额小的特点,充分简化借贷手续,提高借贷效率;对信用状况好、还款能力强、需求金额大的农户,提高贷款额度,并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在额度内可以周转使用等就是很好的创新。另外针对多数农户和农村企业难以提供有效担保、抵押物这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区别不同情况,可以发展无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等。
(四)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
针对目前农村资金外流严重的现象,必须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使资金在农村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可以说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农村资金严重外流会导致农村经济严重“贫血”,这必然导致农村经济缓慢发展。从目前来说,邮政储蓄是农村资金外流最为重要的渠道,因此防止农村资金严重外流的关键在于邮政储蓄银行的改革,改革的方向不仅仅要防止农村资金严重外流,更为关键的是要在农村建立一个资金回流机制,而建立这样的回流机制的关键又必须回到前面所说的金融创新上。
(五)建立现代农业保险制度
农业保险在我国还是一块空白,农业生产因为依赖于气候、地理环境等客观条件,存在着不可预知的风险,国外很多国家如美国、法国等,其发达的农业保险制度对其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建立符合我国农业生产特点的农业保险制度也必将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行了多年,但仍然存在农村金融机构建设不完善,管理不顺,经营机制不完善,商业化严重,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不齐全,缺乏创新,金融服务单一等一系列问题。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 是在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整合了当地农村的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成立的,该行的改革针对过去农村信用社资本金不足,盈利能
力差,管理不顺,商业化严重,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不齐全,缺乏创新等一系列问题,实行了股份制改革,引进战略投资,构建了现代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将市场定位于“三农”,进行金融创新,开发适合“三农”的金融产品,提高员工素质和金融服务水平等一系列措施,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过去所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田俊丽.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缓解农村信贷配给》.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 熊德平.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 陈耀芳, 邹亚生. 《农村合作银行发展模式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 王曙光, 乔郁. 《农村金融机构管理》.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5] 李建英. 《转轨期农村金融新体系研究》.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范文三:金融学毕业论文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
学生姓名
学 号 041100675
指导教师 胡 振 华
专 业 金 融 学
年 级 04秋
学 校 温 州 电 大
论文题目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房贷业务的风险范防与控制
目录
目 录:............................................................. 1
摘 要: .............................................................. 2
关键词: ............................................................. 2
引言 ................................................................. 3
1.正确认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房贷业务存在的风险 ........................ 1
1.1信用风险,不良违约增加,投资用途贷款潜藏较大风险 ............. 2
1.2流动性风险,个人房贷引发的银行整体流动性风险并不明显,但局部值
得关注............................................................ 2
1.3操作风险,普遍存在,应引起银行高度关注 ....................... 2
1.4利率风险,关注加息影响转化为借款人的信用风险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市场风险,谨防集体非理性行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政策风险,关注国内的经济走向与宏观调控方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7认识个人房贷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与各种风险之间的联系……………..6
2.对症下药,防范和控制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房贷业务风险 .................. 3
2.1加大金融改革,稳妥引进新的金融商品。 ......................... 3
2.2推进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 3
2.3强化内控制度建设 ............................................. 4
2.4推广全面实施个人住房贷款保证保险制度 ......................... 4
2.5改善银行贷款结构 ............................................. 4
2.6加强对房产开发商的调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7完善个人信用征询系统的信息容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8改进对购房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评估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9严格银行的贷前审查和逾期贷款催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资料: ........................................................... 9
[摘 要] 本文对引起国外金融危机的个人房贷业务加以关注,分析和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潜在的各种风险类型、形成原因、表现形式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并从政策、市场、银行、个人等方面探讨了防范、控制风险的处理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
金融危机、个人房贷、风险防范及控制
引言
今年以来,受欧美金融危机影响,国外金融市场异常动荡,金融机构的抗风
险压力加大。同时这场风波对于国内的金融机构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国内的银行类金融机构由于监管层的严格监管,限制混业经营,没有大范围参与创新类金融衍生品投资而避免了这场金融危机,但对前几年因业务膨胀而潜伏的各类风险不容忽视,特别是高速增长的个人房贷业务,截止2007年末,我国主要金融机构的个人住房贷款的余额已经达到了27000亿元,同比增长36.1%,高于同期全国各项贷款增速 19.7个百分点,监测分析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很有必要,如何范防风险、控制风险已成为当下紧迫的课题。
金融危机本质上是不良贷款导致的流动性不足,而不良贷款的根源可能泡沫
经济,也可能是所投资的项目盲目建设严重、效率低下和行业竞争过度、产品供大于求、无竞争力。追究泡沫经济的起源,跟银行的利益诱惑、放贷冲动不无联系。就我国而言,银行储蓄存款众多,中间业务收费占比过小,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只能寄希望于放贷产生的利差。特别是1998年以来,随着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实施,商品房市场蓬勃发展,相应带来的个人住房贷款发展迅猛,它已成为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利润来源。相对于企业贷款,个人住房贷款风险较小,安全性较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完全没有风险。特别是经过近十年的房价上升,房价泡沫已经显现,作为抵押品的房产估值也需要重新定价。今年以来,屡见新闻媒体报道,各地的房地产市场出现房价滞涨,交易量锐减,局部大中城市,房价出现持续下跌,个人住房贷款按揭户出现违约上升,断供增加······这些现实都在提示银行管理者,不存在“无风险”的业务,审时度势,客观、理性看待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房贷业务存在的风险,有助于我们提高风险意识,有的放矢,做好风险防范和控制。
1.正确认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房贷业务存在的风险
按照金融学有关理论,风险就是指某种资产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
的可能性或概率。由于个人房贷持续期较长(最长30年),在理论上其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更大。一般而言,个人房贷业务会存在以下风险:
(一)信用风险,即借款人在还款期内由于失业或者收入锐减而不能按期足额偿还月供的情况;(二)流动性风险,由于银行资金过度集中投放于期限较长的个人房贷业务,造成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三)操作风险,由于存在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情况;(四)利率风险,由于利率的变化而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情况;(五)市场风险,由于整个房地产市场大幅下降,房产价格贬值造成银行损失的情况;(六)政策风险,由于有关房地产市场或个人房贷业务相关政策的出台而使商业银行的个人房贷业
务受到影响的情况。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房贷业务在以上所列风险方面具体表现存在以下几
个特点:
1.1信用风险,不良违约增加,投资用途贷款潜藏较大风险
目前我国的个人信息管理状况,使得商业银行很难进行准确的风险判断。一
方面,国外的金融危机已经逐步影响到我国的实体经济,进而引起借款人在工作、收入等因素的不良变化,导致不能按期或无力偿还银行贷款记录增加,有可能出现违约导致放弃所购房屋,从而给银行利益带来损失的违约风险。另一方面,借款人还可能故意欺诈,通过伪造的个人收入资料骗取银行的贷款,从而产生道德风险。其中个人信用风险又分为:(1)、购房者由于收入水平下降,无力偿还贷款 。值得指出的是,个人住房贷款属于中长期信贷,其还款期限通常要持续20~30年左右,(2007年我国个人房贷平均贷款年限最短的西部地区14.9年),在这段时间中个人资信状况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信用缺失以及个人支付能力下降的情况很容易发生,往往就可能转换为银行的贷款风险。考虑到当前个人住房贷款的申请者主要是当前收入水平波动较大的、收入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白领阶层,这种中长期内的风险尤其值得关注。(2)、购房者由于投资方式失败的原因拖欠贷款 ,购房者对市场的估计不足,进行了购房投资,采取以租养贷等投资方式的失败,造成无力偿还贷款。这种情况所占比例不下,随着房地产的降温,房屋租赁市场的低迷,所占比例将会越来越大。
1.2流动性风险,个人房贷引发的银行整体流动性风险并不明
显,但局部值得关注
商业银行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这个缺
口应当控制在一定的比率范围之内,对这个缺口进行管理,就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和利率风险管理。根据国际经验,个人住房贷款比重接近或达到20%时,商业银行整体流动性和中长期贷款比例的约束才会成为非常突出的问题。截止2007年末,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个人房贷业务在各项贷款中的占比只接近 10%。并且值得一提的是,20%的警戒线是针对房地产市场较为成熟的国际大城市而言,对于象我国房地产业正处于快速化成长阶段,这一占比在短期内超过20%也不会出现太大风险。但对于一些资产规模较小、资产种类较为单一的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实际上已经开始要关注到流动性问题。
1.3操作风险,普遍存在,应引起银行高度关注
由于缺乏必要的相关法律约束,再加上各大商业银行之间激烈的竞争,银行
的信贷部门常常为了扩大其业务范围,竞相放松贷前审查和贷后检查工作,对借款人的收入证明等贷款要素放松审查,收入证明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从而留下贷
款风险漏洞;按照“贷款三查”的要求,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后应对借款人及其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可现实上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银行贷款检查流于形式。很多借款人出现居住地址、工作单位发生变动,甚至某个共同借款人突然意外死亡的情况,银行也一无所知,其中隐藏的风险之大可想而知。还有外部欺诈造成的操作风险,主要是房地产开发商利用“假按揭”的形式骗取银行资金
上面的分析告诉我们,个人房贷风险较低只是相对而言,在房市的不同阶段,个人房贷风险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果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个人房贷业务的快速发展终会给我国的商业银行积累巨大的风险隐患。
2.对症下药,防范和控制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房贷业务风
险
要防范和控制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房贷业务上面临的风险,首先,颁布通过
房地产市场相关管理部门充分协商制定的《房地产管理条例》,从法律高度规范、约束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其次,在充分调研市场及听取各家银行的意见及建议的基础上,由银监会出台各家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禁忌,制定严格的从业机构和人员准入、退出、奖惩条例,切实加强监管,规范银行个人房贷业务市场无序的竞争。再者,商业银行管理层必须改变思想认识。正如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个人房贷业务同样如此。从一个侧面来讲,个人房贷属于符合我国持续的产业政策的配套金融产品,属于我国商业银行的优质资产和利润增长点,银行绝不可错过发展的良好时机;但另一个侧面来看,个人房贷并非无风险资产,目前情况下面临的系列风险不容忽视。对此,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有足够清醒的认识,面对困境,正视重视风险,多想对策。除此之外,加快推进以下方面的革新:
2.1加大金融改革,稳妥引进新的金融商品。
尽快导入资产证券化和房地产投资信托,这些也是发达国家通常用来提高银
行的资金流动性,降低个人住房贷款风险,以及作为处理房地产危机的金融工具。
2.2推进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为了化解个人住房贷款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应积极鼓励商业银行采取市场化的
手段转移风险,推进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首先,逐步推行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建立,即房地产抵押债权转让市场,房地产贷款由贷款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创造出来以后,再转售给其他投资者,或者以抵押贷款为担保、发行抵押贷款债券的市场。通过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衔接,提高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一方面银行通过发行抵押贷款债券可以获得充足的资金满足个人信贷需求,另一方面贷款的额度与债券发行量相匹配,分散了流动性风险。在此基础上,住房贷款的证
券化应当提上日程。
2.3强化内控制度建设
按照要求制定了商业性房地产贷款管理的实施细则,建立完善个人住房贷款
的风险控制政策,根据房地产贷款的专业特征,按照申请的受理、审核、审批、贷后管理等环节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操作规程,明确了权责和考核标准,并强化贷款操作过程的监督管理;
2.4推广全面实施个人住房贷款保证保险制度
将贷款风险转移给专业保险公司。提高贷款行为的安全保障,选择高资质的
保险公司,投保房屋财产险,以保障贷款抵押物的安全,增强贷款的信用度,保证资金安全贷放。
风险并不可怕,只要你去了解它,熟悉它,掌握它,那它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围绕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房贷业务的各类风险也是如此,只要你有信心,有决心,有智慧,早行动,从完善制度建设,严密内控监督,严格制度落实,加强奖罚措施力度,范防和控制风险是水到渠成的事。
[参考文献]
[ 1 ] 杨帆.赵晓.江慧琴.亚洲金融风暴后的中国.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 2 ] 赵其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北京.2001
[ 3 ] 张小霞.现代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北京.2005
[ 4 ] 张吉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识别与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 5 ] 张吉光.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 6 ] 郑向居(主编).银行风险管理师必读.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 7 ] 刘晓勇.银行监管有效性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 8 ] 于学军(主编).银行业发展与监管探索(Ⅱ)— 来自一线的报告.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 9 ] 应红.中国住房金融制度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北京.2007
[ 10 ]http://www.pbc.gov.cn/huobizhengce/huobizhengce/huobizhengcezhixingbaogao/zengkan/quyujinrongyunxingbaogao/ 2007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 11 ] 焦点房地产网 house.focus.cn 2008年11月18日07:19 每日经济新闻杨羚强
附件3: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教师指导情况记录表
附件4:
题 目
温州广播电视大学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房贷业务的风险范防与控制
姓 名 姜阳春 教育层次 本科
学 号041100675 专 业 04秋金融学
分 校__________ 教 学 点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胡振华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制
第 7 页 共 7 页
本科学生适用:
第 8 页 共 7 页
第 9 页
共 7 页
共 7 页 第 10 页
共 7 页 第 11 页
范文四:金融学毕业论文
河北金融学院毕业论文 题目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教 学 系
专 业
班 级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摘要】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国内商业银行经营中的资产负债管理、 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制度等各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 回顾, 重点分析了利率市场化给国内商业银行变革和发展的机遇以及面临的新的经营压力和 风险挑战,进而探讨了在此新挑战形势下,商业银行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机遇;挑战
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的机制, 在某一时间点上由供求关系决 定的利率运行机制, 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利率市场化是提高资本市场资源 配置效率,解决国内宏观经济发展问题的必然选择。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更有紧迫性。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稳步推进利 率市场化改革, 加强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的金融机制完善方案, 在利率市 场化条件下,给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也多新的问题, 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应转变发展思路,改变经营方法。
一、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和趋势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我国利率市场化在渐进式改革的进程中稳步推进。 1993年, 《关于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最先明确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 1995年,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 期深化利率改革方案》 初步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此后, 我国的利率 市场化经历过三次重大的改革:1996年 6月, 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的利率:1998年 3月放开贴现和转贴现利率; 2000年 9月,实现对境内外币利率的市场化改 革。 至此, 我国银行业正式迈进对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时期。 根据“十六大”提出的“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精 神, 2003年 2月 20日人民银行在发布的 《 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中公 布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 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显示了央行加大利率市场化改革力度的决心。 2002年 9月,农村信用合作社利率浮动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 2004年 1月,人民银 行再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趋势
第一, 建立银行定制存贷款利率基础的基准利率, 货币中间目标由数量转为 价格。 成熟的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是:基于同业拆借利率的央行基准利率影响货 币市场利率,货币市场利率影响银行存款利率。
第二, 存贷款利率逐步实现市场化。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已经基本上 实现了市场化, 但在上下浮动的边界仍然有一定的边界限制, 未来利率市场化改 革的方向应是取消贷款利率下限。 而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机构和个人存款利率仍 然遵照中央银行发布的基准利率执行, 能下浮, 不能上浮。 根据利率市场化的国 际经验, 中国未来存款的利率上限取消的步骤应该是先中长期、 大额存款, 后短 期、小额存款,可能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过渡期。
二、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经营的有利影响
利率市场化之下商业银行将掌握利率的的决定权, 打破过去利率由国家管制 的局面,对商业银行自身的业务经营管理和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一)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的科学经营
利率市场化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由银行根据自身的情况及对市场的判断进行 自主决定, 增强了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主动性, 更加突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 “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三原则,真正实现了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 亏、 自我约束。 在过去利率由国家管制的情况下, 商业银行的利率安全由中央银 行制定, 商业银行对利率的制定仅在极小范围内浮动, 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利润 极小。 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 商业银行可以科学的制定经营成本, 优化配置资 源,能够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二)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推动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
利率市场化可显著提高商业银行间的竞争。 利率市场化之前, 商业银行的主 要收入是依靠存贷款的利息差。 利率市场化之后, 商业银行掌握了利率的决定权, 在市场竞争中, 贷款利率不断下降, 存款利率不断上升,利差在不断地缩小, 这 必然会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收入造成影响。 商业银行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 必然要 在竞争环境下不断创新突破, 研发新的金融产品, 发展传统业务之外的非传统业 务,只有这样在利率市场化之下才能够不仅仅依靠传统的业务获得收益。其中, 推动中间业务的发展是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之下的必然选择。 中间业务是指与 资产业务、 负债业务共同构成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类型之一, 是指商业银行代理 客户办理收费、 付款和其它委托事项而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 利率波动频繁, 因此, 商业银行为了降低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应该积极地探索 和创新不受利率波动影响的中间业务。
(三)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商业银行竞争机制的规范化
在以往利率管制时期, 商业银行见得竞争是不以价格为对象的, 这样就出现 了贷款利息以外再减少利息和存款利息以外再附加利息等非正常的竞争行为, 加 之没有规范的制度来监督, 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就容易出现混乱的现象。 在利率市 场化之下, 商业银行手中有了制定利率的主动权, 可根据自身的实力以及对市场 的判断合理制定利率,从而使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机制走向规范化。
(四)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在理论市场化之下, 利率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上对资金的供求状况, 增加存贷 款利率的弹性, 使利率充分发挥其调节储蓄、 投资之间的杠杆作用。 当供过于求, 利率上升时,存款增加,投资减少,社会资金由投资向储蓄转化;反之,当供小 于求,利率下降时,投资增加,存款减少,社会资金由储蓄向投资转化。
(五)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利率市场化之下, 商业银行不再像以前利率管制时期那样须严格遵循中央银 行制定的利率及浮动范围, 而是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市场的供求影响来判断利率水 清。 沈阳也银行在经营管理时因政策性、 行政性的影响因素减少, 其外部环境的 管理环境自然会比较宽松。
三、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经营的不利影响
(一)利率市场化加大了商业银行生存和竞争的难度
在利率市场化之下, 商业银行间的竞争不再仅仅是客户源的争夺了, 商业银 行的综合实力、业务创新、服务水平和信誉已成为商业银行间竞争的新焦点。 首先, 因利差空间的不断减小, 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的收入会不断减少。 我 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存贷款之间的利差。 在利率市场化之下, 商业 银行不断调高存款利率来提高吸收存款的能力, 使得银行资本金的成本价值不断 提高; 在贷款方面, 商业银行又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来吸收贷款人, 结果会使商业 银行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大大降低。
其次,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 在利率市场化之下, 股票、 基金的投资理 财产品的不断出现, 人民改变了高储蓄的观念, 不再将手中的资金全部存入银行, 银行货币持有量不断减少,使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方面面临着冲击和挑战。 再次, 在开放的金融市场中, 外资商业银行以一流的服务和新颖的业务创新 大量涌入我国金融市场, 对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进行冲击, 并在利率开放条件下 的价格战与质量战中增加了商业银行亏损甚至倒闭的风险。
(二)利率市场化扩大了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其定 义是利率变化使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计成本发生背 离, 使其实际收益低于预计收益, 或实际成本高于预计成本, 从而给商业银行带 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的推进, 利率风险也将成为我国商
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之一。 在利率管制下, 存贷款利率的大小和浮动范围 由中央银行决定,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承担较小的风险。 利率市场化后, 利 率的变化受市场的影响,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不易控制, 承担的利率风险也 在增大。
(三)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整体利率水平的上升, 将使信贷市场面临一定的逆 向选择风险, 低风险优质客户将逐步转向直接融资市场, 而高风险借款人的占比 将上升, 信用风险会随之增加。 此外, 如果利率管制进一步放松, 银行间的激烈 竞争也将驱使银行机构从事更多高风险、 高收益的业务, 上述因素均可能在一定 时期内带来银行资产质量的恶化。 例如, 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 德国的部分中小 银行便因从事高风险贷款和外汇投机业务引致损失; 英国银行业也因盲目扩张不 动产业务, 出现过次级银行危机。 此次问卷调查也表明, 就存量资产的质量而言, 45.5%的商业银行认为,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背景下可能出现向下迁徙的趋势。 四、 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对策
(一)建立金融监管体系加强金融监管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建立金融监管体系又是推进利 率市场化的有效保障。 而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仍缺少有效地金融监管。 在利率市 场化的条件下, 商业银行可能为了追求高收益而选择高风险的项目。 在经济上升 期, 商业银行可能因此受益, 但在经济下滑期, 就会出现大量的负债, 而这些负 债又由政府来承担。 因此, 在利率市场化之下, 为了商业银行能稳定高效的发展, 必须通过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制度来约束商业银行的行为, 从而保证利率市场化 的稳步推进。
(二)维持既定原则分阶段推进利率市场化
我国既往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探索了一条“先外 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道路。金融机 构认为, 在进一步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 上述原则仍具有重要指 导意义。调查显示, 72.7%的商业银行和 61.5%的农村金融机构认为,存贷款利 率的放开不应同时进行, 而应按照先放开贷款利率下限, 后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 次序, 这样对银行业产生的冲击较小。 单就存款利率而言, 金融机构也普遍认为, 应以分阶段设定存款利率上浮区间, 并逐步扩大的方式进行, 避免一次性放开对 中小金融机构造成巨大影响。此外,有 68.2%的商业银行和 50%的农村金融机构 认为, “十二五”期间, 应该通过试点的方式观察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效果, 在 此基础上稳妥推进。
(三)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在利率市场化之下, 利率风险的存在使竞争不断激烈, 我国商业银行若想生
存就需要在提高传统业务的效率的同时不断加强以中间业务为主的非利差收入 在商业银行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扩大利润的来源。 2012年上半年,我国多家上 市银行的中间业务同比增速在两位数以上,但中间业务在收入总量中仍占比较 低。 要加强中间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比重, 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正确认识中间业务的重要性, 把中间业务放在一定的高度与资产负债业务共同发 展;第二,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拓展新型中间业务;第三,建立完善的中间业 务体系、监督管制机制以及员工激励考核机制。
(四)商业银行应加快金融创新
在利率市场化之下, 利率的不断波动对商业银行本身和客户都会带来一定的 影响。 对于商商业银行本身来说利率的不断波动使利差收入不断减少, 为适应市 场的竞争, 商业银行只有通过加快金融的创新和研发更多的金融衍生品来拓展业 务空间, 才能更好地规避和分散风险。 对于客户来说, 利率的波动也会对客户造 成风险, 客户更愿意选择相对风险低、 收益高的金融产品, 因此, 商业银行为满 足市场客户的需求应该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和研发。
(五)商业银行应加强利率风险管理
在利率市场化之下, 利率风险管理尤为重要。 利率是我国商业银行重要的业 务收入保证。 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的认识不足, 没有系统的管理体系, 应该建立专业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 培养专业的利率风险管理人员, 加大对利率 风险预测的投入, 利用其它的金融手段转嫁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要不断加强对利 率等闲管理的了解和认识, 建立高素质的利率风险管理队伍, 提高对利率走势预 测、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的能力。
(六)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定价体系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 商业银行对利率及其它金融衍生品的定价权利 的范围越来越大, 每个商业银行要根据市场供求、 资金成本和目标收益来确定定 价权限, 对于不同的金融产品要根据市场上的供求情况不断的调整定价策略。 例 如贷款利率的定价, 当贷款利率定价过高时, 客户就会流失使其在同行业竞争中 处于劣势; 当贷款利率定价过低时, 商业银行的收益又会受到影响贷款, 贷款业 务收益微薄甚至无利可图以致亏损。 因此, 建立一个晚辈的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定 价体系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优胜劣汰的竞争中的关键内容。
【参考文献】 :
[1]张曙光:《利率市场化》 、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4年
[2]黄金老:《中国利率市场化——意义与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 P20— 23 [3]李扬《中国利率市场化》上海三联出版社 2003年 P7-18
河北金融学院 毕业论文评议书
范文五:金融学毕业论文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房贷业务的风险范防与控制
学生姓名 ***
学 号 *******
指导教师 *******
专 业 金 融 学
年 级 11秋
学 校 ****
目录
目 录:............................................................. 1
摘 要: .............................................................. 2
关键词: ............................................................. 2
引言 ................................................................. 3
1.正确认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房贷业务存在的风险 ........................ 1
1.1信用风险,不良违约增加,投资用途贷款潜藏较大风险 ............. 2
1.2流动性风险,个人房贷引发的银行整体流动性风险并不明显,但局部值
得关注 ........................................................... 2
1.3操作风险,普遍存在,应引起银行高度关注 ....................... 2
1.4利率风险,关注加息影响转化为借款人的信用风险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市场风险,谨防集体非理性行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政策风险,关注国内的经济走向与宏观调控方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7认识个人房贷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与各种风险之间的联系……………..6
2.对症下药,防范和控制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房贷业务风险 .................. 3
2.1加大金融改革,稳妥引进新的金融商品。 ......................... 3
2.2推进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 3
2.3强化内控制度建设 ............................................. 4
2.4推广全面实施个人住房贷款保证保险制度 ......................... 4
2.5改善银行贷款结构 ............................................. 4
2.6加强对房产开发商的调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7完善个人信用征询系统的信息容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8改进对购房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评估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9严格银行的贷前审查和逾期贷款催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资料: ........................................................... 9
[摘 要] 本文对引起国外金融危机的个人房贷业务加以关注,分析和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潜在的各种风险类型、形成原因、表现形式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并从政策、市场、银行、个人等方面探讨了防范、控制风险的处理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
金融危机、个人房贷、风险防范及控制
引言
今年以来,受欧美金融危机影响,国外金融市场异常动荡,金融机构的抗风
险压力加大。同时这场风波对于国内的金融机构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国内的银行类金融机构由于监管层的严格监管,限制混业经营,没有大范围参与创新类金融衍生品投资而避免了这场金融危机,但对前几年因业务膨胀而潜伏的各类风险不容忽视,特别是高速增长的个人房贷业务,截止2007年末,我国主要金融机构的个人住房贷款的余额已经达到了27000亿元,同比增长36.1%,高于同期全国各项贷款增速 19.7个百分点,监测分析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很有必要,如何范防风险、控制风险已成为当下紧迫的课题。
金融危机本质上是不良贷款导致的流动性不足,而不良贷款的根源可能泡沫
经济,也可能是所投资的项目盲目建设严重、效率低下和行业竞争过度、产品供大于求、无竞争力。追究泡沫经济的起源,跟银行的利益诱惑、放贷冲动不无联系。就我国而言,银行储蓄存款众多,中间业务收费占比过小,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只能寄希望于放贷产生的利差。特别是1998年以来,随着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实施,商品房市场蓬勃发展,相应带来的个人住房贷款发展迅猛,它已成为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利润来源。相对于企业贷款,个人住房贷款风险较小,安全性较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完全没有风险。特别是经过近十年的房价上升,房价泡沫已经显现,作为抵押品的房产估值也需要重新定价。今年以来,屡见新闻媒体报道,各地的房地产市场出现房价滞涨,交易量锐减,局部大中城市,房价出现持续下跌,个人住房贷款按揭户出现违约上升,断供增加······这些现实都在提示银行管理者,不存在“无风险”的业务,审时度势,客观、理性看待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房贷业务存在的风险,有助于我们提高风险意识,有的放矢,做好风险防范和控制。
1.正确认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房贷业务存在的风险
按照金融学有关理论,风险就是指某种资产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
的可能性或概率。由于个人房贷持续期较长(最长30年),在理论上其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更大。一般而言,个人房贷业务会存在以下风险:
(一)信用风险,即借款人在还款期内由于失业或者收入锐减而不能按期足额偿还月供的情况;(二)流动性风险,由于银行资金过度集中投放于期限较长的个人房贷业务,造成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三)操作风险,由于存在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情况;(四)利率风险,由于利率的变化而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情况;(五)市场风险,由于整个房地产市场大幅下降,房产价格贬值造成银行损失的情况;(六)政策风险,由于有关房地产市场或个人房贷业务相关政策的出台而使商业银行的个人房贷业
务受到影响的情况。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房贷业务在以上所列风险方面具体表现存在以下几
个特点:
1.1信用风险,不良违约增加,投资用途贷款潜藏较大风险
目前我国的个人信息管理状况,使得商业银行很难进行准确的风险判断。一
方面,国外的金融危机已经逐步影响到我国的实体经济,进而引起借款人在工作、收入等因素的不良变化,导致不能按期或无力偿还银行贷款记录增加,有可能出现违约导致放弃所购房屋,从而给银行利益带来损失的违约风险。另一方面,借款人还可能故意欺诈,通过伪造的个人收入资料骗取银行的贷款,从而产生道德风险。其中个人信用风险又分为:(1)、购房者由于收入水平下降,无力偿还贷款 。值得指出的是,个人住房贷款属于中长期信贷,其还款期限通常要持续20~30年左右,(2007年我国个人房贷平均贷款年限最短的西部地区14.9年),在这段时间中个人资信状况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信用缺失以及个人支付能力下降的情况很容易发生,往往就可能转换为银行的贷款风险。考虑到当前个人住房贷款的申请者主要是当前收入水平波动较大的、收入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白领阶层,这种中长期内的风险尤其值得关注。(2)、购房者由于投资方式失败的原因拖欠贷款 ,购房者对市场的估计不足,进行了购房投资,采取以租养贷等投资方式的失败,造成无力偿还贷款。这种情况所占比例不下,随着房地产的降温,房屋租赁市场的低迷,所占比例将会越来越大。
1.2流动性风险,个人房贷引发的银行整体流动性风险并不明
显,但局部值得关注
商业银行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这个缺
口应当控制在一定的比率范围之内,对这个缺口进行管理,就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和利率风险管理。根据国际经验,个人住房贷款比重接近或达到20%时,商业银行整体流动性和中长期贷款比例的约束才会成为非常突出的问题。截止2007年末,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个人房贷业务在各项贷款中的占比只接近 10%。并且值得一提的是,20%的警戒线是针对房地产市场较为成熟的国际大城市而言,对于象我国房地产业正处于快速化成长阶段,这一占比在短期内超过20%也不会出现太大风险。但对于一些资产规模较小、资产种类较为单一的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实际上已经开始要关注到流动性问题。
1.3操作风险,普遍存在,应引起银行高度关注
由于缺乏必要的相关法律约束,再加上各大商业银行之间激烈的竞争,银行
的信贷部门常常为了扩大其业务范围,竞相放松贷前审查和贷后检查工作,对借款人的收入证明等贷款要素放松审查,收入证明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从而留下贷
款风险漏洞;按照“贷款三查”的要求,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后应对借款人及其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可现实上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银行贷款检查流于形式。很多借款人出现居住地址、工作单位发生变动,甚至某个共同借款人突然意外死亡的情况,银行也一无所知,其中隐藏的风险之大可想而知。还有外部欺诈造成的操作风险,主要是房地产开发商利用“假按揭”的形式骗取银行资金
上面的分析告诉我们,个人房贷风险较低只是相对而言,在房市的不同阶段,个人房贷风险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果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个人房贷业务的快速发展终会给我国的商业银行积累巨大的风险隐患。
2.对症下药,防范和控制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房贷业务风
险
要防范和控制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房贷业务上面临的风险,首先,颁布通过
房地产市场相关管理部门充分协商制定的《房地产管理条例》,从法律高度规范、约束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其次,在充分调研市场及听取各家银行的意见及建议的基础上,由银监会出台各家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禁忌,制定严格的从业机构和人员准入、退出、奖惩条例,切实加强监管,规范银行个人房贷业务市场无序的竞争。再者,商业银行管理层必须改变思想认识。正如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个人房贷业务同样如此。从一个侧面来讲,个人房贷属于符合我国持续的产业政策的配套金融产品,属于我国商业银行的优质资产和利润增长点,银行绝不可错过发展的良好时机;但另一个侧面来看,个人房贷并非无风险资产,目前情况下面临的系列风险不容忽视。对此,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有足够清醒的认识,面对困境,正视重视风险,多想对策。除此之外,加快推进以下方面的革新:
2.1加大金融改革,稳妥引进新的金融商品。
尽快导入资产证券化和房地产投资信托,这些也是发达国家通常用来提高银
行的资金流动性,降低个人住房贷款风险,以及作为处理房地产危机的金融工具。
2.2推进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为了化解个人住房贷款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应积极鼓励商业银行采取市场化的
手段转移风险,推进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首先,逐步推行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建立,即房地产抵押债权转让市场,房地产贷款由贷款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创造出来以后,再转售给其他投资者,或者以抵押贷款为担保、发行抵押贷款债券的市场。通过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衔接,提高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一方面银行通过发行抵押贷款债券可以获得充足的资金满足个人信贷需求,另一方面贷款的额度与债券发行量相匹配,分散了流动性风险。在此基础上,住房贷款的证
券化应当提上日程。
2.3强化内控制度建设
按照要求制定了商业性房地产贷款管理的实施细则,建立完善个人住房贷款
的风险控制政策,根据房地产贷款的专业特征,按照申请的受理、审核、审批、贷后管理等环节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操作规程,明确了权责和考核标准,并强化贷款操作过程的监督管理;
2.4推广全面实施个人住房贷款保证保险制度
将贷款风险转移给专业保险公司。提高贷款行为的安全保障,选择高资质的
保险公司,投保房屋财产险,以保障贷款抵押物的安全,增强贷款的信用度,保证资金安全贷放。
风险并不可怕,只要你去了解它,熟悉它,掌握它,那它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围绕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房贷业务的各类风险也是如此,只要你有信心,有决心,有智慧,早行动,从完善制度建设,严密内控监督,严格制度落实,加强奖罚措施力度,范防和控制风险是水到渠成的事。
[参考文献]
[ 1 ] 杨帆.赵晓.江慧琴.亚洲金融风暴后的中国.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 2 ] 赵其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北京.2001
[ 3 ] 张小霞.现代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北京.2005
[ 4 ] 张吉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识别与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 5 ] 张吉光.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 6 ] 郑向居(主编).银行风险管理师必读.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 7 ] 刘晓勇.银行监管有效性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 8 ] 于学军(主编).银行业发展与监管探索(Ⅱ)— 来自一线的报告.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 9 ] 应红.中国住房金融制度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北京.2007
[ 10 ]http://www.pbc.gov.cn/huobizhengce/huobizhengce/huobizhengcezhixingbaogao/zengkan/quyujinrongyunxingbaogao/ 2007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 11 ] 焦点房地产网 house.focus.cn 2008年11月18日07:19 每日经济新闻杨羚强
附件3: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教师指导情况记录表
附件4:
题 目
温州广播电视大学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房贷业务的风险范防与控制
姓 名 姜阳春 教育层次 本科
学 号041100675 专 业 04秋金融学
分 校__________ 教 学 点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胡振华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制
第 7 页 共 7 页
本科学生适用:
第 8 页 共 7 页
第 9 页
共 7 页
共 7 页 第 10 页
共 7 页 第 11 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金融学毕业论文定稿(校级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