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教学设计]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
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
参加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生们需要理解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所以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点击进入)为大家整理如下:
一、吃透教材,课的准备
“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是教师拥有量的一个比喻,可以看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具备很多知识,尤其是一个语文教师,每上课前,对于所导学的内容都要熟悉于胸,绝对不打无准备之仗,反复诵读要学的知识或文章,仔细观摩,全面的、多方面了解,尽可能多的发现知识点。此外,还要阅读与此课文相关的资料、图片、背景知识及其他介绍,去粗取精,选择对教学有用的材料。
二、考虑学生的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以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对于所学的文本,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都是不同的。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会不会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共鸣,采用什么方法更容易接受,我们都要站在学生的觉度考虑问题。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同样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 例如,在我教一年级学生的一堂课上,有这样一个问题:熊猫的外形是什么样的,但由于孩子的年龄小,对词语的理解程度不同,没有一个人回答,课堂凉了起来,一时让我举手无措,不知该怎样提问才合适,后来经琢磨,应这样问:熊猫长的是什么样的,这时学生才有所启发,语言引导在课堂上起这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本是一门多姿多彩的课程,如果一堂课只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就会使这门课程枯燥乏味,学生像听梦一样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让他们课堂上有事干不觉得无聊,这样学生和老师就容易友好的配合,让大多数学生上好这堂课,不遗漏知识,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作用。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点击:福建教师考试备考 进一步了解。
三、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是教与学的互动。在课堂上,师生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不可侵犯的,学生不再是无条件的服从教师的教,迎合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求的新的发现,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整体。
四、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
一节语文课,要有拓展延伸的内容,如果只是进行延续,少了拓展的这个环节,这节课总觉得不够完整,效果自然是让人觉得欠缺了点什么,如果太重视拓展,但拓展的太早太快,一节课用了一半的时间做拓展,这样的课必然是不充分的,拓展方式众多,要善于运用适合学生的方式,比如、设计仿写句子练习或想象能力的训练题,设计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
的情感经历或情感体验,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较轻易地将自己的情感与往日的生活联系起来,畅谈心路历程。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点击:咨询福建教师考试相关问题(工作日9:00-17:30,其余时间留言,上班会回复)
五、课后的巩固
语文学习不能不掌握住知识,掌握知识是必然的肯定的,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后时间如何运用一个准确的科学的指导,依据教材的练习题及其他相关资料,设计出相应的作业,这是为巩固知识而作的努力,写作类习题,一类是片段练笔,另一类是根据所学的文本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写作练习,从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去巩固,有布置、有批改、有反馈,这样对学生的促进有很大的帮助的,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也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 例如,《沙漠之舟》一课,可以涉及这样两道题,一、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二、大家都见过什么样的船,用自己的语言把心目中的船、或自己见过的船叙述出来,要求语句通顺、用词恰当,说出船的构造、用途。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要有一个完美的结束语,好的结束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教师针对课文内容,借题发挥,引导学生进入美好的意境,总之,做一名教师难,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更难,要想上好一堂语文课,就像是大海里捞针,作为一名刚上任的年轻教师,要抓住机会不断的努力学习,迎难而上,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根基。最后温馨提示:点击页眉右侧下载福建教招历年真题。
本文来源: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点击进入查看相关资料)
范文二:如何备好一节语文课
如何备好一节语文课
布连小学白占东
所谓备课~主要是指了解学生需要~确定发展目标~掌握教学内容领会编者意图选择教学方法等。爱是一切力量的源泉~因此~教师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以人为本~了解、关爱自己的学生~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从而能够认真钻研教材~设定适当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选用适当的教学策略~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对棘手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应在教研活动中进行集体讨论~广泛搜集并认真研读各种教学参考资料~随时注意和跟踪语文学科的最新发展状况~不断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培养健康向上的情趣~帮助其树立远大的理想。尽最大的努力满足他们的成长需要和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后面凝聚的是老师辛勤的汗水。我认为要备好一节语文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 、研读教材,读出自己的感受
1 、熟读课文~熟记于心
备课前~先不要看教参~静下心来~认真地读一读课文~像教学生读书一样~划词语~划句子~作批注~整体感悟~
读出自己的感受。直到能流利地诵读课文~这是个基本的道理。诵读课文就是为了透彻理解教材。通过熟读成诵~老师把作者的情感~把课文的重难点~把课文的表达方法摸个一清二楚。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对课文中许多不起眼的词句中蕴含的微妙常常忽然领悟~教学设计的灵感也常常会不期而至。王松舟老师备《草船借箭》~一口气读了13遍~才终于有了自己的感觉~精妙的教学设计才呼之欲出。贾志敏老师的学生要讲《开国大典》~希望贾老师对教学设计提供帮助。贾老师问学生的第一句话是“课文背会了吗,背会了再找我。”著名作家梁衡曾介绍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大量阅读还不够~语文学习最基本最简便的方法是背书。要背下来才能把众多的资源转化成自身的营养。”名师们尚能如此~何况我呢,只有把课文熟记于心才有利于更好的驾驭课堂。
2、阅读课文~学会发问
阅读课文~深入到课文中去~好像自己就是作者~理解课文写了什么~领悟课文怎样写~探究课文为什么写。教师读懂是为了引导、指导学生读懂~这是教师钻研教材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以教师钻研教材是要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想三个问题:如果我是学生~应该学什么~用什么方法学,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哪些地方浅显易懂~哪些地方是难点,应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获取新知识、提高新能力。
有些教师可能要质疑~语文老师负担重~没有更多时间
背~尤其是高年级语文课文那么长~怎么能背会。在我看来~要做到“四至少”:至少要有背的意识~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至少做公开课的课文不管长短都要背会,至少本课书的重点段要背会,至少那些经典名篇要背会。“读书读高层~读文读经典,名篇背如流~下笔如有神”这正是我们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精髓~这个看似最笨的办法却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
二、研读学生,读出教学的方法
对小学生的教育要以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特点为基础~要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征~不要提出太高、太多的要求。由于他们活泼好动~易疲劳~又喜欢多问~兴趣广泛~因此~要注意学生的劳逸结合~适当控制作业量。同时要广泛开展适合他们的活动~明确活动的任务、要求~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引导~教给他们一定的认知方法~逐步提高他们认识世界的自觉性和目的性。
具体地讲~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了解学生的内容包括他们的思想、情绪、知识和能力基础、思维特
点和思维水平、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等。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照顾大多数的原则~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例如~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学生的程度不同~备课时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设计恰当的问题~提问适当的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和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有些学生连生字都还没能完全掌握~上课时就只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不给他下马威~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三 研读过程,读出教学的层次
研读过程就是设计教学过程~它是在研读教材、研读学生的基础上对一节语文课的程序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有人把学生的学习分为三个过程:第一是新知识的获得,第二是转换~使所得的知识整理成另一种形式以适合新任务,第三是评价~即检核与估计知识的正确性。这三个过程~它们都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主动地去学习课文知识。根据这个原则~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知识、接受知识的特点。
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应有序~合乎逻辑~合乎学生的实际。具体步骤我是这样安排的:?导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导入可以从一开始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这
一节课的上好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并且能给这节课增色不少。那怎样才算一个好的导入呢,一首个故事、一张图片、一段音乐、一条谜语~乃至教师刻意安排的一个动作~只要老师善于把握教学时机~随机应变~就能恰到好处地发挥作用。为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法。孔子有语:为师者要“因材施教”。我们老师都知道“教无定法”~教学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只要能诱导学生主动探索的教法就是好的教法。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板书。板书是简便、有效、直观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辅助教学。板书设计没有规律可循~只要条理分明~重点突出~内容简明~布局合理~便于总结~紧密结合教材就可。但应着重体现一个“精”字。?练习。练习要强调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明确训练重点。设计要适宜合理~练习量要适中~能够促进思考、拓展思维~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总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备好课是关键环节之首。在抓备课环节这一关时~目的要明确~要求要具体~措施要落实。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练习的多样性~明确教师“教”的任务~学生“学”的方向。力争在备课环节的优化中做到教与学的结合~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要切合实际~打破程式化~探求新途径。一节课能否上好不是偶然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教师的备课。现在学校又提倡集体备课~我们更要充分利用好这块阵地~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把我们的课备好~因为只有把课备好才能把课上好~把课上好~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此~我们在备课上多花一分精力~在教学里就有多一分的效果。
范文三:如何评价一节语文课
如何评价一节语文课
【摘要】在新课程实施后,评价一堂语文课,归结到一点,那就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衡量: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不断创新。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学 课堂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实施,把中学教学带进了教改的新时期。在新课改的形势下,传统的语文课堂评价理念侧重于评价老师“教”得如何,而对学生“学”得怎样则漠然置之了。陈腐的课堂模式和偏颇的课堂评价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如此恶性循环,造成语文课堂死气沉沉,枯燥乏味。即使教师讲得眉飞色舞,沉醉忘我,学生在台下也是兴趣寡淡,无动于衷。随着新课改轰轰烈烈地进行,一些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语文教师虽然展示了教学教改的新理念、新成果,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误区,比如: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追求表面形式的多样新颖,忽视了教学的目标实施;以“拓展”“迁移”为由,忽略了对文本的解读;滥用多媒体手段,干扰了阅读教学;立足于文本的人文性,摒弃工具性等。
在新课程实施后,评价一堂语文课,应该从哪些方面着眼,标准有多方面,归结到一点,那就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通过我校语文教研组共同研讨,我们认为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衡量:
一、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要到生活中去体会,去检验,去扩展。来自生活,回到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为环境使然,从语言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等来说,孩子一出生接触的就是汉语,这就使孩子在自己的思维过程中形成一种语文基础,他们在小学中学习语文就比较容易接受了。说它难全是因为我们教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他们学会写汉字,学会写作就行了,而是为了让孩子将学习过的知识完全理解、消化。无论孩子以后学习任何知识,语文是他们学习的基础工具。
语文知识的多少,对语言的分析、判断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他们其他学科成绩的好坏。众所周知,如果想让人把什么掌握,首先就是要让他们对学习的东西产生兴趣,这样才能使他们对此产生新奇感,才有助于他们的学习与掌握!课堂上,不仅要老师在动,而且学生也要在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学习是双向的。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作为教师,要舍得放弃自己的“主角”地位,不能“包办”,生怕学生自己“吃不饱”。教师的任务和作用正如课程标准所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一堂好课,应该是教师把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重视学生“学什么”,“如何学”。
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发展的根本方法是学生的自主构建。要承认每个学生的实际,教师要给学生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上,教师要设计有效的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说话的能力,同时又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一堂课如果仅仅是老师在忙碌,而学生很少参与,老师的水平再高,对学生自身而言也没有得到发展,这样的课就不能称之为好课。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堂好语文课,最关键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愿望。语文课应十分重视听说训练,而听说训练要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进行,教师可创
造各种听话说话的机会,引发学生听说的愿望,这样既可丰富学生的词汇,又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教师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当然不仅仅是灌输一些价值观知识那么简单,而是要在课下,在与同生的交往中,在生活中,将老师灌输的价值观变成自己的言行。据此来选择教材,过滤加工,进行教学,潜移默化地产生价值引导的作用。一个教师欣赏什么样的学生,鼓励学生做什么事情,哪些缺点是可以宽恕的,哪些缺点是不可忽视的,这些对于未成熟的孩子来是说比什么都重要的引导。
新型课堂教学还要体现师生的互动性,课堂不是一滩死水,不是剧院,不是独角戏,而是一湾灵动的溪流,是茶馆,是大合唱。教师是主导,是组织者,是参与者,是评判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师生双方合作共同完成创造性劳动,绽放当今新课堂教学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不断创新
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意味着创新不只是那些社会精英的专利,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创造。只要有创造的意识,创造的行动,就会取得创造的成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作为班级“特殊”的一员参加学生的活动,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坚持每一个正常的学生部有一定的创新潜能这一观点,通过适当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创造性的成绩。
在教学中,教师要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杨振宁教授说:“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点工程”。“优秀的学生并不在于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优秀的思维方式。”而创新思维可以说是优秀思维方式的精品.
在每一堂课上,师生进入教室,都有一种创新的激情与愿望。学生不但得到新知,更要进行新的探索;教师不但带来新的设想,更要进行新的尝试。师生思想上的碰撞与互促,使课堂不断出现创造的火花,教学的效果得到持续的升华。讲的如何卖力,而在于学生从课上学到了什么,理解了多少,是否和预期的目标相一致。
评价一堂好课,目光应不仅停留在这堂课上学生有所得,得多少,而更多地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在不同学生身上都有相应的达成度,既有课堂效应,又有远期的效应。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点,又能启发学生举一反
三。笔者曾观摩了一节示范课,整堂课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教师指导阅读,引导对问题的探究,都考虑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法的指导,对学生思想道德和审美观的引导,教师不仅“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体现课堂教学的发展性,还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备课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教师的课前准备,将不再局限于知识点的微观课程结构之中,而是课程因素组合的中观课程结构中,倾心于教学情境的设计和教学资源的组织方面。
总之,一节语文课的好坏,不在于课前准备多么辛苦,也不在于课上讲得多么卖力,而在于学生从课上学到了什么,理解是多少,是否和预期目标想一致。
如何评价一节语文课
【摘要】在新课程实施后,评价一堂语文课,归结到一点,那就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衡量: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不断创新。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学 课堂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实施,把中学教学带进了教改的新时期。在新课改的形势下,传统的语文课堂评价理念侧重于评价老师“教”得如何,而对学生“学”得怎样则漠然置之了。陈腐的课堂模式和偏颇的课堂评价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如此恶性循环,造成语文课堂死气沉沉,枯燥乏味。即使教师讲得眉飞色舞,沉醉忘我,学生在台下也是兴趣寡淡,无动于衷。随着新课改轰轰烈烈地进行,一些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语文教师虽然展示了教学教改的新理念、新成果,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误区,比如: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追求表面形式的多样新颖,忽视了教学的目标实施;以“拓展”“迁移”为由,忽略了对文本的解读;滥用多媒体手段,干扰了阅读教学;立足于文本的人文性,摒弃工具性等。
在新课程实施后,评价一堂语文课,应该从哪些方面着眼,标准有多方面,归结到一点,那就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通过我校语文教研组共同研讨,我们认为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衡量:
一、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要到生活中去体会,去检验,去扩展。来自生活,回到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为环境使然,从语言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等来说,孩子一出生接触的就是汉语,这就使孩子在自己的思维过程中形成一种语文基础,他们在小学中学习语文就比较容易接受了。说它难全是因为我们教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他们学会写汉字,学会写作就行了,而是为了让孩子将学习过的知识完全理解、消化。无论孩子以后学习任何知识,语文是他们学习的基础工具。
语文知识的多少,对语言的分析、判断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他们其他学科成绩的好坏。众所周知,如果想让人把什么掌握,首先就是要让他们对学习的东西产生兴趣,这样才能使他们对此产生新奇感,才有助于他们的学习与掌握!课堂上,不仅要老师在动,而且学生也要在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学习是双向的。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作为教师,要舍得放弃自己的“主角”地位,不能“包办”,生怕学生自己“吃不饱”。教师的任务和作用正如课程标准所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一堂好课,应该是教师把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重视学生“学什么”,“如何学”。
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发展的根本方法是学生的自主构建。要承认每个学生的实际,教师要给学生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上,教师要设计有效的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说话的能力,同时又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一堂课如果仅仅是老师在忙碌,而学生很少参与,老师的水平再高,对学生自身而言也没有得到发展,这样的课就不能称之为好课。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堂好语文课,最关键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愿望。语文课应十分重视听说训练,而听说训练要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进行,教师可创造各种听话说话的机会,引发学生听说的愿望,这样既可丰富学生的词汇,又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教师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当然不仅仅是灌输一些价值观知识那么简单,而是要在课下,在与同生的交往中,在生活中,将老师灌输的价值观变成自己的言行。据此来选择教材,过滤加工,进行教学,潜移默化地产生价值引导的作用。一个教师欣赏什么样的学生,鼓励学生做什么事情,哪些缺点是可以宽恕的,哪些缺点是不可忽视的,这些对于未成熟的孩子来是说比什么都重要的引导。
新型课堂教学还要体现师生的互动性,课堂不是一滩死水,不是剧院,不是独角戏,而是一湾灵动的溪流,是茶馆,是大合唱。教师是主导,是组织者,是参与者,是评判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师生双方合作共同完成创造性劳动,绽放当今新课堂教学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不断创新
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意味着创新不只是那些社会精英的专利,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创造。只要有创造的意识,创造的行动,就会取得创造的成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作为班级“特殊”的一员参加学生的活动,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坚持每一个正常的学生部有一定的创新潜能这一观点,通过适当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创造性的成绩。
在教学中,教师要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杨振宁教授说:“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点工程”。“优秀的学生并不在于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优秀的思维方式。”而创新思维可以说是优秀思维方式的精品.
在每一堂课上,师生进入教室,都有一种创新的激情与愿望。学生不但得到新知,更要进行新的探索;教师不但带来新的设想,更要进行新的尝试。师生思想上的碰撞与互促,使课堂不断出现创造的火花,教学的效果得到持续的升华。讲的如何卖力,而在于学生从课上学到了什么,理解了多少,是否和预期的目标相一致。
评价一堂好课,目光应不仅停留在这堂课上学生有所得,得多少,而更多地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在不同学生身上都有相应的达成度,既有课堂效应,又有远期的效应。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点,又能启发学生举一反
三。笔者曾观摩了一节示范课,整堂课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教师指导阅读,引导对问题的探究,都考虑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法的指导,对学生思想道德和审美观的引导,教师不仅“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体现课堂教学的发展性,还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备课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教师的课前准备,将不再局限于知识点的微观课程结构之中,而是课程因素组合的中观课程结构中,倾心于教学情境的设计和教学资源的组织方面。
总之,一节语文课的好坏,不在于课前准备多么辛苦,也不在于课上讲得多么卖力,而在于学生从课上学到了什么,理解是多少,是否和预期目标想一致。
如何评价一节语文课
【摘要】在新课程实施后,评价一堂语文课,归结到一点,那就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衡量: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不断创新。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学 课堂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实施,把中学教学带进了教改的新时期。在新课改的形势下,传统的语文课堂评价理念侧重于评价老师“教”得如何,而对学生“学”得怎样则漠然置之了。陈腐的课堂模式和偏颇的课堂评价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如此恶性循环,造成语文课堂死气沉沉,枯燥乏味。即使教师讲得眉飞色舞,沉醉忘我,学生在台下也是兴趣寡淡,无动于衷。随着新课改轰轰烈烈地进行,一些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语文教师虽然展示了教学教改的新理念、新成果,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误区,比如: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追求表面形式
的多样新颖,忽视了教学的目标实施;以“拓展”“迁移”为由,忽略了对文本的解读;滥用多媒体手段,干扰了阅读教学;立足于文本的人文性,摒弃工具性等。
在新课程实施后,评价一堂语文课,应该从哪些方面着眼,标准有多方面,归结到一点,那就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通过我校语文教研组共同研讨,我们认为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衡量:
一、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要到生活中去体会,去检验,去扩展。来自生活,回到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为环境使然,从语言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等来说,孩子一出生接触的就是汉语,这就使孩子在自己的思维过程中形成一种语文基础,他们在小学中学习语文就比较容易接受了。说它难全是因为我们教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他们学会写汉字,学会写作就行了,而是为了让孩子将学习过的知识完全理解、消化。无论孩子以后学习任何知识,语文是他们学习的基础工具。
语文知识的多少,对语言的分析、判断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他们其他学科成绩的好坏。众所周知,如果想让人把什么掌握,首先就是要让他们对学习的东西产生兴趣,这样才能使他们对此产生新奇感,才有助于他们的学习与掌握!课堂上,不仅要老师在动,而且学生也要在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学习是双向的。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作为教师,要舍得放弃自己的“主角”地位,不能“包办”,生怕学生自己“吃不饱”。教师的任务和作用正如课程标准所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一堂好课,应该是教师把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重视学生“学什么”,“如何学”。
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发展的根本方法是学生的自主构建。要承认每个学生的实际,教师要给学生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上,教师要设计有效的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说话的能力,同时又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一堂课如果仅仅是老师在忙碌,而学生很少参与,老师的水平再高,对学生自身而言也没有得到发展,这样的课就不能称之为好课。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堂好语文课,最关键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愿望。语文课应十分重视听说训练,而听说训练要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进行,教师可创造各种听话说话的机会,引发学生听说的愿望,这样既可丰富学生的词汇,又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教师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当然不仅仅是灌输一些价值观知识那么简单,而是要在课下,在与同生的交往中,在生活中,将老师灌输的价值观变成自己的言行。据此来选择教材,过滤加工,进行教学,潜移默化地产生价值引导的作用。一个教师欣赏什么样的学生,鼓励学生做什么事情,哪些缺点是可以宽恕的,哪些缺点是不可忽视的,这些对于未成熟的孩子来是说比什么都重要的引导。
新型课堂教学还要体现师生的互动性,课堂不是一滩死水,不是剧院,不是独角戏,而是一湾灵动的溪流,是茶馆,是大合唱。教师是主导,是组织者,是参与者,是评判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师生双方合作共同完成创造性劳动,绽放当今新课堂教学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不断创新
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意味着创新不只是那些社会精英的专利,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创造。只要有创造的意识,
的多样新颖,忽视了教学的目标实施;以“拓展”“迁移”为由,忽略了对文本的解读;滥用多媒体手段,干扰了阅读教学;立足于文本的人文性,摒弃工具性等。
在新课程实施后,评价一堂语文课,应该从哪些方面着眼,标准有多方面,归结到一点,那就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通过我校语文教研组共同研讨,我们认为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衡量:
一、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要到生活中去体会,去检验,去扩展。来自生活,回到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为环境使然,从语言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等来说,孩子一出生接触的就是汉语,这就使孩子在自己的思维过程中形成一种语文基础,他们在小学中学习语文就比较容易接受了。说它难全是因为我们教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他们学会写汉字,学会写作就行了,而是为了让孩子将学习过的知识完全理解、消化。无论孩子以后学习任何知识,语文是他们学习的基础工具。
语文知识的多少,对语言的分析、判断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他们其他学科成绩的好坏。众所周知,如果想让人把什么掌握,首先就是要让他们对学习的东西产生兴趣,这样才能使他们对此产生新奇感,才有助于他们的学习与掌握!课堂上,不仅要老师在动,而且学生也要在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学习是双向的。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作为教师,要舍得放弃自己的“主角”地位,不能“包办”,生怕学生自己“吃不饱”。教师的任务和作用正如课程标准所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一堂好课,应该是教师把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重视学生“学什么”,“如何学”。
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发展的根本方法是学生的自主构建。要承认每个学生的实际,教师要给学生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上,教师要设计有效的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说话的能力,同时又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一堂课如果仅仅是老师在忙碌,而学生很少参与,老师的水平再高,对学生自身而言也没有得到发展,这样的课就不能称之为好课。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堂好语文课,最关键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愿望。语文课应十分重视听说训练,而听说训练要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进行,教师可创造各种听话说话的机会,引发学生听说的愿望,这样既可丰富学生的词汇,又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教师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当然不仅仅是灌输一些价值观知识那么简单,而是要在课下,在与同生的交往中,在生活中,将老师灌输的价值观变成自己的言行。据此来选择教材,过滤加工,进行教学,潜移默化地产生价值引导的作用。一个教师欣赏什么样的学生,鼓励学生做什么事情,哪些缺点是可以宽恕的,哪些缺点是不可忽视的,这些对于未成熟的孩子来是说比什么都重要的引导。
新型课堂教学还要体现师生的互动性,课堂不是一滩死水,不是剧院,不是独角戏,而是一湾灵动的溪流,是茶馆,是大合唱。教师是主导,是组织者,是参与者,是评判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师生双方合作共同完成创造性劳动,绽放当今新课堂教学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不断创新
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意味着创新不只是那些社会精英的专利,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创造。只要有创造的意识,
创造的行动,就会取得创造的成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作为班级“特殊”的一员参加学生的活动,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坚持每一个正常的学生部有一定的创新潜能这一观点,通过适当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创造性的成绩。
在教学中,教师要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杨振宁教授说:“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点工程”。“优秀的学生并不在于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优秀的思维方式。”而创新思维可以说是优秀思维方式的精品.
在每一堂课上,师生进入教室,都有一种创新的激情与愿望。学生不但得到新知,更要进行新的探索;教师不但带来新的设想,更要进行新的尝试。师生思想上的碰撞与互促,使课堂不断出现创造的火花,教学的效果得到持续的升华。讲的如何卖力,而在于学生从课上学到了什么,理解了多少,是否和预期的目标相一致。
评价一堂好课,目光应不仅停留在这堂课上学生有所得,得多少,而更多地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在不同学生身上都有相应的达成度,既有课堂效应,又有远期的效应。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点,又能启发学生举一反
三。笔者曾观摩了一节示范课,整堂课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教师指导阅读,引导对问题的探究,都考虑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法的指导,对学生思想道德和审美观的引导,教师不仅“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体现课堂教学的发展性,还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备课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教师的课前准备,将不再局限于知识点的微观课程结构之中,而是课程因素组合的中观课程结构中,倾心于教学情境的设计和教学资源的组织方面。
总之,一节语文课的好坏,不在于课前准备多么辛苦,也不在于课上讲得多么卖力,而在于学生从课上学到了什么,理解是多少,是否和预期目标想一致。
昨天,教育局来我校进行工作调研,魏煜副局长让我陪他听了一节九年级的语文课,是李玉老师上的《香菱学诗》,节选自古典名著《红楼梦》,要一节课上完这篇课文确实有难度,上课前我有些担心。但李老师处理得不错,课上完后,魏局要在一起评评课,我们几位老师就对这节课上的得失进行了交流,谈得很坦诚,也很有见地,大家评得不错。只是由于魏局不让说优点,所以限制了我的一些想法,结果让我觉得自己在评的时候,没有讲清对这节课的看法,很是懊恼。但也促使我对听评课活动的思考。
听课评课是一种行之有效地研究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教研的基本形式。那么,如何听评课呢?
一、怎样去听课?
1、教师听课应该按下面三个步骤来进行。
(1)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2)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3)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2、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对于教师的教,听课时重点应该关注的是:
(1)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学生要学习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情感如何?)。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
(2)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哪些活动;
(3)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
(4)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5)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步骤?如:设计了怎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安排怎样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操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等。
(6)使哪些知识系统化?巩固哪些知识?补充哪些知识?
(7)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地步?
(8)渗透哪些教学思想?
(9)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时应该关注:
(1)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
(3)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
(4)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
3、听课者应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听课者要有“备”而听、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授课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主要是指听课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组织、辅导、答疑和交流),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模拟学生的思路、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从而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堂课奠定基础。
4、把学生的发展状况作为评价的关键点。
教学的本质既然是学习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如果思维得到激发、学业水平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发
展与提高、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则可以认为这就是一堂很好的课。
二、教师如何评课?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依据《课标》,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全面是指要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学习策略、文化策略等五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具体是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参见课标);适宜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2)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2、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1.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现象,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2.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3.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大少现象。
4
.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5.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5、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教”的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
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
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现代化教学呼唤现化教育手段。教师还要适时、适当运用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6、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1)看板书:设计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富有艺术性(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等)
(2)看教态: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7、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
三是有效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即当上完课,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
以上是我对如何评好一节课的思考,希望在以后的教研评课中,听课老师能有较好的评课准备,有较针对性的评课方法,不要千篇一律,好话一堆。要评得有水平,评得有促进,评得有提高。
分享 0
顶
日前,在黄山全国小语会上,听了几节观摩课,以下是我的课后印象,供大家参考!
求真:以住的经验,观摩课就是表演课:老师演、学生演、课件演,无演不成课!一堂课下来,笑声盈盈,掌声不断,很是吸引听课老师的眼球。而静下心来想一想,这样的课能走进一线课堂吗?一线老师会上吗?上得了吗?答案是明显的。这样的观摩课是“舞台秀”而已,不是语文课堂的常态。听课老师得益是甚少的。可喜的是,徐鹄等五位老师这次为我们奉献了几堂常态的、有生命的语文课。使我们看到了课堂教学所应有的真实—一切手段都是为了教学服务。课堂不能是舞台,课堂就是课堂,就是要教会学生知识,教学生学会求知识。
1、真正做到课件为教学服务,在必用处用,且用得“巧而精”。如:浙江卢雁红老师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多媒体播放地震后的画面后,让学生看画面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学生说出:废墟等词);北京卢静老师执教《白鹅》时,播放“净角”出场片断,帮助学生理解“净角”“三眼一板”等词语,皆有画龙点睛、事半功倍之效。
2真正做到游戏、活动为教学服务,将活动(游戏)与教学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活动中求知、进步与成长。如:香港凌琳老师在执教《说故事》(口语交际)时,将口语交际演绎成表演课,体现了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表演能力、思维能力、评价能力的综合训练。再如,上海徐鹄老师在《生活中习作—写回信》中设计的“请听课老师帮我改信”活动。将学生的单向作文(写回信)双向化(读信请老师改信);使学生在与听课老师的交流中,更好地学会怎样写信和修改!同时又对学生的口语能力、沟通能力进行了培养。
务实:课改后,由于对课改缺乏准备和思辩,以至音乐、美术、舞蹈等一齐涌进了语文课堂。一时间,语文课变得五彩斑斓,变得“好”看,且让人“看”得兴趣盎然。但语文教学却成了水果大拼盘,变得好“吃”起来,也让人“吃”得津津有味!但拼盘终究是生的、冷的,吃起来是顶不得饱的。语文教学也让人觉得“乱花渐欲迷人眼”。
然而,“浅草也只能没马蹄”,随着小语会的拨乱反正,小语教学正在以务语文教学之实的全新面貌呈现在广大教师面前。
1、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字词教学为例,这几节课,虽然年级段不一样,课型不一样,但几位做课老师无一不注重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河北张晓慧老师执教《妈妈睡了》时,始终扣住识字这个主线,采用多种方法引引领学生识字,几十个字识字量的一堂课,教得不折不扣,从从容容。其间,她更注重了识字方法
的指导。如利用形旁识记“哄—呼—吸”等字,换偏旁识字,利用肢体语言理解字义等。再如:北京卢静老师执教《白鹅》时,在生词的教学环节,循着学生的互相听读、指名带读、查工具书及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图像)理解词意的设计,同样教得一板三眼、中规中距。可谓老师教得简单,学生学得扎实。
2、注重文本的研读。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地接触文本,才能有效地解读文本,感悟文本,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1)注重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几节阅读课的教学,皆能在有限而宝贵的教学时间里,给学生留下足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思考文本,使读落到实处。如:卢静老师执教《白鹅》时,“初读课文”和“再读课文”两个环节,毫不吝啬地安排了十余分钟的阅读时间。
(2)抓住重点反复阅读。卢雁红老师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删繁就简,以“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一段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引领学生反复阅读,想象画面,体会父亲的执着与责任感,感悟父亲的了不起。可谓一唱三叹,回味无穷。
(3)注重学生阅读文本时的个体感悟。阅读必然有读者对文本的再创造。不同的读者对同一文本的理解、感悟也是不同的。教师们在教学中只有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个体感悟,才能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思考。如:卢静执教《白鹅》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师:自由读‘凡有生客进来??’你觉得哪些词要强调?”这样的设计创造出了一个学生与文本交流,与作者交流,与自己交流的阅读契机,使学生读得有滋、有味,也必然会读也个性来。
整合:如何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习得更多、习得轻松。是摆在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前的课题。我以为几节观摩课给了很好的注解。
1、注重语文训练的整合。识字只识字、学词单学词、阅读仅阅读。这种天女散花式的教学,即劳神费力,也不附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其效率自然低下。香港小语会理事长刘筱玲女士提出:“将听、说、读、写、思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构想,并在凌琳老师执教《说故事》(口语交际)时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节课,她设计了“听故事(听的训练)、猜故事结局(思维训练)、小组合作讨论工作纸上的内容(合作沟通能力训练)、表演故事(表演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表演后评价(判断能力训练)”等教学环节,以口语交际为主,辅以其它能力的训练,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无疑是有极大的好处的。
2、课内外语文资源的整合。高恒得先生在评课时提出:“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语言环境和语言基础”。讲得就课内外语文资源整合的问题。几位做课老师的做法也与之不谋而合。如:张晓慧老师执教《妈妈睡了》之前,鼓励学生读挂在体育馆四周的横幅。让学生在用语文中学语文,在学语文中用语文。徐鹄老师更是提出了“在生活中习作”想法,抓住宝山区第一中心小学与黄山市实验小学手拉手活动的契机,成功地完成了《生活中习作——写回信》的习作指导和习作评改的教学。
趋简:沈大安先生在评课时,指出一些教师的教学“精致有余,大气不足”,可谓一针见血。
我以为这个问题带有普遍性,我们常见教师在教学中,“精致”地分析文章,结果文章变得
肢离破碎,没有了灵性;“精致”地设计教师和学生的活动,结果学生成了提线木偶,没有了生气;“精致”地设计课件,结果课堂成了课件的傀儡,没有了生命。
所以语文教学要“大气”,要简简单单教语文。“大气”就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引导学生反复扣问、反复揣摩。正如卢雁红老师抓住“他挖了8小时、12小时??”这一具有很强辐射力的片断进行教学一样。“大气”就是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允许学生在理解文章、感悟文章时“模模糊糊、似懂非懂、留有余地”(沈大安语)。“大气”就是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精练教师的语言,精练教师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听、说、读、写、思,让学生充分地学语文。“大气”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精练教学手段。勿求多但求精,勿求好看但求实用。以课件使用为例,除《地震中父与子》教学中“父子相见时音画”场景的呈现,让人觉得有些生硬外,我以为均能做到恰到好处,画龙点睛。而上海徐鹄老师则成功地演绎了一堂无课件的好课。
范文四:如何评价一节语文课
怎样评价一节语文课
余庆县城关一小:吴小季 内容摘要:
一节好的语文课, 我们要看老师是否进行了扎实的 “双基” 训练; 是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看授课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 教学 过程是否体现了正确的教学思想;看教师的基本功、教学艺术如何。 关键词:
“双基”训练 主体性 教材处理 教学思想 基本功 教学艺术
一提到评课,很多老师就感到头疼,特别是语文课,千头万绪, 无从说起。 于是很多教师就专挑本节课的优点随便说几条, 想到哪儿 就讲哪儿,常常让授课老师一头雾水,根本没有达到教学研讨、共同 进步的作用。 一节语文课成功与否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评价呢 ? 依据 《语 文课程标准》,我认为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要看以下几点:
一、看一节语文课是否进行了扎实的“双基”训练。
双基”即基础知识、 (字、词、句、段、篇)基本技能(听、说、 读、写、书 ) 训练。《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 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也 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这一基础性, 决定了我们必须牢 牢夯实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双基训练的目标不可能面面俱 到。但很多老师往往侧重于学生回答问题精不精彩、有无新意上;侧 重于部分优秀学生的个体表现, 侧重于看表面的热热闹闹。 对于全体
学生是否真正听进去, 听得如何 ? 是否读进去, 读得如何 ? 是否在思考, 思考评判水平如何 ? 是否有了积累,积累了多少 ? 教师往往不太留意。 二、看一节语文课中是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 要承认每个学生的实际, 教师 要给学生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一堂 课如果仅仅是老师在忙碌,而学生很少参与,老师的水平再高,对学 生自身而言也没有得到发展,这样的课就不能称之为好课。
一节好的语文课堂,教师总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的教 学活动、学生参与率是很高的、学生是全程参与的、能兼顾优等生与 后进生的能力差异的。作为老师,一定要扮演好主导的角色,最关键 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愿望。 要让每 一个学生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看授课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
恰当地处理好教材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关键。 对教材的处理是否 恰当,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对教材的处理,主要始对 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以及据此设计的基本教学思路。对教 材的处理是否恰当,包含以下方面。
1.看对教学内容的取舍是否合理。一篇文章,从不同角度上, 需要讲的东西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就会没有重点,这就需要老师们 要大胆取舍。。
2.看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否突出。就语文课来说,所谓重点、 难点,一是课文本身的重点、难点,指对突出课文中心起关键作用的
内容和一些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 二是基本功训练的重点, 指在引导 学生读懂课文,进行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 练过程中,选择一两项着重进行训练。如,《鸟的天堂》这篇课文, 主要讲的是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 “鸟的天堂” 时所见到的不同景 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不虚传。从课 文的内容看, 第二段具体描写大榕树的静态和第三段描写鸟的动态应 作为课文的重点;在语文基本功训练方面,可根据本组的“事物的静 态和动态” 这一重点训练项目, 把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静态和动 态的方法作为重点, 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 做到理解的重点与 基本功训练的重点的统一。
四、看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正确的教学思想
一看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看教师是否发扬教学民主, 尊重学生, 给孩子们创设出了一个 平等、尊重、合作的氛围;
三看是否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性, 体现了学生自主 的学习;
四看是否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五、看教师的基本功、教学艺术如何
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语言基本功。 教师的语言要求准确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语调高 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2)朗读基本功。要求正 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方面可为学生示范; (3)板书
基本功。要求设计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板画 美观、娴熟。 (4)教态。要求教态自然、亲切,举止端庄。
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语言艺术。如, 说话是否得体,语言是否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等; (2)启发诱导 的艺术。如,是否善于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否善于点拨、相机 诱导等; (3)驾驭课堂教学过程的艺术。如,是否善于使用引人入胜 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环节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是 否善于巧妙地处理课堂的偶发事件等。
总之,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有效率的充实的课, 是有内容 的课。 一堂实课应该是一堂生成性的丰实课。 课堂的价值在于通过师 生、生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
范文五:如何评价一节语文课
如何评价一节语文课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业务水平、文化修养、教育观点、师德和思想素质的综合表现。对其评价的目的在于,总结优秀的教学经验,诊断教学的不足,以便更有效的改进教学。同时它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开展教学研究、促进自我发展的过程。那么,如何评价一节中学语文课呢?以往的评价标准是“以教论教”,即以看老师的教来评价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它注重的是老师的教,而忽略的是学生的学。新的评价标准是“以学论教”,即以学生的学来评价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它注重的是学生的学。诸如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及学生参与程度、自主自觉学习程度等。新的评价标准也注重老师的教,但它注重的是老师的教学理念与思想、教学方法与手段及“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等。
1、看理念的更新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就是理念的不同。所以衡量一节语文课的首要标准是看它的教学理念。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贯穿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应视学生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并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以学论教”是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观的核心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节课上,如果老师理念陈旧,传统教学,只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完成得怎样,而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那这样的课堂教学只能算是任务关注型教学,绝不是新理念的教学。
2、看目标的落实
落实“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标准对一节语文课的基本要求。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现在的课是越来越花哨:配乐朗读、配画朗读、光碟、幻灯.....让人应接不暇。但听完课一回味,一节课热闹是热闹,但目标的落实却是即虚又浮的。课件(现代化手段)的运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落实教学目标,它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辅助手段;如果刻意地去追求课堂的所谓“丰富”而不管目标的落实,它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节注重形式的课。
看一节课不仅要看落实是否目标,还要看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课后反馈是否紧紧围绕、落实教学目标。此外还要看老师是否善于发现教学内容的创新新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否根据语文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并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此外,一节课里教师还应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本身的教育因素,注重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过程的安排
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认识、掌握知识的过程。《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质疑、合作、探究、解疑、交流的过程。所以,看教学过程首先要要看教师是否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有效组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还要看老师是否起到组织者、引导者更多的是参与者的作用。其次要看教师是否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再次要看教师能否讲究一定的教学艺术,合理地安排课堂结构,时间安排科学、恰当。
4、看氛围的融洽
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总是把激活课堂、与学生平等对话和沟通放在首位。他们总是努力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力求与学生达成感情的交融,心灵的默契。他们总是鼓励学生去大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探索、乐于交流与合作。教学中,当自己一呼不能百应时,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或调侃、或煽情,适时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乐学、善学、学有成效。而一名蹩脚的语文老师总是把安静的课堂、学生对老师的诚惶诚恐放在首位。他们说“我讲课的一个特点是需要课堂安静,稍有一点动静,我的课绝对要讲遭。”。因此他们的课堂往往是一片沉闷、死寂,老师唱独角戏,学生是被动的看客。《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诸多能力,如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的能力、人生观、价值观等。这样试想:一节气氛沉闷、老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语文课上,学生的诸多能力能得以培养?所以,积极向上、驰张有度的教学气氛是衡量一节课良莠的标尺。
5、看兴趣的激发
新课标要求的“自主学习”其实就是一个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如果一节课学生对老师的课毫无兴趣或是在老师的威压之下被迫学习,那教学效果绝对是甚微的。同样如果一名教师的课老是老生常谈、毫无新意,又怎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努力地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有效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我们老师们所希望的教学效果。难以想象,一个厌弃语文学习的学生能将语文学好!
6、看信心的培养
看教师能否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能否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心,是评价一节课的又一尺子。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一个人最先接触的莫过自己的母语了。为什么有“语文好学学不好”的怨声呢?应该说语文不仅好学而且也很容易能学好。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曾想过要为学生创造获
取语文学习成功的机会吗?我们学生的每次学习是否在语文学习成功的喜悦中,信心百倍地投入其中的呢?谁都想在希望中“活”下去。调查得之,许多学生所以对语文学习丧失信心是因为从未尝到语文学习成功的体验。有的语言资质差的孩子对语文学习也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但与那些语言天分好的学生相比仍相差很远。加上老师总是垂青语言能力强的学生,回答问题、考高分、受表扬的总是他们。久而久之,就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诚然,君不见,观摩课上,回答问题往往不正是集中在几个孩子身上吗?
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老师只有为每一位学生交流意见、表现自我创造机会,让他们得以在老师、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价值,常常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滋味,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我们的教学才能有效果。
总之,评价一节课应该是多角度评价和重点评价相结合,即不能泛泛地去评价,也不能仅就某一方面去评价。评价一节课的标准是一定的,但评价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这有待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不断的摸索和总结。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教学设计]如何上好一节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