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如何利用“前置性作业”落实“生本教育”理念
如何利用“前置性作业”落实“生本教育”
理念
摘 要:“生本理念”要求教师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前置性作业”这一概念也就应运而生。这一概念主要是指在课堂学习之前,教师先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让他们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尝试学习。目前这种教学方法还不够完善,需要教师不断地去进行探索研究。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关键词:前置性作业;生本教育;实践
“生本教育”指的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也就是将过去教学中的教师“教”改为学生的“学”。在这里的“学”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主要依靠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前置性作业”指的是在学习之前,教师先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让他们主动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尝试学习。
结合两者之间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前置性作业完全符合生本理念的要求,教师可以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以此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
一、前置性作业的布置
前置性作业中应该包括将要学习的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通过前置性的学习把握课程中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在前置性作业中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内容。如果教师在前置性作业的布置上偏离了教学的目标,学生在自学中也无法找到重点内容,课堂交流内容也将停在最浅的层次上,无法达到“生本理念”中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二、前置性作业的设计
在前置作业的设计上,教师要把握好开放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三个方面。
1.生本理念中,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中,教师也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在设计作业时要注重前置性作业的开放性(学生思维上的开放性包括学生的思考方式、学习方式等)。
2.前置性作业的实用性指的是能否达到学习的目的,也就是生本理念中的“学”。在新课程改革后,教师教学要注重的不再是怎样能够简单轻松地进行“教”,而是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
3.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学习的兴趣,自然也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主动对知识点进行学习。在前置作业的设计中,提高学生兴趣的方式有很多,例如,改变完成作业的方式,将书面作业变成口头作业或是绘图作业,等等。这种丰富的形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完成作业中的乐趣,提升学习兴趣,并以此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前置性作业的检查
因为前置性作业内容和形式过于灵活,教师在作业的检查中也不能像过去传统的课后作业一样进行简单的评判。
1.在完成前置性作业时,学生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查阅资料。教师在布置查找资料的作业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在网上找到所需的资料,并对其内容进行筛选,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展示自己收集整理好的资料,以此达到前置性作业检查的目的。
2.除了资料的收集之外,前置性作业中还包括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与探索。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展示出来,也就是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将自己的想法展示在其他同学面前,并获得肯定。这种检查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心,保持学习的动力。
四、前置性作业的评价
对学生前置性作业的评价应该包含多个方面,评价内容上包括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和最后的成果,评价的方式上也应该将鼓励与批评相结合。
首先,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来展示自己的作业成果,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教师的尊重。之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作业成果进行评价,对于好的方面,要及时进行表扬,提高学生的信心。对于不尽如人意的情况,教师要耐心对学生进行指导,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完成作业中的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也只有在这种评价方式下,学生才能一直保持学习的兴趣,并且逐渐改
变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不断提升自己。
五、前置性作业的标准
判断前置性作业是否达到了教学要求,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看。
1.教学效果。布置前置性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升教学效率,提高课堂质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得更快、更好。因此,在评价前置性作业的标准中,是否提升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一点。
2.学习状态。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在课前掌握好教学的内容,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之间的差距问题,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思考。因此,有效的前置性作业能够激发所有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主动与其他同学进行探讨、交流和合作。
利用“前置性作业”落实“生本教育”理念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内容还有很多,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此不?嗵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海军.闪光的生本教学:从一节公开课到杜郎口教学方式引发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4).
[2]严为国.做生命的牧者:中职语文生本教学方法探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2).
[3]毕彩霞.高中语文反思性教学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注:此论文系2016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小学“生本教育”理念下“前置性作业”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立
项号:GS[2016]GHBZ055)重要研究成果。
编辑 王亚青
范文二:浅谈生本教育理念下前置性作业的设计
浅谈生本教育理念下前置性作业的设计
承德县大杖子小学 宋雅莉
“生本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生为本”,它是一种突破传统思维的教育模式,是由传统的“教而学”转为“学而教”,它提出的教学原则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教少学多、以学定教。因此,在当前以“生本教育”为理念的教学模式下,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就需引进一个新事物——前置性作业。所谓“前置性作业”, 这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指在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进行尝试性学习而留给学生的一份作业,也可以称为前置性学习或前置性小研究。因此如何设计布置“前置性作业”就成了生本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生本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要素。下面本文就前置性作业的设计简要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 前置性作业的设计意图
前置性作业,不同于以往的作业布置。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以往的作业都是为了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是教师检查教学成果、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但在生本教育下,教师则要将下节课学习的内容以浅显、易懂的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为新课做准备、做指引。但这又不完全等同于预习作业,它是为了引导学生怎样去预习,怎样去做好“先学”,并根据前置性学习针对自己提出质疑及所存在困惑以便在
课堂上进行重点学习。所以说前置性作业要真正做到对学生的预习、“先学”有导向作用,不能太深奥,要难易适度,既要防止过难而使学生产生心理反感,又要防止过易使学生认为没有挑战性。
二、 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原则
前置性作业是为了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课外的学习可以让课内的学习更具深入、交流更具宽泛,可以说前置性作业是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打基础的,是每一堂课的起点,因此在设计时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生本教育理念下,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求“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和布置”,即简单、浅入、开放;既要“保底”又不“封顶”,使学困生有兴趣,使优等生又感到有趣味,这样的前置作业才能帮助这节课有一定的教学效果。前置性作业的设计总体原则是针对课文和教学目标,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突出本节课实质性的问题,做精做深。同时还要顾及以下几个原则:
(1)低入性原则
低入是生本教育的一个理念。因此说教师在布置前置性作业时要遵循“切进重点、降低起点迎学生;深入浅出、设置情境引学生;长期规划、精心设计练学生;提升能力、发掘潜力送学生”。这就要求前置性作业不能太难,如语文课的第一课时的前置性作业首先应设计有这两个题:熟读课文并划分段落和掌握生字、生词。在语文教学中第一课的教学
目标里都是有这一项的,这也是学习每一篇课文最起码要会的知识,也是最基础的东西。“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读的过程中掌控全文,完成作业,找出困惑与质疑。
(2)指导性原则
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必须是将要学习内容的导航针,必须在作业中体现下一节课的大概思路,要以将要学习的内容为指引来设计。可以是将要学习的重点甚至是难点的直接或间接展示,也可以是抛砖引玉,引领学生走入新课,让学生在完成前置性作业的同时能预计和把握到将要学习的主要脉络。
(3)超前性原则
前置作业,顾名思义就是要有超前性,要在学习新课之前就完成的作业。这就要求教师需超前布置作业,超前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业。首先,教师要以课标为基准,以教材为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提前将前置作业布置给学生,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能够在学习新课之前完成。
(4)适度性原则
前置作业要适度。首先是量要适度,少了,学生吃不饱;多了学生负担重,教学效率低。其次是难易要适度,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因此如何科学地设计前置性作业,如何把握这个度,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作业要精、准,既不能以多为胜,也不能以难为标。在教学中不能唯恐教学内容有遗漏,
而设置过多的作业,更不能不去考虑学生的知识现状,全面撒网是不一定能捕到“鱼”的,只能增加学生的负担,使学生产生反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学习兴趣。所以说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不但要在量上适度,还要在难易上适度,要重点难点突出,要照顾全体,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并发现快乐。
(5)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颇有兴趣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来完成作业。趣味性要体现在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上,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带着好心情做作业效率是很高的。所以作业要适应学生心理,具有趣味性和创造性,不仅要有动手的、而且还要有动口的。
(6)有效性原则
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的价值,在于有效性。前置作业的设计要坚持有效性原则。这就要求教师设置作业时,不能随心所欲和漫无目标。问题的设置要以教材为基础,明确教学重难点,做到心中有书,心中有纲。同时在设置作业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体现“对象”意识,一切为了学生,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层次来设计前置性作业。因
此说只有适宜学生的、能使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前置性作业才是最有效的。
(7)开放性原则
前置性作业既要兼顾教材又要给学生以自由拓展的空间,不能过于机械,而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开放性,能激发学生的潜质与发散思维,给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这就要求前置作业的设计要合理开发教材,深入挖掘学生智能、潜力,注重发散性思维的作业的布置。当然,问题的设计也不是天马行空的,应是课文内容的自然延伸,做到收放自如,让学生从中体验感悟,获取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各有说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
三、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形式
前置性作业不等于预习,它是把课文内容通过提纲挈领的作业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因此前置性作业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听、说、读、写、看、找等都是可以的,没有固定的格式,也不应局限学生的思维。前置性作业可以布置在书上完成,也可以写在练习本上,还可以印制成小篇完成,只要每次的设计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就可以了。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1)自主学习式
这是最普通的形式,它面向大众,适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让所有学生都掌握重点内容。主要表现为教师把前置性作
业通过书面形式下发到每名学生或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究完成的一种形式。
(2)合作探究式
这种形式适合于有一定难度、学生个体不便于完成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合作探究、互相补充、互为印证,从而做到解疑释惑的目的,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圆满地实现教学预期目标。
(3)情境体验式
我们知道,任何事情都不如自己亲身体验来得真切。所以说,适当地设计些情境作业让学生亲自体验,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达到加深对课文、对问题的领悟。如学习课文《搭石》一课时就可以设计辅以道具让学生体验“走搭石”的情境。这样可以得到的效果更直观、更深刻。
总之,教师应该认识到生本教育理念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利用好前置作业来辅助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养成“先学”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选择、决定、思考、体验、感悟、创造、实践、应用。“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有效地布置前置性作业,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更好地解放他们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以及时间、空间,发挥他们的个性以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标。
与此同时,教师也通过这个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内容,拓展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范文三:生本教育前置性作业的心得体会
生本教育前置性作业心得体会
刘芬珍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提出的教学原则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教少学多,不教而教,以学定教。假如在教学前,学生对所学内容一无所知,就做不到以上几点。教师把第二天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第二天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因此如何设计布置“前置性作业”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
一、几点感悟:
在本学期自己近四个月的生本实验期间,我通过前置性作业布置的实验,有了一些收获但更多的是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详尽的掌握,我几乎每天都有前置性作业,但一段时间下来,却发现学生的前置性作业完成质量一日不如一日,学生前置性作业兴趣也没以前高,更可怕的是课堂上学生无精打彩的汇报和与此同时表现出来的不良倾听习惯,让我好好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我发现自己的前置性作业布置的太多而且要求太笼统,学生不知道该了解什么、思考什么,这样导致第二天的课堂汇报交流抓不住重点,知识点的突破就更谈不上了。再者,无效的前置性作业时间长了,会让学生的课前先学留于形式,不仅成为了学生的负担,甚至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忽视。
由此我感发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学科都要设计前置性作业,?就某
一个学科内容而言是否每天都要设计前置性作业,?过多前置性作业是增负还是减负,?前置性作业是否一定表现在课外,?如何设计前置性作业,
在探索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前置性学习首先是为了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课外的充分研究可以让课内的学习更具深入,课内的交流更具宽泛。不是每门学科都需要前置性学习,前置性学习的设计就不同学科层面应该是“体现学科特点”,但都指向“学的研究”;研究容量我认为应该是“少而精”,可根据每个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性布置,数学一般新授课和复习整理课比较适宜布置前置性作业;前置性作业内容一定要适中,就学生心理层面应该是“接受并喜欢”,千万不能成为学生的负担;同时,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知识及年龄特点,选择课前和课中相结合的前置性作业形式,可课前先学,也可课中先学,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为学生的学服务。就教师设计层面应该是“开放并具价值”,前置性作业设计绝对不是简单问题、相应习题的堆砌。正如教导主任所说:“之所以要学生进行前置学习,是因为要让每个孩子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进行学习,而且是因为教师的教是以学(学生已有的思考基础)来确定教的内容和教的形式,来更好的为学服务。”
同时,我也认识到设计前置性作业对教师的要求:熟悉并吃透教材,领悟相应的重难点,教学目标要定位准确。如果教师布置前置性作业时对目标把握的不明确、不准确,那么课堂上学生的交流也只能停留在泛泛而谈的浅层次上,教师更不能引领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我
认为数学老师应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把握住清晰、准确、合适的目标定位,在不改变现行教材编排的基础上一是要考虑如何精心设计前置性学习的内容;二是要思考哪些具有开放且有价值的问题需要学生充分的探索与研究。在布置前置性作业和备课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只有有了问题的开放,才有可能带来探索的开放,继而形成思维的开放。科学的前置性作业的完成,使得课内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也使得例如数学学习的思维性、开放性、逻辑化等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让学生有备而来的学,这也才是生命的课堂、平等的课堂。
二、如何布置前置性作业:
1、前置性作业形式:数学学科的前置性作业的设置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本班的学生情况而定,老师在布置前置性作业前,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地备好课,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只要每次的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能围绕教学目标就行了。前置性作业形式比较灵活多样,可以布置在书本上完成,也可以写在练习本上,还可以由教师准备前置性知识小研究让学生完成。
我是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采用了三种形式:?直接让学生自学课本例题,用在书上作批注、作记号、提问题的方式,布置前置性作业在书本上完成。
?同时我还给我班学生每人准备了一个小研究本,有时我让学生在小研究本上完成前置性作业,格式如下:
一、自学内容
二、我学会了
三、我要举例
四、我想提问
?还可采用让学生完成前置性知识小研究表的方式,格式如下: ×××知识小研究
我知道提醒或注
研究内容 我的例子 我来挑战
了 意
知识点1
知识点2
我还知道
2、前置作业目标:前置学习目标的确定应该具体,针对不同的年级又有所不同。
低年级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侧重于自学习惯的培养,对他们在新授课的前置性作业用不着面面具到,也不能多,只需要弄清一两个或两三个主要的知识点,再加上少量的练习题就可以了。其他的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在小组和班级交流中体会,这样降低了难度,学生会更乐于自学。
根据以上原则,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或一位数时,我给学生布置了前置作业(自学例1和例2并完成“做一做”,不会的可请教家长)。第二天,在课堂上我请学生来教学例题,早有准备的学生迫不及待地发言,之后怎样口算,注意什么,基本都是学生介绍的,我只做了归纳和总结。在巩固练习时,我让学生上黑
板板演,其余学生做“小评委”,孩子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的要求比老师还严,从课后作业反馈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这也许就是低入高出吧~
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他们的前置性作业可以把这课时的教学要求比较全面具体地提出来,可设计一些动手操作实践研究的内容,让他们能通过自学掌握知识要点,课堂上再对所掌握的内容进行反馈,交流,把课堂全部还给学生,学生会更有成就感,更加乐学。比如学习圆的周长的计算推导,就可以设计一个研究表格让学生测量几个圆的周长和直径并进行计算来发现规律,推导圆的计算公式、在学习圆的认识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前置学习内容:1、自学课本思考你知道了什么,给大家演示方法来说明2、你能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的吗,
前置性作业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也通过这个方法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内容,拓展了视野,增长的知识。假如能在课堂上利用好前置性作业的话,不仅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最大程度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所以,老师在布置完作业后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在课堂上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作业成果,让他们的劳动有所做也要有所用,这样的话,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的兴致才能得以保持,学生才乐于去做,才能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学习自信心。
范文四:生本教育前置性作业设计[1]1
生本理念下的单元整体构建学习操
作方案
——单元感受课和单元复习课模式初探
王 宇
1. 单元感受课的基本操作模式
(1)前置性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单元知识,整体感
受单元内容。
前置性作业设计形式如下:
《***》课前小研究
1.生活活动,小调查,调动学生生活积累。
2.要求:看书第几面到第几面。
填写下表
内容 我的例子
我的感受:
我的发现:
我的问题:
(2)课堂流程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汇报交流 小组评价补充 教师引导
点拨 提出探究问题
2、单元复习课的基本操作模式
(1) 前置性学习:学生自主整理单元知识,整体构建单元知识网,
前置性作业设计形式如下:
《***》单元整理与复习
要求:看书复习书本第几面到第几面
内容 我的例子 我的经验(易错点、
重点)
我的错题袋:
我的好题库:
我的试题集:
(2)课堂流程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汇报交流 小组评价补充 教师引导
总结 课堂检测反馈
3.新授课操作模式
(1)前置性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思考跟以前有什么联系,
有什么不同,方法是什么样的,
(2)教学流程: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汇报交流 小组评价补
充 教师引导总结 课堂检测反馈
(3)典型课例
生本就是前置性作业与小组讨论,
生本就是前置性作业与讨论,这是眼下许多教师的基本看法。但我却觉得这样的看法,实在是对生本教育的误解。
从几堂得到好评的课来看,大多是前置性作业完成得比较好的。也就是说,教师把课上要学生学会的内容,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回答问题。然后,所有的同学,在课上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展示。当然,为了达到生本课堂的要求,教师会在课堂
上象征性地安排几分钟的讨论,其方式就是几人小组围在一起,就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把前置性作业读给小组其他成员听。喧闹持续几分钟,不会超过6分钟,于是,开始展示。
实在是一种伪讨论。因为,这样的讨论,看不到坦率、自由和 这样的讨论,在我以为,
具有探索性。当然,前置性作业,也只是把课内要完成的内容,先让学生在课前去完成。课上,只是展示。如果我们承认了这种做法,那我们就承认了以前我们批判的公开课的“作秀”是正确的。学生的精彩发言,让听课者耳目一新,但是,如果你用心,等课上完之后,与学生交流一下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他或许连自己讲过什么,都忘记了。这就是说,这些东西,只是学生在查找资料时找到的,他们没能经过自己的理解。这些知识并没有被学生真正认识,更谈不上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或者是精神的一部分了。
产生疑惑的时候,不理解的时候,我才静下心来,去读郭思乐教授的那本《教育走向生本》。这一读,才感觉到,我们眼下所理解的生本,是那么地肤浅。其实,生本,只是一些理念。但我得说,生本的理念,确实是对眼下传统教学的一种本质的颠覆。这一读,也读出了我的希望,对,是希望。
我想,这样的一篇小文章,如何也囊括不了我对生本的完全理解,我只从教育功能、教师、学生的定义与要求上,进行一些定位式的解读,或许,这种对概念的梳理,会还原给我们一个真实的生本教育。当然,这样的梳理过程,让我发现,其实,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是与生本的理念不谋而合的。
生本所倡导的教育的功能
谈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不得不想到现在教育的功能。当下,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呢,基础教育阶段,其最主要的基本功能就是完成中考、高考。所谓的基础知识,并不以生活为基础,而是以考试的内容为基本出发点。
教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通常情况下,会把短期内的维持、学生服从、学生的行为及思想整齐的状态视做管理成功的标志。还把这类短期管理和学生的长期发展看成是一致的。进而演化为以短期管理效益(如某项评比、升学率)为中心的相关利益原则。这有点像细密的类企业管理。它强调的是控制,严格的控制,而这种控制的结果就是让学生和教师都失去了更大的发展的空间,当然,更为主要的是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
此外教育所确定的主体,实际上,从来都没有学生的影子,没有人。这么多年来,教育强调以知识为本体、以能力为本体、以工具为本体和以教师为本体,从来没有真正以学生为本体。知识、能力在现成的等在那里了,只等着教师把这些东西,教给孩子。也就是说,不管怎样的孩子,这些知识、能力是他或者是她必须去掌握的。我想,这种传统观念使我们对学生的认识,仅仅是把它作为缺少生命的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当做活生生的人;
传统教育早就对学生的成长进行了预设:只要他或者是她能学到这些知识,拥有了这些能力,她就可以考上一所好的大学,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就意味着可以学习到更高层次的知识,就可以拥有更幸福的生活,可以活得有尊严,有尊严才有幸福。当然,这样的预设,是以少数成功者为其范本的。这种预设,似乎有着充分的事实依据。但是,我不得不说,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世界上每一个真正能够成功的人,都是因为他们的成长过程,极少受到特别多的干预,或许,这是某种巧合,但是,极少受到干预的结果就是这些人能够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他人。
这种教育的功能极容易让人想起盖房子,工程师先设计好图纸,然后,工人们按照图纸进行设计,最后,楼房盖好了,与工程师先前的设计一模一样。教育呢,要学的知识、要培养的能力,都由所谓的专家可是,工程师与施工人员面对的,是没有生命的,你把他捏成什么样他就是什么样的钢筋水泥,而教师和教育要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发展是可外部地设计的吗,学生不是工程设计下的楼房,他还有他自己的思维,他自己成长的背景。
生本教育强调教育的功能主要是“促进儿童自主发展的管理”,而学校要更好地成为“学习化社会的基础或中心”。学生的主动发展始终应该作为教育设计思考的中心。强调必须考虑对象的生命活动规律、认知规律,情感、意志态度等。
我之所以把传统的教育功能这样详细地述说出来,而生本强调的教育功能只简单地几笔,是要给大家一种印象,其实,生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以“学生为本体”的“促进儿童的自主发展”为目标的教育。
生本教育中学生的定位
传统观念下,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或者,如果学生是一个容器,或者是电脑,那就更好了,知识一输入,就会被立刻接受,而且进行储存。我想,这是传统认识的一个误区。这个误区,其实是班级授课制实施以来,就没办法改变的事实。因为,教师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在我们的面前,永远是一个班,一个年级,或者,一所学校,而没有一个个人,一个个实在的生命个体。当然,在纠错的过程中,我们会记住这一个个人,但是,这一个个人,是以被改造的对象出现的。
我想,传统的对学生的定位,一直在回避事实,回避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的事实,回避一个个学生具有复杂性的事实。只把学生当成一个知识容器的做法,当然更利于控制管理。这是教育本身的惰性使然。
与传统的观念相比,生本教育的理念不回避事实,生本教育要求我们重新认识我们每天面对的学生:学生是一个生命,是一个人,这个人,具有自我意识,有情感、有智慧。这个生命
体很复杂。在外校,每个教师面对的,还算是少的,但是,至少,也要面对这80个左右的鲜活的生命个体。
这个生命体是天生的学习者,从儿童不需要任何要求就自主地去探索外部的世界我们可
。比如说儿童从一出生,就开始观察外部的世界,并且开始了学习模仿:语言、以得到答案
走路等基本的生存技能。我的女儿,实在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比如说她现在每天回到家里,都要求听歌,她的听,并不只限于听,她还要学,学习如何去唱。我没有强迫她学习,但是,她觉得好,她就学了,而且学会了好几首歌了。我能做的,就是给她以肯定,表达一下我很欣赏她这样做。
现代的教育,把这些天生的学习者中的绝大多数,弄得开始讨厌学习了。
学生应该是独立的,这一点,我想,尤其是现在,更应该为我们所重视。尽管,中国的教育早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但是,现代评价机制,却要求的是平均分,这就使教师的眼里,只有一个班,而不能落实到一个个人,而且,对于掉队的学生,除了给予一些知识性补习之外,便很少有其他的措施了。但如果这些掉队的学生,不至于影响到班级的平均分排名的话,大可不必关注个体了。就是,教育的对象摆在教育者的面前的,是一个面,是一条线,而不是个个点。但是,学生就应该是独立的个人,他有他独特的成长背景,有他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他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不同的看法,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而这些,统统都被隐在了平均分和升学率的背后,当然也不可能引起教育者的重视了。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就是《拷问教师,你真的了解你的学生吗,》在文章中,我提到了十个知晓,可结果是发到网上,就得到了一片骂声,而骂我的,都是一线的教师,这十个知晓,我列在其下:
1、知晓孩子的姓名含义
2、知晓孩子的生活习惯
3、知晓孩子的个性特点
4、知晓孩子的行为方式
5、知晓孩子的思维方法
6、知晓孩子的爱好兴趣
7、知晓孩子的困难疑惑
8、知晓孩子的情感渴盼
9、知晓孩子的家庭情况
10、知晓孩子的人生目标
在此,我想列举几例回复,或许,就可以知道中国教育界对学生定位,当然,也可以了解教师眼里的学生的地位:
Tankor:“你了解教师吗?放屁,你根本就不知道作教师的苦.一个高中教师一天要工作14个小时,甚至不止.6:00起床,一直到晚上9点才下晚自习.中午辅导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休息.寒暑假要他妈的学习"三爱",还要听领导天天到校什么废话,一个暑假没有20天在家,寒假10天就很好了.毕业班有3-4天就很好了.中国的教师太苦了,待遇也很差,公务员的工资是教师的5-7倍,有能力的教师早就改行了.中国的教师太苦了
把我飘泊:说实话,我自己带过的学生还叫不上名字呢?? 我搪塞的理由是:世界是你们争取来的??觉得楼主考虑的还是满细的,就是可操作性似乎不强啊~楼主比我厉害~ 致礼~
Fafa11288:你才是真正的老师,我内心服你,我也是个老师,所以知道里面的难度.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要做你楼主你说的十条中国应该不会多。
Helei.poor:你还想超越孔孟么当圣人嗦!你是不懂人性还是不懂世事!想法真是天真!你肯定下定决心不用睡觉不用吃饭都去钻研这些问题,你还没整出来,学生都毕业了!是的,不但要了解,还要把这些娃儿当佛祖供起,哪个几点该烧香,哪个几点该放供品,哪个佛祖喜欢几点钟净身,哪个佛祖喜欢几点钟思考!!等把这些都晓得全了,都成神了!站在空中说屁话,你再喊万遍**万岁也不得行!你把你各人搞清楚没得哟,一辈子都还没搞清楚各人是怎么回事,还去搞清楚别人!接下来的问题多得很,你还要根据你晓得的学生的情况一个一个地去做,而有些,是你晓得了都不晓得怎么办的!你做到了,再来给我们说!看不惯你这种弯酸酸的十个知晓,感觉你要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我说是写论文写多了~各人脚踏实地,尽力而为,教育的命运不在教师手中!你小指拇锹不起大腿~
我想,不用再多举例了,事实是,这些问题,并没有人们想的那样复杂,不过,用心去做,尽管做不到位,但总比不去想这些问题,要好得多吧~其实,这十个知晓,如果是一个用心的班主任的话,一个学期,至多一年,就可以完全搞清楚。但是,我们的教师,肯不肯下这个气力去了解呢,他们所说的了解了学生,我想,就是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状况这一点而已吧。
学生的潜能无限,也是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儿童的潜能无限,因为人是一个可以自激励的系统。如果你有了成功的表现,你又受到了激励,你就会走向更大的成功。而这种激励更多的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自己。
而眼下呢,一个学生在初一阶段,没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其成绩被认定为“定型”之后,初二、初三甚至是高中,其改变的可能性并不大了,这也是事实,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认定,孩子的潜能已经不存在了呢,我想,不是学生没有潜能,而是我们没有给时间、空间和氛围去激励它。
是的,尽管,我们也会有日常的管理中,给学生以激励,言语或者是荣誉。但是,那些
少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这是个问题,当然,你的激励,如果不是发自内心,激励,有多
而是出于功利的目的,你的言不由衷,孩子是会听得出来的。
学生不仅仅是教育对象,而且是教育的资源,这是生本教育的最为重要的理念之一。传统教育只把学生当成教育对象,而忽略了学生也是教育资源这一事实。我想,即使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们偶尔的灵光一闪,也会让教师们刮目相看的。而这些,都会构成学生知识内化的重要资源。当然,这要建立在对学生有足够信任、有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得出来,生本教育对于学生的地位,是基于事实考虑的基础之上的,也是全面的认识。当然,学生的潜能与学生复杂性,以及学生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对于我们现行的教育,实在有着很大的启发价值。
事实上,早在2004年,就把学生当成教育资源在作文中加以运用,让孩子的作文,其读者群扩大到全班,由同学间相互写评语的方式进行相互的激励,实在是一个好的办法。那一个班,有近半数的同学,即使到了高中,其作文水平也在年级处在较高的水平,我想,与我所教的技法,实在没有多大的关系,而与同学间的交流、然后自己去学习、构思才是他们作文优秀的最根本原因。
教师的观念改变,才能促使学生发生真正的改变。
生本教育中教师的定位
传统教育里,教师的角色定位,其实很明确:传道、授业、解惑。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师的这一定位,显然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当然,即使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了。因为,现代学生的信息接收渠道远不是之前可以相比的。我想,这种变化,所经历的时间,还太短了,相比于上千年来的传统,这种变化,似乎只在一眨眼之间就完成了。当教师的,似乎还没有来得及去思考一下,所要面对的问题,就已经来了。
说实在的,即使是现在,能让学生佩服的教师能有多少呢,我想,作教师的,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为主要的,还是在为人上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知识是死的,是会变更的,而为人的方式,却是具有普世价值的重要意义的。
生本教育对于教师的定位,在“主导”,这个主导的“导”,与主体的“体”,一字之差,确有完全不同的内涵。生本教育对此有一个很好的比喻,当然,这个比喻来源于苏格拉底:教学好比产婆术。对产婆来说,孩子是别人生的,她只是帮助人家生孩子而已。显然,在整个过程中,产婆不是主体,而产妇是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把自己当成是产妇,教师的地位,只是产婆。孩子,还是要产妇自己去生的。当然,每个产妇,生孩子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各不相同的。
教师可以对整个教学过程作出安排,具有主导作用。当然,作为学生,不管如何,我们必须得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才需学也~”
也有人说了,在生本课堂里,教师几乎很少说话,如果话多了,还被认为是干预了学生的活动。如果教师不说,那要我们教师干什么,当然,我个人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可以定位为其中的一个讨论者。在这样的定位过程中,我在课堂上的做法,是明确告诉孩子们,这是我的意见。当然,我的意见,是完全可以质疑的,把自己作为一个讨论者的角色出现在课堂上,而不是一个权威或者是评价者,我想,这个导,才会更引起学生们的理解的认同,而不是机械地不得不认同。这两种认同,我想,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因为,理解性认同,会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而机械的认同,或许只是为了完成考试。当然,后者带给学生的,更多的是情感上的反感与生理上的痛苦。而前者,或者更多的是一种发现的惊喜与情感上的愉悦。
生本课堂,教师会更累,这是一个事实。我曾经把教师的素质概括为三点:有心、有料、有方法。我想,这三点,是作为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一点儿都不为过的。而这三点,也与生本的教育理念中对于教育的主导作用的定位,有许多的相同之处。
生本教育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发挥得更为高级,更为无形,更为超脱和得体。要把这种主导作为一种爱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向上的力量去影响和感染或制约学生,用一种关切去解决学生主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切。
我想,无论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作教师的都不可能作“产妇”,我们只能是“产婆”。而我们当年所谓的自己“生产的经验”,面对不同的“产妇”,也不一定都有借鉴的价值。不能说,我用这种方法顺利生产了,这种方法就是“生孩子”的唯一正确的方法了。可现实呢,教育中这样的例子,还少吗,当然,我们的疑问也由此来:好多个“产妇”按我的方法都“顺利生产”了,到了你这,怎么就不行了呢,是的,现实是我们不得不看到,许多这样的不按我们的方法生产的“产妇”们,连同他们孩子一起,都被教育给弄得“短命夭折”了。还好,还有社会,还有社会这最后的机会,他们中的许多人,一样在社会里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在学校里夭折的孩子,在社会里,找到了成人的办法,找到了顺产的方法。
教师,是主导,而不是主体。我们不能仅仅只依靠自己的经验来教书了,因为,我们面对的主体,不是知识,不是能力,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些生命,每天都在变化,我们
用一成不变的经验来对待每天都可能会发生变化的学生,这是惰性,更是一种罪过。所以,我们也要不断地学习,与学生共同成长,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我看生本
生本教育,确实是这些年来,我所感觉到的最好的教育理念之一。因为,这个理念里,把学生主体描述得最确切,相对于以往的那些以知识为本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生本的理念,更接近人的教育。
生本没有固定的模式,前置性作业与小组讨论不等于生本。他们远远小于生本。生本是一种理念,当然,这种理念并不能包治百病,尤其是眼下,应试教育还没能看得到有任何改变的时候。
不过,我想,这种理念是符合这个社会发展的需要的,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的总结和提升。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生本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就会给我们教师和学生以更大的自由。我想,谁要硬搞出一个固定的模式的时候,生本,也就走到了他的尽头。
教师不应该有惰性,不让自己懒惰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我想,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会有更大的空间去发展自己。我们还在这应试的天空里闭门造车,就以我所熟悉的执信中学为例,他们的学生,已经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了“百业史”的调查与总结写作。每年,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其涉及领域之广、之深,已经可以跟许多的大学研究课题相比。省实验中学,近两年来学生活动蓬勃发展,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一般,社团活动,真正以学生自己为主体,并不成为任何人的工具。华附呢,也一点儿都不落后,而我们呢,还只盯着人家的成绩在看,在比。
比人有的,我们没有。我们有的,以前人家没有,现在,人家也有了。这是观念的改变,当然,观念改变,已经造就了学生的改变。我说,如果我们放弃了我们的优势,而去努力改变自己劣势,那么,我们仅有的优势就会失去,而我们的劣势呢,会更成为劣势而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在外校应试氛围渐浓的今天,我想,实行生本教育实在是必要的。我看生本,不仅应该搞,而且应该给教育者们更大的空间去发挥,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发挥,如果可能,我想跟郭教授聊聊,生本,不仅要在课堂上搞,还要延伸到课外;不仅要体现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也应该体现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生本,对于活动的开展,也是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的。
因此,我反对生本教育模式化,模式化的生本,是与生本的理念相违背的。所以,我期待开放的生本,能让学生和教师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的生本。这就是我,一个一线教师,对于生本的有限理解~
2、关于前置性作业设计的问题。
周二的教学工作分析会上各个学科的分管教导都提到了设计前置性作业的问题。作为来本校学习的教师,我想,我们首先要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学科都要设计前置性作业,设计前置性作业是否就是“生本课堂”的表现,是否就是“生本课堂”的全部,这么多前置性作业是增负还是减负,?就某一个学科内容而言是否每天都要设计前置性作业,?前置性作业是否一定表现在课外,
其次,我们还要思考如何设计前置性作业,关于这个问题也许都还处在摸索的层面。但探索的过程中,大家还是隐约形成了某些共识。前置性学习首先是为了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课外的充分研究可以让课内的学习更具深入,课内的交流更具宽泛。前置性学习的设计就内容构筑层面应该是“少而精”;就学生心理层面应该是“接受并喜欢”,就教师设计层面应该是“开放并具价值”;就不同学科层面应该是“体现学科特点”,但都指向“学的研究”。前置性作业设计绝对不是简单问题、相应习题的堆砌。
第三,不应过分夸大前置性作业的功能。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如果我们认可前面的原则,于是我们很自然地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前置性作业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我们可以把最具有价值的问题或话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研究、去探索,但课堂的学习还是应该按照一定规划的程序,大致预设的路径展开,需要的时候自然地把前置性学习的内容引入课内,充分交流,并提升新的认识。这样做,使得课内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也使得例如数学学习的学习需要、数学思想、逻辑化问题等都能得到有效解决。
生本,这么近,那么远??
安蕾
刚听说“生本”,我以为又是一次**式的改革,以为是一个极端的以学生为本的实验。通过学习,我总算明白了一点“生本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的教育,其特征是主要依靠学,而且是让学生快乐高效地学”。
郭思乐教授认为:生本教育提出对课堂进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为儿童自己的课堂。具体说来,教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积极地旁观;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的角色时而是活动的促进者、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得体的协调者、资源的开发者、得法的组织者,时而又是“顾问” 与“同伴”,“顾问”角色其行为特征是“指点”;“同伴”角色,旨在参与合作,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
将教授的这一教学理念,与我们的课改相比照,联系自己的教学,似乎也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实践,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只是在把握这个“主体”和这个“引”的度上似乎要稍稍欠缺一点。这不禁令我感到欣喜:哦,生本原来离我这么近??
随后,我又看到了郭思乐生本教育带给我们品味的生本课堂:某实验小学一年级的自然课《水的认识》,教师除了让学生做一些观察和实验之外,还要学生找关于水的资料。这使家长们十分兴奋,他们积极地为孩子收集并打印了二十余篇各种不同的关于水的资料。而孩子们为了参加讨论和诵读这些资料,查字典,找大人。一位孩子在课堂上朗读了他的家长打印的六百多字的关于西部缺水和需要保护水资源的文章,令来听课的香港同行大为惊奇。在这样的活动中,家长不
再是板着脸孔地训斥和签名,而是与孩子们一起共同寻找知识,建立起新型的亲子关系。学校里学生的主动性,也传递到了家庭,使家长们大开眼界,他们为之动容,为之欢愉,他们也参加了孩子的课题??
于是,我也效仿:在五年级的科学课上,我也布置了一些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资料,可以上网查找,也可以问父母??但是,每次上课要求学生交流时,往往每组仅有一两个学生收集了资料交流,而且面也很窄,作为一门可以如此“生本”的学科,我的生本实验在其它强大的工具性学科面前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在繁重的学习压力面前我也不忍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于是,我只能望洋兴叹??唉,生本原来这么远??
可能我对生本的理解还远远不够,我将更深入地学习生本教育的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课程观、方法论、评价观、学生观、教师观、管理观。
我的疑惑:
1、 每一科都进行生本,学生如何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前置性作业及课后作业
呢,
2、 全社会都在呼吁要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生本能做到吗,
1.前置性学习
前置性学习,又称为前置性小研究,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有专家说,如果缺乏前置性小研究的学习,就不是生本学习。
前置性小研究就是根据所学的内容,老师提前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学习要求,要求学生自己提前完成。时间可以根据内容的多少来具体确定。下面就是一些前置性小研究的案例:
例1:
一()班 姓名
小研究:比较数的大小
看谁最聪明:
请从9、15、30、35四个数中选择其中两个数进行比较,并说说你的方法:
我真棒~我还会:
我的发现:
例2:
二()班 姓名 认识除法
1.请看课本63页,完成题目:
例子 我的想法 列式
我的发现:
我的提醒:
例3:
六()班 姓名
圆柱和圆锥单元感受
课前活动一:
找一个圆柱和圆锥的实物,你发现了什么,
圆柱的特点 圆锥的特点
课前活动二:
展开一个圆柱形包装箱,展开后是什么形状,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怎么计算,圆锥形呢,
课前活动三:
找出圆柱形和圆锥形的学具,你发现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本教育之关于前置作业八问八答
生本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如何布置引导学生做好前置性学习。下面是我在布置前置性作业的实趺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尝试:
1、 前置性作业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条件去完
成。如没有电脑,没有更多的图书资料,很多学习小组往往在课前无法完成任务。特别有些平时懒散惯了的学生更是如此,往往一到上课时就说没有预习啊,找不到资料啊。当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
我的对策是:首先宽容他们,宽慰学生:也许
是问题太难了,不要紧,咱们从低处做起,我们在课堂上在再讨论。每次课都专门抽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学生没有资料可查,我就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资料、同学手中的资料、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行思考讨论。也许你们讨论的结果没有利用电脑和图书资料的详细,有时甚至有出入,或者有错误,但这不要紧,因为即使有错的答案,起码在探索的过程中让你明白一点:这样思考不对,怎样思考才对,起码你的脑子动起来了,这比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只抄老师的答案,死记硬背强多了。如果学生出现出误,我就告诉他们去看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让学生记住:当有人告诉爱迪生,说你已经尝试过1200多种材料都没有成功,为什么还要继续下去,爱迪生的回答堪称经典:我没有失败,相反,我是成功地发现了1200多种物质不能做电灯泡丝。
2、讨论时学生天马行空怎么办,
有时在课堂讨论时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对课本讨论的问题一点都不感兴趣,反而在讨论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东西,怎么办,这时,教师就让他们讨论,然后让他们
小组交流他们讨论的内容。也许与当堂课学习无关,但起码让学生能够发言,能够锻炼学生“讲”的能力。如果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
圆的面积”前置作业的布置---生本课堂收获(二)
2009-6-26 14:21:00
“圆的面积”是苏教版小学教学第十册第十单元《圆》的重点内容。如何安排这一课时的教学,备课组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并初步确定了“课前预习—课上讨论—归纳总结—计算论证”的教学四步曲,这也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次尝试。如何有效地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完成预习作业,是本节课的重点。
(一)设置情景,激活兴趣。
要让学生积极、认真、自觉地完成预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与激发学习内驱力是不可缺少的。
(课前)师问:学校日月广场中央的吴健雄夫妇雕像底座是建造在一个圆形地基上的,你们会不会计算这个圆形地基的面积,(生:不会,没学过)
师问:大家知道,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那么这些圆形的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生:不知道)
通过讨论得出:要计算圆形的面积,应该首先知道求圆面积的公式。
师问:如果要你们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行不行,(生有的说行,有的说不行,有的很茫然)
师问:那么大家想一想,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公式又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通过讨论得出:是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通过剪拼成长方形面积而推导出来的。
师问:那么你们能不能也将圆形剪拼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思考)
师问:请大家打开课本看第104页例8,看看课本上是将一个圆剪拼成了什么图形,(生: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怎样剪拼的,(将一个圆平均分成相等的份数,再重新拼成已学过的图形)
师问:现在你们能不能自己试着剪拼了,(生:能<有点信心>)
师问:如果老师要求你们将圆剪拼成三角形或梯形,你们能不能,(部分生:能)
[体会:通过上述交流,大部分学生树立起了预习的信心,这也是教师所希望的。]
(二)明确要求,规范行为
要让学生独立进行课前预习,而且要完成具体的预习任务,没有明确具体
的要求会导致学生无从下手,而且结果也会千姿百态。在布置本课预习作业时,教师提出了这样几个要求:
1.可以参考例题,先画两个同样大小的圆,以半径为剪切线将其中一个圆剪成若干个相等的扇形,再拼成自己所熟悉的图形。
2.将一个未剪开的圆与一个剪开后又拼起来的图形同时贴在老师下发的纸上,用水笔写出推导圆面积公式的过程,再用红笔或彩色笔将重点过程划出来或写出来。在没有确定正式的推导过程前,可以先用铅笔将过程写在抄稿上。
3.完成自己的课前预习(研究)后,将自己所发现的圆面积公式与书本上的圆的面积公式进行比较,看是不是一样。
4.最好能将与书本上不同的剪拼方法及其推导过程写出来。
5.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后,先利用课余时间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听取小组成员的意见,并作修改。
[体会: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后,大多数学生能领会教师的意图,很好地完成了预习任务,也为上课进行全班正式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组织反馈,及时总结
对于学生在课前预习(研究)时所完成的任务,教师既可以让学生将课前预习作业上交进行全面检查,也可以进行抽检,最重要的方式还是在课上让各个小组进行展示交流,或发表补充意见。对于完成预习工作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加分或加星,对于不能认真完成任务的学生进行扣分或减星。
[体会:在可能的条件下,教师最好能对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有所了解,并且有针对性提出表扬或批评,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应责令其改过,使其不敢懈怠。]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浅谈生本课堂教学中前置性作业的布置
朱懿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提出的教学原则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教少学多,不教而教,以学定教。假如在教学前,学生对所学内容一无所知,就做不到以上几点。教师把第二天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第二天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
学生先学。因此如何设计布置“前置性作业”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
一、几点感悟:
在自己近三个月的生本实验期间,我通过前置性作业布置的实验,有了一些收获但更多的是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详尽的掌握,我几乎每天都有前置性作业,但一段时间下来,却发现学生的前置性作业完成质量一日不如一日,学生前置性作业兴趣也没以前高,更可怕的是课堂上学生无精打彩的汇报和与此同时表现出来的不良倾听习惯,让我好好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我发现自己的前置性作业布置的太多而且要求太笼统,学生不知道该了解什么、思考什么,这样导致第二天的课堂汇报交流抓不住重点,知识点的突破就更谈不上了。再者,无效的前置性作业时间长了,会让学生的课前先学留于形式,不仅成为了学生的负担,甚至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忽视。
由此我感发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学科都要设计前置性作业,?就某一个学科内容而言是否每天都要设计前置性作业,?过多前置性作业是增负还是减负,?前置性作业是否一定表现在课外,?如何设计前置性作业,
在探索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前置性学习首先是为了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课外的充分研究可以让课内的学习更具深入,课内的交流更具宽泛。不是每门学科都需要前置性学习,前置性学习的设计就不同学科层面应该是“体现学科特点”,但都指向“学的研究”;研究容量我认为应该是“少而精”,可根据每个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性布置,数学一般新授课和复习整理课比较适宜布置前置性作业;前置性作业内容一定要适中,就学生心理层面应该是“接受并喜欢”,千万不能成为学生的负担;同时,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知识及年龄特点,选择课前和课中相结合的前置性作业形式,可课前先学,也可课中先学,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为学生的学服
务。就教师设计层面应该是“开放并具价值”,前置性作业设计绝对不是简单问题、相应习题的堆砌。正如李芳校长所说:“之所以要学生进行前置学习,是因为要让每个孩子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进行学习,而且是因为教师的教是以学(学生已有的思考基础)来确定教的内容和教的形式,来更好的为学服务。”
同时,我也认识到设计前置性作业对教师的要求:熟悉并吃透教材,领悟相应的重难点,教学目标要定位准确。如果教师布置前置性作业时对目标把握的不明确、不准确,那么课堂上学生的交流也只能停留在泛泛而谈的浅层次上,教师更不能引领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我认为数学老师应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把握住清晰、准确、合适的目标定位,在不改变现行教材编排的基础上一是要考虑如何精心设计前置性学习的内容;二是要思考哪些具有开放且有价值的问题需要学生充分的探索与研究。在布置前置性作业和备课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只有有了问题的开放,才有可能带来探索的开放,继而形成思维的开放。科学的前置性作业的完成,使得课内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也使得例如数学学习的思维性、开放性、逻辑化等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让学生有备而来的学,这也才是生命的课堂、平等的课堂。
二、如何布置前置性作业:
1、前置性作业形式:数学学科的前置性作业的设置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本班的学生情况而定,老师在布置前置性作业前,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地备好课,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只要每次的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能围绕教学目标就行了。前置性作业形式比较灵活多样,可以布置在书本上完成,也可以写在练习本上,还可以由教师准备前置性知识小研究让学生完成。
我是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采用了三种形式:?直接让学生自学课本例题,用在书上作批注、作记号、提问题的方式,布置前置性作业在书本上完成。
?同时我还给我班学生每人准备了一个小研究本,有时我让学生在小研究本上完成前置性作业,格式如下:
一、自学内容
二、我学会了
三、我要举例
四、我想提问
?还可采用让学生完成前置性知识小研究表的方式,格式如下:
×××知识小研究
我
知提醒或我来挑研究内容 我的例子 道注意 战
了
知识点1
知识点2
我还知道
2、前置作业目标:前置学习目标的确定应该具体,针对不同的年级又有所不同。
低年级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侧重于自学习惯的培养,对他们在新授课的前置性作业用不着面面具到,也不能多,只需要弄清一两个或两三个主要的知识点,再加上少量的练习题就可以了。其他的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在小组和班级交流中体会,这样降低了难度,学生会更乐于自学。
正如李芳校长所说:“在低年级数学的前置学习主要是根据下节课的内容找身边的、生活中相关的数学例子,带例子,是一种既有一定范围、又可以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活动,带来的例子,可以用书面或口头交流。或者是让学生自学内容,谈谈“我明白了什么,”“不明白什么,”“我有什么问题,”“我的看法是什么”只要学生接触过思考过就可以”。
根据以上原则,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或一位数时,我给学生布置了前置作业(自学例1和例2并完成“做一做”,不会的可请教家长)。第二天,在课堂上我请学生来教学例题,早有准备的学生迫不及待地发言,之后怎样口算,注意什么,基本都是学生介绍的,我只做了归纳和总结。在巩固练习时,我让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余学生做“小评委”,孩子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的要求比老师还严,从课后作业反馈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这也许就是低入高出吧~
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他们的前置性作业可以把这课时的教学要求比较全面具体地提出来,可设计一些动手操作实践研究的内容,让他们能通过自学掌握知识要点,课堂上再对所掌握的内容进行反馈,交流,把课堂全部还给学生,学生会更有成就感,更加乐学。比如学习圆的周长的计算推导,就可以设计一个研究表格让学生测量几个圆的周长和直径并进行计算来发现规律,推导圆的计算公式、在学习圆的认识时可以设计这
、自学课本思考你知道了什么,给大家演示方法来说样的前置学习内容:1
明2、你能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的吗,(此例摘自李芳校长生本感悟)
正如李芳校长所说:“前置性学习内容不要过多或者是过于具体,应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还不能给学生太多需要动笔去完成的内容,如果学习内容比较具体单一可以课上提出自学问题,让学生课上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同样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样是以生为本。”
前置性作业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也通过这个方法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内容,拓展了视野,增长的知识。假如能在课堂上利用好前置性作业的话,不仅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最大程度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所以,老师在布置完作业后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在课堂上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作业成果,让他们的劳动有所做也要有所用,这样的话,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的兴致才能得以保持,学生才乐于去做,才能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学习自信心。
2009-05-27
关于生本数学的前置研究
生本之光 加入时间:2006-11-1 14:42:58 廖东燕 点击:347
例谈生本数学的前置研究
《乘加、乘减》教后感
叶合珍
因为今天要讲有关乘加、乘减的知识,这部分内容,以前同学们都较难接受,所以昨天我出了一份前置性作业如下:
乘加、乘减自学题
姓名: 班别:
一、 下面的式子,你能用乘法表示吗,怎样表示,
5,5,5= 1,3,3,3,3=
5,5,5,3= 4,4,4,2=
二、自学书P27、P28,然后解决下面题目。
同学们排队上体育课,排的队形如下,请你用你的方法计算一下全班共有几人,(请用递等式计算,比比谁
的方法多,如果不够写可以写背面)
????????
????????
????????
???????
我的发现:在有乘加、乘减的算式中,先算( ),再算
( ),请你举一个乘加或乘减的例子:
同学们经过自己晚上的学习,今天一回来交流,猜不到他们掌握得不错,想得到的办法也很多。 1、 叶永均:竖着看有4个,一竖一竖地加起来,4+4+4+4+4+4+4+3=31(人) 2、 孔德文:一横一横地加起来,8+8+8+7=31(人)
3、 罗汉彬:先不看最后一行,上面有有3行,每行8个,所以是3×8=24(人),再加上最后一行7人,也就是3×8+7=31(人)。
4、 谢嘉琪:先不要看最后一竖的3个,前面每竖有4人,有7竖,也就是4×7=28(人),再加上最后一竖的3人,所以是4×7+3=31(人)。
5、 吴秋健:假设最后也是对齐的,数数每行有8人,有4行,所以是8×4=32(人),因为最后一行少了1人所以要减去1人,也就是共8×4-1=31(人)。
6、 王烨:先不看第一行和最后一竖共10人,剩下3行,每行7人,也就是3×7+10=31(人)。
??
然后让全班集中观察第3、4、5种方法,他们都很快得出结论:在有乘法和加法(或减法)的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范文五:说说“生本课堂前置性作业”
说说“生本课堂前置性作业”
通过近一段时间我校“生本课堂”的研究,我感觉到“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提出的教学原则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教少学多,不教而教,以学定教。假如在教学前,学生对所学内容一无所知,就做不到以上几点。教师把第二天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第二天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因此如何设计布置“前置性作业”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
我们之所以要学生进行前置学习,是因为要让每个孩子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进行学习,为了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课外的充分研究就有了一定的必要性,它可以让课内的学习更具深入,课内的交流更具宽泛。而且教师的教是以学(学生已有的思考基础和知识基础)来确定教的内容和教的形式,来更好的为学生的学服务。优质的前置性作业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给我们的课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让学生们更自信,最大程度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也给我们的课堂带来广阔的知识和学习乐趣。
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研究容量应该是“少而精”,数学一般新授课和复习整理课比较适宜布置前置性作业;前置性作业内容一定要适中,就学生心理层面应该是“接受并喜欢”,千万不能成为学生的负担;同时,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知识及年龄特点,选择课前和课中相结合的前置性作业形式,可课前先学,也可课中先学,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为学生的学服务。前置性作业设计绝对不是简单问题、相应习题的堆砌,我认为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应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把握住清晰、准确、合适的目标定位,它的内容不要过多或者是过于具体,应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在布置前置性作业和备课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只有有了问题的开放,才有可能带来探索的开放,继而形成思维的开放。科学的前置性作业的完成,使得课内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让学生有备而来的学,这也才是生命的课堂、平等的课堂。
老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应做到:老师在布置前置性作业前,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地备好课,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每次的前置性作业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把握明确、准确。如果教师设计前置性作业时脱离了目标定位的背景,课堂学生的交流就只停留了泛泛而谈的浅层次上,教师也就不能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提升。
学生在完成前置性作业后,在进行课堂交流之前,教师应对学生的前置性
作一个检查,特别是对于刚才用生本课堂进行教学的班级,为了让学生的交流更有深度和实效性,学生的前置性作业完成的质量还有待于教师的帮助和督促,对于错误的知识点和自学答案,教师要给予一定帮助和订正,同时对完成质量较高的前置性作业教师可在全班提出表扬并在班级内交流展示,让它起到示范作用。 老师在布置完作业后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在课堂上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作业成果,让他们的劳动有所做也要有所用,这样的话,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的兴致才能得以保持,学生才乐于去做,才能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学习自信心,学生才能乐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如何利用“前置性作业”落实“
有点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