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
第十五课 辛亥革命
一、 背景
1、 政治基础: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戊戌变法失败,资产阶级改良
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民主革命成为潮流。
2、 经济阶级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
级队伍壮大。
3、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兴中会建立——革命兴起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建立——革命领导
4、 思想基础:革命纲领(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理论宣传:1900-1905年,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
5、 军事基础:黄花岗起义
兴中会
城里:1894年,美国檀香山成立
性质: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影响:标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中国同盟会
成立:1905年,孙中山,黄兴等,日本东京成立
纲领:十六字,后阐发未三大主义,“三民主义”
性质: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影响:标志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社会革命(补充和发展) 三民主义性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进步性:它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还不是一个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的彩排
二、 经过
武昌起义——(爆发标志)??武汉三镇光复??中华民国成立?? 清帝退位??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失败标志)?? 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危机:部分财政权掌握在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手中,反应了资产阶级葛民拍的拖鞋和软弱
五色旗:中华民国国旗 红黄蓝白黑 象征五族共和
1912年2月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下诏退位,封建君主制度。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1。规定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主权在民)
2(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3(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
4、确认了保护私有财产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原则 历史地位:
1、是中国近代第一步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2、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主要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本质目的:使资产阶级继续掌握政权
结果:被袁世凯废除
三、 辛亥革命的性质、失败、评价
(一)性质: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高潮) (二)失败:
表现: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原因:
主观: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
(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纲领,脱离群众,同盟会软弱无力没有武装)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三)评价
1(政治上
A、推翻了清王朝 B、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 C、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
阶级民主共和国 D、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经济上: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社会生活上:移风易俗
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日本对中国历来就有野心,表现为: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1894年挑起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逼迫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
关条约》。
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1915年趁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顾之际,加紧侵略中国,提出了旨
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1.国际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俄国的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以新的启示。
2.国内原因:
?政治基础(根本原因):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卖国,对内独裁混战,阶级矛盾加深。
?经济、阶级基础:“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俄国十月革命后,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 各阶层作用:
?青年学生为先锋;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革命后期成为主力军; ?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为领导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三大成果:
?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曹、章、陆三人职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反帝根据:从斗争起因看,由山东问题引起,此问题是分赃的巴黎和会导致;从斗争口号看:“外争国权”,不承认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决议; 反封建根据:从斗争目标看:开始提出惩办卖国贼,工人参加后,进一步指向北洋军阀政府。从斗争口号看:“内惩国贼”; 彻底的根椐:指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不两立的斗争精神而言;
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2、它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3、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4、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5、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革命的主力军,这是新旧民主主义的根本不同;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领导。
2、五四运动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4、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组成部分。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
?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的任务相同,都是反帝反封建
2、不同点:
?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目标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
?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四、五四运动的特点
1、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学生、工人、市民自发联合掀起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 2、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多阶层参加。
3、地域范围广泛,运动波及全国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
4、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所以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组成部分。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2、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传播
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成立:1921年,上海
2、意义: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三)中共二大
时 间:1922年
中心任务: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即:反帝反封建
意义:
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二、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
(一)国共合作
1、条件
可能性:1923年中共三大做出合作决议
孙中山先生的伟大转变
共产国际的促进
必然性:鸦片战后各阶级阶层抗争和探索的结果表明,
国共合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3、基础:新三民主义
二、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
(一)国共合作
(二)国民大革命
1、高潮:北伐战争 1926年7月讨伐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结果: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2、结果:失败
标志: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原因: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主观:中共年幼,陈独秀犯了**投降主义错误
教训:革命要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三、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一)工农武装割据
1、南昌起义:1927.8.1
意义:
?第一枪: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一个节日:
八一建军节
?一个标志: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的开始
2、八七会议:1927.8.7
意义: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国民党反动
派的总方针。
3、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9.9
意义: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意义:拉开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 俄国十月革命道路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有何不同, 1、俄国革命道路:
城市武装暴动,由城市向农村扩展,最后取得全国胜利。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基本依据:各国的国情
三、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一)工农武装割据
(二)红军长征和西安事变
1、红军长征
(1)背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起止时间:1934.10—1936.10
意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遵义会议:1935.1
意义: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西安事变:1936.12.1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四、抗日战争
(一)主要矛盾:
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
(二)抗战三阶段及阶段大事(1937.7.7——1945.8.15)
(三)抗战胜利的意义
(四)抗战胜利的原因
反攻阶防御阶段 相持阶段 段 1937.7.7—1938.10 1938.10—1945.8月初 1945。8 全面进攻,企图速战速决,结果破产。 改变侵华策略:对国民政府苏联红(上海、太原、南京大屠杀12月13日开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军出兵始,持续六个星期、徐州、广州、武汉失为辅,集中兵力进攻共产党东北,日守) 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日本关本 (扫荡、三光) 东军被
消灭,
15日投
降
1、片面抗战路线 1、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反攻 2、正面战场积极抵抗,组织四次大会战,共
取得台儿庄等战役胜利,但无力阻止优势标志:1939年1月,国民党敌人的进攻,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重庆 五届五中全会,确立国片领土。——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溶共、防共、限共、**”民灭亡中国计划)太原会战(国共合作平型的方针(汪集团叛国投敌) 党 关大捷、12月国民政府迁重庆)徐州会战2、表现:对内:掀起三次(国民党第五战区李宗仁指挥,取得台儿**高潮(1941年皖南事庄大捷,抗战以来最大胜利)武汉会战(大变) ;国统区独裁统治和大消耗日军) 经济掠夺; 对日:溃败 1、1937年8月,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1、中共从抗战大局出发,毛发表路线 2、八路军、新四军挺进坚持抗战、团结、进步方针,《对日敌后,坚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八路军在多次击退国民党**高潮,寇的最抗战时期建立的最早、最大一块敌后抗日使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后一共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八路军115场,对抗战胜利具有决定意战》声产师取得平型关大捷; 义。(1940年下半年,华北明,开党 3、陕甘宁边区是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根八路军“百团大战”坚定抗战始大反据地的总后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胜利信心;地雷战等;抗日攻 4、1938年毛发表《论持久战》,为人民指根据地建设)
出抗战正确道路 2、中共七大:1945春、延
安,为胜利作准备 国八路军115师与国民党合作典型战例:平摩擦增多 共 型关大捷
抗战胜利的意义
1、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4、收复了祖国神圣领土台湾。
抗战胜利的原因
1、基本保证和根本保证: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取得胜利的决定力量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
3、取胜重要原因
反法西斯的国内、国际进步力量和爱国华侨支持
侵华日军罪行
1、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六周,30万)
2、1941年初,潘家峪惨案(河南丰润县,1200余人)
3、东北“七三一部队”
五、人民解放战争(1945年——1949年)
? 抗战胜利后国内局势
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过渡,这一过渡阶段政治的基本内容是:争取
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 主要矛盾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阶级矛盾
? 历史线索
解放战争既是**集团走向败亡的历史,又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退出中
国大陆的历史。
既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领导地位确立的历史,又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
史。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背景:?抗战胜利后,美国对华基本方针:扶蒋** ?**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采取“假和
平真内战”的策略。
?三次电邀**赴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目的:争取和平,揭穿美蒋阴谋
结果: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确定和平民主建国方针。
2、政协会议
时间:1946.1
地点:重庆
内容: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意义:冲破**独裁统治,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
(二)内战阶段(1946.6—1949.4.23) 1、战略防御(1946.6—1947.6)
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陕北、山东) 2、战略反攻(1947.6—1948.8)
1947.6,刘伯承、**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意义: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1948.9—1949.9)
? 1948年9月—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意义: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为解放长江以南地区奠定了基础。
?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春,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内容: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北平谈判:
1949年4月,国共两党和谈破裂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23日,
结果: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果、意义
结果: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意义: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扫清障碍,开辟了新道路。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目标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经济前提: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显露;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经济基础:欧美工人阶级的壮大,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表明工人阶级已经觉醒,并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历史舞台(必要条件) 。无产阶级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理论基础:三大思想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实践活动:马、恩在工人运动和工人组织中的实践活动
? 欧洲早期工人运动兴起的背景
?工业革命的展开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欧各国先后形成了一个为数众多的工人阶级队伍;
? 19世纪上半期,欧洲工人阶级正经历着深重的苦难,工人纷纷起而反抗。
? 马克思、恩格斯在工人运动和工人组织中的实践活动
1、他们深入到工人中去,揭露并分析资本主义制度
2、恩格斯和马克思于1846年初在布鲁塞尔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同各国的社会主义团体建立联系,宣传科学社会主义。
3、他们积极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的组建工作。 1847年底,他们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起草同盟纲领,就是《共产党宣言》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理论)诞生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三)《共产党宣言》内容
1、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3、揭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4、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5、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诞生意义
1、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2、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目标二:巴黎公社
(一)建立背景
1、大背景:
19世纪60年代,国际工人运动重新高涨
2、直接原因:
1871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政府投降措施,矛盾激化
3、条件:
临时政府逃跑,巴黎出现权力真空,巴黎人民实行普选产生。 (二)建立
1871年3月18日 巴黎人民起义,3月28日公社成立
(注意:巴黎公社是巴黎人民的自治组织,不是全国性的政权)
(三)措施
1、政权建设
(1)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和僧侣制度,建立新的立法、行政合一政权机关。(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公社委员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2)实行公职人员民主选举制,保障人民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和罢免权。取消公社委员的高薪制。
2、社会经济方面:以保障工人利益为宗旨
(1)没收逃往资本家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最有意义法令) (2)维护工人的权力,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四)失败原因(教训)
1、主观原因
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以致在公社成立后不可避免地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严重错误,结果导致公社的最后失败。
2、客观原因
必然性: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成上升阶段,生产力发展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五)意义
1、性质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巴黎公社革命的特点:自发性、偶然性、政治性、暴力性。 3、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4、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5、公社战士的战斗精神永存史册。
目标三: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和意义
一、历史条件
沙皇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一)客观条件:
1、经济:资本主义虽然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是落后的农业国 2、政治:腐朽的沙皇制度占据统治地位,广大工人、农民在政治上毫无权力可言。
(二)主观条件:
1、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广大农民成为革命同盟军。
2、列宁主义的指导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三)外来诱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俄国的各种矛盾
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性质有何不同,
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因为它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因为它推翻了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方法:区分历史事件性质的标准:
1、革命任务(对象) 2、结果(影响)
三、十月革命意义
(一)对俄国历史的影响:
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二)对人类历史影响:
1、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2、十月革命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三)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使国际社会主义发展的力量大增,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推动。
, 俄国十月革命道路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有何不同, 1、俄国革命道路:
武装夺取中心城市,革命力量由城市向农村扩展,最后取得全国胜利。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基本依据:各国的国情
范文二: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
班级 姓名 等级 批改日期
【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过程,认识其意义。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影响。
【必背知识点】
1. 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1)根本原因:19C末20C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2)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3)清政府的改革(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4)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努力。
民族: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统治—前提 对应纲领:
民权: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核心 对应纲领:
民生:平均地权,核定全国地价—补充和发展 对应纲领:
3.●辛亥革命的成果:1912年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宪法规定国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主权: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政体:责任内阁制; 政治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性质: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4.●辛亥革命的意义:
1)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
5)促进了传统社会习俗的转变
6)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没有发生改变。
★考查的方式千变万化,但最终都会回扣到课本中的知识中。关于分析辛亥革命考查的切入点或命题的角度,列举如下: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五权分立、主权在民。结合《十二铜表法》、《权利法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
考查方式:图片、表格、文字材料。
考查内容:核心内容、性质、意义。(此类题目出现过)
2)从其六点意义中考查(以下括弧里的材料均需自主解读清楚)
A.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目的是反帝反封建,但任务未完成)
B.推翻了??建立了??(“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中国人向西方学的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论人民民主专政》)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从前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被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成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成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时代意思。----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D.奖励实业的法令,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史)
E.社会习俗上,传统的社会陋习被废除。(剪辫、不缠足、婚丧礼节的变化、中山装、1912年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持制定“壬子一癸丑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措施)
F.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打倒了沦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清王朝)
【巩固练习】
1.1913年,袁世凯命令各部官员去孔庙祭祀,到场人数仅三四十人,或跪或立,或大声吵骂,顷刻间草草收场。本应庄严肃穆的祭祀活动却变成了一场丑剧。这主要是由于( )
A.维新思想的传播 B.辛亥革命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C.科举制度的废除 D.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的批判
2.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的花”,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革命任务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3.民国二年,某地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问题是
A.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B.清末“新政”注意改善民生,农民很怀念
C.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D.清朝皇室自愿交出全部财产分给农民
4.1912年元旦,《申报》刊登了这样一条庆贺标语:“中华囻国万岁”。《申报》把“国”字改写成“囻”,主要是表达( )
A.“三民主义”在中国的实现 B.人民仍在专制统治之下
C.中华民国主权在民 D.民国建立,帝制终结
5.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
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运用多种史观评价孙中山和辛亥革命】
1、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2、从近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一次深刻的近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具体内容略
3、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4、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领域表现的尤为突出。
五四运动
班级 姓名 等级 批改日期 【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影响。
【必背知识点】
1、五四运动的背景(了解)
1)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2)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人阶级发展壮大;3)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新思想;4)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高潮:上海的“三罢”斗争
4、经过: 运动前期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运动后期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为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5、结果:初步胜利。撤销了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中国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释放被捕学生。
6、五四运动的意义(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2)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3)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4)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构成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5)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巩固练习】
1.杨天宏在《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写道:条约口岸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它对中国的国家主权构成了侵害;作为一个社会窗口,它又展示了西方近代化事物。材料看待近代通商口岸主要着眼点是( )
A.革命史观与近代化史观 B.全球史观与近代化史观
C.社会史观与生态史观 D.现代化史观与文明史观
2.“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3.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两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主要是着眼于( )
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
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为满族效力
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
D.学术上,洪破除旧迷信,曾尊孔扬孟
4.义和团运动中出现了许多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如“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这些顺口溜反映了义和团( )
A.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 B.以农民为运动主力
C.把反帝作为主要目标 D.具有盲目排外特点
5.凤凰网《救赎中国》专题在叙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动荡了;第二部分——传播了;第三部分——愤怒了;第四部分——爆发了。该历史事件可能是 ( )
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6.《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有奋起救亡,勇于变革。”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
A.《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南京条约》和太平天国运动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7.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 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8.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士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这里所说的“社会性质的改变”当指( )
A.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 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
C.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剑新民主主义社会 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没有给农民以真正利益,没有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力下,1912年4月孙中山被迫解职,代表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袁世凯窃据政权,革命遂遭失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和中国两千年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但它没有也不可能完成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 ——《辞海·历史分册》,1982年版
材料二 (孙中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2月12日,清政府被迫宣告退位,结束了清朝的统治。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力下,4月,孙中山被迫辞职,袁世凯窃取了政权。辛亥革命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但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从而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历史的闸门。
(1)据材料一、二找出《辞海》两个版本对辛亥革命的结果和功绩的相同叙述。(3分)
(2)对比材料,与前者相比,后者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有何变化?(2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三 武昌起义一个小小的偶发事件,便使王朝大厦轰然倒塌。——《中华文明史》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朝覆亡的看法并说明理由。(7分)
.(1)袁世凯窃取政权;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分)
(2)由基本否定到以基本肯定为主。(2分)时代进步;史学发展。(2分)
(3)清朝覆亡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2分)偶然性:武昌起义加速了清王朝在全国 统治的崩溃。(2分)必然性:民族危机严重和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产物;民主革命的冲击;清王朝自身的衰落。(3分)(只回答偶然性得4分,只回答必然性,得5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卓
绝斗争的事例。(6分)
材料二 **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材料二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6分)
材料三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 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3)依据材料三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4分)
材料四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指出: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4)材料四与材料二的评价是否矛盾?你如何理解材料四对中华民国成立的评价?(4分)
27.(1)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
义——武昌起义;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答出任何三点即可)(6分)
(2)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
一些民主、自由权利;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6分)
(3)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五四运动发生提供了阶级基础。(4分)
(4)不矛盾。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4分)
范文三: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背景与条件
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的签订;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刀空虚;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主力)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所。12日,占领武汉三镇。
2.中华民国成立
(1)成立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①内容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各种民主权利。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三权分立。
②评价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3.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1)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①原因:
清廷任命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支持军政。(恢复帝制)
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替袁世凯撑腰。(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 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攻击革命党人。孙中山被迫妥协。
②过程: 年2月,宣统帝退位。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辛亥革命的意义 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历史局限:
① 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最终没有完成。
② 中国的社会性质始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二.五四风雷
1.背景:1919年初,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①释放被捕学生。
③ 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4.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5.影响:
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
②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的异同点
范文四: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2则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资料2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1)
第十五课 辛亥革命 一、 背景
1、 政治基础: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戊戌变法失败,资产阶级改良
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民主革命成为潮流。
2、 经济阶级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
级队伍壮大。
3、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兴中会建立——革命兴起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建立——革命领导 4、 思想基础:革命纲领(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理论宣传:1900-1905年,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资产阶级
1
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
5、 军事基础:黄花岗起义
兴中会
城里:1894年,美国檀香山成立 性质: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影响:标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中国同盟会
成立:1905年,孙中山,黄兴等,日本东京成立 纲领:十六字,后阐发未三大主义,“三民主义” 性质: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影响:标志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社会革命(补充和发展) 三民主义性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进步性:它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还不是一个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的彩排
二、 经过
武昌起义——(爆发标志)??武汉三镇光复??中华民国成
2
立?? 清帝退位??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失败标志)?? 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危机:部分财政权掌握在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手中,反应了资产阶级葛民拍的拖鞋和软弱
五色旗:中华民国国旗 红黄蓝白黑 象征五族共和
1912年2月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下诏退位,封建君主制度。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1。规定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主权在民)
2(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3(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
4、确认了保护私有财产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原则 历史地位:
1、是中国近代第一步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2、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主要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本质目的:使资产阶级继续掌握政权 结果:被袁世凯废除
三、 辛亥革命的性质、失败、评价
(一)性质: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高潮) (二)失败:
表现: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
3
任务 原因:
主观: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
(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纲领,脱离群众,同盟会软弱无力没有武装)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三)评价 1(政治上 A、 推翻了清王朝 B、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 C、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
阶级民主共和国 D、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经济上: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社会生活上:移风易俗
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日本对中国历来就有野心,表现为: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1894年挑起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逼迫中国签订了丧
4
权辱国的《马
关条约》。
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1915年趁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顾之际,加紧侵略中国,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1.国际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俄国的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以新的启示。 2.国内原因:
?政治基础(根本原因):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卖国,对内独裁混战,阶级矛盾加深。
?经济、阶级基础:“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俄国十月革命后,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各阶层作用: ?青年学生为先锋;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革命后期成为主力军; ?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为领导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三大成果:
?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曹、章、陆三人职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5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反帝根据:从斗争起因看,由山东问题引起,此问题是分赃的巴黎和会导致;从斗争口号看:“外争国权”,不承认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决议; 反封建根据:从斗争目标看:开始提出惩办卖国贼,工人参加后,进一步指向北洋军阀政府。从斗争口号看:“内惩国贼”;
彻底的
根椐:指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不两立的斗争精神而言;
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2、它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3、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4、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5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本不同;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领导。 2
4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
?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的任务相同,都是反帝反封建 2、不同点:
6
?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目标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
?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四、五四运动的特点
1、 2、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多阶层参加。
3、地域范围广泛,运动波及全国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
4、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所以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组成部分。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2、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传播
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成立:1921年,上海
2、意义: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三)中共二大 时
7
间:1922年
中心任务: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即:反帝反封建 意义:
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二、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 (一)国共合作 1、条件
可能性:1923年中共三大做出合作决议 孙中山先生的伟大转变 共产国际的促进
必然性:鸦片战后各阶级阶层抗争和探索的结果表明,
国共合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3、基础:新三民主义
二、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 (一)国共合作 (二)国民大革命
1、高潮:北伐战争 1926年7月讨伐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2、结果:失败
标志: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原因: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主观:中共年幼,陈独秀犯了**投降主义错误
教训:革命要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三、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一)工农武装割据 1、南昌起
8
义:1927.8.1 意义:
?第一枪: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一个节日: 八一建军节 ?一个标志: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的开始 2、八七会议:1927.8.7
意义: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国民党反动
派的总方针。 3、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9.9
意义: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意义:拉开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俄国十月革命道路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有何不同, 1、俄国革命道路:
城市武装暴动,由城市向农村扩展,最后取得全国胜利。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基本依据:各国的国情
三、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一)工农武装割据
(二)红军长征和西安事变 1、红军长征
(1)背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起止时间:1934.10—1936.10 意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遵义会议:1935.1
9
意义: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西安事变:1936.12.1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四、抗日战争
(一)主要矛盾:
(二)抗战三阶段及阶段大事(1937.7.7——1945.8.15) (三)抗战胜利的意义
抗战胜利的意义
1、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4、收复了祖国神圣领土台湾。
抗战胜利的原因
1、基本保证和根本保证: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取得胜利的决定力量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 3、取胜重要原因
反法西斯的国内、国际进步力量和爱国华侨支持
侵华日军罪行
10
1、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六周,30万)
2、1941年初,潘家峪惨案(河南丰润县,1200余人)
3、东北“七三一部队”
五、人民解放战争(1945年——1949年) ? 抗战胜利后国内局势
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过渡,这一过渡阶段政治的基本内容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 主要矛盾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阶级矛盾 ? 历史线索
解放战争既是**集团走向败亡的历史,又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退出中国大陆的历史。
既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领导地位确立的历史,又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背景:?抗战胜利后,美国对华基本方针:扶蒋** ?**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采取“假和 平真内战”的策略。
?三次电邀**赴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目的:争取和平,揭穿美蒋阴谋 结果: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确定和平民主建国方针。
2、政协会议 时间:1946.1 地点:重庆
内容: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11
意义:冲破**独裁统治,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
(二)内战阶段(1946.6—1949.4.23) 1、战略防御(1946.6—1947.6)
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陕北、山东) 2、战略反攻(1947.6—1948.8)
1947.6,刘伯承、**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意义: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1948.9—1949.9)
? 1948年9月—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意义: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为解放长江以南地区奠定了基础。 ?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春,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内容: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北平谈判:
1949年4月,国共两党和谈破裂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23日,
结果: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果、意义
结果: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意义: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扫清障碍,开辟了新道路。
12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目标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经济前提: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显露;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经济基础:欧美工人阶级的壮大,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表明工人阶级已经觉醒,并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历史舞台(必要条件) 。无产阶级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理论基础:三大思想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实践活动:马、恩在工人运动和工人组织中的实践活动
? 欧洲早期工人运动兴起的背景
?工业革命的展开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欧各国先后形成了一个为数众多的工人阶级队伍;
? 19世纪上半期,欧洲工人阶级正经历着深重的苦难,工人纷纷起而反抗。
? 马克思、恩格斯在工人运动和工人组织中的实践活动 1、他们深入到工人中去,揭露并分析资本主义制度
2、恩格斯和马克思于1846年初在布鲁塞尔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同各国的社会主义团体建立联系,宣传科学社会
13
主义。
3、他们积极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的组建工作。 1847年底,他们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起草同盟纲领,就是《共产党宣言》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理论)诞生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三)《共产党宣言》内容
1、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3、揭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4、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5、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诞生意义 1、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2、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目标二:巴黎公社 (一)建立背景 1、大背景:
19世纪602、直接原因:
1871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政府投降措施,矛盾激化 3、条件:
临时政府逃跑,巴黎出现权力真空,巴黎人民实行普选产生。 (二)建立
1871年3月18日 巴黎人民起义,3月28日公社成立
(注意:巴黎公社是巴黎人民的自治组织,不是全国性的政权)
(三)措施 1、政权建设
14
(1)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和僧侣制度,建立新的立法、行政合一政权机关。(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公社委员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2)实行公职人员民主选举制,保障人民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和罢免权。取消公社委员的高薪制。
2(1)没收逃往资本家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最有意义法令) (2)维护工人的权力,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四)失败原因(教训) 1、主观原因
成立后不可避免地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严重错误,结果导致公社的最后失败。
2、客观原因
必然性: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成上升阶段,生产力发展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五)意义 1、性质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巴黎公社革命的特点:自发性、偶然性、政治性、暴力性。
3的学说。
45
目标三: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和意义
一、历史条件
15
(一)客观条件:
1、经济:资本主义虽然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是落后的农业国
2、政治:腐朽的沙皇制度占据统治地位,广大工人、农民在政治上毫无权力可言。
(二)主观条件:
1、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广大农民成为革命同盟军。
2
(三)外来诱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俄国的各种矛盾
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性质有何不同,
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因为它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因为它推翻了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方法:区分历史事件性质的标准:
1、革命任务(对象) 2、结果(影响)
16
三、十月革命意义
(一)对俄国历史的影响:
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二)对人类历史影响:
1、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2、十月革命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三)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使国际社会主义发展的力量大增,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推动。
俄国十月革命道路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有何不同,
1、俄国革命道路:
武装夺取中心城市,革命力量由城市向农村扩展,最后取得全国胜利。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基本依据:各国的国情
17
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2)
辛亥革命
班级 姓名 等级
批改日期
【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过程,认识其意义。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影响。
【必背知识点】
1. 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1)根本原因:19C末20C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2)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3)清政府的改革(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4)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努力。
民族: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统治—前提 对应纲领:
民权: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核心
18
对应纲领:
民生:平均地权,核定全国地价—补充和发展
对应纲领:
3(?辛亥革命的成果:1912年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宪法规定国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主权: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政体:责任内阁制; 政治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性质: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4(?辛亥革命的意义:
1)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
5)促进了传统社会习俗的转变
6)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没有发生改变。
?考查的方式千变万化,但最终都会回扣到课本中的知识中。关于分析辛亥革命考查的切入点或命题的角度,列举如下:
19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五权分立、主权在民。结合《十二铜表法》、《权利法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
考查方式:图片、表格、文字材料。
考查内容:核心内容、性质、意义。(此类题目出现过)
2)从其六点意义中考查(以下括弧里的材料均需自主解读清楚)
A(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目的是反帝反封建,但任务未完成)
B(推翻了??建立了??(“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中国人向西方学的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论人民民主专政》)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从前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被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成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成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
20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时代意思。----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D(奖励实业的法令,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史)
E(社会习俗上,传统的社会陋习被废除。(剪辫、不缠足、婚丧礼节的变化、中山装、1912年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持制定“壬子一癸丑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措施)
F(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打倒了沦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清王朝)
【巩固练习】
1(1913年,袁世凯命令各部官员去孔庙祭祀,到场人数仅三四十人,或跪或立,或大声吵骂,顷刻间草草收场。本应庄严肃穆的祭祀活动却变成了一场丑剧。这主要是由于( )
A(维新思想的传播 B(辛亥革命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C(科举制度的废除 D(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的批判
2(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的花”,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21
未完成革命任务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3(民国二年,某地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问题是
A(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B(清末“新政”注意改善民生,农民很怀念
C(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D(清朝皇室自愿交出全部财产分给农民
4(1912年元旦,《申报》刊登了这样一条庆贺标语:“中华囻国万岁”。《申报》把“国”字改写成“囻”,主要是表达( )
A(“三民主义”在中国的实现 B(人民仍在专制统治之下
C(中华民国主权在民 D(民国建立,帝制终结
5(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
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22
【运用多种史观评价孙中山和辛亥革命】
1、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2、从近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一次深刻的近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具体内容略
3、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4、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领域表现的尤为突出。
五四运动
班级 姓名 等级
批改日期 【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影响。
【必背知识点】
1、五四运动的背景(了解)
1)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2)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人阶级发展壮大;3)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新思想;4)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高潮:上海的“三罢”斗争
23
4、经过: 运动前期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运动后期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为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5、结果:初步胜利。撤销了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中国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释放被捕学生。
6、五四运动的意义(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2)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3)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4)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构成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5)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巩固练习】
1.杨天宏在《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写道:条约口岸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它对中国的国家主权构成了侵害;作为一个社会窗口,它又展示了西方近代化事物。材料看待近代通
24
商口岸主要着眼点是( )
A.革命史观与近代化史观 B.全球史观与近代化史观
C.社会史观与生态史观 D.现代化史观与文明史观
2(“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3(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两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主要是着眼于( )
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
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为满族效力
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
D(学术上,洪破除旧迷信,曾尊孔扬孟
4(义和团运动中出现了许多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如“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这些顺口溜反映了义和团( )
A(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 B(以农民为运动主力
25
C(把反帝作为主要目标 D(具有盲目排外特点
5(凤凰网《救赎中国》专题在叙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动荡了;第二部分——传播了;第三部分——愤怒了;第四部分——爆发了。该历史事件可能是 ( )
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6(《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有奋起救亡,勇于变革。”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
A(《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南京条约》和太平天国运动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7(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 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
26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8(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士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这里所说的“社会性质的改变”当指( )
A(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 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
C(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剑新民主主义社会 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没有给农民以真正利益,没有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力下,1912年4月孙中山被迫解职,代表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袁世凯窃据政权,革命遂遭失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和中国两千年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但它没有也不可能完成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 ——《辞海历史分册》,1982年版
27
材料二 (孙中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2月12日,清政府被迫宣告退位,结束了清朝的统治。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力下,4月,孙中山被迫辞职,袁世凯窃取了政权。辛亥革命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但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从而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历史的闸门。
(1)据材料一、二找出《辞海》两个版本对辛亥革命的结果和功绩的相同叙述。(3分)
(2)对比材料,与前者相比,后者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有何变化?(2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三 武昌起义一个小小的偶发事件,便使王朝大厦轰然倒塌。——《中华文明史》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朝覆亡的看法并说明理由。(7分)
((1)袁世凯窃取政权;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分)
(2)由基本否定到以基本肯定为主。(2分)时代进步;史学发展。(2分)
28
(3)清朝覆亡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2分)偶然性:武昌起义加速了清王朝在全国 统治的崩溃。(2分)必然性:民族危机严重和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产物;民主革命的冲击;清王朝自身的衰落。(3分)(只回答偶然性得4分,只回答必然性,得5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卓
绝斗争的事例。(6分)
材料二 **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材料二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6分)
材料三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 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
29
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3)依据材料三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4分)
材料四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指出: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4)材料四与材料二的评价是否矛盾,你如何理解材料四对中华民国成立的评价,(4分)
27((1)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
义——武昌起义;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答出任何三点即可)(6分)
(2)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
一些民主、自由权利;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6分)
(3)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五四运动发生提供了阶级基础。(4分)
30
(4)不矛盾。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4分)
31
范文五: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比较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第17课 五四爱国运动
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重点难点:五四运动的史实,包括发生的背景、运动的过程和影响。
知识结构
一、背景:
1、二十一条: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加紧侵略中国。表现:1915年,日本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 ,企图把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巴黎和会:时间: 地点: 。目的:
。实质: 。中国政府派出代表团出席会议,希望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但是欧美列强却将德国在
的一切权益转让 。巴黎和会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
二、过程:
1、导火线: 。
2、爆发: 年5月4日北京各高校学生3000余人汇集天安门广场,高呼“ ”“ ”“勿作五分钟爱国心”“打到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
3、发展:学生的爱国行动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响应, 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运动中心也由 转到 。
4、高潮:上海的“ ”的斗争把五四运动推向高潮。
三、结果:?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之下,北京政府被迫罢免了 、
、 的职务。
?中国代表拒绝在《 》上签字,中国 拒绝了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订的合约。
四、意义:?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 , 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 ,体现了鲜明的 。
?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 ,它体现了
的精神。
? 的曙光喷薄欲出.
【重、难点突破】
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比较
(1)相同:?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都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
(2)不同:?指导思想不同:五四运动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而辛亥革命则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革命性质和发展方向不同:辛亥革命的性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其发展方向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而五四运动则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喷薄欲出。其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力不同:五四运动的主力是无产阶级,而辛亥革命的主力是民族资产阶级。?领袖人物不同:五四运动的领袖人物是在十月革命影响下的先进知识分子,辛亥革命的领袖人物是资产阶级革命牌。?群众基础不同:五四运动有广大工人、学生和市民参加,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辛亥革命则脱离了人民群众。?革命彻底性不同:五四运动彻底的反帝地反封建,而辛亥革命则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影响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ks5u.com
1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不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而辛亥革命则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课堂练习】
1、巴黎和会的实质是( )
A 维护世界和平 B 处理战败国
C 重新瓜分世界 D 实现民族自决
2、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失败的原因
A 袁世凯政府的卖国条约给中国代表团带来不利影响
B 中国代表团没有据理力争
C 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会议
D 弱国无外交
3、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
A 北洋军阀卖国 B 日本继续推行二十一条 C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 一战后日本继续独霸中国 4、中国第一次拒绝了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和约是在 A 鸦片战争中 B 义和团运动中
C 太平天国运动中 D 五四运动中
5、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的跑马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上了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A 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 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6、1919年5月6日,上海中华工业协会发布通告,指出:“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如有存业,请父告其子,姊告其妹——勿忘此国耻纪念日”。这集中体现了五四运动的什么精神
A 科学 B 自由 C 民主 D 爱国
7、五四运动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是
A 青年学生 B 工人阶级 C 民族资产阶级 D 小资产阶级 8、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力转让给日本,表明
?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弱国无外交? 对帝国主义列强不能抱有幻想 ?巴黎和会中国的外交努力失败
A ???? B ??? C ??? D ???
9、下列关于中国政府参加巴黎和会的目的,表述最恰当的是
A 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B 废除列强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C 收回山东主权
D 废除“二十一条”
10、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 “废除二十一条”
B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 “还我青岛”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ks5u.com
2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D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1、五四运动之所以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是因为
A 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B 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C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D 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
12、五四运动的意义不包括
A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 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C 促使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发生了变化
D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3、《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说:“学生罢课半月,政府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应归功于
A 学生罢课 B 商人罢市
C 工人罢工 D工商学的联合斗争
14、中国第一次拒绝了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订的和约的主要原因是 A 全国人的压力 B 中国代表团的努力 C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 帝国主义的妥协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传单)“中国土地可以被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被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二:(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1)上述传单和口号出现于哪次运动中,由哪个阶级发起,
(2)材料二中的“外争国权”具体要求是什么,“国贼”具体是指哪一些人,
(3)这次运动的结果如何,表现在哪些方面,
(4)这次运动有何意义,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ks5u.com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