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个人对环境的影响
个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作为一个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我们对于环境的影响是要比在农村生活的人要大许多的,或者我们可以说作为一个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我们对环境的污染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有很多人听了不以为然,他们坚持认为我们是支持环境保护的我们是不折不扣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对。我也会时常觉得我是这样的,但是后来我发现原来我只是心里面觉得我是这样的,但实际上却截然不同。我们人类生活在自然之间,贪婪的吸着氧气然后吐出污浊的二氧化碳气体,当然这无可厚非,每一个生物都是这样。但是作为一个高等动物我们还做了许多别的物种未曾做过的,比如我们开车,使用塑料袋,我们使用电力驱动我们的电器等等。这一切的背后都和环境的污染最终联系到一起,不信看我的简单分析。
1. 个人每日坐汽车20公里,每月30天,每年12月。假如我们的汽车排
放量为2.0升,那么我们每年的耗油量为144升汽油,当然这个数字是保守估计,但当我们乘以全球人口基数之后,再小的数字也就变成了天文数字。
2. 个人每天消耗粮食作物折合为三公斤大米(肉食和油脂类折合后),那
每人每年要消耗1080公斤大米。而这些大米的生产过程中则要消耗
200公斤氮肥,及价值约为100元左右的农药。另外还有收割和运输油耗等共计柴油30升。
3. 个人每天使用电脑4小时功率30瓦,电灯10小时功率30瓦,饮水机
12小时平均功率200瓦,空调2小时平均功率2000瓦,其它充电及
加热设备等5小时平均功率200瓦。那么我们每年消耗的电量大约为
5.66kw.h。每千瓦时的电大概消耗0.334千克的煤炭,那么我们可以得出我们每年大概因用电消耗煤炭680千克。
4. 个人每月厨房消耗天然气大概15立方米,年消耗约180立方。
5. 生活用品制造消耗能源。
总体计算来说我们中国平均每年每人碳偏放量大约为3.7吨,这绝对是对自然的一个很大的负担。除此之外我们所依赖的自然还无时无刻不被我们生活中所产生的各种垃圾所侵害着,殊不知你生活中使用过的小小一节电池就能对大面积的土地和水体造成影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还在为自己污染了环境而
开脱吗?当今的污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负责的,没有责任大小之分,为了我们的后代,大家一起努力构建新的能源结构和环保型社会。
我的专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的作用
我的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主要的方向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对环境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不单单是金属冶炼和采矿方面,甚至来说有很多金属的离子对于环境的修复还有极大地作用。关于这方面的论文很多我们可以轻松在网上查到这方面的问题。下面我们说一下新材料的巨大作用。中国所周知我们现代使用的基础金属材料无非是铁和铝,而这两类的材料必须要从矿中开采出来然后再冶炼加工,这期间的过程毁坏了土地造成了大量的污染。可以看到,至今世界上还是有很多开采后遗留下来的矿坑,它们大多是荒芜一片黄沙漫天,看起来一片狼藉。而我们所要介绍的金属镁则含量要远远多于铝和铁,并且镁具有优越的性能,现在很多高档手机相机等都用的是镁制骨架。镁大量蕴藏于海水里,开采时不像传统的开矿一样,他所造成的污染可以是忽略不计的,相信当镁的应用越来越成熟,传统的工业一定会有质的改变,我们的环境也一定会越变越好。
范文二:产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论文写作
课程名称: 人与自然
学生姓名: 孙文
学 号: 312012110203216
论文题目: 产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论文成绩:
产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摘要: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效率研究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该领域研究在理论、方法和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和空白领域,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对资源环境的内涵、指标体系、计算方法、应用实践层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已经从产业结构变动、产业布局、产业集群等多角度对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及作用机理进行探讨,初步探讨了资源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但尚未从资源环境效率的角度揭示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及作用规律。在未来我们应加强系统的理论研究,加强对资源环境效率的机制的分析,在计算方法上需进一步的探索和改进。
关键词:产业发展,资源环境效率,可持续发展。
产业发展是将产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探讨在工业化为主的经济发展中,产业内部各企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川。产业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动力,一方面通过产业组织的变化、产业规模的扩大、技术的进步、效益的提高完善单个产业的进化,另一方面通过产业类型、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的优化升级实现产业总体的演进,从而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成熟。因此,产业发展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研究领域。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成为了经济发展重要的内生变量和刚性约束条件。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对资源环境的客观需求,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的严峻现实之间的矛盾,使得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负荷,提高资源环境效率成为全社会必须关注的焦点。
一、 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研究的主要领域
产业结构是一个“资源配置器”,同时也是资源环境的消耗和污染物产业的质和量的“控制体”。产业结构对污染物种类、规模以及形成原因存在直接或间接影响。其组合类型和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效益、资源利用效率和对环境的胁迫。学者普遍认为产业结构是影响环境污染的重要变量,并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国内有关产业结构与资源环境问题的研究分为两类:一类是探讨产业结构演变的资源环境效应。这一类研究成果丰富,涉及范围广泛。
如徐颂从产业集中度、产业规模发展、企业素质、产业组织等方面分析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嘲;崔凤军等提出由经济效益、资源环境产出率和环境资源度三因子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矩阵转换评价方法,对本溪市产业结构的生态影响进行评价川。周景博认为三次产业的环境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别。第二产业环境影响最大,并且因第二产业内部各行业资源使用种类、工艺流程、以及资源密集度不同,环境影响差异很大一,。赵海霞等认为工业结构与布局是现阶段影响环境污染的重要变量,经济活动、工业结构重型化调整、产业布局是导致环境污染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
二、产业布局与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
产业布局是产业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连接点。产业在空间的转移和集聚会引起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及环境污染空间扩散和转移,从而导致区域环境污染结构的转变,对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目前有关产业布局与资源环境关系的研究侧重于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产业布局适宜性研究、产业布局的环境影响与评价两个方面。王云等利用区域环境承载力理论对城市工业布局进行探讨,提出工业布局合理度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北海市的城市环境规划之中,对其工业布局现状进行评价。 赵美鑫等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对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耗、工业布局与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认为哈尔滨市煤炭和焦炭“三废”排放
量的影响最大,应转变能源消费结构、构建合理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以改善环境质量”。
产业的集中与分散也对资源环境产生影响。高度密集的产业集聚地区由于对资源和能源需求增势强劲,频繁出现能源全面短缺、土地资源强约束、水质性缺水等突出问题。同时,人口、资本的过度集聚必然导致土地成本增加、生态环境恶化、交通拥挤等外部不经济现象。蔺雪琴等在总结部分学者的观点后,提出产业集聚是造成城市群地区水资源短缺、土地占用、大气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并不是产业集聚本身造成的,而是由粗放型的生产方式等原因造成的,如果采取严格的环境管制,产业的集聚能够减轻污染天堂的效应阱。总体来看,该部分研究较少,已有研究多为定性描述,而综合考虑布局因素对产业发展资源环境效率影响的研究也较少,缺少定量的分析。
三、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效率的研究
可持续发展倡导的资源节约和效率提高的思想,直接架构了资源环境效率的理论核心。资源环境效率将可持续发展目标融人到区域、产业和企业的发展规划中,成为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该概念被广泛接受是通过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业联合会(WBCSD)在1992年出版的著作《改变航向:一个关于发展与环境的全球商业观点》。随后相关研究机构对该概念进行一系列的定义和研究,由于对资源环境概念范畴的定义不同,出现了诸如资源环境效率、生态效率、环境效率、资源生产率、生态经济效率等提法。我国学者在90年代末期引入资源环境效率的概念,由于涉及环境的综合评价存在标准不一和实际数据获取困难等问题,目前已有的研究仍停留在定性研究为主,在介绍引进国外先进概念和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和方法。主要集中在生态效率概念的解释、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关系、基于生态效率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循环经济模式的提出等方面。
生态效率的概念最初应用于企业层面,后来逐步向更微观和宏观层面的应用深入,由于研究对象层次的差别和研究目的的不同,计算与评价方法也各有差异。例如运输行业特别关注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食品加工业则关注水资源消耗和废水排放。以区域或国家为研究对象的资源环境效率实践不多,目前尚无普遍认可的办法。区域竞争力的提高,生态效率是一个核心问题。王震等借用生命周期分析的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区域工业生态效率的指标体系、计算步骤和方法,经过分析,认为工业生态效率指标及测算可比较全面和真实的反应某个区域在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各种政策的实施效果。
综上所述,企业的资源环境效率在研究中侧重行为动机和战略视角,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而行业的资源环境效率的评价具有一般性,可以从系统角度比较不同企业问的产品、工艺流程、生产技术上的优劣,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多产业、区域的资源环境效率研究较少,目前仍处于理论实践探索阶段。
参考文献
【1】张晓东,池天河.基于区域资源环境容量的产业结构分析以北京怀柔县为例.地理科学进展,2000,19(4):
367-370.
【2】陈楷根,曾从盛,陈加兵.基于资源环境考虑的产业结构选择基准的探讨.人文地理,2003,18(6):73.76.
[3】于法稳,刘永涛.重庆市工业结构与环境资源灰色关联分析.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5(1):19-23.
【4】孙晓鸣,邓维,唐二春,等.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和层次分析法的工业结构生态化调整:以南京市为例.四川环境,2006,25(1):91.95.
【5】王云,冉圣宏,王华东.区域环境承载力与工业布局研究.环境保护科学,1998,24(4):6-9.
【6】蔺雪琴,方创琳.城市群地区产业集聚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地理科学进展,2008,27(3):110-118.
【7】Dao ZZ,Lai X Z.Pollution havens and industrialag-glomeration.Journal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Management,2009,58(2):141-153.
【8】Stefan Schaltegger,Andreas Sturm.0kologischeRatio-naliat //DieUntemehmungNr4/90,1 990:273-290.
【9】Bj6mStigson .Eeo-efficiency :Creatingmore value withlessimpact.WBCSD ,2000:5-36.
【10】朱远.让GDP 变“大”的同时变“轻”:中国提高资源生产率对策研究.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16.22.
【11】OECD .Eco —efficiency .Paris :Organizationfor 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1998:7-11.
【12】诸大建,邱寿丰.生态效率是循环经济的合理测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5):1-6.
【13】岳媛嫒,苏敬勤.生态效率:国外的实践与我国的对策.科学研究,2004,22(2):170.173.
【14】吕彬,杨建新.生态效率方法研究进展与应用.生态学报,2006,26(1】) :3898-3906.
【15】杨永华.内生增长理论下的循环经济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1):21.24.
【16】王震,石磊,等.Ⅸ域1二业生态效率的测算方法及应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6):121.126.
【17】董利.我国能源效率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分析.产业经济研究,2008(1):1-18.
【18】高振宇,王益.我国能源生产率的地区划分及影响因素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23(9):104-109.
【19】魏楚,沈满洪.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DEA 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7(8):50.61.
【20】朱远峰.产业结构对环境约束下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以浙江为例.浙江大学,2007:50.61.
【21】程丹润.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区域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合肥工业大学,2008:32-42.
【22】顾强.提高产业集群生态效率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中国科技投资,2006(8):36.38.
【23】商华,武春友.基于生态效率的生态工业园评价方法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2):25—29.
【24】WeiQL .DataEnvelopment Analysis.Beijing :SciencePress ,2004:59-60.
【25】Zaim0,TaskinEAKuznets curve in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An applicationon OECD countries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Economics,2000,17(1):21-36.
【26】Huang Y Barker T.The cleandevelopment mechanismand sustainabledevelopment:A paneldataanalysis .Dis —cussion Paper series,2008.Departmentof Land Econo-my,University ofCambridge ,No39,2008
范文三:谈谈我国人口问题对环境与资源的影响
谈谈我国人口问题对环境与资源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人口基数的不断增长,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资源环境和经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资源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又为资源环境的保护提供了经济保障。它们之间必须相互协调,共同发展。这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
一、人口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压力。
1、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土地是人类获取生物资源的基地,是人类生存的主要环境因素。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2005年当年全国净减少耕地36(2万公顷” 圆。我们常说我国以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如果耕地按这样的
规模递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将是不容低估的。
2、人口对水资源的压力
但在地球表面,97,是海水,淡水中的绝大部分又以冰川的形式贮存在极地和高寒山区,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河湖水体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其中极小一部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世界淡水的消耗量一直在稳步增长。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拥有水资源是世界人均水量最少的国家之一,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尤其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也更加突出。
人口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3、
森林是保持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也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可以保 持水土,涵养水分。但人口的增长使得人们对土地以及木材的需求量加大,越来 越多的森林资源正在遭受破坏。据估算,20世纪全球森林面积的减少量占了自渔 猎文明至今森林面积减少总量的75,。也不再能发挥保障生态平衡的功能。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3(8,,平均值仅为世界的18,,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居世界136位,我国森林的减少,使得木材和林副产品短缺,打破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得珍稀动物濒临灭绝。
4、人口对能源的压力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利用的深度与广度较过去大得 多,由此带来了两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首先是能源的耗竭。大多数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而且即使能被高效率的重复利用还会存在净损失
其次是能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在能源的采、选、冶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废物,占用和破坏了不少土地,其中不少为良田或可以改造为良田的土地。严重破坏了环境。
二、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发展一直处于不协调发展的状态。目前,这种不协调发展的状况不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而且还产生了新的不协调因素,进一步加剧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的严峻性。
1 人口、资源与环境整体发展不协调
当前,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其消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人口与经济之间的不协调发展关系,主要表现在人口总规模急剧膨胀和劳动力适龄人口数量庞大对经济发展形成了巨大压力;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协调关系,主要表现在,随着经济产值增加,加大了对资源的大量 消耗和浪费,使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不断受到削弱和破坏,已出现了某些重要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协调关系,主要表现在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日益严重的污染和自然生态持续恶化。从另一方面来看,被污染、破坏的生态环境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
2 人口、资源和环境各个子系统的内部发展不协调
从我国目前人口、资源和环境发展的现状可以看出,人口、资源和环境各子系统内部发展不协调的现象非常普遍。人口方面,计划生育政策虽然有效地抑制了人口自然增长,延缓了高峰期到来的时间,但同时,我国目前人口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1)年龄结构的问题。我国的老年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到2020年我国将步入老龄化严重阶段,到2040年达到峰值年龄的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17,;
年7月15日,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新生人口的性别比例失调。2004
公布,目前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6.9,100,有的省份竟达到135:100。到2020年,我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4000万,这意味着平均五个男性中将有一个找不到配偶,将有数千万的男子无妻可娶,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光棍”,而且这一现象从明年开始将逐渐显现出来。
(3)人口将逐步进入负增长阶段。目前,我国的一些地区,如上海、武汉、浙江的余姚、常德、闽中等都出现了人口的负增长,尤其是上海,已连续十几年出现负增长,这已经拉开了我国人口负增长的序幕。同时,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仍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
随着人口增长,自然资源日趋紧缺,有些资源已接近资源承载极限。我国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短缺,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3,人均森林面积不足1/6,人均草原面积不足1/2,人均矿产资源也只有1/2。随着人口增长,各种有限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还将持续下降,对资源的需求却会大幅度上升。同时,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空心化现象仍将是一个长期面临的问题。尽管科学技术进步将缓解一部分压力,但总体上仍将加重资源负荷,特别是加重了对土地和淡水资源的压力。我国环境资源系统的主要生物资源承载能力已接近超负荷的临界状态,一些有限资源已进入了承载力的临界点,如农业资源日益紧张,已接近资源承载极限。
我国的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变动也直接影响着环境,尤其是人口数量长期持续增长,引起不同程度的环境恶化,已经开始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我国的人口增长和快速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也超乎寻常的增长。我国正以历史上最严峻的生态环境,担负着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人口活动量,生态环境压力超越了大自然许多系统的临界平衡极限。它直接威胁着当代以及子孙后代的生存条件,并将不断深化成为下个世纪上半叶我国人口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危机之一。 三、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好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1、将资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起点和条件
资源要素不仅为人类生存所必须,而且是经济发展的直接投入要素,它们通过吸收、转化、形成、还原等途径为人类生存、经济发展提供无法替代的服务。人类不能离开资源的供给发展。
2、处理好人口问题,抓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
人口、资源、环境之间问题的源头在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方式。
3、实现环境优化,为可持续发展的终点和目标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资条件,它由大气、水、土壤、阳光和生物等多种环境
要素组成。
4、控制人口数量
首先,必须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其次,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家来讲,可以因新生及未成年人口的减少而增加积累,加快教育、第三,从国
卫生、养老保障事业的发展,从而直接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促进人口城市化和平安通过人口老龄化严重阶段,
5、提高公民的资源环境素质
第一深入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的资源环境意识。
第二是促使公众树立新的、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第三,加强媒体的作用。通过媒体的宣传使全体公民树立起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发
展观,使人们自觉用环境意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在全社会树立起保护环境的共 同理念。
结语: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人口问题一直难以解决,由此造成的环境与资源问题更是日益严重,这是当前我国面临的急需解决的大问题,我们必须正视并且尽力解决好它。否则,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甚至影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范文四:水资源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分析
王靖兰
摘 要:随着城市的发展,水资源将成为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因素。文章从 个方面论述了水资源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与作用。 (
关键词:水资源;区域经济;区域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用水量与日俱造成难以弥补的经济发展影响。增,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造成地下水资源的集中超量开采,致使地
下水采补平衡状态遭到严重破坏,地下水位持续大幅度下降,含水层逐 水资源对区域社会的影响 ’渐疏干,水资源日趋衰竭,产水量大幅度减少。与此同时,由于大量工业 水是人们生命攸关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废水和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致使地表水体严重污染,地下水质 有的城市工农业的发展,缺水从另一个方面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宁。 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使本来已经十分紧张的水资源供求形势变得更为 日缺水 ,的地方河道断流,的地方水压不万 ($ 8’$ !$ - - 严峻。
足;的人口因水困难,工业减压限量供水,市民深夜排队接水,严重 # 7 (
地影响了城市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安宁。 水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 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人口密度的提高,使得供水量的矛盾日益突出; 城市缺水,而且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下陷漏斗不断扩大,不少地 世纪与水市场有关的人口增长、工业增长、农业灌溉面积扩大, ’$ 基础建设急剧扩展,使得淡水资源的提取量增加了近 倍,人类已利用 , 方河道断流生态恶化。城市生活与工业的实际取水定额仅 人?日 #$$ 9 7 径流量的 ,随着人口的增长及经济的发展,预计到 年,人类对 "( - ’$’" & 与 万元 : 不含电力 ; ,与规划的用水定额 人?日与 #$ 7 #$ 9 7 0 ’’’"/可利用径流量的比例将超过 。我国用水增长十分迅速。全国总用水 ,$ - & 万元相差甚远,呈现严重的饥饿供水状况,使得人类不得不继续对地 7 /& 量 亿 ,年翻一番,到 年估计约 年达到 亿# # $&$ #$ #0$ & .(..( (,/& 下水进行掠夺式的开采,以破坏水环境来换取暂时的经济发展。 。年以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用水量增长较快。年和/#.0$ #..& & & ,年均增长 亿 ,增长率为年相比,全国用水量增加了 亿 #0$ # ". .,!//& 。亿 ,和 年全国用水量为 年相比,增加了 #1 ’ - #.., " "!! #..& &!0 / 水资源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 & 亿 ,年均增长 亿 ,年均增长率为 。 全国用水结构也在不/.’ /#1 , - & 断调整,,年年内仅增加 亿 #.0$ 2 #... #,$ /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水既是区域环境系统中的一个子系均增长率为 ;工业用水年均增长率达到 ,城镇生活用水年 $1 ’ - !1 & - 统也是组成各个子系统的重要环境因素。缺水对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十 均增长率达到 。单方水 的产出已由 元增长到年的 #$1 ! - 345 #.0$ &1 & 分严重的影响。 元。以 年的 年统计数据为例,人均用水量,北方各省区在#... #"1 , #.., & & & & ()缺水造成水土气肥关系失调,水分蒸发时盐分在土地中浓缩积 之间,其中新疆高达 ,山西仅 ,主要原因 #"$ 2 ($$ ## # ’//’ ,/.’/是由于缺水所致。 累,导致盐碱化程度越来越严重,表土板结,有机质骤减,肥力下降,产量 特别是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与工业用水大增,农业、农村用 减少。水与灌溉面积同步,人工灌溉面积逐年减少,其产量减少 倍,无法 & 2 ( ( )缺水造成地下水位太低,超过土地毛细管所能达到的植物根系 ’ 促进农业生态的改进。工农业用水的供需矛盾日趋严重,缺水情况与日 的深度,使表土干燥,各种林木、草灌的生长得不到足够的水分与养分的俱增。水成为工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供应,从而导致枯萎与死亡,减少植被覆盖率。 水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是现代化工业的生产基础,由于缺水未能 ()缺水造成水体污染,通过饮用水和动植物食品转入人体,形成公 &实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人均 仅占发达地区的 。从其自身 365 # 7 & 害。受到污染的水,失去其作为资源的经济价值功能。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等方面都 ()缺水导致地表的漏失,导致天然林场的消失,导致一些河流水量 (“”影响了高强度的资金投入。九五接轨项目和具备一定条件的新开工项 减少,导致沙漠化的形成和推进,正威胁着众多土地,引起整个生态系统 目,从预算内投资、银行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等方面初步测算,没有 的恶化。 出现积极的变化。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长缓慢,投资 ()没有足够的水资源和良好的水环境,也就没有生物物种与自然 "比重约 左右,投资规模与同类城市相比低于 ,处于较低水平, #$ "$ - - 景观的保护与利用,影响环境的美化、绿化、净化,造成社会效益与生态 未见到直接明显的经济效益增长。而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 效益的减少与损失;既影响物质文明,更影响精神文明。 的规模发展十分缓慢。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水资
源供需紧张的状况,已严重制约了城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持续发展。第
一,生态恶化,地下水补给极不正常;第二,降雨的年际变化很大,旱灾频 水资源对主要工业企业发展的影响( 繁;第三,年内径流与作物需求不相适应,降水量只占全年的 ,贫水 # 7 0 地区的用水常须采取调水蓄水的工程措施,增加成本,降低效益,影响产 缺水将影响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两者紧密相关,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先进工业国家水能利用程度达到 以 0$ - 上,水量利用超过可利用量的 。由于严重缺水,工业项目无法扩大 "$ - 规模,就连日常的工业用水也难以保证,对工业企业经济发展有着直接
的影响。
以大同市为例,工业企业比较集中,工业总产值比改革开放前增加
对山西省人口文化程度的综合评价
吴毅坤
摘 要:利用加权平均数的方法,对人口文化程度进行量化处理,进而横向确定了山西省
在全国的位置,纵向与历史进行了分析比较。按地市对山西省人口文化程度进行结构剖析 的同时,还对人口文化程度综合均值与同年人均 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求揭示人 JKL
口文化程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人口问题;文化程度;综合均值;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系数;山西省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ME>"
( 分利用普查资料以及综合均值的方法来解读山西省人口文化程度的现社会人口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按照统计口径大致可分为文盲含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含中专、大专以上 个层次。关于这方面资料的 F 状,下面分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收集,第五次人口普查是最新也是最全面的。山西省第五次人口普查公 》告中显示:截止 年 月 日 时,全省总人口为 万人。同 >??? DD D ? C >HG D? 综合均值的构成及山西省在全国的位置 D 年前的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共增加了 万人,增长 ,年均增 CG:D D D>: EN 长率 万人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 人,比第 。其中每 D: DBN D? C H>C 《根据中国统计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主要数 >??? 四次人口普查增加了 人。与此相 人。但这个数字比全国要低 D BH DBB !》据一书中提供的资料,计算整理出了较为详尽的人口文化程度综合均 反,全省的文盲率仅为 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下降了 个百 H: DBN 4 B: FF 值构成情况,详见表 。D 分点个百分点。除了这两项,小学、初中、高中文化 且比全国低了 4 >: FH 从该表中可以看出:山西省 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 万人,其中 ! C ?>? 程度人口的构成情况也相当复杂。因此便提出了一个如何综合评价人口 大专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为 个百分 ,这个比重比全国低 C: GHN ?: DH 文化程度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依照数理统计的原理给出了 ()数;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人口比重是 个百分 ,比全国高 D>:! > N ?: !! 一个计算综合均值的方法,即对 个层次的不同文化程度,按由高到低 F 的顺序分别设定权数 为:大专及以上 ,高中 ,初中 ,小学 ,文 O >?DFD?F数;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是 个百分数;小学 ,比全国高 H>: HNE !: ?H (盲半文盲 。然后再根据各种文化程度人口占应受教育人口总数岁及 ? !文化程度人口比重是 ,比全国低 个百分数。这种结构和全CH:! G N C:! H )以上的比重 ,就可给定计算公式:! 国其他省市相比也是互有参差。如果不采用数理统计上的综合评估方人口文化程度综合均值 ? 从 到 逐个取值。 按照这P # F >? & "!" 法,就很难给出一个总体评价。使用这种方法就计算出了这个高于全国 种计算方法,全国人口文化程度的综合均值为 ,山西B: DCD 平均水平的山西省人口文化程度综合均值 。B: >H !省为 。这说明山西省 岁及以上应受教育人口文化程度的平均水 B: !>H! ()全国 个省市、区人口文化程度综合均值的计算结果,大体可分 CD 平是处于小学 与初中 之间,且更接近于初中水平。文化程度综合均 F D? 值,山西要比全国高 。并且,山西省人口文化程度与 年前的第四 为 个 档 次 。 第 一 档 , 综 合 均 值 超 过 的 只 有 北 京 , 上 海 ?: HECD? C D? DDF: EF次人口普查相比有了显著提升。人口文化程度综合均值比第四次人口普 ,天津 。也就是说全国只有这 个直辖市的人口文化程度 D?: F?D?: DDCC !查时的 提高了 ,离散水平向初中靠近了 。为了能充!: CD> >: CD>H!: >HN 平均水平超过了初中程度。第二档,综合均值低于 而又超过全国平均 D?
水平 的有辽宁 ,黑龙江 ,吉林 ,广东 ,山西 B: DCD E: DEFB: EFEB: EC!B: !BH
,江苏 ,内蒙古 ,湖北 ,湖南 ,陕西 ,B: !>HB: H!>B: CEFB: CDDB: >CFB: >FH
""""""""""""""""""""""""""""""""""""""""""" 浴水不能按班更换,职工家属户户有备水储水设备,卫生间上水管道被总之,水资源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很大,是生态环境的关键因迫割断,居住市区的职工每天自带饮水上班。大同二电厂现装机 ! = >?? 素,对城市的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C C ,实际日供水量仅 万余 ,经常有 台机组 机组,日需水量 @ B: C > A3! 3作用。 窝机,不能正常运行。 ()责任编辑:刘翠玲
!!!!!!!!!!!!!!! 大同糖厂生产用水的季节性变化大,用水高峰时无自来水调给,工第一作者简介:王靖兰,女,月生,山西省太原市人,年 DEF? DD DEGG 厂只得向附近农村买水。由于水源不足,大同矿务局燕子山矿、四台沟矿 年毕业于太原工学院水利系,高级工程师,现为山西省水利勘测设计研 的供水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缺水导致了工业企业供需失衡, 究院信息档案中心主任,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西大街,?C??>H: 导致了工业企业经济的波动,形成恶性循环。
!"#$%’&& (" )*+ ,"-$.+"/+ (- )*+ 0#)+1 2+&(.1/+& (" )*+ 3(/’+)%4
5/("(6% #"7 5"8’1("6+")
09 ;’"<=$#">=$#">
: >3?2@?#$%& ()* )*+ -/% 0+1+#$23+%)4 )*+ /)+- -+5$-6+5 (# #+6$3+ )*+ (32$-)/%) 7/6)$- 7$- )*+ &-$(%& $7!!"’,.’,’.’
9 )*+ +6$%$384 )*+ (%6-+/5(%& $7 2+$2#+ 5 #(1(%& 5)/%0/-04 /%0 )*+ -/% 55)/(%/#+ 0+1+#$23+%): *(5 2/2+- 0(5655+5 $% ,.,.;,
)*+ (%7,#+%6+ /%0 +77+6) $7 )*+ ’/)+- -+5$,-6+5 $% )* + 5$6(+)84 +6$%$38 /%0 +%1(-$%3+%):
file:///D|/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txt
df机及ov及ojxlkvjlkxcmvkmxclkjlk;jsdfljklem,.xmv/.,**lkjvolfdjiojvkldf
file:///D|/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txt2012/8/2 16:09:56
范文五:浅析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浅析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工程技术,
唐秀仲 约2618字
摘要:作者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并对防治矿产开发造成环境污染的措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矿产资源 开发 环境
1、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正致力于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发展国民经济,包括对西部的开发。资源的开发利用会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对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现就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做一探讨,为进一步治理和保护环境提供参考[1]。
2、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2.1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在开矿过程中,由于剥除矿体表层土壤,破坏了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产生的矿石、废石等随便堆放,也可造成水土流失。大量的水土流失,会造成水库淤积,河道阻塞。
2.2 由废渣、废石引起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
泥石流是一种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流体,它具有巨大的能量,来势凶猛、破坏力极强,是矿山开采中一种常见的在人为作用诱导下产生的灾害现象。泥石流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大量的雨水,二是大量的泥沙。雨水是大自然的产物,而泥沙则多属人为产品。一些矿山开采的剥离土和废石堆积在山坡或沟谷中,使围岩失去稳定性,形成大规模的崩塌和滑坡,为泥石流储备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当暴雨来临时,便形成大规模泥石流,尤以西南三省更为频繁。泸沽铁矿、四川石棉矿等一些矿山均发生过这类泥石流。崩塌和滑坡也是矿山开采中经济常发生的地质灾害,它的成因除采矿时未设置好排土场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落后的采矿方式,如“崩落法”和“放大炮”,便围岩失去稳定性,从而改变了地质体结构,发生大规模的崩塌和滑坡。如甘肃陇南滑坡区,滑坡分布面积达9067km2,有滑坡体12135处,这种严重滑坡与当地乱采铅锌矿有十分密切的关系[2]。
因地下采矿而引起地应力失去平衡形成的地质灾害有瓦斯爆炸、岩石爆炸、矿井突水、矿山地震等,这些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一些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如1997年11月淮南三翻煤矿的特大瓦斯爆炸,死亡87人。
2.3对大气的影响
矿石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可造成大气污染,影响空气的质量。
2.4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问题
全国70%以上的城乡居民饮用地下水,但我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可供开发的地下水资源量只有8700亿m3/a和2900亿m3/a。由于地下水的集中开采、过量开采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地裂缝、地面沿降、城市地面塌陷、地下水水质恶化、沿海海水入侵、土地(或耕地)沙化等。如甘肃石羊河下游民勤县,因连年超采地下水,地下水位每年以0.5-0.8m的速度不断下降,水中矿化度不断升高,造成地表生态系统严重破坏,使73万亩开然林、28万亩人工育林枯死,2528.5km2土地盐渍化。民勤盆地绿洲北部地带的沙漠每年以10m的速度入侵,废弃耕地达40万亩。由于生态恶化每年给民勤县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5亿元[3]。
2.5噪声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
采矿、选矿、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噪声都会影响矿区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严重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睡眠和休息,甚至引起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2.6对生态的影响
采矿不仅使地质环境发生不同程度的物理、化学变化,而且对整个矿区的生态也产生影响。如大量的露天采矿会破坏生态的平衡,破坏矿区植被,破坏矿区动物的生活环境,影响动物的生存等。
3、防治矿产开发造成环境污染的措施
在搞好矿产资源生产的同时,应注意环境的保护。为了防治矿产开发过程中对地质地貌、水文、水土保持等影响,根据各矿区具体自然环境因素,应采取不同的措施。
3.1废石的处理
对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应专设废石场堆放,为减少雨水冲刷、侵蚀对环境的污染,在废石场下方修建拦土堤,堵截废石场被冲刷产生的泥水。并在废石场的上方设置排洪沟,防止外围雨水侵入废石场。若废石场的冲刷淋溶水含有污染物,应将污水排入污水处理站或尾矿库进行净化。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废石排放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废石场复土植被,以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对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如用煤矸生产砖、陶瓷、耐火砖等。
3.2污水的处理
根据矿区污水的性质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若矿井水为酸性,则要加入碱性物质进行中和处理。如有其他有害物质,则要根据不同的污染物,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工艺处理。同时,对处理的废水进行综合利用。
3.3粉尘的处理
对采矿场的粉尘可采用湿式作业方式来防治,并在采场内设置喷水龙头。对选矿场的粉尘可在几个主要扬尘点采用湿式除尘设备。对破碎筛分等产生粉尘的机器设防护罩、密封罩等除尘设备。同时在产生粉尘的车间内设喷水点冲洗地板,减少二次扬尘。在矿物装运过程中,对产生粉尘的地点进行喷雾洒水,防止装运过程的粉尘污染。
3.4消除噪声的污染
矿山的空压机、通风机、破碎机等都是噪声源。为了降低噪声,除选用低噪声设备外,在设备上加消声设施等。其它吸声、隔声、消声与隔震措施也是可以考虑的方案。
3.5对矿区进行绿化
在采矿场、废石场、尾矿库及填方后的地带采取复土植树育草,以防止这些地段的水土流失、崩塌、滑坡。绿化具有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减弱噪声、美化环境等多种功效。
3.6矿山建设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为了避免矿山开发对环境造成无可挽回的破坏,在矿山建设前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采矿、选矿中地质地貌、水文、大气、土壤、植被等影响,按照现行环境质量评价的标准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矿山设计和矿山建设审批的依据。
4、结论
矿产开发中的环境问题突出而尖锐,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急不可待。为此,必须改变我们人类自身不合理利用资源的习惯势力,改变忽视客观规律的掠夺式生产方式,以宣传和教育为本提高人的素质,调整和发挥政策优势,加大环保投入,坚持经济建设中环保先行的原则,逐步改善生态环境,防止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环境恶化的加剧,认真实施“山川秀美”工程,极尽全力创造良好的生存及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熊报国(铜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与开发, 2001; 9 (3): 324~329
[2]刘晓恒(尾矿悬浮物对水中浮游生物的影响(环境科技, 2002; 14 (6): 86~90
[3]陈荣坤(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建材地质, 2004; (5):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