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导论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
导论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
第一节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二新中国成立前的经济状况
第二节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 一恢复时期的主要工作
二恢复时期经济的发展及经济成分状况
第三节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二“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及过程
四“一五”时期出现的问题
五“一五”时期的计划管理体制
第四节“**”时期和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
一经济指导工作的严重失误
二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第五节十年内乱时期(1966,1976(10) 一“**”的发动
二“**”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第六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1976(10,)
一“五五”计划到“八五”计划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二经济体制改革及其模式选择
第一章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农业的基础作用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一农业的基础作用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三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第二节中国的粮食问题
一粮食的需求及供给
二实现粮食供需平衡的艰巨性及其对策
第三节乡镇企业的发展
一乡镇企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二乡镇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三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四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农村城镇化
第二章中国工业的发展
第一节工业的主导地位及发展阶段 一工业处于主导地位的原因 二对中国工业化所处阶段的判断与分析
第二节支柱产业的构成及发展 一中国的支柱产业及其特点 二支柱产业的构成及分析
第三章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一节三次产业的划分及结构变化 一三次产业的划分
二产业结构中三次产业地位的变化 第二节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 一第三产业的发展成就
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差距
第三节第三产业的发展条件、目标和重点 一第三产业的发展条件
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目标
三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
第四章中国的财政
第一节财政收支及其职能
一财政的收支
二财政的职能
第二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二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
第三节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一国家预算及预算外资金
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第五章中国的金融
第一节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 一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和演变 二金融机构
三金融市场
第二节国际收支与外汇管理 一国际收支
二外汇市场与外汇管理
第六章中国居民的收人 第一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 一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 二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 三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
第二节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一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二如何看待收入差距
三居民收入变动的基本趋势
第七章中国居民的消费 第一节居民生活消费的变化 一消费水平和消费构成的变化 二小康生活水平分析
三90年代后居民消费的特点
第二节居民消费变化预测 一未来居民消费水平增长预测 二未来居民消费结构变化预测
第八章中国的人口问题 第一节人口的发展
一人口数量的增长
二人口容量
三人口素质
第二节人口结构
一人口的性别构成
二人口的年龄构成
三人口的城乡构成
四人口的地区构成
第九章中国的就业问题 第一节就业状况
一就业与失业
二就业面临的问题
三就业结构
第二节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的途径 一控制劳动力供给的增长
二加快劳动力需求的形成
第十章中国的环境问题
第一节环境问题与环境状况 一什么是环境问题
二环境状况
三环境保护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问题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确立 三当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十一章中国的科技进步
第一节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一科技发展历史的简要回顾 二科学技术成就
第二节加快科技进步步伐
一科技进步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二加快科技进步的战略措施
第十二章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地区分类与地区差别 一地区分类
二地区差别
第二节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中的地区差距
一对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认识 二地区协调发展的途径
第十三章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 第一节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 一对对外开放历史的简要回顾 二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
第二节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发展 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二对外开放政策的具体实施 三跨世纪的对外开放战略与战略重点
附录:中国居世界前十位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
重要词语索引
主要参考书目
范文二: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
今天,全世界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和民众正在努力建立一个全球化的经济体系。许许多多原本相对落后的国家的人民已开始在经济、物质条件和发展机会等方面从中受益。因此我今天想讲的重点是在中国的经济领域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有哪些机遇,最后我还会谈到我们将共同面对怎样的挑战。以下内容是由我自己的感想和网上资料相结合的。首先探讨一下全球化问题,全球化问题不只是经济问题,它还涉及重要的文化和社会层面,而我们还未能很好地理解这些方面。这些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变得越来越相互依存。世界上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之间常常存在着潜在的冲突,我们必须共同面对这些冲突,因为我们已变得越来越相互依存。所以我们必须正视这种潜在的冲突。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在20年前世界上不会有很多人关注中国的经济发展,因为坦率地说,从经济的角度看对于欧洲和美国的大多数人来说,20年前无论中国一年的经济增长率是8%还是10%都无关紧要,因为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他们没有太大的影响。但现在就不同了,由于中国的发展是全球经济强有力的推动力之一,如果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成功,全世界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受益。由此我们知道现在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在过去25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一直以每年人均收入大于8%的增长率持续高速发展,而同期生产力的增幅以投入-产出率来粗略估计,应该超过6%。在这25年间中国贫困率的下降也非常明显。这样的发展速度和贫困率的下降速度在程度和规模上都是史无前例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找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因并不困难。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采纳和运用了市场经济原则。市场经济以价格信号和市场为中心,强调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现在看来,在20世纪人们所进行的那些背离市场经济原则的经济实验,都已证明是失败的。市场经济当然有很多不同的模式,但如果在一个市场中每天都需要做出数以亿计的决策,那么要想将所有这些经济决策都集中起来制定显然是不可能的,唯一的例外只是单个的企业,在那个层次上进行集中化的决策是可行的。我想,这一点不仅是我们大家有过深刻体会的,而且已经是普遍接受的。第二,中国已经熟练地、非常熟练地实现了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复杂程度的经济转型,即从计划经济转换到日趋市场化的经济体制,不仅在国内实行了市场经济,而且还成功地融入了国际市场。第三,中国的政策
制定者们非常关注收入的合理分配。如果对收入分配问题不加重视,就容易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容易在国民之间产生负面影响。前面我提到中国贫困率的降低,说明中国政府很重视这个问题,这有望让最大多数的人民群众能够从经济的增长中受益。中国的成功还得益于大力发展教育和培训,以及建立各级教育机构。还有就是促进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动,这样一来哪里有经济发展的机会人们就能流向哪里,而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世界范围内的移民潮正体现
以上是1978年以后从农村迁入的,当时全国农了这一点。中国城市人口的20%
村人口的比重为82%,而现在大约是60%。这确实是相当庞大的人口流动量,把它管理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中国看成是世界最主要的劳动密集型制造工厂的中心,产品质量高而劳动力成本和制造成本相对低廉。但再过20年,情况或许就会发生变化,因为人们的收入和工资水平已经增加了,而人们的就业取向很有可能发生转型,尤其是在当今人们的工作方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这将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特别重视教育的原因。教育之所以是一种非常关键的无形资产,因为它可以使人们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但在这里我们又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环境问题。
我们再来展望中国的发展。中国现在的国民生产总值即GDP是13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比意大利稍多一点。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所以人均收入相当于美国的四十分之一,但这种换算是失真的,因为人们知道中国的物价水平相对较低,所以中国真实的人均收入应该是美国的四十分之一的两到三倍,大约为十五分之一。我预计中国如果能够保持现在的经济增长率,经济总量大约就会按照每十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在未来的20到25年内中国有望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体。中国如果能够以这样的速度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就会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强国。到了21世纪中叶世界上将会出现三个鼎足而立的经济体:美国、欧盟和中国,日本和印度将紧随其后。对整个世界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变化,巨大的变化。50年是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中国的经济将在世界上已经变得举足轻重了。
此时,我们只是看到了好的一面,可是我们忽视了现在面临的严重挑战,就是环境问题,就像前面提到的中国是人口密集国家劳动力丰厚而且廉价,所以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不断在中国各地开办工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口就业问题,但是却带来了更为严重的问题--环境污染,即水污染、大气
污染、噪音污染等。注重了眼前利益,却忽视了长远发展。所以我认为,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工作,这样才是做好的发展模式。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
范文三: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难题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难题
一、绪论
中国自改革开放开放以来,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已经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体制问题、能源环保问题、应对WTO 能力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产业链低下,急需提升问题等等。在金融危机的国际大背景下,如何应对应对中国这些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难题,已成为我国“十二五”期间不容忽视且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简要探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难题【1】。
二、中国应对WTO 保护措施乏力,急需实战经验与对策
中国自2001加入WTO 以来,将贸易争端诉至WTO 的案件聊聊无几。根据WTO 公布的有关数据,中国是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2]。1995 年~2003 年,中国遭受其他WTO 成员反倾销立案次数为356 起,占WTO 成员反倾销总量的14.7%,其中2003 年竟然高达21.4%;遭受最终反倾销措施254 起,占WTO 成员反倾销总量的16.8%,其中1997 年竟然高达26.6%。而同期中国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则非常低,2003年也只有6.0%。在中国商务部刚刚发布的《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06》中,也对包括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25个国家对中国企业和产品存在的一些歧视性政策表示了关注[3]。
这或许表明,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作为经济成长最为迅速的经济体,中国还不能自如地运用WTO 的规则,在这个多边贸易体系下主张自己的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在中国,被投诉并且打官司,很容易被当事者认为是一种敌意行为,有些时候我们很难平心静气地去面对可能的诉讼。事实上,WTO 的争议解决机制为在多边贸易体系下合理解决摩擦,避免两败俱伤的贸易战提供了一个平台。 作为贸易大国,中国应重视保障措施在进口保护方面的独特作用。保障措施着重关注数量激增和产业损害,调查相对简单、措施快速,能在短时间内限制进口及时保护国内相关产业,这些特点都是其他贸易救济手段所没有的。因此我国产业协会和相关企业应当全面了解保障措施的性质,及时关注进口数量对国内产业的冲击情况,建立进口预警机制,条件成熟时及时向我国调机关提出申请,维护自身的权益。
采取保障措施要慎重,以其作为救济手段应当合乎法律规定,合乎国家长远利益并且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保障措施虽然是WTO 规则所允许的贸易救济手段,但如前所述,贸易大国对其使用颇为谨慎,并且发起国在WTO 争端解决机制中无胜诉先例。我国作为贸易大国,对其使用从整体上应持审慎态度,应强调以磋商为主、专家组程序为辅的原则,严格遵循WTO 规则,慎重决策。
充分运用WTO 规则反击国外以保障措施为手段的贸易保护主义,WTO 对于保障措施的实施条件严格且无胜诉的先例,因此基本可以认为,采取保障措施方一旦被诉,就要败诉,鉴于此,对于国外以保障措施为手段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径,我
国应充分运用WTO 规则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国权益,如果条件适合,也可以直接援用报复条款,解决保障措施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三、能源与环保问题仍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能源历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主题。由于受国际局势,国内资源分布不均衡等因素影响,能源问题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2007年3月27日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报告我国当前能源形势与能源安全问题时说,保障能源安全,包括影响能源稳定、经济、安全、清洁供应的各个方面,是维护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从能源消费总量来看,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的第二消费大国。尽管我国GDP 总值在世界上是第六名,但是人口是居世界第一的,因此当前面临在发展经济之中必须有一个充足的能源供应问题。所以中国就能源战略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在经济发展中给中国找到更充分的能源供应; 另一个是怎么提高能源效率,节约能源,因为我国现在不能够简单地重复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路。马凯强调,中国能源发展
【4】当以节约优先——在坚持开源和节流结合的同时,突出节约。他指出,中国
已经颁布了节能的中长期规划,在刚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中把节能放在了突出重要位置。第二个问题中国现在还没有完全解决,或者距离达到这个目标还很远,还存在与能源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经济发展,能源供应和环保要求,这三者是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的,只有经济发展了,科技进步才能确保能源长期稳定的供应,也才能确保环保基本要求并不断有所提高。
对于能源问题,我们需要一个再认识和再反省的过程。应尽快积累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多种能源储备方式;要在突破现实生活中极端认识的基础上,在平衡好环保等诸多因素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同时,要摆脱那些出于对核辐射的担忧不许发展核电,担心污染环境不要发展燃煤油的火电的极端倾向。要坚持立足国内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安全为供应基础,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为主线,加大国内能源资源勘探力度。要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广清洁能源。要依靠科技进步,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作用,增强节约能源资源的能力,全面促进能源资源的高效节约和高效利用。
四、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整近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经历了较大的变化,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沿海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为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在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一段时期中,虽然各个地区的经济都会有所发展,但非均衡的区域经济结构一时无法改变,区域差距的过分扩大必然会导致区域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并进而导致国民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区域差异问题仍然很严重,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仍在进一步拉大。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引入市场机制,从此区域经济的地区发展出现了不同的变化,主要有广东、福建、山东、浙江、江苏及上海等省市,形成了东部沿海的“新兴工业省份”。这些省
市就是改革开放的力度大、市场健全、多种所有制共存、股份合作制较早、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较快。原有的老工业基地和中西部的一些省区由于产业结构老化、市场建立较迟,因此经济增长低于东部沿海诸省、市。目前我国区域差异已经形成共识:三大地带的区域差异是现实存在的,而且在不断扩大当中。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进入21世纪的大区域开发举措,经历几年的开发实践,西部开发的效果如何,应该评估。西部大开发要进行50年,甚至更长,应当分阶段确定重点。自开发以来,西部地区国家投资明显增加,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加快。但是,目前有3大问题比较突出:
(一)从实践中看,国内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没有跟进,出现了“政府热,民间冷”的现象;
(二)虽然西部经济增长的速度在加快,但在宏观增长的背景中东西的差距依然在加大;
(三)由于西部软环境建设尚存在较大差距,外向型经济发展缓慢。
在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同时,把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摆到重要位置,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是近期国家区域政策的一大中心。实际上,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有自身的优势:工业基础雄厚、人才济济,调整改造的环境比较优越,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矿业城市“替续”产业发展开始起步,区位优势明显,投资环境明显改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和退耕还林五大工程将改变中国的区域经济版图。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应以经济结构调整吸引先进生产要素为重点,克服地区差距关键是解决好“中心与外围的关系”,“十一五”期间提出若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尤其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它将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资源、产业、人才等综合优势,进一步形成东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5】。
五、结束语
尽管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着诸多较难解决的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以科学的态度,饱满的情绪去应对,一切困难都将顺利解决。
参考文献:
[1] 陈秀山 孙久文: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北京:商务印书, 馆2005 年版
[2]全球反倾销“聚焦”中
国, http://info.weldcut.hc360.com/2008/07/300927389.shtml,2010-2-24.
[3] 王建祥,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难题[J],商场现代化,2007年6月。
[4] 马凯阐释中国能源长期政策 节约能源最重要, http://www.cmwin.com/CBPResource/StageHtmlPage/A256/A25620071226143350843.htm,2010-2-28.
[5]**,十七大报告,2007年9月。
范文四: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道德思考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道德思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经典论述。道德作为重要的上层建筑之一,其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同样适用上述基本原理。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可谓是高速增长,但中国的道德状况并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显著提高,而是恰恰相反,道德状况一落千丈。接下来,试着从伦理学的角度去探讨中国经济发展引发的一系列道德思考。
一、中国经济发展引发的道德问题。
1、环境问题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环境污染问题,近来肆虐的雾霾天气,终于让全国上下直面了环境的重要。水源被污染了老百姓买矿泉水喝,土地被污染了老百姓自己种菜吃,现在空气被污染了,老百姓没辙了,只能尽量少出门,出门戴口罩。同时,某些官员也没辙了,因为空气可没有办法特供。
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的发展,必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中国的环境污染,已经远远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其中的原因,就是道德的沦丧。中国的很多企业白天不排污,夜里偷偷排,被发现了则交罚款了事,而且这些企业全部拥有环保设备,可是偏偏不用,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环保设备的运行成本很高,缴纳的罚款金额却远远低于运行成
本;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特别是开办在农村、郊区的企业,为了排污,在地面打上一口深井,将污染直接排在深井中,直接污染了周围土地和地下水,这很可能也是中国现在“癌症村”频发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中国的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利益的驱使,毫不犹豫地将道德二字抛在了脑后,肆无忌惮地污染着环境,环境问题也就成了中国经济发展导致的道德问题之一。
2、造假问题
五年前的三鹿奶粉事件,用五万多名婴儿的健康,揭示了中国奶制品行业的造假行径,为了提高奶制品的蛋白质检测值,人为在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而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长期摄入会导致人体泌尿系统膀胱、肾产生结石,并可诱发膀胱癌,百度上将此次事件称之为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我认为这不是一个污染事件,这应该是一个典型的造假事件,道德沦丧的造假事件。
谈到造假,在中国可以说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制造行业的假药、假酒、假名牌,可谓是假货泛滥;演艺圈的名人,脸蛋说变就变;体育界的假球黑哨,运动员的年龄说改就改;学术界的假论文,比比皆是;考试作弊、虚假广告、假证件假发票,甚至连政府发布的相关数据,都有可能是统计加估计。这些造假中,制造行业,特别是其中的假药和假食品的社会危害性尤为严重,不但侵犯了被造假
者的合法权益,而且还严重威胁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假的人,是为了付出最小的代价来获得最大的利益,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将造假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捷径,充当造假者的保护伞,中国的某些城市,经济主要就是依靠造假增长起来,地方政府甚至鼓励、支持造假,使得造假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可以这么说,中国正是因为需要发展经济,才有了各式各样的造假,造假问题也就成了中国经济发展导致的道德问题之一。
3、诚信问题
4年前的蚁力神事件,用数万名投资者的倾家荡产,揭示了中国企业的诚信问题,一个坚持“质量、诚信、责任”六字发展方针的集团企业,原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毫无诚信可言。在2004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发出蚁力神产品含有“伟哥”成分的报告,这也许就是蚁力神“谁用谁知道”的奥秘所在。实际上,该集团企业从养殖户那里回收的蚂蚁均不合格,根本不能用,只能扔掉,只是通过委托养殖蚂蚁收取养殖户保证金,用后加盟养殖户交纳的保证金,来高利益返还先加盟养殖户的本金和利息,从而吸引更多的养殖户加盟,最终资金链条断裂,涉嫌非法集资上百亿资金。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非法集资的企业也是层出不穷,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诚信问题还远远不止这一个,其
中最常是恶意的逃避债务。欠债还钱是恒古至今的一个铁打的道理,但中国的一些企业总是喜欢拖着欠款不还,有的是因为三角债的问题,实在是无力偿还,但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是有钱投资挣钱,也不欠债还钱,占用别人的资金,给自己带来收益,这就是极其不道德的诚信问题了。中国企业的诚信问题属于发展中的问题,它是与中国市场化经济发展相伴而生的,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导致的道德问题之一。
二、中国经济发展引发的道德责任思考
从现实来说,现在的很多企业,包括政府,还只是想着投入、产出、效益这些问题,没有认识到经济本身蕴含的伦理道德,更加没有懂得把伦理道德作为工具,理性地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帮助国家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政府的道德责任
环境污染、制假售假、诚信危机等道德问题,政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将社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上来,为了发展经济,**同志的白猫黑猫理论,成为了当时的一个理论标志。时至今日,政府仍旧在用经济数据说话,以GDP 论英雄,央视报道的东莞,政府为了当地经济,已经充当了违法犯罪的保护伞,环境污染、制假售假无一不是政府为了经济发展纵容出来的结果,政府的诚信缺失,也成了企业、老百姓的榜样。现在的中国,温饱
等生存问题已经解决,政府已经不能一味强调“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了,应当充分发挥伦理道德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用良好的道德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
2、媒体的道德责任
网络上随处可见的假冒伪劣商品,夸张的电视购物充斥着各大电视台,还有不负责任的各类虚假广告,这些都是媒体对造假行为的最直接的帮助。媒体应当是一个向老百姓传达正确信息的途径,但是现在的媒体受到利益至上的影响,该报道的不报道,黑的能报道成白的,为了吸引眼球,捕风捉影、断章取义、歪曲事实的报道屡见不鲜,正如八年前的“彭宇案”,媒体报道的并非事实真相,为了吸引眼球,做出“扶老人就要负责”的报道,完全歪曲了事实,形成了极坏的道德导向,这就是媒体的道德责任。
3、企业的道德责任
企业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在“义”和“利”的冲突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利”,在“自身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冲突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身利益”,去污染环境、制假售假、不讲诚信,这都是道德沦丧的表现。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自觉履行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企业的道德责任就是较高层次的社会责任,在这里主要是外部责任,企业应当自觉遵守商业道德、平等交易、诚实守信、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节约资源能源等。
三、发挥伦理道德对经济作用
当今的世界已经进化到一个不重视伦理道德对经济的作用,就不能很好地发展和前进的时代。当今的经济生活领域违背道德和不讲信用的现象大量存在,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忧思和不安,人们在心灵深处呼唤经济诚信和经济道德,政府、企业家和消费者形成了价值共识,市场经济应该是有道德的经济,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不能没有伦理道德的规范和约束,离开了伦理道德规范、约束和引导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必然远离人类的幸福,还将给人类带来危害和灾难。
1、政府的引导作用
经济的发展所导致的伦理道德问题,政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出现为了经济发展而放弃伦理道德的行为时,政府没有及时制止,而是为了眼前的利益得过且过,甚至是为了经济利益对这些行为予以帮助、鼓励和支持。政府应当运用其拥有的职能手段对经济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对讲究伦理道德的经济行为予以支持和鼓励,对违反伦理道德的经济行为要予以严厉的打击。
2、企业家的自律
作为企业家,要认识到,只有遵守伦理道德的经济行为,才是可以持续发展的事业,应当用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不能只看见眼前的利益。因此,企业家们要通过行业协会等方
式的自律机制,来调整企业的经济行为,防止行业间的恶性竞争导致违背伦理道德的经济行为的发生。
3、消费者的正确消费
消费者正确的消费就是要适度消费和合理消费。我们要反对那种有损于人们身心健康和社会风气的黄色消费和黑色消费,反对纵欲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同时也要反对苦行主义和禁欲主义的价值观。人们的消费活动只要适度、合理就应当被肯定,同时要认识到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必然地反道德。在历史和显示生活中也经常看到“温饱并至而能不为善者稀”,“饥寒并至而能无为非者寡”的现象,“为富不仁”的人有,但“既富既仁“的也大有人在,关键是要给予消费者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范文五:浅谈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经济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经济发展
作者:马通 余哲寰
来源:《农家科技中旬刊》 2016年第 12期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实现中国梦过程中存在的经济发展问题,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 调整经济结构等解决办法。
关键词:经济 中国梦 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后,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中国梦,就是华夏民族的复兴梦,就是 中国经济的复苏梦,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全球的崛起梦。每个中国人,都希望自己的国家可 以在世界上独占鳌头,成为世界第一。
如今,虽然中国的 GDP 总量已经于 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可是,在中国经济 的强劲的发展势头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阻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在经历了三十余年的飞速发展后,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在 2010年首度出现了滞缓,且经 济增长放慢的趋势一直没有停止。去年,我国 GDP 的预计涨幅只有 6.7%,跌破了 7%。在我 们一直以来的印象里,中国的经济发展将会永久持续高速发展,并且将很快反超美国,成为新 世界的经济巨头。然而事实让我们认清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果不能解决这 些问题,恐怕中国经济的增长趋势将会越来越慢。
首先,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存在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就是泡沫经济。泡沫经济,指资产 价值超越实体经济,极易丧失持续发展能力的宏观经济状态。泡沫经济经常由大量投机活动支 撑,本质就是贪婪。由于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因此其资产犹如泡沫一般容易破裂。中国经济 高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发地产市场的繁荣。泡沫市场没有永远的繁荣,一旦泡沫经 济破裂,那依托其上的经济体(如上世纪 80年代广场协议后的日本),将会不得不 “ 一夜回到 解放前 ” ,自食苦果,经济倒退,甚至国家动荡。泡沫经济产生有宏观环境宽松,有炒作的资 金来源的原因,而缺乏约束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的机制也是一大祸首。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 的时期,千万不能被泡沫经济的假象蒙蔽了双眼,要以史为鉴,加大对投机势力的监控和打 击,不给泡沫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土壤。
其次,贫富差距。中国经济持续三十余年的高速发展,使得经济蛋糕越做越大,但是蛋糕 分得并不公平,国家几乎 70%的财富集中在 30%人的手里。一个人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无 论一个富翁怎么富有,该吃三顿饭就不会吃五顿。可是穷人虽然有消费需求,却因为分得的蛋 糕太小而得不到满足,他本来是要吃三顿饭的,但穷困逼迫他可能只吃两顿。
第三,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中国一直存在着货币超发,尽管官方没有声明,但我们纵观 这些年来的变迁,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惊讶,某一种商品在不知不觉中竟然涨价了那么多,然后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导论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