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
针对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中第三节洒流地貌发育一课内容,先分析教村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出了课堂教学的处理思路。在教学环节,提供了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学情反馈和相应的措施,从而很全面向同行展示了这节课的教学全程。 以学定法 建构主义思潮 多元智力理论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位于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中的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本节课是学习了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及其相互联系后,关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案例学习。按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外力地貌的学习中。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式: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过程与方法 ①加强学生对己有知识的运用,搜集整理的能力 ②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信息,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③通过做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②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河谷的演变过程,对不同类型河流堆积地貌形成的理解。 【教学难点】河谷演变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分析;河流堆积地貌形成过程能力的分析。 4.教材的处理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有条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调整;先学习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式,之后学习河流侵蚀地貌河谷;最后学习河流堆积地貌。考虑课堂容量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本节课分两课时,今天学习第一课时。 二、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采用实验探究法。通过做实验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地里的兴趣,丰富学生学习地里的成功体验。 2.讲授新课主要借助多媒体,多媒体展示的内容:①三种侵蚀作用及景观图。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难点和重点,概念比较抽象,通过图片展示可以增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直观形象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②知识体系的展示主要意图: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整体的认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三、说教法 所谓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也是新课标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法迁移到其他外力地貌的学习中的特点和学生正处于高一,关注事物的注意力不够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及方式都不够成熟的年龄特征,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式: 1.提问导学法教学 提问法在我们日常的课堂中最常用到的,这不但说明它好用,而且很多的教师都知道在教学中适当的提问不仅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加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巩固和加深,还能激发学生的潜力,本节课的课堂,我主要采取提问抢答的形式进行。 2.多媒体辅助教学 现在科技日新月异,单像过去依靠白字黑板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所以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知道,并形象理解很多不能在黑板上板不出的东西,增加学生学习地理这一门课的兴趣,本节课我会使用多媒体展示河流三种侵蚀下形成的地貌景观,用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并加深学生课堂讲授内容的直观理解。除了以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作为多媒体辅助手段外,同时紧密结合传统的教学工具手段来弥补计算机辅助教学上的不足。 3.探究式教学 让学生分组做实验,个人观察,组内讨论形成共识,小组派代表汇报实验成果,讲出实验过程中河流地貌产生怎样的变化并推测其原因。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在课后练习中探究,本节课中,我提出了几个问题,不但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还能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 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思潮的兴起 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去积极观察,思考和探索,以获得感性知识和实践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经过批判、修正、理解、记忆与理性知识和书本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符合自己特点的,有利于未来发展的,稳定的知识结构。 对地理教材的影响:注重学生经验,体验,强化地理实践。 (2)多元智力理论的流行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智力是不容测定的,如果要测定这种智力,就应当侧重该智力表现出来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力,不仅是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 对地理教材的影响: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培养,注意学生智力的综合评价――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与评价。 四、说学情和反思 1.学生情况 (1)从知识掌握程度看,已学过营造形态的力,山岳的形成,对学习河流地貌有一定知识基础。 (2)从学习能力看,学生懂得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探究学习有所基础。 (3)从心理特点看,从小倡导素质教育,对新型自主互动学习能力较高。 2.对策 根据教学设想,注意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引导其参与教学过程,教学行为强调尊重,赞赏,强调帮助,引导强调反思,努力创造新型的师生关系,展现教学魅力,品味教学成功喜悦。 3.学习方法 (1)讨论探究法:尝试从学习和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讨论研究,提出对策。 (2)对比观察法:观察图片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参考文献: \[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2\]地理教育.
范文二: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
一. 相关课程标准的阅读与理解
" 课标" 的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我的理解与分析:本条课标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属于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要求学生达到的认知水平是能够理解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各种内、外力因素。该标准的行为条件是“结合实例”,对学生达到水平要求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限定,即要通过对实际例子的分析来得以实现。但是对于具体案例没有进行限定,这对于不同层次学校的案例选择还是有很大的自由度, 比较容易结合乡土教学,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地表形态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节内容,有了前面两节课的铺垫,本节的学习可以将之前的理论知识再次应用,并利用前面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各种河流地貌的形成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起到巩固知新的作用。
三、三维课程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节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河流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中了解身边的地理,让学生感受地理是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用的,同时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地观。
2、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立如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河流的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教学难点:河流侵蚀的不同类型。
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之所以将河流侵蚀地貌设为重点和难点,主要是因为知识比较抽象,另外通过理解这一地貌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这种地貌形态,掌握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生状况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地表形态形成及变化的基本原理,况且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学生的这种知识和能力的储备,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落实。但由于学生阅历较浅,受知识面的局限,对教材中河流三种侵蚀作用方向的理解,对案例分析的过程、对活动完成中看待问题的视角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师大附属学校学生的实际,(家庭条件好熟悉计算机的操作),结合新课标的理念, 在教学手段中,利用google earth这一的软件,GoogleEarth 是全球定位系统(GPS )、遥感技术(RS )、地理信息系统(GIS )和数字地球的完美结合。它能展示全球各地区高清晰度卫星照片。我们可利用这一软件让学生感受现代科技的魅力,极大地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
求知欲,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的地理事物学习地理原理,为学生创设亲切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并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获得知识和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课本让学生看,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归纳,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五、教学过程设计分个阶段
(一)教学引入:由会操作google earth 的学生在软件上找出松花江发源地天池,流经城市吉林、哈尔滨的一段河流图片。然后问学生:这些地貌的形成与什么因素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下外力作用中河流是如何塑造地表形态的。
(二)自主与合作探究
1. 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河流地貌的分类、河流的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的三种方式等概念为学生的探究扫清知识上的障碍。其中河流侵蚀的三种方式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一个表格帮助学生归纳三种侵蚀方式的不同特点及河流的影响。
2.
河流的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本节重点,这部分内容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让各组学生分别点击google earth上天池、吉林、哈尔滨这三地, 让各组学生概括三地的河流河谷形态特点,学生结合教材82页3、4段及图4. 17,分三组探究不同阶段河谷特征及成因。在这一阶段我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
问题:1. 河谷与沟谷有什么区别?在google earth上观察长白山的众多沟谷中是否是每个沟谷都有河流发育?2. 为什么河流在凸岸堆积,在凹岸侵蚀?
然后每组组长将知识进行汇总,并发表结果. 由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表结论,其他组进行补充。然后我设计一个表格(河谷发育不同阶段的特征比较表)将三组的探究结论综合到一起从而总结出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方向,河谷的形态特征,我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思维,从而保证学生探究结论的科学性并纠正学生表述不准确语言不严密之处。
(三)迁移应用
学会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能力,在本节教学中三类侵蚀只是知识的铺垫,而透过河谷的演变过程认识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才是迁移应用的重点,所以在这一阶段我布置给学生三个探究任务:
1. 在google earth中点击哈尔滨附近的一段弯曲河段,向学生发问:这段河流哪一岸沉积,哪一岸侵蚀?在河流的哪一岸建码头比较合适?
2. 落实课本设计的" 活动"
3. 让学生在google earth软件上找出通化,并让他们判断这里的河流处于河谷发育的哪一个阶段,河谷的形态特点是什么及河流侵蚀作用的类型。
(四)小结:引导学生小结,将本节知识系统化。并让学生总结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而实现本节知识与前面已学知识的有机结合。
(五)练习:利用课件展示习题。
(六)教学反思:
学会倾听学生及引导学生相互之间认真倾听,我们教师应当在有效设计的前提下跟上学生的思路,及时捕捉学生的观点并予以灵活的点拨,实施课堂上的有效交流,是驾驭探究式教学的难点,这也将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我的说课内容到此结束,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范文三:河流地貌发育说课[论文]
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
针对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中第三节洒流地貌发育一课内容,先分析教村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出了课堂教学的处理思路。在教学环节,提供了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学情反馈和相应的措施,从而很全面向同行展示了这节课的教学全程。
以学定法 建构主义思潮 多元智力理论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位于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中的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本节课是学习了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及其相互联系后,关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案例学习。按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外力地貌的学习中。
2.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式: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过程与方法
①加强学生对己有知识的运用,搜集整理的能力
②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信息,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
范文四: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3.理解洪积扇、冲积、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三、德育目标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教学重点 】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 教学难点 】 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 2. 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 【 教具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课时安排 】 2课时(第 1课时知识讲解,第 2课时知识归纳与技巧点拨)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导入新课】 【 播放幻灯片 1】
【 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河边玩耍的时候不知注意到如图中所展示的场面没有?(注意到了) 那么同学们知道图中 A 、 B 、 C 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吗?(不知道)它们的名称简单的讲 可以统称为河流地貌。至于它们的具体名称和形成原理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板书】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地貌
【 介绍 】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 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板书】 1、分类: 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过渡】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河流侵蚀地貌 【板书】 2、河流侵蚀地貌
【 介绍 】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
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引导读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 P83倒数第二段,添出以下表格。 【 播放幻灯片 2】
【 教师总结 】 实际上河流的形成过程正是由于以上的侵蚀作用而形成。 到底是如何经过一步 步的形成河流呢?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 (2)河谷的形成原理
【引导读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P83~84部分,思考河谷作为一种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 是如何一步步发育成熟的? 【 学生讨论回答 】略。 【 播放幻灯片 4】
【 教师讲解 】 这幅图片反映的是发育初期的河谷形状, 从这幅图可以看出, 它的集水面积比 较小,横剖面呈“ V ”字形。
它刚开始形成时一般为沟谷。当降水或冰雪融水在地表流动过程中,逐渐汇聚成为沟 谷流水。若沟谷流水水量大、流速快,能量集中,就形成下蚀和溯源侵蚀,使沟谷不断加深 和延长。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由于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 沟谷发育成为河谷。 【 播放幻灯片 5】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 教师讲解 】从这幅图可以看出河流在凹岸侵蚀, 在凸岸堆积, 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它就 是当“ V ”字形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的结果。
【 播放幻灯片 6】
【 教师讲解 】 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 最终将河谷展宽, 并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泥沙。 这时, 河谷发育进入成熟期。从图中可以看出成熟期的河谷比较宽,横剖面呈槽形。
这样一条成熟的河流最终形成。
【 过渡】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河流侵蚀作用下,沟谷最终发育成了一条河流, 那么,在刚上课时我们留下的问题 A 、 B 、 C 的名称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们是 否为我们刚才讲的河流的侵蚀地貌呢?(不是)那么它们是什么地貌呢?又是如何形成的 呢?这就是我们要讲述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 3、河流的堆积地貌
【 介绍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在河流堆积地貌中,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
【 引导读书】 【 播放幻灯片 7】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P85~86部分,思考:
1、冲积平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在上图中的 A 、 B 、 C 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 A 、 B 、 C 所表示的地貌类型分别是如何形成的?
【 学生讨论回答 】 冲积平原一般是由洪积一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组成。 【板书】 (1)冲积平原的组成
(2)冲积平原的形成原理
【 教师总结讲解 】
图中 A 所代表的就是洪积一冲积平原。 它一般是由于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 时, 由于山区内地势陡峭, 水流速度快, 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 可是, 当水流流出谷口时, 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 水道变得开阔, 水流速度放慢, 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 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最终形成洪积一冲积平原。
【板书】洪积一冲积平原
【 教师总结讲解 】
图中 B 所代表的就是河漫滩平原。它一般是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 作用较强。 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 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河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 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板书】河漫滩平原
【 教师总结讲解 】
图中 C 所代表的就是三角洲平原。它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 如果河流人海处水下坡度平缓, 河水流速减慢, 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 形 成三角洲。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了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板书】三角洲平原
【 播放幻灯片 8】 轻松一刻:
黄河三角洲的发育
黄河是一条多沙的河流, 中上游每年输出泥沙 16亿吨, 经河口入海的约有 12亿吨。 而 黄河在利津入海口的潮流作用很弱, 河口潮流的落差通常只有 0. 8— 1. 0米。由于潮流弱、 搬运能力差,黄河入海的泥沙约有 40%在河口附近淤积,河口两侧的堆积体以每年 2~3千 米的速度向海洋延伸,黄河三角洲也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
【 转折过渡 】 以上我们讲解了河流塑造的众多地貌的一般知识,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 更好的为我们人类服务,那么河流地貌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影响呢?我们这里主要探讨洪积 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
【板书】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启发讨论 】 【 播放幻灯片 8】请同学们结合我们讲过的知识 6人一组进行讨论:河流地貌 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提示:从对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区三个方面分别分析)
【 学生讨论回答 】略。
【 教师讲解 】 【 播放幻灯片 9】 (学生回答时教师逐渐点击总结)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 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 P 88活动
板书设计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地貌
1.分类: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2.河流侵蚀地貌
(1)河流侵蚀的类型及对河流的影响 (2)河谷的形成原理 3.河流的堆积地貌 (1)冲积平原的组成 (2)冲积平原的形成原理
洪积一冲积平原 三角洲平原
河漫滩平原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第二课时(重难点总结与点拨)
1.流水堆积地貌
由于河床坡度降低, 导致流速减小, 或者其他原因, 引起河流搬运能力降低, 促使沉积 发生,形成堆积地貌。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冲积扇平原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河流出山口后, 比降显著减小, 水流又分成许多 交汉,成扇状向外流动,河流能量显著降低,大量物质堆积下来,又有利于河流改道。随着 各支汊的不断堆积和变迁,就形成冲积扇。冲积扇的物质结构,一般是顶部物质较粗, 主要 为沙、砾,随着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的物质逐渐变细,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 亚粘土,分选性较好,所以冲积扇是较好的含水层,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发展自流灌溉。 若山地河谷随山地间歇抬升,也可形成叠置冲积扇。 (2)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发源于河流中下游。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河流往往凹岸侵蚀, 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的面积逐渐扩大, 在枯水季节露出 水面,形成河漫滩 (见下图 ) 。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 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3)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地区的冲积平原。 它以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 河流沉积占优势的产 物。 河流到达海洋人海口处, 由于流速极缓、 水流扩散, 将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积下来, 加上海潮顶托, 形成三角洲。 三角洲在平面上的外形略似顶尖朝向陆地的三角形, 地势平坦, 河网稠密, 且纵横交错, 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 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3、 河谷的发育过程
4、怎样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 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影响下, 表层水流趋向凹 岸, 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 由凹岸流向凸岸, 形成弯道环流, 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 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如图所示 ) 。
5、河漫滩是怎样形成的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 河流下蚀作用减弱, 侧蚀作用加强。 河流往往凹岸侵蚀, 在凸岸堆 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见下图 ) 。
6、哪些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有较强的吸引力 ? 原因是什么?
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堆积地貌中的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 三角 洲平原因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水资源丰富, 对聚落均有很强的吸引力,因而高原地区的聚 落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
冲积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平原是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
7、平原一定是聚落密集区吗
不是。 冲积平原不仅土壤肥沃, 水资源丰富, 而且河网密布, 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 运输,适宜聚落发展,聚落分布密集。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 居住条件不利,因而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范文五:河流地貌的发育
1.常见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
2.常见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
3.河流流向与流域的影响因素
4.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的影响因素
5.河流水能资源形成的因素与开发因素
6.河流航运条件的分析
7.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
8.河流与人类活动(河流与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的关系)
9.河流问题的成因与治理(洪涝、凌汛、水污染、断流、咸潮 等)
10.世界重要河流(长江、黄河、亚马逊河、刚果河、恒河、尼 罗河、莱茵河等)
1.常见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
(1)常见流水侵蚀地貌: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形成“ V ”形谷;形成溶洞、钟乳石等 喀斯特地貌;使地表坡面破碎(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形成等)
(2)河流侵蚀的三种主要形式:溯源侵蚀(上蚀) 、下蚀、侧蚀
2.常见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
(1)常见流水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河漫滩、三角洲等
(2)河岸的侵蚀与堆积:河曲地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平直河段则考虑地转偏向力
(3)流水沉积作用是有序沉积,如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特颗粒大小通常是由粗到细,在 河床纵剖面上从下到上沉积物颗粒也往往是由粗到细。
(4)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上游以流水侵蚀为主,形成“ V ”形峡谷;中游主要以流
水搬运作用为主,河道较宽,有时形成中游平原;下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常形成冲积 平原或三角洲地貌,河谷横剖面呈槽形
3.河流流向与流域的影响因素
河流流向由地势决定,从地势高处流向低处,如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 状水系等;河流流域面积的大小也是由地形地势决定,山脊形成河流的分水岭
4.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的影响因素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主要受降水影响,汛期主要出现在雨 季(注意不一定是夏季) ,如季风气候地区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一般都较大,原因是季 风气候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一般较大,而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一般河流径 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原因是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小。
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量季节变化主要受气温影响,径流量一般随融 雪量的变化而变化。如塔里木河的汛期主要出现在 7— 10月,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8月。 而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东北地区则形成春汛。
河流流域的湖泊、水库对河流径流量具有调节作用。如湖泊、水库下游一般河流径 流量的季节变化比湖泊上游小。此外,人类引水灌溉也会影响到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如干 旱、半干旱地区的一些河流,由于上游引水灌溉等因素,会导致下游径流量的减少。 5.河流水能资源形成的因素与开发因素
(1)形成因素:①落差 (位于阶梯过渡地带、地势起伏大的地区,河流落差大 ) ;②径流量 大 (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
(2)开发因素: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多峡谷,利于建坝,利于梯级开发;交通的通达程度; 对能源的需求程度;经济、技术因素等
6.河流航运条件的分析
自然条件:①地形: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②气候: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 季节变化小 , 冰期短;③河道:宽阔平直,水深
社会经济条件: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需求量大
7.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
(1)水文特征: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水能蕴藏量、汛期等,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气候和植被(要理解各要素的主要形成因素,如河流的含沙量主要与流域的植被覆盖率有 关)
(2)水系特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状况、河网密度、水系形状等,其主要影响 因素有地形地势及流域内的降水状况等
8.河流与人类活动(河流与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的关系)
●河流与农业
世界农业发达地区多分布在河流两岸和冲积平原地区,其提供的有利条件有:
(1)灌溉用水: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决定性因素。湿润地区农业稳产高产的重要 保障。
(2)河流携带泥沙在中下游地区形成平坦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冲积扇等,提供肥沃的土 壤。
(3)请分析河谷农业的有利区位因素
●河流与工业
工业沿河分布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1)河流的运输价值
(2)提供丰富的水资源
(3)影响工业的布局:
①对水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工厂:水污染工厂 (印染厂 ) 、水厂的布局等。
②提供能源 (水能 ) :动力指向型工业的布局 (有色冶金工业 ) 。
●河流与城市
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分布在河流两岸和三角洲地区,其区位优势包括:
(1)提供水资源
(2)提供便利的航运条件(水运与港口),交通便利
(3)农业基础好
(4)地貌条件好:地形平坦
●河流与人口分布
河流沿岸和三角洲地区往往成为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长江沿岸、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 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原因分析 :工农业发达 , 城市集中;交通运输便利,历史发展悠久 等。
9.河流问题的成因与治理(洪涝、凌汛、水污染、断流、咸潮等) (参见地理事物的成因 分析)
10.世界重要河流(长江、黄河、亚马逊河、刚果河、恒河、尼罗河、莱茵河等)
(1)世界主要河流
(2)中国主要河流
珠江
南方最大河流,由西江、北江、东江汇合而成,西江是主干。各大河流中汛期最长,水 量仅次于长江,水能丰富,主要集中在南、北盘江和红水河,开发后形成“西电东送”南部 通道。 水运发达,内河年货运量仅次于长江, 西江梧州以下航运条件较好, 珠江三角洲航运 最为发达。
红水河的梯级开发
(1)区位优势:亚热带季风区,流经云贵喀斯特地形区,流量、落差较大,水能丰富; 加之邻近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 具有广阔开发前景。 同时资源丰富, 人口稀少是大规模 开发的保障。
(2)开发现状:将建成西电东输南通道的能源基地;天生桥(黔桂交界) 、岩滩、大化 (桂)水电站建成发电。
长度:1800千米
流经省市:京津冀鲁苏浙
京杭运河
历史上:沟通南北
现 在:苏浙境内仍是重要的运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