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风土人情
铁岭风土人情
铁岭是民族世居地,明代为海西女真、建州女真、蒙古、汉等各民族聚居地区。现为辽宁省民族重点地区之一。全市共有31个民族,即:汉、满、锡伯、朝鲜、回、蒙、藏、维吾尔、苗等。
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也形成了许多的民俗活动。像二人转,伞灯秧歌,八编八花秧歌等等。
二人转又称作“唱蹦子”和“吉剧”,是东北土生土长的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之
一。它集中反映了东北民歌、民间舞蹈和口头文学的精华,深受广大城乡人民的喜爱。
二人转由男、女二人演唱,男的叫下装,女的叫上装。“上装”以“手玉子”、“下装”以小木棒为道具。基本曲调有“文咳咳”、“武咳咳”、“喇叭牌子”、“大救驾”、“四平调”、“十三咳”、“红柳子”、“胡胡腔”、“小翻车”、“大悲调”等。
常演节目有《打鸟》、《卖线》、《阴功报》、《古城》、《蓝桥》、《西厢》、《坝桥》、《双锁山》、《华容道》、《游宫》、《报号》、《赔妹》、《盘道》、《禅鱼寺》、《杨八姐游春》等。
二人转起源并流行于东三省,至尽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由于清末的社会动荡以及战争的缘故,文献记载大多不全,长期以来仅是在民间的流传,具体无从考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二人转”的叫法才得以流传。四平、辽源、吉林、长春、铁岭等大、中城市,及西丰、榆树、梨树、德惠、双辽、扶余、镇赉等县,相继成立地方戏队(演出二人转)。一九五五年,女演员开始逐渐增多,二人转的演出基本结束了男扮女装的历史。自此,男女开始分腔,演唱讲求科学发声方法。六十年代,“二人转”的剧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加强了编导工作,开拓了二人转的新剧目,丰富了音乐伴奏,改进了服饰,充实了舞蹈美术,演员手持道具的种类有了发展变化。在内容上对古典剧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剔除“纸级、庸俗、丑恶的表演”;发展“健康、幽默、风趣的优良传统”。音乐唱腔要克服“单调、贫乏的倾向”;在表演上要求做到“唱的好听,舞的优美,逗的风趣,扮的逼真,绝活精湛”,五功综合,雅俗共赏。
看完二人转,还有东北的大秧歌。
随着阵阵锣鼓唢呐之声,一队秧歌由远而近走来,在队伍的最前头是一名身穿彩服、手持伞灯的队员,他不时地上下左右挥舞伞灯,舞步有序,随后是扮相多姿的舞队翩翩起舞。这就是李千户、横道河子一带农民表演的“伞灯秧歌”。 伞灯,是一种特制的道具,形为伞,内置灯。夜间表演十分好看。该秧歌舞队四五十人,扮相新奇。其核心角色除“伞头”外,还有“打棒”、“挎鼓”、“拉花”。他们各拿道具:伞、棒、鼓、花扇。一般角色是“抱鞭”(手持马鞭)、渔公、渔婆和戏曲人物青蛇、白蛇、许仙、阔大爷、小老妈、傻柱子等。舞队最后是两位清朝官员和两名手持“肃静牌”的衙役。“打棒”扮“四大金刚”,脸戴面具,“抱鞭”是短打武生扮相,“拉花”头饰“花山”身穿彩服,大红大绿。
伞灯秧歌的表演风格随意性强,自由,不受局限。各角色各具特色,各显其能。舞伞者,双手持伞随节奏自由而舞,多是进行步,屈腿,微颤,还可以搭上跳板,在上面“就地十八滚”。“抱鞭”者,扭中有武、踢、蹲、击动作,时有“掐花盖顶”、时有“二郎担山”等。“打棒”者,表演粗犷,舞姿矫健、洒脱,加之手持木棒,互相击打发生清脆之声,令人精神振奋。而“拉花”,(妇女形象)则动作幅度不大,花扇轻摇,腰如风吹柳枝,别有一番风味。
伞灯秧歌,比较古老,据考查它至少在辽北有二百年的历史了,为辽宁所独有。 辽北曾是满族取聚居地区,其文化遗存,在铁岭白旗寨秧歌中明显反映了出来。白旗寨秧歌,俗称“达子秧歌”,主要淬在铁岭东部山区。
达子秧歌,舞队人数有六七十人之多。人物扮相有戏曲人物,队员手持道具有彩棒、霸王鞭、花扇等,行进时,队中打有多面长方形旗帜。显然这都有是汉族秧歌的特征。然而你若多加注意,主会发现为、它有许多满族风情。
这种秧歌,扭起来双臂扭动幅度较大,腰部转动灵活,下装(男)的步法多为“弓箭步”、“大别步”和“蹲裆步”,它以矮美,这反映了满族喜骑射的生活特点。该秧歌的舞队中有两个特殊人物,一是扮饰满清官员的“大老爷”,二是反穿皮袄,身挎串铃,手持“马鞭”的“二老爷”。“二老爷”又称“克里吐”,他呈丑相,动作是在舞队中前后乱窜,时而挥鞭场。有人考证“克里吐”满语怪兽的意思。
这种秧歌是非常文明的。每当正月各村扭秧歌,村村演路遇时,互相施见面礼。由“大老爷”出面致礼。双方“大老爷”出队前,三次互相碰肩。碰肩礼,这是典型的满族礼节。
总之,白旗寨秧歌从人物扮相、舞姿都充分表现了满族艺术属性。它实际是满族先人在自身歌舞形式的基础上,融合了汉族秧歌的某些成分而形成的满族的秧歌。显示人民群众的艺术创作才华。
在粮仓昌图有一种充满泥土芳香的秧歌——八鞭八花秧歌。这种秧歌初始主要由8名男队员手拿马鞭和8名女演员手持花扇、手绢所组成,帮此而得名。后来发展了,人数可达五六十人之多,“鞭”、“花”对比,并列而行,欢乐嬉戏,饶有风趣。
八鞭八花秧歌舞队进场“拜门子”(即到院落演出),程序不凡,颇有气魄。队前一人手持一面三角形“狼牙旗”(旗上写“太平歌词”四字),后随一持锣者,鸣开道。双列变单列进场“跑龙门阵”(走“8”字形场子花),“沙公子”领头,接着是“鞭”、“花”、“秧歌角子”(一般彩装的队员),最后是一“翁”一“婆”。“鞭”、“花”精神活跃,“翁”、“婆”老态龙钟,呈返老还童状。
这种秧歌表演有三个特点。一是走“场子花”,花样翻新。“场子花”即是秧歌队在场中走出各种图形。据悉有二三十种,如“双挎斗”、“套连环”、“长蛇阵”、“龙摆尾”、“圆心斗”、“别杖子”、“九连灯”、“五凤楼”、“灯笼挂”、“双蒜瓣”、“二龙吐须”、“卷白菜心”等。二是舞中出现“叠罗汉”场面。秧歌进场,一阵锣鼓之后,一“花”站二“鞭”屈腿上,合手施礼,称“拜佛”。再有即在舞蹈结束前,“花”随乐曲节奏,敏捷地站到“鞭”的肩上,只见花扇翻动,上下齐舞,顿时出现高潮,风此景,观众无不为之喝彩。三是,演出中有“唱”,即唱“秧歌柳子”和唱小戏。表演开头,即景生情,由秧歌头领唱“秧歌柳子”;结束时,舞队跑圆场,中间唱小戏、二人转。真是内容丰富,多彩多姿。人民群众从这各秧歌中得到多方位的文化欣赏。
家乡新变化-铁岭新区
铁岭凡河新区,东北一座水城,是中国第一个以河为城市中轴线的城市。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平面布局呈钻石状,以水为魄,以河为轴,依辽河,骑凡河,跨天水河,拥如意湖,望莲花湖,水面面积占市区面积15.7%。凤冠山横亘市区,蟠龙山彰显气象,形成“两条碧水穿城过,十里湖山尽入城”的鲜明特色,是名符其实适宜人居、适宜创业、适宜休闲度假的“中国北方水城”。特别是中国北方少有的国家级莲花湖湿地公园紧紧围合在城市周围,芦苇丛生,百鸟云集,蛙鸣十里,稻谷飘香,使铁岭凡河新区成为中国“建在湿地上的城市”,成为河、湖、山、城和谐统一的现代化生态型山水园林城市。
铁岭凡河新区,位于铁岭老城区和沈北新区之间。
如今,仅仅过去3年,5平方公里起步区已基本建成,开工建设总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15平方公里拓展区基础设施也已达“九通一平”;几千户动迁农民早已搬进新居,成为新区第一批市民;市技师学院、市规划局、市商业银行已经进驻新区,市、县两级行政中心也将于近日南迁;地方本科大学、财校、体校、军体校、铁岭县高中有的正在建设,有的已经封顶;大型住宅小区浅水湾一号住宅都已封顶,第一条商业街钟山柳岸已经开街,水木华园等住宅小区也已开工;凡河、天水河、如意湖、莲花湖、钻石广场、凤冠山、朱雀岛等景观工程已经完成,一座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中国北方水城,已经矗立在辽北大地上。 “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景色,一直为北方人所向往。如今,建设中的铁岭凡河新区区,就是一座名符其实的北方魅力水城。
水域由“两河两湖”构成,今年6月5日,整个新城区的水系已全线贯通,水域面积占新城区的15.7%,超过了国际上对于水城界定的标准。
穿城而过的凡河,是一条自然河流,流经新城区7.8公里,一期已整治完成。通过开挖、护坡、绿化和橡胶坝提升水位,河道已由50米拓宽到220米,沿凡河已形成水天一色的城市生态景观轴。
人工开挖的天水河,是城市的中轴线。以河为城市中轴线,目前在全国的城市中比较罕见。南接如意湖,北连莲花湖,现在河道已经全部开挖完成,凡河之水被引入如意湖后,经天水河注入莲花湖。河中往来穿梭的船只,已成新城一大景观。新城水多,桥也多,24座桥梁造型各异,多姿多彩,故有“桥梁博物馆”之称。
如意湖是一处人工湖,是新城区的核心景观,已于去年6月建成。 0.5平方公里的湖面,碧波荡漾,波光粼粼。环湖建筑已拔地而起,半围的亲水平台也已投入使用,每天到湖边游览拍照的人络绎不绝。
环绕在城区北部的莲花湖及其湿地,总面积达22.3平方公里,其中湖面2.2平方公里,被称为铁岭的 “城市之肾”。规划的12项近期工程,绝大部分已经完工。已建成了3座湖心岛、一座半岛,以及由亲水平台、亭廊及木栈桥组成的精品莲花观赏区。与此同时,还建设了全国最大以净化水质为主要功能的人工湿地,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中心城市污水对辽河的零排放。现在,他们又对莲花湖湿地公园规划进行扩充和丰富,将新城区的水系和部分绿化工程纳入其中,整个新城区已是一座建在湿地上的城市,这在全国的城市中绝无仅有。 “两条碧水穿城过,十里湖山尽入城”,“莲花亭亭鱼戏水,凡河淼淼柳随风”,这些直抒胸臆的优美诗句,就是对新城、水城、魅力之城的最真实写照。
铁岭凡河新区,位于沈铁工业走廊的核心区,不仅将为工业走廊提供重要的保障和服务,并且将从工业走廊获得重要的人口、资金、消费等方面的支撑,
未来全市人口的60%、就业岗位的70%、经济总量的80%将集中在这条隆起带上,从而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加速新城区发展。此外,他们还正在新城区打造“四大基地”和“一个中心”:
位于铁岭凡河新区核心地段,规划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由管理运营区、文档管理区、教育培训区、服务外包区、生活服务区5部分组成,将成为东北区域性现代化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目前,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结算中心金鹰大厦已交付使用,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通讯中心如意大厦已经封顶,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的运营管理中心日鑫大厦已开工建设,生活服务区官台鑫苑正紧张施工。中国平安保险、中国人寿、中国银联、辽宁建行等单位的文档中心、呼叫中心、理赔中心、灾备中心等后援项目相继落户。
依托铁岭凡河新区良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重点规划建设投资25亿元人民币、占地3.5平方公里、展示东西方文明精髓的“和谐之都”主题公园。公园包括世界文明公园、大型综合游乐中心和综合配套设施三大部分,将成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世界级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同时,规划建设中国传统文化养生休闲区、时尚健身度假区、莲花湖湿地公园,以及如意湖和天水河景观工程、凡河滨水休憩带等,最终将铁岭凡河新区打造成东北地区的商务、会展、休闲度假中心。
辽阳新变化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在作文课上,老师叫我们写得最多的是以“我爱我的家乡”或“家乡的新变化”为命题的作文。在喜迎改革开放30周年的今天,当我再次提起笔写“家乡的新变化”,真可谓是感慨万千。我出生在80后,那时计划经济的影子已经消失,市场经济的氛围逐渐盛行,商店里的商品也算丰盛,但依然是凭“票”购物,只不过此时的“票”不再是那些花花绿绿的粮票、油票之类的,而是实实在在的钞票。但总体来说还是相对落后,记得那时候如果谁家有了电视,那这户人家就如同天天在放免费电影,有时几十人围坐在那台十四寸的菊花黑白电视前看的不亦乐乎,“凤凰”牌自行车也成了当时炫耀的一种象征。 而此时的中国已经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祖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92年**同志南巡讲话,改革的春风再次唱响了全国的号角;经历了97年,香港成功回归祖国怀抱的中华盛世;经历了99年澳门回归,祖国在统一大业上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经历了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祖国大地欢庆鼓舞的激动场面;经历了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宇宙飞船的升空与成功返回的激动时刻;经历了嫦娥一号”的首次“探月”之旅。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等等。中国人民正在走向富裕,中华民族必将走向强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发展,我们古城辽阳也有着突飞猛进的变化,从住平房到楼房,从餐饮的多样化、穿着的高档化、家庭的电气化、出门的机械化等等,都已成为了普通的日常节奏。我所在的弓长岭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区里的面貌日新月异,一座座新建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鳞次栉比,路宽了,树多了,区靓了,我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春云漠漠水悠悠,四顾晴山远郭楼,烟锁朝峦浮翡翠,霞明远岫拟丹丘。”这是古人对古城辽阳由衷的赞誉。而今,这座关东古城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她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辽宁中部城市群之中;正迈着青春的步伐,挺进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道上。
辽阳的历史十分悠久。在古代它一直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辽阳,你是东北地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城市。直到19世纪中叶,辽阳一直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军事重镇。
辽阳,你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成就帝业的见证人。当年的东京城遗址仍在晨风夕照中瞩望着历史的变迁。
辽阳,你是世界最大的殿内木质坐佛的拥有者。广佑寺曾是东北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从汉代到清末一直是东北地区的佛教中心。
辽阳,你是历史上各种文化名人的聚居地。世界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籍即在于此;这里还是《四库全书》编撰者之一、清代关东才子王尔烈的故里,奥运冠军王义夫、袁华和著名田径教练马俊仁的家乡。
曾几何时,千年古城凭借她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是东北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尘封的历史只是过去,历史的辉煌毕竟是历史!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格局,辽阳人由一次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悠悠太子河静静流淌了千年,在新千年的第八个年头,在工业的尘嚣中古城辽阳又开始上演新的历史变奏。在市、区领导的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的耕耘下,我们辽阳,已经形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化纤原料生产基地、全国知
名皮装生产加工基地。在经济结构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取得了辉煌成就。在2004年还被评为“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辽阳这座年轻的城市正在焕发了无穷的魅力。广佑寺的复建,护城河的改造,这些就是辽阳新的魅力的体现!
时代催创千秋曲,征程漫漫从头越;回首来路花似锦,瞻念前程更辉煌。新的世纪,属于我们辽阳;新的机遇,属于我们辽阳;在美丽富绕的太子河大地上,我们相信辽阳人定能绘出绚丽多姿的历史长卷,定会奏响二十一世纪的华美乐章。
家乡风土人情—丹东
我的家乡是辽宁省丹东市,是中国最大最美的边境城市。
丹东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辽东半岛经济开放区东南部鸭绿江与黄海的汇合处,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是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重要交汇点,是连接朝鲜半岛与中国及欧亚大陆的主要陆路通道,是中国万里长城的最东端起点和中国万里海疆的最北端起点,具有沿海、沿江、沿边的独特优势。东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新义州市隔江相望,南临黄海。
距今38至18亿年前,就有丹东地域的原始古陆。1982年发现的:“前阳人”头盖骨化石表明,早在1.8万年以前,丹东地区已有处于原始母系氏族时期的先人在开拓、繁衍、生息。丹东地处祖国边陲,历朝历代都是军事要塞。
丹东市辖3个市辖区、1个自治县,2个县级市。丹东地区是辽东山地丘陵的一部分,属长白山脉向西南延伸的支脉或余脉。按高度和地形特征,可划分为北部中低山区、南部丘陵区、南缘沿海平原区3类规模较大的地貌单元。其中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局部还有阶地、盆地、台地等小型地貌单元。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6%。丹东地区江河密布,主要有鸭绿江水系、大洋河水系和沿海水系。丹东市全年气候宜人,冬季虽长,但严寒期较短。夏季虽热但炎热期)较短。为温带气候,四季分明。
丹东位于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是环黄海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重要交汇点,具有沿江、沿海、沿边“三沿”优势。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市内交通都非常便利。
丹东工业历史悠久,是一个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的轻工业城市,工业经济技术基础比较雄厚,门类比较齐全。丹东化纤、大客车、中客车、轻型车桥、拖内配件、商品锻件、丝绸、印染布、机制纸及纸板、新闻纸、工业射线探伤机、汽车音响、数字调谐器、彩显、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硼砂、硼酸、染料、轮胎、原料药等主要产品80%面向全国,许多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丹东的特色产物有矿产、稻米、板栗、草莓、杜鹃花、对虾、贝类、鱼类、山野菜、烟草、柞蚕等。丹东自然资源丰富,特色产品种类众多,经济开发潜力很大。
丹东 市花:杜鹃花 市树:银杏树
杜鹃花:全世界已发现的800多种杜鹃花在中国分布的有650种,而丹东就有270多种。丹东栽培杜鹃历史悠久,特殊的气候资源及水质、土壤条件为杜鹃花的生长发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并形成了丹东杜鹃的独特种群。杜鹃花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发展前景广阔。
银杏树:是一种对地理环境和气候要求特别高的树种,在丹东市内有几条由银杏树布满街道两旁的街道,每到刚一入秋的时候,银杏树叶很快就会变黄,再过几天后变纷纷落下,远远望去街道像是由黄色树叶铺满的金色大道,十分漂亮。
丹东旅游资源及其丰富,全市境内江、河、湖、海、山、泉、林、岛等自然景观开发形成国家、省级以上旅游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几十处。
鸭绿江风景名胜区,位于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下游至江海分界处的大东港之间。鸭绿江为中朝两国界河,源出吉林省东南中朝边境长白山主峰白头山,西南流至丹东市东沟县境鸭绿江口入海。分水丰湖、太平湾、虎山、鸭绿江大桥、东港等5个景区。区内碧绿的江水蜿蜒,江中翠岛棋布,沿岸群山叠翠,鹤鸟翱翔,景色优美。乘船从丹东市上溯到浑江口,可以饱览中朝两国的自然风光,又可一睹水丰湖的风韵,著名的中朝共用的水丰发电站,就在其怀抱之中。
明长城遗址自鸭绿江边绵延而建,虎山长城是中国明长城东端起点。上世纪90年代初,经一大批长城专家学者实地考察认定为万里长城东端起点,这一发现使中国万里长城延长了1000多公里,使教科书中的传统说法得以改写,并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并认定其为明代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虎山环境优美,是早年安东八大名景之一,是丹东城郊绝好的旅游胜地。长城博物馆是虎山长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继八达岭、山海关、嘉峪关之后全国第4座长城博物馆。该馆与全国其他类似博物馆不同,首次将表达长城的防御作用作为主题。景区内还有高句丽古城遗址,中朝界河“一步跨”等独特景观,是一览两国风光的最佳去处。
凤凰山位于凤城市是一个融自然美与人文美于一身的山岳型风景名胜旅游区。古为“辽宁第一名山”,清列奉天省四大名山之一,现被称为“国门名山”,“万里长城第一名山”,“中国历险名山”。 它以“雄伟险峻,泉洞清幽,花木奇秀,怪石嶙峋,四时景异,趣味无穷”的自然美而著称于世,,与千山、医巫闾山、药山合称为辽宁“四大名山”。凤凰山属长白山余脉,山高林茂,瀑布流泉,气势雄伟壮丽,四季景色各异,文物古迹比比皆是,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新建的入口景区凤凰山山门,雄伟壮观,高大挺拔,建在凤凰山东山景区的凤凰山庄,是一组仿清式古建筑群,古朴典雅,环境优美设备齐全,可满足游人食、住、行、游、娱、购多方面需求。 这就是我的家乡——丹东,中国最大最美的边境城市。
家乡新变化——锦江山公园
我的家乡是辽宁省丹东市,丹东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辽东半岛经济开放区东南部鸭绿江与黄海的汇合处,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是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重要交汇点,是连接朝鲜半岛与中国及欧亚大陆的主要陆路通道,是中国万里长城的最东端起点和中国万里海疆的最北端起点,具有沿海、沿江、沿边的独特优势。东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新义州市隔江相望,南临黄海。丹东地处祖国边陲,历朝都是军事要塞,是中国最大最美的边境城市。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这些年来我的家乡也不断地变化。我的家乡是以轻工业、旅游业为主要发展的城市,近些年来比较突出的变化就是不断的重新修建一些原有的公园、景区等。下面就介绍一下正在重新修建的锦江山公园。
锦江山公园将换新面孔。始建于1905年的锦江山公园,目前大部分设施陈旧老化,加之游览休闲设施不健全,景观单一,对游人缺乏吸引力。将于去年启动的二期改造工程,包括更新动物观赏功能区、游乐设施、调整绿化格局更新树种和门区环境等。
锦江山公园,原名镇江山公园,1965年改为现名。富有民族特色的牌坊式公园大门屹立在入口处,朱红圆柱,壁画装点,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牌坊顶部雕刻精细,绘以各色古典图案,黄绿相间的彩色琉璃瓦沿檐脊而下,依次排列32个形象逼真的琉璃狮子,情态各异,栩栩如生。卷棚下绘有52幅山水画,笔墨精妙,着色淡雅,每逢佳节,牌坊上560个华灯齐放,五彩缤纷,光彩夺目,远远望去,蔚为壮观。
进园内,往左拐,就可以看到一个用各种花卉组成图案式的大花坛。绕过花坛就是明艳芬芳的荷花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丰腴的荷叶以及那欢快地嬉戏在水中的尾尾金鱼,常引逗得游人扶拦而立,不愿即刻离去。池上建有小巧别致的九曲桥。桥中,有一座美丽垂檐的六角亭,供游人遮阳避雨,观荷赏鱼。顺路沿阶而上,便进入了珍禽异兽的世界;东北虎,梅花鹿,骆驼,青狼,野猪,广西猕猴,海豹,猞猁,丹顶鹤,孔雀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千姿百态,别有一番情趣。沿着弯曲而洁净的柏油马路往上走,沿途可见到各种电动游乐设施:电马,电瓶车,碰碰车,赛车,射击,飞天,飞椅,小火车,单轨车,飞象,空中观览车,海上珍珠等。。无论春夏秋冬,宽敞明亮的花展大厅内都是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盆景,小花池,喷泉,小桥流水等都展观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小庭院式的建筑风格。叫人想起苏州、南京等南方景色。数十中的花卉真使人仿佛置身于花的世界,徜徉在花的海洋之中。
丹东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位于市区北部的锦江山南坡,南距鸭绿江岸1.8公里。锦江山公园绿茵覆盖,花团锦簇,一山尽得天下秀,素有“东北八景之首”的美誉。全园分为5大观赏区,其中山水游览区花红柳绿,曲径通幽,楼台亭榭,错落有序,山中松柏、樱花和银杏等名贵树种随处可见。登高远眺,可以鸟瞰丹东市和朝鲜新义州市的全貌。园中的“文化园”是一座可浏览丹东地方文化历史,观摩现代翰墨真迹。另外,“辽东解放纪念塔”和“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也建在园内。
园路向上行走,可到达“回归阁”。“回归阁”是座具有北方风格的两层民族式建筑,底层地面是一个正方形,中间由红绿两色组成一个 “回”字。一层正面竖立起的大理石石碑上,镌刻着**同志1982年同撒切尔夫人的谈话《我们
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二层是八角垂檐,攒尖建筑。阁的八面彩绘香港八景,美丽壮观。外广场由1997块花岗岩板铺成,象征着香港在1997年回归祖国。”回归阁 “的建成不但给锦江山公园增添了一处新的人文景观,同时也成为丹东市人民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文化园建在公园中心地带,是一座浏览地方文化历史、观摹现代翰墨真迹,溶丹东籍书、画、歌 谜、各家作品於一处,集观光揽胜、临摹和休憩为一体的新型文化游园。文化园内设有6各景区,周围青山环绕,锦树流翠,园内碑刻林立,典雅古朴。这里有当代文豪的墨宝碑林,又有领导人、革命老前辈的题词,皆名人名家为丹东人所作。
登高远望,高楼林立,万木峥嵘,江山如画、碧水长流。出了文化园继续向上攀登,可直上锦江山顶,一座造型幽雅的两层小亭,耸立在山顶开阔的草坪上,这就是”锦江亭”。它始建于1934年,1965年改建。亭中,石栏石柱,石桌石凳,可供游人消汗解乏。小憩片刻,登亭眺望,中朝两国的山水景色尽收眼底。 “辽东解放烈士纪念塔”,巍巍屹立在锦江山公园的中心,为秀美的锦江山增添了庄严的气氛。它以独特的选型、鲜明的特色,成为革命先烈为解放辽东而英勇献身的历史见证。纪念塔于1948年冬兴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落成。整体选型由四部分构成。塔顶矗立着一尊铜铸解放军战士塑像,他右手持枪,左手振臂呐喊,仿佛是在呼唤人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冲锋,那勇往直前的神态气势,栩栩如生。这座纪念塔不仅是丹东的骄傲,也是游人瞻仰的革命文物,此塔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呢,锦江山公园曙光阁已经初步建成 。
作为锦江山公园二期改造工程重点项目和锦江山上的标志性建筑的曙光阁已经初步建成。在造型上,曙光阁吸取了中国古典建筑之长处,既有古建之特点又有特殊之风格;在功能上,既突出了远眺观景功能又兼备了休闲服务等综合功能;在格局上,充分考虑了不同方面的需要,为开发经营服务项目置留了较大的空间。曙光阁将成为丹东又一张有特色的靓丽名片。
锦江山公园的新面孔将于鸭绿江国际旅游节前夕,以崭新的面孔出现在国内外游人面前。
这些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我家乡——丹东的新变化。
本溪风土人情
本溪是满族人聚居的地方。本溪县也是满族自治县。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自然有着各自与众不同之处,满族的风俗习惯也是如此,丰富而独特,然而这其中有一些风俗不仅独特而且颇有些古怪,“满洲三大怪”您是否听说过呢?
在玻璃窗广泛出现之前,纸糊的窗户在中国非常普遍,然而满族人家的窗户纸是糊在窗棂的外侧,凭借着窗棂的支撑,凭添了抵御风雪的力量,这与汉族将窗户纸糊在室内一侧截然不同,这便是“三大怪”的头一怪——“窗户纸糊在外”。
过去满族人及其先民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渔猎生活,不但艰辛而且经常与蛇蝎蚊虫为伍。吸旱烟不仅可以驱蚊逐虫,还能防止被毒蛇咬伤,据说就连最毒的蛇也怕烟袋油子,因此吸烟不仅仅是一种消遣和嗜好,还能起到防身保安全的作用。久而久之,代代相传,形成了满族人爱抽烟的习俗。过去,差不多家家有烟笸箩,来了客人不但要敬茶,敬烟也必不可少;不但老人抽,青壮年抽,就连年青的姑娘、媳妇们也都抽,这便是“三大怪”中的第二怪——“姑娘媳妇叼着个大烟袋”。以前,满族女孩子出嫁时一杆精致的旱烟袋是必不可少的嫁妆。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环境的改变,满族女子早已摒弃了这样的习俗,只有那些已经上了年纪的老奶奶们,还时常一边抽着旱烟,一边唠着家常,品味着生活的甘与苦,谈论着往昔和未来。
第三怪便是“养活孩子吊起来”。悠来荡去的摇篮,摇出了无数婴儿美丽的梦境,梦中走出了多少智勇双全、顶天立地的满族儿郎,又走出了多少美丽善良、勤劳贤慧的满族姑娘。这一习俗也同满族人早期的渔猎生活息息相关。在茫茫的林海雪原间,不仅要与豺狼虎豹搏斗,还常与蛇蝎为伴,将婴儿放置在地上不仅潮湿而且危险,高高地将摇篮吊起,生产、育儿、家务全不耽误,一举多得。
“窗户纸,糊在外,姑娘媳妇叼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如今这“三大怪”有的已经随着时代的进步,移风易俗而逐渐消失,有的依然在满族人的生活中保留并传承着。消失的自有消失的理由,而存在的自有存在的价值。
好玩、热衷游戏,大概是人类的天性,不论男女,不分长幼,都能够在游戏中寻到一颗童心、一份轻松快乐,寻到真善美。
满族是个渔猎民族,他的游艺项目特别多,现在掌握的有一百多个,游艺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文化,它既是娱乐,又是健身,又是一种对抗。” 满族女孩爱玩这种叫“嘎拉哈”的游戏,也就是“抓拐”。拐,通常是取猪、羊或是鹿等动物身上比较小的关节骨,满族女孩把它抓来抛去,可以锻炼手的灵巧性,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后来这一游戏在汉族女孩中也开展得非常普遍。在室外,满族女孩也有她们钟爱的游戏——雪地走,俗称“走百病”。
男孩子们更是有的可玩,这种游戏叫“斗拐”,也叫“单人布库”,“布库”是满语摔跤的意思,既是体力的对抗,又是友谊的交流;人多了也好办,一人背起另一个人,与另一组开展对抗,俗称骑马打仗,满族的孩子们管这叫“双人布库”;还有三人一组的玩法叫“三人布库”。
满族是一个很团结,很团结一起战斗的民族,所以形成了有一个人的活动,两人的活动,三人的活动。渔猎民族就离不开水,比如说,冬天结了冰了,就有‘跑冰鞋’,就有‘冰车’??”
从茫茫林海间找块木头削个陀螺,在冰面上舞动着鞭子,把陀螺抽得飞转起来,是一种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玩法。“老鹰捉小鸡”,这种游戏您大概不陌生,从幼儿园可以玩到小学甚至中学,孰不知这也是满族人发明的游戏。
满族是个游牧民族,他有很重要的生产内容叫采珍珠,满族采的珍珠叫‘东
珠’,满语叫‘尼楚荷’。有一种游戏叫采珍珠,一共分三个区,第一个中心区叫水区,水区就是采珍珠的人互相在夺这个珍珠;第二个区叫蛤蚌区,拿着蛤蜊蚌挡着他不让他把这个珍珠往外扔出去;第三个区叫威呼区,‘威呼’是满语‘船’的意思。上面有一个人拿一个网子,又叫抄子,扔出来之后,来躲过蛤蜊蚌,抄到球,每抄到一个球得一分。”
珍珠球这个源自满族人早期渔猎生活的游戏开展起来器材简单、场地随意、有攻有防,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经过满族人民的挖掘、整理,如今它已经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一个正式比赛项目,在全国得到推广。
丰富多彩的满族民风民俗是一幅墨酣笔畅的民族风情画,在这幅洋洋洒洒的画卷中我们看到了这个民族的纯朴憨厚、聪明与睿智,更领略到了满族民俗文化的魅力与丰采。
范文二:风土人情
吉林财经大学
《中国民俗风情作业》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姓名:胡广春
学号:0804100913 教学班序号:68 任课教师: 方胜虎
甘肃民俗风情
甘肃,历史悠久,民俗活动和名胜古迹不胜枚举,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古城3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3个、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26个。相传三皇之首的伏羲氏便诞生在这里。远自上古,黄河两岸的农业文明已经萌芽。璀璨的古代文化与现代风采展现在唐诗、宋词、元曲之中;展现在古老的洞窟内、绚烂的壁画上;展现在“花儿”的歌声里、香浪节的笑语中;展现在无边无际的雪山草原深处??行走在甘肃大地上,到处都有民俗风情、动人传说和名胜古迹。
一、 甘肃简介
1、地理位置
甘肃,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在东经92。13`~108。42`,北纬32。12`~42。57`之间。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
它象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南北地跨10个纬度,纵横4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2%。辖兰州市、天水市、白银市、金昌市、嘉峪关市、庆阳地区、平凉地区、陇南地区、定西地区、武威地区、张掖地区、酒泉地区、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等14个地、州、市,86个县、自治县、市区。包含汉、回、藏、东乡、裕固、蒙古、哈萨克、保安、撒拉、满、土、维吾尔等12个主要民族。其中,东乡、裕固、保安族是甘肃独有的三个少数民族。
2、城市及名胜古迹
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市和陇南地区,是历史悠久、山川锦绣、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称。境内除有举世闻名的麦积山石窟和秦安大地湾古文化遗址外,伏羲文化、秦文化、三国文化在天水的遗风民俗也十分丰富。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的伏羲庙会和农历五月十三日的伏羲文化节,将天水民俗活动推向高潮。唐玄奘在天水的传说,使佛公山乔、万紫山、渗金寺等地,成为主要民俗景点。三国的古战场街亭、祁山堡、木门道、诸葛军垒、阴平古道、姜维墓祠等遗迹,不仅能使您重温三国历史,而且至今流传的孔明帽房屋、正月十五点灯盏等民俗,使人深感三国遗风的浓郁。
和天水、陇南相临的甘南、临夏两自治州,是藏、回、东乡、保安、撒拉等少数民族的集聚地,有独具一格的民情和风俗。境内的拉卜楞寺,作为黄教三大寺,不但有着精美绝伦的建筑,而且每年7次规模较大的法会和众多的节庆,使拉卜楞寺的宗教民俗活动空前丰富多采,古朴典雅的临夏清真寺,是穆斯林民众们的聚礼之地,这里的宗教民俗活动,独特隆重,令人叹为观止。规模宏大的莲花山和松鸣岩花儿会,不但是临夏民俗风情的充分展现,而且在世界民俗风情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更有那甘南藏区的浪山节、采花节;临夏东乡族、保安族的婚礼、饮食等习俗,使甘南和临夏成为甘肃民俗的黄金地域。
甘肃东部的庆阳、平凉地区,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区。这里除有众多中国革命遗迹外,更有轩辕“黄帝得道于广成子”的道家圣地崆峒山、西王母设宴招待周穆王的王母宫山,而公刘庙、菩萨山等庙会,都成为民俗文化主要场所。特别是唢呐、剪纸、社火、戏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
定西地区和白银市,虽干旱少雨,植被较差,但也不乏引人入胜的民俗风情。陇西是天下李姓的祖地,是海内外李氏寻根问祖之地;岷县是当归主要产地,由此而形成的生活、礼仪、节庆等民俗,在海内外都有一定影响。会宁县的会师楼则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河西走廊是甘肃著名粮仓,更是昔日铁马金戈的古战场河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闻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肃南裕固族风情、肃北蒙古族风情、阿克塞风俗、天祝藏区风情、雷台奇观、古酒泉传奇、嘉峪关传说、玉门关和古阳关遗址、桥湾人皮鼓、民间筵悦、民勤骆驼队等奇风异俗在这里熠熠生辉。
3、省会城市 省会兰州市,不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市。这里民俗风情更是多彩多姿,连城鲁土司衙门、黄河古渡和铁桥、五泉山庙会、安宁堡桃花会、皋兰闹元宵与打春牛、水车与皮筏、太平鼓和太平歌以及雕刻葫芦、黄河石、水烟、白兰瓜等,让人流连往返。
二、甘肃岁时习俗
1、腊八
农历十二月初八的“腊八节”。武威习俗是日五更煮五色豆粥,全家食用腊八粥。腊八日夜晚,也有垒火堆放麦草火的习俗。
2、除夕
俗称“年关”,腊刀三十(有的年份是二十九) ,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是日午后,家家户户打扫庭院,整理室内外环境,接着贴春联、门神、半帘子,挂黄钱,焚香祭祖,燃放鞭炮,表示除旧。晚上,家家吃青粉烩菜,叫“装仓”,表示全家团聚,人寿年丰。全家老幼饱食后,还要剩厂一些,意在“生活富裕,年年有余”。是夜,全家人彻底不眠,叫“熬年”或“守岁”。小辈给长辈磕头辞岁,长辈要给小辈发“福钱”,也叫“压岁钱”。
3、上元节
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亦称元宵节(又称灯会) 。据乾隆十四牛张绍美编的《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武威县志》载:“元宵,四市竖坊,悬灯,杂扮花鼓.高跷.演百戏。”旧时,金塔寺等地有黄河灯会,情景亦十分壮观。建国后,历年元宵节的灯会胜似往昔。节日之前,企事业职工,纷纷结扎彩门,悬挂花灯。有花卉灯、动物灯、八仙过海灯、西游记故事灯,争奇斗艳,气象万千。有爱好者在灯内装置微型电动机,胜似走马灯。最引人注目的是腾云驾雾的金龙灯,足有lo 多米长。是夜,城内和城郊居民,蜂拥而至,万头攒动,人流如潮。武威习俗,观灯时必从龙灯下钻过,祈求合家平安,万字如意。又说龙是吉祥物,钻了龙灯,就会人丁兴旺。
农村灯会别有情趣,彩灯古朴典雅,乡土气息浓郁。有用玉米芯制做的火炬灯,也有用山药蛋、萝卜头制做的彩灯。墙头上、马棚下,处处有灯,灯光通明。据史籍记载:武威灯会之盛况,自唐已有,并闻名于长安。故有唐玄宗与道士叶法善夜游凉州灯会流连忘返的传说。 武威元宵灯会,不论新俗、旧俗,都要举办3天,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4、二月二
格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据旧志载:是日城乡居民以牲醴祀土祈丰年,各家炒豆类和麻籽食之,意示杀蚤灭虫。如今祀土祈年活动已不存在,乡间仍有炒麦豆之俗。
5、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武威习俗,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把祖先。有的人家在门前或街道巷口焚烧纸钱。旧社会在这天,城内有人把城隍庙寝宫的木架城隍爷抬到暑三日,这叫“城蝗出行”。人们在行宫过庙会,搭台演戏。当时行宫设在现东角,地名叫贺家园子。
6、冬至节
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是“交九”的开始,从这天起,白天渐长,夜间渐短各家要吃冬至饭。有的人家吃肉汤面条;有的人家用肉丁、面丁、豆腐、粉条做饭;也有人家吃“杏皮坛鞑子”,也叫“擞耳子”;也有吃羊肉香头饭或臊子面的民间有垒火堆,放麦草火的习俗。
8、腊月二十三
农历腊月二十三送灶神。民间有“腊月二十三,灶爷上了天”的歌谣。是日晚上约八点左右,户户提前备灶书(用黄表纸书写全家人的姓名、生年月日) 、灶糖(麦牙糖和豆糖之类) 、灶干粮(烙饼) 、灶马(黄表纸上印有备鞍的马) ,并备一碟碎麦草,拌几粒豆,子均供于灶神牌位之前焚烧,意示送灶爷上天庭。民间传说灶爷为一家之主,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腊月三十日晚回府,祭灶是祈求灶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过了腊月二十三,已接近春节,家家户户购置年货,制作食品菜肴,拆洗衣服,打扫房屋,准备过大年。
三、甘肃婚俗
催妆:结婚头天晚上, 男方家相关人物去女方家催促女方提早收拾好行装, 以便第二天来迎娶. 实际上, 这是男方家来办理诸如财礼等各方面的手续, 以免第二天遭闭门羹. 办完手续, 双方开始痛饮, 这天, 男方家非得有一个海量的人物才不至于被女方家全部灌倒.
嫁娶:旧社会张掖的婚姻,以父母之命、媒的之言定终身。从看相到订婚一般要经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清期、新迎等六礼程序。婚礼不仅繁杂,而且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封建色彩。 订亲后,择定成婚吉日,男方用亲车(或轿子)迎新娘到家。亲车到男方家门口时,鳏寡孤独、孕妇、属相相克者一律回避。亲车到门口后由年龄大的妇女端凉水一碗,燃火把一束,在车前向后泼水,用火把燎绕新娘脚后,新郎新娘从铺着红毡的路上走向洞房前的厅堂拜堂,拜天地、拜父母,参灶。进洞房前要扶油瓶、捏门锁、跳马鞍,同时道士将五谷杂粮、红枣核桃、铜钱撒向新郎新娘,并念喜庆之词:祝新人进门享受大福大贵。 入洞房后,饮交杯茶。以两个茶杯系以红绳,新婚夫妇交杯共饮圆圆茶,象征欢乐好合,百年偕老。然后由婆家的婶婶或嫂嫂为新娘开脸,用棉线将新娘脸上的汗毛绞尽。晚上闹新房,亲友即景说些韵脚相同,比兴手法的吉利话,如两根筷子一样长,小两口生活赛蜜糖;大大盘子圆又圆,养个儿子中状元。还进行折花、捉迷藏等活动。 筵客之前,将女方陪嫁的物品摆在男方院中,让双亲、乡亲观赏评论,名曰摆针线。男女双方各有一名长辈妇女致谦逊言词致谢。 民国以来,婚俗有所改变。坐轿、跨马鞍、红纱遮面、拜天地等旧的形式逐渐废止。女方索要彩礼,相沿成风。解放后实行婚姻法,废除包办买卖婚姻,提倡简办婚事。八十年代以后,索要彩礼之风盛行,从三转一响(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
四大件、四十八条腿(全套家具),发展到电器化(彩电、电风扇、电冰箱等)。男方大摆酒席二三十桌。对此,有关组织出面组织集体婚礼,陋习有所改变。
四、甘肃娱乐习俗
1、兰州皮筏
皮筏是用羊牛皮扎制成的筏子,为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当你在中山桥至黄河母亲雕塑之间的河滨小道上信步漫游时,偶尔会看到仍有皮筏子在河道上悠闲漂荡。远远望去,就象一叶扁舟。人筏混为一体,随波逐流;近看则见在紧贴水面的皮袋筏上,坐着五六个客人,随着波涛的起伏,颠簸而行,有惊无险,极富刺激。这是兰州令人叹服的民俗文化的遗产。
兰州的皮筏常用羊皮或牛皮做成。人们在屠宰时,剥下大个羊只的皮毛或整张牛皮,用盐水脱毛后以菜油涂抹四肢和脖项处,使之松软,再用细绳扎成袋状,留一小孔吹足气后封孔,以木板条将数个皮袋串绑起来,皮筏即告做成。因其制做简易,成本低廉,在河道上漂流时便于载运而在民间广为使用。
皮筏在古代主要用于青海、兰州至包头之间的长途水上贩运。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只羊皮袋扎成,长22米,宽7米,前后备置3把桨,每桨由2人操纵,载重可达20-30吨,晓行夜宿,日行200多公里从兰州顺流而下,十一、二天即可到达包头,小皮筏由十多只羊皮袋扎成,便于短途运输。牛皮筏一般由90个牛皮袋扎成,可载货四万斤。因筏子大如巨舟,在滔滔黄河上漂行,气势壮观,当地有“羊皮筏子赛军舰”之说。以皮筏为渡需要高超的技巧。一要心细,二要胆大。上筏时要轻松自如,绝不可猛劲上跳。坐在筏上要紧抓木杆或绳索,遇浪可不能惊慌乱动,保持平衡自然会有惊无险。筏子往往由谙熟水性、经验老到的“峡把式”领航掌桨,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散步。50年代前,兰州金城关、骚泥泉一带的回民多从事皮筏运业,多达50多户,400多人,有六十多条大筏,每年能外运羊毛250多万公斤。
2、兰州太平鼓
从兰州市区出发,向北跨过东西横亘的黄河,沿公路行驶60公里,就到了皋兰山西南麓的皋兰西岔乡铧尖村,这里就是兰州太平鼓的“发源地”了。铧尖人历来习性好武,太平鼓在兰州擂得也最出名,数百年来,每逢正月初十开始,到元宵节进入高潮,村里村外处处听闻太平鼓的雄壮声威,尤其是来了客人,铧尖人总得摆出阵式,得意地耍耍铧尖人的威风。
表演开始,鼓手在领队的一声号令下,击锣伴奏,一时间,鼓声咚咚,黄土腾腾,龙腾虎跃,地动山摇。队列不断变幻,一会儿“两军对垒”、“金龙咬尾”、“双重突围”;一会儿“车轮施战”、“跳打”、“蹲打”、“翻身打”、“举打”;一边擂鼓,一边舞蹈,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那强大的阵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两军对峙作战时的场面;气势粗犷,又显示出高原人憨直奔放的性格和充满勇猛的阳刚之气,令观赏者无不为之振奋鼓舞。 兰州的太平鼓,无论是鼓的结构还是表演的方式,都和河北、东北一带的秧歌鼓截然不同。外形上,兰州的太平鼓是圆筒形,而不是大蒲扇形,另外,兰州太平鼓个大,鼓身高约70厘米,直径约45厘米,双面蒙皮,鼓帮外表深红色或黑色。太平鼓还有一奇,背带较长,可挎在肩上,让鼓垂于人的膝盖下,便于击打又可任意将鼓抛向任何一个方向。
兰州打太平鼓的习俗据考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兰州的太平鼓逐渐演变成各种复杂的形式,成为兰州社火中最受群众喜爱的民间歌舞而广为流传。
3、金锁、银锁、拴锁锁
张掖民间在过去有拴锁锁的习俗. “拴锁锁”是给孩子“过满月”,请干大(即拜干爹) ,或给小伙子、姑娘订婚时举行的一种仪式。 孩子呱呱坠地的第29天,须要“过满月”。这天凡是来过满月的亲戚邻里,一进屋门,首先要给孩子拴个“长命富贵”的锁,以示祝福。待“宝贝蛋”能跑会跳后,父母又要请三个不同姓氏、品行端正的人给孩子当干大(即干爹) ,说是能镇邪驱恶、逞凶化吉。父母给孩子寻好“干大”后,择一良日,备好酒席,亲自登门请“干大”们届时光临。这一天吃饭之前,三个“干大”须将各自揣在怀里的“锁锁”掏将出来,一一挂于干儿脖上。娃娃长大后,说下了媳妇,完婚前须先订婚,订婚又要挂锁锁。这天姑娘羞羞答答地在亲戚的陪伴下,早早来到小伙子家,万事就绪, 宾主款款落席,一张大红的八仙桌上,双方的长辈笑呵呵地给孩子和姑娘互挂锁锁,锁锁一挂,这小伙子和姑娘就算被拴住在了一起,两家正式成为亲家。 不论是过满月,请干大,还是订婚所用锁锁,都是同样的东西,旧时,有钱人家专请银匠定制金锁或者银锁,穷家不是铜锁,就是串一串铜钱顶替。
4、高芯子、车社火和马社火
每逢过年闹元宵,陇东人的一件大事就是扶老携幼,涌上街头看社火。社火中最精彩的是高芯子,最有阵容的是车杜火,最为得意的是马社火。无论是高芯子、车社火还是马社火,都是真人扮假人,或表演几个历史人物,或一段戏曲场面,人物不唱、不说、不动,由座下的人、座下的车或骡马代步,在街面上游行展示。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芯子越扎材料越高级,越扎造型越奇巧,原来由大人托着小孩的徒步被拖拉机、汽车代替了,而车社火,现代人则给它起了个新名词--彩车,更是异彩纷呈、各展风流。由于农村机械的普及,农民养的骡子和马越来越少,少了骡子和马,马社火自然就不像从前那么火爆了。
五、甘肃少数名族及宗教
1、裕固族为甘肃省三个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集中聚居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现有一万多人,裕固族是一个有着悲壮历史的古老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裕固族可上溯至唐宋时期的回鹘,后历经战乱,东西迁移不定,一直到十六世纪初才迁移到祁连山下定居下来。
裕固族因其族源和习俗差异而有东西部之别,但大都信仰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教义。悠久的历史和几经迁徙的艰苦历程,培养了这个民族刚毅、勇敢的性格和博大的胸怀。裕固族人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在服饰、饮食、婚嫁、丧葬等方面都保留着独具民族特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尤以能歌善舞称著于世。即以裕固族的婚礼为例,就有《戴头面歌》、《哭嫁歌》、《送亲歌》、《迎亲歌》、《猜情歌》、《敬酒歌》等等,整个婚礼的进程中迎亲的唱,送亲的唱,新娘唱,新郎唱,独唱,对唱,合着唱,歌声起伏,不亦乐乎。
2、直爽欢快的保安族
保安族是甘肃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总人口约1.3万人,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目前主要聚居在临夏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保安族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其生活习俗、礼仪礼节、起居卫生、饮食禁忌、丧葬节庆与回族、东乡族基本一致。值得一提的是热闹非凡的婚礼。保安族的婚礼,自始至终突出一个“闹“字,娶亲闹,送亲闹,迎亲闹,白天闹,晚上闹,“婚礼三天无大小”,闹得人心花怒放,闹得人流连忘返。故谓之“热闹
非凡的婚礼冠军”,可以说毫不过分。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哭婚”、“唱婚”、“骂婚”等习俗相比,“闹婚”正是保安族婚礼与众不同的特点,其中充分体现了保安族直爽欢快的民族性格。
3、热情好客的东乡族
东乡族是以世居临夏地区东乡县而得名的甘肃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总人口约4万人。东乡族的族源主体是元代来自中亚地区的撒尔塔人,在历史上是一个族教密不可分的民族。伊斯兰教在东乡族的形成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对东乡的历史发展、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一直产生着重大影响。东乡族人民世世代代都是虔诚的穆斯林。其基本信仰、宗教功课、宗教礼仪等方面与回族几乎完全一致。
东乡族人民世居交通闭塞、贫瘠落后的山区,自元以来深受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生存环境的恶劣历练着东乡族人民吃苦耐劳、正直朴实、敢作敢为、聪明机智的民族性格。东乡族群众的生活虽不富裕,但却特别热情好客。对远道来的客人,一般都要倾其所有热情招待。客人进门,马上请到炕上敬茶敬饭,主人则在一边殷勤招呼,自己不吃不喝以示尊敬。待客的食品多为油果、手抓羊肉与炖鸡。鸡按部位分为13块,鸡尾最贵重。只有长辈或最尊贵的客人才能吃鸡尾。东乡族的好客,甚至达到了自己家里无米下锅,也要烧一碗开水双手端给客人的地步,其淳朴挚诚,着实令人感动。
甘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大规模的畜牧养殖和农耕文明的曙光曾经在这里升起,这里曾谱写出汉唐盛世强大的武功,弹响中华统一、民族融合团结的乐章。在她儒家文化的躯体里,涌动着佛陀、伊斯兰等多元文化的血流。在这片神气的土地上,曾经孕育着中华最古老的创世神话,燃烧着原始文明的灿烂火光。
范文三:风土人情
重要数据:
位置:北 美洲 中部,东临大西洋,西濒 太平洋 。
面积:937.2614万平方公里
人口:3.07179亿 (2009年 )
首都:华盛顿 哥伦比亚特区
民族:移民较多,有 100多个民族的后裔生活在 美国 。
语言:英语
宗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犹太教和东正教等等。
与我国建交日:1979年 1月 1日
与我国时差:美国分为四个时区,每时区相差一小时。东部时间比北 京时间晚 13个小时;西部时间比北京时间晚 16个小时。
货币:美元
国际区码:01
美国共有 50个州加一个哥伦比亚特区,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东部的 大西洋沿岸多为 平原 丘陵,森林资源丰富,湖泊众多,重要的城市有华盛 顿、 纽约 、波士顿、 费城 、迈阿密;中部的大平原是重要的农牧区, 6400公里长的 密西西比河 纵贯南北,重要的城市有 亚特兰大 、芝加哥、 休斯敦 以及新奥尔良等。在大平原的西部大山区,有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 黄 石国家公园 ;靠太平洋的西海岸地区有风光绮旎、阳光灿烂的 加里 福尼亚 州,旧金山和 洛杉矶 就在这里,西岸的重要城市还有 西雅图 。在北部近 加 拿大 边界附近,有著名的 五大湖 游览区,其中最壮观的景点是 尼亚加拉大 瀑布 。此外,位于美国西面太平洋上的 夏威夷 群岛也是全球闻名的度假胜 地。
美国是个经济发达和高度现代化的国家,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 民族文化使它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旅游国家。
小费:机场搬运人员和宾馆服务生为旅客服务时,游客应付给一定小 费,一般按每件行李一美元算。
礼仪:不小心与人碰撞,要说“Sorry”;请别人让路,要说“Excuse me”;公共场所不要吸烟,在其他地方吸烟前要向周围的人征询“May I smoke?”;遵循“Lady first”的西方习惯,让女士先行;与人打招呼时 先说“Hi”。
安全:无论是住在高级宾馆还是经济旅店里,一定要将房门内侧的链 条锁上,如有人敲门,要先问一句:“Who is it?”再将门开出一条缝来 看看是谁;尽量不要在夜晚去行人较少的地段。万一遇到抢劫,要打 911报警电话。
时差:美国东西海岸相距 4500公里以上,全国分为东部时间、中央时 间、山区时间、太平洋时间、 阿拉斯加 时间和夏威夷时间,依次早一个小 时。请游客在旅行中和打电话时注意。
在美国购物,会发现美国有许多环境优雅的超 大型购物中心 ,它们不 单单是购物场所,还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早晨老人们在购物商场里散着步, 孩子们放学后会来商场的游艺房玩耍,年轻的母亲们来到这里以购物的形 式度过愉快的周末,此外,商场里还有餐厅、电影院,可以说,美国的购 物中心更象功能齐全的休闲地。这种商业模式目前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 到推广。
购物时不妨多逛几家店,一般的大商场里,定期总会有降价销售,店 家会挂出“on sale”的牌子,在这种时候,只须花上原价格的几分之一就 可以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
航空:全世界各大城市都有飞往美国各地的航班,空中交通比较便利。 美国的国内航线机票可以打折, 如果提前 21天购票, 可以享受最大的优惠, 其次是 14天前和 7天前,买当天票是最贵的。在星期日看当地报纸的旅游 专刊可以发现有减价机票出售。一些小航空公司的机票价格较低,但是飞 机较为陈旧。
铁路:美国铁路客运公司有列车通往全美各地,并有优惠的套票出售。 套票在规定的期限和地区内可以无限制地使用,有全线通用、西部通用、 东部通用以及西海岸通用等,对于游客来说,买这样的票在美国国内四处 旅行比较合算,但须在赴美前凭护照购买。套票在旅游旺季和淡季时也有 差价。
公路:Green Tortoise 客车公司在每年的 6月至 10月有自旧金山至纽 约、 波士顿的 旅游客车 , 14天横穿美洲大陆, 行程在 5000公里以上, 包食、 宿、游,票价只要五百美元左右(详情可致电 18008678647)。 Greyhound 长途汽车公司对外国人发售汽车套票,在一定期限内可在全国范围内乘坐 该公司的长途汽车,学生和 62岁以上的老人可以享受折扣。
美国的 娱乐项目 非常多,较高雅的娱乐有听音乐会、逛博物馆、看歌 剧表演,美国有举世闻名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 大都会歌剧院 。较热门的 娱乐有去 拉斯维加斯 赌钱和观看歌舞表演,或者观看各类篮球赛、棒球赛、 橄榄球赛等,尤其是高水平的 NBA 比赛,游客如果正好赶上有比赛,一定 要去现场体会一下热烈的气氛噢。至于一般的酒吧、夜总会、咖啡馆,每 个城市中都会有很多,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娱乐场所。 美国的餐饮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一般大城市中都有世界各地风味的 餐馆。 欧洲 餐厅以法国和 意大利 餐馆为主,这些地方环境很好,价格也较 高,去这些餐馆时,最好先看一下放在店前的菜单,以免坐下后发现菜价 太高想离开的尴尬;中餐馆遍布全美各地,以 广东 餐馆为主,多售卖海鲜 类菜肴,价格适中;其他还有日本、 印度 、中东、拉美和 东南亚 餐馆。比 较富有美国当地特色的则是快餐,有以麦当劳为代表的汉堡包餐厅、以肯 德基为代表的炸鸡餐厅,此外还有出售披萨、三明治和热狗的快餐店。在
正规餐厅里就餐后要付占总消费额 15— 20%的小费, 而在快餐厅里就不必付 小费了。
游客在美国旅行,如果要节省开支,可以经常吃快餐;也不妨制订一 个预算,早餐控制在 5美金以内,午餐在 10美金以内,晚餐则控制在 20美金以内。
美国的宾馆档次不一,游客可以根据经济条件选择各类层次的旅馆投 宿。
一般高档饭店的 双人房 每晚收费是 170美元,而中档饭店为 70-140美 元,经济型的旅馆则只需 40-70美元, 单人房 相应低 10至 20美元,所以 与同伴一起住宿会较为合算。如果想更节省些,可以住青年旅馆,那里的 收费每天一般只有 15美元左右,但是得睡双层床,卫生间也是公用的,不 过这样可以与全球各地年轻的旅行者交上朋友。
饭店的收费还有地方之间的差价,纽约物价较高,因而 80美元只能住 进三等经济饭店,而在洛杉矶花这点钱就可以找到一家中档饭店了。在有 景点的地方则另当别论。此外,不同的季节宾馆的房价也是不同的,旅游 旺季和淡季之间可能会有成倍的差额。游客每到一地,可以查寻当地黄页 电话号簿中的旅馆项目,这样能找到较为放心的旅馆。
美国的饭店通常不提供免费餐饮,只有少数几家会供应免费的早餐。 美国有以下国定假日,这些日子里,许多地方都不办公,请游客在节 日之前办好旅游中该办的手续,然后加入狂欢的人群中吧:
一月一日 新年
一月第三周周一 马丁·路德 金诞辰
二月第三周周一 总统节
五月第四周周一 阵亡将士节
七月四日 独立日 (美国国庆日 )
九月第一周周一 劳动节
十月第二周周一 哥伦布 节
十一月最后一周周四 感恩节
十二月二十五日 圣诞节
美国的东西和南北跨度都非常大,因而全国的气候差别也相当大。同 样在冬季,有些地区气温降至了零下几度,而有些地方却可以泡海水浴。 美国的夏天非常炎热,游客要有“战高温”的准备;但如果是去美国北部 旅游,最好要带上一件厚毛衣或防寒夹克,即使是在夏天,美国北部却是 比较凉爽的,夜里甚至会有一些寒意。
篮球是 1891年由美国 马萨诸塞州 斯普林菲尔德市的一位体育教师发明 的。在 1904年的第 3届 奥林匹克运动会 上第一次进行了篮球 表演赛 。 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 篮球规则 ,以后篮球运动逐渐传遍美洲、欧洲和 亚洲,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
NBA 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是美国人最热衷观看的比赛。 每到赛季开始的时 候,比赛地点几乎场场爆满,篮球明星们高超的技术使得观众如痴如醉。 有许多美国男孩都梦想成为 NBA 的篮球明星,因为那样不仅可以获得天文 数字的收入,还能成为人们崇拜的偶像。 NBA 在美国不仅仅只是一项体育赛 事,它已经渗透到商业、广告业中,除了每赛季的巨额票房收入以外,还 能获得大量附加的商业和广告利润。
游客在美国旅游,如果正赶上 NBA 赛季,不妨去看一场比赛,见识一 下美国篮球队员的娴熟技巧和美国人对篮球运动的狂热。特别值得一提的 是, 芝加哥公牛队 前队员、伟大的篮球明星—— 迈克尔·乔丹 ,他曾率领 公牛队夺得过六届 NBA 总冠军 ,创下了无数辉煌的战绩。为了感谢乔丹为 芝加哥带来的荣誉,该市内竖有他的雕像。
NBA 较有名的球队除了上面提到的因乔丹而走红的芝加哥公牛队, 还有 洛杉矶湖人队、 休斯敦火箭队 等等。
范文四:风土人情
风土人情 《通泰方言的幽默》 摘自“扬子晚报” 2008年 1月 27日星期日繁星 A23版作者常爱晖 在江苏的地方方言中,被人所熟悉和常常提起的是苏州话,柔 婉绵甜的“吴侬软语”与丝竹雅趣、太湖水景、园林秀色一起构筑了 一幅完整的江南水乡风景画, 给人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相比而言, 与它一江之隔,有着浓郁乡土气息的通泰方言(南通、扬州、泰州地 区的方言) 却很少有人提及, 其实通泰方言也有它独特的韵味和鲜明 的特色,它的直截了当,它的诙谐、幽默、风趣以及在调侃中夹带着 的促狭、狡黠和机智让人听来常常会会意开怀,捧腹大笑。
通泰方言里最具地方特色的语言是“杲昃” (音:稿子) ,意为 “东西”的“杲昃”一词在通泰方言中运用得极其广泛,几乎只要是 “东西”一词的所在处,就有“杲昃”一词的影子。在通泰方言里你 常常能听到“你吃的什么‘杲昃’ ” 、 “用的什么‘杲昃’ ” “玩的什么 ‘杲昃’ ”等等。他们把吃苦受累说成“挨杲” (受罪) ;把聪明,有 心眼,会算计的人形容成“杲子简” 。就是在吵架的时候,骂人的话 里他们也离不开“杲昃”一词,在大街上,两车相碰,互不相让眼看 双方当事人就要动手打起来了, 弱势一方会怯生生地说一句 “你做什 么杲昃啊”?(你想干什么) 。如果吵架的某一方耍了无赖,或动手 打了人,正义的围观群众会愤怒地骂一句“这人不是个杲昃啊” (这 人不是个东西) 。
通泰方言中的许多谐谑词汇虽然有的只是简单的两三个字组成 的, 听起来却风趣无比。 比如他们在与人调侃时常喜欢把吃饭说成 “捣
头” ,把睡觉说成“挺尸” 。初听不知啥意思,细一想,人吃饭时的样 子,不正像鸡啄米,头捣个不停吗?我们睡觉时的样子,直挺挺地躺 在那里, 不就像一具挺着的僵尸吗?这些话听上去感觉好像有点低级 庸俗的味道, 但你细想后, 会不得不由衷地佩服他们比喻得生动和精 妙呢。
幽默类的小口语在通泰方言里很多,有时不需要你去细想它的 含意,但看字面就能让人发笑,他们常常把吵架淘气说成“或(嚎) 丧” (像办丧事一样嚎丧) ;把老相,不知天高地厚,不谦虚的人唤着 “老象巴子” (像目中无人的大象一样拽) ;把喜欢啰嗦的人说成“穷 嘴” ,意思是说啰嗦有人说得太多,把嘴都说穷了,想想人的嘴能说 穷吗?听到这样的话,让你想不喷饭都不行。
在通泰地区的农村,常常有人把自己的老婆唤作“女将” ,把自 己的丈夫唤作“男将” 。想想一个在农村操持家务,里外都是一把得 力好手的女主人,多么像一位英姿爽飒,威风凛凛的“女干将” ,一 个奋发进取, 广开财路, 发家致富的男主人, 多么像一位能征战沙场, 勇往直前“男干将” ,这些生动幽默的妙称,不仅来自于真实的生活, 更是在对生活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高度提炼, 听来让人备感受温馨和 亲切。
在通泰方言中对日常用品和某些动物也有他们的特有的趣喻, 比如说他们把小板凳叫作“趴趴凳” ,把蛤蟆叫作“癞包” ,把青蛙叫 作“田鸡” ,把蜈蚣叫作“百脚” ,看着这一个个惟妙惟肖的比喻,你 不得不打心眼里佩服通泰人的聪慧,想那小板凳趴在地上可爱的样
子, 不是趴趴凳是什么?两条腿在田间活蹦乱跳的青蛙像极了一只在 田间的公鸡。 癞蛤蟆, 不就整一个癞皮包着的小包包吗?把蜈蚣说成 “百脚” ,那简直就是活脱脱的一个百脚小虫的立体摄影写真啊。 幽默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让人笑中取意,乐中哲思的文化。 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无论哪一国的文化、生活、文学、思想,是用 得着近情的幽默的滋润的。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 其文化必日趋虚伪, 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 日趋顽固。 ”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的通泰方言,它是一味来源于生活, 取材于生活的快乐调味剂,有了它,我们的生活会被调和得更生动、 活泼、谐趣、有味,更轻松欢快、温馨健康和多姿多彩。
范文五:风土人情
风土人情
莱芜年俗
一进入腊月,莱芜各家即陆续购置鱼肉酒菜、香火、鞭炮等,称为“办年饭”,这种年饭要供全家人一直吃到正月底;进行卫生大扫除,称为“扫尘”。腊月三十早饭后,开始张贴春联、门神、灶王和年画;摆设供桌祭祖,叫“请家堂”。傍晚,全家老幼欢聚一堂吃顿丰盛的“团圆饭”,共享天伦之乐,叫“辞岁”。饭后在大门外点燃谷秸并放鞭炮,取庭院吉祥明亮之意,叫“照庭”。然后“守岁”,俗称“熬五更”,全家老幼通宵不寐,先包水饺(多用素馅,取“素净”之意),后围坐火炉,守着家堂,以待黎明。
朔日凌晨“发纸码”(烧纸、香、“元宝”等)、放鞭炮祭奉天地诸神,迎来新年的第一天。接着全家煮食水饺。饭后,男女老少身着新装,开始拜年。先拜自家的祖先和长辈,然后,依家族亲疏与邻里交往情况拜贺、请安问好。至亲长辈分给晚辈儿童“压岁钱”或糖果,即日或翌日下午送家堂。
从初三到十五日,亲戚朋友携带礼物互相拜望,有些邻里之间互相请节酒,有条件的村镇举办杂耍、演戏、说书等文娱活动。
正月十五元宵节,民间习食水饺或元宵,并用杂面蒸灯12盏,入晚,以面灯、萝卜灯、纸灯分别置于门口、祖茔、河边、路口等处。到祖茔上灯时放“起火”。在街头、庭院点放花筒、鞭炮等。
莱芜春节习俗
春节从年三十晚守夜,零点开始,由家长首先起来发纸码,开门前先放一挂火鞭,然后才能说话。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初一吃素馅饺子,取素静一年之意。
春节拜年的习俗由来已久,至今不衰。首先进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辈给长辈拜年,平辈之间互相拜年;尔后进行近拜,就是给没出五服的长辈拜年;最后是远拜,给出了五服的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
早先时初一忌讳很多,各地大同小异。忌推磨,忌挑水,忌扫地,忌打骂人,忌动针钱,忌吃荤,忌捣蒜。忌初一打破东西,万一打破东西,要手持碎片,不回头,不说话,直走到井边,将碎片抛掷井中,否则“主凶”。也有的地方在打破器物之后,念吉语碎碎平安来破解。初一煮饺子,破了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了。商店过年吃饺子同时吃蒜时,因蒜与散音同,改称蒜为义和菜。
春节期间民间有时会有秧歌、龙灯、狮子舞、跑旱船、武术表演、球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莱芜的过年风俗
春节,境内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除夕和正月初一联为一体的统称。旧时称" 过大年" ,今仍俗称" 过年" ,后改称春节,民间俗称" 阴历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定名" 春节" 。进入腊月,各家即陆续购置鱼、肉、酒、菜、香火、鞭炮等,称为" 办年货" ;蒸下馒头、米
糕、花馍馍等,称为" 办年饭" ,这种年饭要供全家人一直吃到正月底;进行卫生大扫除,称为" 扫尘" 。腊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 ,称" 除夕" 。早饭后,张贴春联、门神、灶王和年画;摆设供桌祭祖,叫" 请家堂" 。傍晚,全家老幼欢聚一堂吃顿丰盛的" 团圆饭" ,共享天伦之乐,叫" 辞岁" 。饭后在大门外点燃谷秸并放鞭炮,取庭院吉祥明亮之意,叫" 照庭" 。然后" 守岁" ,俗称" 熬五更" ,全家老幼通宵不寐,先包水饺(多用素馅,取" 素净" 之意) ,后围坐火炉,守着家堂,以待黎明。朔日凌晨" 发纸码"(烧纸、香、" 元宝" 等) 、放鞭炮祭奉天地诸神,迎来新年的第一天。接着全家煮食水饺。饭后,男女老少身着新装,开始拜年。先拜自家的祖先和长辈,然后,依家族亲疏与邻里交往情况相互拜贺、请安问好。至亲长辈分给晚辈儿童" 压岁钱" 或糖果。翌日或第三日下午送家堂。从初三到十五日,亲戚朋友携带礼物互相拜望,有些邻里之间互请节酒,有条件的村镇举办杂耍、演戏、说书等文娱活动。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举国上下都欢庆春节,每个地方的庆祝方式相似中存在差别,就在莱芜,村与村之间也不尽相同。
莱芜人过小年
小年。腊月二十三日称为小年。入晚,各家均在灶王神前供奉糖瓜、山楂、柿饼、红枣、花生等,祀灶多用甜和黏的食品,意思是粘住灶王的嘴,不让他上天说坏话,或者是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在灶神的嘴上或锅灶门口粘上一小块糖。也有的在灶门口抹点酒糟或酒,谓“醉司命”。
供品除糖瓜之类外,有的供水饺,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供面条,有的还供上用秫秸插成的灶马、灶鸡,好让灶王爷骑马上天,一路顺风。祭祀之后,还要举行欢送仪式。一家人跪在灶王像前,一边磕头一边烧掉旧灶王像和一匹纸马,焚香烧纸以求灶君“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这个活动又称为“辞灶”。同时老年人念念有词:“灶王灶王,你上天堂,多说好,少说歹,五谷杂粮全带来。”那些迫切需要生儿育女的则念道:“腊月二十三,灶王上西天,多说好来少说歹,马尾巴上带个胖小子来。”这样就算把灶王爷送走了。
辞灶之举,需全家团聚者方行,意为恐将外出家人辞在外边。建国后,辞灶之俗逐渐消失,吃糖瓜、果品之习仍存。
莱芜人正月里不理发
“正月里理发死舅舅”其原意是说:清代之前人们认为头发是父母所赐,应当保全终生。1644年清兵入关后,官方要求所有男子剃掉前额的头发,在脑后扎一条辫子。许多人把遵从传统习惯和怀念明朝的情感结合起来,抵制剃发。这样,有人私下号召,每到正月里大家都不剃头,并将这个行动定名为“思旧”。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思旧”的情绪淡化了,谐音被附会为“死舅”,遂有了流传至今的民俗。
莱芜正月十五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名灯节,民间习食元宵,并用杂面蒸灯12盏,取月月光明之意。入晚,以面灯、萝卜灯、纸灯分别置于门口、祖茔、寺庙、河边、路口等处。到祖茔上灯时放" 起火" 。在街头、庭院点放花筒、鞭炮等。有些村镇耍龙灯、摇花船、玩狮豹、踩高跷,称为" 闹元宵" 。今蒸灯之习已废,置灯仅限于室内、门口。放焰火、耍龙灯等活动较为活跃。翌日还有吃水饺、闺女回娘家或娘家看闺女之习,与元宵节连为一体沿袭至今。
二月二打囤
二月二。相传,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之日(即开始打雷) ,境内有打囤习俗。在日出前用簸箕盛草木灰或石灰,以擀面杖或木棍敲打簸箕,使灰颠出,将房宅围一周,在院内和室内各打一圆圈,中间放点杂粮和零钱,取引龙填仓、五谷丰登之意。还有炒蝎豆、搬闺女、吃水饺等习俗。今打囤已趋消失,余习仍沿用。
莱芜寒食
寒食、清明。清明前一日(亦说二日或三日) 称为寒食。民间有寒食一百五,坟前去添土之说。 早晨,去祖茔整修坟墓,带回柳枝插在大门口。清明下午,整备酒菜香火去祖茔祭祖,有家庙祠堂者则合族集体祭祀。
建国前,清明有踏青之习。男女老少相约到野外踏踏青苗绿草,据说可一年不害脚疼腿疼。此举虽带迷信色彩,但此时正值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之际,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到野外游览足以促进身心健康。
莱芜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1.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2.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3.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4.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莱芜五月端午节
五月端午。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吃粽子、门上插艾棵、每个门上和窗上都插上艾蒿。把整棵的艾蒿插在门上,可以避邪挡住妖魔鬼怪进来,保佑一家人平安健康。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驱蚊,在门上或者是窗上插上艾蒿,蚊子闻到艾蒿的气味就不会飞进屋里了。有的妇女
儿童佩带五香荷包,有的家庭饮雄黄酒等习俗,传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沿成习至今。莱芜人纷纷看闺女,女儿结婚后的头一个端午节,有的地方会有要带着一百个粽子去看他们的风俗。
六月六
六月初六日为敬山神的日子。六月六拌炒面,农家有尝新麦、吃炒面的习俗,即选用最好的小麦炒熟,磨成面粉,用糖水拌匀而吃。相传,炒面系供奉山神之用。据说" 山神" 能管辖山中的豺狼野兽和坏人,供奉它以保护人畜和山林。此后逐渐进入多雨潮湿季节,民间多在该日前后晒洗衣物被褥等,以防虫蛀和霉烂。
莱芜七月十五中元节
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是祭祖的日子,故又称" 鬼节" 。境内大部地区一家人摆上一桌,纸钱、元宝不可少。待到下午十分,最后一柱香过后。家里长者带领全家在外面焚香祷告, 乞求上天保佑全家,列组列宗灵魂安息。摆供桌、请家堂,以瓜、果、酒、菜祭祀祖先,傍晚送家堂,焚香烧纸燃放鞭炮,其仪式之隆重仅亚于春节。
按照莱芜的风俗是很重视的,家家都要请家堂摆供桌,是除了过年以外最隆重的节日,以前的时候一黑大街上就冷冷清清,大部分的店铺都要关门了,找个饭店吃饭都很难。7月15日这天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回娘家,如果回去的话,娘家会不顺利。
对莱芜人来说,农历七月十五的重要性能与春节相媲美,七月十五的重要性更远远大于临近的中秋节:
在这一天,要进行供养的仪式,就是把祖先牌位摆于客厅正中的高方桌之上,摆上水果、炒菜、水饺等焚香供奉。
这天早晨开始,男主人要手持三炉香到大门外冲祖先坟地的方向作揖“请家堂”,家堂请好之后大门处要放一根木棍。
然后主人要不断把菜品置放于供桌之上,续茶、斟酒,斟酒续茶之前要“浇点”,就是把杯中原有的茶和酒要撒在地上一点。香炉中的香一般一次点三炉,燃尽之后要再点,是不能断的。
这样一直待到下午五六点钟,村落四处开始有鞭炮声,这就是要送家堂了。送家堂之前要做些准备工作,比如“打纸”,“火纸”打纸要用一种被叫做“纸握子”的东西,纸握子就是用布条相连,一端系着的末端被刻成了圆形方孔铜线的圆柱状木制品,另一端是酒瓶样式的扁木锤,通过敲打在纸上印上古代圆形方孔铜钱的印。火纸打好以后,用纸握子的一段在纸上转圈,把火纸弄成扇形,最后再按祖先的数量,进行分份放在簸箕里。
然后,男主人拿着着十炉香要在供桌前作揖,然后把牌位取下一同放在簸箕里,这时要把挡在门口的木棍拿开。一家人来到大门外,根据祖先牌位,开始摆纸,一份纸要配一根香,因为据说香是祖先的穿钱绳子。点燃火纸,待火纸都燃尽以后,男主人还要用刚下过水饺的饺子汤在火纸灰烬处撒一圈,这叫饮马汤。然后一家老小跪下磕头,恭送祖先回府,点燃鞭炮。
最后全家吃团圆饭,享用那些祭品,这就是我们莱芜的七月十五中元节。
莱芜八月十五仲秋节
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也称仲秋节,是境内仅次于春节的又一大节日。凡在外工作或谋生的家庭成员,都争取回家过节,故被誉为" 团圆节" 。节前半月内,家家户户看闺女,所带礼品中月饼是必备之物;其他亲友之间也有相互赠月饼之习,但不普遍。是晚,全家老幼团聚一堂,饮酒赏月。
莱芜腊八日
十二月初八日俗称腊八日。建国前的" 过年" 实际从此开始,早晨吃" 腊八粥" ,以示欢庆丰收、预祝来年五谷丰登。腊八粥用粘谷或黍子米加入红枣煮成,除全家共餐外,有的还送邻居、亲友品尝,或施舍给讨饭者。用醋腌制腊八蒜,也有的还在这天早晨给小女孩穿耳坠眼。
祝寿过生日
祝寿。也称" 拜寿" 或" 上寿" 。对老年人俗称" 过好日子" ,对年轻人俗称" 过生日" 。通常,人到60岁以上,逢生辰这天其儿女及亲属置备酒、肉、寿桃等欢聚一堂,为老人祝寿。特别是女婿给岳父母祝寿,被视为不可推托之事。旧时,祝寿仪式相当隆重,被祝寿者父母在世的要跪拜叩头,去世的要置办祭品到坟前祭祀。亲属晚辈到齐后,先共同向被祝寿者磕头致敬,再行宴饮。富有者寿堂布置辉煌,山珍海味,无所不尝; 贫苦人家常年不得温饱,迨生辰能吃上一顿面饭就心满意足,故有" 富人一席寿诞宴,穷苦人家半年粮" 之说。 建国后,磕头、祭祖之习废除,逐渐演变成尊老爱幼的新形式。老年人生辰,子孙晚辈置办酒席,亲友均携带寿礼前去祝贺,全家老幼及亲友欢进寿餐。席间,晚辈一一向老人敬酒,祝愿老人晚年幸福,健康长寿。中年人生辰,则略备酒菜与家人欢聚一餐以示庆贺。孩童生辰,一般是吃顿水饺或煮几个鸡蛋吃,有的家长给孩子购买纪念品。
恭喜
恭喜。男子结婚时,亲友邻居以礼品祝贺称为" 恭喜" 。礼品各式各样,通常多赠" 喜钱" ,有的送贺幛,亲戚有的用" 一担箢子" ,内置挂面、馍馍、米糕等,叫" 送饭" 。
建国后,有的赠送毛毯、被面、被单、脸盆等。近年来有的赠送喜联、字画、挂历、细瓷茶具等。受礼者需置酒宴答谢。近族长辈贺喜称" 拿磕头钱" 。此俗除采用新式结婚仪式不收礼者外,一般仍实行。
莱芜风俗婚事
在莱芜过去农村的习惯里,男女的婚事大多遵循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老礼。而现在,这些习俗已逐渐被新的西式婚礼所取代,现将这些古老习俗整理成文,以记录莱芜独具特色的婚事礼仪特点。
提亲
婚事的第一关是提亲。一家女百家提。孩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首先着急的是父母,绞尽脑汁去搜罗几十年存留下来的信息,谁家的闺女多大了,高矮胖瘦?父母的品性如何?在十里八乡的口碑怎么样?家境又如何?然后才会去想找什么人去提这门亲事。心里有底了,这才开始行动,提了点心烟酒去找媒人。媒人大多也是自己相熟和知根知底的人,假若自家有什么不周全的地方,也好找话来圆,求得整个事情的顺利进展。如愿了,便要准备下一步“小见面”。不能如愿只好再托媒人去说,这期间,媒人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小见面”
“小见面”是男女双方的第一次见面,延续着提亲接踵而至。一般而言,地点的选择在两村之间僻静少人的地方,这样,没有别人看见,少了尴尬多了坦然。基本上是由双方的哥姐或者嫂子、婶子陪着,多个人多双眼睛,以免因羞涩不好意思去看造成一辈子的遗憾。最重要的是让两个中心人物互相看看。这里有个民间故事,说的就是相亲的事:从前有个叫贵良的男子,身材人品都还可以,只是腿瘸;另有个妙龄女子叫叶青,相貌体态也都不错,只
是鼻子太扁,有点塌鼻梁。因为二人各有缺欠,所以找对象就常常失败。于是,在媒人协助下,这两个男女相亲之前,为设法掩饰自己的缺点,各出奇谋:贵良骑在马上,坚持不动,给人将军不下马的威武印象;叶青则拿一枝鲜花,挡住鼻子,做闻花香的高雅美人样。媒人当然没向双方挑明,安排好之后,成功导演了这场相亲戏。贵良骑马从叶青门前缓步经过,叶青一看贵良——— 马上将军,英俊威武!贵良一看叶青——— 花间美人,婀娜多姿!二人一见钟情,心想对方绝对百里挑一,庆幸“走马观花”式的相亲,实在妙不可言。结了婚再暴露自己缺陷,生米早煮成熟饭了。至今,乡村里都流行“灯影底下不相媳妇”的说法。
“大见面”
“小见面”双方都同意了,紧接着就是“大见面”。乡村俗称的“大见面”,城里人叫“订婚”或者叫“订亲”。在乡村里,“大见面”是仅次于“结婚”的大事情,要提前几天准备。“大见面”的日子是早就定下来的,选的黄道吉日,定要如期举行,也是乡村里不多见的大仪式。一般来讲,摆两桌酒席,男客一桌,女客一桌。院子早就清扫干净了,头天晚上泼两到三遍的水,第二天不会起灰尘,院子显得亮堂。陪客也请好了,是村里有头有脸的人,也有自己家族里出头露面的人。菜按照请来的乡村大厨列的菜单买好,择净洗净放在筛子里。该切的切了,该炸的炸了,该炒的炒了,光等着主家说上菜开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无法抑制的喜气,进进出出,嘴脚不停。不用多说,人场有了,更说明这家人在村里的人缘。 酒席摆在八仙桌上,每桌八个人,两位客人自然坐在上首席,以示主家的尊敬和客人的尊贵。陪客的六人,按长幼辈分依次坐下,年龄、辈分最小的坐最下首,以便帮忙布菜、斟酒、倒水。菜有“四顶四”和“八顶八”之说。基本顺序:先上果碟,接着是“小炒”,再就是“主菜”。果碟包括“糕果”、“沾果”、“炒糖果”等,是点心类。“小炒”讲究色香味,凉拌猪耳朵、爆炒鸡胗、辣爆猪腰子、酱牛肉。也可以用别的菜,只要能凑齐四个,像牛肚、炸肉都可以。青红绿黄,搭配得精致小巧,增添了喜庆的色彩。喝着茶,抽着烟,聊着十里八乡有趣的人和事,气氛浓郁起来。斟满酒,主菜陆续上来。头鸡二鱼三丸子。冒着热气,散着香味。菜是不能随便乱夹的,基本也是按上菜的顺序来,头鸡二鱼三丸子。没有人是大块朵颐,浅尝辄止,每个菜夹一点,便开始喝酒。喝酒也有讲究:这样的喜事大都是以四为单位,四喜财,代表着喜事和生活的祝福。让酒让得实在,喝酒喝得稳重,一切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孩子们的婚事。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主家开始劝酒,主家与客人都会说一些谦让客气的话,被陪客打趣着把气氛拱到最高点。酒席热闹进行的空当里,婚事的男方和女方,也就是准新娘和准新郎会去城里或者镇上的商店或供销社买东西。东西是女方挑,男方付钱,这也有乡村的风俗制约着。四季服饰要买六身,没有成品,都是布料。鞋、袜子都有数字的限制,全部用龙凤呈祥图形的红包袱包好,等客人走的时候带走。女方来的官客也有礼物,两盒烟、两包点心等,媒人一定会得到一双新鞋子。如果满意,女方临走的时候,把原来的“婶子”、“大娘”改叫“娘”。改口要给钱,不在当面,都包在包袱里。主家心里的石头也就落了地,盘算着三两天后把儿媳妇接来住几天的事情。
结婚
心里有了谱,确实值得高兴,但是并没有就此完结,还有一连串的事情需要解决。事情虽然麻烦,早就开始着手准备了,没有十足的把握也有九成。一般女方会提出一些条件和要求,也就是所谓的“彩礼”。这个也有讲究,一千零一,意思就是千里挑一。这样的彩礼因为地域的不同,时代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说法。二十世纪70到80年代,基本是千里挑一,少许地方是万里挑一。彩礼还有一部分是实物,用“件”和“腿”来计算。比如八大件:手表、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挂钟等。手表要“上海”牌,自行车不是“永久”也得是“凤凰”,收音机是“宫灯”的,缝纫机要“蜜蜂”的,也是讲究牌子,人家都有咱也得有,都是嫁闺
女,也不能比谁家低了。腿呢?讲究48条或者72条。像什么大立橱、菜橱、五斗橱、桌椅板凳床。至于是48条还是72条,得去女方家商量,近似于讨价还价。家具还好说,那大件就费尽周折了。都是凭票供应,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实在没办法只好借,先凑付过去再说。这些都有了着落,才去女方家要“年命”。“年命”是我们平常说的生辰八字。要年命的时候带四色礼:烟酒糖茶,表示主家确实是拿着当事办。
这一环节顺利与否,决定着整个婚事的成败。因为不能满足女方的要求而退婚的事情多不胜数,所以主家会以更积极的态度与女方协商,往往会让主家举债累累。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先定下来再说。
尽管历尽波折,婚期还是来了。婚期是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找人查来的好日子。结婚的场面要比“大见面”更排场。新房透着红红的喜气,窗户是红的,门也是红的,红被子、红床单、红枕头,扁担都贴了红纸。门口贴着红对联,满屋满院的红红火火。喜事,自然是喜气洋洋。
接新娘的队伍,说不上浩浩荡荡,与现在的小汽车也没得比。一辆小推车,漫过车厢搭一条红床单或棉被,就算是花车了。小推车后面跟了抬嫁妆的人。根据路程的远近确定出发接新娘的时间,路程稍远的,半夜就要启程。回来的时候,小推车上坐着新娘子和送新娘子的女客。新娘子是让娘家哥用椅子抬到小推车上的。头上蒙着红盖头,手里抓着用红布包着的硬币,过桥过河的时候撒一把出去,祈求幸福平安。到的家门前,鞭炮齐鸣,除了烘托喜庆的气氛似乎也是在向全村的人宣布:新娘子过门了!
进门后是拜天地仪式,只有经过了这一仪式才能真正得到村里人的承认。堂屋门前放一木架,搭一条有龙凤图形或双喜图形的床单。前面摆一张八仙桌,桌面的左右两侧点燃着小儿手臂般的大红蜡烛,中间是插着木香的香炉,桌子的周围围满了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这个时候的新娘子双脚是不能着地的,等婆婆拿擀面杖挑了红盖头,吃了宽心面才能下地。宽心面是新娘子从娘家带来的,煮面的水也是从娘家带来。煮得半生不熟,由本家的嫂子夹给新娘子和新郎吃,边夹边问:“生不生?”新郎、新娘子不吱声会加重了语气再问:“生不生?”新郎新娘子忙不迭地说:“生,生,生。”围观的人会哈哈大笑,图的就是一彩头。
一天的忙碌,到晚上九点来钟接近尾声,闹洞房的人也逐渐散去。最后的程序是铺床。铺床同样有本家的嫂子完成,手里攥着笤帚,边扫边念:“一扫金,二扫银,三扫儿女一大群。”念叨着把床扫一遍,又打趣一番才会散了。那时候,计划生育还不是我们的国策。 夜深了,整个村子陷入静寂,如果你想知道洞房里发生了什么,去听墙脚吧。
莱芜礼仪习俗
称呼 旧时称呼繁琐, 书面尤甚。建国后有的废止,有的仍相沿使用。主要有下列几类: 亲属之间。在家庭,幼辈称长辈爷、娘、老爷、奶奶、老老爷(书称曾祖) 、老奶奶(书称曾祖母) ;长辈称幼辈孩子、闺女、孙子、孙女、重孙子(书称曾孙) 、重孙女(书称曾孙女); 已婚女性口头随其夫称呼,书面或对外称公公、婆婆、大伯、大伯嫂、小叔、小姑。对外称自己家属时常冠以" 家" 、" 舍" 、" 小" 等字,如家严 (父) 、家慈(母) 、家兄、舍弟、舍侄、小女,妻子称为家里(书称内人) ,儿子称为犬子; 对别人的亲属则冠以" 令" 、" 尊" 等字,如令严(父) 、尊母、令郎(男孩) 、令爱(女孩) 、尊夫人(妻) 等。亡故者,长辈冠以" 先" 字,如先考(父) 、先妣(母) 、先伯(大爷) 、先兄等; 父亲去世自称孤子,母亲去世自称哀子,父母俱亡自称孤哀子。
同族之间。境内民俗通按高祖、曾祖、祖、父、自身" 五服" 分亲疏,定服制。依直系和旁系的亲疏关系为依据,五服以内为近族,旁系亲属按行辈称呼,冠以" 从" 、" 堂" 等字,如从兄、从弟、堂叔、堂侄等; 五服以外为远族,俗称出了五服,在称呼上则冠以" 族" 字,如
族叔、族婶、族兄、族侄等。
亲戚之间。丈夫对妻子的亲属,口头一般随妻称呼,书称父亲为岳父、岳丈、泰山,母亲为岳母,自称门婿、子婿、愚婿,末过门者称眷晚、聘晚; 兄弟冠以" 内" 字。岳父称女婿为贤婿、快婿,自称眷生。对亲家称姻兄,自称姻弟。对父亲的姊妹和母亲的父母兄弟姊妹,有的口头和书称相同,如舅父、姑父等,有的不同,如书称外祖父、母,口头上则称呼老爷或外老爷、老娘或姥姥,书称姑母、舅母,口头则称姑、妗子。
朋友之间。结拜干亲者,同辈口头称干兄、弟,书称盟兄、弟,对长辈口头称干娘、干爷; 有世交者,书称同辈仁兄、长辈世伯,自称世晚; 对年长不明行辈者,书称常在姓下冠以" 翁" 、" 老" 等字,如赵翁、高老等; 对友谊深的称莫逆兄,年龄差距特大而有交情者称忘年兄。
其他称呼。学生称老师为先生、恩师或夫子,自称门生、受业或弟子; 老师称学生为贤契、高徒,自称友生。同学间互称同窗,尊称砚兄(弟) 。同年参加科举者称年兄(弟) 。社会上对年长者,男的称老翁、老先生,女的称女士、老太太。民众称官员为大人、老爷、长官,称士兵为老总、军爷,自称下民、小人。官兵称民众为老乡。
建国后称呼趋向简明化、大众化。亲族邻友之间一般都按行辈采用通常称呼,如大爷、大娘、叔、婶子、哥哥、弟弟、表兄、表大爷、内兄、姑、舅、姨等。对无行辈关系的干部、群众、职工等,几乎一律称同志。对老年人多称大爷、老大爷、大娘、老大娘。儿童对老年人多称爷爷、奶奶、老爷爷、老奶奶。年龄相当的互称老兄、大哥、老嫂、大嫂。幼儿园的儿童称辅导员为叔叔、阿姨,辅导员对儿童称小朋友、小弟弟,对幼小的称小宝宝、小宝贝。 回族过去称叔父为达达,姑母为妈妈,今已逐渐改称为叔、姑; 过去对熟人和朋友多呼哥们,近来逐渐改称老兄、大哥。
礼节 境内属齐鲁之邦,对各种礼节一向重视。主要礼节有:叩拜礼,俗称磕头或叩头,下级对上级、百姓对官员及祭祀庆吊时通行,先作一揖,再双膝跪地,仰首下叩,一般场面一拜三叩,祭天、祭孔及婚丧大礼则三拜九叩; 打千,平时衙役见长官、晚辈见长辈,以右膝半跪,侧身致意; 拱手,亲友熟人相见拱手致意,或先作一揖然后叙话; 万福,双手并拢放于右腰,稍屈右腿,上身略弯; 拜拜,妇女见客则上身微曲,双手合拢于腰前,上下摆动两三下。上述礼节,辛亥革命后政府明令取消,叩拜、打千、拱手等礼统改为鞠躬,平时多行揖拜礼,但婚丧、祭祖等仍行叩拜礼。建国后普遍实行握手礼,举行典礼根据仪式轻重行一鞠躬或三鞠躬礼; 学生见老师则行举手礼或停立礼。
通常,初次见面者首先间" 贵姓" 或" 台甫"(名字) ,交谈或议事时先说" 请问" 、" 请教" 、" 劳驾" 或" 借光" 。受人帮助或关心时则道声" 谢谢" 或" 多谢" 。路遇熟人问声"
上哪里去" 或" 你吃了"(指吃饭) ,骑自行车时要下车。与长辈同行时让长者在前。赶集上店遇认识的老、 弱、长者带着东西,则道声" 我来" ,并接过东西,对方多说" 甭家" 或说" 多劳了" 。 窄路上遇熟人则站在一旁道声" 请" 字,让对方先过。有时不小心对他人稍有碰撞不利之处,马上道声" 对不起" 、" 请原谅" 等。
境内居民好客,每逢客至,主人即向前迎接; 如带礼品等当即接过来,让客人先进屋,坐于上首(桌的左边) ,先敬烟茶,再吃" 点心"(做少量优质饭食供客人用) ,留下者须招待酒饭。客去时如果推小车或骑自行车来,主人先将车推出大门外再交客手。送出门外后拱手、作揖,建国后改为握手道别,有的还目送数十步,来一次摆手告别。
莱芜丧葬习俗
建国前, 丧葬仪式繁琐铺张。凡病人垂危之际,床前伺候者即一面将病体移至灵床,一面通知在外亲人,力求病人临终前赶回。一待断气,趁尸体未僵便穿衣整容移人棺材(俗称寿器) ,叫" 停灵" 。子女亲属围绕尸体失声哭号致哀,并更换孝衣孝服,披麻戴孝,叫" 成
服" 。孝子的帽子叫" 斜帽" ,帽上有帽沿" 遮眼" ,两边挂麻球" 塞耳"; 女性戴的帽子叫" 塔头" ,与孝衣连为一体; 其他陪灵的男性帽四方桶状,叫" 香帽" 。 子女跪仆灵堂两侧,叫" 守灵" 。院内设灵栅、安供桌、置灵位。供桌上摆小米饭一碗,直插竹筷一双,名叫" 倒头饭"; 用长30厘米左右、数量与死者年龄相等的谷
秸扎住一端笼罩碗上,叫" 隐身草" ,上面置招魂幡,再上搭黑布一块,意即人虽死但其灵魂仍在此享用。期间,死者亲属请族人及村政人员共议丧事,请" 总理" 主持一切。一般设内外两柜,内柜负责写讣告、报丧、安排勤杂人员、购置出丧用品等; 外柜负责吊丧亲友登记及招待、临时收存钱物、引奠等。丧局大小视家业而定。富有之家生前就看风水,选墓地,建寿坟,打寿器,做寿衣。死后请和尚道士打醮诵经,高搭司书、鼓乐、更衣、彩、祭等棚,所设陪葬的人、马、轿、车、楼阁及铭旌池等均用绸缎扎制,运灵席棚有的从家门口延至墓地,长达数里。整个丧期,张灯结彩,管乐齐
鸣,礼炮隆隆,震天动地,一般3—5日,长者甚至上月,耗资逾万。一般以下人家多为当日丧。不论丧局大小,开丧前先" 指路" ,意为指引死者去" 西方极乐世界" 。出殡日,亲友在院内灵栅前行" 门祭" 。然后向遗体告别,盖棺殓钉叫" 殓棺" 。棺上撤麦麸,根据孝子多少放置" 福馍馍" 。灵柩行至路上,亲友行" 路祭" ,在墓地行" 顶墓祭" 。顶墓祭结束后由孝子人墓穴安置陪葬器具,打扫后焚化" 纸钱" ,即离墓地返家。在其至亲监视下,众人将棺材放人墓内,叫" 下葬" ,加封盖石,堆土成丘。
死者所占棺木与坟穴,优劣差别很大。棺材,按用木的厚度说,富有之家用六寸、四五六(底、帮、盖) ,上置天花板,前雕垂珠连龙; 一般人家用二五(二寸五) 、二五破; 贫苦之家用薄斗子、席床子,甚至席裹箔卷。墓穴,富有者多用石雕厅堂、厅柱、门窗、狮子及浮雕花卉的大香堂,并用磨雕花卉、草虫之方石扣砌。一般人家多用五垛子、底上沿口、砖发碹等。穷苦者多用坡石坟或土坑掩埋。
出殡次日,子女、亲友携纸扎黄牛、金银山、摇钱树等至坟前祭扫,将坟堆整理一番,称" 圆坟" ,并在死者生前床上安放被褥,设置灵位,朝夕供奉。孝子、亲属分赴前来吊唁的主要亲友家" 谢客" 。一七至四七在家小祭。35日时,其子女、亲属请灵位、携祭品、纸香及生前所用被褥到坟前祭扫、焚化,叫" 烧五七" 。近百日时,再携带供品至坟前祭扫, 叫" 烧百日" 。至此,孝子才可理发。父母去世后,子女连续3年持重孝服: 穿白鞋,衣帽用白布沿边,不参加文娱活动与喜庆酒宴。此后,每到死者去世周年日,均携祭品到坟前祭祀,叫" 烧忌日" 。
建国后,人民政府提倡移风易俗,节约办丧事。上述丧葬习俗逐渐革除,仪式也大为简化。号召废除土葬,实行火化。人死后,由所在单位、队(村) 成立治丧委员会,亲友送花圈、开追悼会,读祭文。其子女以青纱或" 孝" 字袖章代替披麻戴孝,有的衣帽仍用白线或白布沿边。有些队(村) 设立骨灰堂,以存放骨灰盒。有的将骨灰深埋地下。
莱芜风俗拜年
拜年,顾名思义,就是新春佳节,至爱亲朋、同学战友、同事同仁,走家串户、登门拜年、互相问好、互道平安,互祝节日快乐。
据传说,拜年这一习俗由来已久。相传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长着血盆大口,异常凶猛,人们称之为“年”,每逢腊月三十晚,它便挨家挨户地残食人群,人们只能把肉食放到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上,人们开门见了面,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未被“年”吃掉。于是拜年之风绵绵相传,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可以肯定地说,过年除了年三十的“年夜饭”,拜年是最重要的一个习俗和礼节了。莱芜农村的拜年大都是在大年初一。
拜年的时间一般是在天亮后,人们吃了新春第一顿水饺后,便开始拜年了。拜年是从本
家开始的,一个家庭不管老少几代,几世同堂,人口多少,小辈必须给老人磕头拜年,祝老人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但除了已成年的晚辈外,老人都要给晚辈压岁钱,有的 10元、有的 50元、有的100元,数额不一,主要根据各自的生活条件而定,但多少都要给,意思是给孩子个压岁钱,愿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招财进宝,前程似锦。
随后,人们便走出家门,走巷串户开始拜年。拜年一般都是年轻人出门,而年长的都在家招待客人,等着别人给自己拜年。外出拜年的也有些讲究,先是关系最近的,再是远一些的,也有的按居住位置,挨家挨户进行拜年。拜年时,一般个人单独行动的很少,大都约伙成一块儿。男的一伙,女的一帮,三五成群,有亲兄弟,亲姐妹一伙的,也有一大家子人约成一起的,大街小巷,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大年初一这一天,有一个不成规矩的习俗,那就是这一天,人们不论见到谁,都要主动打招呼问好。如:“您起得早!”、“您过年好!”、“家里的老人好!”、“全家都旺相!”等等,虽然听起来是些俗套话和年年都要拉的过年呱,但人们都感觉特亲切、特温暖、特礼貌、特好听、特畅心。
无论谁到谁家拜年,待的时间都不能太长,因为都讲个“先”字和“早”字,以示敬意和尊重,都会赶到早上和上午集中拜年,无论到谁的家中都会变成“流水席”,你来了我走,我走了你来,要不正房屋内就会站不下人。到家里拜年,除了小辈给长辈磕头外,人们会相互问好道安,主人家都会热情地接待客人,主动把提前准备好的烟、茶、糖、花生、瓜子、爆米花之类的分给人们吃,看到小孩还多少给些压岁钱。人们边吃边聊,说丰收,谈未来,一个个高高兴兴,开开心心、欢欢乐乐,沉浸在一片喜悦的气氛之中。
拜年还有一个不成文的习俗,那就是在谁家请了家堂,便一定要到他家去拜年,而且必须到家堂上去磕头,烧香,原因是这不仅表明人们对这家人现有的人十分尊重,而且对已故的人们也特别尊敬。
家族小的,关系少的,在初一当天就可以拜完年了。可家族大的、关系广的,当天是拜不完年的,于是,他(她) 们第二天接着拜,但说话的语气就变了,见了人就会说:“不好意思,给您拜个晚年了!”而主人或外人会说:“不晚,不晚,不出十五就不算过完年!” 年是必须得拜的,如果过年你不出去拜年,人们会说你这家人不懂人情,没有礼貌,不会来事,过后就很少有人和你来往,你在村里人面前就会抬不起头来。如果谁家外出拜年拜的多,那么到他家拜年的也格外多,便说明这家人家人缘好、讲人情、懂大理,是个场面风光的家庭。为此,你说谁还敢不外出拜年呢?
拜年看似俗套、简单,但细细分析意义却非同一般。它不仅体现了一种礼仪、亲情、友情和人情,更重要的是还促进了亲人之间、邻里之间、乡里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与和谐。譬如说,两家人在年前曾闹过矛盾反过脸,但在拜年时,见了面有一个主动打招呼拜年,或一家先打发孩子到另一家拜年了,那立刻就会化干戈为玉帛,化矛盾为亲近,化出安定与和谐。
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农村人们拜年的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年轻人最初用BP 机拜年、电话拜年、手机拜年,到如今的用QQ 拜年、网络拜年。无论那种形式,技术再先进,方法再灵活,意思表达的再清楚,但在人们心目当中,却无法表达亲自上门拜年的那种敬意和感受,更无法替代串门拜年的风俗。于是,虽然如今科学发达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绝大多数人仍不忘传统的良习,继续沿用着拜年这一传统的习俗。愿这一习俗能像黄河、长江之水,源源流长并发扬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