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最新资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7.3.10 门窗洞处不应采用无筋砖过梁;过梁支承长度,6,8度时不应小于240mm,9度时不应小于360mm,也不是说
一定不可以,只是能不用就不用吧~,
TOP
soccerno10
板凳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6-8-28 11:45 只看该作者
同意楼上的说法,一般都不会采用钢筋砖过梁.
一星助理工程师
注册2005-12-24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TOP
wwzzgg1973
金金
地板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6-8-30 11:04 只看该作者 洞口尺寸小于1500就用钢筋砖过梁。大于等于1500用钢筋混凝土四星助理工程
过梁。 师
注册2006-8-23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已解决
,
, 提问:榆绿红椿黄杨
, 地区:普洱
, 头衔:泥土工
, 悬赏分:0 分
, 浏览数:146
钢筋砖过梁是否在框架结构中停用了
提问时间: 2009-7-21 16:41:07
钢筋砖过梁是否在框架结构中停用了
问题补充:
新规范在框架结构填充墙中还能用钢
收藏举报
最佳答案 好评率: 0%
,
, 回答:GXZ
, 等级:13
, 头衔:集团总裁
这个没有停止使用,只不过施工现场2009-7-21 16:42:02 提问者对最佳答案的评价: 3星
, 好:0
, 一般:1
, 不好:0
评论 揪错 举报
相关问题
标题 提问时间 钢筋砖过梁是否在框架结构中停用了 2009-7-21 底框砖混结构中用GGJ2009计算底框梁钢筋时,是否将梁属性从楼层框架梁改为屋面2009-11-21 框架梁
砖混结构中是否会有框架梁, 2010-11-13 砖混结构中是否会有框架梁, 2010-11-13 框架结构中有砖基础是否要做双面立面防水, 2010-8-7 查看更多相关问题>>
回答
共:5条 及时采纳答案不仅是对回答者的认可,同时也能避免问题过期后被系统扣分
,
, 回答:燕子
, 等级:3
, 头衔:砌墙工
现在施工现场都使用现浇混凝土过梁
2009-7-21 17:11:52
举报 ,
, 回答:料料
, 等级:6
, 头衔:项目副经理
没有停用,只是现场施工越来越少遇
2009-7-21 19:23:13
举报 ,
, 回答:鳯舞
, 等级:5
, 头衔:工 长
这个没有止用;看你施工中用的是预
2009-7-22 9:21:28
举报 ,
, 回答:孤独一败
, 等级:5
, 头衔:工 长
没有停用钢筋砖过梁这方面的文件及
2009-7-24 1:00:40
举报 ,
, 回答:旋风
, 等级:11
, 头衔:总经理
砖砌过梁的做法还是有的,在设计当
2009-7-28 9:37:16
举报
3、 过梁是用钢筋砖过梁还是用混凝土过梁
按照《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之规定,砖砌过梁的跨度,不应超过下列规定:
钢筋砖过梁为1.5m;
砖砌平拱为1.2m。
对有较大振动荷载或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房屋,应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 构造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砖砌过梁截面计算高度内的砂浆不宜低于M5;
2 砖砌平拱用竖砖砌筑部分的高度不应小于240mm;
3 钢筋砖过梁底面砂浆层处的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5mm,间距不宜大于120mm,钢筋伸入支座砌体内的长度不宜小于240mm,砂浆层的厚度不宜小于30mm。 关于钢筋的设置必须经过承载力计算:
1 砖砌平拱
砖砌平拱受弯和受剪承载力,可按第5.4.1条和5.4.2条的公式并采用沿齿缝截面的弯曲抗拉强度或抗剪强度设计值进行计算;
2 钢筋砖过梁
1)受弯承载力可按下式计算:
M?0.85hfA (7.2.3) oys
式中
M----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
f----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y
A----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 s
h----过梁截面的有效高度,h=h-a; oos
a----受拉钢筋重心至截面下边缘的距离; s
h----过梁的截面计算高度,取过梁底面以上的墙体高度,但不大于ι/3;当考虑梁、n板传来的荷载时,则按梁、板下的高度采用。
2)受剪承载力可按第5.4.2条计算;
3)钢筋混凝土过梁,应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计算。验算过梁下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时,可不考虑上层荷载的影响。
提问人的追问 2010-09-11 10:46
你刚才不是说用混凝土过梁吗,是不是有新的规范说大于300就用混凝土过梁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9-11 10:49
我没说,是楼上说的,麻烦你搞清楚。
目前《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还没出新的。跨度在1.5米以下,不会产生较大振动荷载或不会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建筑 均可采用。
4、
?门窗洞口构造
?门窗过梁
过梁是承重构件,用来支承门窗洞口上墙体的荷重,承重墙上的过梁还要支承楼板荷载。
根据材料和构造方式不同,过梁有以下三种:
过梁类型 特点 适用范围 构造要点
承载能力强,对能适应不同宽度的洞过梁两端伸进墙内
房屋不均匀下沉口,且预制装配过梁施的支承长度不小于?钢筋混凝土过
梁 240mm 或振动有一定的工速度快,是最常用的
适应性 一种
用于非承重墙上的门两端下部伸入墙内
优点是钢筋、水
窗,洞口宽度应小于20,30mm,中部的?平拱砖过梁 泥用量少,缺点
1.2m。有集中荷载或半起拱高度约为跨度
是施工速度慢
砖墙不宜使用 的1/50
钢筋直径6mm,间距
小于20mm。钢筋伸
外观与外墙砌法入两端内墙不小于
相同,清水墙面仅用于2m宽以内的洞40mm。用M5号水?钢筋砖过梁
效果统一,但施口 泥砂浆砌筑钢筋砖
工麻烦 过梁,高度不少于5
匹砖,且不小于门窗
洞口宽度的1/4
?窗台
类型:可以用砖砌挑出,根据设计要求可分为:60mm厚平砌挑砖窗台及120mm厚侧砌挑砖窗台。也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窗台。
特点:砖砌挑窗台施工简单,应用广泛。预制混凝土挑窗台施工速度快,使用较广。
构造要点:悬挑窗台向外出挑60mm;窗台长度每边应超过窗宽120mm;窗台表面及窗下槛交接处应考虑防、排水处理;挑窗台下应做滴水引导雨水垂直下落不致影响窗下墙面。见[砖砌窗台图]和[预制钢筋混凝土窗台图]
5、砖过梁的使用规定,记得在规范中看到过抗震几级几度以上砌体的洞口不允许使用钢筋砖过梁的规定,有谁知道在那本规范吗,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第7.2.1条 砖砌过梁的跨度,不应超过下列规定:
钢筋砖过梁为1.5m;
砖砌平拱为1.2m。
对有较大振动荷载或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房屋,应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
6、钢筋砖过梁设计和 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第7.2.4条 砖砌过梁的构造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砖砌过梁截面计算高度内的砂浆不宜低于M5;
2 砖砌平拱用竖砖砌筑部分的高度不应小于240mm;
3 钢筋砖过梁度面砂浆层处的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5mm,间距不宜大于120mm,钢筋伸入
支座砌体内的长度不宜小于240mm,砂浆层的厚度不宜小于30mm。 6、钢筋砖过梁设计和 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
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
顶岗实习总结专题13篇
第一篇:顶岗实习总结
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学校的计划要求,本人进行了为期个月的顶岗实习。这个月里的时间里,经过我个人的实践和努力学习,在同事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对村的概况和村委会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村村委会的日常工作及内部制度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在与其他工作人员交谈过程中学到了许多难能可贵经验和知识。通过这次实践,使我对村委会实务有所了解,也为我今后的顺利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实习工作情况
村是一个(此处可添加一些你实习的那个村和村委会的介绍)我到村村委会后,先了解了村的发展史以及村委会各个机构的设置情况,村委会的规模、人员数量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帮忙清理卫生,做一些后勤工作;再了解村的文化历史,认识了一些同事,村委会给我安排了一个特定的指导人;然后在村委会学习了解其他人员工作情况,实习期间我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
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我遵守了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
我在村委会主要是负责管理日常信件的工作,这个工作看似轻松,却是责任重大,来不得办点马虎。一封信件没有及时收发,很有可能造成工作的失误、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很感谢村委会对我这个实习生的信任,委派了如此重要的工作给我。在实习过程中,在信件收发管理上,我一直亲力亲为,片刻都不敢马虎。
为了做好信件的管理工作,我请教村委会的老同事、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整理出了一套信函管理的具体方法。每次邮递员送来的信件,我都要亲自检查有无开封、损坏的函件,如果发现有损坏的函件,我马上联络接收人亲自来查收。需要到邮局领取的函件,我都亲自到邮局领取,并把信函分别发放到每个收件人的手里。对于收到的所有信函,我都分门别类的登记,标注好收发人的单位、姓名还有来函日期等等。我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受到了村委会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在他们的鼓励下,我的工作干劲更足了。
在工作之余,我还经常去村民家里,帮助他们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学会了许多技能。我学会了一些常见农作物的生长特征,也学会了怎么给农作物施肥,洒药。这些,都将是我今后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短短个月的实习生活很快就过去了,这次实习是我从学校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村民们的纯朴,也体会到了农村生
活的不易,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作为当代大学生身上肩负的使命。在这次实习生活中,村委会的叔叔、阿姨们对我十分的照顾,在工作中,在生活上都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也对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我的做事能力,养成了对人对事的责任心,也坚定了我加强学习,提升自我价值的信心。
二、发现的问题和建议
在此次在村村委会顶岗实习的工作中,确实让我学到了不少书本以外的知识,同时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第一,该村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在村务工作的处理上,方式方法比较粗放。
第二,村委会工作人员思想比较守旧,缺乏对新事物、新观念的学习和认识。
第三,村委会的现代化办公水平还比较低,虽然配备了电脑等现代化办公工具,但是实际的利用程度很低。
第四,村委会人员由于不是国家编制,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不是很积极。
三、实习的心得体会
刚开始去村村委会实习的时候,我的心情充满了激动、兴奋、期盼、喜悦。我相信,只要我认真学习,好好把握,做好每一件事,实习肯定会有成绩。但后来很多东西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好它很不容易。
通过实践我深有感触,实习期虽然很短,却使我懂得了很多。不仅是进行了一次良好的校外实习......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二篇:会计顶岗实习工作总结
从我踏进实习单位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将经历一段特殊的不平凡的并且充满收获的人生旅程,那旅程必定在我的生命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必定会在我的生命中留下绚烂多彩的回忆,必定会给我带来生命中无与伦比的财富。
一、实习目的
毕业实习是我们大学期间的最后一门课程,不知不觉我们的大学时光就要结束了,在这个时候,我们非常希望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的正确性。在这个时候,我来到圣鹿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这里进行我的毕业实习。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
为了达到毕业实习的预期目的。在学校与社会这个承前启后的实习环节,我们对自己、对工作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在整个的实习工程中,我总共做了以下的一些工作,同时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1.工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积极肯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胜任单位所交给我的工作,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多做实际工作,为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做出贡献。
2.实习方式。在实习单位,师傅指导我的日常实习,以双重身份完成学习与工作两重任务。向单位员工一样上下班,完成单位工作;又以学生身份虚心学习,努力汲取实践知识。
3.实习收获。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过程,学到了实践知识,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的实践任务。二是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三是在实习单位受到认可并促成就业......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三篇:工厂车间顶岗实习总结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期待已久的顶岗实习之路,当我坐上离开学校的的班车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将经历一段特殊的不平凡的并且收获的人生旅程,那旅程必定在我的生命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必定会在我的生命中留下绚烂多彩的回忆,并定会给我带来生命中无与伦比的财富。那时候对自己的未来希,希在那里能大展拳脚,实现自己的抱负。那时候想的是多么多么的好啊,直到此刻我才觉得我当时是那么的幼稚,不可能你刚出来什么都没有就让你做好的岗位。
是的,顶岗实习的生活是艰辛的挑战的。当我们来到实习点面对一间间产房和一条条流水线时,很多人后悔为什么当初选择了到海信科龙顶岗实习,但是我想说,这是我所预料到的,这也是我想要的,我知道人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磨练出坚强的意志,我也知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认得道理,我自然还不是人上人,但是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渴成功,都渴自己有限的生命能创造出的价值,都渴为更多的人做出自己能做的一切,都渴在看来你的生命无可,我自然也比例外。我知道我的实习之路还刚刚开始,我要经历的还有很多。到啦海信科龙之后,尽管他们很就帮我们把食宿解决啦,但那里生活习惯和在湖南的时候相差太大,吃的很不习惯。对我们湖南人来说菜里面没有一点辣椒是吃不下的,因此在那里的时候开始一段时间都只是吃一点点饭,很快身材就“苗条”啦。
我的实习岗位被分配在总装车间箱发组,面对一台台发好泡的冰箱从自己流过,而我的工作就是和这些冰箱打交道。我在这里做的装冰箱的托板,是将托板固定在冰箱上,这个岗位说难也不难,就是要你记得哪种型号的冰箱用哪种托板,要不要带电容,是几微法的电容。要分清楚,不能弄错,不然会导致以后的环节出错,冰箱制冷时有可能电容会发爆炸。所以这个一定要很认真的做,不能粗心大意,害别人帮你善后。
带我的师傅是一个个中专生,开始时我觉得做这个很简单,不用学,一看就会,做是会做,不过不是最省力的方法,就那么做啦一天,做得很累,后来,我看师傅做看他做的很轻松很快,我就在想为什么
我不行呢,难到是我不如他,我知道我不是只是我不够虚心,不想学,看不起这个岗位,是我的态度,既然找到的根本原因,那就好解决啦。后来,仔细看师傅的动作,怎么最省力,怎么最舒服。并且不懂的地方虚心讨叫那些老员工。就这样到我正式独立上岗时,我也像我师傅那样独立上岗啦,并不用要人帮忙啦。
就这样一直到今年,我把我那条的岗位都学会啦,并且我自己也当师傅啦,而且是带三个徒弟,分别教他们不同的岗位该怎么做,开始当别人师傅时我觉得很好玩,终于不用自己做啦,可以徒弟来做啦,就这样想,所以当徒弟一来时,我就给他做啦,当时我是舒服啦,不过后来就不是那么的啦,我没有认真的教他们......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四篇:师范系中学顶岗实习总结
大一的时候就知道大三的上学期学校有顶岗实习活动,也知道这个机会对于我们师范生来说很难得,所以我毅然地选择了顶岗。不知道顶岗的生活会是怎样,学校怎么样,学生好不好管,会是收获满满还是不如不曾经历过,一切都充满疑惑。曾经问过师哥师姐,答案却是相差甚大,一切都是未知数。可转眼间,实习已接近尾声,中学是一个小社会,是大社会的一个缩影,顶岗实习是大学步入社会的一个缩影,是大学进入社会的一个过渡。在这为期半年的实习中,我们有最初的迷茫、紧张、陌生到现在的习惯、大方自然,工作、生活看似
单调,但是,不论从刚开始的听课,到后来的讲课,参加班级管理,我们都受益匪浅:不在懒床,不再拖拉,多了责任,多了经验,也收获了幸福。
从脚步迈入二中这所学校大门开始,我就知道自己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大学生了,我现在是一个老师,我要以老师的身份来完成这半年的实习生涯。另外在这里,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给了我很多帮助。学校完全把我们这些顶岗实习生看成正式老师,无论哪一方面都更正式老师一样,没有区别。这对我们这些实习生来说实在是一次难得的锻炼的机会。另外,学校还专门为我们配有指导老师。他们无论在教学技能和教学经验上都能给我们很多指导和帮助。使我们在教学这条路上少走弯路。每个礼拜我们的指导老师都会来听我们的课。每一次准备的过程都是在不断的进步。而我们每个礼拜也会去听指导老师的课,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使自己在教学实际中扬长避短。
初为人师,总是有些紧张。我带着羞涩与忐忑抱着课本和教案走上讲台时,尽管我做了很多准备,但当我真正面对那么多双眼睛时,我还是紧张了。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我机械得重复了在台下不知念了多少遍的开场白。然而,这句话说完,下句该说什么呢,突然间我的脑袋一片空白,只能感觉到有十几双眼睛正齐刷刷地盯着我,让我感到十分地不自在。短暂的犹豫之后,我剩下来的只有微笑,因为我想起了那句话:微笑是法宝。这时学生也对着我微笑,看着他们那一张张稚气的面孔,我所有的紧张都在这一瞬间消失了,透过那一双
双澄清的眼睛,我也似乎读到了那一颗颗纯净的心。等我大汗淋漓的走下讲台,我知道我已成功地走出第一步。从此以后,我便穿梭于讲台与办公室之间。
刚来到这里,对于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身份的变换,我们不在是天天由老师管理的学生了,我们变成老师了,我们不但要处理好自己的事情,还要管理好孩子,特别是作为班主任,一切的工作都显得那么细致入微,因为这里是县城,大部分来自乡村的孩子都住宿,所以教师又充当着另一种身份,,家长。初为人师,总是有些紧张。我带着羞涩与忐忑抱着课本和教案走上讲台时,尽管我做了很多准备,但当我真正面对那么多双眼睛时,我还是紧张了。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我机械得重复了在台下不知念了多少遍的开场白。然而,这句话说完,下句该说什么呢,突然间我的脑袋一片空白,只能感觉到有十几双眼睛正齐刷刷地盯着我,让我感到十分地不自在。短暂的犹豫之后,我剩下来的只有微笑,因为我想起了那句话......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五篇:初中教师顶岗实习教学总结
选择顶岗实习是我从上大一就决定了的事情,如今实习已经结束,回想这四个多月的经历发现自己收获了很多。顶岗生活丰富多彩也充满了酸甜苦辣。但是选择它我无悔。下面我对自己的顶岗生活进行一个小小的总结。
一、自信登讲台,紧张不再来
清楚地记得初登讲台是面对80多双眼睛自己内心的忐忑不安,当时感觉自己做自我介绍是声音都在打颤,后来不断给自己加油打气,慢慢的可以自信的站在讲台上,自然流畅地给他们上每一节课。我想这是每一位初登讲台者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由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教师,开始肩负更多的责任。
二、掌握重难点,清晰理思路
一直都听说讲课是一门艺术,老师是演员,他们在课堂上扮演形形色色的角色。初登讲台的我们对教材不熟悉,不能够很好的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为了更好的掌握教材我不断的向指导老师请教,刚开始每将一节课之前我都会问指导老师自己备课是否合适,听他的意见。还经常邀请指导老师听我讲课,让他给我指出自己讲课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刚开始的时候老师的最多的一点就是每节课重点不突出,在经过一次次的锻炼后老师对我说现在已经能很好的把握一节课的重点难点了。听了这些话我明白自己有进步了一点。
三、板书不发愁
上课的过程中板书是不可或缺的,由于在实习之前我没有很好的练板书以至于刚开始时都搞不清楚......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六篇:大学生顶岗实习总结
一、实习目的
顶岗实习是我们大学期间的最重要的一门课程,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过大半大学时光,在这个时候,我们非常希望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的正确性。在这个时候,我来到电机限公司,在这里进行我的顶岗实习。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电机有限公司,地处市区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是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公司多年来集中有限资源、充分挖掘出了自身的比较竞争优势,通过观念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来保证企业高速发展。主要生产电子零部件、计算机外围设备、电子机械设备,音频调谐器、视频调谐器、调制解调器、电源器件、发送接收模块、光盘驱动器等。主要产品全部出口,为市优秀外商投资企业。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
为了达到毕业实习的预期目的,在学校与社会这个承前启后的实习环节,我们对自己、对工作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以下是我的毕业实习报告总结:
1、工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积极肯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胜任单位所交给我的工作,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多做实际工作,为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做出贡献。
2.实习方式:在实习单位,师傅指导我的日常实习,以双重身份完成学习与工作两重任务......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七篇:师范专业中学顶岗实习总结
青春如岁月,似流水。岁月和流水却像饭卡里的钱弹指间就挥霍尽了。在人生的岔路口徘徊,想搭上青春的最后一班列车。回首平庸的过往动觉惭愧不堪。
大学四年的生活已经过半,记忆中还是一无所留,生活更多的时候是一潭死水,每一天生活只是对前一天的不断的无止境的复制。真的不想如此般度过剩下的二分之一的时光,想要些特别的经历,想让生命更厚重些,想让青春更绚丽些,最终我选择了顶岗实习。同时,顶刚实习也圆了我儿时的梦想,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怀揣着为四年大学生活画上最浓重一笔的愿望和儿时最初的梦想,来到了我的目的地——县镇中学。短短的一个月却让我经历了不寻常的人生,体验到了所谓的酸甜苦辣。的确实习生活是快乐并痛苦的,有晴天,有阴天,甚至偶尔暴风骤雨。一个月的感触很多很多,浓缩一下是一下几种心情:
紧张无错
九月一号下午来到镇中学,第二天即九月二号就给我们安排了各自的教学任务。让我欲哭无泪的是领导让我教八年级三班和四班的语文。初为人师的我站在三尺讲台上,表面的平静掩饰不了内心的紧张和忐忑不安,面对随手拎起来海拨比我高且年龄小不了几岁的学生心里更是没底。再加上他们一些同学的不配合,戏谑探究的目光更让我不知所措,语无伦次。站在六十多人的最前面没有成为主角的兴奋的感,唯有感到孤独~因为这边九月底有个省里的联查,所以新学期各个教研组都要有听课、评课的活动。没几天活动就从我们这些大学生和新入编的教师开始,很郁闷的是我是语文教研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且那天才上午告诉我,叫我下午放学后留一个班听我的课~顿觉眼前一片黑暗,赶紧急急忙忙开始准备了~最终我选择了八三班,上课前告诉自己不要紧张结果还是很不安,因为来了七八个语文老师还有张校长。一上来就把标题《桃花源记》里的“源”写成“渊”啦,前排的学生小声提醒我,当时感觉很尴尬~后来慢慢进入了状态,变得得心应手起来,达到“无视”听课的老师的功底。再后来每天都上课一切变得特别的平常,紧张消失啦~
气急败坏
来之前就有学姐说这里的小孩不好管,但我没有放在心上,心想一定可以震住他们。没有想到不来不知道,一来吓一跳,尤其是刚来的那段时间。从第一次见面学生们作自我介绍开始场面就很火,后来
上课的时候有些学生也是一点规矩都不懂: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有在下面笑的,有起哄的,还有说话唠嗑的;站的时候没有站相,坐的时候怎么做的都有,五花八门(趴着的,斜着的,靠墙的,杵着的......)大多数学生上课不积极举手,很多时候我动员半天,好说歹说人家就是无动于衷,上课就干等着老师喂,很多时候我开玩笑问他们:“都活着吗,”“能出气呗,”课堂纪律我得节节强调,节节给他们上思想教育课~可我不想耽误正常的教学活动,终于把我气得气急败坏——哭啦~事后全班同学给我道歉,不过让我欣慰的是,八四班真的变化很大......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八篇:模具顶岗实习总结
为响应学校第三学年社会企业环境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我们07级的学生积极地参加到第三学年社会企业环境下人才培养的企业实习的队伍中去。也是为自己的大学毕业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和专业对口的工作。寒假来临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回家了,他们打算回家去休整一段时间,养精蓄锐好后才上来找工作。我在学校的把关,自己的努力下,在广州找到了我的第一个实习的地方广州塑料五金模具厂。
于是乎我便打起背包,来到工厂,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
据说是十年前亚洲最大的模具专业生产厂。虽然现在有滴滴的缩水,但是各种加工设备很是完善,钻床,铣床,车床却一样也不少,足够我实习用的啦。
虽然我学的专业是设计,但我还是刚刚才出来的,没有啥经验,所以要从低做起。第一个月的时候,我的工作主要是省模,画线,钻孔,攻丝,这些都是基础的工作,是每个投身到机械行业的人都应该会,而且必须会的基础。刚开始的时候,我画线又慢又不准,老是耽误别人的进度,后来经过师傅的教导,自己也慢慢的摸索,渐渐地掌握了画的技巧,画线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了。我一直以为攻丝都是用机械来攻的,哪知道原来不是这样的,在广州的很多厂中,攻丝都是靠人工来攻的,并不是像我们想的那样是靠机器来攻的,刚开始学习攻丝的时候,攻的丝老是不正,要不斜向这边,就是斜向那边。攻丝的时候,最怕的就是攻着攻着,丝攻突然断掉了,半节卡在孔里。因为丝攻要比被攻丝的孔大,且丝攻的硬度比较大,所以比较难弄出来,一般情况下,就是强力的把丝攻敲出来,或者用火烧软以后,在打出来,无论如何这个孔都是废的了,又要重新钻过另外一个了。有一次,我攻丝的时候,由于用力太大,造成两边力不平衡,丝攻“嗙”的一声就断了。那时候,我很慌,不知道怎么办,也不敢告诉别人,害怕别人责怪自己。所以独自一个人在那里弄,弄了半天也没弄出来,心里更加慌了。还好,最后师傅还是发现了,他没责怪我,帮我把丝攻弄了出来。
第二个月,我就开始学习铣床的操作。虽然在学校的时候,我们曾经也有一段时间学习过铣床的操作,虽然过去了很久,很多知识都已经忘却了,但无论如何基础还在,所以学习起铣床的操作比较容易。从最开始的是铣键槽,一般都是8厘和6厘的。而后慢慢地熟练了操作铣床后,就开始铣打粉缸的刀,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一把刀,铣起来却不是那么的容易,曾经有一把刀,我整整铣了三天才铣出来,铣出来以后还要精加工,听老员工说,单单这把刀就值几千块钱,望着这把自己铣出来的刀,心里很高兴,三天的辛苦全都忘记了,也许这就是成就感吧。
第三个月,我就开始学习操作车床,由于在学校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是金工实习,学的就是车床和铣床的操作。虽然学习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基础打好了,现在学起来也比较容易。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基本上能车出工厂所需要的零件,但也有一些没有掌握到,像滚筒啊,我就不会车了......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九篇:机械厂顶岗实习总结
一、实习时间:
二、实习地点:
三、作业指导:
四、实习目的:通过实习,较为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特点,市场范围,了解企业各项职能管理的特点和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了解学习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等,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定的基础.同时通过对企业实际的调查,研究,初步培养自己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习内容:主要学习的是质量检测与管理量具、刀具
1、第一个星期是认识期,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情做。这一周的时间由师傅带我。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我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事情做,天天在各种机床旁看别人加工物品,有时也帮他们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我来的同时检验室的江师即将辞职离去,因此我就接下了她的工作——帮着管理量具......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十篇:酒店顶岗实习总结
我们初到浙江省温州市乐清时,心情落差很大,这不是我个人的感触,而是我们整队人所共有的。在我们的想象中,乐清是一座高楼大厦,灯火辉煌的城市。但我们错了,它一样有矮小的房屋,有肮脏的街道,有沿街行讨的乞丐。一下客车,大家都疲惫不堪地拖着沉重的行礼在各酒店相关人员的带领下去各自的寝室休息。因为口味的差异,我们都很不习惯那里的生活,特别是面对陌生的环境,不熟悉的面孔,致使有些同学没几天思想就动摇了。后来在同学们的相互鼓励,
带队高老师的开导下,想回家的念头还是一直压抑在他们心中。所幸之后的一个星期的培训,那里的领导和带我们的师傅给了我们极大的关怀和支持,对我们盛情款待,百般呵护,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感情上都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使我们烦燥不安的心情暂时平静下来。
培训结束后,酒店给我们分配了工作,有的做一线服务员,有的在备餐间跑菜,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经过一个月的实践操作,我们对各种服务技能都有所掌握。第二个月酒店领导让我们跟师傅们分瓶盖费,正因为如此,师傅们开始对我们疏远了,而且语言上有了冲突,面对这样的局面,大家心理都很难过。
在酒店实习的这段日子里发生了很多事,比如有的同学在寝室汹酒,闹得寝室不得安宁,有的同学晚上下班后,跑到外面去溜或上网,还有的同学因某些因素跟酒店员工争吵等等。这些看似小事,但都得需要一个人去管理,去纠正去调和。然而我们的高老师就负责这样一项看似简单却是不易的工作,每天晚上都要清点人数,和同学们谈心,鼓励同学们坚持下去,为同学们的利益向酒店争取应得的一份,就这样奔跑在同学们之间。在这里,我代表同学们向您说一声:“高老,您辛苦了~”
作为服务员,总不免要受些气,特别是为世间最善变的动物——人服务。有的客人对自己的亲朋好友和善、友爱,但对服务员却是冷言冷语的;有的客人因为心情不好,就拿服务员出气,故意找服务员的碴;还有的素质差的客人对女服务员动手动脚的。面对这些无聊的
客人,每个服务员的处理方式都不一样,有的忍气吞声,有的上前理论,还有的在客人的菜里做点手脚。除此之外,我们也学到了很多。如在待人接物方面,我们能察颜观色,对待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作为一线的服务员,每天都会遇到不同层次......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十一篇:毕业顶岗实习总结
引言
节能减排是当前我国十分关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量逐年增加,在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上的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保证用电质量的前提下如何节约用电、减少污染、实现绿色用电已成为电子行业的发展主题。电子型定时器。即一体化电子定时器,已越来越多地用于家庭、商场、宾馆等各种室内用电场合。
实践目的
通过社会实践来达到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为自己即将步入社会做好铺垫。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丰富实际工作和社会经验掌握操作技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工作。同时也是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
实践内容和经历
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我在有限公司进行毕业实践。所从事岗位是电子机械维修员。实践期间,我在领导、同事们的热心关怀和悉心指导下,我学着掌握各类电子机械的各个部分电路的分析和工作原理,并尝试学习故障的排除方法和维修的思路。通过实习,对电子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使我获得了对电子机械产品的实际生产知识和装配技能,培养了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独立工作的能力。
实践感想与体会
实习期间,除了浅层次地学习了专业技能外,我还感受和体会到了很多技能之外的东西。首先是工作人员的敬业和那种生机蓬勃的工作氛围。走进这样的一个集体中,你的心会不由自主地年轻起来,你的脚步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大家快起来,远远的脱离了我们学校以前的那种懒散、自由的作风,而你的工作态度更会变得努力、认真,再认真一些,再努力一点。也许,这就是一个集体的凝聚力,这就是一个企业写在书面之外的“特殊文化”~
人往往是很执着的,尤其是在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方面。师傅告诉我,对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计较,不可强求对方付出与你对等的真情,要知道给予比获得更令人开心。如果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么你一定会交得到很多朋友。不论做是事情,都必须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成功要有信心,要学会和周围的人沟通思想、关心别人、支持别人。
通过近两个月的顶岗实习生活,让我明白电子机械维修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这是一个非常艰难而又需要耐心的任务,它的目的和意义是十分重大的。通过对定时器的维修,了解了一般电子产品的生产维修过程,初步学习维修电子产品的方法,培养维修动手能力及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在维修中不仅要检查焊接的地方是否虚焊,各个二极管、三极管是否有极性焊错、位置装错以及是否有电路板线条断线或短路,焊接时有无焊接造成的短路现象,电源的引出线的正负极是否正确。还要通电检测——在通电状态下,仔细调节查看问题出在哪里,再进行维修。不过在整个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
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很清楚的知道,眼高手低是我们的通病。所以,在自己动手能力还很弱的情况下......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十二篇:中学顶岗实习工作总结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们在中学的顶岗实习生活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努力尝试由一名在校大学生转变为老师,努力适应着新的角色,新的生活。作为中学顶岗实习组的组长,我不仅要认真完成本职工作,更要时刻关注其他三位同学的工作,生活问题,并及时将同学们的问题报告给驻县老师。现我就这一个月的工作生活问题做如下总结:
首先是工作方面:
鉴于中学今年要参加市教学评估,所以我们四人这一个月主要工作便是协助老师整理档案,完善校园设施。三位女生因均为文科出身,并有一名来自中文系,一名来自英语系,故整理档案,帮住老师修改论文,完善演讲稿的任务就落在了他们的身上。该工作枯燥、冗长、繁琐,但三位女生并没有太多怨言,而是尽最大努力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即使晚上通常要加班到九点、十点钟,并且牺牲了很多听课试讲的机会,也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
作为来到中的唯一男生,我主要负责检查、修理学校的硬件设施,为了整齐化一,学校统一将桌椅翻修、编号。全校十个班,近千张桌椅,后勤老师带领我,仅用了两天时间,便完成了该项工作。可见,每天的起早贪黑有了回报。
在教学工作上,因该校音乐老师休假,音乐学院同学在来校第一周便开始上课,的独特的教学方式,很快便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喜爱。
该校有大学特长生五人,将于4月25号参加大学特招,专业出身的我便担负起在最后两个月多月迅速提高他们成绩的重任。每天早晨五点半开始,我带领五人开始训练。给他们讲解专业动作,运动技巧,每天放学后,也会加紧训练一个半小时。一个月的时间,五人的成绩均有了明显的提高......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十三篇:学生顶岗实习指导老师工作总结
我带领计算机、商务英语等专业学生在电子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顶岗实习,其目的是为了完成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实践能力,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现将实习情况及效果总结如下:
一、明确实习目的:顶岗实习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运用教学成果,检验学习效果。就是看一看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1、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而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课堂走向工厂。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实际的机械加工和工艺过程,熟悉工厂管理的基本环节,实际体会一个机械工人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2、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通过实习,让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二、实习管理实习学生具有双重角色。他们既是学校派出的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鉴于此,我们对学生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1、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要求学生不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向有经验的同志虚心求教,尽快适应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2、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安排在某一具体的岗位,工作可能很琐碎。我们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与此同时,也要把眼光放高远,从工厂工作的全局出发,了解企业运行的基本规律、工人的基本心态、企业管理的原则等,这种观察和训练......
教师工作总结专题10篇
第一篇:教师工作总结
1.认真组织青年教师教学素养达标提升活动。为青年教师购置了字帖、钢笔、小黑板、普通话教材等培训材料。目前,全体青年教师正根据学校要求,扎扎实实地学习和训练着。
2.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工作准备充分。全省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教师的远程研修是今年教师培养的重要内容。分为集中和分散研修
两个阶段。八月底正式开始。目前,我校已做好了方案制定上报、报名分组、场地器材等准备工作。
3.课例打磨活动创造新亮点。由我校名师人选副校长牵头,依托其名师工作室进行了课例打磨活动,全体数学教师围绕“计算教学中如何使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进行的网上磨课过程及相关视频材料将作为今年远程研修的课程供全省小学数学教师研修学习。
4.组织了各科教学能手推选活动。我们根据市教研室的有关要求成立了学校教学能手推选领导小组、制定了《教学能手推选方案》《教学能手推选计分办法》等相关文件,规范了教学能手推选,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推选的公正和公平。共推选15人参加了市直教学能手评选,其中9人参加了市教学能手评选,4人将代表市参加下半年举行的全省教学能手评选......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二篇:美术教师工作总结
我叫,现年岁,中共党员,文化程度,具有职称。2001年9月至2005年7月西化师范大学学习,美术学专业,2005年9月在学校参加工作,2006年7月转正,转正后5年。2006年至2009年担任2009级美术班的科任老师,2007年至2008年担任2008级课外美术教学,此期间获得25位学生有23个学生考上本科、2个学生考取专科的好成绩。2009年至现在担任209美术班班主任工作。近年来,自己在
市教育局及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执行党的教育工作路线、方针和政策,爱岗敬业,鞠躬尽瘁,无私奉献,追求卓越,在自己负责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自己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赢得学校领导和家长的好评。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自己坚持刻苦学习,使自己的政治思想不断增强,教学理论水平稳步提高,业务技能日趋精湛,具备申报职称的资格与条件。现将自己这些年来的工作业绩具体报告如下:
一、自我总体评价
(一)政治思想
在政治思想上,自己能够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物质观、人生观和业绩观。能够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学习**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为群众服务的工作理念,做到大局为重,无私奉献。在工作上,养成和保持吃苦耐劳、善于钻研,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紧密结合岗位实际,掌握“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把全部力量献给党的教育事业,把全部的才智献给和谐社会,把全部的爱心献给广大学生,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受到了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和家长的普遍好评,为促进当地的和谐教育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二)工作情况
在日常教学中,自己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三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课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认真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美术更有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美术课教学中,自己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收获。同时,作为班主任,自己以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绘画造型能力为基础,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力求通过充满爱心的快乐教学使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
二、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美术专业知识。近年来,我认真参加了教育局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新课程培训及各类学习讲座。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美术新课程标准、艺术教育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文章如、等。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平时有机会还通过技能培训、外出听课、开课等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美术教学实践作好了一定的准备。
2、热爱本职,忠诚教育事业。应该说,热爱自己的本职岗位,爱岗敬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也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尊师重教,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自己觉得既然选择了美术教师这一职业,就要尽心尽力,建功立业。每一种职业都是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从事任何职业都是高尚的光荣的。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平凡的事情,就是不平凡的表现。虽然自己正式走上教育岗位刚满六年,但自己对美术教师和班主任这个工作已经产生深深的感情。感觉自己每天都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了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在点滴进步着,看着自己付出的努力获得了回报,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在新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也就产生了无穷的动力。
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学习,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深刻而牢固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学会探索研究的方法,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美术新课程和班级管理中,自己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注意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开展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身心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三篇:全校一线教师工作总结
为了充分调动一线教师特别是担任初中教学的教师的积极性,便于年级组管理,发挥学校管理的效能作用,实行大年级组管理。围绕这一管理理念,年级组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通过一学期的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就本人观点总结如下:
一、强化班主任工作
按照“严管、常跟、细导”的班主任工作理念,以“多鼓励少批评;多用积极地语言,不用消极的语言”的班主任工作方式,通过“文明源于身边细节,做人始于学会感恩,教育重在培养习惯”的班主任工作方法,根据高二年级和初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年级组的班主任工作。
1(每月定期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会,特殊情况临时召开班主任会,并灵活利用周日班主任晚自习下班的机会,布置学校和年级组的相关工作。
2(狠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由于高二学生文理分科后,学习态度与行为习惯相对欠佳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集中,给班主任工作和年级组工作带来挑战;而初二学生有一定的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又很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学习缺乏主动性,卫生习惯偏差等,明确班主任工作要从学生的守信开始,检查学生遵守作息时间的情况与程度,同时年级组加大检查力度,由教师值日和学生值日
双管齐下,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局面,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创造了条件。
3(本学期获得星级班的有6个班,其中3星级的有高二(1)、(7)、(8)、(11)班,四星级的有高二(2)班,2星级的有初二(3)班。
二、落实年级组值日检查工作
年级组的值日检查包括班主任教师值日检查和年级组的学生值日检查,检查结果与先进班级挂钩,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1(班主任教师值日检查共安排了14位班主任值日,实行单、双周一日负责制,除按学校要求值日外,还按年级组的值日表格填写,上交郭军华老师处统计并及时反馈。
2(年级组由各班选派一名责任心强的学生组成值日组,每日由两名同学负责高二年级组检查,安排一个专人负责初二年级的检查,从考勤、纪律、卫生三个方面进行检查,结果及时公布并叫郭军华老师统计,同时对课间操从出操速度、队伍、人数、动作进行专向检查。检查结果与先进班评比挂钩......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四篇:党校教师挂职锻炼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提高党校一线骨干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在市委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市委党校于2009年3月份选派部分教师赴市直部门挂职锻炼。目前,第一批教师挂职锻炼工作已全部结束。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挂职教师人员情况。此次赴市直部门挂职的教师共8名,均为市委党校副教授,其中,有7名教师是市委党校处室负责人;挂职部门为市直(开发区)经济综合部门。具体为:信息处处长方培虎同志挂任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助理;教研处处长杨陟同志挂任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贸局副局长;党建教研室主任汪洋同志挂任市招商局局长助理;经济教研室主任田治安同志挂任市推进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助理;政法教研室主任查全红挂任市环保局局长助理;社会文化教研室主任文琼同志挂任市委政研室调研一科副科长;科研处副处长汪涛同志挂任市发改委主任助理;科研处副教授王继红同志挂任市统计局局长助理。
2、挂职教师工作开展情况。由于党校教师挂职期间还要承担党校的教学科研任务,因此,8名挂职教师在挂职期间不坐班、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通过参加挂职单位的有关会议、调研活动、查阅相关文件和资料等方式开展工作。教师挂职期间,市委党校校委每半年召开一次挂职情况汇报会,听取挂职教师挂职情况汇报,了解
挂职教师挂职工作开展情况,帮助和协调挂职教师在挂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利挂职教师更好地开展挂职工作。
3、此次党校教师挂职工作的特点。一是挂职人员多。一次选派8名骨干教师到市直部门挂职,在我市是首次,在全省也开了先河。《党校报》还报道了我校的做法。二是挂职时间长。挂职时间长达1年,挂职教师可以充分深入到各挂职单位了解市情,深入调研,使挂职工作取得实效。三是挂职部门广。挂职的8个部门,涉及经济、农业、环保、统计、招商、政策研究等多个领域,为挂职教师开阔视野,丰富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主要做法
1、市委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教师挂职工作。市委书记姚玉舟同志在听取党校关于教师赴市直部门挂职锻炼的动议汇报后,予以了充分肯定并作出了明确指示;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党校校长张岳峰同志对党校教师挂职工作高度重视、亲自协调,并责成市有关部门予以全力支持;市委组织部及时就党校教师挂职单位一一予以协调落实并以正式文件下发各有关单位;各有关市直部门在挂职教师工作分工的安排、办公条件的提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配合。
2、校委切实做好教师挂职的协调安排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就教师挂职工作事宜进行研究部署,并及时向市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作专题汇报。在挂职教师人选的确定上,将具有培养和发展潜力的选派出去挂职,做到好中选优;在挂职部门的确定上,尽可能使挂职部
门工作职能与挂职教师研究方向有着一定的联系,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和理论优势。通过认真准备,2009年3月份,我校第一批8名教师全部挂职到位,并顺利开展工作。在此过程中,常务副校长刘正新同志亲自到党校教师拟挂职的部门就相关挂职事项进行沟通、协调,并亲自将每个挂职教师送达挂职部门。
3、挂职教师十分珍惜挂职锻炼的机遇。8名挂职教师对此次组织上安排他们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开展实践,进而提升自身教学科研水平和能力的机会十分珍惜,并全力投入挂职锻炼工作之中。一是虚心学习。8名挂职教师到岗后,根据分工,虚心学习新知识和新业务,尽快融入新的工作环境和岗位,主动参与和承担相关工作。二是深入调研。利用参加会议、参与和承担有关工作,下基层、查阅文件和资料等方式方法,结合挂职工作和教学专题广泛开展调研,并很快见效。有的已转化为教学专题,有的已形成科研成果,有的已转化为挂职单位工作成效。三是发挥优势。充分利用党校教师理论传播和教学优势,在我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在挂职单位作学习科学发展观专题宣讲。
4、加强对挂职教师的服务与考核。统筹安排好挂职教师在挂职期间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帮助挂职教师协调处理好开展挂职锻炼工作与搞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关系,力求挂职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及时帮助解决挂职教师在挂职工作上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提高教师挂职工作实效性。同时,校委每半年召开专题汇报会,认真听取挂职教师挂职锻炼情况,了解挂职工作开展和进展情况,并对挂
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确保挂职工作健康发展......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五篇:教师教学管理工作总结
一个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下面我对本学期的个人教学工作进行以下总结:
一、教学工作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坚持学习有关电脑知识,还经常上网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进行借鉴,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和纪老师、杨老师进行学习交流。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法。一学期来,认真备课、上课、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在教学工作当中,我主要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相互协作精神
在上机练习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引导优胜帮助一般学生,一般学生协助优生。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使学生之间地关系更加和谐,便于学习的交流与促进。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首先,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看谁操作快完成任务最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其次,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要在应用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和促进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三)及时做总结、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内容衔接,抓住重点。因此在课后要及时总结课堂上的不足,以便能及时更正。只有不断反思,才有不断进步。
二、学校的其它工作
平时在教学中能严格要求自己,工作扎实,并能顺利地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由于我们是信息技术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我们必须还有很多的学校工作要做,我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兢兢业业,本学期主要完成了学校微机一室的维护。作为一名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本学期我继续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
除此之外,我还担任了学校“校讯通”平台数据的维护和管理,以及通过“灵武教育信息网”发布学校简讯等事项。在以后的工作,我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我会更加积极地配合学校领导完成各项任务......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六篇:大学生教师岗位实践总结
时间过的真快啊!又一个充实的假期过去了。在年的假期,我有了一个充实的、难忘的社会实践经历。我度过了一段被人称为“老师”的难忘的,阳光的日子。
记得小时候就有一个梦想,希望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可是后来经历了人生的种种,我成为了一名学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可儿时的那个梦想却一直都没有消逝。老师那高大的形象和伟岸的身躯,“好大一棵树”的优美旋律却依然在我脑海中萦绕,在身边回响。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一石三鸟”的经历。可以实现我的儿时梦想;能多一种不同的人生经历;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完成学业。后来我发现不仅仅让我学会了这几种东西。而使自己更加清楚的了解了自身的能力和学到了许多课堂以外学不到的东西。
在假期前两三周我就找到了家教的工作。虽然做家教的地方离家很远,薪水给的也很少,我还有晕车的毛病,可是为了我的理想和追求,我还是欣然前往了。第一天是试讲,我给两位高中生补习数学,
为了能做的更好,我又把高中时代的课本重新翻阅了几遍,走上了我的人生第一讲。尽管有些紧张,但是我还是通过了第一关。当时我心中唯一的感受就是做一名老师真的很不容易呀。
一回生,二回熟,就这样我便做起了我的“老师”了。可能是第一次给学生做家教吧,我格外认真,每次讲课的前一天晚上,我都很努力的备课,生怕讲错了那一道题。可是这样事情还是发生了,有一次我讲错了一道题,当时要是有一个地缝,我恨不得钻进去。就这样我每天早出晚归,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却很充实,算是顺利的完成了我的家教任务。学生家长也对我很认可,那两个学生也对我很尊敬,我们也成为了好朋友。特别是他们管我叫“孙老师”的时候,我的感觉就好像是飘向了天,很自豪,很光荣。那时我才真正的明白人们为什么说老师是太阳低下最高尚的职业......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七篇:幼儿园教师开展环保活动总结
所有这些环境的恶化,足以引起人们对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视。近年来,环境问题已超越了国界,成为世界性的热点问题之一,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我园作为省级的绿色幼儿园更是应该走在环保队伍的最前列。我们将环保教育融入到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真正做到“环境教育,
从娃娃抓起”。在年月我园全体幼儿就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环保宣传活动。
大班级小朋友以“垃圾回收,废品循环再造”为主题开展了一次“环保服装展”。小朋友们所展示的衣服全都是他们自己平日收集的废旧物品所制成的,造型独特,用材新颖,外表美观。当他们走在T台上的时候,心里一定在想着:叔叔、阿姨们,让我们一起来保护环境吧~
中班级的小朋友当然也没有闲着,他们拿着横幅、标语组成了一只环保宣传对,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进行了社区环保宣传游行。小朋友们将自己制作的环保宣传标语放在社区的各个角落,提醒人们:节约用水、爱护草木、减少噪音等等......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八篇:中学教师岗位学习个人总结
本学期,我校教师岗位培训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目标,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整合资源,借助网络平台,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抓好全员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1、加强学习,形成正确的理念。组织全体教师进一步认真学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明确所教学科在所任年级的具体要求和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灵活有效地组织好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的效率。坚持每周三下午的业务自修,记好学习笔记。
2、做好农免培训工作。在3月30日之前,指导学校教师完成了网上学习注册。把注册方法教程在学校博客上公布。指导教师进行网上自学,达到所修学时学分。指导教师完成网上学习作业。保证了质量,保证了时间。
3、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在4月中下旬,组织开展了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骨干教师在校内带头上公开课,以个别带动全体,提高教师常态课的教学水平。所有骨干教师都要上一节公开课,并从中选出四名,在全校做公开课,进行示范引领。其中娄老师代表涌泉中学参加了县科研所组织的科研课题示范课和电教探索杯赛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辛亚兴代表涌泉中学参加了县科研所组织的科研课题示范课和东北四校语文学科教学研讨课,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开展"五个一"活动。每位老师要写一篇师德案例,精写一篇教学反思,备一节好课,承担一节公开课,写一个好的作业设计。青年教师要积极进行经验总结,并及时上传至校园网博客。学期内每位青年骨干教师至少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教案和论文。通过这些手段强化了教师的学习意识并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九篇:农村教师培训学习个人总结
在国家对教育的支持下,在省教院的领导和教授的精心组织与策划下,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学习。首先我要感谢领导给了我这个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为期十几天的“国培计划”(2011)农村骨干教师主干学科数学班的培训学习已经圆满结束,回顾十几天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悟颇多,收获很大,可以说是此次培训学习使我不枉此行,受益匪浅。
首先要感谢班主任王老师和培训部的赵老师对学员们的在食宿上的热情周到的按排及对学员们学习上,生活上遇到的困难给予的无私的支持与帮助,他们每天从早到晚的开始至终的陪伴这些学员渡过了这半个月的培训学习生活,真的是很辛苦,在这里我要真诚的对两位老师说一声“谢谢”谢谢两位老师半个月来的辛勤工作,谢谢两位老师对我们培训班的学员的关心与关照。
在此,更要非常感谢常德文理学院的领导和教授们对本次活动的精心组织与策划。感谢他们为我们编排的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感谢各位专家,教授,名师们为我们精心准备的丰富生动的专题报告与讲座的内容,通过这次培训使我真正的开阔眼界,陶冶了情操,更心了理念,极大地丰富我的教育教学理论,亲眼目睹了数学家、专家、教
授、名师们的风采,感受到了他们的博学与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看到了名师们的课堂教学的风采,所见所闻无不捉动我深深的反思自己与名师们的距离,理念的陈旧,方法的落后,知识上的差距等等,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加倍努力,力强教育教学水平能力的提升,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下面谈谈参加本次培训的收获与感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礼。”这次培训收获最大的是前辈们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目前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很多时候让我们无所适从,我们很多时候感到茫然,感到束手无策,而这次培训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
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天,但这十几天里,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教学舞台。省教育学院每天为我们安排了风格不同的名师,每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期间专题讲座,案例教学,专题报告,参与式培训,互动交流等等认识。
无论是这些报告还是授课,都让人耳目一新。特级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平易近人的教学风范,令人高山仰止。他们“以学定教,关注学生促进发展”,“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的教学观给了我深深地震撼,他们课堂上那种浑然天成,对比鲜明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脑海里回映还是特级教师上课是信手拈来的精妙发问,
形象生动的讲解,令人如沐春风。我想这些充分体现了他们平日教学基本功相当过硬,所以才会达到现在教学随心所欲的境界。
印象特别深的是提到教师教学中需要转变观念的问题,以前感觉这些理念很空洞,但在柳继明老师的报告中,觉得是那样的触手可及。她说要因材施教就是要了解每一个孩子,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数学家,而是数学家小的时候也不都是天才。而且我们的教育不是要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数学家,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他提出数学教育重点是教育,以知识为载体,促进人的发展。
在讲座中提到有效教学,使我对有效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他说,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需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实现。因此他认为教师、学生及数学课堂教学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习来体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十篇:教师加强师德建设个人年终总结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
力量。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教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师德师风活动月里,通过学习各类教育法律法规文件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我思想上对师德师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育教学行动中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方向,能做到以下几点:
一、依法执教。能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没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热爱教育事业,对工作尽职尽责,能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
三、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求严格,耐心教导,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四、严谨治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我能刻苦钻研新教材,上网查阅资料,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五、团结协作,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六、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
七、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抑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范文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第6章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NTER>
6.1 一般规定
第6.1.1条 本章适用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结构类型和最大高度应符合表6.1.1的要求。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或建造于IV类场地的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应适当降低。 注:本章的"抗震墙"即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的剪力墙。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
表6.1.1
第6.1.2条 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按表6.1.2确定。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 表6.1.2
第6.1.3条 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级的确定,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抗震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
2裙房与主楼相连,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外,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层及相邻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裙房与主楼分离时,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
3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地下一层以下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更低等级。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可根据具体情况彩三级或更低等级。
4抗震设防类别为甲、乙、丁类的建筑,应按本规范第3.1.3条规定和表6.1.2确定抗震等级;其中,8度乙类建筑高度超过表6.1.2规定的范围时,应经专门研究采取比一级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注:本章"一、二、三、四级"即"抗震等级为一、二、三、四级"的简称。
第6.1.4条 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宜避免采用本规范第3.4节规定的不规则建筑结构方案,不设防震缝;当需要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m;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1)项规定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1)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70mm。
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2. 8、9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高度、刚度或层高相差较大时,可在缝两侧房屋的尽端沿全高设置垂直于防震的抗撞墙,每一侧抗撞墙的数量不应少于两道,宜分别对称布置,墙肢长度可不大于一个柱距,框架和抗撞墙的内力应按设置和不设置抗撞墙两种情况分别进行分析,并按不利情况取值。防震缝两侧抗撞墙的端柱和框架的边柱,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 第6.1.5条 框架结构和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框架和抗震墙均应双向设置,柱中线与抗震墙中线、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1/4。
第6.1.6条 框架-抗震墙和板柱-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之间无大洞口的楼、屋盖的长宽比,不宜超过表6.1.6的规定;超过时,应计入楼平面内变形的影响。
抗震墙之间楼、屋盖的长宽比 表6.1.6
第6.1.7条 采用装配式楼、屋盖时,应采取措施保证楼、屋盖的整体性及其与抗震墙的可靠连接。采用配筋现浇面层加强时,厚度不宜小于50mm。
第6.1.8条 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设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1 抗震墙宜贯通房屋全高,且横向与纵向的抗震墙宜相连。 2 抗震墙宜设置在墙面不需要开大洞口的位置。 3 房屋较长时,刚度较大的纵向抗震墙不宜设置在房屋的端开间。
4 抗震墙洞口宜上下对齐;洞边距端柱不宜小于300mm。 5 一、二级抗震墙的洞口连梁,跨高比不宜大于5,且梁截面高度不宜小于400mm。
第6.1.9条 抗震墙结构和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较长的抗震墙宜开设洞口,将一道抗震墙分成长度较均匀的若干墙段,洞口连梁的跨高比宜大于6,各墙段的高宽比不应小于2。
2 墙肢的长度沿结构全高不宜鹅突变;抗震墙鹅较大洞口时,以及一、二级抗震墙的底部加强部位,洞口宜上下对齐。 3 矩形平面的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其框支层的楼层侧向刚度不一应小于相邻非框支层楼层侧向刚度的50%;框支层落地抗震墙间距不宜大于24m,框支层的平面布置尚宜对称,且宜设抗震筒体。
第6.1.10条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二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且不大于15m;其他结构的抗震墙,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义菩二层二者的较大值,且不大于15m。
第6.1.11条 框架单独柱基鹅下列情况之一时,宜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基础系梁:
1 一级框架和IV类场地的二级框架;
2 各柱基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差别较大;
3 基础埋置较深,或各基础埋置深度差别较大; 4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液化土层和严重不均匀土层;
5 桩基承台之间。
第6.1.12条 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基础和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抗震墙基础,应有良好的整体性和抗转动的能
第6.1.13条 主楼与裙房相连且采用天然地基,除应符合本规范第4.2.4条的规定外,在地震作用下主楼基础底面不宜出现零应力区。
第6.1.14条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避免在地下室顶板开设大洞口,并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地下室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筋面积的1.1倍;地上一层的框架结构柱和抗震墙墙底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本章第6.2.3、6.2.6、6.2.7条的规定,下室顶板的梁柱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不宜小于上下柱端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
第6.1.15条 框架的填充墙应符合本规范第13章的规定。 第6.1.16条 高强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第6.1.17条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
6.2 计算要点
第6.2.1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应按本节规定调整构件的组合内力设计值,其层间变形应符合本规范第5.5节有关规定;构件截面抗震验算时凡本章和有关附录未作规定者,应符合现行有关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但其非抗震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应除以本规范规定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第6.2.2条 一、二、三级框架的梁柱节点处,除框架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0.15者及框支梁与框支柱的节点外,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 值应符合下式要求:
∑Mc=ηc∑Mb
一级框架结构及9度时尚应符合
∑Mc=1.2∑Mbua
(6.2.2-2) (6.2.2-1)
∑Mc——节点上下柱端截面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上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可按弹性分析分配; ∑Mb——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一级框架节点左右梁端均匀负弯矩时,绝对值较小的弯矩应取零;
∑Mbua——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实配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之和,根据实配钢筋面积(计入受压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确定;
ηc——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一级取1.4,二级取1.2,三级取1.1。
当反弯点不在柱的层高范围内时,柱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可乘以上述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第6.2.3条 一、二、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下端截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1.25和1.15。底层柱纵向钢筋宜按上下端的不利情况配置。
注:底层指无地下室的基础以上或地下室以上的首层。 第6.2.4条 一、二、三级的框架梁和抗震墙中跨高比大于2.5的连梁,其梁端截面组合的剪力按下式调整:
V=ηvb(Mιb+rb)/ι
n
+VGb (6.2.4-1)
一级框架结构及9度时尚应符合
V=1.1(Mι
bua
+rbua)/ι
n
+VGb (6.2.4-2)
式中
V——梁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 ιn——梁的净跨;
VGb——梁在重力荷载代表值(9度时高怪建筑还应包括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作用下,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 Mιb、Mrb——分别为梁左右端截面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一级框架两端弯矩均为负弯矩时,绝对值较小的弯矩应取零;
Mιbua、Mrbua——分别为梁左右端截面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实配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根据实配钢筋面积(计入受压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确定;
ηvb——梁端剪力增大系数,一级取1.3,二级取1.2,三级取1.1。
第6.2.5条 一、二、三级的框架柱和框支柱组合的剪力设
计值应按下式调整:
V=ηvc(Mbc+Mtc)/Hn
一级框架结构及9度时尚应符合
V=1.2(Mbcua+Mtcua)/Hn
(6.2.5-2) (6.2.5-1)
式中
V——柱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框支柱的剪力设计值尚应符合本节第6.2.10条的规定; Hn——柱的净高; Mtc、Mbc——分别为柱的上下端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本节第6.2.2、6.2.3条的规定;框支柱的弯矩设计值尚应符合本节第6.2.10条的规定; Mtcua、Mbcua——分别为偏心受压柱的上下端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实配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根据实配钢筋面积、材料强度标准值和轴压力等确定;
ηvc——柱剪力增大系数,一级取1.4,二级取1.2,三级取1.1。
第6.2.6条 一、二、三级框架的角柱,经本节第6.2.2、6.2.3、6.2.5、6.2.10条调整后的组合弯矩设计值、剪力设计值尚应乘以不小于1.10的增大系数。
第6.2.7条 抗震墙各墙肢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一级抗震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及以上一层,应按墙肢底部截面组合弯矩设计值采用;其他部位,墙肢截面的组合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可采用1.2。
2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抗震墙墙肢不宜出现小偏心受拉。
3 双肢抗震墙中,墙肢不宜出现小偏心受拉;当任一墙肢为大偏心受拉时,另一墙肢的剪力设计值、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25。
第6.2.8条 一、二、三级的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其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调整:
V=ηvwVw
9度时尚应符合
V=1.1Mwua/MwVw
(6.2.8-2) (6.2.8-1)
式中
V——抗震部加强部位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
Vw——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截面组合的剪力计算值;
Mwua——抗震墙底部截面实配的抗 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炫矩值,根据实配纵向钢筋面积、材料强度标准值和轴力等计算;有翼墙时应计入墙两侧各一倍翼墙厚度范围内的纵向钢筋; Mw——抗震墙底部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
ηvw——抗震墙剪力增大系数,一级为1.6,二级为1.4,三级为1.2。
第6.2.9条 钢筋混凝土的梁、柱、抗 震墙和连梁,其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跨高比大于2.5的梁和连梁及剪跨比大于2的柱和抗震墙:
V≤1/γ
RE
(0.20fcbho) (6.2.9-1)
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抗震墙、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框支柱和框支梁、以及落地抗震的底部加强部位:
V≤1/γ
RE
(0.15fcbho) (6.2.9-2)
剪跨比应按下式计算:
λ=Mc/(Vcho)
(6.2.9-3)
式中
λ——剪跨比,应按柱端或墙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计算值Mc、对应的截面组合剪力计算值Vc及截面有效高度ho确定,并取上下端计算结果的较大值;反弯点位于柱高中部的框架柱可按柱净高与2倍柱截面高度之比计算;
V——按本节第6.2.5、6.2.6、6.2.8、6.2.10条等规定调整后的柱端或墙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b——梁、柱截面宽度或抗震墙墙肢截面宽度,圆形截面柱可按面积相等的方形截面计算;
ho——截面有效高度,抗震墙可取墙肢长度。
第6.2.10条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框支柱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框支柱承受的最小地震剪力,当框支柱的数目多于10根时,柱承受地震剪力之和不应小于该楼层地震剪力的20%;当少于10根时,每根柱承受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该楼层地震剪力的2%。
2 一、二级框支柱由地震作用引起的附加轴力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1.2;计算轴压比时,该附加轴力可不乘以增大系数。 3 一、二级框支柱的顶层柱上端和底层柱下端,其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和1.25,框支柱的中间节点应满足本节第6.2.2要的要求。
4 框支梁中线宜与框支柱中线重合。
第6.2.11条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一级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验算抗震墙受剪承载力时不宜计入混凝土的受剪作用,若需计入混凝土的受剪作用,则墙肢在边缘构件以外的部位在两排钢筋间应设置直径不小于8mm的拉结筋,且水平和竖向间距分别不大于该方向分布筋间距两倍和400mm的较小值。 2 无地下室且墙肢底部截面出现偏心受拉时,宜在墙肢与基础交接面另设交叉防滑斜筋,防滑斜筋承担的拉力可按交接面处剪力设计值的30%采用。
第6.2.12条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框支层楼板应符合本规范附录E.1的规定。
第6.2.13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计算时,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侧向刚度沿竖向分布基本均匀的框架-抗震墙结构,任一层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按框架-抗震墙结构分析的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中最大值1.5倍二者的较小值。
2 抗震墙连梁的刚度可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0。 3 抗震墙结构、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筒体结构、板柱-抗震墙结构计算内力和变形时,其抗震墙应计入端部翼墙的共同工作。翼墙的有效长度,每侧由墙面算起可取相邻抗震墙净间距的一半、至门窗洞口的墙长度及抗震墙总高度的15%三者的最小值。
第6.2.14条 一级抗震墙的施工缝截面受剪承载力,应采用下式验算:
Vwj≤1/γ
RE
(0.6fyAs+0.8N) (6.2.14)
式中
Vwj——抗震墙施工缝处组合的剪力设计值; fy——竖向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As——施工缝处抗震墙的竖向分布钢筋、竖向插筋和边缘构件(不包括边缘构件以外的两侧翼墙)纵向钢筋的总截面面积; N——施工缝处不利组合的轴向力设计值,压力取正值,拉力
取负值。
第6.2.15条 框架节点核芯区的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地:
1 一、二级框架的节点核芯区,应进行抗震验算;三、四级框架节点核芯区,可不进行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
2 核芯区截面抗震验算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
6.3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第6.3.1条 梁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截面宽度不小于200mm; 2 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
3 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第6.3.2条 采用梁宽大于柱宽的扁梁时,楼板应现浇,梁中线家瑟柱中线重合,扁梁应双向布置,且不宜用于一级框架结构。扁梁的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并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对挠度和裂缝宽度的规定:
bb≤2bc
bb≤bc+hb
hb≥16d
(6.3.2-3) (6.3.2-2) (6.3.2-1)
式中
bc——柱截面宽度,圆形截面取柱直径的0.8倍; bb、hb——分别为梁截面宽度和高度; d——柱纵筋直径。
第6.3.3条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
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
直径
表6.3.3
第6.3.4条 梁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沿梁全长项面和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在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12;
2 一、二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矩形截面柱,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对圆形截面柱,不宜大于纵向钢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的1/20。
第6.3.5条 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
第6.3.6条 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300mm;圆柱直径不宜小于350mm。
2 剪跨比宜大于2.
3 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
第6.3.7条 柱轴压比不宜超过表6.3.7的规定;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
柱轴压比限值 表6.3.7
构,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
2 表内限值适用于剪跨比大于2、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60的柱;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05;剪跨比小于1.5的柱,轴压比限值应专门研究并采取特殊构造措施; 3 沿柱全高采用井字复合箍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间距不大于1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复合螺旋箍、螺旋间距不大于100mm、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形螺旋箍、螺旋净距不大于80mm、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0mm,轴压比限值均可增加0.10;上述三种箍筋的配箍特征值均应按增大的轴压比由本节表6.3.12确定;
4 在柱的截面中部附加芯柱,其中另加的纵向钢筋的总面积不少于柱截面面积的0.8%,轴压经限值可增加0.05;此项措施与注3的措施共同采用时,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15,但箍筋的配箍特征值仍可按轴压比增加0.10的要求确定; 5 柱轴压比不应大于1.05。
第6.3.8条 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柱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8-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表中的数值应增加0.1。
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
表6.3.8-1
2 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一般情况下,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8-2采用;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6.3.8-2
2)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
200mm时,除柱根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框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第6.3.9条 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宜对称配置。
2 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 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 一级且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5 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发震作用组合产生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6 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第6.3.10条 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
2 底层柱,柱根不小于柱净高的1/3;当有刚性发面时,除柱端外尚应取刚性发面上下各500mm。
3 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取全高。 4 框支柱,取全高。
5 一级及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第6.3.11条 柱箍筋加密区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至少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采用拉筋复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钩住箍筋。 第6.3.12条 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应符合下列要求:
ρv≥λvfc/fyv
式中
ρv——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一级不小
(6.3.12)
范文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问答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1]156号文的通知,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以下简称新规范)将于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目前,新规范已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许多设计人员在学习后通过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抗震规范管理组提出了许多问题,管理组对所提问题做了逐一解答。现挑选一些共性的问题汇总如下,以期对有关人员学习掌握新规范有些帮助。
1.为什么新规范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而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以下简称89规范)2002年12月31日才废止
因新规范是对89规范进行全面修订而编制的,在执行中需考虑设计、管理人员有一个学习、适应和应用过程,为此保留一年的过渡期,这也是新规范执行中的通行做法,当初89规范在执行时曾有三年的过渡期。
2.新规范在过渡期中,一些其他的相关规范尚未公布,配套的计算软件还未升版,在实际使用时应如何操作?
新规范与89规范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在过渡期内,结构进行抗震设计验算时,仍可采用依据89规范编制的计算机软件,但对于不需计算的抗震构造措施则自2002年1月1日起要按新规范执行。在各地开展的施工图审查也可按此要求开展有关设计审查工作。
3.新规范中为何无烟囱、水塔等构筑物及钢筋混凝土异型柱结构的抗震设计内容?
本次建设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已不包括烟囱、水塔等构筑物的抗震设计内容,此部分内容即将归入修订的《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对于异型柱结构,目前工程抗震界业内专家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普遍认为异型柱结构属于抗震不利的结构体系,目前正在修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未将其列入。若采用异型柱结构又无地方法规者,属于超规范、超规程设计,应按国务院《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29条的要求执行。
4.新规范中对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分类总原则是什么?为什么乙类建筑不是特别多?设置了抗震缝后可否根据各单元划分设防分类?目前许多大底盘高层建筑裙房为商店,上部为住宅楼,其抗震设防分类应注意哪些事项?
按照当前的抗震防灾政策,在《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条文说明中指出,对一般情况下,原则上能保障在遭遇设防烈度地震影响时,不致有灾难性后果,故绝大部分的建筑,均可列为丙类建筑,少数重要的建筑列为乙类建筑。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在3.0.1.5条中规定,“建筑物各单元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根据局部的单元划分类别”,故设置了抗震缝将结构分为若干单元后,可根据各单元划分设防分类。
对于商业建筑,在1995年之前高层的大型零售商场还比较少,《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举例采用了常见的“人流密集的多层建筑”,具体规定参照了1993年当时商业部的有关规定,根据目前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具体执行时,不论多层和高层,只有年营业额1.5亿元人民币以上、固定资产0.5亿元以上、建筑面积为万m2以上3个条件均满足时,才定为乙类建筑。
大底盘建筑,当其下部属于大型零售商场的乙类建筑范围时,一般可将其及与之相邻的2层定为加强部位,按乙类进行抗震设计,其余各层可按丙类进行抗震设计。
5.对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突出屋面的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及验算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新规范在第三章关于概念设计的规定中,明确要求结构选型应防止刚度和强度的突变。突出屋面结构明显存在刚度突变,其抗震设计尤应注意采取可靠措施。例如,在计算分析时,第5.2.4条规定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的地震作用效
应,宜乘以增大系数3,采用振型分解法时,突出屋面部分可作为一个质点进行计算。同时还要根据计算结果采取加强构造措施。
6.框架—抗震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计算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基本振型指的是什么振型?
基本振型一般指每个主轴方向以平动为主的第一振型。
7.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的最小墙厚度是何含义?房屋抗震横墙是指什么样的墙体?不对齐或不贯通的横墙算不算抗震横墙?
新规范7.1.2条和表7.1.2中,砌体房屋最小墙厚是指结构抗震验算时不小于此厚度的墙体才能承担地震作用,即不论层数或高度,各种砌体类别的墙体小于此厚度只有算做非抗震的隔墙,只能计入荷载而不能做为结构墙体参与结构计算。例如,粘土砖房屋的最小墙厚为0.24m,墙宽度小于此值,如0.12m或0.18m时,不论是否有基础,均只能算做非抗震隔墙。房屋抗震横墙是指符合最小墙厚要求的横向墙体,横墙应以满足抗侧力计算为准。 新规范7.1.7条2款规定“沿平面内宜对齐”用语为“宜”,表示稍有选择,条件许可时应首先这样做,符合厚度要求的不对齐或不贯通的横墙也属抗震横墙。
8.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的总高度比表7.1.2稍高时是否算超出限值?
新规范7.1.2条和表7.1.2中总高度的计算有效数字为个位,即小数点后第一位数四舍五余后满足即可。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允许比表中适应增加,但不应多于1m。
9.住宅工程中顶为坡屋顶,屋顶是否需设水平楼板?顶层为坡屋顶时层高有无限制?总高度应如何计算?
住宅工程中的坡屋顶,如不利用时檐口标高处不一定设水平楼板。关于顶层为坡屋顶时层高的计算问题新规范未做具体规定,取质点的计算高度仍不超过4m。
檐口标高处设水平楼板时,按抗震规范7.1.2条的规定,总高度可以算至檐口(此处檐口指结构外墙体和屋面结构板交界处的屋面结构板顶)。檐口标高附近有水平楼板,且坡屋顶不是轻型饰屋顶时,上面三角形部分为阁楼,此阁楼在结构计算上应做为一层考虑,高度可取至山尖墙的二分之一高度处。
10.对于新规范7.3.2条第5款的“接近”概念,以7度区为例,层数多少时属于接近上限?
新规范7.3.2条第5款的“接近”概念,对于7度区,层数为六、七层时均属于接近上限。
11.砖墙基础埋深较大,构造柱是否应伸至基础底部?较大洞口两测要设构造柱加强,一般多大的洞口算较大洞口?
新规范7.3.2条第4款规定: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两条满足其中一条即可。但需注意此处的基础圈梁是指位于基础内的,不是一般位于相对标高±0.0m的墙体圈梁。构造柱的钢筋伸入基础圈内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
对于底层框架砖房的砖房部分,一般允许将砖房部分的构造柱锚固于底部的框架柱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内(上层与下层的测移刚度比应满足要求)。
新规范表7.3.1要求较大洞口两测要设构造柱加强。一般说,内纵墙和横墙的较大洞口,指2000mm以上的洞口;外纵墙的较大洞口,则由设计人员根据开间和门窗洞尺寸的具体情况确定。
12.填充墙的构造柱与多层砌体房屋的构造柱有何不同?
填充墙设构造柱,属于非结构构件的连接,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有一定差异,应结合具体情况分析确定。如挑梁端部设置填充墙构造柱,挑梁在计算时,应考虑构造柱传递来的荷载。
13.多层砌体和底部框架房屋中,有个别楼层符合”横墙较少”的条件,是否应按7.1.2条
第2款的要求降低层数?
新规范中对于多层砌体房屋,“横墙较少”的概念指全部楼层均符合横墙较少的条件,对于仅个别楼层符合“横墙较少”的条件,可根据大开间房屋的数量、位置、开间大小等情况具体分析后,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底部框架房屋的上部各层“横墙较少”的概念同多层砌体房屋。
14.新规范7.1.7条第5款“关于烟道、风道、垃圾道等不应削弱墙体”指的是什么?
新规范7.1.7条第5款“关于烟道、风道、垃圾道等不应削弱墙体”,主要指不要在墙体厚度内开洞,烟道等应设在墙外,成为附墙烟道等,以免墙体应力集中。
15.新规范在执行中,若发现某些条款与以前颁布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不一致时如何解决?
根据国家标准化法,当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对同一事物的规定不一致时,应按国家标准执行。当不同的国家标准之间的规定不一致时,应按最新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执行。
16.底层框架结构的计算高度如何取?若取到基础顶,抗震墙厚度取1/20层高,是否过大? 计算高度的取值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主要是看地坪的嵌固情况而定,若嵌固得好,如作刚性地坪或有连续的地基梁,可以从嵌固处取,否则从基础顶;抗震墙厚取1/20层高,这里的层高与计算高度的概念不同,是指从一层地坪到一层楼板顶的高度。
17.规范6.1.8条第5款与规范6.1.9条1款对连梁跨高比的规定是否矛盾?
6.1.8条是针对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是主要的抗测力构件,墙中不宜开设大洞口,抗震墙的洞口连梁作为一道抗震防线,应具备一定的耗能能力。
而6.1.9条第1款中的规定适用于抗震墙结构和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当抗震墙较长,且连梁的跨高比较小时,墙的剪切变形较大,墙肢的破坏高度可能超过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为防止此种破坏,应采用第1款的规定。
因此,两条并不矛盾。
18.新规范在执行中,若发现某些条款由于印刷错误需勘误或今后可能局部修订,这些信息将刊登在何处?
根据标准管理办法,当国家标准或行业规程中个别条款由于印刷或编写错误,可由出版社印发勘误表并在再版时修订,一般情况也可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或其他专业期刊、杂志刊登。
今后若局部修订时,修订的全文及相关信息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地址:北京市百万庄建设部内,邮编:100835.
19.突出屋面的屋顶房间何时可按突出屋面的屋顶计算而不算做一层?
根据新规范第5.2.4规定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构筑物的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3,此时相对应的屋顶房间总面积不超过楼层总面积30%。因此,一般认为当出屋面的屋顶房间面积小于楼层总面积的30%时,该部分可按突出屋面的屋顶间计算而不算做一层。
20.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允许比表
7.1.2中适当增加,但不应多于1.0m,那么此时是否仍可将小数点后第一位数四舍五入吗?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若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允许比新规范7.1.2条表7.1.2中适当增加,但不应多于1.0m。因已将总高度值适当增加,故此时不应再将小数点后第一位数四舍五入,即增加值不大于1.0m。
21、抗震规范中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进行轴压比和结构层间位移控制,这二者之间有无关系?89规范在框架—抗震墙层间弹性位移角限制中专门对装修较高的公共建筑做了规定,为什么新规范却无此规定?
新规范中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进行轴压比控制是为了保证混凝土构件的延性,防止构件脆性破坏。对结构层间位移进行控制是为了保证结构整体刚度和整体安全。控制轴压比和控制层间位移两个不同的方面,两者无显著的关联关系。层间位移限值主要根据非结构和结构构件破坏程度的控制标准和结构的延性来确定。随着建材工业和装修技术的发展,建筑装修越高级,其细部构造越精密,变形能力可能会更好,例如建筑室内的木装修和许多化学建材装修都具有很好的适应变形的能力,大理石墙面一般也是采用多点悬挂方式固定于主体结构,89规范对建筑装修标准高的建筑结构采用较小的侧移限值在目前已无必要,故新规范中不再对装修情况进行区分。
22.新规范附录A中某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与89规范的抗震设防烈度所对应的加速度值相比有所变化,在规范过渡期中实际使用时应如何操作?
依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2月2日发布的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自2001年8月1日起实施,对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与原来相比有所变化的地区,则自2001年8月1日起应按变化后的值进行抗震设防。
23.新规范中第2.1.9条和第2.1.10条明确了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的概念,如何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场地类别二者的不同,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下确定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建筑类别不同时,计算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如何取值?
根据相应的规范条文规定,一般建筑(隔震建筑和消能减振部位除外)在不同的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场地类别下,当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不同时,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分别见表1和表2。建筑类别不同时,计算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见表3。
按建筑类别和场地类别调整后 的抗震措施(烈度) 表1
建筑类别 场地类别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0.05 0.10 0.15 0.20 0.30 0.40
甲、乙类 Ⅰ~Ⅳ 7 8 8 9 9 9+
丙类 Ⅰ~Ⅳ 6 7 7 8 8 9
丁类 Ⅰ~Ⅳ 6 7ˉ 7ˉ 8ˉ 8ˉ 9ˉ
按建筑类别和场地类别调整后 的抗震构造措施(烈度) 表2
建筑类别 场地类别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0.05 0.10 0.15 0.20 0.30 0.40
甲、乙类 Ⅰ 6 7 7 8 8 9
Ⅱ 7 8 8 9 9 9+
Ⅲ、Ⅳ 7 8 8+ 9 9+ 9+
丙类 Ⅰ 6 6 6 7 7 8
Ⅱ 6 7 7 8 8 9
Ⅲ、Ⅳ 6 7 8 8 9 9
丁类 Ⅰ 6 6 6 7 7 8
Ⅱ 6 7ˉ 7ˉ 8ˉ 8ˉ 9ˉ
Ⅲ、Ⅳ 6 7ˉ 7 8ˉ 8 9ˉ
根据建筑类别调整后的计算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表根据建筑类别调整后的计算用设计基本加速度(g) 表3
建筑类别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0.05 0.10 0.15 0.20 0.30 0.40
乙类、丙
类、丁类 0.05 0.10 0.15 0.20 0.30 0.40
甲类 高于本地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具体数值按批准的地震安全评价结果确定
注:1. 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如工矿企业的变电所、空压站、水泵房及城市供水水源的泵房等,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时,则可仍按本地区设防烈渡的规定采取抗震措施,不需提高。
2. 8+、9+表示提高幅度需要专门研究。
3. 7-、8-、9-表示可以比本地区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纸。例如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可将部分构造措施按降低一个等级考虑,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按减少一层二层(视具体要求)在表7.3.1或表7.4.1中查构造柱或芯柱的设置要求。
24.横墙较少的多层普通砖、多孔砖住宅楼的总高度和层数接近或达到表7.1.2规定限值时按照新规范中第7.3.14条6款的要求进行设计,对楼、屋面板的设置有何要求?
对于横墙较少的多层普通砖、多孔砖住宅楼的总高度和层数接近或达到表7.1.2规定限值时,同一结构单元的楼、屋面板应设置在同一标高处,即不允许同一结构单元有错层,楼、屋面板也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以加强结构的整体性。
25.新规范中7.1.8条1款要求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结构布置中,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对齐或基本对齐,在定量上如何把握?
底框房屋是一种不利于抗震的结构类型。为提高其抗震能力,《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7.1.8条1款要求,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的轴线对齐或基本对齐,即大部分砌体抗震墙由下部的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支承,每单元砌体抗震墙最多有二道不落在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上,而是由次梁支托上部抗震墙。托墙的次梁应按3.4.3条考虑地震作用的计算和内力调整。建设尽量采用上部结构减少抗震墙数量的方案,即在无法对齐处设置次梁支承非抗震隔墙以避免次梁托抗震墙的方法。
26.在砖房总高度、总层数已达限值的情况下,若在其上再加一层轻钢结构房屋,此种结构形式应如何设计?
在砖房总高度、总层数已达限值的情况下,若在其上再加一层轻钢结构房屋,因抗震规范中无此种结构形式的有关要求,两种结构的阻尼比不同,上下部分刚度存在突变,属于超规范、超规程设计,设计时应按国务院《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29条的要求执行,即需由省级以上有关部门组织的建设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进行审定。
27.无上部结构、全地下室的建筑,如地下车库等,如何进行结构抗震设计?
按照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第6.1.3条3款的要求,无上部结构、全地下室的建筑物,如车库等的抗震等级可按三级或更低要求进行结构抗震设计。
28.已按89规范进行过设计,因种种原因目前未施工的工程,施工前是否应按新规范重新修改设计图纸后再施工?
已按89规范进行过设计,因种种原因目前未施工的工程,是否应按新《建筑抗震设计规定》(GB50011-2001)重新修改设计图纸后再施工,由主管部门确定,建议请示建设主管部门解决。
29.钢筋混凝土柱厂房为什么不采用山墙(砌体隔墙)承重?
钢筋混凝土柱厂房不采用山墙(砌体隔墙)承重,理由如下:
⑴山墙和钢筋混凝土排架柱结构材料不同,不仅侧移铡度不同,而且承载力也不同,在地震作用下,山墙和钢筋混凝土排架柱的受力和位移不协调,可能导致结构破坏。这种震害不少。
⑵屋盖系统(屋面板、屋架和支撑)在两个端部不封闭,屋盖地震作用传递途径变化,山尖墙在6度时就有震害,其破坏后将直接引起屋盖的破坏。
30.规范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
地下室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较好的半地下室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嵌固条件较好一般是指以下情况?
嵌固条件较好一般是指以下情况:
(1)半地下室顶板(宜为现浇混凝土板)的标高在1m以下即板顶不高于室外地面约1m,地面以下开窗洞处均设有窗井墙,且窗井墙又为内横墙的延伸,如此形成加大的半地下室底盘,有利于结构的总体稳定,半地下室在土体中具有较有利的嵌固作用。
(2)半地下室的室内地面至室外地面间的高度大于地下室净高的二分之一,无窗井,且地下室部分的纵横墙较密。
在这两种嵌固条件较好情况下,带半地下室的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
若半地下室层高较大,顶板距室外地面较高,或有大的窗井而无窗井墙或窗井墙不用,周围的土体不能对多屋砖房半地下室起约束作用,则此时半地下室应按一层考虑,并计入房屋总高度。
31.若多层砌体房屋中设置了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当构造柱与圈梁边缘对齐时,施工时哪部分的钢筋放置在最外侧?
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当框架柱和框架梁边缘对齐时,一般将柱主筋放置在最外侧,梁纵向钢筋紧贴着柱最外侧主筋,从内侧穿过。而对于多层砌体房屋,为了使圈梁充分发挥其对结构构件的约束作用,当构造柱与圈梁边缘对齐时,一般将圈梁的纵向钢筋放置在最外侧,构造柱主筋从圈梁最外侧纵向钢筋内侧穿过。
32.若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低于规范表7.3.1中砖房构造柱设置要求的最低层数,其构造柱应如何设置?
对于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低于规范表7.3.1中左侧各列的最低层数,如6度区层数为三层及以下的房屋、7度区层数为单层和二层的房屋、8度区单层房屋,对于构造柱的设置规范不做要求。
此时是否设置构造柱可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因规范规定的是最低安全度要求。
33.随着墙体材料的改革,一些城市已经禁止或限制使用烧结普通粘土实心砖,代之以烧结多孔砖或混凝土空心小砌块,对于±0以下部分的砌体可有哪些替代材料?
对于砌体结构房屋±0以下部分的砌体材料(包括块材和砂浆),当不采用多孔砖墙外,还可采用烧结页岩砖、烧结煤矸石砖、烧结粉煤灰砖等非粘土烧结以及蒸压灰砖等墙体材料,其块材和砌筑砂浆应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有关规定,并注意采用水泥砂浆后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折减。
34.规范7.1.3条规定普通砖、多孔砖和小块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3.6m,而某些工业建筑及附属房屋,如变配电室,虽然总层数未超过规范限值的要求,但因工艺要求需要层高大于3.6m时应如何处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规定,主要针对一般民用建筑。对于屋数远小于表7.1.2的工业建筑及附属房屋,因工艺要求需要层高大于3.6m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诸如增加墙厚度、增设壁柱、圈梁、提高材料强度等级等措施,同时满足有关规范和规程的要求。
35.规范7.1.6条中,房屋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限值与墙体是“一”字还是“T”字形状有无关系?
规范7.1.6条中,窗间墙宽度限值与墙体是“一”字或“T”字形状无关,当采取局部加强措施时,限值可适当减小。
36.规范6.2.11条的条文说明是提到的“矮墙效应”是指什么情况,什么情况下考虑矮墙效应?如何避免矮墙效应?
一般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受力状态为弯剪型,而对于总高度(不是层高)与总宽度之比小于2的剪力墙,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态为剪切破坏,类似于短柱,属于脆性破坏,称为矮墙效应。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2002)中的内容主要是针对一般的剪力墙,不包括矮墙,如底部框架架砖房的剪力墙,框支结构落地墙在框支层剪力较大,按剪跨比计算也可能出现矮墙效应。为了避免矮墙效应,可在剪力墙上开竖缝,使之成为高墙,以提高整体结构的延性。
37.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设置了非结构的填充墙,在结构计算时应如何考虑其对主体结构的影响?
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设计了非结构的砌体填充墙,在结构计算时应考虑其对主体结构的影响,一搬可根据实际情况及经验对结构基本周期进行折减。
周期折减系数的取值可参考《建筑抗震设计手册》(第二版)第361页(中国建龚思礼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出版)。
填充墙为实心砖时周期折减系数ΨT取值表
Ψ C 0.8~1.0 0.6~0.7 0.4~0.5 0.2~0.3
Ψ T 无门窗洞 0.5(0.55) 0.55(0.60) 0.60(0.65) 0.70(0.75)
有门窗洞 0.65(0.70) 0.70(0.75) 0.75(0.80) 0.85(0.90)
注:1)ΨC为有填充墙框架数与框架总榀数之比;2)无括号的数值用于一片填充墙长6m左右时;括号内的数值用于一片填充墙长为5m左右时;3)填充墙为轻质材料或外挂墙板时周期折减系数ΨT取0.80~0.90。特别要注意,由于填充墙嵌砌与框架刚性连接时,其强度和刚度对框架结构的影响,尤其要考虑填充墙不满砌时,由于墙体约束使框架柱有效长度减小,可能出现短柱,造成剪切破坏。
38. 6度区的建筑是否都不需要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3.1.4条和第5.1.6条规定部分建筑在6度时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和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但应符合有关抗震措施要求。
对于较高的高层建筑,诸如40m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高于60m的其他钢筋凝土民用房屋和类似的工业厂房,以及高层钢结构房屋,其基本周期可能大于Ⅳ类场地的特征周期Tg,则6度的地震作用值可能大于同一建筑在7度Ⅱ类场地的取值,此时仍需进行抗震验算,所以并非所有的建筑在6度时都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例如,6度区的丙类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框支层柱为二级,其他结构中有部分柱为三级,部分抗震墙为三级甚至二级,抗震措施中有许多部件需进行内力调整计算。
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计算程序已提供了6度的抗震计算,必要时也可通过相应的程序计算来决定对应的技术措施。
39.对于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及其以上的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应如何确定?
首先要明确建筑寿命、设计使用年限和设计基准期的关系。
建筑寿命指从规划、实施到使用的总时间,即从确认需要建造开始直到建筑毁坏的全部时间。
设计使用年限指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年限,即房屋建筑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一般维护下所应达到的使用年限。当房屋建筑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后,经过鉴定和维修,可继续使用。因而设计使用年限不同于建筑寿命。同一建筑中不同专业的设计使用年限可以不同,例如,外保温、给排水管道、室内外装修、电气管线、结构和地基基础,均可有不同的设计使用年限。
结构的设计基准期是指为确定可变作用及与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等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它不等同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也不等同于建筑结构的寿命。一般设计规范所
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即设计时所考虑荷载、作用的统计参数均是按此基准期确定的。
对于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及其以上的丙类建筑,结构设计时应另行确定在其设计基准期内的活荷载、雪荷载、风荷载、地震等荷载和作用的取值,确定结构的可靠度指标以及确定包括钢筋保护层厚度等构件的有关参数的取值。其中结构抗震设计所采用的基本地震加速度、抗震措施和构造措施,应根据结构形式、设计使用年限、原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等条件专门研究后确定。基本地震加速度确定的一种方法,可参阅《建筑结构》杂志2002年第1期的文章《估计不同服役期结构的抗震设防水准的简单方法》(周锡元、曾德民、高晓安)。
40.抗震规范公式6.2.9-3,在计算剪跨比时,圆形钢筋混凝土柱的截面有效高度应如何取值?
剪跨比的定义为λ=MC/(VChO),其中,MC和VC为未经内力调整的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
对于圆形钢筋混凝土柱,截面有效高度hO的取值比较复杂,偏于安全可将圆形柱直径减去保护层厚度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
41.建设部主管部门对过渡期及之后的规范应用有何具体要求?
根据建设部办公厅2002年8月13日印发的建标[2002]212号文“建设部关于贯彻执行建筑勘察设计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新版规范实施日期前的在施工程,执行新规范有困难时,可按照旧规范执行;新版规范实施日期后至2003年1月1日前的在施工程,原则上应按照新规范执行,已按照旧规范设计的在施工程,可按照旧规范继续执行;对2003年1月1日前已签订施工合同且尚未正式开工的工程,应当按照新版规范修改设计后方可施工;凡在2003年1月1日后签订勘察、设计、施工合同的工程,必须按照新版规范执行。
42.随着经济建设工作的发展,一些项目属于抗震设防区内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对于这些工程的上报和审查的主要规定有哪些?
根据9月1日起执行的建设部令第111号《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原建设部令第59号《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的要求,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是指超出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所规定的适用高度和适用结构类型的高层建筑工程,体型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工程,以及有关规范、规程规定应当进行抗震专项审查的高层建筑工程。
在抗震设防区进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建设时,建设单位应当在初步设计阶段向工程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专项申请报告,并按有关要求提供申报材料。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申报材料之日起25日内,组织专家委员会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并将审查结果通知建设单位。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的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专项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的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场地抗震性能评价、抗震概念设计、主要结构布置、建筑与结构的协调、使用的计算机程序、结构计算结果、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等。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应当由经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具有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审查资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承担。
43.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BG50010—2002)表4.2.2-1中HPB235(Q235)钢筋的直径是8~20mm,抗震规范中许多箍筋的最小直径要求为6mm,在实际工作中应如何进行设计?
抗震规范中,框架梁、框架柱、抗震墙构造边缘构件的箍筋、抗震墙的分布钢筋及砌体结
构的拉结钢筋,规定的最小直径为6mm,并未对钢筋的种类进行限制,设计中除可以选用HPB235(Q235)的直径大于6mm的钢筋外,还可选用HRB335、HRB400等种类的钢筋。 另外,从冶金行业协会得到的信息,Q235(相当于原来的Ⅰ级钢)的φ6.5盘条钢筋仍在生产,目前设计中可继续选用。
44.框架结构设计中,若许多框架柱不对齐,设计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为了保证框架结构的抗震安全,框架结构应保证结构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及耗能等方面的性能,设计中应合理的布置抗侧力构件,减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结构刚度、承载力沿房屋高度宜均匀、连续分布及保持完整,不宜抽柱或抽梁,使传力途径发生变化。
震害表明,若设计中许多框架不对齐,形不成一榀完整的框架,地震中因扭转效应等原因易造成结构的较大损坏,设计时应视抽柱或柱子错位的情况依照抗震规范第3.4.3条进行不规则结构验算。
45.抗震规范附录C.1.3条要求后张预应力筋的锚具不宜设置在梁柱节点核芯区,设计中应如何布置锚具?
预应力钢筋穿过梁柱节点核芯区有利于提高节点的受剪承载力和抗烈度。抗震规范附录
C.1.3条要求后张预应力筋的锚具不宜设置在梁柱节点核芯区,主要是因为梁柱节点区受力状态比较复杂,为了防止锚具削弱梁柱节点核芯区以及锚具失效后对预应力的不利影响,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在核芯区布置锚具;确实无法避免时只能将锚固端布置在框架梁或悬臂短梁上。
46.多层砌体房屋的墙体是否可以采用粘土砖和现浇钢筋混凝土混合承重?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章的适用范围是烧结普通粘土砖、烧结多孔粘土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材料性能满足要求的烧结砖和蒸压砖砌体承重的多层房屋,以及底层或底部二层框架——抗震墙和多层的多排柱内框架砖砌体房屋。多层砌体房屋中采用砌体墙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混合承重的结构类型,在建筑方案和结构布置上超出了抗震规范第7章的适用范围,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属于超规范、规程设计。
在多层砌体房屋设计中,有的设计人员将抗震承载力验算不满足要求的墙片或墙段由砌体改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墙,这种做法有可能属于超规范、规程设计。
在砌体结构中增设现浇钢筋混凝土墙后,结构体系可能改变为不同材料混合承重的结构,此时需根据结构楼板的刚度、砖墙与混凝土墙体的连接等情况,确定钢筋混凝土墙参与工作的系数,考虑结构体系改变后地震作用的传递及各墙段的分配情况,进行结构的计算和分析。若无配套的行业或地方标准,应按由国务院常务委员会议通、2000年9月25日执行的《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中第29条的规定要求进行设计。
47.若多层砌体房屋的建筑方案存在错层时,结构抗震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当多层砌体住宅楼有较大错层时,如超过梁高的错层(或楼板高差在500mm以上),结构计算时应做为两个楼层对待,即层数增加一倍,同时房屋的总层数不得超过抗震规范
7.1.2条的强制性规定。错层楼板之间的墙体应采取必要措施解决平面内局部水平受剪和平面外受弯问题。
当错层高度不超过梁高时,该部位的圈梁或大梁应考虑两侧上下楼板水平地震力形成的扭矩,进行抗扭验算。
需要强调的是,错层民用住宅违反无障碍设计的建筑原则,不利于老年人和儿童的安全使用,不符合国际上的设计潮流。
48.规范7.3.13条要求砌体结构房屋的基础底面宜埋置在同一标高;采用桩基时若桩长度不同时应如何调整?
规范7.3.13条规定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宜采用同一类型的基础,底面宜埋置在同一标高,
若基础采用桩基,桩身长度不一致时应将承台及承台梁设置在同一标高,不应将承台梁逐步放坡。
49.带阁楼的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柱如何设置?
阁楼指为了有效利用坡屋顶的空间,在坡屋顶中增加水平楼板,在顶层楼层之上形成住人或储物的房间。为贯彻墙体改革的精神,砌体结构应严格控制层数,对于结构计算来讲,不论是否住人,阁楼层均应做为一个质点考虑。带阁楼的多层砌体房屋在设置构造柱时可根据阁楼层的屋面剖面形式确定。
剖面形式为三角形,即檐口处无砖墙时,可按房屋实际层数按规范表7.3.1的要求设置构造柱并适当加强;剖面形式为屋形( ),即檐口处有砖墙时,按房屋实际层数增加一层后的层数对待。
特别应注意,不论是三角形或屋形,坡屋顶山尖墙部位均需采用沿山尖墙顶设置卧梁、屋盖处设置圈梁和在山脊处设置构造柱等加强措施。
50.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上部砌体部分采用多孔砖时侧移刚度比有无变化?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严格控制底层框架和上部砌体结构的侧移刚度比,以免地震时底框架部分的结构先于上部砌体部分破坏或破坏转移至过渡层。若上部砌体部分采用多孔砖,侧移刚度比的要求无变化,仍按抗震规范7.1.8条的要求执行。
51.对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的上部钢筋锚固按框支梁要求,其框架柱的配筋是否也按框支柱要求?
抗震规范7.5.4条4款对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在柱内的锚固长度按框支梁要求,因结构高度与钢筋混凝土房屋相比较低,其框架柱的构造应符合7.1.10条规定的抗震等级要求,框架柱上、下端弯矩的调整可参加框支柱的要求执行。
5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设计时所布置的抗震墙如何协调侧移刚度比限值和承载力计算的要求?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进行设计时,所布置的抗震墙既要满足侧移刚度比限值的要求,又要满足承载力计算的要求。经常遇到承载力验算不满足,增加抗震墙的数量或厚度,满足了承载力验算的要求,但侧移刚度比限值又不满足了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主要是设置结构洞口,即采用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上设置洞口并采用轻质砌块材料填实的方法,将抗震墙的刚度降低,在满足承载力验算的要求的同时符合侧移刚度比限值的要求。
53.如何验算建筑结构基础的抗震承载力?
由于从理论上说,地基基础在地震作用下的状态属于非弹性半空间的动力学范畴,其理论分析、模拟试验和实物比较困难,对基础的抗震性能了解远不如对上部结构的了解,故基础的抗震设计采用经验方法。
抗震规范第四章规定建筑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采用“拟静力法”,即假定地震作用如同静力,然后在这种条件下验算基础的承载力,压力的计算采用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即各作用分项系数均取1.0的组合。验算时一般只考虑水平的地震作用,只有个别情况下才计算竖向地震作用。针对不同的结构类型,具体到某一结构类型的基础抗震承载力验算,可按其它的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规定执行。
54.新规范第4.1.4条第4款“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层中扣除。”该怎样理解?
第4.1.4条第4款所指的硬夹层,是指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土层(不包括规范第4.1.4条
第3款中提到的孤石、透镜体),且其下层土的剪切波速小于500m/s,这样的土层不论厚度多少均应从覆盖层中扣除。
55.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抗震墙结构房屋是否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新的抗震规范4.2.1条列出了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建筑类型,对于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抗震墙结构房屋,若基础荷载与该条所列建筑相当,则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56.地下室顶板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若考虑建筑使用的要求,楼盖是否可采用无梁楼盖的结构形式?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满足规范6.1.14条的要求,地下室顶板采用无梁楼盖的结构形式,难以满足6.1.14条柱端塑性铰位置在±0.000m处的要求,故不能采用无梁楼盖的结构形式。
57.位于地下室的框支层,是否计入规范允许的框支层数之内?
若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则位于地下室内的框支层,不计入规范允许的框支层数之内。
58.新规范条文6.4.5条“底部加强部位在重力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中的“重力代表值作用下”该怎样理解?
重力代表值使用下,是指只考虑重力荷载和活荷载和活荷载的组合,楼层活荷载按规范
5.1.3条规定折减,组合后分项系统取1.2。
59.砌体结构房屋的构造柱箍筋在纵向钢筋搭接区有无特殊要求?
在钢筋的搭接区范围的箍筋间距需要加密,这是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构造要求,对于构造柱在纵向钢筋搭接区的箍筋也应加密。
60.对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范围可否按7.3.14条的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其高度和层数仍按表7.1.2的规定采用?
抗震规范7.3.14条规定的加强仅适用于横墙较少的多层住宅楼。为了保证有较高的安全度,7.3.14条的规定的加强不适用于医院、教学楼等属于人流较密集的公共建筑。
61.底框结构中上部砌体结构部分,是否可以采用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
抗震规范中关于底框结构的规定适用于砖砌体房屋(参见规范7.1.1条),底框结构中原则上可以采用小型空心混凝土砌块,若采用小型空心砌块,应按有关法规要求报审。已经完成修订送审稿的《混凝土空心小型砌块建筑技术规程》(修订前编号为JGJ/T13—94)中有相关规定,设计时可以参考。
62.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中考虑了墙梁组合作用,底部框架一抗震墙砌体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是否可以考虑共同作用对地震作用进行折减?
从试验室的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的结果看,墙梁组合的使用十分明显,但其受力状况也是非常复杂的,考虑到实际地震作用与试验有偏差,大震时墙体严重开裂,托墙梁与非抗震的墙梁受力状态有所差异,当按静力的方法考虑有框架柱落地的托梁与上部墙体的组合使用时,若计算系数不变会导致不安全,应调整计算参数。从偏于安全和简化计算方面考虑,抗震规范在7.2.5条的条文说明中给出了当托墙梁上部各层墙体不开洞和在跨中1/3范围内开一个洞口的情况下,弯矩计算的简化、偏于安全的方法。对托墙梁剪力计算时,由重力荷载产生的剪力不折减。
63.今年2月24日新疆伽师、巴楚两县发生6.8级地震,从这次地震的房屋震害情况看,对抗震设防及建筑抗震设计工作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
从今年2月24日新疆伽师、巴楚两县发生6.8级地震的震害调查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在实际工程的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工作中借鉴:
⑴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搞好新建工程的抗震设防;对原有的未经抗震设防的工程采取正确合理的抗震加固方法,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影响;
⑵建筑施工质量对建筑抗震防灾效果有重大影响;
⑶村镇建设中的抗震防灾工作应高度重视,农村自建住宅的综合抗震能力应加强;
⑷从许多设有托墙梁的砌体结构遭受严重破坏甚至倒塌等震害实例来看,建筑设计应符合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
64.结构基本周期、结构自振周期与设计特征周期、卓越周期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按照行业标准《工程抗震术语标准》(JG/T97—95)的有关条文,自振周期是结构按某一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设计特征周期是在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基本周期是指结构按基本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卓越周期是根据覆盖层厚度H和土层剪切波速V按公式T=4H/V计算的周期,表示场地最主要的振动特性。
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与建筑物的动力特性密切相关,建筑物的自振周期是主要的动力特性,与结构的质量和刚度相关。国外的震害经验表明,当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场地的卓越周期相等或接近时,建筑物的震害较严重。研究表明,由于土在地震时的应力—应变关系为非线性的,在同一地点,地震时地面运动的周期并不是不变的,而将因震源机制、震中距离的变化而不同。
抗震规范对结构的基本周期与场地的卓越周期之间的关系不做具体要求。
65.采用桩基或进行诸如CFG桩等措施进行地基处理后是否改变场地类别?
按照抗震规范2.1.7条对场地的定义,场地的范围通常是指不小于1.0km2的平面面积,场地不同于地基。故用搅拌桩(水泥固化剂桩,类似CFG桩)及桩基处理后,对整个场地的反应谱特性影响不大,不改变场地类别。
66.举例说明若考虑双向水平地震的扭转让效应时,求出的地震作用如何在实际工程中参与作用的组合?
根据强震观测记录的统计分析,两个方向水平地震加速度的最大值不相等,二者之间的比值约为1:0.85,而且两个方向的最大值不一定发生在同一时刻,因此采用平方和和开方计算两个方向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所谓地震作用效应,是指两个正交方向地震作用在每个构件的局部坐标方向产生的效应。抗震规范5.2.3条2款中规定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效应组合时,可按公式5.2.3-7和5.2.3-8计算,即下列公式:
对x方向取SxEK= S2xx + (0.85Sxy)2或SxEK=S2xy+ (0.85Sxx)2中的较大值;
对y方向取SyEK=S2yy +( 0.85Syx)2或SyEK=S2yx+ (0.85Syy )2中的较大值。
式中:SxEK 、SyEK —考虑扭转效应后x、y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包括弯矩M、剪力V、轴力N、扭矩T);
Sxx—x方向地震作用在局部坐标x1方向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
Sxy—y方向地震作用在局部坐标x1方向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
Syy —y方向地震作用在局部坐标y1方向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
Syx—x方向地震作用在局部坐标y1方向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
在结构计算中,一般需计算弯矩M、剪力V、轴力N、扭矩T,以x方向框架角部柱子为例(抗震墙和框架梁以平面内受力为主,双向计算影响不大,结果一般无明显变化,对中柱和边柱的影响一般也比较小),具体公式如下:
第一组:Mx1= M2xx + ( 0.85Mxy )2,
Vx1= V2xx + (0.85V xy )2,
Nx1= N2x + ( 0.85N y )2,
Tx1= T2xx + ( 0.85T2 xy ) 。
第二组:Mx2 = M2xy + ( 0.85M2xx ),
Vx2 = V2xy + ( 0.85V xx )2,
Nx2 = N2y + ( 0.85N x )2,
Tx2 = T2xy + ( 0.85T2 xx )2。
按不利情况考虑时,若取最大弯矩,如果Mx1>Mx2 ,则组合时应取Mx1对应的这组值Vx1 、Nx2 、Tx2 ,而不管如Vx1 、Vx2 谁更大的问题。同理,取最大剪力时,则取最大剪力对应的那组弯矩、轴力等;取最大轴力时,则取最大轴力对应的那组弯矩、剪力等。
若结构完全对称无扭转现象,以及不属于扭转不规则的结构,规范不要求进行双向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
67.确定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时,如果地下室顶板不作为上部建筑物的嵌固点,那么建筑物的高度该如何确定?是从室外地面算起还是从基础顶算起?
按照抗震规范表6.1.1注1的说明,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房屋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的屋顶部分),因此按照表6.1.2确定房屋的抗震等级时,尽管地下室顶板不作为上部建筑物的嵌固点,表中高度值仍是从室外地面算起。
68.抗震规范6.1.3条1款规定,框架—抗震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计算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适用高度增加的限值一般以多少为宜? 在这种情况下,适用高度增加以不超过20%为宜。
69.抗震规范第6.1.12条“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基础和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震墙基础,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抗转动能力”。这一条文应如何理解并运用到结构设计中?
抗震规范此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地基土较弱,基础刚度和整体性较差,在地震作用下抗震墙基础将产生较大转动,从而降低了抗震墙的抗侧力刚度,对内力和位移产生不利影响,。实际工程中基础的整体性与抗转动能力评价以定性为主,即抗震墙基础宜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等基础形式。采用桩基时承台梁应满足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要求。
70.混凝土结构的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计算嵌固部位,应满足什么要求?
抗震规范第6.1.14条规定了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的有关要求。主要考虑柱在地上一层的下端出现塑性铰而不是梁柱节点两侧的梁出现塑性铰。通常采用提高地下室顶板梁受弯承载力且增大地下室柱顶的受弯承载力的方法来考虑柱底的嵌固。
对于边柱和角柱,由于中有一面有梁,为满足该梁端截面实际弯距承载力不宜小于柱下端实际承载力的要求,可采用增大梁截面,或不增大梁截面而增加梁配筋的方法。实际工程应用时还应注意:
⑴边柱处应设有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无抗震墙或约束不太好时,边梁应采取增加箍筋等抗扭措施。
⑵地下室的现浇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且不宜有较大的洞口。
⑶地下室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满足计算要求外,不应小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筋面积的1.1倍(地下室柱子多出的纵向钢筋不应向上延伸,应锚固于地下室顶板的框架梁内),地下室抗震墙的配筋不应少于地上一层抗震墙的配筋。
⑷地下室结构应能承受上部结构屈服超强及地下室本身的地震作用,近似考虑地下室结构的侧向铡度与上部结构侧向刚度之比不宜小于2,侧向刚度比可用下列剪切刚度比γ估计(式中符号的含义见规范):
γ = G0A0H1 /G1A1H0
71.按照抗震规范表6.3.7注5的说明,6度区抗震等级为4级的框架结构,柱轴压比是否也不应大于1.05?
在抗震规范中,因为表6.3.7中只有抗震等级为1、2、3级的情况,在抗震等级为4级的情况下,对框架柱的轴压比无要求(即延性可放松),但设计时应该满足如箍筋配置及加密
等构造要求。
72.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地下的层数是否计入底框允许层数内?
若地下室嵌固较好(参见第30个问答),则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地下室的层数可不计入底框允许层数内。
73.多层砌体房屋中构造柱纵向钢筋的钢筋等级有无要求?
因构造柱中的纵向钢筋属于构造要求的钢筋,只规定了最少根数和直径,对各个钢筋的强度等级均应遵守。
74.抗震规范表7.3.3对抗震设计时的圈梁设置要求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7.1.3条对非抗震时圈梁的设置要求不尽相同,实际工程中应如何执行?
在抗震规范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两本标准中,对圈梁的设置要求分别针对的领域是抗震和非抗震,所以要求也不相同。工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执行。
75.底框过渡层构造一般可采用哪些加强措施?
考虑到过渡层刚度的变化和应力的集中,新规范7.5.1条增加了过渡层构造柱设置的专门要求,包括截面、配筋和锚固等。一般的加强措施包括在底部框架柱对应位置处增设构造柱、构造柱的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箍筋间距不大于200mm,纵向钢筋7度时不少于4Φ16。8度时不等于6Φ16;一般情况下,纵向钢筋应锚入下部的框架柱内,钢筋锚固长度不小于35倍钢筋直径;当纵向钢筋锚固在框架梁内时,除满足锚固长度外,还应对框架梁相应位置采取增设吊筋、增设附加箍筋等措施加强,包括设置必要的抗扭箍筋等。
76.抗震规范第9章中对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工业厂房的构件为什么没有划分出抗震等级? 抗震等级是第6章对多层和高层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设计要求的一种划分。根据结构类型、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房屋高度、设防分类及场地分类确定结构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在第9章中对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工业厂部房已清楚地列出了不同烈度、不同场地的各种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加之无内力调整的要求,没必要划分出抗震等级。
77.抗震规范9.3.4条2款要求6度和7度时可采用十字形截面的无筋砖柱,实际工程中可否不用十字形而用T形的无筋砖柱?
9.3.4条2款要求6度和7度时可采用十字形截面的无筋砖柱,主要是考虑在屋架或屋面梁的偏心受压作用下,T形截面两方向计算的偏心距不同,有时不满足不配筋的要求。
78.抗震规范10.1.2条规定单层空旷房屋不设防震缝是什么道理?第10章的条文是否也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单层空旷房屋?
单层空旷房屋是一组不同类型的结构组成的建筑,以常见的影剧院为例,一般包括单层的观众厅和多层的前后左右的附属用房。实际震害调查中发现,一般观众厅与前后厅之间、观众厅与两侧厅之间不设防震缝的,震害较轻;个别房屋在观众厅与侧厅之间设防震缝的,反而破坏较重。根据震害分析,进一步明确部部分布置要对称,避免扭转,各部分之间应加强连接而不设置防震缝,使整组建筑形成互相支持和良好联系的空间结构体系。 尽管第10章的条文提到砖混结构的要求较多,但空旷房屋部分的条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也适用,这就类似于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的附属披屋的情况,但需注意,在空旷房屋转角处不宜设置披屋,以避免地震时扭转破坏。
79.如何判定结构是否属于扭转不规则?
当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时,判断为扭转不规则。
应用此原则时,应注意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为代数值以及刚性楼板假定。
80.抗震结构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抗震结构的工程地质勘察除应满足建筑静力设计的勘察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⑴根据实际需要划分对建筑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
⑵提供建筑场地类别;
⑶提供岩土地震稳定性(如发震断裂、滑坡、崩塌、液化和震陷特性等)评价;
⑷对需要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的建筑,尚应根据设计要求提供土层剖面、场地覆盖层厚度和有关的动力参数。
81.对底部为多层框架,顶层为排架的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进行抗震设计时,有何要求?
对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若顶层因设置大房间的要求,局部采用网架、屋架等大空间的屋盖型式,部分框架柱顶部变为排架柱,仍可按框架结构的有关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若下部框架到顶层全部改为排架结构,特别是对于多层工业厂房,因抗震规范主要针对的是民用房屋,此时可参考其它规范、规程进行专门研究。
82.钢筋混凝土短柱如何定义,短柱在结构受力中有何特点?设计中该怎么处理?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内力计算值得到的剪跨比Mc/(Vcho)不大于2的柱,以及反弯点在柱子高度中部时且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Mn/h不大于4的柱称为短柱。实际工程中还应注意由于实心粘土砖填充墙在窗间墙处以及框架结构楼梯间休息平台处形成的短柱。
短柱的变形特征为剪切型,在地震作用时,容易发生脆性破坏,引起结构的严重破坏甚至倒塌。对于短柱其轴压比限值应比一般柱降低0.05,抗震等级为一级时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应使其剪力设计值满足规范式6.2.9-2的要求,构造方面箍筋应沿柱子全高加密,间距不应大于100mm,箍筋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2%,9度时不应小于1.5%,梁柱节点核芯区的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上下柱端的较大值(梁的纵向钢筋可以计入)。
对于剪跨比小于1.5的柱要专门研究,如采取增设交叉斜筋、外包钢板箍、设置型钢或将抗震薄弱层转移到相邻的一般楼层等合理并经验证有效的构造措施,防止短柱剪切(或粘着)破坏,增加其耗能能力。
83.抗震规范6.2.10条1款中,框支柱的最小地震剪力计算以框支柱的数目10根为分界,若框支柱与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相连,在计算框支柱的数目如何取值?
抗震规范6.2.10条1款中,框支柱地最小地震剪力计算以框支柱的数目10根为分界,此规定对于结构的纵横两个方向是分别计算的,若框支柱与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相边连,则在抗震墙平面内的方向统计时柱不计入框支柱的数目,在抗震墙平面外的方向统计时柱计入框支柱的数目。
84.在进行抗震墙计算时,如何对边缘构件的尺寸进行控制?
抗震规范6.4.7条和6.4.8条规定了在进行抗震墙结构抗震构造措施时,对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小尺寸进行控制的要求,抗震墙边缘构件的长度至少为墙厚度的一倍,墙体厚度小于400mm时端柱至少的取400mm(延续89规范1.5至2倍墙厚度的要求)。 实际工程中约束边缘构件集中配筋的尺寸,可根据抗震验算的计算结果,在满足规范最小尺寸要求的前提下,确定所需要边缘构件的尺寸。
85.当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架宽度小于框架柱宽度的二分之一时,设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当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宽度小于框架柱宽度的二分之一时,除需要按抗震验算的有关条款进行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截面抗震验算外,再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保证梁对框架节点核芯区的约束作用。
86.在7.3.1条表7.3.1在规定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应设构造柱,这里较小墙垛是如何定义的?
抗震规范此处较小墙垛一般是指宽度在800mm左右且高宽比小于4的墙肢。局部小墙垛要增设构造柱是为了防止在遭受地震作用时过早破坏不能与其它墙一起共同工作,减低了
整个墙体的受力性能,而加设构造柱可以增强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87.为什么抗震规范7.1.8条2、3款要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过渡层和底层框架—抗震墙层的侧向刚度比进行控制,为什么不允许底层刚度大于上部砖混的刚度?
抗震规范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过渡层和底层框架—抗震墙层的侧向刚度比进行控制,主要目的是当发生地震灾害时,减少底部的薄弱程度,防止底部结构出现过大的侧移而导致建筑物严重破坏,甚至倒塌。
但若底层刚度大于上部的砖混结构刚度,则会因刚度变化的影响造成薄弱层转移至过渡层,过渡层的延性不如底部,易遭受脆性破环。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过渡层和底层框架—抗震墙层的侧向刚度比需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88.抗震规范在3.9.2条中对结构材料性能指标有最低要求,对砌体结构的砖和砂浆的强度等级都有规定,在13.3.3条2款中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填充墙所用的砂浆强度等级规定不应低于M5.0,而对填充墙的砌体材料强度等级未作规定,实际工作中应如何掌握?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属于非结构构件的范畴,遭受地震作用而损坏后对主体结构的影响较弱。
在实际工程的抗震设计中,填充墙的砌体材料强度等级应能满足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中自承重墙体的有关要求。
89.基本烈度小于6度地区的建筑,若按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中有关条文的要求应为乙级,那么该建筑需进行抗震设计吗?
根据1994年12月1日实施的《建筑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规定》(建设部部长令38号)中第四十二条的规定:“抗震设防地区是指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及六度以上地区和今后可能发生破坏地震的地区”,该建筑所在地区地震烈度小于六度,故不需要进行抗震设计。
90.面积较大的商业建筑,按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中有关规定属于乙类建筑,若设置抗震缝分成两个单元,每个单元按面积划,可属于丙类建筑,这样划分的设防分类是否可行,实际设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将大型零售商场等商业建筑列为乙类,主要因为是大量人员集中的场所,地震时人员伤亡的可能性较大。建筑面积较大的商业建筑,若设置抗震缝分成两个结构单元,因地震发生时梁部分结构同时发生破环的概率较小,每个单元按面积划分可属于丙类建筑,则可按丙类建筑进行设防分类。
实际设计中应注意,设置抗震缝分成的两个单元均应有单独的疏散出入口。
91.结构的薄弱层、软弱层、转换层、框支层的概念是什么?
薄弱层:该楼层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软弱层:该楼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
转换层:该楼层水平转换构件(梁、桁架等)将上一层的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力由本层向下传递;
框支层:如果结构同一位置转换层以上为剪力墙,转换层以下为框架,那么转换层以下的楼层为框支层。
92.在现有钢筋混凝土房屋上采用钢结构进行加层设计时有何要求?
在现有钢筋混凝土房屋上加层采用钢结构(包括轻钢结构),可分为两种情况:
⑴若加层的结构体系为钢结构,因抗震规范不包括下部为钢筋混凝土、上部为钢结构的有关要求,两种结构的阻尼比不同,上下部分刚度存在突变;属于超规范、超规程设计,设计时应按国务院《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29条的要求执行,即需由省级以上有关部门组织的建设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进行审定。
⑵若仅屋盖部分采用钢结构,整个结构抗侧力体系仍为钢筋混凝土,则需按照规范的有关
内容进行抗震设计和承载力验算。此时尚应注意验算结构因加层带来的刚度突变等不利影响,必要时对原结构采取加固等措施。
93.按抗震规范6.1.10条设置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时,若有地下室时,是否仍从首层算起,地下室部分的加强部位如何设置?
抗震墙的底部加强部位是指在抗震墙底部,包括的一定高度内,适当提高承载力和加强抗震构造措施。弯曲型和弯剪型结构的抗震墙,塑性铰一般在墙肢的底部,将塑性铰及其以上的一定高度范围作为加强部位,其目的是在此范围内采取增加边缘构件箍筋和墙体横向钢筋等必要的抗震加强措施,避免墙肢剪切破坏、改善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
抗震规范6.1.10条规定了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范围,有地下室的房屋,在设置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时,根据地下室顶板是否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分成以下两种种情况:
⑴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
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从首层向上算,按6.1.10条的规定取值,同时将加强部位向地下室延伸一层(具有一层以上地下室的房室可仅延伸至地下一层,地下二层以下可不按加强部位对待)。
⑵地下室顶板不能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
根据震害调查发现,地震的震害在地表附近较严重,地下室震害较少,通常±0处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满足嵌固要求,若地下室无法满足嵌固要求,通常底下一层底板处可基本满足。此时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按该处向上算1/8的总高度及地下一层加首层高度的较大值,且按不大于15m取值。此时若有一层以上地下室不必再向上延伸至地下的二层以下。
94.抗震墙边缘构件的箍筋应采用何种形式,阴影部分是否可用拉筋代替箍筋?
抗震墙墙肢两端应设置边缘构件,边缘构件分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两类。抗震墙墙肢的延性与受压区混凝土的变形能力即箍筋约束有关,抗震墙设置边缘构件是避免墙肢在轴压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受压区混凝土压碎破坏。约束边缘构件是指用箍筋约束的暗柱、端柱和翼墙,其混凝土用箍筋约束,有比较大的变形能力;构造边缘构件相对约束边缘构件,其对混凝土约束较差。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长度分别按抗震规范图
6.4.7和图6.4.8的要求采用。
对于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图6.4.7)必须采用箍筋,阴影范围之外可以采用箍筋或拉筋,但约束边缘构件的边界处应为箍筋。
对于构造边缘构件,在底部加强部位及抗震墙转角处宜用箍筋,构造边缘构件的边界处应为箍筋,箍筋范围内的其他部位用拉筋即可。
95.抗震规范多层砌体房屋中多孔砖定义是什么?为什么对6度区最小墙厚度为240mm的多孔砖砌体房屋有比实心粘土砖房屋降低一层的要求?
烧结普通砖、空心砖、多孔砖的产品要求可按照有关国家标准《烧结普通砖》(GB5101-2003,2003年4月29日发布)、《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GB13545-2003,2003年10月1日实施)、《烧结多孔砖》(GB13544—2000,2001年5月1日实施)执行,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承重多孔砖孔洞率一般为20%~30%,非承重的空心砖孔洞率一般为40%~50%。
抗震规范中多孔砖的定义可参照行业标准《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137-2001第
2.1.1条规定:烧结多孔砖是以粘土、页岩、煤矸石为主要原料,经焙烧而成,孔洞率不小于15%,孔形为圆孔或非圆孔,孔的尺寸小而多,主要用于承重部位的砖,目前分为P型砖和M型砖。《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同时还规定了当多孔砖砖的孔洞率大于30%时,应乘以0.9的折减系数。
现行抗震规范与89抗震规范相比,增加了多孔粘土砖砌体结构,7.1.2条结合工程实践及已有设计规程多年的应用经验,7、8、9度区保持和实心砖砌体同样的层数和高度,对6度区则降低为7层。其主要原因是研究多孔砖砌体的试验结果表明,它的脆性材料性质表现更为突出,特别是多孔砖由于壁和肋均较薄,在受到较大轴压力下,极易产生“劈裂”现象,即多孔砖的外壁先崩裂脱落,造成在整体模拟试验时的突然倒塌。
因此,对多孔砖砌体应降低其轴压力和承担局部受压的可能性,以避免其产生“劈裂”现象和突然倒塌。
96.坡地上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计算有何要求?
考虑到坡地上多层砌体房屋在高底坡处地面之上的层数和高度不同,结构刚度不均匀,对结构抗侧力有不利影响。出于安全考虑,对于一般坡地上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的计算,仍然沿用自室外地坪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标高,或到檐口标高的方法,室外地坪应从低处计算。按同样要求,层数也应从低处算起,例如,坡地上某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低处有6层,高处有5层,则总层数应按6层算。
若多层砌体房屋在坡地范围内的结构每层楼板均与山体有可靠的锚固,墙体也采取有效措施与山体连接,结构的墙体刚度较大,则可按从高处计算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但此时应按抗震动参数的放大作用。例如,坡地上某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低处有6层,高处有5层,采取在坡地范围内的结构楼板与山体有可靠的锚固、该范围横墙间距较密,且外延伸出后与山体可靠锚固等多种有效措施,加强结构与山体的连接,则该房屋总层数可按5层计算。
97.计算薄弱层变形的方法有几种?适用范围如何?
计算薄弱层变形的主要方法包括:规范简化方法、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法)、弹塑性时程分析法等。
适用范围:
1)12层以下且层刚度无突变的框架结构及单层钢筋混凝土厂房可采用规范的简化方法; 除1)之外的结构可以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法)或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98.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法)的确切含义及特点?
结构弹塑性变形分析方法有动力非线性分析(动力时程分析)和静力非线性分析两大类。动力非线性分析能正确而完整地得出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反应全过程,但数值计算过程中需要反复迭代,数据量大,分析工作繁琐,且数值结果受到所选用地震波的影响较大,一般只在设计重要结构或高层建筑结构时采用。
我国抗震规范提出“弹塑性变形分析,可根据结构特点采用静力非线性分析或动力非线性分析”,这里的静力非线性分析,主要是指push-over分析方法。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法),是对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的一种简化方法,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静力分析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在结构分析模型上施加按某种规定的分布方式模拟地震水平作用惯性力的侧向力,单调加载并逐级放大,一旦构件开裂或屈服即修改其刚度,直到结构达到预定的状态(成为机构、位移超限或达到目标位移),从而判断结构分析模型是否满足相应的抗震能力要求。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法)分为两个部分,首先结构荷载-位移曲线,然后评估结构的抗震能力,基本工作步骤为:
第一步:准备结构数据:包括建立结构模型、构件的物理参数和恢复力模型等; 第二步:计算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第三步:在结构每层的质心处,沿高度施加按某种分布的水平力,确定其大小的原则是:水平力产生的内力与前一步计算的内力叠加后,恰好使一个或一批杆件开裂或屈服;在加载中随结构动力特性的改变而不断调整的加载模式是比较合理有效的模式。
第四步:对于开裂或屈服的杆件,对其刚度进行修改后,再增加一级荷载,又使得一个或一批杆件开裂或屈服。
不断重复第三步、第四步,直到结构达到某一目标位移(对于普通push-over方法)、或结构发生破坏(对于能力谱设计方法),push-over方法确定结构目标位移时,都要将多自由度结构体系等效为单自由度体系。
对于结构振动以第一振型为主、基本周期在2s以内的结构。push-over方法能够很好地估计结构的整体和局部弹塑性变形,同时也能揭示弹性设计中存在的隐患(包括层屈服机制、过大变形以及强度、刚度突变等)。研究成果和工程应用表明,在一定适用范围内push-over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特征,对于层数不太多或者自振周期不太长的结构,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弹塑性简化分析方法。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特点:1)由于在计算时考虑了结构的塑性,可以估计结构的非线性变形和出现塑性铰的部位;2)较弹塑性时程分析法,其输入数据简单,工作量小、计算时间短。
对于二维push-over方法,随着加载模式、目标位移以及需求谱等方面的日趋完善,应用于规则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能够较好地满足工程设计要求。但是,随着建筑造型和结构体型复杂化,某些结构平面和竖向质量、刚度不均匀,因此将结构简化为二维模型分析将不能正确模拟结构的反应,尤其是对于远离结构刚度中心的边缘构件更是如此,因此,push-over方法向三维发展是必然趋势。
对于长周期结构和高柔的超高层建筑,push-over方法不再适用。
99.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若计算出的第一振型为扭转振型应如何处理?
国内、外历次大地震的震害表明,平面不规则、质量与刚度偏心的结构,在地震中受到严重的破坏。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也表明,扭转效应会导致结构的严重破坏。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若计算出的第一振型为扭转振型,说明结构的抗侧力构件布置不合理或数量不足,导致整体抗扭刚度偏小。应对结构方案进行调整,加强抗扭刚度,减小结构平面布置的不规则性,避免产生过大的偏心而导致结构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必要时设置抗震缝,也可按规范第3.4.3条的有关要求进行抗震作用分析并采取加强延性的构造措施。
100.一般的框架-抗震墙中的墙的抗震等级比柱要求高,8度时板柱-抗震墙结构中为什么柱的抗震等级却比抗震墙的抗震等级高?
板柱-抗震墙结构无一般的框架梁,仅有暗梁,构不成梁柱节点,受力性能比较差,地震的灾害和试验均表明板柱节点是抗震不利部位,设计时应利用抗震墙分担板柱框架的地震作用,根据多道设防的原则,抗震规范第6.6.5条要求板柱结构中的抗震墙承担全部地震作用。
从表6.1.2看出一般框架-抗震墙中的墙的抗震等级比柱高,8度时板柱-抗震墙结构中柱的抗震等级却比抗震墙的抗震等级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在板柱-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适用范围中,8度区属于高烈度区,框架柱的抗震措施需要加强,因此柱的抗震等级为一级,要求最高;
2)8度时板柱-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适用最大高度为30,抗震墙的抗震等级为二级已可以满足要求;
3)由于柱和抗震墙属于不同的混凝土构件,它们的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要求内容不同,两者之间的抗震等级不具有可比性。
101.抗震规范中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角柱有一些特殊要求,是不是转角处的框架柱均应按角柱对待?
考虑到角柱承受双向地震作用,扭转效应对内力影响较大且受力复杂等因素,抗震设计中对其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有一些专门的要求。抗震规范中的角柱是指为与建筑角部、
柱的正交两个方向各只有一根框架梁与之相连接的框架柱。因此位于建筑平面凸角处的框架柱一般均为角柱,而位于建筑平面凹角处的框架柱,若柱的四边各有一根框架梁与之相连则可不按角柱对待。
102.为什么抗震规范6.3.9条3款规定框架柱的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抗震规范6.3.9条3款规定框架柱的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对于荷载较大的框架柱,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如果框架柱的总配筋率过大,引起混凝土的徐变使混凝土应力降低,如出现荷载突然减少的情况,由于混凝土的徐变大部分不可恢复,钢筋的回弹会使混凝土出现拉应力甚至开裂,影响结构的安全;2)从经济和施工方面考虑,防止框架柱纵筋配置过多,使钢筋过于拥挤,而相应的箍筋配置不够而引起纵筋压屈,降低结构延性;
3)为了避免框架柱截面过小而轴压比太大,过分依赖钢筋的抗力承载而造成结构延性不良。
103.抗震规范6.4.7条规定了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箍特征值,在具体计算时混凝土的体积是用箍筋内核心混凝土的体积,还是用整个墙外围的体积来计算?
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有关间接钢筋的体积配箍率计算时,取箍筋内表面范围内的混凝土核心面积。
104.如何定义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的暗柱、翼墙、端柱?
暗柱、翼墙、端柱的划分可根据抗震规范6.4.7条的规定,暗柱一般是指如窗间墙等部位的矩形截面。但需注意。当有翼墙或端柱时,如果翼墙长度小于3倍翼墙厚度或端柱截面边长小于2倍墙厚度时,视为无翼墙、无端柱。
105.多层砌体房屋如果在纵横墙交接附近的墙体上开洞,洞口边缘距交接处墙的距离至少应保持多少为宜?
多层砌体房屋的各个部分通过相互连接达到加强整体性的要求。纵横墙间交接处的连接对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整体性影响很大。实际震害表明,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当一侧墙体首先倒塌时,与之正交的另一侧墙体由于失去侧向支撑而坍塌。因此不仅要求某一方向墙体在强度方面满足抗震验算的要求,而且在与其它墙体的构造连接也同样是重要的。
墙体与墙体的交接部位,如内外墙交接部位、外墙转角部位、内墙与内墙交接部位等都是某一墙段的尽端,也是墙体在受力破环时易于开裂脱落的部位,洞口边缘的墙体是墙体剪切破环后易于脱落的墙片,属于容易损坏的部位。
为了加强纵横墙交接处的连接,要求纵横墙咬槎砌筑,可以留坡槎,但不应留直槎。抗震规范规定。纵横墙间交接处未设置构造柱的墙体之间,7度时长度大于 7.2m的大房间及8、9度时,均要求沿墙高设置拉结钢筋。有构造柱的墙可通过先砌墙并留置马牙槎,最后通过后浇构造柱的混凝土来达到拉结的要求。
抗震规范的6.1.8条4款规定了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上洞口的洞边距端柱不宜小于300mm,而砖墙的抗震性能不如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其要求应严于抗震墙,在纵横墙交接附近的墙体上开洞,洞口边缘距交接处墙边的最小距离应大于300mm,以保证交界处的整体性。
106.抗震规范7.5.5条1款规定底部框架-剪力墙房屋的抗震墙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这些边缘构件主要起什么作用?
底部框架-剪力墙房屋的抗震墙是结构中起第一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它的作用相当于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抗震墙,抗震规范6.5.1条规定,抗震墙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底部框架-剪力墙房屋的此条规定,是按照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抗震墙的要求制定的。
带有边框的抗震墙的周边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对抗震墙起约束作
用,可以提高抗震墙的极限承载力、对地震能量的消耗能力,且有利于墙板的稳定,即是抗震墙破坏后,周边的梁和边框柱仍能承受竖向荷载。
最近读者
……黑森林蛋糕……
liouliou-4825
分享(0)
评论(0)
分类:规范
200次阅读
2007-09-05 16:08
我要登录 ->
范文四:《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解读与宣贯
北方勘察设计研究院
2010年12月
1. 绪言
2. 抗震规范出台的背景及历史回顾 3. 新规范调整内容说明
4.执行新规范的响应措施
- 1 -
1.绪言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是一种自然现象。一次地震的大小取决于释放的能量,用震级来表示;而地震烈度则是反映地面建筑所受到的损坏程度,同一级地震,震源越浅,距离震中越近,烈度越高,随着地震波的衰减,烈度逐渐降低。基于这样的规律,建筑抗震设计用抗震设防烈度或者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作为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关系如下表:
抗震设防烈度 6 7 8 9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0.05g 0.10(0.15)g 0.20(0.30) 0.40g
注:g为重力加速度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西亚的印度板块向亚欧大陆板块运动挤压,形成了被称之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和天山山脉;而东部处于活跃的环太平洋构造带上,从东南亚到台湾直至日本列岛,都是地震频发的地区。这样的地壳运动背景,决定了我国防震减灾的严重性和必要性,仅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7级以上的地震就发生了多次,特别是邢台地震(1966),唐山地震(1976),和最近的汶川地震(2008),都发生在人口稠密区,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所以,建筑的抗震设计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制订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措施,力求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这其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地震的提前预测,我国在1975年曾成功的对海城大地震做出了准确的预报,但这只是一个特例,以目前的科学水平,要对每次破坏性地震做出预报不大可能,采取被动性的防御,例如避开建筑抗震危险地段,在地基基础设计中采取措施,加强建筑物的
- 2 -
结构强度等,仍是目前主要的应对手段,这些办法措施和相关规定,在抗震设计规范中都有具体的体现。
为了使建筑抗震设计有章可循,国家地震局颁布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分区,最早的版本发布于1957年,经过多次调整修改,目前执行的是第四版《中国地震动峰值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包括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动反映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给出了我国约2500个行政城镇的地震基本烈度(动峰值加速度)和特征周期,这些基本参数是根据不同地区历史上记载发生的地震,结合区域构造活动情况,按照超越概率统计分析得出的,是全国各类工程抗震设计的基本标准。在此基础上,国内各个行业,包括水利水电,交通,核电等行业都制定出针对本行业工程特点的抗震设计规范。对于工业民用建筑而言,制定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主要是针对房屋建筑的安全,所采用的地震烈度值取超越概率10%的基本烈度做为抗震设防烈度(特殊性工程除外),与之相对应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超越概率63%)时,建筑的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者不需要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设防烈度(超越概率10%)的地震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就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超越概率2~3%)的地震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建筑抗震设防的三个原则,而具体的规定要求,在规范中按不同的专业提出,所涉及的岩土工程内容主要集中在第四章“场地、地基和基础”章节中,这一章是岩土工程师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其他章节做一个大概的了解即可。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不同于勘察、地基基础设计的等级或分类,在
- 3 -
国标《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类别分类标准》(GB 50223-2008)中有相应的划分,如下表所示。
类别 设防等级 分类原则 常见工程举例
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防灾救灾建筑,国家级电力调度中心,卫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甲类 特殊设防类 星地面站,国家级广电发射塔,存放剧毒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等危险品的建筑,三级医院病房等 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
消防设施,二三级医院,重要的给水、燃
气、热力设施,大型火电厂,省级电力调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度中心,高铁、高等级公路、航空、广电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地震时可乙类 重点设防类 主要配套建筑,大型体育馆、电影院、图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书馆、商场、博物馆,大型采煤、采油设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 施,大型冶金、化工、建材等工业建筑,
中小学幼儿园教室宿舍等 丙类 标准设防类 除甲、乙、丁类以外的建筑 一般工业厂房和民用建筑
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丁类 适度设防类 存放一般物品的仓库等 生灾害的建筑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及抗震评价时,对不同设防类别的建筑应区别对待,我们的工作对象一般是标准类设防(丙类),如果是甲、乙类建筑,由于抗震设防严格,可能会有特殊要求,在勘察手段及评价方法上应该加以特别关注。
2(抗震规范出台背景及历史回顾
回顾我国建筑抗震标准的制定,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历史阶段。
(1)一九七四年颁布的建筑抗震规范,是我国第一部建筑抗震设计技术标准。在此之前的建筑,一般都未考虑地震影响做抗震设计,当时的基本建设规模很小,民用建筑一般不超过4层。这期间发生过邢台地震(1966年,6.8级,震中烈度9度),造成大量房屋倒塌,人生伤亡很大。随之进入了**十年,直到**后期,当时的国家建委着手制定系列建筑工程标准,其中包括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从70年代中期开始陆续颁布,此后进行
- 4 -
的建筑工程开始进行建筑抗震设计。但鉴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抗震设计方法措施还处于初级阶段,标准和要求也比较低。
(2)一九七八年,国家建委颁布了第二部《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 11-78),这当中仅间隔了四年时间,主要是总结了辽宁海城地震(1975年2月4日7.3级)和唐山地震(1976年7月28日,7.8级,震中烈度11度)二次大地震的教训和经验,这二次地震都发生了冲洪积平原区,大量出现喷水冒砂的地面表征,致使很多建在其上的建筑物损毁,这为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提供了宏观的实测和依据。为此补充了有关地基液化的条文,在场地和地基方面的规定仍体现原则性,。共计8条(5-12条),以下三条需要关注。
1)工程场地分为三类:?类:稳定岩石,?类:饱和粉砂,软塑~流塑的粉质粘土、淤泥质土、冲填土以及其他软弱的人工填土等;?类:除?、?类场地土外的一般稳定土,这与我们现行规范中的土的类型基本相当;
2) 规定了抗震的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
3) 根据唐山地震宏观资料,首次提出液化判别的计算公式,其中的临界锤击数
’’ N=N [1+0.125(d-3)-0.05(d-2) ] sw
上式是我国最初提出的液化判定计算式
(3) 八九规范(GBJ 11-89)是建设部颁布的第三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78规范做了较大修订,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
1) 明确提出抗震设计的三个水准,做为抗震设计的目标,除特别批
- 5 -
准外,抗震设计取第二水准,将50年超越概率10%的基本烈度做为抗震设防烈度。
2) 首次对建筑场地类别做出规定,这是根据国内的震害资料和层状土理论建立的一种新的计算模式。场地类别取决于土的类型和覆盖层厚度二个因素,前者是地壳最表层土刚度的表征,与建筑物地基基础的作用最为直接,后者则反映对抗震有利的岩石或坚硬土埋藏的深度。利用这两个因素,将建筑场地划分为四类,?类场地抗震最好(特征周期值较小),依此类推,?类场地抗震性能最差。
3) 对场地土分类,除根据名称和性状定性区分外,引入剪切波速指标,用以判定和划分不同类型场地土,对多层土则利用厚度加权平均值。
4) 与78规范相比,89规范对液化判别方式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一是在判别程序上分初判和详判二步走,提出了初判是否液化的三个条件,如果不符合三个条件之一或者不能确定,再利用标贯法进行评判,评判时利用的临界锤击数N=N+[0.9+0.1(d-d)](3/ρ) ? 。公式中调整了水位和cr0swc
土层的深度的影响系数,增加了粘粒含量ρ项,使之使用范围扩大到饱和c
粘土,该公式是线性方程式,简便实用。
总的来看,89规范的调整幅度较大,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和规定,其指导思想和原则仍为现行的规范继承采用。
(4) 第四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于2002年1月1日实施,与89规范相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调整:
1) 首次设立强制性条文,其中与岩土工程有关的四条,分别涉及到抗震地段评价(3.3.1条)、场地类别划分(4.1.6条),对勘察的要求(4.1.9条)
- 6 -
和液化判别(4.3.2条)。
2) 将抗震设防烈度液改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以期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统一,其值大小与区划图中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相当。
3) 将原规范中的近震、远震改为设计地震分组,共划分三个组,其中的近震大部分相当于第一组,远震相当于二三组。从抗震设计来讲,不同的分组对设计特征周期有影响。
4) 对用于建筑场地类别划分的覆盖层厚度代表值做出调整,其界限值分别由0、3、9、80米四个厚度值调整为0、3、5、15、50、80米六个厚度值。
5)将层状土剪切波速厚度加权平均值V,改为等效剪切波速V,使smse之物理意义更为准确。
6)液化判别厚度下限调整,深度大于5m的深基础或桩基础,判别深度增大到20m,给出了15~20m深度范围内标贯击数临界值N计算公式,但cr15m以上的基本判别式无变动。
7)附录A中给出了我国2000多个城镇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这是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A1、B1)细化而来,主要是为了使用上的方便。
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为了指导灾区的震后重建,建设部发布了第71号文,对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局部修订,即我们所说的2008年版,主要是对这次地震波及的地区(三个省)的部分县市设防烈度做了调整,规范总体上改动不大。
综上所述,在建筑抗震设计方面,从1974年起,我国共颁布了包括最
- 7 -
新版本的五部规范,这些不同时期出台的技术标准,反应了不同时期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也体现了我国抗震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自我完善,了解一下这一过程的演化和历史沿革,可以使我们有一个系统的历史概念,对更好地掌握执行新规范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三、新规范调整内容说明
2001版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老规范)执行了近十年的时间,其中对岩土工程方面相关要求规定大家都已经熟悉,再此,重点仍是讨论2010版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新的规定和调整。在今后工程中应以新规范所做的规定为准。
1)抗震地段的划分
在老规范正文中,列出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三种地段,在条文说以中将其它情况视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新规范正文4.1.1条则明确将介于有利和不利地段之间的场地定为“一般地段”,见下表。
地段类别 地形、地质、地貌
有利地段 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
一般地段 不属于有利、不利的危险的地段
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
不利地段 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含故河道、暗埋的塘浜沟
谷和半填半挖地基),高含水量的可塑黄土,地表存在结构性裂缝等
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危险地段 地表位错的部位
2)剪切波速孔数量
在初勘阶段,每一地质单元测量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老规范规定为控制孔的1/3~1/5,山间河谷地区可适量减少,且不宜少于3个。新规范4.1.3条第一款去掉了前者,只规定不宜少于3个。规定相对灵活一些。但在实
- 8 -
际工作中,需注意的是,一个大的建筑场地可能包含若干个地质单元,每个地质单元都应配置足够数量的波速孔,如果是同一地质单元,则应考虑波速孔在平面上的控制作用。
3)土的类型划分和剪切波速值
老规范将土的类型划分成四类:坚硬土或岩石、中硬土、中软土和软弱土,新规范4.1.3条第3款将其改为五类,见下表。
(表4.1.3)
土层剪切波速范围土的类型 岩土名称和性状 (m/s)
岩石 坚硬、较硬且完整的岩石 Vs,800 坚硬土或破碎和较破碎的岩石或软和较软的岩石,密实的碎石土 800? Vs, 500 软质岩石
f中密、稍密的碎石土,密实、中密的砾、粗、中砂,,ak中硬土 500? Vs,250
150的黏性土和粉土,坚硬黄土
f稍密的砾、粗、中砂,除松散外的细、粉砂,?150的黏ak
中软土 250? Vs,150
f性土和粉土,,130的填土,可塑新黄土 ak
f淤泥和淤泥质土,松散的砂,新近沉积的黏性土和粉土,ak软弱土 Vs?150
?130的填土,流塑黄土
f注:为由载荷试验等方法得到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Vs为岩土剪切波速 ak
上表中的主要变化,是将原来的第一类土(坚硬土或岩石)细分成岩石,坚硬土或较软弱岩石两个类型,其剪切波速值由原来的大于500m/s改为大于800m/s和500~800m/s两个定量标准。这主要是考虑达到500m/s剪切波速的场地土还不是很坚硬,参考国内外同类经验,坚硬岩石的横波速速值,美国是760m/s,欧洲是800m/s,我国的核电站标准是700m/s。波速值越高,岩石(体)就越坚硬完整,从安全计提高到800m/s是提高了抗震
- 9 -
设计的标准。
另外,在表4.1.3中还有两处调整:a)中软土V值下限由140m/s提高s
到150m/s,是个微调主要是考虑与国际标准一致b)当用岩土性状估算剪切波速时,老规范将粘性土和粉土f=200Kpa做为区分中硬土和中软土的ak
界限值;新规范取150Kpa,这主要是考虑有些f<>
大于250m/s,这样的话,以前的中软土,按新规范标准估算就有可能划分为中硬土,进而影响场地类别。
4)覆盖层厚度
用于确定场地类别的覆盖层厚度,除满足Vs>500m/s的条件外,新规范增加了一个附加条件:其下卧各层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500m/s,这可以理解为,覆盖层顶面之下不能再出现小于500m/s波速的地层。实际工程中,如果是岩石的话,一般风化程度会随深度增加而减弱,波速值提高,所以再出现低波速值地层的可能性并不大。需注意的是层状地层,如密实的砾碎石土或构造破碎带,在硬层之下会有可能出现小于500m/s波速的地层,在这种情况下覆盖层顶面应下移,但由于钻孔深度也不可能太大,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地层的沉积规律并结合地区工程经验,给出适合的覆盖层厚度值。
5)建筑场地类别
确定场地类别是岩土工程勘察所要解决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根据覆盖层厚度和剪切波速(取覆盖层和20m两者较小值深度内的等效剪切波速)进行划分。老规范分四个类别,新规范将其中的?类建筑场地细分为?和0?二个亚类,当剪切波速Vs>800m/s时为?类,500~800m/s为?类,这101
- 10 -
主要是考虑Vs,500时的场土地还不是很坚硬,将?的Vs值下限定为0
800m/s对两个亚类给予区别对待,是比较合理的。
新规范对场地类别的划分见下表。
表4.1.6 各类建筑场地的覆盖层厚度(m)
场地类别 岩石的剪切波速或
土的等效剪切波速(m/s) ? ? ? ? ? 01
Vs,800 (岩石) 0 800? Vs, 500(坚硬土或软岩) 0 500? Vs, 250(中硬土) ,5 ?5 250? Vs, 150(中软土) ,3 3,50 ,50 Vs?150(软弱土) ,3 3,15 15,80 ,80
注:Vs系岩石的剪切波速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还是?类场地,覆盖层的厚度都是0,从岩01
土性质上讲,均是指岩土出露地表,在表层覆盖的粘性土、砂土或砾石土的Vs值一般达不到500m/s。
另外,中软土等效剪切波速的下限(软弱土上限)值,新规范由原来的140m/s调整为150m/s,确定场地类别时要注意这个改动。
6)发震断裂的最小避让距离
当建筑场地或周边存在发震断裂时,对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忽略其影响:?设防裂度小于8度;?非全新世(1万年)活动断裂;?对隐伏断裂,对应8度、9度设防裂度时的覆盖层厚度分别大于60和90m。如果不符合上述规定,应避开主断裂带,甲类建筑的避让距离需专门研究,对乙、丙类建筑,新规范要求的最小避让距离较老规范提高100m。见表4.1.7
表4.1.7发震断裂的最小避让距离(m)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烈度 甲 乙 丙 丁
8 专门研究 200 100 —
- 11 -
9 专门研究 400 200 —
7)液化判别
液化判别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执行新规范时对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判别程序仍采用先初判后详判的原则,初判的基本方法新老规范基本一致。这方面容易出错的是地下水位的取值,一般情况下,取设计基准期(50年)内年平均最高水位,不好把握时,可以采用近期(3,5年)最高水位,原则上,液化评价使用的水位应大于等于勘察期间所测得的稳定水位。
初判使用的参数液化土特征深度d值新老规范没有变化。 0
?判别深度下限老规范取15m,桩基或d>5m的深基础为20m。新规范规定20m,但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判至15m。
*砌体房屋(多层砖混建筑)
*单层厂房
*小于8层且高度不超过24m的民用框架房屋,多层框架厂房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较弱粘性土层。这里的两个概念需要解释一下,地基主要受力层是指地基规范中所定义的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软弱粘性土层是指设防烈度为7、8、9度时,f分别小于80、100、120Kpaak
的土层。
综合上述规定,对液化判别深度一般可理解为:高层建筑或桩基(复合地基)取20m,一般性建筑15m,实际上,新老规范在这个问题上的规定差别不大。
- 12 -
?锤击数临界值N计算公式进行了调整,对比一下计算公式: cr
3/ρc老规范公式:N=N[0.9+0.1(d,d)] cr0sw
3/ρc新规范公式:N=Nβ[Ln(0.6d+1.5),0.1d] cr0sw
新规范中的β值为调整系数,与设计地震分组有关,第一组0.8,第二组0.95,第三组1.05,组数越高,N值就越大,判为液化土的可能性就cr
越大。
从数学意义上讲,老规范公式的数学表达式是以15m分界的二条直线方程,基本上是线性的。新规范公式则是一条对数曲线。将二个公式放在同一坐标中比较可以看出,在3,12m、18,20m深度范围内,新公式的Ncr值要略大一些,在15m左右略小一些,取相同计算条件试算,二者的绝对值相差不大,从理论上,新规范按对数计算可能更合理一些。
计算式中的标贯击数基准值N有调整,老规范按烈度和地震分组取值,0
新规范只与设计地震加速度有关,见下表。
表4.3.4 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N 0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0.10 0.15 0.20 0.30 0.40
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 7 10 12 16 19
对应相同条件,7、8度区的第一组新规范的N值相对大一些,但考虑0
到新增加的β系数,计算结果绝对值相差不大。
8)液化等级的确定
这方面基本未做调整,仍按液化指数I划分液化等级,新规范取消深度lE
15m的I计算,当需按15m计算时,可令15m以下的标贯击数实测值等lE
于临界值,相当于未将其计算在内。
液化指数计算式见下式:
- 13 -
n,,Ni I,1,dw,leii,,N,1icri,,
液化指数与液化等级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表4.3.5 液化等级与液化指数的对应关系
液化等级 轻微 中等 严重 液化指数I 0, I?6 6,I ?18 I ,18 lElElElE
9)消除液化措置要求
抗液化措施分三类:全部消除,部分消除,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参见规范表4.3.6。其中全部消除液化的规定新旧规范相同,对于部分消除液化,新规范有些调整,主要有两点:一处理后的I不宜大于5,但对le
于箱筏基础的中心区域,可降低1,这是因为箱筏基础在荷载作用下其中心区域的超载很大,对产生喷水冒砂的液化机理有抑制作用,故要求适当放宽了一些。再就是新增了4.3.8条第4款。采取减小液化震陷的其他方法,如增厚上覆非液化土层的厚度和改善周边排水条件等。采取这些辅助措施,也可以起到减小或者部分消除液化的作用。
10)软弱粘性土层震陷判别
对软弱粘性土,在地震波(横波、纵波和面波)的作用下可能产生震陷,对地基稳定同样会造成威胁。这一问题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新规范对此做出定性的规定,新增加了4.3.11条:对于I<>
区进行勘察时应特别注意。
11)抗震设防烈度分组调整
- 14 -
新规范对设计地震分组做出调整,主要是考虑与《中国地震动参数
区划图B1》协调一致。在全国二千多个抗震设防城镇中,约40%做了
分组的重新调整。具体可查阅规范的附录A。以石家庄为例,原设计地
震分组为第一组,现调整为第二组。
从抗震设计上讲,特征周期值是一个重要参数,设计地震分组的调
整会引起特征周期值的改变,新规范规定见下表。
表5.1.4-2 特征周期值(S)
场地类别 设计地震分组
??? ? ? 0 1
第一组 0.20 0.25 0.35 0.45 0.65
第二组 0.25 0.30 0.40 0.55 0.75
第三组 0.30 0.35 0.45 0.65 0.90
4.执行新规范的响应措施
贯彻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无论是新旧版本,对岩土工程师而言,重要把握的内容可归结为以下三个要点。
1)查明与抗震有关的地质条件:主要是指岩土工程师从工程地质角度判断建筑场地所处的抗震地段,是否处于需要避开的不利或危险地段,是否存在液化土,震陷性软土等危及地基安全的不良地质问题。
2)提供抗震设计计算所需要的参数:岩土工程专业需要向结构设计所提供的基本设计参数,对于一般性工程主要是土层的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以及据此确定的建筑场地类别和地震计算所需要的特征周期,必要时,还需要提供动三轴实验参数。
3)提出抗震防灾的建议措施:当建筑场地存在震陷或液化等不良地基土,应根据液化指数大小,结合土层的结构性状和分布等因素,提出地基
- 15 -
处理的建议,包括全部消除或部分消除液化的处理方法,所提供的建议既要安全合理又要切实可行。
新规范从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按新规范的要求做出响应,为方便工作,将新规范中与岩土有关的调整条款和勘察中采取的应对办法综合整理,列表如下:
序号 章节 所调整的内容 勘察报告应对响应
抗震地段在正文中划分为四类,增对于不属于有利的不利地段的其他情况,1 3.3.1 加了一般抗震地段 可定为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覆盖层厚度为零意味着岩石出露地表,当
>800m/s为I场地,500-800m/s时为IVs012 4.1.6 I类场地细分为两个区类(I和I) 01类场地
液化判别锤击数临界值N计算公按新的公式计算(可在EXCEL上编个小cr3 4.3.4 式改变 程序)
为便于计算,按20m考虑,对前述的一般4 4.3.4 液化判别深度 建筑地基,15m以下令N=N cr
在8度以上地区,对I>15 ,I?0.75,wpl5 4.3.11 软弱粉质黏土的震陷 ?0.9I的饱和粉质黏土,可判为震陷性土 l
调整范围较大,按新规范附录A中的规定
6 3.2.3 设计地震分组调整 确定。特别注意分组变化会改变特征周期
值
与之相对应,我院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抗震评价内容做如下调整:
A.场地及地基的地震效应(分4个小标题)
A.1建筑地段划分
根据勘察结果,综合地质、地形、地貌条件特征,划分建筑抗震地段。
A.2抗震设计参数(按规范规定提供)
抗震设防烈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设计地震分组
- 16 -
特征周期
A.3土的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
等效剪切波速值(实测或估算)
土的类型(按波速值确定)
覆盖层厚度(按实测或地区经验确定)
建筑场地类别(根据前3项的数值,按照规范规定确定)
A.4地基液化评价
如为非液化场地,应说明地基土不液化,并给出不液化的依据
如可能存在液化,先进行初判,如初判不液化,可给出不液化结论,否
则进入详判程序
详判按单孔计算液化指数,评价整个场地的液化等级,必要时可分区 提出消除液化(部分或全部)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建议和措施,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在抗震设防烈度8度、9度区,在压缩层内存在塑性指数大于15 ,液性指数大于等于0.75,天然含水量大于等于0.9倍液限的饱和粉质黏土,可判为震陷性软土。
- 17 -
范文五:《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强制性条文内容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以及《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局部修订公告》(第1号)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其中有5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现将该52条强制性条文摘录如下:
一.第一章“总则”部分
第 1.0.2 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第 1.0.4条: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
二.第三章“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部分
第3.1.1条: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类、乙类、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第3.1.3条: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2: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另外,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3: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4: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
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第3.3.1条: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作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丙类建筑。 第3.3.2条:建筑场地为Ⅰ类时,甲、乙类建筑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丙类建筑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第3.4.1条: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 第3.5.2条: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3: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第3.7.1条: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
第3.8.1条: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应主要应用于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的建筑以及抗震设防烈度为8、9度的建筑。
第3.9.1条: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特殊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 第3.9.2条: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最低要求:
1:砌体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烧结普通粘土砖和烧结多孔粘土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 2:混凝土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不
应低于C30;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他各类构件不应低于C20;
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且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30。
3: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材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0;
钢材应具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应大于20%;
钢材应有良好的可焊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三.第四章“场地、地基和基础”部分
第4.1.6条:建筑的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按下表划分为四类。当有可靠的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且其值处于下表中所列场地类别的分界线附近时,应允许按插值方法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所用的设计特征周期。
各类建筑场地的覆盖层厚度(米)
等效剪切波速(m/s) 场 地 类 别
Ⅰ Ⅱ Ⅲ Ⅳ
Vse>500 0
500≥Vse>250 140 50
Vse≤140 15~80 >80
第4.1.9条: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应根据实际需要划分对建筑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提供建筑的场地类别和岩土地震稳定性(如滑坡、崩塌、液化和震陷特性等)评价,对需要采用时程分析法补充计算的建筑,尚应根据设计要求提供土层剖面、场地覆盖层厚度和有关的动力参数。
第4.2.2条: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且地基抗震承载力应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乘以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计算。
第4.3.2条: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不含黄土)的地基,除6度设防外,应进行液化判别;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地基的液化等级,结合具
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4.4.5条:液化土中桩的配筋范围,应自桩顶至液化深度以下符合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所要求的深度,其纵向钢筋应与桩顶部相同,箍筋应加密。
四.第五章“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设计”部分
第5.1.1条: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2: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3: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允许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
4:对于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注:8、9度时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应按有关规定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第5.1.3条: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按下表采用:
组 合 值 系 数
可变荷载种类 组合值系数
雪荷载 0.5
屋面积灰荷载 0.5
屋面活荷载 不计入
按实际情况计算的楼面活荷载 1.0
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楼面活荷载 藏书库、档案库 0.8
其他民用建筑 0.5
吊车悬吊物重力 硬钩吊车 0.3
软钩吊车 不计入
注:硬钩吊车的吊重较大时,组合值系数应按实际情况采用。
第5.1.4条: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按下表采用;特征周期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按下表采用,计算8、9度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
(注:1:周期大于6.0s的建筑结构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应专门研究;
2: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应允许按批准的设计地震参数采
用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地震影响 6度 7度 8度 9度
多遇地震 0.04 0.08(0.12) 0.16(0.24) 0.32
罕遇地震 -- 0.50(0.72) 0.90(1.20) 1.40
注:括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特 征 周 期 值(s)
设计地震分组 场 地 类 别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第一组 0.25 0.35 0.45 0.65
第二组 0.30 0.40 0.55 0.75
第三组 0.35 0.45 0.65 0.90
第5.1.6条:结构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6度时的建筑(建造在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以及生土房屋和木结构房屋等,应允许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
2:对于6度时建造在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7度和7度以上的建筑结构(生土房屋和木结构房屋等除外),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
(注: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其抗震验算应符合有关规定。)
第5.2.5条: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公式(5.2.5)的要求。 第5.4.1条: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严格按照公式(5.4.1)的要求进行计算。
五.第六章“多层和高层钢筋砼房屋”部分
第6.1.2条: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下表确定: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摘要)
结 构 类 型 烈 度
6 7 8 9
框架结构 高度(m) ≤30 >30 ≤30 >30 ≤30 >30 ≤25
框架 四 三 三 二 二 一 一
剧场、体育馆等大跨度公共建筑 三 二 一 一
框架-抗震墙结构 高度(m) ≤60 >60 ≤60 >60 ≤60 >60 ≤50
框架 四 三 三 二 二 一 一
抗震墙 三 二 一 一
注:1:建筑场地为Ⅰ类时,除6度外可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 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
2: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 抗震等级。
第6.3.3条: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率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大于0.5,二、三级不应大于0.3。
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下表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加大2mm: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抗震等级 加密区长度(mm) (采用较大值) 箍筋最大间距(mm) (采用最小值) 箍筋最小直径(mm)
一 2hb,500 hb/4,6d,100 10
二 1.5hb,500 hb/4,8d,100 8
三 1.5hb,500 hb/4,8d,150 8
四 1.5hb,500 hb/4,8d,150 6
注:d为纵向钢筋直径,hb为梁截面高度。
第6.3.8条: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柱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下表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建造在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表中的数值应增加0.1。
类 别 抗 震 等 级
一 二 三 四
中柱和边柱 1.0 0.8 0.7 0.6
角柱、框支柱 1.2 1.0 0.9 0.8
注:采用HRB400级热扎钢筋时应允许减少0.1,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应增加0.1。 2: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一般情况下,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下表采用: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抗震等级 箍筋最大间距(采用最小值,mm) 箍筋最小直径(mm)
一 6d,100 10
二 8d,100 8
三 8d,150(柱根用100) 8
四 8d,150(柱根用100) 6(柱根用8)
注:d为柱纵筋最小直径;柱根指框架底层柱的嵌固部位。
2)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柱根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第6.3.8条: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最新资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