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精神病防治院,黑龙江,汤原,154703)
【关键词】休克;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4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2-0133-01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是所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性症候群,是全身严重应激反应。其病理生理特点为急性微循环灌流不足、细胞缺氧和全身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典型表现为神志淡漠、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呼吸浅促、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
1评估
1.1临床表现评估时应该注意患者的神志、皮肤黏膜的色泽和温度、生命体征、周围循环状况及尿量。临床上休克可分为休克前期、休克期和休克晚期。随休克病程演变,各期表现有所改变。
1.1.1休克前期是机体对休克的代偿,相当于微循环的痉挛期。患者神志清楚、精神紧张或烦躁、面色稍苍白、四肢湿冷、脉搏增快、过度换气,血压变化不大,但周围血管收缩使舒张压增高,故脉压变小,尿量正常或减少,此期如处理及时,休克可较快好转。
1.1.2休克期机体失代偿,进入微循环扩张期。表现为精神从兴奋转为抑制,表现淡漠,感觉迟钝。皮肤粘膜有苍白转为发绀,或出现花纹。四肢湿冷,呼吸浅速。浅静脉萎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脉细而快,血压进行性下降,并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1.1.3休克晚期相当于微循环衰竭期,病情发展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或重要脏器功能衰竭阶段。脉搏和血压无法测知,心音弱,呼吸微弱或不规则,无尿,体温不升,皮肤、粘膜出现瘀点、瘀斑,并有便血、呕血等内脏出血,患者往往继发心、脾、肾、等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1.2与疾病相关的健康史及生活史注意患者有无引起休克的因素,如体液和血液的急剧丧失(失血、烧伤等),心功能不良导致的心输出量减少(心肌梗死、心率不齐等),血管张力改变所致血管扩张(过敏性疾病、脑损伤等),感染性疾病等。
1.3对疾病的心理社会反应休克患者病情变化快,并有神志改变,患者及家属易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改变。对病情危重的患者,一般不易获得患者自己提供的主要资料,此时可通过与患者的家人、亲戚及朋友交流,来判断疾病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影响。
2一般护理
2.1保持正常体温休克患者应适当保暖,决不能受寒,因寒冷可加重休克。但也不可在患者体表加温(如用热水袋或电热毯保暖),因为加温回使末梢血管扩张,重要器官的血流易回流到皮肤的血管,因而影响到休克最初的代偿机制――末梢血管收缩,对纠正休克不利。而且,热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气需要量,使心脏负荷增加。休克患者体温过低时,应以增加室温、增加衣物及被服来保暖。如果患者意识清楚,可给热饮料。
2.2维持适当的舒适和休息保持适当的环境温度(18~20°C),因为温度太高会增加组织的代谢率,增加氧气需要量;温度太低或使血液流经微循环时更缓慢,增加微血栓形成的机会。减少不必要的活动,让患者充分休息。
2.3防止受伤、损伤及感染在休克初期,患者会焦虑不安,甚至会意识混乱,若不采取预防措施,患者可能会受伤。如果患者企图拔除身上的仪器,应予适当约束。同时,休克患者的操作繁多,如穿刺、插管、导尿、吸痰等,大大增加了损伤和感染的机会,故各项工作要轻柔细致,严格无菌,努力减少损伤和感染的概率。
2.4防止各种并发症休克患者卧床不动容易发生血栓、肺炎、褥疮等并发症,要注意预防。协助患者翻身时要注意保护各种管道,预防脱开,因患者心血管系统不稳定,故翻身后注意观察血压、心率、CVP等是否稳定。
2.5做好术前准备有外科疾病所引起的休克,不少存在着需要手术处理的原发病变,如切除坏死肠、控制内脏大出血、修补消化道穿孔和引流脓液等。这些病变若不去除,其他所有抗体休克的措施都无法奏效。因此,对需手术的患者,应在抗休克的同时,做好必须的术前准备。
2.6接受扩充血容量(简称扩容)治疗患者的护理扩容治疗需要有畅通的静脉通路,重度休克患者应有两条静脉通路,一条为颈静脉切开,快速输液并监测中心静脉压,另一条经表浅静脉均匀而缓慢的滴入各种需控制速度的药物,如血管活性药物。补液速度应根据患者心、肺功能,失血、失液量及临床检测情况来决定。
2.7药物治疗的护理
2.7.1从低浓度慢速开始休克患者应用心血管活性药,应从低浓度慢速开始,如5分钟监测1次血压,待血压平稳后改为每15~30分钟监测1次,并按药量浓度严格掌握输液滴数,使血压维持在稳定状况。
2.7.2严防液体外渗静脉滴入升压药时,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外渗部位用0.25%普卢卡因做血管周围阻止封闭。
2.7.3输注强心药时最好用心电检测仪监测。
2.8对休克患者和家属心理支持患者和家属都可能产生焦虑,护士应保持镇静的态度,详细解释各种处理措施,以减轻其焦虑。如果需要可以重复对患者及家属解释,因为焦虑会影响他们的理解能力与记忆力。随时留在患者身边,保持适度的关心。
(收稿日期:2008.12.21)
范文二: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进展
作者单位:545600 广西柳州市鹿寨县人民医院通讯作者:梁立新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6/view-26631.htm
【关键词】休克;护理;综述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1.104休克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如大出血、严重创伤、感染、心功能不全等引起的急性全身组织器官血流灌注急剧减少,组织器官的氧合血液灌注不足,乏氧代谢逐渐增加,继而产生酸中毒,最终导致末梢循环障碍,细胞功能损害的一种综合征[1]。休克是急症,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大,医护人员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抢救。休克护理应根据休克的危重程度,病情变化和休克各期的特点,主要抓好休克的病情观察和监测、急救护理、输液护理等。现将休克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休克程度的判断
1?1轻度休克血容量急剧减少20%~25%(如失血约800~1000 ml的失血性休克)。患者肱动脉收缩压在11~9 kPa,但代偿功能好者和休克早期可保持于12 kPa或略高,脉压差缩小,四肢浅静脉塌陷,中心静脉压(CVP)开始下降,尿量减少[2]。
1?2中度休克血容量急骤减少30%~40%(如失血约1200~2000 ml的失血性休克)。患者肱动脉收缩压在10~8 kPa,脉压差明显缩小,脉率明显增快(100~120次/min),脉搏细弱,CVP明显下降,尿量显著减少。
1?3重度休克血容量急剧减少40%~50%(如失血约2000~2500 ml的失血性休克)[3]。肱动脉收缩压至8~5 kPa,脉率显著加快(>120次/min),CVP显著降低。
1?4极重度休克血容量急骤减少50%以上(如失血约2000 ml的失血性休克)。肱动脉收缩压在6 kPa以下或测不出,脉搏微弱或扪不到,CVP降至零或负值,无尿。2休克病情观察和监测
2?1病情观察和护理
2?2休克的监测休克的监测至关重要,作为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以下几方面理论知识、基本功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2?2?1心血管功能监测(1)心电图监测;(2)动脉压监测(袖套测压法自动化间断的或连续测压法);(3)心排血量和心功能监测(心肌收缩时间间期,心阻抗血流图,超声心电图,多普勒排血量监测);(4)中心静脉压的测定;(5)周围动脉压的监测;(6)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的监测。其中心电图及袖套动脉压测定为无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优点是应用方便、迅速,其间接测定数据一般情况下较准确;其他为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优点为测定数据准确并利于动态观察但使用较费时。中心静脉压、周围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以及心排血量的测定是目前临床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方面的基本内容,通过测定能直接获得各项生理参数,为临床休克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和护理提供客观的依据[4]。上述各项测定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仅反映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貌,单凭所测得的压力的高低或心排血量的大小,并不能代表患者情况的可靠转归,因而各项数据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全面分析,方可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进行合理的治疗和积极的护理。
2?2?2呼吸功能监测呼吸功能的监测项目非常多,从测定呼吸生理功能的性质分,有肺容量、通气功能、换气功能、小气道功能、呼吸动力学等。肺容量包括基本肺容量、复合肺容量。肺的通气功能包括每分钟静脉血通气量、每分钟静脉血肺泡通气量、最大通气量、时间、肺活量、闭合气量、通气的分布、内源性呼气末正压。肺的通气功能测定要比肺容量更有意义。肺的换气功能包括肺的弥散功能以及肺的通气血流比[5]。肺通气、血流比要通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来测定。肺的呼吸动力功能包括肺的顺应性、最大吸气力和最大呼气力、呼吸驱动力、压力时间乘积。气体流速、气道阻力呼吸力,临床休克患者对呼吸动力功能的测定,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不同病理变化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结合对肺顺应性,气道阻力的连续测定,有助于指导ARDS的治疗、护理和对其转归的估计。近年来精密的肺功能测定仪器相继问世,主要是装配了各种精确的传感器,可以直接测定或计算出各种容量、通气、换气以及肺动力学参数。气体交换的测定要通过动脉血气分析、脉搏氧饱和度仪、氧浓度监测、二氧化碳曲线图表达。临床上常用的呼吸监测为动脉血氧分析、脉搏或氧饱和度、呼出二氧化碳曲线、肺动力功能监测。作为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各种监测仪器,以保障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
2?2?3血气监测血气分析可精确估计和全面判断呼吸状态,可了解肺的换气功能以及组织氧供与氧耗[6]。因此,血液气体分析已成为抢救休克患者不可缺少的项目。血气分析的指标主要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氧总量、SpO2、A-aD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二氧化碳总量、二氧化碳分压。经皮氧监测和经皮二氧化碳监测均为无创监测,是将电极直接放置在皮肤上连续监测的新技术,能精确地反映出氧或二氧化碳张力,操作方便,读数迅速,易被患者所接受。
2?2?4微循环功能的监测微循环系统是指血管内径在300 μm以下的微动脉与微静脉间的血管[7]。按照微血管不同生理功能,可分为四类:动力血管、交换血管、容量血管、短路血管。受神经因素(主要为交感N)和体液因素(全身性体液因素主要为儿茶酚胺与血管紧张素,局部性体液因素包括前列腺素、缓激肽、组胺、5-羟色胺及代谢因素)的调节。目前,国外正在研究利用微元素来探测不同细胞器和不同微血管的舒缩和灌流状况,试图准确地治疗休克,但难度很大[8]。3休克急救护理
3?1安静平卧伤员到达后应尽快使伤员安静。避免过多地搬动,让伤员取平卧位,可将双下肢抬高20°~30°,或同时将头和躯干部也抬高20°~30°,以增加回心血量和减轻呼吸负担。
3?2给氧和人工辅助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功能是休克预防和治疗的一项基本措施。对于昏迷的伤员要清除呼吸道血块、异物和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头部偏向一侧,或置入通气管,以免舌后坠。一般休克伤员均需考虑给氧,有利于减轻组织缺氧状态。一般可间断给氧,多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法,流量4~8 L/min,必要时用面罩加压给氧(用气囊加压),以增加潮气量。如发生呼吸困难,应迅速通知医师,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作人工辅助呼吸。给氧时应注意严格执行给氧的操作常规。注意鼻导管通畅,深度合适。氧气应湿化,湿化瓶以50 ℃~70 ℃温水为宜,使伤员不致因呼吸道干燥而排痰困难。大流量用氧者,如需停止用氧,应先降低流量,逐渐停用,使呼吸中枢逐渐兴奋,不能骤停。拟吸氧≥12 h者,为预防氧中毒,氧吸入的浓度不超过40%~60%为宜[9]。协助伤员咳嗽、咳痰,如口咽和气管内有分泌物应及时吸除。要经常有备用氧气以免中断。氧气筒内氧气不能用尽,以防外界空气及杂质进入筒内引起再充气时爆炸。
3?3保温休克患者,因其周围循环衰竭,体温常低于正常,四肢厥冷,应盖棉被或毛毯保暖,但不宜热水袋加温,一方面水温过热时会致烫伤,另一方面可使周围血管扩张而加重休克,另外,过度加温还可增加组织耗氧量,增强分解代谢,使酸中毒加重,影响抗休克的治疗效果。
3?4镇静止痛酌情使用镇静或镇痛药物,疼痛剧烈时,可给予肌注或静注吗啡5~10 mg,或哌替啶50~100 mg。但严重的颅脑损伤或胸部损伤伴有呼吸困难的伤员禁用或慎用。
3?5妥善包扎开放性伤口尤其对开放性胸部伤应及时施行密封包扎。对于骨折者要加以固定制动。
3?6止血对于有活动性出血者应立即进行止血,一般外出血多用加压包扎法,少用或慎用止血带止血。急救时已用止血带止血者,送至有条件的单位应尽快换用结扎或缝合等彻底止血法。有明确内出血者,应在大量输血、输液的同时进行紧急手术止血。
3?7动脉输血或输注高渗葡萄糖对于濒死的重度休克伤员可给予动脉输血和输注高渗葡萄糖液(必要时加麻黄素30~60 mg),尽快使血压回升[10]。取得暂时疗效后,必须给以其他抗休克措施。4输液护理休克均存在绝对或相对的血容量不足。扩容是维持正常血流动力和循环灌注的物质基础,是抗休克的最基本措施。在实施此项措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4?1早期建立输液通道伤员到达后,不必等待医嘱,及早建立1~2条静脉输液通路[11]。如果表浅静脉充盈,可做静脉穿刺输液,所用针头要粗大,以便于加快输入液体的流速,并可保证长时间的输入畅通无阻。如果休克较重,静脉已萎陷,穿刺确有困难,不能配合者,应当机立断进行静脉切开,不宜反复穿刺,耽误抢救时间。
4?2输血输液的原则休克时不仅要补充已丧失的血容量(全血、血浆、水电解质),还要填补已开放的毛细血管床,才能纠正有效循环血量与组织灌流量的不足。因此,输血、输液量常常比估计丢失量要多3~4倍[12]。补液、输血的原则一般是“丢失什么,补充什么,需要什么,补充什么,需要多少,补充多少”。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灵活掌握。一般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多先快速输注平衡盐液,必要时再随之输入血浆或血浆增容剂(右旋糖酐等),待交叉配血后再酌情输入全血。在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之前,医护人员应先送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以免用药后造成误差。实践证明,应用平衡盐溶液抢救大批休克伤病员,是行之有效的抗休克输液术。尤其是在血源供应不足时,先用平衡盐溶液补充创伤伤员的血容量,待有条件后再纠正贫血等情况,这在战时是很实用的救治方法。重度休克伤员一般在30~40 min内输入1000~1500 ml平衡盐,甚至个别伤员在10 min内输入1000 ml,12 h内总量最多达15 L,从而使伤员得救而无肺水肿等方面的并发症。失血量不很大(红细胞比容不低于0?25)的伤员,单纯输注平衡盐溶液,大多可使伤员的脉搏、血压稳定下来[13]。但值得提出的是,失血过多又大量输注平衡盐溶液后,血液将进一步稀释,血红蛋白和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的氧供减少更多;输入的平衡盐溶液也会很快渗透至血管外,一时提高的血压又会下降。故在抢救严重休克伤员时,必须及时输注一定量的全血,才能提高抗休克的效果。对胸膜腔大量出血的伤员,在血源短缺的情况下,可利用自体血回输。在输注平衡盐溶液过程中应尽可能经常测定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浓度以监测病情,最高稀释度以血红细胞比容不低于0?25和血红蛋白浓度不低于60~80 g/L为限[14]。
4?3掌握好输液速度补液太慢、太少,不能纠正休克;补液过快、过多,则可引起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等并发症。因此输液速度的掌握常常直接影响休克复苏的成效。对于青壮年创伤患者来说,心血管功能良好,一般不易发生心肺方面的并发症。当然对于颅脑、胸部伤员仍需注意输液速度。但近年来,也有人主张放宽限制,对休克颅脑伤员也应将抢救休克放在首位。因此,对于休克伤员的输液,要求先快后慢,可选用粗针头(9~12号),多通路(2~4条静脉通路),提高输液瓶高度及加压输液等方法,使液体迅速输入[15]。一般是将估计减少的血容量的半量,在短时间内快速输入,然后根据伤员的反应调整速度。如果伤员反应较好,可将另一半继续输入,并逐渐减慢速度。如果反应较差,则后一半仍继续快速输入,然后再根据情况考虑进一步输入的量与速度。总之,无论是输入的量还是速度,必须在密切观察下输入,边分析,边估计,边调整。若经过一段输液,估计量已足够,而伤员情况却未见明显改善,要及时报告医师考虑其他原因和措施,如彻底止血和引流等。对于严重休克,经一般处理后反应差,血压不能恢复正常者,或年纪较大,心肺功能欠佳者,有条件时可行中心静脉压测定,以了解血液动力学状态。通过连续的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可以同时达到估计休克状态、衡量治疗效果、估计输液的限度、估计右心功能、便于输入高渗或刺激性较强的液体(如氯化钾)的目的。5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
5?1使用血管收缩药,如去甲肾上腺素,切忌药液渗漏于血管外,引起皮肤坏死。使用时,应先输入5%葡萄糖液,等待液体输入通畅,确实证明在血管内时,再加入血管收缩药于液内摇匀,缓慢滴注。若已外漏,可用苄胺唑啉5 mg或妥拉苏林5 mg溶于1%普鲁卡因或等渗盐水10~20 ml中局部皮下浸润[16]。
5?2使用血管扩张药之前应先补充血容量,心率>120次/min者,忌用异丙肾上腺素,以免引起心律失常。
5?3使用血管收缩药,最好同时使用甘露醇利尿,以防急性肾功能衰竭,也可与血管扩张药(苄胺唑啉)等同时应用。
5?4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需注意从小剂量开始,停药时逐渐减量,以防血压骤降,药物选择与注入速度均应遵照医嘱。
5?5开始用升压药时血压常不稳定,应5~10 min测量1次[17]。根据血压的高低适当调节药物浓度。有的患者对升压药很敏感,收缩压可由测不到而突然升高达26?7 kPa。在患者感到头痛、头晕、烦躁不安时应立即停药,并将情况告诉医师。用升压药必须从最低浓度、慢速开始。每5 min测血压1次,待血压平稳与全身情况好转后,改为每15~30 min测1次,并按药量浓度及剂量计算滴数[18]。
5?6长期输液患者,每24 h更换输液器1次,注意保护血管,选择血管时宜先难后易,先下后上。
5?7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时,输液的肢体宜用夹板固定,并应衬好软垫,松紧适度,同时应备床栏,以防患者坠床跌伤。6预防褥疮
6?1休克患者属重症,大多是卧床,故应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19]。定时翻身、拍背,并做好皮肤护理。
6?2对强迫体位的患者,要做好受压部位的皮肤保护,适当使用气垫床或局部加垫。护士在护理休克患者时应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正确的判断能力,对早期休克患者的判断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在救治过程中应与医生紧密配合,步调一致,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敏锐的观察力,最大限度的抢救患者的生命[20]。参 考 文 献
[1] 王春亭,王可富.现代重症抢救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0.
[2] 陈思兰.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J].全科护理,2009,4(7):19-21.
[3] 赵喜梅,陈淑云.196例创伤性休克的护理[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0,2(3):64-65.
[4] 常瑞明,何志捷,常建星,等.创伤性休克早期低压液体复苏的临床探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6,11(6):401-402.
[5] 王美堂,霍正禄,梅冰.创伤性休克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研究[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7,4(2):1748-1750.
[6] 崔恒熙,曹苇.低压复苏治疗未控制性出血性休克的作用[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17(2):l52-154.
[7] 黄明静.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243-1244.
[8] 延凤梅,王江滨,张亚仙.颈椎手术患者安全转运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8):26.
[9] 赵云.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护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07,6(6):51-52.
[10] 张吉新,李士华,毕宝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J].创伤外科杂志,2008,10(3):200-201.
[11] 沈建庆,丁焱,周立刚,等.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4):29-30.
[12] 方国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200-1201.
[13] 陶泽芳.失血性休克56例急诊护理体会[J].临床医学工程,2009,2(4):36-37.
[14] 马威,张森煌.多发伤的一体化急救模式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6):623-624.
[15] 吴耀建,曾岚,王文锋,等.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2):135-136.
[16] 金关.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8):92-93.
[17] 程晨.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与监护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08,7(5):50-51.
[18] 田甜,陈盛新.用于失血性休克的输液类药物的选择研究[J].药学实践杂志,2008,26(2):123-125.
[19] 丁芳.创伤性休克186例急救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0,23(7):2450.
[20] 高健. 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7):859-861.
(收稿日期:2011-08-08)
(本文编辑:李静)
范文三:休克患者临床观察的基本要点
休克患者临床观察的基本要点
1、 意识状态 能够反映脑组织的灌注情况,患者神志清楚,反
应良好,表示循环血量已够;神志淡漠或烦躁、头昏、眼花,或
从卧位改变为坐位时出现晕厥,则表示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2、 肢体温度和色泽 反映末梢灌注情况。患者四肢温暖,皮肤
干燥,轻压指甲或口唇时,局部暂时缺血呈苍白,松压后迅速转
红润,表明休克好转,四肢皮肤常苍白、湿冷,轻压指甲或口唇
时颜色苍白,在松压后恢复红润缓慢,表明休克未纠正。
3、 血压 休克代偿期,剧烈的血管收缩,血压可以保持或高于
正常;休克抑制期血压逐渐下降,收缩压低于90mmHg,脉压小
于20mmHg;血压回升,脉压增加,则表示休克有所好转。
4、 心率或脉率 心率加快或脉率细速常常出现在血压下降之
前。有时血压仍低,但脉搏清楚,手足温暖,则提示休克趋于好
转。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以mmHg表示)】有助于判断休克
的程度。休克指数正常值为0.5,表示无休克;超过1.0-1.5表示存
在休克;在2.0以上则表示休克严重。
5、 尿量 尿量是反映肾脏灌注情况的指标,也可反映器官血流
灌注情况。休克患者应常规放置导尿管,观察每小时尿量和尿比
重。尿量小于25ml/小时、尿比重增加,说明肾血管收缩或血容量
仍不足;血压正常,但尿量仍少,尿比重高,反映肾脏灌注仍然
不足;如血压正常,尿量少,尿比重低,则可能发生急性肾功能
衰竭。尿量稳定在每小时30ml以上时,表示休克好转。
范文四:烧伤患者休克期的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8 - 16 - 01
【摘要】烧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均常见,它是指各种热力、光源、化学腐蚀剂、放射线等因素所致始于皮肤、由表及里的一种损伤。临床上分为轻度烧伤、中度烧伤、重度烧伤、特重度烧伤四种。近年来,我科对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的救治。即在抗休克,切痂、抗感染、治疗败血症以及护理等方面,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一些临床成功,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因为在烧伤患者休克期的救治和护理不及时或不得法而引起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现象在临床上时有发生。
【关键词】烧伤患者;休克期;临床护理
烧伤患者休克期一般发生在烧伤后48小时,烧伤局部有大量血浆样液体从血管内渗出,而丢失于创面和渗出至组织间隙。这种渗出变化以烧伤后6~8小时最快,48小时达高峰继而引起有效循环血量急剧下降,从而引发和形成低血容量性休克。严重烧伤可造成大量红细胞破坏,释放出大量血红蛋白,引起血红蛋尿,加上肾缺血等原因,易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抗休克是实施对烧伤患者救治的第一步,也是救治烧伤患者的最关键的一步。必须做以下四项基本指标:
1 补液,维持血容量
1.1中小面积烧伤,如无消化道症状,早期可给予口服烧伤饮料;大面积烧伤,应尽早建立输液通道(周围静脉穿刺有困难者,可进行静脉切开),并准确记录出入量,每班小结一次,24小时总结一次。
1.2 合理分配输夜量在第一个8小时输入总量2/1,其余全部分别在后16小时输完。输液的原则是先快后慢,先晶后胶,先盐后糖,无特殊情况应均匀给予,并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 观察指标的护理
2.1 生命体症观察严重烧伤后,由于脑血液供应不足,患者出现烦躁不安,表情淡漠,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等症状,继而面色及口唇苍白四肢冰凉等休克状态,早期脉搏快而强,血压正常或稍低,随着渗出液的逐渐增多,脉搏细而弱,血压降低,一般情况下,收缩压低于80mmHg,脉压差小于20mmHg,表示出现休克状态,此时,病人伴有呼吸频率和幅度改变,出现呼吸加快变浅、不规则或出现呼吸困难时,护士特别要仔细的观察并护理,防止发生喉头水肿或呼吸窘迫的发生,若有发生,立即做好气管切开术的准备。
2.2 尿量的准确记录尿量是直接反应休克是否存在或改善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护士要进行留置导尿管的工作,在护理过程中注重观察患者的排尿量,并准确 记录每小时尿量,若尿量少于25ml/h,表明肾血管收缩或血容量不足,应采取加快补液以纠正休克状态。在救治过程中,护士还应注意观察尿的颜色和比重等。
2.3口渴因大面积烧伤创面大量渗液,使细胞外液水分减少,渗透压升高,通过神经系统调节,使患者感到口渴思饮。虽然饮水,但不能减轻患者的口渴症状,要注意不能给病人饮大量白开水。以免引起低渗,胃肠功能紊乱,呕吐等。
3 吸氧护理
由于血液浓缩,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组织缺氧,可加重休克。此外,合并呼吸烧伤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均应给予吸氧护理至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均恢复正常。用氧者应先降低氧流量,间断供氧,不能骤停,这是护士在给病人吸氧时特别注意的环节。
4 心理护理
病人大多因剧烈疼痛而紧张、恐惧、惊慌失措、啼哭,以及对环镜陌生的不适应等希望得到立即救治,我们应迅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熟练的操作使病人获得安全感,主动向病人进行自我介绍,耐心解释有关病情变化,解释救治措施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以稳定病人情绪,使其主动配合救治并增强信心。
总之,护士要严格遵循和实施对烧伤患者休克期护理的四项基本指标的护理,因为它对救治病人平稳度过休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除此之外,对于休克期烧伤患者应采用仰卧中凹位,休克未改善禁止翻身,同时注意病室温度。大面积烧伤剧烈疼痛反射应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易加重休克,应适量给予镇痛剂。总之,休克期病人的病情发展、变化快,护士应密切观察以上四项基本指标,加以科学的护理,把握抢救时机,维护和尊重生命。
范文五:临床助理医师考试:感染性休克的症状
人民卫生出版社旗下权威医学考试辅导平台
临床助理医师考试:感染性休克的症状
临床助理医师考试感染性休克的症状是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人卫医学网考试整理如下:
(一)休克早期
机体应激产生大量儿茶酚胺,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呈现寒战高热,个别严重病人可有体温不升反降低之表现,血压正常或稍偏低,但脉压差小,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眼底检查可见动脉痉挛,唇指轻度发绀,神志清楚但表现有烦躁不安,呼吸深而快,尿量减少,部分患者初期可表现为暖休克。
(二)休克中期
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和酸中毒。收缩压下降至10.6kpa(80mmHg)以下者,呼吸表浅且快,心率快心音低钝,皮肤湿冷可见花斑,烦躁不安或嗜睡,尿量减少,表浅静脉萎陷,抽取的血液极易凝固。
(三)休克晚期
可出现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1.DIC时表现
为顽固性低血压和广泛出血,并有多脏器功能减退或衰竭的表现。
2.急性心功能不全
人民卫生出版社旗下权威医学考试辅导平台
呼吸突然增快,紫绀。心率快、心音低钝、心律失常。心电图示心肌损害、心律紊乱和传导阻滞等改变。
3.急性肾功能衰竭
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尿比重固定。血尿素氮和血钾增高。
4.休克肺
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紫绀,吸氧不能缓解,继而节律慢而不规则,肺底可闻细湿罗音,胸片示斑点状阴影或毛玻璃样病变。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65kpa(50mmHg)。
5.其它
脑功能障碍可致昏迷、一过性抽搐、肢体瘫痪、瞳孔、呼吸改变等。肝功衰竭引起肝昏迷、黄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