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把村居改写成散文
把村居改写成散文(一)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绿地、暖阳、翠柳、红花,到处洋溢着盎然的春色。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屋檐上,一对小鸟正用那银铃般清脆悦耳的嗓音唱着美妙动听的春之歌。
屋子内,刚刚还沉浸在美梦中的诗人高鼎被鸟儿的歌声惊醒了,他揉揉惺忪的睡眼,这才发现:天已大亮了。于是高鼎立即穿衣起床。当他打开房门的那一瞬,就完全被眼前春暖花开的大好景象陶醉了。他情不自禁地张开双臂,闭上眼睛,深吸着春天醉人的气息,仿佛自己也融入了其中。此时此刻的高鼎,面对如此的大好春光,立即萌发了写生的念头。
一番整理之后,高鼎便背起行囊出发了。
一路上,鸟儿和他同歌,蝴蝶与他共舞。那拂面的柔风,扑鼻的花香,更使他兴致倍增。来到一块离河堤不远的空地上,高鼎停下了脚步。“此处实乃作画之宝地啊!”他一边兴奋地自语一边高兴地拿出工具,专心致志地绘起了眼前的美景。
翠绿的草儿在阳光的沐浴下茂盛地生长;成群的黄莺在天空中欢快地追逐嬉戏。岸边的杨柳也情不自禁地摆动柔枝,随着春天的节奏跳起了舞。这时,一阵和煦的东风拂面而来,吹来了一片欢声笑语,吹来了一群活蹦乱跳的身影。原来孩子们今天学放得早,大家一致决定趁着吹东风这一大好时机去放风筝。“放风筝喽!”在大家的一片欢呼声中,五彩缤纷的风筝一个接一个地飞上了蓝天。此刻的孩子们像一个个春天的精灵,在春风中自由自在地追逐嬉戏着……
高鼎看看眼前天人合一的美景,不禁诗兴大发,提笔在画上写下了——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把村居改写成散文(二)
农历二月,春风吹绿了小村庄。小草拼命从土中钻出,吐露春的气息,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天空中,传来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原来是黄莺在歌唱,似乎在迎接春姑娘的来到。河堤上碧绿柔长的柳条随风摇曳,轻轻地拂着堤岸,这一切让人沉醉在春烟之中。
忽然,高鼎身后传来一阵欢笑声,他回头一看,原来是一群孩子早早的放学回来了,他们赶紧跑回家,迫不及待地拿出风筝,边跑边放线,风筝也越飞越高,高鼎不知不觉也跟着他们玩了起来,慢慢的,他陶醉在自己的“童年”中。
事后,诗人高鼎作下了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把村居改写成散文(三)
早春二月,嫩绿的小草渐渐发芽生长了。小草们仿佛有许多秘密,一直在不停地说着悄悄话。一阵春风拂过,小草们随风起舞,美丽极了。花儿们也不甘示弱,各个争奇斗艳,在向别人展示自己艳丽的衣裳。蝴蝶们也来和花儿们做伴,它们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黄莺也出来了,它们正在一展歌喉呢!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有时掠过湖面,沾上点点水珠;有时掠过草地,吸取着花儿的芳香;有时还掠过人们,好像它是人们的使者,为人们通风报信——春天来了。
正当诗人高鼎沉浸在那美丽的景色之时,忽然他听了一声声孩子们欢天喜地的谈笑声。他转过身,踮起脚尖眺望,看到一些放学回家的孩子三五成群地蹦蹦跳跳跑回家,一个孩子手舞足蹈地说:“我家里有纸莺,我们大家一起起放纸莺吧!”话音刚落一些孩子们就喊:“太好了!太好了!我们快去放吧!”这些孩子连书包都没有得急放下,就向草坪奔去。(m.lz13.cn)一个孩子拿着纸莺,另一个孩子拿着线团,前面那个人兴高采烈地说:“我要起跑了,你要拿好线团千万不要松手呀!”说完,就向前跑去,到了一定的地方他就拿着纸莺向天空用力一抛,纸莺缓缓地飞上了天空。那个孩子高兴地对大家喊道:“快看呐!大家快看呐!我放的纸莺飞上天了。我放的纸莺飞上天了!”
看到了这一切,诗人高鼎笑了笑,摸了摸自己那又长又白的胡须,自言自语地说:“孩子们的生活可真是其乐无穷呀!”
* 木兰诗原文改写
* 清明改写
* 改写水调歌头
范文二:如何把古诗改写
如何把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改写古诗,就是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在尊重诗意的前提下,用我们自己的语言,依据古诗原文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整合,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将一些有机成分(如诗中压缩的内容或弦外之音)进行合理的扩充或补写。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一、要准确理解原诗内容,确定记叙要素。
改写诗歌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反复诵读原诗,反复琢磨诗句的含义,想想作者写诗的创作背景,明确诗歌所写的是何时何事、何人何物、何景何情等,这些其实也就是我们作文中的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最好,能跳出原诗形式的框架,把原本提供的内容信息熟记于心,这样改写起来才会顺手
元代杰出的戏剧家、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少年时曾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在初期执行着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可以说,作者一生几乎都过着一种漂泊无定的羁旅生活,他终生也因之被注定为郁郁不志,困窘潦倒的一生。
时间:夕阳 地点:天涯 人物:游子 事件:一位肝肠寸断的游子拉着一匹瘦马行走在西风瑟瑟的天涯。
枯萎的藤——衰朽;古老的树——衰弱;昏昏沉沉的乌鸦——打不起精神、不祥的征兆。三个在情调上极其相似的意象重叠在一起,仿佛音乐旋律的重复,又似反复述说,给人深切的凄婉、肃穆、忧愁之感。 古道:苍凉寂寥 西风:萧瑟悲凉 瘦马:疲惫无力 断肠人:悲伤欲绝的人
”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
就改:“枯藤老树昏鸦”一句:一路走来便来到这里,我彷徨于此,已经步履维艰;这一片便是我的风景,像青青的树藤枯萎衰老。已没了蔓延的青春可以燃烧。我像雨,又像那迁徙的候鸟,又像风,又是漂移的浮云,每个幻想都支离破碎。我是藤,总是把我的思念与爱慕将树缠绕,而你并不是那雄伟的老树,会把我与我飞去渐远的昏鸦一同埋葬...
二、不能改变原诗的主题思想。
改写不是想当然地瞎编胡扯,不能随意对诗中内容进行删改,更不能脱离原诗内容进行天马行空的自由创作。这里的“改”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改古诗语言为现代语言,使语言更浅白、流畅;二是根据诗意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补白,使内容更形象、具体。如果脱离了原诗的内容乱改,写出的文章就会变味,就不符合作文要求,算跑题作文。讲授: 把握原文内容,任何一种改写,无论内容或形式上的改变,都必须忠实于原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否则就不是改写而是另外创作了。若想将古诗词进行真实而艺术地改写,再现原诗的意境,必先把握原诗的内容,确定重点。马致远《秋思》的主题思想是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你却写得欢快,清新,与原诗格调不一致,就不会的分。
三、再现情景,填补空白,要发挥想象对原诗进行合理的增、扩。 诗歌以凝练跳跃的语言,极短的篇幅高度浓缩了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事业多方面的体会,改写现代文时,就必须将这些精炼的语言进行扩展、充实,把减少的空白补充上来;把省略的过程连接起来,还要注意还原或扩写诗中那个时代、那个地点的各种意象的方位、形状、颜色、色彩、声音、气味,填补当时环境下各个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对原诗进行艺术上的“添枝加叶”,把诗中的人和事写的更加细腻、传神。把诗中的景与物写的更加饱满、生动,在这样的增、扩之下,才会使改写的文章更具特色。
讲授:大胆想:诗歌的语言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锤炼之后的语言精华,它的诗句和内容之间不可能像叙事文一样连贯完整,所以它往往在语义上不一定是那么连贯,词语之间、诗句之间有时会有很大的跳跃或空白,这些正是需要我们在改写时特别关注,要努力发掘的东西。我们要围绕中心大胆想像。想像的根本是来源于现实,课前的资料与故事的背景,以及作者创作时内心的情感,只要是为表达诗词中心服务的,都是你想像的源泉。
独自一人骑着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马儿伴随着我漂泊它乡已经多日,它也渐渐瘦了下来,再没有往日的健壮与活力。 路两道边的老树,毫无生气地呆立在那里,大多数绿叶早已不知所踪,剩下的几片枯黄的残叶,在秋风中摇摇欲坠,做着垂死挣扎。几根枯藤无力地缠绕着大树,发出哀伤的呻吟,那扭曲着的打在树干上的结仿佛也打在我的心中,阵阵痛楚让我欲哭无泪。 “吱—”天边传来一声乌鸦的叫声,显得如此凄凉,久久回荡在天地间,或许是觅食太少而太
饿了吧。我何尝不想放声大叫,把心中的忧愁倾泻出来呢?一阵令人疲倦的思乡情在悠远悠远的古道上。在哪儿,在哪儿,久久荡漾天幕上的玉白色的云,请寄去秋风颜色的思念??
四、可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写。
采用第一人称使读者产生真实、亲切的感觉,便于表达自己的感情;用第三人称写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但较难驾驭, 没有第一人称写起来亲切感人。
范文三:把诗歌改写成叙事的散文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改写的要求。
2.了解改写的方法。
一、改写是对所改文章或诗歌的再创造,但对原文的主题思想不能改变,对原作的材料务必要用到叙事散文中,原文的主要人物不能改动。
二、改写包括:扩写、缩写、续写;改写可以改人称;改情节结构(写作顺序:顺序、倒叙、插叙的改动)、改体裁等。
三、把叙事性较强的诗歌改写成叙事散文要注意诗歌与叙事散文的区别。
诗歌结构跳跃,语言凝炼,在人物刻画上、情节发展上、环境描写上局限性较大。
叙事性散文则可以放开来,文字上限制较小,改成散文可以增加必要的细节描写,对人物、环境作具体刻画,对故事情节也可以做一定的补充,使内容更加丰富些。所有这一切都应不改原文的中心思想为原则。
其他改写训练可以放在以后进行,本次训练则重诗改文。
参考题目:
改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改写《卖炭翁》
改写《木兰诗》《石壕吏》
任选其一写成一篇500~600字的叙事散文。
注意事项:要用自己的语言,不是对原文进行翻译。
范文四:怎样把诗词曲改写成散文
怎样把诗词曲改写成散文
改写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缩写、扩写和文体改写等。其中文体改写中训练得最多的就是把诗词曲改写成散文。对于这一类题目,有许多老师不知道怎样去讲解,当然学生也就不知道怎样去写作。下面,笔者以 《天净沙?秋思》为例,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谈谈怎样把诗词曲改写成散文。
要把诗词曲改写成散文,首先必须明确诗词曲和散文的相通之处。只有找到了相同之处才能,找到改写的突破口。散文和诗词曲都具有意境,这就是它们的相通之处。散文的意境是指散文家把从社会生活中观察、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熔铸于所描写的生活图景之中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物我一体”而产生的“象外之境”、“弦外之音”。散文的意境一般包括诗情、画意、哲理和谐趣四个方面。诗词曲的意境是指作者通过自己所选择的意象通过添加颜色 等对意象的修饰之后,融入作者的感情,意象和情感融合一致的一种艺术境界。诗词曲的意象一般来说都是能够构成一幅自然或者是生活的画面的。从上述可知,诗情和画意是二者意境的相同之处,改写就是要抓住这两点入手,先读懂诗词曲的意境,明确其构成意境的意象。例如,改写《天净沙?秋思》我们先应该明确马致远通过“藤”、“树”、“鸦”、“桥”等意象,再加上“枯”、“老”、“昏”等意象修饰词,熔合成“明显的深秋景色和凄苦的游子之情”的意境。
其次是在确定诗词曲的意境的基础上变诗词曲的语言为散文的语言,这也就是我们改写的行文过程。把诗词曲改写成散文,在这一过程中,一般来说是扩写。怎样扩写呢,按照诗词曲作者的行文思路(有时也可以变通),把这些断断续续的意象通过自己的想象把它构思成一幅完整的画面,然后再把它扩充为环境描写。这一扩充的环境描写能为散文中抒情主体的活动及抒情创设一种氛围,也就是我们通常说到的环境的烘托作用。创设好抒情主体的活动氛围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叙述主人公的活动情景。诗词曲中抒情主体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显现的抒情主体,一种是隐藏的抒情主体。对于显现出来的抒情主体,比如说《天净沙?秋思》中的抒情主人公是显现的——一个在古道上骑着瘦马踯躅徘徊的思乡的游子。叙述主人公的活动情景比较简单,我们只要通过诗词曲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给抒情主体加上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等就是。对于隐藏的抒情主体,再进行上述的写作活动之前,我们还必须是抒情主体显现出来。
在完成了以上两个步骤之后,我们只能说是对诗词曲进行了初步的改写,对一篇散文的意境的创设还没有完全完成。在以上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加上散文意境的另外两个因素——哲理和谐趣。哲理是散文家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在谈天说地、写景状物中揭示出来的生活的本质和人生的奥秘的真谛。哲理 加深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意境,哲理的 会给作品增添思辨色彩,加深意境。当然,在这里给散文加上哲理性的语句,可以是改写者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但必须自然的由自己过渡到诗词曲中的抒情主体。谐趣是散文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风神趣味。谐趣,有的幽默诙谐,有的清新明丽幽远,有的雄健雅绝,有的愤激昂扬……他们同样能够开拓和加深作品的意境。当然,散文风神趣味的选择我们要考虑到所改写的诗词曲的感情基调。
以上讲述的主要是在改写时构思和行文过程中我们所要考虑的,其实,还有许多改写的基本知识,在此也就不再赘述。
第五单元 诗歌改写成散文
课内作文
【训练要求】
1、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发挥想象,将叙事诗改写成散文 2
【思路导航】
将诗歌改写成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改写方式。诗歌语言凝练,散文语言多姿多彩。在改写过程中,要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是领会原诗的内涵。要透过诗歌形象的语言,了解叙事诗中所叙述的事件,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内涵。要反复诵读、反复体会。对于较长的叙事诗,要把握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住诗歌中所要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忠实于原诗的思想内容是改写的一个基本原则。
二是大胆想象,再造具体场景和形象。诗歌一般不注重场景的描写,人物形象刻画也没有散文刻画细腻。改写时要让自己的想象飞起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将诗歌的内容转换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场景,再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和心理活动。对诗歌的情节要作必要的增减 ,使其更适合与文章的情节特点。这里要注意的是想象要丰富的前提是想象必须合理,不能不符合生活的事理逻辑。
【片段欣赏】
思(《天净沙?秋思》改写片段) 秋
已经是深秋了。
太阳经过一天的跋涉,走到了天的尽头。昔日茂盛的青藤已经枯萎了,只剩下一根枯黄的茎缠绕在旁边的一棵苍老的大树上。树叶几乎落光了,仅剩的几片枯黄的树叶,在寒风的的吹拂下,飘飘悠悠地晃到地上。光秃秃的老树在寒风中颤抖,在夕阳的余辉下呻吟。一只乌鸦立在树枝上,蜷缩着身子,发出凄厉的叫声,这叫声在着空旷的天空中飘向远方……
自主赏析:
【引写示例】
l 佳作引领
(原诗) 遗 产
秋,蒲公英老了。
子女问:
有什么遗产,
母亲默默地,
在每一个孩子的头上,
戴上了一把远飞的伞。
改写文
遗 产
秋天到了。田野里,一片丰收景象。
听~那边出了什么事,吵吵嚷嚷的。
“妈妈,妈妈,您看人家玉米、高粱的妈妈给他们的孩子留下了沉甸甸的遗产,人家长得又壮实又漂亮,而我们—又瘦又丑,您能给我们留点什么吗,”
噢,原来是蒲公英的子女们在嚷着向母亲要遗产呢。蒲公英呢,她确实老了,鲜艳的外衣已破旧不堪,往日年轻的面庞也失去了红晕,暗灰的容颜中透出天国般的光辉。
听到孩子们的要求,蒲公英只是摇了摇头,默默无语。
孩子们更着急了。“妈妈,妈妈,那可怎么办呀,”“我们这样子,谁愿意收留我们呀,” 蒲公英还是微笑着,深深的皱纹了透出几许从容。她默默地打开行囊,给每个孩子头上戴上一把放飞的伞。 风中,孩子们顶着小伞,越飞越高。哇~外面的世界真漂亮啊:那山,那水……他们回头一望,玉米、高粱还懒洋洋地躺在田里。心想我们这份遗产多珍贵啊。妈妈真好~妈妈——蒲公英还站在那里,支撑着瘦削的身躯,在和儿女们挥手告别……
远处,那一顶顶小伞越飞越高,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总评:短文利用原诗留下的丰富的想象空间,用散文诗般的手法,通过蒲公英的子女向母亲要遗产、老蒲公英的神态及小蒲公英获得新生的场面、情态的具体描写,充分展示了原诗的主题,蕴涵了原诗的特点,也通过动作、语言、心理、景象、场面、细节等描写充分利用了寓言故事的文体特点,变体未变意。文章语言简练生动,意味深长。
示 儿
(原诗)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一个荒凉的孤村里,有位年逾八旬的老人,正挺直地躺在床上,叹息着,呻吟着。这位老人就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
他得病已经有半年了。他有六个儿子,其中两个为了抵御外敌入侵,上了前线。其余的都在父亲身旁侍奉。 当时,朝廷政治腐败,奸臣掌权,陆游为祖国命运担忧。他受了风寒,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全家都很着急。陆游预感到没有好转的希望,活不长了,于是,他就在这风雨交加之夜,把几个儿子喊到床前,对他们说:
“我的病不会好了……”
几个儿子听了都掉下了眼泪,异口同声地说:“爸爸,爸爸,您的病会好的。”
“不会好了。我在离开人世前,感到最悲痛的,念念不忘的是……”
“是什么,爸爸~”
几个儿子忍住了悲痛,抑制住了哽咽,悲寂地望着父亲。
“我悲痛的,不是个人的身世,而是——国家~”陆游急促的呼吸着,用力挤出最后两个字。 “国家,”儿子们惊讶的问。
“对。”他微微点了点头。他闭上了眼睛,似乎在积蓄着最后的力量。过了一会儿,他睁开了眼,断断续续地说:“人死后……万事皆——皆空。有一见事,我……我没有见到,国家没有……没有统一,让我死……死不瞑目。如果,有一天……愿望实现了,你们,你们在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能忘了告诉我……千万
要告……”
“爸爸,我们一定不会忘记,不会忘记的。”儿子们一边流泪,一边回答。
他舒展了紧锁的眉宇,胡须遮盖的口角边微露出一丝笑意。然后,他的头歪向一边,呼吸也停止了,只是他的眼睛,还是睁着……“望”着窗外的风雨……
一代伟大的爱过诗人,在这个荒凉的孤村里离开了人间~
此时,风声,雨声,哭泣声汇成一片。全家陷入一片悲痛之中。
窗外的风雨,似乎也为这位伟大爱国诗人的去世而悲痛。
(原诗)南歌子 雨夜听箫
静夜潇潇雨,空山袅袅烟,恍如飘逸在从前。何处清风明月伴婵娟,
未断相思泪,伤怀肺腑言,紫箫入梦总缠绵。却盼双飞彩蝶共蹁跹。
(改写)雨夜听箫
泡一壶茶,洁白的瓷杯里琥珀色透明茶汁流转,映着灯光,茶烟淡袅。打开音箱,一曲洞箫悠悠荡来。雨打幽窗的不眠之夜,一丝忧伤叠着一缕惆怅袭上心头。为了心中那份不泯的情丝,为了前生那段不解的情结。今夜,我独自沉浸在如泣如诉、如怨如咽的箫声里。雨夜遥思,萦然不去。箫如雨泣。雨如箫愁。思绪漫无边际地飘飞,孤独袭人。索性就在这凄婉幽咽的箫声里悱恻缠绵。远方幽窗下同坐的倩倩玉影,今夜,你泪洒暗抛更向谁, 人说,狂来弄剑,怨去吹箫。今夜,幽咽凄婉的箫声竟使我生出肠断销魂的感觉,忍不住欲坠下泪来…… 淡淡悲凉,惆怅忧悒,慢慢浸透整个心田。咽一口茶,茶烟朦胧,仿佛就看见前朝风清月白的夜。夜风拂去我颊上清莹的露滴,吹箫台上,白衣执箫的我与纤弱娇柔的你。双影朝月,临风吹奏,缥缈空灵的相知里。琴箫穿云透石,刹时间大千澄清,凰飞凤舞,我便携你腾空而去。彩凤背上,你衣袖里的花香不经意地飘落在我的眉间手心。柔柔的轻语在我耳边吹抚,温暖的气息撩起我的碎发。漾漾酥酥,一如今夜斜飞的雨丝划过我心头。一约千年,就这样击碎我内心最后一点柔弱的坚强。生生世世,千万次轮回不悔。依然记得那缕缠绵合奏的箫音。清幽徐缓、若断若续,夜夜叩醒我灵魂深处的牵引和想念。窗外,雨徐徐而落。所有绵绵的前缘翩然飞起,幽咽悲音,带着我只向花前雨下的你。记忆里的那管箫烙有你的名字:月夜春花,巧笑嫣然甚是可人。瑶池客,何故谪红尘。瑶池客,何故谪红尘,只为生生世世魂牵梦萦的那缕箫音。那个夜夜入梦教你吹箫、为你梳妆、与你共舞的人呵。苍凉深沉的旋律,撩拨我心中久久不能忘怀的相思。飘飞的雨滴浸润心脉,恣意而疏狂。将整个身心溶入这忧绵的箫音细雨里,升腾的水雾在心河渐渐蔓延。低徊婉转、渐入悲凉,似一叶顺水而下的轻帆,送我去洛水泱泱的南国。水烟生寒,汀痕浅黛,碧叶田田,我临水拾梦,遍寻那管印有你名字的紫箫。隔窗烟雨锁莲塘,玉人迢迢在潇湘。纵有回文重叠意,水瘦香消夜未央。柔波带着我的叹息打着旋儿静静沉入水底,隔水寻望的心灯明明灭灭。照亮几多悲伤几多愁,几多失意几多忧,信手翻开为你填下的诗词,满纸吹来的皆是不尽的箫声。高山、流水,轻烟、扁舟,知音难寻,我在这幽幽的箫音里渐渐消瘦。残月晓风,玉人何处,千百个冬去春来的岁月,依然走不出箫音萦绕的梦境。依然为那缭绕不绝的箫音烟笼寒潭般牢牢牵引。淡淡忧伤,浓浓相思,浸透一份凄婉和苍凉。今夜,我用箫声传递相思,南国的你,是否有所感应,想歌一回舞一曲如泥一醉,想扶你入掌,揽你入怀,抱你入梦。寻觅的路途却仍尚未终结。我已如约而来,你是否愿意与我执手同去,箫声咽,夜已央。幽怨的袅袅余音里,悲凉的绵绵意蕴,仍旧在轻烟般的雨夜里飘荡。残茶倒映我的身影,一片孑然……
l 病文诊所
原诗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改文
过故人庄
旧日的好朋友准备了好饭菜,邀我到他家拜访、做客。
我应邀而至,踏上了去旧友家的田间小路。乡间原来如此美好~我不由得内心赞叹。瞧,近处那碧绿的树木环绕,在小村边自成天地。太阳暖和地照着,地上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旁边的田野里,勤劳的人们正在田里劳动,锄草,施肥,忙得不亦乐乎。难怪人们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了。看来,人们要趁着这大好时光播下收获的种子。鸡呀,鸭呀,在路边觅食,时而把头扎进草从里,时而发出一阵欢悦的叫声。
放眼远眺,青翠的山峦斜立在城外,连绵起伏。似一道与天相接的绿色屏障,蔚蓝的天空飘着几朵安闲的白云。一切,都是那么美,朋友的家真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不知不觉,朋友已经在门前相迎。几句寒暄后,我们便围着桌子坐了下来。打开的窗子正对着打谷场和菜园,不禁令人心醉。我们饮着浓郁的土家酒,尝着可口的农家菜,一边谈论着农事,兴致勃勃。
太阳西斜了,我不得不告辞了。便与朋友订下再来之约,将在重阳节那天不邀自至,还要去菊花旁观赏,重温今日之雅兴。
总评:小作者较好地把握了原诗的思想内容,文中也有自己的想象,一些句子写得比较好。从文章整体而言,没有完全超越原诗的影响,大致是对原诗扩充式的翻译。特别是对诗歌关键的中间两联,没有充分理解其中的深意,也没有充分发挥想象, 再造一个令人向往的乡村美景。总之,文章没有很好的表达出田园山水诗歌的那种意境。
范文五:把望岳改写成散文.doc
把望岳改写成散文
春望改写一
春望改写一
这个春天,来得有些迟。
燕子低语着。无人打理的野草,不知不觉青了墙头。
轻轻地拉开门,外面绵绵地飘着雨丝。我伸出手,几滴雨落入掌心,竟是刺骨地凉。隐隐地,有些痛。
走在院子里,双脚已经没在疯长的青草里。深沉的绿,从脚下一直绵延到视线所及。树木零星的叶子也在渐渐增多,朦胧的绿,越来越浓厚,越来越清晰。
叛军的铁蹄踏破了长安城,只留下了断垣残壁。城头的那一片破瓦,还在静默地诉说着哀伤。青山依旧,河水还在缓缓地流淌,不见了那戏水的孩童。
花开了。还是那样的颜色,灿烂,却显得有些凄美。
兴许是雨打的,几片花瓣已经悄然落下,渐渐掩进了泥土。还有整朵整朵落地的残花,颜色尚未消退,便早早夭折了,看着触目惊心。 有一朵花,花瓣上缀着晶莹的雨滴,慢慢地聚集起来,盈满了花心。柔弱的花儿终于承受不住,和沉重的雨水一起离开了枝头。 我突然发现,自己也开始流泪。
一声鸟鸣,让我心头一颤。我抬起头,是一只寻巢的鸟。
它在雨里不知疲倦地飞着,孤零零地飞着,它的叫声有些幽怨,也有些沉闷。
它终于累了。它停在树枝上,用嘴梳了梳打湿的羽毛,又无助地看着远方。
我的家在哪儿呢,我苦笑了一声,心里却涌起一阵阵的离恨。 战火已经烧了三个月了啊。亲人的信,越来越珍贵,越来越让我渴望了。可是,家讯也越来越难得??
我急躁地一甩袖子,迈了两步,又不禁叹了口气。
算了,回屋去吧。
我坐屋里,对着镜子照了照。镜中的人,老了。那一对紧锁的眉头,太久没有舒展了。满脑子的愁绪害得我养成了挠头的习惯,那一头白发是越搔越短,快要戴不上簪子了。
我也只能摇摇头,感慨岁月太无情了吧。
雨,还在下着,噼哩啪拉地打着屋檐。恍惚间,我仿佛又听到了鸟儿的哀鸣。
1
春望改写成现代文二
春天已经来了,我还在长安,你问我为何如此忧愁,这叫我如何
回答。
你看,不远处的人家早已人去楼空,只留下周围的草木疯狂的生长着。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抬头望着天空,啊,这长安早就已经沦陷了。茂密深沉的草木掩盖着满目地疮痍,可这国都的破碎却是怎样也掩盖不了的历史。唉,这叫我怎么不感到忧愁呢,更何况,还有家人的杳无音信。
我站在山峰之顶,遥望远处。远处的青山依然耸立,清澈的溪水依然流淌,反射出耀眼的光辉,“唉”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听到那婉转的鸟鸣,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只能抬起头,对着遥遥的天空一叹。低下头,又想到国家的兴亡、家人的杳无音信,一股悲凉之意涌上心头,眼角也悄悄的泛起了泪花。
陡然忆起战火似乎早已经持续了半年之长。在这半年来,战火连绵,满目疮痍,百姓、士兵更是死伤无数。这样的战况已持续了如此之久,不知道家人的情况如何,难道已经??不会的~我摇着头,竭力压制住自己的胡思乱想,可却忍不住的迈着焦虑的步子,走过来走过去。“亲人们到底怎么样了,边境会不会已经??”陡然惊觉,自己又在自言自语了,摇摇头,停下脚步,挠了挠头,可却怎么也放心不下。
如果此时有人在山脚下的话,那请抬头向上看,山峰之顶,一位老人孤立于此。老人一头白发被风一吹,飘飘洒洒的飞舞着,转眼间,那原虽稀疏却犹在的白发只剩下几丝,短到已经无法再梳髻。可惜,山脚下并没有人,只有山峰之顶上孤立的我??
春望改写成现代文三
国都长安被叛军攻占,变得草木横生荒凉破败,只是河山依然如故。春天来了,城中却更显凄凉。尸横遍地,不禁凄然落泪。那何等繁荣的大唐,就永远地被搁在历史的深处了吗,红颜祸水,真如世人所料吗,日光照在脸上,似如寒冰一样冷酷,春风吹拂脸庞,死如刀割一样疼痛。
春,百花争艳,鸟语花香。可今年,春似乎来得特别晚,没有了昔日的生机,反倒添了几分死沉。花依旧开发,鸟依旧鸣唱。可心总是平静不了,总想好好痛哭一场。可又有何用,
2
仗还是要打,苦日子还是得过。多么想念家乡的亲人啊~他们现在又怎样呢,在这战火连绵之际,一封家书却显得如此珍贵。
愁啊~满头的白发越抓越稀疏,简直插不住簪子了。
泪在眼眶,血在沸腾。何时还我安定之日,
正如我诗中所写: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不~我不能气馁,我要等,我要等~直到大唐重整旗鼓,知道我杜甫重返故里,直到我重和家人团聚~我仿佛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希望~
可,我又算什么呢,一个穷酸诗人,一个落魄俘虏~过了这一分不知还有没有下一秒。满腔的热血与报复,何时才能派上用场,
春望改写成现代文四
春天,本该是一个幸福的季节,而这里,早已硝烟一片。
此刻,长安沦陷,全国早已战火纷飞,多少家庭家破人亡,多少志士血洒一线。国家,顷刻间失去凝聚力,如同一盘散沙。春天来了,长安城内却死气沉沉,城空人稀,城外那堆积如山高的尸体打破了人们对春的期待。草木已久未修整,寄人一片阴森,它们也许会随时燃起,也许会在墨绿色的阴影下贮藏有杀气的眼睛,如此荒芜之地,何人去管,
无人来管,在慌忙于逃命之中,谁还有闲心来置理这些杂草,大家都收拾家当逃命去了。我,没有。我目睹了战争,目睹了一个国家从兴旺到衰败。此刻,已无力挽回,望着那繁花似锦的花儿,听到那一地地失陷的消息,早已如雷贯耳。我恨自己生不逢时,虽有远大的志向,但面对这战火硝烟,能做何事,
逢春以来,战火已经持续三月,多少人在战场上浴血搏杀,为国捐躯,多少人在枪林弹雨中穿梭,拼死守卫家乡。而我,早已心急如焚,家人音讯全无,是死是活不知分非。雄心大志,早已无用,只是望着那连篇的战火,听着那令人悲痛的音讯,搔头思考,却无计可施。 3
头上的白发早已稀稀落落,越搔越短,但听闻国事,又会搔头思考,简直痛不欲生,甚至无法用簪。
沦陷,失败,沦陷,失败,国家复兴,有何指望,
4
篇二:改写石壕吏
《石壕吏》改写天蒙蒙亮时,石壕村内一片狼藉,树木上还存在着星星点点的火花,只见杜甫在与昨晚出逃刚刚回来的老翁告别。
晨风轻盈的吹拂着地面上的枯草,地上的落叶,随风飘动沙沙作响,仿佛能听得到有人在低声哭泣,他渐渐的回想起了昨天夜里的情景。
昨晚,来到石壕村时天已渐渐黑去,杜甫便投宿到一户人家,当人们渐渐产生困意时,便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原来是官吏来捉人
了。老妇人让老翁赶快躲起来,老翁只好越过墙逃走了。老妇打开门,面对着即将发生的一切。官吏凶神恶煞般的冲进来喊:“快把你们家的男人交出来~”老妇说:“我有三个儿子都到邺城防守去了,一个儿子托人捎回书信,另外两个儿子最近刚刚战死了。家里已经没有可以去作战的男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因为孩子小,她的母亲才没有离开,但他进进出出已经没有完整的衣服可穿。唉??”没等老妇说完,官吏就大声吼道:“少废话,你们家必须有个人去充军~”老妇怜悯的说:“我虽然年老体弱,就让我去吧,现在赶到河阳,还能够赶得上准备早炊。”“那就快走~”官吏果断的把老妇带走了。 夜更深了,大地死一般的沉寂,杜甫隐隐约约的听到阵阵啜泣声。清晨,杜甫只与老翁一个人告别。眼前一片凄凉的景象,杜甫长叹:“何时才能过上安定的生活~”篇二:改写石壕吏作文教案
改写《石壕吏》教案实录
(一)导入
同学们愿意写作文吗,(愿意,那老师也写了一段作文,同学们想听一听吗,好下面老师就给同学们读一读)(其实我的学生也不愿意写作文,但每次我都在同学们写作文之前自己先写一篇,给学生引个路,我学生见老师写地那么有意思也就都愿意写了,在来这儿之前老师也写了一篇,同学们愿意听吗,好下面老师就给同学们读一读)(师有感情地朗读,同时用多媒体演示画面)
这是我在赴任途中亲眼目睹的一个悲惨故事。
有天傍晚,残阳如血。远处,苍茫的暮色中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近处,被战火烧焦的枯树上几只乌鸦在惊恐地叫着;路边一堆堆白骨露出狰狞的嘴脸。我一路东躲西藏,经过长途跋涉,带着满身的疲惫,来到一个叫石壕的小村里。整个村庄死一般的沉寂,我想找个能留宿我的人家,但这里早已是十室九空。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冒着炊烟的房舍。只见底矮的院墙早已残破不堪,几间破茅屋的屋顶上几棵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见有人来,一家人惊恐万状,但听我说明来意后热心地留宿了我。
师问:听这段文字,大家想起了哪首诗,
(《石壕吏》)
师问:这段文字描述的情景是诗中哪句话,
(暮投石壕村)
师讲述:不错,老师就是根据“暮投石壕村”这句诗,加以想象就写成了上面这段文字。像这种按照一定要求把一种文章改为另一种文章的写作方式,就叫做改写。
这段文字是老师改写的,好不好,同学们想不想学习改写,
(改写可以全面训练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培养我们的想象力)
好,下面我们就学习改写叙事诗。(板书)
(二)讲授新课
师讲述:改写是写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在原题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改写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形式上的改写,如把小说改写成戏剧、把文言诗改写成白话文、把倒叙改写成顺叙,把第一人称改写成第三人称等。形式上的改写不可改变原文思想内容。另一类是思想内容上的改写,比如改变主题思想、改换中心人物等。
师问:将诗歌改写成散文属于哪一类改写,
(形式上的改写)
师:该怎样改写呢,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认为改写可以从以下四步进行。(多媒体显示如下内容)
改写步骤
1、必须充分理解原文的具体内容及主题思想。
2、审清题意,明确改写要求。
3、分清被改写的文章和将要改写的文章之间的区别,把握各自的特点。
4、找出恰当的改写方法。
下面我们就练习将叙事诗《石壕吏》改写成一篇,,,字叙事散文。我们先看第一步——必须充分理解原文的具体内容及主题思想:哪位同学能说说《石壕吏》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差役凶残、同情老妇人赞扬其主动请役的精神、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我们来看第二步——审清题意,明确改写要求。“将叙事诗《石壕吏》改写成一篇,,,字叙事散文”。要求明确没有,下面我们分析第三步——分清被改写的文章和将要改写的文章之间的区别,把握各自的特点。被改写的文章是叙事诗,将要改写的文章是叙事散文,下面我们来看看诗歌与叙事散文有什么区别,同学们可以从环境描写、人物刻画、情节三方面加以区别
诗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特点,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望岳》——齐鲁青未了。荡胸生层云。《天净沙 秋思》《次北固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过故人庄》—
散文环境特点,《竹影》、《百草园》《春》《济南的冬天》《走一步再走一步》《散步》 诗歌的人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天净沙 秋思》——断肠人在天涯,《木兰诗》——惟闻女叹息《春望》——白头搔更短 散文人物刻画特点,
《背影》《音乐巨人贝多芬》《走一步再走一步》《风筝》《背影》《老王》《爸爸的花落了》《阿长》
诗歌故事情节特点《木兰诗》《石壕吏》
散文故事情节特点,《走一步再走一步》《羚羊木雕》
同学们总结的很好老师也将两种文体的不同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多媒体显示)
叙事诗歌与叙事散文的区别
叙事诗歌
1(环境描写--语言凝练;
2(人物刻画——粗线条勾勒;
3(情节发展有较大跳跃性;
叙事散文
1(环境描写--语言具体细致;
2(人物刻画——细致传神;
3(情节叙述具体细致;
通过对第三步的分析我们很容易地就完成了改写的第四步——找出恰当的改写方法,即改写的重点。(板书下文)
1(对环境具体描写
2(对人物具体刻画
3(丰富故事情节
改
写
重
点
3(丰富叙述情节
下面我们将对以上三个改写重点逐个进行分析,首先看环境,环境分哪几种,
(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师问:本课的社会环境是什么,
(安史之乱)
师问:(本文的)自然环境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来写,
引导学生答:时间、场景等。
师问:谁能找出本课的时间和场景各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
时间:暮?夜?夜久?天明
场景:农家小院
想象一下农家小院中会有些什么呢,
(柴草门、茅草房,长满荒草并当风抖着、有个土墙不高,否则老
头翻不过去)
师问:我们布置好了场景,下面就请人物出场吧。想一想:诗中的人物哪位最重要, (老妇) 师问:同学们回忆一下刻画人物应从哪几方面进行,
(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下面我们就根据原诗,从以上几方面想象一下老妇人应该怎样一个形象,
提示:大家想象一下,本来一家人生活的平平安安。但由于长期战乱,她以有两个儿子战死(儿女是母亲心头肉)一个儿子仍在前线,生死未卜;家中贫困不堪,每天不但吃不饱穿不暖,而且还要疲于应付差役。
肖像神态——(五十多岁,面黄肌瘦满头白发,头发凌乱,衣衫褴褛满面愁容) 动作表情呢,——(一边抹泪一边向酷吏哀求)
她会用什么样的语音和语调说话呢,(低沉缓慢)
心理——家破人亡、朝不保夕的凄苦
下面我们来分析第三个改写重点——丰富叙事情节。在小说中故事情节可以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在记叙文中其叙事情节我们又可以从分为哪几部分呢,(起因、经过、结果)故事的起因和结果不是文章的重点,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一下故事的经过。在诗中的故事经过主要是老妇人的独白,但我们想一下,老妇人会一出门就开始哭诉吗,同学们想象一下,其故事经过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两分钟小组讨论:细心品位一番就会发现,老妇人的话句句都是差役逼出来的。 原形可能是这样:差役进门就问“家中有男人否”老妇人答“家里已经没有男人了”差役怒吼:“你家男人都到哪里去了,你要说实话~”“三男 ”差役会相信吗,
为防止差役不相信老妇人会怎样做,(拿信给差役看)
老妇人为什么主动交代家中还有孙子,这里省略了什么情节,(差役听到有啼哭声)
差役听到啼哭声会怎样做,“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人哭吗,”老妇人会怎样回答,——“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只有个孩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
差役会如何反应,(差役进逼:“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 老妇人会如何应对“出入无完裙”
老妇人为什么会主动请役,(差役仍逼要人,老妇人只好“请从吏夜归”)
(三)课堂练习1(现在我们已对本课环境、人物、情节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按以上
要求和方法改写第一、三、四段。
学生进行改写,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改写完成后,教师找出两位学生读一读自己改写的作文,请大家欣赏,然后师生共同评析。注意多鼓励有创造性的改写。
老师也改写了一段——第一段,同学们想不想听,
(师配乐朗读)
傍晚时分,我来到了一个叫石壕的小村子。这里一片狼藉,村子里的人死的死逃的逃。我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户冒着炊烟的人家,残破的土墙围着两间低矮的茅草房,两扇柴草门关得紧紧的。我敲了半天门,终于有一位老妇人探出头来。
她睁大惊恐的眼睛问:“你??干什么,”
“我想借宿一晚??”
??
这样,我被这户好心人家收留了下来。
深夜,我被一阵急促的打门声惊醒。
“一定是差役又来捉人了~我得走了~”与我同住一屋的老翁边说边慌慌张张披了衣服,趿了鞋跑了出去。
“快~赶紧跳墙跑~”老妇人催促着。
老翁来到土墙边,吃力地踩着一块断砖爬了上去,回头望了老妇人一眼,“你开门去,我走了~” 老妇人蹒跚地开门去了。
(四)课堂小结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欣赏这两篇了。但老师能感受到同学们思绪飞扬,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写出这么漂亮的文字,真不简单,课下将整首诗改写下来交给老师,别忘了老师等着欣赏呢,
一节课上完了,今天老师当回记者,采访一下诸位同学,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结后师补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改写,了解了诗歌和叙事散文的特点,并重点学习了改写的方法。但一定要注意改写环境描写一定要符合文章的主题,对人物的刻画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对于叙事情节一定要注意曲折、生动、,能吸引人。通过对本文的改写我们知道了本来平平安安生活的一家人,由于战乱,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生活陷入绝境。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战争,如何看待今天的幸福生活呢,(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在改写时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流露于其中。
(五)布置作业
把《石壕吏》改写完整。
板书设计:
把诗歌(《石壕吏》)改写成叙事散文
社会环境:(安史之乱)
1(对环境具体描写 时间:暮?夜?夜久?天明自然环境
场景:农家小院
改写
重点 2(对人物具体刻画——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篇三:改写石壕吏作文教案 改写《石壕吏》
学习目标
1、能改写《石壕吏》为白话文。
2、学习搜集与《石壕吏》有关的素材。
学习重点
1、能改写《石壕吏》为白话文。
2、学习搜集与《石壕吏》有关的素材
学习难点
能改写《石壕吏》为白话文。
作文课型
写作练习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培思
一辆载重汽车要过一个隧道,货物正巧比隧道高出1厘米,在不允许卸货的情况下,用什么最好的办法使汽车通过隧道,
参考答案:将车胎中的气放掉一些。
2、命题阅读下文,将它改写成一篇现代文,题目自拟,字数600左右。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史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写作
(在学生写作时,浏览学生所写作文,发现共性问题和典型问题,及时记录)
板示本次作文课上学生讨论的问题。目的是让那些学有余力,提前完成写作任务的学生有问题思考,有事情做。
思考问题:改写文言文为现代文要注意什么,
写作时间到,板示前三名和末卷人的姓名、写作所用时间、文章字数。
第二课时
4、讨论
1)班内八人学习小组交流本次讨论问题:改写文言文为现代文要注意什么,2)全班有针对性地简要交流。
5、评议
选取2-3篇各类例文(失误例文、优秀例文)逐一在全班宣读,师生评议。评议重点和目标:该文改写有哪些优点,该文改写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明确,改写文言文为现代文应做到:首先,要读懂原文,深入理解原文的思想内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其次,发挥自己的想象,补充一些内容和情节,使文章改写的有血有肉。
6、批改
将学生作文随即发给学生,每个学生都能批改其他学生的作文。 批改目标:改写是否忠实于原作;想象是否合理;病句、错别字指出来。
批改要求:
1)时间10分钟。
2)批语100字左右,针对本次的批改目标,并写上批改人的名字。
7、反馈
做法要求:
1)本人修改“批改人”指出的不当的词语和句子。2)发表对“批改人”批语的看法。
篇三:《望岳》教学设计(语文)
《望岳》教学设计(语文)
【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望岳》是写泰山的千古绝唱,要真正受到美的熏陶,要通过诵读,感知诗的韵律美;通过为诗配“画”(用散文式的语言描绘诗句),对诗句进行个性创读;通过典型例子讲授赏析句子的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对诗句进行个性赏读;通过找寻写景抒情的句子,捕捉诗人的情感、探究诗中的情趣与理趣,提高鉴赏能力。
课型:讲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本诗内容
?赏析句子
?借景抒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为诗配画,用散文式的语言翻译诗;讲授赏析句子方法,学生举一反三,自由赏析诗句;拓展迁移,介绍借景抒情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杜甫高瞻远瞩的气魄,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品质。
教学重点:赏析语言,体会意境
教学难点: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赏析句子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拔法
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唐朝是一个诗的国度,是一个诗人的时代。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巨匠型诗人横空出世,他被郭沫若誉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同学们,这个人是谁呢,对,是杜甫,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杜甫,随他去望岳~
二、初读感知、交流展示
问:《望岳》这个“岳”指的是哪座山,
生齐答“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