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质量管理》课程标准
质量管理学
一、概述
1.课程性质:主要立足培养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改进和管理能力,特别是汽车维修质量和内部的质 量管理,提高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课程基本理念:质量是市场竞争力的基础,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障,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 象征,质量的重要性和如何提高质量管理,它的理论、概念、方法的介绍。
3.课程设计思路:我国已经加入“ WTO ” ,正处于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特别是 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必须实行质量振兴的基本国策,树立“质量第一,用户第一”的质量理念, 了解质量竞争的特点和方式,并且,根据不同需要,掌握必要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认识和熟悉质量管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追 求产品质量与经济性的和谐统一,满足个性化需求。
2.具体目标:要求掌握和了解质量的概念、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质量审核的程序、质量监督和检 验质量成本管理、顾客满意程度、工序质量控制等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应用新的科技成果满 足需求的多样化和产品高质量、低成本的能力和对有形资源统一和谐调配的素质。
三、内容标准:
第一章:概论
1.第一层级
教学目标:质量和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活动安排:上网查阅质量的发展史,讲述一遍
考核评价:质量的内涵,质量管理与社会生产力进步之间的关系
知识要点:质量、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技能要点:质量管理基础性工作
第二章:六西格玛
1.第一层级
教学目标:六西格玛的产生和基本概念、六西格玛的组织结构和项目选择
活动安排:六西格玛实施流程的培训
考核评价:六西格玛成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第二层级
知识要点:六西格玛组织管理和项目、六西格玛的概念和质量文化
技能要点:六西格玛实施流程与改进方法
第三章:质量管理常用统计方法
1.第一层级
教学目标:质量控制和质量统计的基本概念、常用的统计方法
活动安排:因果分析法(因果图)来表示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的关系
考核评价:对各类图表分析和应用以及举例说明
2.第二层级
知识要点:质量控制和质量统计的基本概念、常用的统计方法
技能要点:绘制和分析各类图表
第四章:工序控制
1.第一层级
教学目标:工序质量、工序能力、工序能力指数的概念,控制图的用途、基本格式和理论 活动安排:工序能力调查
考核评价:常用和通用控制图的设计与应用
2.第二层级
知识要点:控制图的原理和分析方法
技能要点:工序能力和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方法
第五章:质量检验
1.第一层级
教学目标:质量检验的概念、必要性、方法、管理制度。
活动安排:制定产品检验计划、不合格品的处置、纠正措施的实施
考核评价:检验的质量职能活动
知识要点:质量检验的方式和基本类型、检验的流程、质量检验的管理制度、抽样检验的原理和分 类
技能要点:计数型和计量型抽样方案的设计
第六章:质量成本管理
1.第一层级
教学目标:质量成本管理的意义、科目、核算
活动安排:制定质量成本计划
考核评价:质量成本分析报告对各类图表分析和应用以及举例说明
2.第二层级
知识要点:质量成本的控制和合理构成,质量成本的分析、优化和决策方法
技能要点:质量成本体系数据的汇总和分析
第七章:服务质量管理
1.第一层级
教学目标:服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分类以及形成的模式
活动安排:确定直接或间接的服务质量活动
考核评价:服务设计的职责和内容
2.第二层级
知识要点:服务质量体系的构成,服务过程质量管理,服务质量差距分析模型
技能要点:服务质量的差距分析
第八章:可靠性基础
1.第一层级
教学目标: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度量可靠性的基本指标、常用分布、可靠性预测的基本方法 活动安排:分析可靠性的常用分布
考核评价:可靠性指标的计算和预测方法。
2.第二层级
知识要点:可靠性的定义、分类,可靠性的指标和分布类型,可靠性预测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技能要点:掌握可靠性分析的实际运用
第九章:质量体系
1.第一层级
教学目标:质量体系的概念、建立的原则和作用, 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的结构和特点
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及其他质量体系标准、质量体系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活动安排:了解国际汽车行业质量体系,对质量体系与质量管理的关系进行总结
考核评价:介绍 2000版 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
2.第二层级
知识要点:质量体系的概念、建立的原则和作用, 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的结构和特点、 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及其他质量体系标准、质量体系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技能要点:质量体系的建立,质量体系标准结构和特点
第十章:顾客满意理论
1.第一层级
教学目标:顾客满意质量理念、顾客需求、质量功能展开,顾客满意指数
活动安排:汽车四 S 店某一品牌汽车质量反馈调查
考核评价:汽车消费顾客满意度的测评过程。
2.第二层级
知识要点:顾客满意度的相关概念、特性,满意度指数和组成以及测评量化的步骤和运用的各种方 法
技能要点:编写汽车消费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报告,并能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四、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该课程理论性比较强, 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浅出, 讲述某些概念和原理时应尽量使用一些身边实 例,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学的场景应生动活泼,最好是寓教育于场景活动中。
2.考核评价:
应体现多元化评价方法,重视教学过程评价,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关注学 生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创新实践。
3.教材编写:
明确教材应按本课程进行编写,教材选用应符合本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并且要结合学生和本课程 特点来进行。
4.活动安排:
应尽量让学生接触实际质量管理模式和体制, 多组织学生到公司或工厂进行参观, 再结合所学知 识安排
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使用多媒体教学,利用网络资源、仿真软件。准备相关参考资料和教学案例。
范文二:水泥生产质量管理课程标准
《水泥生产质量管理》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一、学习领域定位
本学习领域主要学习以下知识能力:
1、掌握水泥生产国家标准。
2、了解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和基本生产方法。
3、掌握水泥生产配料方法和工艺。
4、学会水泥生产质量控制与管理。
二、学习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具备水泥生产质量控制管理的能力;
具备查找国家材料检测标准;
具备对水泥生产工艺进行分析、判断与处理的能力。
2、方法能力目标
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阅读与应用能力;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 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
继续学习能力、适应职业变化能力以及开拓创新能力;
良好的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
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
较好的独立工作能力;
良好的社会沟通能力;
团队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三、学习内容
四、学习领域设计说明 1、学习领域设计
2、学习情境设计
五、考核方式
1、评价方式
采取自评 20%+互评 20%+教师评价 60%=100%三者结合进行。
2、考核要求
六、建议与说明
1、教材编写(参考)
(1) 必须根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以上工作任务为中心 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的设计思想。
(2) 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个典型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 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 结合材料物理性能检验工及建筑工程专项实验员考证 组织教材内容。
(3) 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材料物理性能检 验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 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规范、新标 准、新技术、新工艺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 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资源
材料生产视频资料、生产企业设备图片、生产质量管理规程等。
3、行业标准
GB-T 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国家标准
GB/T 1346-200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T 1345-200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筛析法
4、参考教材
水泥工艺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7
5、参考网站 中国建筑材料网 中国水泥网
范文三:焊接质量管理课程标准
《焊接质量控制与检验》课程教学标准
二、 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
《焊接质量控制与检验》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课程以 “ 任务驱动 ” 为主线,以单 元、模块、学习任务为层次安排,主要内容包括焊接结构的质量管理及控制要求、常见焊接缺陷及耐压试 验方法和焊接结构生产领域中最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三部分内容。
课程是以近代物理学、化学、力学、电子学和材料科学为基础的焊接学科之一,又是全面质量管理科 学与无损评定技术紧密结合的一个崭新领域。同时课程是和实践紧密联系,只有掌握大量检测实践经验才 能胜任焊接质量控制与检验岗位。
课程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焊接质量控制与检验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使学生熟悉焊接 质量控制的概念及检测设备和常用器材的基本操作,熟悉检测方法基本过程和工艺规程,掌握以下所需职 业能力:
◆掌握焊接质量检验的内容和控制环节;
◆熟悉焊接产品常用无损检验方法的分类、特点、适用范围;
◆能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合理选择检测方法、手段和标准;
◆能根据产品焊接工艺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
◆能较熟练的使用常用无损探伤设备进行焊接接头质量检验;
三、 课程教学单元及学时安排
四、 课程教学设计
1. 整体教学设计
本课程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内容为依据,设计了 7个由学习 单元,分别以焊缝、焊接接头及焊接产品 6类检验方法为载体。 7个学习单元包含 7个学习性工作任务, 7个工作任务以课堂教学与实训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学、做有机融合,把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贯穿 其中。
2. 单元教学设计
学习单元 1:焊接质量控制 4学时
通 过焊接生产中焊接质量控制实施的主要内容的学习, 了解焊接前和焊接过程中的常规质量控制项目 及内容;让学生掌握焊缝外观及尺寸检验内容;了解相关技术规 范、和标准;熟悉焊缝外观及尺寸检验工 具使用及及检验方法,了解致密性试验方法的种类和适用条件,该单元在多媒体教室讲授基本知识,在检 验实训中心和焊接 实训中心进行现场示范讲授和实训教学。
学习单元 2:焊接缺陷 6学时
通过实际焊接缺陷及多媒体教学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常见焊接缺陷的分类、特征及分布;该单元 在多媒体教室讲授基本知识,在检验实训中心和焊接实训中心进行现场示范讲授和实训教学。
学习单元 3:焊接接头的射线探伤 10学时
通 过实际焊接接头的射线探伤检验, 让学生掌握焊接接头的射线探伤基本知识; 了解相关法技术规范、 和标准;初步掌握焊接接头的射线探伤规范选取和探伤操作;了 解焊接接头的射线探伤底片评定,该单元 在多媒体教室讲授基本知识,在检验实训中心和焊接实训中心进行现场示范讲授和实训教学。
学习单元 4:焊接接头的超声波探伤 12学时
通 过实际焊接接头的超声波探伤检验, 让学生掌握焊接接头的超声波探伤的基本知识; 了解相关法技 术规范、和标准;初步掌握焊接接头的超声波探伤规范选取和探伤 操作;了解焊接接头的超声波探伤焊接 质量评定该单元在多媒体教室讲授基本知识,在检验实训中心和焊接实训中心进行现场示范讲授和实训教 学。
学习单元 5:焊接接头的磁粉探伤 6学时
通 过实际焊接接头的磁粉探伤,让学生掌握焊接接头的磁粉探伤的基本知识;了解相关法技术规范、 和标准; 初步掌握焊接接头的磁粉探伤规范选取和探伤操作; 了解 焊接接头的磁粉探伤焊接质量评定焊接 质量评定该单元在多媒体教室讲授基本知识,在检验实训中心和焊接实训中心进行现场示范讲授和实训教 学。
学习单元 6:焊接接头的渗透探伤 6学时
通 过实际焊接接头的渗透探伤, 让学生掌握焊接接头的渗透探伤探伤的基本知识; 了解相关法技术规 范、 和标准; 初步掌握焊接接头的渗透探伤规范选取和探伤操作; 了解焊接接头的渗透探伤焊接质量评定。 该单元在多媒体教室讲授基本知识,在检验实训中心和焊接实训中心进行现场示范讲授和实训教学。 学习单元 7:焊接产品的密封性检验、压力试验及破坏性试验 4学时
通 过实际焊接接头的超声波探伤检验, 让学生掌握密封性试验、 压力试验和接头破坏性试验的基本知 识;了解相关法技术规范和标准;会用煤油试验的检查焊缝密封性 方法;初步掌握水压试验的方法。该单 元在多媒体教室讲授基本知识,在检验实训中心和焊接实训中心进行现场示范讲授和实训教学。
3. 教学方案设计(见下表)
五、课程教学实施条件
1. 师资要求
①从事本课程教学的教师,应具备以下相关知识、能力和资质:
◆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专任教师);
◆获得国家 II 级无损检验员及以上职业资格;
◆熟悉相关焊接标准及无损检验标准;
◆熟悉方法 RT 、 UT 、 PT 、 MT 等方法;
◆熟悉相应国家标准和工艺规范。
②本课程师资由专兼职教师共同组成。课程中 20%以上的教学任务由兼职教师承担。
2. 教学硬件设施及配备
◆ RT 、 UT 、 PT 、 MT 等检验设备及实训场地;
◆数量适当的标准试块,焊缝缺陷试块;
◆数量适当的典型焊接产品资料;
3. 教材及参考资料
①学生使用教材
六、课程考核
为了更全面考核学生对焊接产品质量检验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课程考核包括平时过程考核、期末 理论考核和应用能力考核三部分。具体考核成绩评定办法如下:
课程考核成绩组成:
期末考试成绩:40% 平时过程考核成绩:30% 应用能力考核成绩:30
平时过程考核成绩包括:
考勤情况:10%
平时作业和测验成绩:80%
平时提问成绩:10%
[1]理论考核方法:(考试时间:60分钟)
对焊接产品质量检验基础知识进行综合考核,考核方法为笔试(一页开卷)。
[2]应用能力考核方法:
对 RT 、 UT 、 PT 、 MT 检验的实际操作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核,占应用能力考核成绩的 60%。
对各学习情景技术文件完成情况的考核,主要考察技术文件完成的完备情况和质量,占应用能力考核 成绩的 40%。
范文四:质量管理与认证课程标准
《质量管理与认证》课程标准
一、课程说明
课程性质:专业课
授课对象:三年制大专
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
学 时 数:72学时
学 分 数:4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课程描述:本课程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生产、服务领域中具有分析、 解决管理实务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继续学习和以后从事工商管理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它在培 养高级管理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工商管理实践活动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 用。
知识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主要应掌握以下内容: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质量审核和质量认证、质量监督、质量监督、工序质量控制、质量检验、 质量成本管理、服务质量管理、顾客满意理论
能力目标 :掌握质量设计和建立质量体系的能力、掌握组建质量管理小组的基本能力、掌握质 量管理常用统计方法和运用计算机进行质量管理
素质目标 :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规 范的操作意识,养成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有协作和团队精神:能综合运用所学 的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案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 意识,具有一定的自学、表达、获取信息等各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项目一、质量管理的思想与概念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产品质量形成的理论
2、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概念
教学难点: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概念
教学内容:
1、产品质量形成的理论
2、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概念
3、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项目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 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与发展
2、熟悉质量管理原则。
3、掌握 ISO9000族标准的构成和使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ISO9000族标准的构成和使用、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 教学难点:ISO9000族标准的构成和使用
教学内容 :
1、 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与发展
2、质量管理原则和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3、 ISO9000族标准的构成和使用
4、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5、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
项目三、质量审核和质量认证
教学目的与要求 :
1、了解质量认证的概念和历史
2、掌握质量审核概念和程序、质量认证的实施和管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质量审核概念和程序、质量认证的实施和管理
教学难点:质量审核概念和程序、质量认证的实施和管理
教学内容 :
1、质量审核概念和程序
2、质量审核的实施
3、质量改进
4、质量认证的概念和历史
5、质量认证的实施和管理
项目四、质量监督
教学目的与要求 :
1、了解产品质量法。
2、熟悉产品质量监督的实施方法。
3、掌握特殊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产品质量监督的实施、特殊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教学难点:质量仲裁、产品质量法
教学内容 :
1、质量监督的概念
2、产品质量监督的实施
3、质量仲裁
4、特殊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5、产品质量法
项目五、企业质量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
1、掌握市场研究与产品开发过程的质量管理、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市场营销与服务提供过程 的质量管理 。
2、掌握质量管理实施中的几种重要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市场研究与产品开发过程的质量管理、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市场营销与服务提供 过程的质量管理 。
教学难点:质量管理实施中的几种重要方法
教学内容 :
1、市场研究与产品开发过程的质量管理
2、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3、市场营销与服务提供过程的质量管理
4、质量管理实施中的几种重要方法
项目六、工序质量控制
教学目的与要求 :
1、了解工序能力指数。
2、熟悉工序质量的受控状态。
3、掌握工序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工序质量控制图。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工序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工序质量控制图 。
教学难点:工序能力指数 。
教学内容 :
1、工序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2、工序质量的受控状态
3、工序能力指数
4、工序质量控制图
项目七、质量检验
教学目的与要求 :
1、了解质量检验的概念、验收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
2、熟悉质量检验的主要管理制度。
3、掌握验收抽样方案的操作特性和设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质量检验的主要管理制度、验收抽样方案的操作特性和设计 教学难点:验收抽样方案的操作特性和设计
教学内容 :
1、质量检验的概念
2、质量检验的主要管理制度
3、验收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
4、验收抽样方案的操作特性和设计
5、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
项目八、质量成本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
1、了解质量成本管理的意义。
2、熟悉质量成本的分析与报告、计划与控制
3、掌握质量成本的科目与核算、质量成本的合理构成。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质量成本的科目与核算、质量成本的合理构成 。 教学难点:质量成本的科目与核算 。
教学内容 :
1、质量成本管理的意义
2、质量成本的科目与核算
3、质量成本的分析与报告
4、质量成本的计划与控制
5、质量成本的合理构成
项目九、服务质量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
1、服务质量差距分析模型
2、掌握服务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3、掌握服务质量及其形成模式、服务质量体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服务质量及其形成模式、服务质量体系
教学难点:服务质量差距分析模型
教学内容 :
1、服务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2、服务质量及其形成模式
3、服务质量差距分析模型
4、服务质量体系
5、服务过程质量管理
项目十、顾客满意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
1、了解质量理念。
2、熟悉顾客与顾客需求
3、掌握顾客满意指数、顾客满意度的测评。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顾客满意指数、顾客满意度的测评 。 教学难点:顾客满意度的测评 。
教学内容 :
1、质量理念
2、顾客与顾客需求
3、顾客满意指数
4、顾客满意度的测评
三、教学建议
1、在理论教学的同时 , 加强实际案例的讲解。
2、根据课时情况可对部分内容作适当筛选。 课时安排:
四、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考试
2、 评分方法:
学习态度(出勤):10%
平时成绩(作业 +课堂问题的回答):20%
期末考试(笔试):70%
五、参考资料
执笔者:审核者:编写日期:
范文五:水泥生产质量管理课程标准
《水泥生产质量管理》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课程 编制061331 赵偶 审定人 开设学期 2010年下学期 编码 人
计划学时编制审定 60+1周 2012.9 适用对象 三年制高职 /学分 时间 时间
材料工已开平行 材料科学基水泥粉磨授课系部 分析化学 程系 课程 课程 础 设备操作 一、学习领域定位
本学习领域主要学习以下知识能力: 1、掌握水泥生产国家标准。
2、了解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和基本生产方法。 3、掌握水泥生产配料方法和工艺。 4、学会水泥生产质量控制与管理。 二、学习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具备水泥生产质量控制管理的能力; 具备查找国家材料检测标准;
具备对水泥生产工艺进行分析、判断与处理的能力。
2、方法能力目标
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阅读与应用能力;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
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 继续学习能力、适应职业变化能力以及开拓创新能力; 良好的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
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
较好的独立工作能力;
良好的社会沟通能力;
团队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三、学习内容
学习情境 参考 学习单元 学时 情境名称 情境描述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 2 设计编制 会绘制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图;了
硅酸盐水泥生产技术及生产解水泥生产技术要求;掌握水泥硅酸盐水泥4 工序要求 熟料组成与特性;会计算分析熟生产技术
2 熟料矿物组成分析计算 料率值和矿物组成。
2 熟料率值分析计算
水泥生产用主要、辅助原料分2 类及质量要求 掌握水泥生产用原料;熟悉水泥原料预均化矿山开采及原料准备工艺方法;2 原料矿山开采及准备工艺 技术 掌握原料预均化工艺与设备。
原料预均化工艺及提高预均2 化效果的措施
4 生料配料计算 掌握生料配料方法;熟悉生料粉生料制备技2 生料粉磨及立磨粉磨技术 磨及立磨粉磨工艺技术;学会生术 料粉磨系统操作控制。
4 生料粉磨系统的操作控制 掌握生料均化原理;熟悉生料均2 生料均化原理及均化设施 生料均化技化的主要设施;掌握生料均化的术 2 工艺技术。 生料均化工艺技术
生料在煅烧过程中发生的物4 理化学变化 掌握生料在煅烧过程中发生的
物理化学变化;熟炼掌握悬浮预2 悬浮预热技术、预分解技术 熟料煅烧技热技术、预分解技术、回转窑技术 术、熟料冷却技术;掌握预分解2 回转窑技术、熟料冷却技术
窑系统的操作控制。
2 预分解窑系统操作控制
2 水泥制成工艺技术 熟悉水泥制成工艺技术;掌握挤水泥制成技2 压粉磨技术;掌握水泥的储存与挤压粉磨技术 术 发运。 2 水泥的储存与发运 掌握凝结时间及其调节控制;掌硅酸盐水泥2 凝结时间及其调节控制 握影响强度的因素及其调节控性能及应用
制;了解体积变化与水化热的影影响强度的因素及其调节控响因素及应用;掌握耐久性的影2 制 响因素及其改善途径。
体积变化与水化热的影响因
素及应用; 2 耐久性的影响因素及其改善
途径
水泥生产的原燃材料质量控2 制要求 掌握水泥生产的原燃材料质量
控制要求;掌握生料质量控制要水泥生产质生料质量控制要求 2
求;掌握熟料质量控制要求;掌量控制 熟料质量控制要求 2 握水泥质量控制要求。
水泥质量控制要求 2
60 合计
四、学习领域设计说明
1、学习领域设计
材料生产质量管理学习领域
建议学时(60) 学习情境 子情境 理论 实践
子情境1:水泥生产工艺流程设计编制
硅酸盐水泥生产子情境2:硅酸盐水泥生产技术及生产工序要求 6 4 子情境3:熟料矿物组成分析计算 技术
子情境4:熟料率值分析计算
子情境1:水泥生产用主要、辅助原料分类及质
量要求
子情境2:原料矿山开采及准备工艺 6 原料预均化技术
子情境3:原料预均化工艺及提高预均化效果的
措施
子情境1:生料配料计算
生料制备技术 子情境2:生料粉磨及立磨粉磨技术 6 4
子情境3:生料粉磨系统的操作控制
子情境1:生料均化原理及均化设施 生料均化技术 4 子情境2:生料均化工艺技术
子情境1:生料在煅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变
化
熟料煅烧技术 子情境2:悬浮预热技术、预分解技术 6 4
子情境3:回转窑技术、熟料冷却技术
子情境4:预分解窑系统操作控制
子情境1:水泥制成工艺技术 水泥制成技术 6 子情境2:挤压粉磨技术
子情境3:水泥的储存与发运
子情境1:凝结时间及其调节控制
硅酸盐水泥性能子情境2:影响强度的因素及其调节控制 6 子情境3:体积变化与水化热的影响因素及应及应用
用;耐久性的影响因素及其改善途径
子情境1:水泥原燃材料质量控制要求
子情境2:生料质量控制要求 水泥生产质量控8 子情境3:熟料质量控制要求 制
子情境4:水泥质量控制要求
2、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1:硅酸盐水泥生产技术
参考学时:6
学习目标:
会绘制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图;了解水泥生产技术要求;掌握水泥熟料组成与特性;会
计算分析熟料率值和矿物组成。
学习单元
教学方法和建议 单元名称 任务载体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硅酸盐水泥生产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结合现场教学
设计编制 工艺流程
硅酸盐水泥生产技生产工序及其技术图表数据讲述讲解 术及生产工序要求 要求
熟料矿物组成分析熟料矿物 举例计算 计算
熟料率值分析计算 熟料 讲解、计算分析 学习情境2:原料预均化技术
参考学时:6
学习目标:
掌握水泥生产用原料;熟悉水泥矿山开采及原料准备工艺方法;掌握原料预均化工艺
与设备。
学习单元
教学方法和建议 单元名称 任务载体
水泥生产用主要、水泥原料 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结合标本样本演
辅助原料分类及示教学 质量要求
原料矿山开采及矿山 图表演示与讲解 准备工艺
原料预均化工艺预均化堆场 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结合标本样本演
及提高预均化效示教学 果的措施
学习情境3:生料制备技术
参考学时:6
学习目标:
掌握生料配料方法;熟悉生料粉磨及立磨粉磨工艺技术;学会生料粉磨系统操作控制。
学习单元
教学方法和建议 单元名称 任务载体
生料配料计算 生料配料 计算举例讲解
生料粉磨及立磨生料磨、立磨 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结合现场教学 粉磨技术
生料粉磨系统的生料粉磨系统 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结合现场教学 操作控制
学习情境4:生料均化技术 参考学时:4
学习目标:
掌握生料均化原理;熟悉生料均化的主要设施;掌握生料均化的工艺技术。
学习单元
教学方法和建议 单元名称 任务载体
生料均化原理及生料均化系统 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结合标本样本演均化设施 示教学
生料均化工艺技生料均化系统 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结合标本样本演术 示教学
学习情境5:熟料煅烧技术 参考学时:6
学习目标:
掌握生料在煅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熟炼掌握悬浮预热技术、预分解技术、回转窑技术、熟料冷却技术;掌握预分解窑系统的操作控制。
学习单元
教学方法和建议 单元名称 任务载体
生料在煅烧过程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结合标本样本演中发生的物理化熟料煅烧系统 示教学
学变化
悬浮预热技术、预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结合标本样本演预热器、窑系统 分解技术 示教学
回转窑技术、熟料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结合标本样本演回转窑、冷却机 冷却技术 示教学
预分解窑系统操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结合标本样本演预分解窑系统 作控制 示教学
学习情境6:水泥制成技术 参考学时:6
学习目标:
熟悉水泥制成工艺技术;掌握挤压粉磨技术;掌握水泥的储存与发运。
学习单元
教学方法和建议 单元名称 任务载体
水泥制成工艺技水泥粉磨系统 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结合标本样本演术 示教学
挤压粉磨技术 辊压粉磨系统 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结合标本样本演
示教学
水泥的储存与发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结合标本样本演水泥储存发运系统 运 示教学
学习情境7:硅酸盐水泥性能及应用 参考学时:6
学习目标:
掌握凝结时间及其调节控制;掌握影响强度的因素及其调节控制;了解体积变化与水化热的影响因素及应用;掌握耐久性的影响因素及其改善途径。
学习单元
教学方法和建议 单元名称 任务载体
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结合标本样本演凝结时间及其调水泥凝结时间 节控制 示教学
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结合标本样本演影响强度的因素水泥强度 及其调节控制 示教学
体积变化与水化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结合标本样本演热的影响因素及示教学 体积、水化热及耐久应用; 性 耐久性的影响因
素及其改善途径
学习情境8:硅酸盐水泥性能及应用 参考学时:8
学习目标:
掌握水泥生产的原燃材料质量控制要求;掌握生料质量控制要求;掌握熟料质量控制要求;掌握水泥质量控制要求。
学习单元
教学方法和建议 单元名称 任务载体
水泥原燃材料质采用工艺质量控制图表演示讲解结合水泥原材料 量控制要求 企业实例教学
生料质量控制要采用工艺质量控制图表演示讲解结合生料 求 企业实例教学
熟料质量控制要采用工艺质量控制图表演示讲解结合熟料 求 企业实例教学
水泥质量控制要采用工艺质量控制图表演示讲解结合水泥 求 企业实例教学
五、考核方式
1、评价方式
采取自评20%+互评20%+教师评价60%=100%三者结合进行。
2、考核要求
考核方式 专业理论知识考核 实践教学考核 学习情境 50分 50分 硅酸盐水泥生产技术 8 8
原料预均化技术 4 4
生料制备技术 8 8
生料均化技术 4 4
熟料煅烧技术 8 8
水泥制成技术 4 4 硅酸盐水泥性能及应用 6 6
水泥生产质量控制 8 8
合计 50 50
六、建议与说明
1、教材编写(参考)
(1) 必须根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以上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的设计思想。
(2) 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个典型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材料物理性能检验工及建筑工程专项实验员考证组织教材内容。
(3) 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材料物理性能检验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 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规范、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 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资源
材料生产视频资料、生产企业设备图片、生产质量管理规程等。
3、行业标准
GB-T 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国家标准 GB/T 1346-200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T 1345-200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筛析法 4、参考教材
水泥工艺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7
5、参考网站
中国建筑材料网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质量管理》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