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本114页的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墙断壁。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几部分内容?(两部分:(1)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2)圆明园的毁灭。)
三、自学课文,小组交流讨论
1.默读课文,想想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2.遇到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你们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1)小组讨论: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小组进行整理,写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大问题。
四、交流自己从课外书中查到的有关资料
五、讨论、交流、解决难点
1.自读课文,自己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3.交流讨论结果
(1)通过交流体会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
①先从圆明园的布局来理解它的辉煌。
(简单说说圆明园的布局是怎样的,然后画圆明园的平面图,教师作简单解说,重点理解“众
星拱月”一词,通过这个词,体会两点a.小园多;b.当时景色美。)
②通过想象,描述圆明园的美景,以体会它的辉煌景观。
(结合第三自然段,先找出说感受的一句话,然后对这句话简单理解。老师读这一段,请同学们充分展开想象,看看在你头脑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老师读时要把学生带入情境。)
③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圆明园的美景。
(用幻灯片出示一些美丽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想象美景,然后指导他们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描述时不必每一处景点面面俱到,可选择学生熟悉的:如“金碧辉煌的殿堂”“买卖街”“平潮秋月”“狮子林”等。同学之间可互相补充。对于“西洋景观”等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学资料谈谈。)
④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把圆明园梦幻般的美读出来。)
⑤结合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可先引导学生找出书中评价圆明园的这句话,然后在理解“瑰宝”“精华”
的意思后,让学生简单概括。)
⑥通过了解圆明园的文化,以体会它的辉煌。
结合第四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回答:a.东西多;b.物品珍贵;c.年代久远。 ⑦此时,当你了解了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可自由发言,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爱)
⑧教师点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2)通过交流体会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①出示圆明园被毁灭后的图景,引导学生观察。
(在出示图景之前,教师可用语言进行过渡,感染学生由爱到恨。) ②结合第五自然段,谈谈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在学生简单概括后,放录像,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恨并产生共鸣。看完录像后,说说自己此时的心情。)
(学生畅所欲言,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恨)
③联系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这一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谈理解。) ④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几分钟。(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片段)“火烧”半分钟,想象会烧掉什么?大火连烧三天会烧掉什么?
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在三自然段的景物前前面加“没”、“了”。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比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
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师:还可以换一种说法,比如,金壁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没有了”!”
⑤教师:圆明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
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带着无比痛恨之情来读。
(3)理解第一自然段
①齐读,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理解“不可估量”)
②联系全文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为什么是不可估量的?(学生联系板书说。)
(4)联系时代背景,进行思想教育。
①联系当时的背景,谈谈侵略者为什么胆敢如此为非作歹
(补充资料):圆明园是皇帝享用的。当圆明园被烧,咸丰皇帝
无奈,只好带着慈禧等仓皇逃跑了。在皇帝看来,圆明园被毁是他最大的屈辱。为了这“屈辱”,皇帝以平民的生命为代价,发动“复仇”战争,反而却丧失了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惨痛的损失永远无法弥补!
英法联军以什么借口烧毁圆明园?人们想当然的认为: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本性决定了他们的野蛮行径。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奉行‘磕头外交’”与“国际外交惯例与国际法准则”这
两种不同文明所导致的行为冲突。在清朝皇帝看来外国使臣在他面前不磕头有失天朝“天下一统”尊严;在英法国家看来,拘禁、虐杀外交官违反国际法与人类文明的。本来要烧故宫紫禁城,为了给皇帝点颜色看看,才决定烧毁圆明园。
焚毁圆明园的前几天,英法联军列队入城,清军士兵夹道跪迎,北京居民观者如市。英法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的其间、其后,中国平民也成群结队闯进去,带走他们所能找到的一切。军阀混战时期,一些军阀又进行洗劫,圆明园最后只剩几块残垣断壁。据说,中国人龚橙──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是火烧圆明园的主谋,因他带的路。
师:当我们的思维视角停留在一个方面的时候,我们的思考就会停止。刚才的体验只是让我们对照一下历史。读了上面的词条,现在,再读“圆明园”这三个字的时候,难道你心中仅仅是自豪和愤怒吗?
②师过渡:这痛苦的耻辱一直刻在我们心里整整144年了,让
我们“走出圆明园”(出示文字课件)。我想,无论怎样,我们走不出历史的阴影。如果历史可以改写,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144年前做一次小小的体验。如果你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国之君──“皇帝”;如果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家管理的大臣(展示课件);如果你是保卫国家领土的士兵;如果你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北京的老百姓──
师:面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径,你会怎么做?请自己选择一个角色静静想一想,一会请你实话实说。(学生讲其中的一个角色的时候,老师紧紧围绕这个角色进行讨论,直到完了再下一个角色。)
六、总结全文
1.总结;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布置作业
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把想到的写下来。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应用写作文书、各类资格考试、生活休闲娱乐、中学教育、德育渗透课型的设计简案《火烧圆明园》[1]91等内容
范文二: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18日——我们应该铭记于心的日子,因为在历史的篇章上,这是帝国主义火烧圆明园的日子。圆明园的毁灭,即见证了帝国主义的伤天害理,令人发指的罪证,也证明了那时清朝的腐-败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我的眼睛在流泪。我的心也在流泪,看完《火烧圆明园》,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的心灵被耻辱着,被那愤怒的火焰灼烧着。
闭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近160年前那火烧圆明园的场面,也看到了法国和英国这两个强盗在肆无忌惮的犯着罪恶。我可以听到他们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其实,这段历史是我最不愿意面对的历史,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的屈辱,也是作为每个中国人心底最疼的地方。我想,是个中国人。就一定仇恨妄自尊大,毫无避讳的烧杀抢掠的帝国主义吧!这不是我在夸大其词,而是他们的做法真的不能不让中国人气愤,不能不让全世界所苟同。
对于圆明园,我是心存骄傲的。不管它曾经是否被帝国摧毁,也不管它现在是如何的面目!但是可以说,它集我国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把我国古典园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当年,凡目睹过其盛况的人,都说它确实是好。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园林刮目相看,也正是从圆明园开始的。总之,圆明园为我们这个文明古国赢得过荣誉,曾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抢劫圆明园的时候,随军的神职人员在圆明园被焚毁前居然大言不惭地说:“都拿走吧,再过半小时,所有的东西都将被烧掉。这是拯救,而不是抢劫。”这是令中国人所愤怒的,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么的自圆其说。
是呀!那毕竟已是历史,是不可改变的。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不要再让这篇历史在以后重演。我们要把这篇羞辱的历史铭记于心。成为我们加油的指引标。历史是不可改变的,它将永远记录在每一代的人心中。但是,它可以改变以后,改变将来我们的生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为了以后中国美好的将来奋斗。从现在努力,为了新中国,为了历史不再记录像火烧圆明园这样的屈辱史!我们应该有奋斗的决心。
范文三:火烧圆明园
火燒圆明园(1)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可现在看到的只是残恒断壁。它是我国近代一段屈辱历史的见证。
火燒圆明园(2)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开始焚烧举世闻名的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
圆明园从1709年兴建直到1860年焚毁,共经营了151年。几代清帝不知耗费了多少天下的财力物力,来建造这座历代王朝前所未有的皇家园林。 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
火烧圆明园后,英法联军又威胁清廷,如再不屈服便要攻入城内,将皇宫也予以焚毁。腐朽无能的满清统治者马上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北京条约》,换得侵略者撤退。
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历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举世闻名。圆明园分三圆,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的,所以又称圆明三园。此外,周围还有很多小园分别在东西南三面环绕着圆明园。
圆明园建筑宏伟,有许多名胜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也有很多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有些还是外国的房子呢!
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至先秦的青铜礼器,下至各朝代的名人书画、奇珍异宝。所以,圆明园又是当时世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把园明园内的东西全抢走了,还烧毁了圆明园。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
范文四:火烧圆明园
土豪的儿子学习成绩不佳 ,一天课堂上老师问他圆明园是谁烧的,他说不是他烧的! 老师当时就给他爸打电话说:你儿子最近上课越来越不像话了,我问圆明园是谁烧的,他竟然回答说不是他烧的... [图片] 回家后,被他爸一顿毒打,第二天他爸打电话给老师说:昨晚他已经承认圆明园是他烧的了!------ 老师,无论多少钱,我们家都赔!
《火烧圆明圆》下集:第二天,历史老师怒不可遏,对校长说,我问他圆明圆谁烧的?他爹居然说不管多少钱他赔,真是气死我了。校长听了,语重心长地说,烧了就算了,你有所不知,他爹是政协委员,我市著名企业家,市长身边的红人,赞助过咱们学校,惹不起阿!对了,那个圆明圆是哪个单位的?烧了叫他爹再盖一个嘛。历史老师听了更生气,报告了教育局长…
教育局长说,事情已经发生了,急也没用,当务之急封锁消息,不能让记者知道是咱们学校的学生烧的,另外,那位同学先转学,叫他的家长配合做好亲友工作,消息不要外传,影响不要再扩大…
第三天,市长来到该校,怒斥校长:你个龟儿子,书没读过几天,大字不识几个,你姐央求我半天,好不容易我弄个校长给你当,你给我惹出那么大乱子。马上换届选举,你知道对我有多致命?我问你,火势控制了没有?消防的来了吗? 校长说,当时我也不在现场,我也不知道小兔崽子是怎么放的火?市长说,你赶快调查,第一时间直接报告我…
第四天,市委召开常委会,研究火烧圆明圆,破坏换届选举,扰乱社会治安特大安全事故,作出五条重要指示:
一、不管谁烧的,不管有多大背景,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二、通知全市消防部门,立即组织灭火,封锁现场。
三、通知市委宣传部,加强媒体监管,做好网络安全,禁止传谣信谣。
四、主管教育的副市长,立即停职检查,教育局长撤职,校长开除公职;
五、上报省委,听候指示。
第五天,土豪带儿子自首,公安局长指着学生说:你个小兔崽子,硬是烧得干干净净,现场一点痕迹都不留,我们全市查遍了,也没找到珠丝马迹,你说,你在哪里烧的,老实交代,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土豪说,王局,这把火其实不是我儿子放的,有人看我这些年赚了几个钱,故意要整我,我是背黑锅阿!局长说,李总阿,这点我们也想到了,他一个毛小子,哪有那么大的胆量?后面一定有猫腻…
三天后,公安局在市委领导下,对这事件进行了彻底调查,案情真相大白,原来圆明园的那把火其实是历史老师为了报复土豪放的
范文五: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遗址中的典型建筑物--大水法遗址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说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经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毁于大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贪生怕死。听起来好像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侵略、被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被国外所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