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创新是创业的本质特征
创新是创业的本质特征
吴江
【人才时评】
创新是创业的本质特征。无创新的创业,是低层次创业,很难有持久的生命力。
创新意味着给市场引入了一种“新组合”。“新组合”包括:引进一种新产品或服务,提供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开辟一个新市场,掌握一种新的原材料的供应源或者创建一个新的组织。创业是实现创新的过程,创新存在于创业企业发展的全过程,而不局限于创业的初期阶段。
创业与创新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活动,创业是商业行为,创新是技术行为,这两个行为就像我们的两条腿,要向前进谁也离不开谁,单条腿谁也蹦不远。
创业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其创新就不能只看到个人的兴趣偏好,而是要满足社会需求。创新必须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紧密联系起来,它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引擎。创新的产生,取决于每个人或核心团队依靠知识和经验积累起来的想法和意图。
同时,创新不只是创造新的价值,也是取代旧的公司和活动。事实上,公司创建和更替的这种动荡、动态的过程正是经济复兴和增长的重要来源。
有研究表明,无法实现将至少10,的年度收入来源替换为新产品或服务的公司,将很有可能在5年内被淘汰。信息技术革命只会并已经助长这种动态过程,在互联网、生产和消费行业都已经遍及。正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埃里克-布林约尔松写道:“我们在信息产业中看到了更大的动荡和波动性,反映出创造性破坏风暴不可避免地伴随着颠覆性创新。”今天,领先者真正受益于创新,而那些创新落后的公司则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有时候可能是致命的代价——破产和解散。
创新创业不是用金钱可以买来的,更不是用行政命令管出来的,它是用中国梦包容出来的。所以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构建一种人人自主自由干事业谋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今天,一个想法就可以产生能量去改变一个世界,比尔?盖茨的微软、乔布斯的苹果、贝佐斯的亚马逊、马斯克的特斯拉、马云的阿里巴巴、马化腾的腾讯、李彦宏的百度、雷军的小米都是由梦想到创造人间奇迹。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给市场和社会留足空间,为公平竞争搭好舞台。
个人和企业要勇于创业创新,全社会要厚植创业创新文化,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我国有13亿人口,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
范文二:创业的本质特征是 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特征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特征”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
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特征
周山雪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深圳)
摘要: 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特征应体现在,,宏观上,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地方经济发展对
人才的需要;微观上,针对职业岗位 或岗位群 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理论上,针对职业岗位所要求的专门技术理论和经验知识;实践上,针对职业岗位所要求的专门技能、技巧和其他实践能力。在上述认识基础上,我们还必须知道:除了两种理想的极端情况外,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
1
只是相对的。实际上,任何教育都同时具有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双重特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蓬勃兴起和普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我国教育的实用性大大增强,教育为经济服务的职能得以强化。在教育改革深化的同时,很多理论问题的研究也取得长足进展,但仍然有很多重要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如关于职业技术教育本质的问题。对这个根本性的问题,理论界一直分歧很大。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直接影响到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进程和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构建。有人说争不清楚先不要争,先去做,将职业技术教育的模式先做出来。不错,是要做,但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理论的总结。因为正确的理论指导可以减少实践的盲目性,使我们的教育改革少走弯路。为此,本文就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特征谈谈看法,认识不一定成熟,但愿大家能从中得到启发。
一
严格说,“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现阶段一种比较笼统的说法。我国其他历史时期和各发达国家的叫法都不一样。如我国古代的学徒教育、专业技术教育和近代引进的实业教育
2
(IndustrialEducation )又如现代英国的多科技术学校(Polytechnics )教育、美国的社区学院
(CommunityCollege )教育、法国的短期技术教育和德国的“双元制”与高等专科学校(Fachhochschule )教育等等。在我们看来,它们都属于职业技术教育。因
为它们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旨在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中建议使用“技术与职业教育”(Technicaland V
ocational Education )的概念;我国前几年也有“南派”和“北派”关于“职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正名之争”。1985年我国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使用的是“职业技术教育”,而1996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则采用了“职业教育”的概念。至于“职业教育”一词在我国则是1904年山西农业学堂总办姚之栋在关于增添教习一文中首先提出的,当时未被采用。到了1917年,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黄炎培等48人在上海发起创办中华职教社后,才将“实业教育”改为“职业教育(V ocationalEducation ) ”。实际上,职业技术教育概念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一方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教育现象本身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另一方面,人们对它认识和理解的侧重点、深度和广度也不一样。因此,要给它下一个绝对准确、统一的定义是很困难的,也不一定必要。但对它的
3
本质或核心进行概括却是十分必要的。 一般来说,职业技术教育是对就业者所进行的一种不同水平的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的教育。即是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培训和教育,使他们获得一定的某种专门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从而达到就业的目的或就业后易于提高的一
1
种教育。” 参考门振华的《职业技术教育概论》第3页 但在实践中,由于普通文化素质教育的渗透和各种层次的交织,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变得复杂,形式变得多样,理论界对其内涵的理解也出现了分歧。但不管怎样,从各种职业技术教育现象中,我们可以概括出以下基本特点,这些特点可以说已为大家所公认: 第一,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国民经济各部门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初、中、高级应用型技术或管理人才。就我国现阶段而言,一般较强调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第二,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和管理模式不再是单纯的学校模式,主张企业、行业、社会和个人的广泛参与。 第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强调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实践性教学,提倡在职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以能力的培养为中心 这里的能力系指一种综合性的职业能力,它包括职业态度、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等 。
4
从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办学模式和教学工作等主要方面的特点可以看出: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特征应该体现在:宏观上,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微观上,针对职业岗位 或岗位群 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理论上,针对职业岗位 或岗位群 所要求的专门技术理论和经验知识;实践上,针对职业岗位 或岗位群 所要求的专门技能、技巧和其他实践能力。总之,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可以概括为: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更加具有“职业针对性”。或者说,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更加具有“职业针对性”的教育类型或专门教育。
二
职业技术教育的上述本质特征从世界上较成功的职教模式,,德国的“双元制”和加拿大的“CBE ” Campentency ,Based ,Education 的特点中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它们是通过企业的参与、职业岗位的分析和
职业能力的培养来实现“职业针对性”要求
的。我国办得较早的金陵职业大学和办得较好的广州酒店管理学院、白云职业学院也都是在认真研究地方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在培养“职业针对性”人才方面获得成功的。 我院电工、电子类的大学生和青年教师 专科、本科、硕士、博士 考初、中级电工的实践也能说明一定的问题。一般认
5
为,普通教育比较重视理论教学,职业技术教育比较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但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在考工的过程中,考生的实际操作一般一次就能通过,而理论知识要考几次才能通过。这是什么原因呢 难道这些大学生、研究生的理论水平比初、高中文化程度的技术工人还低吗 显然不是,原因是他们的理论知识结构中缺少“职业针对性”的电工知识 虽然这些知识的层次并不高 。可见,要办好职业技术教育,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就行了。实际上,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等重要,关键问题是要加强二者的“职业针对性”。 本世纪初,黄炎培先生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通过1914年和1915年对国内外教育的考察,发现中国教育与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不相适应,因此极力倡导职业教育并创办了中华职教社和《教育与职业》杂志,主张将学校与社会、求学与服务联系起来。他在立社章程中清楚地指出,推行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谋个性之发展,为谋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能力之准备”。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在区别职业教育与实业教育时,黄炎培先生指出“职业教育 V ocationalEducaton 则凡学成后可以直接谋生者皆是”,认为“职业教育以广义言之,曰教育皆含职业之意味,盖教育云者,固授以学识、技能而使之生存于世界也。若狭义言,则仅以讲求实用之知能者为限,??所谓职业教育,
6
专以职业上的学识,技能教授不能久学之青年??”。 见《黄炎培教育文选》54、58页 。从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技术教育思想中,我们还能更加深刻地领会到“职业”一词的含义及其重要性,,它是实现个人谋生、自我完善和社会发展
2
的基本方式或纽带。
北京师范大学高奇教授在她的《职业技术教育概论》 我国第一部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论著 中则是这样给职业技术教育下定义的:”什么是职业教育 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广义的职业教育是:按社会的需要,开发智力,发展个性,培养人的职业兴趣,训练职业能力,谓之职业教育。狭义的职业教育系指对全体劳动者在不同水平的普通教育的基础上,所给予的不同水平的专业知能教育,培养能够掌握特定劳动部门的基础知识、实用知识和技能技巧人才的教育。”换句话说,职业教育就是针对某种职业 用高教授的话说就是“特定劳动部门” 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特殊要求所进行的一种专门教育。即是一种“职业针对性”的教育。
此外,两千多年前孔子的“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论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当时教育的职业性和职业教育的“针对性”。这些论点的确也是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的真实写照。当然,它在教育不断走向大众化、贫民化的今天是不恰当的。不过,如果将其改为“学而优则职”、“读书致富”,
7
也许比较符合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情况。
三
为了加深对职业技术教育“职业针对性”本质特征的理解,我们还必须认识到:除了两种理想的极端情况外,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只是相对的。实际上,任何教育都同时具有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双重特性。右看是职业技术教育,左看就是普通教育了。如我国培养中级技术工人的职业高中和技校,同样强调高中文化;我国现阶段兴办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也同样强调大专文化;就连短期的就业培训也不能说它对学习者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没有一点帮助。从教育的起源来看,教育的产生一开始就是以职业技术教育的形式出现的。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才逐渐分化,甚至异化。我们今天强调职业技术教育,可以说是教育经历了一系列
曲折历程后回归自我的一种表现。正如黄炎
培先生所说“教育皆含职业之意味”。
我们必须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关系。如同数学上一根连续的数轴有正、负两个方向,正与负是相对而言的,数轴上任何一个数是正还是负要看原点定在哪儿或与另一个数比较而言才有意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如工程教育相对于理科教育
8
而言更接近于职业技术教育,而相对于职业技术教育而言又更接近于普通教育;又如我们现在所说的学校职业技术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更接近于职业技术教育,而相对于就业培训而言又更接近于普通教育。通常我们现在所说的职业技术教育有一个隐含的前题,就是相对于我们现在的普通中学、大学等以较系统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主的教育而言。所以,我们说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更加具有“职业针对性”的教育类型。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才将“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分开论述,并将“技术教育”放在“职业教育”的前面合称“技术与职业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中建议使用“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概念,并指出将“技术与职业教育”当一个综合性名词使用,进一步理解为它是普通教育的一部分,是为某一职业领域的就业做准备的手段,是终身教育的一方面。这不正是在解释职业技术教育的“相对性”与“针对性”的本质吗“职业技术教育”的概念只不过是我国现阶段在对“技术与职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的情况下,一种不加区分的说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说法更加确切,关于这个问题还可以另行讨论。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我们实际上是在讨论“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两者与“普通教育”的差别,因此可暂不加区分。假如要细分的话,“职”与“业”、“技”与“术”也有所不同。在中国古代“职”是指“官职”,“业”
9
是指“民业”;“技”是指技艺,“术”是指“方术”。不过,
如果我们将普通教育、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等放在一起比较,职业技术
3
教育的“相对性”和“针对性”的本质特征系问题以及构建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体系的就更加清楚了。如果我们深刻地认识和理解问题等等,限于篇幅,这些问题将另行讨论。 了职业技术教育的上述本质特征,那么很多 至于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职业技术教理论和实践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如:职育,是正规的还是非正规的职业技术教育的业技术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关系问题;最近几问题就更不用争了,因为它们无非是概念的年我国出现的“普高热”,职业高中招生滑内涵在扩大、外延在缩小的问题,其核心或坡的问题;职业技术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关本质是不变的。
参考文献:
?李蔺田主编,王萍副主编:《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8月。 ?门振华编著:《职业技术教育概论》,重庆大学出版社,1988年2月。
?梁忠义、金含芬主编:《七国职业技术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
?高奇主编:《职业技术教育概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
10
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 内部发行 ,1984年12月。
?杨沼全编著:《中国高等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年5月。
?雷光明著:《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初探》,科学普及出版
社,1992年6月。
?仇江:《CBE 教育体系的四个特征》,《职业技术教育》,
1994年第3期第41页。
?高奇:《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与实验》,《教育研究》,
1998年第5期。
The Featur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Zhou Shan-xue
(Shenzhen College of Technology , Shenzhen)
Abstract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featur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t the macro level, vocational education tries to meet the manpower demand rais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and, more important, local economy; while at the micro level, it focus on the quality of manpower for a given post. It offers its trainees with particular theory and knowledge as well as skills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needed for
11
a post. Beside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vocational and academic education is relative. In fact, any education bears both the vocational and academic features.
4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
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12
范文三:资源经济的本质特征与发展对策
资源经济
的本质特征与发展对策
我国的经济发展随着2003年人均技术条件下不能利用的资源,由于技不存在本质上的资源供给过剩问题。
GDP首次突破 1000美元,人们的生活 从温饱型术进步进而转化为现在可以利用的资 源,原来不被称只要工业化阶段尚未结束,资源短缺 的总体趋势就
不会改变。开始向小康型迈进,各地又 相继出台取消农业税征收之为“经济资源”的, 现在可称之为“经济资源”了。从的优惠政策, 标志着我国已经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 工这种 意义上讲人们对资源利用的认识是无 限的。但是在业社会的转变,整体上进入了工业 社会。东部要先富、资源经济阶段,特别是工 业化的早期,人们对可利用资 二、资源经济发展阶段中部在崛起、西部 大开发,中国要和平崛起。一波又一源的消 耗速度大大地超过了认识的速度,使 大多数波 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次又一次的城市 扩张,引发了可利用的资源成为了“短缺资 源”,甚至有些资源将很 资源经济,它既是一种经济类型50年,煤 一轮又一轮的资源大战。 要实现工业化需要有一个过快耗竭殆尽。 有人估计地球上的石油再有又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必然阶段。社 会学家、经济100年将消耗完毕。从这种意义上 而言,资源又是再有程,这一 时期是一个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快速 积累社学家认为,自人类文明以 来,人类的经济活动按照产业有限的,而人们对资源 的需求则是无限的。这种有限资会财富,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 平的过程。因此,我们又结构划 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将来可能 过渡到高源和 无限的需求就构成了资源经济发展阶 段的主要矛把这一时期的 经济称作资源经济,把这一发展过程 称技术经济。但从技术进步和 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按 盾,这一矛盾将贯穿整个 资源型经济发展阶段的始作资源经济阶段。上述三个阶 段可对应划分为:劳力经济阶段、资源 经济终,这也就 是资源经济区别于其它经济的本质特 征。
阶段、智力经济阶段。虽然说这三 个阶段的经济发展都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则表现为 “资源的占有”,既然资
离不开对自然资 源的开发利用,但其本质特征各有不 源是有限的,就 必须想办法去占有资源,只有占有了
同。人类文明早期,一直延伸到农业社 会,由于技术不发资源,才具备了经济发展的前提。例如 我国今天的钢铁
达,开发自然资源的 水平低下,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工业、能源工业的继 续发展就严重地受到了铁矿石、石
索取 容易得到满足,而这一阶段经济的发 展主要取油、 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制约。矛盾的另一 方面是永不
决于对劳力资源的占有,谁 占有的劳力资源多,谁满足的需求,缓解需求的 关键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
就取得了经济 发展的主动权,故称之为劳力经济或 一、资源经济及其本质特征率,优化配 置资源。当然经济的发展不可能总是 直线
劳力经济阶段;人类经济发展进入工 业社会以后,由上升的,也会出现市场疲软供大 于求的时候,最近有
于技术水平的提高,开 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不断 人认为我国的经 济正在由“资源约束型”向“需求约束 所谓资源经济,是指经济的发展
增强,为 了发展经济,人们开始大量地无节制 地主要取决于对资源的占有与配置的经 济,也可以理解型”转变,从而淡化了对资源的忧患意 识。其实所谓“供大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当资源消耗的 速度超过了人们为以“消耗资源”为基 础的经济。这里所指的“资源”,于求”、“需求约束” 是相对于市场上某一价格水平而言 对可利用资源的认识 速度时,可利用的资源就会越来从严 格意义上讲是指有经济价值的自然资 源,如土地的,
越少, 从而使大多数可利用的资源变成“短 缺资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 等。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自
源”或称之为“稀缺资源”,因此 经济的发展往往会受然资源如: 阳光、空气、海水、沙漠中的沙子等等, 它
到资源短缺的制们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也是很有 价值最为珍贵的
自然资源,但是至少 到目前为止,人们能够免费而大 量地 去占有它们。从理论上讲所谓“资源”是一个相 对动态的概
念,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当时经济
河南国土资源 2005/6 10
约,故又称之为“资源约束型”经济。关于土地资源,如果我们把它引要和愿望。在资源经济阶段,按理说绝总之,工业社会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 于对自然资源的申到国土资源的概念上来讨论,那么 我国国土面积就大部分资源会得到快速而有效的利用。 但现实生活中并
960 万平方公 里,因为我们还有300万平占有和配置,故称之 为资源经济,这一经济发展阶段不再是非完全如此,只要我 们留心观察一下周围的情况,就
旷而闲置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人 方公里海洋 国土。有人说不难 发现到处有长期停工待建的大厦、空 也称 之为资源经济阶段。经济发展进入第 三阶段即
的厂房、废弃的土地 、挖开 又填上,填上又挖开的街类的经济活动将由陆地向海洋转移。 当前突显海洋知识经济阶段,这一阶段自 然资源不再是决定经济发
道、经常因修 路而限制通行的高速公路等等。这种 资属经济区的争端,不能 不说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从这展的主导因 素,而主要取决于对人才和知识的占 有和上讲,也存在着“两个市场”“、两种资 源”的问源大量的闲置是利用效率不高的具 体表现。造成资源种意义 配置。随着资源经济的充分发展, 工业化、城市化己基 题。利用效率低的原因 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周期中的经本结束,各种基础 设施建设也日趋完善,第三产业的我们研究发展战略,搞规划都应 把本地区放到济 紧缩、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不完善等 等,都是造成充 分发展己经取代第二产业的地位,靠 大规模消耗全国,乃至全世界更大 的范围去定位自身的经济发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原 因。因此只有继续坚持经济体自然资源来发展经济的时 代已经结束,经济发展对资方针展,贯彻 实施好中央关于“引进来、走出去”的 制改革, 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在政 府的宏源的需求 趋缓或开始回落。又由于科学技术的 迅猛资源的基础作用才能有引导好企业去开拓“两个市场”、 占领“两种资源”。 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 发展,大量的高新技术涌进经济 领域,如:信息科学效地提高资源 的利用效率。 2、坚持把节约利用资源放在首位 的原则 技术、生命科学技 术、海洋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4.依靠科技进步减少对资源的依 赖 资源经济是建立在“消耗资源”基 础上的经济,术、 空间科学技术等等,这些高新技术不 仅能够最科学技术的进步能使原来不可利 用的非经济资但这种“消耗”应当是建 立在“节约”基础上的“消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现有 的短缺资源,还能够将原 源变为可供利用的经济 资源。如矿产开发中低品位难耗”。可以 说节约资源和占有资源具有同等的重 要来不被看好 的大量富有资源广泛地利用起来。选冶的 非矿资源,在新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变 成了可性。对于节约利用资源我们有较大 的操作空间,据
年“工业与环境 协调高峰论坛”上介绍,建国2003利用的矿产资源;科学技术能 使地球上大量的富有资
(二氧 以来我国 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十多倍,而矿 产资源源来替代短缺 资源,如地壳中大量存在的沙子)制成晶片、光缆来替代电子元件 和金属导线;科化硅消耗增长了四十多倍。我国单 位产值的能耗比世界
2.4 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技进步能够使需要一间 房子才能装下的原始计算机变平均水平高
(利4.43倍、 印度的1.65倍。当然和德国、日本相 成掌上 笔记本,因而大量地节约了资源;科技 进步
)能够把桌子上的灰 尘重新组装成机器人,用纳米技术比,由于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技术水平 不同、产业结构
使一种物质转 化为另一种物质;科技进步更是资源 不同,其可比意义不 大。但是如果我国的能耗能降到
十年翻一 番,那GDP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的催化剂。科学 技术有时像春雨世界 的平均利用水平,就算
么十年之内也不要增加新的能 耗;如果能耗降到印度的润物一样来提升我们 产品质量和数量,有时也会暴风
水平,可保五 年内不要增加新的能耗。可见在资源 的骤雨 般地给我们留下划时代的印象。总之 十分重视科 三、资源经济发展对策
节约上是大有潜力可挖的。走出一 条切合中国自身实学技术对资源经济的作用, 应当成为资源经济发展的优 际的新型工业化发 展的路子,已是势在必行。如果我们先选项。 资源经济阶段,主要面临着两大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的初期或 中期,也是资不 节约利用资源,就无法实现工业化的 发展目标,更问题:一是如何占有资源,二是如何高 效率地利用好资 源经济发展的早期,未来谈不上可持续发展。源。我们必须牢牢地 抓住这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资源经济是建立在年或年,我们正面临“黄金发展 期”,但是也3.2030矛盾, 最大限度去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并 且最 “消耗资源”基将面临资源特别是能源短 缺的严重挑战。让我们多一有效地去利用好这些资源,这才 是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础上的经济,但是只有这些被“消耗的 资源”最合理而点资源的 忧患意识,开发利用好宝贵的资源,让 资源 的根本问题。最有效地被利用,才能 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所谓效更好服务于经济建设。?(作者系 河南省地质学会理事1、开拓两个市场,占领两种资源 开拓两个市 率,是指 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们的需长)场,占领两种资源是 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经济发展
战略的 必然选择。由于全球资源分布的不均 匀性,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自然
资源应有尽有完全满足需要。例如:
2004年我国铁矿石进口2.08亿吨,约 占全国
50,,而河南省 进口约2000万吨,铁矿石总量的
90,。国 家石油进口突破了1亿吨,对约占总量的
40,,预计到2020年石油缺口 外依存度 上升至
2.4亿吨。当然,我国也有一些 优势资源如:将达到
煤炭、有色金属、稀土金 属等可供出口,互通有无。我们
必须立 足国内,面向世界,从全球的角度来审 视资源
的配置,已是当务之急。
, HENAN LAND RESOURCES 11
范文四:真实性:会计信息质量的本质特征
真实性:会计信息质量的本质特征
作者:[冀铭玲 巨拴科]
,,,,年,,月,在我国香港召开的世界会计师大会上,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成为与会代表一致关注的中心话题。探讨会计信息质量的理论内涵,对认知会计信息质量的本质特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真实性:会计信息质量的本质特征
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核算、监督,并将结果报告给信息使用者。从会计发展的历史长河看,使用者对会计与会计信息的要求,总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尽管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从各个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但是从世界范围讲,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要求,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放松过。
早在,,,,至,,,,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中,由于许多企业的管理当局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惜牺牲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向使用者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这种状况既遭到投资人和贷款人的强烈批评,又受到一些国家政府的高度关注。随即,美国政府开始了对自由市场经济的制度干预,,,,,年和,,,,年相继颁发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在这两部重要法律中,都规定有上市公司的会计报告必须经过审计、必须按规定格式和内容编制的条款。从,,,,年起,美国正式开始了会计准则的漫长的制定和修订过程。因此可以说,会计准则首先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真实性要求的产物。可见,人们当时对会计信息质量主要关注的是真实性。,,,,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表了工作文件《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并进一步强调指出: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主要质量特征。相关性是指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与信息使用者经济决策的需要相关;可靠性是指会计所作的计量能够真实地反映经济对象和经济事项。,,,,指出,可靠性包括三个要素:真实性、可验证性和客观性,即会计计量的结果要与它反映的经济对象或经济事项相一致;也就是说,判断会计信息是否可靠,主要看其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即是否具有真实性。
我国的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有客观性、相关性、及时性、明晰性等原则。客观性要求会计信息反映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信息必须适合宏观经济管理需要,满足各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要讲求时效,要求会计业务处理必须及时进行,以便会计信息及时利用;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利用。可见,我国会计准则也认定客观、真实是会计信息质量的第一特征。
,,,,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委员会发表了长篇报
告《改进企业报告——面向用户》,从研究财务报告的目标和使用者需要的信息入手,提出了改进财务报告和财务报表的建议;,,,, , ,,,,年,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委员,,,,,, ,(,(,,,,,,,提出应设计一套连贯的会计、审计准则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英国、美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 也都在不断地对会计报告进行改革,以满足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但从总体上讲,不论是,,,,、,,,,,、,,,,,还是英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它们所界定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仍然是相关性与可靠性两个方面。最新的情况是,随着近两年美国证券市场上大公司的会计造假案频繁暴露,当前美国政府和广大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指责,主要是集中在真实性上。对质量的真实性要求,已经成为压倒其他一切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前提。
二、真实性:保证公众(包括政府)利益最大化
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并不是一些抽象的数字和简单的数码组合,而是有极其深刻的经济意义和经济后果的。要求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就能保证公众(包括政府)利益最大化。这要求会计信息从开始生成时,就从会计系统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出发,使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和结果尽量科学、合理、真实、可信,并公平地兼顾所有各方的经济利益(尤其是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使会计信息产生的经济后果公平、合理,不致产生误导。因此,会计信息质量的第一要求是真实性,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本质特性,其次,依次应是相关、充分、稳定(可比)。
从根本上说,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相关、充分、稳定(可比),这四个表征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指标之间,不是各自独立,而是相互依存的。由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最终目标是公众利益最大化,那么在确定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目标时,由于不同目标之间的矛盾,就不能使指标的总和达到最优化,而是次优化,这样,如果每项指标均无法达到最优,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公众利益损失。在确定指标的质量目标时,也就应表述为“使公众利益的损失达到最小化”。公众利益损失最小化,即成为确定会计信息质量目标的基本原则之一。这一原则可用下面的公式来表述:
式中,,代表由于实际信息质量与最优目标变量背离所引起的公众利益损失;,、,、,、,分别代表真实、相关、充分、稳定的实际目标变量;分别表示真实、相关、充分、稳定的最优目标变量;,,(,,,,,,,,,)分别代表各项质量目标的实际变量背离目标变量所引起的公众利益损失在社会利益总损失中的权重,且 ,,,,,,,,,,,,,。这一公式表明,在最优指标既定的情况下,公众利益损失取决于各个质量指标与最优质量指
标背离值的平方,以及各质量指标的实际变量背离目标变量所引起的公众利益损失在社会利益总损失中所占的权重。
以公众利益(包括政府利益)最大化,即公众利益(包括政府利益)损失最小化为原则来确定会计信息质量目标的顺序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人为因素往往会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甚至是决定性影响,致使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与目标要求的偏差。例如,自,,,,年下半年,美国和我国相继爆出的会计信息虚假案件,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经济因素和人为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和作用的结果。,,,,年整整一年,在美国证券市场上,除爆出世通、施乐、默克等公司会计造假案外,华尔街还有环球通讯公司、凯马特百货连锁店、泰科国际公司、阿德尔菲亚公司等公司涉嫌财务欺诈和偷税漏税案。除了这些公司的经营者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质量未达到目标规定要求,许多会计处理和操作不符合会计规则,又未按规定向投资者披露外,还有一些会计中介机构如安达信、毕马威等卷入了上述公司的财务欺诈案。这些会计信息失真的案件,不仅大大损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使中、美两国证券市场在两国基本面好转的情况下反而接连下挫,也使得社会公众对会计信息质量真实性要求的呼声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强烈。
三、真实性:从会计程序和过程中产生
从会计在人类社会的整个发展过程所承担的责任看,社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在于如何解决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人们在追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发现,可以通过分工来获取规模收益,通过交换来提高生产和需求效率。分工及其规模收益作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它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是要求社会成员克服自私本能,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互相尊重对方的财产权利,以自愿交换和契约来安排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如果没有对财产及其权利的确认、计量、计算和记录,人们就无法按效率、分工的原则合理地配置资源,确立彼此财产权利的界限,从而就不能确定个体利益多大才算是尊重了别人的产权,因而难以建立起彼此利益交换的合理秩序。所以,会计活动是作为一种独特的人类行为,历史地承担起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记录、计量、计算、报告这一任务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会计职业本身就要求会计人员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真实、正确的记录和计算,提供真实的报告和信息。
从会计信息生产本身的特性看,由于会计信息是把客观存在的经济业务处理后的书面化载体,是经过预设指标、程序的多次整理、转换而生成的,因此就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而言,从会计信息形成的过程和结果看,其信息形成的主体——会计人员起着很大的作用,而报表报出的形式和规定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专业技术,以及会计准则要求的报表报出形式等方面入手,来考察和验证会计信息内容的真实性。由于会计信息本身只能在现有制度和规则(准则)的框架下才能生产出来,也就是说,会计信息是在遵循现行有效的会计规范制度体系下生产出来的,所以,要使会计信息真实反映经济过程,则必须先存在一个规范“真实性”的制度体系。我国自从,,,,年以来,不断地对会计制度和准则进行“制定”和“修订”就是这个缘故。这也说明了我国政府(财政部)对公众对会计信息真实性要求的理性反应和所做出的努力。
一个被公众普遍接受的概念是,“真实性”这个词是指“与事实相符”、不虚假,也就是说,公众要求会计人员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就是要求提供与事实相符的会计结果。然而,不是所有论及会计“真实性”的文献对“事实”的定义都抱有相同的看法。一方面,有些人把会计事实解释为客观的和可验证的数据,因而从会计处理过程讲,会计凭以记账的历史成本可以代表会计事实;另一方面,在现行经济生活中,“真实”一词又往往是在谈到资产和费用的计价时用的。例如,麦克尼尔在其所著《会计上的真实》中就指出,财务报表只在它们揭示资产的现行价值以及由于价值变动所发生的利得或损失时才显示出真实,虽然价值的增加是应标明为实现或未实现的。“真实”有时也是在谈到一般被认为公认原则的命题或说明时用的。例如,确认资产出售时所获得的利得,一般都视为属于真实情况的陈报,尽管将资产在出售前由于估价所增加的价值陈报为正常收益被认为是缺乏真实性的。因而,收入实现这一公认规则就成为我们的指南。但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取决于这项说明所依据的公认规则和原则的基本有效性,公认规则也只为衡量真实性提供适当的理论基础,真实性最终还得产生于会计程序本身。
四、结语
关于会计信息质量,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会计界乃至全国各界关注的焦点,而这一问题的核心,则是一直无法解决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多年来,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政府、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做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努力的方向大体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不断地完善会计质量的标准制度和出台各种规范企业会计活动和过程的法律、制度措施;二是试图通过强化包括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施行会计人员委派制,通过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特殊”地位等措施在内的内、外部监管体系来保障会计信息能够按照会计质量标准、制度来产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会计信息失真这一痼疾仍未得到彻底解决。然而令人欣喜的是,这一问题已经得到自上而下的重视,而世界范围内对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讨论,也已不再停留在“是不是需要真实性”,而是“如何保证真实性”的问题。国务院总理**在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中,要求所有会计审计人员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这对全国会计人员不但是一个要求,也已经成为会计人员的口号和行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解决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就依赖于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依赖于一系列市场理性制度的完善,而不仅仅只依赖于会计人员和会计改革本身。
范文五:真实性_会计信息质量的本质特征
财 苑 ? 理 论 与 探 索 " !!!!!!!!!!!!!!!!!!!!!!!!!!!!!!!!!!!!!!!!!!!!!!!!!!!!!!!!!!!!!!!!!!!!!!!" "
真实性:会计信息质量的本质特征
" !!!!!!!!!!!!!!!!!!!!!!!!!!!!!!!!!!!!!!!!!!!!!!!!!! 西北大学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1 2 345 678
年月,在我国香港召开的世界 会计师大会上 ,会 计 认定客观、真实是会计信息质量的第一特征。 !""!##
信息真实性问题成为与会代表一致关注的中心话题。探讨会 年 ,美 国 注 册 会 计 师 协 会 ()的 委 员 会 #$$&),-.)/012314计信息质量的理论内涵, 对认知会计信息质量的本质特征, 发表了长篇报告 《改 进企业报告———面 向用户 》,从 研究财务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报告的目标和使用者需要的信息入手,提出了改进财务报告
和财务报表的建议 ;年 ,美 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5 6 #$$7 "#$%&++0 ()*-!’,./
()委员提出应设计一套连贯的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会 计的主要职能是核算 、监 督,*8- *90:01 ;<><>?@@A?1
审计准则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国际会计准则委 并将结果报告给信息使用者。 从会计发展的历史长河看 ,使
员会 ()和 英国 、美 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也都在不断 ,)*-用者对会计与会计信息的要求 ,总 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
地对会计报告进行改革,以满足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对会计信 改变的。尽管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使用者对会计信息
息质量的要求。但从总体上讲,不论是、、,还 ,)*-),-.)()*+质量从各个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但是从世界范围讲 ,对
是英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它们所界定的会计信息质量特 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要求,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放松过。
征仍然是相关性与可靠性两个方面。最新的情况是,随着近两 早在至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中, 由于许多企业 #$!$#$%%年美国证券市场上大公司的会计造假案频繁暴露,当前美国 的管理当局为了追求高额利润 ,不 惜牺牲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政府和广大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指责,主要是集中在真 ,这 种状况既遭到投资人和 而向使用者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实性上。对质量的真实性要求,已经成为压倒其他一切会计信 贷款人的强烈批评,又受到一些国家政府的高度关注。随即, 息质量要求的前提。 美国政府开始了对自由市场经济的制度干预 ,年 和#$%%#$%& 二、真实性:保证公众(包括政府)利益最大化 年相继颁发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在这两部重要法律
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并不是一些抽象的数字和简单的数 码组中 ,都 规定有上市公司 的 会 计 报 告 必 须 经 过 审 计 、必 须 按 规
合,而是有极其深刻的经济意义和经济后果的。要求会计 信息质量定格式和内容编制的条款。从年起,美国正式开始了会计 #$%%
的真实性,就能保证公众(包括政府)利益最大化。这 要求会计信息准则的漫长的制定和修订过程。 因此可以说 ,会 计准则首先
从开始生成时,就从会计系统的科学性和完整 性出发,使会计信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真实性要求的产物。 可见 ,人 们当时对会
息的产生过程和结果尽量科学、合理、真 实、 可信,并公平地兼顾计信息质量主要关注的是真实性。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 #$’"
委员会()发表了工 作文件 《会 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并 进 所有各方的经济利益(尤其是投资者 和债 权人的利益),使会计信息(*+)
一步强调指出 :相 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主要质量 产生的经济后果公平、合理,不 致产 生误导。因此,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相关性是指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与信息使 第一要求是真实性,真实 性是 会计信息质量的本质特性 ,其 次 ,依 用者经济决策的需要相关 ;可 靠性是指会计所作的计量能够 次 应 是 相 关 、充 分 、稳 定 真实地反映经济对象和经济事项。指出 ,可 靠性包括三 ()*+(可比)。
个要素 :真 实性 、可 验证性和客观性 ,即 会计计量的结果要与 从根本上说 ,会 计信息质量的真实 、相 关 、充 分 、稳 定 (可 它反映的经济对象或经 济 事 项 相 一 致 ;也 就 是 说 ,判 断 会 计 比 ),这 四个表征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指标之间 ,不 是各自独 信息是否可靠 ,主 要看其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经济业务的实际 立,而是相互依存的。由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最终目标是公众利 情况,即是否具有真实性。 益最大化,那么在确定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目标时,由于 不同 我国的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有客观性 、相 关 目标之间的矛盾,就不能使指标的总和达到最优化,而是 次优 性、及时性、明晰性等原则。客观性要求会计信息反映实际发 化 ,这 样 ,如 果每项指标均无法达到最优 ,都 会带来一定程度 生的经济业务 ,如 实反 映 企 业 的 财 务 状 况 、经 营 成 果 和 现 金 的公众利益损失。在确定指标的质量目标时,也就应表述为 流量 ;相 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信息必须适合宏观经济管理 “使公众利益的损失达到最小化”。公众利益损失最小化,即成 需要, 满足各 有 关 方 面 了 解 企 业 财 务 状 况 和 经 营 成 果 的 需 为确定会计信息质量目标的基本原则之一。这一原则可用下 要 ,满 足企业加强内部 经 营 管 理 的 需 要 ;及 时 性 原 则 是 指 会 面的公式来表述: 计核算工作要讲求时效, 要求会计业务处理必须及时进行, #!#!#!#!()()()()A31BC?DEDF?G EGF?8E8F?*E* #!%&& 以便会计信息及时利用 ;明 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信 ?C#%满足,3 。?$" 33C# 息必须清晰 、简 明 ,便 于理解和利用。 可见 ,我 国会计准则也 式 中 ,代 表 由 于 实 际 信 息 质 量 与 最 优 目 标 变 量 背 离 所B 财会月刊 !""#$%!!?!"?
? 财 苑 理 论 与 探 索 " 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引起的公 众 利 益 损 失 ;、、、分 别 代 表 真 实 、相 关 、充 分 、 #!"$####稳定的实际目标变量 ;、、、分 别表示真实 、相 关 、充 专业技术,以及会计准则要求的报表报出形式等方面入手 ,来 #!"$
分、稳定的最优目标变量;(,,,)分 别代表各项质量目 %&+()*’&考察和验证会计信息内容的真实性。由于会计信息本身只能 标的实际变量 背 离 目 标 变 量 所 引 起 的 公 众 利 益 损 失 在 社 会 在现有制度和规则(准则)的框架下才能生产出来,也就是 说, 利益总损失中的权重,且 。这一公式表明,在最 %,%,%,%’(()*+会计信息是在遵循现行有效的会计规范制度体系下生产出来 优指标既定的情况下 ,公 众利益损失取决于各个质量指标与 的 ,所 以 ,要 使会计信息真实反映经济过程 ,则 必须先存在一 最优质量指标背离值的平方 ,以 及各质量指标的实际变量背 个规范“真实性”的制度体系。我国自从 年以来,不断地对 (..*离目标变量所 引 起 的 公 众 利 益 损 失 在 社 会 利 益 总 损 失 中 所 会计制度和准则进行“制定”和“修订”就是这个缘故。这 也说 占的权重。 明了我国政府(财政部)对公众对会计信息真实性要求的 理性 以公众利益 (包 括 政 府 利 益 )最 大 化 ,即 公 众 利 益 (包 括 反应和所做出的努力。 政府利益 )损 失最小化为原则来确定会计信息质量目标的顺 一个被公众普遍接受的概念是,“真实性”这个词是指 “与 序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政治因素、 事实相符”、不虚假,也就是说,公众要求会计人员提供真 实的 经济因素和人 为 因 素 往 往 会 对 会 计 信 息 的 质 量 产 生 重 要 影 会计信息,就是要求提供与事实相符的会计结果。然而,不 是 响甚至是决定性影响 ,致 使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与目标要求的 所有论及会计“真实性”的文献对“事实”的定义都抱有相 同的 偏差。例如,自年下半年,美国和我国相继爆出的 会计信 )--(看法。一方面,有些人把会计事实解释为客观的和可验证的数 息虚假案件 ,就 是在现实生活中经济因素和人为因素对会计 据,因而从会计处理过程讲,会计凭以记账的历史成本可 以代 信息质量影响和作用的结果。年整整一年,在美国证券市 )--)表会计事实 ;另 一方面 ,在 现行经济生活中 ,“真 实 ”一 词又往 场上 ,除 爆出世通 、施 乐 、默 克 等 公 司 会 计 造 假 案 外 ,华 尔 街 往是在谈到资产和费用的计价时用的。例如,麦克尼尔在其所 还有环球通讯公司 、凯 马特百货连锁店 、泰 科国际公司 、阿 德 著 《会 计上的真实 》中 就指出 ,财 务报表只在它们揭示资产的 尔菲亚公司等公司涉嫌财务欺诈和偷税漏税案。除了这些公 现行价值以及由于价值变动所发生的利得或损失时才显示出 司的经营者制 造 虚 假 会 计 信 息 , 使 会 计 信 息 质 量 未 达 到 目 真实,虽然价值的增加是应标明为实现或未实现的。“真实”有 标规定要求 ,许 多会计 处 理 和 操 作 不 符 合 会 计 规 则 ,又 未 按 时也是在谈到一般被认为公认原则的命题或说明时用的。 例 规定向投资者披露外 ,还 有 一 些 会 计 中 介 机 构 如 安 达 信 、毕 如,确认资产出售时所获得的利得,一般都视为属于真实 情况 马威等卷入了 上 述 公 司 的 财 务 欺 诈 案 。 这 些 会 计 信 息 失 真 的陈报,尽管将资产在出售前由于估价所增加的价值陈报为 的 案 件 ,不 仅 大 大 损 伤 了 投 资 者 的 积 极 性 ,使 中 、美 两 国 证 正常收益被认为是缺乏真实性的。因而,收入实现这一公认规 券市场在两国 基 本 面 好 转 的 情 况 下 反 而 接 连 下 挫 , 也 使 得 则就成为我们的指南。但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取决于这项说明 社会公众对会 计 信 息 质 量 真 实 性 要 求 的 呼 声 比 以 前 任 何 时 所依据的公认规则和原则的基本有效性,公认规则也只为衡 候都强烈。 量真实性提供适当的理论基础,真实性最终还得产生于会计
"#$%&*+*0 !’(),-./程序本身。 从会计在人类社会的整个发展过程所承担的责任看 ,社 1"23 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在 于如何解决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 关于会计信息质量,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会计界乃至全 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人们在追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发现, 国各界关注的焦点,而这一问题的核心,则是一直无法解 决的 可以通过分工来获取规模收益 ,通 过交换来提高生产和需求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多年来,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政府、会计理 效率。 分工及其规模收益作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它 得以实 论界与实务界做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努力的方向大体从两 现的前提条件是要求社会成员克服自私本能 ,建 立起相互信 个方面着手:一是不断地完善会计质量的标准制度和出台各 任的关系 ,互 相尊重对 方 的 财 产 权 利 ,以 自 愿 交 换 和 契 约 来 种规范企业会计活动和过程的法律、制度措施;二是试图 通过 安排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如果没有对财产及其权利的确 强化包括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施行会计人员委派制 ,通 认 、计 量 、计 算和记录 ,人 们就 无 法 按 效 率 、分 工 的 原 则 合 理 过法律赋予会计人员 “特 殊 ”地 位等措施在内的内 、外 部监管 地配置资源 ,确 立彼此 财 产 权 利 的 界 限 ,从 而 就 不 能 确 定 个 体系来保障会计信息能够按照会计质量标准、制度来产出。从 体利益多大才算是尊重了别人的产权 ,因 而难以建立起彼此 目前的情况来看,会计信息失真这一痼疾仍未得到彻底解 决。 利益交换的合理秩序。 所以 ,会 计活动是作为一种独特的人 然而令人欣喜的是,这一问题已经得到自上而下的重视,而 世 类行为, 历史地承担起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记录、 计量 、计 界范围内对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讨论,也已不再停留在“是 不 算、报告这一任务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会计职业本身 是需要真实性”,而是“如何保证真实性”的问题。国务院 总理 就要求会计人员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真实 、正 确的记录和计 **在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中, 要求 算,提供真实的报告和信息。 所有会计审计人员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 做 从会计信息生产本身的特性看 ,由 于会计信息是把客观 假账 ”,这 对全国会计人员不但是一个要求 ,也 已经成为会计 存在的经济业务处理后的书面化载体, 是经过预设指标 、程 人员的口号和行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解决会计信息真实性 序的多次整理 、转 换而 生 成 的 ,因 此 就 会 计 信 息 真 实 性 问 题 问题,就依赖于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依 而言, 从会计 信 息 形 成 的 过 程 和 结 果 看 , 其 信 息 形 成 的 主 赖于一系列市场理性制度的完善,而不仅仅只依赖于会计人 体——— 会计人员起着很大的作用 ,而 报表报出的形式和规定 员和会计改革本身。 $
!""#$%! 财会月刊! ?!"?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创新是创业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