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点必修一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植物没有) →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圈
3、使用显微镜注意:(1)放大倍数(长度)=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5)污点位臵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4、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着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类、放线菌、乳酸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
5、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着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6、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7、细胞中的大量元素是C、H、O、N、P、S、K、Ca、Mg。微量元素有Fe、Mn、B、Zn、Mo、Cu(铁猛碰新木桶)等。
8、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9、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缺铁性贫血,缺钙佝偻病,缺镁黄叶病,缺硼花而不实。
10、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种类统一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含量差异
11、细胞中的化合物包括无机物(水和无机盐)和有机物(糖、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12、氨基酸结构通式:
13、氨基酸的判断: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区别:R基的不同)
14、蛋白质的元素组成:至少含有C、H、O、N,部分蛋白质还含有S、Cu等元素、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氨基酸约20种)
15、形成:许多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CO-NH-)相连而成肽链,多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有功能的蛋白质
二肽:由2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肽链。
多肽:由n(n≥3)个氨基酸分子以肽键相连形成的肽链。
16、蛋白质中肽键数=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17、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总量-脱去水的分子总量
18、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的原因:组成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不同;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数目、空间结构不同
19、功能:生命主要承担者。结构蛋白(肌肉、毛发),催化(酶),运输(血红蛋白、载体蛋白),免疫(抗体),调节(胰岛素)
20、蛋白质鉴定: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双缩脲试剂:配制:NaOH溶液和0.01g/mL CuSO4溶液(3-4滴), 使用:分开使用,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
21、核酸元素组成:由C、H、O、N、P 5种元素构成
22、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 核糖核酸(RNA)
23、核酸的分布: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4、实验:○1实验药品: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a、使DNA和蛋白质分离b、使细胞壁的通透性改变)
25、核苷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脱氧核苷酸(4种)(DNA):由1分子磷酸+1分子脱氧核糖+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A、T、G、C)
核糖核苷酸(4种)(RNA):由1分子磷酸+1分子核糖+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A、U、G、C)
26、生理功能:储存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原核、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27、糖类元素组成:有且只有C、H、O 3种元素组成。
28、糖的功能:糖类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另:能参与细胞识别,细胞间物质运输和免疫功能的调节等生命活动。)
29、糖的鉴定:(1)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这是淀粉特有的颜色反应。(2)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在隔水加热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 配制:NaOH溶液(2mL)+ 0.05g/mL CuSO4溶液(4-5滴)使用:混合后使用,且现混现用。
30、糖的分类概念:(1)、单糖:不再水解的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
(2)、二糖:可以水解成两分子单糖;蔗糖→1葡萄糖+1果糖麦芽糖→2葡萄糖乳糖→1葡萄糖+ 1半乳糖。
(3)、多糖:可以水解成多个葡萄糖;植物多糖有淀粉和纤维素,动物多糖有糖原。
31、脂质(1)、元素组成:脂肪和固醇都只有C、H、O组成,磷脂还含有N、P(2)
、分类:脂肪、磷脂、固醇(如胆固醇、性激素、
维生素D等)(3)、功能:脂肪:细胞代谢所需能量的主要储存形式。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4)、脂肪的鉴定: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在实验中用50%酒精洗去浮色→显微镜观察→橘黄色脂肪颗粒)
32、水的含量:占细胞总重量的60%-90%,是活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质。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1)自由水:是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的水。作用有①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③物质运输;④细胞生活的环境(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
(2)结合水:是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作用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结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
33、无机盐、(1)主要存在形式:离子 (2)、作用①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②维持各种生命活动(如钙离子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肉乏力)。③调节渗透压,使细胞保持正常的形态结构。④调节PH值
34、细胞膜的成分(1)、组成:主要为磷脂双分子层(基本骨架)和蛋白质,另有糖蛋白(在膜的外侧)。(2)、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原因:磷脂和蛋白质的运动)。 (3)、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有支持和保护功能。
35、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间接膜接触、直接膜接触、胞间连丝)。
36、线粒体(双层膜):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第二、三阶段),含少量DNA。 ?
37、叶绿体(双层膜):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类囊体上有色素,类囊体和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
38、内质网(单层膜):是有机物(如糖原脂质)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和加工厂。 ?
39、高尔基体(单层膜):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细胞壁的形成有关,蛋白质的终加工厂。?
40、液泡(单层膜):泡状结构,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
41、核糖体(无膜结构):合成蛋白质的唯一场所。?
43、健那绿把线粒体染成蓝绿色,是活体染色剂。
44、★ 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非膜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 含有少量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动物特有中心体;高等植物特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能生成水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
45、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46、生物膜系统的作用:①细胞膜很重要②酶的附着位点,生化反应的主要场所③分隔细胞空间,使各个化学反应互不干扰
47、细胞核功能:(1)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2)、组成:核膜、核仁、染色质(3)、核膜:双层膜,有核孔(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通道,RNA、蛋白质等大分子进出必须通过核孔,DNA不能通过核孔。)(4)、核仁:在细胞有丝分裂中周期性的消失(前期)和重建(末期)组装核糖体(5)、染色质: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6)、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是否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否具有核膜)
48、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
49、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失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会收缩,但原生质层伸缩性比细胞壁大,所以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开,发生“质壁分离”。反之,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吸水,原生质层会慢慢恢复原来状态,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50、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只需用低倍镜即可。
5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功能特性),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结构特性)。
5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小分子:
方式 浓度 载体 能量
自由扩散 高→低 ×
协助扩散 高→低 √
主动运输 低→高 √ 举例 × O2、CO2、水、乙醇、甘油、苯 (只能从高到低被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 ×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 各种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一般从低到高主动地吸收或排出物 42、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质,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2)、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向外分泌物质(0层膜、耗能、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53、酶的概念:酶是指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54、高中生物学实验坚持的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实验目的中找自变量。
55、酶的催化机理: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56、酶的特性(1)、酶具有高效性(2)、酶具有专一性(锁钥模型)(3)、酶的作用条件温和(娇气性)
57、高中阶段不适宜做的两个有关酶的实验:(1)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2)探究pH值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58、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1)、酶的活性(2)、酶的浓度(3)、反应物(底物)的浓度
59、ATP(1)、功能: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注:生命活动的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葡萄糖);生命活动的主要储能物质是脂肪。生命活动的根本(最终)能量来源是太阳能。(2)、中文名:三磷酸腺苷。构成:腺嘌呤—核糖—磷酸基团~磷酸基团~磷酸基团 简式: A—P~P~P
60、有氧呼吸(1)概念:在细胞内有氧气的参与下,有机物被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三个阶段① C6H12O6 ------------> 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细胞质基质)
②2C3H4O3(丙酮酸)+6H2O------------> 20[H]+6CO2+少量能量 (2ATP)(线粒体基质)
③24[H]+6O2------------> 12H2O+大量能量(34ATP)(线粒体内膜)
(注:3个阶段的各个化学反应是由不同的酶来催化的)
(3)、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酶-------> 6CO2+12H2O+大量能量(38ATP)
(4)、意义:①供能②提供中间产物③维持大气平衡
61、无氧呼吸概念:(1)细胞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被不彻底的氧化分解,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相同C6H12O6 酶
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①动物细胞:
②植物细胞:
62、细胞呼吸的应用:
(1)、稻田排水,中耕松土,促进根系有氧呼吸
(2)、储存粮食时,要注意降低温度和保持干燥,抑制细胞呼吸
(3)、果蔬保鲜时,相对低氧,相对低温,适宜温度,抑制细胞呼吸
(4)、伤口包扎,要透气,抑制厌氧菌繁殖
63、光合色素提取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光合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64、实验注意事项:无水乙醇的用途是提取(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层析液的的用途是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SiO2的作用是为了研磨充分,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触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防止滤液细线上的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导致实验彻底失败。
65、结果: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布自上而下:
胡萝卜素(橙黄色) 最快(溶解度最大)
叶黄素 (黄 色)
叶绿素a (蓝绿色) 最宽(最多)
叶绿素b (黄绿色) 最慢(溶解度最小)
66、光合色素的位臵:叶绿体中的色素存在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光合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转化光能。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Mg是构成叶绿素分子必需的元素。
67、光合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和氧气,并储存了能量。
68、总反应式:H2O+CO2 (CHO)+O2
69、过程:
70、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①光照强度: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
光合作用的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
而加快。
②CO2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光合
作用速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加快。
③温度④水⑤无机盐
71、在条件变的更适宜时:光合作用的补偿点左移(变小),饱和点右上移(变大);在条件变的更恶劣时:补偿点右移,饱和点左下移。
72、光合作用的发现? ?
1864 德国,萨克斯: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对照实验:有无光照)?
1880美国,恩吉(格)尔曼: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并释放氧气。水绵有带状线粒体,好氧菌指示氧气的产生和分布。?
1941美国,鲁宾和卡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水。(糖类中的氢也来自水)。
73、光镜下能看到的细胞结构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线粒体、细胞核、染色质(体)、核仁。(不能看到膜结构)
74、饱和点的概念:纵坐标达到最大值时的横坐标的最小值。在饱和点之前的限制因素是横坐标的定义,饱和点之后的限制因素就不再是横坐标的定义了。
75、ATP水解成ADP和Pi并释放能量用于主动运输,胞吞胞吐,合成大分子,细胞分裂,肌肉收缩,发光发电等;ADP和Pi合成ATP的过程需提供能量,能量来源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两个途径。ATP与ADP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
76、ATP的水解伴随着细胞的吸能反应,ATP的合成伴随着细胞的放能反应。ATP在细胞内产量大,但存量少。
77、总(实际)光合速率(不可测)=呼吸速率(遮光测量)+净光合速率(光下测量)
78、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也叫合成代谢)和异化作用(也叫分解代谢)
79、同化作用包括自养型(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和异养型(不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需从外界摄取有机物)
80、异化作用包括需氧型(有氧呼吸为主,可以少量无氧呼吸)、厌氧型(只能无氧呼吸)、兼性厌氧型(酵母菌)。
81、常见厌氧生物:乳酸菌、蛔虫、破伤风杆菌等。
判断下列硕大的对错:
1、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生命系统。 2、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线粒体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3、线粒体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4、细胞膜只含磷脂,不含胆固醇。
5、细胞膜中只含糖蛋白,不含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6、只有叶绿体、线粒体能产生ATP,细胞基质不能产生ATP。
7、只有动物细胞才有中心体。 8、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液泡。
9、无氧条件下不能产生ATP、不能进行矿质元素的吸收。 10、测量的CO2量、O2量为实际光合作用强度。
11、氧气浓度越低越有利于食品蔬菜保鲜、种子储存。 12、黑暗中生物不进行细胞呼吸。
13、温度越高农作物产量越高。 14、酶只能在细胞内发生催化作用。
15、病毒能独立生活。 16、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有细胞核或核糖体。
17、人和动物、植物的遗传物质中核苷酸种类有8种。 18、染色体是遗传物质。
19、DNA能通过核孔。 20、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和基质中均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21、中午叶片气孔关闭是由于光照强度太强的原因。 22、肌糖原也能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中成为血糖。
23、可以用H2O2作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24、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结果。
25、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可以用碘液检测结果。 26、用过氧化氢酶和蒸馏水作为对照实验能证明酶具有高效性。
27、在严重缺氧的高原或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人体细胞的呼吸方式主要是无氧呼吸。 28、半透膜就一定是选择透过性膜。
29、原生质层、原生质体是同一个结构。 30、ATP的合成与分解是可逆反应。
31、膜的选择透过性不受温度影响。 32、细胞器上也有糖蛋白。
33、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C元素。 34、将某种酶水解,最后得到的有机小分子是脱氧核苷酸或氨基酸。
35、酶一经发挥作用后就失活。 36、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37、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胆固醇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38、性激素是在高尔基体中合成的。
39、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在线粒体内经过代谢产生CO2和水,但不吸收水。 40、病毒因其含有蛋白质而是生物。
41、经过光合作用,最终生成的ATP可以直接供给各种生命活动利用。 42、酶都是蛋白质。
范文二:生物必修一 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 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细 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 外, 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 统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 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 3、 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 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 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 DNA 分子)集中的区域称 为拟核;没有染色体, 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 ;细 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 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 核; 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 (DNA 与蛋白质结合而成) ; 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③、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 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 、放线 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④、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 (草履虫、变 形虫 ) 、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补: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 )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既不 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 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 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 DNA 或 RNA ,没有含两种核 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 或 RNA )和蛋白质外壳 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 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 类的不同分为 DNA 病毒和 RNA 病毒。
3、 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 (引起流行性感冒) 、 SARS 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 [引起艾滋病 (AIDS ) ]、 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 草花叶病毒等。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 质
6、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建立 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 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3、新细胞 可以从老细胞产生。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 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 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 同,含量不同
★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 、 H 、 O 、 N 、 P 、 S 、 K 、 Ca 、 Mg ②微量无 素:Fe 、 Mn 、 B 、 Zn 、 Mo 、 Cu
③主要元素:C 、 H 、 O 、 N 、 P 、 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 C ,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 为 O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 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 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 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 10、 (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 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与苏丹 III 染成橘黄色 (或被苏丹 IV 染成红色) ;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 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 (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 试剂先加 A 液,再加 B 液)
11、蛋白质 由 C 、 H 、 O 、 N 元素构成,有些含有 P 、 S R
蛋 白 质 的 基 本 组 成 单 位 是 氨 基 酸 , 氨 基 酸 结 构 通 式 为 NH 2— C — COOH ,各种氨基酸的区
H
别在于 R 基的不同。氨基酸 约 20种 ★ 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 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 NH 2)和一个羧基(— COOH ) ,并 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 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 化学键(— NH — CO —)叫肽键。
多 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 结构。
肽 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 13、有关计算 :
脱水缩合中, 脱去水分子的个数 =形成的肽键个数 =氨基酸 个数 n – 肽链条数 m
蛋白质分子量 =氨基酸分子量 ╳ w 氨基酸个数 -水的个 数 ╳ w18
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 )或氨基数(—NH 2) =肽链数 ★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 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
①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 头发、蛛丝、肌动蛋白;
② 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③ 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 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⑤ 运输作用:如红
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16、氨基酸结合方式 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 基 (— COOH )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 NH 2)相连接,同时 脱去一分子水,如图:
H O H H H
NH 2— C — C — OH +H — N — C — COOH H 2O+NH2— C — C — N — C — COOH
R 1H R 2 R 1O H R 2
★ 17、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核酸 由 C 、 H 、 O 、 N 、 P 5种元素构成 基本单位:核
苷酸 (8种 )
结构: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 、 一分子含氮碱基(有 5种) A 、 T 、 C 、 G 、 U
构成 DNA 的核苷酸:(4种) 构成 RNA 的核苷酸:(4种) 功能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载体,在生物的遗传、变 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是一切生物 的遗传物质。 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 简称 DNA ; 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 RNA 。
18、
DNA RNA ★全称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分布 细胞核、线粒体、叶
绿体 主要存在细胞质
染色剂 甲基绿 吡罗红 链数 双链 单链 碱基 ATCG AUCG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组成单位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代表生物 原核生物、真核生
物、噬菌体
HIV 、 SARS 病毒 注:DNA 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 ) 、鸟嘌呤(G )和胞嘧啶(C ) 、 胸腺嘧啶(T )
RNA 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 ) 、鸟嘌呤(G )和胞嘧啶(C ) 、 尿 嘧 啶(U )
19、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如葡萄糖。
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 都是葡萄糖。
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20、糖类的比较:
分 类 元
素
常见种类 分布 主要功能 核糖
脱氧核糖
葡萄糖、果糖、半
乳糖
重要能源物质 蔗糖
麦芽糖
乳糖 动物
淀粉 植物贮能物质 纤维素 细胞壁主要成分 糖原(肝糖原、肌
糖原)
动物 动物贮能物质
21、四大能源:①重要能源:葡萄糖 ②主要能源:糖类 ③直 接能源:ATP
④ 根本能源:阳光
22、脂质的比较:
分类 元素
常见
种类
功能
脂肪 C 、 H 、 O ∕
储能; 保温; 缓冲; 减压
磷脂 ∕ 构成生物膜(细胞 膜、液泡膜、线粒 体膜等)重要成分
胆固 醇 与细胞膜流动性有 关
性激 素 维 持 生 物 第 二 性 征,促进生殖器官 发育及生殖细胞形 成
维生 素 D 促进人和动物肠道 对 Ca 和 P 的吸收
★ 2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基本组成单位 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 素。
自由水(95.5%) :(幼嫩植物、 代谢旺盛细胞含 量高)良好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 体环境;运送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绿色植物 进行光
24、水存在形式 合作用的原料。
结合水(4.5%)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 是细胞 结构的组成成分
★ 25、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哺乳动物血液中 Ca 2+过低, 会出现抽搐症状; 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补充输入葡 萄糖盐水;高温作业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盐水。
Mg 是组成叶绿素的主要成分 Fe 是人体血红蛋白的
主要成分
26、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 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细 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7、细胞膜的功能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A 、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
(2)膜结构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 态的, 生物膜是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与镶嵌着的球蛋白按 二维排列组成。
(3)膜的功能是由蛋白与蛋白、蛋白与脂质、脂质与脂质之 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B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28、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 护作用。
★ 29、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 胞器膜。 (但是这个细胞仍然是真核细胞)
30、 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⑴、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 ,机能旺 盛的含量多。呈粒状、 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 起形成 “ 嵴 ” ,内膜基质和基粒上 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是 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物体 95%的能量来自线粒
体,又叫 “ 动力工厂 ” 。含少量的 DNA 、 RNA 。
★⑵、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平的椭球形 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 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含少量的 DNA 、 RNA 。
注:①叶绿体的外膜②叶绿体的内膜③叶绿体的基粒(类囊 体堆叠形成)④叶绿体的基质
⑤线粒体的外膜⑥线粒体的内膜⑦线粒体的基质⑧嵴
⑶ . 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 “ 车间 ” ,蛋白质 运输的通道。
⑷ . 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的形 成有关,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⑸ . 液泡:单膜囊泡,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贮藏(营 养、色素等) 、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⑹ . 核糖体:无膜的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将氨基酸脱水缩 合成蛋白质。蛋白质的 “ 装配机器 ”
⑺ . 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存在于动
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31、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 间结构的蛋白质)→
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囊泡→细胞膜→细
胞外
32、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 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
生物膜系统功能 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
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蛋白质和 m RNA 通过
结构 核仁
33、细胞核 由 DNA 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 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
染色质 两种状态
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 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 34、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 质 指 原生质层, 壁 为细胞壁
★ 3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如 H 2O , O 2, CO 2,甘油,乙醇、苯
协助扩散:载体蛋白质协助,高浓度→低浓 度,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 36、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载体蛋白协 助;低浓度→高浓度,如小肠绒毛
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 K +, Na +离子
胞吞、胞吐:如载体蛋白等大分子
★ 37、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 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 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38、 本质: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 数为 RNA
高效性:酶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方面比无机催化 剂更显著,
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特性 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酶 作用条件温和:适宜的温度, pH ,最适温度 (pH 值)下,酶活性最高,
温度和 pH 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 明显降低,甚至失
活(过高、过酸、过碱)
功能:催化作用, 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结构简式:A — P~P~P, A 表示腺苷, P 表示磷酸基 团, ~表示高能磷酸键
另 一 种 酶
中文名称:三磷酸腺苷
★ 39、 ATP 与 ADP 相 互 转 化 : A — P~P~P?→
←酶 A — P~P+Pi+能量 (Pi 表 示磷酸)远离 A 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断裂 (1molATP 水解释放 30.54KJ 能量)
元素组成:ATP 由 C 、 H 、 O 、 N 、 P 五种元素组成 功能: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
ADP 中文名称叫二磷酸腺苷,结构简式 A — P~P
ATP 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用掉 多少马上形成多少。
ATP 和 ADP 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 :
这个过程储存能量 (放能反应 ) 这个过程释放 能量 (吸能反应 )
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 ATP ?→
←酶 ADP +Pi +能量
方程从左到右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方程从右到左代表转移的能量,动物中为呼吸作用转移的能 量。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呼
吸作用。
意义:能量通过 ATP 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
ATP 是细胞里的能量流通的能量“通货”
40、 18世纪中期,人们认为只有土壤中水分构建植物, 未考虑空气作用
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证实植物生长可以更新 空气,未发现光的作用
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多次实验验证,只有阳光照射 下,只有绿叶更新空气,但
未知释放该气体的成分。
1785年,明确放出气体为 O 2,吸收的是 CO 2
1845年,德国梅耶发现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1864年,萨克斯证实光合作用产物除 O 2外,还有淀粉 1939年,美国鲁宾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 用释放的 O 2来自水。
41、
叶绿素 a
叶绿素 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体中色素 叶绿素 b
(类囊体薄膜) 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 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黄素
注 色素 :包括叶绿素 3/4和 类胡萝卜素 1/4色素分布 图:
色素提取实验:乙醇(丙酮)提取色素;
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
碳酸钙防止色素受到破坏
4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 CO 2和 H 2O 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 O 2的过程。
方程式:
CO 2+H 2180??→
?光能 (CH 2O ) +18O 2注意:光合作用释放的 氧气全部来自水。
★ 43、 条件:一定需要光
光反应阶段 场所:类囊体薄膜,
产物:[H]、 O 2和能量
过程:(1) 水的光解, 水在光下分解成 [H]和 O 2;
2H 2O— → 4[H]+O 2
(2) 形 成 ATP :ADP+Pi+光 能 ?→
?酶 ATP
能量变化:光能变为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 条件: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场所:叶绿体基质
暗反应阶段 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 物
过程:(1) CO 2的固定:1分子 C 5和 CO 2生 成 2分子 C 3
(2) C 3的还原:C 3在 [H]和 ATP 作用 下,部分还原成糖
类,部分又形成 C 5能量变化:ATP 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 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联系: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是缺 一不可的整体,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H]和 ATP ,暗反应为光反 应提供 ADP+Pi,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 有机物无法合成。
注:(A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①空气中 C02浓度 ②温度高低 ③光照强度 ④光照长短 ⑤光的成分
44、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⑴、控制光照强度的强弱 ⑵、控制温度的高低 ⑶、适当 的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⑷、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⑸、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 -----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⑹、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 ⑺、 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⑻、温室 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 45、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能;流入生态系统的 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 46、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比较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场所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主要) 细胞质基质
产物 CO 2, H 2O ,能量 CO 2,酒精(或乳酸) 、能 量
反应式 C 6H 12O 6+6O26CO 2+6 H 2O+能量 C 6H 12O 62C 3H 6O 3+能 量
C 6H 12O 6?→
?酶 2C 2H 5OH+2C O 2+能量
过程 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 解为 2分子丙酮酸 和少量 [H],释放
少量能量,细胞质 基质
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 分解成 CO 2
和 [H], 释放少量能 量,线粒
体基质
第三阶段:[H]和 O 2结合生 成水,
大量能量,线粒体 内膜 第一阶段:同有氧呼吸 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 催化作用
下,分解成酒精和 CO 2或
转化成乳酸
能量 大量 少量
细胞呼吸是 ATP 分子高能磷酸键中能量的主要来源 注:细胞呼吸的意义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呼吸作用的意义:①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②为其他化合物的
合成提供原料
47、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 CO 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
生成 ATP 过程
48、细胞呼吸应用:
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无氧呼吸 酵母菌酿酒:选通气,后密封。先让酵母菌有氧呼吸, 大量繁殖,再无氧呼吸产
生酒精
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有氧呼吸,吸收无机盐等 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 毒,烂根死亡
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无氧呼 吸
49、自养生物:可将 CO 2、 H 2O 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 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化能合
成作用)
异养生物:不能将 CO 2、 H 2O 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 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
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如许多动物。
50、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增殖是生 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有丝分裂:体细胞增殖
5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减数分裂:生殖细胞(精子, 卵细胞)增殖
★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分裂过程中没 有出现纺缍丝和染色体
变化
★ 52、
分裂间期:完成 DNA 分子复制及有关蛋白质合成, 染色体数目不增加, DNA
加倍。
前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出现纺缍体及染 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列。
有丝分裂 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 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
分裂期 较清晰便于观察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 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缍体,染色 体逐渐消失。
★ 5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间期 DNA 复制, 蛋白质合成 (染 色体复制) 染色体复制,中心粒也 倍增
前期 细胞两极发生纺缍丝构成 纺缍体 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 成纺缍体
末期 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向 四周扩散形成细胞壁 不形成细胞板,细胞从 中央向内凹陷,缢裂成 两子细胞
★ 54、有丝分裂特征及意义:将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实 质为 DNA 复制后) ,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在亲代与子 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稳定性,对于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 55、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及 DNA 数目变化规律
56、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 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它是 一种持久性变化, 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 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 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效率。
★ 57、 细胞分化举例:红细胞与肌细胞具有完全相同遗传信息, (同一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 ;形态、功能不同 原因是不同细 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 58、细胞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 个体潜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如植物组织培养 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
因为细胞(细胞核)具有该生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物 59、 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细胞内酶活性降低
细胞衰老特征 细胞内色素积累
细胞内呼吸速度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 细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质运输功能下降 60、细胞凋亡指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 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 如蝌蚪尾消失, 它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正 常发育, 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因素干扰具有非常关 键作用。
能够无限增殖
★ 61、癌细胞特征 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 容易在体内扩散, 转移 62、癌症防治:远离致癌因子,进行 CT ,核磁共振及癌基因 检测;也可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
必修 1的生物实验知识汇编
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1、原理:还原糖(如:果糖、 葡萄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 在加热后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被苏丹 III 染成橘黄色 (或被苏丹 IV 染成红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2、材料:还原糖:苹果或梨、马铃薯,千万不能用甘蔗 脂肪:花生
蛋白质:蛋白质豆浆、鲜肝脏提取液
3、步骤中注意点:
(1)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且须水浴加热
(2)脂肪鉴定中,需要制作切片,利用显微镜观察
(3)双缩脲试剂先加 A 液,再加 B 液
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1、原理: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 质
细胞液:液泡里面的液体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细胞液浓 度小于外界溶液渡度时,
细胞不断失水,逐渐出现质壁分离;当细胞液浓度大 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
就会不断吸水,逐渐出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2、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含成熟的液泡) , 0.3g/ml的蔗 糖溶液,清水。
3、步骤中的关键:
(1)制作临时装片
(2) 一侧滴加蔗糖, 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低吸引, 重复几次。 实验三: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原理:(1)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均会 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
使酶永久失活,低温使酶活性明显降低。
(2)在最适宜的温度和 pH 条件下,酶活性最高。
实验四: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真核生物) ,在有氧和无氧 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
厌氧菌,便于探究细胞呼吸方式。
酵 母 菌 有 氧 呼 吸 反 应 式 : C 6H 12O 6+6O2?→
?酶 6CO 2+6H2O+能量
酵 母 菌 无 氧 呼 吸 反 应 式 : C 6H 12O 6?→
?酶 2C 2H 5OH+2CO2+能量
CO 2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C 2H 5OH (酒精)检验:橙色重铬酸钾,变成灰绿色 实验五: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
1、原理:
(1)提取原理: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2)分离原理: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 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
快,反之,则慢。
2、材料,新鲜菠菜叶:SiO 2、 CaCO 3
3、步骤中注意点:
(1) SiO 2有助于研磨充分; CaCO 3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2)滤纸条一端必须剪去两角目的:①作标记;②使扩散速 度均匀。
(3) 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线, 因为防止色素溶解到层析 液中。
4、实验结果:扩散最快的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色素带最宽 的是蓝绿色的叶绿素 a 。
实验六: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原理: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细胞有丝分裂旺 盛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醋酸洋红)着色
2、材料:洋葱根尖、龙胆紫或醋酸洋红
3、步骤关键:
(1)解离:(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使组织中细胞相互分离开
(2)漂洗:(清水)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3)染色:(龙胆紫)使染色体着色
(4)制片:压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
4、结果观察:先找到
范文三:生物必修一知识点TT
2012年高考高中生物知识点概括
必修一
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严整的结构;病毒是生物的理由是病毒能 后代;所 有病毒只能 寄生在活的细胞内 才能生存 ,所以培养病毒只能用 活体 培养基
2、主要特征:没有 结构的生物体。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 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 电子显微镜 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 DNA 或 RNA ,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活的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 核酸 (DNA 或 RNA )和 蛋白质 外壳所构成。注:疯牛病毒(朊病毒) 没有核酸,只有蛋白质。
3、分类
根据宿主不同,病毒分为:动物 病毒、 植物 病毒和 细菌 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
根据核酸不同,病毒分为:DNA 病毒(少数)和 RNA 病毒(多数),
4、常见的病毒有:SARS 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烟草花叶病毒、骨髓灰质炎 病毒等。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 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 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②调节大光圈、 凹面镜(目镜物镜的长度与其放大倍数的关 系:目正物反。其中目镜有螺纹,物镜没有。 )
★ 3、 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①、 原核细胞:细胞较小, 无核膜、 无核仁,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遗传物质 (一个环状 DNA
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 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 ; 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 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 与蛋白质结合而成) ;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③、 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蓝藻、 细菌 (如硝化细菌、 乳酸菌、 大肠杆菌、 肺炎双球菌) 、 放线菌、 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仔细放蓝大衣:支原体, 细菌, 放线菌, 蓝藻,大肠杆菌,衣原体 )
④、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 (草履虫、变形虫 ) 、植物、真菌(酵母菌、 霉菌、粘菌)等。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
6、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 、 H 、 O 、 N 、 P 、 S 、 K 、 Ca 、 Mg
②微量无素:Fe 、 Mn 、 B 、 Zn 、 Mo 、 Cu
③主要元素:C 、 H 、 O 、 N 、 P 、 S ④ 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 C ,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 O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细胞鲜重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 ,干重含量最多是 C
水(85%-90%)
无机物 无机盐
组成细胞 蛋白质(7%-10%)
的化合物 脂质
有机物 糖类
核酸
★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 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 蛋白质。
★ 10、 (1)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与苏丹 III 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 IV 染成红色) ;
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 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蔗糖不属于还原糖)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 A 液,再加 B 液) ★ 11、蛋白质 :由 C 、 H 、 O 、 N 元素构成,有些含有 P 、 S
R
★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 氨基酸结构通式为 NH 2— C — COOH , 各种氨基酸的区
H
别在于 R 基的不同。 氨基酸 约 20种 。
★ 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 NH 2)和一个羧基(— COOH ) ,并 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 链基因。
★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 NH — CO —)叫肽 键。
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 13、有关计算 :
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的个数 = 形成的肽键个数 = 氨基酸个数 n – 肽链条数 m
蛋白质分子量 = 氨基酸分子量 ╳ 氨基酸个数 - 水的个数 ╳ 18
至少含有的羧基(— COOH )或氨基数(— NH 2) = 肽链数
★ 14、 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 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 蛋白质的主要功能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翠云煮面条:催化, 运输, 组织, 免疫, 调节 )
①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
② 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 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 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
⑤ 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16、 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 :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 COOH )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 的氨基(— NH 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
★ 17、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核酸 :由 C 、 H 、 O 、 N 、 P 5种元素构成 基本单位:核苷酸 (8种 )
分别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胸腺嘧啶核糖核苷酸 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尿嘧啶脱氧核 糖核苷酸
结构: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 、一分子含氮碱基(有 5种 ) A 、 T 、 C 、 G 、 U
构成 DNA 的核苷酸:(4种)
构成 RNA 的核苷酸:(4种)
功能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载体,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 极其重要的作用 ,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 DNA ;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 RNA 。
18、
注:DNA 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 ) 、鸟嘌呤(G )和胞嘧啶(C ) 、胸腺嘧啶(T )
RNA 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 ) 、鸟嘌呤(G )和胞嘧啶(C ) 、尿 嘧 啶(U )
19、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如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
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20、糖类的比较:
21、四大能源:①重要能源:葡萄糖 ②主要能源:糖类 ③直接能源:ATP ④ 根本能源:阳光
22、脂质的比较:
★ 脂肪摄入过多容易引起肥胖,易患动脉硬化,高血压,脂肪肝。
摄入过多胆固醇,会使血管因胆固醇沉积而阻碍血液正常流动。引起心血管疾病。
★ 2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基本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 核苷酸。
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 DNA 和 RNA 鉴定
(具体实验操作参考课本)
思考:1、在脂肪的检测实验中 50%酒精的作用是什么? 洗去浮色
2、斐林试剂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实验材料应选含糖量高, 且组织颜色较浅的 。另外实验时需预留样液,要现配现用
颜色变化:淡蓝色 → 棕色 → 砖红色沉淀 (即银镜反应)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自由水(95.5%) :(幼嫩植物、 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良好溶剂;参 、 水存在形式 提供液体环境; 运送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 绿色植物
结合水(4.5%)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 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 25、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哺乳动物血液中 Ca 2+过低,会出现抽搐症状 ; 患 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补充输入葡萄糖盐水 ; 高温作业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盐水 。
Mg 2+是组成叶绿素的主要成分 ; Fe 2+(Fe 3+不行,合成的血红蛋白不能携氧)是人体血红 蛋白的主要成分
26、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 和少量糖类组成, 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 膜, 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主要组成是磷脂双分子层和 蛋白质 ,另有 糖类 (在膜的 外侧 )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7、细胞膜的功能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A 、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
(2)膜结构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生物膜是流动的脂 质双分子层与镶嵌着的球蛋白按二维排列组成。
(3)膜的功能是由蛋白与蛋白、蛋白与脂质、脂质与脂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B 、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28、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 29、细胞膜制备:
1、选材:选用
原因:人和哺育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
2、原理:渗透作用吸水
3、过程:放到蒸馏水中的红细胞形态变化:
细胞涨破
4、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
30、 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⑴、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 ,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 棒 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 ― 嵴 ‖ ,内膜基质和基粒上 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
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 生物体 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 ,又叫 ― 动力工 厂 ‖ 。含少量的 DNA 、 RNA 。
★⑵、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基粒 上有色素, 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 含少量的 DNA 、
RNA 。
注:①叶绿体的外膜②叶绿体的内膜③叶绿体的基粒(类囊体堆叠形成)④叶绿体的基 质
⑤线粒体的外膜⑥线粒体的内膜⑦线粒体的基质⑧嵴
⑶ . 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 ― 车间 ‖ , 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
⑷ . 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细胞中与细 胞壁的形成有关。
⑸ . 液泡:单膜囊泡,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 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 、保持细胞形 态,调节渗透吸水。
⑹ . 核糖体:无膜的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 将氨基酸脱水缩合成蛋白质 。蛋白质的 ― 装 配机器 ‖
⑺ . 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 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动 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 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 、 叶绿体
★ 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 、 高尔基体 、 液泡
★ 非膜的细胞器:核糖体 、 中心体 ;
★ 含有少量 DNA 的细胞器:线粒体 、 叶绿体
★ 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 、 液泡
★ 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动物特有 中心体 ;高等植物特有 细胞壁 、 叶绿体 、 液泡 。 (根尖 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和大液泡 )
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细胞器 膜、 细胞 膜和 核 膜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
1、生物膜系统功能 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
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2、结构上的联系
(1)直接:
细胞膜 内质网膜 线粒体膜
核膜
囊泡 囊泡
(2)间接:
四、功能上的联系(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
核糖体 (合成肽链)→ 内质网 (加工成半成熟的蛋白质)→ 高尔基体 (加工、分类、包 装成熟有活性的蛋白质)→囊泡→ 细胞膜 →细胞外。
31、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线粒体用于提供能量)
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高尔基体(进一步修 饰加工)→囊泡→细胞膜→细胞外
32、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
生物膜系统功能 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
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细胞核:1、结构: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大分子只进不出(蛋白质)小分子只
出不进(RNA) 核仁
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 与染色体是不同时期下的同种物
质 染色质
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龙胆紫)
2、 功能:是遗传信息库, 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是细胞代谢和遗传 的控制中心
★ 34、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 质 指原生质层, 壁 为细胞壁 ★ 35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如 H 2O , O 2, CO 2,甘油,乙醇、 苯
协助扩散 :载体蛋白质协助,高浓度→低浓度 ,如葡萄糖进入 红细胞
★ 36、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主动运输 :需要能量;载体蛋白协助;低浓度→高浓度, 如小 肠绒毛 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 K +, Na +离 子
胞吞、胞吐:如载体蛋白等大分子
★ 37、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 一些离子 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2、大分子(如蛋白质)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进入细胞,通过
分泌物质。 (又叫非跨膜运输方式)
38、 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 RNA
高效性 :酶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方面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
酶 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特性
专一性 :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作用条件温和 :适宜的温度, pH ,最适温度(pH 值)下,酶活性最
高,
温度和 pH 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甚至 失活(过高、过酸、过碱)
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结构简式:A — P~P~P, A 表示腺苷, P 表示磷酸基团, ~表示高能磷酸键
中文名称:三磷酸腺苷
★ 39、 A TP 与 ADP 相互转化:A — P~P~P?→←酶
A — P~P+Pi+能量 (Pi 表示磷酸)
远离 A 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断裂(1molATP 水解释放 30.54KJ 能量)
元素组成:ATP 由 C 、 H 、 O 、 N 、 P 五种元素组成 功能: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
ADP 中文名称叫二磷酸腺苷,结构简式 A — P~P
ATP 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用掉多少马上形成多少(动态 平衡 ) 。
功能:ATP 是生命活动的 直接 能源物质。
注:生命活动的 主要 ..
的能源物质是 糖类 (葡萄糖); 生命活动的主要 储能 .. 源物质是 脂肪 。 生命活动的 根本 .. 能量来源是 太阳能 。
ATP 和 ADP 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 :
这个过程储存能量 (放能反应 ) 这个过程释放能量 (吸能反应 ) 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 ATP?→←酶
ADP + Pi + 能量 方程从左到右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方程从右到左代表转移的能量, 动物中为呼吸作用转移的能量。 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呼 吸作用。
意义:能量通过 ATP 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 ATP 是细胞里的能量流 通的能量“通货”
ADP+Pi+能量 ?→?酶
A TP
A TP ?→?
酶
ADP+Pi+能量
另 一种酶
另 一种酶
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证实植物生长可以更新空气,未发现光的作用
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多次实验验证,只有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更新空气,
1785年,明确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1845年,德国梅耶发现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1864年,萨克斯证实光合作用产物除 O 2外,还有淀粉
1939年,美国鲁宾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 O 2来自水。
41、
叶绿素 a
叶绿素
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体中色素 叶绿素 b (类囊体薄膜)
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
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黄素
注意:
● 丙酮的用途是 提取(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 , ● 层析液的的用途是 分离叶绿体 中的色素 ;
● 石英砂的作用是 , ● 受到破坏 ;
● 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滤液细线上的色素会溶解到层析液 中 ;
三、色素的位置和功能
叶绿体中的色素存在于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上。 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主要吸收 红光 和 蓝紫光 ;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 蓝紫光 及 保护叶绿素免受强光伤害 的作用。 Mg 是构成叶绿素分子必需的元素。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照强度 、 CO 浓度 、 温度 等
光 合 作 用 的 探 究 历 程
(1) 光照强度 :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 .......... ,光合作用的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 加快 。 (2) CO 2浓度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
,光合作用速率随着 CO 2浓度的增加而 加快 。 (3) 温度 :光合作用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
进行,在 最适温度 时,光合作用速率 最快 ,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速率 下降 。
4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 CO 2和 H 2O 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 物,并且释放出 O 2的过程。
方程式:CO 2+ H218
0 ??
→?光能
(CH 2O ) +18
O 2 注意: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 43、 条件:一定需要光
场所:类囊体薄膜,
产物:[H]、 O 2和能量
过程:(1)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 [H]和 O 2; 2H 2O — → 4[H] + O2
(2)形成 A TP :ADP+Pi+光能 ?→?酶
A TP
能量变化:光能变为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 条件: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场所:叶绿体基质
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
过程:(1) CO 2的固定:1分子 C 5和 CO 2生成 2分子 C 3
(2) C 3的还原:C 3在 [H]和 A TP 作用下, 部分还原成
糖类,部分又形成 C 5 能量变化:ATP 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联系: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 是缺一不可的整体, 光反应为暗反应
提供 [H]和 A TP , 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 ADP+Pi, 没有光反应, 暗反应无法进行, 没有暗反应, 有机物无法合成。
光
作 用 的 过 程
叶绿体
注:(A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①空气中 C02浓度 ②温度高低 ③光照强度 ④光照长短 ⑤光的成分
44、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⑴、控制光照强度的强弱 ⑵、控制温度的高低 ⑶、适当的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 的浓度
⑷、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⑸、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 -----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⑹、 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 ⑺、 温室栽培植物时, 白天适当提高温度, 晚上适当降温。 ⑻、 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 45、 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能; 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 46、 一、相关概念:
1、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 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 ATP 的过程。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 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 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 ATP 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 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 CO 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酶
C 6H 12O 6+ 6 H20 + 6O 2 6CO 2+ 12H 2O + 能量
三、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酶
C 6H 12O 62C 2H 5OH (酒精) + 2CO2+ 少量能量
或 酶
C 6H 12O 62C 3H 6O 3(乳酸) + 少量能量 四、有氧呼吸过程(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五、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六、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呼吸速率
1、 温度 :
温度
(最适温度:25-350C )
生产应用:⑴ 低温储藏 ⑵ 大棚栽培中,夜间适当降温,降低呼吸消耗,来提高产量。 2、 氧气浓度 。氧气能抑制无氧呼吸,促进有氧呼吸。
CO 2
的释
放量
O
2
浓度
无氧呼吸消失点(约 10%)
3、 二氧化碳浓度 。二氧化碳主要是抑制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4、 水分 :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将增强。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没, 根部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
七、应用:
1、水稻生产中适时的露田和晒田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条件,
(中耕松土作用也是增强其呼吸作用,但可能会导致水土流失或恶化温室效应)
2、储存粮食时,要注意降低 细胞呼吸。
3、果蔬保鲜时,采用降低
一定的 湿度 。
八、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过程 (见书 p69)
2、结论:酵母菌能进行 有氧呼吸 ,也能进行 无氧呼吸 。
49、自养生物:可将 CO 2、 H 2O 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化 能合
成作用)
异养生物:不能将 CO 2、 H 2O 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 机物来
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如许多动物。
50、 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 发育、 繁殖遗传的 基础。
有丝分裂:体细胞增殖
5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减数分裂: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增殖
★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 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缍丝和染 色体变化
★ 52、 细胞周期:
从一次细胞分裂 结束 开始,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 结束 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注:① 连续分裂 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② 间期 在前, 分裂期 在后;
③ 间期 长, 分裂期 短;④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 不一 。
分裂间期:完成 DNA 分子复制及有关蛋白质合成 (染色体数目不增加, DNA 加倍 ) 。
前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 出现纺缍体及染色体, 染色体散乱排 列。
有丝分裂 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 数 分裂期 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缍体,染色体逐渐消失。
★ 5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
染色体数与 DNA 数的关系
染色体:DNA=1:1 染色体:DNA :染色单体 =1:2:2
无染色单体 有染色单体
★ 54、有丝分裂特征及意义:将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 DNA 复制后) ,精确 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稳定性, 对于生物遗传有重要 意义。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一) 装片的制作步骤:解离 → 漂洗 → 染色 →制片
1、解离: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 目的:使根酥软
2、漂洗:清水漂洗。目的:是防止解离过度;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3、染色: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目的: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
4、制片:压片法,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便于观察。
(二)分生区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三) 在显微镜下观察时细胞已经死亡 , 因此细胞的各个时期的图像是观察不同细胞看到的, 而不是一个细胞的动态变化。
一、细胞的分化
1、概念:由同一种类型的细胞经细胞分裂后, 逐渐在 和
差异, 产生不同的 细胞类群 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2、细胞分化的原因:是 基因选择性表达 的结果 (注: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 没有 改变)
3、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的区别: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 数目 的增加;细胞分化的结果是:细胞 种类 的增加
二、细胞的全能性
1、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指植物体中单个已经分化的 细胞 在适宜的条件下,仍然能够发育成 完整新植株 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因:
(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 细胞核 也具有全能性)
3、细胞全能性实例:胡萝卜根细胞离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后长成一棵胡萝卜。
三、细胞衰老
1、衰老细胞的特征 :
①细胞核 膨大 ,核膜 皱折 ,染色质 固缩 (染色加深);
②线粒体 变大且数目减少 (呼吸速率 减慢 );
③细胞内酶的活性 降低 ,代谢速度 减慢 ,增殖能力 减退 ;
④细胞膜 通透性 改变,物质运输功能 降低 ;
⑤细胞内水分 减少 ,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⑥细胞内色素 沉积 ,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2、决定细胞衰老的主要原因
细胞的增殖能力是 有限 的,体细胞的衰老是由细胞 自身遗传物质 决定的
四、细胞凋亡
1、细胞凋亡的概念:决定的 细胞 程序化 自行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
2、细胞凋亡的意义:、机体
一、 细胞癌变原因:
原癌基因被激活,正常细胞→癌细胞(动物细胞中都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内因:
辐射。例:原子弹爆炸是物理致癌因子
外因:致癌因子 化学 致癌因子 苯、甲醛
二、癌细胞的特征:
(1)能无限增殖。
(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
(3)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 糖蛋白等物质的减少,使细胞间粘性减少,癌细胞易分 散和转移。
必 修 2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 1、 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基本概念:(一般了解)
1.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 2.杂交、自交、测交
3.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 4.纯合子、杂合子
5.基因型和表现型: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 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 (闭花授粉) , 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 -------演绎法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 :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DD×dd
↓ ↓
F 1:高茎豌豆 F 1:Dd
↓ 自交 ↓ 自交
F 2: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F 2:DD Dd dd
3 :1 1 :2 :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 :黄圆 ×绿皱 P :YYRR×yyrr
↓ ↓
F 1:黄圆 F 1:YyRr
↓ 自交 ↓ 自交
F 2:黄圆 绿圆 黄皱 绿皱 F 2:Y --R -- yyR --Y --rr yyrr
9 :3 :3 :1 9 :3 :3 :1
在 F 2 代中:
4 两种亲本型:黄圆 9/16 绿皱 1/16
两种重组型:黄皱 3/16 绿皱 3/16
9种基因型:纯合子 YYRR yyrr YYrr yyRR 共 4种 ×1/16 半纯半杂 YYRr yyRr YyRR Yyrr 共 4种 ×2/16 完全杂合子 YyRr 共 1种 ×4/16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部分内容考纲要求理解,希望同学们能弄懂并记住)
一、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 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 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 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1、 部位:动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药、胚珠
2、 精子的形成:3、卵细胞的形成
1个精原细胞(2n ) 1个卵原细胞(2n )
↓ 间期:染色体复制 细胞体积增大 ↓ 间期:染色体复制 细胞体积增 大
DNA 加倍,染色体不加倍 DNA 加倍,染色体不加倍 1个初级精母细胞(2n ) 1个初级卵母细胞(2n )
↓ 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 ) ↓ 前期:联会、四分体 交叉互换 (2n )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 )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 上(2n )
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 ) 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 )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 ,染色体数目减半 末期:细胞质 不 均等分裂
2个次级精母细胞(n ) 1个次级卵母细胞 +1个极体(n ) ↓ 前期:(n ) ↓ 前期:(n )
中期:(n ) 中期:(n )
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 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单体 分成两组染色体,染色体体数目加倍(2n ) 为两组染色体,染色体体数 目加倍(2n )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n ) 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n ) 4个精细胞(n ) 1个卵细胞(n ) +3个极体(n ) ↓ 变形 ↓
4个精子(n ) 三个极体都退化消失,只形成一个卵细 胞
★三、受精作用及其意义:
1、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 受精作用的意义: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多样性及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随机性, 导致后 代性状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恒定, 对于生物的遗传 和变异,都有重要意义。
3.
精(卵)原细胞 精(卵)原细胞 受精卵 时间
的有丝分裂 的减数分裂 受精作用 的有丝分裂
四、细胞分裂的鉴别: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 —— 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
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 —— 减数第二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减数第二分裂后期,看一极)
若为偶数 —— 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
3有同源染色体 —— 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
联会、四分体现象、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 减数第一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 —— 减数第二分裂
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一极无同源染色体 —— 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一极有同源染色体 — 有丝分裂后期
5、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鉴别
(技巧:一数二看三判断)
奇数(减 II )
有同源染色体
偶数
无同源染色体(减 II )
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第三节、伴性遗传
1、概念: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2、 X 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人类红绿色盲
患者:男性 X a Y 女性 X a X a
正常:男性 X A Y 女性 X A X A X A X a (携带者)
遗传特点:人群中发病人数男性大于女性;交叉遗传现象。
3、 X 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抗维生素 D 佝偻病
遗传特点:(1)人群中发病人数女性大于男性 (2)连续遗传现象
4、 Y 染色体遗传:遗传特点:基因位于 Y 染色体上,仅在男性个体中遗传
5、遗传病类型的鉴别:
1)先判断显性、隐性遗传:
父母无病,子女有病 —— 隐性遗传(无中生有)
隔代遗传现象 —— 隐性遗传
父母有病,子女无病 —— 显性遗传(有中生无)
连续遗传、世代遗传 —— 显性遗传
2)再判断常、性染色体遗传:
1、父母无病,女儿有病 —— 常、隐性遗传
2、已知隐性遗传,母病儿子正常 —— 常、隐性遗传
3、已知显性遗传,父病女儿正常 —— 常、显性遗传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 DNA 是 主要 的遗传物质
1. D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2.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
★ 1. 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① 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③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 = T/U G = C ★ 2.特点
①稳定性:DNA 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②多样性: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主要的) 、 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 同
③特异性:DNA 分子中每个 DNA 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 3.计算 1.在两条互补链中 C T G
A ++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
2.在整个 DNA 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 =嘧啶碱基之和。
★ 3.整个 DNA 分子中, C G
T
A ++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 第三节 DNA 的复制 1.场所:细胞核; 时间:细胞分裂间期。 (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 间期)
2. DNA 分子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3.特点:半保留复制
4.基本条件:① 模板:开始解旋的 DNA 分子的两条单链;
② 原料:是游离在细胞中的 4种脱氧核苷酸;
③ 能量:由 A TP 提供;
④ 酶:酶是指一个酶系统,不仅仅是指一种解旋酶。
5.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第四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1、基因的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2、 DNA 是遗传物质的条件:a 、能自我复制 b 、结构相对稳定 c 、储存遗传信息
d 、能够控制性状。
3、 DNA 分子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 第一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转录
定义:在细胞核中,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mRNA 的过程。
场所:细胞核 模板:DNA 的一条链 信息的传递方向:DNA mRNA 原料:含 A 、 U 、 C 、 G 的 4种核糖核苷酸 产物:信使 RNA
翻译
定义: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 m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 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场所:细胞质(核糖体)
条件:A TP 、酶、原料、模板(mRNA ) 信息传递方向:mRNA 蛋白质。
密码子:mRNA 上 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 1个氨基酸。每 3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为 1个密码子 . 翻译位点:一个核糖体与 mRNA 的结合部位形成 2个 tRNA 的结合位点。 (一种 tRNA 携带 相应的氨基酸进入相应的位点) .
第 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 DNA 流向 DNA ,即 DNA 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 DNA 流向 RNA ,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
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 DNA 或 RNA 。近些年还发现有遗传信息从 RNA 到 RNA (即 RNA 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 RNA 流向 DNA (即逆转录) 。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3)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或表达后的蛋白质也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 影响。
生物体性状的多基因因素:基因与基因; 基因与基因产物; 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存在复杂的 相互作用,共同地精细的调控生物体的性状。
第 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 第一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镰刀型贫血症的原因:DNA 的碱基对发生变化 ——— mRNA 分子中的碱基发生变化 ——— 氨基酸改变 ——— 蛋白质改变 ——— 性状改变
2、基因突变
概念: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 基因突变。
原因:物理原因、化学原因、生物因素。
特点:a 、普遍性 b 、随机性:体细胞的突变不能直接传给后代,生殖细胞的则可能。 c 、低频性 d 、多数有害性 e 、不定向性
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3、基因重组
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类型:a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 、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 叉互换
第 2节 染色体变异(了解)
1、 缺失 猫叫综合症 果蝇的缺刻翅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增添 果蝇的棒状眼 染色体变异 易位 夜来香的变异
倒位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个别染色体增减;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减 2、染色体组
(1)概念:例如:雌果蝇的一个卵细胞。
(2)特点: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含有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
3、多倍体
特点:形态上加大,物质含量增高(蛋白质、糖、脂肪含量增高) ,发育迟,结实率低。 成因:低温或秋水仙素使纺缍体形成受破坏, 染色体数目加倍。 多倍体育种:无子西瓜
4、 单倍体: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只含本物种配子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 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无关。
特点:弱小,高度不孕。单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
第 3节 人类遗传病
1、
常染色体
单基因遗传病 性染色体
人类遗
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易受环境影响,群体中发病率高
数目异常
原因
染色体异 结构异常
常遗传病:常染色体:21三体综合症、猫叫综合症
类型
性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
2、 危害 婚前检测与预防
监测与预防 产前诊断 :羊水、 B 超、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
3、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 DNA 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中、 美、德、英、法、日参加了这项工作。
第 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1、比较:
2、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两种观点是:1、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要严格控制
2、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应该大范围推广。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1、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生活在一定的区域的同种生物的个体叫做种群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 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叫做基因频率。 2、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①生物可遗传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 为突变。
②突变和重组是随机、不定向的,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种群 小种群 (产生许多变异
新物种
最早的生物化石是距今:3 5亿年。 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无性生殖 → 有性生殖 原核生物 → 真核生物
简单 → 复杂 低等 → 高等 水生 → 陆生 单细胞 → 多细胞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四、共同进化 ——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要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五、 生物多样性 —— 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必修 3
第 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细胞生物与环境的物质交换情况
单细胞生物直接 ..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多细胞生物则通过内环境 ...
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 2/3 体液 1/3血 淋 内环境——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组织液 ... 是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血浆 .. 是血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淋巴 ..
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活的直 接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淋巴和组 .... 织液 ..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 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细胞外液的主要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
3、内环境 ...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
4、稳态
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 .. —— .. 体液 .. —— .. 免疫调节 ....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 ....
的 内环境稳态 .....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
第 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地理 自然 生殖
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神经元
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 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 呈杯状或球状,
叫突触小体 )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要点: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才会出现反射现象) 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 .. 的反射弧来实现) 组成部分 功能
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梢 ) 接受刺激 , 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 将兴奋传至中枢
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的一部分) 分析综合 .... 传出神经 将兴奋传至效应器 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支配的腺体或肌肉等) 产生相应反应
4、兴奋是以电信号 ... 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的膜电位:外正内负 .... 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外负内正 ....
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电位差 ... ,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
电流方向在膜外由未兴奋区域 ..... 流向兴奋区域 .... ;在膜内由兴奋区域 .... 流向未兴奋区域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具有双向性 ...
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这一结构完成,由“神经递质”将突触前膜的兴奋传至后膜
突触小体 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1)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 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
就会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 电位变化,从而将兴奋传至另一个神经元 (2)兴奋传递过程中信号的转变 :
电信号 →化学信号→电信号
(3)兴奋传递的特点:单向性(只能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 ,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 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7、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脑干:呼吸中枢
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缩手反射等
8、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 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中与语言功 能有关的区域为言语区。 区 (Speak)区 (Hear):听觉性语言中枢 区 (W rite) :书写语言中枢 区 (View):视觉性语言中枢
2、血糖平衡的调节
3、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 +”为促进, “—”为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的靶器官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 )的 靶器官为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为全身细胞;反馈使体内的激素含量不至于过高 微量和高效 4通过体液运输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体液调节的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 CO 2等) ,通过体液传递的方式对 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2、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3、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 .. 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 ....... 。 4、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比较
(1)区别 (2)联系 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 系统的调节(如下丘脑)
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 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 6、水平衡的调节 (书 32页)
四、免疫调节
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 、排除“非己” 1免疫调节:依靠免疫系统消灭入侵的病原体、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细胞 (如癌细胞 ) ,
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方式。
2、免疫系统的组成
种类:骨髓、胸腺、脾、扁桃体、淋巴结等
免疫器官 作用: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 吞噬细胞等 细胞 (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 系 主要 ) 淋巴细胞 细胞 (在骨髓中成熟 ) 统 、血液和淋巴结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3? 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 ) (1)免疫类型
(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呼吸道、消化道 )
类型
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如溶菌酶 ) 和吞噬细胞组成
体液免疫 (相应抗体消灭抗原 )
细胞免疫 (相应效应 T 细胞裂解靶细胞 ) (细胞免疫消灭 ) 等
(2)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抗原:凡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或效应 T 细胞,并且能够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 T 细胞发生特
异性结合的物质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 。
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 抗体合成细胞:浆细胞;抗体的化学本质:蛋白质
**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 (其吞噬抗原属非特异性免疫 ) 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
再次免疫比初次免疫快而强的原因:当再接触同种抗原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4监控和清除的对象:体内①已经衰老的细胞;②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③癌变的细胞 免疫系统能维持稳态的原因:免疫系统有①防卫功能;②监控和清除功能 5、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免疫功能过强 (自身抗原 ) 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的疾病
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 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 (过敏原 ) 的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
或功能紊乱。 (过敏原首次侵入机体,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但不引起过敏
过敏反应 反应 )
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
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病例:花粉 (过敏原 ) →皮肤荨麻疹;海鲜→呕吐;动物毛屑→过敏性鼻炎 (花粉等物质
进入正常机体 ? 不成为抗原,不产生相应抗体 )
免疫功能过弱(病例——艾滋病) 6、艾滋病
艾滋病 (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病因: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一种 RNA 病毒 ) 引起
发病机理:HIV 侵入 T 细胞,使 T 细胞大量死亡 ? 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直接死因:免疫功能缺失 ? (防卫作用丧失→ ) 念珠菌、 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 (监控和清除
功能丧失→ ) 恶性肿瘤等疾病
主要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第 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植物的向光性
概念:在 单侧光 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意义: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从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弯曲部位:幼嫩部分 2、植物激素
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植
物体内没有专门的器官产生激素,而动物体内激素一般由内分泌腺产生 )
植物激素的种类: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赤霉素
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4、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概念:在胚芽鞘、 芽、 幼叶和幼根中, 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而
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运输 )
<运送有机物>进行
生长旺盛的部位 ,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
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5、向光性的形成原因:单侧光照射 ? 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向背一侧转移 ? 胚芽鞘背光一侧 (浓度更适宜 ) 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 (浓度适宜 ) ? 两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 背光一侧生长快,向光一侧生长慢 ? 向
10
10
10
10
c/mol·L -1
光弯曲生长
*
*
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调节生长 2、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特点:两重性 (1)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2)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3)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3、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因素
浓度 :一般情况下 , 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 ; 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 甚至杀死植物
器官的种类 :根 >芽 >茎 (敏感度 )
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 :幼嫩的细胞 >老细胞 (敏感度 )
4、顶端优势
概念 :顶芽优先生长 , 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
原因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过高 (芽对
生长素浓度较敏感,此时为高浓度 ) ,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抑制 .
(降低侧芽的部位的生长素的浓度,从而促进侧芽的生长 )如 :棉花摘
应用 心、果树整枝、茶树摘心、行道树的修剪
5、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概念:人工合成的具有与 IAA 相似生理效应的化学物质 常见物质:NAA(萘乙酸 ) 、 2、 4— D
应用: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等
三、其他植物激素(了解)
1、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见书 54页图 3-9) 2、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 用共同调节
3、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 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4、植物生长调节剂
概念: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优点: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
第 4章 种群和群落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基本特征 (个体不具有 )
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
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1)种群密度
①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②调查方法 :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 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2)控制人口的方法:降低出生率(计划生育)
(3)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个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4)性别比例的农业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 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
重捕数╳初次标记数 重捕标记数
(1/无环境阻力) (2)数学模型:N t =N0λ
t
① N 0为种群的起始数量 ②第二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的 λ倍 ③每年的增长率都保持不变 (3)特点 :种群数量无限增长 (4)适用范围 :
种群迁入 新 环境的 开始 一段时间 ; 实验室 理想 条件下
(5)意义:反映种群增长的潜力和趋势(能体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过度繁殖”这一观点) 2
(1 有最大值:K 值(环境容纳量)
(2 K/2值时,种群增长率最大 增长率是变化的 大于 K/2值时,种群增长率逐渐变小
值时,种群停止增长,种群增长率为零,此时环境阻力最大 (3)适用范围 :自然种群的增长规律 3、研究种群数量变动的意义 合理利用和保护野生生物资源 为防治有害生物提供科学依据
三、群落的结构 1、 群落的概念
群落:同一时间内 聚集在 一定区域 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包括该区域内的 全部植物、动物、微生物 。 群落不是各种生物种群简单的集合,而是通过种内的斗争或互助,种间的捕食等关系建立起的更高层
次的生命系统。
例:一片草地上的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物种组成及优势种、种间关系、群落的演替情况、群落的空间结构等) (1)群落的物种组成 群落不同,物种组成不同 (优势树种为松、杉
等 ) ,南方森林的主要树种是常绿阔叶乔木;
(2
3、群落的空间结构
(1)概念: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的不同空间 (2)空间结构
(提高了群落利用光能等资源的能力 ) (和栖息空间 )
(影响因素: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与动物的影响) 四、群落的演替
1
2、演替的主要类型
初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
演替。 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3、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1)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演替的主要原因 :充分利用光能 (3)特点:演替速度缓慢,所需时间漫长 4、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1)过程:弃耕阶段 → 一年生杂草阶段 → 多年生杂草阶段 → 小灌木阶段 →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 (2)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从弃耕的农田演替出树木,需要数十年时间。如果是在干旱的荒漠地区, 群落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树木,或许只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5、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第 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类型(了解;见书 88页小体字)
3、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营养级: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
(3)食物链的共同特点
①每一条食物链均以 生产者为起点 , 终点是不被其它动物所食的动物 ,中间的任何停顿性终结,都不
能算完整的食物链。
②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
③ N 级消费者处于第 N+1营养级
(4)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的过程
能量的源头 : 太阳能
起点 :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生产者所 固定 的全部太阳能
能来流动的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传递效率 前一营养级 同化 的能量 后一营养级 同化 的能量
能量散失的形式 :热能(呼吸作用产生)
2、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能量的来源和最终去向
呼吸消耗
流向分解者
2、 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流动 :不可逆,也不能循环利用
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 10%— 20%
能量不能 100%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原因:有部分能量被呼吸消耗及流向分解者
3、能量金字塔:描述了能量与营养级之间的关系,说明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
4、能量流动研究的目的
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 循环概念:组成生物体的 C 、 H 、 O 、 N 、 P 、 S 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 无机环境 到 生物
群落 ,又从 生物群落 到 无机环境 的循环过程
(1)物质循环中的“物质
.. ”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化学元素
(2
(3)物质循环的范围 :全球
2、物质循环的实例——碳循环
(1)碳在无机环境(大气)中的存在形式:CO
2
碳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的形式:含碳有机物
碳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的途径:食物链、食物网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CO
2
(2) CO2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光合作用
(3) CO2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
化石燃料的燃烧
(4)温室效应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迅速上升 全球气温升高
植被的破坏
解决措施
大力植树造林,保护植被,退耕还林还草
3、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①生态系统中需要不断补充的是能量而不是物质
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四、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见书 108页的基础题)
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例:蝙蝠的回声定
位、蜘蛛网的振动频率等
化学信息: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例:昆虫的性信息素等
行为信息:动物的能对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信息的行为特征。例:蜜蜂跳舞、孔雀开屏等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通过信息传递,雌雄个体能相互识别、交配,保证种群的繁衍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概念: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伤)的能力 例:当草原遭受蝗虫的采食后,草原植物就会增强其再生能力
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 /概念: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例:生态系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后,经过一段时间,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 功能的协调
第 6 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1、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对水资源的压力
对能源的压力
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环境污染加剧
2、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 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3、 生物多样性
概念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层次: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形成原因:共同进化的结果
4、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
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如:某种不知名的昆虫)
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如:保持水土、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 直接价值:食用、药用、工业原料、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
5、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概念: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
就地保护
意义: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概念: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易地保护 方法 :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
意义: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6、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 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范文四: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全书知识完整总结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全书知识完整总结
前言
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学,
首先,我们自己就是生物,我而且是一种高级动物。其次,生物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农学和医学
的基础
二、什么是生物,什么是生命,
(一)生物:具有生命的物体
生命:生物体所持有的现象
(二)判断的依据——生物基本特征
1 以细胞为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结构单位:所有活的生物体都使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
单细胞生物
生物体
多细胞生物
功能单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完成的 2 相同的化学成分
(1)细胞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基本化学成分都相同 (2)细胞中水含量最多,且都含有四大有机物
3 新陈代谢
概念:活的细胞内进行的化学反应
合成代谢:将从外界获得的营养物质转化为细胞的组成成分 包括
分解代谢:将生物体能的营养物质分解
各细胞中主要的代谢途径都是一致的
4 稳态
5 应激性
(1)定义:生物体觉察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产生一定的反应 (2)意义:是生物体趋利避害,更好的适应环境
应激性:短时间内产生,强调行为 (3)比较: 适应性:长期形成,强调现象,是应激性长期积累的结果
遗传性:是决定应激性和适应性的物质基础 6 生殖和遗传
生长发育 生殖 遗传
7 进化
方向:简单 复杂
低级 高级
水生 陆生
三、什么是生物学,
(一)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
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得出结论?交流结果
方法:生物体的外形?内部结构
静止?动态
个体?群体
同种?不同种
整体?局部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E-mail: kakutom@163.com - 1 -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全书知识完整总结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1-1 分子和离子
1 生命具有物质性,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元素 2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有差异性(元素含量)
3 人体中各种化学元素含量不同 O.C.H.N.含量较多称为主要
元素
1213141618同位素: H C(C C C) O O
原子 同位素示踪法
示踪原子
离子键 离子化合物 eg:NaCl 水 细胞?生物体 共价键 分子 eg:H-Cl 无机物 无机盐
蛋白质
核酸
脂质
有机物 糖类
?1-2 无机物
1.水:含量:生物体内60%~90% 细胞中80%~90%
性质:极性分子
作用:1作为溶剂(溶极性分子)。因为水是极性分子,所以其他的极性分子或离子易溶于水
2 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
3 调节体温。因为水分子间有氢键,破坏氢键要消耗大量的热,而形成氢键要释放热量
2.无机盐:含量 : 约占1%~1.5% 存在形式:多以离子形式存在
生理作用:(1)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
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兴奋性】
(2)无机盐还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1-3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1. 碳化合物
分类:有机物 无机物
碳骨架(直链、支链、环状)
多样性
碳是所有生命系统的核心元素
2. 糖类
元素组成:C H O
种类及应用
(1) 分类依据:是否能水解及水解后的产物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E-mail: kakutom@163.com - 2 -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全书知识完整总结 种类 定义 举例 分子式 分布 生理功能 单糖 不能水五碳糖:核糖、C5H10O5 动、植物中 组成核糖核酸(RNA)
解成更脱氧核糖 组成脱氧核糖核酸(DNA)
简单的C5H10O4
糖 葡萄糖、果糖 C6H12O6 植物体内 重要的能源物质
蔬菜水果中
二糖 能水解蔗糖、麦芽糖 C12H22O11 植物体内 能源物质
成两个乳糖 动物乳汁
单糖
多糖 能水解糖元 (C6H10O5)n 动物肝脏、肌肉 贮能物质
成多个淀粉 植物体中
单糖 纤维素 植物体中 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保护细胞
3.脂质:
(1)元素组成:主要:C H O 有的还有:N P
(2)种类及生理作用
种类 生理作用
油脂 组成细胞的必要成分,贮能物质
磷脂 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必要成分
植物蜡 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
胆固醇 人体所必需的,但过多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油脂:
(1)、分子结构
甘油,3脂肪酸 甘油三酯(油脂),3HO 2
(2)油脂的种类
油:植物体内,液态,不饱和
油脂
脂:动物体内,固态,饱和
4.蛋白质:
(一)生理功能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比喻为“建筑材料”。
2、有推动化学反应的作用。即生物催化剂——酶。
3、与免疫有关,负责与疾病作斗争。如抗体。
4、具有运输作用。如帮助物质运输细胞:细胞膜上的载体。
(二)蛋白质分子的结构
1、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
(2)、通式:
(3)、结构特点:
a: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
b: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c:不同的氨基酸分子,具有不同的R基.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E-mail: kakutom@163.com - 3 -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全书知识完整总结
2、蛋白质分子的结构
结合方式:脱水缩合 。
肽键数=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三)、多样性原因
氨基酸分子数目、种类、排列顺序,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
多肽种类多样
蛋白质分子多样 (四)、性质
空间结构不稳定,一旦改变,蛋白质就失去活性
低温:抑制蛋白质的活性
温度
高温
影响蛋白质活性的因素 PH值
使蛋白质失活且不可恢复
重金属
(五)、大小:蛋白质分子是生物大分子,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苏丹?+油脂 橙黄色
选材原则:?、保证实验效果好
?、易取得
?、操作步骤简便
5.核酸
(一)、相对分子质量
几十万,几百万,为生物大分子
(二)、元素组成:C、H、O、N、P等
(三)、分子结构
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磷酸+五碳糖+含氮碱基
脱氧核糖 核糖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A、T、C、G) (A、U、C、G)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E-mail: kakutom@163.com - 4 -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全书知识完整总结
化学结构 脱氧核苷酸链 核糖核苷酸链
空间结构 脱氧核糖核酸(DNA) 核糖核酸(RNA)
(双螺旋结构) (单链)
(四)、种类
名称 简称 五碳糖 存在部位
脱氧核糖核酸 DNA 脱氧核糖 主要在细胞核内
核糖核酸 RNA 核糖 主要在细胞质内
(五)、生理功能
DNA:贮藏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的所有活动。决定细胞的整个生物体的遗传
特性
RNA:在合成蛋白质时是必需的。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2-1细胞概述
一、细胞学说
(一)、主要科学说:
1、英国:胡克发明显微镜,看到细胞。
2、德国:施莱登、施旺、菲尔肖提出细胞学说。
(二)、细胞学说主要内容:
1、所有生物都是有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2、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3、所有的细胞必定是有别的细胞产生的。
(三)、意义:生物学说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
二、细胞的大小、数目及种类
(一)、大小
最小的:细菌类的支原体细胞
最大的:鸵鸟蛋的卵黄
(二)、数目:生物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多
(三)、种类:
1、依据:细胞结构中是否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原核细胞 细菌、蓝藻
真核细胞 植物、动物、真菌
动物细胞能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显微结构
动物细胞能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亚显微结构
?2-2 细胞膜和细胞壁
一、细胞膜——质膜
(一)、质膜具有选择透性
(二)、质膜的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
1、质膜的化学成分: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还有少
量的多糖。
2、质膜的结构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E-mail: kakutom@163.com - 5 -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全书知识完整总结
(1)、脂双层
(2)、磷脂分子的透性:头部亲水,尾部亲脂疏水。 两层磷脂分子构成质膜中的一层单位膜。
质膜中磷脂分子头部朝外 ,与水环境接触,尾部朝内,形成一个亲脂的小环境 。
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磷脂与胆固醇一起存在于脂双层内部使其既有流动性又很坚实
结构 蛋白质分子 露在膜表面
嵌插或贯穿
多糖:与蛋白质或磷脂结合成细胞外被
结构特点:流动性。 功能特性:选择透性
(三)、质膜中各种成分的功能
1、脂双层:使许多分子和离子不能随意出入细胞。
2、膜蛋白的作用:
(1)、控制某些分子、离子的出入;
(2)、生物催化剂;
(3)、细胞标志物。
二、细胞壁
(一)、分布:植物、真菌、细菌
(二)、植物细胞壁
成分:主要是纤维素
功能:保护细胞,支撑植物体
?2-3 细胞质
一、概述
概念:由细胞膜包被的细胞内的大部分物质。
结构 细胞溶胶
细胞器 定义:真核细胞中有特定功能的结构
种类: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质体
液泡、中心体、细胞骨架。 二、细胞器
1.核糖体——最小的细胞器
分布:真核、原核细胞中、一部分附着在粗面内质网上,一部分游离在细胞质基质。
形态:椭球形颗粒状小体(无膜结构)
成分:RNA和蛋白质
功能: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附着型:产生各种分泌蛋白:膜蛋白;溶酶体内的酶;消化酶
游离型:产生存在于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呼吸酶
2、 内质网
(1)分布:动、植物等真核细胞,并与核膜及细胞膜有联系 (2)形态结构:由一系列单位膜构成的囊腔和细管组成 (3)种类及功能:
粗面内质网(有核糖体):蛋白质运输通道
光面内质网(没核糖体):膜上有酶,与多种重要化合物的合成有关,如:糖类和脂质合成
3.高尔基体
分布:动植物细胞中,细胞核附近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E-mail: kakutom@163.com - 6 -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全书知识完整总结 形态结构:单位膜构成的扁小囊和有小囊产生的小泡组成。 主要功能:是物质运输系统,承担着物质运输的任务
植物细胞分裂时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4.溶酶体——单位膜包被的小泡
分解衰老的、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分布: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细胞
结构:单位膜 各种水解酶
来源:高尔基体断裂后形成的
功能:对外界吞入的颗粒和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进行消化 意义:保证细胞中其他结构的完整性。
5.液泡
分布:植物细胞
结构:单位膜
细胞液:水、无机盐、色素、糖类、氨基酸等
功能:(1)使得植物的花、果实、叶有各种颜色
(2)调节细胞的内环境,如:调节渗压,使细胞保持膨胀状态
6.中心体
分布:主要在动物细胞,有的低等植物细胞中
结构: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组成(中心粒有微管构成) 功能:在动物细胞的增殖过程中起作用
7.线粒体
分布:动植物细胞中, 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含量较多. 形态:呈颗粒状或短杆状
结构:外膜:使线粒体与周围的细胞质分开
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意义:增大膜面积有利于生化反应地进行)
线粒体 基质:含少量DNA、核糖体和有关酶
功能: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的中心
线粒体的数量与细胞新陈代谢的强弱有关(一般在细胞代谢旺盛的部位比较集中)
8.质体——植物和藻类细胞特有
种类:白色体:分布在不见光的部分,储存脂质和淀粉
有色体:含有色素,最重要的是叶绿体
叶绿体 叶绿体
(1)分布: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细胞。
(2)形态:一般呈扁平的椭球形 或球形(比线粒体稍大)
内膜 双层膜 透明,有利于透光 外膜
由类囊体重叠而成,膜上有色素,可(3)结构 基粒 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液态,含少量DNA、核糖体 基质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E-mail: kakutom@163.com - 7 -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全书知识完整总结 线粒体和叶绿体比较表
线粒体 叶绿体
分布 动植物细胞中 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 形态 椭球形 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结 双 外膜 与周围的细胞质基质分开
层 内膜 向内折叠形成嵴 是一层光滑的膜 膜
构 基 粒 无 类囊体堆叠成,含色素和与光反应有
关的酶。
基 质 含与有氧呼吸有关酶 含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
都含有少量的DNA和核糖体
功能 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中心 光合作用的场所
9.细胞骨架
定义:细胞质中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支架
结构及功能(给细胞内部提供一个框架,决定着细胞的结构)
组成:肌动蛋白组成 微丝
功能:支持作用、控制细胞运动 例如;胞质环流、肌肉收缩 组成:微管蛋白组成 微管
功能:与细胞器的运动有关 10(细胞溶胶
定义:细胞质中除细胞器以外的液体部分
功能:1.细胞溶胶中有多种酶,是多种代谢活动的场所。
2.为新陈代谢提供所需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如提供ATP、核苷酸、氨基酸等)。
成分:水、无机离子、脂类、糖类、氨基酸、核苷酸等,还有很多种酶。
细胞器的分工合作
核糖体: 合成蛋白质
内质网: 折叠、组装、加糖基(运输和加工)
线粒体
高尔基体: 在加工(成熟蛋白质) (供能)
细胞膜: 外排(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细胞外
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既有明确分工,又是紧密联系的。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E-mail: kakutom@163.com - 8 -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全书知识完整总结
总结归纳如下:
双层膜结构:线粒体、叶绿体
1、按有无 单层膜结构: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 膜结构
无膜结构:核糖体、中心体、细胞骨架 2、高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3、动物和低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
4、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核糖体
6、含有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7、与细胞增殖有关的细胞器:中心体
、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液泡、叶绿体 8
9、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10.能够自我复制:线粒体、叶绿体
11.与有丝分裂有关:中心体
12.与能量转换有关:线粒体、叶绿体
?2-4 细胞核
细胞核是细胞中最大的细胞器
核被膜 定义:指包被细胞核的双层膜(有选择透性),外层与粗面内质网膜
相连。
核孔:内外膜在一些位点上融合形成的环状开口,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
出入细胞的通道。
细胞核结构 染色质:细胞核中或粗或细的长丝,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携带着细胞的遗传信息。
在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物质。
核仁:细胞核中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结构,由某些染色体的片段构成。与核糖体的形成
有关,在细胞分类过程中能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核基质:细胞核内的液体部分 。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E-mail: kakutom@163.com - 9 -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全书知识完整总结
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功能 生物体的性状遗传由细胞核控制
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区别
时期 状态 名称
分裂间期 细丝状 染色质
分裂期 圆柱状或杆状 染色体
结论:细胞中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
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5 原核细胞
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
一、
(1)、细胞大小
大多数原核细胞的直径为2,8cm,其大小为典型真核细胞的十分之一。
(2)、拟核:
DNA存在于该区域,拟核是细胞的主要遗传物质。
(3)、细胞壁
主要成分是由多肽和糖类结合而成的肽聚糖。
(4)、细胞质
由质膜包被,质膜外侧是细胞壁,称为细菌细胞壁,起着保护细胞并维持细胞形状的作用。
细胞膜是原核细胞进行呼吸的场所。
二、结构——以细菌为例
细胞壁:主要成分肽聚糖,有保护和维持细胞形态的功能 基本结构 细胞膜:与真核细胞相似(是细膜呼吸的场所)
拟核:有DNA分子,控制主要的遗传现状
细胞质:含核糖体
鞭毛:与细菌运动有关
特殊结构 荚膜:有一定保护作用
芽孢:细菌休眠题,增强抗性
相同点:都有细胞膜,核糖体,遗传物质DNA
(注:细、线、支、蓝、衣分别指细菌、放
线体、支原体、蓝藻、衣原体)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E-mail: kakutom@163.com - 10 -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全书知识完整总结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
?3-1 细胞与能量
一、能量的转化
(一)化学能:活细胞中的各种分子,
由于其中原子的排列而具有势能。
是细胞内最主要的能量形式。
(二)能量的转化:即不被消灭,也不
被创造,相互转变,细胞有序状态
的维持要消耗能量。
二、ATP是细胞中的能量
生命活动直接能源——ATP
(一)、ATP结构
1、组成:C、O、H、N、P
2、全称:腺苷三磷酸
3、结构:腺嘌呤—核糖—磷酸基团,磷酸基团,磷酸基团
腺苷
A , P , P , P
普通化学键 高能磷酸键
结构简式:A—P,P,P
4、ATP的结构特点:
每分子ATP含两个高能磷酸键,ATP水解指远离A的那个“,”断裂,释放大量能量。
(二)、ATP与ADP的转化
1、存在特点: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转化十分迅速。
2、转化过程:
化合酶
ATP ADP+Pi+能量
水解酶
不是可逆反应的原因:1)能量的来源于去路不同;2)条件不同;3)反应场所不同
3、转化意义:细胞内ATP处于动态平衡中,对构成生物体内部稳定的供量环境有重要意义。
(三)、ATP的应用
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能量通货),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四)、ATP再生
动物、真菌等 绿色植物
呼 呼 光
吸 吸 合
作 作 作
用 用 用
ADP+Pi+能量 酶 ATP (五)ATP的来源: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等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E-mail: kakutom@163.com - 11 -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全书知识完整总结
?3-2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扩散和渗透
(一) 扩散
定义:分子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动的现象
结果:使分子分布均匀
特点:缓慢 高浓度?低浓度
(二) 渗透
定义: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
方向:低浓度?高浓度
条件:?有半透膜存在
?半透膜两边存在浓度差
质:原生质【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植物 除壁)】?伸缩性大
质壁分离
利用:?判断细胞的死活
?测定细胞液浓度
.
(二)被动转运:物质由浓度高的一侧转运至浓度较低的一侧。
易化扩散:载体蛋白分子与被运转的分子或离子结合而改变形状,于是把分子或离子运转质
膜的另一侧;将分子或离子释放后,载体蛋白又恢复至原来的形状。这种转
运仍是一种扩散作用,但扩散的速率要大得多,成为易化扩散。
(三)主动运转
1、定义:逆浓度梯度的运转。
2、特点:从高到低,要载体蛋白,需要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四)胞吞、胞吐:有的物质被一部分质膜包起来,这部分质膜于整个质膜脱离,裹着该物质运
动到细胞的内侧或外侧。运送到细胞内侧的,成为胞吞;运送到细胞外侧的,
称为胞吐。
(五)小结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E-mail: kakutom@163.com - 12 -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全书知识完整总结
扩散(渗透)
被动运转 易化扩散
离子或分子
方式 主动运转
大分子或颗粒 胞吞
胞吐
?3-3 酶
(一) 酶的发现
(二) 酶的概念
定义:活细胞内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来源 功能 化学本质:多数蛋白质 少数RNA
发挥催化作用的场所。
(三) 酶的催化特性
无机催化剂:MnO2 ,FeCl3
催化剂 生物催化剂—酶:过氧化氢酶
2H2O2 2H2O+O2
底物:酶作用的物质。
产物:反应生成的物质。
酶促反应:酶催化的反应。
酶活性:用来表示酶作用的强弱。
实验:1)取两支洁净试管,编号为1、2
2)分别滴加等量的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3)同时在1号试管中加适量过氧化氢酶,在2号试管中加适量二氧化锰
4)观察并记录试管中气泡产生的快慢
高效性:
意义:保证了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及能量供应的稳定。 专一性:
含义: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少数几种相似底物的反应。
(四)酶的催化原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E-mail: kakutom@163.com - 13 -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全书知识完整总结
(五)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1、酶种酶都有最适PH值,在最适PH值下,酶的活性最高;
2、高于或低于最适PH值酶的活性都会降低,甚至失活;
3、不同酶最适PH值不同。(胃蛋白酶:2左右 胰蛋白酶:8左右)
本质:过酸过碱的条件下,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每种酶都有最适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酶的活性都降低;
2、不同种酶的最适温度不同。
本质:较高温度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低温度使酶的活性降低,在适
宜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
总结:影响酶的活性因素有:PH、温度和各种有机化合物(有机溶剂、重金属离子) ?3-4 细胞呼吸
一.概念:细胞内进行的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者小分子有机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需氧呼吸(主要方式) 二.类型:
厌氧呼吸
三、需氧呼吸
酶 CHO + 6O 6CO + 6HO +能量 6126222
需氧呼吸的实质:糖等有机物被氧化的过程
第一阶段:糖酵解
场所:细胞溶胶
过程:1、六碳的链(葡萄糖)被分为2个三碳
的链(丙酮酸)
2、释放的能量中,有2个ATP生成,其
余以热能散失
3、葡萄糖中的一部分氢原子变成还原型
辅酶(NADH)。
辅酶:辅酶是辅助酶起作用的分子,不是蛋白质,是属于维生素或维生素的一部分,也可是离子等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E-mail: kakutom@163.com - 14 -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全书知识完整总结
NADH:是一种特殊的核苷酸。其携带一个氢原子(含电子)将在电子传递链中被利用
++酶 HO+2NAD+2ADP+2Pi 2CHCOCOOH+2NADH+2H+2ATP 反应式:C61263
氧化性辅酶 还原性辅酶
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
场所:线粒体基质
过程:C-C-C C-C CO 2
产物: 1个CO2、1个NADH 2个CO2、1个ATP 3个NADH 、 1个FADH
分步反应:
++ 酶 第一步: C酸(丙酮酸)+ NAD,C,+CO+NADH + H 223
+ +酶 第二步:,C,+FAD+3NAD+ADP+Pi+3HO 2CO+3NADH+3H+ATP+FADH 2222
++酶 总反应式:CHCOCOOH+3HO+FAD+4NAD+ADP+Pi 3CO+4NADH+ATP+4H+FADH3222 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
场所:线粒体内膜上
原因:电子传递体与ATP合成酶在线粒体内膜上
电子传递体:有3种蛋白质复合体构成电子传递链,每种复合体中又有一种以上的电子传递体。
+-酶 反应式: 2H+2e+1/2HO HO 22
酶 需氧呼吸总反应: CHO + 6O+6HO 6CO+12HO+能量 61222622
需氧 场 所 反应物 产 物 ATP 与氧的呼吸 关系 糖酵解 细胞溶胶 1个 2个丙酮酸 2个 不消耗
+葡萄糖 2个NADH+ H
柠檬酸线粒体基2个丙酮酸和6个CO和 2个 不消耗 2+循环 质 6个水 10NADH+ H和
2个FADH2
电子传线粒体内24个还原性12个HO 26个 消耗 2
递链 膜 氢和氧气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E-mail: kakutom@163.com - 15 -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全书知识完整总结
2ADP+Pi HO C6126+2ATP 2NAD 能量
+2NAD+2H 热量 2CHCOCOOH 3
2CHCOCOOH 3
6HO 8NADH 22ATP
+ 8NADH+8H能量
2FAD 热量
2FADH 2
6CO 2
O 12H224ATP +6O 2
大量能量 热量
有氧呼吸示意图 四.厌氧呼吸
(一)概念:
1.定义:无氧条件下细胞内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2.场所:细胞溶胶
(二)过程:
第一阶段:糖酵解
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不同的产物。最常见的产物是乳酸或乙醇。
(三)类型:
一.乳酸发酵:
1.定义:无氧条件下分解产生乳酸
2.生物种类:人、动物、甜菜的块根、乳酸细菌、玉米的胚、马铃薯的块茎
++ 反应式:CHCOCOOH + NADH + H CHCHOHCOOH + NAD33+ 酶 酶 总反应:CHO + 2ADP + Pi 2CHCHOHCOOH + NAD61263
二.乙醇发酵:
1.定义:无氧条件下分解产生乙醇
2.生物类型:酵母菌
3.过程:?糖酵解
?丙酮酸被还原
酶 总反应 CHO + 2ADP + Pi 2CHOH + 2CO + 2ATP 6126252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E-mail: kakutom@163.com - 16 -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全书知识完整总结
COCOOH CH3
脱CO2
CHCHO + CO 32
被NADH还原
+CHOH + NAD 25
厌氧呼吸的意义:
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细胞利
用厌氧呼吸作用可以快速地利
用葡萄糖转化成ATP,在短时间
内维持生命
贮能---------脂肪
主要能源—糖类
重要能源---葡萄糖
直接能源---ATP
细胞呼吸是细胞的代谢中心
I脂肪(甘油三酯)的氧化
1、脂肪 脂肪酶 甘油 + 脂肪酸
糖酵解 分解生成二碳化合物?柠檬酸循环
II蛋白质氧化分解
1、蛋白质 蛋白酶 氨基酸 + HO 2
2、脱氨基作用
氨基酸 NH+有机物 3
在肝脏转化为尿素排出 进入柠檬酸循环?细胞呼吸
小结:细胞中各种物质代谢是相互联系的,以细胞呼吸为中心
细胞呼吸的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ATP,为各种合成反应提供碳骨架。
影响因素:
1、生物自身因素
2、外界环境因素
C6H12O6+6H2O+6O2 酶 6CO2+2H2O
反应物 条件 生成物
适当升温
适量增加水
适当提高氧气浓度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E-mail: kakutom@163.com - 17 -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全书知识完整总结
1. O浓度: 2
2.CO2:增加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氧气浓度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4. 水分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E-mail: kakutom@163.com - 18 -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全书知识完整总结 农产品储存和保鲜:低温 低湿 低氧
?3-5光合作用
一、概述
(一)概念: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
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二)生物种类:绿色植物、藻类、光合细菌(蓝藻)
自养生物: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其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提供物质和能量 异样生物:不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需要从环境中摄取现成的有机物
6CO2+12H2O?6O2+C6H12O6+6H2O
(三)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原料 CO2、H2O O2、C6H12O6、H2O
产物 H2O、C6H12O6、O2 CO2、H2O
能量转换 贮藏能量 释放能量
发生场所 叶绿体 线粒体、细胞溶胶
发生条件 光照、酶 光下、暗处、酶 二、叶绿体及色素 培养皿
(一)叶绿体结构
(二)叶绿体中的色素
1、提取色素
原理:色素可以溶解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中
SiO ? 使研磨更充分 CaCO ? 保护色素 32
层析液 2、分离色素——纸层析法
原理: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
(1)制备滤纸条 (2)画滤液细线 ?要求:细、直、齐重复2—3次
(3)分离色素 ?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线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一)光反应阶段:
场所:类囊体膜上
过程:
?光系统:在类囊体膜中,由色素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包括:光系统?和光系统?
?过程:
?物质变化: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E-mail: kakutom@163.com - 19 -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全书知识完整总结
(二)碳反应阶段
1、场所:叶绿体基质
2、过程:
3.条件:多种酶
4.物质变化:
CO的固定:CO,RuBP(C)?2三碳分子(C) 2253
C再生:三碳糖----------------------------? C55
3. 能量变化: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E-mail: kakutom@163.com - 20 -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全书知识完整总结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光合作用的强弱用光合速率表示
CO 2
CO 2
O 2
真正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E-mail: kakutom@163.com - 21 -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全书知识完整总结
1、光照强度
原理:直接影响光反应的速度,光反应产物NADPH与ATP的数量多少会影响碳反应的速
度,这是最主要的因素。
净光合:表观光合
总光合:真正光合
应用: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光阳生植物 合 速 率
光补偿点、光饱和点 : 阳生植物,阴生植物 阴生植物 应根据植物的生活习性因地制宜地种植植物。
光强
2.CO2的浓度
在生产上应用:
1、施用农家肥(有机肥)
2、温室栽培可以适当使用二氧化碳生发器,施用干
冰,或混养家禽、家畜等,提高室内CO2浓度;
3、大田生产“正其行,通其风”,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E-mail: kakutom@163.com - 22 -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全书知识完整总结
3、温度
原理:温度影响光合作用的过程,特别是碳反应中
酶的催化效率,从而影响光合速率。
在生产上的应用:
1、适时播种;
2、温室栽培时,白天可以适当提高温度;
3、适当增加昼夜温差
光合速率的日变化
夏季:因为温度升高,水的蒸腾作用增强,气孔关闭,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光合速率下降,生物体进入“午休”。
4、矿质元素
N:是合成叶绿素、酶等含N物质的必需元素。缺N时就会影响它们的合成,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P:是合成ATP的必需元素。缺P时就会影响ATP等的合成,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Mg: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因此缺Mg时就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K:能够促进糖类等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在生产上的应用:合理施肥;氮肥可以促进叶片的生长。
5、水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
水分还能影响气孔的开闭,间接影响CO2进入植物体,
所以,水对光合作用有影响。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E-mail: kakutom@163.com - 23 -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全书知识完整总结
第四章 细胞的增值与分化
?4-1 细胞的增殖
一.细胞增殖的意义
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增殖而繁殖后代
多细胞生物:补充衰老、死亡的细胞
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二.细胞增殖方式————细胞分裂
生殖细胞
细胞
体细胞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
减数分裂:与真核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有关
三.有丝分裂:
(一)细胞周期
1、定义: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2.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E-mail: kakutom@163.com - 24 -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全书知识完整总结
有丝分裂需要
3、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一。
(二)有丝分裂的过程
(三)有丝分裂过程
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 中期:形定数清赤道齐 后期:粒裂数加均两极 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E-mail: kakutom@163.com - 25 -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全书知识完整总结
(四)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变化规律
(五)有丝分裂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间期 )染色体复制一次 ?(分裂期)染色体平均分配
结果:亲、子代细胞染色体数目保持恒定
意义:保证了子细胞能得到和母细胞一样的一套遗传物质,从而保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E-mail: kakutom@163.com - 26 -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全书知识完整总结
?4-2 细胞的分化
一、细胞分化
(一)概念: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二)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不同的细胞和组织
(三)特点:持久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四)意义: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
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二(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原因:生物体每个细胞都含有该物种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3.全能性的表现:
条件:离体
高低:分化程度越高的细
胞全能性越低
细胞的癌变
一)癌细胞:在某些致癌因素的作用下,有的细胞变得不受控制而无限增殖,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二)癌细胞的特点及癌变原因:
三)细胞癌变的作用机理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E-mail: kakutom@163.com - 27 -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全书知识完整总结
除受精卵外,生物体内有没有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的细胞,
四、干细胞
(一)概念:干细胞是一类可以分化成为各种细胞的未分化细胞 (二)特点:干细胞的分裂为不对称分裂
(三)干细胞的种类
例题:西城学探诊P63-15
(四)应用——治疗许多疾病
?4-3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细胞的寿命:
人的肠道上皮细胞——1-2天
人的红细胞——100-120天
人的白细胞——5-7天
一、细胞的衰老
(一)概念:细胞随着生存时间的延
长,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生理功能
持续下降的过程。
(二)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E-mail: kakutom@163.com - 28 -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全书知识完整总结
(三)衰老细胞的特征:
细胞水分减少,体积减小
细胞内的酶活性降低
细胞内色素的累积
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
(四)细胞衰老的原因:
自由基学说:各种内外因素导致细胞内不断产生自由基。自由基是细胞内产生的一些异常活跃的带电分子或基团,能攻击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分子,导致细胞功能下降,形态结构改变。
端粒学说:染色体两端的端粒在每次细胞分裂后都会缩短,当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时,细胞就衰老了。
(五)细胞衰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1)正常的细胞衰老有利于实现机体的自我更新。
(2)细胞异常衰老威胁人体健康(如儿童早衰症)。
二(细胞的凋亡——编程性细胞死亡
1、概念:由遗传物质(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现象——细胞自动结束生命
原因——基因决定,严格按程序执行
2. 细胞凋亡的意义
?细胞自然更新
衰老细胞功能下降了,让其凋亡解体,为新生的功能强大的细胞腾出空间并提供某些物质。 ?清除变异及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清除失去意义的组织器官:
失去生理意义的组织、器官成为生物体的累赘,清除它们才能保持个体的整体活力。如:人胚胎早期的尾,青蛙蝌蚪时期的尾和鳃等。
5.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E-mail: kakutom@163.com - 29 -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全书知识完整总结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E-mail: kakutom@163.com - 30 -
范文五:必修一生物知识点
1、 细胞呼吸的概念,必须有氧气的参与吗?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 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且生成 ATP 的过程。细 胞呼吸不一定有氧气的参与,有氧气参与的细胞呼吸叫做 有氧呼吸,没有氧气参与的细胞呼吸叫做无氧呼吸。 2、 有氧呼吸的定义和总反应式。
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 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 生成大量 ATP 的过程。
C 6H 12O 6 + 6H2O + 6O 2 酶 6CO 2 +12H2O + 能量
3、 有氧呼吸 3个阶段的反应式和场所。
4、 能量产生在第几阶段,氧气消耗在第几阶段,水的消耗在
第几阶段,水的产生在第几阶段,二氧化碳的产生在第几 阶段。
每个阶段都释放能量,第 3阶段最多; 3; 2; 3; 2
5、 有氧呼吸的能量转换效率约为?其余的能量以 散失掉了。 约 40% 热能
6、 同有机物体外燃烧相比,有氧呼吸具有的不同特点?(3
点)
①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②有机物中的能量是经过一系列 的化学反应逐步释放的;③产生的能量相当一部分储存在 ATP 中。
7、 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 6H 12O 6 酶 2C3H 6O 3(乳酸) + 少量能量 C 6H 12O 6 酶
2H 5OH (酒精) + 少量能量 8、 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 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 少量能量的过程。
9、 米的胚无氧呼吸是产生乳酸。酵母菌,植物无氧呼吸时产 生酒精。 10、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够生
存,属于 菌。 11、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加热煮沸葡萄糖的目的;
间歇性通入空气的目的; B 瓶放置一段时间后再与盛有澄 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相连的目的。
加热煮沸去除溶液里的氧气和杂菌;间歇性的通入使空气 中的二氧化碳与 NaOH 充分反应;放置一段时间可以把瓶 里原有的氧气耗尽。 12、 CO 2的检测方法;酒精的检测方法
CO 2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水 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或和溴麝香草 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判断 CO 2量的多少;酒精可以 使橙色的重铬酸钾在酸性(浓硫酸)条件下变成灰绿色。 13、 创可贴透气原因,酿酒过程先通气再密封原因,土壤
松土透气原因,稻田定时排水原因。
抑制厌氧菌繁殖,通气先让酵母菌繁殖密封让酵母菌进行
酒精发酵产生酒精,增加土壤的含氧量促进根细胞的有氧 呼吸和土壤中好氧菌的繁殖,水稻根细胞长时间无氧呼吸 会酒精积累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 14、 储存果蔬的条件,储存粮食的条件。
低氧,高二氧化碳,零上低温,中等湿度;低氧,高二氧 化碳,零上低温,干燥 15、 在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的情况下,通过 CO 2的释放量
和 O 2消耗量来判断细胞呼吸类型的方法。 (尖子生 103页) 16、 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应
的 不同。人呼吸作用产生的 CO 2包括有氧呼吸产生的和 无氧呼吸产生的 对不对?
17、 有些真核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如蛔虫,如哺乳动
物成熟的红细胞。
酶、 ATP 知识点 1、什么是细胞代谢。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什么是活化能,催化剂催化化学反应的原因,为什么酶的 催化效率更高。
略,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所以能够催化化学反应。 酶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 高。
3、加热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吗?为什么能够促进化学反应的 进行。
加热不会降低活化能,但会提供活化能。
4、酶是 产生的具有 的 ,其中绝大多数酶是 少数是 。
5、酶的 3个特性,并解释。
解释: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催化效率特别高;每一种酶只能够 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 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6、酶在 条件下会永久失活。 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
7、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为什么不用过氧化氢溶液和过氧 化氢酶,为什么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过程中如何严格的 控制各组的温度。
因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这个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而过氧 化氢在温度较高时会分解,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不能用斐林 试剂作为检测剂,因为斐林试剂适用时要水浴加热,与本实验 的目的发生冲突。在酶与底物混合之前,酶与底物要各自在所 控制的温度下处理一段时间,底物与相应温度的酶混合后也要 在各自所控制的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这样才能够严格保证各 组是在所规定的温度下发生反应的。
8、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先加什么后加什么?(先加过氧 化氢酶再加不同 pH 的溶液最后过加氧化氢溶液)。为什么。
实验操作时也要注意在底物与酶混合之前就已经处理好各组的 pH 值。
9、证明酶高效性的方法,证明酶专一性的方法(两种)。
证明酶的高效性应该用无机催化剂和酶催化同一个反应,比较 催化效率;相同的底物不同的酶或者相同的酶不同的底物。
10、酶能催化不存在的化学反应吗,可以改变生成物的量吗, 反应前后酶的量和活性变不变?
不能;不能;都不变
11、 ATP 的中文名称,结构简式, A 、 T 、 P 分别代表的意义, 有几个高能磷酸键,是用什么表示的,一般断裂哪个键,释放 多少能量。
腺苷, 3,磷酸基团; 2个高能磷酸键,一般断裂远离腺苷的 那个高能磷酸键, 30.54KJ/mol
12、 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是
在生物体内 ATP 含量 转化 , ATP 与 ADP 的量不会发 生明显的变化。
时刻不停 动态平衡 少 迅速
13、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 共性 。 14、 ATP 水解生成 ADP 发生在哪里,产生能量的去路。
发生在生物体的需能部位,产生的能量用于各项需能的生命活 动。
15、 ADP 转化生成 ATP 的能量从何而来,发生的场所。
能量来源于光能(光合作用)和化学能(呼吸作用);叶绿体, 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16、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分别伴随着 ATP 的 和 。 水解 合成 光合作用知识点
1、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
是 。 太阳能
2、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和分离的原理分别是 什么。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不溶于水,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 中;
分离: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随层析 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
3、若无无水乙醇可以用 95%的乙醇但要加入适量的无水碳酸 钠除去水分,层析液是有机溶剂的混合液。
4、步骤。
①提取:称,剪,加 3,磨 (迅速充分),滤;②制备滤纸 条:剪去两角,用铅笔画细横线;③画滤液细线:干了再画; ④分离: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5、为什么?
加入 二氧化硅 有助于研磨充分,加入 碳酸钙 防止色素受破坏, 剪两角 使层析液同时到达滤液细线,画的 又细又直 是为了防止 色素带重叠, 画多次 是为了积累更多的色素,是分离后的色素 带明显, 层析液不能触及滤液细线 是为了防止色素溶解于层析 液中。
6
7
、温室或大棚种植蔬菜时应选用无色的玻璃或塑料薄膜,光 照不足时应补充蓝紫光或红光。
8、吸收光能的色素存在于什么地方,叶绿体怎么增加膜面积。 胡萝卜素:橙黄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 a :蓝绿
叶绿素 b :黄绿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 紫光
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和红光
含量约占 3/4
9、
第四章知识点
1. 什么是渗透作用?渗透作用发生的两个条件。 2. 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表现。
3. 成熟的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什么? 4. 植物细胞的什么相当于半透膜? 5.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指的是什么? 6. 探究性实验的步骤。
7.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的材料,操作步骤和要点。 8.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表现和原理(63页) 。 9. 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
10. 糖蛋白又叫做什么?作用,在细胞膜内还是外? 11. 判断物质运输方式时关键还是要看什么?
12. 胞吞胞吐是哪些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跨膜运输吗? 消耗能量吗?要依赖细胞膜的什么特点才能够完成?
第三章 知识点
1、制备细胞膜用的是什么细胞?为什么?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
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没有核膜和细胞器 膜的干扰),无细胞
壁(能吸水涨破)。
2、制备细胞膜的原理;不直接
用血液做实验而是用红细胞稀释液,那么是用什么稀释?
3、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谁最多?分别的作用。 4、细胞癌变之后细胞膜上产生哪两种物质。
5、细胞膜的功能,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和例子。 6、植物的细胞壁是细胞边界吗?主要组成成分是什么,作用,
原核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7、动力车间,养料制造车间,脂质合成的车间,蛋白质的发
送站,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消化车间分别指的是哪些细胞器。 8、与能量转换有关的两个细胞器是什么?他们都是双层膜吗? 分别通过什么方式增加他们的膜面积?
9、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线粒体是 的 主要 场所。 10、哪些细胞含有叶绿体?根尖细胞,植物表皮细胞有叶绿体 吗?
11、单层膜,无膜的细胞器分别有哪些?(4个, 2个) 12、内质网与哪两种物质的合成有关? 13、高尔基体的功能。(动物细胞,植物细胞)
14、溶酶体的功能(两个),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的去路,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怎么合成的?水解酶在细胞内能够起作用 吗?硅肺的形成原因。
15、中心体存在于哪些细胞中,有什么组成,功能。 16、在细胞质中除了细胞器外,还有 ,进行着多 种化学反应。
17、细胞骨架是有什么组成的,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18、叶绿体的形状,观察叶绿体可用藓类的叶、菠菜叶、黑藻 叶。用菠菜叶时要用 。
19、观察线粒体用什么染色剂,染成什么色,是将活细胞中线 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色剂。
20、什么是分泌蛋白,什么是胞内蛋白。 21、研究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的方法是什么?
23、生物膜系统包括 、 、 等结 构。
25、细胞核的功能,核仁的功能。
26、核膜核孔是全透性的吗、分别控制哪些物质的运输。 27、染色质、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分别在什么时期存在,分别 的形状。
28、照片是物理模型吗? 第二章知识点 1.
细胞中常见的元素有 种,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基本 元素,最基本元素分别是什么?
20多,大量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Fe Mn B Zn Mo Cu
基本元素:C H O N 最基本元素 C
2.
细胞在鲜重和干重条件下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依次是什 么。
鲜:O C H N ; 干 : C O N H
3.
组成细胞的元素元素大多以 的形式存在,含量最多的 两种化合物依次是 化合物 水 蛋白质
4.
从元素的角度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环境中都能找到。 差异性:细胞与无机环境中的各种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差 别很大。
5. 糖类、脂质(3种) 、蛋白质、核酸的元素组成。
糖类:C H O 脂肪:C H O磷脂:C H O N P固醇:C H O蛋 白质:C H O N (S)核酸:C H O N P
6. 检测糖类、脂肪、蛋白质用什么试剂,有什么现象。
课本 18页
7. 斐林试剂的配方,用法;双缩脲试剂的配方,用法。
课本 18页
8. 什么叫自由水,什么叫结合水。
细胞中的绝大多部分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 动,叫做自由水。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 叫做结合水。
9. 自由水的功能(4点)
35页,良好溶剂,参与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运输 营养物质和废物
10. 自由水含量高 ,结合水含量高 。自由水结合水
在一定条件下和相互转化。 代谢旺盛 抗逆性强
11. 晒种子和加热种子失去的分别是什么水。
自由水 结合水
12. 细胞中的无机盐绝大多数以 用(3点) ,分别举例。
离子 ,是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叶绿素中 的镁,血红蛋白中的铁) ;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 动有重要作用(血液中的钙离子和碘离子) ;维持细胞的 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
13. 什么叫做单糖,二糖,多糖;分别包括哪些糖?
单糖是不能水解可直接被细胞吸收的糖, (葡萄糖,果糖, 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 ;二糖是有两分子的单糖脱水 缩合而成(麦芽糖,蔗糖,乳糖) ;多糖是有很多单糖脱 水缩合而成, (淀粉,糖原,纤维素)
14. 三种二糖水解后是什么糖。还原糖的种类。
麦芽糖(葡萄糖,葡萄糖) ;蔗糖(葡萄糖,果糖) ;乳 糖(葡萄糖,半乳糖)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15. 植物特有的糖是什么,一般不能供能的糖是哪些糖。
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核糖,脱氧核糖, 纤维素
16. 脂肪的功能(3) ,磷脂的功能,几种固醇分别的功能。
32页,
17. 糖类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比较。
因为脂肪含氢量高,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彻底氧化分解, 脂肪的耗氧量高,产生的水多,产生的能量多。
运送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