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中西文化观念比较
www.leho.com
中西文化观念比较
大师倾力打造中西方文化的饕餮盛宴。
本书对中国与西方社会结构、思维方式的基本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着重阐述了中国和西方主流文化在宗教、伦理和政治法律方面的主要观念,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能够从特定角度满足大中学生和社会公众理解自己、理解中国、理解世界的思想诉求。书的内容也包涵着作者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以及对于中国文化现代化出路问题的见解,对于读者会有启迪意义。本书用口语化的形式阐述分析深刻的文化问题,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利了读者的阅读。。
#书籍##文化良品##工具书#。
爱乐活收藏。
www.leho.com
封面
www.leho.com
中国古代画作
www.leho.com
西方宗教绘画
爱乐活——有态度、正能量的品质生活社区。
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的各类达人聚在这里, 分享消费攻略,激发生活灵感,发现城市最IN的角落。 在这里,有爱,有乐,有生活。
www.leho.com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爱乐活】
文章来源:http://i.leho.com/post/3e420d39b0d345f2d5927ba2?from=wenku/?from=wenku
范文二:中西文化背景下教育之观念比较
中西文化背景下教育之观念比较
●文化孕育社会制度,社会制度影响文化。一个社会的文化就是一个社会制度的文化。 ●中西制度下的文化差异,石油教育之观念持续影响下产生的图式差异。
私有与共有以及民主模式的差异,是教育观念差异的主要根源。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 提出的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
一、 育人观:成才(材)与成人
培养成能为家庭服务,能为国家、民族、社会作出贡献
材(提倡) 有阶级性、政治性、党派性
二、 生命观:超越性价值与存在性价值
人只有在存在价值的基础上才能最终实现超越价值
注重对外在的物质层面的追求
◆传统教育观念注重生命的超越性价值:对他我的责任:父母在,不远游、身体 发肤受之父母、传宗接代、续香火。
强调公而忘私,大公无私,为国家、民族奉献。
个人生命是渺小的,只有把个体生命融合于相关的集体、国家、民族大业中, 个体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
◆西方文化更注重生命的存在性价值:
存在性价值:对自我的责任:根据生命神圣和生命之上的原则,人的价值应该 大于其他任何东西的价值。把人而不是把物确定为社会的中心,充分意识到人 的生命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强调生命观教育首先要树立生命存在观。
有生命个体的存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而 个体只有首先保持有生命的存在, 才能在社会中实现生命的价值和体现生命的社会性意义。
因此生命观教育首先要树立生命存在观, 充分认识到生命存在的重要性, 学会有意识的有效 的保存自己的生命,学会热爱和珍惜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存在。
三、 学校观:知识与方法
四、 世界观:唯物与唯心
五、 人生观:利他与利己
六、 价值观:集体与个人
七、 处世观:中庸与担当
八、 道德观:济天下与善其身
范文三:中西文化比较论文
暨 南 大 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学 院: 外国语学院
学 系: 英语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课程名称: 中西文化比较
学生姓名: 李嘉玮
学 号: 2013056526
指导教师: 段维军
2014年 6 月 30
Abstract: As it is known ,there exist many distinction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arriage customs.This paper is to discover the different custom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arriage and analyze the reason for the distinction.
Key words:marriage customs;culture;difference;tradition
1Introduction
In almost each culture people have the custom of holding weddings.Marriage custom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nations contain their own cultural and national features.Marriage customs in China are quite distinct from those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in the west.This paper aims 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marriage and Western marriage customs by contrasting their traditional marriage and tries to explore the reasons causing the difference.
2.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arriage customs
2.1the difference in procedures
China is a vast country with various marriage customs in different areas.But in general Chinese people follow six procedures in the traditional marriage:namely,proposing,asking the name,asking the fortune,sending betrothal present to girl’s family,discussing date of the marriage ang meeting the bride.Compared with the Chinese marriage,Wsetren marriage is simpler and there are a few satandard customs acknowledged as being traditional:proposal ,engagement ,choosing the day and holding the wedding.
2.2 the difference in dressing
In china,the groom is traditionally dressed in a long gown,red shoesand red silk sash with a red silk ball in the shape of floweroh his chest,The bride is also in red with her head covered in red veil.The white weeding gown is the most popular dressing among the western people.However ,this was a traditionuntil Queen Victoria(1840)in her long white wedding dress the impressed the westerners.
2.3the difference in marriage media
In ancient China ,matchmaker was essential because marriage without matchmaker was considered illegal and not accepted by society.In the west,the priest is not valid unless the ceremony is hosted by priest.
2.4 the difference in atmosphere of marriage
In the traditional wedding in China ,the drums and firecrackers are essential .The bridal chamber after banquet shows the bustling atmosphere even more.The western wedding is romantic .Usually ,the wedding is held in a church with a priest as the host.The bride usually wears a long beautiful white wedding dress.And her face is covered in a white veil.It makes the wedding solemn and serious.
3.A tentative analysis of reasons for the distinctions
3.1Religions
Among all the religions which people seek to worship.Christianity is by far the most influential in the west,which affects every aspect of people’s life.Since marriage was stipulated as law by church,western marriage customs have been in relation with religion.
3.2cultural origins
Confucianism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philosophy in ancient China.Under the influence of it, Chinese people are very conservative and old-fashioned.In ancient China, “men and women are not allowed to get close to each other”is very popular.So matchmakers become the distinctive culture in ancient China.In addition,etiquette is attached much importance in ancient China.Only when the combination of a man and a woman abides by certain etiquette can it be accepted by society .Marriage customs in the west are much simpler ithan in China.Wedding in ancient Britain was just the celebration within family until 1706 when the Winchester Council stipulated marriage should get the blessing from the prests.Wedding ceremony has begun to be held in church since 13th century.
3.3Aesthetic standards
The Chinese wedding’s main color is red,which is the traditional representative color of festivity.Chinese people have worshiped red color since ancient times regarding red as the symbol of the happiness and success all the time.White wedding is preferred in the west.Seen with the westerner’s eyes,white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dignity,`beauty and purity and is regarded as the symbol of integrity ,fairness and purity.
4. conclusion
Each customs in marriage has its own cultural sources.Due to different aesthetics ,religions and cultural origins,Chinese marriage customs and western marriage customs vary obvious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arriage customs,Confucianism is a dominant element.Weeding ceremony is actually the celebration of the production of offspring and therefore the scence of bustle and excitement.The most influential element in western marriage is Christainity.Marriages is vertically the signature of a contract before the God in their eyes and therefore solemn and holy.
References
[1]陈仲利.中英文化对比[J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J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3]席晓.浅谈中西方婚礼文化异同[M].读与写杂志,2008(8).
[4]韩芳.中西传统婚俗之比较[M].中国校外教育,2008(8).
[5]胡文仲,毕继万.跨文化非言语交际[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范文四:中西文化比较论文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中西方在饮食方面的差异浅论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中西交流的深入,中西方文化也在发生碰撞与融合。文化的差异通常会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感体验,如果说人类认知的共性决定了词的概念意义的相容性,那么文化风俗、社会背景等个性因素的差异却会使对事物的联想意义迥然不同,甚至是互相矛盾,截然相反。不了解这种联想意义的差别,就不能完全接受一个词所承载的全部语言信息。
由于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西方人理性,而中国人感性。西方人于饮食重科学,重科学即讲求营养,故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而基于对营养的重视,西方人多生吃蔬菜,使我们难以接受。中国的现代烹调术旨在追求营养与味道兼顾下的最佳平衡,这当然也属于一种“中庸之道”。西方人于饮食强调科学与营养,故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规范化的烹调要求调料的添加量精确到克,烹调时间精确到秒。中国的烹调与之截然不同,不仅各大菜系都有自己的风味与特色,就是同一菜系的同一个菜,其所用的配菜与各种调料的匹配,也会依不同季节、不同场合,用餐人的不同身份有所不同。此外还会因厨师自己临场情绪的变化,做出某种即兴的发挥。因此,中国烹调不仅不讲求精确到秒与克的规范化,而且还特别强调随意性。
“文化异,斯学术亦异。中国重和合,西方重分别。”此一文化特征,亦体现于中西饮食文化之中中国烹调的核心是“五味调和”,所以中国菜几乎每个菜都要用两种以上的原料和多种调料来调和烹制。即或是家常菜,一般也是荤素搭配来调和烹制的,而那地道的西菜,却“各自为政”,互不干扰。只待食至腹中,方能调和一起。在中国,烹调是一种艺术,做菜既是一门艺术,它便与其他艺术一样,体现着严密性与即兴性的统一,所以烹调在中国一直以极强烈的趣味性,甚至还带有一定的游戏性,吸引着以饮食为人生之至乐的中国人。
餐桌礼仪是一个国家风俗文化的体现。中国的餐桌礼仪源远流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我们也应当对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有所了解,这对于我们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学习西方国家的科技文化,增进双方之间的交流和提高我们的自身修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文献的记载,早在我国周代,饮食礼仪就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流传至今,餐桌礼仪在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用餐不仅是满足生理需要,而且也是重要的社交经验,体现着一个人的教养和素质 。 西方家庭更是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习俗。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开始,家长就对其进行餐桌礼仪的培养。。
不同的餐具反映了不同的生活观念。在中国,一家人坐在一起,用筷子合餐,体现了老老少少坐在一起的家庭单元,而西方人一开始就分吃,由此反映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而在餐氛围上,中国人就餐,图的是一个热闹,而西方人则好静。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中国人以食为人生之至乐,其场面之宏大,常常热闹得令人叹为观止。这也正显示了中国人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的文化氛围。而西方人坐在餐桌上则静静地划开自家的盘中餐,喝汤时也不能发出声响。这也显示了西方人好静的特点。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通过对中西方饮食和餐桌礼仪的比较,我们了解到了中西方之间不同的文化传统。知
道了二者之间的不同,对于我们提高自身的素质有着很大的帮助,对于我们更加了解西方的
餐桌礼仪对中国文明的发展和更好地与人交往发面也起到了导向的作用。而且也使得我们今
后在社会上,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更多了一份淡定与从容。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
范文五:中西文化比较论文
中西葬礼文化比较之
———哭丧文化比较
学 院 :人 文 学 院 班 级 :09传 播 2班 姓 名 :高 小 娜 学 号 :32009061222
在中国的传统葬礼中, 哭泣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仪式环节和文化现象, 其功能 和形式均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在中西传统葬礼上, 人们对于哭泣行为的态度存在 着较大的差异, 这与不同文化之间社会结构、 宗教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是息息相关 的。
自古中西方的文化就有很大差异, 尤其是丧葬文化。 中国的丧葬文化自古代 距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比如“汉代丧葬分为沐浴饭含、衣衾、棺椁、发丧 受悼、送葬、丛葬之物、葬期、坟墓、归葬、合葬、祔葬、改葬、赙赠、护丧、 丧期、居丧之礼、上冢等仪式” 【 1】 。今天已经简化了很多,主要分为移尸、报丧、 饰容整装、讣告、告别仪式、火化、安葬、清明祭扫 【 2】 ,而西方的丧葬文化也存 在着转变。
今天我只作共时性讨论中西传统葬礼中的哭丧文化现象差异, 而不考虑其历 史演进,我选取中国与美国作比较。
一、哭丧是一种文化
我们认为一样东西有了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的意义后就可以称之为文化。哭 丧:流泪是悲伤的表达仪式, 对亡故之人的悼念和悲哀之情是哭泣的意义, 所以 我认为哭丧是一种文化。
二、中国传统的哭丧形式及意义
在中国的传统葬礼中, 哭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葬礼上嚎啕大哭的场景 被视作人之常情, 请专门的哭丧队或歌师专事葬礼哭丧的习俗也并不鲜见。 可以 说, 葬礼中的哭泣不仅是悲哀之情的一种表现和宣泄, 亦作为一种介于语言和生 理现象之间的符号承载了诸多文化上的象征意义。
(1)哭泣的多样化形式
一般而言,在中国传统葬礼中的哭泣具有情感意义和仪式意义相结合的特 点。也就是说,因悲而泣自是不错,但抒发悲情时也要遵循一定的章法和规矩。 何时哭,如何哭,均有既定的流程加以规约。挽歌入礼,在汉晋时代兴起,到南 北朝时更加流行。 有趣的是, 挽歌习俗流行起来之后, 唱挽歌的场合就不限于出 殡送葬了。 挽歌成了表达心中的痛苦, 对亡者的深切的思念等凄楚情感的一种宣 泄。 从形式上来看, 传统民间哭丧歌, 亦即挽歌可以分成三类:一是
【 1】 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丧葬目录;
【 2】 朱洪斌:《中国民间婚丧习俗》 , 216至 216页,金盾出版社, 09年 2月第一版;
是
(2)哭泣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葬礼中鼓励将悲情尽情展露的习俗, 我们在儒家传统道德中便可以发 现其端倪。在《礼记·檀弓上》中孔子曾有云:“兄弟,吾哭诸庙;父之友,吾 哭诸庙门之外;师,吾哭诸寝;朋友,吾哭诸寝门之外;所知,吾哭诸野。 ” 【 4】 儒家传统道德提倡以哭表临丧之哀, 实际上包含着对哀情之人伦效应与社会效应 的重视。 在亡人面前表现出多少哀痛, 是与人情之深厚与否紧密相关的, 而人情 显然又与作为维系宗法社会伦理基础之一的 “孝” 的观念紧密相关。 所以在葬礼 中的哭泣并非是个人的表达, 而是一种诉诸他人并期求得到回应的、 群体性的表 达, 是一种在群体之中将悲哀之情反复确认和强化的表达方式, 是孝与人伦亲情 的一种体现。
在中国文化中, 哭丧也是向亡灵祈祷保佑的一种方式, 中仍然拥有特殊的地 位。 在重视血缘关系、 亲族关系的中国传统文化中, 尊祖敬宗的观念无疑是作为 一种重要的思想特质而存在着。 亡故的老人并不意味着和生者脱离了关系, 而是 在死后还承担起了荫佑子孙、造福后代的责任。这种祈求死去之人保佑的心态, 实则反映了民间信仰中彼岸世界缺失的文化特质, 因为中国人缺乏比较完整虔诚 的信仰, 而与此相联系的各种有关于阴间、 地狱的阴郁想象又实在无法给予人们 慰藉, 所以便将希望寄托在已逝之人身上。 彼岸关怀的缺失, 同时也让人们将终 极目的投向了现实世界,人们哭死以佑生的行为便是这种目的诉求的一种体现, 由于并不存在值得期盼向往的死后天国,人们也就缺乏关于死亡的形而上诉求,
【 3】 石奕龙:中国民俗通志———丧葬志,济南:山东教育出版, 2005年版;
【 4】 钱玄:《礼记》 ,岳麓书社, 2001年版;
而是将行动的目的投注于现世的感性生活中, 以致于死者的世界也要服务于生者 的世界。民间有“事死如事生”的传统,但实际上,人们在“事死”时尽心、谨 慎的程度有时更甚于“事生” ,这也便说明了除了情感因素外, “事死如事生”还 包括有其它的目的和内涵,那便是“为生事死” 。人们以哭泣来表达对死者的感 情、维系死者与生者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也是在确认死者对于生者的一种佑护。 所以, 中国传统葬礼的最终功能并非是在于死者与死后世界、 或者是某位神灵的 联系,而是在于生者与死者之间的联系 【 5】 。
三、美国传统的“不哭丧”文化
美国的传统葬礼多采用宗教形式, 通常在教堂举行, 宗教仪式的葬礼通常都 包括祷告、唱赞美诗和牧师致颂词,葬礼毕,人们向遗体告别,然后用灵车将死 者送往墓地、最后是入葬仪式。 【 6】
在整个葬礼中无论是多么至亲的人都不会放声大哭。 因为西方丧葬礼俗主要 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丧葬仪式以肃穆、 庄严、 和简约的原则肯定了个体精神性 生命的存在以及人灵魂的救赎。 基督教将每一个人的灵魂和上帝发生关系, 不允 许偶像崇拜, 崇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 所以西方及信仰基督教的国家丧葬风俗 是, 即所谓在上帝面前灵魂平等的原则, 多是为死者祈祷, 祝其灵魂早日升上天 堂, 解脱生前痛苦。 【 7】 基督教人认为死后灵魂需要安静因此葬礼非常肃穆, 无论 是初终还是在教堂, 也无论是在送葬路上或下葬时, 亲友都不能嚎啕大哭, 只能 默默流泪或嘤嘤啜泣,以为不要打扰死者灵魂安静。
中国传统哭丧文化可以说与美国大相径庭, 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文化差异 呢?
四、造成文化差异性的原因
中西文化对立表现在多方面:人生价值的德行与理性、 认识价值的经验与科 学、人际关系的等级与平等、社会秩序的人治与法制、政治制度的专制与民主、 思想的独尊与自由、 信仰的迷信与宗教等, 在这里我只讨论与哭丧文化关系更为 密切的部分对立面。
(1)文化精神的核心不同
中国的文化精神核心是人文传统, 指中国全部产品文化的核心价值都是围绕 着人的社会存在而建立的, 他不刻意于宗教与神灵的寄托, 也不追求纯自然的知 识体系, 而是专注于人的社会关系的和谐与道德人格的完成,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 的中国传统文化致力于讨论人格塑造、 人的社会活动、 人际关系等人文学的问题。 西方文化是以科学为中心,因为海洋的孕育,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主要体现 在三个方面:理性精神、客观态度、与探求真理的执着。西方个人主义和自由主
【 5】 崔吉成:哭泣的文化人类学———韩国、日本、中国的比较民俗研究, 2005(6) ;
【 6】 杨英杰:《中外民俗》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年 9月第一版, 84至 85页;
【 7】 《 中外有别中国人最应该了解的 88个国外礼仪》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年 8月第一版, 64至 65页;
义的价值传统使人们更习惯于个体的表达以及互不干扰的行为, 关于血缘亲族的 观念相较于中国人更是淡漠得多。 因此, 即使在葬礼中, 人们也倾向于感情的克 制 【 8】 。
(2)思维方式的不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 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 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 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 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也因此中国人更重视 生老病死,也对死亡表现的更为悲痛。
(3)宗教文化的不同
中国注重传统的儒家文化,因此没有绝对的宗教或佛教等信仰,这是一种彼 岸世界缺失的文化, 中国传统的民间信仰中并没有关于死后世界的具体构想, 没 有一个理想的天国可供人们得到彻底的解脱, 对于死亡问题本身也经常保有 “存 而不论” 的态度。 对于缺乏彼岸世界关怀的中国民间文化而言, 在信仰上便呈现 出圣俗混杂的特质, 对祖先的崇敬也就成为了一种自血缘关系演化而来的较为稳 固的信仰。 彼岸关怀的缺失, 同时也让人们将终极目的投向了现实世界, 人们哭 死以佑生的行为便是这种目的诉求的一种体现。 由于并不存在值得期盼向往的死 后天国, 人们也就缺乏关于死亡的形而上诉求, 而是将行动的目的投注于现世的 感性生活中,以致于死者的世界也要服务于生者的世界。
西方则有严格的宗教信仰,如基督教文化中已有关于死后美好天国的预设, 所以死亡仅是一个结束尘世生命、 通向灵魂的永恒生命的中介。 而且, 由于基督 教义中存在着轻肉体、 重灵魂的思维观念, 所以死亡同时也被看做是肉体消亡而 精神飞升、 灵魂不断接近上帝的过程。 因此, 葬礼也标志了尘世生活的结束和天 国旅程的开始, 人们无需用哭泣来维系生者与死者之间的羁绊, 只需祈祷死者能 够享受到上帝的至福和天国的荣光即可。
(4)理智与法制的不同
西方强调个体本位, 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 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 使中西 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 中国重人伦; 西方重 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 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 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 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 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 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 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 “ 法 制 ” ,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
【 8】 徐言行:《中西文化比较》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 9月第一版;
地位。 正式因为中国这种人情、 人伦观念, 使中国人在情感表达上较西方更感性 化。
综上, 葬礼中的哭泣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其象征意义及文化源流是多方面的, 其反映的不同文化之间差异也是多方面的, 并不仅限于上文所论。 通过对此种看 似平常的文化现象的深入考察和解析, 我们会发现其中承载的文化内涵、 反映的 文化差异往往比人们想象中的更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而对文化的理解也并没 有绝对的界定, 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界定, 因此对文化的研究与探索也 会永远继续。
参考文献:【 1】 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丧葬目录; 【 2】 朱洪斌:《中国民间婚丧习俗》 , 216至 216页,金盾出版社, 09年 2月第一版;
【 3】 石奕龙:中国民俗通志———丧葬志,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 2005年版;
【 4】 钱玄:《礼记》 ,岳麓书社, 2001年版;
【 5】 崔吉成:哭泣的文化人类学———韩国、日本、中国的比较民俗 研究, 2005(6) ;
【 6】 杨英杰:《中外民俗》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年 9月第一版, 84至 85页;
【 7】
《 中外有别中国人最应该了解的 88个国外礼仪》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年 8月第一版, 64至 65页;
【 8】 徐言行:《中西文化比较》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 9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