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β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能药物疗效对比
【摘要】 目的:探讨β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能药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
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β受体激动剂治疗,观察组采用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和92.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50%和7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β受体激动剂; 抗胆碱药物; 慢性阻塞性肺病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8-0129-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08.065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高发于老年男性,其发病率与病死率极高。有相关资料统计显示,COPD已经成为引发死亡第三大疾病[1]。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采取β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治疗COPD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模式。本次研究对COPD患者使用β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治疗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42~75岁,平均(53.42±5.21)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52±1.22)年。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吸氧、消炎、祛痰等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特布他林(β受体激动剂)2 mg/次,3次/d,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异丙托溴铵(抗胆碱能药物)60 mg/次,4次/d。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FVC、FEV1%、PEF)。
1.3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患者黏痰、咳嗽与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肺部??音基本消失;(2)有效:黏痰与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明显好转,肺部??音还未完全消失;(3)无效:黏痰、咳嗽和呼吸困难症状无明显改善,但是肺部??音清晰。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和92.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50%和7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肺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好转,且观察组的各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COPD是一种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特征为气流受限,是一种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因香烟等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等有害颗粒入侵肺部,导致肺部产生炎性反应,从而继发为COPD[2]。大多数COPD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丧失工作能力,甚至极易并发呼吸衰竭和心血管疾病,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减轻因气道受阻,是对COPD进行治疗的有效措施。
β受体激动剂作用于肥大细胞膜表面和气道平滑肌,起到舒张平滑肌,降低微血管通透性,减少细胞肥大、气道上皮纤毛摆动等,从而对哮喘症状有效缓解[3]。胆碱能药物可有效对胆碱能受体隔离,减轻迷住神经张力,达到支气管舒张目的,减少气道分泌物,可显著改善肺功能,对气道痉挛进行调节,在COPD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抗胆碱能药物在COPD的临床治疗中,可改善肺功能,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使疗效更为显著。
在以往的研究中,有学者使用β受体激动剂或抗胆碱能药物对COPD患者治疗,抗胆碱能药物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β受体激动剂[3]。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50%,与文献[3]报道所得数据基本一致。
经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和92.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50%和7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罗泽如,冯素玲.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尿潴留1例并文献复习[J].国际呼吸杂志,2013,33(15):1149-1151.
[2]虞桂平,陈国强,黄斌,等.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在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肺保护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6):64-65,67.
[3]侯嘉,孙永昌.抗胆碱能药物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价值[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3):201-203.
(收稿日期:2014-11-02) (编辑:欧丽)
范文二:β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能药物疗效对比
β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能药物疗效对比
【摘要】 目的:探讨β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能药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6/view-7624436.htm
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β受体激动剂治疗,观察组采用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和92.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50%和7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胆碱能药物治疗copd的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0.05)。结论:采用抗胆碱能药物治疗copd的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
本文采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资料http://www.mm8.pub/ 【关键词】 β受体激动剂; 抗胆碱药物; 慢性阻塞性肺病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8-0129-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08.065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高发于老年男性,其发病率与病死率极高。有相关资料统计显示,COPD已经成为引发死亡第三大疾病[1]。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采取β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治疗COPD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模式。本次研究对COPD患者使用β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治疗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42,75岁,平均(53.42?5.21)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52?1.22)年。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吸氧、消炎、祛痰等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特布他林(β受体激动剂)2 mg/次,3次/d,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异丙托溴铵(抗胆碱能药物)60 mg/次,4次/d。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FVC、FEV1%、PEF)。
1.3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患者黏痰、咳嗽与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肺部??音基本消失;(2)有效:黏痰与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明显好转,肺部??音还未完全消失;(3)无效:黏痰、咳嗽和呼吸困难症状无明显改善,但是肺部??音清晰。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和92.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50%和7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肺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好转,
且观察组的各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0.05),见表2。>
3 讨论
COPD是一种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特征为气流受限,是一种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因香烟等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等有害颗粒入侵肺部,导致肺部产生炎性反应,从而继发为COPD[2]。大多数COPD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丧失工作能力,甚至极易并发呼吸衰竭和心血管疾病,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减轻因气道受阻,是对COPD进行治疗的有效措施。
β受体激动剂作用于肥大细胞膜表面和气道平滑肌,起到舒张平滑肌,降低微血管通透性,减少细胞肥大、气道上皮纤毛摆动等,从而对哮喘症状有效缓解[3]。胆碱能药物可有效对胆碱能受体隔离,减轻迷住神经张力,达到支气管舒张目的,减少气道分泌物,可显著改善肺功能,对气道痉挛进行调节,在COPD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抗胆碱能药物在COPD的临床治疗中,可改善肺功能,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使疗效更为显著。
在以往的研究中,有学者使用β受体激动剂或抗胆碱能药物对COPD患者治疗,抗胆碱能药物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β受体激动剂[3]。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50%,与文献[3]报道所得数据基本一致。
经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和92.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50%和7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显示抗胆碱能药物治疗copd能有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0.05)。这显示抗胆碱能药物治疗copd能有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尿潴留1例并 [1]罗泽如,冯素玲.
文献复习[J].国际呼吸杂志,2013,33(15):1149-1151.
[2]虞桂平,陈国强,黄斌,等.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在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肺保护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6):64-65,67.
[3]侯嘉,孙永昌.抗胆碱能药物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价值[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3):201-203.
(收稿日期:2014-11-02) (编辑:欧丽)
范文三:S1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研发进展
鞘脂类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 具有保护细
胞内物质的作用。近年来 ,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
人类疾病谱的复杂化 , 人类对鞘脂类的认识不断深
入。现在认为 , 鞘脂类不仅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
同时还在细胞生命活动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鞘
氨醇 -1-磷酸 (sphingosine-1-phosphate, S1P) 是近年
来发现的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生物活性脂类 , 广泛
存在于血液、淋巴液、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
细胞在形成 S1P 的同时 , 可经 S1P
磷酸化酶 (S1P phosphorylase)作用脱去磷酸基生成
鞘胺醇 , 也可经 S1P 裂解酶 (S1P lyase, S1PL) 不可逆地分解为磷脂酰乙醇胺和 棕榈醛 , 从而保证了人体生理环境中 S1P 的动态平衡。 S1P 既可作为第二信使直 接作用于细胞内靶标 , 也可经转运蛋白转运到细胞外与相应的受体结合 [2], 激活 一系列下游信号通路产生重要生理功能 , 如细胞的增殖、迁移、存活、凋亡和细 胞通讯等 , 参与免疫调节、造血调控、同种异体移植反应、糖代谢调节和炎症调 节 [3]等多种生理功能。 近年来 , 基于 S1P 信号通路的药物研发已成为自身免疫疾 病、肿瘤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 S1P 信号通路相关的药物研究进展 进行归纳和总结 , 为进一步的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S1P 代谢途径及信号通路示意 图见图 1。
1S1P 信号通路与生理功能
由于 S1P 分布的广泛性和功能的多样性 , 使其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相关。 所以通过对酶或受体的调节 , 使疾病部位 S1P 的浓度发生改变 , 从而起到治疗 和缓解疾病的目的。
在心血管系统中 , S1P 主要参与血管生长和血管紧张度调节等重要功能 , 在 抑制动脉粥样斑块生长、治疗心肌梗死、调节心肌肥大中发挥重要作用 [4]。有研 究发现 , S1P 可以通过 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具有保护 心肌的作用 [5]; 此外 , S1P 和 ERK1/2信号通路对小鼠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具有 缺血后适应保护作用 [6]; 还有研究表明 , 经 S1P 处理的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MSCs)更易内皮化 [7], 从而促进 BM-MSCs 更好地修复损伤的心肌细胞 , 促 进 BM-MSCs 的临床应用。
在糖代谢方面 , S1P可增加胰岛素抵抗细胞摄取
葡萄糖的能力 , 改善糖代谢。 在胰岛素诱导正常人肝 L02 细胞成功构建的胰岛素 抵抗模型中 , 有研究发现 S1P 可以促进模型细胞的糖代谢 , 提示 S1P 可以作为 筛选降糖药的新靶点 [8]。也有研究发现 , 高血糖可以激活 S1P/SPHK1信号通路 [9], 使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 , 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 为临床糖尿病肾病 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免疫系统中 , 抑制 SPHK 激活能显著或者甚至完全阻断促炎物质引起的细 胞反应 , 如 Ca 2+的代谢、脱颗粒、趋化性和细胞因子的分泌。此外 , S1P 还可通 过与细胞表面的 S1P 受体结合 , 使受体内陷 , 诱导淋巴细胞回巢 , 抑制淋巴细胞 自外周淋巴结及次级淋巴器官的外流 , 阻止淋巴细胞到达炎性损害或移植物的位 置 , 具有免疫调控的作用。 S1P 信号通路参与多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 , 如多 发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 [10]等。 S1P 拮抗 剂可使淋巴细胞停留在淋巴组织内 , 防止进入外周血和炎性病变部位 , 从而抑制 外周的免疫反应。 近年来 , S1PR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调节剂的研发已成为治疗自 身免疫病药物的新趋势。
肿瘤方面 , 神经酰胺和鞘氨醇主要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和促进细胞凋亡 , 而 S1P 则主要促进细胞存活。催化 S1P 生成的关键酶 SPHK1由于具有肿瘤的癌 基因特性且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表达 , 上调 SPHK1 的表达能够增强细胞的致癌 性 [11], 所以 S1P 与鞘氨醇之间的平衡决定了细胞的命运 , SPHK 已成为肿瘤治 疗的靶点 , SPHK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抑制剂已在不同的研发阶段。
在呼吸系统中 , 最近在肺部炎症研究中发现 , 其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 S1P 及 SPHK 表达增加 , 并通过 S1P/SPHK 信号通路调节肺血管重塑、 气道高反应性和平滑 肌收缩等 , 从而影响肺部相关疾病的发生发
展 [12], 如哮喘、肺纤维化、肺炎、肺癌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S1P 信号通路相关药物的研发可能为肺部难治性 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在其他方面 , S1P可以提高骨骼肌成肌细胞 DNA 合成、 促进细胞生长 [13], 在肌损伤细胞移植治疗中具有重 要作用。 S1P 在缺氧条件下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增生有促进作用 , 对细胞的凋亡有抑制作用 [14], 由于缺氧 是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关键因素 , 也是许多眼部疾病的病理基础 , 所以随着 S1P 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 其相关机制 有望成为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的新靶点。最近研究还发现 , SPHK/S1P/S1PR信号系统介导的血管生成在肝纤维 化中起重要作用 [15], 可能会为肝纤维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总之 , S1P 作为生物活性脂质与很多生理和病理过程相关 , 与其相关的药物研发已成为医药领域研究的热 点。
2S1P 信号通路相关的药物研究进展
在 S1P 信号通路上 , 某些药物可以通过激动或抑制 S1P 受体从而改变 S1P 在不同疾病中的生理功能。 S1P 受 体属于 G 蛋白偶联受体 , 有 5个亚型 , 即 S1PR1-5, 其中 S1PR1-3 广泛表达于各种组织 , S1PR4
主要在淋巴系统和血液系统中表达 , S1PR5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表达 [16], 而 S1PR 不同亚型的选择性或
非选择性的调节剂已作为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药物。 此外 , SPHK和 S1P 裂解酶是影响 S1P 发挥重要生理功能 的关键酶 , 通过增加或减弱相应酶的活性调节 S1P 在不同细胞中的浓度 , 从而起到治疗不同疾病的作用。 S1P 在血液和淋巴液中的含量丰富 , 但是在组织液中的含量很低 , 这就形成了组织和血液淋巴液之间的 S1P 梯度 [17], 这种 S1P 梯度导致了 T 、 B 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等的迁移。 SPHK 作为 S1P 生物合成中的关键酶 , 有 SPHK1和 SPHK2两个亚型 , 有大量报道显示前者与肿瘤相关 , 所以 SPHK 目前主要作为开发肿瘤化疗药物的新靶点。 2.1 S1P 受体调节剂 S1P 受体调节剂是目前研发最多且很重要的炎症和免疫应答的调节剂 , 是自身免疫病治疗 的新靶点。 S1P 受体调节剂的研究始于 FTY-720, 是第一个被 FDA 批准的 , 由诺华公司研发的用于治疗多发性 硬化症 (MS)的一线口服药物 , 作用于除 S1PR2以外的其他 4种受体 , 其磷酸化产物
FTY-720-P 与 S1P 分子结构类似 , 可竞争性结合
S1PR1, 使受体发生内陷 , 抑制淋巴细胞自外周淋巴结及次级淋巴器官的外流 , 使外周淋巴细胞减少 , 发挥免疫 抑制作用。 FTY-720诱导淋巴细胞“归巢”的
作用是可逆的 , 停药后淋巴细胞可恢复至正常水平 , 较少影响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目前 FTY-720处于 MS 的 Ⅲ 期临床试验 , 对自身免疫病、同种异体移植反应、肿瘤 [18]等疾病均有治疗作用。但随着 FTY-720临床深入研 究 , 发现 FTY720的受体选择性不高 , 在激动 S1PR1的同时也可激动 S1PR3, 引起心肌传导 G 蛋白的门控内向 整流钾通道激活 , 从而导致临床出现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不良反应 , 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其应用。这就需要 研发选择性更强、不良反应更小的 S1P 受体调节剂。
通过对 FTY-720疏水侧链的结构修饰 , 诺华公司
又研发了 BAF312, 是 S1PR1和 S1PR5的双重激动剂 , 其对 S1PR1和 S1PR5的激动作用超过 S1PR2-4的 1 000 倍 , 并能显著而持久地诱导 S1PR1 内在化 , 由
于对 S1PR3激活较弱 , 因此心脏的不良反应较小 [19], 目前在进展型 MS 的 Ⅲ 期临床试验、多肌炎和复发缓解型多发 性硬化症 (RRMS)的 Ⅱ 期临床试验中 [20]。 最近的研究发现 , BAF312可以调节神经胶质细胞功能、 减轻神经脱髓鞘 , 所 以 BAF312可治疗除 MS 外的神经脱髓鞘紊乱疾病 [21]。 FTY-720的另一个衍生物
是 KRP-203, 具有较高的 S1PR1选择性 , 对 S1PR1
的选择性是 S1PR3的 1 000倍 , 并未观察到引起心动过缓的不良反应 [22], 现已在溃疡性结肠炎 (UC)和全身性红斑 狼疮的 Ⅱ 期临床试验中 [20], 并有研究发现 KRP-203可以显著延长同种异体移植胰岛的存活期 [23], 这为糖尿病的治疗 带来了新的希望。日本小野药品工业公司开发的 ONO-4641是一种 S1PR1和 S1PR5 高选择性的激动剂 , 用于 MS 的治疗 , 已进入 Ⅱ 期临床研究 , 但临床数据报道很少 [22]。日本 DaiichiSankyo 公司研制的用于 MS 的药物 CS-0777, 对 S1PR1 具有很高的选择性 , 现已进入 Ⅱ 期临床试验 ,
在小鼠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中表现出对 MS 有较好的疗效 [24]。
瑞士 Actelion 生物制药公司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研发出的 ACT-128800 (Ponesimod),是选择性的
S1PR1 调节剂 , 免疫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与 FTY-720 相比半衰期更短 , 免疫抑制作用的可逆性更高。 Ⅱ 期 临床试验显示 ACT-128800对牛皮癣有治疗作用 , 这个发现提示 S1PR1的调节剂对自身免疫病有疗效。 目前在
复发型 MS 的 Ⅲ 期临床中检测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 同时宿主移植反应的 Ⅱ 期临床试验也 在进行 [25]。
具有良好的药效和药动学特性 , 在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中药效良 好 , 并对大鼠胶原介导的关节炎模型有作用 [26]。目前在一系列自身免疫病治疗的 Ⅰ 期临床中 [20]。 Gonzalez 研究小组研发的化合物 CYM5442是选择性 S1PR1激动剂 , 与鞘氨醇结构类似 , 是一种真菌的代谢产物 , 最近研究发现
CYM5442 可能作为移植抗宿主病 (GVHD) 的潜在
治疗药物 [27], 在不影响供体 T 细胞向靶器官渗入的前提下 , 可以显著降低 GVHD 器官中的巨噬细胞水平。 Recepto 公司开发的 RPC1063也是 S1PR1的 选择性激动剂 , 现在已进入 RRMS 和 UC 的 Ⅱ 期临床试验 , 并已在健康志愿者 体内证明在治疗剂量下不会延长 QT 间期 , 也不会改变心率 [20]。
此外 , 还有一些正在临床前试验的 S1PR 选择性
调节剂 , 如 SEW2871是 S1PR1的选择性激动剂 , 在
小鼠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可以减弱 CD4+T 细胞的炎症反应 , 从而减轻肾损伤。 最近又在小鼠 IL ? /? 模型中发现可以改善结肠炎症状 [28], 有望成为人类克罗恩病的 治疗药物。 ASP4058是一种结构新颖的
S1PR1 和 S1PR5 激动剂 , 在体外 GTP γS 结合实验中
优先激动 S1PR1和 S1PR5, 大鼠口服给药后可以减少外周淋巴细胞数 , 并抑制 实验性自身免疫脑脊髓炎的发展 , 并能阻止复发缓解型脑脊髓炎的复发 [29], 与 FTY-720相比安全性更高。 这些都有望成为治疗人类自身免疫病更安全有效的药 物。
2.2 SPHK 调节剂 神经酰胺和鞘氨醇可以引起细胞的周期阻滞和促进细胞凋亡 , 而 S1P 主要促进细胞的存活 , 所以鞘氨醇与 S1P 之间的平衡决定细胞的命运。 S1P 由 SPHK 磷酸化鞘氨醇而来 , 所以调节 SPHK 也会引起 S1P 浓度的改变。大量数据说 明 SPHK 与肿瘤相关 , 即 SPHK 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SPHK 有两个亚型 , 即 SPHK1和 SPHK2, 虽
然高度同源 , 但在表达、调控及亚细胞定位上差别很大 [30], 这也就说明其功能存 在差异 , SPHK1主要促进细胞的存活与增殖 , SPHK2的功能相对比较复杂 , 所以 对于 SPHK1的研究更为深入 , 而 SPHK 的调节剂也主要是 SPHK1的抑制剂。 药理学模型中常用的 SPHK1抑制剂主要为鞘氨醇类似物 , 如二羟基神经酰胺 (DHS)和 N , N -二甲基鞘氨醇 (DMS),它们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都显示出诱导肿瘤细胞 凋亡的作用 , 但二者的选择性较差 , 除了抑制 SPHK1的活性 , 还可以作用于 PKC 等 其他激酶 , 从而产生肝毒性和红细胞溶血 [31]等不良反应。另一
种鞘氨醇类似物的 SPHK1抑制剂沙芬戈 (safingol),
作用于 SPHK1、 PKC 和 PI3K, 在结肠癌中可引起自噬反应 [32]。此外 , 水溶性 的鞘氨醇类似物 SK1-Ⅰ 是特异性的 SPHK1抑制剂 , 对 SPHK2、 神经酰胺酶和 其他蛋白激酶均无影响 , 可以诱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细胞凋亡 [33], 另有实验证 实 SK1-Ⅰ 还可以延长颅内恶性胶质瘤异种细胞移植的裸鼠生存期 [34]。
SPHK1 抑制剂除了鞘氨醇类似物之外 , 通过人重组的 SPHK1筛选出第一类非 脂类的 SPHK 抑制剂 , 其中 SK Ⅰ -Ⅱ 通过降低 SPHK1蛋白的表达而减少 S1P 的生 成 [35], 对多种癌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且口服有效。有研究表明 SK Ⅰ -Ⅱ 在人胃癌细胞 中可以逆转耐药性 , 并可以加强抗癌药物顺铂的抗癌活性 [36], 而与低剂量的 DNA 烷化剂替莫唑胺合用可以克服后者的耐药性并增强细胞毒性 , 更快地诱导恶性胶质 瘤细胞凋亡 [37], 近期研究发现 SK Ⅰ -Ⅱ 除了抑制 SPHK1之外 , 对 SPHK2也有一定 的抑制作用并且 K i 值明显低于 SPHK1。苯妥帝尔 (phenoxodiol)是一种异黄酮的 衍生物 , 通过改变 NADH 氧化酶的活性影响 SPHK1的活性 , 目前正在进行顺铂和 紫杉醇耐药卵巢癌的 Ⅲ 期临床试验 [38]。 PF-543是一种吡咯烷醇类化合物 , 是目前报道 的抑制作用最强的新型的选择性 SPHK1抑制剂 , 可与鞘氨醇竞争性结合 SPHK1的活性位点 , 能够有效地抑制人全血中 SPHK1的活性 [39], 降低镰刀型红细胞数 , 无 溶血不良反应 [40], 为镰刀型细胞疾病 (SCD)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虽然 SPHK1的抑制剂研究较多 , 但首先进入临床试验的是 SPHK2抑制剂 ABC294640, 目前正在进行实体瘤患者的 Ⅰ 期临床试验。 ABC294640对 SPHK2具有 较高的选择性 , 能够抑制乳腺癌、胰腺癌和肾癌细胞的增殖 , 在动物模型上有效且无 全身毒性。 有趣的是 , ABC294640还可以与雌激素受体结合 , 具有抗雌激素的效应 [41], 所以在雌激素阳性乳腺癌治疗过程中 , ABC294640通过对 SPHK 和雌激素的双重抑 制产生更好疗效。最近又有研究发现 , ABC294640在体内外实验中均可抑制结直肠癌 细胞的生长 [42], 这为国内发病率较高的结直肠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K145 是 SPHK2 的选择性抑制剂 , 人白血病 U937 细胞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 K145可 通过抑制 SPHK2的活性而降低 U937细胞中 S1P 的浓度 , 并促进 U937细胞的 凋亡 ; 裸鼠腹腔注射或口服 K145后可抑制 U937
制剂为肿瘤化疗药物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靶点 , 也为肿瘤耐药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3 S1P 裂解酶调节剂 S1P 在裂解酶的催化下生成磷脂酰乙醇胺和棕榈醛 , 是不可逆的降解反 应。 高浓度 S1P 可以介导 S1P 受体的内在化 , 在免疫系统中减少淋巴细胞向外迁移 , 从而起到 免疫抑制效果。而 S1P 在组织 ? 血液淋巴液之间的浓度梯度依赖于 S1PL 的活性。 S1PL 抑制 剂可以抑制 S1P 的降解 , 产生免疫抑制效果 , 用于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
有研究发现食物和饮品中着色剂成分 2-乙酰 -4-四羟基丁基咪唑 (THI)可诱导动物免疫系 统的淋巴细胞减少 [44]。此外 , S1PL的辅酶是吡哆醛磷酸盐
(PLP), 维生素 B6 的类似物 4-脱氧吡哆醛 (DOP) 通
过抑制 PLP 而降低 S1PL 的活性 , 从而提高 S1P 的水平 , 但由于影响其他酶的活性而不良 反应较多。这些结果提示 , 可以从食品、天然产物中寻找先导物 , 也可通过抑制辅酶降低 S1PL 的活性 , 但需要提高特异性 , 降低对其他酶的影响。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 , 会开发出高效低 毒的用于自身免疫病治疗的 S1PL 抑制剂。
2.4 S1P 的清除剂 SPHK 调节剂和 S1P 裂解酶调节剂都是作用于 S1P 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 从而降低 或提高不同疾病部位 S1P 的浓度 ,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 S1P 清除剂是直接作用于 S1P, 减少 肿瘤、炎症、纤维化等疾病部位 S1P 的浓度而抑制其功能。最早发现的 S1P 清除剂是抗 S1P 的 抗体 , LT1009是鼠科单克隆抗体 LT1002的人源化单抗 , 能够与 S1P 特异性结合 , 体外生物实验 表明 LT1009可以抑制 S1P 介导的血管生成反应 , 且对其他脂类无交叉作用 [45],
目前正在进行肿瘤和老年黄斑病变的 Ⅰ 期临床试验。 S1P 清除的另一种方法是可溶性 S1PL 重 组酶的应用 , 小鼠静脉注射原核生物的 S1PL 重组酶 , 可以降低血浆中的 S1P 水平 [46]。 S1P 清 除剂的出现为肿瘤等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 , 但用于临床则需要考虑过敏反应等问题。
3展望
S1P 是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活性脂质 , 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肿瘤等多种疾病相关 , S1P信号通路 上的药物可通过调节 S1P 受体、调控 S1P 生成或降解酶从而起到治疗和缓解疾病的目的。目前上 市的 S1P 受体调节剂主要是以 FTY720为代表 , 但由于 FTY720受体选择性不高 , 出现心动过缓 等不良反应 , 从而限制其临床应用 , 新药研发者为了降低这些不良反应 , 通过结构修饰和优化 , 研发 出受体选择性更高的多
类化合物 , 目前已进入不同的临床试验阶段。此外 ,
影响 S1P 浓度的 SPHK 调节剂、 S1PL 调节剂、 S1P
清除剂也日益引起关注 , 目前一些小分子化合物、 抗体或重组酶正在进行临床前或临床试验研究。 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 S1P通路调节剂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肿瘤等相关疾病的治疗带来新 的靶向和希望。
范文四:β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能药物疗效对比
β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能药物疗效对比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β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能药物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