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吕俊:慎思之笃行之
吕 俊 1973年出生,武汉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先后任职于平安证券、国泰基金公司、上投摩根基金公司。现为上海从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投资总监。 由公募基金转投私募的代表性人物中,上海从容投资有限公司的掌舵人吕俊是其中之一。从容的资金规模在私募中也是值得称道的,成立2年已经发了12期产品,规模超过20亿元。 从容的掌门人吕俊曾被称为上投摩根投资的“灵魂人物”,尽管吕俊和上投的这段往事也许并不愉快。1995年,吕俊从武汉大学毕业,放弃了招商银行年薪10万元的工作机会,进入武汉证券交易中心。市场的不确定性对他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了银行程序化的办公模式,他曾对媒体说:“当初之所以放弃高薪的机会,是因为不想做大机器上的螺丝钉,希望能规避密集竞争,发挥个人价值。做投资,最能发挥个人价值,所以我选择了它。” 开始证券投资生涯之后,吕俊前后在平安证券、国泰基金工作。他担任基金金盛基金经理时,这只基金的业绩迅速上升,很快跃居同类基金前列。接手国泰金鹰基金后,又仅仅用了1年时间就将金鹰提升成五星基金。到了上投摩根时期,吕俊所管理的中国优势基金多次获得金牛基金称号。但是由于种种原因,2007年底,吕俊离开上投摩根,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短短2年,吕俊从从容容地开辟出了自己的投资江山,他有怎样的投资心得呢?当记者经历几番周折拨通吕俊电话之后,他说:“你下半年再来采访吧,上半年已经说得太多了。”吕俊保持着他一贯的严谨,语气轻缓而坚定地说:“我一般不接受电话采访,因为身份无法确认,而且我事先也没有跟你见过面。” 那么吕俊已经说了些什么? 在2008年年底接受央视采访时,吕俊亮出了“磁性战术”和“精选个股”两张牌。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他显然更坚定了自己的“作战方针”。“磁性战术的精髓就是始终不脱离市场,不脱离市场并不等于‘绑定市场’,与市场保持接触,付出的代价远远小于在顶部被套牢的代价。”吕俊说。 从容投资始终游离在“绑定市场”和“脱离市场”的地带,洞察转瞬即逝的投资机会,伺机而动。2008年8月,市场跌幅达13.63%,从容优势一期的净值也略有下跌,吕俊此时果断空仓。“除了短暂地将仓位降低至零以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布局攀钢系的并购套利。”这是吕俊2008年最满意的一笔交易。当时,“攀钢系”旗下攀钢钢钒、攀渝钛业、长城股份3家公司停牌前的股价均远远低于换股价格,从容没有错过这其中相当大的套利空间。2008年9月,市场继续下跌4.32%,此时从容优势一期的净值却借着“攀钢系”重组顺利收官的喜庆,逆市上涨2.55%。 吕俊说自己从来不会因为投资而睡不着觉,他总结自己最大的特点是独立思考。“太多人混淆故事和现实,我们必须学会去质疑公众的一致判断。”去年12月中旬,他对《每日经济新闻》发表的观点是:明年市场的动态市盈率在25倍左右,而且美元走势可能会比多数人想象的要强。“我有点担心美元可能会走强,而人民币不可能相对美元再贬值。” 今年1月初,在《投资者报》对他的专访中,吕俊说:“2010年基本面向好没有问题,而且上市公司盈利可能达到历史上最高点。政府已开工项目将继续,房地产投资也将继续,因为房地产需求是刚性需求。所以,基本原则是‘要乐观,但选股要挑剔’。” 在很多人对高回报趋之若鹜时,吕俊对自己风格的定义是“低风险,中回报”。正因为对风险的重视,在2008年从6000点到1600点的大熊市中,他做到了净值跌幅只有个位数。从容2010年的操作仍将延续谨慎的风格:“我们不做重仓股,而是分散持股。如果要撤退,可以全身而退,流动性不会受到影响。”
范文二:法,慎思之,笃行之
法,慎思之,笃行之
——记法学会第三届模拟法庭竞赛初赛
今年九月,在这个菊花微醉的季节,我们来到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这个大家庭,这里的一切,对刚刚接触大学生活的我们来说,都是那么陌生与新鲜,新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环境,更是让大家感到无所适从。在法学这个大海洋中,很多人甚至感到迷茫。其实,古人在这方面已经为我们总结了非常实用的学习方法,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要实现其中的“慎思、笃行”,法学会举办的模拟庭审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今年已是第三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模拟庭审竞赛第一场比赛于2014年10月21日晚六点半在模拟法庭如期开庭。庭审现场特别邀请了冯喆律师、法学院资深教授郑文科老师与刘迎泽老师担任嘉宾。他们的到来,无疑为本次活动增色不少。参与第一组比赛的双方为法学院与劳动经济学院的同学。“嘭”随着法官的一声锤响,庭审正式开始。首先由书记员查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到庭情况,宣读法庭纪律并介绍了基本案情。本案为一起金融盗窃案,且被告已经认罪。接着,控方列出被告人的供述、及银行卡消费记录等大量书证进行控告,辩护方则就他们所提供的证据进行质证。由于本案较为简单,采用一证一质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公诉人与辩护人就被害人是否无意识犯罪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将现场氛围推向了高潮。参赛人员扎实的法律功底、敏捷的反应速度也令在场的同学们称赞连连。最后审判长宣布劳动经济学院赢得本次比赛,并告诫法学院的同学们要不惧失败,重拾信心。
第一场比赛圆满结束后,第二场与第三场比赛也分别在10月22日、23日于慎思楼模拟法庭相继拉开帷幕。
第二场比赛沿用第一场“王海国金融盗窃”作为赛题。有了第一场比赛的经验,参赛选手们在场上的表现熟稔了许多,在第一环节法庭调查中,审判长就一些关键问题询问了被告,调查了基本案情;随后,公诉方举出大量证据证明被告王海国明知自己存在行为错误,却依然犯罪,应从重判处;辩方辩解道被告没有完全获得信用卡的使用权,盗窃罪不成立,应判罪轻。双方激烈的辩论将全场的气氛推向高潮。比赛结束后,庭审评委米新丽教授、刘润仙副教授、老校友苏仰平律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分别对控辩双方庭审表现及知识运用方面进行了点拨。
第三场比赛采用的则是“黄琛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的案例。在这次比赛中,法学院有幸请到赵鹏检察官担任审判长,谢海霞教授与李英老师也于百忙之中抽空来到比赛现场担任评委。由于庭下已经对被告人进行了提问,所以比赛第一阶段法庭调查中没有再继续对被告人的基本情况进行盘问。在接下来的法庭质证环节中,公诉方出示了被告的人口登记表、房东的证言证词、燃气公司的情况证明等大量证据,以证明被告是在有意识的情况下放任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发生。而辩护方灵活“接招”,出示了被告的供述及吴月明等人的供词用以证明被告是无意识的、没有犯罪目的,法庭辩论中,双方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但最终没能决定对被告如何定罪。审判长宣布此案择日审判,更是为本案留下了悬念。在主持宣布由公诉方赢得本次比赛后,赵鹏检察官与两位老师进行了周到点评,为本次比赛增色不少。 “法存则国安,法亡则国危”,法律对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模拟庭审比赛促进了法律在校园中的推广,使同学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本次模拟庭审大赛的顺利召开离不开法学会工作人员的积极准备与参赛同学的周到配合,相信通过多方的努力,模拟庭审可以带给同学们更多的法律实践体验,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为实现“依法治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范文三:审问之 慎思之 笃行之
url:http://hbrb.hebnews.cn/html/2016-06/17/content_107992.htm,id:0
古人将学习的递进过程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简而言之就是“学问思辨、身体力行”。
一、审问之——为什么学
学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是践行我党宗旨的需要。李保国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价值追求,成为无愧于时代的杰出楷模、造福于百姓的杰出典范、执着于理想的杰出党员,在我们身边树立了一个可知、可感、可学的光辉的榜样。学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是纯洁我们党组织的需要。李保国同志像一面镜子、一把尺子、一个标杆,发人深省、给人启迪。学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如果我省党员特别是农业和农村工作战线的广大党员都能像李保国同志那样,以深厚的民生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矢志不渝、无私奉献,何愁农业不强?何愁农村不美?何愁农民不富?
二、慎思之——学什么
一是学习他对党忠诚、心系群众的政治品质。30多年来,他示范推广实用技术36项,累计增加农业产值超过35亿元,让许许多多山区农民走上了致富路。二是学习他脚踏实地、攻坚克难的务实作风。他累计培训农民9万余人次,示范推广种植面积1080万亩。三是学习他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他数十年如一日起早贪黑,白天跑遍山上的沟沟坎坎,晚上挑灯夜读,分析数据,寻求破解之道,使前南峪从荒山秃岭变成了“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四是要学习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李保国同志把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企业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来做,为基层群众带来滚滚财源,自己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三、笃行之——怎么做
一是对照标杆找差距。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对照李保国同志对党忠诚、心系群众的政治品质找差距,对照李保国同志攻坚克难、精准扶贫的务实作风找差距,对照李保国同志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找差距,对照李保国同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找差距。二是立足本职作贡献。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立足本职工作,心系群众、服务基层,努力拼搏、无私奉献,建功立业、彰显作为。三是心无旁骛抓党建。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心无旁骛抓好党建工作。要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坚持以五大理念为引领,紧密结合经济发展新常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本厅实际出发努力开创机关党建新局面。坚持创新为先的理念,通过创新制度、机制、载体、方法,更好地适应和服务林业发展大局;坚持协调为重的理念。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三级书记抓党建,集中优势资源、统筹工作力量,形成党建工作合力;坚持绿色为基的理念。落实主体责任,坚持一岗双责,通过教育制度监督管理,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持开放为要的理念,与改革发展同频共振,与业务工作相得益彰;坚持共享为本的理念,大力拓展党建成果受益面和党建工作参与面。为河北林业发展和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来源: 河北日报
范文四: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曼德拉曾说:“真正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在于坠落之后能够再度升起。”诚如是。而真正完美的人也不在于毫无缺点,而在于能够找到缺点,并尽力地去改正它。我们尚未成为完人,因此,对于自身的缺点,我们应如电脑排查病毒修复漏洞一样,以子思所言“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作警身格言,勉励克服之。
所谓对缺点的“慎思之”,关键就在于“慎”。如何做到“慎”?首先便是要把放浪形骸的心收回腔子里,让自己冷静下来。《大学》有言: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静与安是虑的前提。只有做到心静与身安,才能有所虑,继而有所得。静心之后,更需进行全面而周详的思考,一如那位日有三省的古人:省学问,省为人谋,省交友,而在他心中回响的又何止于此三省?由此无怪乎他能够担起“亚圣”之号。
所以,对于缺点,我们要慎思之。
而对于缺点的“明辨之”,则在于养成那如“利剑分浊清”般清晰而扼要的判断力。时代洪流,红尘滚滚,朗朗乾坤下难免有阴暗逼仄的角落,而要从这角落中走出来,我们便需要明辨是非,拥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气度,永葆对道德律的敬仰于心中。元代许衡与伙伴路过梨园,恰逢毒日当头,伙伴口渴难耐,纷纷摘梨分食,唯许衡不为所动,问之,则曰:“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此刻“阴阳割昏晓”,孰是孰非,不言而明。百年后,一句“我心有主”破空而来,仍回响耳畔,余音袅袅。
所以,对于缺点,我们要明辨之。
思想上成熟之后,便是要把它转化成行动,因此,改正缺点,需要“笃行之”。所谓“笃”,一在于迅速,二在于持久。面对恶习,《了凡四训》曾言:“如毒蛇噬指,速与斩除”,此谓之迅速;王观堂先生也曾说追求事物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谓之持久。改正缺点正应如此:抱定决心,斩断恶习,如秋风扫落叶般肃杀凶猛,廓清天地,继而坚定意志,长久保持,不可再犯。
所以,改正缺点,我们要笃行之。
不慎思之,无以全面清查;不明辨之,无以分清善恶;不笃行之,一切理论只是空谈。 也许我们并不奢求达到曾国藩所追求的“太上立德,其次立功,而后立言”的境界,但只要在生活中对缺点多一些慎思,多一些明辨,多一些笃行,便可以有从容而泰然的生活。
2015.10.5
范文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博学之,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选自《中庸》,讲的是治学求进的道理。意思是: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
《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以“博学笃行”为校训,并非只取“博学”和“笃行”四字,而是包括“审问、慎思、明辨”在内的,由“博学”而“笃行”的内在统一、相联互动的过程。民政人以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天下大同”为己任,非有过人之本领无以担此重任。以“博学笃行”为做学问之道,方能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爱众亲仁”才不至于流于口号,流于形式。
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
国乃灭亡。 出自《管子》。简单说就是上层建筑必须要有物质基础。
实例:美国批评中国人权,我国的反击:生存权是最基本的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