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遥感基础知识
电磁波通过大气层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那些透射率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通常把太阳光透过大气层时透过率较高的光谱段称为大气窗口。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微波波段(300~1GHz/0.8~2.5cm),热红外波段(8~14um),中红外波段(3.5~5.5um),近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0.3~1.3um,1.5~1.9um)。
在空间传播着的交变电磁场,即电磁波。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0万公里。电磁波包括的范围很广。实验证明,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r射线都是电磁波。光波的频率比无线电波的频率要高很多,光波的波长比无线电波的波长短很多;而X射线和γ射线的频率则更高,波长则更短。为了对各种电磁波有个全面的了解,人们按照波长或频率、波数、能量的顺序把这些电磁波排列起来,这就是电磁波谱。
空间分辨率是指像素所代表的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由于大气对电磁波散射和吸收等因素的影响,使一部分波段的太阳辐射在大气层中的透过率很小或根本无法通过。电磁波辐射在大气传输中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为了利用地面目标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成像,遥感中对地物特性进行探测的电磁波“通道”应选择在大气窗口内。目前在遥感中使用的一些大气窗口为:
1、0.3~1.155μm,包括部分紫外光、全部可见光和部分近红外,即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波段。这一波段是摄影成像的最佳波段,也是许多卫星遥感器扫描成像的常用波段。比如,Landsat卫星的TM的1~4波段;SPOT卫星的HRV波段等。其中:0.3~0.4μm,透过率约为70%;0.4~0.7μm,透过率大于95%;0.7~1.1μm,透过率约为80%。
2、1.4~1.9μm,近红外窗口,透过率为60%~95%,其中1.55~1.75μm透过率较高。该波段在白天日照条件好的时候扫描成像常用这些波段。比如,TM的5、7b波段等用以探测植物含水量以及云、雪或用于地质制图等。
3、2.0~2.5μm,近红外窗口,透过率约80%。
4、3.5~5.0μm,中红外窗口,透过率为60%~70%。该波段物体的热辐射较强。这一区间除了地面物体反射太阳辐射外,地面物体自身也有长波辐射。比如,NOVV卫星的AVHRR遥感器用3.55~3.93μm探测海面温度,获得昼夜云图。
5、8.0~14.0μm,热红外窗口,透过率约80%。主要来自物体热辐射的能量,适于夜间成像,测量探测目标的地物温度。
6、1.0~1.8mm,微波窗口,透过率约35%~40%。
7、2.0~5.0mm,微波窗口,透过率约50%~70%。
8、8.0~1000.0mm,微波窗口,透过率约100%。由于微波具有穿云透雾的特性,因此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工作特点。而且由前面的被动遥感波段过渡到微波的主动遥感波段。 辐射分辨率(英文名Radiometric Resolution)是指传感器能分辨的目标反射或辐射的电磁辐射强度的最小变化量。在可见、近红外波段用噪声等效反射率表示,在热红外波段用噪声等效温差、最小可探测温差和最小可分辨温差表示。 辐射分辨率算法是RL =(Rmax-Rmin)/D,Rmax为最大辐射量值,Rmin为最小辐射量值,D为量化级。RL越小,表明传感器越灵敏。
遥感技术系统主要有:①遥感平台系统,即运载工具。包括各种飞机、卫星、火箭、气球、高塔、机动高架车等;②遥感仪器系统。如各种主动式和被动式、成像式和非成像式、机载的和星载的传感器及其技术保障系统;③数据传输和接收系统。如卫星地面接收站、用于数据中继的通讯卫星等;④用于地面波谱测试和获取定位观测数据的各种地面台站网;⑤数据
处理系统。用于对原始遥感数据进行转换、记录、校正、数据管理和分发;⑥分析应用系统。包括对遥感数据按某种应用目的进行处理、分析、判读、制图的一系列设备、技术和方法。遥感技术系统是一个非常庞杂的体系。对某一特定的遥感目的来说,可选定一种最佳的组合,以发挥各分系统的技术优势和总体系统的技术经济效益。
(1)建立地球固定坐标系下的LOS;
(2)LOS投影到大地坐标系级地图平面;
(3)建立输入平面到输出平面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
(4)寻找输出平面点在输入平面中的对应关系;
(5)在整个输出平面内执行重采样。
1、控制点不要选择太少也不要太集中,一般要分布在整幅遥感图像上好.
2、一般选择道路交叉点,河流拐点等特征点,由于我们一般看到的的遥感图像分辨率一般都在几十米,所以你在标准图像和矫正图像上看似差不多的两个点在实地上是相差很多的,这些点切记不要选.
1)采用参考影像的客观评价
2)依据灰度值进行遥感影像质量评价
3)根据纹理进行评
微博特性:
1、对某些地物有特殊的波普特性
2、对冰雪森林土壤有穿透作用
3、对海洋遥感有特殊的意义
②试论述遥感制图的基本程序
遥感影像信息选取与数字化
1)地理基础底图的选取与数字化
2)遥感影像几何纠正与图像处理
3)遥感影像镶嵌与地理基础底图拼接
4)地理地图与遥感影像的复合
5)符号注记层的生成
6)影像地图图面配置
7)影像地图的制作与印刷
GPS即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System),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点位测量导航和定技术。GpS系统包括3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
RS遥感(RS―触moteSensing)技术是当前迅猛发展的“35"之一,是利用计算机的图像处理技术对卫星遥感资料进行处理,为资源调查和监测提供及时和准确的遥感信息。卫星遥感信息具有宏观性、客观性与现时性,在多种资源调查和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现行的遥感图像处理系统软件很多。国外软件以ELOAS为代表,国内以野外调查微机辅助遥感图像解译系统(RS正5forFS)和GEOIMAGE为代表。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是一种将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的信息联系在一起的特殊信息系统。比较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国外以三家美国GIS开发商ESRI,Intergraph和Maplnfo的软件产品为代表,国内以MapGIS,GeoS切r和City如r为代表。
8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任意列出其中4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
1、直接判读法。根据判读标志,直接识别地物属性与范围。使用的判读标志有:色调、色彩、大小、形状、阴影、纹理、图案等。
2、对比分析法。
3、信息复合法。利用透明专题图或透明地形图与遥感图形复合,根据专题图或地形图提供的多种辅助信息,识别遥感图像上的目标地物。
4、综合推理法。综合考虑遥感图像的多种解疑特征,结合生活常识分析推断某种目标地物。例如,铁道延伸到大山脚突然中断可以推断有铁路隧道通过山中
5、地理相关分析法。根据地理环境中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借助专业知识分析推断某种地理要素性质类型状况与分布。例如桥梁与河流共存,飞机与机场共存等。
试述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基本步骤?
1、准备工作
2、初步判读,建立判读标志
3、室内判读
4、野外验证与补判
5、遥感图像成果的转绘与制图
[主动遥感]active remote sensing。又称有源遥感,有时也称遥测,指从遥感台上的人工辐射源,向目标物发射一定形式的电磁波,再由传感器接收和记录其反射波的遥感系统。其主要优点是不依赖太阳辐射,可以昼夜工作,而日_可以根据探测目的的不同,主动选择电磁波的波长和发射方式。主动遥感一般使用的电磁波是微波波段和激光,多用脉冲信号,也有的用连续波束。普通雷达、侧视雷达,合成孔径雷达,红外雷达、激光雷达等都属于主动遥感系统
遥感平台、信息传输系统传感器信息处理系统即遥感系统由平台、传感、接收、处理应用各子系统所组成。负责对探测对象电磁波辐射的收集、传输、校正、转换和处理的全部过程。
范文二:遥感基础知识
遥感 在地面、空中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反映地表特征的各种数据,通过传输、变换和处理等,提取有用的信息,实现研究地物的空间形状、位置、性质、变化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现代应用技术。 电磁波谱: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按递增或递减排列就构成了电磁波谱。
绝对黑体 :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绝对白体:是一种只向外辐射而不吸收任何电磁辐射的理想物体
大气窗口:有些波段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这些波段通常称为大气窗口
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反射光谱是某种物体的反射率对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称为该物体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
太阳同步轨道:是指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
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是EOS-AM1系列卫星的主要探测仪器。MODIS光谱区间:0.4 --14.4 μm覆盖范围 ±55°,2330 km 扫描宽度,空间分辨率250 m (2bands),500 m (5 bands),1000 m (29 bands) 全景畸变:由于地面分辨率随扫描角发生变化,使红外扫描影像产生畸变,这种畸变通常称之为全景畸变
共线方程:
(5-5)
公式5-5即为描述像点、传感器投影中心和地物点之间关系的共线方程
几何校正:是解决遥感图像的几何变形问题,消除遥感图像的几何误差的过程。 灰度重采样 :若输出图像阵列中的像素在原始图像中的投影点位坐标计算值不为整数,原始图像阵列中该非整数点位上并无现成的亮度存在,于是就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把该点位周围领进整数点位上亮度值对该点的亮度贡献累积起来,构成该点位的新亮度值,这个过程为数字图像灰度值的重采样。
大气校正:消除因为大气散射引起的辐射误差的处理称为大气校正。
图像增强:遥感图像增强是为了特定目的,突出遥感图像中的某些信息,消弱或除去某些不需要的信息,使图像更易判读。实质是增强感兴趣目标和周围背景图像间的反差。
图像平滑: 图像平滑是指用于突出图像的宽大区域、低频成分、主干部分或抑制图像噪声和干扰高频成分,使图像亮度平缓渐变,减小突变梯度,改善图像质量的图像处理方法
图像锐化 :指使用空间域滤波的方法增强图象边缘的处理过程。
光谱特征向量:同名地物点在不同波段图像中亮度的观测量将构成一个多维的随机向量x称为光谱特征向量。
特征变换:将原始图像通过一定的数字变换生成一组新的特征图像,这一组新图像信息集中在少数几个特征图像上,这样,数据量有所减少。
主分量变换:也称K-L变换,是一种线性变换,是把原来多个波段中的有用信息尽量集中到数目尽可能少的特征图像组中去,达到数据压缩的目的,并使新的特征图像之间互不相关。
监督法分类:有类别的先验知识,根据先验知识选择训练样本,由训练样本得到分类准则。
最大似然法分类:计算每个像元属于各个类别的似然度(likelihood),该像元分到似然度最大的类别中
波谱响应曲线 :通过测量某地物的多光谱图像的亮度值,以波长为横坐标,亮度值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即为地物的波谱响应曲线
图像融合是指将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的过程。
填空
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 ? 射线 、 X 射线、 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 无线波 等组成。
2、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 __绝对温度__ 和 __单位面积发出的总辐射能__ 的函数。
4、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黑体的 _绝对温度___ 乘 _辐射峰值波长___ 是常数2897.8。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 __短波__ 方向移动。
5、遥感卫星轨道的四大特点 ___近圆形轨道___ ____近极地轨道____ __与太阳同步轨道__ ________ ______可重复轨道____ 。
6、卫星轨道参数有 ____升交点赤经Ω__ __近地点角距w_ __轨道倾角i__ _卫星轨道的长半轴a_ _卫星轨道的偏心率e__ _卫星过近地点时刻T__ 。
7、卫星姿态角是 _绕x轴旋转的姿态角,滚动___ __绕y轴旋转的姿态角,俯仰__ _绕z轴旋转的姿态角,航偏_ 。
8、与太阳同步轨道有利于 __卫星在相近的光照条件下对地面进行观测_
还有利太阳照度。
9、LANDSAT系列卫星带有TM探测器的是 _LANDSAT-4和LANDSAT-5_ ;带有ETM探测器的是 LANDSAT-7_ 。
10、MODIS影像含有 _36_ 个波段,其中250米分辨率的包括 _Bands1~2_ 波段。
11、LANDSAT系列卫星具有全色波段的是 _ LANDSAT-7__ ,其空间分辨率为 __15m__ 。
12、扫描仪产生的全景畸变,使影像分辨率发生变化,x方向以无变化,y方向以f(θ/ρ-tanθ)(f为焦距,θ为扫描角,ρ为常数)变化。
13、实现扫描线衔接应满足 _速度w与航高H之比为一常数_ 。
14、遥感图像几何纠正的常用方法有 _多项式法_ , _共线方程方法_ , _有理函数模型法_ 。
15、多项式拟合法纠正中,项数N与其阶数n的关系 _N=(n+1)(n+2)2_ 。
16、多项式拟合法纠正中控制点的数量要求,一次项最少需要6个控制点,二次项最少项需要 12 个控制点,三次项最少需要 20 个控制点。
17、常用的灰度采样方法有 __最邻近像元采样法__ , _双线性内插法_ , _双三次卷积采样法_ 。
18、灰度采样中,双线性内插的权矩阵采用 __三角形线性__ 函数求取, 双三卷积的权矩阵采用 _三次重采样_ 函数求取。
19、辐射传输方程可以知道,辐射误差主要有 _传感器本身性能引起的辐射误差_ , _大气散射和吸收引起的误差_ , __地形影响和光照条件的变化引起的误差_ 。
22、NDVI= _(b7-b5)/(b7+b5)__ 。NDVI: 归一化植被指数, 被定义为近红外波与可见光红波段图像灰度值之差和这两个波段图像灰度值之和的比值,用于检测植被生长状态、植被覆盖度和消除部分辐射误差等
23、HIS中的H指 _色调_ ,I指 _亮度_ , S指 _饱和度_ 。
24、遥感图像特征变换的主要方法有 __主分量变换、哈达玛变换、生物量指标变换、比值变换、穗帽变换_等。
一、叙述沙土、植物和水的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P19-20
植物:在可见光波段绿光附近有一个波峰,两侧蓝、红光部分各有一个吸收带,近红外波段有一个反射陡坡,至1.1um附近有一峰值。红外波段吸收率增大。 沙土: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反射曲线呈比较平滑的特征,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干燥条件下,土壤的波谱特性主要与成土矿物和土壤有机质有关。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的反射率就会下降
水:水体的反射主要在蓝绿光波段,其他波段吸收率很强,特别在近红外,中红外波段反射率几乎为零。
二、何为大气窗口?分析形成大气窗口的原因
大气窗口
:
波段
形成原因:由于大气反射、吸收、散射的共同影响,使有些波段在穿透大气时,电磁波透过率很少,甚至完全无法透过大气层,只有部分波段的电磁波才能透过,形成了大气窗口。
三、简述遥感平台的发展趋势。(根据你所学本课程的知识,你认为影响遥感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你有何见解?)
1
2
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有一定时间间隔的短中期观测发展为以国际空间站为主
3
4
、智能化、与GIS集成一体化
和可视化方向发展。
1
2
1
性。
2 产生以上
四、描述遥感传感器的三种主要的成像方式(可以画图说明)
五、写出共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及每个参数的意义
共线方程的几何意义:当地物点P、对应像点p和投影中心S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六、叙述最邻近法、双线性内插、双三次卷积重采样原理(可作图说明)和优缺点。
1) 最近邻法 用距离采样点最近像元亮度值代替输出像元亮度值。
优点:简单,辐射保真度较好 缺点:造成像点在一个像素范围内的位移,几何精度较其他 两种方法差。
2) 双线性内插法 取周围4个相邻像元亮度值,内插计算输出像元亮度值。 优点:计算简单,具有一定的亮度采样精度 缺点:图像模糊
3) 双三次卷积法 获取与采样点邻近的16个像元亮度值计算输出像元灰度值。 优点:精度高 缺点:计算量大
(可以去书上P129自己再看看图形,用图形和公式解释比较好)
七、叙述多项式拟合法纠正卫星图像的原理和步骤。
答:利用地面控制点的图像坐标和其同名点的地面坐标通过平差原理计算多项式中的系数,然后用该多项式对图像进行纠正。
步骤:1、利用已知地面控制点求解多项式系数;2、遥感图像的纠正变换;3、数字图像亮度(或灰度)值的重采样;4、纠正结果评价
八、根据辐射传输方程,指出传感器接收的能量包含哪几方面?
1)太阳经大气衰减后照射到地面,经地面反射后,又经大气第二次衰减进入
传感器的能量;
3) 地面本身辐射的能量经大气后进入传感器的能量;
3)大气散射、反射和辐射的能量。
九、何为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光谱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是指瞬时视场内所观察到的地面的大小,即每个像元在地面的大小。辐射分辨率是指传感器能区分两种辐射强度最小差别的能力。
光谱分辨率是指探测光谱辐射能量的最小波长间隔,即光谱探测能力。
十、P204叙述遥感图像监督法分类的基本原理,请你设计一个完整的框架以实现遥感图像的监督法分类,指出每一步的功能。
基本原理: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规则,其中利用一定的已知类别的样本的观测值求解待定参数的过程称为样本训练或学习,然后将未知像元代入判别函数,再依据判别规则对该样本类别进行判定。
确定感兴趣的类别数→特征变换和特征选择→选择训练样
区→确定判别函数和判别规则→依据判别函数和判别规则对非训练样区进行分
如上图所示,感兴趣的类别数—— 特征变换和特征选择—— 3
选择训练样区——选择合 1 确定 2
字特性都是从训练样区中获得的。 训练样区选择时必须注意准确性、代表性和
统计性三个问题。 4 确定判别函数和判别规则——利用训练样本的数据统计
计算出判别函数的参数
行分类。5 依据判别函数和判别规则对非训练样区进行分类。 6 对可能存在的误分目标进行人工干预改正。 7
(ppt上的比较完整) 对结果利用现有资料进行精度评价。
十一、Tm,mss、SPOT5系列卫星、Quick bird Ikonos 卫星影像,各有多少个波段,每个波段的的空间分辨率,每个波段的波长范围(如 红、绿,,,)
TM影像包含7个波段; 分辨率 MSS影像包含5个波段
TM1 0.45-0.52 蓝 30 0.5-0.6 绿
TM2 0.52-0.60 绿 30 0.6-0.7 红
TM3 0.63-0.69 红 30 0.7-0.8 近红外
TM4 0.76-0.90 红外 30 0.8-1.1 近红外
TM5 1.55-1.75红外 30 10.4-12.6 热红外
TM6 10.4-12.6热红外 120
TM7 2.08-2.35红外 30
Spot-5包含5个波段 分辨率 IKONOS包含4个波段
0.43-0.47 蓝 0.45-0.52 蓝
0.50-0.59 绿 10m 0.52-0.6 绿
0.61-0.68 红 10m 0.60-0.69 红
0.79-0.89 红外 10m 0.76-0.90 红外
1.58-1.75 红外 20m 分辨率:0.82 (PAN)
Quick Bird包含4个波段
0.45-0.52 蓝
0.52-0.6 绿
0.60-0.69 红
0.76-0.90 红外
分辨率:0.61 (PAN)
范文三:遥感基础知识
遥感原理与应用(A)
第 1 章 绪 论
§1 遥感的基本概念
1.1 遥感的涵义
“遥感”一词最早源于美国,由Evelyn.L.pruitt(伊夫林.L.布鲁依特)于1960年提出。其英文原词是Remote sensing,即遥远感知的意思。
在一定距离的空间,不与目标物接触,通过信息系统去获取有关目标物的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分析研究,确定目标物的属性及目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简言之,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
1.1.1 广义遥感
是指以现代工具为技术手段,对目标进行遥远感知的整个过程。从这一概念看,遥感技术的范围很广,因为没限定目标的空间范围。
1.1.2 狭义遥感技术
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紫外线、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方式,对目标电磁波辐射能量的感应、接收、传输、处理和分析,从而识别目标物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狭义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探测技术,属高新技术领域范畴。
§2 遥感系统
根据遥感的定义,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
§3 遥感的分类和特点
3.1 遥感的分类
3.1.1 按遥感平台分
●航宇遥感:传感器设置于星际飞船上,指对地月系统外的目标的探测。
●航天遥感:传感器设置于环地球的航天器上,如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火箭等;
●航空遥感:传感器设置于航空器上,主要是飞机、气球等;
●地面遥感:传感器设置在地面平台上,如车载、船载、手提、固定或活动高架平台等。
3.1.2 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
●紫外遥感(0.05—0.38μm)
●可见光遥感(0.38—0.76μm)
●红外遥感(0.76—1000μm)
●微波遥感(1mm—10m)
●多波段遥感——指探测波段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成若干个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3.1.3 按工作方式分
●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前者是由探测器主动向目标发射一定能量的电磁波,并接收目标的反射或散射信号。后者是被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成像遥感与非成像遥感:前者传感器接收的目标电磁辐射信号可转换成(数字或模拟)图像;后者传感器接收的目标电磁辐射信号不能形成图像。
3.1.4 按遥感的应用领域分
●从大的研究领域可以分为: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感、陆地遥感、海洋遥感等。 ●从具体应用领域可以分为:资源遥感、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渔业遥感、地质遥感、气象遥感、水文遥感、城市遥感、工程遥感、灾害遥感、军事遥感等。
3.2 遥感的特点
●视域广。居高俯视,如由卫星遥感获得的图像覆盖地面面积很大,达34385Km2,便于进行 大区域宏观观察与对比分析。
●信息丰富。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微波、多波段遥感,能提供超出人的视觉以外的地面信息。
●定时、定位观测。能够周期性地监测地面同一目标的动态变化。
●不受国界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可以遥感地球的任何角落。
●效率高、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
宏观同步性
时效性
综合性
可比性
经济性
局限性
§4 遥感发展简史
4.1 无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1608—1838年)
4.2 有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1839—1857年)
4.3 空中摄影遥感阶段(1858—1956年)
4.4 航天遥感阶段(1957—)
4.5 遥感技术发展趋势
1) 掌握发射技术和具备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越来越多
2)高分辨率小型商业卫星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
3) 雷达卫星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
4) 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成像光谱)
5)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的综合应用
§5 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概况
5.1 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
5.2 试验应用阶段(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
5.3 实用化和产业化阶段(90年代后期以后)
第2章 遥感技术的物理基础
§1 电磁波与电磁波谱
1.1 电磁波及其特性
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间的传播叫做电磁波。在电磁波里,振荡的是空间电
场矢量E和磁场矢量M。电场矢量E和磁场矢量M互相垂直,并且都垂直于电磁波传播方向V。
电磁辐射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1电磁辐射的波动性
电磁辐射的波动性主要表现为电磁波能产生干涉、衍射、偏振和散射(色散)现象。电磁辐射的这些波动特性在遥感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1.2 电磁辐射的粒子性
电磁辐射的粒子性,是指电磁波是由密集的光子微粒组成的,电磁辐射实质上是光子微粒流的有规律运动,波是光子微粒流的宏观统计平均,而粒子是波的微观量子化。当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主要表现为粒子性。
1.2 电磁波谱
不同辐射源产生的电磁波的波长各不相同,其变化也很大。人们把各种电磁波按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成图表,这个图表就叫做电磁波谱图。在整个电磁波谱中可划分出若干个波段。
(1)宇宙射线:能量大,穿透性强,人工无法产生。
(2)γ射线:能量高,穿透性较强,放射性之的矿物,辐射出γ射线。
(3)X射线:人工可以产生。从宇宙中来的X射线,被大气全部吸收。
(4)紫外线:0.01—0.38μ 波长﹤0.28μ的紫外线,在通过大气层时,被臭氧层吸收。0.28—0.38μ 的紫外线,部分能穿过大气层,但散射严重,只有部分到达地面,可作为遥感的辐射源,称为摄影紫外。
(5)可见光:0.38—0.76μ,是人视觉能见到的电磁波,可以用棱镜分为红、橙、橙、黄、绿、青、蓝、紫7种色光。可用于摄影、扫描等各种方式成像,是遥感最常用的波段。
(6)红外线:0.76—1000μ。其中可细分为:
●近红外0.76—3μ,是地球表层反射太阳的红外辐射,故称为反射红外。可用于摄影。 ●中红外3—6μ是地球表层反射太阳的红外辐射和地球表层自身辐射的混合辐射红外,可用于摄影和扫描。
●热红外 6—15μ是地球自身发射的红外线,故称为热红外。热红外只能用于扫描方式,经过光电信号的转换才能成像。
●远红外,15—1000μ,绝大部分要被大气层吸收,所以不作遥感辐射源。
(7)微波0.1—100cm,它实际上是无线电波的一部分。其中可分为毫米波、厘米波和分米波。微波能穿透大气层,可用于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8)无线电波: 这个波区不能用于遥感。因为它不能通过大气层。无线电波中的短波可被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吸收严重。因此,无线电波只能用于远距离通讯或无线电广播。 综合上述各波谱段的基本特点可以看出,遥感技术应用的波谱段主要是从紫外—微波。
§2 电磁辐射
凡是能够产生电磁辐射的物体都是辐射源。不仅能够吸收其它物体对它的辐射,也能够向外辐射。因此,对辐射源的认识不仅限于太阳、炉子等发光发热的物体。能发出紫外线、X射线、红外线、微波辐射等的物体也是辐射源,只是辐射强度和波长不同而已。电磁波传递就是能量的传递。因此,遥感探测实际上就是辐射能量的测定。
2.1 辐射测量
●辐射能量(W):电磁辐射的能量。单位:J
●辐射通量(φ):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单位:W
●辐射通量密度(E):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φ=dW/dt。单位:W/m2,S
为面积。
●辐照度(I):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l=dφ/ds。单位:W/m2,S为面积。
●辐射出射度(M):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M=dφ/ds。单位:W/m2,S为面积。
●辐射亮度(L):
单位立体角、单位时间内,
从外表面的单位面积上辐射出的
辐射能量,L= φ/Ω(Acosθ)。
立体角定义为:Ω=S/R 2;
S----是与球半径垂直的某小面元的面积;
R----是小辐射面元中心与球面上面元S的
距离,即球半径;
立体角单位是球面度,无量纲;
球心对全球面所张立体角Ω=4π。
2.2 黑体辐射
2.2.1 绝对黑体
为了便于讨论热辐射性质,需要有一个理想的标准热辐射体作为参考源,这个参考源就是黑体。
绝对黑体的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对任何波长的入射辐射的吸收系数(率)α=(λ,T)恒等于1,即α=(λ,T)=1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绝对黑体是用不透明材料制成的带有小孔的空腔体。空腔内壁对于辐射只有吸收和反射,从小孔进入的辐射照射到内壁上时,经过若干次吸收和反射后,其入射能量接近全部吸收。
2.1.2 黑体辐射定律
2.1.2.1普朗克定律
1900年普朗克为了描述黑体辐射通量密度与温度、波长分布的关系。用量子理论概念推导出热辐射定律,其解析式为:
普朗克公式图示:
变化特点:
(1) 辐射通量密度随波长连续变化,只有一个最大值;
(2) 温度越高,辐射通量密度越大,不同温度的曲线不相交;
(3) 随温度升高,辐射最大值向短波方向移动。
2.1.2.2 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
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与黑体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M =σT4
σ为斯忒藩-玻尔兹曼常数,σ =5.67×10-8 W.m-2.K-4
2.1.2.3 维恩位移定律
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大辐射的峰值波长λmax与黑体绝对温度T成反比,即随着温度的增加,最大辐射的峰值波长λmax向短波方向移动:
λmax=b/T
b为常数,b=2.898×10-3
2.1.2.4 基尔霍夫定律
在研究电磁辐射传输过程中,基尔霍夫发现:在给定的温度下,物体辐射出射度和吸收率之比,对任何材料都是一个常数,并等于该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出射度。这就是基尔霍夫定律。其表达式为:
M′/ α =M
M′为真实物体的辐射出射度;
α为吸收率。
2.1.3 实际物体的辐射
前述4个辐射定律都是说明黑体辐射规律的。实际上,自然界中的物体都不是黑体。这时只要增加一个因子,就可把黑体辐射与实际物体辐射联系起来。这个因子叫做比辐射率(发射率或发射本领),以符号ε表示。 ε是实际物体辐射出射度与同温度下黑体辐射出射度之比,即:
ε=M ′ / M
2.3 太阳和地球的电磁辐射
前已述及,凡是能产生电磁辐射的物体都是辐射源。辐射源可分为天然辐射源和人工辐射源。在地球环境中,最大的天然辐射源是太阳,其次是地球。在遥感技术中,被动遥感是依靠天然辐射源进行遥感探测目标的;主动遥感则是接收人工辐射源发出的电磁辐射的回波信号来探测目标的。
2.3.1 太阳辐射
太阳是一个极大的辐射源,其表面温度高达5900°K左右。这个极大的辐射源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向宇宙空间辐射出巨大的能量。但是它辐射出来的能量到达地球表面仅仅是总能量的1/22亿。尽管这部分能量是总能量的极小一部分却是相当稳定的,其为19.5卡/cm.分。
太阳辐射的光谱是一条连续的光谱曲线,短波方向的截止波长为0.3μ(0.01μ,0.2μ),长波方向的截止波长为6.0μ,峰值波在0.47μ附近。因此,太阳辐射的光谱是以可见光为主,占总辐射通量密度的85%以上。近年来随着对地物反射光谱的深入研究,发现在1.55μ及2.10μ附近各类岩石有明显的区别。因此,1.4—2.5μ波段成为极其重要的遥感波段。
2.3.2 地球辐射
地球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的短波辐射和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球辐射的波谱可分为三个部分:
● 3—6μ:为反射太阳光和地球自身辐射,属混合辐射。
● 8—14μ:为地球表面物体自身的热辐射,其峰值波段在9—10μ处,属远红外或称热红外。
● 15—30μ:属超远红外(近年来正在加紧研究用于遥感的可能性)。
§3 大气对电磁波的衰减与大气窗口
3.1 大气对电磁波的散射
散射的实质是电磁波在大气传输过程中遇到各种微粒(气体分子、尘埃、水滴、工业废气等)所引起的一种衍射现象。研究大气对电磁波的散射主要有两种理论:
3.1.1瑞利散射
是指比波长小得多的大气分子引起的散射,其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λ4)成反比,即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弱,波长越短,散射强度越强。
3.1.2米氏散射
是指比波长大得多的大气粒子(如水滴、烟尘、气溶胶等)引起的散射。
●粒子直径与波长相等时,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λ2)成反比。
●粒子直径为波长的1.5倍时,散射强度与波长成反比。
●粒子直径为波长的2倍或2倍以上时,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3.2 大气对电磁波的吸收
大气成分主要是水蒸气、二氧化碳、臭氧等。它们对不同波长的电磁辐射有不同程度的吸收。
●水汽的吸收:水汽吸收的波长很广,其中0.7-3.0μm波段是强吸收带;
●二氧化碳的吸收:吸收14.5 μm 、4.3 μm 、2.7 μm 、0.017 μm 、1.0 μm ●臭氧(O3)的吸收:0.3 μm以下的短波全部吸收。
●氧(O2)的吸收:主要吸收0.2的紫外线。
3.3 大气对电磁波的反射
大气对电磁波的反射主要是云层的反射。当云层的厚度大于50m时,反射量大于50%;云层厚度为500m时,反射量大于80%。另外,大气中直径大于10-6m的微粒也会产生反射作用。
3.4 大气窗口
由于大气对电磁波的散射、吸收和反射作用,使得能够穿透地球大气的辐射局限于某些波段范围内,通常将这些透过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遥感器使用的波段范围都在大气窗口范围内。遥感常用的大气窗口有以下五个:
●可摄影窗口(0.3-1.3μ):属地物反射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透过率达90%,可用于摄影和扫描成像,但只能在强光照(白天)条件下作业。
●近红外窗口(1.5-2.5μ):属地物反射红外,透过率约80%,可用于摄影和扫描成像,但只能在强光照(白天)条件下作业。
●中红外窗口(3.5-4.0μ;4.5-5.5μ):属地物反射和地物自身发射的混合辐射,透过率为50-90%,仅用于扫描成像,但可全天候作业。
●远(热)红外窗口(8-14μ):属地物自身热辐射,透过率为70-80%,仅用于扫描成像,但可全天候作业。
●微波窗口(8mm-1m):属人工辐射源,透过率100%,仅用于主动遥感方式,但可全天候作业。
§4 地物波谱特性
任何地物都有一定的电磁辐射(包括反射、吸收、透射和发射)特征。不同性质的地物,其反射、吸收、透射和发射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是遥感识别地物属性的基础。
由于遥感器接收到的电磁辐射能量主要是反射和发射辐射能量,因此研究地物的波谱特性主要是反射特性和发射特性。
地物反射或发射波谱特性是指地物反射率或发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
4.1 地物反射波谱特征
4.1.1 反射率与反射波谱
●反射率(ρ):地物反射的辐射能量 (Pρ)占总入射能量(P0)的百分比。 ρ= Pρ/P0×100%
●反射波谱:指地物反射率随波 长变化的规律。常用平面坐标曲线表示,横坐标表示波长,纵坐标表示反射率。同一地物的波谱曲线反映不同波段的不同反射率,将此与遥感器接收波段对应的辐射数据对照,可以得到遥感数据与对应地物的识别规律。
4.1.2 植被的反射波谱特征
不同植物的反射波谱曲线形态大体相同,但在反射峰的高度或吸收谷的深度上有所差
异。它们的基本特征是:在0.55μ附近有一个10-20%的反射峰,0.74-1.3μ间有一个50-60%的强反射峰;至3.0μ以上部分呈衰减曲线。在0.45u、0.67μ、1.5μ 、1.9μ处有三个强烈的吸收谷。
4.1.3 水体的反射波谱曲线特征
水体的反射率在各波段内都较低(镜面反射除外)一般都在30%以下,在近红外更低。不同杂质或成分的水,其反射波谱有一定差异。
●清水随波长的增加反射率逐渐降低,至近红外区,接近全部吸收;
●浑水和浊水的波谱形态相近,但反射峰的高度和吸收谷的深度与对应的波长位置不同。
4.1.4 土壤的反射波谱特征
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一般来讲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和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另外土壤类型和土壤肥力也会对反射率产生影响。在不同光谱段的遥感影象上,土壤的亮度区别不明显。
4.1.5 岩石的反射波谱特征
●矿物呈有规律变化的岩石(岩浆岩),其反射波谱也呈有规律变化,即反射率随sio2含量的降低而降低。
●矿物成分复杂,无规律变化的岩石,如沉积岩和变质岩,其反射波谱随机性很大。 ●具有区分岩石意义的反射波谱,往往出现在近红外波段范围内。为了提高遥感对岩石的辨别能力,在陆地卫星TM遥感器上增设了1.55-1.75 μ,2.08-2.35μ两个岩石探测波段。 ●影响岩石反射率变化的主要因素除物质成分外,还与岩石结构构造产出部位的自然环境、风化程度、含水状况、颜色、表面光滑程度等因素有关。
4.2 地物发射波谱特性
任何地物,只要它的温度大于绝对零度(0°K=-273.16°C),都有向外发射电磁辐射的能力。物体发射波谱主要分布于3-5μ,8-14μ的波段范围内。物体发射波谱特征常用发射率、热辐射强度(亮度温度、辐射温度)随波长变化的规律来刻画。
4.2.1 发射率(ε):
ε=M0 / M
M为黑体辐射出射度,M=σT 4;
σ=5.67×10-8W.m-2.K-4
M0为实际物体辐射出射度;
由于上述公式中的变量都与地物表面温度(T)和波长(λ)有关,因此上述公式又可写作:
ε(λ,T)=MO(λ,T)/M(λ,T)
4.2.2 热辐射强度(TB)
在远(热)红外(8-14)遥感中常用热辐射强度的概念来表示地物发射波谱特征。热辐射强度是指物体的发射率与其实际温度的乘积,即:
TB= εT 4
从此式可以看出:物体之间有较小温度差就会造成热辐射强度较大的差异。不同物体因其热学性质及其所处环境的不同,往往存在一定的温差,因此热红外遥感比较容易检测到物体的热辐射强度信息。
从长期的研究发现,地物的热辐射强度(8—14μ)与热贯量有关。
●物体的热惯量
热惯量(P)是物体对环境温度变化的热反应灵敏性的一种度量,是描述物体热特性的一个宏观物理量。热惯量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及热学参量的关系如下:
P =(k · p · c)1/2
P的单位为cm2 · s1/2 · oC
k为热扩散系数,单位:cm2/s,表示物体内温度变化的速率;
p为密度,单位:g/cm3;
c为比热,单位:J/g·oc
当物体吸收或损失的热能相同时,物体温度变化的幅度与热惯量的大小成反比。热惯量大的物体温度变化的幅度小,热惯量小的物体温度变化的幅度则大。
例如:
白云岩P=0.0962
石灰岩P=0.0765
花岗岩P=0.0593
以上三种岩石的热惯量大小顺序为:P白云岩>P石灰岩> P花岗岩,它们在一个太阳日内的温度变化有明显的差异。昼夜最大温差的顺序为:△T白云岩<△T石灰岩<△T花岗岩。
由此可以看出:
●黎明前后,地物的热辐射强度与热惯量的大小成正比,且温差达到最大;
●午后,地物的热辐射强度与热惯量成反比,且温差达到最大;
●热红外遥感的最佳探测时间是黎明前后和午后;
●热红外遥感所获得的目标热辐射强度信息,在黎明前后和午后的图像上,其色调特征正好相反。
4.2.3 地物的发射波谱特征
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物体的发射率或热辐射强度与其表面的粗造度和颜色有关。粗造的表面有较强的发射率,光滑表面发射率较低;暗色物体发射率较大,浅色物体发射率较低。
●物体的发射率和它的温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温度越高,发射率越大,温度越低,发射率越小。只要温度有较小的差别,热辐射强度就有较大的差异。
●不同性质的物体有不同的发射波谱曲线形态,所以可以根据其波谱形态特征来区分不同的地物。
§5 彩色原理
5.1彩色和色觉
5.1.1 色彩的产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看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颜色,但是在黑夜什么颜色都看不见了,这是为什么?物理学告诉我们,各种物体所呈现出来的颜色都是由于物体对发光体(如太阳、电灯等)的入射光作有选择性的吸收和反射造成的。
例如:
①海水为什么呈兰色?是因为海水选择性反射蓝光,吸收其余色光造成的。 ②绿色的植物,是因为有选择性的反射绿光,吸收其它色光造成的。
此外,物体的颜色还取决于入射光源的颜色(波长)。例如白纸、白色的大理石、可以被各种色光(波长)的灯照射出各种颜色,红色光照白纸成红色纸。这就是所谓有光才有色,无光便无色。
5.1.2 色觉
色觉是指一定波长的电磁波在人眼中引起的视觉反映。
我们知道人眼的视网膜内有视觉细胞和与之相连的视神经。视觉细胞按其形状可分为: ①杆状细胞:呈杆状,感光度高,能够区分光的强弱,但不能区分光的颜色。
②锥状细胞:呈圆锥形,能区分光的颜色,但对光的强弱不敏感,只能在强光下工作。所以人们在光线很弱时,不易区分各种颜色。
锥状细胞可进一步分为三种:
A.感蓝单元:对0.4—0.5μ波长的刺激感觉灵敏,产生蓝色感觉。
B.感绿单元:对波长为0.5—0.6μ的绿光刺激感觉灵敏,产生绿色感觉。
C.感红单元:对波长为0.6—0.7μ的红光刺激感觉灵敏,产生红色感觉。
以上三种感色细胞受到刺激后,将会通过视神经系统传送到大脑而得到色觉。其结果如下:
a.当三种感色细胞受到同等程度的刺激,便得到消色感觉。
受到强烈刺激时,便得到白色感觉。
受到弱刺激时,便得到黑色感觉。
受到中等程度刺激时,得到灰色感觉。
b.当三种感色细胞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则可混合构成彩色感觉。
5.1.3 彩色三要素
(1)色别(色调):指颜色的类别,如:红、绿、兰等。它是区分地物的主要标志。物体的颜色取决于辐射源的光谱组成和地物表面反射各波长辐射量的比例。
(2)饱和度:指颜色的纯洁程度,取决于物体反射光谱的选择性。
如物体对某一较窄波段的反射率很高,而对其它波长的反射率很低或无反射,则表明它有很高的光谱选择性,其颜色的饱和度就越高。
(3)明度(强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反映了物体对某一波段反射率的大小。反射率高明度越大,否则则相反。
由于颜色具有上述三个特征,这就使得人眼对颜色区分的数量大大增加,为我们对遥感图象的解译提供了十分丰富的颜色信息。
5.2 三原色原理
人们通常把红、绿、蓝三种颜色光称为三原(基)色。从三原色视觉原理可知,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由三原色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因此,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用三原色的比例来表示。下面我们讨论三原色等量相加或等量相减的原理:
●红、绿、蓝两两相加得三间色光:
红+绿=黄;
绿+蓝=青;
蓝+红=品;
黄、品、青为三间色光。
●两色光相加为白光的,这两种色光为互补色光。
红+青=白(红与青为互补色光);
蓝+黄=白(蓝与黄为互补色光);
绿+品=白(绿与品为互补色光)
互补色光也可以由白光中减去三原色得到:
白-红=青(红与青互补);
白-绿=品(绿与品互补);
白-蓝=黄(蓝与黄互补)。
●三间色光两两相加为复色光
黄+品=红;黄+青=绿;青+品=蓝,此时,红、绿、蓝为复色光。
5.3 消色和彩色的互相转化
5.3.1 消色体
是指物体对太阳光无选择性反射或吸收,而呈现出黑白系列的物体。如雪、黑土地、水泥路、白色大理岩等。
5.3.2 彩色体
是指物体对太阳光有选择性反射或吸收,而呈现出有颜色的物体。如各种颜色的岩石、绿叶、红花等。
5.3 消色和彩色的互相转化
5.3.1 消色体
是指物体对太阳光无选择性反射或吸收,而呈现出黑白系列的物体。如雪、黑土地、水泥路、白色大理岩等。
5.3.2 彩色体
是指物体对太阳光有选择性反射或吸收,而呈现出有颜色的物体。如各种颜色的岩石、绿叶、红花等。
例如:
(1)消色(白)转化彩色
白-蓝=黄 白―蓝―红=绿
白-绿=品 白-绿-红=蓝
白-红=青 白―蓝―绿=红
白=红+绿+蓝
(2)彩色转化为消色(白、灰、黑)
红+绿+蓝=白
黄+品+青=黑
淡黄+淡品+淡青=灰
5.4 光的分解与合成
要把自然界物体的颜色记录下来,并再现它,就必须应用三原色原理,经过色光的分解与合成两个步骤完成。
5.4.1 色光的分解
是指用滤色镜将地物的颜色分解成等量的红、绿、蓝或不同比例的三原色,并把它们的强弱程度记录在底片上。
5.4.2 色光的合成
是指通过加色法或减色法再现物体颜色的过程。
①加色法合成
②减色法合成
第3章 遥感图像的特性
§1 遥感图像的种类与基本属性
1.1 遥感图像
通过安装在遥感平台上的遥感器对地球表面摄影或扫描获得的影像称为遥感图像
1.2 遥感图像的分类
遥感图像的分类与遥感技术的分类类似,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按遥感平台的高度:航天1.3 遥感图像的基本属性
波谱特性、空间特性、时间特性三大基本特性是遥感图像应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应用时必须了解图像的这些特性。
1.3.1 波谱特性
根据遥感器探测记录的波谱特性差异识别地物和各种现象,是遥感应用的基本出发点。 波谱特性差异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影像灰度(色调)差异。各种遥感图像的灰度或色彩是一定波段内电磁辐射能量大小的反映。
航空、地面遥感图像。
●按遥感器记录的波段: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遥感图像。
●按遥感器成像比例尺大小:大、中、小比例尺遥感图像。
●按分辨率大小:高、中、低分辨率遥感图像。
由此可见,遥感图像应用的波谱特性分析,就是分析同一地物在不同波段图像上的色彩或灰度的变化规律。
1.3.2 空间特性(几何特性)
遥感图像的空间特性,是从形态学方面识别地物。它也是测绘地图、建立解译标志、图像几何纠正及增强处理、信息提取的重要依据。遥感图像的空间特性,包括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图像投影性质、比例尺、几何畸变等。 在应用遥感图像解译各类专业问题时,必须事先了解遥感图像的空间特性。
§2 航空相片特性
§3 光机扫描图像特性
§4 固体自扫描图像特性
§5 成像雷达图像特性
范文四:影像基础知识
1 在 X 线的产生中,哪一个是无须具备的条件 ( )
A. 电子源 B. 高真空 C. 阳极旋转 D.电子的高速运动 E. 电子的骤然减速
2 在 X 线管中,电子撞击阳极靶面的动能,决定于 ( )
A. 管电流大小 B.管电压大小 C.灯丝电压大小 D.靶物质的性质 E.以上都不是
3 只用 X 线的微粒性不能作出完善解释的现象是 ( )
A.X 线激发荧光现象 B.X 线反射现象 C.X线使气体电离现象 D.X线衍射现象
E.X 线散射现象
4 X 线摄影利用的 X 线特性是 ( )
A. 折射作用 B.生物效应 C.感光作用 D.反射作用 E. 着色作用
5 X 线透视利用的 X 线特性是 ( )
A. 折射作用 B.荧光作用 C.感光作用 D.生物效应 E.着色作用
6 关于 X 线产生原理,错误的叙述是 ( )
A. 高速电子和阳极靶物质的相互能量转换的结果 B.利用靶物质轨道电子结合能
C. 利用原子存在于最低能级的需要 D.利用阳极靶的几何形状和倾斜角度
E. 利用靶物质的核电场
7 关于连续放射,正确的叙述是 ( )
A. 高速电子在改变方向时因能量增加而增速 B.是高速电子击脱靶物质原子内层轨道电子的结果 C. 只服从靶物质的原子特性 D.产生的辐射波长呈线状分布
E. 以上都是错误的
8 关于特性放射,正确的叙述是 ( )
A. 是在靶物质的原子壳层电子的跃迁中产生的
B. 产生的 X 线光子能量与冲击靶物质的高速电子的能量有关
C. 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原子核相互作用的结果 D.产生的辐射波长呈分布很广的连续 X 线谱 E. 以上都是正确的
9 不属于电磁辐射的是 ( )
A. 可见光 B.紫外线 C.X 线 D.β射线 E.γ射线
10 诊断用 X 线的波长范围是 ( )
A.0.01~0.0008cm B.750~390nm C.390~2nm
D.0.01~0.008nm E.0.001~0.0008nm
11 X 线剂量测量、 X 线治疗、 X 线损伤的基础是 ( )
A. 穿透作用 B.荧光作用 C.电离作用 D.感光作用 E. 反射作用
12 X 线强度的错误理解是 ( )
A. 指垂直于 X 线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X 线光子数量与能量之总和
B. 指 X 线束光子数量乘以每个光子的能量 C.X线质与量的乘积
D.X 线曝光量 E.X线的硬度或穿透力
13 X 线强度的影响因素,正确的叙述是 ( )
A. 靶物质、管电压、管电流是决定 X 线强度的三个因素 B. 靶物质的原子序数越高, X 线产生的效率越低 C. 管电压与冲击阳极靶面的电子数量有关 D. 管电流决定着高速电子的能量大小
E. 以上都是错误的
14 在 X 线诊断能量范围内不发生的 X 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形式是 ( )
A. 相干散射 B. 光核反应 C.康普顿散射 D.不变散射 E.光电效应
15 在 X 线诊断能量范围内, X 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 ( )
A. 相干散射 B.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 C.不变散射 D.电子对效应 E.光核反应
16 关于光电效应的正确叙述是 ( )
A. 它是以光子击脱原子的外层轨道电子而产生 B. 光电效应对胶片产生灰雾
C. 光电效应降低射线对比度 D.光电效应中病人接受的辐射剂量相对较少
E. 以上都是错误的
17 关于 X 线检查的限度,错误的叙述是 ( )
A. 受病变密度的限制 B. 受病变反应时间的限制 C.受病变部位的限制 D.受发育方面的限制 E. 以上都是错误的
18 透视检查的缺点是 ( )
A. 可转动病人体位,改变方向观察 B.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 C.不留客观记录
D. 操作方便,费用低 E.可立即得出结论
19 关于 X 线摄影检查的优点,错误的叙述是 ( )
A. 对功能观察优于透视 B.成象清晰 C.对比度良好 D.有客观记录
E. 密度、厚度差异小的部位能显示
20 关于造影检查的错误叙述是 ( )
A. 将造影剂引入器官或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 B.造影检查方式有直接引入和间接引入两种方法 C. 直接引入法包括口服法、灌注法、穿刺注入法 D.口服胆囊造影是间接引入法
E. 静脉肾盂造影属直接引入法中的穿刺注入法
21 目前仍使用的特殊检查方法不包括 ( )
A. 体层摄影 B.钼靶乳腺摄影 C. 静电摄影 D.荧光缩影 E.放大摄影
22 在 X 线摄影中,病变的发现与显示取决于 ( )
A. 具有使病变显示出来的对比度和适当体位 B.病变形状
C. 临床资料 D.诊断医生的诊断水平 E.病变器官的功能状态
23 显示病变的最佳体位的含义,错误的是 ( )
A. 常规体位是最标准、最易发现和显示病变的体位 B. 遵循 X 线摄影的常规体位、中心角度和投射方向
C. 当病变部位与常规体位不一致时,可利用荧光透视转动不同体位,找出其病变显示的特异征象
D. 对处于边缘部位的病变,只有采取切线位才能显示 E.以上都是错误的
24 解剖学的基准线不包括 ( )
A. 垂直线 B. 水平线 C.正中矢状线 D.听鼻线 E.冠状线
25 RBL 是指 ( )
A. 听眶线 B.听眦线 C. 听鼻线 D. 听眉线 E.眶下线
26 形成关节的两块骨骼之间,作增大角度的运动的肢体位叫做 ( )
A. 外展位 B. 内收位 C. 外旋位 D. 屈曲位 E. 伸展位
27 关于颈部的体表解剖,错误的是 ( )
A. 舌骨相当于第四颈椎水平 B. 甲状软骨是喉与气管、咽与食管的分界点
C. 甲状软骨其后方正对第五颈椎 D. 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下方
E. 胸骨颈静脉切迹相当于第二、三胸椎水平
28 关于胸部的体表标志,错误的是 ( )
A. 胸骨角相当于第四、五胸椎水平,后方对着气管分叉处 B. 胸骨柄中分处相当于主动脉弓的最高点 C. 剑胸关节相当于第九胸椎水平 D. 女性乳头对第四肋骨,相当于第七、八胸椎水平
E. 肩胛骨下角对第七后肋
29 胸部的径线中,前正中线是指 ( )
A. 通过胸骨两外侧缘中点的垂线 B. 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 C. 通过腋窝中点的垂线
D. 相当于各椎体横突尖端的连线 E. 相当于各棘突的连线
30 位置不恒定的腹部体表标志是 ( )
A. 剑突 B. 肋弓 C. 耻骨联合 D. 髂嵴 E. 脐
31 X 线摄影产生影像不对称的原因是 ( )
A. 焦~片距过大或过小 B. 管电压过高或过低 C.毫安秒过大或过小 D. 中心射线束倾斜或物体旋转 E. 化学冲洗过度或不足
32 关于 X 线影像的重叠,错误的说法是 ( )
A. 人体投影到胶片所形成的平面影像,各组织的相互重叠是可以避免的
B. 如果大物体的密度小于小物体,重叠的影像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小物体
C. 如果大小物体的密度相等,重叠的影像中可以隐约地看到小物体
D. 如果大物体的密度大于小物体,重叠的影像中看不到小物体
E. 若想观察重叠影中的密度低的物体的影像,最好的是利用体层摄影
33 关于切线效果,错误的说法是 ( )
A. 被照体局部的边缘部分与 X 线束垂直时形成 B. 胸片上锁骨伴随阴影是切线效果
C. 胸片上女性乳房阴影是切线效果 D.胸片上叶间裂显示的线状阴影是切线效果
E. 摄影时要充分注意切线效果的临床意义
34 关于 X 线防护的目的,错误的叙述是 ( )
A. 提高有关人员的辐射防护知识水平 B. 保障 X 线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
C. 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限制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D. 保障受检者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
E. 防止有害的非随机性效应
35 不正确的 X 线防护的原则是 ( )
A. 辐射实践的正当化与辐射防护的最优化
B. 遵循防护外照射的三原则:缩短照射时间、增大与 X 线源的距离、设置屏蔽防护
C. 固有防护为主与个人防护为辅 D.X 线工作者防护为主与被检者防护为辅
E. 合理降低个人受照剂量与全民检查频度
36 不属于 X 线摄影操作中注意的病人防护措施是 ( )
A. 适当的检查方法和正确的临床判断 B. 采用恰当的 X 线照射量和质
C. 认真控制照射野范围 D.注意非摄影部位的屏蔽防护 E.避免操作失误,减少重拍
37 不属于 X 线工作者防护的项目是 ( )
A. 工作期间必须接受辐射剂量的监控与监测 B.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C.X 线设备的操作必须在屏蔽防护合格的情况下进行
D. 提高图象接受介质的灵敏度 E. 严格进行剂量限制控制,一年内不超过 50mSv(H1cm)
38 关于摄影的基本概念,错误的是 ( )
A. 摄影是利用光或其他能量表现被照体信息状态,并以可见光学影像加以记录的一种技术
B. 像是用能量或物理量,把被照体信息表现出来的图案
C. 信息信号是由载体表现出来的单位信息量
D. 将载体表现出来的信息信号加以配列,就形成了表现信息的影像,此配列称成象系统
E. 摄影程序:光或能量→检测→信号→图象形成
39 X 线信息影像的形成与传递中,错误的叙述是 ( )
A. 第一阶段形成的 X 线信息影像可以为肉眼识别
B. 第二阶段是把 X 线信息影像转换成为可见密度影像的中心环节
C. 第三阶段要借助观片灯,将密度分布转换成为可见光的空间分布,传递到视网膜
D. 第四阶段要通过视网膜上明暗相间的图案,形成意识上的影像
E. 第五阶段通过识别、判断作出评价或诊断
40 X 线摄影的目的是 ( )
A. 掌握 X 线机的性能 B.正确使用摄影条件 C. 在允许的辐射剂量内,获得最有效的影像信息 D. 发挥增感屏~胶片体系的信息传递功能 E. 掌握显影加工技术
41 X 线照片影像的形成过程中,不起作用的是 ( )
A.X 线的穿透作用 B.X 线的荧光作用 C.X线的散射线 D.X 线的感光作用
E. 被照体对 X 线的吸收差异
42 构成 X 线照片影像的四大要素不包括 ( )
A. 密度 B. 厚度 C. 对比度 D. 锐利度 E. 失真度
43 关于密度的定义,错误的叙述是 ( )
A. 密度为胶片乳剂膜在光的作用下致黑的程度
B. 密度是由胶片乳剂曝光后,经冲洗还原出来的银颗粒沉积而形成的
C. 银颗粒沉积越多的地方,照片越黑,密度越高;反之亦然
D. 密度值用照片阻光率的常用对数表示
E. 以上都是错误的
44 如果透过照片某点的光为观片灯光强的 1/100,则该点的密度值为 ( )
A.0.01 B.0.1 C.1.0 D.2.0 E.10.0
45 一般地说,适合诊断的密度范围在 ( )
A.0~0.15 B.0.15~0.25 C.0.25~0.5 D.0.25~2.0 E.2.0~3.0
46 与胶片感光效应无关的因素是 ( )
A.X 射线的因素 B. 显影时间、温度 C. 定影时间、温度 D. 胶片的感光度
E. 被照体的厚度、密度等因素
47 关于影响密度的因素,错误的叙述是 ( )
A. 管电压对照片密度有一定的效应 B.在正确曝光下,照射量与密度是成比例变化的
C.X 线作用在胶片上的感光效应与焦~片距的平方成正比 D. 照片密度随被照体的厚度, 密度增高而降低 E. 胶片感光度、增感屏性能及暗室冲洗因素均影响照片密度
48 照片密度的控制因素是 ( )
A. 管电压 B. 毫安秒 C. 焦~片距 D.物~片距 E.中心射线入射点
49 X 线照片上相邻组织影像的密度差称为 ( )
A. 射线对比度 B. 胶片对比度 C. 照片对比度 D.物体对比度 E.X线信息影像
50 除了被照体本身的因素外,对照片对比度影响最大的是 ( )
A. 线质和散射线 B.X 线量 C.胶片对比度 D.增感屏特性 E.冲洗技术
51 照片对比度的控制因素是 ( )
A. 管电压 B. 毫安秒 C. 焦~片距 D.物~片距 E.中心射线入射点
52 关于 X 线照片影像的锐利度,错误的叙述是 ( )
A. 锐利度建立在对比度的基础之上 B.照片上相邻两部分密度移行距离越短,锐利度越高
C. 分辨率就是锐利度 D.胶片分辨记录被照体细微结构的能力叫分辨力
E. 分辨率是胶片本身具有的性能
53 影响锐利度的因素,错误的叙述是 ( )
A. 几何模糊影响照片锐利度 B. 移动模糊影响照片锐利度 C. 物体吸收模糊影响照片锐利度
D. 屏~片体系照相模糊影响照片锐利度 E. 以上都是错误的
54 不属于减少影像模糊度的摄影技术要求是 ( )
A. 被照体尽可能靠近胶片 B. 尽可能使用大的焦~片距 C.使用最小的焦点
D. 注意对准中心射线的入射点 E. 缩短曝光时间
55 关于影像的放大,正确的叙述是 ( )
A. 在 X 线投影中,影像只有几何尺寸的改变时,称为影像的放大 B. 物~片距越小,放大率越大
C. 焦~片距越大,放大率越大 D. 有效焦点越小,放大率越大 E.以上都是正确的
56 关于影像的变形,错误的说法是 ( )
A. 影像的变形,是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产生不等量放大的结果 B. 被照体平行胶片时,放大变形最小
C. 接近中心线并尽量靠近胶片时,影像的位置变形最小
D. 中心射线射入点应通过被检部位,并垂直于胶片,此时影像的形状变形最小 E. 以上都是错误的
57 X 线摄影能量范围内的散射线,几乎全部来自 ( )
A. 光电效应 B. 康普顿散射 C. 不变散射 D.电子对效应 E. 光核反应
58 关于散射线含有率,错误的叙述是 ( )
A. 散射线含有率随管电压的升高而加大 B. 散射线含有率随管电流加大而减小
C. 照射野是产生散射线的最主要的因素 D.散射线含有率随被照体厚度的增加而增加
E. 照射野增大时,散射线含有率大幅度上升
59 不能消除或减少散射线影响的是 ( )
A. 使用遮线器 B. 使用滤线器 C. 使用增感屏 D.加大物~片距 E. 加大焦~片距
60 有关滤线栅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滤线栅铅条高度与充填物幅度的比值称为栅比
B. 单位距离内,铅条与其间距形成的线对数称为栅密度
C. 栅铅条纵轴排列的方位是相互平行的称为线形栅
D. 栅铅条均呈倾斜排列,半径相同并聚焦于空间的称为聚焦栅
E. 以上都是错误的
61 不会产生滤线栅切割效应的情况是 ( )
A. 中心射线倾斜方向与铅条方向平行 B. 中心射线倾斜方向与铅条方向垂直
C.X 线管上下偏离栅焦距 D.中心射线左右偏离栅中线
E. 聚焦栅反置使用
62 投照某一部位, 原用 100mAs,70Kv,100cm 。 现改用 50cm, 若管电压不变, 应该用的毫安秒 (MAS)是 ( ) A.200 B.50 C.25 D.100 E.400
63 有关摄影条件之间的换算关系,正确的是 ( )
A. 管电流与摄影时间成正比 B.毫安秒与焦~片距的平方成正比
C. 管电压的 N 次方与管电流量成正比 D.屏~片体系的感度与毫安秒成正比
E. 以上都是正确的
64 需要降低摄影条件的病理改变是 ( )
A. 骨硬化 B. 骨囊肿 C. 肺不张 D.胸腔积液 E.胸廓成形术
65 需要增加摄影条件的病理情况是 ( )
A. 脑积水 B. 关节炎 C. 骨囊肿 D. 骨萎缩 E.水气胸
66 骨骼系统摄影条件的选择,错误的考虑是 ( )
A. 选用小焦点,以求得最小的几何模糊
B. 同一部位不同厚度,采用固定毫安秒和距离而调整管电压的方法
C. 厚度超过 10cm ,选用滤线栅 D.慢性骨髓炎、骨结核等摄影条件要减少
E. 石膏固定照片要增加管电压 5~8KV
67 不属于胸部高电压摄影技术优越性的是 ( )
A. 诊断细节的可见度增大 B. 摄影条件的宽容度增大,易于掌握
C. 容易连续追踪气管、支气管影像以及末梢肺纹理 D. 照射量减少,可使用小焦点、短时间曝光
E. 散射线增多,照片对比度下降
68 纵隔气肿 X 线摄影体位的选择,除常规正位外,必须加照 ( )
A. 前弓位 B. 侧位 C. 侧卧水平正位 D.仰卧前后位 E. 切线位
69 先天性肛门闭锁, X 线摄影采用 ( )
A. 仰卧前后位 B. 俯卧前后位 C. 倒立正位 D.侧卧侧位 E. 侧卧水平正位
70 肢端肥大症的 X 线摄影采用 ( )
A. 头颅前后位 B. 头颅侧位 C. 颅底位 D.斯氏位 E. 许氏位
71 不能显示先天性耳道畸形的摄影位置是 ( )
A. 瓦氏位 B. 许氏位 C. 梅氏位 D.斯氏位 E. 颅底位
72 颅骨凹陷骨折的 X 线摄影体位是 ( )
A. 头颅后前正位 B. 头颅侧位 C. 瓦氏位 D.颅底位 E. 以上都不是
73 胸部后前正位片标准所见不包括 ( )
A. 照片中无组织遮盖部分呈漆黑 B.全部胸椎清晰可见,骨纹理能辨认
C. 肋骨骨纹理能够辨认,心脏边缘锐利 D.膈肌以上肺野及两侧膈肋角均应包括在照片内 E. 左右胸锁关节对称,肺尖显示充分,肩胛骨投影于肺野外
74 观察外耳道闭锁的最佳摄影体位是 ( )
A. 许氏位 B. 头颅正位 (经眶位 ) C.颅底位 D.汤氏位 E. 梅氏位
75 碘油剂不能用于 ( )
A. 瘘管、窦道造影 B. 子宫、输卵管造影 C. 心血管造影 D.支气管造影 E.椎管造影
76 常规口服法胆系造影所用的造影剂是 ( )
A. 胆影葡胺 B. 碘番酸 C. 泛影葡胺 D.碘化钾 E. 碘化油
77 医用 X 线摄影用感绿胶片的吸收光谱的峰值为 ( )
A.250nm B.370nm C.420nm D.480nm E.550nm
78 医用 X 线胶片保存,错误的是 ( )
A. 标准状态 (高温保湿 ) 下储存 B. 防辐射线照射 C. 防止压力效应的产生 D. 避免有害气体接触 E. 有限期内使用 (标准储存条件下 )
79 医用 X 线胶片结构不包括 ( )
A. 保护层 B. 乳剂层 C. 发光层 D. 结合层 E. 片基
80 医用 X 线胶片的感光性能不包括 ( )
A. 感光度 B. 增感率 C. 反差系数 D.宽容度 E. 最大密度
81 X 线胶片上产生密度 1.0所需曝光量的倒数定义为 ( )
A. 感光度 B. 最小密度 C. 反差系数 D.宽容度 E. 最大密度
82 产生诊断密度 (0.25~2.0) 所对应的曝光量范围称为 ( )
A. 感光度 B. 反差系数 C. 平均斜率 D. 宽容度 E.最大密度
83 胶片感光特性曲线的组成不包括 ( )
A. 足部 B. 平坦部 C. 直线部 D. 肩部 E. 反转部
84 X 线摄影中力求应用的部分是特性曲线的 ( )
A. 足部 B. 足部至肩部 C. 直线部 D. 肩部 E. 反转部
85 关于增感屏的性能,错误的叙述是 ( )
A. 降低 X 线照射剂量 B. 增加影像对比度 C. 降低影像清晰度 D.使影像颗粒性变差
E. 以上都是错误的
86 以下哪项不是自动冲洗机应用的优点 ( )
A. 能保持恒定的显影效果,影像质量提高 B. 处理速度快,工作效率高,有利于及时诊断 C. 操作中不接触药液,干片装卸,避免污染 D. 减少暗室工作部分,改善工作条件
E. 价格高,管理与质量控制水准要求高
87 不包括在显影体系设计思想之中的是 ( )
A. 选用硫代硫酸胺 B. 显影坚膜剂的启用 C. 加强显影促进剂的作用
D. 有机防灰雾剂的使用 E.增加保护剂含量
88 自动冲洗机显影的管理内容不包括 ( )
A. 启动液添加量 B. 显影液温度控制 C. 照片残留海波和残留银的控制 D. 补充量的管理 E. 显影液空气氧化影响
89 照片干燥不良的原因不包括 ( )
A. 显影温度过高 B. 干燥温度设置过低 C. 风量不足 D. 定影液疲劳 E. 水洗不足
90 激光打印机的基本结构不包括 ( )
A. 激光打印系统 B. 胶片传递系统 C. 温度控制系统 D. 信息传递与存储系统 E. 控制系统 91 要显示头颅骨凸出或凹陷性病变,需要拍摄 ( )
A. 头颅局部切线位 B. 颅底位 C. 汤氏位 D. 头颅正位 E.头颅侧位
92 非离子型造影剂是 ( )
A. 泛影钠 B. 泛影葡胺 C. 胆影葡胺 D.优维显 E. 碘苯酯
93 相对可靠的碘过敏试验方法是 ( )
A. 口含试验 B. 皮内试验 C. 静脉试验 D.口服试验 E. 结膜试验
94 与 X 线照片影像密度、对比度、清晰度都有关的因素是
A. 曝光时间 B. 增感屏 C. 管电流 D.水洗时间 E. 摄影距离
95 按吸收 X 线能量的能力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 )
A. 骨组织肌肉脂肪气体 B. 肌肉脂肪骨组织气体 C. 气体脂肪肌肉骨组织
D. 骨组织脂肪气体肌肉 E. 肌肉骨组织气体脂肪
96 X 线光子统计涨落的照片记录称为 ( )
A. 量子斑点 B. 屏结构斑点 C. 胶片结构斑点 D.分辨率 E. 增感率
97 在显影液和定影液中都可以有的药品是 ( )
A. 碳酸钠 B. 硫代硫酸钠 C. 亚硫酸钠 D.溴化钾 E. 对苯二酚
98 与照片黑化度过低无关的因素是 ( )
A. 定影时间过长 B. 显影时间过短 C. 感光不足 D.显影温度过低 E. 增感屏衰老
99 与解剖学上的颅底水平面平行的连线是 ( )
A. 听鼻线 B. 听眉线 C. 听眶线 D. 听口线 E. 眉间线
100 在自动洗片机中,决定显、定影时间的是 ( )
A. 循环系统 B. 输片系统 C. 补充系统 D.温度控制系 E.延时系统
X 线摄影技术部分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1.C 2.B 3.D 4.C 5.B 6.D 7.E 8.A 9.D 10.D
11.C 12.E 13.A 14.B 15.B 16.E 17.E 18.C 19.A 20.E 21.C22.A23.E24.D25.A26.E27.B28.D29.A30.E
31.D32.A33.A34.A35.D36.A37.D38.E39.A 40.C
41.C42.B43.E44.D45.D46.C47.C48.B49.C 50.A
51.A52.C53.E54.D55.A56.E57.B58.B59.E 60.E
61.A62.C63.B64.B65.E66.D67.E68.B69.C 70.B
71.A72.E73.B74.C75.C76.B77.E78.A79.C 80.B
81.A82.D83.B84.C85.E86.E87.A88.C89.A 90.C
91.A92.D93.C94.B95.A96.A97.C98.A99.C100.D
范文五:GIS和遥感基础知识
什么是GIS
简单的说,GIS系统将描述位置(地方)的层信息结合在一起,通过这些信息可以使你更好地认识这个位置(地方)。你可以按照需要选择使用哪些层信息,比如找一个更好的地段设立店铺、分析环境危害、通过综合城市中相同的犯罪,发现犯罪类型等等。
GIS系统是将描述“在什么地方”的信息与描述“这是什么”的信息相链接的制图软件。与画在纸上的地图不同,GIS是“所见即所得”的,一个GIS地图关联许多不同的层信息。
一幅画在纸上的地图,你所能做的操作就是打开它。这时候展现在你面前的是关于城市、道路、山峦、河流、铁道和行政区划的一些表现。城市在这些地图上只能用一个点或一个圈表示、道路是一条黑线、山峰是一个很小的三角、而湖泊则是一个蓝色的块。
同纸质地图一样,GIS产生的数字地图也是用象素或点表示诸如城市这样的信息,用线表示道路这样的信息、小块表示湖泊等信息。
但是不同的是,这些信息都来自数据库,并且只在用户选择显示它们的时候才被显示。数据库中存储着诸如这个点的位置、道路的长度、甚至湖泊的面积等信息。
数字地图上的每一条信息都位于一个层上,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这些层。一个层也许构成了一个地区所有的道路信息,另外的层也许表现了同一个地区所有湖泊的信息。当然,也许还会有一个层描述所有的城市信息。
这是Lakewood市地图,哪些信息需要被显示决
定了在制作地图时需要的层。在这副地图中显示
了河流信息,洪灾危害地区,数字正色摄影,分
区信息棗甚至定位了社区灾害救援志愿者的信
息。
为什么分层是如此重要呢,GIS同纸质地图相比,强大之处就是运用GIS你可以根据你行动的目的去选择你想看的信息。 商人们为某一特定城市绘制客户地图所显示的信息当然与市政工程师希望看到的同一城市自来水管线信息非常不同。这两幅地图都是以相同的街道和街区地图为基础的,但是他们在这张地图上添加了不同的信息。
为什么要用GIS
改进企业的数据综合能力
应用GIS技术的一个最重要的好处就是提高管理企业和资源的能力。GIS系统能够通过一些基于位置的数据(如地址等)将数据集关联在一起,帮助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和分部共享数据。通过建立共享数据库,一个部门可以从其它部门的工作中获利——数据只要被收集和整理一次,但可以被不同部门多次使用。
更好地决策
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决策,现在GIS为决策提供了更多、更直观的信息。虽然GIS不是一个自动决策系统,但是一个为决策过程提供查询、分析和地图数据支持的工具。
举例来说,GIS可以帮助房地产开发商找到最佳的建房地段,并且满足如下一系列要求,最小的环境影响,在低风险、低犯罪率的地区,靠近人口密集的市中心。所有的这些数据都可以用地图的形式简洁而清晰地显示出来,或者出现在相关的报告中,使得决策的制定者不必再浪费精力在分析和理解数据上,而可以直接关注真实的结果。因为GIS可以快速的生成结果,并且可以高效和快速地对这些方案进行评估。 制作地图
由于一些原因,我们经常把 GIS 软件称为
“ 绘图软件 ” 。而我们也会经常把 GIS
所做的绘图工作与绘制地图联系起来,其实
在很多情况下 GIS 技术可以灵活地绘制各
种各样的地形,甚至可以绘制人体。 GIS 可
以描绘任何你希望用图形显示的数据。
用GIS技术绘制地图比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或自动制图工具更加灵活。一个GIS系统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创建地图。现有的纸质地图也同样可以数字化并转化进GIS系统。
基于GIS的绘图数据库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以任意比例尺显示。也就是说可以生产以任意地段为中心,任意比例尺的地图产品,并且可以有效地选择各种符号高亮显示某些特征。只要拥有数据,地图可以用任意比例尺创建很多次。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当我们说“我看见了”时常常意味的是“我理解了”。模式识别是人类优于其他动物之处。人们在表格中通过行和列了解数据和通过直观的地图了解数据有非常大的不同,这不仅仅是美学上的原因,而是根本上的不同——用直观的方式了解数据会对你认识事务之间的关系和最终得出结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GIS为人们将事实以更清晰、更引人注目的方式展示,提供了一个编辑和制图工具。
如何做GIS分析
设计问题
GIS分析通常是从明确你需要哪些信息开始的。比如:
, 上个月什么地方出现的入室抢劫案最多,
, 在每个分水岭上有多少森林,
, 哪些地块离这个溶剂仓库500英尺,
这些问题越细越好,它们可以帮助你决定如何进行分析,用何种手段去分析,以及如何显示结果。
地图显示火箭发动机对环境产生的可能的噪声危害区域,深蓝色的区域噪声最大,
大于129分贝,在缓冲区(在锯齿线所围绕的深色区)外是低于120分贝。地图由
Lockheed Martin Space Operations, Stennis Space Center友情提供 选择数据
你应用的数据和特征的类型决定着用何种方法进行分析。也就是说:如果您知道你需要用特殊的手段回答问题,那么你就需要找到所需的额外的数据。
数据可以有多种来源:组织内部的数据库、相关管理器、CAD文件、互联网、商业数据提供商、政府组织等等。
你的需求和预算决定了你使用何种数据以及如何得到它们。许多分析需要十分高质量和精确的数据。
在这个路线分析中,用户选择显示9套数据:公共汽车站,公共汽车
线路,高速公路和主干路,城市和州边界,河流特征以
及人文特点(公园,学校等)
选择分析方法
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如何运用分析结果决定了你用哪些方法进行分析。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仅仅想大致了解城市入室抢劫的情况,那么你只需要将个别案例显示在地图上。但是如果这些信息将被用作审判的证据,那么你就希望能够对给定时间段内的犯罪行为的位置信息和数量做更详细的分析。
本图显示在San Diego市内6个月的时间内,枪击时间和武器被盗位置
的关系。地图由San Diego警察局友情提供。
处理数据
一旦选择了分析方法,你就要按照你的需求处理数据。
如果你想对某个事件的位置绘制地图,那么你需要对你的数据赋予地理特征(比如经纬度或地址信息)以及对你的数据赋予属性值。
如果你希望对数量绘图,比如在公园中的植被数量,就需要选择一个分类办法,并决定将用多少种类划分你的数据。
如果你想找出里面有什么,你需要测量一个区域或将一些不同的层信息关联在一起。
上图是一副为旅游者准备的地图,Good Shepherd Engineering and Computing of Bethlehem, Palestine选择显
示那些和宗教和历史相关的遗志相关内容,以及在伯利
恒市推荐的旅游线路,酒店和饭馆信息。地图的最终用途决定着地图的特色。
查看结果
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查看分析结果并且根据这个结果指导行为。
这些结果可以通过数字地图显示,并且打印成纸质地图,也可以结合电子表格或图表显示。虽然许多GIS系统都强调制图功能,但是软件可以灵活地按照你的需要以最佳的方式显示分析结果。
遥感概述
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观测技术。遥感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经济、大范围、可周期性的获取陆地、海洋和大气资料的能力,是获取地球信息的高新技术手段。遥感已经广泛地应用在:科研、环境保护、气象、石油&矿产勘探、农业、林业、医学、国防&安全、数字城市、土地、海洋、水利、测绘勘察和城市与区域规划等。
遥感在很多领域应用非常深入,形成包括环境遥感、农业遥感、生态遥感、土地遥感、海洋遥感、气象遥感、地质遥感等专业应用领域。
随着遥感影像分辨率越来越高,拍摄周期越来越短,蕴含的信息越来越丰富,遥感技术必将在更多的领域发挥作用。
遥感为人类提供了从多维和宏观角度去认识宇宙世界的新方法与新手段
什么是遥感
定义
遥感(Remote Sensing——RS),就字面含义可以解释为遥远的感知。它是一种远离目标,在不与目标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通过某种平台上装载的传感器获取其特征信息,然后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及应用分析的综合性技术。
遥感的主要信息载体就是影像,影像上蕴含了地物的形状、位置以及光谱方面的信息。
基本原理
人类通过大量实践,发现地球上每一物质作为其固有的性质都会反射、吸收、透射及辐射电磁波。物体的这种对电磁波固有的波长特性叫光谱特性(Spectral Characteristics)。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及环境条件不同,因而具有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特性。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目标对象反射和发射的电磁波,获取目标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的技术。
任何物体都具有光谱特性,具体地说,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吸收、反射、辐射光谱的性能。在同一光谱区各种物体反映的情况不同,同一物体对不同光谱的反映也有明显差别。即使是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由于太阳光照射角度不同,它们反射和吸收的光谱也各不相同。遥感技术就是根据这些原理,对物体作出判断。
物体的光谱特征在图像表现为不同的灰度值,当用灰色或者RGB彩色显示图像时,不同地物就会显示
不同的颜色和纹理。
主要特点
遥感作为一门对地观测综合性技术,它的出现和发展既是人们认识和探索自然界的客观需要,更有其它技术手段与之无法比拟的特点。遥感技术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探测范围广、采集数据快。遥感探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空中乃至宇宙空间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对地观测,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遥感数据。这些数据拓展了人们的视觉空间,为宏观地掌握地面事物的现状情况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宏观地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这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与传统的手工作业相比是不可替代的。
2、能动态反映地面事物的变化。遥感探测能周期性、重复地对同一地区进行对地观测,这有助于人们通过所获取的遥感数据,发现并动态地跟踪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变化。同时,研究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尤其是在监视天气状况、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甚至军事目标等方面,遥感的运用就显得格外重要。
3、获取的数据具有综合性。遥感探测所获取的是同一时段、覆盖大范围地区的遥感数据,这些数据综合地展现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与人文现象,宏观地反映了地球上各种事物的形态与分布,真实地体现了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人工构筑物等地物的特征,全面
地揭示了地理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并且这些数据在时间上具有相同的现势性。
内容组成
遥感的研究内容可分为:遥感理论、传感器技术和遥感业务化应用。
遥感理论是研究太阳辐射、大气传输、地球辐射、电磁波与地表相互作用等问题,为传感器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也为遥感业务化应用提供方法论。
传感器技术也叫遥感器技术,传感器包括采集器、探测器、处理器和输出器几大部分。目前卫星传感器技术发展较成熟,已经形成“天上星,亮晶晶”的良好态势。商业卫星主要包括:Landsat系列、Spot系列、IKONOS系列、Quikbird系列、WorldView系列、Orbview系列、EOS系列、IRS系列、中国资源卫星系列、HJ卫星系列、Radarsat系列、Terrasar-x系列等。为遥感业务化应用提供先决条件。
遥感业务化应用是指遥感图像在遥感/GIS软件的支持下,结合一些行业应用模型,提取相应的专题信息,并在应用领域中发挥作用,提升遥感图像的应用价值。
发展趋势
从遥感影像的普及性来看,主要的发展方向有:
, 携带传感器的微小卫星发射与普及
, 地面高分辨率传感器的使用
, 高光谱/超光谱遥感影像的解译
, 高分辨SAR的应用
, 专业卫星的发射
– 气象卫星
– 海洋卫星
– 测绘卫星
遥感业务化应用也是遥感研究的热点,另外,遥感与GIS的一体化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和发展潮流。
遥感应用
在获取基础地理数据、地球资源信息和应急灾害的第一手资料方面,遥感比其它技术手段更有优势,同时越来越多的GIS系统依赖于遥感信息。
基础地理数据重要获取手段
遥感影像是地球表面的“相片”,真实地展现了地球表面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信息。这比传统的地图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影像地图已经成为重要的地图种类之一。
随着商业卫星影像的分辨率越来越高(最高已经到达0.5米),可以满足较大比例尺“4D”产品生产要求。同时,卫星影像具有获取数据范围大和周期短的特点,卫星遥感已经成为基础地理数据采集与更新的重要手段。
卫星影像应用于部分4D产品生产
获取地球资源信息的最佳手段
遥感影像上具有丰富的信息,多光谱数据的波谱分辨率越来越高,可以获取红边波段、黄边波段等。高光谱传感器也发展迅速,我国的环境小卫星也搭载了高光谱传感器。从遥感影像上可以获取包括植被信息、土壤墒情、水质参数、地表温度、海水温度等丰富的信息。这些地球资源信息能在农业、林业、水利、海洋、生态环境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从影像上获取的地球资源信息
为应急灾害提供第一手资料
遥感技术具有在不接触目标情况下获取信息的能力。在遭遇灾害的情况下,遥感影像是我们能够方便立刻获取的地理信息。在地图缺乏的地区,遥感影像甚至是我们能够获取的唯一信息。在5.12汶川地震中,遥感影像在灾情信息获取、救灾决策和灾害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地发生强震后,已有多家航天机构的20余颗卫星参与了救援工作。
影像上获取的灾情信息
成为GIS系统核心组成
遥感具有动态、多时相采集空间信息的能力,遥感信息已经成为GIS的主要信息源。
GIS系统中的遥感信息
原文已完。下文为附加文档,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
施工组织设计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本着“一流的质量、一流的工期、科学管理”来进行编制的。编制时,我公司技术发展部、质检科以及项目部经过精心研究、合理组织、充分利用先进工艺,特制定本施工组织设计。
一、 工程概况:
##西夏建材城生活区27、30住宅楼位于银川市新市区,橡胶厂对面。
本工程由宁夏燕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银川市规划建筑设计院设计。
本工程耐火等级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三级,地震防烈度为8度,设计使用年限50年。
#2#2本工程建筑面积:27楼3824.75m;30楼3824.75 m。室内地
##坪?0.00以绝对标高1110.5 m为准,总长27楼47.28m;30楼
##47.28 m。总宽27楼14.26m;30楼14.26 m。设计室外地坪至檐口高度18.6 00m,呈长方形布置,东西向,三个单元。
本工程设计屋面为坡屋面防水采用防水涂料。外墙水泥砂浆抹面,外刷浅灰色墙漆。内墙面除卫生间200×300瓷砖,高到顶外,其余均水泥砂桨罩面,刮二遍腻子;楼梯间内墙采用50
1
厚胶粉聚苯颗粒保温。地面除卫生间200×200防滑地砖,楼梯间50厚细石砼1:1水泥砂浆压光外,其余均采用50厚豆石砼毛地面。楼梯间单元门采用楼宇对讲门,卧室门、卫生间门采用木门,进户门采用保温防盗门。本工程窗均采用塑钢单框双玻窗,开启窗均加纱扇。本工程设计为节能型住宅,外墙均贴保温板。
本工程设计为砖混结构,共六层。基础采用C30钢筋砼条形基础,上砌MU30毛石基础,砂浆采用M10水泥砂浆。一、二、三、四层墙体采用M10混合砂浆砌筑MU15多孔砖;五层以上采用M7.5混合砂浆砌筑MU15多孔砖。
本工程结构中使用主要材料:钢材:I级钢,II级钢;砼:基础垫层C10,基础底板、地圈梁、基础构造柱均采用C30,其余均C20。
本工程设计给水管采用PPR塑料管,热熔连接;排水管采用UPVC硬聚氯乙烯管,粘接;给水管道安装除立管及安装IC卡水表的管段明设计外,其余均暗设。
本工程设计采暖为钢制高频焊翅片管散热器。
本工程设计照明电源采用BV,2.5铜芯线,插座电源等采用BV,4铜芯线;除客厅为吸顶灯外,其余均采用座灯。
二、 施工部署及进度计划
1、工期安排
本工程合同计划开工日期:2004年8月21日,竣工日期:2005年7月10日,合同工期315天。计划2004年9月15日前
2
完成基础工程,2004年12月30日完成主体结构工程,2005年6月20日完成装修工种,安装工程穿插进行,于2005年7月1日前完成。具体进度计划详见附图,1(施工进度计划)。
2、施工顺序
?基础工程
工程定位线(验线)?挖坑?钎探(验坑)?砂砾垫层的施工?基础砼垫层?刷环保沥青 ?基础放线(预检)?砼条形基础?刷环保沥青 ?毛石基础的砌筑?构造柱砼?地圈梁?地沟?回填工。
?结构工程
结构定位放线(预检)?构造柱钢筋绑扎、定位(隐检)?砖墙砌筑(,50cm线找平、预检)?柱梁、顶板支模(预检)?梁板钢筋绑扎(隐检、开盘申请)?砼浇筑?下一层结构定位放线?重复上述施工工序直至顶。
?内装修工程
门窗框安装?室内墙面抹灰?楼地面?门窗安装、油漆?五金安装、内部清理?通水通电、竣工。
?外装修工程
外装修工程遵循先上后下原则,屋面工程(包括烟道、透气孔、压顶、找平层)结束后,进行大面积装饰,塑钢门窗在装修中逐步插入。
三、 施工准备
3
1、 现场道路
本工程北靠北京西路,南临规划道路,交通较为方便。
场内道路采用级配砂石铺垫,压路机压。
2、机械准备
?设2台搅拌机,2台水泵。
?现场设钢筋切断机1台,调直机1台,电焊机2台,1 台对焊机。
?现场设木工锯,木工刨各1台。
?回填期间设打夯机2台。
?现场设塔吊2台。
3、施工用电
施工用电已由建设单位引入现场;根据工程特点,设总配电箱1个,塔吊、搅抖站、搅拌机、切断机、调直机、对焊机、木工棚、楼层用电、生活区各配置配电箱1个;电源均采用三相五线制;各分支均采用钢管埋地;各种机械均设置接零、接地保护。具体配电箱位置详见总施工平面图。
3、施工用水
施工用水采用深井水自来水,并砌筑一蓄水池进行蓄水。楼层用水采用钢管焊接给水管,每层留一出水口;给水管不置蓄水池内,由潜水泵进行送水。
4、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采用自来水。
4
5、劳动力安排
?结构期间:
瓦工40人;钢筋工15人;木工15人;放线工2人;材料1人;机工4人;电工2人;水暖工2人;架子工8人;电焊工2人;壮工20人。
?装修期间
抹灰工60人;木工4人;油工8人;电工6人;水暖工10人。
四、主要施工方法
1、施工测量放线
?施工测量基本要求
##A、西夏建材城生活区17、30住宅楼定位依据:西夏建材城生活区工程总体规划图,北京路、规划道路永久性定位
B、根据工程特点及,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I01,21,95,4、3、2条,此工程设置精度等级为二级,测角中误差?12,边长相对误差1/15000。
C、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进度控制测量工作进度,明确对工程服务,对工程进度负责的工作目的。
?工程定位
A、根据工程特点,平面布置和定位原则,设置一横一纵
##两条主控线即27楼:(A)轴线和(1)轴线;30楼:(A)轴
#线和(1)轴线。根据主轴线设置两条次轴线即27楼:(H)轴
5
#线和(27)轴线;30楼:(H)轴线和(27)轴线。
B、主、次控轴线定位时均布置引桩,引桩采用木桩,后砌一水泥砂浆砖墩;并将轴线标注在四周永久性建筑物或构造物上,施测完成后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确认后另以妥善保护。
C、控轴线沿结构逐层弹在墙上,用以控制楼层定位。
D、水准点:建设单位给定准点,建筑物?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110.500m。
?基础测量
A、在开挖前,基坑根据平面布置,轴线控制桩为基准定出基坑长、宽度,作为拉小线的依据;根据结构要求,条基外侧1100mm为砂砾垫层边,考虑放坡,撒上白灰线,进行开挖。
B、在垫层上进行基础定位放线前,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线为准,校测建筑物轴线控制桩无误后,再用经纬仪以正倒镜挑直法直接投测各轴线。
C、标高由水准点引测至坑底。
?结构施工测量
A、首层放线验收后,主控轴一引至外墙立面上,作为以上务层主轴线竖身高以测的基准。
B、施工层放线时,应在结构平面上校投测轴线,闭合后再测设细部尺寸和边线。
C、标高竖向传递设置3个标高点,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折平时,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内中心位置,进行测
6
设。
2、基坑开挖
本工种设计地基换工,夯填砂砾垫层1100mm;根据此特点,采用机械大开挖,留200mm厚进行挖工、铲平。
开挖时,根据现场实际土质,按规范要求1:0.33放坡,反铲挖掘机挖土。开挖出的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尽量留足需用的好土,多余土方挖出,避免二次搬运。
人工开挖时,由技术员抄平好水平控制小木桩,用方铲铲平。
挖掘机挖土应该从上而下施工,禁止采用挖空底脚的操作方法。机械挖土,先发出信号,挖土的时候,挖掘机操作范围内,不许进行其他工作,装土的时候,任何人都不能停留在装土车上。
3、砌筑工程
?材料
砖:MU15多孔砖,毛石基础采用MU30毛石。
砂浆:?0.00以下采用M10水泥砂浆,一、二、三、四层采用M10混合砂浆,五层以上采用M7.5混合砂浆。
?砌筑要求
A、开工前由工长对所管辖班组下发技术交底。
B、砌筑前应提前浇水湿润砖块,水率保持在10,,15,。
C、砌筑采用满铺满挤“三一砌筑法“,要求灰浆饱满,
7
灰缝8,12mm。
D、外墙转角处应同时砌筑,内外墙交接处必须留斜槎,槎子长度不小于墙体高度的2/3,槎子必须平直、通顺。
E、隔墙与墙不同时砌筑又不留成斜槎时可于墙中引出阳槎或在墙的灰缝中预埋拉结筋,每道不少于2根。
F、接槎时必须将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
G、砖墙按图纸要求每50mm设置2φ6钢筋与构造柱拉结,具体要求见结构总说明。
H、施工时需留置临时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的墙面不少于500mm,顶部设边梁。
4、钢筋工程
?凡进场钢筋须具备材质证明,原材料须取样试验,经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筋绑扎前应仔细对照图纸进行翻样,根据翻样配料,施工前由工长对所管辖班组下发技术交底,准备施工工具,做好施工的准备工作。
?板中受力钢筋搭接,I级钢30d,II级钢40d,搭接位置:上部钢筋在跨中1/3范围内,下部钢筋在支座1/3范围内。
?钢筋保护层:基础40mm,柱、梁30mm,板20mm。保护层采用50mm×50mm的水泥砂浆块。板上部钢筋用马凳按梅花状支起。
8
?所有钢筋绑扎,须填写隐检记录,质评资料及目检记录,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5、砼工程
?水泥进场后须做复试,经复试合格后由试验室下达配合比。施工中严格掌握各种材料的用量,并在搅拌机前进行标识,注明每立方米、每盘用量。同时搅拌时,须车车进磅,做好记录。
? 浇筑前,对模板内杂物及油污、泥土清理干净。
?投料顺序:石子?水泥?砂子。
?本工程均采用插入式振捣器,一次浇筑厚度不宜超过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捣实砼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
?砼浇筑后1昼夜浇水养护,养护期不少于7d,砼强度未达到1.2MP之前不得上人作业。 a
6、模板工程
?本工程模板采用钢木混合模板。模板支搭的标高、截面尺寸、平整度、垂直度应达到质量验收标准,以满足其钢度,稳定性要求。
?模板支撑应牢固可靠,安装进程中须有防倾覆的临时固定措施。
?本工程选用851脱模剂,每拆除一次模板经清理后涂刷脱模剂,再重新组装,以保证砼的外观质量。
9
6、架子工程
?本工程采用双排架子防护,外设立杆距墙2m,里皮距墙50cm,立杆间距1.5m,顺水间距1.2m,间距不大于1m。
?架子底部夯实,垫木板,绑扫地杆。
?为加强架子的稳定性,每七根立杆间设十字盖,斜杆与
。o地面夹角60
?为防止脚平架外倾,与结构采用钢性拉接,拉接点间距附和“垂四平六“的原则。
?外防护架用闭目式安全网进行封闭,两平网塔接和网下口必须绑孔紧密。
?结构架子高出作业层1m,每步架子满铺脚手板,要求严密牢固并严禁探头板。
7、装饰工程
装饰工程施工前,要组织质监部门、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四方参加的主体结构工程核验收,对已完全体分部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清除隐患,并做好装饰前材料、机具及技术准备工作。
1、根据预算所需材料数量,提出材料进场日期,在不影响施工用料的原则下,尽量减少施工用地,按照供料计划分期分批组织材料进场。
2、将墙面找方垂直线,清理基层,然后冲筋,按照图纸要求,分层找平垂直,阴阳角度方正,然后拉线作灰饼。底子
10
灰应粘结牢固,并用刮杠刮平,木抹子抹平。
3、罩面应均匀一致,并应在终凝前刮平压光,上三遍灰抹子。
4、油漆、涂料施工:
油漆工程施工时,施工环境应清洁干净,待抹灰、楼地面工程全部完工后方可施工,油漆涂刷前被涂物的表面必须干燥、清洁,刷漆时要多刷多理不流坠,达到薄厚均匀,色调一致,表面光亮。
墙面涂料基层要求现整,对缝隙微小孔洞,要用腻子找平,并用砂纸磨平。
为了使颜色一致,应使用同一配合比的涂料,使用时涂料搅匀,方可涂刷,接槎外留在阴阳角外必须保证涂层均匀一致表面不显刷纹。
8、楼地面工程
楼地面工程只作50厚豆石砼垫层。
做垫层必须先冲筋后做垫层,其平整度要控制在4mm以内,加强养护4,5天后,才能进行上层施工。
10、层面工程
1、屋面保温层及找平层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防水采用防水卷材。
2、做水泥砂浆找平层表面应平整压光,屋面与女儿墙交接处抹成R?150mm圆角。
11
3、本工程屋面材料防水,专业性强,为保证质量,我们请专业人员作防水层。
4、原材料在使用前经化验合格后才能使用,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
11、水、暖、电安装工程
?管道安装应选用合格的产品,并按设计放线,坡度值及坡向应符合图纸和规范要求。
?水、暖安装前做单项试压,完毕后做通、闭水后试验和打压试验,卫生间闭水试验不少于24小时。
?电预埋管路宜沿最近线路敷设,应尽量减少弯曲,用线管的弯曲丝接套丝,折扁裂缝焊接,管口应套丝用堵头堵塞。油漆防腐等均符合图纸各施工规范及质量评定标准。
? 灯具、插座、开关等器具安装,其标高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应平直洁净方正。
?灯具、插座、开关等器具必须选用合格产品,不合格产品严禁使用。
?做好各种绝缘接地电阻的测试和系统调整记录,检查配线的组序一定要符合设计要求。
五、预防质量通病之措施
本工程按优质工程进行管理与控制,其优质工程的目标体系与创优质工程的保证措施在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做了详述。本措施不再述。
12
创优质工程除对各分部、分项、工序工程施工中,精心操作,一丝不苟、高标准严要求作业外,关键是防止质量通病。为此,提出防止通病的作业措施如下:
1、砖墙砌体组砌方法:
?、组砌方法:一顺一丁组砌,由于这种方法有较多的丁砖,加强了在墙体厚度方向的连结,砌体的抗压强度要高一些。
?、重视砖砌体水平灰缝的厚度不均与砂浆饱满度:
?、水平灰缝不匀:规范规定砖砌体水平灰缝厚度与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小于12mm。砂浆的作用:一是铺平砖的砌筑表面,二是将块体砖粘接成一个整体。规范中之所以有厚度和宽度要求,是由于灰缝过薄,使砌体产生不均匀受力,影响砌体随载能力。如果灰缝过厚,由于砂浆抗压强度低于压的抗压可度。
在荷载作用下,会增大砂浆的横向变形,降低砌体的强度。试验研究表明,当水平灰缝为12mm时,砖砌体的抗压强度极限,仅为10mm厚时的70,75,,所以要保证水平灰缝厚度在8,12mm之间。怎样确保水平灰缝的厚度呢,
A、皮数杆上,一定将缝厚度标明、标准。
B、砌砖时,一定要按皮数杆的分层挂线,将小线接紧,跟线铺灰,跟线砌筑。
C、砌浆所用之中砂,一定要过筛,将大于5mm的砂子筛掉。
13
D、要选砖,将过厚的砖剔掉。
E、均匀铺灰,务使铺灰之厚度均匀一致。坚持“一块砖、一铲灰、一揉挤“的“三一“砌砖法“。
?砂浆必须满铺,确保砂浆饱满度。
规范规定:多孔砖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这是因为,灰缝的饱满度,对砌体的强度影响很大。比如:根据试验研究,当水平灰缝满足80,以上,竖缝饱满度满足60,以上时,砌体强度较不饱满时,要提高2,3倍,怎样保证灰缝饱满度呢,
A、支持使用所述的“三一“砌砖法,即“一块砖、一铲灰、一揉挤“。
B、水平缝用铺浆法(铺浆长度?50cm)砌筑,竖缝用挤浆法砌筑,竖缝还要畏助以加浆法,以使竖向饱满,绝不可用水冲灌浆法。
C、砂浆使用时,如有淅水,须作二次拌合后再用。绝不可加水二次拌合。拌好的砂浆,须于3小时之内使用完毕。
D、不可以干砖砌筑。淋砖时,一般以15,含水率为宜。(约砖块四周浸水15mm左右)。
?注意砌砖时的拉结筋的留置方法:
砖砌体的拉结筋留置方法,按设计要求招待。如设计没有具体规定时,按规范执行。规范规定“拉结筋的数量每12cm厚墙放1根Ф6钢筋,沿墙高每50cm留一组。埋入长度从墙
14
的留槎处算起,每边均,100cm,末端应有弯钩”见图。规范还规定:“构造柱与墙连拉处,宜砌成马牙槎,并沿墙高每50cm设2Ф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100cm。
2、预防楼梯砼踏步掉角:
楼梯踏步浇筑砼后,往往因达不到砼强度要求,就因施工需要提前使用,既便有了足够强度,使用不慎,都会掉楞掉角。而且有了掉角,修补十分困难,且不定期牢固。为此宜采用两种方式予以防治:
?踏步楞角上,在浇筑砼时增设防护钢筋。
?踏步拆模时,立即以砂袋将踏步覆盖。(水泥袋或用针织袋装砂)既有利于砼养护,又可保护踏步楞角。
3、楼梯弊端的预防:
防止踏步不等高:
踏步不等高,既不美观,又影响使用。踏步不等高现象,一般发生在最上或最下一步踏步中。产生的原则,一是建筑标高与结构标高不吻合。二是将结构标高误为建筑标高。三是施工粗心,支模有误。为此,浇筑楼梯之间:
?仔细核查楼梯结构图与建筑图中的标高是否吻合。经查核与细致计算无误后,再制作安装模板。
?浇筑砼中,往往由于操作与模板细微变形,也会使踏步有稍话误差。这一个误差,要在水泥砂浆罩面时予以调整。为使罩面有标准。在罩面之前,根据平台标高在楼梯侧面墙上弹
15
出一道踏步踏级的标准斜线。罩面抹灰时,便踏步的外阳角恰恰落在这一条斜线上。这样做,罩面完成后,踏步的级高级宽就一致了。
?如果,施工出现踏步尺寸有较大误差,一定要先行剔凿,并用细石砼或高强度水泥砂浆调整生,再做罩面。
4、堵好脚手眼:
堵脚手眼做得好坏,直接影响装修质量。一是影响墙面抹灰之脱落、开裂也空鼓;二是洒水可沿已开裂的脚手眼进入室内。因此,堵脚手眼的工作万不可忽视、大意:
?将脚手眼孔内的砂浆、灰尘凿掉,清除洁净,洒水湿透眼内孔壁。
?将砖浸水湿透。脚手眼内外同时堵砌,绝不准用干砖堵塞。
?用“一砖、一铲灰、一挤塞“三一砌砖法堵塞,绝不准用碎块碴堵塞。
?砂浆必须饱满(最后的一块砖堵完后,用竹片或扁平钢筋将砂浆塞实,刮平,灰缝要均匀、实心实意,不准不刮浆干塞砖块)。
5、散水砼变形缝的做法:
砼散水的变形缝,常规做法是镶嵌木条,砼浇筑有足够强度后将此木条取出,再灌以沥青砂浆。其缺点是L散水板块相邻高差平整不易保证,木嵌条不可取净,取木条将板块楞角碰
16
坏,不灌沥青砂浆而灌热沥青等。
好的做法是:
?、事先按变形的长短、高度(板块砼厚)的制作厚为20mm的沥青砂浆板条;
?砼板块浇筑前,第一块板的断缝处支设模块,砼有足够强度(1.2Mpa)后,拆除侧模板,将预制沥青砂浆板条贴粘在砼板块侧缝表面,接着浇筑第二块板块砼。集资或跳浇散水板块。(靠墙身处不支模板,直接将沥青砂浆板条粘贴)。
?当板块砼都有了足够强度后,再用加热后的铁铬子,将缝处沥青砂浆板条予以慰汤,使其缝隙深浅一致,交角平顺。
6、卫生间地面漏水的预防:
?现浇砼楼板:沿房间四周墙上翻150mm。
?找平层:施工前,清理面层须洁净,并湿润砼楼板表面,之后刷一层TG胶素水泥浆。
?找坡层用细石砼,并找出排队水坡度,坡向地漏,要平整光洁。上刷冷底油一道。
?防水层:用一布四涂。但沿四周墙上150mm,遇向口时,伸向口外300mm。
?粘结层:用1:20水泥砂浆厚?20mm,沿墙四周上翻150mm并粉光。注意排水坡度与坡向或做C20细石砼。
7、管道根部的渗漏预防:
?、浇筑钢筋砼楼板,用时准确地将位置、尺寸预留楼板
17
管道孔。或埋设预留套管。
?、如为预留孔洞时,要预留万不可事后凿孔或扩孔。如为预留套管进,位置一定要准确。套管要焊上止水钢环。
?、预留孔洞的模盒或套管一棕要与楼板的模板固定防止错位。浇筑砼时派专人看护,以利及时修正。
?、地面的做法按设计要求进行或建议甲方按上述“地面漏水防预“中所提做法处理,但防水层必须沿套管或给排水管上翻150mm并与管子贴粘牢固。
?、如为预留孔洞,等管道安装就位并校正固定后,对预留洞要用与楼板同标号的砂浆(或1:2,1:2.5的水泥砂浆等)填实、捣固,使其与砼结合密实,决不许以碎砖、碎石、杂物随意堵塞。
?、做地面时,切切注意地面排水坡度与坡向。
8、门窗固定用木砖的改进:
木门传统的固定方法是:用钉子将木门框固定在预先埋设在砖内的木砖上。每边固定点不少于2处,间距?1.2m。
这种传统做法的弊端是:木砖容易松动,木砖漏留,木砖大小倒放等,致使门窗的安装质量受到影响。改进方法是以用C20砼制成120mm及240mm的预制块,内预埋木砖。
?、木砖埋入预制块模具前,须以防腐处理。
?、120预制块用于370墙及120墙中。240预制块用于240墙中。
18
9、塑钢窗之固定:
?、塑钢窗与墙体的固定用连接点的设置:
距框角?180mm;
间距?600mm。
眼下存在的问题是:设置连接点不足,甚或漏设,这不仅影响门窗板动不稳,更有甚者会影响日后擦窗人的生命安全。为此,日后一定要按图示之要求设置固定杠用连接点。
?、连接点的钉固方法:
墙体砌筑时,将C20砼预制块,不论砖墙、砼墙、加气块墙、都用射钉将铁板连接条钉在墙上,更有将普通铁钉钉在墙上者,都是极不安全,极不妥的操作方法。
?、固定门窗框用的连接铁板与钉接:
?、连接铁板条:其规格为:(长×宽×厚)?140mm×20mm×1.5mm
射钉规格为:(直径×长)?3.7mm×42mm
或金属胀锚螺栓:(直径×长)?8mm×65mm
施工中,常常见到连接铁板条规格过小(厚不到1mm),甚至有的用0.5mm的镀锌铁皮剪成条状做连接铁板条用,用直径4mm的螺钉固定连接铁板条,都不是妥的,或直接用铁钉钉更为不妥。
?、连接铁板条与塑钢之连接,用塑钢抽芯铆钉,其直径?5mm,不用5mm螺钉或4mm的自攻螺丝。
19
?、预防塑钢与铁制连接铁板条之间的电偶腐蚀L:
为了防止塑钢和连接铁板条之间的电偶腐蚀,采取下列措施:
?、采用镀锌钢板制作连接铁板条。
?、或将连接用铁板条与塑钢之间用塑料膜隔开。
?、或用密封漆将塑钢与铁板条之间,窗框与墙之间予以封闭以免雨水浸入。
10、给水管道施工
给水管道安装施工比较简单。便是它是承压管,将受较高水压力,如粗心施工,也会带来管道渗漏,为此:
?、管子接口:
?、丝口连接:加工丝扣时要做到:丝扣光滑、端正、不抖丝、不乱扣、有椎度。这五点都要达到。有一点不符合要求,剔出重新加工或切去此端重做。
?、焊接接口:设计要要求坡口焊时,坡口加工的形式须符合设计要求。不需坡口焊时,在焊前用砂布将管口打磨干净,两管对口间要均匀,不可一侧大,一侧小。焊接时,焊缝高度要符合规范要求。
?、安装
?、 安装前弄清图纸,查清管子位置,走向、标高。并做现场查验当实际尺寸与图纸不符合时,提出修正,以免与土建产生矛盾。
20
?、安装时,管子必须找正后再拧紧,不得倒拧,以免损坏丝扣。
?、下料:
管道不料时,尺寸一定要准确,给水管误差?5mm。为确保下料时尺寸准确,对实际安装位置与尺寸进行实测实量,不要按图纸尺寸下料。同时,必须逐根管道都要实测实量。
?、水压试验:
?、把好水压试验关,是控制管道安装质量的关键。
?、压力表必须精确,使用前要进行校验。
?、试验时,第一要查看压力表的压力降,第二要逐房间察看管道的渗漏情况。
?、渗水的接头、管子必须返工。大面积漏水的管段必须换掉或修理,并至不再出现“跑、冒、漏、渗“为止。
11、注意配电箱的产品质量验收:
市场采购的配电箱,不少是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新产品。除新产品的外观质量外,突出的质量缺点是:
?、不设零线;
?、没有设置零线与保护接地汇流排。
这种缺陷的存在,在接线时,往往将箱上的所有插座的零线串接,保护接地串接。这样,当前面的插座坏了,接在后面的几个插座就会发生零线断线或地线断线,造成搞插座没有电,或在发生漏电事故时,漏电开关不动作,严重者造成人员伤亡。
21
为此,在采购配电箱时和安装配电箱之前,对其质量进行检查。查看是否分别设置了零线和保护地线汇流排。不合格者,不得使用。
12、插座接线:
?、单相二线插座:原则是“开关永远控制相线“。
?、单相三线插座:面对插座的右孔接相线,左孔接零线。
13、电器的接地
电器安装中,首先考虑的就是用电安全。低压系统地接地保护最优形式就是“三相五线制供电形式“,它非常适用于分散的民用建筑,也适用于施工现场的临时供电。
从电源时入配电箱之后,从接地板的引上线和电源中性点的焦点处,向室内分出保护线PE和进入电路的零线N,在建筑物地也不得混淆,困为,一旦线进入电路,就有电源通过,混淆后,就会引起漏保护器跳闸,影响正常使用。所以在用户配电线路中,插座中的线和线应该统一有颜色的区别。
六、工程进度计划
工期控制:
要工程计划自2004年8月15日开工,2005年7月10日竣工,总工期330天。
为保证工期目标的实现,将施工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
1、基础施工阶段:
自2004年8月15日至9月30日为基础工程施工阶段,
22
本阶段需要完成定位放线、挖工、砂砾垫层、条形基础砼、毛石基础、地圈梁等项目。同时,安排人员按图纸设计要求预制门、窗梁主体结构钢筋制作,模板配制,主体施工做好准备工作。
2、主体施工阶段:
自2004年10月1日至2004年12月30日是主体施工阶段,本阶段要完成墙体砌筑,预制过梁安装,现浇钢筋砼,梁、板的支模、砼等项目。
主体施工阶段组织流水施工,每层主体施工15天。施工期间,水、暖、电施工人员密切配合,作好预留、预埋工作,避免事后在墙体上打洞。
3、装修施工阶段:
自2005年3月1日至2005年6月20日为装修工程施工阶段。
4、安装工程施工阶段:
自基础工程至装修工程,安装工程施工贯穿始终,从时间上虽然与土建同步进行,但本工程设计有给排水、采暖、一般电照处还有电话、有线电视,所以说,是一个水暖、电等较齐全的工程。为此,在劳动力安排上专门有水暖工、电工施工班组与土建施工密切配合,相对独立地完成水暖、电安装工程施工任务。
5、工程收尾交工阶段:
23
本阶段主要做好成品保护及清理等工作。
七、施工平面布置(见附图)
施工平面布置原则是:
1、尽最大可能少占施工用地,对划定的施工用地,作合理安排;
2、塔吊固定后,主要材料及搅拌机械的布置,以其服务业范围为准,紧凑布置。
3、根据工程进度,动态管理施工总平面,该高速时及时调整;
4、交通道路、供水、供电、消防一次到位进行布置,确保道路通畅,供水供电空耗小,供应充足,并确保工地消防安全。
5、建立文明施工现场:材料、配件、工棚、厕所、大宗材料按施工平面图严格要求就位管理,周转材料堆放有序。
八、施工组织措施
本工程采取项目管理法,按目标进行管理与控制,以目标计划来指导管理与控制行动,变以往以行动来实现目标的被动管理方式为以目标指导行动的主动的主动管理方式。将主动管理与被动管理相结合、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相结合,事先控制与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
?、确保工程进度、实现合同工期的措施:
1、工期目标:(平面流水、主体交叉施工)
24
控制工期目标330天;
其中:?0.00以下工期目标45天;
主体结构工期目标:90天;
内、外装饰工期目标:80天;
水暖电安装工期目标:90天;
收尾工期目标:10天。
2、确保工期目标的措施:
?、组建职能完善、人员配套、分工明确的施工项目管理组:
项目经理:统筹工期目标,制定工期目标施工措施,决策生产要素供应与优化配置,检查平衡工期目标的实施;
技术负责人:制定工期目标计划实施的技术措施,监督按工艺程序施工,解决施工技术措施实施中工期目标计划之失衡;
解决施工技术措施实施中工期目标计划之实施,协调工种之穿插,布置与平衡生产要素,做好施工计划之安排与统计;
料具供应员:组织材料、构配件、机具之供应,根据生产进度编制料具供应计划;
财务管理员:根据工期安排与施工进度计划落实资金之供应,提出月奖金之收支计划,按期收取工程进度款;
?、按分部分项工程进度制定施工技术措施,制定合理施工流水程序,严格要求操作程序与操作要点之管理,保证工期目标计划之顺利实施;
25
?、以日调度日平衡为手段,项目经理及有关人员跟踪检查工期目标计划之实施,对工期目标计划做动态管理与监控;
?、采取激励措施,对工期、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管理者与操作者有上好成绩者予以奖励。
?、确保工程质量,实现人同质量目标措施:
1、质量目标:
工程质量总目标:合格,按合格目标进行控制与管理。
其中:基础分部工程质量目标:合格;
主体工程质量目标:合格;
装饰工程质量目标:合格;
屋面工程质量目标:合格;
门窗工程质量目标:合格;
地面楼地面工程质量目标:合格;
给排水及供暖工程质量目标:合格;
电气、照明工程质量目标:合格;
2、确保工程质量目标计划实现的措施:
?、项目经理部职能组织人员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项目经理:施工项目的本权负责人,是质量第一负责人。主管质量之制定,监控质量目标计划之实施评价与激励;
技术负责人:主持质量目标实施的技术措施之制定,确保质量目标与技术措施对有关工长、作业班长之技术交底、监督技术措施之执行、作好跟踪检查与操作生产调查、建议项目经
26
理与总工长调整作业布置与调换不良作业人员;
总工长:监督施工技术措施之履行、调整不良作业人员之岗位、作好材料构配件事先检查、监控配合比的严格执行;
有关工长:跟踪检查操作要点之执行、纠正不良作业事件。作好自检、与检、交接质量检查。作好工序、分项工程、分部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建议对不良作业人员进行岗位调整;
有关班组长与班组质量检查员:对本班人员进行班前操作交底,进行班后作业自检与奖评,监督本班组人员严格操作要点进行作业,参与互检与交接检查,调换不良作业人员岗位;
?、针对本工程特点与本公司的质量通病,由技术负责人设置质量控制点,并制定操作要点与防治措施,实行重点监控;
?、工程质量是企业生命,工程质量人人有责,工层层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交流;
?、对工程质量施行“开路“、“一票否决“、“挂牌作业“。工程质量与进度发生矛盾,以质量为主;工程质量与人员安排发生矛盾,以质量为主调换人员;工程质量与材料发生矛盾,以质量为主调换材料;工程质量与机具发生矛盾,以质量为主调换机具;工程质量与工资挂钩,施行优质优奖;
?、作好材料、构配件的事先检验与控制,把好三关:
把好材料、构配件进场验收关:不合格者不准进场;
把好材料复试关:对主材料(钢材、水泥、骨料、砖、装饰材料)作好复验,不合格材料不准使用;
27
把好材料使用关:正确执行配合比,做好材料计量、正确按规格、品种、数量、强度使用材料,劣材不充好材用,好材不做劣材用,物尽其用;
?、作好反馈工作:事先了解可能出现质量的部位与质量事件以及可能出现质量风险,并制定防范措施,予以事先控制;
?、完善项目经理部的质量保证体系与质量管理的法规体系。
?、确保安全目标实现,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
1、安全目标计划:本项目施工全过程中
?、消灭重伤事故
?、消灭伤亡事故
?、消灭多人事故
?、轻伤事故率:2‰
2、确保安全生产的措施
?、项目经理部有关要员与职能机构,对确保安全生产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代表在本项目施工管理听全权委托代理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负责人,主持安全措施之制定,组织安全教育与培训,组织安全设施之搭设,组织现场安全宣传与监控,组织项目安全交底,审核五种人员安全作业资格(电气、起重、焊接、机动驾驶、商空作业),组织劳动保护用品之购置与保证,监督安全措施之实施。
28
技术负责人:负安全生产的技术责任,制定安全措施,主持安全教育的培训,监督安全措施之实施,对有关工长、专业工种、班组长作好安全交底,建议调换不重视安全生产的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
总工长:对有关工长、班组长作安全交底,监督安全措施之实施,调换不重视安全作业人员,监督设施搭设,组织施工平面之布置,监督违章作业,组织与监督有关工长与班组长安全程序施工。
有关工长:对本工种作业班组及人员作安全作业交底,监督本工种有关作业规程施工操作,调换不重视安全的作业人员并作专项安全检查交底与检查。
专职安全检查员:监督有关工种按作业规程作业,跟踪检查安全作业与安全设施之搭设防,建议调换违章工作人员,时时事事宣传安全作业的重要性,检查劳动保护用品之发放与使用。
班组长与班组安全检查员:作好班前安全作业交底班后安全作业奖评,随时检查本班组作业人员按安全检查规定作业,建议奖励安全生产有功人员,随时纠正违章作业,调换不重视安全生产作业人员之岗位。
?、按工种特点制定工种安全作业交底与作业规程,并进行两级安全交底(技术人对总工长、工长交底;总工长、工长对班组长及作业人员交底)。
29
?、编制现场安全措施,并贯彻在施工全过程。
?、作好安全教育及现场安全宣传。安全教育分为新工人入场教育(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负责)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教育(总工长、有关工长负责)工序施工的班前教育与班后奖评(有关工长、班组长负责)。现场安全宣传内容为安全标志、现场安全规则、“三宝”、“四口”利用,标志等,安全检查员负责监督实施。
?、 每个月,项目经理组织一次现场安全大检查。由有关工长、总工长、专职安全员参加,随检查随整改随奖评。
?、五大专业工种持证上岗
?、本工程开工前,对施工机械、施工用电等重点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1、现场文明施工指标:
?、按施工平面图布置材料、机械、电路及管路铺设、临时设修建、道路修建、防火消防设施安设、交通要道防护;
?、工完场清、随时清、时时清、班后清、使现场整洁有序。食堂、宿舍清洁卫生;
?、现场文明标志,安全标志,施工责任标志等设齐全完整。
2、确保现场文明责任制:
?、明确现场文明施工责任制;
30
项目经理:负布置;
有关工长:负清场责任、督促、奖评责任;
有关班组长:负责场清、时时清、班后清责任;
总工长:负机械按平面图就位责任、监督施工平面图严格执行责任。
?合理利用现场,科学布置施工总平面图,务使平面图规划合理,物资设备有序。
?、与每个月安全检查之同时,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对文明施工进行检查,随检查、随纠偏、随整改、随奖评。
?、综合考评
按区建议厅96年4月22日颁发的“工程现场综合考评办法”,每月末对本工地现场进行一次综合考评检查,并认真打分,由项目经理组织公司派人参加。
九、工程质量控制标准
?、质量标准
1、分项工程
(1)、合格:
?、保证项目,必须符合相应评定标准的规定
?、检验批项目,抽查点应符合相应质量评定标准的合格规定;
?、实测项目,抽查点数中,建筑工程有80,以上,建安工程有80,以上的实测值应基本在到相应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1
的规定。
(2)、注意:当分项工程质量不符合相应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合格的规定时,必须及时处理,并以按以下规定确定其质量等级。
?、返工重作的,可重新评定质量等级;
?、经加固补强或经法定检测单位鉴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时,其质量仅能评为合格;
?、经法定检测单位鉴定达不到原设计要求,但经设计单位签认,可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可不加固补强的,或经加固有补强改变外形尺寸或造成永久性缺陷的,其质量可定为合格。
2、分部工程
?、合格: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全部合格;
3、单位工程:
?、合格:?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全部合格;?质量保证资料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观感质量评定得分率达到90,以上。
?质量保证资料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观感质量评定得分率达到90,及其以上。
?、工程分解体系:(见附图)
?、目标体系:
1、目标保证体系:
32
工序作业质量目标(保证)保证分项目标(保证)分部质量目标(保证)单位工程质量目标。
2、目标体系:由工序作业质量目标完成,首先制定工序作业质量目标,其次制定分项质量目标,再其次制定分部工程质量目标,最后制定单位工程质量目标,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单位工程的完整的目标体系。
本住宅楼,其目标体系制定如下:
?、这一单位工程,由下列分部工程组成: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装饰工程、层面工程、上下水与采暖、电气六个分部工程。
?、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由下列分项组成:挖坑、砂砾垫层、C10砼垫层、条形基础、毛石基础、C30钢筋砼地梁、防潮层、回填土七道分项工程组成。
?、主体结构分部工程,由下列分项组成:砌体、梁、板、C20构造柱,C20圈梁等分项工程。
?、装饰分部工程由下列分项组成:一般室内抹灰、外墙抹灰墙面、刷涂料、楼地面、门窗五道分项工程。
?、屋面分部工程由下列分项组成:屋面找水平、保温层、卷材防水层、瓦屋面四道分项工程组成。
?、上下水与采暖分部工程由下列分项组成:上水管道安装`上水管道附件与卫生器具安装、采暖管道安装、采暖器附件安装四个分项工程。
33
?电气分部工程由下列分项组成:配管及管内穿线、护套配线、电气照明灯具及配电箱安装、接地装置四道分项工程。
3、质量目标制定:
?、首先确定单位工程的质量目标;工程质量目标,就是单位工程的质量评定等级,这个目标,在工程承包合同中已做了明确界定(是合格);其次,规划六个分部工程的质量目标;要明确哪几个分部工程质量必须达到合格标准,才能确保单位工程达到合格。
?、质量目标制定依据:
?、两个承包合同:工程承包合同中规定的本单位工程的目标;项目经理经营承包合同中明确的质量责任目标;
?、有关法规、标准、定额;
?、有关图纸、招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资料;
?、生产要素的实际状况与动态;
?、设计要求与有关说明。
?、以地其基础分部工程为例,其质量目标如下:
?、基础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质量目标如下图:
?、其他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的质量目标,中标后由项目经理部制定。
?、目标控制与管理:
1、目标控制:项目中在实现所定目标过程中,按预定目标计划实施(也就是将所定目标做为管理活动的中心),在实
34
施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各因素会对之产生干扰,项目经理部就要通过检查,获取目标实施中信息,将之与原目标计划进行比较,发现偏差,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偏差,确保目标计划的正常实施,最终获得预定目标计划之实施。这是一种将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的任务,转换为具体目标加以实施和控制的主动管理法,它的精华就是以目标来指导行动。
2、实行目标管理或控制,要有两个条件
其一: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计划体系,如上所述,首先,将施工项目进行分解,形成一个工程分解体系,其次根据工程项目的分解体系,从单位到有关工序制定目标计划,使这形成一个目标计划体系。这样就便于实行目标控制与管理了。
其二:有一个合格的控制与管理体系。我们的控制与管理主体就是项目经理与其相应在的有关作业层(工程队),直到作业班组,这就形成了一个控制与管理的工作体系。
?、工程施工体系(生产体系):
?、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组织体系):
?、质量控制与管理法规体系:
3、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全过程:
4、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原则:
?、以预防为主,重点做好事前控制,防患于未然,将质量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热情帮助;
35
?、结合工程特点,结合实际确定控制范围深度与采取的控制方法;
?、尊重事实,尊重科学,以理服人处理质量问题。
5、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依据:
?、有关原材料技术标准;
?、有关构配件取样试验标准;
?、有关技术鉴定书;
?、有关操作规程;
?、有关规范及验收标准。
?、施工阶段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法:
1、有关技术文件的编制与审核:
这是对施工阶段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手段。
?、审核进入施工现场各分包单位的技术资质证明;
?、编写开工报告并审核上报;
?、编写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对确保工程质量有可靠技术措施,审核后上报;
?、编写分部分项工程及重点部位的技术与安全操作要点,并做了全面交底;
?、原材料、构配件取样送验,并审查试验报告;
?、进行图纸会审送签署会审记录;
?、对生产五要素(材料、机械、人员、资金、施工方
36
法与环境)进行事先审查。
2、质量监督与检查:
?、检查内容:
?、开工之前检查:目标是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能否保证工程质量,能否确保工程连续正常施工。
?、工序作业检查:检查是否按规范、规程与施工方案,交底文件进行作业;
?、工序交接检查:在自检、交接检、专职检的基础上,对主要工序和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由有关工长、专职检查员、甲方代表、监理工程师做工序交接验收检查;
?、隐蔽工程检查:凡属隐蔽工程,必须由专职检查员,甲方代表或监理工程师会同一起隐蔽检查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或甲方代表签证后,方能掩盖;
?、停工后再复工前的检查:需经监理工程师或甲方代表检查认可后,方能下复工令复工;
?、分项、分部工程,均应经监理工程师或甲方代表检查认可后,方能下复工令复工;
?、随班跟踪检查:对主要工序容易产生质量事故或通病的工序,专职检查员及有关工长,随班跟踪检查。
?、检查方法:
?、目测法:看、摸、敲、照
看:根据质量标准,进行外观目测;
37
摸:手感检查;
敲:以工具敲击,进行音感检查;
照:对暗阴部位以镜子反光检查;
?、实测法:吊、量、套、靠
吊:以托线板、线锤检查垂直度;
量:以测量工具、计量仪表对断在尺寸、轴线、标高、湿度、湿度检查;
套:以方尺套方,辅以塞尺检查;
靠:以直尺辅以塞尺进行检查;
?、试验检查:
必须通过试验,才能对质量进行判断,此时使用此方法。
3、工序的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的质量是工程项目整体质量的基础。为把工程项目的产品质量管理好,以预防为主,首先就是将工序质量管理好。
工序质量包括两个内容:其一是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即每道工序之投入的五要素:人、材、机、资金、技术)要符合要求;其二是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施工完成的工程产品要达到有关质量标准)要符合标准要求。
?、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确定工序质量控制流程:
38
每道工序完成后(工序产品)?施工自检、互检?会同工长检查验收?通知监理工程师或甲方代表进行工序检查,并办理工序质量验收签证?下道工序施工。
?、如上所述,工序活动条件,是指影响工程质量的诸要素(五要素)。找出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并加以控制,才可达到工序质量控制之目的。
?、及时检查工序质量,并进行分析判断。
?、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质量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工序质量而需要控制的重点或部位,或者是薄弱环节,对设之质量控制点可以首先析其可能赞成质量隐患的原因,再针对隐患原因,制定出对策予以预先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并对之进行控制,是对工序质量进行预检的有效措施,要根据工程特点、重要性、复杂程度、准确性、质量标准与要求,全面合理的选定质量控制点,它可能是结构复杂的某一工程项目,也可能是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最大的某一结构构件,也可能是某一分部工程,也可能是影响工序质量的某一个环节。技术操作、材料、机械、施工顺序、技术参数、自然条件、工程环节都可以作为质量控制点来设置,主要视其对质量性之影响的大小及危害程度而定。举例如下:
39
?、人的行为:避免人的行为失误赞成质量事故。对高空、高温、水下、危险作业,易燃易爆作业,吊装作业,动作复杂而快速运转的机械作业,精密度及技术要求高的作业,都应从人的生理缺陷、心理活动、技术能力、思维方法、思想素质等方面进行考核,反复交底,以免由于行为的错误,导致违章作业,产生质量事故;
?、物的状态:有的工序质量控制中,以物的状态为控制重点如施工精密与施工机具有关;如计量不准与计量仪表或计量设备有关,又如主体义叉或多工种密集作业与作业有关等。
?、材料质量与性能:材料性能与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
?、施工顺序:有的工序作业,必须严格控制相互之间的操作施工顺序,如有违背,将出现对质量不利影响。
?、技术间歇:有的工序作业,工序之间的技术间歇,其时间性很强,如不严格控制,就会影响工程质量。如砖墙砌筑完成后,一定要有,10D的技术间歇,以便让墙体充分沉陷、稳定、干燥,然后才能抹灰,如违反,立即抹灰,会形成灰面脱落、空鼓。
?、技术参数:有些技术对数与质量有密切关系,必须严格控制。如:砼配合比,外加剂掺量,夯实土的最佳含水量等。
40
?、常见之质量通病:如“渗、漏、泛、堵、壳、裂、砂、锈“等通病的部位,要事先研究消除对策,采取预防措施。
?、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之应用:都必须事先鉴定试验,或虽有鉴定与试验,但本施工单位首次采用,缺乏经验,也应设为质量控制点,严加控制。
?、质量不够,不合格率较高的产品:这些产品,根据数据统计,表明质量波动较大,不稳定,不合格率较高,应设为质量控制台点,予以控制。
?、施工阶段质量影响因素(五要素)的控制:
(本节只涉及人、材、机、方法、环境五要素,它属于事前控制控制之范畴)
1、人的控制:指直接参与工程实践的组织者、指挥者、操作者。对人进行控制之目的,是避免人的失误,并调动其积极性。其要点如下:
?、人的技术水平:人的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之水平,为此,对技术复杂,难道大,精密要求高的工序操作,要由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人来完成。必要时,对其技术水平予以考核。
?、人的生理缺陷:根据工程特点和作业环境,对人的生理缺陷严加控制。如反应迟钝,应变能力差的人,不能操作快速运行,动作复杂的机械设备等。
41
?、人的心理行为:人的心理行为受社会、经济、环境、人际关系之影响,并要接受组织与管理的约束。因为,其劳动态度、注意力、情绪、责任心有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有不同变化,为保证质量万无一失,在关键工序和操作上,要控制思想活动,稳定其情绪。
?、对材料的质量控制:
材料质量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不可能干出符合质量标准的工程。所以,对材料质量进行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材料控制要点如下:
?、订货:对主要装饰材料及配件,订货前,需查清生产厂家情况,看样,向甲方提供样品,同意后,才可正式订货。
?、主要设备:订货前,和甲方和监理工程师提出申请,核实是否符合要求;
?、主要材料进场时,须具备出厂合格证或化验单,或乙方复检单。所有材料必须具备检验单并经监理工程师验证后方可正式使用;
?、所有构配件,皆必须具备厂家批号及出厂合格证;
?、凡标志不清或有质量怀疑的材料,一定进行复试;
?、现场配制的材料,先提出试配要求,一定进行复试;
?、对材料性能、质量标准、适用范围、对施工要求等必须充分了解,慎重选用。如红色大理石或带色纹(红、暗
42
红、金黄色纹)的大理石,因其易风人剥落,不宜用于外装饰。早强三乙醇不能用作抗冻剂等。
3、施工机械的控制:
施工机械对项目的施工进度及质量有着直接影响,从保证施工质量出发,必须从其选型、主要参数、使用操作三方面进行控制;
?、机械的选型:
选择之原则是:因地制宜,因工程制宜,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性能上可靠,使用上安全,操作上方便,维修便利。
?、主要参数:
其性能参数,要能满足施工要求,保证质量要求。如选用超重机械时,必须使其参数能满足超重、超重高度、超重半径的要求。
?、使用与操作:
合理使用,正确操作,是保证施工质量的主要环节。如超重机械要确保四限位装置齐全(行程、高度、高幅、超荷)。
4、施工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施工方案考虑不妥,会拖延工期、影响质量、增加成本。为此,选定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
5、环境因素控制:
43
项目施工的环境因素有:技术环境(地质、水文、气象等),管理环境(质量保证体系、质量制度等),劳动环境(劳动组合、劳动工具、工作面等)。环境因素对质量之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之特点,因之,对主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对环境之控制,又与方案及技术措施有关。
?、施工阶段的工程预检:
预检是指,工程未施工前所进行的预先检查。审保证质量,防患于未然的有力措施。
?、建筑物位置、座标、标高:预检座标标准桩、水平桩。
?、基础工程:预检轴线、标高、预留孔及洞、预埋件位置与数量;
?、砌体工程:预检墙身轴线、楼层标高、砂浆配合比划预留孔洞位置及尺寸;
?、钢筋砼工程:预检模板尺寸、轴线、标高、支撑、预埋件、预留孔等;钢筋型号、规格、数量、锚固长度、焊接、绑扎、保护层等;砼配合比、计量手段、外加剂、养护条件等;
?、主要管线工程:预检标高、位置、坡度、管线等;
?、构配件工程:预检安装位置、型号、标高、支承长度等;
?、电气工程:预检变电配位置、高低压进出口方向、
44
电缆沟位置、标高、送电方向。
?、成品保护:
对完成品,进行妥善保护,确保质量、顺利竣工。
?质量与安全组织保证体系
?质量与安全法规体系
?工程质量控制体系
?进度控制系统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