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中国股市历史发展
中国股市历史发展
中国股票市场也称为中国股市,1989年开始作为试点,本着试得好就上、试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运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国股市试点要停、股市要关门这类消息。
后受“3.27国债期货事件”影响,中国期货市场于1995年进行全面的整顿清理,中国股市成为扶持的对象,这样股市才由此迎来了真正的利好,转而进入了大发展的时期。
因而在2011年,中国股市走入大熊市,可以列为冠为全球最熊,一路的下跌,跌倒几年前的原点2228点。
股票市场发展大事记录:
1984年7月,北京天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股份制也由此开始进入了正式试点阶段。
1986年9月26日,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的开张,标志着新中国从此有了股票交易。新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在南京西路1806号静安证券业务部正式挂牌买卖,当天上市的100股股票不到一个半小时即被抢购一空。
1986年11月14日,**会见纽约证交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并向其赠送了中国第一股——飞乐音响股股票。
1990年3月,政府允许上海、深圳两地试点公开发行股票,两地分别颁布了有关股票发行和交易的管理办法。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1990年12月25-3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强调要“逐步扩大债券和股票的发行,严格加强管理。发展金融市场,鼓励资金融通,在有条件的大城市建立和完善证券交易所,并形成规范的交易制度。”这将证券市场的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从而肯定了证券市场应有的地位。
1992年1月18-2月21日,**同志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谈话。**在讲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1992年1月19-23日,**同志视察深圳,在了解了深圳股市的情况之后,**同志指出:“有人说股票是资本主义的,我们在上海、深圳先试验了一下,结果证明是成功的,看来资本主义有些东西,社会主义制度也可以拿过来用,即使错了也不要紧嘛!错了关闭就是,以后再开,哪有百分之百正确的事情。”
1992年2月11日,国家主席杨尚昆视察上海证券交易所。
1992年5月,《股份公司规范意见》及13个配套文件出台,明确规定在我国证券市场,国家股、法人股、公众股、外资股四种股权形式并存。
1992年9月24日,国务院副总理**视察深圳时表示:“股票上市的信心和决心坚定不移,深圳和上海要办成全国的股票交易中心,为全国服务。”
1992年10月12-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在会上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工作报告。该报告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提出要积极培育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的金融市场。
1992年底,“红庙子”(成都一条街道的名称)自发地出现了一个买卖内部职工股等未上市股票的市场,被称为“红庙子市场”。当时,来自深圳等地的大户们在此大笔收购四川省内公司发行的尚未到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的股票,使这些股票的价格纷纷上涨。有人形容,“你在红庙子市场这头买了股票,刚走了200米,你的股票就翻番了”。1993年3月初,每天有数万人次在这里交易,几乎所有四川境内(除重庆外)的公司。所发行的股票、内部股权证,都陆续进入自发交易市场,甚至债券、股票认购收据都在市场上“炒”,交易品种最多时达70~80种。1993年5月,政府开始干预,采取了一些禁止该种形式交易的措施,成都“红庙子市场”被取缔。
1994年6月17日,国务院颁布《九十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明确指出,今后股票、债券发行要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产业。
1995年3月,证券市场在发展4年多以后正式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1995年9月25-28日,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坚持以间接融资为主,适当扩大直接融资”,“积极稳妥地发展债券和股票融资”,“对银行、信托、保险和证券业实行分业经营,依法管理。”“建议”已将证券市场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1995年12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在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陪同下视察上海证券交易所,提出指导证券市场当前工作和未来发展的“法制、监管、自律、规范”八字方针。
1996年4月1日,国务院批示证券市场要“稳步发展,适当加快”。 1996年10月起,管理开始变调,连连发布了后来被称为“十二道金牌”的规定,大致有:《关于规范上市公司行为若干问题的通知》;《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关于坚决制止股票发行中透支行为的通知》;《关于防范动作风险、
保障经营安全的通知》;《关于严禁操纵信用交易的通知》;《证券经营机构证券自营业务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的通知》;《关于严禁操纵市场行为的通知》;《关于加强证券市场稽查工作,严厉打击证券违法违规行为的通知》;《关于加强风险管理和教育工作的通知》等。
1996年12月13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鉴于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热问题十分突出,为引导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的风险宣传;增加市场供给;摘要公布《国务院批转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整顿金融秩序严格控制货币投放的紧急通知》;从严查处证券违法违规案件;建立涨跌停板制度和市场禁入制度,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
1997年3月1日,国务院总理**在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规范证券、期货市场,增强风险意识”。由此1997年被中国证监会确定为“证券期货市场防范风险年”。
1998年3月25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清理整顿场外非法股票交易方案的通知》,要求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彻底清理和纠正各类证券交易中心和报价系统非法进行的股票、基金等上市交易活动,严禁各类产权交易机构变相进行股票上市交易。4月2日至3日,中国证监会召开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清理整顿场外非法股票交易方案的通知》座谈会,中国证监会主席周正庆同志作了题为《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做好清理整顿场外非法股票交易工作》的讲话,讲话指出,当前证券工作要抓好两件大事:一是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抓好证券监管体制的改革和证券市场的清理整顿;二是发挥证券市场功能为国有企业改革和三年解困服务。
1999年9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涉及资本市场的有: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符合股票上市条件的国有企业,可通过境内外资本市场筹集资本金,并适当提高公众流通股的比重;有些企业可以通过债务重组,在具备条件后上市;允许国有及有关控股企业按规定参与股票配售;选择一些信誉好、发展潜力大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不影响国家控股的前提下,适当减持部分国有股,所得资金由国家用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完善股票发行、上市制度,进一步推动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2001年1月,经济学家吴敬琏在中央电视台发表了著名的“赌场论”,五大经济学家公开回应吴敬琏的观点,由此揭开了中国股市大讨论的序幕。
2000年3月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出“进一步规范和发展证券市场,增加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完善股票发行上市制度,支持国有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
2001年3月5日,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做《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提出“规范和健全证券市场,保护投资者利益。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上市”。
2001年6月6日,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国有股减持主要采取国有股存量发行的方式。凡国家拥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在境外上市的公司)向公共投资者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未满三年的,拟出售的国有股通过划拨方式转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有,并由其委托该公司在公开募股时一次或分次出售。国有股存量出售收入,全部上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减持国有股原则上采取市场定价方式。
2001年10月22日,证监会紧急叫停《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暂行办法》。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决定暂时停止执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办法》第五条关于“凡国家拥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在境外上市的公司)向公共投资者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的规定。受此影响,10月23日沪深股指大幅上涨,两市全天共成交290.22亿元,为年内最大成交量。10月24日,沪深股市涨幅接近涨停板。
2002年6月23日,国务院决定,除企业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国有股减持”正式叫停。次日市场爆发井喷式“6?24”行情。
2004年2月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九条),提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出发作出的重要决策,各地区、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共同为资本市场发展创造条件,积极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
2004年2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在晚间七点播报了由国务院签发的《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因有九条意见,俗称“国九条”。“国九条”是战略性的和纲领性的,试图从整体上来统筹解决中国股市的问题。
2009年12月5-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要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引导和规范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因此,监管部门一方面要严格发行制度,让真正业绩优良、值得在二级市场投资的上市公司入市;另一方面要推动投资者教育,让所有投资者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投资的无限风险和无限收益是并存的,在此基础上,大力淘汰不合格上市公司,给中国资本市场营造出真正的“碧水蓝天”。如此,资本市场的价格曲线表现才会真正的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更多的资金才会进场,追逐更好业绩的上市公司,资本市场才会真正获得健康的发展,直接融资手段才真正可持续,投资者收益才真正可持续。
范文二:中国股市历史发展
中国股市历史:
1983年 第一家股份制企业 深圳宝安联合投资公司
1984年一帮从没见过股市的穷学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多名研究生(其中包括蔡重直、吴晓玲、魏本华、胡晓炼等),发表了轰动一时的《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在1984年第二届中国金融年会上引起的思想风暴的规模。
1984年7月20日成立 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
1984年11月 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企业 飞乐音响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成为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全流通股票。
1985年、北京的天桥公司、开始发行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发展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深圳第一股。
1986年9月26日第一个证券柜台交易点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
1987-09-27 第一家证券公司 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
1988年7月9日,人民银行开了证券市场座谈会由人行牵头组成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
1990年12月19日,上海举行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典礼。时任上海市市长的**在浦江饭店敲响上证所开业的第一声锣 上市交易的仅有30种国库券、债券和被称为“老八股”(延中、电真空,大、小飞乐,爱使,申华,豫园,兴业)的股票,同日 申银证券公司开设了上海第一个大户室出现了中国第一代个人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大户。
1991年7月1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股票帐户,逐渐取代股东名卡。
1991年7月1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向社会公布上海股市8种股票的价格变动指数。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试”开业。
1991年8月1日 第一只发行可转换企业债券公司,琼能源。
1991年10月31日,中国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市物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众招股,这是中国股份制企业首次发行B股。
1992年元月,一种叫“股票认购证”的票证出现在上海街头,产生大批认购证广义上讲也是一种权证。该权证价格30元,后被炒至几百元。
1992年1月13日,兴业房产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是上证所开业后第一家新上市的股票,也是全国唯一上市交易的不动产股票。
1992年1月19日,**从即日起视察深圳四天,在了解了深圳股市情况后,他指出:“有人说股票是资本主义的,我们在上海、深圳先试验了一下,结果证明是成功的,看来资本主义有些东西,社会主义制度也可以拿过来用,即使错了也不要紧嘛!错了关闭就是,以后再开,哪有百分之百正确的事情。”**“坚决试,不行可以关”。
1992年2月2日,发行联合纺织我国第一张中外合资企业股票。
1992年2月2月21日 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 电真空首次向境外投资者发行股票。
1992年3月2日,进行1992股票认购证首次摇号仪式。
1992年5月21日沪市突然全面放开股价,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
104.27%。沪指当天从616点蹿至1265点,仅仅3天,又登顶1420点股票价格就一飞冲天,暴涨570%!其中,5只新股市价面值竟狂升2500%至3000%!上证指数首度跨越千点。
1992年7月7日,深圳原野股票停牌。
1992年8月5日,深圳市邮局收到一个17.5公斤重的包裹,其中居然是2800张身份证。
1992年8月10日,深圳发售1992年新股认购抽签表发生震惊全国的“8.10风波”。
1992年10月12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 中国证监会成立。
1992年11月,沪市创出393点新低。仅5个月,沪指就跌去千点。
1992年11月深宝安 第一家境内发行转债上市公司中国首家发行权证的上市企业。
1992年后股票价格暴涨。糊里糊涂地开始炒股,莫名其妙地发了大财。
1993年2月到1996年3月被称是中国股市的第一次大熊市,主要是国家宏观紧缩遏制经济过热所致。 1993年第二批认购证 这次投入者几乎全赔,从此认购证消失。
1993年2月 1558点。
1993年4月1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股市行情借助卫星通信手段传送到北京。
1993年4月22日 《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颁布实施。
1993年5月3日上证所分类股价指数公首日布分为工业商业地产业公用事业及综合共五大类
1993年6月1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编制的“中华股价指数”
1993年6月29日 青岛啤酒 第一家H股上市公司 在香港正式招股上市
1993年7月7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发布《证券交易所管理暂行办法》
1993年年中的金融整顿,连带着股市也跟着泛绿。
1993年8月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所有上市A股均采用集合竞价。
1993年8月20日 第一只上市投资基金 淄博基金
1993年9月30日第一家股权收购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持有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超过5%,由此揭开中国收购上市公司第一页。宝安收购延中实业股权通过二级股票市场进行控股的“宝延风波”
1993年10月2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向社会公众开放国债期货交易。
1994年4月 棱光股份 第一家国家股转法人股公司。
1994年6月 哈岁宝 第一家上网竞价发行股票。
1994年6月 陆家嘴 第一家国家股减资的公司。
1994年7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
1994年7月29日 股灾
1994年7月30日“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三大政策救市行情上证指数从当日收盘的333.92点,
8月涨至9月13日的1052.94点,累计涨幅215.33%。
1995年1月1日,即日起实行T+1交易制度。
1995年2月23日,上海国债市场出现 史称“327风波”。
1995年3月,当证券市场已经发展四年多以后,才进政府工作报告,拿到了准生证。
1995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出《关于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协议平仓。
1995年5月18日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沪市A股跳空130点开盘,沪指当天涨幅40%多;留下新中国股市上最大的一个跳空缺口成交量也巨幅放大至84.93亿元。
1995年5月20日仅过两天,国务院证券委宣布当年新股发行规模将在二季度下达,沪指瞬间跌去16.39%。
1995年7月1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加入证监会国际组织。
1995年 一汽金杯 第一家亏损公司。
1996年的上海股市犹如一个大转盘,从年初的500多点,一直冲到1250点;深圳股市更是疯了,从年初的900多点冲到了4200点。
网下认购买新股票需要上门带现金
1996年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今起不再办理新的保值储蓄业务。
1996年4月24日,上交所决定调低包括交易年费在内的七项市场收费标准。
1996年4月25日合并方式组建“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5月29日,道·琼斯推出中国股票指数,分别为道·琼斯中国指数、上海指数和深圳指数。
1996年9月24日,上交所决定,从10月3日起分别下调股票、基金交易佣金和经手费标准;同时对证券交易方式作出重大调整,即由原来的有形席位交易方式改为有形无形相结合,并以无形为主的交易方式。自10月份起全面推广场外无形席位报盘交易方式。
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证监会坐不住了,团团冷风朝股市吹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第三任证监会主席周正庆组织人撰写]“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则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从而引发市场暴跌。
1996年12月16日,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交易,实行涨跌幅不超过前日收市价10%的限制。 “12道金牌”
1997年4月10日,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试点拉开序幕。
1997年 5月股市终于在重压之下进行调整。
1997年6月6日,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票市场。
199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颁布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1997年5月到1999年5月的下跌,是中国股市非常值得玩味的第二次大熊市。
1998年3月23日,金泰、开元、兴华、裕阳、安信等五大证券投资基金和南化转债、丝绸转债两个可转换债券相继登场。专家理财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工具扩大的一种标志。
1998年4月28日 辽物资A 第一家ST公司。
1998年度,人行先后在3月25日,7月1日,12月7日连续三次降息。
1998年6月12日,国家宣布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从单边交易千分之五降低到千分之四,
1999年开始,一批批困难企业开始纷纷上市“脱困”,弄虚作假的企业越来越多,后来暴露出来的很多违规造假的企业都是那时上市的,将股市弄得“不伦不类”。
1999年5月7日周末北约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
1999年5月10日周一,沪深股市跳空而下,“导弹缺口”炸在每个股民心中。
1999年5·19行情 一开盘网络股启动领头的是东方明珠、广电股份、中信国安等沪市上涨51点,深市上涨129点。5月19日后,大盘依然一片大红
6月1日,国务院宣布降低B股印花税。
6月10日,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
1999年6月12日 棱光股份 第一家遭交易所公开谴责的公司。6月14日,证监会官员发表讲话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复性的。
6月15日,《人民日报》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重复股市是恢复性上涨,6月25日,两市成交量竟达830亿元,创历史纪录。管理层还允许三类企业获准入市,当天大盘跳空高开,上证指数当日大涨
103.52点,涨幅6.59%。政府很快出台了一系列利好火上浇油。中国股市进入了空前的大牛市功利性透支。
1999年7月1日,《证券法》正式实施,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沪深股市以大幅下挫的方式来迎接中国证券业的第一部立法。
1999年4月16日,厦海发公告其股票将从4月19日起实行特别处理,成为1999年首家的ST公司。 1999年7月9日 农商社、双鹿,苏三山、渝钛白第一批PT公司。
1999年10月,国务院批准实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条例》。
1999年后,股市就迎来以网络为首的高科技风暴。上市公司触网忙,无论真假,只要名字沾上数码或者网络两字,股价就会扶摇直上。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01年。
2000年4月 吴江丝绸 第一家可转债公司发行股票。
2001年1月初,经济学家吴敬琏抛出“赌场论”,怒斥股市黑庄接着又引发中国股市“推倒重来”的观点。旋即招来经济学家厉以宁、董辅、肖灼基等的反击,要像对待婴儿一样爱护股市国内掀起股市大讨论:“学费论”
2001年1月初,经济学家吴敬琏抛出“赌场论”,怒斥股市黑庄接着又引发中国股市“推倒重来”的观点。旋即招来经济学家厉以宁、董辅、肖灼基等的反击,要像对待婴儿一样爱护股市国内掀起股市大讨论:“学费论”。6月14日,国有股减持办法出台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当即表示:“国有股减持是一个利好因素。”,后来股民们认识到,减持就是变相摊派和扩容,而按照新股发行价格减持是杀富济贫。沪指创下此前11年来新高2245点,直到7月13日,股市仍在高位盘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1500点“铁底”岌岌可危
10月22日晚9时,中央电视台宣布,国有股减持办法暂停。由五部委联合调研,由财政部主持的国有股减持办法,实行了3个月就被证监会一家宣布暂停了。10月23日,证监会宣布首发增发停止国有股出售。 2001年中国股市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股权分置也逐渐成了一个筐,什么问题都可以往里装。”“海归派”官员又陆续推出了“市场化”和“国际化”改革,其中大多“水土不服”,在强力推行中,又在股权分置的框架下被扭曲。
从2001年到2005年,各种政策救市的老办法悉数用尽之后,股市仍一蹶不振。此前的“国九条”也不敌颓势,温总理讲话也被视为利空。被套股民比比皆是。“远离毒品远离股市”的呼声成为交响。
2001年后中国股市开始过度扩容,尽管股市一直走跌,但融资额却达到了近15年来融资额的40%左右。 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决定境内居民可投资B股市场。
上市企业仍旧千方百计“圈钱”,可谓使尽浑身解数:从整体上市到分拆上市,从信誓旦旦到原形毕露,从欠债不还到以股抵债……而好的企业却又纷纷海外上市。
2002年6月23日,国务院决定,除企业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国有股减持停止。
2002年6·24行情
2002年12月,中国证监会颁布并施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这标志着我国QFII制度正式启动。
股市仍义无反顾地走上漫漫“熊”途 ———“5·19”这一生于政策、长于政策的大牛行情,终于还是死于政策失灵的陷坑里延续多年的政策市终于走到末路:不仅政策的边际效益递减,且管理层信用被严重透支。 2003年7月 QFII 第一单
2004年1月31日出台了“国九条”《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4年6月1日 证券投资基金法施行 2003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04年,上证 180指数样本股的成交额超过全部股票成交额的一半以上,上证 50指数样本股成交额又占到了上证 180指数的近 60%,资金正毫不犹豫地向蓝筹股集中。
2004年有两个“死亡”标志将被记入历史:一个是,南方、汉唐、闽发、大鹏等靠“坐庄”为生的券商,资金链断裂后难以为继,或被接管或被清盘;另一个是,多年来威风八面擎“庄股”大旗的德隆系轰然倒下。 2005年 2月以来,上证指数绝地翻身,一度重返 1300点之上。4月29日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启动 解决股权分置,就是中国股市必须要打的“辽沈战役”。股市的“三大战役”。5月9日,证监会迅速圈定了4家上市公司进入股权分置改革首批试点程序。上证指数重挫28点收于1130.84
原来激进的全流通主张者如韩志国、张卫星等却表示:试点方案不利于流通股股东,同国资委讨价还价也是太难。不是一个“纯洁”的过程,是一个利益博弈的结果。
2005年6月6日证监会推出《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这天股指跌破千点。上午11点06分,沪市股指跌至988.32点。
2005年6月8日暴涨疯涨了8%的“人工牛市”股票市场创下了自2002年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和最大单日成交记录,沪深两市共有120只股票涨停,两市共成交317亿元。“虚弱的井喷”。
2005年8月22日宝钢权证上市 每日的成交量超过股票的总交易量,达到了七八十亿元。
2006年6月19日深交所 IPO第一股中工国际 中小企业板的第51只股票。
2006年7月5日中国银行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
2006年10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 全球最大IPO在沪港两地同日开盘。
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决定自5月30日起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1‰调整为3‰,受此影响沪指开盘4087点,跌幅5.71%,深成指开盘12651点,跌幅5.99%。
2007年,10月16日,沪指见定6124点。
2008年4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从即日起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的千分之三调整为千分之一。
2008年9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决定从2008年9月19日起,对证券交易印花税政策进行调整,由现行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税率保持1‰。
同日,为确保国家对工、中、建三行等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控股地位,支持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发展,稳定国有商业银行股价,中央汇金公司将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并从即日起开始有关市场操作。
范文三:中国股市发展历史回顾
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股市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了四个阶段,并研究了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揭示了股票市场对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股票市场 ;历史 ;回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190-0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都取得了一日千里的巨大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我国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股票市场,也在这30年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逐步完善、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
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
股票市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不是某个天才的智慧成果,也不是大家有意为之而生,而是在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投资者自发推动而起的。我国股票市场的兴起最早可追溯到一个世纪以前,19世纪末上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侵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上海、天津等少数沿海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我的股票市场开始萌芽、发展。1840年,随着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清帝国被迫对外开埠通商,股份制公司以及股票交易就这样踏上了东方的土地。1872年,诞生了中国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局。随后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从一家变成了三十家,包括招商局开的煤矿、上海机械织布局,还有很多其他行业的公司,包括牛奶、保险、铁路等有三十多家。随着股份制潮流涌动,上海、北平、天津、广州、武汉先后掀起了设立交易所的热潮。到1921年最高潮时,中国的交易所数目已接近两百家,位居全球第一。1949年建国后,由于照搬前苏联的经济模式,股票在中国就彻底的销声匿迹了。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与日俱增的融资需求,中国股票市场才开始了新的发展历程,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二、根据不同时期股市发展的特点
可把新中国股市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萌芽与初步发展阶段(1983-1991)。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获准首次向社会公众发行50万元人民币普通股,标志着中国股市发展的序幕正式拉开。1986年4月,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设立证券交易柜台,允许飞乐音响、延中实业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在此挂牌交易,从而诞生了新中国历史上一个股票交易市场。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成立,次年7月4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标志着中国股票交易活动开始向高度组织化的、与发达市场经济运作规则相适应的方向发展。
1.进行股份制改造并发行股票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多数。这一时期股份制只涉及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中的集体企业,一般不涉及到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2.没有全国统一的股市法律法规。《关于加强股票债券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基本上都是针对股票发行和股票交易活动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提出的具体管理措施,而不是规范股票发行和股票交易活动的系统的法律法规。
(二)不断壮大,向成熟市场迈进阶段(1992-2001)
1.股市规模迅速扩大。中国股市在1992年、1996年和1999年迎来了三次高速扩容期。到200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数更是达到了1160家。
2.国有大中型企业成为股市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迫切需要利用股市募集资金,转换机制,从而进入股票市场。
3.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股市监管体系。1992年底成立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作为中央政府对全国证券市场进行管理的决策机构,同时组建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三)转型阶段(2002-2004)
1.公司二级市场价格由以前的供求关系决定向价值与供求共同决定转变。具有持续性的高现金分红能力将成为现阶段优秀上市公司的重要标准,此类公司也受到更多投资者的青睐。
2.二级市场的高换手率向较平稳的换手率转变,真正的蓝筹股将成为交易活跃的股票。
3.股票价格由以前的齐涨齐跌,向不同股票围绕自身价值涨跌各异转变。
(四)股权分置改革阶段(2005-至今)。我国股市上存在的“股权分置”问题,被普遍认为是困扰股市发展的头号难题。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股市上有三分之二的股权不能流通。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等“股权分置”存在的弊端,严重影响着股市的发展。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2005年9月6日沪深证交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联合发布实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业务操作指引》。由此,股权分置改革的相关政策和业务操作程序已经明确,全面股改正式进入实施阶段。由于股改尚在进行中,还远远没有完成,所以其特点还无法明确,对该阶段中国股市的特点本文先不做讨论。
三、结论
虽然中国股市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是其发展的速度是迅猛的,方向是正确的。我们需要在时间与探索中去找到股市存在的问题,并逐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股市健康快速的发展,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郎咸平.郎咸平说: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2]耿明斋,乔东杰.中国股市发展15 年: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
范文四:更新:中国股市发展历史
1986年 9月 26日,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中国第一个 证券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开张, 标志着新中国从此有了股票交易。 从静 安证券交易柜台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的股市就此已经走了 20年。
诞生背景
◎中国第一股
1984年 11月 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 1万股 (每股票面 50元 ) , 在海外引起比国内更大的反响, 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 个信号。
◎ 9月 26日正式开业
1986年 9月 26日清晨,南京西路 1806号门口被围得水泄不通,投资者 蜂拥而至。 当时在柜台交易的股票只有 2家, 飞乐音响公司总股本 50万元, 延中 实业公司总股本 500万元,总共只有 550万元。开市第一天交易到 16时 30分收 盘,共成交股票 1540股 (当时为 50元 1股,现在的 77000股 ) ,成交金额 85280元。
◎从小柜台到大市场
股市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从品种来说, 20年 前只有 2家公司股票进行交易, 如今上市公司已近 1400家, 规模也越来越大, 特 别是将要发行的工商银行股票将创全球 IPO 新高。除了股票,已有权证、基金、 可转债等多样化的品种,股指期货也将要推出。 如今光沪市每天的成交金额就上 百亿元,与 20年前 8万余元不可同日而语。 www.b i ngm y .c o m(W5O+~)S:f(s&i4a(P
二、 ○ 恋曲 1990:纯洁构想的曲折实现
1、 1984年 - 提出建立资本市场构想
1984年,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20多名研究生 (其中包括蔡重直、 吴晓玲、魏本华、胡晓炼等 ), 发表了轰动一时的《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其 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
2、 1984年 11月 -中国第一股发行 1万股
1984年 11月 18日, 新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 发行 1万股 (每股票面 50元 ) , 在海外引起比国内更大的反响, 被誉为中国改革开 放的一个信号。
3、 1986年 -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诞生
1986年 9月 26日, 新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 (600651)在 南京西路 1806号静安证券业务部正式挂牌买卖, 当天上市的 100股股票不到一个 半小时即被购买一空。
4、 1990年 11月 26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1990年 11月 26日, 经国务院授权, 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建立的上海证 券交易所正式成立,这是建国以来内地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此前的中国人,只 是从茅盾的小说《子夜》及据此改编的电影中依稀对股票交易所有一点印象。
5、 1990年 -深圳证券交易所试开业
12月 1日,深交所开业,但“开业”前面加了个“试”字。
6、 股市设计者点评:
股市最初的建立就是如此,“历史在为未来奋斗的时候总是高尚和纯洁 的,当年设计者所构想的证券市场只有一个榜样——欧美, 欧美股市是完全市场 化的结果,是最精明的商人之间的活动,而中国的历史现实却决定了中国的股市
一开始就带着太多的政府色彩。”一位最初设计者对本刊评论说。这为后来的政 策市以及国企圈钱埋下了伏笔。
三、 ○ 混乱 90年代初:股市徘徊在保与压之间
1、 1991年 8月 - 中国证券业协会在北京成立
1991-08-28 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
2、 1992年 5月 21日 -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价格限制
1992年 5月 21日, 上海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全部取消, 股市交易价格开始 尝试由市场引导。仅仅 3天,股票价格就一飞冲天,暴涨 570%!其中, 5只新股 市价面值竟狂升 2500%至 3000%! 5月 21日,上证指数首度跨越千点,在全面放 开股价的利好刺激下,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在 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 104.27%。
3、 1992年 8月 10日 -“810”事件
新股申购火爆, 部分人员利用权力私买抽签表, “那些没买到表的互诉自 己的委屈,交换各自的所见所闻,人们开始愤怒了。晚上大批大批的人群涌向市 政府大门,深南路瘫痪。警察来了,武警来了,高压水炮来了。”王安说。后来 政府清查出, 内部截留私买的抽签表达 10万多张, 涉及金融系统干部、 职工 4180人。
4、 1992年 10月 12日 -证监会正式成立
1992年 10月 12日, 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及其执行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 理委员会成立。全国人大也开始讨论要不要制定《证券法》。管理层开始实施以 “打压”为主的监管。
5、 1992年 8月 -1994年 8月 -股市变冷
“8·10”之后 3天, 上海股市也受影响猛跌 22.2%。 与 5月 25日的 1420点相比, 净跌 640点, 两个半月内跌幅达到 45%。 市场一冷就是一年多, 加之 1993年年中的金融整顿,连带着股市也跟着泛绿。
6、 1994年 7月 30日 -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发大涨
7月 30日,《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 股票市场的措施的文章,推出“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 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发 8月狂潮。上证指数从当日收盘的 333.92点,涨至 9月 13日的 1052.94点,累计涨幅 215.33%。
7、 1996年 12月 -评论员文章与涨跌幅限制政策扼住股市涨势
1996年 12月 16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 场》终于扼住了涨势的咽喉。文中给股市定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则是不正 常和非理性的。”经中国证监会同意,上交所和深交所决定从既日起,对在该两 所上市的股票、基金类证券的交易实行价格涨跌幅10%限制并实行公开信息制 度。当天,沪深两市均跌满10%,大部分股票被巨大的卖单封死在跌停板上。 四、 ○ 牛市 1999:功利性透支
1、 1999年 5月 19日 -5.19行情爆发
5月 19日 5·19行情爆发。从 5月 19日起,在网络股的带动下,沪深股 市走出了一轮强劲的上升行情,期间,上证综指更是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沪深
两市单日成交金额也创下了历史天量。
2、 1999年 6月 -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涨
6月 10日, 央行宣布第 7次降息。 6月 14日, 证监会官员发表讲话指出股 市上升是恢复性的。 6月 15日, 《人民日报》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 心,规范发展》重复股市是恢复性上涨,要求各方面要坚定信心,发展股市,珍 惜股市的大好局面。 6月 25日,两市成交量竟达 830亿元,创历史纪录。随后, 管理层还允许三类企业获准入市, 当天大盘跳空高开, 上证指数当日大涨 103.52点,涨幅 6.59%。
3、 1999年 7月 1日 -《证券法》实施
7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正式实施,标志着集中统一的监管体 制建立 , 也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法制化建设步入新阶段。
五、 ○ 打开潘多拉魔盒:从国有股减持到股权分置改革
1、 2001年 6月 -国有股减持拉开序幕
6月 14日, 媒体刊登国务院 《坚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 这份文件是在财政部主导下产生的,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当即表示:“国有股减持 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对证券市场来说是一个利好因素。”
2、 2001年 7月 -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
7月 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 32.55点。到 10月 19日,沪指已从 6月 14日的 2245点猛跌至 1514点, 50多只股票 跌停。 当年 80%的投资者被套牢, 基金净值缩水了 40%, 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 30%。
3、 2001年 10月 -证监会一家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
很快, 1500点“铁底”岌岌可危。 “10月 22日, 股市的神经越绷越紧。 下 午 3时,周小川像唐·吉诃德一般拎长枪跨瘦马直奔国务院。晚 7时周回府。晚 9时,中央电视台宣布,国有股减持办法暂停。”由五部委联合调研,由财政部 主持的国有股减持办法,实行了 3个月就被证监会一家宣布暂停了。
4、 2001年 7月 -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7月 23日中石化公布法人配售结果 ,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参与了中石 化 A 股的申购和配售,共配售 3亿股中石化。此举说明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已悄 然进入证券市场。
5、 2002年 6月 -国务院决定停止减持国有股
国务院决定 , 除企业海外发行上市外 , 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 《减持国有 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中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 , 并不 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 当日,上证指数和深成指几乎封于涨停。
6、 2002年 12月 -QFII 制度正式实施
12月 1日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正式实施, 当日证监会公布了 QFII 相关申请表格式及内容, 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了 QFII 交 易实施细则, QFII 实施全面启动。
7、 2005年 4月 30日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经国务院批准, 中国证监会 4月 30日发布 《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 点有关问题的通知》 ,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宣布正式启动。
8、 2005年 6月 -利好齐发,股改行情启动
6月 6日,证监会推出《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 (试行 ) 》, 这天股指跌破千点。随后几天,证监会各种利好齐发。 6月 8日,股票市场创下 了自 2002年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和最大单日成交记录, 沪深两市共有 120只股票 涨停,两市共成交 317亿元。这被认为是“虚弱的井喷”。
9、 2006年 9月 -股权分置改革已近收官
经过投票表决,中石化股改方案获得通过,其中总体赞成率为 99.96%,流 通股股东赞成率为 98.5%。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均投了赞成票。中国石化股改的完 成,也宣告了历时近一年半的股权分置改革已近收官。
图 1、 宏观经济运行与股指相关性
图 1、 宏观经济运行与股指相关性
A 股市场的历史告诉我们 , 每一次牛熊转换都是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 股市政 策、 供求状况影响股市的短期趋势 , 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与经济政策取向决定股市的 中长期趋势 , 其中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是先行的 , 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是滞后的 , 宏观经 济政策取向对市场运行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当前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股市政策、估值水平、收益率、成交量、开 户数 有利于 A 股市场往积极的方向发展。 但 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货币供应量、 定 期存款与流通市值比例 还不足以支持 A 股市场展开趋势性上涨行情 ,A 股市场正 处在震荡构筑底部等待经济复苏阶段。 股市筑底阶段 , 投资需要兼顾安全性和确定 性。围绕成本大幅下降而需求相对稳定的行业构建稳健型组合 , 如国电电力 (600795,股吧 ) 、 康美药业 (600518,股吧 ) 、 青岛海尔 (600690,股吧 ) 、 烟台万华 (600309,股吧 ) 、双汇发展 (000895,股吧 ); 围绕受益于经济刺激政策的行业构建积极型组合 , 如中国南车 (601766行情 , 股吧 ) 、天士力 (600535,股吧 ) 、山西三维 (000755,股吧 ) 、 赛马实业 (600449,股吧 ) 。
一、 A 股市场运行规律探讨
1、历次牛熊转换的总结
根据 A 股市场 18年的历史回顾 , 在对历次牛熊市的原因进行总结之后 , 我们再 对历次牛熊市的结果和市场特征进行总结和比较 , 可以发现 每次牛市的涨幅不尽 相同 , 而每次熊市跌幅最大值基本在 70%左右。
从历次牛熊市的持续时间来看 , 六轮牛熊市里 , 有四轮周期都是牛市持续时间 短而熊市持续时间长 , 分别是第二、 三、 四、 五轮 , 只有第一和第六轮是牛长熊短的。 结合各阶段的涨跌幅来看 , 中间四轮牛市持续时间短是因为其涨幅相对较小 , 而第 一、第六轮牛市涨幅较大 , 所以持续时间长 ; 中间 四轮熊市持续时间长是因为其调 整方式是缓慢的阴跌 , 调整幅度较小但是跌势较温和 , 所以持续时间长 ; 而第一、第 六轮熊市持续时间短是因为其调整方式是快速下跌 , 调整幅度大而且跌势迅猛 , 所 以持续时间短。
从历次牛熊市的市场特征 PE 极限值来看 , 早期市场脱离基本面非理性波 动 ,PE 值不具有参考意义。 从第二次熊市开始 ,PE 值才具有参考意义。 通过比较可 以发现 , 当前市场的 PE 值已经接近历史最低水平。
2、股市和经济的关系
在 A 股市场大部分的运行时间里 , 指数和 GDP 增速是保持同向的 , 这说明宏观 经济运行态势是股市运行的基础 , 决定了股市运行的中长期趋势。 但是在 A 股历 史上有两个时间段出现了股市走势和经济运行趋势的背离(见图 1)。仔细分析 这两次背离的原因 , 可以看到都是因为宏观调控所导致。
区域 1所对应的时间段是第四次牛市的发展阶段。当时的背景是经过从紧的 财政货币政策调控之后 , 中国经济实现了 “ 软着陆 ”, 但是由于紧缩力度过猛 , 时间过 长 , 加上亚洲金融危机的波及 , 实体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风险。 为应对经济增长速度 缓慢回落局面 , 宏观调控政策开始逐步松动 , 由紧缩向积极有限度的扩张转变。 股市 上的国企资金入市也没有受到限制 , 这些依然充裕的流动性开始追逐一些业绩稳 定、股价超跌、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个股。这种结构性的盈利机会吸引了更多的 资金入市 , 从而使股市提前于实体经济见底企稳。
区域 2所对应的时间段是第五次熊市的发展阶段。当时的背景是经济出现过 热 , 宏观调控政策开始收紧 , 财政货币政策虽然名义上仍维持 “ 稳健 ” 基调 , 但内涵已 逐步表现出适度从紧的趋向。 政策注重于加强宏观调控 , 抑制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 快 , 减缓物价上涨压力。 国资委也发文要求央企对已开展的委托理财、 股票投资等 高风险业务采取措施全面清理。 市场将此理解为限制国企入市的信号 , 由此导致了 股指出现连续性的下挫。
作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 , 股市在大部分的时间周期里都跟随实体经济的运行 方向 , 只有在特殊时间段才会出现与实体经济运行方向的背离。 影响这种背离的因 素 , 一方面是股市政策、 供求关系在起作用 , 另外一方面就是经济政策对于经济运行 调控作用的时滞性引起的。
3、股市和政策的关系
自从我国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以来 , 经济增长便经常性因为经济政策对部分行 业投资过热进行调控导致起起落落。 但是我国采取的是渐进式的调控方式 , 宏观调 控的力度较为温和 , 这就使得政策对于经济的调控作用带有时滞性。 由于宏观经济 政策的效果体现存在时滞 , 这段时滞期就是经济运行旧趋势放缓、 酝酿新趋势拐点 的时间段。 因为股市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投资人预期的影响 , 而政策是会直接影响投 资人预期的 , 因此当一个反经济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出台时 , 经济运行趋势因为政 策时滞因素不会马上转变 , 但是在股市上 , 部分投资人预期会迅速转变 , 引起股指出 现背离经济运行旧趋势的震荡波动 , 股市在运行趋势上产生分歧 , 拐点开始酝酿。 而由于宏观经济数据还没有出现经济政策引导的方向性转变 , 这会造成股市趋势 整体上依然延续之前的惯性 , 政策和数据博弈过程会导致股指反复震荡波动 , 直到 渡过政策效果的时滞期 , 宏观数据明确反映出调控政策的效果。 此时的股市也就结 束之前的反复震荡 , 确立趋势性的拐点 , 步入与经济政策和经济运行同向的新趋势 运行 , 开始一轮新的周期。
这一个过程其实反映的就是 股市的拐点从酝酿到清晰再到确立的过程 , 反映 在股指运行上就是顶部或底部出现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 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 运行趋势和经济政策方向 , 而其中经济运行趋势是滞后的 , 经济政策方向是先行 的。
4、 A 股市场运行规律
综上所述 ,A 股市场的运行规律可以描述为 :股市短期运行趋势受到股市政策、 供求状况的影响 , 股市中长期运行趋势取决于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与宏观经济政策。 其中 , 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是滞后的 , 宏观经济政策方向是先行的。 当二者方向一致时 , 股市出现同向的趋势运行 ; 当二者方向不一致时 , 股市会出现与经济政策方向一致
的拐点 , 等待经济运行态势转向来确认拐点。因此 , 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是对 A 股市 场运行方向起决定作用的(见图 2)。
范文五:回顾中国股市发展历史
回顾中国股市发展历史-----没有工具可分析 2007-05-17 14:48
2007年5月9日,上证指数站上了4000点,市场沉浸在一片欢呼声之中,因为股市的赚钱效应再一次得到放大与强化。
当前的中国股市似乎只有一个特性,那就是涨、涨、涨,由1000点涨到2000
点,由2000点涨到3000点,再由3000点涨到4000点,它不需要基础分析,更
不需要技术分析。
什么价值重估、制度溢价、人口红利、人民币升值、上市公司业绩等等,这些
概念与方法在当前的股市中任何一个都派不上用场。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投 资学的分析工具、本国及他国的历史经验,在当前的中国股市也似乎成了陈旧
及迂腐的代名词。一句话,当前的中国股市似乎已经找不到一个可分析的工具或
概念了!
可是,任何一个经济行为都应是可分析的经济行为,任何一个市场都应是可
分析的市场,否则世界上无数经济学家、无数经济分析师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如果一个市场已经没有了可分析的工具,那么这个市场要么成仙了,要么就是疯
了。
对于股市的“亢奋”,有人认为是因为国有资产价值重新得到张扬,个人投
资变得具体实在了,国有企业开始由脱困阶段转向资源优化阶段等等。可见,当
国有企业充满整个市场时,我们不仅没有为这种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市场低效率
而担忧,反将之看成了整个市场股票飙升的理由。此时,经济学家们又何在呢?
也许正如哲学家所言,在这个时候,不说就是最好的说。
大家都知道,金融交易的特性就是在未来支付不确定的情况下分散风险,因
此得用有效的金融合约来保证这种未来支付的公平合理性。股市作为一种特殊的
金融交易,在上述基础上更表现为股市交易的流动性与广泛性,表现为股市交易
的纯粹的非人格化。
没有一个好的信用制度及法治基础,在实体经济的交易中,各种欺诈行为就
会屡屡发生;股市交易的上述特性,也为种种欺诈行为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股
市交易中,不仅更容易让一方受骗,而且更容易让成千上万的大众受骗。而为了
避免或减少这种欺诈行为发生,就得用一套严密的信用体系及法律制度来保证市
场投资者的权利及权益不会受到侵犯。而这套法律制度不仅比一般实体经济交易
中的制度安排要求更高,甚至于比其他金融交易中的制度安排要求更高。但就实
际情况来说,中国证券市场不仅信用制度不足,而且相关的法律制度依然不足以
来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1990年上海与深圳两个交易所成立后,中国的证券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
上市公司从股市筹集大量的资金,促进了一些企业或行业快速成长。但是我们也
应该看到,由于制度性准备不足,中国的证券市场在刚推出的时候,一个重要目
的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财务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尽管中国股市可以在一定程
度上分散国有企业改革及经济改革的风险与成本,但是股东权利及权益保护机
构、合约履行制度、证券市场发展的信用制度却难以建立起来。
此后,随着股改和一些基础性制度的确立,中国证券市场有了很大的改观。
但是由于政府与证券市场的利益冲突太多,政府对证券市场的干预太多,这使得
证券市场的法治独立依然难以实现,证券市场发展的制度前提——信用体系也难以确立。由于社会的信用制度无法确立,政府只能成为整个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
最终信用担保人。
当整个证券市场的信用是由政府担保时,再加上大部分上市公司及市场金融
机构的最终控股权为政府所主导,这当然会促使一些上市公司高管及市场金融机
构对市场进行操纵,对股价进行操纵。因为其疯狂行为如果赢了,个人或单位就
可以获得丰厚盈利,而输了则可由政府兜底。既然上市公司可以这样,中小投资
者在表面的财富效应下,也会疯狂地涌入市场。一张没有个人信用基础、没有有
效的法律制度保障的股票,也就在一夜之间成了分配社会财富的入场券。这恐怕就是当前中国股市为何没有可分析工具的原因所在。
可以说,中国股市的基础性制度不确立,市场投机的疯狂就难以改变。这就
是中国股市发展十几年来的现实。而且,股市的基础性制度并不是一天生成的,
它是一个十分漫长的演进过程,特别中国股市的信用制度,更是需要时间来培育。
股市正处于调整阶段
我国的沪深股市是从一个地方股市发展而成为全国性的股市的。在1990年12月正式营业时,上市的股票数量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只,其规模很小,且上市的股票基本上都是上海或深圳的本地股,如上海的老八股
中只有一支是异地股票。在其后股市的发展中,由于缺乏战略性的考虑,造成了资金的扩容与股票的扩容
不同步,特别是资金扩容,其速度远远快于股票扩容。在1991年至1996年的五年间,股票营业部从数十家扩展到现在的近3000家,入市资金从10多亿元增加到现在的3000多亿元,而上市公司却只从当年的近20家增加到现在的400多家,上市流通的股票只有300亿股。股市的供求关系极不平衡,这样就造成
了股价在最初两年出现暴涨的局面。
上海股市从1990年12月开始计点,1992年年底就上升到了780点,平均年涨幅达到179%;深圳股市从1991年4月开始计点,1992年底也涨到了241点,年均涨幅也有68.5%。
由于股价在开始两年涨幅过度,伴随着股票的扩容,在1993年上半年股价达到历史性的高度以后,股价
就停步不前,沪深股市就进入艰难的调整阶段。1993年沪深股市收盘指数分别为833点和238点,1994
年收盘指数分别为647和140点,1995年的收盘指数分别为555点和113点。根据国外股票指数的上涨速度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股市这种调整估计还要相当时日。如国家不出现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上证
综合指数若要在1000点站稳,大概还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
9.2 股票供不应求
我国股市股民多、入市的资金额度大,而上市流通的股票少,股市呈现出明显的股票供不应求局面,据初
步统计,到1996年10月底,沪深股市登记在册的股民约有1800万,而同期沪深股市的流通股规模约为
300亿股,平均每个股民拥有的股票只有近1700股。据初步估算,我国上市公司1995年的每股税后利润不到0.30元,平摊下来,股民人均收益最多只有500元,按人均入市资金2 元计算,股票投资的收益率(不计交易税、费)只有2.5%,只相当于活期储蓄利率。而由于股民在股市中频繁交易,其上缴的手续费
及交易税之总和往往比流通股的税后利润之和还要多。
9.3 股市交投过旺
由于我国股民投机性较强,其入市的动机主要是以搏差价为主,所以许多股民以炒股票为业。股市稍有风
吹草动,便买进杀出,追涨杀跌之风盛行,股市的交投极其活跃。如国外一般成熟股市股票的年均换手率
不到40%,而我国股市的年均换手率却超过600%,是国外成熟股市的15倍。 股市交投过旺一方面造成股市的暴涨暴跌,如美国纽约股市从开办到现在的200年间,日涨跌幅度超过3%的只有10次,而沪深股市涨跌幅超过3%的时间却要占整个交易日的20%以上。交投过旺的第二个后果就是造成股民的交易成本上升,1996年1~10月,沪深股市的股票成交量达1.3万亿,股民上交的交易税、手续费近200亿,而今年上市公司流通股的税后利润估计只有近100亿。收入与支出相比,支出多100亿,这样就使整个股民成为亏损一族。
9.4 股市尚待规范
我国股市是由地方股市发展起来的,且中央政府对股市的监管从1992年下半年才开始,股市的运作还尚待规范。从宏观管理方面来讲,其一是对股市的规律还缺乏统一的认识,具体表现在相关的政策缺乏科学
性和连续性,如股市扩容及上市指标的控制仍沿用额度控制的方法。其二是对股市的发展缺乏长远的规划。
如国家股、法人股并轨问题,没有一个具体的实施计划。其三是对股市的监管力度明显不足,如对信息披
露的监管、对制止机构大户联手操纵股市等问题力度明显不够。
从证交所方面来讲,虽然沪深股市已成为全国性的股市,但证交所仍归口地方管理,且证券交易税的一半
归地方财政,证交所的地方利益倾向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两个交易所都将成交量的大小作为工作目标(成交量大就可多收交易税),所以对有利于活跃股市成交的一些不规范行为的制止明显不力。 从券商方面来讲,其一方面在自营业务中利用资金实力对股价进行操纵,以从中渔利;另外为配合新股的
顺利发行,往往采用人为造市的方法,拉抬股价,引股民上钩。
上市公司方面,为了新股的发行或配股的顺利完成,在信息披露方面一般是报喜不报忧,隐瞒一些重要的
不利信息,且经常高估利润指标。而一旦股票上市发行成功,则发表声明更改盈利预测或发表所谓的道歉
声明来掩盖错误。
中国股市发展的历史进程
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中国银行(3.56,0.01,0.28%)业研究中心主任)
赵晓玲
30年,一个呱呱落地的婴儿可以长成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30年,中国股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一些成熟市场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才能完成的道路。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986年11月14日,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纽
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凡尔霖时,向来宾赠送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只股票
——一张面额为人民币50元的上海飞乐音响(6.54,0.10,1.55%)公司股票,成为我国股票市
场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1、股票发行创“新纪元”
1984—1986年,北京、上海、广东、四川、辽宁等地的部分集体和国有中小企业纷纷
开始股份制试点,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如广东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北京天桥百货公司、上
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中北京天桥百货、上海飞乐音响、上海延中实业等公司还公
开发行了股票。
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对前期股份制试点的成绩做出肯定,允许继续试点并提
出了规范性意见。从此政府逐渐加大对股份公司的规范化管理,股份公司开始按照国际惯例
设立和运作,股票发行更加规范,真正意义上的股票发行数量也越来越多。上海、深圳出现
了股票的公开柜台交易,沈阳、武汉、成都等地也出现了股票的公开交易或场外交易。成立
了一批专门从事股票发行、转让或交易相关业务的证券公司,从而为股票市场的发展奠定了
市场基础。
1987年1月,上海真空电子器件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我国第一家实行股份
制的大中型国营企业。该公司股票的发行,拉开了国营大中型企业股份制试点的序幕,股份
制试点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截至1990年底,我国共有4750家企业发行了各种形式的股票,共筹资42.01亿元。其中,公开发行股票筹资17.39亿元,非公开发行筹资24.62亿元。
2、股票交易由“暗”转“明”
1984年11月18日,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发行不久,一些持有者即开始
了自发的股票转让,这就是股票的私下交易。股票的私下交易广泛地存在于公开柜台交易之
前的深沪两地。由于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缺乏市场化的价格、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成本过
高等问题,股票的私下交易存在着较多的投机和欺诈成分。
为解决股票的流通问题,1986年,上海试办了股票的公开柜台交易。1986年9月26日,“飞乐音响”与“延中实业”两只股票率先在中国工商银行(4.14,0.02,0.49%)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部柜台交易。为规范股票柜台交易,1987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出台了《证券柜台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股票必须在经人民银行批准的证券柜台转
让,同时放开了股票交易价格。随后,上海的股票交易柜台和股票交易数量均有所增加,到
1990年,上海已有16个证券交易柜台和40多个证券交易代理点。
深圳的股票柜台交易始办于1988年。1988年4月7日,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开始受
理深圳发展银行的股票转让业务。1989年又批准了3家信托投资公司设立证券部,从事代
理发行、股票转让等业务。到1990年,深圳共有10个股票交易柜台。
深沪股票交易柜台的设立进一步发展了我国股票流通市场。到1990年,沪深两地共有12只股票在柜台公开交易。但是由于股票柜台交易制度设计上存在不足,在这一阶段股票
的私下交易一直都未停止。柜台交易设定涨停板导致柜台交易与私下交易价格的巨大差异,
以及不同柜台之间的价格差异,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私下交易的盛行。
3、证券交易所及中介机构“从无到有”
20世纪80年代,证券市场在试点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90年代初,经济、金融领域的治理整顿为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创造了必要的环境。深沪股票交易柜台制度设计的缺陷
以及股票场外交易的广泛存在,要求尽快建立集中的股票交易市场。
经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1月26日正式成立,并于同年12月19日在上海开张营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大陆开业的第一家证
券交易所。我国第二家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也于1991年7月3日正式开业。
伴随着一、二级市场的初步形成,证券经营机构的雏形开始出现。1987年9月,中国第一家专业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1988年,为适应国库券转让在全国范围
内的推广,中国人民银行下拨资金,在各省组建了33家证券公司,同时,财政系统也成立
了一批证券公司。
这一阶段是我国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各项基本制度在探索中得以建立,整个市场规模
较小。股票市场的发行和交易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也缺乏统一的监管。同时,对资本
市场的发展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上一页 2 3 下一页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8日 00:27 华夏时报
1.第一次全国性的炒股热潮出现
由于尚未形成完善的供求机制和市场监控机制,我国股市价格呈现出大幅波动的特征,
具有较强的投机性。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例,1992年5月全面放开股价,实行自由竞价交
易,仅3天时间,上证综指从617点上升到1429点。随后,由于新股上市,上证综指从1429
点一路下滑到387点。波动幅度之大前所未有。
“过山车”般的行情让很多人看到了一夜暴富的可能,于是第一次全国性的炒股热潮开
始出现。当时有一部名叫《股疯》的电影正在全国上映。著名演员潘虹饰演的一名女售票员
为了一个一夜暴富的梦想,舍夫弃子,义无反顾地投身股市,最终上演了一幕悲喜闹剧。电
影很精彩,但其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股市的盲目崇拜则更加深刻。
2.监管体系初具雏形
1992年深圳的“8?10”股票发售事件将这种全民炒股的疯狂推向了顶峰,让社会充分
看到了一个缺乏监管和正确引导的股市对于经济的破坏能量,也促使政府下决心建立健全我
国的股票市场监管体系。
1992年10月,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资
本市场开始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监管框架,区域性试点推向全国,全国性市场由此开始发展。
1998年4月,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撤销,中国证监会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监管部门,
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证券期货市场监管体制。
中国证监会成立后,推动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
息披露实施细则》、《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关于严禁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的通知》
等一系列证券市场法规和规章的建设,资本市场法规体系初步形成,资本市场的发展走上规
范化轨道,为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
3.对股票市场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1999年5月19日,上证指数从1057点起步,掀起一波长达两年的牛市行情,使得这
一天成为很多股市投资者难以忘却的记忆,并被誉为“5?19行情”。与此同时,当时一篇
题为《坚定信心规范发展》的《人民日报》社论同样令人难以忘怀,文章把将5月19日以
来的上涨定义为“恢复性行情”。
投资者从这次股市上涨中政策面的变化体味到政府对于股市认识的转变,在1996年底,
《人民日报》将当时的股市上涨定义为过度投机,而如今则对股市的上涨抱以殷切期望。这
种转变是我国当时的经济状况以及国际证券市场走势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在5?19行情中,
许多讨论股指上涨与消费关系的文章见诸于报端,对股票市场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它不仅
是筹资的工具,而且股指的上涨还能带来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增长,有助于改善企业公司治
理结构等。股票市场的地位被提升到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考虑。
总体来看,在这一阶段初期,我国投资者还未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加上市场规模较小,
一时间投机之风盛行。而后监管体系的建立则起到进一步规范市场的作用,引导公众树立正
确的投资理念,深化股票市场的经济晴雨表功能。
1.法律体系的规范和完善
《证券法》于1999年7月1日正式实施,是中国第一部规范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的法
律,并由此确认了资本市场的法律地位。2005年10月全国人大修订了《公司法》和《证券法》,并于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与“两法”的修订相适应,全国人大、国务院各部
委对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进行了梳理和调整,基本形成了与“两法”配套的规章体系。
“两法”的修订和资本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理顺了资本市场的法律关系,对推动市场
的法制化、规范化意义深远。
2.股权分置改革让股市“脱胎换骨”
股权分置的产生主要根源于早期对股份制以及资本市场功能与定位的认识不统一,并且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还处在初期阶段,国有资本运营的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作为历史
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
制的根本性变革。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2005年4月29日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
关问题的通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同年9月证监会正式发布并实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全面股改步入操作阶段。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本质上是实现
机制上的转换,即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协商机制,消除A股市场
股份转让的制度性差异。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使国有股、法人股、流通股利益分置、价
格分置的问题得以解决,可实现证券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和定价机制,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
促使证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合法权益。
3.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净化”中介
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南方、闽发、“德隆系”等证券公司长期积累的问题充分
暴露,风险集中爆发,全行业生存与发展遭遇严峻的挑战。2004年中国证监会制定了创新类和规范类证券公司的评审标准,处置了31家高风险证券公司,同时支持优质公司在风险
可控、可测、可承受的前提下拓展业务空间。
2007年8月,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结束,证券交易实行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
管制度,改革国债回购、资产管理、自营等基本业务制度,建立证券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和基
本信息公示制度,完善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控和预警制度;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对证券
公司高管人员和股东的监管,规范高管和股东行为;成立了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
任公司等。证券公司运行与监管制度的完善是保持我国股票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石。
除此之外,我国股票市场还进行了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改革
发行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经过这些改革,投资者信心得到恢复,资本市场出现转折性变化,
沪深股指纷纷创出历史新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
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
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o
o 复制
o 默认
o 缩小
o 放大
o
,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评论之九
, 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赵晓玲
, 编者按
, 在当前股市走势乖张、众议纷纭的背景下,本报约请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
院教授、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及其研究团队,对改革开放以来的股市发
展进程及前景撰文以述,开掘股市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真正定位。
, 1. 中国股票市场萌芽及最初探索阶段(1978-1991)
, 30年,一个呱呱落地的婴儿可以长成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30年,中国股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一些成熟市场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才能完成的道
路。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 随着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大幕的拉开,股份制改革在城市开始初步试
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提出“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
城市集体企业、国营小企业开始股份制改革。随后,中共中央下发《关于经济体制
改革的决定》,国有中小型企业也开始此项改革。股份制试点的铺开使得股票发行
数量迅速增加,股票流通市场开始形成,股票交易日益活跃。
, 1986年11月14日,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
,
o
o 复制
o 默认
o 缩小
o 放大
o
, 纪念改革开
放30周年系列评论之九
, 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赵晓玲
, 编者按
, 在当前股市走势乖张、众议纷纭的背景下,本报约请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
院教授、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及其研究团队,对改革开放以来的股市发
展进程及前景撰文以述,开掘股市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真正定位。
, 1. 中国股票市场萌芽及最初探索阶段(1978-1991)
, 30年,一个呱呱落地的婴儿可以长成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30年,中国股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一些成熟市场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才能完成的道
路。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 随着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大幕的拉开,股份制改革在城市开始初步试
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提出“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城市集体企业、国营小企业开始股份制改革。随后,中共中央下发《关于经济体制
改革的决定》,国有中小型企业也开始此项改革。股份制试点的铺开使得股票发行
数量迅速增加,股票流通市场开始形成,股票交易日益活跃。
, 1986年11月14日,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