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哺乳动物的受精
2010年第45卷第9期生物学通报5
哺乳动物的受精
韩之明
孙青原
北京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00101)
摘要受精是单倍体配子(精子和卵子)融合产生新生命的过程,是有性生殖个体发育的
起点。根据动物种类的不同,受精可以发生在体内,也可以发生在体外。它一方面恢复了染色体双倍体数目,保证了双亲的遗传作用;另一方面,受精可以把生殖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同源重组获得遗传物质变化和个体发生过程中产生的变异遗传下去,保证了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在生物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哺乳动物
受精
文献标识码:A
生理过程。哺乳动物的精子在附睾内已经获得了运动能力,但由附睾分泌的一种物质附于精子表面,抑制了受精能力,这种物质被称为去能因子。精子进入雌性生殖道以后,去能因子的作用被解除,精子才具有真正的受精能力,这就是精子获能,能够解除去能因子的物质称为获能因子。精子获能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包括膜流动性增加、蛋白酪氨酸磷酸化、胞内cAMP浓度升高、表面电荷降低、质膜胆固醇与磷酯的比例下降和游动方式变化等。通过精子获能,可以去除精子表面的覆盖物,暴露出精子膜表面与卵子相识别的位点,精子获能后,精子头部出现流动性不相等的区域,为精子膜与顶体膜融合做好准备,精子顶体后区膜的流动性加大,为与卵膜结合做准备。
中国图书分类号:Q132.1
1受精的概述
受精现象的发现最早始于1875年和1876
年,是由Hertwig和Fol分别在海胆中观察到的。由于哺乳动物受精发生在体内,很难得到大量卵子,不易进行研究,对哺乳动物的受精研究工作起步较晚。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很多人进行过哺乳动物体外受精的实验,然而哺乳动物的体外受精研究真正发展是在Austin和美籍华人张明觉于1951年发现精子获能(capacitation)现象以后。
2位科学家几乎同时在大鼠和兔中发现,精子必
须在雌性生殖道内滞留一段时间才能获得受精的能力。从精子获能现象发现后大约20年,即70年代初开始,人们实现了哺乳动物精子的体外获能,使哺乳动物的体外受精更易操作。1978年,Step-
tone和Edwards利用体外受精技术成功地获得第1例试管婴儿,使体外受精成为造福于人类的技
术,此后又建立了显微授精技术,使少精症和无精症患者可以得到后代。到目前,全世界已有数百万不育夫妇通过体外受精技术获得了后代。此外,体外受精也已应用于畜牧业生产当中。
受精涉及到精子和卵子之间多步骤、多成分的相互作用。就哺乳动物而言,受精包括精子获能、精子识别卵子透明带(zonapellucida,ZP)及发生顶体反应(acrosomereaction,AR)、精子穿过透明带、精卵质膜发生结合和融合、卵子的激活及第二极体的排放、雌雄原核的形成及融合等多步骤的复杂过程。
3精子识别卵子透明带、顶体反应及穿过透明带低等动物和高等动物生殖细胞的结构和受精
过程存在较大的差异。大多数哺乳动物的卵子在排卵时并没有完成减数分裂,而是处于第2次减数分裂的中期(MII期)。MII期的卵子周围由2层成分包围,一是透明带,它是由生长期的卵母细胞分泌的非细胞成分,由ZP1、ZP2和ZP33种糖蛋白组成;其二是卵丘细胞层,它是由卵丘细胞(cu-
muluscell)和细胞间富含透明质酸的非细胞成分
组成。精子与卵子间的识别和结合是通过精子表面的卵子结合蛋白(egg-bindingprotein)与卵子
ZP表面的精子受体(spermreceptor)相互作用而
实现的。精卵之间的识别和结合发生在卵子透明带上,精子与卵子透明带之间的识别分为初级识别和次级识别。未发生顶体反应的精子与透明带
2精子获能
精子获能是哺乳动物精子在受精前必须经历
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指精子获得穿透卵子能力的
6生物学通报2010年第45卷第9期
之间首先发生初级识别,诱发精子顶体反应;顶体反应后的精子与ZP发生次级识别。顶体反应释放出许多水解酶类,在透明带上溶解出一条通道,借助精子本身的运动,穿过透明带。
在精子与卵子透明带的相互作用中,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I(GalTI)是最早报道的卵子结合蛋白。GalTI与ZP3寡糖链识别并结合可使精子表面GalTI聚集,激活耦联的G蛋白,引发精子发生顶体反应。但是GalT缺失的精子仍然可以与卵子透明带结合,提示精卵结合过程中存在其他不依赖于GaIT-ZP3的结合机制。卵子表面成分作为精子表面受体的配体,起着信号分子的作用,实现精卵识别,诱发精子顶体反应。研究表明,ZP3作为精子受体在精卵识别、诱发顶体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也对精卵结合后下游信号通路的调节起重要作用。精卵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种特异精卵质膜的融合。当一种哺乳动物的卵子在体外与另一种哺乳动物的精子相互作用时,精子很少能与透明带结合而穿过透明带。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去掉卵子周围的透明带,异种之间的受精屏障随之消失。例如,人精子在体外不能与仓鼠卵子ZP结合,而当把ZP去掉后,人精子就可穿入仓鼠卵。因此,大多数情况下,透明带是阻止种间受精的主要屏障。
精子头部前端与卵子透明带接触以后,通过受体-配体的相互作用,顶体外膜与精子质膜发生融合,释放顶体内的水解酶类,这一胞吐过程称为顶体反应。顶体反应释放的水解酶类消化透明带,使精子穿过透明带而到达卵子表面,并使卵子受精。只有获能精子才能与卵子透明带相互作用而发生顶体反应。精子顶体反应的发生是通过精子膜蛋白与卵子透明带上糖蛋白间的相互识别完成的。精子与卵子之间这种蛋白一糖的结合以及进一步的蛋白—蛋白的结合通过跨膜信号传导引发精子内部一系列快速的生理生化反应,如离子浓度、蛋白磷酸化水平、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的改变等,从而使得Ca2+水平上升,pH下降,最终导致顶体反应的发生。
除了透明带以外,孕酮也是精子顶体反应的天然诱导物。孕酮可以诱导精子细胞内发生顶体反应所需的信使分子如二酰基甘油(DAG)等。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与孕酮有相似的作用。孕酮很可能通过作用于精子的GABA受体而引
发精子的顶体反应。有人提出,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孕酮可能与透明带协同作用,引起精子顶体反应的发生。在体外,可用溶解的透明带或钙离子载体
A23187处理诱发获能精子发生顶体反应。4精子与卵质膜结合和融合的分子基础
精子发生顶体反应穿过透明带以后,很快到达卵质膜表面,并与卵质膜结合并融合,整个精子(连同尾部)进入卵子。在大多数情况下,首先精子头的尖部与卵子质膜接触,随后精子头侧面附着在卵子质膜上。精子与卵质膜的作用至少涉及到2个主要步骤,即结合和融合。精卵之间的结合可发生在精子膜的任何区域,包括顶体内膜。因此,精卵结合属于非特异性的细胞间相互作用。与精卵结合相比,精卵融合要求比较严格,需一定的温度、pH和离子条件。精卵结合和融合是2个截然不同的过程,可能涉及到不同的分子。生理性结合,即粘附(adhesion)是精卵融合的前提。在非哺乳类动物和非真兽类哺乳动物,精子的顶体内膜与卵子质膜融合;而在真兽类(胎盘类)哺乳动物,一般认为,参与精卵融合的是精子头部赤道段的质膜。精子的顶体反应对精卵融合却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发生顶体反应的精子不能与卵质膜融合。这说明,顶体反应不仅对精子穿过透明带是必要的,在顶体反应过程中,精子质膜蛋白质的迁移和变化构成精卵融合的分子基础。此外,精子运动有助于精子穿过卵丘和透明带,但对精卵质膜的融合而言,精子运动并不是必要的。精卵质膜融合不像精子与卵子透明带作用时具有严格的种特异性。例如,几乎所有动物的精子均可穿入金黄仓鼠的卵子,小鼠的精子可穿入多种动物去透明带的卵子。但是,精卵融合还是具有一定的种特异性,而这是由参与融合的蛋白特异性决定的。例如,金黄仓鼠的卵子最容易与同种精子融合,小鼠的卵子质膜只允许同种精子穿入,豚鼠的精子更易与同种卵子融合,狗的精子不能与仓鼠卵融合等。
卵质膜上参与精卵相互作用的分子包括整合素(integrin)、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glycosyl-
phosphatidylinositoI-anchoredprotein,GPI-anchoredprotein)、膜蛋白CD9和CD81等。其中CD9是第1
个被发现的与精卵质膜融合直接相关的分子,CD9是4次跨膜蛋白(tetraspanin)超家族成员,这种蛋白不仅能在同类分子间而且还能与膜上其他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广泛的分子协同网络。
2010年第45卷第9期生物学通报7
精子中参与膜融合的蛋白分子包括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ADAM)家族成员、Izumo、DE/CRISP蛋白和赤道素(equatorin)等。Izumo是第1个被证实与精卵质膜融合相关的关键精子蛋白,它的发现被认为是生殖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
激活与之相偶联的G蛋白或酪氨酸蛋白激酶,从而引发级联反应。对哺乳动物精子特异性磷脂酶C亚型(PLCζ)诱发了卵胞质中Ca2+浓度上升的发现,使精子因子假说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6卵子皮质反应及多精受精的阻止
鸟类、鱼类及许多无脊椎动物是多精受精动
Izumo在新鲜精子上无法测出,但出现在顶体反应
后的精子膜上,说明Izumo可能存在于顶体内膜,在顶体反应后才暴露。研究表明,Izumo的缺失可特异性地抑制精卵质膜的融合过程,但不影响精卵融合后的发育过程。这一研究说明,顶体内膜也可能参与精卵质膜的融合。
物。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受精过程中可有多个精子入卵,卵子中形成多个雄原核,但最终只有1个雄原核与雌原核结合,完成正常的胚胎发育,而其他雄原核在发育中途退化。胎盘类哺乳动物是单精受精动物,受精时只需1个精子入卵,以保证合子重新恢复二倍体。如果1个以上精子入卵,通常会导致胚胎发育异常或发育阻滞,最终夭折。在人类,尽管有三倍体和四倍体婴儿出生的报道,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多精受精会导致自然流产。并且,多倍体婴儿通常有严重的缺陷或功能异常。与其他动物相比,猪的多精受精率很高,体内多精受精率可达到30%~40%,而体外多精受精率可高达
5卵子激活
在大部分脊椎动物中,未受精的卵母细胞被
细胞静止因子(cytostaticfactor,CSF)阻滞在MII期。CSF首先是在两栖类发现的。把MII期卵子的细胞质移入2-细胞胚胎中的一个卵裂球中,注射的卵裂球停滞在分裂中期,而没有注射的卵裂球继续分裂。采用细胞融合技术,在小鼠也证实了同一现象。多年前已发现c-mos基因的产物具有CSF的活性,近年的研究证明,内源性减数分裂抑制剂2(Emi2)是后期促进复合体(anaphase-promoting
65%。研究表明,猪卵母细胞质具有一定的清除多
余精子的能力,多精受精的卵子中有多个雄原核形成,但如果多余的精子不干扰正常的雌雄原核结合,胎儿能发育到期。当有多个雄原核与雌原核结合时,可形成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胎儿,甚至有的胎儿中既有二倍体细胞,也有四倍体细胞,但生下来的小猪中未发现多倍体现象。绝大多数情况下,哺乳动物受精时,只有1个精子入卵。阻止多精受精的机制主要有2种。一种机制是雌性生殖道的初步筛选。尽管哺乳动物一次射出的精子数量可达数千万甚至上亿个,但最终通过生殖道达到受精部位的精子数量很少,通常精子数与卵子数比例不超过10∶1,只有那些活力相当好的获能精子才能到达受精部位。例如,小鼠一次排精大约5千万个左右,但真正到达输卵管受精部位的仅有100~200个。阻止多精受精的另一个机制是卵子本身具有强烈的阻止多精受精的能力,皮质颗粒参与了阻止多精受精。精子穿入卵子后,卵子皮质颗粒的内容物很快释放到卵周隙中,使透明带硬化,精子受体失活(透明带反应);与此同时,精子膜与卵质膜融合,皮质颗粒膜也与卵质膜融合,也改变了卵质膜的性质(卵质膜反应),从而达到阻止多精受精的目的。
complex,APC)的抑制分子。Mos和Emi2都是CSF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诱导MII期阻滞的必要成分,
Mos通过下游的蛋白激酶将Emi2磷酸化,从而促
进Emi2的稳定性和活性,两者协同作用,抑制了
APC,把未受精的成熟卵子阻滞在MII期。
精子入卵使“休眠”的卵子复苏,启动一系列生化事件的发生、代谢的变化和减数分裂的完成,最终导致细胞分裂、分化和新的生命个体的诞生。卵子的这种复苏过程被称为卵子激活(activation)。精子入卵引起卵胞质内Ca2+浓度上升(Ca2+振荡),升高的Ca2+水平激活了钙/钙调依赖性激酶II(Cal-
cium/calmodulin-dependentkinaseII,CaMKII),此
外,高的Ca2+水平使Emi2迅速降解,恢复活性的
APC可以降解CyclinB和使Cdc2失活,从而破坏
了CSF诱导的MII期阻滞,实现中期到后期的转化。精子引发卵胞质内Ca2+浓度上升的机制一直没有定论,长期以来存在2种假说:第一种是精子因子假说,该假说认为是精子与卵质膜融合后精子将可溶性因子释放到卵胞质中,从而引起Ca2+浓度的上升;另一种是受体控制假说,该假说认为是精子与卵子质膜表面的受体相互作用,活化的受体
7精子核去浓缩及雄原核形成
8生物学通报2010年第45卷第9期
在哺乳动物受精过程中精子入卵后,精子核直接与卵胞质作用,发生核膜破裂,精子染色质去浓缩;与此同时,卵母细胞恢复减数分裂,排出第二极体。随后在去浓缩的雄染色质周围进行核膜重建,最后形成雄原核。哺乳动物的圆形精子细胞核的组蛋白在完全被精子特有的鱼精蛋白取代后,染色质变得高度浓缩,形成精子,这就是精核浓缩化的过程。这种独特的浓缩包装方式保护了精核染色质,使得精子基因组处于无转录活性状态。在受精过程中精子核的去浓缩过程与精子发生精核浓缩化的过程相反。精子特有蛋白被卵源组蛋白替代的过程与精子核的去浓缩过程是相关联的。精子染色质在卵内去浓缩的过程是受精后精子DNA参与胚胎发育的关键。在原核形成时,内质网可能参与了核膜的组建,精子的核膜和其它膜性成分也可能参与雄原核核膜的形成。
组织发生在精子头的基部。在对猪体外受精过程中中心粒的遗传机制的研究中发现,精子中心粒在受精后即被进一步降解,直到囊胚期才重新出现,是来源于卵母细胞和精子的中心体周蛋白(主要是γ-微管蛋白)形成的微管组织中心在早期胚胎分裂过程中组织纺锤体形成。在大多数哺乳动物(除了灵长类)早期胚胎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是不需要中心粒参与的,可能是MTOCs中具有微管成核功能的γ-微管蛋白起了主要作用。
哺乳动物受精生物学的研究开展几十余年来,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随着先进研究手段在受精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对受精过程的各个步骤的生理生化以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正在进一步地开展,将使我们对哺乳动物受精过程及机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主要参考文献
12345
陈大元,孙青原,李光鹏.受精生物学-受精机理与生殖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张天荫.动物胚胎学.济南:山东科技出版,1996.秦鹏春.哺乳动物胚胎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8受精过程的中心体遗传
一般情况下,中心体中央含有1对中心粒,周
围由无定形物质组成,从无定形物质伸出微管束。目前明确的中心体组成蛋白有100多种,其中主要的功能蛋白有γ-微管蛋白(γ-tubulin)、中心体蛋白(centrin)和核有丝分裂器蛋白(Nuclearmitot-
BavisterB.D..Earlyhistoryofinvitrofertilization.Reproducti-on2002,124:181—196.
BreitbartH..Intracellularcalciumregulationinspermcapacit-ationandacrosomalreaction.MolCellEndocrinol,2002,187:139—144.
icapparatusprotein,NuMA)等。在大多数哺乳动物
配子形成过程中,精子保留了1个中心粒但失去了大部分中心体周蛋白,反之,卵母细胞失去中心粒,但保留了大部分中心体周蛋白。受精后,2个配子的中心体组分彼此互补,形成1个中心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行使功能。但小鼠的情况有所不同。受精前小鼠卵母细胞中有许多(约16个)星体微管结构。有研究表明,小鼠MII期卵母细胞中非纺缍体微管组织中心来自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过程中的中心体。在小鼠成熟精子中,没有发现中心粒;精子入卵后,也不形成精子星体结构。这些事实说明,小鼠中心体是母方遗传的。受精后卵子胞质中的星体,负责原核的相互靠近。大多数动物的情况与小鼠不同。例如,牛、羊、兔和人卵子胞质中没有微管组织中心。精子进入卵子后,在精子颈部区域形成1个微管星体结构,并随着原核生长及迁移而增大。超微结构观察显示,羊精子入卵后,在形成的2个原核之间,从精子颈部区域的近端中心粒衍生出放射排列的微管,中心粒位于第
1211109876
DeBlasG.,MichautM.,TrevinoC.L.,TomesC.N.,YunesR.,DarszonA.,MayorgaL.S..Theintraacrosomalcalciumpoolpla-ysadirectroleinacrosomalexocytosis.JBiolChem,2002,277:49326—49331.
PrinmakoffP.,MylesD.G..Penetration,adhesion,andfusioninmammaliansperm-egginteraction.Science,2002,296:2183—2185.
SunQ.Y..Cellularandmolecularmechanismsleadingtocorti-calreactionandpolyspermyblockinmammalianeggs.MicroResTech,2003,61:342—348.
SunQ.Y.,NagaiT..Molecularmechanismsunderlyingpigoocytematurationandfertilization.JReprodDev,2003,49:347—359.
YanagimachiR..MammalianFertilization.InKnobilE.,NeilJD(eds).ThephysiologyofReproduction,2nded.NewYork:RavenPress,1994:178—317.
lnoueN.,IkawaM.,IsotaniA.eta1.Theimmunoglobulinsu-perfamilyproteinlzumoisrequiredforspermtofusewitheggs.Nature,2005,434(7030):234—8.
LitscherE.S.,WilliamsZ.,WassarmanP.M..ZonapellucidaglycoproteinZP3andfertilizationinmammals.MolReprodDev.2009,76(10):933—941.
1次有丝分裂纺锤体的一极。利用电镜观察和抗
微管免疫荧光标记等方法证明,兔受精后微管的
(E-mail:hanzhiming@yahoo.com)
范文二:哺乳动物的“飞行”
在地球上,鸟类并不是唯一会飞翔的物种,会飞的哺乳动物其实也很多,共有60多种。蝙蝠这种具有与鸟类同样强大飞行能力的哺乳动物是特例,其他哺乳动物的“飞行”更像是滑翔。例如,一种松鼠能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上,而飞鼯猴能平均滑翔飞出约30米的距离。 这样的“飞行”,比在地上奔跑的速度更快,那为什么不能成为这些哺乳动物常用的手段呢?因为对它们来说,飞一次比在地上奔跑更加费力。科学家曾对东南亚飞鼯猴的“飞能力”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发现,它们飞行要比普通的行走多花费一半的力气,因为它们在飞之前通常要爬上高高的树,而这种飞前准备增加了它们的体能消耗。这又引出一个新问题,既然如此费力,它们为什么还会进化出飞的能力呢?因为这非常省时,有助于它们更快摆脱天敌的追捕,因此在关键时刻这种“飞行”的能力就派上了用场。
范文三:哺乳动物的起源
sdgsdgs成都分行东风浩荡合法规和法规和土壤突然图腾
哺乳动物的起源
早在三叠纪晚期,就在恐龙刚刚登上进化舞台的同时,
一群在当时并不起眼的小动物从兽孔目爬行动物当中的兽齿
类里分化出来。它们有点“生不逢时”,因为在随后从侏罗纪
到白垩纪长达1亿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它们一直生活在以恐
龙为主的爬行动物的巨大压力下,在夹缝里求生存。直到白鸭嘴兽——现生的祖兽类 垩纪之末,当恐龙等在中生代异常适应的爬行动物发生了大
灭绝之后,它们才得以在随后的新生代中顽强地崛起并成为新生代地球的主宰。它们就是哺乳动物,它们最终能够从夹缝里崛起的原因则是它们已经具备了一系列进步的特征。
袋鼠——现生的后兽类 人类——也是真兽类的一员
从晚三叠纪开始,哺乳动物在整个中生代经历了艰难而不屈不挠的发展过程,分化出始兽亚纲、异兽亚纲和兽亚纲三大类。其中,始兽亚纲包括柱齿兽目、三尖齿兽目两类;异兽亚纲仅有一目,即多瘤齿兽目;兽亚纲包括三个次亚纲,即祖兽次亚纲、后兽次亚纲和真兽次亚纲。
哺乳动物特征的确立
哺乳动物是灵活的四足动物,有比较大的脑颅,反映了
它们脑量的增加和与之相关的神经控制能力和智力的提高。
哺乳动物基本代谢水平高,体被能够保温的毛发,再加上机
体内的其它生理机制(如出汗等),使得它成为体温恒定的
温血动物。除了单孔类之外,哺乳动物的幼体都是胎生,使
得幼崽在出生前已在母亲体内完成了一定的发育过程,因此 幼崽更具生命力;同时,幼崽出生后以母亲的乳汁为营养,哺乳动物的牙齿 得到母亲的保护,使得它们的成活更有保证。哺乳动物的牙
齿分化成门齿、犬齿和颊齿(包括前臼齿和臼齿),颊齿通常有一个包括几个齿尖的齿冠,以两个或更多的齿根固着在颌骨上,这样的牙齿更能够适应于咀嚼多样化的食物。哺乳动物有次生的骨质硬腭,使鼻道与口腔分开,使得它们在咀嚼食物时不影响呼吸。
此外,哺乳动物还有一些其它不同于爬行类的解剖学特
征。例如:哺乳动物颈部的肋骨(颈肋)与颈椎愈合,成为
颈椎的一部分;腰椎两侧具有游离的肋骨;肠骨、坐骨和耻
骨愈合成为一块整个的骨盆结构;头骨有一对枕髁。尤其突
出的是,哺乳动物头骨与下颌的关节由鳞骨和齿骨组成,原
来在爬行动物中连接头骨和下颌的方骨和关节骨在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内耳构造
中进入了中耳,分别变成了三块听小骨中的两块:砧骨和锤骨,它们与镫骨(在爬行动物唯一的一块听小骨)一起组成一套杠杆结构,用以传导从耳膜到内耳的声波震动。这是在脊椎动物进化史上解剖结构从一种功能转变到另一种功能的最好例证之一。
范文四:特殊的哺乳动物
特殊的哺乳动物
生物家族
卵生的哺乳动物——鸭嘴兽
澳大利亚鸭嘴兽是世界上最怪异的哺乳动 物之一,它长着鸭
子的嘴,水獭的尾
巴和带爪子的蹼
足.公鸭嘴兽长有
毒刺,母鸭嘴兽像
鸟儿一样下蛋.鸭
嘴兽是卵生的,它
的繁殖季节在8
月上旬到10月.
雌兽在洞中用草,
树叶和树根等做巢.雌兽产卵时躺在巢中,尾部 卷曲在腹部,产1-3枚卵.雌兽乳腺无乳头,乳腺 开口在乳腺区,供仔兽舔食乳汁. 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蝙蝠
人们常用"飞禽走兽"一词来形容鸟类和兽 类,但这种说法有
时却并不一定正
确.蝙蝠是一种古
老的动物,也是唯
一
会飞的哺乳动
物,他们的历史可
以追溯到属于恐
龙的莽荒时代.与蝙蝠同时代的动物绝大多数都 被自然所淘汰了,只能见于化石之中,而蝙蝠在 经历各种灾难之后却顽强地活了下来,经过千万 年的发展,蝙蝠家族成为仅次于啮齿类动物的第 二大类哺乳动物.
兽中之王——蓝鲸
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全身呈蓝灰色.目 前捕到最大蓝鲸的时间是1904年,地点在大西洋 的福克兰群岛附近.这条蓝鲸长33.5米,体重195 吨,相当于35头大象的重量.它的舌头重约3吨, 心脏重700
公斤,肺重
1500公斤,血
液总重量约
为8-9吨,肠
子有半里路
长,因其有这
样大的躯体,所以只能生活在浩瀚的海洋中. 有袋的卵生哺乳动物
有袋小刺猬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它不但 有袋,而且是生蛋的哺乳动物,母刺猬没有奶头, 当她生下蛋后,就将蛋存入她的保育袋内,以体温 孵化,十天后只有
花生大没毛的小刺
猬出生了,这时母
刺猬在袋内分泌出
乳汁,小刺猬靠舔
食乳汁长大.当小
刺猬长得较大并长
刺不便携带时,母刺猬便把它留在窝内,自己外出 觅食.
武汉市卓刀泉中学(430079)
(7-9年级)2005年8月51
范文五:最大的哺乳动物
鲸不能在水里呼吸,必须经常浮到水面来呼吸空气。鲸呼吸不用嘴,而是用头顶上特殊的喷气孔。因此它们到水面上呼吸时,肺部的空气喷向空中,形成一团水雾,十分壮观。这就是人们渴望目睹的“鲸鱼喷潮”。 鲸虽然生活在水里,但是它们在空中跳跃、翻跟头、冲浪的时间,几乎与待在水里的时间一样长。它们常追逐在海洋上来往船只的周围,在船边跳水、翻腾、冲浪,用尾巴大力拍击海面,或是将头和身体部分露出海面,侦测四周的环境。 座头鲸在海洋中能发出奇妙的声音,如同歌唱家在唱歌。它们的歌声节奏分明、抑扬顿挫,而且是一定的规律。所以人们称其为“海洋歌唱家”。 虎鲸一贯残暴凶狠、嗜血成性,堪称“海上霸王”。有人在一只6.4米长的虎鲸胃里,发现了13只海豚和14只海豹的残骸。成群的虎鲸还敢向蓝鲸发起进攻,“你一口,他一口”,招架不住的蓝鲸不多久便呜呼哀哉了。 蓝鲸是地球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蓝鲸的嘴里有几百长鲸须从上颌垂下来。它们喝进水,然后闭上嘴,这些鲸须就能够将磷虾和其他小动物从水中过滤出来。 雄独角鲸长有奇特的长牙,这长牙是一颗发生了变异的牙,从上颌伸出来近3米长。他们的长牙不仅可以用来捕食,还可以作为决斗武器,抗斗天敌。个别雌独角鲸也有长牙,但长度一般不超过1米,而且极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