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英语原有基础提高
八年级英语原有基础提高工作计划
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工作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每个班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可如何对待他们呢,首先做到不厌弃他们,然后根据本班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做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工作,因此,本学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工作计划如下:
一、开展培优补差工作,使本班学生各个方面有所提高。
在本学期中,本人培养优秀生,关心热爱后进,对于优秀生,加以鼓励,促使更上一层楼,对于生后进生不是天生的。他们中有的是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有的是身心发展中各种消极因素恶性膨胀的结果。由于后进生存在不少的缺点和错误,因此经常受到老师们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们的白眼。他们往往在同学中抬不起头。他们需要的是老师的关心,家庭、集体的温暖。实践证明,要转化后进生,只有使后进生动情。
二,组成“手拉手”活动,让全班学生整体成绩有所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本班结合实际,成立“手拉手”,让成绩好的帮助成绩差的,让他们在学习上热情地给予支持,遇到困难时给予真诚的帮助,有了点滴进步及时鼓励,犯了错误进行耐心地教育,使他们时时感到同学的爱护与关心,使逐步改正错误和缺点,让全班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三、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使其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要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就得深入了解,全面分析后进生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坚持在了解中教育,在教育中了解。在本学期中,本人首先要了解学生情况,特别是后进生的情况:双差生是哪些,家庭
教育如何,主要问题是什么,单差生是哪些,家庭教育如何,主要问题是什么,在新的学期开学前,做到心中有数。
实践证明,只有全面了解后进生的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四、制定了具体的目标,进行有计划的辅导让全班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本学期,本人计划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
总之,只要本人按照以上计划坚持辅导,让全班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范文二:计税基础
一、资产计税基础
资产计税基础,是指某项资产按税收法规规定,在未来收回计税时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其金额是资产的入账成本减去已经在税前抵扣金额后的差额。
(1)货币资金。该类资产均在经济利益流入(如取得销售收入)时已计税,将来也可以全额税前抵扣。则:计税基础=账面价值。
(2)交易性金融资产。准则规定该项目初始取得时按成本计量,在各期期末时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成本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税法规定按成本计量,只有在处置时,才能将实际发生的损益额税前抵扣。两者的差额就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即:
账面价值=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公允价值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注:上述公式中,若为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应加,若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应减。
(3)应收票据。准则规定:带息票据的应收利息,在年末时应确认利息收入,同时增加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税法规定:带息票据的利息应在实际收到时才确认应纳税所得。则:
账面价值=期末应收票据票面金额+应收利息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应收利息 (入账价值)
(4)应收款项。这里特指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准则规定:应收款项初始计量,应按发生时应收未收的货款或其他款的实际金额入账,期末后续计量时按很可能收回的实际净额反映,即按原记金额减去估计坏账损失后的净额反映。税法规定:应收款项只有原记账面余额和按账面余额的3‰-5‰计提的坏账损失才允许税前抵扣,其他坏账损失应在实际发生时才能税前抵扣。则:
账面价值=应收款项账户余额-会计确认坏账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会计确认坏账-税法确认坏账 =应收款项账面余额-税法确认坏账
[例1]A公司年末应收账款账户余额500万元,坏账准备账户余额50万元,税务机关核定该公司坏账提存率5‰,该公司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为:
账面价值=500-50=450(万元)
计税基础=450+50-500×5‰=497.5(万元) 或=500-500×5‰=497.5(万元)
(5)应收利息。该项目反映取得债权性投资时实际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和一次还本付息债权投资按期计提的利息收入。前者会计准则与税法规是一致的,在支付利息时和收到利息时都应税前抵扣;但后者税法规定在计提利息收入时并不计税,要到实际收到利息时才能税前抵扣。则: 账面价值=取得债权投资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未领利息+分期付息债权投资按期计提的利息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分期付息债权投资按期计提的利息
(6)应收股利。在我国,股利分配和利润分配都属于税后分配,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一致。则: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7)存货。存货的初始入账成本会计准则与税法的规定一致,但对存货跌价损失的处理规定则不同,会计准则要求估计存货跌价损失,并减少存货账面价值,而税法不承认估计的存货跌价损失,不准抵扣当期应税所得,存货在将来允许税前抵扣的金额仍是其入账成本。则:
账面价值=账户余额-存货跌价准备账面余额
计税基础=账户余额
值得注意的是若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入账成本应为账户余额加上或减去相关成本差异;零售商业企业采用售价金额核算的应为库存商品账户余额减去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
(8)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该项目的成本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一致,但税法不承认公允价值变动计提利息收入和额,应收利息应在实际收到时才计税,公允价值变动应到出售时才计税或税前抵扣。则:
账面价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应收利息±公允价值变动额
计税基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9)持有至到期投资。该项目的成本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一致,但税法不承认计提利息和减值损失,利息应在投资到期实际收回时计税,减值损失应在投资到期时按实际损失给予税前抵扣,则:
账面价值=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成本+应计利息-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成本
(10)长期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的大部分内容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一致,但其中的递延收益两者的规定不一致,会计准则要求在将来收回时确认,而税法规定应在当期计税。则:
账面价值=长期应收款账户余额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递延收益金额
[例2]A公司采取分期收款方式销售产品一批,合同价格568000元,分两年收款,目前市价400000元,增值税68000元,未发生其他长期应收款,长期应收款帐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为:
账面价值=568000(元)
计税基础
=568000-(568000-400000-68000)=468000(元)
(11)长期股权投资。企业采用的核算方法不同,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反映的经济内容也不同。
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反映其投资成本净额,对此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一致。但对投资减值损失的规定不一致,税法不承认预计减值损失,则:
账面价值=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投资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投资减值准备
在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反映投资企业所占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投资在以后能够以现金股利方式收回的会计准则与税法的规定一致,即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投资在以后不能得到现金股利,只能通过转让方式收回投资的,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不一致,会计准则后续计量要求按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增减额和投资比例增减长期股权投资及当期损益,而税法对此不准许计税或税前抵扣,则:
账面价值=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投资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因被投资单位增加所有者权益而增加的投资额
[例3]A公司2007年1月对D合营公司投资现金500万元占股30%,D公司当年获净利润200万元,A公司未提减值损失,假设D公司不分配现金股利,A公司2007年年末该项投资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为:
账面价值=500+200×30%=560万元
计税基础=560-200×30%=500万元
(12)投资性房地产。在成本模式计量下,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成本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一致,但对折旧与减值损失二者规定不一,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根据该资产有关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
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并预计减值损失;而税法规定只有按税法规定的方法和期限计提的折旧才准许税前抵扣,不承认资产减值损失。则:
账面价值=初始成本-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会计累计折旧-税法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例4]A公司2007年1月1日起将一栋房屋用于出租,该房原值400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会计按10年折旧,年末时,计提减值损失60万元,税法规定20年折旧,不考虑净残值。2007年年末时该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为:
账面价值=400-400x10%-60=300(万元) 计税基础=300+(400×10%
-400×5%)+60=380(万元)
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下,投资性房地产在期末时会计准则要求反映其公允价值,将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而税法规定公允价值变动额不能抵扣当期应纳税所得。则: 账面价值=投资性房地产期末公允价值
计税基础=初始成本-税法累计折旧额
(13)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值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一致,两者规定不同的是累计折旧和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准则要求应根据固定资产预期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并预计其减值损失。税法规定只有按税法规定的期限和方法计提的折旧才能税前抵扣,不承认减值损失。则:
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原值-会计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会计累计折旧-税法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14)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与税法对其初始成本的规定是一致的,两者规定不同的是无形资产的摊销和减值计提。会计准则要求将无形资产划分为使用寿命脉有限的无形资产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对前者按使用寿命摊销,计入当期费用,对后者不予摊销;对发生减值的无形资产应计提减值损失。而税法规定无形资产应按合同或法律规定期限摊销,合同或法律未规定期限的按不少于10年的期限摊销,其摊销额允许税前抵扣,但不承认减值损失。则:
账面价值=无形资产初始成本-累计摊销-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会计累计摊销-税法累计摊销)+减值准备
[例5]A公司2005年1月1日向某科研所购买一项专利权,价款6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6年,法律规定该专利的保护期10年,2007年公司发现类似专利技术产品已经面市,并影响本公司专利产品的销售,为此对该项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50万元。2007年年末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为:
账面价值=600-600×3/6-50=250(万元) 计税基础=250+(600×3/6-600×3/
10)+50=420(万元)
(15)研发支出。会计准则规定发生在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付均记入“研发支出”账户,在期末时对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转作当期费用,对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付仍保留在该账户;在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时转作无形资产。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可以税前加计抵扣,即可以按当期实际发生研发支出额的1.5倍税前抵扣。则:
账面价值=研发开支的账面余额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原已税前抵扣金额=0
[例6]A公司某项专利技术发生在研究阶段的支出200万元,发生在开发阶段的支出500万元,其中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100万元。该专利技术研发支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为:
账面价值=500-100=400(万元)
计税基础=400-(200+500)×1.5=0
(16)长期待摊费用。该费用会计准则要求按受益期限摊销,而税法规定一般可以在实际支付时全额税前抵扣,在未来不再税前抵扣。则:
账面价值=长期待摊费用期末余额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已税前抵扣金额=0
[例7]A公司租用一栋房屋做生产车间,2007年6月对房屋进行改造,支付改造费用240万元,租期2年,2007年年末时长期待摊费用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为:
账面价值=240-240×6/24=180(万元)
计税基础=180-240=0
(17)在建工程,工程物资,生产性生物资产油气资产等项目。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相同。
二、负债计税基础
负债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在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时按税法规定可予以抵扣金额的差额。
(1)交易性金融负债。对交易性金融负债的本金,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一致,即在交易性金融负债确认时不能税前抵扣,在将来清偿时也不允许税前抵扣,或者说未来税前抵扣额为零。但对其公允价值变动两者的规定不同,会计准则要求交易性金融负债按期末公允价值计量,将期末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变动额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不承认交易性金融负债在存续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计税也不允许税前抵扣,只有在负债清偿时才能计税或税前抵扣。则:
账面价值=交易性金融负债的本金±公允价值变动额 计税基础=交易性金融负债的本金
(2)应付票据。对商业汇票的面值,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一致,但对带息商业汇票的应付利息,会计准则要求在期末时应计
提利息,计入当期费用;税法规定:票据利息应在实际支付时才能税前抵扣。则:
账面价值=应付票据的面值+应计利息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应计利息
[例8]A公司2007年9月30日因购买材料开出一张商业承兑汇票,面值50万元,票面利率8%。该公司2007年年末时应付票据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为:
账面价值=500000+500000×8%×3/
12=510000(元)
计税基础=510000-10000=500000(元)
(3)应付职工薪酬。企业支付职工薪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一般企业按实发职工薪酬金额分配计入成本费用,在该种方式下,每期应付职工薪酬等于实付职工薪酬,“应付职工薪酬”账户期末余额为零。另一种是工资与经济效益挂钩企业,每期以企业实现的经济效益(如利润指标)为基础,计提应付职工薪酬,按职工实际完成的工作数量和质量发放职工薪酬,“应付职工薪酬”账户的余额为应付未付给职工的薪酬。无论哪种薪酬支付方式,应付职工薪酬的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种薪酬支付方式下,我国现行税法实行计税薪酬制,即会计准则规定按当期实发薪酬列支成本费用;税法规定按当期计税薪酬标准抵扣应纳税所得额。两者的差异属于永久性差额,只影响当期所得税,不影响递延所得税。
(4)应付利息。对企业融资利息,会计准则要求按期计提,计入当期费用,税法规定一般在未来实际付息时才允许前抵扣,则:
账面价值=应付利息账户的余额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付息时允许税前抵扣金额=0
[例9]A公司2007年6月30日向银行借入两年期借款100万元,利率8%,合同规定每年1月1日和7月1日各付息一次,到期还本。该公司2007年年未应付利息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为:
账面价值=100×8%×6/12=4万元
计税基础=4-4=0
(5)其他流动负债,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是一致的,各帐户的帐面价值=计税基础,不发生暂时性差异。
范文三:计税基础
计税基础 分类
它分为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
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 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帐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 举例说明
1. 资产的计税基础 举例说明,企业拥有一项资产(比如说
存货),账面价值80万元,企业为了收回账面价值80万元的存货,必然将其卖出(转让),这样企业就取得了经济利益,假如说得到的经济利益为90万元。企业得到这90万元的经济利益应该上交企业所得税,如果让企业按90万元直接乘以所得税税率(假定为25%),企业肯定是不乐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90万元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去80万元的主营业务成本后的余额1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然后再
乘以所得税税率,所得到的结果就是该企业应该上交的所得税。这样做企业才会觉得合理。那么这里被税前扣除的80万元,就是税法规定的这项存货的计税基础。 举过例子后,我们回过头来,再理解资产计税基础的定义可能就会感觉到相对容易一些了。
资产的计税基础,就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
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如果有关的经济利益不纳税,则资产的计税基础即为其账面价值。从税收的角度考虑,资产的计税基础是假定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进行核算所提供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应有金额。 仍然接着上面的例子,假如,这批存货已经提取了存货跌价准备2万元,按照会计的处理,存货的账面价值应该是80万元减去2万元,也就是78万元,因此,我们在结转主营业务成本时也应该是78万元。那么,这笔转让存货的会计利润就是12万元(90-78)。在这种假设情况下,这项存货的计税基础是否也是78万元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我国税法上除了允许“坏账准备”在税前扣除(也仅仅是部分允许扣除,有规定比例5‰),其余资产的减值准备都不允许在税前扣除,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这笔存货的计税基础依然是80万元。
(一)固定资产 以各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入账价值基本上是被税法认可的,即取得时其账面价值一般等于计税基础。 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时,会计上的基本计量模式是“成本-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与税收处理的差异主要来自于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的不同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
提取。
1.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产生的差异
2.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收累计折旧
(二)无形资产 除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以外,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初始确认时其入账价值与税法规定的成本之间一般不存在差异。
1.对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有关研究开发支出区分两个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以后发生的支出应当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2.无形资产在后续计量时,会计与税收的差异主要产生于对无形资产是否需要摊销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但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实际成本-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收累计摊销
理解诀窍: 现在抵扣得少,多交税了,未来就会少交
税,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现在抵扣得多,少交税了,未来就会多交税,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
负债的计税基础 仍然先举例子,比如说某单位生产电视机,大家知道电视机都有保修,保修属于售后服务,而售后服务又称为产品质量保证,在会计上属于或有事项,企业应当根据产品以往保修费的使用情况以及当年的销售数量进行预计负债的确认。假如2008年全年确认的预计负债为60万元,并将此列做了当年的销售费用,于是当年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60万元(假定该项以前没有余额,同时当年也没有使用任何保修费)。按照会计上的处理,既然列作了销售费用,在计算会计利润时,就可以作为利润的减项,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税法上却规定:该项保修费要在未来实际发生时才能在税前列支(扣除),由于今年没有使用这笔保修费,因此这笔60万元的保修费今年就不能在税前扣除,只能将来逐步扣除。按照负债计税基础的定义,该项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为0。 看了上面的例子,再来理解一下负债计税基础的含义: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60万元,由于今年没有使用保修费,今年计税时就不扣除任何保修费,也就是说这笔保修费要在未来计税时扣除,所以,该笔负债的计
税基础=账面价值60万元-未来计税时可予抵扣的金额60万元=0。 ●负债的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的理解
负债的计税基础 = 负债的账面价值 ---未来期间税法允许税前
扣除的金额 = 负债的账面价值中,未来不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 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账面价值-(账面价值-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0 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上式计算结果为正,即“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为正;即应当在未来期间调整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在本期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0="">
根据对上面的公式分析变形,可以得到结论:负债计税基础是“未来不允许税前扣除部分的金额”,暂时性差异是“未来允许税前扣除部分的金额”
范文四:英语原有基础提高总结
阿克达拉乡中学八年级英语原有基础提高
工作总结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陈琼
寒假即将来临,本学年的各项工作将画上句号。回顾一学年的教学工作,学生们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学生对学习英语有了兴趣
学生对待学习,往往偏重于兴趣,兴趣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所提高,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
二、积极探究习惯得到了培养,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本人采用“自主探究”的课文整体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和探究的学习能力。每节课坚持循环复现所学的单词,坚持俩俩对话竞赛,强化听力训练,模仿正确、标准的语音语调,强化提高正确的书写能力,同时着手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和习惯,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知识构建过程的探究学习,让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由于前期的集中教学阶段,重点突出拼读和开口能力的培养,进入课文教学后,加强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求每个单元的单词和句型会拼写、书写过关,坚持每单元听写测试,使学生做到口头上已掌握的都能正确书写下来。要想提高学生写
作能力,首先要靠语言的积累,没有大量的写作素材的积累,学生难为无米之炊。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以“背助写”、以“说促写”、以“读导写”的方法,让学生厚积薄发。
三、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该从基础抓起
以熟练掌握基本句型为内容,为培养用英语直接思维打下基础,教法上强调先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所学语言,适当归纳语法规则,在整句先行的基础上进行大量听、说、读、写练习,使学生在反复的英语操练中加深理解。
1、 过好词汇关和口语关
写作离不开句子,句子离不开单词。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主要的困难和障碍就是单词的拼读识记和“聋哑英语”。在七年级入门教学阶段,采用“突破听、说”集中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科学记忆单词,感知语言意义,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当学生突破了单词记忆难关,就为学生的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树立起学好英语的心理优势。开学初,本人采用集中识词,在入门阶段提前教学音标,在语音教学中依据字母、音素、单词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前按读音规则归纳的词汇集中教学,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体验、感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归纳总结拼读规则,培养学生“见词读音,听音写词”的能力。通过集中识词,培养以拼读为基础的自学能力,尽早地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读音规则,帮助学生建立词汇的音、形、义的有机联系,过好
语音关和单词拼读与记忆它的难关,使学生建立英语不难学的“心理优势”。
2、 过好造句关
句子是文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造句能力,应做到三结合。第一是造句一句型相结合。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呈现的句型,以图片、实物、情景、简笔教师的语言等为辅助,开展造句联系。第二是造句与语法相结合。语法教学与造句相联系,使学生通过造句来领会各种语法现象,把深奥难于理解的语法规则变为易懂理解的语法现象。另外,也可用情景、问答、想象等进行重点句型的替换训练。第三是造句与词汇教学相结合。寓词于句子中,做到 词不离句,以提高学生的造句能力,如用造各种各样不同情景时态的句子,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了解时态的变化。
3、过好书面概括能力关
课文是学生学习英语和培养能力的主要内容。为了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学生进行模仿性写作,这是写作的初级阶段。要求学生在保留原课文主要内容的前提下,对课文进行改写、仿写、扩写、缩写等等。即把课文当成练习写作的参照物,让学生有文可依,这样会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加他们成功的信心。通过联系概括能力,使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变成学生的英语技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达到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目的。
范文五:申请单位原有教改实验基础
申请单位原有教改实验基础
近年来 , 我校的课程整合程改革实验工作 , 在认真研究落实上级有关部门的《课程整合改 革实验实施意见》 的基础上 , 结合我校实际 ,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 认真落实各级基础 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要求 , 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 以素质教育为重心、创新教育为核 心。加大力度 , 全面深化提高 , 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 色。
一、加强组织 , 加大领导力度。学校本着高度重视、认真落实的原则 , 成立了由校长颜廷勇 任组长 , 教导主任刘继波任副组长的课程领导小组 , 具体领导课程改革工作。学校还成立了整 合改革实验实施小组 , 教导主任刘继波具体领导实施,学校还对此项工作做了明确的分工 , 做 到职责明确 , 责任到人。有效的保证了课程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大课改培训力度 , 以素质促质量。为了让参加整合改革实验的教师深刻认识基课程改 革实验的重要意义 , 了解掌握我国当前课改的任务、目标和实施策略 , 我们对每名参加整合改 革实验的教师进行了新课程理念和培训观念。
三、制订措施 , 全面保证课程整合改革工作顺利进行。为了保证我校的课程整改革稳妥有效 的进行 , 学校专门建立了激励保障机制。 将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作为评选先进教师、 教学能手、 年度评优的优先条件。
四、加大宣传力度 , 吸引一切力量促进课程整合。加强宣传 , 扩大参与面。积极向社会、家长 作大量的宣传 , 创造良好的课程改革社会氛围 , 引导社会各界参与讨论课程改革 , 倾听学生家 长对新课程、新教材的意见和建议 , 为课程改革实验提供各方面的参考
我校的课程整合工作总是扎实细致 , 稳妥有效的 ,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 , 课改实验整 合工作任重而道远 , 我们将和我们的同行一道 , 把课程整合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