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民谚“老和尚过江”
2014年3月27日,天气晴朗,第二天,即3月28日(农历二月二十八)忽然就刮风下雨了,当天苏州的几张报纸和电视、电台等传媒,毫无例外地提到民谚“老和尚过江”。如《城市商报》就以“老和尚过江——今天会有风雨”为题,刊发了消息。消息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今天是农历二月二十八,苏州民谚上说这一天:‘老和尚过江,不是风就是雨。’相传今天,是达摩一苇渡江日,从此每年这一天,狂风怒号,声势浩荡,以驱逐最后的寒气,冬春因此分界。果然,今天风也来了,雨也来了。天气跟民谚相当吻合。”
每年农历二月二十八日,苏州地区常见狂风大雨,民间传说,因为这天是“老和尚过江”的日子,所以必有风雨。顾禄《清嘉录》卷二“老和尚过江”条云:“(二月)二十八日,为老和尚过江,必有风报,若吹南风,主旱。按:范成大《吴船录》云:‘丁巳,泊长芦,襆被宿寺中,此为菩萨达摩一苇浮渡处。’然未尝指定此日也。《昆新合志》谓‘二十七日、二十八日南风,主旱。’谚云:‘念(廿)七念(廿)八吹得庙门开,蛳螺蟛蚬哭哀哀’。”比《清嘉录》稍迟一点的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卷二“达摩渡江”条云:“范石湖《吴船录》称,长芦寺‘为达摩一苇浮渡处’。吴俗以二月廿八日为达摩渡江,必有风暴。若南风,则主旱。谚云:‘廿八风吹庙门开,水田漠漠起尘埃’。”袁景澜并有《达摩渡江日风暴》诗,更是吃准二月二十八日过江的这个和尚就是佛教中的达摩祖师,而这里的江,指的就是长江。
那么,为什么老和尚渡江这一天必有风雨呢?
有的说,达摩一苇渡江,是为了传播佛学,所以观音菩萨特意召唤风雨送他顺利过江,若无风雨,一根芦苇如何过得大江?也有的说,这和尚并不是达摩,而是个恶和尚,过江带来瘟疫、旱涝灾、蝗灾,所以天老爷借刮风下雨,把和尚淹死在江中,人间才会太平。有的甚至说老和尚姓马,所以老和尚又称作马和尚,实际上是梁山伯、祝英台故事中的马文才,马因为没能娶到祝英台,一气之下出家当了和尚。每年这个时候他要出来危害人间,老天所以要刮风下雨,就是要把他刮到江里去,一年就太平了。至于刮南风还是刮北风,无关紧要。
实际上,农历二月正是江南天气变化最为剧烈的时候,江南特别是苏州一带,低气压多,容易产生多风、骤雨天气,冷暖空气又频繁交汇,冷暖气团在江南一带上空来来去去,更容易出现风雨。二月初二,即民间所谓“龙抬头”日,龙的出现当然必带风雨。二月初八前后,也多风雨,民间传说初八日是所谓“张大帝生日”,张大帝(张祠山)有三个女儿,一嫁给风,一嫁给雪,一嫁给雨,张大帝生日,几个女儿要回来给他做生日。张大帝又要吃冻狗肉,狗肉热性,不易冷冻,所以这天必然作寒,多风雨,民间就说是“张大帝吃冻狗肉”。二月十九日,是观世音生日,这天也必有风雨,算是为观音洗尘,俗称“观音报”,“报”字一写作“暴”,即暗示有暴风雨。下来就是二月二十八日“老和尚过江”了。正因为如此,民间又称农历二月为“神鬼天”,又作“落沙天”,《吴郡岁华纪丽》卷二“神鬼天”条云:“吴郡水乡地湿,恒多春荫,风雨溟濛,云容沉黯,俗称神鬼天。苟无雨,亦多暴风。大块噫气扬尘,黄沙蔽天,谓之落沙天,沙即霾也……”
农历二月,从龙抬头到张大帝吃冻狗肉,到观音报,到老和尚过江,都有确定的日子,传说的这些天必有风雨,即使这天不见风雨,但此日前后(所谓前三后四)必有风雨。吴人是非常幽默的,明明是气候现象,偏要让它拟人化,什么龙呀,帝呀,观音呀,和尚呀,听说还有什么“关老爷磨刀日”,关羽的青龙偃月刀若要磨的话,肯定是下雨天,——磨刀是要水的啊!
在所有这些已经编成故事的“节日”中,“老和尚过江”日刮风下雨大约是最为灵验的,笔者查对了自己的学习笔记,从1973年的农历二月二十八日(4月1日)到今年的农历二月二十八日(3月28日)的42年中,凡农历二月二十八日当天刮风下雨的有24个年头,当天无风雨但前后一天有风雨的有7个年头,加起来共有31个年头,占42年的73.8%,如果按前三后四计算的话,共有39个年头即近93%是符合“老和尚过江,不是风就是雨”的,只有1978年4月5日、1982年3月23日、2013年4月8日的农历二月二十八日,是无风也无雨(包括前三后四日),仅占7%。民谚正确率之高令人咋舌!
当然,这绝对是生活在苏州土地上的人们对几千年来地方小气候的经验性总结,只是附丽了“达摩渡江”的传说而已。
□柯继承
范文二:老和尚过江,不是风就是雨
苏南一带所说的“老和尚过江,不是风就是雨”的农历二月二十八日,即达摩祖师一苇渡江日,并说该日前三后四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必刮大风。传说中国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是天竺国佛教禅宗第27代祖师般若多罗的嫡传弟子。得法后,达摩遵照师傅嘱托,东行来到中国弘扬大乘禅法。 一日离开金陵,走到长江岸边,只见江面宽阔水深流急,没有船只,正愁着没法渡江,见不远的地方,坐着一位老婆子,身边放着一捆芦苇,于是上前施礼问道:“老人家,你是准备用这捆芦苇渡江吗?”老人抬起头来看看,见来者态度和谐十分诚恳,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达摩心想:一个年迈老人可以踩苇过江,我何不能呢?于是便恭敬地请求说:“老人家,请赐一苇渡我过江”。老人仍然没有说话,顺手抽出一根芦苇递给达摩。达摩双手接过,告别老人,来到江边把芦苇往江面上一放,这时江面正巧刮起了南风,于是达摩轻轻踏上芦苇,顺顺当当过了长江。 再说,当时洛阳龙门香山寺,有个和尚名叫神光,听说天竺国高僧菩提达摩在金陵弘扬大乘禅法,便前去会晤。来到金陵一打听,达摩已经渡江北上,就在后边紧追。来到江边时,只见达摩脚踩一根芦苇过江,且正登上对岸,再一看,见一位老婆子坐在江边,身边有一捆芦苇。心想,达摩一定是用老婆子的芦苇渡过江去的,于是急忙跑到老婆子的身旁,也不请求主人的允许,抱起一捆芦苇就跑到江边,扔在水中,又打了个箭步跳上芦苇。这时江面突然北风大起,芦苇不仅没有前进,反而连打几个波浪,把神光掀入江中。神光喝了几口水,浑身湿透,涉水上岸,又走到老婆子跟前问道:“前边那人用一根芦苇渡过江去,而我拿你一捆芦苇,为什么险些命丧江中?”老人说:“那人是以礼而取,和谐相求,我当然应该渡他过江。你是无礼抢要,我怎能无缘助你呢。” 神光自知失礼,急向老人道歉说:“老人家,方才我是急于追赶那人,忙中失礼,冒犯施主,请老人家原谅,渡我过江。”老人这才神色有了转变,遂答应施苇相助。神光一扭头,不知老人去向。就在这时江面大风起,飘浮在江面上的那捆芦苇,又荡回到江边。神光望着老人原来坐的位置深施一礼说:“多谢施主指点,小僧去也!”说罢,登上芦苇捆过了长江。当他登上长江北岸时,暗暗自愧地想:“唉!我实在缺乏和谐,不如人家啊!”神光心悦诚服,紧步赶上达摩合十施礼,请求说:“请圣僧到嵩山少林寺弘扬大法。”于是达摩跟神光来到洛阳,不久又来到嵩山,一看这里山清水秀,就在五乳峰的山洞中面壁,一坐就是九年。九年功到业成,大乘禅法传开了。原来这江面大风还与和尚的和谐之态有关呐
范文三:二月二十老和尚过江的传说
二月二十老和尚过江的传说
今天是二月二十,春暖风轻,一点也不像传说中的二月二十老和尚过江,又是风又是雨,但仔细一想,早在几天前,滴滴答答的雨就下了三四天,况且天也特别冷,原来这个报头提前过了。
本地人有老闲话,老和尚有三个女儿,分别是风姑娘,雨姑娘,雪姑娘,尽管是出了家,绝了凡尘,但老和尚还是放不下这三个女儿,每年到这一天便要去探望其中一个,假如这几天落雪,那么是到了雪姑娘家,而今年二十之前下了雨,老和尚在雨姑娘家确信无疑了。
据说,二月十九是观世音菩萨生日,老和尚恶作剧,作法刮大风、大雨,吹乱观音的头发,淋湿观音的绣花鞋,翌日当老和尚要过江看女儿时,观音报复,作江水结冰,船不通行,故民间称为观音报,天气也特别冷,要吃冻鱼冻肉。
又有传说,中国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是天竺国佛教禅宗第27代祖师,般若多罗的嫡传弟子。某年,般若多罗欲到中国去弘扬禅法,其弟子达摩也争着要去,遭到师傅的反对,因为自己去了,弟子也去了,岂不断了家乡的香火,于是在某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般若多罗偷偷地出发,不多久便发现弟子也跟在背后,这两人一前一后来到金沙江边,师傅般若多罗折下江边一根芦苇往江面上一放,轻轻地踩了上去,正巧江面上又刮起了南风,顺顺当当地过了金沙江,再说跟在师傅后面的达摩来到金沙江边,只见江面宽阔,水深流急,没有船只,自己功力又达不到,正愁着没法过江,无奈间前面走来了一位老婆婆,告诉他,年轻人,你何不脱下鞋子当船,或许能过江,将信将疑的达摩,将鞋子脱下往江里一扔,打了箭步跳上了鞋子,果然站住脚,谁知江面突然大雨大雪北风大起,鞋船不仅没有前进,反而连打了几个波浪,把达摩掀入江中,达摩喝了几口水,浑身湿透涉水上岸,知是师傅在前面阻拦他过江,于是他来到老婆婆面前,恳求老婆婆帮助他,因为他知道,在这深山野林,老婆婆一个人在此地,肯定不是等闲之辈,见如此虔诚的达摩,如此决心,观世音菩萨化身的老婆婆帮他渡过了金沙江。
再说师傅般若多罗,自认摆脱了达摩,一路疾奔来到洛阳,不久又来到嵩山,一看这里山清水秀,就隐身在五乳峰的山洞中,而一路紧追的达摩到五乳峰的绝壁前,明知师傅在里面,自己却无功力入内,只能跪在地上求师傅放他进洞,无计可施的师傅见达摩如此顶真,便放出话来,若是天上下了红雪,那么我会考虑让你进洞修炼,闻听此话,达摩跪在洞前祈求老天快点下红雪,差不多一年要过去的时候,天空终于飘起了鹅毛大雪,但雪不是红色的。
聪明绝顶的达摩将手指伸进嘴里一咬,流出了鲜红的血,一挥手将血洒在雪地上,瞬间只见苍山群岭中一片红色。“下红雪了,下红雪了”达摩欢呼着,听着这叫声,无话可说的师傅般若多罗终于让他进了山洞,而自己转身回了天竺国,达摩在师傅走后洞中面壁,一坐就是几年,九年功到业成,佛教中的大乘禅法传开了,而达摩也成了大乘禅法在中国的祖师爷,开山鼻祖。
二月二十,老和尚过江,这是千百年来传下的老话,不得不信,在此不得不佩服我们的祖先,有着何其丰富的想象力,又多么善于归纳总结,能将一个普通的天气变化通过一个一个神话故事流传至今,让我们这些后代受益匪浅
范文四:苏轼与老和尚
第一课 苏轼与老和尚
第二课时 生词
一、复习检查:
1.朗读生词:全班,分组,个别。(注意读音)
2.用所学生词补充短语和句子。
_____作家 _____回答 _____办事
孔子_____公元前551年,_____公元前479年。
我和老师_____了一节课。
二、学习生词:
出示生词卡片和拼音卡,领读生词,学生跟读。
1.敬茶: jìngchá 对客人很有礼貌地送上饮料
(用动作表示)敬茶 敬酒 敬礼
2.全国: quánguó 整个国家
全国人民
苏轼是全国著名的大诗人。
3.上坐:shàngzùo 尊敬的席位
4.香茶:xiāngchá 品质好的茶 上等茶
5.告别:gàobié 离开 分手说再见
告别学校/故乡/亲人/朋友
6.题字:tízì 为留作纪念而写上字
7.留作: liúzuó 留下来作为纪念
苏轼告别时,老和尚请他题字留作纪念。
8.对联:duìlián 写在纸上和布上的对偶语句 (出示一副对联) 坐 请坐 请上坐
茶 敬茶 敬香茶
对对联 写对联 贴对联
9.副:fù 量词
一副对联/手套/象棋/眼镜
苏轼拿起笔来,在纸上写了一副对联。
三、巩固操练:
1.反复朗读生词,短语和句子。
2.选词填空:
全国 告别 对联 留作
(1)_____老师
(2)我们毕业了,要_____学校了。
(3)_____都很支持总统。
(4)爸爸买了一副_____。
(5)校长给我们题了一行字,让我们_____纪念。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节课的生词,每个三遍。
2.预习课文。
第三课时 课文
一、复习检查:
1.使用词卡,认读生词。
2.听写生词。
二、学习新课。
1.听录音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苏轼是什么人?(古代著名诗人)
.苏轼是哪年生的?哪年死的?(生于1037年 ,死于1101年) .开始时,老和尚对苏轼是什么态度?为什么?(冷冷地,看他穿的衣服很一般)
.交谈中,老和尚对苏轼的态度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客气,不像一般人)
.谈了一会儿,老和尚对苏轼的态度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非常客气,很不一般)
.苏轼告别时写了一副什么对联?老和尚看了,脸为什么红了?(惭愧 )
2.朗读全文,要求正确,流利,有语气。(全班,分组,个别)
三、巩固操练:
1.根据问题板书,复述课文。
2.配词填空:
著名的_____ 外出_____ 告别_____ 坐 茶
_____ _____ _____ _____坐 _____茶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坐 _____茶
3.填写量词:
1.一 ____ 诗人 5.一 ____ 茶
2.一 ____ 山 6.一 ____ 屋子
3.一 ____ 寺庙 7.一 ____ 和尚
4.一 ____ 对联
四、作业:熟读全文。
第四课时 替换教学
一、复习检查:
1.分组,分角色朗读重点句子。
2.回答课文的相关问题。
(1)苏轼是谁?生于哪年?死于那年?
(2)你能说出苏轼告别时写的那副对联吗?
(3)说说老和尚对苏轼不同的态度。
二、学习新课,并操练替换练习:
1.回答问题:苏轼累了就进了哪里?
苏轼累了就走进一座寺庙。
(1)“形容词+了就??”表示出现了新的情况,便会发生另一件事。 累了就走进一座寺庙。
累 休息
忙 忘记吃饭
紧张 出错
饿 吃饭
(2)完成句子:
师:渴
生:渴了就____。
师:困
生:困了就____。
2.回答问题:老和尚刚开始为什么对苏轼很冷谈?
老和尚看他穿的衣服很一般。
(1)主谓词组做宾语。主语+感知性或心理活动的动词+宾语(主谓短语) 老和尚看他穿的衣服很一般。
听 说话不像本地人
发现 不像一般人
觉得 很不一般
(2)完成句子
同学们听老师_____。(讲故事,讲课)
3.回答问题:老和尚一听说是苏轼,马上怎么做? 老和尚一听说是苏轼,马上站起来。
(1)“一??就??”(表示两件事情或两个动作接连发生) 老和尚一听说是苏轼,马上站起来。
老和尚 是名人 客气起来
莉莉 是妈妈来了 跑下楼去
小明 去海边 跳下床来
同学们 要考试 紧张起来
(2)完成句子
同学们一_____ 就_____ 。(听到上课铃响,进教室) 他一_____ 就_____ 。(回家,开始做功课了)
三、作业:
1.熟读课文。
2.复习重点句子。
第五课时 对话
一、复习检查:
1.朗读课文
2.听写句子。
(1)苏轼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诗人。
(2)寺庙里的老和尚看他穿的衣服很一般。
(3)老和尚发现这个客人不像一般人。
(4)苏轼累了就走进一座寺庙。
(5)老和尚一听说是苏轼,马上站起来。
二、进行对话练习:
1.听录音,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2.听录音跟读。
3.全班,小组,师生,男女生,两人等分角色轮读。
三、上台表演对话,注意读音。
四、布置作业:
1.复习全文。
2.与同伴操练对话。(可换一个人物进行讨论)
第六课时 综合练习
一、复习检查:朗读课文。
二、回答问题:
1.苏轼是什么人?
2.苏轼刚进寺庙的时候,老和尚对他怎么样?
3.老和尚和苏轼交谈后态度有什么改变?
4.老和尚知道苏轼的名字后态度又是怎样?
三、引导学生完成综合练习:
1.熟读本课重点词语。
2.完成选词填空。
3.改写句子。
4.角色表演。
四、布置作业:复习整篇课文及知识点,准备小测。
第七课时 小测
一、 本课小测
二、 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课。
范文五:释觉慧老和尚
释觉慧,1955年7月出生于甘肃民乐,于1982年甘肃山丹大佛寺礼上本下性老和尚出家。1983.年10月在江西省永修县云居山礼上一下诚老和尚受具足戒,并依止上达下定老法师在云居山潜修10年。后又依止于上本下焕老和尚,在广东省仁化县丹霞山别传寺闭关三年。出关后又依止香港上圣下一老和尚修学,并得到了圣一老和尚的大力支持,恢复修建了甘肃省山丹大佛寺、民乐圣天寺、圆通寺。其修建的山丹大佛室内坐佛高35米,楼高46米,为全国之最。1993年在云居山接上达下定老和尚沩仰宗法卷;?2002年9月13日在上海元音上师灌心密阿阇黎顶;2009年2月16日在深圳弘法寺接上本下焕老和尚临济宗法卷,为弘法堂上第二代传人,并任首座。
上觉下慧老和尚现已是禅、净、密三宗为一身的当代修道之僧。多年来为弘扬佛法奔走于祖国东南西北各地。在任三教寺住持10多年里,始终坚持以戒律为根本,勤俭办道场的原则,无论公出车旅费、医药从不报销,戒行精严,以身作则。他有句名言:“世人爱黄金,我爱刹那静;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老和尚始终坚持爱国爱教、慈悲济世的大悲心。
参学之路:
觉慧师,出生于甘肃民乐县一个普通农家,高中毕业后,在家乡永固镇做了8年木工。27岁时,他只身来到江西省云居山的真如禅寺,发心皈依三宝,第二年正式依止虚云长老入室弟子、沩仰宗九传法子上达下定老和尚,落发出家;1985年,礼一诚法师受具足戒。
真如寺乃佛教曹洞宗发祥地,千百年来,香火鼎盛,高僧辈出,禅风浩然。觉慧师在这里一住11年,面壁坐禅、潜心修行、勤学精进。此间,经时任方丈一诚大和尚批准,他于1989年3月来到广东仁化县丹霞山别传寺闭关,历时3年,由别传寺方丈本焕长老和常昊大居士送关、接关。
建寺安僧:
出关重返真如寺后不久,觉慧师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来到邻近民乐的山丹县,发愿重建千年古刹大佛寺。
山丹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佛教文化悠久深厚。县城外的大佛寺始建于北魏,距今已1500多年,寺中的坐佛与张掖卧佛、武威站佛并称为“(黄)河西三大佛”,声名远播,但经过“**”浩劫,寺院已被摧毁殆尽。随后几年,觉慧师不辞辛劳,先后游访全国200多所名山宝刹,一边行脚参学,一边募集建寺资金。香港大屿山宝莲禅寺圣一大师有感于他的虔诚执着,先后资助现金、金箔总计人民币1700万元,加上当地佛教信徒的大力赞助,从1992年秋到1995年底,历时三载,觉慧师在原来寺基上主持建起了新的大佛寺,在39米高的主体建筑大佛楼内,塑成号称“天下第一室内坐佛”的35米高释迦牟尼讲经说法像一尊,成就了中国西部一大丛林。
之后,觉慧师又主持修建了民乐县圣天寺和圆通寺,一心一意,安僧传法。
1999年5月,觉慧师应邀到沈阳大佛寺讲法,偶遇当时的新宾县佛协会长徐国建,在徐国建的力请之下,觉慧师来到等待复建的新宾三教寺,并留住下来,决心把这里建成一个道风纯正的佛教丛林、弘法利生的清修之地。
新宾三教寺始建于清初,原是一家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院,后毁于“**”法难。1999年9月23日,县里正式聘请觉慧师为三教寺住持(后升为方丈),批准在新宾南山复建寺院。此后数年,觉慧师殚精竭力,亲自勘察设计、八方募化、现场指导,终于开山辟莽,重起宝刹。如今,这座占地4800平米的寺院,已经建成前后大殿、东西配殿以及僧舍、客堂,大殿内供奉铜铸大佛3尊,法苑恢弘,善信云集。
2004年,寺院规模初具,觉慧师就制定了《六大宗旨》,为寺僧立下守则,规定:“1,以戒为师,朔望布萨;2,以清规为前导;3,以正修净土法门为归宿;4,以不说是非为做人;5,以慈悲喜舍为福慧二严;6,以不贪取寺院任何物件为当职。”六条规矩,树起六杆标竿,寺风立见好转。
觉慧师本人更是戒行严谨,率先垂范,令僧众心悦诚服。在我们对面墙上,挂着他手书的中唐庞居士的名偈:“世人多爱金,我爱刹那静;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
为了打造清净之风,觉慧师抓紧寺院修学,坚持早晚功课、结夏安居、冬季打佛七,平时则加香领众念佛,风雨不误,终岁不绝。他说:“三教寺与诸善信慧命攸关,是当生转凡成圣、离苦得乐的殊胜道场,不可轻忽。”
传承法脉:
觉慧师早在高中毕业后即开始学佛,出家后在虚云老和尚的道场云居山真如寺里,日日参禅打坐,深得其法要。2009年农历二月十六日,觉慧师于深圳弘法寺正式承接本焕长老法卷,成为禅门临济宗第45世传人,并被焕老委为弘法寺首座。此后,觉慧师每年都要南下深圳,去弘法寺领众修行,主持佛七活动。与本焕长老一样,觉慧师主张禅净双修,并身体力行,长年坚持念佛。他在出家前所拜师父即是印光大师的徒弟,曾在灵岩山受戒,对其影响很深。近年来,觉慧师更是专修净土,精进念佛。1988年,觉慧师在上海结识了元音老人,并受老人灌顶;2002年9月,徐恒志上师遵照元音老人生前嘱托,为之灌心密阿阇黎金刚顶,并亲付法本。至此,觉慧师已是禅、净、密三宗兼修、融会贯通的有道之僧。
修证体悟:
谈起佛法修行,觉慧师说道:“首先要知见正,人有正见就有正行,有正行就有正道。”至于如何获得正见,他说:“有的人是亲近了善知识而知见正的,有的人是看了佛经、看了祖师语录而知见正的,有的人根器好,接触了佛法即悟得正见。”
他又说:“佛经、语录只是理论,真正遵照去做是很不容易的,要用功实证,注重行持,才会知道佛法究竟。”“信解行证,4个字是4个次第,要正信正解,获得证悟,行是关键。'说了千丈不如行上一寸’,念佛也好,念咒也好,要靠自己念的。念到一定程度,达到身心自在,自然入定,没有妄想,就会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大势至菩萨的'净念相继’实际就是禅宗的定念相继,也就是智念相继、慧念相继、寂念相继,最后进入空念相继、空空相继。这个空是没有妄想的真空,即如来当性。没有念头,达到真空,就不会间断了,继而不继,不继而继,因念佛而感悟圆通,入佛知见。”
回应我们“如何保任”的提问,觉慧师随口说了临济义玄祖师的一个偈子:“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它。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并解释说:“再锋利的刀剑,用过之后,也要立刻保养。”
谈及当下学佛的人很多,但了知因果、严持戒律的人却很少这一现象,觉慧师明确说道:“还是要'深信、切愿、力行’才是。学佛的人以身作则,才能带出好风气,所谓'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只要真下功夫,尝到了佛法的滋味,自然就会入定了。”
对于在家居士的修行,觉慧师给出的建议是:“认真发起道心修行,恪守本分工作做人。”他又随口诵出一则古德的偈颂:“在家菩萨智非常,闹市丛中作道场。心地若然无挂碍,高山平地总西方。”并说道:“在家修行很不容易,需要克服工作拖累、儿女拖累等等,功德要大过我们出家人。”
最后,觉慧师说了句既是鼓励,又是开示的话:“我们修行就是要改变因果,只要真心潜修,就会了脱生死,花开见佛。”
觉慧师与我们一连谈了两个小时,语气安详,神色蔼然,双目低垂,“眼观卧牛之地”,周身则平和舒展,充满法喜,令人深感愉悦。
恋恋不舍起身告辞,我们随知客师父走出丈室,不期而然地又从另一角度再度感受了觉慧师的独特风范。
在寺院的殿阁厅堂和客舍寮房等处,很多手写的楹联与诗句,都是觉慧师的亲笔。
知客师告诉我们,师父平日教导弟子,多以诗偈代禅机,应机而作,直指人心,“写出来肯定能对上号。”觉慧师著有诗偈数百首,教导弟子们注重行持,勿尚空谈。
觉慧师的大量诗作惜未记录,以下三副对联,或可见其良苦用心之一斑。
山门:
到南山来,未跨门槛先当净意;
渡苏河去,欲登彼岸须早回头。(法门不二)
方丈室:
禅房冷静三更月;
丈室虚明半夜灯。(勤学五明)
念佛堂:
朝念佛,暮念佛,东风起云西山雨;
寒弥陀,暑弥陀,南山生火北岭烟。(花开见佛)
联中的“南山”,乃三教寺之所在,“苏河”则是寺院俯视下的苏子河。这一山一水,在觉慧师笔下,无不幻化出无限禅机.....
附.1
“群峰罗立似儿孙,高座丹霞一寺尊,
定力能经桑海换,丛林尚有典型存。”
丹霞山秀丽风光和别传寺幽静庄严,吸引一批批佛教界有志之士前来别传寺常住,在本焕法师言传身教,严于律已的带动下,寺内宗风纯正,早晚功课正常开展,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信徒来做佛事,体现了政府宗教政策的正确性和政通人和的大好形势。
一九八九年三月七日,丹霞山本焕法师为净赞、觉慧两法师举行了闭关仪式,首开粤北佛寺解放以来闭关纪录,两名来自福建和甘肃的法师在众法师的护送下进关修持三年,他们要分别在不到十平方米的斗室之中度过“生死关”、“般若关”,一天到晚面壁而坐苦读经书,探索佛教光明之道。三年后,不修边幅的法师拖着浓浓长发与长须,在来自台湾、香港,广州等各界人士的欢迎中出了关,看着徒弟们如此定力,刻苦修行,本焕老法师感慨万分,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有此爱国爱教僧才。佛门必将后继有人”。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社会安定,佛教才能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附2
2012年11月11日上午11时,甘肃省山丹大佛寺隆重举行观音圣像开光庆典法会。陕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法门寺监院、法门寺佛学院常务副院长贤空法师以及佛学院副教务长果清法师作为主法嘉宾应邀参加了开光庆典。参加此次法会的缁素二众约六千余人。
山丹大佛寺始建于北魏,规模宏大,历经数代,屡有修葺,几番重建,几度兴衰。改革开放以后,山丹大佛寺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认真组织,精心施工。在神奇秀美的嘹高山之下,古刹得以恢复,殿堂佛像庄严雄伟。九十年代初,觉慧长老应四众佛子之请,驻锡大佛寺,中兴祖业,主持修建了高35米的山丹室内大佛,其楼高39米,为全国之最。2008年,正在法门寺佛学院《瑜伽师地论》研究班学习的洞钵法师,经过觉慧长老的再三礼请,出任大佛寺住持。洞钵法师继而发心塑造了高27米的露天观音圣像,于2012年圆满落成,并邀请诸山长老与四众弟子参加圣像开光法会。
此次法会由洞钵法师主持,礼请觉慧长老、贤空法师、果清法师共同主法。觉慧长老在致辞中对诸位法师大德的光临表示了热忱的欢迎。贤空法师现场为大众作了简要开示,赞叹觉慧长老通宗通教、净密双修、戒行精严、勤俭办道的精神,勉励洞钵法师能够继承觉慧长老的志愿,发心领众熏修,以身作则带领全寺上下积极修学。
随后,伴随着五彩花炮的响声,开光仪式正式开始,觉慧长老、贤空法师、果清法师三位法师主法开光,仪轨依次分“用巾拂尘”、“举镜照空”、“朱笔点眼”三个步骤,比喻以佛法拂去众生心地上的垢尘,开发其内在智慧,进而遵从佛教道理,化世导俗,去除烦恼,建设和谐。
开光仪式上,法师们梵音嘹亮,信众们虔诚念诵,游客们欢喜瞻仰。与会大众无限欢喜,庆幸能够参加如此殊胜的法会,培植无量的福德和善根。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观音菩萨圣像开光庆典圆满结束。
丹霞山别传寺
2009-9-15 00:00
|?????????? 来自: 佛缘资讯
仁化县内,有一座雄奇秀美的丹霞山,是广东省四大名山之一。丹霞山中层风景区,有一座山门,上书“丹霞山别传寺”六个大字。山门的一边是高耸的悬崖,另一边是陡峭的绝壁,门下是数十级宽阔的石级,站在石级上仰望山门,仿佛是一个险要的雄关,一道威严的天门,又仿佛是一座高耸人云的丰碑、右边的绝壁上有卜块巨型石刻“红尘不到”的红色大字,把人带人悠悠仙境之中。
李永茂,字怕子,号嵩道人,河南省南阳县人,明灭父丧后,于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带母、弟和亲友,幕僚等数人,越过南雄县梅岭官道来广东,见丹霞山雄伟峻峭,风景秀丽,地势险要,且有山岩可居,有泉可饮,有田可种,有柴可砍,是个隐世避尘,安家立业的好地方。因此,于顺治三年(1646年),用银百两买得此山,作隐居之所。安顿家事后,急于匡复明政,遂奔赴粤西,与明遗臣,总督尚书丁魁楚、后部侍郎翟式招共商反清复明之计,但壮志未酬,竟死于肇庆羚羊峡中。其弟李充茂字鉴明,见复僻大业无望,遂把丹霞山交给当时住在广州海幢寺的明朝遗臣澹归和尚作为静养之地,其本人则带家眷离山回故乡去了。
澹归姓金名堡,字近隐,号卫公,出家后取名今释,字澹归,又号舵石翁,杭州人,明朝进士,为明政官礼科给事中之职。明亡之后,隐身于广州海幢寺做和尚。李充茂于顺治十八年(1611年)去广州会见澹归将山交给他作为静养之地,澹归于康熙元年(1662年)来到丹霞山开辟道场。
澹归和尚是禅宗弟子,为继承禅宗,以六祖“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禅宗思想起名“别传寺”意即“以心传心”。澹归和尚接着在此建筑佛堂精舍,鼎盛时期,住持和尚几百名,善男信女终年不绝,“红尘不到”的丹霞仙境从此成了人们拜佛游览的好去处。
在山中,澹归和尚有反清复明之念,在仁化丹霞山居住下十五年,是一位深明大义的爱国僧人,曾参与编写《韶州府志》和《曹溪通志》等,着有《梅岭梵余》等文集,许多诗文收集在《偏行堂集》中。康熙十七年,猎归北出庾岭梅关,到浙江寻求佛家典籍,第三年,病死于嘉兴。
澹归去世后,他的《偏行堂集》珍藏在别传寺的一个大木柜里,以后别传寺每换一位住持,都在柜上加一封条,不准拆开,直到清代乾隆三十八年,被官兵强行拆开,发现这部“叛逆”文集,乾隆帝下令“焚书毁骸”别传寺受到极大的打击。
从此,别传寺一掘不振,整座寺内一派衰败景象,直到一九八零年,七十五岁高龄的本焕和尚在见成慈师申请,仁化县人民政府的支持鼓励之下,本焕和尚上山主持别传寺。在印朗、妙净,印觉等众执事的同心协力和海内外信徒大力资助下,一块块红砖碧瓦从外地运来,一袋袋水泥从山下扛来,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一九八三年十二月,落成了大雄宝殿,千手观音堂、禅堂念佛堂、老人堂、斋堂、菩提精舍等配套建筑,造资二百六十多万元。整座殿字由丹石,红砖绿窗·,黄瓦构造,能工巧匠们雕塑了佛像贴了金,为锦绣丹霞增添了色彩。
别传寺的修复,佳音传四海,友谊遍天涯,海内外佛教人士慕名而来。上海、辽宁、湖北、四川及广州、顺德、中山、香港、澳门等地的信徒来拜佛、访师、叩首、献香。农历一九八四年四月初四开光,中外佛教徒络绎不绝,给丹霞山风景区更添风彩,远在美国的本焕法师的师兄寿冶法师,也不远万里风尘仆仆前来朝拜。一九八六年三月十一日,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在省、市有关领导的陪同下,看望了本焕法师,游览了丹霞风景,当他看到丹霞风景秀丽,庙字庄严,欣然提笔作诗一首
“群峰罗立似儿孙,高座丹霞一寺尊,定力能经桑海换,丛林尚有典型存。”
丹霞山秀丽风光和别传寺幽静庄严,吸引一批批佛教界有志之士前来别传寺常住,在本焕法师言传身教,严于律已的带动下,寺内宗风纯正,早晚功课正常开展,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信徒来做佛事,体现了政府宗教政策的正确性和政通人和的大好形势。
一九八九年三月七日,丹霞山本焕法师为净赞、觉慧两法师举行了闭关仪式,首开粤北佛寺解放以来闭关纪录,两名来自福建和甘肃的法师在众法师的护送下进关修持三年,他们要分别在不到十平方米的斗室之中度过“生死关”、“般若关”,一天到晚面壁而坐苦读经书,探索佛教光明之道。三年后,不修边幅的法师拖着浓浓长发与长须,在来自台湾、香港,广州等各界人士的欢迎中出了关,看着徒弟们如此定力,刻苦修行,本焕老法师感慨万分,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有此爱国爱教僧才。佛门必将后继有人”。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社会安定,佛教才能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经整修的别传寺重现昔日庄严,现在,别传寺僧众在印觉当家师的带领下计划重建山门,开发中层风景区,为丹霞风景增添色彩。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出处参考:http://www.foyuan.net/article-1288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