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公共政策热点
公 共 政 策 分 析 期 末 作 业
班级:财政学10402班
姓名:袁晓慧
学号:37号
2014年1月6日
案例一:
2013年4月6日晚6点左右,江苏省东海县石榴街道麻汪村8岁的冉冉和
5岁的浩浩兄弟俩和9岁的同伴顺顺一起玩耍时,模仿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
的剧情,玩起了“绑架烤羊”的游戏。冉冉和浩浩被绑在树上后,顺顺点燃了树下
的树叶,由于当天风大,火一烧着便失去控制,顺顺无力救助,结果导致冉冉和
浩浩被严重烧伤。在村民的帮助下冉冉和浩浩被救下后送到医院,后经诊断冉冉
全身烧伤面积达到40%,而浩浩全身烧伤面积更是达80%。
分析:
通过这个事件,我觉得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一部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陪
伴了许多孩子们的闲暇时光,竟然给江苏省东海县的两个孩子带来无法挽回的伤
害。到底谁应该承担这个事件的责任?
首先我认为顺顺的监护人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因为其监护人没有尽到相应的
监护责任。现在,电视剧、影片里过多的暴力伤害性镜头,会引发现实生活中的
暴力,这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有多次证据证明。孩子不懂事,没有价值判断和道
德判断,容易模仿,又不知道后果如何。长久以来,中国多数家长都有种误解,
即“动画片本就是制作给孩子看的,就算益处不大也总不会有害处吧”,从而忽
视了一些有着不良情节动画片对于孩子的负面影响。家长要有选择性地让孩子看
健康的动画片,并从旁指导“哪些情节是虚构的”、“哪些绝不能照做”,所以
家长要注意对孩子安全方面的教育,告知孩子做事情要多思考一下后果。
其次《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制作、发行人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也
应该为这起惨剧承担责任。《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传播对象主要是未成年人这个
特殊群体,制作发行方除应遵守《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外,还应受到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主动严格审查、过滤未成年人不宜的
情节和画面,并负有提示风险、警戒模仿的注意义务。即便动画片等影视作品中
有不要模仿的提醒,由于孩子年龄小,也不见得能看得懂文字。因此,制片商要
考虑到孩子的模仿性,有伤害性的镜头不要在片中过多暴露,尤其是容易导致孩
子模仿暴力行为的镜头应该直接删掉。其在制作、发行的涉案音像制品中,仍存
在捆羊、用火煮羊等暴力情节和画面,对未成年人的行为认知产生了不良影响,
误导未成年人模仿其情节,导致冉冉、浩浩被烧伤的严重后果。
最后我认为除了家长和制片方,国家的相关部门也应当制定相应的管制措
施,其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针对不同年龄阶段进行分级设置,以减少不必要的
伤害。
案例二:
2013年12月16日早上,家住东清巷某高档公寓的奶爸小王找到长庆派出
所民警沈宏,“我家保姆好像有点古怪。”小王家里条件很好,请了两位保姆,一位
做家务烧饭,一位专带孩子。做家务的那位挺靠谱,带孩子的这位不住家,每个
月工资1800元,做六休一,将孩子带得不错,小王说,这位保姆给他的孩子买
进口食品,而且穿金戴银,开豪车住豪宅等等,这些细节表明,这位保姆有些古
怪。
分析:
据了解这位阿姨姓汤,温岭人,老公做有色金属贸易,规模还挺大。本来,
她是在家帮女儿女婿带外孙女的,一直带了3年。今年国庆节前,女儿全家移民
澳大利亚了,将3岁宝宝也带走了,这让她一下子觉得生活没了味道,“虽然可以
和宝宝视频,但毕竟跟真人还是有差距的。”她很喜欢小孩,还与3名浙西南山区
的畲族贫困学生结对子,每年都会去看他们。这位汤阿姨有肩周炎,不能长时间
打牌,养狗没意思,后来她觉得不如出去找个保姆做做,带孩子累归累,但内心
是很快乐的。她在带自己外孙女的时候,学了点国外带小孩的经验,帮人家带孩
子肯定没问题的。她不图赚钱,就图一个开心。
根据以上信息我认为,人们往往从一个人的经济基础,如房子和车子来判定
他的行为准则,但是,人的价值观、成就感、归属感乃至情感诉求,并不是能简
单地用金钱来衡量和满足的。就像汤阿姨,她摘金卸银做保姆,只是想寻找一个
精神寄托,虽然匪夷所思,为的是一个“情”字,为了再圆“含饴弄孙”之梦而
剑走偏锋。她正是以做保姆的方式带孩子,满足自己的精神世界需要,就像她所
说的那样:不图钱,只图个开心。
虽然这个阿姨是个个案,但是她的经历,却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了很
多老年人退休之后的现实:一下子生活失去重心了,一下子无所适从无所事事了。
这样的苦闷和寂寞如何排解,退休后的这种空虚又该如何填满?这位阿姨,选择
暂时放弃殷实优越的生活,把自己真实身份隐藏起来,悄悄以保姆的身份生活。
她这么做,“不图钱就为图个开心”。社会的老龄化越来越重,越来越多人正在面
临或者马上就要面临和这位阿姨同样的困惑。我们也有退休的一天,也有老的一
天。等到了那一天,我们的社会,会不会有很多的公益活动,提供给我们参加,
会不会有专业的退休俱乐部,来安放我们的晚年。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最后我认为为人子女的,应该多想想已经退休在家的父母,并尽量多的找时
间回家看看多陪伴一下他们以减少像汤阿姨一类的案例发生。
范文二:公共政策案例
案例:
孙志刚,男,1976年生,湖北黄冈人,2001年武汉科技学院(原武汉纺织工学院)艺术系艺术设计专业毕业,2003年春节后来到广州,案前任职于广州市达奇服装公司。
3月17日:孙志刚因无暂住证在广州街头被带至广州天河区黄村街派出所。3月18日:孙志刚被黄村街派出所送往广州收容遣送中转站。3月18日:孙志刚称有心脏病被收容站送往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3月19-20日:孙志刚在救治站遭遇无情轮番毒打。3月20日:救治站宣布孙志刚不治死亡。4月18日:尸检结果表明,孙志刚死前72小时曾遭毒打。后来广州市公安局(2003)穗公刑法字4号刑事科学技术法医学鉴定书,证实被害人孙志刚系因背部遭受钝性暴力反复打击,造成背部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
一.孙志刚事件的政策过程研究价值
第一,社会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社会状况。不过只有当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响的任务认为某种社会状况是社会问题时,它才是社会问题。孙志刚事件是属于结构性社会问题。所谓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由社会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在整起孙志刚事件中,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媒体是舆论的主体,公众是决策的参与者,政府是政策权力的主体。只有社会
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政府才会引起足够重视。孙志刚事件是我国关于流动游乞人员管理政策(制度) 变迁的触发机制,直接导致了我国在流浪游乞人员管理上的政策变迁,导致了我国流浪游乞管理上的进步。
第二,孙志刚事件在结构上有清晰的发展脉络,既有开头:孙志刚之死;又有发展:社会反应;还有结局:政策变更政策。
第三,孙志刚事件从发生开始,经历过几个月时间,全国范围内的人几乎都知晓了。这件事情有很强的开放性,所以才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后来的政策制定作铺垫。
第四,这一事件具有内容的合理性,也就是上面说的政策过程关联性。
由于这四个原因造成了它作为一个典型的政策过程案例的第五个特征:资料的全面性。关联性使它成为一个政策过程案例,动态性与结构性使这一案例增加了典型性,开放性使这一典型的案例能够作为资料被完整的收集。由此形成了一个包括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决策等在内的政策全过程的理想材料。
二.孙志刚事件后面的政策过程
政策过程的范式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指的是包含要求达到的状态与观察到的状态之间的矛盾。就孙志刚事件引发的政策变
更来看, 表面上它也是从问题出发的,首先是孙志刚的非正常死亡暴露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存在从需要出发的系统过程,按照系统理论, 系统的存在总是以执行一定的功能为基础的。所以这里接着考察孙志刚事件后面的政策过程的功能。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 一方面是这儿讲的系统的逻辑, 另一方面是因为主流的政策理论认可的政策系统的自我维持功能具有明显的保守性, 成了众矢之的的东西。
三.孙志刚事件后面的政策过程的意义
通过对" 孙志刚事件" 背后的政策过程的研究, 在对正在经历危机的政策过程范式的考察中, 发现了一个从政策需要出发的, 系统的政策过程。那么, 这一过程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 从政策过程的研究上讲, 这是对主流的政策过程范式危机的一种积极回应, 因而是一种对政策过程理论的有益探索。这种探索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了一个替代的理论框架, 而且这一框架对当前范式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可以提供比较满意的解释。这些问题如上面已经指出的:界定问题的困难, 政策发展上的单极论, 保守性等。另一方面, 在政策过程的分析上, 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 即:政策需要的分析。这种分析与主流理论的问题分析明显是不同的。此外, 由于这种新的政策过程的提出, 可以提出一些新的值得研究的问题, 其中最有意义的是政策预测问题, 主流的政策过程
理论从政策问题出发, 基本上丧失了预测能力。由于新的过程是从政策需要出发的, 而需要天生就是一种向前看的事物, 因而如何进行政策预测就成了一个新的政策过程研究课题。
从实践来看, 新的政策过程也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一是可以有效地面对解决了错误的政策问题的现象。这是在政策实践中经常发生的事。原因在于政策主体处理问题时, 目标定位不准。从政策需要出发进行政策决策, 就可以直指问题背后的需要, 一开始就掌握正确的方向。由于这一价值又带来了第二种价值。即借此提高政策效率, 从而缓解政策效率与政策效益之间的冲突。三是给政策主体在承担政治责任时以更多自由。原因是新的政策过程给了政策主体更大的自觉性, 也减少了处于问题包围中的可能。 总之, 通过对" 孙志刚事件" 的政策过程的研究, 发现了一个政策需要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一定的价值。
范文三:公共政策案例
案例分析
一、南方某市近年外来流动人口增多,而人力资源的需求相对不够,加上治安管理混乱,一时治安问题突出。在各主要线路的公交车上,活跃着各类偷窃团伙,甚至在一些偏僻路段,抢劫行为时有发生。市民对此普遍心存不满,纷纷呼吁政府机构着手治理。 你认为A市治安综合治理问题能否进入政策议程?为什么? 二、1999年6月,某市一名初三学生因不堪承受过重的学习压力在家中自杀身亡。此事件在广大市民中引1起强烈反响。中小学学生负担重、压力大的问题一时成为公众议论的中心话题,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该市的媒体就此事做了大量报道。反映学生、家长、教师及有关专家等多方面的意见。尽管对此事件见仁见智,意见不完全一致,但大家普遍认为,政府应尽快采取适当措施切实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为此,该市政府就此问题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指示市教育局在两个月内拿出一个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的具体方案。1999年8月在征求有关专家及相关方面的意见基础上,该市教育局出台了一揽子旨在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的措施,包括限定课时、控制家庭作业量、严禁利用节假日上课等。实际上,中小学学生负担重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对此问题,公众和有关专家呼吁多年,但政府始终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直到这一悲剧性事件发生后,该市才出台了减轻学生负担的政策。 请分析本案例中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你认为该市在这方面应吸取什么教训?
三、在某年汛期,南方某县连降大暴雨,山洪暴发,该县水库蓄水量已大大超过了设计能力,而且水位仍在不断上涨。该县抗洪抢险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经过讨论,大部分人认为炸坝泄洪是比较稳妥的办法,最终作出炸坝泄洪的决议并当即电告在水库指挥抢险的张总指挥同志。张总指挥同志经实地考察、反复权衡后表示炸坝将会造成更大损失,提出不仅不要炸坝,而且还要增调民工坚持保坝。张总指挥同志没有完全执行县指挥部的命令,带领民工经过紧张的抢险,大坝保住了。
请问:你认为张总指挥同志在执行政策中的作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四、南方某县卫生局于2000年3月下发文件,规定各个体、私营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向县卫生局交纳1000元的医疗卫生保证金。文件下发后,引起了个体、私营 医疗卫生机构的强烈不满,他们持着省卫生厅1998年2月下发的《关于禁止对医疗卫生机构乱摊派、乱收费的通知》,要求县政府根据该通知中有关禁止收取医 疗卫生保证金的规定,阻止县卫生局的行为。县政府负责人找县卫生局局长调查了解,卫生局局长答复说,县卫生局之所以收取一定数额的医疗卫生保证金,是要严 把个体、私营医疗卫生机构的审批关,不是乱收费。
请运用政策执行相关理论分析县政府应不应该阻止县卫生局的行为,并详述理由。
五、南方某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来一直排在全省倒数几位。
1995年,新一届县政府领导走马上任,为了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计划生育工作任务,采取了一项新的政策措施,即对计划外生育实行罚款:超生第二胎罚款两千元,第三胎罚款五千元,第四胎以上罚款一万元。县政府希望通过这项政策措施的实施来控制生育数量。考虑到计划生育工作的艰巨性,为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也为了解决基层计划生育经费不足的问题,该政策还规定,罚款所得的收入,村、乡两级分别可提成30%。政策实施两年后,县政府发现,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由于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在当地群众中还根深蒂固,许多人宁愿交纳罚款,也要生育第二胎、第三胎,即使需要借债来交罚款也在所不措。有的群众甚至认为,交纳罚款就是购买计划生育的权利,在未生育之前便预先把罚金交上去。另一方面,一些乡、村干部为了多“创收”,不管超生,只管罚款,甚至暗中鼓励计划外生育。 请从政策质量、政策执行主体、政策对象、政策执行的外部环境等方面,分析这一案例中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
范文四:公共政策案例[1]
一、案例内容:
我国五十年代初建立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统称为职工医疗保险。它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保险的重要项目之一。
医疗保险具有社会保险的强制性、互济性、社会性等基本特征。因此,医疗保险通常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建立基金制度,费用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医疗保险费由医疗保险机构支付,以解决劳动者因患病或受伤害带来的医疗风险。
医疗保险就是当人们生病或受到伤害后,由国家或社会给予的一种物质帮助,即提供医疗服务或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它与养老保险的社会经济意义相同,具体做法相似。 我国的医疗保险实施四十多年来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保障了范围覆盖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的基本医疗、增进健康水平的需要,使我国人民生活大大改善。特别是在解决职工患大病时的高额医疗费问题,通过“互助互济”,既有效分担了风险,又充分体现出社会公平原则的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国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保险制度已难以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国务院于1998年12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部署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要求1999年内全国基本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试结合所学的有关公共政策理论分析政府的这项政策。
二、案例内容:
主要讨论的议题是有关社会保障问题方面的一个议题:低保养懒问题。也就是说政府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设立了这样一种生活补贴的方式,也就是最低生活保障费用。民政局根据当时当地的基本生活消费水平制定最低保障费用的金额,这一金额是按个体来发放的。那么什么样的人才属于低保人群呢?现在只有一个限定那就是人均月收入不足基本生活消费水平也就是低于所设的最低保障费用,那么就可以到民政局领取低保。原本这是为百姓谋福利的事,是件好事,因为对于一些有病苦的人,残疾人和老人,这样的低保是他们唯一的生活资料的来源,可是却被有工作能力的人钻了空子,这群人在低保的庇护下逐渐地变成了懒汉。这里又分成了两种人,一种是真正厚颜无耻,懒惰成性的无懒,反正不工作就没收入没收入就能拿低保,拿了低保也能活,这类人毕竟还是少数;但第二类懒汉却占了低保人群的40%左右,这类懒汉并不是真懒,他们是经过了利弊权衡之后才决定作懒汉的。那么他们为什么要选择作懒汉呢?我们可以来算一笔帐,前两年上海的最低保障费用是300,最低劳动工资是690,按普通一家三口计算,如果都没有工作收入,那么可以领到900的低保费,如果其中一个有工作能力的人出去工作了,但工资不是很高(一般会沦落到低保行列的人即使有工作工资也不会很高,差不多都在最低工资线上面一点)假定其月工资为1200,按照这个月收入计算,他们应该退出低保人群,因为每人已经拥有了最低生活保障费用。可是这里边好多工作中额外的支出和风险都没有计算进来,比如吃饭,交通费,工作中各种不安全因素要承担的风险等等,扣除所有这些工作中的额外支出,剩下的也就900来块钱或更少,但是民政部门可不考虑这些,前面也说过,他们唯一的一个标准就是看你的收入,这样的一种评判标准给低保政策带来了许多问题。所以老百姓这样一衡量,还真不如直接作懒汉来的舒坦。发现问题所在了,于是劳动部门就提出来说,是民政部门定的最低保障费用太高了,以至于削弱了老百姓工作的积极性。民政部门经过分析反驳了劳动部门的说法,因为他们定的最低保障费是有理可依的,是根据最低生活必需消费水平得出来的,相反劳动部门所规定的
最低工资可能是其中的不合理因素。于是乎,为了把这帮懒汉从低保人群赶出来,民政部门首先想到的就是与劳动部门协商看最低工资能否增长,结果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最关键的还是产业政策问题。结论是要增加最低工资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一件事情。这个新问题是什么呢?要保障这群懒汉基本生活资料又要把他们赶出来工作,首先得有工作岗位吧,其次如前面分析的工资不能太低。可是这两个条件似乎并不兼容,中国本来人口就多,企业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无法承担如此多的劳动力,于是劳动力自然贬值,而解决安置这些剩余的劳动力的一个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招商引资,增加就业。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和优惠政策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制定这些政策的部门是把招商引资带来的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考虑,把民生效益忽视了,甚至可以说亵赎了。产业政策中不但没有为当地老百姓制定相关劳动力保障条款(比如最低工资或者劳动力结构分布等),而土地优惠政策更是剥削了当地老百姓的实际利益。对于这些问题,产业政策制定部门并不是不知情,但是为了经济增长,为了好看的GDP,为了把商和资引诱过来,只能牺牲老百姓了。所以要完全解决低保养懒的问题,估计要多个部门共同协商,各个地方一起协议,(因为地方性招商引资竞争相当激烈,以至于出现很多近乎愚蠢的政策)甚至靠中央的宏观调控才能实现。
试结合所学的有关公共政策理论分析该案例。
三、案例内容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经济运行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国已经摆脱了短缺经济,大部分社会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市场商品全部处于供大于求和供求平衡状态。“1998年初,据有关部门调查,全国601种商品中,供求平衡的占74.2%,供大于求的占25.8%,已经没有供不应求的品种。就消费需求来看,由于吃穿用的基本消费在城镇已经趋于饱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购买力不足。同时,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保障、城镇住房、医疗卫生等制度的改革,引起了居民家庭减收增支的预期,造成消费增长缓慢。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夏季的特大洪涝灾害,给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增添了难度,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1997年下半年,中央领导多次听取有关部门的汇报,要求密切注意,认真研究。春节前夕,**根据**的批示,要求计委牵头进行研究,提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支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增长的政策建议。
试结合所学的有关公共政策理论分析政府的这项政策。
四、案例内容
我国目前安全生产监管方针是“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我国自1982年以来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共12部,部门规章92部,已经建立了包括行业专门法律、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行政许可法等在内的一套比较完备的保障安全生产的法律体系;专门成立了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为核心的,履行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指导、协调、行政监管监察职责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制。由此可见,国家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过程中的计划、组织和领导环节作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是,这些努力在某种程度上并没有遏止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尤其是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发生的严峻形势。
国务院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罕见地以较大篇幅单独提到煤矿安全生产的问题。事实上,全国煤矿安全事故在2004年中国人的心中成为一道难以抹去的阴影。
尤其是从2004年10月至今年3月短短的半年时间,已相继发生了包括山西朔州细水煤矿“3·19”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在内的10起特大事故,遇难矿工多达736人(附表一)。其中,2004年10月20日郑州煤炭工业集团大平煤矿、2004年11月28日陕西省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2005年2月14日辽宁阜新孙家湾煤矿三起瓦斯爆炸特别重大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为148人、166人、214人,再次刷新建国以来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遇难人数之最。
在产煤大国中,我国目前产煤百万吨死亡率为4,这一数值是俄罗斯的12倍,是南非的30倍,是美国的100倍。据权威报道,近年我国平均每7.4天就会发生一起特大煤矿事故。仅2004年一年,就有七千多人在中国采矿业的瓦斯爆炸、井下透水、冒顶和其它事故中丧生,占世界矿难死亡总数的百分之八十。
试结合所学的有关公共政策理论分析上述现象及其应采取的措施。
五、案例内容:
2003年9月,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长沙市中巴禁运的文件规定:从2003年9月30日起,长沙市二环线以内禁止中巴营运。这将意味着中巴将结束其在长沙城区内的使命,运营空间由城区向城郊转移成为现实。在全国第五届城运会即将在长沙召开之时,为了树立省会的文明形象和提升城市品位,长沙市政府痛下决心做出“城区所有运营的中巴车辆必须于2003年9月30日之前全部退到二环线以外”的决定。其大致方案为:一部分在城区营运的湘AX、湘AT牌的中巴将转换成高档的士进行运营;一部分在城郊结合部的中巴将发展为大巴;在郊外线路还有富余的情况下,调整一部分中巴跑城郊结合部;一部分经营权到期的和达到报废标准的则坚决取缔。为解决中巴出城后的运营缺口,长沙市政府要求公交部门在城运会之前新增300台豪华公交车和400――600辆高档的士。同时,部分原由中巴车运营的线路将由公交车代替,客流不足的线路将由政府财政出钱补贴,公交车将普遍进入社区并延时运营,方便群众出行。另外,退出城区后,所有中巴车将由原来的个体经营为主转变为联营、国营、合资经营,走集团化规模经营之路,而且对提前迁出城区的中巴车给予一定的补偿。该政策实施一年多来,政策利害相关人对政策主动而又自愿地遵从,城市市容大为改观,公共交通秩序井然,市民对政府的利民举动大加赞赏,社会各界反响良好。
试结合所学的有关公共政策理论分析长沙政府的这项举措。
范文五:公共政策案例-xsl
公共政策白色污染案例分析
——“白色污染”到底如何解决? 问题:今天你是否依然“我行我‘塑’ ”?
中国目前的经济处于飞速发展时期,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国民收入的稳步提高, 也使得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 费观念不断改善和更新。然而,在人们追求更便捷、更舒适、更优质 的生活的同时,我们的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我 国目前面临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非常严重,就拿“白色污染”这一 令人头疼的问题来说,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 (多指塑 料袋 ) 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 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 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 严重污染的现象。 据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介绍, 我国每 天买菜要用掉 10亿个塑料袋, 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 20亿个 以上。北京目前每年废弃 23亿个塑料袋,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 14万吨, 占整个生活垃圾的 3%; 上海每年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 19万 吨,占生活垃圾总量的 7%;天津每年的废旧塑料包装垃圾也超过 10万吨。
塑料垃圾带来的问题非常严重 :
一,漫天飘飞的塑料袋或挂在树梢,或飞到建筑物上,破坏了城市 环境,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 ;
二,塑料袋系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稳定,难以在自然环境下被微
生物分解, 不可分解的塑料袋自然腐烂需要 200年以上。 混入土壤的 塑料袋,会引起土壤结构的改变,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水 分和养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三, 抛弃在陆地和水体的塑料袋会被动物和鱼类当做食物吞食, 造 成动物和鱼类死亡,或影响它们的生存;
四,如果对塑料垃圾进行焚烧,会造成二次污染,产生有毒气体, 污染空气, 。特别是塑料的焚烧会产生强致癌物质—二噁英,对人们 的身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四,对塑料垃圾进行填埋,不仅会占用大 量土地, 而且被占用的土地也长期得不到恢复, 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发 展,同时,这些塑料垃圾还会对土地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五, 生产塑料袋要耗费大量的石油资源。 我国每年为生产塑料袋要 消耗 480多万吨石油, 塑料袋的过度使用对我国的能源资源以及环境 产生的负面效应已不容忽视, 能源的紧缺必然带来生产成本的攀升和 物价的上涨,这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是极为不利的。 为此, 2007年 12月 31日,我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 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 这份被群众称为 “限 塑令” 的通知明确规定:“从 2008年 6月 1日起, 在全国范围内禁止 生产、 销售、 使用厚度小于 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 “自 2008年 6月 1日起,在所有超市、 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 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时至今日, “限 塑令“到底效果怎么样?一份 2009年民间限塑政策小组发布的《限 塑政策研究 NGO 合作项目综合报告》表明,我国大中型超市限塑令
执行情况比较乐观。 在本次调查中, 北京和杭州等地区的大中型超市 限塑令执行情况最好, 基本都能够做到向顾客有偿提供厚度符合国家 标准的塑料购物袋。兰州, 广州,成都等地区的限塑执行率也都达到 了 80%左右; 然而另一方面, 农贸市场的执行情况却出现严重的两极 分化。其中管理制度较为完善、实施条件较好的市场,对于国家的限 塑政策执行率较高。尤其在杭州,农贸批发市场限塑令执行率已达 70%。然而一些设施条件较差、管理混乱的市场,限塑令执行情况却 并不尽如人意。 据调查, 北京有些农贸批发市场限塑令执行率仅两成。 许多露天批发市场内不仅免费向顾客提供塑料购物袋, 甚至各种带颜 色的、 使用废塑料生产的超薄塑料袋扔的满地都是。 在国家明令禁止 使用超薄塑料袋的情况下,许多农贸市场依旧我行我塑(素) ,而且 许多消费者依然习惯于使用塑料袋,以图个方便。 总的来说,限塑 令颁布的这几年时间, 大中型超市的执行情况令人比较满意, 而农贸 市场却不容乐观,甚至情况越来越糟。那么,到底为什么限塑令会遭 到如此“尴尬” 的局面,白色污染的问题到底应该如何解决?我们又 应该怎样从公共政策这个角度来分析、把握这个问题? 问题分析: (1)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考虑不周全,缺乏对可能产生的新问题以及 遭遇的阻碍作必要的预测分析,缺乏对政策的长远性、整体性评估 实行限塑令毕竟是好事, 但它对人们生活造成的一些不便也是不容忽 视的。正如一位卖菜女所说 :“一块生姜一个袋儿,两个土豆一个袋 儿,谁都知道这样不好,白色污染。可你要不用它,你用啥啊?你上 超市买一大包手纸或一箱牛奶, 可以不用塑料袋。 但你要来我这儿买
菜怎么办?比如说买豆芽,没袋儿怎么拿?”在她看来,替代品跟不 上, 是限塑令遭遇尴尬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 人们已经习惯了 “拎” , “拎”塑料袋给人们带来了极大地方便,而“购物袋”更成为人们的 一种生活理念,突然让人们离开塑料袋而没有一种替代品作为补充, 会让很多人难以接受。 并且, 塑料袋已经成为许多家庭装垃圾的盛装 食物或放垃圾的必备东西, 人们习惯于将买了菜的塑料袋顺手套在垃 圾篓上装垃圾, 如果让人们为个塑料袋而花几毛钱或专门去商店买一 卷垃圾袋,大多数人是不能理解和接受的。 限塑令的实行同时也给 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众所周知,塑料制品产业是一个“薄利多销” 的产业, 企业依靠低成本和低利润来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庞大的 市场需求因而成为企业唯一的生存基础。 限塑令的颁布, 对那些大型 企业或许影响不太大, 但对这些中小企业就产生了致命的打击。 这些 企业由于缺乏资金、技术, 设备和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在短时间内很 难进行转产、 转业, 结果必将有一大批中小企业无法摆脱破产的厄运, 塑料制品行业的大洗牌不可避免, 而由企业倒闭所带来的, 必将是许 多人的失业。例如,限塑令颁布将近半个月,福建泉州千余家塑料袋 企业仍处于煎熬之中,企业已经停产好长时间,员工“放假”一个多 月,人人是谈“限塑”而色变。 国家实行限塑令,但在推广可降解 塑料袋的过程中困难重重。 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 超市、 商场在 “限 塑”方面效果明显,塑料购物袋使用量减少了 2/3以上。然而在农贸 市场, “限塑令” 的效果就显得不是特别明显, 尤其是价格上的差距, 令不少农贸市场的经营户选择使用普通塑料袋, 而不是更为环保的可
降解塑料袋。 “普通塑料袋与可降解塑料袋的规格都可分为很多种, 就最常用的一种规格而言,不同塑料袋的价格为 1~3元 /100只,而 可降解塑料袋的价格则为 3.5~4.5元 /100只,而水产用的可降解塑料 袋价格更高, 为 5元 /50只。 ” 在某农贸市场管理可降解塑料袋发售的 毛先生告诉 《市场导报》记者,虽然每只塑料袋的价格仅相差几分 钱,但是对于生意比较好的经营户来说,一个月下来,其成本也相差 了不少。 毛先生算了一笔账, 以一个经营户一天消耗 100只塑料袋为 例,适用可降解塑料袋的经营户每个月的成本就要上升 60元甚至更 多, 这对仅是小本经营的农贸市场经营户来说, 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对于部分经营户来说, 使用普通塑料袋可以降低成本, 提高自己的利 润,这也令可降解塑料袋的推行受阻。 由以上可见,政府在政策制 定及其合法化的过程中, 没有考虑到人们的生活需要和生活习惯, 也 没有及时的替代品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同时, 缺乏对限塑令实行 之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可能面临的阻碍的预测与考虑。 (2)政府在执行政策时,仍存在权责不明,监管力度与处罚力度 不够等问题 菜市场是限塑令执行最薄弱的环节,它的执行力度直接 关系到“限塑”的成败。然而“限塑”涉及质检、工商、物价等多个 部门, 虽然国家相关文件大致确定了每个部门的分管内容, 可在具体 落实过程中,每个部门责任权利还是不明确,特别是对于违反“限塑 令” 的行为由谁来监督检查处罚, 此前一直没有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 政府部门权责不明,肯定会使得执法工作疏忽、怠慢,执法效果不明 显,导致政策执行不力。 由此可见,政府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没有
形成科学的系统管理,没有明确目标,权责、计划和考核监督。 (3)政府在“限塑”方面的投入还不够 首先,我国目前在废弃 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方面还做得不够, 未能对数量庞大的废弃塑料制 品进行专门的统一分类、 回收、 管理与利用, 未能使之成为一个产业, 因而大量的塑料垃圾“散落人间” ;另外,消费者不应该全部支付环 保费用, 而政府并未实行塑料袋的有偿回收, 并未对回收行为进行物 质鼓励, 因而回收效果不佳; 再者, 国标塑料袋的价格不能让人接受, 现在塑料的原料塑料树脂价格是每吨 1.2万元, 10克的塑料袋的价格 大约 0.12元, 再加上人工、 管理等其他成本, 塑料袋成本大约 0.2元, 而售价则会在 0.3元左右,不少市民对塑料袋价格的争议较大。杭州 市景芳二区的包小姐认为, 出台塑料袋国标是好事, 但 3毛一只的塑 料袋价格过高。 按照上面专家提到的成本价和零售价, 这些国标塑料 袋的利润也高达 50%,这对她来说还是接受不了。
解决对策:政府,企业,以及公民应该携手奋进,共同努力
一、 针对存在的问题, 政府各相关部门之间应该明确权力与责任, 划清权限,并加强合作,协调内部关系,加强内部互相监督,确保执 法工作协调有力。 要加强行政监察和执法监督检查, 切实落实执法责 质检部门要建立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机制。 对违规继续 生产超薄塑料购物袋的,或不按规定加贴(印)合格塑料购物袋产品 标志的,以及存在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 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相应给予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 品、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处罚。要完善质量监管措施,加大执法力
度,严格执行曝光、召回、整改、处罚等制度。
工商部门要加强对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销售、 使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 对违规继续销售、 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 等行为, 要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等法律法规予以查处。 商品零售场所开办单位要加强对市场内销售和使用塑料购物袋的管 理,督促商户销售、使用合格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销售企业要建 立购销台账制度,防止不合格塑料购物袋流入市场。 财政、税务部 门要尽快研究制定抑制废塑料污染的税收政策, 利用税收杠杆调控塑 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支持、鼓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 展。
二、政府应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大资金、科技的投入,加 强同其他国家的技术交流, 努力开发塑料袋的环保型替代品, 满足人 们日常生活的需要, 逐步改变人们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 逐步引导 人们过环保新生活。
三、政府应该加大对中小型塑料制品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方 面的扶持力度, 帮助困难企业顺利实现转产, 促进塑料制品企业的产 业升级。
四、政府应该加大投入,鼓励支持废弃塑料制品的回收,加强对 废旧塑料制品的回收、 管理和处理,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 经验,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废弃塑料制品回收与利用的产业化,以加 强对白色污染的控制, 实现塑料垃圾的减量化、 无害化、 资源化处理。 五、 政府应该一方面控制可降解塑料的生产成本, 一方面加大对
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的经营户的财政补贴, 减轻经营户的成本压力, 努 力促进可降解塑料袋的推广使用,达到限塑和环保的目的。
六, 政府应该加强环保宣传和政策宣传力度, 积极开展各式各样 的环保活动, 在人们心中形成坚定的环保理念, 传播和普及防治白色 污染的知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七、企业应该化“危”为“机” ,抓住国家实行“限塑令”的机 会,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尽快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企业应该遵守国 家的法律法规,按照“限塑令”的精神,合法经营,不生产、销售和 使用超薄塑料袋,坚决支持国家限塑政策。
八、公民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环保素质,坚决维护国家政策,不 使用超薄塑料袋, 在购物时自备布袋或菜篮, 积极参加各种环保活动, 逐渐形成文明环保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