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马克思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要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必须 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 历了一个过程。李大钊及党的其他早期领导人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 践当中去的思想。
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 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 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1935年 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在 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经过延安整风,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 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党的七大党章指出,**思想是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具 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要应用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却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在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东方大国,不仅革命的条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同,而且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具 体道路同其他国家也不可能相同;同样,在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也不同于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 义的中国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 作用,不仅因为它是科学,而且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它同中国人 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发生了联系,实现了结合,是因为它被中国人民所掌握。
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恩格斯指出:“马克思 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 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具 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以具体化;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 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 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又 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实现具体化。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不能机械套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 理和照搬外国经验。同样,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也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做教 条。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探 索适合中国实际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把马克思主 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实践中去,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 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 和改革的实际问题,通过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和提炼,丰富
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应该了解和懂得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 中国的特点、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达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之完整的、 统一的、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在当代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方面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指导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又要把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加以马克思主 义的提炼和升华。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之中。实 现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并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既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照搬,也不是对中国文化的复制,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 国文化进行认真的清理,剔除糟粕,吸收精华,又用中国优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人民 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 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 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列 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 义的中国化。在**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 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 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创立了**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 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 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为**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 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 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思想。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 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 立自主。这是它们的基本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在毛 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 国成立以后,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 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党又领导人 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进程,朝着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目标迈进。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在当代中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代表着中国最广大 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 精神力量,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在新的历史 条件下,需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凝聚力量。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 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体现了理论与实 际的统一、坚持与发展的统一,既反对轻视甚至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又反对教条 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和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 库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传承,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科学体系,以新的形态发展了马克 思主义,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 望,才知所趋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选择 和伟大创造。
对于改革开放 30年来我们积累的宝贵经验,**在党的十七大和纪念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召开 30周年大会上把它概括为“十个结合”: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 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 新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牢牢扭 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必须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 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坚持执政为民、紧紧依靠人民、切实造福人民,在充分发挥人民 创造历史作用中体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 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全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 创造活力;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 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律保障;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 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 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实现在经济发展 的基础上由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把坚持独立自 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 事业作出贡献;必须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 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必须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改革开放 3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 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30
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 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 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前,我国发展进入一个关键时期,面对前所未有的机 遇和挑战,尤其需要我们对“举什么旗”这个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 斗的旗帜。”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 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人们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解决当代中国的前途 和命运问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 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 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 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 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 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
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斗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我们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们党能够在新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在于科学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 列宁主义、**思想,科学把握了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科学总结了国内外建设社会主 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以及最广大 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 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 国特色。《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 160多年的实践,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领导中 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 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成功;只有赋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鲜明的本国 特色和时代特征,才能胜利。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坚持和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 性地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 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 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 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 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 克思主义。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 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 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习题精练】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 会议是 (
A 。党的二大 B 。遵义会议 C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 。党的七大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 (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 。**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3. 改革开放 30年余来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 ( )
A 。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 。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C 。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 。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4.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 。**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 少选或错选都不得分。
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 线,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 ( )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 。什么是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
C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2.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现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 ( )
A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B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
C.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 D 。马克思主义为中 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现实的发展模式
3.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两大理论成果的一脉相承性主要体现在,二者具有共同的 ( )
A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B 。革命和建设的根本任务
C 。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 D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包括的思想成 果有 (
A 。**理论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科学发展观 D 。**思想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 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因此,选项 C 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答案。选项 A 党 的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选项 B 遵义会议确定了**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并独立 自主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选项 D 党的七大把**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因 此选项 ABD 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本题正确答案。
2.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凝结了几 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代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所以,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BCD 选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
改革开放 3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 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30年来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 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选项 A 正确,选项 BCD 都是八十多年来坚持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具体表现,内含于选项 A 中。
4.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 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思想,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 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 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是十七大新提法。选项 A 正确。 选项 BCD 是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之一,但概括都不全面。
二、多项选择题
1. 【答案】 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 新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 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 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 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 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 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 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因此,选项 ACD 为正确答案。 B 项为干扰项。
2. 【答案】 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
马克思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首先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 在要求。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 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 就是结合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以具体化。因此 A 选项正 确。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 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并经过一定的 民族形式表现出来。因此 B 选项正确。
马克思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还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在中国这
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不能机械套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 外国经验。同样,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也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必须 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因此 C 选项正确。
马克思主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并不能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现成发展模式, 因此 D 选项错误。
3. 【答案】 A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共同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思 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 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是**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它们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的精髓。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思想提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实事求是就像一条红线, 连接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是一致的,它们都坚持马克思列 宁主义。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经过与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结 合,**思想成为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成为当代中国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任务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不 是革命和建设。因此,排除选项 B 。选项 D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 不是**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战争与革命。故不是毛泽 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共同点,应排除。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C 选项。
4. 【答案】 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 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 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 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所以选项 ABC 均正确。 **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所以选项 D 不选。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课程期末试卷 材料分析说明题
1、以下是关于对待**思想的态度的材料。
材料 l
“凡是**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 渝地遵循。”
——摘自《人民日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 1977— 02— 07
材料 2
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思 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
——摘自《**文选》第二卷
材料 3
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 整地学习和运用**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 **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 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 还要继续发展。
——摘自《**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 1,指出对待**思想的一种态度。
材料 1对**思想采取的是教条主义的态度,认为**思想完全正确,都是 真理,完全照抄照搬,带有严重的个人崇拜主义。
(2)根据材料 2,指出对待**思想的另一种态度。
**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种说法因为**晚年的错误,而 否认了**思想的科学性。
(3)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是什么。
这两种态度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思想,同毛泽 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
(4)根据材料 3,指出对待**思想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应该辩证地对待**思想,既要批判,又要继承。
2、下面是一组关于中国民主革命问题的有关材料。
材料 1
“立三同志既然对于中国经济性质有了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当然无从来正 确的认识中国革命的动力。他始终把富农看成小资产阶级,以为富农可以革命,也可 以反革命;他把小资产阶级看成整个的阶层,他不知道小资产阶级这一阶层中包括有 剥削他人劳动的‘上层’和不剥削他人劳动或受人剥削的‘下层’,上层小资产阶级 在武汉时代后已转入反动的营垒,现在有革命作用的只是小资产阶级的下层,他不了 解资产阶级的大中阶层及一切资产阶级的改良派别……都各是反动营垒的一翼,而且把 他们看成是站在革命与反革命之间的所谓‘第三派’或‘中间营垒’。他把学生看成 整个的范畴,认为学生是‘城市贫民’,不看见学生中的阶级分化过程,认为现在还 有‘夺取整个学生群众’到革命营垒来的可能。……他不能正确了解中国现在革命阶级
的革命主要动力是:工人阶级、雇农和贫农,中农是巩固的同盟者,加上城乡的广大 半无产阶级成份和小资产阶级的下层。”
——摘自陈绍禹:《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而斗争》
材料 2
陈独秀说:“中国的经济现状,军阀阶级与资产阶级显然分开,而资产阶级与无 产阶级的分化尚未截然分离的程度。”
“中国最大多数的工人,还没有自己阶级的政治斗争之需要与可能,而且连一般 的政治斗争之需要甚至连自己阶级的经济斗争之需要都不曾感觉的工人(如后工业工 人),也并不是少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民革命的意义,就是对外要求民族之经 济的政治的独立,对内要求一般国民在政治上的自由。这种一般国民之政治自由,如 集会结社罢工的自由,正是中国工人阶级目前至急的需要。”
——摘自陈独秀:《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
材料 3
“将来革命事业完全成功时,社会阶级分化究竟至何种程度,那时对于革命的性 质究竟如何解释,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现在也没求其知道的必要;可是观察过去及现 在的革命运动,确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而且我们也应该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实实在 在的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因此,我们以为国民党应该明白觉悟负了中国历史上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使命,这在革命运动中,不可有拒绝资产阶级之**的观念,…… 我们也知道中国资产阶级势力的微弱,尚不足克服封建军阀及国际帝国主义,所以使 革命党易于采用**的妥协政策”、“无产阶级也明明知道此种民主革命的成功诚然 是资产阶级的胜利,然而幼稚的无产阶级目前只有在此胜利之奋斗中才有获得若干自 由及扩大自己能力之机会,所以和革命的资产阶级合作,也是中国无产阶级目前必由 之路”、“总括起来说:在每个革命运动中,浪漫的‘左’倾观念和妥协的**观念 都能妨碍革命的进行;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帅革命的资产 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摘自陈独秀:《资产阶级的革命和革命的资产阶级》
材料 4
“中国现时确实还是处在资产阶级民权革命的阶段。中国彻底的民权主义革命的 纲领,包括对外推翻帝国主义,求得彻底的民族解放;对内肃清买办阶级在城市的势 力,完成土地革命,消灭乡村的封建关系,推翻军阀政府。必定要经过这样的民权主 义革命,方能造成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真正基础”。
——摘自**:《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 11月 25日)
材料 5
“中国革命的现时阶段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 主义性质的革命,这是十分明显的。”“革命的动力,基本上依然是工人、农民和城 市小资产阶级,现在则可能增加一个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转变,那是将来的事。 在将来,民主主义的革命必然要转变为社会主义的革命。”
——摘自**:《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 12月)
材料 6
“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是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而其第一步现在已 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而是中国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 “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 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 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摘自**:《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1月)
请回答:
(1)材料 1中陈绍禹关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的阶级分析是否正确?
陈绍禹认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的阶级分析是错误的,他认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动 力只有工农和下层小资产阶级,“第 三派”或“中间营垒”是不存在的。同时他没能 把大资产阶级同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区分开来,把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并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这是一种典型的“左”倾错误的观点, 在中国革命中容易犯“左”倾冒险主义和盲动主义的错误。
(2)结合材料 2、 3分析陈独秀在中国革命领导阶级问题上的错误。
在材料 2中,陈独秀认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尚未截然分离、对立,中国的工 人阶级觉悟还没有上升为自为的无产阶级意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 民革命的意义是 “对外要求民族之经济的政治的独立,对内要求一般国民在政治上的自由。这种一般 国民之政治自由,如集会结社罢工的自由。”中国革命应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在材 料 3中,陈独秀没有认识到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 进入到新民主主义时期,无视国内外历史条件的变化,仍然用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观点 来看待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认为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应由资产阶级来领导,其前途 是“资产阶级的胜利”,从而在实际的革命过程中放弃 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最终导 致了他的**投降主义的错误。
(3)结合材料 3分析材料 4和 5中**关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和性质的观点。 **认为中国还处在资产阶级民权革命的阶段,中国革命的现阶段依然是资产 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 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动力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 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 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根本任务是要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推翻封建 地主官僚资本的统治,走上民主发展的道路。因此,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 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4)结合材料 3分析材料 5和 6中**关于中国革命发展阶段的观点。
在材料 6中,**从分析中国的社会性质出发,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 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 别,同时又认清二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 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 代的重要法宝。
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为什么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 1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生产力的社会 化、国际化程度更加提高,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 联系更加密切,世界各国之间的互相开放、互相依存程度更加增强。任何一个国家要 发展,都必须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就是对当代世界 经济、科技发 展和国际形势发展科学观察和概括的结果。
( 2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长 期的基本国策,是**和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选择。
第一,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科学总结我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必然结果。我国历史 上经济社会长期停滞落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不开 放不行。
第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追随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选择。世界市场的扩 大,要求各国实行开放政策,既发展自己,也推动全世界的发展。
第三,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在推进传统产业革命,赶上世界新技术革命,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如困难,要尽快妥善地解决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矛 盾,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实行对外开放。
4、材料 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 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 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 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 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 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摘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材料 2:
韩国队历史性地打入了四强,舆论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认为,韩国队进入四强 主要依靠裁判的帮助;一种认为,韩国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主要还是 靠自身的实 力。这种时候,有个人的声音我们可以听听,……他就是青岛颐中队主帅李章洙。 26日,记者在青岛颐中队俱乐部里采访了这位典型的韩国人。
……
记者:韩国队本次世界杯中体现出的顽强的意志品质及韩国强大的球迷拉拉队都 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这种民族自尊心和求胜欲望从您身上也能体现出来, 您曾说过输球会难受得吃不下饭,对这种现象,您如何理解?
李章洙:这并不是韩国民族精神的首次体现,很早以前就有过这方面的例子。 1999年韩国经济危机时,韩国的家庭妇女们就纷纷捐出自己的金银首饰。……这是韩 国民族精神的体现。对于我们而言,这没有什么特别的,而是很自然应该去做的事 情。……
(摘自徐燕华:《李章洙为韩国队感到骄傲:民族精神使我们创造奇迹》,载 《体坛周报》, 2002-06-27)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什么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 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 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 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 和灵魂。
(2)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指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 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在目前,弘扬民族精神具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
模 拟 试 题
一、 填空
1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相结合的产物。
2 .**对()理论的完整论述,标志着**思想达到成熟。
3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
4 .()的发表,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已经成熟。
5 .()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组织机构。
6 .一国两制的核心是()。
7 .正式确立 “ 三步走 ” 战略是在党的()大上。
8 . “ 三步走 ” 是战略目标是到()基本实现现代化。
9 . “ 台阶式发展 ” 的关键是()。
10 .()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和前提。
1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关系。
12 .在效益和公平中居于首位的是()。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1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最完整的概括是()。
15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
二、 单项选择题
1、 克思主义在中国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是
A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B **理论
C **思想 D 列宁主义
2、誉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是
A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B **理论
C **思想 D 列宁主义
3、 将**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的
A 八大 B 七大 C 一大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4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的评价是
A 过大于功 B 功过相当 C 功大于过 D 功不抵过
5 、当今社会时代的主题是
A 战争与革命 B 和平与发展 C 科技与人才 D 合作与竞争
6 、**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的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十四大 C 十五大 D 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7 、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B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8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
A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社会主义革命
C 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新式的社会主义革命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A 资本主义 B 社会主义 C 共产主义 D 封建社会
10 、统一战线中最重要的联盟是
A 工农联盟 B 全体领导者和非领导者的联盟 C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盟 D 无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盟
11 .共产党领导军队的最基本原则是
A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B 党指挥枪 C 枪指挥党 D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2 .标志着中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重大事件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三大改造顺利完成
C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D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订
13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 社会主义工业化 B 三大改造
C 恢复国民经济 D 建立共产主义文化体系
14 、首次使用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是
A 马克思 B 列宁 C ** D **
15 、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列为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在党的
A 七大 B 八大 C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十三大
16、首次明确提出一国两制概念的是
A ** B ** C ** D **
17 .提出 “ 三个世界 ” 理论的是
A ** B ** C ** D **
18 、第一次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作出明确理论界定是在党的
A 七大 B 八大 C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十三大
19 、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A 领导和团结人民 B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D 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
20、在速度、比例、效益三者中的核心是
A 速度 B 比例 C 效益 D 三者都不是
21 .在 1995 年的科技大会上,首先正式提出科技兴国战略的是
A ** B ** C ** D **
22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关键是
A 提高工人阶级的待遇 B 解决工人就业问题
C 维护和加强全体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D 加强对工人的培训
23 。提出 “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 著名论断的是
A ** B ** C ** D **
24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
A 一个联盟 B 二个联盟 C 三个联盟 D 四个联盟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待官僚资本的政策是
A 和平赎买 B 没收 C 保护 D 限制
二、 多项选择题
1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E 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矛盾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将中国资产阶级区分为
A 买办资产阶级 B 小资产阶级 C 民族资产阶级 D 富农 E 大商人
3 。被誉为**思想活的灵魂是指
A 实事求是 B 群众路线 C 独立自主 D 开拓进取 E 改革开放
4 。**理论的特点是
A 民族性 B 科学性 C 实践性 D 群众性 E 时代性
5 。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主要有
A 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 B 对社会经济关系进行革命改造 C 为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D 发动革命战争 E 维护世界和平
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所贯穿的原则包括
A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B 中国共产党领导 C 民主集中制 D 三权分立
E 地方自治
7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 解放生产力 B 发展生产力 C 消灭剥削 D 消除两极分化 E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8 。经济增长方式有
A 粗放型 B 集约型 C 复合型 D 简单型 E 混合型
9 。我国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有
A 股份制 B 合作制 C 股份合作制 D 业主制 E 独立制
10 。社会主义文化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是
A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B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C 坚持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的方针
D 坚持 “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 的方针
E 以上四点都不是
四、 简答题
1 .如何坚持和发展**思想?
2 。人民民主专政的鲜明特点是什么?
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是什么?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五、 论述题
1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
2 .中国共产党应如何实践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参考答案)
一、 填空
1 .中国工人运动 2 .新民主主义革命 3 .无产阶级专政 4 .论人民民主专政
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6 .一个中国 7 。十三 8 . 21 世纪中叶
9 .抓住机遇 10 。教育 11 .人口、资源、环境 12 .效益
13 .基本经济制度 14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5 .前提 基础
二、单项选择题
1 . C 2 。 B 3 。 B 4 . C 5 。 B 6 。 C 7 。 B 8 . C 9 。 B 10 。 A
11 . B 12 . A 13 . A 14 。 C 15 。 D 16 。 D 17 . A 18 。 D 19 。 B 20 。 C
21 . A 22 . C 23 。 B 24 。 B 25 . B
三、多项选择题
1 . A C 2 。 A C 3 。 A B C 4 。 A C D E5 。 A B C 6 。 A B C 7 。 A B C D E
8 。 A B 9 。 A B C 10 。 A B C D
四、简答题
1、 答案:首先,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思想的科学体系;其次,要把毛泽
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与**思想的科学体系严格区分开来;再次,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思想。
2 。答案: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 1 )人民民主专政在本质上就是无产阶级 专政,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2 )它扩大了人民民主的范围。( 3 )它的概念表述准确、鲜明。
3 。答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1 )有利于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 主。( 2 )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3 )有利于维护社会的长期稳定。( 4 )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统一。
4 .答案:理论的要点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的手段,可以为不同的社会制度服务;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不是区 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没有根本矛盾;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能更有力地促进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
五、论述题
1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 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第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具体实际的客观需要。第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党的历史使命 的客观需要。
2 .答案:第一,敏锐地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趋势,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 越;第二,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第三,要提高民族素质,发挥人民 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第四,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为发展先进生产力不断注入新动力;第五,正确处 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创造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
范文二:马克思中国化
摘 要: 但凡学过马克思主义的人都很清楚地知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对于一个学生,或是普通人知道这个就已经足够了,但最为一个热爱马克思主义,情愿为之奋斗终生的学者来说,仅仅知道这个就是太浅薄不过了。我虽然不是学者,但却是一个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青年,因此,想借此机会谈谈自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最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实践性。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这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是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离开中国特 1938年10月,**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在我们党内,第一次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而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也证明了这一点,什么时候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符合了中国实际,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就发展顺利;如工农武装割据、土地革命,从农村到城市的革命道路等等。什么时候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陷入僵化的教条,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就出现挫折。如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建国后的**等等。
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普遍性,其另外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发展,与时俱进。因此,才有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发展,是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和基本立场为基础,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的理论升华。能够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具有理论自身的普遍性,即超越它所产生和指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革命和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具有一般的和普遍性的价值。这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
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不同时期不同的主要矛盾,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经历了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政治革命、以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心的生产力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分别形成了**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从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不断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这些理论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革命和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国情,而且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在现实中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理论,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曾说过,“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他反复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主要领导干部,只有系
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才能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才能很好地完成党的历史任务。
第二,注重总结经验,把握事物的规律。规律都是隐藏在现象中的,任何规律的发现和掌握都是经过不断地对现象进行研究,不断地总结经验得到的。中国的国情有其特殊性,我们要研究中国的国情,把握中国革命不同于别国革命的特殊性、特殊规律,把握不同革命阶段的特殊性和特殊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从而取得革命的胜利。
第三,要坚强理论创新。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因此,在实践中,我们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实际,既要研究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又要通过研究和解决中国的问题,不断创造新的理论。只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地位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应用。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要求的。**说过“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只有“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因此,要真正做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不仅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实际,而且要通过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的双重内涵,要求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不但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研究,更要注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共2页: 上一页 [1] 2
范文三:马克思跨越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跨越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
史性飞跃
政治《实事求是》2009年第2期
马克思跨越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李培锋
(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马克思跨越理论阐述了跨越理论的实质,跨越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关系及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与社会
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关系.包含着马克思跨越理论的唯物史观为后来者提供了具体观察自己国家,民族所处发展阶
段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
性飞跃,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跨越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飞跃
中图分类号:Ii)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641{2009)02—0013—04
二,马克思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跨越理论的论述
一
,马克思跨越理论的含义本文在唯物史观这一
整体中对马克思跨越理论
跨越理论是相对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谈进行探讨的结果表明,马克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
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运用典型跨越理论都有过研究和论述,分别表现在其早期,中
分析方法,也就是通过解剖西欧几个发达资本主义期及晚年的理论研究中,而晚年对跨越理论的研究
国家尤其是英国的生产方式而揭示了资本主义产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生,发展,灭亡的一般规律,并指出共产主义革命是1马克思早期对跨越理论的论述.马克思在摘
个世界性的历史进程.认为共产主义革命不是单独录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一书中论述了原始社会如何
一
个国家的行为,也不可能是一种地域性的现象,而向奴隶社会的跨越发展.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一书
是世界性的革命,共产主义将在一切国家至少将在中运用史实科学地论述了从血统的氏族制度向奴隶
几个国家同时发生,同时胜利.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制度的跨越发展过程.摩尔根在该书中认为,雅典
把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和共产主义革命的道路看在新的政治体制下勃然兴起,声威并
着……雅典人
成各国,各民族必须走的唯一道路,而是明确指出不已上升到人类历史上诸民族中卓越的地位.马克思
同的国家,民族历史的社会演进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充分肯定了这一观点并摘录了这一主要论述而且还
式和道路进行跨越发展.这里说的跨越发展不是跨探讨了其他原始氏族的奴隶制跨越发展问题.例
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这种具有历史特殊性的问如,马克思曾经详细地研究过古代迦太基的跨越发
题,而是马克思在谈了历史发展的规律之后说的另展.马克思认为,迦太基,希腊的殖民地以及11世
一
种发展理论.因此,我们认为,所谓跨越理论就是纪和12世纪的冰岛可以作为例子.这一例子能很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前好地论证马克思的跨越理论.根据史实我们知道迦
提下同时也认为不同国家,民族历史发展和社会演太基通过跨越发展很快在航海及军事方面超过其母
进可以借鉴别的国家和民族的先进的东西进行跨越国.他同样论述了希腊和冰岛的跨越发展.
发展.以上论述的两种发展理论有各自的特点.对继古代氏族制度向奴隶制度的跨越发展这种形
社会发展规律这一发展形式而言,它有两个显着的式之后,另一种跨越发展的形式是由奴隶制向封建
特点:一是”自发地进行”;二是”这种发展是非常缓社会的跨越发展.这一形式在马克思跨越理论中表
慢的”.J(P83)而跨越发展形式的特点恰恰相反,它现为英格兰和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跨越发展.本文在
在一定程度上是自觉而不是靠自发地进行,而且是此只阐述英格兰的跨越式发展.在早期论述马克思
迅速的.马克思通过说明跨越发展的各种形式,论主义唯物史观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指出:”英
证了以上的特点.格兰和那不勒斯在被诺曼人征服之后,获得了最完
13
<实事求是>2009年第2期政治
善的封建组织形式.”[.](H)上述研究表明封建制度
的跨越也有不同形式.
马克思还研究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跨越发展,在
这一研究过程中他很重视美国的历史.众所周知,
美国是英国的殖民地,是在北美13个殖民地的基础
上经过殖民地人民坚苦卓绝地斗争才获得独立的.
马克思认为北美的发展是在已经发达的历史时代起
步的,在那里这种发展异常迅速,他说:”这些国家在
开始发展的时候就拥有老的国家最先进的个人,因
而也就拥有与这些个人相适应的在老的国家里还没
有能够实行的最发达的交往形式.”[](w)经过若干
年的发展,美国的资本主义超过了英国.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及为这
一
手稿写的序言中,论述了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
规律并在这一规律指导下论述了五种跨越发展的问
题,这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跨越发展理论.以上
马克思关于跨越理论的研究是在其早期进行的,其
研究包括了除社会主义跨越问题的各种社会形态.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认为,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发现
之时或在论述唯物史观时就运用这一科学历史观实
证具体地研究社会形态跨越道路及其具体形式.
2.马克思第二次对跨越理论的论述.19世纪
50年代,马克思探讨殖民地的跨越发展的形式是通
过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来进行的,主要表现在
两篇主要文献《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
印度的统治的未来结果》中.马克思这次对跨越理
论的研究主要是关于对印度的认识,体现在他的一
个重要结论之中:”对于印度这样一个和欧洲一样的
幅员15000万英亩的国家,英国的工业的破坏作用
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是令人吃惊的.”马克思同时还
指出:”资产阶级的工业和商业为新世界创造这些物
质条件.”【]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新世界”指代替资
本主义制度的新的社会制度,这个新制度的物质基
础就是由资产阶级的工业和商业创造出来的.
马克思认为,印度以及与印度相类似的国家,在
历史上曾屡遭外来人侵.印度的历史是一部遭人侵
者统治的历史,但印度并未发生社会形态的改变.
马克思极为关注英国人征服印度的入侵及其后果.
原因在于英国人的人侵不同于其他人的入侵,英国
人在印度完成了双重使命.马克思指出:”英国在印
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
洲式的社会;另一方面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
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3](pp767--768)马克思关于
英国的入侵在印度完成两重使命的论述当中蕴涵着
14
这个重建使命靠什么或由什么原因来实现的问题.
我们认为,马克思对印度的跨越研究不同于研
究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因为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
的跨越发展是历史进入世界历史以后才发生的.这
样我们就把马克思的结论理解为扩大了的政治经济
学.尤其到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期,运用唯物
史观的视角就要扩大.马克思这次的研究是就资产
阶级世界历史使命而言的,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不
仅在印度发挥作用而且也在其他能发挥作用的国度
和民族起作用.
3.马克思晚年对跨越理论的论述.马克思晚年
对跨越理论的研究就是对俄国农村公社跨越资本主
义”卡夫丁峡谷”的研究.马克思晚年对跨越理论的
研究集中体现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
《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
文版序言等文献中.这些文献说明马克恩对跨越理
论的研究一直很重视,晚年的研究意在阐述马克思
的研究有其特殊用意.
通过《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我们可以
看出,马克思对俄国农村公社跨越发展的研究是为
了扞卫《资本论》的理论科学性而进行的理论辩护和
有力反驳,同时也说明了马克思运用和坚持的唯物
史观的科学性质.他不是为理论而进行理论研究.
相反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为了解决实践问
题而进行的.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
版序言说:”《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
阶级所有制的灭亡.但是在俄国,我们看到,除了迅
速盛行起来的资本主义狂热和刚开始发展的资产阶
级土地所有制外,大量土地仍归农民公共占有.那
么试问:俄国公社,这一固然已经大遭破坏的原始土
地公共占有形式,是能够直接过渡到高级的共产主
义的公共占有形式呢?或者相反,他还必须先经历
西方的历史发展所经历的那个瓦解过程呢?对于这
个问题,目前唯一可能的答复是:假如俄国革命将成
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且双方互相补充的
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
发展的起点”.[0](5)
马克思晚年的研究的深刻意义在于科学地回答
了俄国公社如何实现跨越发展,同时也说明对跨越
理论的研究是在运用唯物史观一般规律作指导的.
三,马克思跨越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关系
本文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继续探讨马克思跨越
理论与唯物史观关系,界定了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
政治<实事求是》2009年第2期
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关系,使我们科学地理解
唯物史观这一有机整体.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演进
这一社会发展规律是从总体上观察人类的历史发展
的.马克思在早期着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与《<政治
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从一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
矛盾运动中,就所有制形式的不同发展揭示出不同
的社会形态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他还说:”我
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
一
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
‘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J(P31)
马克思所说的五种所有制形式的划分依据是人
类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上的分工以及分工与内部和
外部交往的发展程度.五种所有制形态分别为:部
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
等级的所有制,资产阶级所有制,未来的共产主义所
有制形式.这五种所有制形式是人类社会形态的一
般发展规律.马克思在唯物史观中天才地考察了社
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同时也考察了社会形态的跨越
发展即社会形态的具体实现道路.这一具体实现道
路包括相邻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演进和不相邻的社会
形态的跨越发展.马克思曾在《给(祖国纪事)杂志
编辑部的信》这样说过:”他(指米海洛夫斯基)一定
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
一
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它们
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路……他这
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
辱.”[5](P130)米海洛夫斯基对社会形态的发展的认识
错误在于对社会发展规律与具体实现的道路的理解
问题.出现此种状况的原因在于混淆了社会形态的
一
般发展规律与社会形态演进的具体道路.混淆了
二者就会造成对马克思的侮辱,对唯物史观的诋毁.
社会形态的一般发展规律与这一规律的具体发
展道路是唯物史观理应包含的内容.在《德意志意
识形态》一书中制定唯物史观理论时,马克思就已经
对此作了理论上的阐述.在该书中,马克思在阐述
后进的民族或国家进行社会形态的依次演进和跨越
发展时举出了人类历史上已经发生过的例子,同时
也阐述了引起跨越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以上表明,唯物史观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既
包含社会发展的普通规律,也包含社会形态跨越发
展和依次演进的具体道路.这一具体道路在实现上
又有两种形式:相邻社会形态的依次演进和不相邻
社会形态的跨越发展.在唯物史观中对社会形态一
般发展与这一规律的具体发展道路进行界定有助于
我们科学地理解唯物史观.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包含着跨越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不仅揭
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发展规律而且也为落后国家和
民族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总的原则和方向性的说
明.而像中国这样的东方落后国家如何实现向社会
主义,共产主义转变,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包含
着跨越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不可能提供现成
的答案,因此具体实施则应该由中国共产党人总结
自己的实践经验加以解决,也就是说,使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在实现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中,中国共产党人围绕着解决马克思留给后人的两
个历史性课题即东方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以
及革命胜利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艰难
探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思想,**理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丰富和发
展了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
泽东把包含着跨越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中
国的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
命的胜利,正确解决了马克思所遗留的第一个问题,
由此诞生了**思想.**思想形成和发展的
历史既是中国革命的斗争历史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同中国实际日益结合的历史.**思想的形
成与确立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显着标志和
一
座明亮的里程碑,它具有多方面内容,这些内容都
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在**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
性飞跃.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以党的”八大”为标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也从革命逐步转向建设,
开始回答和解决马克思留给后人的第二个历史性课
题即革命胜利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此前
后,**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着作,开始了中国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力图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
推向前进.但1957年以后的20年中,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艰难曲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历
史的重任落到了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
】5
《实事求是>2009年第2期政治
集体的肩上.**在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与教
训的基础上,把包含着跨越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唯物
史观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回答并解决了马克思留
给后人的第二个历史性课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举行,标志着党重新确
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领
导全体人民开展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实现了中
国共产党的伟大转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此又进
人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理论的指导下,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成就.从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了一个新的
阶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
跃.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
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
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
与命运问题.**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
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党经
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得出
的正确结论,同时也表明全党认识水平的提高,更反
映了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20
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国际形势都发生了重大的变
化.变化了的国内外形势既给我们党带来了机遇也
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
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就成为我党面对的又一重大
课题.面向新世纪,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
中央领导集体,以包含着跨越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唯
物史观为指导,继续高举**思想和**理论
伟大旗帜,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科学总结历史经
验,认识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最重要最根本的经验
就是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回答了在新的历
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党和如何建设党的重大历史
课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政治宣言和执
政兴国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
义建党学说,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新的理
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
飞跃.
4.实践永无止境,理论探索和创新也永无止境.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以两次历史性飞跃
和三大理论成果而突出的历史,是一脉相承而又与
时俱进的历史.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为核心
的党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
先后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
系列新的重大战略举措.这些新的重大战略举措形
成了一个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新的治党治国方
略,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把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主
动响应挑战,在发展观上作出的重大调整.科学发
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
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的
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
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
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
大的战略思想.
总之,在实现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中,中国共产党人围绕着解决马克思留给后人的两
个历史性课题即东方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以
及革命胜利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从中国
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出发,进行艰难探索,不断推进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了鲜明
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毛
泽东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
发展观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4]江丹林.对(社会形态理论与社会形态演变规律)的商榷
[N].光明日报,1990一O6—0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责任编辑:哈丽云
范文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次飞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次飞跃
**思想和**理论。这两大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哲学思想和**哲学思想,分别是这两大理论的哲学基础,是这两大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次飞跃。
“十二五”时期,中国将发展的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对经济增长指标提出了,,的预期目标,
“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概括起来讲包括七个方面。一要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二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三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四要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五要全面改善人民生活。这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六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七要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这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和任务的重要保证。
国务院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国家将采取五方面措施稳定物价:第一,大力发展生产,千方百计夺取农业特别是粮食丰收,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第二,加强市场调控,搞好粮、油、肉、糖等重要商品的储备吞吐调节;第三,加强流通设施建设,降低流通成本;第四,加强市场监管,对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坚决依法进行打击;第五,加强流动性管理,控制物价上涨的货币条件。同时还要完善对困难群众的补贴制度。
两会召开的时间
2011年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将在3月5日在京召开
2011年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将在3月3日召开。
2011两会热点主要是住房、物价、交通、租房等几个方面,
十七届五中全会2010年10月15日—18日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科学发展是“十二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五中全会最大亮点:追求民富
一个坚持--科学发展
两个时期---全面建设小康不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三个重点--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个更加--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五个坚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五个要-- 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农村建设;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战略;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五种意识--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十七届六中全会于10月15日至18日在京举行,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和发展的行动纲领,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概括为以下十个方面:
1.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十七届六中全会向全党明确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
2.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的重要论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3.提出了党在发展先进文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4.提出了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5.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全会指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6.提出了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全会强调: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7.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8.提出了我国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
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9.提出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基本方针。全会指出:(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3)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4)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5)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10.提出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引导人民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决定》指出,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深化政风、行风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坚决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
《决定》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为什么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必须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这也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需要。今年要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生产,这对抑制物价上涨具有基础性作用。要大兴水利,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条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生态环境改善的保障系统。加大“三农”投入,深化农村改革,确保“三农”工作取得更大成就。
范文五:马克思的中国化
盐城师范学院 2011— 2012学年 第一学期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期末考查 (论文) 马克思哲学的中国化
学院信息学院 班级 09(3) 姓名 梅驹龙 学号 40 等第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进程势不可挡,与此同时,关于 民族文化的身份认同问题凸显出来。 全球化与民族化作为同一过程的 两个方面, “全球意识”与“寻根意识”的同时存在,再次促成了人 们对 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回顾和反思,再次把如何理解和把 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直接摆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面 前。事实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中国化是前提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 民族化, 只有同中国国情和民族传统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才能成为生 动、具体、鲜活的理论,才能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必须坚 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 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 实际问题, 总结中国的独特经验, 揭示中国革命、 建设、 改革的规律, 以中国的文化形式和表达方式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 使之成为具有 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这也就是**当年所说的, “ 使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 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 。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旨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 化、民族化,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把马 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具体环境、 具体斗争中去, 而不是把它当作抽 象的教条到处套用; 二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民族化, 赋予马克思
主义理论以中国的民族特色和民族形式; 三是使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 验马克思主义化, 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活动, 并 使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富经验上升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高度, 创造出 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表现出强大的生 命力。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先后创立了**思想、 **理论 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又提出了科学发展 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创新型国家、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 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在新的形势下, 进一步推动了马 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 克思主义, 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 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块辽阔的土地上充满着 生机和活力, 表现出巨大的理论魅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马克思主 义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针对性和生命 力,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光明前景。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般认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使马 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二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 国的传统文化、 传统哲学相结合。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第一方 面的内容, 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没有什么分歧。 分歧和争议的核心 是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第二方面的内容, 即马克思主义哲 学如何同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哲学相结合。
长期以来, 我们习惯地认为, 这种结合主要是从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哲学中挖掘积极的思想资源, 对其加以马克思主义的诠释, 如 “实 事求是”一词源于《汉书》 ,本义是指治学时要根据事实材料求真求 实, 清代时演变成一个哲学认识论的命题, **把它提升到世界观 和方法论的高度, 确立为我们党把握中国国情、 制定并实施正确的路 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方法。在当前的讨论中,这种观点被一些学者 归纳为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化”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哲学, 与之相对, 他们又提出,应该用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哲学“化”马克思主义哲 学。由此出发, 探讨儒学的复兴及其对唯物辩证法的影响,挖掘毛泽 东本人的中国文化根基,成为一些文章的基本论点。
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不通过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哲 学的精华, 就难以中国化, 而固守传统文化、 传统哲学, 以之去 “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能使中国哲学现代化。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 的根本任务是救亡图存, 寻求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而马克思主义及其 哲学传入中国后发挥了巨大的时代作用, 也正是由于它隶属于现代文 明。 只要清醒地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就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现 代化, 那种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用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哲 学“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就不攻自破了;那种认为可以用中 国的传统文化、 传统哲学去改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就显得荒谬 之至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涉及科学化、 民族化和大众化等一系 列的问题。 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是中国马克 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就是 中华民族思想启蒙的历程, 是中国哲学现代化的历程。 我们应当明白, 不是儒家学说、 传统文化挽救了中国, 而是中国革命的胜利使儒家学 说、 传统文化免于同近代中国社会和民族的衰败一道走向没落; 不是
儒家学说、传统文化把一个满目疮痍、贫穷落后的中国推向世界,而 是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儒家学说、 传统文化 推向世界,并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哲学重振雄风成为可能。没有 一个强大的中国,就不会有一个名扬四海的孔夫子。
马克思哲学时代化
(1)反映时代精神、引领时代潮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时代化就是紧密结合时代特征, 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 使马克思主 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时代化既包括内容的时代化、形式的时代化, 也包括话语体系的时代化。 必须准确把握时代主题, 积极回应时代挑 战,创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范畴、新论断,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 语言,用适合当今社会的表达方式,更好地阐明对当今世界经济、政 治、文化等重大问题的主张和看法。要站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最前沿, 敏锐把握科学技术重大突破给经济社会乃至人们思维方式带来的深 刻影响,善于运用最新的科学思想和科技素材拓宽马克思主义的视 野、 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 创造的一切有益文明成果,学习、吸收其科学进步的合理成分,使马 克思主义在海纳百川、博采众长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3)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推动世 界格局变化、时代变迁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时代风云变幻,不断从世 界历史的最新发展中汲取新的营养, 始终引领时代发展方向。 二是随 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 不断修正错误的东西、 剔除过时的东 西,与时俱进地形成新的结论、补充新的内容。三是在指导社会实践 的过程中, 不断接受实践检验, 并把亿万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上升为 科学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
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 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 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 全球思想文化交 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 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 给 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 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 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 复杂 性、 繁重性世所罕见。 因此,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 只有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时代内容,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才能回应 时代挑战,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 化是目的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人民群众 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普及和推广,把深邃 的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 把深刻的道理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 式说明白, 使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变为形象的生活逻辑, 让科学理论从 书斋走向生动的社会实践, 成为广大党员普遍信仰、 人民大众普遍认 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相互衔 接、相互促进的,既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取代。马克思主义是来自 实践、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因此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必然伴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成果只有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转换, 才能变为人民群 众手中的武器,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2)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防止简单化、庸俗化和非科学 化的倾向。大众化要讲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形象化、简明化,
但又不能片面化、简单化、 低俗化,就是说大众化不能以牺牲马克思 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肢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降低马克思主义的理 论品格为代价。马克思早就说过:“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 这即是说, 只有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 保持理论的科学性和彻 底性, 正确地回答和解决群众所关心的重大问题, 马克思主义才能掌 握群众,才能令人信服,才能发生历史作用。**用通俗、简明的 中国语言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深奥理论表述为 “ 枪杆子里面 出政权 ” ,把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表述为 “ 实事求是 ” ,就是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的典范。
(3)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既 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思想理论政治建设、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 导新实践、 不断开拓新境界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 同时也是建设马 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引领中国社会进步和 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和首要任务, 是党中央坚持从思想上理 论上政治上建设党、 提高党的重大举措, 这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 。 在当今中国信仰多样化的形势下, 我们应当大力倡导信仰马克思主义 核心价值观。 因为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科学理论基础上提炼和 升华的理性信仰, 它为人类提供了终极价值追求。 信仰马克思主义核 心价值观与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矛盾。 作为科学理论的马 克思主义是可以在实践中检验、修正、发展和与时俱进的。而马克思 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一定的“恒久性” ,人类可 以向它无限趋近,也许永远不能与它重是我们的信仰所在。